劳动就业局工作总结

2024-06-22

劳动就业局工作总结(共6篇)

篇1:劳动就业局工作总结

一、主要工作

(一)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就业再就业工作成绩显著。就业再就业工作是我局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民生之本、安民之策。年初我区与各乡(镇、街)劳保部门签定了目标责任书,明确了新形势下我区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和奖罚办法,量化细化了工作任务,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至今,城镇新增就业5471人,完成年目标任务的113.98%;城镇净增就业2307人,完成年目标任务的121.42%;下岗失业人员就业1745人(其中安置“4050”人员292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4.29%),完成目标任务的102.65%;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3222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34.25%,其中省内转移2432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5.74%。城镇就业率达97%,超过目标任务94.5%, “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达100.00%,进入了动态管理阶段,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二)强化管理,科学规范,失保基金总体运行良好。为做好失业保险基金的征缴和扩面工作,我局加大了宣传力度和征缴力度,加强与相关部门的相互协调,参保人员缴费积极性有所提高,全区失业保险基金征缴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目前,全区累计参加失业保险5058人,征缴基金178.3万元,完成了征缴任务,历年累计结余基金852.7万元。自失业保险基金纳入区级统筹以来,强化了基金的征缴,规范了基金的管理,基金运行良好,确保了失业保险待遇的落实,全年为下岗失业人员发放失业救济金15.3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三)扩大规模,注重实效,培训力度进一步加大。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我们深切感受到,就业培训是实现再就业的重要途径。本我局在全区范围内共举办了计算机、餐厅服务员、陶瓷烧成工、电工、钳工、电焊工、制鞋制衣、机械制作、食品加工、乡村旅游技能、创业等专业的培训班共62期,参培人数达2903人,其中省内工业园区定向培训(金蓝领工程)1800人,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培训450人,乡村旅游技能培训74人,期它培训225人,创业培训11期共354人,签订培训协议37家,用工对接18家企业,用工对接成功2324人,其中区陶瓷产业基地成功对接460人,均完成和超额目标任务。

(四)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各项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落到实处。为了落实就业再就业各项优惠政策,切实保障下岗人员的基本生活,我们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摸底调查工作,强化监督,狠抓落实,分类建立了城镇失业人员台账。目前,共核发《就业失业登记证》3843本;免费培训下岗失业人员675人;公益性岗位安置380人,支付岗位补贴112.08万元;为困难企业萍乡市众大高新公司36人支付社保补贴4.9万元;新注入小额担保基金100万元,共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670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274.7%,其中支持个人创业发放3070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256%,带动就业1500余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1600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262.3%,到期贷款回收率达99.50%。以上措施为全区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实现再就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五)更新理念,加大投入,劳动力市场建设逐步规范。在全区实现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化后,各类设备包括计算机、触摸屏等已逐步在全区劳务中心(所)配备,通过进一步健全就业服务,完善网络服务体系,全面深入的开展职业介绍,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提供准确、高效、可靠的中介服务,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市场就业理念在我区逐步形成。本通过职业介绍指导成功就业3500人(次),完成目标任务的100%,全区劳动力市场运行情况良好。

(六)强化素质,提升服务,创建工作稳步推进。一是通过加强组织队伍建设,努力创建优质服务“窗口”单位,党支部紧密结合就业工作实际,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就业工作任务,团结带领全局党员干部职工立足职能岗位,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进一步提高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较好地发挥了党员干部的模范和表率作用,全局上下积极开展了争创优质服务“窗口”单位活动。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服务职能,通过积极协调各方面关系,争取到主管区长及财政的支持,印刷了14万份各类宣传资料分发到各乡(镇、街),并会同全区相关部门于年初、年中、年末三次开展了就业再就业政策宣传周,春季招聘会,大学生专场招聘会,失地农民招聘会,赶场送岗下乡等活动,采取新闻媒体、悬挂横幅、设立宣传点、组织宣传车、发放宣传材料、举办劳务交流洽谈会等多种有效形式,涵盖了再就业政策,就业培训,劳务输出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举办黑板报18起,并定期在劳务大厅大屏幕上公布用工、求职信息,对用工单位适用各项优惠政策,更多的吸纳下岗人员与失地农民,使劳动者了解各项政策,尽快实现再就业起到了积极作用。三是完善创业指导服务中心,聘请创业指导志愿专家为创业者提供创业指导服务,全面助推创建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回顾XX年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劳动力的求职意愿与企业的岗位需求不相符的矛盾长期存在;二是就业资金不能完全到位,各项优惠政策不能完全落实。

三、XX年工作安排

(一)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各项扶持政策。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进一步优化创业服务环境,如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在争取金融部门支持的基础上,尽可能进一步简化贷款手续,为创业者提供资金保证,充分发挥资金效能。切实保证职业介绍补贴、培训补贴、岗位补贴、社保补贴的及时兑现,将各项税费减免的优惠政策落到实处,为失业人员营造更好的就业环境。

(二)认真落实安置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组织领导大中专毕业生积极参加考聘,并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鼓励他们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同时开发更多的就业岗位,提升二、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通过清岗腾位等工作,对“4050”人员等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就业援助。

