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小论文范文

2024-07-04

科学小论文范文(共14篇)

篇1:科学小论文范文

小纸船的承重

新安县石井镇中心小学

陈家和

辅导教师:陈世泽

一张16开纸折成的小纸船,它的承重有多少?这是老师给我们布置的一个科技小实验,让我们经过自己的实验做出能承最大重量的小船来参加班级里的比赛。

我通过自己在网上查询有关的资料,知道让纸船在水中取得较大的浮力承重才能是最多的。但是单层的船底很容易被水浸湿,所以,我和同学考虑把纸先对折,然后把每边向上折出两厘米左右的船沿,做成一个长方形形状的小船,这样就有两层底了,应该不会那么容易被水浸湿,感觉非常牢固。放入水中,加上一元的硬币一试,结果,放了十多个,船就沉了。看来,这个方法不太可行。接着,我们又想出一个主意:从16开的纸上剪一长条纸下来,来回折,放在小船里,这样可以把小船承受的重量平均分布在船底,可能硬币会放的多一些。我们按照这个方法试了一下,承受的重量更加少了,小船太小了!但是我们没有泄气,我们又试了一次,这次,直接把纸做成大长方形,四边还是留有两厘米左右的船沿。放入水中一试,天哪,把家里的四十多个一元硬币全放进去了,船还没有沉!我们又找了一袋子的纽扣放了进去,小船居然还没有沉。太牛了!

原来,要想让纸船在水中能承受较多的重量,船的体积越大,排水量就越大,浮力也会增加。至于单层的船底,只要我们放东西时动作快而轻巧,纸张短时间浸在水中是不会化掉的。

班级比赛时,我就采用这个制作方法,结果,我的小船竟然放入了79个一元硬币!我的高兴劲啊,没法形容了。

生活中处处有科技,正是那句话:让科技融入理想,用科技点亮生活!

篇2:科学小论文范文

冬天的一个早晨,我对着镜子梳头,可是却越梳越乱。我正疑惑,突然看见镜子里的头发飞了起来。我以为自己眼花了,又再梳了一下。这时候,头发又跟着梳子往上飞。我挠挠头嘀咕着:“这是怎么回事呀?”

“小家伙,在干嘛呢?”妈妈神不知鬼不觉地出现在我身后。我伸出手想扑进妈妈的怀里寻求安全,可手刚一接触到妈妈,就感到指尖瞬间有针刺一样的痛。“妈妈,这是怎么了?”我惊魂未定,摸着隐隐作痛的手。妈妈拿了一只护手霜递给我说:“没事,这是静电。来,先在手上抹点手霜,免得待会又被电着了。”我一边抹着手霜一边迫不及待的问妈妈:“静电是什么东东啊,为什么我身上有静电,难道我变成发动机啦?”妈妈听后笑着对我说:“静电呀,是一种处于静止状态中的电荷,是因为摩擦才产生的,而这种现象经常发生在干燥的冬天。”“好啊,原来是你这个小坏蛋!把我变成了小刺猬不说,还把我电得起了一身鸡皮疙瘩!”我生气地说。妈妈点了点我的脑门说:“你呀!下次梳头的时候,记得先将梳子侵入水中,等静电消除之后,便可随意梳理了。还有啊,刚刚我让你涂抹护手霜,是让你保持手部湿润,这样能大大减少静电的产生。”我疑惑的问妈妈:“这些都是谁告诉你的呀?”妈妈语重心长地说:“当然是从书里学来的呀!等你将来学了物理,你会知道更多与电相关的知识,知道更多科学的奥秘!”

篇3:科学小论文范文

一、故事入题

科学知识学习的实质是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建构新知识, 利用科学故事能够构建学习情境, 架设起新知与旧知的桥梁, 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参与意识, 从而快速进入学习情境。

例如, 教师在讲“磁铁”时就可利用中国古代“宫门捉刺客”的故事, 巧设问题情境。

师:秦始皇阴险狡诈, 杀人无数, 每天晚上睡觉时都担心有刺客来刺杀他, 所以他让人修了一个宫殿, 并做了特殊的宫门, 每当刺客来行刺的时候, 一到宫门, 兵器就会自动被宫门缴获, 这就是“宫门捉刺客”的故事。

师:听了这个故事, 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为什么宫门可以捉住刺客?

生:我猜, 宫门内肯定装着什么机关?

师:到底装着什么机关, 你能大胆地猜想一下吗……

教师巧妙地利用古代故事设置悬念, 动人心弦, 发人深思, 激发了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 从而顺利导入本课学习的主题“磁铁的性质”。

二、故事激趣

科学小故事本身具有很强的趣味性, 再加上教师绘声绘色的铺陈渲染, 既寓意深刻, 又轻松幽默, 能使学生精神焕发, 求知欲激扬, 大大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

在学习“人的性别决定”时, 我首先给学生讲述“超生游击队”的故事, 让学生不自觉地产生了疑问:女主人公一连生了3个女孩, 第4胎一定会是男孩吗?人的性别是由什么决定的?通过教师设置的故事情境, 激起了学生的探究兴趣。讲“浮力”时, 教师可结合“曹冲称象”的故事;讲“重力”时, 可结合牛顿“苹果落地”的故事。这些故事会改变课堂上枯燥沉闷的气氛, 使学生兴趣大增并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故事启智

科学小故事还能开发学生智力, 帮助他们改进思想方法, 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这样一个故事:一次爱迪生做实验, 需要测一个灯泡的体积, 他让身边的一位助手去做, 这位助手左量右量反复计算, 总是得不到灯泡的准确体积。正急得满头大汗, 爱迪生拿过灯泡放进盛水的量杯中, 一下就准确测出灯泡的体积。这是用巧妙办法解决问题的实例。它告诉学生, 遇到问题不要墨守成规, 要学会多角度地分析问题。教师通过讲述科学故事, 让学生认识到, 正确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是科学家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四、故事质疑

利用科学小故事, 可以引起学生质疑。故事讲完后, 教师可提问“你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让学生在质疑中主动探索, 寻找奥秘, 深入思考。

例如为了让学生了解热空气的性质和特点, 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以巧妙地利用诸葛亮的故事引起学生的质疑与思考。

师:同学们都知道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 他机智过人、神机妙算, 你们知道他在指挥士兵作战时有什么秘方吗?

