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经济

2024-06-24

临港经济(共8篇)

篇1:临港经济

临港经济开发区经济工作会议召开

1月28日上午,全区经济工作会议在临港一中报告厅召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君师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会议由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孙德士主持,区党工委、管委会领导班子成员,各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人大主席、工作区书记、村党支部书记,区直各部门、各直属单位全体工作人员,以及规模以上企业主要负责人等500余人参加了大会。

王君师在讲话中指出,全区今年工作总的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让人民群众在临港旧貌换新颜中实现幸福安康”的施政理念,大力弘扬临港精神,积极实施“一二三四五”工作思路,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加快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努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王君师要求,2012年全区要围绕建设“幸福临港”,积极实施“三化兴区”战略,突出做好“十大工作”。“幸福临港”建设,即是通过打造生态临港、宜居临港、平安临港、文化临港、活力临港、富裕临港,建设让人民群众幸福的美好家园。“三化兴区”战略,即是通过提升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水平,推进全区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繁荣发展。“十大工作”,即是招大客商、建大园区;搞大民生、建大社区;搞大绿化、筑大水系;搞

大农业、做大商贸;搞大监督、成大服务。王君师强调,在今后工作中,一是要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要清醒地认识我们面临的严峻形势,要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要进一步理清发展中招商引资与经济发展、环境建设与招商引资、社区建设与顺应民意等几个方面的关系。二是要同心同德,加压奋进,全力打造让人民幸福的美好临港。以招商为抓手,推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以城区建设为重点,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以安全稳定为重点,推进社会和谐发展。三是要倡树正气,凝心聚力,进一步开创干事为民的大好局面。要克服不足干事业,明辨是非干事业,提高能力干事业,乘势而上干事业。

王君师最后强调,各级各部门务必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决策部署上来,以决战决胜的士气,气冲霄汉的豪情,勇争一流的精神,奋力助推临港势不可挡的发展大潮滚滚向前,努力开创具有临港特色的科学跨越发展之路,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和省市党代会的胜利召开。

篇2:临港经济

6月17日,双谊乡撤乡建镇授牌大会隆重举行,县委书记王光柱、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颜永祥、县政协主席陶天华出席授牌大会,县级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和双谊镇镇村干部共计15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县委副书记张瑞英主持。

在授牌大会上,县委书记王光柱代表县级五大班子对双谊撤乡建镇表示热烈祝贺,并作重要讲话。

王光柱说,机遇垂青于有准备的人,双谊正式撤乡建镇,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就双谊镇下一步的发展王光柱指出,双谊镇背靠东大片,脚踏两通道,面向宜宾市,近邻宗场五粮液机场航空港,区位优势明显,镇内规划建设有双谊食品工业园,土地资源丰富,镇党 委政府和全镇干部群众要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认真研究,充分立足区位、园区和资源三大优势,利用好双谊这片风水宝地和发展的桥头堡,明确发展思路和方向,找准目标定位,要勇于面向全国、全省、全市,大力发展工业经济、旅游经济和现代农业经济,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点子商务和仓储运输业。

王光柱要求双谊镇要牢牢抓住园区发展、城镇经济和新农村建设三大重点,要紧紧牵住园区建设的这个牛鼻子,促使项目向园区集聚,产业向园区转移,抓好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园区带动引领,用园区的发展,促进双谊镇域经济发展,圆全镇人民幸福梦;要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大力发展场镇经济,高标准规划建设城镇,把双谊镇建设成为宜居、宜商的城镇综合体;要高着力建设美好新农村,依靠双谊的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乡村休闲观光农业和城市近郊旅游,发展特色蔬菜、优质水果产业,把双谊镇打造成为城市生活物资供应基地,要围绕这三大重点来推进各项要素配套和基础设施建设。

王光柱说双谊撤乡建镇只是起点不是终点,他希望双谊镇要以此为契机,立足近邻宗场航空港的区位优势,围绕“发展临港经济,建设美好双谊”总体定位,进一步抓住重点,加快发展,实现大跨越,力争再上三个新台阶。产业发展上新台阶,他强调,土地供应有了保障,镇党委政府首要任务是解决如何抓好招商引资的问题,吸引更多的优势企业落地发展,让产业不断地向园区集聚;城镇发展上新台阶,王光柱要求双谊要围绕生态大镇、旅游大镇的目标定位,以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和长远眼光来发展新型城镇化,不能再走以前老路,着力建设富有文化内涵和具有生命力的新城镇。新农村建设上新台阶,新农村建设要在“新”字上做足文章,突出产业优势和特色,抓好基础设施、产业发展规划布局,高标准打造出新出彩,谱写双谊镇经济社会发展新篇章。

篇3:临港经济

临港经济是以港口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为核心, 以港口及临近区域为中心, 港口城市为载体, 综合运输体系为动脉, 港口相关产业为支撑, (河) 海陆腹地为依托, 展开生产力布局, 发展与港口密切相关的特色经济, 进而推动区域繁荣的开放型、优先型经济模式。从与港口紧密程度上, 广义的临港产业包括下列四类:临港直接产业, 指港口的装卸主业以及港口企业所经营的全部产业;临港关联产业, 指与港口主业有着前后相联系的产业部门, 如海 (河) 运业、集疏运业、仓储物流业等;临港依存产业, 指以港口存在为主要选择依据而设立的产业部门, 如造船业、贸易、钢铁、石化等建立在港口及港口区域一定范围内并依港口而布局的产业;临港派生产业, 其既包括建立在沿海 (江) 一定范围内, 与港口直接产业、港口关联产业、港口依存产业的经济活动有关的金融、保险、房地产、饮食、商业等服务业, 又包括市区内直接和间接与港口直接产业、关联产业、依存产业的经营活动有关的其他产业。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 以沿海港口、内河港口、空港、陆港为核心的临港经济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许多港口城市通过发展临港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湖北长江经济带地处长江中游, 具有发展临港经济的条件但尚不成熟, 除了借鉴国际经验, 更需要结合本国国情, 向其他地区学习发展内河临港经济的宝贵经验, 推动临港经济的发展。

