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史复习资料

2024-06-20

心理学史复习资料(精选6篇)

篇1:心理学史复习资料

2014年北京高考物理学史专项复习

1.以下说法符合物理史实的是()

A.法拉第发现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B.牛顿的经典时空观认为,时间是绝对的C.亚里士多德发现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D.开普勒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2.物理学中的许多规律是通过实验发现的,以下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A.法拉第通过实验发现了光电效应

B.奥斯特通过实验发现了电流能产生磁场

C.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证实了玻尔原子理论

D.牛顿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发现了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3.以下涉及物理学史上的四个重大发现,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测定出了万有引力恒量

B.奥斯特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C.法拉第通过实验研究,总结出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D.牛顿根据理想斜面实验,提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4.下列有关物理学的史实中,正确的是()

A.伽利略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奥斯特最早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C.爱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设并建立了光电效应方程

D.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证明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5.许多科学家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伽利略认为力是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

B.奥斯特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C.贝格勒尔从含铀矿物中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

D.库仑通过扭秤测出了万有引力恒量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α粒子散射实验表明了原子具有核式结构

B.法拉第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C.各种原子的发射光谱都是连续谱

D.普朗克提出了光子说来解释光电效应现象

7.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安培首先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B.伽利略认为自由落体运动是速度随位移均匀变化的运动

C.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计算出太阳与地球间引力的大小

D.法拉第提出了电场的观点,说明处于电场中电荷所受到的力是电场给予的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爱因斯坦在研究黑体辐射问题时提出了能量子假说

B.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

C.α粒子散射实验证明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D.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康普顿效应进一步证实了光的波动特性

B.为了解释黑体辐射规律,普朗克提出电磁辐射的能量是量子化的C.经典物理学也能解释原子的稳定性和原子光谱的分立特征

D.天然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与化学.物理状态有关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辐射的能量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

B.根据氢原子光谱可知原子具有核式结构

C.一束光照射到某种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可能是照射时间短

D.运动的物体也具有波动性,只不过一般情况下不能观察到它的波动性

11.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对a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使人们认识到中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w

B.电子衍射现象的发现为物质波理论提供了实验支持

C.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有复杂的结构

D.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

12.许多科学家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做出重要贡献,下列叙述中符合物理学史的是()

A.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总结并提出了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B.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谢实验提出原子核具有复杂结构

C.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并通过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

D.法拉第经过多年的实验探索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13.物理学的发展改变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革命,促进了物质生产的繁荣与人类文明的进步。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牛顿认为光是一种粒子流

B.库仑首次用电场线形象地描述了电场

C.麦克斯韦从实验上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D.查德威克通过实验证实了电子的存在14.下列叙述中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A.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核内部有复杂结构

B.玻尔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各种原子的发光现象

C.爱因斯坦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

D.牛顿提出的质量不变性是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假设之一

15.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任何理论和学说的建立都离不开实验。下面有关物理实验与物理理论或学说关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α粒子散射实验表明了原子具有核式结构

B.光电效应实验证实了光具有粒子性

C.电子的发现表明了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D.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证实了玻尔原子理论

16.物理学的发展丰富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革命,促进了物质生产的繁荣与人类文明的进步。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B.洛伦兹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

C.α粒子散射现象表明了原子核有复杂结构

D.狭义相对论认为运动物体的质量与速度无关

17.法拉第是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化学家。他虽然出身贫寒而未受过正规教育,但却在众多领域作出惊人成就,堪称刻苦勤奋.探索真理.不计个人名利的典范。下列有关法拉第的科学贡献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发现电磁感应现象B.提出场的概念解释电.磁作用本质

C.提出分子电流假说D.用场线形象描述电场和磁场

18.许多科学家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开普勒测出了万有引力常数

B.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C.安培提出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公式

D.密立根总结并确认了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19.历史上认为“光是某种振动所激起的波(机械波)”的代表人物是()

A.牛顿B.惠更斯C.爱因斯坦D.麦克斯韦

20.关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牛顿的经典力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任何理论都不是绝对的,相对论与经典力学适用于不同范围

B.相对论证明经典力学是错误的C.相对论效应在研究枪弹.飞机的速度时非常明显

D.相对论与经典力学都认为:时间.空间和质量都是相对的21.下列科学成果属于卢瑟福的是()

A.发现电子的存在B.发现天然放射现象

C.发现质子的存在D.发现中子的存在22.物理学史上,正确认识运动和力的关系且推翻“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的物理学家.建立惯性定律的物理学家分别是()

A.亚里士多德.伽利略B.亚里士多德.牛顿

C.伽利略.牛顿D.伽利略.爱因斯坦

23.如图所示是查德威克实验示意图,在这个实验中发现了一种不可见的贯穿能力很强的粒

子,这种粒子是()

A.正电子B.中子

C.光子D.电子 24.2005年被联合国定为“世界物理年”,以表彰爱因斯坦对物理学的贡献。爱因斯坦对物理学的贡献之一是()

A.建立“电磁场理论”B.创立“相对论”

C.发现“能量守恒定律”D.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25.建立完整的电磁场理论并首先预言电磁波存在的科学家是()

A.法拉第B.奥斯特C.麦克斯韦D.赫兹

26.以下涉及物理学史上的四个重大发现,其中说法不符合史实的是()

A.牛顿根据理想斜面实验,提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奥斯特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C.法拉第通过实验研究,总结出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D.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测定出了万有引力恒量

27.根据速度定义式vxx,当t极短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tt

定义应用了下列哪种物理方法()

A.控制变量法 B.假设法 C.微元法 D.极限的思想方法

28.人类对光的本性的认识经历了曲折的过程.下列关于光的本性的陈述中不符合科学规律或历史事实的是()

A.牛顿的“微粒说”与爱因斯坦的“光子说”本质上是不同的B.光的双缝干涉实验显示了光具有波动性

C.爱因斯坦预言了光是一种电磁波

D.光既具有粒子性又具有波动性

29.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揭示了()

A.原子不可再分B.原子的核式结构

C.原子核还可再分D.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30.下列叙述中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

A.光速不变原理是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之一

B.麦克斯韦通过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C.牛顿通过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恒量,并验证了万有引力定律

D.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得出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结论

答案:

