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教学创新模式的构建与应用论文

2024-06-24

钢琴教学创新模式的构建与应用论文(精选11篇)

篇1:钢琴教学创新模式的构建与应用论文

大学钢琴教育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为完成特定的大学钢琴教育教学目

标和内容而围绕特定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而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方式。大学钢琴教育是我国钢琴教育的一部分,它不同于专业音乐院校的钢琴教学,又不同于中小学的音乐普及教育。由于音乐教育正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大学音乐专业的教学改革,将会直接关系到普通音乐教育师资队伍的整体质量,进而对全社会的音乐教育――素质教育水准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钢琴课是音乐教学中一门重要的专业技能课。在高等院校的音乐教学中,钢琴课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成为所有音乐专业学生的基本技能。作为大学音乐教学中一门重要的专业主干课、基础课,钢琴课必然成为大学音乐教育专业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环节。而钢琴教学水平的提高,又将积极作用于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在更高层次上的体现。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视角来构建我国的大学钢琴教育教学模式。

一、明确大学钢琴教学活动的目标

在我国,专业的钢琴教学已经有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钢琴演奏家,在这种专业教育体系里,一切都以选拔、培养和造就艺术家为中心。过去我们高等院校的钢琴教学完全照搬专业音乐院校的教学经验,一味追求技巧的训练,忽视了二者之间的区别。

在目前的实际教学中,大学钢琴教学的目标并不是很明确,教学活动的随意性较大。教学目标不明确导致了教学手段、教学要求等诸多方面出现了偏差。高等院校音乐专业毕竟不同于以培养专业演奏人员为目标的音乐学院,大学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基础教育人才。因此,大学钢琴教学乃至整个大学音乐教学应该培养的是中小学音乐教师。以此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适应中小学教学工作的需要。作为音乐教育的普及者,他们不仅要掌握音乐的基本技能,还应该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教学能力。过去我们的教学就是围绕专业课进行的,课程设置也模仿专业音乐院校,忽视了大学钢琴教学的自身特点,实际培养出的人才既不可能是专业演奏家,也不能适应中小学音乐教学的需要。

为了解决教学与实际人才需求相脱节的问题,一些高等院校开始尝试招收艺术通才专业。艺术通才,顾名思义即对众多艺术知识融会贯通。此专业定位于培养具备一定的音乐、舞蹈、美术(含书法)的实践技能和教学能力,能在中小学校特别是在基层从事教学、研究、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该专业课程设置较之以往也有很大不同,随之带来的是钢琴教学活动的改变。在通才专业的教学中,钢琴课全部采用“集体课”的形式,课堂教学不对学生具体的钢琴演奏技法做过多过高的要求,演奏曲目也不需要很高深,而是更多侧重于识谱演奏能力和即兴伴奏水平的培养。因为在具体的中小学教学以及普及型的音乐活动中,视奏和即兴伴奏这两项钢琴技能更加实用。大学开设钢琴课程首要任务就是为其他音乐课程打基础,如乐理、和声等,并通过钢琴课的学习,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教师在教学当中应当注意内容的实用性,改变过去的老套子,从实际需要出发,开展全新的,集培养乐理、和声、曲式、即兴伴奏、视奏等多方面能力于一身的钢琴教学。

二、把培养规格落实到钢琴教学全过程

作为一名大学钢琴教师,必须清楚认识到我们的培养目标,教学目的。总体练习曲、复调乐曲、大型乐曲、中外各类中小型乐曲都应让学生有所涉猎并掌握。但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课首要任务是即兴伴奏技能的掌握,所以,应加大即兴伴奏课的课时量,在其它内容上适当取舍与调整和补充。

首先,要由钢琴教研室组织全体教师共同研究教学大纲,调整各项教学内容各占的比例,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灵活教学,并突出教育专业的特点:

1、钢琴基本技术中的断奏、连奏、音阶、双音、和弦、八度、大跳等是所有学生都必须准确掌握的基础部分,故应系统合理的予以安排,成为贯穿于学习钢琴演奏和教学全过程的主干线。钢琴基本技术应占整个钢琴教学内容的 5%。

2、钢琴练习曲是对于掌握钢琴演奏技术,如断奏、连奏、音阶、双音、和弦、八度、大跳、震音及装饰音、踏板等训练必不可少的内容。因此,按比例必须合理地安排难易度始终的一定数量曲目。钢琴练习曲应占整个钢琴教学内容的 20%。

3、复调作品对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讲耗时太多、难度太大,可适当涉及,不应作为主要内容。复调作品应占整个钢琴教学内容的 10%。

4、中小型作品可以使学生掌握各个流派作曲家的音乐创作手法与风格,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的重要途径,应作为主要内容。中小型作品应占整个钢琴教学内容的 20%。

5、大型作品的练习对钢琴基本技术的有效运用和培养学生音乐整体结构感方面是很有帮助的,而且可听性较强,应加强这方面的内容,大型作品应占整个钢琴教学内容的 15%。

6、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应着重加强即兴伴奏能力的训练。

除了应开设伴奏课程以外,应在钢琴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分析各种伴奏类型与手法,为日后的即兴伴奏储备大量的感性知识。伴奏曲目应占整个钢琴教学内容的 40%。加大即兴伴奏教学内容比例是培养目标的需要。落实各项教学内容比例实施,由于是即兴伴奏所占的比例,它是在钢琴教育中突出教育的集中体现。 其次,要求教师在每学期伊始,针对每一名学生制定教学日历,并在授课过程中严格执行,学院及教研室负责人定期检查教师的执行情况。

当然,在实际的教学中,要有针对性的教学,对于不能按时完成计划的学生也要灵活应变,因材施教。大学钢琴教育应是基础教育、素质教育,既是音乐学习的工具,又是教学手段,是需要普及、推广的教育。在课程设置上,现在大学的钢琴课只开两年,三年级分专业时,只有少数成绩好的学生还可继续学钢琴,成为主修生或方向生,他们的钢琴程度大多连299 的水平都达不到,这就导致了好的学生、主修生向音乐学院的钢琴专业看齐,差的学生又不能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的需要,这也使得教师的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分配。要改变目前的状况,就需设立一个标准,学生在毕业时均需达到 299 以上的程度,学制为 4 年,对于达标的学生可以提前拿到学分,对于还想继续提高的学生也给他们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和条件。突出大学钢琴教育的特点,高标准要求,为中小学及整个社会所需的音乐教育培养合格人才。

总之,大学音乐教育钢琴教学研究要从实际出发,全方位考虑方能找出一条适合大学音乐教育钢琴教学的实用之路,要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出合格优秀的音乐教师。

三、以培养规格为轴心,设置合理是教学内容体系

为了构建合理的课程结构体系,实现学科课程的整体优化组合,我们有必要对一些传统的课程体系进行重新调整与组合,把在教学内容上有重复的课程合并在一起。比如说,乐理课与视唱练耳课在教学内容上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乐理课大部分教学内容需要结合音响效果进行教学,反之,视唱练耳课的教学内容中也有大部分乐理知识,所以两课合并是可行之举。另外,因为,钢琴即兴伴奏课教学内容中的音乐理论知识,都属于和声课里面的内容。所以,和声课在教学内容上应该调整,由易到难,可与钢琴即兴伴奏课合并。这样不仅解决了资源浪费问题,而且在教学上能让学生接受的更完整、更直接。这样做有两点好处:一是可以精简必修课程,丰富必修课程的知识容量,减少教学中不必要的内容重复,让学生有更多的精力选修其它课程,拓宽其知识面。