生: (互相交流)

师:他不光发明了木牛流马、八卦阵等, 还发明了一种神奇的灯。这种灯点燃后可以自动升上天空, 用它来传递作战信号, 又快捷又方便, 后来人们把这种灯叫做孔明灯。听完这个故事, 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生:这个灯为什么会自动升上天?

生:它是怎么做成的, 里面是什么样的构造……

教师巧妙地利用古代故事设置悬念, 动人心弦, 发人深思, 激发了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 为了揭开这个谜面而始终处于高昂的情绪之中。

五、故事激志

在科学发展中, 贯穿着科学家不怕困难、艰苦奋斗、忘我工作、勇于探索的事迹。教师汲取引人注目、感人至深的情节, 用故事的形式讲给学生听。从布鲁诺为坚持地心说被宗教势力烧死, 牛顿压制惠更斯光的波动理论, 到前苏联飞船因一个小数点而坠毁等, 教育学生科学道路不是坦途, 要坚持真理, 相信事实, 不盲从于答案, 不屈服于权威, 要有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讲述华罗庚在杂货店里顽强自学、达尔文随“贝格尔”号环球科学考察等等, 激励学生珍惜时间学习, 培养他们追求真理、埋头苦干、勇于创新、献身科学的精神。特别是讲述我国古今科学故事, 如指南车的传说、蔡伦造纸的故事、张衡制造世界上第一架地动仪、徐霞客不畏艰险考察祖国的山水、詹天佑修筑中国自己的第一条铁路、钱学森冲破美国重重阻扰返回祖国等, 唤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心, 激起他们报效祖国的决心和报负。

六、故事育情

在课堂教学中, 可根据授课内容, 穿插一些生动有趣的科学家的轶事、考古发现、动植物趣谈等。教师通过声情并茂、文采飞扬的语言, 讲述教学内容背后的故事, 将庄严神圣的科学知识与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故事创造性地联系起来, 感染学生, 激励学生, 调动学生情感, 达到道德情感教育的目的。

例如在讲授“我国珍稀的动植物”时, 我首先讲了白鳍豚——“奇奇”的故事。奇奇是一头受伤的小白鳍豚, 被人救起后, 寄养在武汉“白鳍豚康复中心”。成年后, 工作人员想给它找个伴侣, 结果寻了近20年, 也没有找到。几年前, 奇奇孤独地死去了。现在没有人在白鳍豚的栖息地再看见它。3年过去了, 如果有5年再看不见它的踪迹的话, 按国际惯例就可以宣布这一物种的灭绝。让我们好好看看白鳍豚的照片吧, 也许我们再也见不到活着的白鳍豚了。讲到此, 有的同学眼睛湿润了。这一情景的设置唤起同学们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意识, 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篇4:如何把科学小论文写好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

1.选题不适宜

例如有的同学拟的题目是《南京市交通问题调查》,问题那么多,范围那么广,怎么写?还有的同学拟的题目是《宇宙的奥秘》《论科技》《动物实验》等等,都不具体。题目定得不适宜,不容易写出好文章。

2.没有研究的基础

很多文章,只是简单地在网上浏览一两篇文章,摘取点资料凑出来的,看不到是如何研究的。

3.缺乏参考文献

有位同学写了《非洲的眼镜蛇》一文,行文流畅,照片配得又好,但是通篇没有注明资料来源。是自己到非洲考察的吗?一问,不是。如果这样的文章获奖了,发表了,那是鼓励一种什么样的行为?每年这样的文章真还不少。如果对此现象无动于衷,那还叫“科学教育”吗?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1.缺少对小论文的科学认识

论文是什么?按照《現代汉语词典》的解释,“论文——讨论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小论文只是说是学生做的,选题小,写得简单些,但是论文规范是不应当改变的。严格的论文,要在“论”字上下功夫,观察也好、实验也好,是为了论证某个观点。在实际生活,我们现在讲小论文,已经是一种广义的说法,不仅有论文,还包括调查报告、研究报告。

2.规范的小论文阅读少

同学们写出的小论文不规范,因为平时就没有看过规范的小论文,这是教育的问题,也是出版界的问题。出版界每年出了那么多书,可是规范的小论文书籍却是找不到。

3.不规范的“论文竞赛”误导

每年都有许多的“科技小论文”比赛,可是有些主办单位自己都没有弄清楚什么是“科技小论文”,不管符不符合要求,都大量评奖,以至让我们的同学弄不清什么的规范的小论文。

三、如何将小论文写好

1.研究为基础

一篇论文,要让人看到你是踏踏实实做了研究的。大家注意到,全国及省市中小学生科技论文评选,获高奖的,绝大多数是研究报告或调查报告。这些报告的后面,都附有大量的调查记录、实验记录,包括过程照片。铜山中心小学周洲等同学写的《秸秆还田提高黑花生单产的研究》,是学校有组织的研究活动的结果。致远外国语小学张欣妍同学写的《探究影响洗衣粉去污效果的因素》,则是个人开展的研究活动的成果。这些作品都受到好评,说明要想把论文写好,首先要把研究做好。有的同学说,“好论文是做出来的”,这话有一定道理。

2.切口要小

研究的选题、论文的选题都不宜大。例如《南京市交通问题调查》这道题,“交通问题”太多,到底讲里面哪一点?“南京市”范围太大,各区、各条道路情况都不同,到底讲哪里?问题多、范围大,不好研究,当然就不好写。南外仙林分校五年级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上述大题目改为《仙林大道交通信号灯调查与调整方案》,研究的问题很具体,写出的报告就很生动、很实在。