1—5BBDCC

6—10ADBBD

11—15ADACD

16—20CCBBA

21—25CCBBC

26—30ADCCA

篇2:心理学史复习资料

2、英国科学家牛顿 ——1683年,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1687年,发表万有引力定律;

3、20世纪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1905年提出光子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发现了核反应中的质量与能量的联系:质能方程E=mc2。

4、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定律;

5、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

6、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1803-1853)——发现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多普勒效应。

7、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微粒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现象——布朗运动。

8、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

9、1752年,美国物理学富兰克林——过风筝实验验证闪电是电的一种形式,把天电与地电统一起来,并发明避雷针。

10、1826年德国物理学家欧姆(1787-1854)——通过实验得出欧姆定律。

11、1911年荷兰科学家昂尼斯——大多数金属在温度降到某一值时,都会出现电阻突然降为零的现象——超导现象。

12、1841~1842年英国物理学家焦耳和俄国物理学家楞次——先后各自独立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规律,称为焦耳——楞次定律。后来称为焦耳定律13、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电流可以使周围的磁针偏转的效应,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14、荷兰物理学家洛仑兹——提出运动电荷产生了磁场和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洛仑兹力)的观点。

15、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电磁感应现象;

16、1834年,俄国物理学家楞次——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楞次定律。

17、1832年,美国物理学亨利——发现自感现象。

18、1864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为光的电磁理论奠定了基础。

19、1887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测定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1887年证实了电磁场的存在20、公元前468-前376,我国的墨翟——在《墨经》中记载了光的直线传播、影的形成、光的反射、平面镜和球面镜成像等现象,为世界上最早的光学著作。

21、1621年荷兰数学家斯涅耳——入射角与折射角之间的规律——折射定律。

22、关于光的本质有两种学说——一种是英国物理学家牛顿主张的微粒说 认为光是光源发出的一种物质微粒; 一种是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提出的波动说 认为光是在空间传播的某种波。

23、1801年,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观察到了光的干涉现象24、1818年,法国科学家泊松——观察到光的圆板衍射——泊松亮斑。

25、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伦琴射线)。

26、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解释物体热辐射规律提出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把物理学带进了量子世界;

27、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原子结构假说,成功地解释和预言了氢原子的辐射电磁波谱。

28、1924年,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预言了实物粒子的波动性;

29、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利用阴极射线管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可分,有复杂内部结构,并提出原子的枣糕模型。

30、1909年-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由实验结果估计原子核直径数量级为10-15 m。1919年用α粒子轰击氮核,第一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并发现了质子31、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也有复杂的内部结构。

32、1932年英国物理学家查德威克——在α粒子轰击铍核时发现中子,由此人们认识到原子核的组成。

33、法国物理学家玛丽·居里和玻埃尔·居里(大居里)——通过天然放射现象研究,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和镭及其衰变规律;

34、法国物理学家约里奥·居里和伊丽芙·居里(小居里)——用α粒子轰击铝箔,探测到中子和正电子,1932年发现了正电子,发现了放射性同位素;

篇3:刍议心理学史的学习

美国心理学史家黎黑曾说过:“研究心理学史是为了理解心理学是什么以及它曾经是什么 , 因为要理解当前 , 就必须了解以往”。[1]心理学史或理论心理学是心理学专业课程, 心理学史教材大多翻译西方论著, 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两部, 一是美国托马斯 .H. 黎黑编写的《心理学史》[2], 里面的心理学方面的知识颇为详实。另一套是美国B.R. 赫根汉编著的《心理学史导论》[3], 此书比较适合精读的, 其通俗易懂, 语言优美, 堪称是心理学教材中的经典。不过这套书价格昂贵, 两册共118.00元, 并且也很厚, 对于只有一个学期学时的课程来讲不是很合适。国内理论心理学发展缓慢, 教材有叶浩生编著的《西方心理学理论与流派》[4], 该书主要阐述的是心理学理论和心理学流派, 全书对行为主义着墨最多, 精神分析其次。

二、心理学史学习的重要性及意义

理论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按库恩的观点, 所谓客观、量化的科学方法也是相对于一定的理论模式的。时下, 心理学实证之风盛行, 相比之下理论研究枯燥乏味, 难出成果。我国心理学发展初期在引入西方心理学的理论体系后, 就迅速转入实证研究, 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理论研究。

有关理论心理学内容多是关于世界的本质和人的本性探讨。诸如:人性有无善恶?人有无自由意志?人是被性控制的吗?人的差别由环境还是遗传决定?教育应该占有什么样的地位?“三岁看大, 五岁看老”的根据在哪里?人为什么会焦虑, 他到底在害怕什么?人生本来就是苦难的还是应该追求快乐?想到就能做到吗?如果没有成功, 是因为他成功的欲望不够强烈吗?每个人眼中的世界都一样吗?如果不一样, 那谁对谁错或有对错之分吗?

很多人会觉得这些问题好无聊, 没什么意思, 因为没有答案。但是正因为没有答案, 你不得不翻阅大量的书籍来试图回答它们, 因为它们可能真的没有答案, 所以每天都想的不一样, 苦思冥想过程让人真正体会到什么是思考!理论心理学的书籍含有丰富的思想内容, 它让学习者在遥远的年代找到了和自己思考一样问题的人, 每当看到与自己观点相同时便万分高兴, 如果发现他们想的更有道理, 则更是如获至宝!

三、对心理学史学习的几点认识

心理学史的学习中掌握每个理论或流派的观点是重中之重。对每个心理学流派或理论的理解可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研究方法, 正如巴甫洛夫所说“科学随着方法论所获得的成就而不断跃进着。方法论每前进一步, 我们便仿佛上升了一级阶梯。于是, 我们就展开更开阔的眼界, 看见从未见过的事物”。方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正是冯特采用实验的方法使得心理学独立成为一门学科。二是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的不同是心理学流派之间的主要区别, 如构造主义以构成心理的元素为研究对象, 机能主义以心理的功能为研究对象, 行为主义研究外在的行为, 精神分析则将无意识的研究推向了顶峰!三是研究的深度, 即看这一流派有无在这一方向有新的研究发现或进展。事实上也可以看成是这一流派和理论自我完善补充的过程。如经典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都可以统称为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也可以分成经典精神分析、新精神分析。它们在基本的思想不变的情况下, 又有了新的突破和进展, 使得原有的理论得到扩展和完善。

在理论心理学课程上为何只谈西方理论心理学, 我国心理学为何没有独立的流派?“片面的深刻, 辩证的肤浅”很好地诠释了这个问题。就心理学思想来看, 1908年蔡元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师从冯特学习心理学, 之后1917年北京大学建立心理学实验室, 标志着我国现代心理学的开端。1949年新中国成立, 之后心理学就在辩证唯物主义的指导思想下发展。学术研究若追求辩证、全面往往就没有深度。有些研究可能很片面、很偏激, 但是很深刻。所以我们看看西方心理学理论流派是如此之多, 而正是这些流派——无论是大如行为主义、精神分析, 还是小至意志主义——造就了西方理论心理学上的繁荣!