选择钢琴课教材授课,是通过学生的钢琴程度和学习的时间长短来决定的。在大学钢琴教学中,普修只有两年,那么,对于钢琴程度相近,但有一定基础、程度并不高的学生,在基础技术训练的同时,要多选择一些伴奏音型较规整并有一定旋律性的伴奏曲作为学习的教材。例如,我们可以从中外声乐作品中选出一些不同程度的、有一定教学价值的、有一定针对性的歌曲成品伴奏进行钢琴集体课教学,把钢琴基本练习曲、复调、乐曲教学相对地削减。这样,既可以改变学生学习钢琴的被动情绪,同时又能大大提高学生的钢琴视奏、伴奏能力。在大学钢琴集体课教学中,将初级和声理论、简单曲式结构、钢琴作品背景及作者生平有机地引入到钢琴的技能教学中,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学习的能力。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同时又可使本显枯燥的技能练习变得有趣和鲜活起来。学生通过两年的钢琴普修,不仅在钢琴视奏、伴奏、演奏以及一些理论基础知识上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提高,同时也为学生更好地接受钢琴即性伴奏课、和声课、曲式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针对不同钢琴程度的学生,可选择一些初、中、高级的钢琴四首联弹及双钢琴协奏曲目,作为钢琴课教材,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钢琴技能、技巧,而且避免了钢琴教学单一、枯燥的不良现象,同时也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钢琴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刘沛.音乐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M].上海音乐出版社,20xx. 77-86.

[2] [美] 贝内特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20xx. 22-36.

[3]杨昕.试论高师钢琴教学的考试改革[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xx.(02): 36-37.

[4]徐大成.试论新形势下的高师钢琴教学[J].乐器,20xx.(05): 52-53.

[5]闵胜林.对音乐教育专业钢琴集体课的探索与研究[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20xx.(S1): 14-15.

篇2:钢琴教学创新模式的构建与应用论文

大学钢琴教育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大学钢琴教育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特定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而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方式.对大学钢琴教育教学模式进行了理性反思,并提出了合理构建的三项对策.

作 者:何雨梦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辽宁・大连,116021 刊 名:科教文汇 英文刊名:EDUCATION SCIENCE & CULTURE MAGAZINE 年,卷(期):20xx “”(7) 分类号:G642 关键词:大学钢琴教育 教学模式 反思 构建

篇3:钢琴教学创新模式的构建与思考

一、展开钢琴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意义

钢琴音乐作品的演绎效果与演奏者个人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以及情感表达能力存在着较大的关联性。但是在传统的钢琴音乐教学模式下,教师过于重视钢琴学习理论和技巧的讲解,授课形式缺乏新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同一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个性化和创新性的想法往往无法得到教师的认可和重视,这会极大的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失去对钢琴音乐进行突破和创新的热情,这样一来,学生对钢琴作品的理解能力和表演能力也将会受到不利影响。

钢琴作品的展现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与演奏者个人的情感表达以及钢琴技巧存在关联。只有尊重学生的个性,具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才能确保学生呈现出最佳的钢琴作品效果。钢琴音乐本身就具有比较强烈的创新性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墨守成规,只有了解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够最终实现钢琴音乐教学的最终目的和意义。近年来,随着社会文化需求的不断增加,高校钢琴教育水平也亟需提高,这同时也是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之一,只有不断创新钢琴教学途径和教学方法,才能够培养与社会需要相互适应的钢琴音乐人才。从哲学的角度来说,世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因此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可以经受考验,钢琴教学也一定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创新出于时代的发展特点相互适应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更加优秀的钢琴音乐人才。

二、钢琴教学模式创新的有效途径分析

实现钢琴教学模式的创新,首先需要对当前的钢琴教学目标进行与时俱进的改良和创新。钢琴教育的最终目的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提高学生的钢琴素养,使之成为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优秀人才;另一方面,是希望通过钢琴教育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生活品味,成为具备综合素质能力的人才。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对钢琴教学的理念和模式进行全面的改良与创新。钢琴教学可以适当的打破学科的限制,与其它学科的教学内容相互结合,让学生将不同的知识以不同的思维进行了解和创新,提高学习效率。

另外,在传统的钢琴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般为课堂中的主体,学生们主要是听从教师的讲解,很少有学生愿意主动的去讨论自己对音乐内容的看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想法形成了比较严重的局限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主动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让学生在探索和领悟的过程中了解到钢琴艺术的真谛,更好的享受钢琴音乐带给他们的精神上的美好感觉。但是钢琴教学模式的创新并不意味着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全面否定,教师需要以辨证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保留传统教学模式中可取之处,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钢琴音乐潜能,提高学生的钢琴音乐素养。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了解不同学生的钢琴水平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并了解钢琴音乐,逐渐培养其学生对钢琴音乐的兴趣和热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没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消除学生的紧张感,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到钢琴音乐的艺术美感。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进行基础知识的讲解之外,教师还可以适当的穿插一些小的环节,比如邀请学生进行作品情感赏析,让学生描述自己对音乐内容的联想,也可以让学生及西宁即兴表演,自主进行音乐的创作。但是教学活动仍然需要以教学目标为基础,以教学大纲中的内容作为参考标准。

另外,教师需要为学生争取更多的舞台表演机会,让学生在实际的表演经历中去总结钢琴表演的经验,另外,教师也可以多组织学生参加钢琴音乐会,并在课堂上讨论自己的心得体会,不断汲取优秀钢琴演奏者的长处,并利用这些经验去不断提高自身的钢琴演奏水平以及对作品的情感表达能力。钢琴教学模式的创新是一项持续性的活动,教师需要不断的分析当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的展开教学创新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的高校钢琴教学模式已经无法与当前的音乐人才需求形式相互适应,文中提出了钢琴教学模式创新的几点建议,以做参考。

参考文献

[1]熊梅梅.试论钢琴教学创新模式的构建和若干思考[J].艺术研究,2014,01:128-129.

[2]畅言.全面分析钢琴教学创新模式的构建与思考[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04:67+72.

[3]熊奕萍.分析钢琴教学创新模式的构建与思考[J].音乐大观,2014,02:310-311.

