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母亲的希望

2024-06-27

牢记母亲的希望(通用6篇)

篇1:牢记母亲的希望

第八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表彰大会17日上午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接见受表彰人员和与会代表,并对广大公务员提出“促进改革创新”、“始终勤政为民”、“践行法治原则”、“严守清正廉洁”等“四点希望”。

李克强总理提出的这“四点希望”,既深情寄寓了党和政府对公务员队伍建设的厚望与重托,也集中体现人民群众对公务员履职的期待与诉求,情真意切,语重心长,必将激励广大公务员更加忠于职守、奋发有为。

我国改革和发展已进入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有幸亲身参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既是各级公务员展现聪明才智、实现人生价值的难得际遇,也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重大责任和神圣使命。广大公务员要以“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为榜样,珍惜机遇,迎接挑战,牢记重托,不辱使命,做让党和政府放心、人民满意、问心无愧的合格公务员。

“促进改革创新”、“始终勤政为民”、“践行法治原则”、“严守清正廉洁”,既是对“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的精神概括,也是每一个合格公务员应当具备的为政品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作为负有引领人民、管理社会之责的公务员,应做改革的积极参与者与务实推动者,为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既定目标建功立业。

和谐社会应该是有法必依的法治社会,各级公务员应当带头遵纪守法、践行法治。让人民满意必须先要人民放心,各级公务员,特别是掌管公共资源的领导干部,一定要谨记公仆身份,自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主动接受社会的监督,既做廉洁官,更做有为者,以清正的干净之身取信于民,以勤勉的为政业绩赢得掌声。

“四点希望”彼此关联,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公务员的为政品德。期待“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的先进事迹和优秀品质,激发广大公务员争先创优的引领效应;期待广大公务员铭记嘱托,付诸行动,努力成为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让人民满意的公务员。

篇2:母亲的希望

回到家, 看到父母的气色和心情特别好, 原以为是我们回家过年的缘故, 直到母亲拿出两本红灿灿的存折, 我才知道她心情好的原因。母亲说:“我和你爸已经领到国家发的养老金, 和你一样端上了‘铁饭碗’, 吃上了‘国家粮’。”

记得去年7月, 母亲打电话问我:“你在社会保险部门工作, 现在乡里来人到家里登记说只要家里年轻人缴钱, 老年人不缴钱就可以领养老金, 这是不是真的?”我告诉她:“是真的。这是国家推行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 家里只要有同居住、在一个户口簿的其他人参保缴费, 老年人就不用缴费, 以后可以按月领养老金了。”

或许是我从事社会保险工作的缘故, 春节在家的日子里, 父母和乡亲们问得最多的是新农保和新农合政策。虽然我对家乡的具体政策不了解, 但大体政策和方向与国家是一致的。所以, 我大胆地当起了宣传员, 一一回答父老乡亲提出的问题, 帮助他们打消顾虑。

母亲对我说:“现在你们兄弟姐妹8个在外地工作, 一年到头只有我和你爸在家, 不仅靠不到你们, 平时还为你们牵肠挂肚。我现在只想国家的政策不要变, 养老金能按月领、看病能按时报, 稳稳当当地比生儿子强百倍。”

篇3:牢记母亲的希望

23岁,我大学毕业了。捧着精心制作的履历表奔波于各大人才交流会之间,越跑越觉得心寒,现在找个如意的工作怎么那么难?在别人眼里,我那张三流大学服装设计专业的本科文凭简直一文不值。

好不容易找到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尽管薪水很低,也只好将就了。上了班才知道这里的“设计师”干的是什么工作,所谓“设计”,不过是搜索市面上最流行的款式,依样画图打版,交给工厂加工,即剽窃。我也曾拿着自己设计的得意作品去找老板,老板不屑一顾:“谁敢冒那个险?万一顾客不接受,我可是真金白银投进去了,损失的钱你来赔?小厂子玩不起高品味,别说了,按我说的做。”

要说完全没有设计的机会,也不尽然。自从我来以后,老板娘没事就爱到厂里转转,从她的话里,我听出点端倪,我年轻、有文化、身材不差、长得不丑,是潜在的“小三”苗子,她怕被我撬了墙角,在监视我呢。监视之余,常常居高临下地对我说:“也不知道商场里那些衣服卖给谁穿,怎么就没一件我看上眼的(主要是穿不进去)?你不是设计师吗?帮我设计一件。”