谈及的心理学史教材或论著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 如很多理论和思想前前后后重复被提出, 很难理出个条理来。尤其是对于一些概念的提法, 其内涵是一样的, 却要换个名字。比如教材《西方心理学理论与流派》中洛克将观念分成两类, 即第一性质的观念和第二性质的观念。而冯特则将“观念”换成“经验”, 将其分成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其实第一性质的观念和直接经验都是指人的对事物产生的感知觉, 而第二性质的观念和间接经验指的都是事物的物理性质。这不得不说是心理学流派之多所造成的一个弊病, 按梁漱溟来的话来说这该是“流弊”了!此外国内翻译西方心理学史的论著也是良莠不一, 简单如人名都是一人一个样, 如此很容易造成的混淆, 不利于课程教授和学生学习。

参考文献

[1]托马斯·H·黎黑.心理学史——心理学思想的主要趋势[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0.

[2]托马斯·H·黎黑.心理学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8.

[3]B·R·赫根汉.心理学史导论 (第四版)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篇4:《现代心理学史》

文章认为,舒尔茨关于编写心理学史的一般见解可以概括为:写过去是为了写现代,着重写现代;写人物也写事件,着重写事件;写时代精神对学科发展的制约影响;着重写学科理论方法的发展,学科应用的推广和历史人物对当代心理学的意义。舒尔茨的这些见解与我们的主张有若干一致的地方。所以这是一部值得重视的心理学史。

舒尔茨评价心理学发展史上人物的标准,是按其对心理学学科发展所做的客观贡献的大小,主观努力如何,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应用价值怎样,总之是以学科发展的实践作为衡量的标准。他的方法是重视具体分析与区别对待。这对我们是有一定借鉴意义的。在我们已往心理学史的教学和教材建设中,在正确地强调哲学对心理学的指导意义时,却往往不能抓住心理学家自身的特点,不能抓住心理学学科发展的意义从实际出发来评价古人。常常在评价心理学家时,用评价哲学家的尺子来衡量他,实际上是要求心理学家同时成为一个哲学家,这样当然不可能给已往的心理学家以应有的历史评价。

对于此书的不足和局限,文章指出,舒尔茨对于实验心理学建立以前的哲学心理学叙述过于简略,忽视了哲学前身对心理学的重要影响。其次,舒尔茨列举了心理学家对内省方法的各种批评,但始终不触及内省方法在理论上的根本问题,这反映出外国心理学家在理论指导上缺乏一种明确的方针。文章还认为,舒尔茨对现代心理学各学派有许多中肯的评论,但在分析机能主义的形成上有些混乱,此书还过分强调了个人特点对学术研究的影响。舒尔茨对人的本质的认识的局限,也使他不能正确评价阿德勒这样的历史人物及其体系,以至在他对心理学的未来设想中带有许多空想和唯心主义的色彩。

书评文摘

《金钱》

篇5:中音史复习资料

一、郑卫之音

狭义的讲,郑卫之音是指先秦时期郑国和卫国的地方音乐。广义的郑卫之音即民间音乐。历史上儒家曾把郑卫之音贬为“靡靡之音”、“淫声”、“亡国之音”等,原因主要是郑国和卫国在周代是商代后裔的聚居地,郑卫之音是“商之遗音”。

二、郑卫之音的音乐特点 音乐的娱乐性和观赏性大大增强,教育功能很弱。为后世的歌舞伎乐发展奠定了基础。八音周代出现的乐器分类法,按照制选材料的性质分为金,石,木,土,草,丝,匏,竹,是我国音乐史上最早的乐器科学分类法。曾侯乙墓编钟 1978年,湖北隋县出土,显示出我国历史上编钟音乐文化所达到的惊人成就。(1)整套编织共64枚,分为上,中下三层。(2)这套钟的总音域达到五个八度,可奏出完整的五声音阶,其间中部区可演奏十二个半音,采用纯律和三分损益律的复合生律法。(3)钟上有铭纹,为了研究古代乐理提供了实证资料,其价值在于其证实了我国古代双音钟的存在,说明了战国时期编钟艺术的高度发达。

乐府 乐府是秦朝开始设立、汉代开始兴盛起来的、以搜集、改编、整理和表演民间音乐为主要职能的音乐机构。它对各民族间音乐文化的交流、融合及对秦汉音乐文化和以后各代音乐文化都有很大的影响。汉哀帝时罢除了乐府.鼓吹乐秦汉时期合并发展起来的鼓吹乐,是一种以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兼有歌唱的器乐合奏形式。西汉时,根据乐器配置和乐场合的不同,又分为“鼓吹”和“横吹”。相和歌 汉代汉族民间歌曲的总称。他经历了由最早民间没有伴奏的“徒歌”形式发展到“一人唱,三人和”的“但歌”形式,最后发展到“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的“相和歌”。相和歌的主要伴奏乐器有节、笙、笛、瑟、琴、琵琶(阮)等。它有深厚的民间基础,是后来魏晋时期的清商乐的前身。相和歌使用的宫调叫相和三调,即清调、平调和瑟调。相和大曲