二、国内内河临港经济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

1、下游:江阴临港经济开发区

江苏江阴市发展临港新城, 定位于江阴城市的副中心。江阴临港新城省级开发区位于江阴西板块, 全区面积188平方公里。定位于建设成为集临港产业、仓储物流、先进制造、商务贸易、居住休闲、观光旅游于一体, 打造充满活力、具有持久竞争力的现代化临港新城。

江阴临港经济开发区具有较强的发展优势。港口资源优势:临港经济开发区有24公里的长江岸线和广阔的经济腹地。随着港口建设的不断推进, 江海联运、江河换装的港口优势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口岸优势将逐步转化为产业优势, 增强了接受国际产业资本转移的承载能力。产业基础优势:“十五”期间, 临港经济开发区培育了一批骨干企业、优势成长型企业, 初步形成了金属制品、石油化工、软塑包装、机械制造、能源电力、港口物流等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 为“十一五”期间的产业升级打下了坚实基础。发展氛围优势:临港经济开发区升格为省级开发区和各界对临港新城的高度重视、倾力支持, 为临港经济开发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临港经济开发区多年来形成的“马上办、办上马”的服务理念、“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的工作作风和“围墙外的事‘我来办’、围墙内的事‘帮着办’”的工作要求, 为投资者提供了良好的创业平台。资源承载优势。与周边区域相比, 临港经济开发区发展空间较大, 潜在资源相对充裕, 环境承载能力相对较强。加快发展, 壮大产业, 加速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基础条件较好。

江阴临港经济开发区重视产业的集聚发展, 规划按照“区域集中、产业集聚、开发集约”的原则, 切实推进新办项目向园区集中和城镇工业企业入园进区, 加快形成行业相对集中, 分工合作有序, 规划科学合理的产业布局。

申利产业集中区。重点发展机械制造、重工装备产业和包装、光伏等新材料产业, 扩大现有企业规模, 积极引进关联企业, 促进产业链的延伸和集聚发展。建设机械、装备工业园。建设保税物流中心 (B型) 。规划并组织申报出口加工区。

璜石产业集中区。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建筑新材料、生物医药、机械零部件制造、金属制品产业, 提升发展石油化学工业。建设上下游产品配套的产业链。建设江苏江阴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发挥液体化工码头储运优势, 大力发展服务于周边区域的石化物流产业。

港口综合物流园区。依托不断发展的港口基础, 重点建设金属材料、石油化工等专业交易市场和商务、信息等物流平台。加快冶金企业产品结构调整, 引导向特种金属制品方向发展。建设CBD (中央商务区) 。

三大港区。石利港区 (石庄、利港段) 重点发展为无锡、常州及江阴本地化工企业提供的运输和中转服务, 同时服务于后方临港工业的开发。申夏港区 (申港、夏港段) 重点发展集装箱、钢材、废钢、非金属矿物等件杂货运输, 接受黄田港港区的功能转移。黄田港港区重点发展城市生活物资、洁净类生产资料和部分集装箱运输。

2、中游:湖南城陵矶临港产业新区

2009年3月, 湖南岳阳市出台了《关于加快湖南城陵矶临港产业新区建设的若干意见》, 实施临港产业新区开发战略, 进一步提升岳阳市沿江对外开放城市和湘北门户城市地位、促进滨湖示范区“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完善城市功能布局。

湖南城陵矶临港产业新区 (以下简称“临港产业新区”) 位于岳阳市中心城区北部, 东接云溪区云溪镇, 南连市中心城区城陵矶片区和芭蕉湖北岸, 西起长江东岸线, 规划用地面积23.6平方公里。是一个以港口 (城陵矶港) 为依托, 以物流仓储、加工贸易、现代装备制造、新型建材及精细化工等为主导产业的港口经济带。

临港新区区位、交通优势明显, 地处湘、鄂、赣三省中心交汇点, 依长江、衔洞庭、带四水, 是长江流域经济带和京广铁路经济带的投资宝地, 是长三角经济带和珠三角经济带西进北上的战略要地, 也是长株潭城市圈和武汉城市圈的中心腹地, 区内城陵矶新港是全国28个内河主枢纽港之一, 国家对外贸易一类开放港口, 湖南省长江干线上唯一口岸, 长江航运和湘江航运重要的中转站, 枯水期5000吨级船舶可进港作业。随岳高速、京珠高速、107国道、S201、S301等公路, 以及京广铁路、岳沙铁路、武广高速伴区或穿境而过。区内有进港路、通港路、支线铁路与上述公路、铁路连通, 构成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

港区所在地是中南地区最大的石化产业基地、最大的火力火电基地、最大的纸材基地, 境内的长岭炼化、巴陵石化两家石化骨干企业拥有100多套石化生产装置, 主要产品有油品、催化剂、环己酮、聚丙烯、SBS、环氧树脂等50多个品种200多个牌号, 年商品总量达1000多万吨, 年工业产值近400亿元。2003年创立的省级开发区———岳阳市云溪精细化工园, 发展成为湖南省唯一一家精细化工产业基地。目前入园企业78家, 年商品总量达200万吨, 年产值30亿元。此外由于交通便利, 一些大运量的新型建材, 机械装备制造项目纷纷进驻临港新区, 已有中远化工、华新水泥、中天石化、泰格林纸集团、新港公司、法国道达尔、恒阳化工储运等一批投资过亿的现代工业和物流储运企业落户, 洽谈项目的中外客商络绎不绝。独特的区位优势、优惠的投资政策、深厚的产业背景将为临港新区的经济腾飞打下坚实的基础。