3.要以问题为导向

如上面的题目,发现道路交通上有问题,才要去调查、去分析,去提出改进意见。好的论文,大致是三大块: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许多同学的文章,上来就讲怎么做,这是欠妥的,首先要交代针对什么问题。同学们身边有许多生活问题、学习问题,善于发现,善于在很多的问题中找到别人没怎样关注的问题,认真把它作为课题来研究,就有可能写出好论文。

4.资料必须注明出处

在论文中使用他人的观点,需要指出这些观点的来源。在论文中,对于他人的观点指明来源,就叫作“注明出处”。中国科协副主席原教育部副部长韦钰博士明确讲过:“一篇科学论文必须附有参考文献,以说明哪些是前人的意见成果,哪些是自己的研究发现,没有给出参考文献的文章不属科学论文。”这在发达国家,是小学生都必须遵守的。早在20年前,上海出版的《外国中小学教育》就曾经介绍过,“荷兰的小学教育不是以毕业或升学考试结束,而是以学生们撰写研究论文而告一段落。论文题目由学生自选,可以是科技方面的,也可以是史、地、文学的;不过,要求是一致的。都必须用十六开的白纸写十六页,而且要开篇有提纲,附录有参考书目,与大学生的毕业论文的格式毫无两样。”发达国家这样做就是要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让学生做研究、写文章之前,必须看看别人已经研究到哪一地步了,才能避免重复劳动,才能有所创新。同时,这样做也是一种诚信教育。要做讲诚信的好学生,那我们就从写论文开始吧——“我引用的资料都有出处,别人(包括爸爸妈妈)帮助我做研究的地方我都一一说明。”其实,写小论文,不仅要学习科学知识、科学方法,而且,更要在活动过程中,培养我们诚信的品质、科学的态度。

5.读点规范的指导书

目前,市面上指导小论文写作的书真不多见,这个问题也值得研究。北大教授、著名作家曹文轩向同学们推荐一本书——《小论文写作7堂必修课——美国中小学生研究性学习特训方案》,确实是一本好书。里面讲了“如何寻找论文题目”“查资料从哪里开始着手”“如何拟写论文提纲”“如何起草论文初稿及修改”以及“如何提交论文、当众演讲论文”。书中还给出了论文写作的“工作进度表”,相信会对同学们有帮助:

篇5:数学小论文[范文模版]

摘要:经过对400m跑确定起跑线进行初步探究,得到了以下结论:

1、在标准跑道上(道宽1.25m),每相邻两道长度差约7.85m。

2、无论在哪种跑道上跑400m,两道之间的距离差都为跑道宽乘2再乘圆周率。

3、除400m之外的跑步(如800m、200m)只要用跑道长度差公式(道宽×2π)再乘(比赛长度÷400m)就可以得到每一道起跑线比前一道应提前多少。

关键词:400米跑 起跑线 探究

暑假时,我和一位跑步比我慢的同学在体育场的标准400m跑道比赛,他给我说,我只要让他比我往里3道,也就是我跑4道,他跑1道,他一定能赢我。我不相信,我想:我们平时测试成绩差了3~4秒,我一秒4米,也比你快了15米,跑道之间看起来远远比20m少。于是我欣然答应。比赛结果自然是我输了。这使我感到十分奇怪:我平时跑得快,为何我往外就挪了3道,就输了呢?我决定就这个问题仔细探究。

当在电视上看到了田径世锦赛400m决赛,发现:外道选手比内道往外挪了许多,而且每道比外道挪多少似乎是固定的一个值,可这个值到底是多少呢?

现在,我已经学习了圆的知识,会求一个圆的周长了,我决心去攻克这个问题。

经过实际测量和查阅资料,我得到了以下数据:

1、跑道直道长85.96m,宽1.25m。

2、第1道直径72.6m。同时,我又知道两个半圆形跑道可合成一个圆形计算周长,(为了精确起见,π取3.14159)。那么第1道直道周长=85.96×2就是171.92m,弯道为72.6×3.14159≈228.08m。总和为400米,第2道直道周长仍是171.92m,弯道是75.1×3.14159≈235.93m,总和407.85米。不算不知道,竟然差了7.85m呢!

那是不是所有相邻跑道都差7.85m呢?我又试了试第3道:直道171.92m加弯道约243.78m,总和为415.7m,还是差了7.85米。于是我就得到了第一个结论:在标准400m跑道上,每道长度相差7.85米。

这毕竟只适用于标准跑道,那在所有跑道上有没有一个通用公式呢?由于直道长都是一样的,只用计算弯道长度差。假设外圈弯道直径为D,内圈弯道直径为d,则C弯1-弯2=π(D-d)=【(72.6+1.25×2)-72.6】π=1.25×2×π也就是道宽×2π。

最后,其它距离的如200、800m跑如何计算呢?其实,200m是半圈,800米是2圈,200m只要用400m的结果除以2 ,800m则要乘2。最终得到了另一个“万能公式”——其他长度比赛(前提:有两处弯道,并使用400m场地)每道比前道应提前:道宽×2π×(比赛长度/400m)。

篇6:科技小论文飞机 (范文模版)

星期四,我们学校一年一度的科技节开幕了,看着同学们跃跃欲试的样子,我就想着我到底要做什么呢?我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能自己亲手制作一架可以在天空中自由飞翔的飞机,于是我决定做一个飞机模型。

放学回家的路上,我边走边看,看有没有制作小飞机的工具。看到一点我就买一点,没想到这一路上就把工具买齐全了。我自己没有制作过,晚上,爸爸回家了。我在爸爸的帮助下,做起小飞机来。按照爸爸说的,我先用了剪刀把薄木片剪出几个飞机翅膀,再把它们都用砂纸打光。接着,用小刀削出一个小鱼肚那样的机身,然后削出一根螺旋桨,再把它们用胶水粘好。我想:就是这样几个木架子太单调了。得在上面糊一层彩色纸。于是便做了起来。我把机身用白色的彩纸包起来,机翼用黑色的彩纸包起来,还用蜡笔画了图案。

几个小时后,一架灵巧、漂亮的自制飞机在我的手里诞生了,我把它放在我的书桌上,似乎在等着它的小主人来驾驭它起飞。我看了又看,越看越爱。要知道这是我亲手制作的,是我的劳动果实呀!