是相和歌的最高发展形式,是含有多段体的大型歌舞作品形式。其结构包括“艳”、“曲”、“解”、“趋”、“乱”等。其中,除“解”基本上每曲必用外,“艳”和“趋”、“曲”可能属于引子或尾声性质,“乱”在大曲中很少见使用。完备的大曲结构一般可分成三个部分,具有三段体的结构特征。清商乐:是魏晋时期我国北方和南方汉族民间音乐的总称。是在相和歌的基础上,吸收当时南方吴歌、西曲等地方民间音乐的因素而发展起来的音乐形式。百戏:汉代的百戏,上承周代散乐,是多种民间音乐艺术的结合,包括角觝、杂技、魔术、歌舞等多种艺术形成。歌舞戏:南北朝末年兴起的一种有故事情节,有角色化妆表演,载歌载舞,或同时兼有伴奏或管弦伴奏的戏曲雏型,重要节目有《大面》《钵头》《踏谣娘》。

2、三分损益法

这是我国最早的生律方法,即确定乐音的绝对准确高度及其相互关系的方法。它记录在距今2600年前左右的《管子·地员篇》中,是一种在弦上按振动体长度来进行计算的生律方法。《管子·地员篇》记载的三分损益法只生出宫、徵、商、羽、角五个音。后来在《吕氏春秋·音律篇》中,又记载了在“三分损益法”生五律的基础上继续往下推算求出十二律及其顺序的方法。京房六十律:汉代京房提出六十律理论。他是在三分损益法的基础上,利用第一律与第十二律之间存在的音差,继续损益推算,将一个八度分成六十律。这个理论虽然没有实践,但是有理论价值,显示了律学思维的精微性。

古琴音乐两汉时趋于成熟,《广陵散》乐汉末年产生于广陵地方的一首琴曲,题材根据琴曲小标题,来自于《琴操》中的《聂政刺韩王曲》《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其曲谱,经历代传授,后被保存在明,朱权辑的《神奇秘谱》中,共45段。《碣石调·幽兰》南朝梁代丘明所作琴曲,现存谱式原件是唐人手写卷子谱,存于日本,是用文字记录弹奏手法的文字谱式,曲调形式为碍石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琴谱。《梅花三弄》、《酒狂》

隋唐燕乐发展(1)隋朝以法令形式颁布了“七部乐”的燕乐体制,是以国名,地名作为乐部名称形成的音乐,隋炀帝时,又增加了康国、疏勒两个乐部,至此隋代“九个乐”的宫庭燕乐宣告完成。(2)唐代宫庭燕乐起初完全承袭隋代燕乐体制,至唐太宗贞观一年,废除礼毕即文康伎,又废除“天竺乐”,加入“扶南乐”将燕乐列为“首部”,形成了唐代的“九部乐”,唐太宗统一高昌后,又加入了“高昌乐”形成了二十部乐。

歌舞大曲:是一种综合器乐,歌唱和舞蹈,含有多段结构的大型乐舞,在隋唐宫庭燕乐中占有重要地位,包括法曲、大曲、清乐大曲、胡越大曲,其结构基本分为三大部分:散序、中序、破、代表作品:《霓裳羽衣舞》。学堂乐歌:沈心工、李叔同,曾志忞。(1)背景:a 20世纪初,随着鸦片战争中国的落后,音乐救国思想的萌发导致教育的革新b随着西方音乐的传入,为了唤起公民的爱国热情,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C新式学堂的建立,开设音乐课,形成了以学堂乐歌为主要途径,从而影响全国的音乐运动。(2)主要内容:1,宣扬富国强兵、抵御外国欺凌的爱国精神。2,歌颂推翻帝制,建立共和新政的胜利。3,配合中小学生进行所谓“国民教育”的“军歌”,向青少年进行勤学苦练,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教育。4,呼吁妇女解放,男女平等,学习新文化,消除旧习俗,树立新风尚的思想与鼓吹忠君,尊孔等封建传统伦理道德题材。3,来源:基本以西方和日本通用的简谱或线谱记谱,使学生集中咏唱的齐唱曲,选取的歌调都是日本歌词,欧美的歌曲填词,我国歌曲填词及我国音乐家自己创作曲调的学堂乐歌不多。(4)历史意义:1,培养出中国最早的一批教育人才,为中国普通音乐教育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师资力量。2,展示出音乐教育的社会功能,逐步确立音乐课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3,“集体歌唱”的音乐表现形式对群众歌曲体裁的形式及群众歌咏活动的开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4,为“五·四”以后中国现代新文化的深入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为中国现代中小学普通音乐教育铺垫了最好的基石,标志着我国近代音乐史开端。

萧友梅:20世纪初音乐教育家,作曲家,理论家。A(1)建立了我国早期的专业音乐院校如“北大附设音乐传习所”“上海国立音乐院”(2)从事早期的专业教学,最早在中国开设和声课,规模庞大,编导专业教材,重视社会中小学教育。B其大部分作品写于20世纪20年代,声乐作品有三类:群众歌曲《卿云歌》《五四纪念爱国歌》等,学校歌曲,分别收在三本教材性的曲集中《今乐初集》《新歌初集》《新学制唱歌教科书》,反映对军阀统治下的中国社会现实不满及对国家前途和命运忧虑的歌曲,如《问》特点是旋律及节奏进行较平稳,篇幅不多,简短,曲式偏重于上下对称的方整性结构,多数作品有钢琴伴奏,此外还有大型声乐套曲《春江花月夜》

赵元任A:汉语言之父,B共创造了一百多首音乐作品,声乐作品占绝大多数,另包括少量器乐小品和民歌改编曲,1915年发表我国第一首钢琴作品《和平进行曲》20世纪,20,30年代创作的作品最具影响力,1928年出版的《新诗歌集》中的作品具代表性,体现“五·四”精神作品《卖布谣》《劳动歌》及合唱曲《呜呼,三月一十八》创作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30年代后编导推行社会改革新教育的歌曲,如《西洋镜歌》,还编写了相当数量的儿童歌曲,其最优秀的会唱代表作《海韵》是一部具有一定民族特色,清唱剧式的大型作品,标志着20年代的最高创作水准。创作特点(1)努力追求中国风格的音乐,旋律上最早吸收了民歌小调至广泛吸取吟诗调,民间戏曲,说唱音乐进行创作,和声上结合中华民族音调的和声特点进行有关民族化试验。(2)借鉴西方的作曲技法,调性布局并采用转调的手法,钢琴伴奏起到了共同塑造音乐的形象的效果,注重不同调性的不同情感色彩。(3)开创了多曲创作的题材。

