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的阅读答案附赏析总结

2024-06-01

塞下曲的阅读答案附赏析总结(共12篇)

篇1:塞下曲的阅读答案附赏析总结

塞下曲的阅读答案附赏析总结

塞下曲

(明)苏佑

将军营外月轮高,猎猎西风吹战袍。

觱篥①无声河汉转,露华霜气满弓刀。

【注】①觱 篥(bl):古代的一种管乐器,形似喇叭。

1.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边将形象?抒发了怎样的情感?(4分)

2.这首诗前两句写景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说出一种并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塑造了一位刀枪在手、巍然挺立(忠于职守)的边将形象(2分),表达了诗人对戍边将士不畏艰苦,保家卫国(戍边卫国)的精神的赞扬(2分)。

2.(特点2分,简析2分。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一:动静结合。明月高悬,清辉洒边关,此为静。西风劲吹,战袍随风拂起,此为动。二相结合,再现边地旷远,戍边将士风餐露宿的情景。

示例二:融情于景。塞外明月悬,突显塞外风光的`壮阔。寒夜西风吹,战袍猎猎作响,则是再现戍边将士的生活艰辛。更传达出诗人对戍边生活的复杂心态。既有钦佩赞叹之情,亦有同情慨叹之感。

示例三:视听结合。月洒清辉遍军营,风吹战袍猎猎声。一视一听,形象再现边关特有的自然风光、军营情境。

★ 《贞观政要》阅读附答案总结

★ 咏雪的阅读附答案总结

★ 阅读《PM2.5》附答案

★ 《三国演义》阅读附答案

★ 《绝唱》阅读附答案

★ 沉默阅读附答案

★ 孟子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 《心系一处》阅读附答案

★ 《人琴俱亡》文言文阅读附答案

★ 和子由阅读附答案

篇2:塞下曲的阅读答案附赏析总结

塞下曲(其六)

戎昱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①。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②,烟尘飞至今。

【注】 ①骎骎(qīn qīn):形容马跑得很快的样子。②卢龙塞:古地名。

1、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解析: 诗歌的后三联刻画了边将的形象,其中颔联主要表现思乡之苦,颈联主要表现戍边之苦,而尾联则可以说是描写了边将的内心即对战争的抱怨及厌恶。诗人在诗中寄寓的情感是丰富的,既有对边塞将士的同情,也有对战争的厌倦,综合起来也就是渴望和平的到来。

答案:刻画了一个饱受戍边、思乡之苦的边将形象。颈联表现了对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的同情,尾联表现了对从古至今接连不断的战争的厌倦,全诗寄寓了诗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

2、请概括首联描写的“塞下”环境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5分)

答案:特点:自然环境险恶;军情紧急。作用:为全诗营造了肃杀的氛围,渲染了边塞紧张的战争气氛,为边将的出场勾勒背景(答“为边将出场作铺垫”也可)。

3.请概括首联描写的“塞下”环境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5分)

答:特点:自然环境险恶,军情紧急。(2分)作用:营造了萧杀的氛围,渲染了边塞紧张的战争气氛,为边将的出场勾勒背景(或“为边将的出场作铺垫”)。(3分)

4.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答:刻画了一个饱受戍边之苦、思乡之愁的边将形象。(2分)表达了对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的同情和对从古至今延绵不断的战争的厌倦,(2分)寄寓了诗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2分)

【赏析】

这首诗是戎昱的组诗《塞下曲》中的第六首,即 最后一首。其它五首都是五言六句的古诗,这一首是五言律诗。此题一作《塞上曲》,唐新乐府辞,属 《横吹曲》。

在唐代,边塞诗作很多,或写气候的酷寒,或勾勒山势的险峻,或渲染战斗的`激烈等等,以显征战之苦。而此诗着重在描写人物,通过刻画一位戍边老将的形象,表现了经久不息的残酷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寄寓了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

首联“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点染了边塞紧张的战场气氛,据《汉书·西域传》王先谦补注谓 白草“春兴新苗与诸草无异,冬枯而不萎,性至坚韧”。白草为北风所凋,其风之大,其气之寒,可以想见。另外《诗经·邶风·北风》有“北风其凉,雨雪其雱”,朱熹在《诗集传》中认为北风是象征国家的危乱,所以此处也指边境形势十分险恶,下句紧接着写外族军 队正在加紧寇边,步步向要塞逼近,军情非常紧急。骎骎,马走得很快的样子。这两句,把边塞的环境,沙场的气氛形象生动,显得笔势凌健。虽然边将这个 形象还没有出场,却做足了烘衬和铺垫之功。