(三)加强失业保险工作的管理,协调好与地税等部门的关系,努力做到应保尽保,应收尽收。进一步规范资金统筹管理,确保失业保险待遇的兑现,充分发挥失业保险基金的保障作用。

(四)继续加大职业培训力度,要在订单培训、对口培训、岗前、在岗培训上下功夫,探讨培训与就业完美结合的新路子。继续加强职业培训学校就业培训力量的合作,调动全社会办学的积极性,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劳动力的就业能力。

(五)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劳动力市场的建设,规范服务职能,及时为劳动者提供省内外的用工信息,加强职业指导,争取劳务中介成功率达70 % 以上。

(六)组织全体职工加强政治学习,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作风建设年活动的长效机制,以《就业促进法》为指导,加强职工队伍建设和优质服务窗口单位创建工作,讲文明、讲礼貌、热情接待、周到服务,不断提高政策水平和依法行政的能力,提高服务意识和办公效率,认真践行“xxxx”重要思想,加强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努力创建先进单位。

篇2:劳动就业局工作总结

一、各项业务考核目标完成情况

⒈截止**月底,全盟共安置城镇失业人员****人,完成盟委、行署下达任务的*****%,其中盟直安置***人,完成盟委、行署下达任务的*****%。提前一个月完成全年的安置任务。

⒉截止**月底,全盟共培训城镇失业人员****人,完成盟委、行署下达任务的**%。其中盟直完成培训***人,完成盟委、行署下达任务的***%。现还有再培人员**人,预计年底能够完成培训任务。

⒊截止**月底,全盟共征集就业岗位*****个,完成盟委、行署下达任务的***%。其中盟直征集就业岗位****个,完成盟委、行署下达任务的*****%,岗位征集任务提前完成。

⒋截止**月底,全盟共安置再就业服务对象****人,完成盟委、行署下达任务的*****%,其中盟直安置***人,完成盟委、行署下达任务的***%。再就业安置任务提前完成。

⒌截止**月底,全盟政府托底就业共安置再就业服务对象***人,完成全年任务的*****%,其中盟直安置**人,完成盟委、行署下达任务的***%。

⒍截止**月底,全盟共培训再就业服务对象****人,完成盟委、行署下达任务的****%,其中盟直培训***人,完成盟委、行署下达任务的*****%。预计年底全盟的再就业培训任务能够完成。

⒎截止**月底,全盟共建再就业基地**个,完成盟委、行署下达任务的*****%,其中盟直建再就业基地**个,完成盟委、行署下达任务的***%。

⒏按时足额为失业、下岗职工发放失业救济金和基本生活费。*至**月,共为****名失业职工发放失业救济金******万元,为****名下岗职工发放基本生活费*****万元。

⒐截止**月底,全盟共收缴失业保险金******万元,完成自治区核定任务的****%,完成盟委、行署下达任务的****%。其中盟直收缴失业保险金******万元,完成盟委、行署下达任务的******%。预计到年底,全盟失业保险金收缴任务能够完成。

⒑截止**月底,全盟城镇登记失业率为***%,失业率控制在盟委、行署下达的调控目标之内。预计到年底全盟城镇登记失业率不会超过***%。

⒒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有关方针政策,基本完成盟委、行署下达的各项任务。到**月底,共向盟委、行署两办督查室报送督查信息**期,完成盟委、行署领导临时交办任务*件。向盟委、行署信访办提交盟毛纺厂、盟运输公司等信访预测信息*条,为盟委、行署决策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信息。

二、重点工作取得可喜成绩

㈠失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成绩显著。

⒈确保了失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

我局班子继续把保障下岗职工生活和失业职工救济当作维护社会稳定的大事来抓,认真对今年的失业、下岗职工增减趋势进行分析预测,协调当地财政安排再就业资金***万元,用于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失业职工救济。与此同时,我局班子还积极向自治区争取再就业资金,年内从自治区争取回资金*****万元,其中再就业补助资金***万元,再就业基地建设资金**万元,失业救济调剂金*****万元,弥补了我盟再就业资金的不足,失业、下岗职工失业救济金和基本生活费现象也没出现拖欠,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⒉再就业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是起草并分别由行署和盟人事劳动局转发了《*盟****年再就业工程实施意见》、《*盟关于加快发展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和社区服务业,鼓励创建再就业基地的有关规定》和《*盟关于进一步加强再就业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确定了工作重点,并将各项任务分解到各旗县市和盟直有关部门,从而使再就业工作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推动了再就业工程的实施。二是加大了岗位征集、介绍力度。今年,我局继续把就业岗位的征集、介绍工作作为再就业工作的关键环节,充分发挥各地、各有关部门的作用,全方位开展岗位征集、介绍工作。**月底已征集就业岗位*****个,提前完成了岗位征集工作任务,有****名再就业服务对象在这些岗位上实现了再就业。三是加强转业转岗培训,努力提高再就业服

