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学竞赛心得体会

2024-05-27

关于数学竞赛心得体会(精选12篇)

篇1:关于数学竞赛心得体会

作为两年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的“老人”,其实现在我的计算能力比起大一的时候真的弱了很多,反应速度慢了很多,加上大三还有很多项目要做,专业课大作业也很多,其实准备的时间真的很有限,现在的优势可能就在于数学知识系统化,就是“把厚变薄”的能力,多做一些知识体系的总结吧。

几次数学竞赛前我都是把数学知识体系在纸上再画一次,把各个重要的知识点和方法再写一遍,这次我的刷题量真的不够(参加了两三个比赛,还有一些专业课实验和大作业在分心),很多该拿的分都没拿。如果有时间真的可以好好玩玩,如果对数学感兴趣的话全心投入是一件很让人快乐的事情。给以后学弟学妹们数学竞赛的经验就是最好从大一起把数学基础打牢,有时候给同学或学弟学妹们讲题就是学习数学进步最快最好的方法,跟高水平的学长学姐多交流也是可以很快地提升自己的水平。

这些数学竞赛真的最大的收获其实是结识这么多跟自己同样爱好数学的朋友,潘建辉,吴武威,郭俊锋,谌绍泉,郭政,还有一些在数学群结识的好朋友,一起探讨数学问题,不同专业的朋友一起讨论数学的应用,交流各个学科。

踏上西安之旅,我们调侃说公费旅游,但其实每个人都在暗暗努力,不想让广东队丢脸,潘建辉到西安的路上晕车晕机,到酒店后还要迅速调整过来自己的状态,虽然状态不好还是保住了广东队的一等奖,吴武威虽然开着玩笑说自己来打酱油,但其实他实力很强,预赛第一的他说是当时就刷了几道题就上了,这次可能还是水土不服的原因没有发挥好,郭俊锋师弟思维也是特别活跃的,在比赛前一天晚上还跑到西交大教学楼自习,自侃临时抱佛脚,都是怕给广东队丢脸呀。谌绍泉学弟刚电工实习验收完就赶过来上飞机,还带了电脑过来写实验报告,参加数学竞赛其实是挺费时间精力的,每个人轻松的笑容背后可能都有一堆的作业和实验。

数学思维真的就是从自己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去积累,数学知识体系也是这样一点点去丰满,甚至通过一些工程实践去丰富自己数学知识上的一些缺失,也获得一种比隔岸看花更深的体会。数学绝对是我们工科学生很值得培养的兴趣,在生活学习中不断丰富我们的数学思维,把数学知识用到我们的生活学习之中。希望可以结识更多以学数学为乐的朋友,跟他们一起探索数学之美。

篇2:关于数学竞赛心得体会

而书上的知识,发现自己对于高深度的知识,往往喜欢背记,根本没有主动去思考为什么,怎么会这样处理这个过程。数学竞赛却给我带来了主动思考,尽管现在的我,还不能完完整整地演算某些个推论,但只是我会知道去思考这道题还有什么样的延伸拓展问题,见识变多,我的想法也随之变多。

经过2轮淘汰赛,我被选进参加暑假数学竞赛培训夏令营,感觉挺不错的,200多个人的初赛淘到50个人,再淘到40个人,我看到自己只要不断巩固知识,还是挺有希望的。之前参加初试的时候,就有学长告知,暑假的时间一直到比赛的几个月,都要定下心来学,没有旅游、没有挥霍。

我暗自思考后,想到这些我都能够接受。7月份,期末考试结束后不久我们就开始竞赛培训课程,酷暑当下,我们每天顶着朝阳出门,踩着夕阳西下的影子回来。虽然辛苦,但回首的我只记得那些铃叮般的笑声,那是我们充实一天后洒脱的样子。和室友相互鼓励,对于不懂的问题我们课后相互探讨,晚饭时间是我们最放松的时候,我们可以不用急着赶来赶去,静静地享受一天劳累后的放松。晚上,我选择去教室自习,因为白天一天的知识量很大,对于一些题目也是比较难接受理解的,拿上笔记本,厚厚的草稿纸,一遍一遍的推导过程,背记解题技巧。

我喜欢在自习室连续呆上几个小时,好好整理一下自习学习的思路,自己对知识的框架梳理,然后分好类,一类一类地划分好知识点,醒目地标注出我今天要掌握的解题技巧,或是新题型,系统性的在大脑里浏览一遍。我很赞同有选择性做笔记,并非把老师讲的字字搬到笔记本上,而是针对性的,摘录一些重点、难点,新方法,新技巧,特别是自己之前学得不够熟练的地方,简单来说,就是不太会运用的知识。

经过老师反复训练,我发觉自己进步了不少,当我看到一个知识点,会去想怎么紧扣该知识点出一些什么样的题,在脑海中浏览一遍常用方法,不太记得的时候,我选择动笔,自己动手理顺一下思路。作为数学专业的学生,我觉得,数学不仅要有敏锐的头脑,更要有勤快的动手。我要让自己养成热爱动手,不怕犯错的习惯,这样我才能发现自己在哪一块的计算有问题,卡在哪里。有不通,接不下去的地方,我可以参照老师的讲解,一来学会了当遇到这样的问题怎么处理,二来加深了自己的印象。我觉得自己的数学学习的方法在不断地改善,很开心有这样的机遇,可以改变自己。

暑假长达20天的培训,每一天都很考验我的毅力和支持,一开始自己还觉得提新鲜的,在大学以前,我从来没有经过这么正式的培训,异常珍惜这次机会,也士气十足,很激动。但是每天7节高难度的数学问题解析课,我很难一下消化,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期间还幻想可以快点结束,可老师们每天汗流浃背地坚持每天上课,每节课还早到10分钟,这种敬业精神让我好感动,从此幻想画上个大大的句号。

我大声呼喊:我亦可以如此坚持!不经意间,2周已经过去了,我们迎来了第三场淘汰赛,3门综合模拟考试,前30名入围作为湖南师范大学代表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我坚信自己的付出,能够进,果然考试成绩出来后我进了,令我惊喜的是我的名字排在了15,我受到了很大的鼓舞,相信自己能够不断进步。进入下一轮后,我很期待,有更大的动力学习,20天到了,这是我们暑假培训的最后一天,我开始舍不得这种集体培训的感觉,大家一起奋斗,舍不得汗味夹杂的教室,更舍不得天天鼓励我们的老师,感恩这一切!我爱生活!