城陵矶临港产业新区重视产业的集聚发展, 规划形成一心四区。其一, 公共配套服务区:作为新区的行政办公、金融商贸、生活配套等综合服务中心。其二, 港口航运物流区。其三, 港口配套加工区。主要安排与临港产业相关联的配套加工企业。其五, 建材化工产业区:依托现有华新水泥、中天石化等优势企业发展相关产业。其六, 精细化工产业区:主要是对接现有云溪精细化工园用地, 也是该园区产业发展的延伸和拓展用地。

3、长江上游

重庆市2002年成立港城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建设面积11平方公里, 其中8.85平方公里用于工业生产, 2.15平方公里依托重庆寸滩深水港、重庆铁路货运编组站等大型交通运输基础设施, 发展仓储物流产业。初步形成了以海尔、伟世通为龙头的电子电器产业;以中集集团为龙头的物流装备制造业;以长安跨越为龙头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以东风造船工业公司为龙头的造船业等产业体系。

四川宜宾市2009年第十届西博会上推出了“临港经济区”战略, 依托长江沿江港口充分发挥临港地区独特的优势条件大力发展临港经济, 通过布局以化工、电子、重型机械为主的高科技产业大力发展临港工业。

三、借鉴国内发展经验, 大力发展湖北长江经济带临港经济

1、湖北长江经济带具备发展临港经济的基础条件

湖北长江经济带包括武汉、黄石、宜昌、荆州、鄂州、黄冈、咸宁、恩施等8个市州的48个县市区, 地域面积7万多平方公里、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5, 2008年创造的生产总值、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占全省的67.5%和60.7%, 在湖北省发展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湖北经济最发达、最繁华的地区。

临港产业发展已经具备一定基础。湖北长江经济带在以汽车、钢铁、石化、船舶、装备制造、纺织为特色的现代制造业产业, 以电子信息和生物产业为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 以粮、油、水产品、乳制品、酒、果汁饮料、烟为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 以精品自然景观、人文旅游产品为特色的精品旅游产业发展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

港口资源丰富。湖北长江经济带拥有港口25个, 国家规划的长江水系16个内河主要港口中湖北就有4个, 包括武汉港、宜昌港、黄石港、荆州港。2008年, 全省港口货物吞吐量为1.5亿吨, 其中武汉港水运货运总量5278万吨, 集装箱吞吐量近39万标箱。

岸线资源开发潜力大。长江干流流经湖北1062公里, 北岸全部、南岸绝大部分的岸线都在我省境内。另外, 清江、陆水、富水等较大支流的河口附近的岸线资源也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从目前的情况看, 湖北长江岸线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高, 仅17%左右。岸线资源的配置不尽合理, 产业布局不够合理,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随着沿江地区临港经济的发展, 基础设施的改善, 加快岸线洲滩资源开发利用成为必然趋势。

湖北长江经济带临港经济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 大多市县没有明确提出发展临港经济的概念, 但也有一些地区意识到其重要性。如黄冈市2009年就明显提出要发展黄冈临港经济区。该市的武穴充分利用境内长江水岸线55公里, 并且具有深水良港的优势, 把建设沿江新型工业带作为实施工业立市战略的重点, 大力开发建设田镇建材化工区、武穴机械船舶制造工业区、城东高新技术医药区和龙坪轻纺工业区等, 临港经济初显活力。

2、借鉴发展经验, 大力推动湖北长江经济带临港经济的举措

(1) 要大力发展临港优势产业。临港产业是临港经济发展的核心, 只有产业做强做优, 临港经济的发展、沿江地区的崛起才能具有实体的支撑。湖北长江经济带临港产业发展要要在做好原有产业的基础上, 通过实施产业规划、优惠政策、产业配套等措施来推动临港产业做大做强。同时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 湖北长江经济带更要注重引进项目的质量, 要引进规模大、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 对优势产业的带动和对税收贡献大的项目, 坚决杜绝引进污染严重的项目。

(2) 加快临港产业园建设, 积极培育临港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化是产业发展的趋势, 产业园区是产业集群的载体。江阴临港经济开发区和湖南城陵矶等国内临港经济区都非常重视产业园与产业集聚发展。湖北长江经济带临港经济区要加快建临港产业园建设, 进一步整合资源, 大力推进园区规模化、特色化发展, 为提高产业集聚度提供良好的平台。同时加强与临港产业园区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 优化临港开发环境, 大力开展招商引资, 整合临港产业体系, 加速产业集聚, 增强产业发展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3) 重视港口建设。湖北长江经济带大多数港口建设比较落后, 基础设施配套严重不足。港口的良性发展能够有力地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商流和信息流等各种生产要素在港口及周边实现汇集并进行优化配置, 进而为制造、金融、保险、贸易、中介服务等产业快速发展提供巨大的空间。因此, 要加强港口建设, 使其具备集运输、加工、贸易物流、服务、旅游等多种功能。同时要实行港口与所在城市之间的联动。城市能为港口提供发展空间、条件、政策和公共服务;而港口是所在城市宝贵的战略资源, 对于城市的要素聚集和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因此要推动双方的互动发展, 从港城统一规划入手, 加强港口和通港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港口集输运能力。

(4) 规划先行。江阴等临港经济的发展表明规划是临港顺利发展的第一步。湖北长江经济带临港经济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 因而更要做好各地临港经济发展规划, 对产业的选择与布局、港口建设、环境保护等都要在规划的指导下进行, 遵循临港经济发展规律, 切忌“东一锤西一棒”。

与此同时, 临港经济的发展更多的是要取得政府的大力支持。其他地区的发展经验表明临港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与港口共同努力。首先临港经济的发展要有政府的积极推动。其次发展临港产业, 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抓好岸线开发, 要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建设。一些属于经营性基础设施如港区内的码头、仓库及其他配套设施由港口企业筹资建设使用;属非经营性基础设施如港外铁路公路、供水、供电、通信等由地方政府部门负筹资建设管理。第三要加强对港口的管理, 转变行政职能, 通过提供各种服务努力推动港口地区的经济与社会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安小刚、魏丽华:临港经济发展路径的国际经验借鉴与启示[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2008 (8) .