进性”教育以来的思想实际和工作实践,集中党员及环节干部进行了为期*天的学习,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整改措施逐条进行了分析,将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向全体干部职工进行了通报,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巩固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成果。二是继续强化理论与业务学习,利用每周二下午的时间集中学习,环节干部都做学习笔记,职工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为全面提高干部的综合工作能力,年内分期对机关**名工作人员进行了微机操作培训。三是认真落实盟委《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责任制》的各项任务,严格执行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八项制度,制定出台了《*盟就业局思想政治工作实施意见》,并印发机关各科室接收监督。同时,坚持谈心制度,及时了解职工的思想动态,有的放矢地做思想政治工作,年内组织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两次,召开形势教育报告会两次。四是积极培养思想政治工作业务骨干,年内选派* 名同志参加了盟委宣传部举办的思想政治工作骨干培训班,选派*名同志参加机关党委举办的积极分子培训班,选派*名同志参加主管局举办的党员宣传骨干培训班。这些骨干的培训,推动了机关思想政治建设的健康发展。

⒉强化组织建设。

一是按时召开民主生活会,提高民主生活会的质量,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在民主生活会上,班子成员敞明观点,互相沟通,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既解决了问题,又增强了团结。二是按照干部选拔任用的有关规定,积极培养年轻干部、妇女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年内推荐**名干部参加了副科级、科级干部竞争上岗考试,其中女干部*人,少数民族干部*人,经考核,有*名同志获得竞争副科级和科级干部的资格。机关还实行了科级干部末等离岗学习制度。增强了环节干部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所提高。三是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发挥。在今年的义务献血活动中,机关*个名额,其中有*名党员干部自愿带头献血,为群众树立了榜样。在充分发挥党员模范作用的同时,局领导班子还积极培养和发展新党员。今年*月,机关有*名同志成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又确定*名同志为重点培养对象。支部正常开展活动,领导班子* 名副处级领导积极参加主管局党组和机关支部的活动,坚持过两重组织生活。

⒊作风建设进一步加强。

首先,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在机关进一步巩固和确立。今年,局领导班子对面临的再就业形势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并深入各旗县市进行了调研,为创建再就业基地工作思路的确定和实施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得到了行署领导的肯定。其次,是继续发扬雷厉风行的作风。认真贯彻执行盟委、行署《抓落实工作责任制》,制定了机关《抓落实工作责任制》,把上级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的任务落实到局班子成员和各科室,明确了职责,从而保证了盟委、行署的的决策和工作部署件件有着落,做到了政令畅通,下情上达。第三是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在上报工作情况、反馈办事结果时,班子成员严格把关,无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行为。第四,局班子成员熟练掌握本部门和分管工作业务,并根据工作的发展及时向盟委、行署提出合理的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第五,局领导班子在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办事效率上狠下功夫,继续在全局推行文明用语**条,实行挂牌服务和承诺服务,设立监督台,主动接受社会的监督,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与此同时,局领导班子还把压缩文件,提高办文办会质量和控制观摩、剪彩庆典等作为转变工作作风的重要内容来抓,全年机关发文比去年减少**件。没单独召开过全盟性工作会议,观摩、庆典活动只参加*次,达到了历史最低点。第六认真做*旗扶贫点的包扶工作。班子成员年内共赴扶贫点调研*人次,共*天,为包扶点投入资金*****万元,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了百姓心中。

⒋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班子成员严格执行《准则》和《条例》,廉洁自律,个人重大事项及时向主管局领导汇报,自觉接受上级的监督,在接待和经费开支方面,主要领导每半年向职工通报情况,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领导班子认真贯彻落实盟纪委、监察局部署的工作任务,把各项任务分解到班子每个成员,并定期检查,防止了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

⒌强化机关建设。

一是扎实开展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局机关制定了《****年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出台了《文明科室、文明工作者评选办法》,推动了机关精神文明建设的开展,年内组织了郊游和“庆国庆”联谊会,丰富了职工的业余生活。同时,积极参与文明城市建设和其它社会公益性活动,按时完成任务。对因工作任务忙或不能参加的社会公益性劳动,在征得职工同意后,从职工工资中扣部分劳务费,聘请民工劳动,及时完成任务。今年**月份,在机关工作任务重,人员少的情况下,又抽调*名同志参加抗灾和人口普查工作。二是认真执行信访责任制,主动排查,化解矛盾。年内班子成员共计接待来访群众***余人次,较好地解决了盟就业局训练中心*名集体工劳动关系问题。同时,还对盟直有重大上访倾向的事件进行预测和通报。向盟委、行署信访办提交* 条关于毛纺厂、运输公司有上访苗头的信访信息,为盟委、行署解决上访事件赢得了时间。三是狠抓综合治理和计划生育工作。年内重新装修了办公楼,加工楼门上了防盗门,做到了防范未然,机关全年无失盗、失密、火灾、车辆肇事和职工违法违纪犯罪案件。加强了法律学习,经盟普法办验收,我局“三五”普法工作合格。**月中旬,经杭盖办事处综合治理领导小组检查验收,对我局综治工作

给予了肯定。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有关规定,育龄女工全部采取了节育措施,机关无超生、计划外生育现象。四是严格执行财政管理规定,预算外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机关无大型欠帐,大型购置均按规定由政府采购办购置。**月底,经人事劳动系统内财务检查小组检查,我局财务无违纪现象。

四、主要工作措施

⒈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保证了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和针对性。如再就业基地建设,就是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我盟的实际提出来的。经过一年的运作,证明创建再就业基地,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解决就业和再就业问题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