中间四句,着力刻画边将的形象,表现其久戍不 归的痛苦心理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在秋天的夜晚,清冷的月光照着城楼上的戍边老将,他凝望着秋空中的明月,不禁想到万里之外的家人,心中涌起一阵凄楚之情。渐渐地,他的铁衣上凝结了一层厚厚的霜花,他相依为伴的战马不时发出嘶鸣,似乎也在感叹戍边的岁久年深。秋月本为寻常之物,但与戍楼联系起来,就暗示出了边将的思家之念。铁衣是边将随时披戴之物,覆以重 重的霜花,足见边地之苦寒,边将的心情也可想而知。战马,更是边将不可须臾分的伙伴,连牲口也苦于久 戍边地,更不必说人了。四句诗中,作者选取了与人物紧密相关的景物、事物,使之不着痕迹地高度融合,组成形象的画面,而人物的心情,也从画面中自然流出,收到了感动人心的效果。

这四句诗在句法上也很有特色。前两句诗是两个 名词性词组,中心词是“月”和“心 ”,而读者却可以从与“心”字相对的“月”中去体味、领悟丰富的 含义,使得诗句极为简练、含蓄。后两句又变换句法, 改为主谓结构,重点突出了“铁衣”和“战马”,实 际上突出了对边将形象的塑造。这种句式上的变化, 既强调了重点,突出了形象,又带来了节奏上的轻重 变化,读来更富节奏感,表现了作者娴熟精湛的技巧。

最后两句,“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是诗人从边将的形象中自然引发出来的深深的感叹,表达了对从古至今延绵不断的战争的厌恶。“卢龙塞”,古地名,三国魏称卢龙郡,在今河北迁安县西。此地形势 险要,为兵家必争之地。唐置卢龙节度使,以抵御突 厥、契丹、回纥的入侵,战火始终未断。作者从月夜 戍楼中的老将,联想到了久远的历史,想到残酷的战争至今不息,给人们带来了无穷无尽的苦难。本诗针对当时唐帝国对边防的无能,久久不能平息边患,因 而使得将老兵疲,给将士带来了痛苦,具有讽喻作用。如果说,第一联只是展示老将出场的背景,为人物形象的出现作铺垫,那么尾联就是在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之后,作者对其内心所作的更深层次的解剖和引申,使思想在形象的基础上得到了自然的升华,从而揭示 出更为深远的意义。首尾两联互相照应,互相补充,互相生发,又使得中间两联所描写的老将的形象更为生动,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篇3:塞下曲的阅读答案附赏析总结