暑假一转眼过去了,开学后,我们数学竞赛代表团队进入了第3轮培训——冲刺阶段,安排在每周星期6和星期7,这样我们宝贵的周末全奉献给了竞赛,但也庆幸自己在这种时候仍然可以得到老师的指导,离比赛只有2个月了,我们前一个半月课程在每周6、7的12节课,后半个月自己自由安排。

比赛完后的几个星期,当被老师告知我获得了国家三等奖,湖南省二等奖中的第一名,我觉得很欣慰,虽然离一等奖还有距离,但是我不愧自己的决心,自己的坚持、老师的鼓励。

篇3:关于数学竞赛心得体会

自1996年至今, 东北石油大学已经连续19年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成绩名列全省前茅, 如2007 ~ 2009年的3年中, 获国家奖5项, 省级奖25项。特别是在2008年和2009年的美国国际大学生建模竞赛中都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在2008年的3个参赛队伍中, 2队荣获国际一等奖, 在2009年的5个参赛队伍中, 3队荣获国际二等奖, 获奖等级和获奖率均位居我国参赛学校前列。

虽然取得了上述成绩, 但是数学建模竞赛作为一项培养学生科学品质、激发学生创新的活动并没有结束, 而是刚刚开始, 我们希望通过改革和研究, 大范围提高我校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 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数学建模竞赛与创新思维的联系

创新思维是人类创造力的核心和思维的最高形式, 是人类思维活动中最活跃和最有成果的一种思维形式。它是如何产生的, 需要哪些支撑条件, 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涉及到对创新思维本质的理解。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主体, 其思维是否具备发展创新思维的能力, 也是研究的前提之一。此外, 如何去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或者说创新思维在何种环境中才能有效地产生并发展, 对大学生而言十分重要, 也是研究的重点所在。

数学建模竞赛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创新思维的发展奠定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创新思维是在掌握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之上进行的, 而参加数学建模竞赛则能有力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特别是数学建模竞赛的前期准备阶段实际就是学生学习知识、拓宽知识面, 掌握了解知识并运用于实践的过程。而因为数学建模竞赛具有和实际问题联系紧密的特点, 在准备竞赛的过程中可能会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这些相关领域的知识, 同时积极主动参加各种培训, 以使自己系统地掌握它们, 从而致使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发生变化。此外, 科技创新的知识需要又会调动学生涉猎和学习其他学科领域的主动性, 为了能够达到赛事的要求, 不在拘泥于原有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 而是在此基础上使自己知识储备根据赛事项目要求而出现相应的变化, 即知识结构发生活化。

大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的原因除了检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实际运用以外, 更为重要的原因是想取胜获奖, 可以说各种数学建模竞赛活动为成功的参赛选手提供的物质奖励以及名誉褒奖才是大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的真正原因所在, 而这无疑体现出数学建模竞赛的功利性特点, 为了在最短时间内创造佳绩, 参赛学生必须积极接受各种针对性的训练, 获取本专业以外的学科知识, 在学习中学会分析和运用, 进行高强度的脑力劳动, 找出新颖的解决方案, 这在客观上也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形成。

二、对数学建模竞赛有效开展的思考

1. 高素质的教师和领导层建设是有效开展数学建模竞赛的前提条件。通过调查可知高校高素质的领导层团队和教师群体被认为是培养大学生发展创新思维的重要前提条件。这是因为无论是高校创新教育的开展、优良校风教风学风的建设、浓厚校园学术氛围的形成和数学建模竞赛活动的开展, 其领导层都起着关键的作用。而教师则是创新教育的根本, 高校要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根本在于教师的创新。

针对于数学建模竞赛而言, 由于竞赛命题范围广、涉及课程多和新技术应用强, 必然要求指导教师要有更宽广的知识面和更丰富的实践经验, 其专业背景应精良涵盖所指导的技术领域, 这是对其学术水平的要求, 除去教师学术水平和治学态度, 创新激情更是直接影响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2. 数学建模竞赛活动的顺利开展, 广大师生的积极参与是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条件。要想求得学生积极参加数学建模竞赛活动, 就要搞好数学建模竞赛活动的宣传工作, 只有加强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培养重要性的宣传, 以及社会对高校人才的需求标准, 才能引起全体学生的注意, 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鼓励学生跨学科参加竞赛和多学科联合参加数学建模竞赛。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广播台、校园网、展板、橱窗、简报、校报等载体, 以图片、作品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吸引广大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热情, 踊跃参与其中。

三、对数学建模竞赛持续开展的思考

1. 完善评定机制和激励机制是数学建模竞赛持续开展的基础前提。数学建模竞赛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 增加对各类数学建模竞赛所需要的科研硬件投入。学校学院划拨一定的经费, 为数学建模竞赛提供更多的更适用的实验室、实习基地、学习研究场所等物质条件与环境。但更为重要的是建立完善一套合理的评定机制和激励机制, 只有建立完善的长效评定和激励机制, 才能使数学建模竞赛向前发展并不断完善, 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实践证明竞赛获得等级的评定是数学建模竞赛最重要也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 为真正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就必须拟订一套严格、完善的评审细则。

2. 产学研结合, 促进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是重要保障。毫无疑问, 多数高校和大部分大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获奖, 因此对于项目获奖后, 如何使项目产生经济效益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他们对此并不太热心。此外或是由于现实条件所限, 也使得一些项目还不能立即实现应用转化。对于这一问题, 除了对组织数学建模竞赛活动的相关国家、省部级单位来说是对基金和资源的浪费之外, 作为参赛的高校为了使项目成果能够取得较高的名次, 也需要大量的基金和资源投入。事实上相对来说高校的项目基金是较为有限的, 即便可以在竞赛中取得较好的名次, 也是高投入的活动, 若不能实现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以换取经济效益长此以往必然会消减高校持续参与数学建模竞赛的能力。因此, 今后不仅要鼓励和支持高校大学生参与数学建模竞赛活动, 更要积极拓展途径和空间, 推动优秀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四、结束语

高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 培养创新人才应该成为大学教育的主要目标。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是高校必须并且已然直接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创新思维活动是人创新能力的核心和灵魂。培养和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对青年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具有极为特殊的意义, 也是使他们成为创新型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本文对培养创新思维过程中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 以便有助于今后高校开展发展大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工作。

摘要:作为高等教育的基础的数学教育, 其重要性越来越显著。数学建模活动的开展, 培养和提高了学员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它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新颖特点, 使其成为探索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和生长点。

关键词:高校,数学建模竞赛,创新思维培养

参考文献

[1]周义仓, 郝孝良.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人才培养与数学建模[J].工科数学, 2002, (1) .

[2]蔡炎斌.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之探索[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6, (3) .

[3]李正银.数学与创新教育[J].数学教育学报, 2002, (3) .

篇4:关于数学竞赛心得体会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竞赛;应用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数学竞赛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自己的知识。因为在参与竞赛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会更加的活跃,同时为了准备好数学竞赛,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强化自己的知识体系,加强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竞赛是积极有效的。

一、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新课标改革中,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例如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等,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落实好,从而推动新课标改革的前进。所以教师对学生提出的创新想法要多多肯定,这样就会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才会促进学生大胆思考,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重视理论与现实社会的联系

新课标数学改革的理念主要就是强调教师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时,要多多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对数学的学习特性等方面来考虑,并且要教导学生树立一种理论联系实践的思想,不然如果学生只知道用知识来回答试卷上的问题,而到现实社会中就不会用了的话,这样的学生就算成绩再好,对社会来说也是一个没用的人。然而在现在的教育体系中早就贯彻了一种思想,即为国家培养四有青年,因此教师教学时一定要贯彻落实这个思想,重视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来对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进一步理解。

但是要如何贯彻落实这个重要思想呢?我认为每个科目的教师都要打起十二分精神来对学生进行教育,当然作为我国目前最重视的三大主科目之一的数学,就应该尤其重视了,所以作为一名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数学教师来说,当然要紧跟时代发展,坚持新课标改革的要求。所以对学生的要求也要高一点,特别是要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的能力,毕竟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还是比较贴近的。因此教师要努力指导学生学会将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这样学生们不仅仅可以获得大量的生活经验,还能提高数学的实践应用能力,例如:很多的数学概念、数量关系等数学知识都与生活中的某些活动密切相关。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多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多了解学生的生活情况以及他们的学习情况,并及时给出自己的建议或者帮助,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所了解的一些方面,从而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整改,从而提高自身的数学教学水平。