篇4:钢琴教学创新模式的构建与思考

关键词:钢琴教学;创新模式;构建方式;注意问题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6)18-0144-02

素质教育改革的持续进行使得我国大中小学在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以及学生健全人格、良好行为、积极的思想素质的形成。素质教育提倡學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高校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形成的重要平台,同时作为学生钢琴能力提高的关键时期,高校应在严格遵循素质教育理念的前提下创新钢琴教学模式,运用全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钢琴理论知识和钢琴技能的提高,促进高校学生整体钢琴素质的提高。

一、钢琴教学创新模式的意义分析

对于高校的学生来讲,接受钢琴教学大部分是由于专业选择所致,也就是钢琴知识学习和技能的获得是学生必须学习的专业选择,但是也不否认部分学生在课余时间学习钢琴,丰富业余生活。钢琴教学创新旨在能够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打破以往一贯的遵循乐谱和固化的理论知识进行教学,改变以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获取联系紧密度比较缺乏的现象,注重钢琴教学灵活性,通过钢琴曲谱的演奏真实的将钢琴所要表达的情感充分的展现出来。而就这一方面而言,钢琴教学作为艺术教育的一种,其能够通过教学模式的创新灵活的整合课程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获得,在此过程中教师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给予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空间,培养学生在钢琴知识技能学习过程中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在此基础上通过学生自身对钢琴曲谱的理解,对钢琴进行演奏,扎实其技能知识的获得。总体而言,钢琴教学模式的创新一方面是原有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于素质教育发展对钢琴人才培养的要求,对于培养创新思维强的现代化该技能钢琴人才是非常不利的,是为了改变原有模式的缺陷而进行创新的。另一方面钢琴教学模式的创新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通过自身理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的共同运用发展,促进钢琴理论知识和钢琴技能的充分结合,提高高校钢琴学习学生钢琴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促进钢琴教学的持续进行。

二、钢琴教学创新构建的措施分析

(一)注重钢琴学习主体创新性思维素质的培养:对于高校的钢琴教学而言,与高中、初中阶段钢琴知识学习最大一个特点就是比较注重学生自身感情的激发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高校在进行钢琴教学模式构建的过程中,除了形式上的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其最主要的就是将富含于这种模式和方法中的钢琴学习思维积极的向学生传授,让学生通过创新的教学模式感受到新型模式使用的优势,提高学生对创新模式的认同感,并以此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激发自身在钢琴学习过程中主体思维的发挥,强化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对于高校来讲,高校钢琴知识技能的传授最终的目标是学生能够在熟练的掌握钢琴曲谱和演奏技能的基础上,能够通过自身对其钢琴曲谱所要表达的感情,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将演奏技巧灵活的进行排列组合,从而以一种全新的形式演奏整个钢琴曲谱。相对而言,高校钢琴教学模式的创新更加注重学生钢琴技能和情感的融合,超越基础训练和曲谱演奏的阶段,通过创新性思维的发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演奏风格。所以,高校在钢琴教学模式构建的过程中应注重培养主体学生对于钢琴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和发挥。

(二)钢琴教学模式的创新注重引导式教学模式的构建。钢琴教学模式的创新要注重其“创新”二字的发挥,强化对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改变。就这一方面而言,高校一贯坚持的原有的教学模式提倡学生按照曲谱在钢琴上进行反复的演奏,其与学生实际需求的提高满足以及社会发展的要求想脱离,这样对于培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钢琴人才是非常不符合的。所以,钢琴创新教学模式的提出及使用要在吸收原有模式优秀部分的基础上科学的进行改革创新,如吸收原有模式中对学生钢琴基本功重视的部分,在继续强化学生拥有较强钢琴基本功的基础上,进行更高水平的钢琴思维训练。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合理的使用引导性教学模式,教师在向学生进行某一关键钢琴技能传授的过程中,可以首先让学生通过自身的理解运用某一钢琴曲谱进行演奏,然后由教师对学生进行启发性引导,通过特定的引导方式一方面能够加深学生对钢琴技能学习的把握,能够为学生在今后钢琴技能获得过程中通过主动引导的方法获得特定的知识和技能。此外,钢琴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中教师要积极的与社会时代发展的潮流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现代化信息网络技术活动的钢琴曲谱所要传达的情感,并且能够将时代社会发展所体现的主流文化、主流情感融合在自身所要创造的钢琴曲中,提高学生自我创造的能力。

(三)钢琴教学创新模式的构建应注重探究性模式的设计和运用:基本上现今对于高校钢琴专业的学生来讲,其能够进入高校其基本功扎实和初级专业知识比较丰富,而这些基础条件的存在是高校进行钢琴教学模式能够顺利进行创新构建的必要条件。基于这一基础条件的存在,高校在促进钢琴教学创新模构建的过程中合理的使用探究性教学模式。此种模式的使用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对于钢琴演奏和创作的热情;另一方面探究式教学模式能够促使学生将自身的情感合理的寄于钢琴曲谱的创作中。而基于其作用发挥来讲,探究性教学模式的构建首先应使学生清除认识到自身在进行钢琴创作之前其创新的目的以及自己所要表达的感情,对自己所要创作的钢琴曲谱及演奏有一个清楚的定位。其次,学生始终怀揣创作的目的和表达的情感对已有曲目进行筛选演奏,从中寻找灵感。最后,教师要适当的给予学生创作鼓励,保持学生创造的热情,积极的为学生提供交流演奏的平台,将学生的作品进行小组或班级展示。以此探究性教学模式所体现的优势能够充分的适应现今素质教育改革的理念和原则,而且也符合钢琴学习的实际需求和发展状况。所以,在岗前教学模式创新构建的过程中应强化探究性教学模式的构建使用。

nlc202309090142

三、钢琴教学创新模式创新构建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创新构建的过程中注重钢琴教学目的的设立:钢琴教学模式的创新构建虽然注重教学方法使用的灵活性,但是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在创新过程中过渡的追随学生主观创新思维的发挥,导致最终的教学成果脱离教学目标。所以,钢琴教学模式构建的过程中應强化对教学目标设置的思考,能够在既定的教学目标完成和灵活的教学模式之间构成一种相互协调关系。如教学模式的创新构建是要在培养学生钢琴技能的基础上,同时促使学生艺术素养的形成,培养学生的主观创新能力,培养与社会相适应的现代化人才。这一目标的完成应贯穿在整个钢琴教学模式的构建使用过程中,保证钢琴教学模式创新构建有其真实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二)创新构建要注重钢琴表演演奏规律与创新教育理论和艺术心理学等有机的结合,保持模式构建的适用性和科学形。高校钢琴教学模式在构建的过程中变革传统模式所包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创新出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是要接受钢琴教学时间和实践的检验,以此才能够进行大规模的推广。但是在高校中从创新构建到试点再到大规模的推行花费的资源、时间比较长,而且高校钢琴教学实践的有限性要求其模式构建之处的合理性和科学形比较高。所以,在模式构建的过程中主要人员要把模式的构建和创新教育理论融合在一起,在创新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相关方面的创新,并且用最终的艺术心理学进行综合的衡量和评定。以此通过定性的分析来判断创新模式的构建是否合理、科学。

(三)注重创新钢琴教学活动,丰富模式构建的内涵:钢琴教学模式的创新构建中要注重钢琴创新活动的设计。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将钢琴教学活动的构建分为课内活动和课外活动两个方面的构建。如,课堂创新活动的构建可以通过即兴演奏的方式进行,通过演奏比赛、演奏精彩、即兴创作等方式丰富课内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创新热情。另一方面,钢琴教学课外活动的进行,教师以及学校可以通过为学生搭建平台,积极鼓励学生钢琴音乐演奏会的形成和展现,而且将学生设置为演奏会的策划者,学生可以自行的设置演奏形式,提倡演奏形式的多元化。

四、结语

综上所述,钢琴教学创新模式的构建应从创新学生主体思维、在创新引导式和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全面的促进创新模式的构建及运用。但是在构建的过程中要注意钢琴教学目标设置并能够让其与灵活创新之间保持协调的关系、钢琴多种活动的创新设置以及教学模式创新构建的合理性,真正的促使创新模式能够为学生所用。

参考文献:

[1]刘琬琬.浅析钢琴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构建[J].才智, 2014,(11):165-165.