[2]狄乾斌、韩增林:发展临港经济的国际经验及对大连建设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的启示[J].海洋开发与管理, 2007 (1) .

篇4:临港经济

这里的海或许并不蓝,但自南到北,江苏船舶产业正“水涨船高”,浩浩荡荡驶向世界。

这里的沙或许并不白,但盐碱滩涂上,矗立起了一片片雄伟的风塔,源源不断地输送着光和热。

“10年时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万亿元。建设以新能源、海洋特色产业、现代物流业、临港大型石化产业为重点的四大沿海产业带。”江苏省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的沿海开发战略,以大手笔,大投入弥合时空之差。

对于高速发展的江苏来说,长江已经不够开阔,身负“新增长极”使命的沿海三市,正依托临港产业。加速形成新型工业化基地和现代农业基地,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引领“江苏号”经济巨轮不断驶向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深蓝”。

“风”生“水”起,海风吹来无限商机

驱车江苏沿海,从南通北上灌云一线,一台台十几层楼高的巨型风力发电塔,矗立在黄海之滨,蔚为壮观。“向风要电”这一奇思妙想。在这片海风吹拂了5000年的盐碱滩涂上,绘就一个“海上三峡”的蓝图。

“风电产业刚刚起步,潜力巨大。”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说,以风电为代表的江苏临港产业带,“不占土地,也不消耗水资源,能够打造出1000万千瓦的风电,相当于三峡的装机容量,值得肯定。”目前,江苏省东部沿海已投产和在建的陆上风电场有7座,预计2010年全省陆上风电总装机容量181万千瓦,中远期规划总装机容量达600万千瓦。

风电是江苏省放大港口优势,做大临港产业战略的一个剪影。以连云港、盐城、南通三个中心城市为核心,扩大优势产业规模,促进生产要素集聚,形成沿海开发的“极化”效应;以临近深水海港各区域为重要节点,建设临港工业园区和物流园区,并向腹地延伸——沿海大开发,打造临港产业带的鸿篇巨制,由此破题。

发展江苏临港产业,离不开“水文章”。南通以中远船务、中远川崎和中远钢结构为龙头,逐步形成了船舶修造及其配套企业集群。盐城市响水与连云港市灌云、灌南等地,依托灌河口良好的地理优势,加大船舶制造招商力度,初步形成了10万吨以下的中小船舶制造基地。依托大丰港的区位优势,盐城的东风悦达起亚第二工厂项目建成投产,新增整车能力30万辆,大马力拖拉机、客车和垃圾专用车等项目也都建成投产。

靠海吃海,海风正吹来无限商机,将这块曾经的“经济短板”越拉越长。

“三港”联动,全线贯南北“经济流”

港口、临港产业、港城“三港联动”。是沿海开发的必由之路。

从《江苏省沿海开发总体规划》制定之初,江苏省就明确了通过港口群建设推动临港产业带形成,继而带动临港城市群发展,最终融入全球产业链的发展路径。

6月4日,在南京召开的如东沿海开发工作汇报会上,工商银行等8家金融机构给予如东16个沿海开发项目贷款一次性授信121亿元。此前,洋口港的开发建设已累计获信贷达30多亿元,风电等临港新能源产业项目获贷款额度16.23亿元。在江苏,以港口为龙头的临港产业、港城建设,正成为银行信贷和外来投资的热点。

以港为“媒”,江苏沿海已成为重大项目落户的主阵地,从南到北,形成了船舶海工、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现代纺织、电力能源、粮油加工、新材料、电子信息等八大产业集群。日资注入南通造船业,韩资注入盐城汽车业,港台资金和浙江、上海等地民间资本纷纷涌入沿海三市,江苏沿海已经成为吸引资金、技术,人才的强磁场。

“江苏沿海港口要崛起,与港口配套的产业、城市要崛起,再加上基础交通设施的配套,沿海经济带就形成体系了。”江苏省发改委有关专家指出,中国东部万里沿海,基本上都是隆起的产业高地。通过沿海开发,加强连云港、盐城和南通三个中心城市的经济、人口集聚,进而提升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力和带动力,形成贯通南北的沿海经济流——这是顺应全国东部沿海开发大势需要,助推苏中苏北加快发展的现实选择。科学发展,造就沿海“绿色繁荣”

沿海开发上升到国家战略,一个重大而现实问题就摆在面前苏中苏北发展临港产业,如何坚守“生态高地”?