三、重视小学数学竞赛中的辅导应用

1.赛前专题的辅导

赛前专题辅导就是指教师在学生参赛前给他们进行一些专题讲解,同时也告诉学生考试的大致方向,让学生有目的的去复习,教师进行辅助的专题有很多,例如:考试内容、做题方法等方面。例如:我们班有一位同学要去参加某某竞赛,那么作为我们的数学老师,肯定就会比较关注,他就会自主地抽出空来对该同学进行考前指导,帮助该生准备一些与考试内容大致方向有关的试题,指导该生一些做题技巧和时间观念,让该生在规定时间内做完,并要保证一定的正确率。随着这种魔鬼式教导,学生也就基本上能够保质保量的去进行竞赛了。所以通过这样的辅导,能使学生更熟练地掌握数学知识,从而在解题中快速地解题,也能让学生完善自身在数学上的不足。

2.竞赛前的训练准备

赛前给学生进行一次强化训练是很极为重要的,因为在试卷练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训练自己的解题速度以及某种题目的解题模式,还可以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纠正过来,还可以从所做的题目中做个总结,从而得出一些题目的规律。

3.数学知识的复习巩固

每一次考试学生都是会自觉地进行考前复习,就算平时没听讲,在考前也会想要复习一下,尽量让自己考得不是很惨,正所谓一句“临时抱佛脚”。因此考前复习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重要的。而且考前复习对学生也有很多好处,比如说它可让学生在考前再一次对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的加深印象,巩固知识,以便对知识点做到得心应手;还比如因为复习是以学生自学为主,因此它也能让学生发现自己在学习上的问题,例如:某些知识点被遗漏了、某些知识点理解错了等等,那在复习的时候,学生就可进行补救,从而进一步地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4.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不管学什么,首先要具备的就是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就要形成一种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有一个良好的习惯对学生的学习也能带来很多便利,例如,数学课堂上老师讲了某些知识,那么学生就可以在下节课前进行一下复习,加深记忆,这个习惯就可以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有效的巩固,同时还可以节省一些时间来复习其他不熟悉的知识点。而且学生也可以形成一种创新学习习惯,比如教师讲课时讲的是一种方法,这是有可能一些同学就会用另一些方法进行解答,那么学生觉得他的方法比较好,他就可以采用他的方式来解题,因为每个学生的思维模式不同,因此一些创新方法也是有用的。

四、结语

简而言之,从新课标理念对当代的数学教学的影响来看,可以知道在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教学步骤,即数学竞赛。现在通过数学竞赛来教学的形式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当然竞赛的形式可以千变万化,竞赛的内容也可以千变万化,但是他们有一点是相同,那就是进行数学竞赛的作用,是通过竞赛的形式来拓展学生视野,同时让学生在竞赛中体验一下竞赛的激烈,进而激励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与别人的差距,促使学生自觉的学习数学,从而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同时,在数学竞赛中也可以发现一些数学人才,将他们选出来单独进行培养,这样可以提高我国的数学水准。而且数学竞赛还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当然也要重视要学生的自主思考、学习和创新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葛爱群.新课标下学生积极情感的培养.考试(中考版).2005 (10).

篇5:参加数学竞赛心得体会

我们队共有三个队员,陈晓聪、刘启铭和蔡汉钓,指导老师是钟育彬老师。虽说尽力了,但有点遗憾,只取得省级的二等奖而不能进入国家奖的评选,究其原因,但还是从中获益匪浅,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和教训。

同我们参加过的专科组的竞赛相比,此次的竞赛对于我们而言从各方面都上了一个台阶。

首先是比赛的组织方面,同专科时的赛前准备相比,我们本次竞赛的赛前准备经历了二十天的高强度封闭式训练,此外,还举行了一次比较正规的模拟竞赛,让同学们能提早进入比赛的的状态,学校对于此次比赛也是比较重视的,不仅提供了比较好的训练环境和上机环境,使大家可以在一起讨论,交谈经验,又可通过上网搜集相关资料,而且每天均有特派的老师对我们进行辅导,解答疑问,使我们的训练的效果明显上了一个台阶,为竞赛取得好成绩打下基础。

其次,是模型的难度和对设计的要求。记得我们在专科组完成的题目,一个是“足球的最优赛程安排”,另一个是“抢渡长江”,都是基于生活中常识的应用性问题,或者是涉及相对简单的运算和优化问题,难度一般不是很大,参赛者的答案也基本都能接近于正确,比的是参赛者谁的模型优化得更合理,更简化易懂,更加实用。我们通常能于开始竞赛后的第三天中午就完成模型的建立和写出文本的初稿,剩余时间就是用于处理模型的一些细节问题和文本的改进问题,时间相对比较充裕。去年我们完成的题目是“奥运会临时超市网点设计优化模型”,涉及到大规模的应用模型的设计和优化问题,难度较大,涉及学识的范围也不仅仅只是数学和计算领域,而且是其它众多的综合性知识,即使有三天的建模时间,也总发觉模型尚有许多改进的地方,在时间上都会觉得比较赶,由于此次竞赛中我们在建立模型和撰写文本上分配的时间不合理,分析和建模花费了几乎全部的时间,文本的编写及完善方面就显得不怎么规范。

最后,是个人能力的提高。通过参加数模竞赛,参赛者的逻辑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得到锻练,动手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培养了认真钻研的态度和坚持不懈的精神,这是解决一切难题的关键;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实干的精神,能与各队员之间配合得较好,合理的分工协作,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从实干中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篇6:关于数学竞赛心得体会

为了增强广大学生热爱数学,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拓宽数学知识视野,将举办本次数学知识竞赛。具体通知如下:

一、竞赛时间:第十二周星期二8:30—10:30

二、竞赛地点:多媒体教室

三、竞赛人员:每班选派五名同学

四、试题命制:何建

五、试题印制:胡小辉

六、竞赛方式:问卷式

七、监考人员:

七年级:李双、八年级:容光、九年级:陈晓宇

八、评卷人员:

七年级:朱小军、八年级:王宝、九年级:杨正权

九、评奖方式:

七、八年级: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 九年级: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

十、几点要求:

1、各数学老师要认真组织,对参赛学生加以辅导。

2、各监考人员要严肃考风考纪,不对考生作任何答题暗示。

3、各评卷人员做到公平公正,不徇私舞弊。

4、评卷工作结束后,将成绩及试卷交回何建老师处。

初中理科教研组

篇7:关于知识竞赛心得体会

他们的竞赛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什么才是大企业的真正安全管理在他们这次竞赛中可谓体现得淋漓尽致。我参加过几个大企业的安全活动,但我觉得他们是举行得尤为精彩、成功。

竞赛内容设计安排得当,从组团队、编喊口号;选择题、问答题;看图找错;穿PPE及CPR的技能竞赛到安全短片竞赛等等各个环节都充分体现了他们员工很强的安全素质及超前的创造力!