黎锦晖 A.1922年创办了我国当时最大的音乐文化周刊《小朋友》B,1927年创办了我国最早的专门培养歌舞人才的学校“中华歌舞专修学校”C,20世纪20年代为“推广国语”教育运动创作了儿童歌舞表演和儿童歌舞剧两种音乐形式,有24首儿童歌舞表演曲,如《可怜的秋香》,儿童歌舞表演剧,如《麻雀与小孩》和最典型的《小小画家》创作特点,他的歌舞剧是由他自己编剧,写词,写曲,注意了儿童富于幻想想象的特点,适当吸收神话剧题材,运用动物拟人化的手法,以生动的形象向少年儿童进行新思想的启蒙教育。

刘天华:在民族器乐方面作出巨大贡献A,革新二胡形制,创作大量二胡曲,开创了二胡作为一种独奏乐器的历史新纪元,另作有若干琶琶曲以及一套二胡练习曲,一套琵琶练习曲,并倡导国乐改革,收集整理民间音乐,B他们创作分三大类:(1)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看不到出路的苦闷彷徨的心情。(2)从国乐改革为主旨,说明中国知识分子在逆境下追求未来光明前途,《良宵》《光明行》其中《光明行》全曲自始至终贯穿着明朗欢欣之情和奋发向上的力量。(3)描绘自然景色和对某些生活情景的感怀。C,创作特点:(1)在演奏上,广泛吸收小提琴的揉弦演奏法,大胆吸收其它乐器的演奏方法来丰富二胡的演奏。(2)大量吸收和学习民间音乐,进行有关民族音乐的记录整理,刘天华以其毕生的努力,以创作演奏,教学到理论研究全面实践,为我国民族器乐开创了一条有创新意义的新路。黄自★学院派代表人物,其音乐活动始于1926留美期间,(1)有器乐作品代表作音乐会序曲《怀旧》(2)1935年为故事片《都市风光》写片头曲《都市风光幻想曲》(3)合唱作品有一部抗日题材歌曲——混声四部合唱《抗敌歌》《旗正飘飘》(4)艺术歌曲是其歌曲创作中影响较大的方面,包括我国古诗词的独唱曲《点绛唇》《花非花》,有意识地作了多声民族化实验,另有作品《春思曲》《思乡》《玫瑰三愿》,其中《玫瑰三愿》借玫瑰的三个愿望表达了对未来和平的期盼,为故事片《天伦》所作主题曲《天伦歌》为抒情情独唱歌曲,作有儿童歌曲《西风的话》《踏雪寻梅》(5)清唱到《长恨歌》是唯一的一个大型声乐套曲,反映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共十乐章,作者生前完成七个乐章 创作特点:(1)音乐生动,鲜明,曲调流畅,优美,歌词与曲调高度结合,创作构思细腻,集中,乐曲结构简洁严谨。(2)在部分作品中对音乐的民族风格作出了创造性的探索,对当时及以后我国专业音乐界影响巨大。

聂耳:20世纪30年代“左翼”音乐家,1933年正式开式为左翼电影或戏剧配乐,写插曲。(1)创作了民族器乐合奏《金蛇狂舞》《昭君出塞》等,主要创作集中于群众歌曲和抒情歌曲两类。(2)群众歌曲有《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进行曲性质的歌曲,表达了中国人民空前高涨的斗争热情。(3)工人歌曲《大路歌》《开路先锋》(4)抒情歌曲《梅娘曲》《飞花歌》《铁蹄下的歌女》(5)儿童歌曲《卖报歌》

创作特点(1)创作中重视音乐民族风格和艺术形式的创新,劳动歌曲吸取劳动号子的曲调,抒情歌曲吸取山歌小调的曲调,并创造性的吸取某些音调因素,加以重新创作和发展,其歌曲即有民族大众的特点,又富于时代特色(2)大胆突破了传统的一般的整性的歌曲结构原则。(3)聂耳是一位坚定的革命者,也是一位大胆的革新者,以其天才和努力为我国“左翼音乐运动”的开展树立了一面光辉的旗帜。

贺绿汀抗日救之音乐创作作曲家的突出代表人物,代表作品:钢琴曲《牧童短笛》,旋律优美,形象生动,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获“征求中国风味的钢琴曲”一等奖,钢琴曲《摇篮曲》,1934年后,创作了17部影片的配乐,如《天涯歌女》《春天里》,群众歌曲《上战场》《保家乡》,合唱歌曲《游击队歌》《垦春泥》独唱曲《嘉陵江上》,另有管弦乐曲等。冼星海★我国近代音乐史上罕见的多产作曲家,创作了200多首群众歌曲,4部大合唱,2部歌剧等,其创作分为四个时期:(1)巴黎时期,创作了《风》《游子吟》等室内乐作品;(2)1935-1938年间,是他主要创作时期,有群众歌曲《救国军歌》《到敌人后方支》,抒情性与战斗性相结合的歌曲《太行山上》,劳动歌曲《拉犁歌》等。(3)1938-1940延安时期,写作大量群众歌曲同时,开创创作一系列大型体裁,如歌剧《军民进行曲》《生产运动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以及《黄河大合唱》等。(4)1940-1945苏联时期,创作大型器乐作品,如《民族交响乐》等。

《黄河大合唱》整部作品旋律的发展,基本上建立在三个主题上,即《黄河船夫》的主题动机,象征着斗争和力量,《黄河颂》的主题,象征着民族精神的宽广崇高和自由奔放,《怒吼吧,黄河》表现了中国人民苦难的主题,作者在这部作品里以黄河为背景,热情地歌颂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战斗意志,歌颂了具有悠久历史的伟大的祖国,描述了在抗日战争前后黄河两岸人民生活时巨大变化,痛斥了敌人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苦难,最后又以惊人的笔墨勾画出一幅幅人民群众纷纷起来保卫祖国,反抗敌人的壮丽的情景。整个作品自始至终充满了激动人心的情感力量,雄伟浑厚的气魄,以及必将取得最后胜利的坚定信念。