于是,我那些灵感的火花、远大的报复,就只有在这个胖女人身上才能偶而闪现一下,然后她穿着我的作品再去老板面前打我如何如何干吃饭不干活养着没用的小报告。

没等试用期满,我就不干了,留在这样的工作条件和环境中,是一种对未来毫无益处的折磨。找工作之难我是深有体会的,也不想再去碰那个钉子了,另想饭辙吧,我就不信,天地之大,找不到属于自己的活路。

闲晃了一阵儿,我发现如老板娘一样不差钱却很缺衣服的人不在少数,灵机一动,我在网上注册了一个自己的工作室,专门为特型特体的人设计适合自己的衣服。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工作室渐渐有了客源,事业逐步稳定下来。

原本我就是个比较安静内向的人,没事喜欢宅在家里,看书上网做手工,自有乐趣。工作的时候,早8点出门,晚6点到家,倒还显不出什么来;这回把工作地点改在家里,一天到晚足不出户,成了彻头彻尾的宅女。

我很喜欢这样的生活,不用早起、不用化妆、不用赶公车、不用踩着中看不中用的高跟鞋、不用受老板娘的监视和老板的气,自己想怎样就怎样,还能从事自己热爱的职业挣到能够养活自己的钱,世上还有比这更惬意的日子吗?

PK老妈的前现代生活

如果说生活里还有什么遗憾,那跟老妈的战争应该排在第一位。

爸妈这几十年来,过的是很有规律的前现代生活。每天早上6点起床、晨练、吃早点、上班、中午下班回家做饭、午休、下午下班后回家做饭吃饭、散步、看新闻联播和电视剧、10点睡觉,基本上属于城市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因此,老妈对我所钟爱的宅女生活是一万个看不上眼:“年纪轻轻的,天天窝在家里,都新社会了,你倒开始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起来。我和你爸老了,希望寄托在你身上,费劲巴力地供你上大学,好不容易盼你毕了业,你倒好,上了没3个月班就辞职了,天天蹲在家里,晚上不睡、早上不起,无所事事,算怎么回事!你明天赶紧把自己收拾收拾,立立整整地出去找工作。”

我才不去,什么工作也没我现在的工作理想,既然已经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事业,为什么还要委屈自己去外面看别人的脸色。

“你那也能叫事业?天天囚在屋里也不知道鼓捣啥,干了半天也没见有人给发工资,我跟你爸现在还能养活你,可我们不能跟你一辈子吧,等我们指望不上了,你要怎么生活?”

我晕!原来老妈把我当成立志啃老的“啃老族”了。确实,工作室刚开的时候,没什么收入,有一阵子全靠老妈接济,但现在已经有些眉目了,维持生活还是不成问题的。我迅速取出账上的钱交给老妈,老妈疑惑地问:“哪来的钱?也没见你出门领工资啊?”

天!现在什么年代了,有几个还如前现代生活的老妈一样,每月攥着工资条领现金?我知道,网银这事跟老妈说她也不理解,所以我去银行打出账单明细来递到她面前,那上面有一笔一笔的设计费入账,无可争议。

老妈总算是放心了,好一阵子没再说我。可是没多久,老妈又黑着脸回来了:“今遛弯听人说,你肖姨的儿子当上了他们公司的经理,才30,真是年轻有为呀;你王叔的闺女,今年大学毕业考公务员考到省财政厅了呢……人家问我,我都张不开嘴,闺女毕业好几年了,连个正式工作都没有,天天萎在家里,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地打短工。想当年,比工作、比人品,我哪样也不比别人差,现在我老了,能比的就是孩子,你却不给我争气,这让我的脸往哪搁。”

我无语。老话说人各有志,我就喜欢这“没出息”的宅生活,不行么?