竞赛者们都很优秀,编造的口号很有意义,例如:工作你我他,安全靠大家!我的安全我负责,别人安全我有则!安全靠我们创造,我们靠安全生存!关爱生命,光注安全!等等口号,既体现了他们对安全的重视也体现安全与否对我们的重大影响,更体现了我们国民安全素质提高。

其中最激烈的一个环节是竞赛者穿PPE的比赛,既要快速又要符合标准,有一位女竞赛者5min之内就穿好PPE,这不得不让我佩服!

而从看图找错中更体现了他们员工之间的安全意识之高,在短短5min之内他们就能提前把不安全之处找出来,说实话如果让我来找可能大部分都很难找得出。

对于安全短片制作更是精彩,各参赛队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表达安全之重要,其中最让我难忘的是东莞东区的短片,他们以虚拟、夸张的手段通过CCTV-1报道了油站可能发生的各种危险及应注意的各种安全;此外比较有创造性的还有梅州,塑造了一个迷信而不信科学的员工故事,最后画龙点睛突出迷信不能保佑你,只有相信科学才能保证安全。

但其中不足的是现场急救很多人没掌握好,为他们做CPR评比时我很伤心、无奈。没学过的学员参加竞赛操作错误尚有可原,可几个月前刚刚参加过的学员可就值得反省了。究竟是我们老师教得不好还是学员没持正确的态度去学呢?据我所知除了两队其余都是我们高级教师培训出来的,具体原因我不清楚。但凭我的教考经验我觉得大部分问题在于学员们的学习态度。也许有些事是你亲自经历过才会明白,BP的领导对员工的急救要求虽然比较高,可没经历过的却觉得学急救是没必要的,救命要靠医护人员,故上课时不来上,练习时不操作,有时看了真叫人心寒……

BP在安全管理方面在国内是在前沿的,是值得我们国企学习的。越是发达的国家、发达的地区,他们的安全体系就越完善。为什么BP能列入全球伍佰强之前几十就因为他们安全管理做得好,准备向世界冲强的企业,注意安全是非常重要的,急救安全是不可忽略的,!

多举行些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号召大家注意安全,提高安全意识也能凝聚企业的团结力量及发扬企业团队精神并挖掘人才。而BP最精彩最激烈的安全知识竞赛在于今年的12月份,到时希望有机会再次参加。

篇8:关于数学阅读能力教学的体会

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只重视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今天学校教育中,加强学科阅读教育研究,探索学科阅读教学的特殊性及教育功能,认识学科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我所带的学生存在以下特点1.所带学生较好;2.活动课探索不同的教学模式;3.学生的自我探索数学知识的欲望比较强烈。所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学会自我学习,自我探索是每一位教师在自己的教学中所追求的。二期课改更是提出了让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要求,所以在我所承担的教学活动上,我也力求能探索一些发挥学生主动性的教学模式,在上《代数式的求值》一课时,我在备课时考虑到学生已经掌握乘法公式,所以想到了让学生采用阅读的形式来教学,让学生自主进行教学活动。

二、教案设计

1、提问:能否用两数和的完全平方公式,推出两数差的完全平方公式?

(a-b)2可看成哪二数和的完全平方?让学生动手运用两数和的完全平方公式算出结果,即(a-b)2=a2-2ab+b2。让学生通过交流,自己用文字语言概括出两数差的完全平方公式,即两数差的平方,等于这两数的平方和,减去这两数积的2倍。然后与两数和的完全平方公式作比较,让学生自己找出它们的相同之处和区别。

2、强调指出公式中字母的广泛含义,它可以是数,也可以是单项式,甚至可以是一个更复杂的代数式。

请仔细阅读上述资料,体会求解过程,然后请完成下面练习。

练习(1)已知:x+y=3,xy=2

求:(1)x2+y2,(2)x3+y3,(3)x4+y4,(4)x5+y5

如果你能很顺利完成了练习,说明你已经初步掌握了此种类型的求解,那么请你考虑第二题。

练习(2)已知:a+b+c=1,a2+b2+c2=2,a3+b3+c3=3

求:(1)abc的值

(2)a4+b4+c4的值

(3)a5+b5+c5的值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以下的模式:

(1)先启发,从旧知识引进新问题;

(2)让学生阅读;

(3)了解学生阅读的结果,进行答疑;

(4)通过小结让学生进行自我探索,然后完成练习;

(5)对练习(1)再次进行小结,帮助学生答疑;

(6)让学生完成练习(2)。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数学的内容有一定难度,出现了冷场的情况。于是我又采用了互帮互助型教学,让阅读完后理解并完成的学生,帮助还未理解阅读内容的学生,这样班级的气氛活跃了起来。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在巡视班级,为学生及时解答问题。最后展示练习答案。

四、教后反思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最终的结果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分析原因是数学阅读本身有其特点:首先,由于数学语言的高度抽象性,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必须认读感知阅读材料中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理解每个术语和符号,并能正确依据数学原理分析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最后达到对材料的本真理解,形成知识结构,这中间用到的逻辑推理思维特别多。其次,数学语言的特点也在于它的精确性,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没有含糊不清或易产生歧义的词汇,数学中的结论错对分明,不存在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断言,当一个学生试图阅读、理解一段数学材料或一个概念、定理或其证明时,他必须了解其中出现的每个数学术语和每个数学符号的精确含义,不能忽视或略去任何一个不理解的词汇。第三,数学阅读要求认真细致。阅读一本小说或故事书时,可以不注意细节,进行跳阅或浏览无趣味的段落,但数学阅读由于数学教科书编写的逻辑严谨性及数学“言必有据”的特点,要求对每个句子、每个名词术语、每个图表都应细致地阅读分析,领会其内容、含义。对新出现的数学定义、定理一般不能一遍过,要反复仔细阅读,并进行认真分析直至弄懂含义。第四,数学阅读过程往往是读写结合过程。一方面,数学阅读要求记忆重要概念、原理、公式,而书写可以加快、加强记忆,数学阅读时,对重要的内容常通过书写或作笔记来加强记忆;另一方面,教材编写为了简约,数学推理的理由常省略,运算证明过程也常简略,阅读时,如果从上一步到下一步跨度较大,常需纸笔演算推理来“架桥铺路”,以便顺利阅读。

而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几个问题出现:首先,学生对于某种新的教学模式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若开始缺乏相应的指导,学生也只能被动的接受,所以对于某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教师一定要充分作好前期的指导工作,更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此节课我太急于求成,以前缺乏相应的训练,所以学生一下子没有能很好的适应。其次,一种教学模式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几种模式的综合。如在课堂上出现了暂时的冷场,我通过互帮互助型教学及分层次教学,使课堂稍显活跃,及时解答了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产生的困难,才使学生显得更为主动。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是为学生服务,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而此节课的内容较难,知识点的跨度较大,所以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教学的效果,也是此节课主要的问题所在。

篇9:关于数学竞赛心得体会

关键词:民办高校 数学建模 影响因素 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a)-0010-01

我省民办高校较多,因此,此次调研主要以我省西京学院,西安欧亚学院,西安外事学院,西安思源学院四所民办高校为代表作为调研对象,主要调查各高校的数学建模竞赛历年成绩、数学建模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剖析,分析我省民办高校在数学建模竞赛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探寻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