马思聪是我国第一代小提琴演奏家,教育家,具有相当成就和影响的作曲家,其众多体裁的作品中小提琴曲的影响最大,体现了他的艺术个性和特色,如《第一回旋曲》《西藏音诗》《牧歌》1937-1938《内蒙组曲》,其中第二曲《思乡曲》运用了民族风格的特征,《内蒙组曲》由三个乐章组成,分别是《史诗》《思乡曲》《塞外舞曲》,他的小提琴作品为小提琴艺术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有2部管弦乐组曲《欢喜组曲》《册林之歌》和2部交响乐,大型声乐套曲有《抛锚大合唱》《民主大合唱》《祖国大合唱》《春天大合唱》 《白毛女》意义,1,在艺术成就上解决了通过音乐来表达具体的刻画剧中人物形象的问题。2,吸收了民歌的音调作为主题的音调基础,广泛地吸收说唱,戏曲等民间音乐的音调。3,音乐创作的形式和手法上借鉴了近代外国歌剧的传统形式和经验,丰富了歌剧的表现力。4,歌剧《白毛女》的成功,使这种综合性艺术形式在我国整个近代音乐发展中产生重大影响。5,为真正适合我国广大群众的新型的歌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就是为什么后来人们都称这种歌剧为“新歌剧”的主要原因。

一、记谱法

1、文字谱:用文字记录左右手的位置和手法,用此记谱的是《碣石闽·幽兰》,传白南朝粱代的丘明,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琴谱。

2、减字谱:由文字谱发展而来,是古琴记谱法,这一变革是由唐代曹柔完成的。它用减字笔画拼成某种符号作为左右两手在古琴音位上弹奏手法的标记,是一种只记弹奏音位与方法而不记音名的记谱法。其意义是,它的出现使得晚唐时期的陈康士、陈拙得以据此整理大批隋唐以前的琴谱传于后世。

3、半字谱:唐代的燕乐半字谱是我国工尺谱的一种早期形式,在唐代有管色谱和弦索谱两种谱式。1900年在敦煌藏经洞发现的《敦煌曲谱》,是五代后唐时期抄写的一份曲项琵琶用的燕乐半字谱。

4、俗字谱:俗字谱是工尺谱的一种早期形式。宋代流行,采用十个基本谱字按固定唱名记谱。《白石道人歌曲》中的17营词曲即采用了俗字谱记写。

篇6:政治学说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 古希腊:西方政治思想的源头

一、城邦制度特点

城邦的构成:小国寡民;多数以一个设防城市为中心,结合周围农区组成;均有一个小范围的、封闭的公民集体;城邦在政体中均包含民主制成分,共和政体居多;城邦军事制度的主题是公民兵制;城邦无独立的祭司阶层,公职人员兼祭司职能;城邦的一切政治活动都有仪式性的特点。

城邦中的自由:公民与奴隶的区分,绝不在于财产的多寡,耽于物欲,恰是一种奴隶状态。自由人以茅屋为居室,奴隶在大理石和黄金屋顶下面栖身。城邦的特点:竞争性;公开性;理性。

二、古希腊政治思想的特点

1、“理论”传统:理论是人沟通于神的本质活动,深思。实践是人在公共领域的活动,即城邦的政治活动。理论是一种更高的实践,是城邦政治实践的基础。【理论家是真理的揭示者:理论家不服务于任何具体政治家,独立于世俗权力,是世俗政治的批判者,是世俗政治的立法者和解释者,构成理论领域对世俗政治的限制;政治理论的本质在于批判:每一个学生都对他的老师进行了批判性的发展,从不曾有过固守家法的观念,理论的批判精神使得希腊的科学与哲学登峰造极;理论精神的核心是“言行和谐”:贵族精神的实质是根据所认识的真理而行动】

2、政治理性主义:【核心】把讨论看做政治的本质方式,认为人的本质是理性的,人与人之间可以通过讨论来达成一致与同意,威压与暴力都不可能导致合理的政治。【特点】世俗权力的合法性来源于论证:投票、抽签都是论证方式,政治权力不经过论证都不是合法的。政治是一种教化活动:在处理共同事务的过程中,使政治精神渗透于公民的身心。古希腊人对政治的最大贡献是,清醒地认识到凡人的有限性。

三、柏拉图理想城邦的政治制度有哪些内容

国家强盛、社会和谐、道德优良;废除私有财产和家庭,实行公有;倡行教育、净化城邦文化;重人治、轻法治。

四、亚里斯多德关于“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

首先,“人”是城邦公民,不是一般的在生物学意义上的人;其次,人只有在城邦的公共活动中,才能够实现人的本质,城邦是人的本质实现的场所;最后,“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似乎与今天所说的“人是社会的动物”类似,但“社会”是一个世俗化了的概念,但希腊城邦则是人神一体的空间。

五、亚里斯多德关于理想的民主政治包括哪些内容?中庸原则(指导原则);混合政体;以中产阶级(依靠力量)为基础。

名词解释:逻各斯、哲学王、理念世界、人是万物的尺度

逻各斯:赫拉克利特提出,逻各斯是为世界万物奠定基础的永恒本原,人类的正义与法都源于逻各斯,并为了逻各斯而存在;逻各斯是公共性的基础,是公民的交往得以真正的实现、法律得以建立的基石。

哲学王

1、柏拉图以社会分工理论为基础,把政治统治权完全交给少数哲学家,他把现实国家的改造和理想国家实现的希望,完全寄托于真正的哲学家能够掌握国家最高权力上。根据柏拉图设计的社会政治结构,哲学家垄断城邦全部政治权力,被置于等级结构的顶端,即哲学家为王(哲学王)。

2、柏拉图政治学说的核心是“哲学王”,即知识统治。它表达的是政治哲学中的一对核心关系:知识与权力的关系。二人对这一关系的回答,决定了政治理论的存在根据,它意味着政治理论不仅局限在对具体政治策略的思考,而且是对政治本身、政治之正义和善的深思,它要求人的理性指导政治活动,而不是服务于现实政治的需要。它是要将政治的重心从所谓的经验政治转移到政治知识,要求政治家把眼光投向真理世界和理念世界,而不是一味关注种种“力”和权宜之计。“哲学王”只是表达了一个信念:知识统治权力。政治理论家是知识和权力之间的桥梁,只有被知识论证的权力才是合法权力。