两伊战争升级

每过一段时间,老妈说不定受了谁的刺激,必定要来规劝一回,让我正儿八经地出去找个工作,让他们安心,像祥林嫂一样,令人不胜其烦。到今年,我们家的两“伊”战争又升级了。

本来老妈只是规劝我出去工作,现在又开始为我的终身大事费心了:“女人可以没有工作,但一定得找个好婆家。别人家闺女都有人追,20出头就开始往家领男朋友,你怎么这么沉得住气,都25了,女孩子一到这个年龄就得加紧,不然到最后真剩到家里,要工作没工作,要老公没老公,真得愁死个谁。”

其实我不是没有男朋友,而是因为觉得时间还短,没到让他跟家人见面的时候而已。既然老妈这么说,只好把他隆重推出了。

老妈听说有这么个人,开始还很兴奋,刨根问底地询问他的情况:“你一天到晚在家呆着,哪认识的?”

“坛子里。”

“坛子里?什么坛子?…论坛…说了半天,是网友啊。”老妈勃然大怒:“你傻么?报纸电视是整天报道被网友骗钱骗色的,你还敢搞网恋,不行!天天不干正事就让我够挠头的了,再找个不靠谱儿的男朋友,我跟你爸更没法活了。”

看来,一味消极抵抗是不行了,不单宅女生活保不住,连爱情都得夭折。跟他商量之后,我们决定不惜一切代价,把老妈拉下水。

和平演变

这事不太容易,因为老妈是个非常固执且不太能接受新鲜事物的人。但知母莫若女,老妈有一个致使的弱点:贪便宜。也不能说是弱点啦,我们家这些年小日子过得舒适滋润,多半拜老妈治家有方所赐,买回来的东西物美价廉,但为此,妈妈也花了不少功夫,哪家超市搞活动,哪个市场什么店铺卖东西厚道实在,摸得一清二楚。有这样的老妈治家,我原本宅得清闲自在,从不为买东西的事费心,但事到临头,还真得在这上面下下功夫。

家里的锁坏了,老妈去市场跑了两圈没舍得下手,回来在饭桌上抱怨:“现在这钱怎么这么不值钱,不过是一个门锁而已,质量好看得上眼的全都一百大几,我问了一个仿古的锁,你们猜多少钱?400多,赶情一个月工资也就够买几把锁的。等下周末我得到XX装饰市场去看看,那卖锁的集中,看有没有合适的”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我跟他迅速撒开大网,在淘宝上找到一个锁具厂的网上销售点,一把暗金色仿古锌合金锁,重达1400多克,售价只有68元,周二买的,周四就送到了家里。老妈死活不相信68元能买到市价400多元的锁,我把交易记录调出来给她看,她将信将疑地问:“网上的东西便宜是便宜,要是给了钱人家不给东西怎么办?”

呵呵,我的前现代老妈,不怕你不明白,只要你感兴趣,网络扫盲+迷魂汤就能灌进去,我拐着老妈顺顺当当地爱上了网购。

我鼓动家族里一帮小年轻,建了一个名叫我爱我家的QQ群,装上视频,别管是上海的大姨妈还是东北的小舅舅,想看随时可以看到。

老妈像进了大观园的刘姥姥,从前现代生活一步步迈进了网络时代,渐渐明白了一件事:宅在家里什么都能干,网络已经成为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在网上交朋友也已经成为现代人新的交际手段。

篇4:性别的忘记和牢记

这个女企业家当初职高毕业后,没有找到体面的写字楼工作,于是进入南方一家工厂工作,她是车工,整个车间二百多人,绝大多数是男工人。一年以后,她每月生产的产品数量和产品质量,在这个车间是最好的,年终的时候,根据综合评比,她是这个车间的首席技术能手,连厂长都惊动了。厂长好奇地问她:“干车工这行,一般是男同志的强项,你是怎么超越他们成为技术能手的?”她回答说:“因为在工作的时候,我忘记了我的性别,所以,我才敢超越这么多的男工人。”厂长感觉这个回答很有意思,继续问:“为什么非得忘记你的性别呢?”她回答说:“不要老惦记自己是女的,是女的又能怎么样?统计产品靠的是数量和质量,牢记自己是女人,只能减弱自己的工作斗志。”厂长听了连连点头,然后在内心感叹“这个女孩不简单”。

很快,这个20岁的不简单女孩被老总提拔为生产部主管,管理着全厂四个车间共八百多人。她的管理工作做得非常好。当了三年的生产部主管后,她辞职在郊区租赁一家废弃的养牛场,简单装修后,她开办了自己的工厂。她工作起来简直像个女铁人,每天吃住在工厂内,带着十多个工人加班加点地生产。在招聘的销售员中,她对一个名叫安海涛的男子动了真情。