1 陕西民办高校数学建模竞赛开展现状

自2005年部分民办高校升本以来,我省民办高校参加数学建模竞赛人数迅速上升,获奖人数也逐年增加。其次,从侧面反映出我省各民办高校对数学建模竞赛的重视程度在不断增强,数学建模竞赛在民办高校内正以较快的速度向前发展。但也有不少问题暴露出来:民办高校内数学建模竞赛的参赛队伍数量略少,重点不突出,品牌竞赛项目少;参赛学生来源单一,竞赛指导教师年龄呈现老龄化和年轻化趋势,且在知识结构、学历层次、职称层次人数的分布也明显失衡。因此,导致数学建模竞赛的受益面难以得到提高,建模竞赛的功能也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2 影响民办高校数学建模竞赛开展的因素

2.1 主观因素

(1)学生对数学建模竞赛重要性的认识严重不足。

(2)学生生活过于安逸,大部分学生缺乏创新激情。

(3)学生缺乏获取数学建模竞赛方面信息的渠道。

2.2 客观因素

(1)学生在报名参加数学建模竞赛时,个人经费有限。

(2)学校在数学建模竞赛管理水平上有待提升。

(3)指导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4)学校对数学建模竞赛成果的有效转化重视程度不足。

3 民办高校数学建模竞赛开展的六条建议

3.1 加大对数学建模竞赛信息的宣传力度

以社团为信息传播的窗口,通过挖掘一群热衷数学建模竞赛、组织能力较强、有责任心、甘愿为学校开展数学建模竞赛服务的同学,让他们成为数学建模竞赛的主要参与者与信息传播的有效载体,从而扩大数学建模竞赛在大学生之间的受益面与影响力。

3.2 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对数学建模竞赛进行有效的管理

学校应设立校、院系、数学建模竞赛项目负责人三级管理机构,同时还必须落实各级管理机构的具体职责。

校级管理机构的职责:主要负责制定并完善数学建模竞赛的政策,并检查和督促执行;划拨竞赛所需经费;落实获奖学生和指导教师的奖励等。

院系级管理机构的职责:主要负责落实数学建模竞赛项目负责人,并为参赛学生提供赛前训练和参赛所需的必要设备和场地。

竞赛项目负责人职责:负责竞赛的组织、学生报名与筛选、培训工作等。

3.3 制定完善的激励制度

为了激发师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的积极性,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给予参赛学生和指导教师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

对学生的奖励:参赛学生在竞赛开展期间可获得生活费补助;获奖学生可获得创新实践学分与物质奖励。

对指导教师的奖励:指导教师可获得一定的教学工作量,计入年终考核的工作量中,所指导的学生获奖给予物质奖励。

3.4 建立开放式实验室

数学建模竞赛要求学生在具备一定的学科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自己动手解决实际问题,这就需要学生课余时间在开放式实验室动手练习。此类的实验室中,学校应该给予配备相应的设备与安装购买的正版软件,并且全天面向学生开放,为学生提供训练的良好条件。

3.5 加强对指导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建设

学校应不定期的开展对数学建模竞赛指导教师的技能培训活动,使教师认识到指导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也能促使教师更新知识,达到教学相长。

3.6 通过校企合作,实现数学建模竞赛成果的有效转化

数学建模竞赛成果的转化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校企合作”。民办高校应根据自己独特的办学优势,主动与企事业单位联系,共同参与到数学建模竞赛的全过程。对于好的竞赛项目,企事业单位可以投入企业运行,检验学生创新能力及实际问题的能力。

4 结语

在数学建模竞赛迅速发展时期,民办高校数学建模竞赛应遵循育人、质量及成果有效转化原则,将数学建模竞赛列入人才培养计划,制定激励与约束措施,形成品牌竞赛项目,做到点面兼顾、重点突出,既提高学生的参与面与受益面,又提升优势竞赛与品牌竞赛项目的影响力。同时加强校企合作,通过社会力量和资金来支持和促进实践项目的创新,促使形成“产、学、研与数学建模竞赛”相结合的路线,为民办高校数学建模竞赛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杨启帆.数学建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王庆.数学建模在我国高等院校实施的方法与途径研究[J].教学实践研究,2010(3):181-182.

篇10:关于数学竞赛心得体会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四川赛区优秀论文集》

专刊的通知

各参加高校、参赛队:

为促进我省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推动大学数学教学改革,展示我省大学生数学建模成果,加强交流,在去年成功出版首本“四川赛区优秀论文集”的基础上,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四川赛区组委会与《天府数学》杂志社继续合作,决定2010年继续出一期四川省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论文专刊,专门刊登2009年度四川省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推荐全国奖的优秀论文。现将具体事宜通知为下:

1.《天府数学》为国家公开发行的正式期刊,国内刊号为CN51-1428/O1,国际刊号为ISSN1006-0324,由四川省数学会,四川大学数学学院主办,中科院院士刘应明教授任主编。

2.刊登原则:本着自愿的原则,各参赛单位推荐全国奖的队员自愿投稿。

3.由于期刊页数限制,原则上推荐全国奖的论文投稿,部分创新特色鲜明的四川省一等奖论文需有2位专家推荐方可投稿,投稿的论文请尽量压缩在一万字以内。正式刊出的论文按照每页240元收取版面费(每页字数约为2200字)。

4.投稿论文请按正规论文格式排版:

●中文题目、作者、单位、中文摘要、关键词

●正文

●参考文献

●指导教师点评(主要创新点、特色,限200字以内)

5.对录用的论文将赠送4本《天府数学》期刊给作者。

6.投稿请直接用邮件发送至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四川赛区组委会秘书:刘莹电子邮件:260340026@qq.com,请交电子文稿。

7.投稿截至时间为2009年11月30日。

8.汇款转款方法:

汇款地址:四川大学数学学院《天府数学》杂志社(610064)

收款人:唐伯坤

转款银行及卡号:户名:唐伯坤

建行:***3055

农行:***5618

工行:***7341

欢迎大家踊跃投稿,欢迎各校积极征订(联系人:彭元良,征订电话:***)。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天府数学》杂志编辑部

四川赛区组委会

篇11:关于数学竞赛心得体会

九龙镇江边完小

吴跃刚

2010年10月29日,我有幸参加罗雄镇组织的片区教研活动,在东屏小学听完罗雄镇三位老师的精彩授课,在听课学习中我看到: 新课程的实施使教师的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转变,同时,观念的转变还带动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受益匪浅,现把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从生活实际出发,激发探究欲望。

董燕老师的《鸡兔同笼》一课,通过向学生展示自己的特长,“你想拥有老师这样的本领吗?”这个问题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昝石兰老师的《分数的初步认识》,通过讲故事《老山羊的故事》精彩讲解,让学生觉得分数来源于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已充分体现了教学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的教学的理念。

二、教学理念新。

三位老师都是在新课标理念下,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尊重学生的观点意见。如董老师俯下身来和学生说话、交流整堂课都是春风盎然,微笑始终在脸上,让学生和听课的老师觉得特别的亲切。昝石兰老师这一点则更为突出,让学生互评自评,感觉到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大家在共同合作学习。