回答,掷地有声。绿色生态环境是沿海地区的生命线和高压线,必须把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贯穿于沿海开发的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未来的江苏海岸,是面向国际的经济发展高地,也是令世界瞩目的现代沿海城市带和生态旅游风光带。

沿海三市,盐城市的这一特点较为鲜明。这里有太平洋西海岸最大湿地,是联合国人与自然生物圈成员单位。南临丹顶鹤保护区,北依麋鹿保护区,大丰港的开发建设可谓万众瞩目。打开大丰港的规划图纸,港口和临港工业园区占用了17公里海岸线,只是域内岸线的6%,而且,都跳出了保护区范围。大丰市市委书记丁宇说,以前曾有人抱怨“几只小鸟影响了经济发展”,如今,我们将生态作为沿海开发的品牌,作为开发生态旅游的稀缺资源,去年11月举办的第六届国际麋鹿节暨经贸洽谈会上,46个签约项目总投资达到了116亿元。

“沿海开发不会成为环境污点,而要成为新的亮点。”连云港开发区负责人介绍,依托主体港区的连云港临港产业区原是一片深度海浸地,连云港攻克了诸多绿化技术难题,在白花花的盐碱地上造出了迷人的新绿。

优美的环境与蓬勃发展的临港产业互为促进、相得益彰。法国罗盖特,美国杜邦氨纶最近决定增资扩股,把在连云港的生产基地从量到质全面提升:中国化工集团拟投资80亿元,在盐城大丰港新上年产100万CPP石化新材料及其延伸产业项目;南通以LNG接收站和LNG电厂、大唐电厂、风力发电等一批大项目落户为标志,沿海工业园区具备了在较高层次上、更大规模地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条件。

篇5:秦皇岛临港工业经济发展优势

处在环渤海经济区的中间地带,是华北地区连接东北的要道,华北、东北、西北地区重要的出海口和“三北”地区商品、物资集散地,是全国首批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近年来,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特别是临港工业经济发展迅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196亿元,比增长94.5%,年均增长14.2%。

一、发展基础

秦皇岛港是我国沿海主枢纽港之一和最大的以煤炭、石油运输为主的能源输出港,主要为我国“北煤南运”服务,为河北省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服务,为华北和西北广大地区能源物资对外运输服务,是中国七大超亿吨海港口岸之一。

港口自然条件优越,不冻不淤,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全市港口企业固定资产达到110多亿元,经济效益多年位居全国之首。

近年来,对港口功能进行了优化调整,重点在巩固煤炭物流的基础上,加快扩张以化肥、粮食、建材、化工产品、水果为主的杂货物流,加速建设大型散、杂货集散地。

同时紧紧抓住国际物流集装箱增长较快、天津集装箱码头超负荷运转的机会,重新制定了集装箱行业发展规划,加快港口配套建设,使全市集装箱吞吐量有了长足的发展。

港口交通网络更加发达,口岸系统进一步完善。

目前,秦皇岛市有4条国铁干线,与港口相连,年接卸能力近亿吨,其中山海关火车站是全国七大编组站之一。

秦皇岛海关、出境检验检疫局、海事局、边防检查站、船检局等查验部门,设施先进,人员素质较高。

秦皇岛还有为港口服务的外代、外理、外运、外供、各临港仓储企业百余家,中央各有关省、市、自治区依托港口从事外贸企业上千家。

这些部门也为进一步壮大秦皇岛临港工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条件。

随着河北省外向型经济和临港产业带的发展,秦皇岛港必将成为以能源和大宗物资运输为主、功能齐全的现代化综合性港口。

目前,秦皇岛支柱产业已初具规模,初步形成4+2的特色产业格局,即粮油食品、机械制造、玻璃建材和金属压延四大支柱产业+现代物流和高新技术产业格局。

二、发展优势

1.交通优势

秦皇岛是京津冀都市圈与东北地区结合部,起着沟通两大区域经济发展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处在太平洋西岸中国渤海湾经济圈中部、东北亚的中心地带。

独特的区位条件赋予了秦皇岛明显的交通优势,海陆空交通便利、快捷。

现在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已经基本形成,公路、铁路、港口运输四通八达。

有以秦皇岛港务有限公司为首,以新开河港、山海关船厂码头、秦山化工港码头、晴纶厂码头5个港口为辅的多种类开放的海港口岸。

京沈高速公路、102、205国道以及正在建设的京沈高速铁路客运线横贯全境,路港衔接,并拥有4C级山海关机场。

2.环境优势

秦皇岛是京津冀区域内唯一的城市区临海的滨海城市。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良好。

达到二级的天数占全年天数的95%以上。

饮用水源地水质良好,大部分符合地表水Ⅱ类标准,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海域环境质量良好,海水水质均达到国家标准。

城市区绿地覆盖率达40%以上,非常适宜人类居住和休闲度假。

3.港口优势

在京津冀地区640公里长的海岸线上,从北到南依次分布着秦皇岛、京唐、天津、黄骅四个大港口。

秦皇岛港,是我国西煤东运的第一大通道,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输出港之一,进出口大宗货类主要有煤炭、原油、散粮、木材、矿石、化肥、水泥、集装箱等。

港口拥有泊位58个,其中10万吨级以上泊位3个。

近年来下水煤炭、出口煤炭均占全国沿海港口的50%左右。

是渤海湾4个超亿吨大港之一。

4.资源优势

(1)旅游资源。

秦皇岛旅游业兴起于19世纪末,至今已有100余年的历史。

素有“夏都”之称的北戴河海滨气候宜人,是中外闻名的旅游避暑胜地;古万里长城从山海关老龙头入海,并有保存完好的城防建筑群;青龙祖山景区素有“北国黄山”之称。

旅游已成为秦皇岛市的一大产业,现已形成了以海、山、关旅游为主,各具特色的25个旅游景区。

据秦皇岛2月国民经济情况公布的数字显示,20全市旅游总收入达69.13亿元,比上年增长14.2%,旅游外汇收入8514万美元,增长10.8%。

近年来开发利用大海、海滩、湖泊、温泉、青山、森林、湿地和特殊的地质地貌等旅游资源,大大地推动了商贸旅游业的发展。

同时利用固有资源,开通港口客运,建设主题公园,拓展博物产业,体验工业旅游,尤其是针对葡萄园、葡萄酒厂的参与性旅游。

逐步做到自然景观旅游与人文景观旅游、教育旅游、体验旅游、会展旅游相结合,改变以往那种完全依赖自然安排的季节旅游的局面,平缓淡季旺季的矛盾,提高旅游资源利用率。

(2)农业资源。

农村产业、产品结构正在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经营、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增长的转变。