[2]杨林岚,黄亚萍. 浅析我国钢琴教育教学模式创新[J].大众文艺, 2010,(19):226-227.

[3]张国仲.基于高校钢琴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分析[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6,(5).

篇5:创新性作文教学模式的构建与突破

一、创新性作文教学的命题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教育观念逐步转变,作文命题的方式和内容也发生了一系列变革。在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观念的指导下,作文命题的改革必然要朝着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创新精神方向发展。这方面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山东教育》某期上登载的关于《中美两国作文命题的比较》一文,可以给我们许多启发:美国教师让四年级的小学生“介绍一个州的风土人情”,让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评价“我心中的美国”。在我们看来,这是不可思议的事。而事实上,面对这看似“宏大”的作文题目,美国的小学生都表现得兴致勃勃,趣味盎然。为完成写作,他们跑图书馆,查阅电脑,甚至亲身实践。作文的过程变成了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展的过程。虽然美国的经验对于我们未必完全适合,但从发展学生素质的角度看,从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入手,将作文教学同探索知识,培养动手、动脑、适应环境的能力结合起来,应当成为作文命题改革的方向。

作为我们教师来说,我认为首先应当在如下两个方面有所转变:

1、增强命题的趣味性。只有对感兴趣的话题学生才想说,乐意说,才能真正实现作文训练的意义。教师要努力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趣味性强的作文题目,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如:同是写我们的校园,有的老师让学生充当导游,要求以导游的语气写一篇解说词,向大家介绍“我们的校园”。一个角色的小小转变,就使学生觉得新奇,写起文章来自然就热情高涨。

2、增强命题的知识性和实践性。知识性、实践性强的作文命题,学生一般不能一挥而就,需要去观察、实践、查阅资料,或者去请求别人帮助。如写“可爱的家乡”,就需要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或请教有关专家去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矿产资源,名胜古迹,工农业生产等知识。在探索的过程中增长了知识,培养了能力。

二、创新性作文教学的课堂改革

传统的作文教学一般是:教师命题,学生照作;教师批改、讲评。整个教学过程老师是主角,学生则始终处于被动状态,主动性与创造性难于发挥,因此教学效率低下。创新性作文教学则是立足“人本位”思想,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入手,开发学生的探索与创造潜能。

为此,须做好下面两项改革:

1、打破传统的封闭的教学形式,实施开放型教学。创新性作文教学是开放型的教学,这就首先要求教师具有开放型的教学观念,即把学生从课堂引向广阔的社会,把作文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以丰富他们的知识,拓展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认识社会、改造社会、适应环境的能力。在山村小学教学期间,我曾带领学生登山远眺:远处连绵的群山,明澈的汶河,以及山脚下宁静的小村庄一览无余。在学生的一片感叹与赞美声中,我们开始了一堂别开生面的作文课:“为家乡设计未来”。在那次作文中,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学生们为家乡设计的那一页页蓝图,现在回忆起来还令我激动不已。开放型作文教学为学生打开了一个通向社会的窗口。在这里他们可以直面生活、社会;评论是非曲直;感受酸甜苦辣;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学习,创造的才能得到了发挥。

2、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写作是一种创造活动。传统的作文教学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提出的要求,限制了创造才能的自由发挥。创新性作文教学的课堂,首先要求具有浓厚的民主气氛。创造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民主的环境才能使学生的创造精神得到充分地发挥,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因此,课堂上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尽量避免过多的过于生硬的限制,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的思想。遇到问题,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或者以与学生平等的身份参与讨论。讨论中及时鼓励学生,以激发学生将讨论引向深入,使写作的过程变成与学生一起探索的过程。一位老师在让学生写“劝戒烟”的作文时,就引导学生围绕“为什么要劝别人戒烟”,以及“怎样劝别人戒烟”展开讨论。讨论过程中学生出了许多主意,想了许多办法,创造的智慧得到了发挥。这篇作文的意义自然要比“老师要求,学生照作”深刻得多。

三、创新性作文教学的评价

1、在评价的方法上,对学生创造性学习的态度、方法和成果要坚持多肯定、多表扬、多鼓励的原则,尽量做到不批评、不指责。对于学生的任何一点成功和微小的进步,教师都要予以细心的发现,高度的珍视,及时进行表扬甚至是夸大性的表扬。要让学生明白:完成一次作文就是他学习过程中的一次成功,如果在作文中反映出他的创造性思想和创造性才能,更说明他获得了一次重大的成功,自己应为此感到高兴和自豪,教师和同学也会为他感到骄傲。这样就会激发学生不断地为获得成功去努力。

2、在评价的内容和评价的标准上要注重“作文素质”和“创新素质”的结合,并且一定要努力使这一标准成为评价每篇学生作文的重要依据。无论是平常作文,还是竞赛作文都要坚持以这两项素质为主要标准进行评价。评价过程中要充分发掘学生在作文中的创新性表现:如创造性的思维,创造性的想象和联想,创造性的语言以及创造性的构思等。对此,教师要作出鲜明的标记并在评语中予以肯定和表扬。

3、在评价的方式上要加强教师评和学生评相结合。传统的作文评价教师包揽一切,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评价的作用也得不到充分发挥。创新性作文教学的评价提倡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让学生做评价的主人。在评价中学生可以学习别人的经验和做法,从而丰富自己、提高自己。老师的功能则表现在参与评价的组织和指导。

四、创新性作文教学的人才培养

1、作文教学与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学校组织的德育实践活动、少先队活动以及其他集体活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主动意识强,他们不仅亲身经历了整个活动的过程,而且亲自参与一些问题与困难的处理,感受深切。如果老师及时指导,让学生把新见闻,新感受形成作文,那么小学生受到的教育就不仅仅是活动本身了,也许某种新的思想就从这里开始形成。