安海涛大学毕业,有着四年的销售工作经验,是从其他公司跳槽过来的,比她大三岁。经过她的主动追求,一番犹豫后,他接受了这份恋情,热恋一年后,两人结婚了。

结婚前,有很多人说他们以后长不了,因为“女比男强,过得不长”,结婚后,别人还是这么说。但是,事实情况是,两人已经结婚了十三年,现在她三十九歲了,已经是亿万富婆了,她依然和老公感情非常好。

问起婚姻保鲜的秘密,她笑了:“其实,做到这点,也不算非常难,但是,一定要记住自己的性别。记住自己是个女人,是妻子,如果牢记住这些,平时生活中,就不会以自己所谓的成功去‘欺压’他,就会给予丈夫很多关心和尊重。我丈夫喜欢养信鸽,想把信鸽做成产业化:先购买一批高质量的信鸽,然后孵化、养大,然后再出售,反复循环。因为这是个正经的事情,不是拿钱去花天酒地,所以,尽管我对这个陌生的行业不是很感兴趣,但是,我依然支持老公,并且积极地和他一起找有关部门批地、盖规模较大的养鸽场。现在,这个养鸽场已经见效益了,老公既实现了自己的爱好,又把这个爱好转化成经济效益,他非常高兴,老公高兴,我也很高兴。另外,别看我在别人眼中是个所谓的女强人,其实,生活中,我知道自己就是个普通女人,我在家经常做家务,给丈夫洗衣服什么的,很多时候,我洗,丈夫帮我晾晒衣服,像很多居家过日子的夫妻那样,过着普通而幸福的生活,我觉得我很知足……”采访的时候,这个身家过亿的商界女强人谈起自己的婚姻,一副幸福小女人的模样,让我内心非常感慨。

工作中忘记自己的性别,生活中牢记自己的性别,这是这个职场女强人事业、婚姻双丰收的法宝。她这么良好的心态,非常值得一些女人借鉴。

篇5:牢记人民授予的荣誉

15年前的1997年1月23日,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做出《关于颁发“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的决定》,代表中国青年最高荣誉的奖项自此设立。

从那时起到现在,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一直激励着广大青年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同发展。它浓墨重彩地勾勒出广大青年学习创业奉献的人生轨迹,浓缩着新时期青年拼搏奋进的英姿风采,也描绘了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画卷。

十五载青春飞扬,十五载青春激荡。15年来,奖项共颁授十六届,秦文贵、陈永川、杨元庆、谭铁牛、卢柯等共260余名各领域不同岗位的青年俊杰获得这项属于青春的至高荣誉。

他们以火热的激情、不懈的奋斗书写着无悔的青春之歌,将个人理想融入全民族的共同理想,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化作艰苦创业、为祖国争光的实际行动。

正如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在表彰决定中所说:“他们奋斗的历程揭示了当代青年成长的正确道路。”

理想、信念——不变的追求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之所以能取得骄人的业绩,追根溯源,是他们始终自觉地把事业融入自己的生命,把奉献作为崇高的精神追求,锲而不舍、孜孜以求,把强烈的爱国热情、报国之志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的实际行动。

“人可以有残缺之躯,但不可有残缺之志。”这是2006年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军旅独臂英雄丁晓兵常以自勉的话。1984年,丁晓兵所在的部队参加边境防卫作战。为了争取到最艰巨的任务,他用鲜血写下请战书。在战斗中失去右臂后,他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在较短的时间内具备了基本生活技能。为了练好打背包,他一个人躲在房间里脚、嘴并用,手指磨破了皮,嘴角流出了血,直到打背包的速度全连没人赶上他。

凭着这股不甘平庸、永不服输的锐气和力量,丁晓兵走到哪里,就把红旗扛到哪里。2003年7月,他带领全团官兵奉命赴淮河流域执行抗洪抢险任务。洪峰在哪里,他就冲向哪里;哪里最危险,他就战斗在哪里。