三、灵活处理了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的关系,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这次课堂教学上很好的处理了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间的关系,就是需要讨论的地方采取了同桌间互相讨论,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一律强调学生独立思考。不像以前一节课闹哄哄地多次合作、讨论。事实上,新课改所倡导的小组合作与学生独立思考并不是相排斥的,而是相互依存的,只有灵活运用才能发挥最佳效果。我们不能因为盲从合作学习而丢弃独立思考,首先应该要求学生独立思考。

四、多媒体运用恰当,还数学课堂安静。

这次的课件使用效果好,克服以前课件华而不实的现象。课件是教学的辅助手段,是在手动不能实现的条件下化抽象为直观形象,为突破难点服务。还有这次课跟以往不同,以前的公开课是热闹有加,整堂课如雷贯耳的掌声、赞扬声、小组合作讨论声,游戏高兴地叫喊声,让我们可望不可即。而这次的课堂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去掉了很多浮躁、形式上的东西。课堂返璞归真,已经安静了很多,留给学生安静思考时间,回归数学课堂抽象性或逻辑性。课堂变成了一个师生共同“享受”知识能量,传递信息的空间,让我们真正体会到数学课堂教学的数学味。

五、评价方式的转变。

这次竞赛活动上,老师的评价方式多样化,有老师的评价,而且老师不仅有语言评价还有动作评价,有生之间的评价,有学生之间的评价,恰当的评价鼓励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篇12:关于数学竞赛心得体会

关于数学建模竞赛的一点思考、总结和建议

宋一凡

环境保护与安全工程学院核安全工程专业

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回顾几年的经历,数学建模竞赛留给我太多的回忆。虽然数模竞赛已经远去,但至今看到听到“三天三夜72小时”时,精神还会为之一振。在要告别数模竞赛的时候,想写一点自己零零碎碎的思考和总结,并给以后参赛的学弟学妹一点建议。1.关于我的数模之路

大一从学长口中知道了数模竞赛,就想参加,自学了姜启源的《数学模型》,但校赛时,队友不给力使第一次校赛不了了之,至今仍然遗憾大一时校赛未能入围;大二时,和本院的两个同学组队,比我高一级的闯哥给了不少经验和资料,经过暑假的培训和多次模拟赛训练,12年国赛拿到了湖南赛区的三等奖。

13年寒假,留在学校参加美赛,偌大的宿舍楼空无一人,好不凄凉,南方湿冷的冬天让我这个北方人冻得难以忍受,搞完比赛回到家时已经是腊月二十七夜里,美赛S奖使我很失落,也从中找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之处。

因今年考研,本不愿参加国赛,但两位新队友的盛情邀请让我不忍拒绝,于是重新组队,再战国赛,一雪前耻,最后拿到国家一等奖,为大学的数模之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从大一到现在,关于数模的比赛,热身赛、校赛、模拟赛、国赛、美赛,大大小小不记得参加过多少次,也不知道熬过了多少个“72小时”。建模、程序员、写手,三个角色的工作我都认认真真做过,饱尝里面的酸甜苦辣,一步一个脚印走来,最后得到一个不错的成绩,收获颇多,感触颇深。数模给我打开了一扇窗,窗外的世界带给我不一样的精彩,而不仅仅是拿几张证书,加几分综测。外人看来,数模痛苦、费人,而我感觉数模自由、快乐。尤其是竞赛结束,早上八点交卷的时刻,经过三天三夜的努力,队友通力合作,从第一天的一筹莫展,到最后一天的顺利解决,疲惫、兴奋、满足、急切、不安,很多的感受一时涌上心头,那是只有真正参加比赛的人才能体会到的快乐!2.关于数学建模竞赛的作用

在做一件事情之前总会去思考做成这件事情有什么好处,这样的心里再正常不过了。而数模竞赛这种需要投入很多时间和精力的事情,更需要好好决定下是否要参加。指导老师说:数模“费时间,强意志,提能力”,我以自己的经历来讲下数模竞赛的作用。

2.1

对自身能力的提高

参加数模竞赛可以提高自身能力,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全国数模竞赛组委会的网站上都有写“一次参赛,终生受益”。可能一两次的比赛看不出来,经过多次竞赛的锻炼,与没有经过

数模竞赛的人相比,就会慢慢感受到这种细微的变化: 在遇到一个问题时,你会更多地去关注其内部的数学规律;在问题比较复杂时,也会更快地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在任务繁重时,你的工作效率会更高;在需要熬夜工作时,你的耐力也会好过其他人„„

学习的很多专业课程,其整体思路和数模是类似的,数模的训练使你学习更快;对与科研工作,一次数模比赛的过程就是解决一个课题的缩影,二者在流程上十分的类似,数模也培养了你科研的实力;甚至是单单写一篇论文,你完成起来也更加容易„„

指导老师说:有了数模的锻炼,毕业设计可能不过是一个星期的事情,甚至只要三天三夜就能搞定。有一点夸张,却也说明了数模的巨大作用。2.2

对考研和保研的作用

今年7月我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参加夏令营,面试环节中,我和面试的三个老师并没有谈物理、加速器等专业相关问题,而是讨论了数模中所用到的“神经网络及其MATLAB实现”,最后顺利通过了面试,拿到了“提前面试通过函”这张免死金牌,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在数模竞赛中积累。

由于南华大学的档次不高,考研复试时往往受到歧视被刷。而一位拿过美赛S奖的学长说:“我在面试中差不多是免试的,其功劳可以说是归功于我的数模历程的”。

2.3

对工作的作用

有数模的经历,应聘时拿几张数模的获奖证书,在找工作时候,一定更受青睐,我认识一个机械的学长,毕业时由于数模的经历拿到一份很好的工作。就我而言,在参加数模之前,计算机方面是个彻头彻尾的小白,word都玩不转,两年数模经历,我长了不少知识,而且结交了很多学长、朋友,他们给我的影响和帮助已经远远超过了数模竞赛本身。3.关于组队 两年参加国赛,我是在两个不同的队中,而且我也见到一些由于组队不当而造成比赛失利的情况,在组队方面也有一些感受。

想要拿到好成绩,一支优秀的队伍是必须的,三个队友的个人素质不容马虎。不论特长与能力,至少要对数模有积极性,能够踏实做事,认真负责,队长分配的任务必须按时完成;准备、培训到比赛的整个过程要能完整参与,不能半途而废;有学习的热情,对新东西要有比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习能力强,能比较快地接受新知识;时间观念要比较强,能够高效率工作。我很推荐不同学科背景的同学组队,今年参加国赛时我所在队伍的三个人专业分别是核技术、核安全工程、预防医学,分别是偏理、偏工、偏医学,在分析问题时候不同知识结构更能碰撞出好的思路。如果三个人来自一个专业或是一个学院,平

时上同样的课,学相同的知识,就会形成类似的知识结构,假若题目恰是三个人共同盲区,不就死掉了。

借用一点队长的见解,三个人中最好有一个思维比较“跳”,脑海里往往有一些新奇的东西,经常闪现出一些火花,在论文中形成亮点;单有这个人也是不够的,还需要有一个人踏实一点,防止前面那个思维飞得太远,不切实际,做不出结果。这样的队伍完成的论文就会感到有张有弛,既有条理的思路、严谨的推导,又有突出的亮点,有别与其他队伍。

队长很重要,虽然只是三个人的队伍,但是队长也如同军中之统帅。队长要决定任务的分配,把握思路的走向,规划时间的安排,责任重大。队友之间不能有沟通障碍,要相互尊重和信赖,如果在比赛的过程中队内互相掐架,怎能完成论文?