2、作文教学与自主实践、自主探索相结合。创造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学生的创造个性具有明显的倾向性。在作文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及特长,科学合理地设计(最好由学生自己设计)一些探索性实践活动,对于他们创造个性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篇6:钢琴教学创新模式的构建与应用论文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钢琴教学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应该更加趋于对学生参与、实践、体验、创造等方面的培养。在钢琴教学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应该摒弃原来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教学观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的心理特点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加喜爱钢琴课程。通过这样一个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来达到提升教学成果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一、当前钢琴教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首先,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形式较为单一。师生互动的主体就是教师和学生。但是当学生是课堂互动中的一方时,学生可以以小组、个体或者是整体的形式出现,这样才可以形成多元化的师生互动形式。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是采用教师与学生个体、教师与学生整体的互动,严重缺乏互动形式的种类。例如教师可以采用:教师与学生小组、学生小组与小组、学生个体与个体、学生小组与学生个体等多种互动形式。其次,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层次相对较低。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当中,师生之间的课堂氛围看似非常活跃,教师提问,学生机械性的回答,实际上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缺乏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学生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也缺乏思考。另外,还可以经常看到,当面对教师的问题时,学生的答案很多雷同之处,学生之间缺乏辩论,没有反驳,表面上看似很统一,实际上并非是真正的统一。最后,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角色不平衡。教师在对教学活动角色进行分析时,教师常常会受到传统钢琴教育思维模式的制约和影响,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设定为主、客的关系。在这样的关系中,无论是学生是主体还是教师是主体,两者之间的关系都是对立的。在很多的钢琴教学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在师生互动当中占据了比较强势的地位。但是,在实际上,师生之间的互动中,师生双方应该是平等的、交互的、非对立的,教师应该在这样的互动中作为普通的参与者,与学生形成相互包容、相互融合的师生互动关系[1]。

二、师生互动策略在钢琴教学课堂中的运用策略

(一)在钢琴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提高教学语言的感染性

教师的教学语言具有强大的感染力是能够进行有效师生互动的重要基础,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专业技能。教师应该使用生动的、简练的、准确的语言来有效调节学生的情感,控制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气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生动、活泼、活跃的钢琴课堂学习场面。教师的教学语言具有强大的感染力是能够进行有效师生互动的重要基础,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专业技能。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学生的语言和教师的语言要形成一定的比例,合理安排师生之间对话比例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教师对钢琴课堂教学的调控。

(二)在钢琴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充分调动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是师生之间进行情感互动的最终结果。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应该使用灵活生动的教学手段、有趣的肢体语言、丰富的面部表情以及最具激励性的评价方式来体现出对学生的鼓励和期待,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达到一种心灵上的交流和沟通,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和控制学生对学习的情感,帮助学生将学习的潜力充分的发挥出来,并且可以将这种学习潜力转化为努力学习的动力[2]。另外,日常的生活当中教师还可以与学生多进行沟通,多关心学生,在生活上给予学生帮助,在学习上指引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向,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促进钢琴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三)在钢琴课堂教学中一定要鼓励学生进行积极提问

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互动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敢于提问、发现问题的习惯和意识。在钢琴课堂教学当中,学生但可以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还可以向教师进行提问,积极勇敢的将自己的建议和看法表达出来,针对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或者是疑问可以提出相应的评价和质疑,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的参与到钢琴课堂教学活动当中去,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同时,教师还要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实际状况做出良好的评价,希望通过这样的评价能够鼓励学生、激励学生可以更好的、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例如:当学生回答对问题时,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肯定的表扬和鼓励“回答非常正确,你真是太聪明了!”“太棒了!你简直就是天才!”等一些表扬和鼓励的话语,增强学生学习钢琴的信心。

三、结语

综上所述,钢琴教学课堂教学质量是否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与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紧密相连,密不可分,如果没有师生互动就没有钢琴课堂活动中的对话和沟通。目前钢琴教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还存在着形式单调、角色安排失衡和层次较低等一些问题,那么教师就应该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并在提出问题之后给予一些激励学生的评价,提升教师教学语言的感染力,以此来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有效提升学生对钢琴知识的学习效率。同时也能够提高钢琴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水平,促进钢琴教学教育事业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戴丽萍.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探索———谈“教师启动,师生互动,学生主动”模式的构建[J].基础教育研究,2016,04:36-38.

篇7:钢琴教学创新模式思考论文

摘要:

钢琴教学作为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成为大部分学生学习艺术的首要选择。我国现有的传统钢琴教学模式开始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多元化的需求,因此为了促进钢琴教育事业在我国更好的发展,需要对我国钢琴教学模式进行构建与思考。本文通过概述钢琴教学创新模式的重要意义,以及对创新模式的思考,总结出构建钢琴教学创新模式的具体方法,以供相关人士参考,希望能引起重视。

关键词:

篇8:钢琴教学创新模式的构建与应用论文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 众多高雅艺术就是生活的写照与反映。艺术可以陶冶人的情操, 其中, 钢琴作为一种高雅艺术既可以陶冶情操又可以锻炼人的意志。钢琴的演奏一般都是按照一系列的乐谱符号进行的, 但演奏者不能过于机械, 而是要进行模仿, 体会钢琴演奏所要表达的精神内涵以及情感。因此, 钢琴教学创新模式的构建与思考是当今钢琴教学的必经之路。

(一) 钢琴是一门能够激发学生艺术思维的音乐课程。 钢琴是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西洋乐器, 在演奏过程中, 演奏者的思维最能得以激发, 钢琴的独特魅力使得演奏者徜徉在音乐的海洋里, 使其灵魂得到更大的净化。

(二) 钢琴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现代社会中艺术的进步, 人们对钢琴的学习与兴趣大大提高, 而钢琴又是一门西洋乐器, 在我国的教学时间短、经验浅, 为了迎合现阶段国内对钢琴学习的要求, 需要我们对钢琴教学模式进行创新, 以适应广大求学者的要求。

(三) 钢琴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钢琴教学是一种需要求学者领悟的抽象性教学, 不仅要求教学者的思维创新意识较强, 更需要求学者有开放性的创新思维意识。这要求求学者在掌握基本钢琴演奏技巧的基础上, 能够充分发挥创新意识, 在钢琴教学者的带领下, 掌握真正的钢琴艺术。

二、钢琴教学模式创新的内涵

钢琴是众多乐器中较难学习的一门, 钢琴的学习不是教学者简单对照乐谱就可以进行的, 还需要教学者有独立的思考能力, 同时学习者在熟练掌握钢琴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具有独立的创新思维, 能够在演奏的过程中, 融入自己的理解与感悟, 加入自己情感, 进行二次创作。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出来, 使得钢琴演奏更加具有个人的鲜明特点。

钢琴创新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内涵:

(一) 钢琴教学创新模式的目的。由于求学者之间的差异性, 在钢琴学习的过程中, 对钢琴的理解也存在差异。因此, 在钢琴教学的过程中, 教学者要注重积极培养创新教学模式, 树立更加清晰的钢琴教学目的, 使求学者在熟练掌握基础乐曲演奏的基础上, 更能理解与体会钢琴的魅力所在与创作者的思想与灵魂。

(二) 加强钢琴的表现力。钢琴的演奏不是演奏者简单地把乐曲演奏给听众听, 而是通过钢琴的演奏, 实现演奏者与听众之间情感的沟通与表达, 实现演奏者与听众之间的有效互动。只有演奏者加强自身对钢琴演奏的理解与感悟, 在钢琴的演奏过程中才能增强钢琴的表现力。所以, 开展钢琴教学模式的创新需要引导求学者充分展现钢琴演奏的魅力。

三、构建钢琴教学创新模式的重要意义

钢琴教学作为现在大众文艺教育的一个重要领域, 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与重视, 因为传统的钢琴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在多元化的学习需求, 因此构建新型的钢琴教学模式已成为当下钢琴教学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 提高求学者的个人修养和文化素养。钢琴学习不仅能够提高个人素质, 而且还能够加强自身的文化素养, 帮助个人养成专注、专一的学习态度, 对完善求学者自身的人格魅力有重要的帮助。