闪闪发光的五四奖章,因为把青春献给了祖国方显伟大,因为熔铸着激情更放光华。

“只要热爱,就不会平凡,热爱正是我们能取得不平凡成绩的原动力。”2003年度中国五四奖章获得者、“枭龙”飞机总设计师杨伟说,我人生的最高理想,就是继续带领团队研制出更多更先进的战机,为强大祖国的国防,维护祖国的和平与统一做出贡献。

为了攻克科技难关,按时完成国家交给的任务。杨伟带领他的团队长年处于“611” 工作状态,即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11个小时。凭着对祖国航空事业的满腔热爱与赤诚,他们把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转变成激发自己勇往直前的动力。 

有理想有信念,才会有不懈的追求。只有把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责任感化为立足岗位、自觉奉献、争创一流的实际行动,在回首青春年华的时候,才会有不负少年头的豪情慷慨。

创造、奉献——不竭的动力

获得2006年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的徐涛说,中国的发展需要基础科学研究的突破,需要为科学献身的科学工作者,而飞速发展的祖国也为科研事业提供了最好的舞台。

1999年10月11日,年方29岁的徐涛结束了在德国、美国的学习和研究,放弃优越条件,回到祖国。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多篇高质量学术论文,在细胞和分子研究领域取得了国际知名的突出成就,为我国生物技术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做出突出贡献。

学习、创造、奉献是时代对青年的要求和召唤,一代青年的风采在学习、创造、奉献中展现。

被誉为“感动中国的艺术天使”的邰丽华,是2006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小时候的一次高烧,让不幸的聋哑残疾从此伴随人生。然而她身残志坚,顽强拼搏,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在艺术道路上执著追求,为梦想而奋斗,取得了辉煌的艺术成就,以精湛的艺术与自强不息的精神震撼观众,感动中国,并登上世界顶级艺术殿堂,向全世界展示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和残疾人艺术之美。

在2005年获奖者、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技师赵毓忠的眼里,“耀眼的焊花和芳香的鲜花同样蕴含着神奇的力量,同样可以使世界变得美丽。”

从一名焊工开始,10多年来,赵毓忠在飞溅的焊花中刻苦钻研,创造了世界最大转轮整体焊接的奇迹,攻克了10多项焊接技术的难关,从一名普通青工成长为技艺高超的焊接技师。

群星璀璨,英雄辈出。他们的事迹反复证明,只有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才是创造无悔青春的永恒而不衰竭的动力!

进取、奋斗——唱响人生主旋律

一代又一代进步青年前赴后继,以锐意进取、勇攀高峰的开拓精神,拼搏奋斗在在火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中——

“在国内同样能够做出国际水平的研究工作,同样能站在国际学术讲台上,因为我们身后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实验室、研究所,有一个正在强大起来的祖国和民族。”凭着这个信念,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卢柯谢绝国外的优厚待遇,在祖国的大地上不断开拓创新,终以雄厚的实力确立了我国在这个领域的一席之地。他也因此荣获2001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同届获奖的沈阳鼓风机(集团)公司的青年工人徐强,被誉为是“挑战精度极限”的青年岗位能手,为了练出当代工人的过硬功夫,用技术捍卫中国人的尊严,他立足本职,刻苦钻研,带领班组全体同志在生产一线大胆革新,攻克一系列难题,一举创造了国内大型齿轮加工4级精度的全国之最,被国内外同行称为“徐强精度”,从而拥有了与美国通用、日本三菱、德国西门子分庭抗衡的实力。

南开大学数学研究所教授陈永川有着同样的信念。1994年4月,陈永川谢绝了美国国家实验室的挽留,卖掉了汽车和房子,带着妻儿返回了祖国,成为南开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几年间,他创建了南开组合数学研究中心,带起了一支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科研队伍,他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的《树的计数》一文在国际数学界引起轰动,被称为是一个“创造性的结果”。他的《微分算子及上下文无关文法》发表后,被学术界称为“陈氏文法”。

放眼祖国,英才辈出;瞩目青年,人才济济。 在先后十六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评选中,大批青年才俊脱颖而出,成为新时期青年典型的代表群体,成为当代青年学习的榜样和楷模。他们中还有——

——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领军人物:圆中华民族五千年飞天梦的“神舟”系列总指挥袁家军、打造“龙芯”的创新英雄胡伟武、研发出占领国际市场的多媒体芯片“星光中国芯”的邓中翰……