⒉实行工作目标责任制,把就业和再就业各项任务量化分解,做到了工作有人抓,责任有人负,提高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同时,还加强了督促检查力度,推动了工作的展开。

⒊加强协调和指导。在充分调动机关各科室、旗县市就业局工作积极性的基础上,对下属难以解决的问题,局

班子成员亲自出面协调。在诸如失业保险金收缴、再就业基地建设贷款、劳动力管理等项工作中,我局主要领导都亲自协调,保证了工作及时开展。

⒋加大机关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今年,根据工作实际,机关重新修订和完善了各项工作制度并严格执行,使机关工作有章可循,做到了奖罚分明,从而规范了干部职工的行为,提高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

篇3:劳动就业局工作总结

灵活就业相对正规就业而言, 具有自身明显的特征,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劳动者自主性较强, 进退自由度较大。一些灵活就业形式, 如自雇经营、自主就业等, 劳动者往往处于自主的地位, 具有较大的自由度, 这与当前供求就业机制中劳动者处于被选择地位有较大的区别;二是门槛低、包容性大, 对劳动者的技能、文化、年龄、投入的资金等要求不高, 更易于被就业困难群体如下岗、大龄失业人员、外出打工人员等所选择;三是门类繁杂, 种类众多, 具有较强的就业弹性。许多行业、部门都可以开发出灵活就业岗位, 吸纳就业的能力相对于正规就业更强, 被称为吸纳就业的“海绵”;四是稳定性、保障性较差, 如:季节性就业、临时性就业等, 且大多不签订劳动合同、不缴纳劳动保险, 相对正规就业而言, 一般拖欠职工工资问题也较为严重。五是许多灵活就业方式还具有较强的隐性就业的特点, 如:家庭就业、自雇就业等, 从表面上看好象处于失业状态, 实际上他们已经实现灵活就业。

目前, 灵活就业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就业方式, 对我们整个劳动保障工作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成为开展劳动保障工作不可回避且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话题。其影响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灵活就业的不断发展与灵活就业有关法律法规的滞后, 使许多灵活就业方式出现无法可依的局面

目前, 我国维护市场就业运行机制、调节劳资关系、保护供求双方合法权益的基本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以下简称《劳动法》) 。《劳动法》颁布实施至今已经10多年了。在这1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 我国的就业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而《劳动法》没有变, 以至于在某些方面已经滞后于就业形势的发展。一些灵活就业方式, 如派遣就业、非全日制就业、临时性就业等, 《劳动法》都没有提到, 以至于许多现实工作问题, 都无法按照《劳动法》来进行调控和解释, 造成执行法律与现实工作相脱节, 法律的严肃性与现实的灵活性相冲突。如派遣就业, 目前已经成为一种很重要的就业方式, 尤其是在沿海一些偏南地区。许多用人单位用人不管人, 不直接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 而是通过一些中介公司, 如劳动输出组织、人力资源公司以及劳务代理公司等来为其提供劳动者。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岗位责任书, 劳务公司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 劳务公司与用人单位签订派遣合同, 形成三角连环关系。这种关系, 按照现行《劳动法》的规定, 应该是非法的, 因为现行《劳动法》有一个基本规定就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双方合同关系, 是不允许第三者插足其间的。再如, 目前许多临时性就业、非全日制就业, 这种就业方式也极其普遍, 而《劳动法》推行的基本劳动标准如劳动时间、劳动合同的签订等都与其相矛盾。致使现实工作中的多种灵活就业方式, 不是有法不依, 而是无法可依, 给劳动保障工作带来许多困难和不便。

二、灵活就业的特点与劳动力市场相融合, 较好地缓解了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压力, 同时又使劳动力市场变得更加丰富和活跃

我们知道, 当前我国的就业方针是“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这个方针的核心是“双自就业”, 即劳动者自主择业, 用人单位自主用人。从机制上看, 二者应是对等的, 但实际并非如此。因为我国整体上劳动力是供大于求的, 在供求双方相互选择时, 用人单位往往主导着劳动力市场, 劳动者大多处于被选择的地位。发展灵活就业, 一方面, 各级政府通过开发一些公益性岗位, 如各类协管员岗位、保洁护绿岗位等, 并对就业困难群体进行送岗服务, 这样许多就业困难群体勿需通过劳动力市场就可实现就业, 退出了劳动力市场;另一方面, 在灵活就业优势的诱导下, 许多求职人员主动放弃市场就业的机会, 通过灵活就业方式实现就业, 这样就减少了供方的基数, 使劳动力市场相对处于供求平衡的局面。灵活就业的大力发展, 甚至在一定范围内还造成劳动力供不应求的局面。目前我国东部沿海许多地区的劳动力市场出现较为严重的缺工问题, 除受劳动力市场价格因素的影响外, 劳动力供给不足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虽然, 灵活就业使一部分求职人员退出了劳动力市场, 但她并没有制约和冲击劳动力市场, 反而使劳动力市场变的更加活跃。一方面, 灵活就业是不稳定的就业形式, 既不是计划就业体制下的“一企定终身”, 也不是市场就业体制下的全员劳动合同, 劳动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比较自由地选择用人单位, 且工作时间较短, 这就使劳动者参与市场活动的频率比较频繁, 周期较短, 次数较多, 虽然从整体上看参与市场活动的人数减少了, 但次数和频率增加了, 因此供方市场也更加活跃了;另一方面, 原来, 用人单位通过市场招收人员, 管理部门对单位用工形式、工作时间、劳动报酬等都有明确的要求, 影响了用人单位参与市场活动的积极性。随着灵活就业方式的日趋普遍和发展, 许多用人单位摆脱了掩掩盖盖的局面, 他们通过市场也可选择相对灵活的用工形式, 就增加了用人单位参与市场活动的积极性, 使求方市场更加活跃。劳动力市场供求主体的广泛参与和参与因素的日趋活跃, 不仅促进了劳动力市场的发展, 使市场内容更加丰富和活跃, 还有力地促进了市场就业机制的深化和完善。