(二) 开发智力, 培养协调性。钢琴的练习与演奏是一个生动的动态系统, 始终需要演奏者集中注意力, 同时实现思维与身体的完美配合, 这样才能够促进求学者的智力开发, 培养其自身的协调性。

(三) 培养对钢琴音乐的鉴赏力。在钢琴的学习过程中, 求学者会接触大量的乐谱, 其对音乐的认识范畴会迅速增加, 同时, 会对音乐进行自己的思考, 有了自身的独特见解, 从而大大提高求学者对钢琴音乐的鉴赏力。

(四) 锻炼求学者的耐心与信心。钢琴的学习需要求学者有熟练的技巧, 更需要有持久、科学、艰苦的训练, 因此, 这样的钢琴训练更能磨练求学者的意志与耐力, 从而使得钢琴求学者的耐心与信心都有所增加。

(五) 提高求学者的整体能力。钢琴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需要求学者掌握扎实的基本功, 同时又能够进行独立的思考与感悟, 这个学习的过程尽管枯燥而漫长, 但是只要求学者坚持住, 就能使得自身得到更大的成长, 有利于提高求学者自身的整体能力。

四、总结

通过本文对钢琴教学模式的一系列分析, 我们可以认识到目前国内的钢琴教学模式亟待创新, 只有创新才能够迎合当前人们对钢琴教学的诸多要求与建议, 构建钢琴教学创新模式势在必行。

摘要:钢琴教学是当今音乐教育的一种, 其中, 促进钢琴学习者创新素质的培养已成为当下教育改革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为了培养出有创造精神的人才, 使得钢琴教学真正地发挥作用, 对钢琴教学的创新模式进行构建与思考十分有必要。

关键词:钢琴教学,创新模式,构建,思考

参考文献

[1]畅言.全面分析钢琴教学创新模式的构建与思考[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4, (04) :67+72.

[2]熊奕萍.分析钢琴教学创新模式的构建与思考[J].音乐大观, 2014, (02) :310-311.

篇9:浅析钢琴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构建

关键词:音乐文化  创新  构建方法

钢琴授课属于艺术类范畴,有别于其他方面的教学,授课过程中除了教师的正确引导以外还要靠学生自身领悟,构建良好的思维运行模式。本文对我国钢琴教学已有模式进行浅析,并提出了创新构想,让学生翻身成为课堂的主人翁,进而使我国的钢琴教学事业合理有序的向前发展。

一、对钢琴教学的模式进行创新构建的必要意义

对钢琴教学的模式进行创新构建可以刺激学生对于音乐的感官,激发学生对于钢琴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创新思维,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魔力。传统教学模式带有一定局限性,教师死板、教条地传授知识,学生被迫消极地接受知识,不能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热爱,致使学生体会不到钢琴教学的深刻含义,不能将真情实感融入其中,更别说对于高山流水遇知音那种意境的体会了。伴随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越发重视,假使钢琴教学依然沿袭亘古不变的传统死教条,那么最后会导致人们越发排斥甚至厌烦,所以摆在钢琴教学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对于模式的创新构建。只有真正做到模式上创新了,才可使钢琴教学更加新颖独特,更多贝多芬一样的音乐天才被培养出来,使艺术事业持续发展下去,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二、对于模式的创新构建

所谓的教学模式指的是由一个教学思想引导,基于一定思想目标进而在心里构建的一个模型,这当中包含有针对方式方法、主旨目的等方面的研究。

(一)确立方向

目标的制定是一件事情发展的起源,可以说目标确立的好坏直接影响了这件事情的结果,而在对于钢琴教学进行创新构建的时候,对于目标的确立也是相当重要的,尤其是钢琴教学具有极强的特殊性,它对外输出的是艺术特长人才。教师教学时要综合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对学生审美感与节奏感的培养,不单纯是要让学生弹好曲谱上的内容,而更应该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针对钢琴教学改革教师要做到从理念上开始创新,不再霸占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将位置让给学生,从学生角度出发看问题,根据学生自身素质与能力合理安排教学任务,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及时与学生沟通,达到互利双赢,从而使所有问题一一被攻克。确立目标与教学方向时,首先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以学生对于音乐的主观意识为基准,最后达到质的飞跃。其次除了要引导学生通过音乐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外,也要对学生是否练有所成加以监督,老师要及时指正学生错误,培养学生艺术情怀,争取使学生成为一个德艺双馨的优良人才。

(二)从理念上展开创新,加强自身素质与能力的培养

要想使教学水平达到一流,光靠确定正确的教学目标及方向是不够的,教师还应该树立正确的文化理念。为使教学水平全面提升,教师必须要做到理念创新、思维创新,因为好老师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敲门砖与领路人。虽然有句老话叫“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但是没有一个好的领路人,就谈不上好的修行了。在新型教学条件下,一般是一对一进行授课,教师的个人能力与素质直接影响了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所以老师在教学方法上一定要注意,主要是根据学生自身情况制定一个行而有效的教学方法。另外教师不能在思想上贪图安逸,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与能力,充实自己,不断深造、不断学习,按学生理想方向发展,从理念上开始转变与提升,加强自身品德素养建设,争取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教学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做到内容丰富多彩引人入胜

一般钢琴上的传统教学都是以指法教学为主,内容枯燥乏味,学生对于其他一切一概不知,只是单纯机械式学习。正确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自己丰富的阅历与教学经验去丰富课程内容,例如可以从对教学曲目诞生的背景进行详述,对曲作者当时创作时的心情进行思考等方面来进行引申,调动学生积极性开拓学生思维,从而加强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翁,不再是单纯的灌输式教学,而应当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人具体分析,面对不同人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加强沟通交流给学生传递信息,让学生感受到钢琴的魔力。这样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也可以充实自己,让音乐天才从此处起航。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钢琴教学模式对于人才的成长形成了相当大的阻力,音乐教师在音乐教程改革之际,首先应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思想意识逐渐成熟,使其善于独立思考问题,在思考过程中不断进步,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创新能力,最后使学生勇于面对将来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挑战。钢琴教学模式创新构建对于整个钢琴教育事业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本文以阐释其重要意义为突破口,细说了理念创新、目标制定以及加强教师自身素质能力建设,更新课程内容,因材施教来提升钢琴教学效率,为培养德艺双馨的人才尽一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李祯玉.钢琴教学创新模式的构建与思考[J].音乐时空,2012,(12).

[2]吴晓娜.钢琴教学创新模式的构建与思考[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9,(01).