——在尖端或基础科研领域取得世界成就的青年科学家: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院长郭雷院士、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所长张亚平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主任陈化兰、中科院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谭铁牛、北京启明星辰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严望佳……

——锐意创新的国企管理者和打造民族品牌、壮大民族工业的青年企业家: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苏树林、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副总经理王炯、联想集团年轻的少帅杨元庆、江苏红豆集团公司总裁周海江、苏宁电器集团董事长张近东、江苏远东集团董事长蒋锡培……

——爱岗敬业的技术能手、智能型产业工人的楷模:上海液压泵厂数控工段的李斌、北京第一机床厂重型加工二分厂柔性线工段的魏刚、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机电安装公司的王亮……

——壮大集体经济、带领村民共同奔小康的致富带头人:河南新乡凤泉区耿庄村党委书记耿瑞先、山东淄博沣水镇城东村党支部书记孙守年、新疆和静县巩哈拉村村委会主任艾买提·买买提……

——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播撒文明火种的青年志愿者:复旦大学的冯艾、湖北秭归县归州镇中学的陈春晓……

——在人民子弟兵队伍中,有献身国防科技的贺福初院士、杨伟、于全、邹利鹏、左莉;有全军思想政治工作典型公方彬、传承“南京路上好八连”光荣传统的带兵模范公举东 ……

群星璀璨,光彩夺目。“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多彩而丰富的青春故事,无不诠释着“爱国、奋进、创新、奉献”的崇高精神内涵,必将激励和引导广大青年自觉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智慧和力量。

让我们记住这一串串闪光的名字,并向他们致敬!

责任编辑 王海珍

他们以火热的激情、不懈的奋斗书写着无悔的青春之歌,将个人理想融入全民族的共同理想,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化作艰苦创业、为祖国争光的实际行动。正如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在表彰决定中所说:“他们奋斗的历程揭示了当代青年成长的正确道路。”

篇6:牢记宗旨的共产党员

基层工作锻炼成长

陈克光,原名刘效文,1919年9月出生在山东莱芜市辛庄镇下三山村一个农民家庭。1937年底,这位年仅18岁的热血青年,就被村民推选为下三山村村长,成为抗日根据地基层工作的组织者,开始了抗日救亡的实际工作。1939年9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了职业革命的道路。

从1937年底至1940年冬,日寇对抗日根据地不断进行“扫荡、蚕食”,大肆推行灭绝人性的“三光政策”。这一时期陈克光先后任下三山村村长、村党支部书记,保安乡动委会主任、乡党总支书记,他积极搞好宣传发动、组织群众和拥军支前工作。1940年4月,顽军秦启荣所属一部盘踞在辛庄、双龙峪一带,乡党总支派出党员以走亲戚为名去顽军驻地侦察,及时将情报送交部队,有力地配合了反顽斗争,取得了反顽讨秦的重大胜利。1940月5月,日寇从济南、博山两路对莱芜根据地进行蚕食、扫荡。为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我八路军四支队和一军分区部队狙敌于杨家横村,发起了著名的杨家横战斗,部队指挥所就设在保安乡徐家店村。乡党总支组织全乡干部群众,奋勇支前,有力地配合了主力作战。这次战斗取得了毙敌百余人、击伤150余人的重大胜利,保安乡党总支被县委通报表扬为“参战模范党总支”。

对敌斗争既智又勇

1941年初,组织上调陈克光到县公安局工作,从那时起,他开始活跃在鲁中地区的公安战线上。

历城县地处济南近郊,西南靠津浦铁路,胶济铁路横贯县境东西,其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史称兵家必争之地。1944年的历城,面临敌人在济南的大本营,常有日本鬼子和伪军及宪兵、特务来“扫荡”、骚扰,县内有他们扶植的县、区、乡、村伪政权和国民党的反动武装及盘踞在老石沟一带的土匪武装,还有地方的反动地主恶霸、还乡团、反动会道门等。这些敌、伪、顽反动势力相互勾结,狼狈为奸,对我根据地的破坏威胁甚大。在这样极其严峻的环境下,时任历城县公安局长的陈克光和他所领导的公安局,紧紧依靠党的领导,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同公开的敌人和暗藏的反革命分子,斗智斗勇,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