三、灵活就业与正规就业相结合, 极大地扩大了就业规模, 缓解了就业压力和供求矛盾, 有力地促进了国有企业改革和城市化进程

大家知道:就业问题是世界各国政府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也是各国政府最为头疼的问题。尤其是在中国, 因为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人力资源最丰富、就业压力最大的国家。从总量上讲, 中国的人力资源有7-8亿, 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很突出, 且还会长期存在。在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下, 我们还不能创造足够多的正规就业岗位, 总有一部分人对正规就业求之不得。在这种背景下, 大力发展灵活就业, 一方面, 可从整体上扩大就业规模和容量, 缓解就业压力和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 使劳动力供求趋于平衡, 促进劳动力市场的良性发展;另一方面, 可使一部分劳动者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 解决生活问题, 满足他们对经济文化生活的追求, 促进社会稳定。目前, 我国的灵活就业发展时间虽然不长, 但却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使中国就业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早在2003年底, 原国家劳动保障部副部长王东进就表示:目前, 中国城镇从业人员为二点五六亿, 据初步估计, 灵活就业人员占百分之四十左右, 总数在一亿以上。而在东部沿海一些较为发达地区, 有的灵活就业规模已经超过正规就业规模, 成为地方政府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渠道。

灵活就业的发展, 对国有企业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有力地促进了下岗、失业职工出中心和再就业工作的开展。在我国国有、集体企业改革过程中, 出现了数千万的下岗、失业职工, 这些职工如果得不到较好的分流, 将会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炸弹”。而这批人从正规岗位上走下来, 由于社会发展、结构调整以及本人技能、文化等因素, 全部转移到正规就业岗位几乎是不可能的, 同时, 政府对他们的保障也只是暂时的。这样, 势必有相当一部分下岗、失业人员要通过其它方式解决生计问题。灵活就业便可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发展灵活就业, 可使一部分就业困难群体顺利找到工作, 使他们顺利地从国有、集体企业中剥离出来, 有效地推动下岗、失业职工分流、安置工作, 促进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改制工作的顺利进展。

灵活就业在加速城市化进程、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市场就业机制逐步打破了城乡藩篱, 农村劳动力到城市就业不再受到户口、区域等方面的限制, 加速了城乡融合的过程。在一些发达地区, 有许多的灵活就业岗位是城市下岗、失业人员不愿意从事的, 而这些岗位没有人干, 有可能就影响到城市的建设质量和城市的健康发展。如果一个城市每天产生的垃圾无人清理, 一个城市环境建设无人维护, 那么这个城市很快就会变成垃圾堆。另外, 一些灵活就业方式, 如季节工、临时工等, 许多下岗、失业人员也不愿意从事。这些岗位基本上被农村劳动力和外来务工人员占据, 他们大量地涌入城市, 融入城市, 推进了城市化进程;同时他们又把城市的生活方式、意识等带回农村, 吸引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到城市工作, 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四、灵活就业增加了劳动关系的复杂化和不确定性, 一定程度上激化了劳资矛盾, 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

灵活就业是不稳定的就业方式。所谓不稳定, 一是工作性质、内容的不稳定。今天有活干, 明天就可能没有活干;二是劳动关系的不稳定。许多灵活就业方式, 如临时性工作、季节性工作、派遣就业等, 劳动关系不像正规就业那样稳定和明确, 具有较强的随意性。再如从事家庭服务的保姆、小时工与雇佣者、派遣人员与派遣机构的关系算不算劳动关系, 这种关系属不属于劳动关系的调控范围等;三是工资收入的不稳定。许多灵活就业的工资支付, 有的是按小时计算的, 有的是按天计算的, 今天可能挣100元, 明天就有可能一分钱挣不到。四是保险关系的不稳定, 有许多灵活就业人员干脆就没有社会保险。灵活就业的不稳定必然造成其从业人员频率地流动, 他们整天徘徊在找工作—工作—找工作的往复循环中, 加重了他们的心理负担和生存压力, 同时灵活就业也使劳动关系更加复杂和多变, 激化了劳资矛盾, 增加了劳动争议案件和上访事件的发生, 对社会稳定形成了冲击。