理念世界:柏拉图把存在于个别事物之中的共性当做可以脱离个别事物而独立存在的东西,称之为“理念”。理念是一切具体事物的原因。理念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存在与一个独立的理念世界中,也被称为可知世界。这个世界是不变的、永恒的、真实的,是人世之本质。

人是万物的尺度:显示了人自身独立于神明和自然力之外的智力与力量。把“人”看作是作为“类”而存在的人类,用“人”而不是“神”看作尺度,开始了一个用“人的眼光”来看世界的时代。引申为另一种含义,是一种崇高的个人主义的道德、政治倾向,由于个人的经验感觉不同,因此衡量一切事物的尺度、准则都是相对的。普罗塔哥拉的这句哲学名言在当时具有反传统的意义。在当时的希腊,传统观念是以神为万物的尺度;事物存在还是不存在,是好还是坏都是由神决定的。普罗泰戈拉在怀疑神的存在以后,让人取代神的地位,这在希腊哲学史上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但是,在我们今天看来,这句话是不正确的,因为客观事物的存在和性质并不以人是否感觉它们和感觉他们怎样而发生什么变化。他把事物的性质,如冷热,看成是主观感觉的产物,否定了事物性质的客观性,这就很容易陷入主观唯心主义之中。第二章

希腊化与古罗马政治思想 西塞罗 的主要思想

哲学与政治;如果没有哲学,没有沉思,再显赫的功绩有可能不过是无知的行为罢了。国家与政绩观:何谓国家:是人民的事务。人民不是偶然汇集一处的人群,而是为数众多的人们依据公认的法律和共同的利益聚合起来的共同体;为国家服务是最高的美德;

政体分类学说:混合政体论:如果全部事务的最高权力为一人掌握时,国家政体是王政。如果全部事务的最高权力为一些选举出来的人掌握时,就是贵族制。如果一切权力归人民,则是民主制。

自然法理论:事实上存在着一种符合自然的、适用于一切人的、永恒不变的、真正的法——正确的理性。这种最高的法律等同于神法。第三章

中世纪西欧政治思想

一、奥古斯丁关于国家的思想

理想中的国家应该是一个基督教的国家,它建立在一个因有共同的基督教信仰而组成的社会之中,在这样的社会中宗教的利益高于其他利益。一个真正的共和国必须是由基督教的共和国。

二、托马斯·阿奎那四种法的关系【简答】

永恒法、自然法、神法、人类法。永恒法指上帝的理性,统治天上人间的一切,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自然法被视为上帝统治人类的法律,是上帝理性在人类理性中的反映,人类理性是直接规则,永恒法则是最高尺度;神法作为自然法的补充而不破坏自然法,因为人类的判断往往不够确切,依靠自然法还不足以实现趋善避恶的目的,相比之下神法是绝对正确的;人法是一种专门用之于人的特殊法律,人法从自然法中派生出来,人法中规定的具体法规、所反映和维护的是自然法体现的人类理性,通过人法在维护人类理性时加以具体的力量,人法是自然法的必然结果。

名词解释:“双城论”:奥古斯汀把人类社会划分为两个不同的社会,“世俗之城”和“上帝之城”。“世俗之城”里,人们关心的是以肉体为中心的世俗利益,公民不爱真理,但相当自爱,不顺从上帝,但喜欢独立和自足;“上帝之城”里,人们从精神上得救并享用真正的和平,因而过的是以上帝为最高目的,顺从和服从上帝的生活。二者的区分并不是就承认在现实生活中就存在着这样彼此隔离和独立的两个社会。两个社会还是混在一起的,只是到上帝进行最后审判时才会把两者分开,因而他的区分并不涉及人们的实际生活环境,而是关系到他们的最终命运。

第四章16世纪西欧政治思想

一、文艺复兴时期政治思想的特点【简答】

政治思想摆脱神学束缚,具有世俗性;由神学政治观转向权力政治观,权力代替道德与神意成为国家和法律的基础;政治思考以人为原点,以理性为依据,以发展个性、倡导进取精神的个人主义为伦理基础;现代意义国家观念产生;国家被解释为人需要的产物;维护君主制度,注重治国之道,是当时政治思想的共同选择和重要内容。

二、马基雅维利的人性论

主张性恶说,人类天生都是自私自利,见利忘义的,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满足自私的欲望。从古至今,所有的人都是无一例外地受利欲驱使,毫无社会道德可言。

三、路德政治思想

因信得救,不靠事功:个人有权凭借良心和理智解释圣经;否定教会中介,平等信徒皆为蔡司;主张廉价的民族教会,有共同信仰的信徒集会;两个政府理论;三种秩序。

四、布丹的主权学说 主权是国家的本质;主权具有绝对性和永久性;立法权最为重要;主权之上有神法和自然法;主权不得侵犯财产权

第五章

17世纪西欧政治思想

一、格劳秀斯的自然法学说

以人的本性作为解释自然法内涵的基础,认为自然法是固定不变的真理,上帝在理性之后。格劳秀斯的自然法理论是对中世纪神学政治观的批判,开始了西方用理性主义的政治思维阐释自然法理论,建构政治学说的历程。

二、斯宾诺莎的自由观

斯宾诺莎主张人们保持思想自由之权和信仰自由之权。他从个人和政府两方面论证政治自由的重要性。个人不可能放弃自由思考之权。政府最终的目的是使人免于恐惧,生活有保障。政治的真正目的是自由。他的自由观以抽象的人性论为出发点,以抽象推理的方法来论证其政治观点,带上了时代的烙印和阶级的束缚。第六章 17世纪英国政治思想

名词解释:利维坦:是霍布斯政治理论的成熟代表作,利维坦是《圣经》中传说的一个力大无穷的怪兽,霍布斯用它来表征国家,反映了他对国家主权的倚重。天赋人权:也称为“自然权利”,源自古希腊哲学中的自然法理论。自然权利是天赋的、不可转让、不可剥夺的,是理论上存在的权利。自然权利是自然生物所共有的、任何个体都可对隶属对象或其他物种或社会所要求的重要利益。