在历城南部原来工作基础较好的区,重点是放手发动群众,发展地方武装,壮大革命力量,建立和巩固抗日民主政权。从1944年历城县委、县政府成立到第二年的“八·一五”日本投降,一年多的时间,就陆续建立、健全了各级群众组织和民兵武装,在全县建立了区、乡、村各级抗日政权。

在历城北部,靠近济南和津浦、胶济铁路沿线,是敌我激烈争夺的游击区或敌占区,是我向济南进攻,向铁路沿线发展,开辟路北地带的前沿阵地。对这些地区的敌、伪、顽势力,根据当时的斗争形势和党的政策策略,实行区别对待。对死心塌地与我为敌的顽固分子,重拳出击,决不手软。如将策划组织柳埠地区反动会道门暴乱的伪历城县警察局特务系长王辅正、仲宫区伪区长陈鸿年、龙门乡伪乡长周恩扬、反动会道门头子张德一抓捕归案,公审枪决,从而大长了人民群众的革命志气,大灭了敌人的反动气焰,也加速了敌人内部的分化瓦解。

历城县的黄纱会、无极道、红枪会等会道门组织有其历史基础,做好会道门组织的分化瓦解和争取工作,是巩固发展革命根据地的一项重要任务。陈克光带领县公安局的同志一方面主动同会道门上层头面人物接触沟通,宣传政策,讲清形势,晓以利害;一方面在广大人民群众中进行正面教育,努力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从而促进了会道门内部的分化瓦解。以至后来日伪组织企图再次策划反动会道门暴乱时,情报很快就被县公安局掌握,计划一开始就被我粉碎,使其阴谋未能得逞。对敌伪人员的争取教育、分化瓦解工作也取得显著成效。大多数的伪区、乡、村长都为我所用,他们名为敌人工作,实则为我服务,这就是当时的所谓两面政权。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历城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英勇奋斗,以稳定的后方有力地支援了前线的战斗,为济南的解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坚持原则保护干部

1953年3月,陈克光从中南公安部调江西。在江西,他曾在国防工厂工作过,办过学院教育,搞过党务工作,但更多的时间还是奋战在公安、政法部门。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政治运动接连不断的特殊历史时期,其带来的巨大政治压力,对每一个领导干部都是一次次无形的考验。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陈克光在每一次运动到来的时候,做到了既不“刮风”也不“随风跑”,而是坚持党性原则,置个人风险安危于不顾,尽最大可能保护干部。1957年反右斗争时,他主持工作的中共江西省委政法部没有划一个右派。1959年在反对右倾机会主义的运动中,他作为副检察长主持江西省人民检察院的反右倾运动,既没在机关划一个右倾机会主义分子,也没有使任何人遭到错误的批判。1963年他调任省直机关党委主持工作的副书记后,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纠正了一些基层党委在宁左勿右思想指导下,对干部错误定性的审查结论。如有一位解放前在初中读书时集体加入了“三青团”的干部,基层党委依据敌伪档案中该人为“三青团”分队副的材料,定性为“普通反革命”。而大量旁证材料证明,该人加入“三青团”时年仅13岁,所谓分队副一事本人并不知情,且初中毕业后即主动与“三青团”脱离了关系。据此,在陈克光主持下,直属机关党委以一般政治历史问题批复,对错误结论作了纠正。陈克光对党委的同志说,处理人的问题要十分慎重,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历史教训。宁左勿右,将伤害干部,即使以后平反纠正了,也难以抹去心底的遗憾。

在“文革”运动中,陈克光多次遭到几十人乃至数百人的围攻,并被诬陷,遭到关押隔离审查,1970年被下放到景德镇市。1976年,从未涉及教育领域的陈克光受命挑起了恢复在“文革”中被破坏撤销了的景德镇陶瓷学院的重任。他身先士卒和教职员工一起修马路、清废墟,从教师复钩到抓基建、抓生活、抓招生、抓教学、抓思想,到处留下他的身影,为陶院发展绘制了蓝图,奠定了后来陶院大发展的基础。1978年他调离了陶院,但陶院师生在年终时仍将他评选为全院的先进工作者。