五、灵活就业对现有的社会保险政策提出了挑战, 同时也为部分企业逃避缴纳社会保险提供了可乘之机

目前, 我国现有的保障政策与灵活就业的发展严重脱节, 现行的保险政策不利于灵活就业的发展。因为, 我国现行的保险政策, 无论在计费年限、缴费办法还是待遇享受方面, 都是依据正规就业的模式设计的, 不适应灵活就业的情况和特点。关于灵活就业参加社会保险问题, 有的地区已经进行了探索。如:青岛市黄岛区, 凡从事灵活就业人员, 愿意缴纳社会保险的, 可向所在街道提出书面申请, 填写有关表格, 由街道审核把关后按照一定标准缴纳社会保险费, 退休后可按规定享受退休职工待遇。这种办法, 即解决了灵活就业缴纳社会保险的需求, 又促进了灵活就业的发展, 可谓一举两得。但在全国范围内, 目前还没有一个成熟的法律制度来解决灵活就业人员缴纳社会保险的问题。

同时, 许多企业积极发展灵活就业, 也有其自身的考虑。企业生产经营的目的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有的企业为了追求这个目标, 便“广开门路”。他们不从企业长远的发展考虑, 而是追求短期利益, 将企业的许多正规就业岗位过渡到非正规就业岗位, 大量使用一些临时工、季节工、派遣工, 甚至返聘出中心的下岗人员。这样做, 企业一般有两种考虑:一是频繁的人员流动, 使企业人事管理人员拥有较大的主动性, 从中谋取一定的非法所得;更为现实的想法是:企业通过频繁的人员流动, 可以借机逃避缴纳社会保险。如目前许多企业大力提倡派遣就业, 其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派遣这个途径, 不与职工建立劳动关系, 只使用不管理, 从而逃避应尽的缴纳社会保险的义务。

六、灵活就业对劳动保障工作的影响是复杂而又深刻的, 在当前复杂的就业形势下, 我们应加强监督和管理, 规范发展, 正确引导, 并强化法制建设, 使灵活就业走上正规的发展道路

综上所述, 可以看出:灵活就业对劳动保障工作的影响, 是全面而深刻的, 其影响既有积极的、正面的, 也有消极的、负面的。灵活就业在推动劳动保障工作深入发展的同时, 也给劳动保障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和问题。而这些困难和问题, 是我们在现实工作中必须解决和克服的。下面, 根据个人的工作实际, 给予以下几点工作建议:

1、加快就业立法, 使灵活就业尽快走上法制化轨道。目前国家尚没有明确的法律对灵活就业进行立法, 一些现用的法律很少涉及到灵活就业内容。个别省市新近出台的地方性法规, 有的将灵活就业提了出来, 但没有明确细节内容。如2004年5月1日起开始执行的《山东省就业促进条例》, 提出“鼓励失业人员以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工作形式就业。”但也没有进行具体的说明和解释。一些发达的国家, 已就灵活就业进行了立法, 如日本, 就有专门的《劳动者派遣法》。哪些行业可以实行派遣, 派遣最长年限、派遣人员的劳动关系都有明确的规定。我们通过立法, 主要应解决下列方面的问题:一是灵活就业的概念、范围问题。到底什么是灵活就业, 灵活就业包括哪些方面, 什么岗位可以发展灵活就业等, 都应该进行明确和统一。二是灵活就业的政策扶持不力、稳定性不强问题。如对从事灵活就业的人员, 可以实行社会保险补贴, 提高其工作的稳定性。三是灵活就业的劳动关系不明晰问题。如:派遣就业的劳动关系应如何处理, 家庭保姆的劳动关系应如何建立等。四是灵活就业人员缴纳社会保险问题。

2、坚持“正规就业为主, 灵活就业为辅”的工作思路, 明确灵活就业发展的方向, 限定灵活就业的规模, 谨慎地发展灵活就业。由于灵活就业稳定性、保障性较差, 这就决定灵活就业不可能成为解决就业问题的主渠道。如果灵活就业过度发展, 整体上超出了正规就业的规模和数量, 那么, 势必会影响就业形势的稳定, 进而对我国的社会稳定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 不管灵活就业如何发展, 我们仍应坚持“正规就业为主, 灵活就业为辅”的工作思路, 重点扶持发展正规就业, 发挥正规就业解决就业问题的主渠道作用。在创造正规就业岗位不足的情况下, 适时适量发展灵活就业, 作为正规就业的补充。这样, 既可以有效解决就业问题, 保持就业形势的长期稳定, 又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保持社会形势的长期稳定。

3、建立灵活就业人员就业登记备案制度, 促使灵活就业显性化。灵活就业相对来讲是一种较为隐性的就业方式, 不像正规就业那样, 一个萝卜一个坑, 非常明显和固定。灵活就业的隐性特征, 使灵活就业人员难于纳入就业统计范围, 造成就业规模的缩水, 同时也导致就业统计数字的失真。目前灵活就业到底有多少人, 有的说1亿人, 有的说6-7千万, 这都是估计和推算。建立了灵活就业人员就业登记备案以后, 我们就可以对灵活就业纳入各级劳动保障部门的管理范围之内, 不仅可使灵活就业显性化, 准确地掌握灵活就业的规模和数量, 同时还可以对灵活就业进行科学的统计和分析, 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参数和依据。

参考文献

[1]、陈年红《.就业与社会保障发展战略问题研究》.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 2004