篇10:关于钢琴教学创新模式思考论文

关键词:

钢琴教学创新;构建;思考

我国传统的钢琴教育模式是老师按照准备好的钢琴谱进行演奏,学生按照老师弹奏的指法与节奏进行模仿,待特定的钢琴谱弹奏熟练后,学生通过申请等级考试获取专业证书。由此可见,传统的钢琴教育只是“你学我模仿”的过程,并没有真正意识到钢琴教学是创造思维式教学。钢琴教学的真正含义不在于按照琴谱能够熟练弹奏,而在于通过自身对钢琴曲的解读来赋予相应的感情,并通过演奏的形式将感情传达出去,这才是音乐教育的本质所在。[1]因此我国的钢琴教学模式必须经过缜密思考进行创新,使钢琴教学发挥其育人的真正作用。

一、钢琴教学创新模式的重要意义

艺术教育不同于基础义务教育,其具有较强的灵活性,没有固定的答案与解析。演奏者依照钢琴谱演奏之前,应该对钢琴曲有初步的感性认识。演奏者通过品读旋律和节奏,思考出钢琴曲本身想要表达的感情,产生出传达给大众这种感情的欲望。因此构建钢琴教学创新模式,是为了培养学生能够发挥创造性思维,从自己的角度解读钢琴曲,并赋予每一首钢琴曲不同含义与感情。

二、钢琴教学创新模式的思考

教学模式一般定义为,在一定教学思想或者教学的理论引导下形成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而钢琴教学创新模式应该打破其固定常规,将学生的想法与思维作为主体。首先应培养学生基本的艺术文化修养,加强创新思维的理念;而后应让学生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和艺术行为与心理等学科打造创新型的思维素质;还有通过阅读琴谱来让学生有意识地品读并大胆说出其理解的真正情感,等等。[2]此类创新型的教学模式,保留了传统教学模式中老师作为引导者带领学生学习的精华,又强调了学生的主观感受,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理念挖掘学生的潜能。

三、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与素质

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与素质的首要基础,是学生对于钢琴曲和钢琴的了解是熟烂于心的,对钢琴曲目的弹奏是信手拈来的;此后学生可以通过对日常生活经历的理解和日益渊博的艺术理论,来领会音乐中的感情;接下来学生需要回归本初,在钢琴曲中领会情感,在演奏中展现独一无二的创新。[3]因此培养创新型思维与素质,需要长时间的文化积淀,才能构想出属于自己的创新演绎。

四、构建引导型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能够短时间让学生学会弹奏大量经典曲目,并将经典曲目一代代保留下来,但是学生的钢琴学习缺少了自身的符号,没有跟进现如今多元化的时代潮流。钢琴教学应该是在老师引导学生学习经典曲目,并掌握弹奏技能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去领会钢琴曲内含的丰富情感,通过演奏表达自己的感情。

五、加设探究性的音乐设计模式

在钢琴教学创新模式中增加探究性的音乐设计,指的是老师在确定学生对钢琴曲目、旋律等非常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首先在构想音乐作品之前,学生应该思考作品的创作目的,以及通过作品想表达哪种感情;然后学生可以参考体会相似的经典曲目了解学习;最后老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修改与完善,有机会可以召开小型课堂将学生作品拿给大家品味。[4]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可以学习了解很多钢琴曲的结构和表达感情的方式,更可以通过创作找到属于自己的钢琴演奏领域。

六、结语构建钢琴教学创新型模式的根本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老师在课堂中要注重学生独特的发散性想法,引导并共同寻找不同钢琴曲目的表达方法。在我国的钢琴教学中,创新模式虽然受到关注但是并没有真正被推广开来。因此目前的钢琴教学领域应该将引导式教学推上日程,经过努力打造钢琴教学创新模式,让越来越多的学生从中受益,并找到属于自己的钢琴天堂。

参考文献:

篇11:钢琴教学创新模式的构建与应用论文

三段五步论文:创新智能教学与小学课堂模式构建――“三段五步”教学模式

作者/王艳萍

我校在大庆油田教育中心的指导下,参加了国家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创新智能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子课题《创新智能教学与小学课堂模式构建》的研究工作,近一年的研究,证明了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是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学生的多元智能很难开发。因此在实践中我们探求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理所当然地成为我们课堂教学改革的一大任务。我们创立的“三段五步”教学模式,就是这一尝试的结果。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的注意力开始转向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把握教学关系,促进教学活动优化。近些年来,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开展,当代一些发达国家的教学理论及其模式对国内教学产生了较大影响,诸如:布鲁纳的模式、斯金纳的模式、奥苏贝尔的模式、加涅的模式、布卢姆的模式、罗杰斯的模式、巴班斯基的模式等等。我国的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改革过程中也陆续提出了各种教学模式,据不完全统计,到1986年公诸报刊的各种新的教学模式已达30多种,其中有的是教学经验的升华和系统化,有的则是国外教学模式的“中国化”,还有的是上述两种模式的合金。

我们必须看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围绕着人的培养目标来设计和确定的。对于广大教师来说更重要的还是课程的实施,全面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素质,特别是培养创新素质和进行创新智能的教育,才能培养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

“十一五”的新课题《创新智能教学与小学课堂模式构建》,以落实党和国家“自主创新”的人才培养为目标,我校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可以说是学校“科研兴校”的办学思路的进一步落实,是启动学校发展内部动力的迫切需要。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告诉我们:“对于世界上的每一个人来说,不存在谁更聪明的问题,只存在不同的个体各自在哪个方面聪明以及怎样聪明的问题。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同时,每个人又都是出色的。我们的教育应多方面、多角度、以多种方式去发现人、培养人。”迄今,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和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已是不争的事实。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成为教学工作谈论最多的话题,它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学生个体智能是否得到充分的发展。基于此,研究课堂教学模式尤为重要。

1.教学模式研究本身不仅是目的,更重要的是一种手段,它本身就含有一种方法论的意义。因此,它是教学工作的一个切入口,是教学研究的方法和科学的工作方法。

2.教学模式研究是教学工作和教学行为理性化、概念化的重要途径,是经验型教师向更高层面发展的重要中介。

3.教学模式研究有利于教师的实践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教学过程理论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教学实践具有丰富的活动性和可操作性。研究和探讨教学模式,可以丰富和发展教学理论,又有利于指导教学改革实验,提高教师的理论研究。

4.构建教学模式,给学生适当的鼓励、机会、环境和引导,帮助学生发现智能特点,促进其潜能的发展。教师在全面完成课程目标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人格。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教学模式都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建立的,正如乔以斯和威尔所说:“每一个模式都有一个内在的理论基础,也就是说,他们的创造者向我们提供了一个说明我们为什么期望它们实现预期目标的原则。”

1.理论依据

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⑵多元智能理论。承认一个人存在许多不同的相互独立的能力,承认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方式,强调教师必须给儿童均等的发展观念。(教学论文 )多元智能理论所倡导的是多样化的评价观,主张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在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景下进行的、切实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出初步产品(精神的/物质的)能力的评价,是一种以评价促发展的积极评价观。

⑶教学理论。教学理论是一种人文性极强的理论,它不仅告诉实践者何以如此这般教学的理由,而且指导和告诫实践者应当如此这般地教学,才是好的教学和有效的教学,即是趋向善的教学(使人的生活质量、知识能力、道德水平、情感意志、独立人格向理想境界跃升的教学)。教学实践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及现实的教学条件,把教学理论中所提出的事实和价值判断的应用原则合理地运用到实践中去。探讨在一种全新的智力培养观指导下的创新教学,改变以往创新教学研究中重形式创新(如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结构创新、教学手段创新等)、轻实质创新的弊病,真正将创新教学落到实处,为培养21世纪的创新人才而服务。