公正执法两袖清风

1978年9月,中共江西省委决定将正在主持景德镇陶瓷学院复校工作的陈克光调任江西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党组副书记,委以恢复重建江西省人民检察院和全省检察机关的重任。1979年12月,陈克光任江西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党组书记。1985年6月,陈克光被江西省第八次党代会选举为省委顾问委员会常委;1990年他受聘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咨询委员会委员。

陈克光在江西检察机关先后工作十多年,为江西的法制建设倾注了全部心血,作出了积极贡献。在1978年恢复重建检察机关中,他和省院党组同志一起在中共江西省委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领导下,殚精竭虑。在一无人员、二无办公设施、三无工作规范的极度困难条件下,在选配干部、组建省院机构、制定全省检察编制、筹措省院和全省检察机关办公设施以及尽快开展工作等方面,认真筹划,较快地完成了重建的各项工作。1979年3月,召开了江西省第十二次检察工作会议,传达贯彻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的第七次全国检察工作会议精神。这是一次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会议之后,全省检察机关先后全面开展了各项检察业务。

在恢复重建检察机关的同时,陈克光注重抓好对冤、假、错案的平反工作。凡经他手,确属冤、假、错案的申诉,他都组织专人认真复查,并实事求是地给予平反。厦门市渔民黄某,1960年与妻子出海捕鱼却被认为是下海投敌,被判处6年有期徒刑送到江西服刑。黄某一直在为自己申冤,但每申一次冤,他就被有关部门以认罪态度不好加几年刑。1980年已坐了20年牢的黄某一纸申诉递到了陈克光的手上,陈克光立即指派人员向厦门及江西的监狱等方面了解情况,在最短的时间内,将黄某的冤案澄清,让他回到了朝思暮想的故乡与家人团圆。

作为检察长,陈克光做到了公正执法,刚正不阿;廉洁自律,两袖清风。陈克光经常告诫干部,检察官的形象代表国家和法律的尊严,检察官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是司法公正的守护神,是打击邪恶的利剑。因此,检察官理所当然是反腐倡廉的模范。他是这样要求别人,也同样严以律己。凡是找他办事或涉案的单位、个人或当事人,向他反映问题、提出申诉,他都本着司法公正的原则,予以接待和答复,绝不因为老朋友、老同事而向有关单位打招呼,网开一面;更不接受任何单位、个人或当事人以各种方式和理由的馈赠。

陈克光对自己要求很严格,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他个人加班从不领加班费,出差时却坚持要交伙食费。作为一个省级领导干部,他一直住在机关的单元宿舍里,书房没有装修,除了书籍和几件陶瓷作品、桌椅外,就不再有别的摆设;他的卧室摆放着陪伴他几十年的木板床;客厅里摆的是接待过无数来访宾客的普通沙发。家里的摆设虽简陋,但收拾得却似他的人品:明亮、整洁。他的衣着从来都是简朴而得体,简朴的程度令常人不可想象。他的夫人东明去世后,其子女在整理衣物时发现,他们爸爸妈妈的内衣和袜子竟是补了又补。

陈克光节俭过紧日子,并不是为了把钱财留给子孙。他说,子女的生活道路只能由他们自己去开拓,留给他们的应是精神遗产而不是物质财富。但对社会上需要援助的地方,他总是慷慨地伸出援助之手。1985年,他携夫人回莱芜老家,看到家乡农村的学校设施简陋,娃娃们在四面透风的教室里上课,心中甚是不安,回江西后凑足1000元寄给村里,希望能略微改善一下孩子们读书的环境。从那时起,他和夫人立下了共同的心愿:用较长一点的时间,积蓄更多一些资金,捐给家乡的教育事业,为生他育他的家乡人民尽一点力。15年后,他在夫人东明逝世一周年之际,带上他和夫人共同的心愿,亲赴莱芜,将10万元人民币捐献给莱芜市莱城区辛庄中心小学。10万元对大款来说算不上什么,但对陈克光来说,却是他与妻子两名共产党员、普通工资收入者15年的积蓄。他与夫人的义举受到家乡人民的交口称赞。

陈克光虽已离职休养,但仍在为党的事业发挥余热。在健康状况允许的情况下,他还到基层去调研,履行其最高人民检察院咨询委员的职责。

上一篇:公路变化作文下一篇:小学美术《爱书藏书》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