这次科技小制作,使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自己的科学思维、动手能力和创新思想确实提高了,更让我高兴的是,我从中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篇7:科学小论文

夏天的荷花池边,常常会有身穿绿衣的小青蛙,只要有虫子从他身旁飞过,青蛙都会一口吃掉虫子,虫子要是不懂青蛙就不会吃。

电子蛙眼是电子眼的一种,它的前部其实就是一个普通的摄像头,成像之后摄像头会通过光缆传输到电脑设备显示和保存,它的探测范围呈扇状且能转动类非常像蛙类的眼睛。仿生学家根据青蛙的眼睛的原理和结构,最终发明了电子蛙眼。将电子蛙眼与雷达互相配合起来,这样就可以像青蛙的眼睛一样,可以敏锐的迅速地追踪目标。无论在哪里都可以轻而易举的追踪你想要的目标。

篇8:科学小论文范文

A.海参B.蛇C.泥鳅

()2.汗水中不包括下列哪种成分?

A.葡萄糖B.乳酸C.氯化钾

()3.动物根据各自的情况制订了生育政策,一般包括“K对策”(生得少,养得好);和“r对策”(生得多,养得少)两种。下列哪种动物是“K政策”的典型拥护者?

A.熊猫B.鲤鱼C.蚊子

()4.一般情况下,雀斑在哪个季节比较明显?

A.春季B.夏季C.秋季

()5.长期在太空生活,人身体的各项机能都会产生各种变化。下列变化中,错误的是:.

A.人的视力会下降

B.身高会变矮

C.肌肉会变得萎缩、无力

()6.对蝙蝠的分类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脊椎动物B.哺乳类C.空中飞行的动物

()7.下列有关塑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有的塑料制品都可用来盛装贮存蔬菜或熟食

B.塑料制品有质轻、绝缘、耐腐蚀和价格便宜等优点

C.塑料是由相同的小分子直接聚合而成的

如果你心里有一颗热爱科学的种子,如果你对你的科学素养信心满满,快来参加“科学大众”杯科学小达人闯关大赛吧,用你的知识赢取丰富的奖品!

篇9:如何指导学生写科学小论文

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是多方面的,除了在课堂上,还可以在生活和实践中学习。应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学习知识,增长见识,以进一步了解丰富多彩的自然现象,探究其中的奥秘,使自然科学從生活走向课本,从课本走向社会。我认为适时地让学生动手写科学小论文是对课堂教育很好的补充和延伸,既能丰富学生的感性、理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实践、探索创新等能力,又能与新课程标准接轨,完整地体现知识获取的过程性、自主性、实践性、综合性,体现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促进学生多样化学习方式的形成。下面就谈谈指导学生写科学小论文的意义和途径。

一、指导学生写科学小论文的意义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有些学生特别是女生和学习困难的学生往往对科学课不感兴趣,原因是他们往往弄不懂其中的来龙去脉,或是怕动手操作,畏手畏脚。如果指导他们在课外多观察、多动手操作,自己弄明白其中的道理,那么就会逐渐树起他们学习的信心,从而激活他们积极主动学习的情感,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迸发出学习欲望甚至是创造的火化。如学了大气压强后,叫学生做嘴叼空瓶或纸片托水的实验,亲身体验大气压强,并写出一点感受,体验成功的喜悦。

2.培养学生的能力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多数学生往往对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熟视无睹。如夏天吃棒冰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但很少有学生会去关注棒冰拿出冰箱后外包装上会出现很多水珠甚至是白色的霜,也不会注意吃棒冰时周围还会有“白气”飘动。当上课老师讲到这些现象时,他们只是觉得好象有,但不甚清楚。这时可叫学生课外买支棒冰好好地去研究一番,他们会饶有兴趣地去观察老师讲过的这些现象,同时观察到吃棒冰时对着风就化得快,还会思索:如果在冬天是否会有相同的现象呢?有同学就通过他们的所见所想整理成《吃棒冰的科学》。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有目的地注意周围的事物和现象,把生活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养成积极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生们谈学《科学》的感受时说:“老师,您讲给我们听,我们都忘了;您做给我们看,我们都知道了;您让我们自己去做,我们都掌握了。”写科学小论文同样需要学生通过大量的实验获得第一手资料,虽然课外实验没有像课内实验那么完备,但更具灵活性和自主性,学生很乐意利用家中的瓶瓶罐罐、油盐酱醋等简便材料,自己动手设计一个个小实验。如用废塑料瓶研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告诉学生所需的材料,让他们自己设计方法和步骤,自己动手做,并把看到的现象记录下来,然后写一篇自己命题的小作文。有同学写出题为《废塑料瓶的妙用》的小论文,为了说明“妙”,他还把普里斯特利实验改装了一下,设计一组对照实验,用水草和鱼在光下研究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当然实验有时不可能一次成功,也不一定十分精确,所以要鼓励学生多与老师和同学交流探讨,要经得起挫折和失败,让他们在克服困难中体验学习的欢乐,训练操作的技能。

(3)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在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实践活动中,通过写调查报告、观察日记等小论文既增加了他们的社会阅历,又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使学生从课本走向社会,也使他们获得许多在课本上、老师那里学不到的知识,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实践的习惯。如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气象站和消防队的救火演习等。而且这样的实践给学生很大的空间,自主性强,学生可自由发挥,提出不同的问题,发表不同的见解,容易形成新旧知识的联系,实现知识的迁移,既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又使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4)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虽然写小论文不一定要有很精巧的构思、很华丽的词藻,但也要求学生语言表达的通顺、准确,思维要有条理性和逻辑性,注意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经常练笔学生会形成一定的写作技巧,写作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