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此言不虚也。队中有妹子,必是极好的。4.关于分工

按照一般的说法,队伍中的三个人,一个建模,一个编程,一个写作。

建模的队友,要有比较好的数学功底,熟悉各种模型的适用条件,明白他们的来龙去脉;程序员要负责模型的求解,至少要会MATLAB,并有大量实战的经验;写手要把做好的东西以论文的形式完美呈现,有时候一篇文章行文流畅、思路清晰的作用甚至超过了建模本身。比较好的一种组合是,每个人在自己负责的方面要精通,同时对其他两个方面有一定的了解。例如,三个人都要有各种模型的基本了解;要知道程序员实力如何,不能建立一个程序员没法求解的模型;三个人都要有一点写作的底子,自己做的工作自己写,可能比写手直接写更省时间,写的东西也更准确。

今年我所在的队伍分工大概是这样的,队长曾玉读核技术专业,思维活跃,总有新奇的点子,主攻评价类模型,负责论文排版、写作、图形图形处理方面的工作;吴文博读预防医学专业,善于统计和SPSS软件,主攻各类统计模型,英文好,搜索文献能力强;我读核安全工程专业,去年参赛时又做建模又做写作,今年做程序员,主攻理工科背景的模型以及各类模型的MATLAB实现,解决建模中遇到的各种计算机方面的问题。

分工虽是如此,但是并不严格:曾玉虽主要写论文,但是在各类模型上都有所涉猎;吴文博虽主攻统计,但其他模型也略知一二,所以可以把统计模型与其他模型很好结合在一起;我虽然是程序员,但也可以把自己做的工作完整写成论文。三个人能力互补,在遇到各类问题时都能游刃有余,不至陷入盲区。例如在今年的国赛中,我们所做的题目是“车道被占用对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一共四个问题:前两问题是统

计的问题,吴文博的长处得以发挥;后两问建立车流波动模型,需要物理知识和编程,正是我可以做的;我们做的工作写成初稿交给曾玉,她可以写成一篇高质量的论文。5.关于知识储备

数模竞赛所需要的知识太多,方方面面,难以理出个头绪。有些观点说,数模知识不需要学,比赛时候现学现用就可以。我并不同意这一观点。

我认为应该在准备竞赛的过程中尽可能多学,肚子里东西越多,看问题就越深,前期掌握了的东西,就不用在比赛的时候花力气去学,省下来的时间可以把文章作出亮点。我曾经看过2011年题目“重金属污染”的国家一等奖论文,深有感触,和我校那年参赛时的论文相比,国一论文中做得工作量至少是我校论文的两倍。如果不是前期的积累,哪有时间做这样多的内容,譬如论文中的“偏微分方程数值解”是不可能在比赛的几个小时内就学会使用的。下面分别谈下各方面的知识储备。6.关于数学模型和算法

参赛者大多是从姜启源的《数学模型》开始接触各类模型的,我也是如此。这本书浅显易懂,是数模入门的好书,可以让你懂得什么是数学建模、建模的流程是怎样的、有哪些方面的模型、每种模型的总体思路。但是在实际参加比赛时,这本书的实用性不强,难以应对比赛中遇到的复杂问题。准备参加比赛,要对每一种模型和算法有更为深入的学习。

系统学习各类模型和算法,可以看《数学建模算法与程序》(司守奎,海军航空工程学院,http://wenku.baidu.com/view/fb7d696e7e21af45b307a845.html),俗称“算法大全”。这本书有900多页,涵盖了比赛中用到的大多数模型,而且每一种模型都有MATLAB代码,实用性较强,可以系统学习,也可以作为工具书查阅。学习过程中,不必太过细究其理论,要着重考虑的是:基本思路是怎样的,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如何求解,关键点或者最难解决的部分在哪里。以下是我使用一些模型时的感受以及对学习的建议。1)优化

各类优化模型永远是数模中的热点,各类实际问题的目标往往是使其达到最优,我的感受是,优化模型的建立和求解都是难点。

先说建模,在一个复杂的问题中往往分不清哪个是目标函数,哪个是约束条件,哪些条件是重要的,哪些条件可以忽略,明知道是一个优化问题,总是写不出优化的模型。再说求解,简单的模型可以借助LINGO软件编程求解,复杂的多维非线性优化模型还需要借助相关智能算法,选择的算法是否适用,运算效率如何,智能算法中参数如何确定,是否达到全局最优还是只求出了一个局部最优解,都是要仔细考虑的问题。所以要多做练习

,多看些复杂题目的论文,细细揣摩其中的思路,提高分析优化问题的能力。2)统计

统计类模型非常重要,近几年,国赛数据量逐年加大,似乎也预示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相关的统计方法和数据挖掘技术也渗透到数模之中,如数据处理、回归分析、假设检验、因子分析、聚类分析、通径分析等等,可与SPSS软件一起学习。

3)预测类模型

包括了回归预测、灰色预测、马尔可夫链、时间序列等等,选择合适的模型是关键。预测结果不好是很正常的,可以尝试多种模型结合,如时间序列搭一个神经网络,可以起到一定的修正作用。4)评价类模型

评价类的模型大多有一些主观的成分在里面,能够自圆其说即可。大家的方法都类似,作出亮点才能吸引评委。例如某年国赛题目“上海世博会经济影响力评价”,一篇国一的论文就引入了了“Google搜索量的变化”这一评价因子,成为亮点。评价方法包括模糊综合评价、层次分析法等等,大同小异。我认为主要问题在于权重,权重确定要合适、准确、让人信服,在生产实际中,往往采用专家打分的方法,但是在比赛中除了队友不能与其他活物打交道,权重确定只能通过查阅文献得来。5)图论

图论是一个相对独立又十分难学的部分,第一次听图论课的场景至今心有余悸。但是图论的应用又是十分广泛的,很多题目归根到底就是一个图论题。例如2013年国赛的“拼图题”(B题),总体的思路就是一个“旅行商TSP问题”,只是又复杂了许多。

图论的学习重在程序实现,很多算法的程序是现成的,如kruskal算法的MATLAB程序,就不需要自己一点一点去敲,平时要注意相关代码的积累。

6)智能算法

随着数模的题目复杂度越来越高,求解难度越来越大,传统的求解方法在复杂题目面前简直不堪一击,学习智能算法是必须的。从最基本的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学起,然后有模拟退火算法、粒子群算法等等,其应用非常广泛。推荐《MATLAB智能算法30个案例分析》(MATLAB中文论坛系列书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每种算法都用于一个实际的案例,并有详细的代码分析。还可以看“MATLAB中文论坛”的视频教程http:///?page_id=218.5)Excel 普通的数据处理,excel必不可少,如果有时间可以学习“excel宏和VBA”,但用处并不是特别大,它能实现的功能,都可以通过MATLAB编程实现。6)各种图形相关的软件 VISIO作流程图,AutoCAD做工程图,Google sketchup做三维立体模型,photeshop或是美图秀秀做图形处理„„这些图形类软件的简单使用需要掌握。7)其他

Mathtype 写数学公式(使用快捷键,至少要会Ctrl+h和Ctrl+l吧);adobe acrobat 处理pdf; 文本编辑器,高手装13用VIM,普通至少要用sublime text或者notepad++吧,用记事本怎么对得起“程序猿”这三个字呢?