[2]、吴薇《.就业指导》.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5

[3]、马春雷《.就业创业与当代青年》.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4]、刘清亮, 陈玲, 王吉祥《.就业指导与职业规划》.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9

篇4:劳动就业局工作总结

《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多处提到“保障和改善民生”。通过促进就业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增加广大老百姓的可支配收入。提升老百姓的消费能力是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的重要步骤,也是全面提升劳动者素质和发挥人才第一资源作用的重要保证。

全面扩大社会各阶层的就业,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就业,是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方面。通过扩大就业机会,增加就业岗位来提升老百姓的就业质量。这需要做到:

1.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小型微型企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鼓励自主创业。从全国范围来看,按照我们的资源禀赋,应该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以解决更多劳动者对就业的需求。在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的同时,也要继续发展传统服务业,在传统服务业中也要注重提升服务的档次。服务业特别是传统服务业是吸纳就业的重要行业,“十二五”期间要坚定不移地发挥传统服务业对就业的贡献作用。要提倡全民自主创业,特别是鼓励有一定经验的海外留学人员和大学生创业,通过创业带动就业。为全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在注重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的同时,更加注重创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给予从海外回来的创业人才与创新人才同等的待遇,在“十二五”期间掀起全面创业、多层次创业的创业热潮。

2.要更加关注弱势群体的就业。要把解决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问题作为工作重点。高校应届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城镇就业困难人员是就业中的弱势群体,“十二五”期间要加大对就业弱势群体的就业扶持力度。通过改变大学培养人才的方式。加强校企合作,提升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推广大学生见习计划,给予应届大学生更多的接受就业训练的机会;继续深化推进“三支一扶”工作,鼓励大学生到边远山区、农村、祖国的西部等地去就业,既能够解决部分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又能够解决西部等边远山区的人才短缺问题,在全国范围内合理优质配置人力资源。要加大对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的关注程度,“十二五”期间,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还将继续深化,—方面为城市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劳动力资源,另一方面也将对城市居民就业带来一定的冲击。要建立多层次的就业渠道,让不同层次的就业群体都有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能够在社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就业机会。在接纳安置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的同时,要坚定不移地改善农村转移劳动力群体的就业环境,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继续加强城镇下岗人员的再就业工程建设。充分发挥社区的沟通桥梁作用,把城镇再就业工作落实到基层。

3.建立多方位的就业服务支撑体系。一是健全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让劳动者能够根据自身的条件和职业能力的提升,在人力资源市场上能够快速、高效地流动,做到通过人力资源市场优化劳动力资源的配置,让劳动者在流动中更加体现自身的价值和获得更多的劳动报酬。二是建立完善的职业培训体系。加强对劳动者的职业培训I和择业观念教育,通过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和劳动生产效率,从而提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三是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加强劳动执法,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改善劳动条件,保障劳动者权益,改善劳动者就业环境。

篇5:劳动就业局工会活动工作总结

一、选树典型,促发展

一是深入开展以“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二五’”劳动竞赛,立足省直单位特点、岗位特性,开展合理化建议、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我为节能减排作贡献”等系列活动。把劳动竞赛和创建“工人先锋号”活动结合起来,推进创建“工人先锋号”活动向纵深发展。二是在省直单位中推荐选树了3名个人和5个单位(班组),分别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工人先锋号、省五一劳动奖状;三是为了增强劳模“续航”动力,激发劳模创新活力,使劳模持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5月组织了在职的全国、省(部)级劳模144人(省直单位在职工会主席)进行了健康体检;9月组织了省直单位部分一线在职劳模到陕西省工人疗养院进行了短期休养学习参观;在全国劳模管理平台对561名劳模档案进行了完善;为561位劳模发放了春节慰问金和困难补助金53.65万元。

二、精心组织,搞活动

与省级机关体育协会共同举办了四川省级单位第五届职工桥牌比赛和四川省直单位职工庆“五一”乒乓球比赛,120余个单位1000余职工参加了比赛;组队参加了省第八届职工乒乓球比赛、省第二届职工歌手大赛和省总工会网球比赛,取得了较好名次;组织省直单位近2万名职工参加了全省职工依法治省知识竞赛,获得了优秀组织奖。

三、凝心聚力,抓建设

结合省直单位实际,努力探索服务大局、服务职工的新模式、新路径,推动各项工作创新发展。把省直单位工会组织建设成为党政满意、社会认可、职工信赖的“职工之家”,让工会干部真正成为职工群众最可信赖的“娘家人”。

一是建设职工文化阵地,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在省直20个单位建设了“职工书屋”,并申报了一个全国“模范职工书屋示范点”。二是分别组织了“推动工资集体协商提质增效工作培训班”,“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和劳动争议调解员培训班”和2期省直单位工会干部培训班以及“工会财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班”。省直单位工会各工作委员会工会和活动组成员单位的600余名工会干部参加了培训。三是积极推进“会员评家”,对工作委员会和活动组20XX年度工作目标任务进行了考核评比;对20XX至20XX年度194个模范职工之家、282个模范职工小家、211名优秀工会工作者、457名优秀工会积极分子、186名工会之友进行了表彰。