(5)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能力。初中科学本身是一门综合学科,涉及到物理、化学、生物等知识。写小论文还需联系语文、数学、社会等学科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学科间的知识渗透,使他们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对自然现象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多角度、多层面的描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提升学生的品德

“实践出真知”。自然科学知识大多是前人经长期观察、多次实验再经分析、推理而得的真理,所以在学生获得素材的活动过程中能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坚持不懈的科学态度。而学生在写小论文的过程中,又能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逐步形成健康积极的情感态度,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能源”教学后,可布置题为《你在做饭时想到的》、《省柴灶的思考》的小作文,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能源意识。又如“人类与环境”教学后,可作《谈谈一次性筷的利弊》、《地球的眼泪——酸雨》的命题小作文,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指导学生写科学小论文的途径

1.实验途径。实验是学习自然科学的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在教学中,几乎每节课内容要运用实验方法进行探究,在课后又有许多的小实验和兴趣实验,学生对实验活动也很感兴趣,而运用实验活动中所学到的知识与方法结合日常生活的各种事物与现象,学生就能写出较好的科学小论文。如学了“植物”后学生学会了制作腊叶标本,他们采集了不同的叶子制作标本,同时尝到了制作过程的成功与失败,写成了《我怎样制作腊叶标本》小论文。学生很喜欢利用家中的物件、废弃物做课外小实验。如学了“光”后学生利用玩具激光发射器和蜡烛作光源,老花镜的镜片和装水的圆形酒瓶作凸透镜,近视眼镜的镜片作凹透镜,做了光的反射、折射等实验,完成了《光学实验在家中》的小论文。

2.观察途径。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积极的思维活动过程。通过观察活动可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观察也是学习科学课的最主要方法之一。教师可指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和自然现象,如动植物特点和生长活动等现象,天文、气象、地质等现象,衣食住行所需物品的结构特点等等。指导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特点以及观察过程和观察方法详细地记录下来,便成为科学小论文。如学了“植物”后,知道马铃薯是茎,胡萝卜是根,但它们都有一个个的“小凹陷”,学生不明白胡萝卜为什么是根而不是茎;马铃薯可发芽,黄豆种子也可发芽,茎和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有何不同?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把这三者都放在潮湿的环境中逐天观察,然后叫学生记下过程和观察到的现象,便可写成《根、茎、种子的区别》的小论文。又如学了摩擦后,可指导学生观察自行车及生活中哪些是利用摩擦,哪些要减小摩擦,如何增大和减小摩擦等,记录下来就可写成《摩擦就在我们身边》的观察报告。

3.调查途径。调查是通过查阅资料文献、观察、访问座谈等手段来取得研究所需材料,从而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先制定周密的调查计划,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方式,再具体实施调查。尽可能取得所需资料,作好调查记录,然后再整理分析资料,写出调查报告。如学了“人类与环境”后,可指导学生实地考察本地区的公厕与垃圾桶的卫生情况。要调查各个公厕和各居民区垃圾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同时可向当地环保部门和居民了解各种情况,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整理即可完成《我市公厕和垃圾桶的卫生状况》的调查报告。

4.写读后感途径。教材中有许多介绍伟人的故事和科技动态的阅读材料,还有些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观念意识相联系,这些都是让学生写读后感的好材料。如学了“杆枰”后,结合生活中短斤缺两的现象,布置《杆枰能称人心》、《杆枰的学问》等命题小作文。当学了“焦耳定律”后,完成《四百次和四十年的思考》的读后感。

当然,这几种途径并不是孤立的,有时要通过几种途径的综合运用才能写出较高质量的小论文。

通过指导学生写科学小论文既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还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所以我认为在新课程标准下指导学生写科学小论文是以“主动、探究、合作”为主要特征的新的学习方式在初中科学课中的完整体现,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养成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因此,指导学生撰写科学小论文是很有意义的,也是切实可行的。

篇10:嫁接科学小论文

1 嫁接前预备

想要进步柑橘嫁接的成活率,就要了解柑橘嫁接成活的进程。砧木和接穗是不是愈合完好是影响成功的要害。砧木和接穗嫁接后通常在7 d摆布就开端出现愈合安排。15 d摆布愈合安排即可将嫁接缝隙填丰满,砧木和接穗之间开端实现长出新的韧皮层和木质层,意味着嫁接成功。嫁接时刻通常在春季和秋季完结,春季通常在2月下旬-3月上旬,秋季通常在7月初完结,气候环境请求湿度相对较大、无风、温度在15~20 ℃的.天阴最为理想,把握在砧木新芽开端萌发又未展叶时,因这个时分的气温较高,树干液流快,协助构成新愈合安排快,这是确保嫁接成功的最理想条件。

接穗的挑选非常重要,通常要调查母体树冠粗大强健旺盛、无病害进入盛果期做母树,选一年生强健顶芽丰满的枝条做接穗,储藏接穗可用沙藏或薄膜封藏,沙藏是传统较为通用的一种办法,操作办法是将接穗阴凉通风条件较差的当地湿沙埋覆盖起堆,沙埋厚度通常超出埋穗5 cm摆布;薄膜封藏是近年较为常用的新办法,操作办法是将接穗30~50条对齐剪平捆扎,用家底常用的保鲜膜包严,确保水分不流失,寄存在室内。