⑷建构主义理论。该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究的认知工具。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都应当重视“过程”,即提出问题的过程,分析问题的过程,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这些过程,揭示隐含于其中的教学本质的东西,才是我们的目的,而不是为“参与而参与”,搞“花架子”。

2.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⑴整体发展原则。教学管理过程整体设计,师生强化过程意识,力求教学目标的整体性大成,使学生的全面素质得到和谐的发展。

⑵情感激励原则。教学中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好学深思的习惯,积极引导学生参加活动,特别关心学习困难的学生进步,让他们经常体会学习成功的喜悦。

⑶活动性原则。要使学生在真正意义上主动参与教学,从事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就必须强调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只有依靠学生自己的积极的活动和奋力以求,才能使学生不断获得学习的成功,才能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⑷合作性原则。充分发挥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作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⑸客观性原则。实验研究要尊重客观事实,遵循教育教学科学规律。

四、“三段五步”教学模式构建

美国学者乔伊斯等人在《教学模式》一书中作的`界定:“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长时间的学习课程)、选择教材、指导在教室和其他环境中教学活动的一种计划或范型。”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只注重课堂教学过程,忽略了其他教学环节,我们研究的“三段五步”教学模式正是体现了这一特点。突出学生课前实践活动,课后反馈能力。教师的引导作用,包括师生课前、课上、课后的实践活动,它以自主创新为指导,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紧紧围绕课程改革的精神,设计适合小学各学科教学的结构模式。又根据系统理论,把教学视为一个整体,从这个意义上看,对深化教学领域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智能,有一定意义。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框架是“三段五步”式,体现在教师整个教学活动中,它的操作程序具有可变性,教师可以有选择并且有效地运用教学模式,改革既有的教学模式并创造出更适合自身教学的新模式,不同学科要具体设计适合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

经过一年的实践而建立的课堂教学模式分三段,一段指师生课前的双边活动,包括两部分,一是教师备课预设问题;二是学生预习问题。重点引导学生课前查找资料,引导学生按照“五读预习法”预习课文,即:一读课文,画出生字并组词,标出自然段;二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三读课文,解决书后题;四读课文,找资料,解决疑难;五读课文,质疑。教师准备预案、制作课件、查找资料。提出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以设问组织课堂教学,也不是站在问题面前去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要求教师把课前备课中的问题提出来,由教师在课前创设提出问题的实际环境。教学方法突出实效性、灵活性、创新性。

二段指课堂教学活动,按照五模式进行教学。分析问题的过程是师生相互交往的过程,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这个过程主要采用探究法、发现法、质疑法。

三段指课后,包括验证学习收获、知识拓展、教学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问题出课堂两方面,在解决问题中构建知识。教师和学生共同工作,以期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智力,完成所学知识意义的建构。

从图可知,在这个模式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自主活动,即教与学的相互积极影响,双边合作的协同活动,自始至终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

教师的引导作用在于激活学生乐学情感,唤醒学生课前主动学习的意识,给学生创造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学习目标,焕发主体能动力量,主动投入、自觉操作、参与学习活动,在初步了解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实现“自我发展”。

学生的自主活动贯串在教学活动全过程,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和发挥,还要以优化教与学的互动为主轴,着力优化课堂教学的活动结构才能真正得到落实。

这三个阶段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每个阶段都要认真贯彻本法的“四项基本理论”和“五项原则”,都要为全面高效地培养创新潜能服务。

五、模式界定

“模式”是某种标准形式或标准样式,它具有固定性和不变性。可是,我们教材的具体内容是各不相同的,我们面对的又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运用固定模式上课,就会造成“千人一面,千部一腔”的现象。因此,我们遵循叶圣陶的“教无定法,但要得法”,来探讨适合各类课型、学科的教学模式,遵循教学规律,适合学生创新智能的开发,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模式。

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是意味着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教学中要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这方面的训练。但是,整齐划一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也不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我们将“三段五步”模式划分为:

①激活兴趣、潜能开发、自主探究为主线的“五步”教学模式:情境――发现――协作――体验――创新

②学习新知、问题研讨、人文情怀为主线的教学模式:谈话――问题――协作――创新――提升

③挖掘教材、主导探究、反馈目标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情境――品读――引导――探究――延伸

④大胆探索、启迪思维、交互合作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激趣――体验――协作――共享――迁移

⑤材料交流、分工合作、主动创新为主线的教学模式:交流――展示――评价――完善――提升

⑥体现写法、学来得法、实践应用的教学模式:谈话――领悟――尝试――应用――实践

⑦略读课文、选读课文的教学模式:看导读――读课文――找问题――研问题――谈感受

⑧综合性学习应体现的教学模式:尝试――合作――探究――展示――收获这些教学模式由五种互相联系的教学方法组成:①探索法;②发现法;③搜集并分析整理资料方法;④演绎法;⑤归纳法;⑥引导法。

多元智能的教学观强调,由于学生智力表现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不可能找到一种适合所有学生的教学方法。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智能特点、学习风格和发展方向,选择和创设多种多样的、适宜的教学技术,与学生的优势智能倾向和喜好的学习与发展偏向吻合起来的教学模式,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

六、实验目标

任何教学模式都是指向一定的功能目标,或者说是为了完成特定的功能目标而设计创立的。如德国的范例教学模式,其功能目标在于使学生掌握从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中选出来的示范性材料,能举一反三,培养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合作教学的功能目标则是使学生具有民主精神独立人格和创造才能等。功能目标的实现程度以及人们对教学目标认识的发展,往往又作为一种反馈信息,帮助人们调整或重组结构程序使教学模式日臻完善。

1.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接受训练、死记硬背、接受学习”的现状,倡导乐于探究、主动创新的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使学生在主动投入,自主学习,积极探索中多元智能得到发展。

2.教师教学模式与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

3.实验教师要确定学科教学模式,在教学上要着力于促进学生智力获得相对完整的全面发展。突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更加注重个性的发展,将“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有机地统合起来,教学就是要尽可能创设适应学生优势智力领域发展的条件,使每个学生都能成才。

4.培养一批具有科研型、实验型的教师队伍。

5.搜集并整合各类教学资源,提高广大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强化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意识,形成一支具有专业水准的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和管理队伍。

6.创新点体现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包括教学预案,教学流程,课后反思。学科教学模式的框架构建是本课题突破之处。即相同的教学内容,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智力特点、学习风格和发展方向,教学应采用丰富多样的、适应性的、有广泛选择性的教学框架。

7.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智能,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形成和发展。

教育不是改造人,而是培养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天才儿童,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种子,是苹果有苹果的色彩、滋味、营养价值,是葡萄有葡萄的滋味、色彩、营养价值。学生的全员发展、全面发展、富有个性的发展,是教育应该不断追求的目标。上帝给每个人一张入场卷,关健是每个人都要找到相应的位置。愿多元智能理论的实践探索,照亮每个人多彩幸福的人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2.南京市夫子庙小学课题组:《小学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3.徐崇文主编:《学习指导研究》,.1-3合刊

上一篇:清华大学教育扶贫项目培训总结下一篇: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社团联合会与赞助商合作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