四、尽心竭力,真帮扶

工会组织是职工群众的“娘家”,职工是工会干部的兄弟姐妹。省直机关工会尽心竭力为职工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扎实开展春送岗位、夏送清凉、秋送助学、冬送温暖、常年送帮扶活动,不断健全帮扶体系、延伸帮扶内容、提升帮扶质量,打响、做实“职工有困难找工会”的品牌。

年初,走访慰问了困难党员、困难劳模、特困职工,为他们送去了慰问金和粮油,并为42个单位的142名困难职工发放了困难补助金59万余元,为省直机关23名患大病职工发放救助金11.5万元。“六一”前夕,为10所省直机关幼儿园购置了照相机、儿童读本等价值3万余元的教学用具。今年,共筹集“金秋助学”资金134.7万元,资助省直单位及广元、遂宁、南充、达州等地困难职工(农民工)子女1018人。其中,大专以上学生603人,中小学生415人;城镇困难职工子女504人,农民工子女514人,

五、工会维权,多形式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省直机关工会深入开展以“安康杯”竞赛、工资集体协商、“面心实”等活动为载体,切实履行好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同时,积极推进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保障和落实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今年,又拓宽了维权方式,组建成立了“四川省直单位职工健康服务办公室”,为省直单位干部职工提供团队辅导和健康服务,推动省直单位形成关心职工身心健康的良好氛围。

一是抓好建立健全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的工作,平等协商建制率达80%、集体合同签订率达70%以上。二是认真组织开展“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活动,深入基层进行调研,对职工反映的情况进行梳理,形成了调研报告,得到了省总工会的高度评价。四是以购买社会资源的方式,聘请了在省内乃至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心理学、中医学、保健类和营养学方面的`专家教授,组建了健康服务专家组,为省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广大干部职工提供专业服务。今年分别在四川科技馆、省委政法委、省政府办公厅等10家单位举办了10场专场健康讲座及互动活动,省直单位余人次聆听了讲座或进行了个别咨询。在省国税局、省煤田地质局挂牌成立了职工健康服务站,为推动省直单位“关爱职工送健康”活动的顺利开展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通过站点建设,形成先行带动,全面影响的网络格局。五是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更加健全。截止目前,已有264个基层工会建立了职代会制度和职工大会制度,涵盖职工45000余人。六是95%以上的省直企业单位实行了厂务公开,事业单位普遍开展了事务公开,机关政务、内务事务公开工作得到了有效推进。国有及国有控股的公司制企业全部建立了职工董事、监事制度。

六、建章立制,强监督

工会经费是工会开展各项工作,履行各项社会职能的物质基础,是工会贯彻落实总体思路,突出维护职能的物质保障,是提高工会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工会组织发展、开展活动、发挥作用的基础环节,在工会全局工作以及工会组织长远发展中起着支撑和保障作用。省直机关工会严格按照中央、省的规章制度收好、管好、用好工会经费。

篇6:劳动就业局工作总结

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2011年,我局继续深化健康教育工作,切实将干部职工的健康教育工作纳入本局的目标管理,拟定好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在干部职工中普及健康知识,使该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局领导十分重视局健康教育工作,为认真实施健康教育工作计划,配合我县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的工作,我局对原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成员进行了分工,加强对健康教育工作的统一领导和安排部署,确保各项工作的组织实施和顺利落实。

二、制定计划,落实责任

根据县健康教育所、县爱卫办有关文件精神,为加强我局干部职工的医疗卫生意识,普及健康保健知识,局健康领导组制定了2011年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同时向各科室提出了实施健康教育总的要求,安排了健康教育的工作任务,落实了责任和工作目标。

三、广泛宣传,强化学习

1、在职工中经常性地开展健康保健知识学习,提倡健

康生活和健康行为,提倡戒烟少酒,减少疾病发生,保证干部职工的身心健康。积极参加医疗保险等社会活动,妥善处理好职工就医住院等突发性的问题,稳定了职工队伍。

2、要求各科室安排布置学习内容,并认真组织职工学习健康教育工作相关文件和资料。通过认真学习和了解,全局职工的健康意识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同时普遍掌握了各种疾病的预防和救治方法,了解了常见疾病如中风、高血压、冠心病、肝炎等的一般症状及日常生活中的保健知识,对各种疾病的发生前兆有了深刻认识。学习使广大职工形成了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行为习惯,全年没有发生一起严重传染性疾病。

3、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对接触有毒有害作业的职工进行健康教育培训,减少和控制职业伤害、职业病及相关疾病发生。同时特别加强对女职工的保健教育。

4、根据县爱卫办的统一安排,我局在春、秋两季集中开展了以灭鼠为主的灭治“四害”活动,购买了各类药物,对办公场所、单位宿舍等行了彻底的灭害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保证了职工的健康。

5、我局还有计划地组织职工参加各类强身健体的文体活动,如足球、乒乓球、棋牌比赛等,对促进职工的身体健康起到积极作用,同时也丰富了干部职工的业余生活。

在过去一年中,我们把健康教育和各项工作有机结合,抓出了一定的成效。今后将继续履行“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人为本,关心干部职工的健康状况,为公司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上一篇:数学期中试卷评讲课下一篇:踩气球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