2 嫁接办法

2.1 劈接

2.1.1 砧木处理

首先选中砧木要被嫁接的切断点,再将其锯掉,一定要确保砧木被据的平面要平坦,在砧木被锯掉的平面中心用嫁接刀笔直作一劈口下去,深度大概把握在3~6 cm即可。

2.1.2 接穗处理

嫁接刀一定要尖利,选择接穗6 cm摆布在接穗下端削成楔形,入刀可先由高到低一次性完结,确保接穗质量。

2.1.3 插穗

在被据掉的砧木平面处有嫁接刀撬开劈口,将削好的接穗疾速插进去,确保砧木与接穗愈伤接口彻底符合,接着疾速用薄膜封口绑紧牢扎。

2.2 插皮接

2.2.1 砧木处理

选中砧木要被嫁接的当地用枝剪剪截,再用嫁接刀削平截口构成平面。

2.2.2 接穗处理

接穗上选定丰满的顶芽削一个鼠耳壮斜面,接着在末端鼠耳形斜面的反面两侧均削一个深至构成层刀面。

2.2.3 插穗

被嫁接的砧皮层较为平坦一侧的上方,运用嫁接刀将其皮层划破,敏捷将接穗插进去,深至木质见白即可,尽量使砧木与接穗削口处严密地粘合在一起。最终敏捷用薄膜包扎。

2.3 腹接

2.3.1 砧木处理

选定砧木被嫁接处,在砧木处运用嫁刀由上向下削约4 cm长的刀口,深至木质见白即可。假如小苗嫁接,砧木的嫁接点一定要选定离地上7 cm摆布为宜,这么做可利于若嫁接失利后,方便补接。

2.3.2 接穗处理

选择强健的接穗,请求带有2个丰满顶芽处剪段成长约2~4 cm,削去前端的第1个顶芽,请求长度为1.5 cm,在削 面的反面再削一鼠耳形斜面,请求每一刀都要一次性完结,不能补刀,切断一定要平坦润滑。

2.3.3 插穗

将预备好的接穗敏捷插进砧木被嫁接点,用薄膜疾速包扎,需求留意,接穗带芽处只能绑一圈,不需包太厚,否则会影响新芽长出。

2.4 空中嫁接

空中嫁接技能相对成活简单,因操作技能费事,如今运用较少。其嫁接办法是,第1步是要预备泥作基质,可直接用塘泥或水田泥土都行,水分请求不能太枯燥也不能太湿透,用手抓泥成团不松懈即可;第2步在健康无病害的母树处选择二年生枝条,在枝条校为平坦润滑处用嫁接刀绕枝环割一圈,深度见木质,接着在距离环割5 cm处用嫁接刀再盘绕树枝环割一圈,用刀挑开两刀环割之间的树皮,及时抓一把拳大的湿泥团压紧,对半扳开夹包切断压紧,最终用薄膜绳子固定绑缚。

3 嫁接后管理

3.1 除萌抹蘖

嫁接15 d后砧木处会先后长出萌发蘖,在嫁接穗没有长出新梢前,假如这些萌发蘖没有及时抹除,就会越长越旺盛,营营养悉数被萌发蘖吸收,嫁接穗不能正常长出新梢,时刻长了就会坏死,嫁接失利,所以抹除萌发蘖具有影响嫁接成功的要害作用,这些萌发蘖越早抹除越好,直至移苗。

3.2 及时松劫持支棍

当嫁接成活后很快就会长出新梢,为了不影响嫁接口愈伤安排正常成长,这个时分应开端松开绑缚,如不及时松绑嫁接口扎绑绳处就会构成凹陷,,构成头小尾大,简单折断。要留意的是,这个时分虽可松绑,但此时 嫁接愈伤安排不是很老到,还不能一次性彻底松绑,稍微解松些,待15 d后再松绑一次,直至枝穗粗大强健老到才适宜彻底松绑。如发现新梢成长较快较长又细,可在砧木侧边插一木棍与新梢轻绑,以防新梢被风吹断。

3.3 摘心

嫁接成活后当新梢长到约50 cm摆布时应摘心,以防徒长简单折断,及时摘心有利于推进副梢长出,协助构成树形。

3.4 病虫灾防治

篇11:科学小论文

原来,静电是一种处于静止状态的电荷。是因摩擦才产生的,而这样的现象常发生在干燥和有风的冬天。“好啊,原来是你这个小坏蛋,害我变成刺猬头不说,还把我电得一身鸡皮疙瘩!”我生气的说。“既然是因摩擦才产生的,那我就看看吧。”

我先找了根塑料棒,在衣服上反复摩擦,再把塑料棒慢慢接近一堆泡沫小球,忽然,那些泡沫小球像磁铁似的,颤颤的在地板上“跳舞”,随着塑料棒越来越近,泡沫小球就争先恐后的被塑料棒吸了上去,紧紧的贴在塑料棒上了。原来,静电还有这等威力,我觉得好有趣!

我心血来潮,又找来一根塑料棒和玻璃棒,将一根摩擦后的塑料棒平放在支架上,再拿起玻璃棒靠近塑料棒,两根棒子竟缓缓靠近。可当我拿起另一根塑料棒靠近时,它们便像不高兴似的,排斥对方。原来,如果在同样的物质上发生静电,还会产生排斥效应呢!

这真是一次有趣的实验。后来,我通过获取这方面的知识,又更多地知道:产生静电的情况还有许多,比如,在脱衣服的时候,偶尔会发出声响或发出蓝光;摸门把手的那一刻,会被什么隐形的东西刺痛;在和别人说悄悄话时,也可能颈子与颈子之间发生“矛盾”……

篇12:初中科学小论文

先准备好透明的吸管,一个玻璃杯,一张硬胶纸。往杯里装水,把吸管插进玻璃杯里,水很快就从吸管中往上升,而且吸管内的水面比玻璃杯里的水面要高。这就是一种毛细现象。管的粗细不同,上升的高度也会不同,越细的管,水面将会升得越高。我们平时用的吸管,吸管的里面和外面都有空气,都受到大气的压力,而且内外受到的压力相等。我们含着吸管一吸,吸管里的空气被我们吸去了,吸管里面没有空气,吸管外水面上的`压力就比吸管里面的压力小,这样,大气压力就会把水压进吸管,使吸管内的水面上升。钢笔就是根据这种现象加以变化而设计成的。钢笔的笔尖上有一条细缝,墨水就是通过这些毛细槽从笔胆一直流到笔尖,写字的时侯,笔尖碰到纸上墨水随着笔尖的划动,在纸上显示出你写的字。