资料太多,推荐everything搜索文件,totalcommander整理文件;

8.关于论文写作

最后拿给评委看的就是论文,论文写作的好坏及其重要。写手主要要解决两个问题:文笔和排版。

文笔:文章的思路要清晰,语言要准确简练,能够把做的工作清楚地写出来,需要有一定的功力。多看些优秀的论文,看论文的结构,如何引入问题,如何叙述模型,如何描述结果,如何分析误差,如何与实际联系,都要仔细体会。排版:学习word排版可以看《word排版艺术》(侯捷),也可以选择用latex来完成论文(要慎重!)。主要的问题有字形字号页码行距,图形、表格的排版、配色,公式规范书写等等,很多问题都在细微之处,但是细微之处的毛病在评委看来就非常扎眼。在模拟赛中,最好拿一篇写好的论文给指导老师仔细修改,改正其中的错误;正式比赛前做一个模板出来,比赛论文直接往进套。论文写作中最重要的是摘要的写作,在最后一天晚上,一定要空出几个小时仔细写摘要,三个人一起修改,里面的内容要字斟句酌,无一废话,主要的句式就是“使用什么方法,得出什么结论,解决什么问题”,而且要着重写出文章的亮点。9.关于优秀论文学习

学习往年的优秀论文很重要,就像练习英语阅读,也要泛读和精读相结合。泛读的文章要看文章的思路,使用了那些模型,各部分如何衔接,文章有什么突出的亮点,那些方法是自己没有见过的,要拿来学习。

精读更为重要,要选出有代表性的文章拿来精读。精度不能仅仅局限在读,最好是三个人实战做一遍题目,找资料,建模型,写程序,得结果,分析误差,最后一定要自己拿出一篇完整的论文,不能只是从优秀论文中拿过来粘贴。论文写好再和优秀论文比较,就能看出差距,最好能和指导老师一起分析一下。有些问题和bug只有实际去做了,才能发现,早点处理掉,否则在比赛的72个小时里解决,影响心情,影响进度。10.关于模拟赛

学校的培训每年都会安排几次模拟赛,我的感受是一次模拟赛能够学到的东西比在平时10天学到的都多,同时也是队员之间相互了解相互磨合的过程。模拟赛一定要认真对待。

虽为模拟,但也要拿出实战的感觉来完成题目。如果题目不难,可以自行把时间缩短,来锻炼工作的速度。除了学校举办的比赛,队内三个人可以拿往年的题目来自己组织模拟赛,做完后与优秀论文比对。还有一些网络赛,可以进行练习。不过模拟赛毕竟只是模拟,不要累坏自己,尤

其是比赛前的那次,一次模拟赛死多少脑细胞,正式比赛时没有精神就不好了。11.关于正式比赛 前面的准备工作做得再好,等到正式比赛那天8:00公布题目时,也会有措手不及的赶脚。只要按照以往的节奏,一点一点做下去,三天三夜,是一定能把问题解决的。

最开始的审题非常重要,我们队的做法是题目出来后,打印稿每人拿一份,各自分析一个小时,期间并不交流,只是各自理出对问题的分析和基本的解决方案;一小时后,一起讨论,交流对题目的看法,同时确定选做哪个题目,并确定基本的思路和分工。某些队伍直到第一天晚上还在嚷嚷着选题,在他们白白浪费了一天的时候,我们已经完成了很多工作。

接下来就查阅文献,查阅文献的广度和深度,直接决定了论文的质量,通过文献的分析,调整思路,最终确定文章的结构和分工。然后,建模者和程序员开始建模求解,写手就可以开始写论文,搭起论文的整体框架,完成一些不太重要的部分(如问题背景)。论文一定要从最开始就写,不能等到把所有的东西全部搞定,到第三天才开始写,那样太过仓促。

第一天晚上,三个人都需要回去睡觉,好好休息,至少要睡六个小时。

如果进展顺利,到第二天晚上,基本可以完成建模部分和某些部分的求解。如果需要,第二天晚上程序员可以适当熬夜,把模型求解的结果弄出来;如果程序复杂,也可以放在第二天晚上跑。第二个晚上,如果进度跟不上,就不要回去睡觉了,后半夜眯几个小时就行;如果进度很快,第二个晚上也可以回去睡,为第三天晚上的冲刺保存体力。

第三天在前两天工作的基础上再做进一步的模型优化和推广,使之与实际情况更加吻合,或是有新的想法,插在前面的内容中。第三天的傍晚的时候,论文就要基本成型了,到晚上零点之前的时间,总稿,排版论文,最后的论文一定是队里三个人都要检查过的。

最后一夜是一定要通宵的,写摘要,改摘要,检查论文中的错别字,最后定稿,标好版本序号,别最后提交的是一个半成品。虽然8:00交卷,但是可以提前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交卷,防止堵塞现象造成提交失败。

比赛中队友之间的交流、分工和配合很重要,要防止出现做重复工作的情况,也不能出现一个时间段内有某个队友无事可做,这就需要队长的领导和协调。比赛过程中注意文件的备份,尤其是写好的部分论文的备份。防止出现一个人电脑挂掉,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此外,最后有一台备用电脑,里面装好建模所需要的所有软件,以备不时之需,也可以用来跑一些花费时间较长的程序。比赛过程

中要保持三天高效率的工作状态,要吃好喝好,学校提供了一餐15元标准的免费饭菜,还有各种水果,最后一夜面包、泡面、咖啡、巧克力,三天过得还是蛮滋润的。

比赛结束后,不要把三天的文件放在删掉了事,万一获奖通知去答辩时,只留下一篇论文,还要再重新弄一遍。12.关于美赛

美赛和国赛相比,有许多的不同,网上有各种总结,不再赘述。其实,美赛获奖比国赛要容易一点,因为毕竟参赛队伍少,获奖率高,大概有一半能获二等奖以上。美赛的评阅标准和国赛不同,美赛建模不需要太复杂,主要看思路是不是有创意。我参加13年美赛做“烤面包”的题目,用了复杂的三维传热方程,用有限元方法求解,弄的很复杂,还是没有受到老美的青睐。英文论文的写作是个考验,一般采取的方法是找翻译,我们队找到了大学英语老师作为翻译,最后一天跟我们熬夜翻译,才算弄出论文来。我了解到,中国矿大也是这么做的,最后一天集中很多英语老师来翻译文章。13.写在最后

“数模伤身体,参赛需谨慎”,比赛真的很辛苦。每次比赛完后,总有脑细胞死伤太多的感觉,几天都缓不过来。亲眼看到一个胖胖的学长搞完一个暑假的数模后瘦了一圈,不失为一个减肥的好方法。

至今依然怀念暑假一起集训的日子,几十个参赛者无私分享,激烈讨论,交流方法,帮忙查bug,每天奋斗到深夜,真是一段激情燃烧的日子。衷心祝愿母校的数模发展蒸蒸日上!祝愿各位指导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祝愿后起的学弟学妹能够获得更好的成绩!

上一篇:改进无线网络的安全七大技巧必学下一篇:小学教师求职信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