农业产业化经营已成为发展县域经济的支柱,产品主要以酒葡萄、肉鸡、甘薯、板栗、蔬菜、水产品等为重点。

全市葡萄栽培与种植已有四百年的历史,昌黎葡萄酒为我国第一个获得原产地域保护的葡萄酒产品,有中国葡萄之乡、中国干红葡萄酒城之称。

全市葡萄酒年生产能力达10万吨,其中,华夏干葡萄酒出口量居全国首位。

卢龙县被称为中国甘薯之乡;青龙满族自治县被称为中国苹果之乡;山海关―中国樱桃之乡等。

(3)海洋资源。

秦皇岛海岸线长126.4公里,20米等深线以内2114平方公里,海域滩涂31.1平方公里.近海海域有9个功能环境区。

海洋生物500余种,其中鱼类87种,被动物分类学家誉为“活化石”的文昌鱼是本区底栖动物的优势种。

三、发展契机

1.政治机遇

党的十六大和河北省委六届三次全会以来,全国及全省上下,都坚持把经济建设作为第一要务,经济进入了大发展的新时期。

各城市之间、行业之间、企业之间也为此开始了新一轮的激烈竞争。

在这种形势下,秦皇岛作为临港工业城市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第一梯队,责任重大,必须主动迎接挑战与机遇,以超前的眼光、超常的毅力,深入实施“以港兴市、以市促港”发展战略,不失时机地将发展临港工业抓住不放,加大力度,缩小差距,早日赶上环渤海发达城市水平。

2.奥运机遇

秦皇岛作为 北京奥运会的分赛场,为本地的经济发展必然带来新的机遇、注入新的活力。

由于环境和旅游资源丰富,这一机遇尤其对秦皇岛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我们可以借助奥运会的东风,大力开发旅游产业。

(1)要抓好旅游项目开发。

积极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与之配合的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在扩大、净化海滨浴场的基础上,把旅游项目向海上、远海延伸。

包括开辟帆船、帆板等海上运动,海上垂钓、捕鱼、潜水、观光艇、海上游船等参与性较强的项目;二是利用古城的有利条件,复建山海关鼓楼、明清一条街,兴建长城碑林、文体中心、会展中心、高尔夫球场等,大力提高城市的载体功能,为开展文化、体育、会议、商务旅游奠定基础;三是重点搞好包括祖山、长寿山等山地资源的深度开发,努力将秦皇岛打造成中国北方滨海旅游休闲圣地。

(2)加强城市间的合作,发挥地势和交通优势。

积极营造京――承――秦和秦――大――烟两个旅游黄金线。

争取条件,积极促成高速公路的建设和高速客轮的开通,形成陆上和海上旅游黄金线,为游客提供旅游的方便条件,

(3)建设京津冀都市圈的文化产业基地。

一是充分利用环境优势,借助奥运对文化产业的拉动力,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二是整合资源,做强做大体育经济,如,利用我市奥体中心优势,搞好足球、篮球、排球等体育赛事活动;大力发展休闲体育健身服务业、体育竞技表演业、体育用品市场等体育相关产业等。

3.海洋经济发展机遇

21世纪是海洋世纪,因为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陆地资源日趋减少,人们正在大规模地寻找新的`食物来源,海洋就是人类的一个巨大的食物蛋白库,因此,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引入海洋经济的发展,将成为沿海国家或地区研究开发投入的重要领域,海洋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

我市地处京津冀区域沿海城市,可充分利用自身的海洋资源优势,抓住机遇,推进全市海洋经济发展,重点发展海洋化工、海洋生物制药和海洋食品等海洋工业。

如引进并开发利用海水淡化技术,创造条件,发展海水(苦咸水)淡化产业,以缓解人类缺水这一危机。

4.京津冀一体化机遇

经济一体化是个多层次的概念,全省经济一体化的前提是本地区区域内部的经济一体化、国内经济一体化又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前提条件。

临港产业的发展,必然着眼于全球经济,努力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格局。

在这样一个经济环境的影响下,河北省必然以临港产业的发展为基础,确立临港经济在环渤海经济圈中的地位,以增强临港产业对河北省整体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这就要求促进京津冀经济的一体化进程,既北京、天津以及环绕四周的唐山、保定、秦皇岛等城市将逐步形成经济一体。

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的编制,将在市场共建、产业分工等各方面出台有利于促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相关的法律法规。

为我市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实现本域自身经济发展时过去难以实现的问题提供了机遇。

我们要抓住这一机遇,强化开放意识,将“引进来”与“走出去”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促进,互动互进,积极参与京津冀经济区建设,努力形成优势互补及共同发展的区域经济发展的崭新局面。

5.京津冀地区产业向沿海地区转移的趋势带来的机遇

由于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各区域之间的产业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空间转移,是发展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同时也是各地区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是经常关注的问题。

这种转移,不仅各国之间存在,各区域经济范围内,如环渤海经济圈,京津冀内部,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及各地区发展战略定位的不同,也存在产业发展的梯次推进。

由于京津冀地区发展容量逐步减少,新一轮的产业发展将向空间较大的沿海地区转移,这也为我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

接受京、津经济辐射,发挥本地区的优势,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产业切入点,大力发展秦皇岛临港工业。