一、霍布斯和洛克的契约论有何异同

相同点:时代背景、国家起源、自然法、自然权利等

不同点:自然状态、社会契约论、主权学说、政体理论、政府目的、法治观念、分权主张、革命权问题、哲学立场等

相同点:从自然状态出发引发出社会契约的结论。国家的起源都以契约为形式。

不同点:霍布斯认为自然状态是一种战争状态,而洛克认为是一种完备无缺的自由状态。霍布斯认为自然法知识道德法,没有实际的约束力,而洛克认为自然法可以有效调节人们之间的关系,自然法的有效性是二者自然法理论的分野。霍布斯认为国家产生后,代表主权的人或集体成为主权者,其他人成为臣民,主权者可以坐拥大权而不受任何限制;而洛克认为一旦国家违背了当初的诺言,即侵犯了公民的人身安全、自由和财产,公民就拥有自然法赋予的原始权力,可以决定不惜回到自然状态重新选择。

二、洛克的宪政、法治与分权思想

必须依法行政;约束和限制政府权力;依靠分权来实现法治;政府专制的产生和结果

法治:必须依法行政;约束和限制政府权力;立法权是国家的最高权力;立法权对于人民的财产不能专断;立法权不能转让。

宪政:立法权是最高权力,行政权来源于立法权;但立法机关不常设,掌握最高行政权者实际拥有执行的最高权力;洛克试图在议会制与君主制之间选择中间道路,既强调资产阶级意志的至高无上,又保留传统君权。故政府形式是立宪君主制或议会君主制。

分权:绝对专制权力不能怡养人性给人民带来福利,所以助长国家权力可以分解。在政府权力中药体现分权原则,即立法权、行政权和对外全三权分立。第七章 18世纪法国政治思想

一、孟德斯鸠法与法的精神【简答】

法:受自然法学派影响较深;法有狭义之法与广义之法(必然关系、理性与规律);法包括三大体系:自然法、人为法(政治法、民法)和神为法

“法的精神”是法与该国的政体、自然环境、宗教、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制度架构、人文传统及法的自身体系的关系的总和;是法的文化;是法赖以建立的历史、文化与社会根基;是法合理运作的外部环境。

二、孟德斯鸠三权分立的思想

发展洛克的分权理论;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三种权力间制约与平衡

立法机关分贵族院与平民院,受行政机关否决权制约,可对行政机关执行进行监督和弹劾; 行政机关为执行机关,可以通过反对权参加立法,有权阻止立法机关的专断,决定立法会议召开的时间和期限;司法机关对立法和行政机关有违宪监督权

三、卢梭契约论与霍布斯、洛克的不同点是什么【论述】 【定义】社会秩序或政治社会是建立在约定的基础上。【出发点】是自然状态,但与霍布斯等人的阐释完全相反。他驳斥霍布斯性恶论的观点和自然状态是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的。他试图【说明】:人们尽管是生而自由的,但为了获得政治社会生活的便利和效率,缔结了政治社会。为了实现结合的目的,人们在创制国家和政治社会过程中,每个结合者及其自身的一切权力全部都转让给整个集体。【不同】这一观点既不同于洛克的权力部分转让说,又不同于霍布斯的全体臣民把自己的全部权利让渡给一个人掌握的说法。在卢梭的社会契约中,既没有产生某个特殊的个体凌驾于其他个体之上而获得至高无上的统治权力;又没有使个人的某些领域处于集体力量之外以获取体制外的生长。他所说的结合行为产生的是一个全能的、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

四、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与人民主权思想

社会契约论:社会秩序或政治社会是建立在约定的基础上。“服从自己本人”是卢梭社会契约论最大的特点;社会契约论有两张面孔;努力调和着自由与服从;提出公意理论;认为国家是一个道德整体;国家权威和个人自由之间的矛盾是卢梭社会契约存在的内在矛盾,人们尽管是生而自由的,但为了获得政治社会生活的便利和效率,缔结了政治社会。为了实现结合的目的,人们在创制国家和政治社会过程中,每个结合者及其自身的一切权力全部都转让给整个集体。

人民主权:作为一种公共意志的体现,主权神圣、不可转移、不可分割、不可代表;人民是主权者,政府是人民行使主权的一种工具。主权者既然不过是一个集体的生命,具有意志和生命的大我,就只能自己代表自己;主权有绝对性和绝对自主性。第八章18世纪美国政治思想

一、潘恩的人权理论

从自然状态发展而来的人们首先是权力的平等,人生来就是平等的并具有平等的天赋权利。反对柏克的主张;基于人的天赋权利,人民有革命权;天赋权利是公民权利的基础;公民权利是天赋权利的一部分;人同时拥有天赋权利和公民权利。

二、激进派和联邦派主要区别在哪里 分歧:议会在政府中的地位问题。激进派出于对人民的信任认为议会应该在三权中处于绝对优势地位。联邦派因为对人民不放心,在三权中更强调行政权的绝对优势。

城邦政体的看法:【论述】

【定义】城邦作为一种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是希腊的一种国家状态。它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的若干村落。【特点】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以共和政体为主、公民兵制为军事制度、一切活动具有仪式性等是城邦制度的特点。【阐释】

1、希腊城邦建立在宗教仪式和神话之上,每个城邦都有其独特的仪式和崇拜的庇护神,有自己独特的神话叙事。城邦是一个公民与身的共同世界,仪式和神话开启了城邦世界。城邦的神是在仪式和神话中现身的,公民通过仪式和神话,将自己与神构建成自足的城邦世界,而与其他的城邦相隔离。

2、城邦不是一个地域性概念,扩张与分裂不取决于外在的因素,除非两个城邦出现了神话和仪式的融合,它们的结合才是可能的。希腊神话的多神性质,在现实中表现为城邦的多元性和绝对自足性。地域对于城邦来说只是一个偶然因素,并非在某一个限定的地狱中的人的集合就是城邦。城邦是由行共同仪式和说同一个神话的人所构成,更像一个教团。城邦共同体,不仅处于同一地域内,在利益上有共同性,而且在生活方式、宗教信仰上具有一致性。

3、仪式和神话是本源的城邦活动,前者衍化为现实的政治和法,后者成为政治理论活动的源头。仪式乃是最初的公共事务,城邦的一切政治活动都有仪式性的特点,其现实功用就是在仪式中完成对公民的教化。

上一篇:木偶奇遇记读后感高中生下一篇:初三读书的意义日记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