塞下曲

作者:李贺朝代:唐体裁:乐府 胡角引北风,蓟门白于水。

天含青海道,城头月千里。

露下旗蒙蒙,寒金鸣夜刻。

蕃甲锁蛇鳞,马嘶青冢白。

秋静见旄头,沙远席箕愁。

篇4:塞下曲的阅读答案附赏析总结

塞下曲,塞下曲姚合,塞下曲的意思,塞下曲赏析 -诗词大全

塞下曲

作者:姚合  朝代:唐  体裁:乐府   碛露黄云下,凝寒鼓不鸣。战须移死地,军讳杀降兵。

印马秋遮虏,蒸沙夜筑城。旧乡归不得,都尉负功名。

篇5:塞下曲的阅读答案附赏析总结

塞下曲

作者:谢榛  朝代:明  体裁:乐府   暝色满西山,

将军猎骑还。

隔河见烽火,

篇6:塞下曲的阅读答案附赏析总结

塞下曲

作者:武元衡朝代:唐体裁:乐府 草枯马蹄轻,角弓劲如石。骄虏初欲来,风尘暗南国。

走檄召都尉,星火剿羌狄。吾身许报主,何暇避锋镝。

篇7:塞下曲的阅读答案附赏析总结

塞下曲

作者:薛奇童  朝代:唐  体裁:乐府   骄虏初南下,烟尘暗国中。独召李将军,夜开甘泉宫。

一身许明主,万里总元戎。霜甲卧不暖,夜半闻边风。

胡天早飞雪,荒徼多转蓬。寒云覆水重,秋气连海空。

篇8:塞下曲的阅读答案附赏析总结

塞下曲,塞下曲张祜,塞下曲的意思,塞下曲赏析 -诗词大全

塞下曲

作者:张祜  朝代:唐  体裁:乐府   二十逐嫖姚,分兵远戍辽。雪迷经塞夜,冰壮渡河朝。

促放雕难下,生骑马未调。小儒何足问,看取剑横腰。

篇9:塞下曲的阅读答案附赏析总结

塞下曲五首

作者:张仲素朝代:唐体裁:乐府 三戍渔阳再渡辽,H弓在臂剑横腰。

匈奴似若知名姓,休傍阴山更射雕。

猎马千行雁几双,燕然山下碧油幢。

传声漠北单于破,火照旌旗夜受降。

朔雪飘飘开雁门,平沙历乱卷蓬根。

功名耻计擒生数,直斩楼兰报国恩。

陇水潺陇树秋,征人到此泪双流。

乡关万里无因见,西戍河源早晚休。

阴碛茫茫塞草肥,桔槔烽上暮云飞。

篇10:塞下曲的阅读答案附赏析总结

古塞下曲四首

作者:贯休  朝代:唐 古塞腥膻地,胡兵聚如蝇。寒雕中n石,落在黄河冰。

苍茫逻C城,ㄔ羝兴。铸金祷秋穹,还拟相凭陵。

战骨践成尘,飞入征人目。黄云忽变黑,战鬼作阵哭。

阴风吼大漠,火号出不得。谁为天子前,唱此边城曲。

日向平沙出,还向平沙没。飞蓬落军营,惊雕去天末。

帝乡青楼倚霄汉,歌吹掀天对花月。岂知塞上望乡人,

日日双眸滴清血。

狼烟在阵云,匈奴爱轻敌。领兵不知数,牛羊复吞碛。

篇11:《古塞下曲》阅读答案

行人朝走马,直指蓟城傍。

蓟城通漠北,万里别吾乡。

海上千烽火,沙中百战场。

军书发上郡,春色度河阳。

袅袅汉宫柳,青青胡地桑。

琵琶出塞曲,横笛断君肠。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二句“朝走马”强调时间紧迫,“直指”表现目标明确,写出行人奔赴边关的急切。

B.三四句既交代蓟城地处边陲,直通漠北,又以“万里”突出离别的痛苦,情调悲凉。

C.五六句直接描写边地的现实景象,以夸张的手法渲染军情紧急、战火不断的氛围。

D.七八句将同一时节不同空间的画面叠映,上承战事,下启春光,节奏由紧张转向舒缓。

15.“袅袅汉宫柳,青青胡地桑”两句有何精妙之处?请简析。(6分)

参考答案

14、C

15、“汉宫柳”与“胡地桑”相对,虚实相映,丰富了诗歌的意蕴。婀娜的柳枝青青的.桑条,景象柔美清丽,融入了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

译文

远行的人早早就骑上了骏马,行途直指蓟城的旁边。蓟城北通大漠,我万里辞别故乡。大漠瀚海上,燃起万千烽火,黄沙之中,曾是千百年来的战场。军书急迫,发至上郡,春色青青,越过了中州河阳。长安宫中的柳条已经婀娜多姿,塞北地区的桑条依然颜色青青,琵琶呜咽,弹出令人泪垂的出塞曲,横笛声声,令人肝肠寸断。

赏析

“塞下曲”,唐代乐府题,多写边塞之事。此篇乃仿古之作,故称“古塞下曲”。

“行人朝走马,直指蓟城傍。蓟城通漠北,万里别吾乡。”此诗前四句写万里辞家,远赴边塞。早晨骑马出发,直指蓟城,行程匆匆,字里行间透射出一股豪气。

“海上千烽火,沙中百战场。军书发上郡,春色度河阳。”中间四句写边地见闻。“海上”“沙中”呼应“漠北”。“军书”“春色”,本为静物,加以“发”“度”二字,顿变鲜活,急切迅疾,气势飞动。一写战事,一写时节,一写边关,一写中原,刚健明快。

“袅袅汉宫柳,青青胡地桑。琵琶出塞曲,横笛断君肠。”最后四句一写色,一写声,颜色清丽,声调凄恻,先喜后悲,更显其悲。

篇12:古诗塞下曲的诗词

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

玉关殊未入,少妇莫长嗟。

上一篇:聊天记作文下一篇:我心中的水浒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