如重点建设粮油食品加工、渤海湾重大装备及机械制造业、金属压延及制造、玻璃制造和深加工、精细化工及石油深加工、高新技术产业、物流集散中心和京津地区特色农副产品供应八大基地。

6.贸易服务业开放机遇

首先是港口建设项目对外开放。

入世前,港口项目不准外商控股,入世后已经开放。

我们应该加大港口建设项目的招商力度,既吸引国内外资本介入港口投资经营,又可以出让部分国有股权。

其次是现代物流业对外开放,包括开发经营国际集装箱航线,各种物流配送中心等,将给河北口岸物流业发展提供诸多的商机。

参考文献:

[1]全国大中城市《统计信息资料汇编》.葫芦岛市统计局,.7

篇6: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财政局

2017年是我区进入“快速发展期”,加快实现从要素驱动发展向创新驱动发展的转变年,社会经济发展既面临着较大的压力,也充满了新的机遇。尤其十九大胜利召开后,在沧州市委、市政府,渤海新区党工委、管委会,临港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我区选准“1118”路径致力高质量发展,全区上下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圆满完成了预算执行任务,全区经济运行平稳,财政收入大幅增加,为临港开发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一、2017年公共财政收支决算情况

2017年临港开发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5935万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3162万元,加上年结余收入4386万元,加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079万元,加调入资金7914万元,收入总计52476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6497万元,加上上解上级支出2545万元,加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3434万元,支出总计52476万元,收支相抵,按《财政部关于推进地方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有关事项的通知》(财预[2015]15号)文件要求,年终结余资金全部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滚存结余为零。

(一)财政收入决算情况

经过2016年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的过渡期,2017年我区税收平稳快速增长,中央与地方均实现大幅增收。

2017年临港开发区全部财政收入完成89708万元,同比增长59.8%。县级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5935万元,同比增长35.8%。分级次看:上划中央税收38735万元,同比增长82%,上划省级税收12050万元,同比增长103.7%,上划市级税收2988万元,同比增长15.4%,县级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5935万元,同比增长35.8%。主要增收原因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化工类及生物制药类产业市场形势向好。

分系统看:国税系统完成56522万元,完成预算的136.2%,同比增长71.3%,;地税系统完成27659万元,完成预算的207%,同比增长91%,增收的原因主要是区内以大化聚海分公司为主的重点税源企业市场形势向好,2017年开始盈利,企业所得税大幅增长;财政系统完成5527万元,完成预算的57%,同比减少36.1%,减收原因主要是政府减税降费政策引导,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少。

分税种看(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值税完成13926万元,同比增长160.16%;营改增完成924万元,同比增长49.51%;营业税完成48万元,同比减少96.7 %;减少的原因是2016年5月1日全面实施“营改增”,取消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完成2750万元,同比增长120.5%;个人所得税完成238万元,同比减少9.7 %;城市维护建设税完成3665万元,同比增长109.4%,增收原因是城建税以增值税和消费税为计税依据,并随之增减;房产税完成1619万元,同比增长11.35%;印花税完成726万元,同比增长50%;城镇土地使用税完成4691万元,同比增长21%;车船使用税完成1万元,同比减少80%;契税完成1427万元,同比增长10.7%。在财政系统中,行政性收费完成2337万元,同比增长32.7%;罚没收入完成331万元,同比增长30.8%;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完成335万元同比减少90%;专项收入完成2306万元,同比减少6.8%,原因是调整排污费科目并逐渐取消排污费收入。

(二)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执行情况

2017年全区财政公共预算支出累计执行36497万元,比上年增加12674万元,从支出具体情况看: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857万元,比上年同期的2774万元增长2083万元,同比增长75.1%,主要是2017年我区实行薪资制度改革,人员经费支出增加。

2、公共安全支出295万元,比上年同期的305万元减少10万元,同比下降3.27%。

3、科技类支出160万元,比上年同期的1875万元减少1715万元,同比下降91.4%,主要是上级下达的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增加。

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53万元,比上年同期的426万元增长127万元,同比增长29.8%,主要是拨付辛庄子生活补偿款。

5、环境保护支出2776万元,比上年同期的2241万元增加535万元,同比增长23.8%,主要是2017年我区大力招商引资,生物医药企业陆续建厂运营,污水处理费有所增加。

6、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1421万元,比上年同期的14164增加7257万元,同比增长51.2%。

7、农林水支出5312万元,2016年无此项支出,主要是2017年支付沧州市南水北调资本金和水费。

8、交通支出260万元,比上年同期的18万元增长242万元,同比增长1344%。

9、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210万元,比上年同期的145万元增加65万元,同比增长44.8%。

10、国土海洋气象支出653万元,比上年同期的1536万元减少883万元,同比下降57.4%。

2017年临港开发区在保证国家机关正常运转的前提下,继续优化支出结构,集中财力保重点,保民生,增加对科技环保和城乡社区事务等事业的投入。

二、政府性基金收支决算情况

2017年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36184万元。同比增长100%。其中:土地出让金收入31078万元,包括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1832万元,农业土地开发资金县级收入929万元,土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28317万元。主要增收原因是2017年我区大力招商引资,生物医药企业数量大幅增加。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5015万元,主要是缴费单价提高。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收入91万元,原因是政府取消了该项基金。2017年全区政府性基金支出25643万元。主要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

三、国有资本经营决算情况

因临港开发区没有此项收支,因此报空表。

四、社会保险决算收支情况

2017年开发区共完成社会保险基金收入6339万元,其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收入3542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189万元,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2432万元,生育保险基金176万元。

2017年社会保险基金支出5014万元,其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支出5028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3万元,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321万元,生育保险基金支出60万元。

2017年临港开发区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结余927万元,没有资金缺口。

五、2017年预算执行的特点

2017年我们继续强化预算法治意识,深入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新区财政运行总体平稳,主要表现在:

(一)狠抓税收征管,促进财政收入稳步增长。

2017年面对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和结构性减税的严峻形势,财政部门积极应对、迎难而上,始终把抓收入放在第一位,加大税收征管力度,深挖增收潜力,进一步完善非税收入征缴管理,确保各项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应收尽收,及时入库。

(二)扎实推进民生事业建设,努力提高群众幸福指数。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把保民生作为重点工作,通过优化支出结构,统筹整合财政存量资金等,以实实在在的发展变化努力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社会保障投入方面:辛庄子转型生活补贴标准由350元提高到500元。

住房保障投入方面:全年住房保障支出完成1338万元,有效保障了安居工程建设。

(三)继续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完善财政管理制度。

按照新预算法要求,进一步深化和规范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积极推进预决算公开,在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官网集中发布预算、决算公开信息和三公经费。

强化财政资金管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使财政资金在高效、安全的环境中运行。

全面提高财政管理水平,财政各项改革工作稳步推进,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控。坚决遏制隐形债务增量,配合上级部门和审计部门开展常态化核查,做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和预警,做到依法举债。

篇7:临港经济

活动的通知

各基层工会:

今年7月以来,我市气温日益炎热,为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切实维护广大职工(含农民工,下同)的健康权益,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按照市总《关于开展2011年夏季送清凉活动的通知》(宜工发[2011]32号)的要求,开发区工会办事处要求区属各基层工会开展夏季送清凉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时间、内容

2011年夏季送清凉慰问活动的时间为7-8月。送清凉慰问活动要紧密结合各单位开展的惠民行动,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为广大一线职工送清凉和送健康,努力改善其工作、生活环境,切实保障职工身体健康。

二、活动形式

各基层工会要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深入基层,到车间、到工地,为在高温酷暑一线工作的职工,特别是在户外作业的职工送去清凉和健康;在向单位行政汇报好工作情况的同时,争取单位行政的支持安排一定经费,购买必要的防暑降温用品;要督促企业按照本行业有关作业环境与卫生标准的要求,采取足够的防暑降温措施,保证高温作业条

件下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三、活动要求

各基层工会要坚持以“职工为本”,加强领导,统一思想,认真组织精心实施,真正把送清凉慰问活动作为深入了解、关心一线职工群众的有效形式,认真调查分析基层职工群众特别是困难职工的生产生活现状,掌握他们的愿望要求和存在的问题。各基层工会要做好本次活动的宣传,让工会职工感受到工会组织的温暖,进一步发挥工会联系职工群众的优势。各基层工会在活动结束后,于8月15日前将活动开展的情况总结上报开发区工会办事处办公室。

联系人:丁帆联系电话:5108521

篇8:天津临港经济区

临港经济区北与天津港隔大沽沙航道相望, 南接南港工业区和轻纺工业区, 西为滨海新区中部新城, 东临渤海, 处于环渤海经济区的中心地带, 距离滨海新区中心城区10公里、距天津市区50公里、距北京160公里。临港经济区横跨两河、纵对大海、背靠三北、面向世界, 直接经济腹地包括京津两个直辖市和华北、西北十个省区, 总面积20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2亿多, 同时还可幅射日本、韩国、朝鲜、蒙古等东北亚国家。

临港经济区拥有发达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海运方面, 不仅北依世界第五大港天津港, 自己还具备大沽沙、高沙岭、独流减河三条航道, 将建设二百余个万吨级以上码头, 实现了入港物流无缝对接。陆运方面, 京津塘、津晋、海滨大道等九条高速纵横交错, 贯通临港, 区内三横五纵骨干路网已经形成, 入区铁路正式通车。空运方面, 距我国重要的干线机场和北方航空货运中心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仅38公里。临港经济区区位得天独厚, 交通便捷顺畅、地域广阔平整, 具有发展前景好、可塑性强的特点, 尤其适合大进大出项目建设需要, 完全可以建成大装备、大制造、大粮油、大物流集中发展的区域。

经过六年多开发建设, 临港经济区共完成固定资产投入846.5亿元, 已疏浚了10万吨级大沽沙航道, 正在疏浚高沙岭航道, 共形成岸线30公里, 建成万吨级以上码头泊位20个;围合海域126平方公里、成陆103平方公里、固化处理土地50平方公里、“七通一平”实地40平方公里并已进驻项目;水、电、燃气、蒸汽、工业气体、污水处理、海水淡化等公用基础设施同步推进, 完全可以满足项目建设生产需要;建成4平方公里集中绿化景观带, 栽种乔木百万余棵, 正在建设国内工业区最大的人工生态湿地和24平方公里配套生活区, 生态环境和社会服务日益完善。临港经济区已引进投资亿元以上项目近200个, 招商引资协议额超过2000亿元, 初步形成了装备制造、粮油、物流三大产业板块和造修船、海上工程、重型装备、绿色动力、粮油加工、生态化工六大产业集群。这些项目中, 多个拥有多个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一流产品:如捣固推焦一体机、第三代电力推进系统火车滚装渡船、百吨巨型挖掘机、2.62万吨油压液压挤机、1200吨桥式起重机、6MW风力发电机、世界最大水动力实验室等。

截止2011年11月底, 临港经济区完成固产投资314亿元;新注册企业33家, 实际利用外资1.5亿美元, 实际利用内资136亿元, 新增招商引资协议额410亿元;实现工业产值267亿元;完成港区吞量1175万吨。预计全年临港将超额实现“三个三”的指标, 即:固定资产投资300亿元、新增招商引资300亿元、产值和营业收入300亿元。

上一篇:jsp课程建设汇报下一篇:柠檬作文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