但当我们不写字的时侯为什么不会自动流出来呢?我们继续来做一个实验。把杯子里的水装满,把硬纸片盖在玻璃杯上,迅速将玻璃杯反转,可以看纸片紧紧地贴在玻璃杯上,而且玻璃杯里的水不会流出来,这是因为大气压力托住了纸片和杯中的水。同理,当我们不写字得时侯,大气压能抵住笔胆里的墨水,所以我们用起来很方便。

不同牌子的墨水,它们的成分和配方都不同,如果混合使用,会引起化学变化,产生沉淀,导致我们写字的时侯墨水断断续续的。有时笔胆内的墨水少了,里面的空气就多起来,写字时容易发生出水太快和漏墨水显现象。所以笔胆内要经常保持有墨水,不要到一滴墨水都没有了再吸水。

篇13:“银发”作家对话科学“小松鼠”

“银发”老者热情犹在

一个月前的一次活动给上海科普作协副理事长李乔不小的震动。那是科学松鼠会在上海举办的新书签售会,在多伦路美术馆,几百位年轻读者慕名而来,大家席地而坐,有才艺的读者表演节目,有爱心的读者充当志愿者为大家服务,科普作家、科学杂志主编也来互动,气氛轻松热闹。一个民间科学写作组织,一本科普书能够在读者中有如此高的认知度,受邀参加活动的李乔意外中有惊喜。回去后,李乔就着手组织这次讲谈会,希望新老科学写作者能够对话交流。

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会员600多名,60岁以上会员占三分之二,每次的新年聚会被笑称为“老年会”,科普作协成为“银发协会”。由于目前科普作家老龄化趋势,很多科普作品手法老套,语言体系、内容趣味与当下读者爱好脱离。科普作协曾到大学中发展年轻会员,但是队伍壮大的效果仍不够明显。“银发协会”的科普作家们怀揣一颗热爱科学传播的心,却常常只能坐看世界快速变迁。得知科学松鼠会的成长,老作家们很高兴,“以前在不知不觉做‘松鼠’,现在松鼠老了,牙齿松了,剥不开科学的坚果,但愿意为小松鼠们提供一点帮助。”科普作家、中山医院内科学教授杨秉辉一席话,赢得在场老作家的共识。

要“易中天”也要“啄木鸟”

科学传播为何不能像易中天《品三国》一样在大众中流行?科普作协副理事长陈积芳认为,科学知识是崭新的、理性的,造就科学的“坚硬外壳”。随着时代发展,科技传播超越科研层面,人们还没有到火星,就已经通过火星探测器拍摄的资料制作出去往火星的电视片。上海的科普作家也一直在寻找新的科技传播方式。网络时代,科学松鼠会找到准确的传播和管理方式,娱乐、活动、看片、读书,松鼠会以群体博客为主阵地,网罗一批科学写作爱好者。科学松鼠会的小庄谈起一位在松鼠会博客上很受欢迎的作者,虽然是研究理论物理的,但是科学、文学各类话题都讨论,写出的科学文章有趣味,有亲切感,很多不懂科学的读者每天都要“追看”他的博客,名人效应在科学传播领域同样发挥了作用。现在的“90后”新生代,较少受到经济压力的束缚,关注世界从趣味出发,对个人爱好往往会有“虔诚”的态度。激发大众兴趣点,“易中天”现象正在成为可能。

杨秉辉教授认为,科学普及需要“松鼠”,也需要“啄木鸟”。以医学健康科普为例,良莠不齐,很容易对公众造成误导。一批科普批评家的出现,将会让“伪科学”、“不科学”没有阵地。

让笔下的科学世界越发纯真

篇14:小学生撰写科学小论文现状和反思

一、学生撰写科学小论文的评比标准及评比结果

以下是某区2015年学生科学小论文评比的标准,其中A档为最高档,D档为最低档。

A档标准为有问题意识,亲历研究过程,有个性化表述;B档标准为有问题意识,研究过程基本独立完成,有部分个性化表述;C档为能提出问题,但无新意,其余部分照搬照抄;D档为全部照搬照抄,甚至有错误的结论。

本次分析是从参赛的论文中随机抽取了300篇,涉及三到六年级,A档24篇,占8﹪;B档63篇,占21﹪;C档177篇,占59﹪;D档36篇,占12﹪。

二、小学生撰写论文的现状

依据评比标准和学生最终的比赛结果,不难发现,在学生撰写的小论文中,获得A档的,能有问题意识,亲历研究过程,有个性化表述仅占8﹪,从小论文论文中反映出他们“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他们是“喜欢尝试新的经验、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学生;获得B档的,也就是21﹪的研究过程基本独立完成,有部分个性化表述,但缺乏有深度的分析,对实验的过程和结果缺少解释和质疑。在参赛的学生中,最能引起我们注意的占参赛论文的59﹪的C档的学生和占参赛论文总数12﹪的D档学生,他们占了参赛论文总数的71﹪,也就是说,71﹪的学生没有自己做实验,以逸待劳,照搬照抄书本上或网络上的内容,这和科学课所倡导的“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大相径庭。

(一)能实验但缺乏问题意识

从参赛的论文中也能反映出我们的科学课的现状:大部分的学生在科学课堂上都能够积极参与到实验中去,都能够积极动手,都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描述实验的现象头头是道,但是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自己实验计划,对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当要求学生进行思考,对同一现象做不同的解释,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将探究的结果与假设相比较的时候,能进行回答的学生更是凤毛麟角。作为科学教师,要反思自己的科学课堂:在科学课堂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还要让学生训练学生的思维,即不仅要动手,更重要的是要动脑。

(二)能动手却缺乏阅读积累

在实际的教学中,也经常会出现动手多于动脑的现象。

如在教学《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一课中的“昼夜对植物的影响”的环节,就出现了这样的现象:

师:小组内进行交流,说一说我们身边的植物,哪些只是在晚上开花,哪些只是在白天开花。(小组交流)

生1:通过查找资料,我们小组认为,向日葵、喇叭花是在白天开花;

生2:通过网上搜索,我们小组认为,郁金香、向日葵只是在白天开花;

生3:通过查找资料,我们小组认为,昙花、月光花只在夜晚开花;

……

师:大家想过没有,这些植物为什么只在固定的时间开花?

当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下面的学生几乎是鸦雀无声,没有学生举手回答,最后教师只好自己将“生物钟”揭示出来。

出现这样的现象是由于学生的阅历造成的。小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还处于发展阶段,知识、生活经验的累积还是比较少,造成教师在上课时提出的一些具有开拓学生思维能力的问题,学生还是无法用自己的已有的知识加以回答,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空间变得狭窄,无法回答出教师提出的问题。

(三)会模仿但缺乏反思能力

一节科学课的最后总结阶段,也是科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最后的总结,让学生总结和反思所学的内容。总结不仅是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获得,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质疑和反思,学会“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知道“对其他探究结果提出质疑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了解合理怀疑是科学进步的动力。”可是,现在的总结,成了单纯意义上的总结,没有反思和质疑。

如在教学《太阳和影子》一课的最后总结,就出现了这样的结果:

师:现在,大家想一想,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或者有哪些不同的见解?

生1:(小声地交流后):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影子的长短和太阳的高度有关系;

生2:通过学习,我明白了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高度有关系……;

生3:我学会了……

师:对于本节课我们做的“太阳和影子”的实验过程和结果,有没有疑问?

老师质疑的问题提出来,学生没有举手,下课铃响了,课也就匆匆结束了。

学生的反思千篇一律,不是模仿其他同学的回答就是重复书中的结论,没有自己的观点,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把学生的大量的时间耗费在活动中,而实际上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时间却很少。实际上学生在活动之余,他们的思维是有无限发展的空间,而教师怕学生出错,特别是出现一些“科学性错误”,就将学生的思维发展空间拘泥于有限的空间,让学生回答的都是自己预先设计好的答案,实际上就是把学生获取知识的无限空间变为有限空间了。

三、小学生撰写科学小论文的策略

学生撰写科学小论文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这对于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精神、科学意识和科学兴趣的培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科学教师要教学生如何撰写科学小论文。

(一)教会学生发现问题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中指出:“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这就指出了学生只有在思考的基础上才能有自己的想法,才能形成属于学生自己的小论文,小论文的内容可以是观察报告或者观察日记;也可以是生活中的科学问题,通过自己的探究得出的解释课堂上,教师将“探究”混同于“动手做”,误认为科学探究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的“活动”。在这里需要说明一点,活动只是探究的一部分,仅仅是动手做,而探究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包括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证据、进行解释、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还涉及对科学探究的认识,如科学探究的特征。虽然两者都倡导培养学生主动发展为目标,都提倡探究、主动学习,但两者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科学探究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提倡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来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但是不仅仅这样,更提倡学生通过其他途径进行学习,提倡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的科学小论文的撰写正是来源于这种问题意识。有了问题意识,问题才能驱动学生认真思考,才能撰写出属于自己的小论文。

(二)教会学生阅读科普作品

《科学新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了解科学和日常生活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在科学能力中提到“能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阅读等多种方式收集可观察和测量的资料”,如上表明,新课程特别强调要加强学生的阅读科普作品,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思维就会有所加强,也能丰富学生的科学内涵,增加学生的科学知识的积累,为学生撰写科学小论文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学生阅读科普作品的基础上,要对学生提出要求,每天要写科普日记,要写上自己读了什么书,有什么收获,还存在那些疑问,这就为今后写科学小论文打下基础。至于阅读哪些科普作品,要推荐综合性和关联性的科普作品,因为综合性和关联性的科普作品能够整合科学教育的多个目标,使学生的学习情境更贴近于真实的生活,对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建立事物间的联系,学会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科学小论文的撰写具有重要的意义。1.阅读课堂教学内容的关联性的科普作品:如教学《恐龙是怎样灭绝的》后,就要布置学生阅读关于恐龙灭绝的相关书籍和作品;2.阅读综合性科普作品:如在学过《月球之旅》后,就要向学生推荐关于人类是怎样探索火星及其他星球的,这样就在阅读中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加了科学常识。教师要推荐那些能吸收和反映科学技术发展中的新成果、新话题,社会生活中人们共同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的科普作品,以使学生从科学课程的学习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并真实地感受和体验科学的本质及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三)教会学生个性化表达

科学课标中指出:要给学生提供主动思维的空间,给他们的活动留有充分的余地。例如,要有機会让他们选择感兴趣的探究问题,鼓励他们从探究的过程中生发新的问题并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这就是让学生学会个性化表达,只有学会个性化表达,学生才能写出属于自己的科学小论文。

小学生也是有独立思想的人,他们对科学现象和科普作品也有独特的见解,而这些独特的见解和感受是零散的,这些独特的感受就是学生的个性化的体现。如何教会学生个性化表达?首先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提问题的训练,一般安排在探究活动的起始阶段。学生的在发散性提问题训练的环节,所提的问题就是个性化的表达的表现。其次在指导学生进行撰写科学小论文的时候,教师要训练学生一个题目多个角度选材:如在写《蚕与我们的生活》小论文的时候,要对学生进行训练,选材的时候可以从蚕的历史的研究、蚕的食物、蚕的种类、蚕丝的作用等多方面进行撰写,这样学生学会了发散性思维和个性化表达,学生就会从“山重水复”走向“柳暗花明”了。最后,在科学课堂中,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特的思维认知方式(如批判性思维、多维度思维、求异思维等)和建立个性化的价值判断标准。

学生科学小论文的撰写的现状也提醒我们要改变学生学习时只会照搬教材内容,不能独立分析,自己不会独立思考,缺乏自己的见解。因此,教学中要树立“以学为主”的意识,重视学生自己对教材内容的独特的理解、体验和感悟,要鼓励学生就教材或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探究中提高。还要培育学生阅读科普作品的兴趣,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在研究中提升思维能力,就能写出属于自己的科学小论文了。

上一篇:书法家徐洪刚下一篇:基础设施规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