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论

2024-05-26

生物教学论(共6篇)

篇1:生物教学论

论文摘要:赫尔巴特的理性主义和杜威的实用主义分别是传统教学论和现代教学论的哲学基础,是不同历史阶段所产生的思想。从分析两种哲学思想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入手,探讨哲学基础不同所造成的教学论方面的差异,并从教育目的、课程、师生关系三个方面进行对比,最后从辩证法和历史观的角度总结了两种教学论思想。

论文关键词:理性主义;实用主义;教学论;哲学分歧

赫尔巴特和杜威分别被认为是传统教学论和现代教学论的代表人物,他们的思想在历史上都产生过深刻的影响。二人在教育目的、教学组织形式、课程设置、课程评价等各个方面都存在诸多的差异,这些差异最终源自于哲学上的分歧。“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它与教育学有着密切联系,为教育学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解决问题的框架。

一、哲学的产生是历史的产物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的时代精神的精华,是针对当时社会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而提出,被刻上该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烙印。

1.理性主义哲学的产生

赫尔巴特的理性主义哲学的产生在西方有着深刻的理论渊源,早在柏拉图时代都已经存在将理念看得比经验更重要,主张从系统的知识传授中认识和把握永恒不变的‘本体’的思想传统。赫尔巴特传承了这种理性思维的习惯,对西方教育家康德、费希特和莱布尼茨等人的哲学思想进行了批判吸收。历史背景方面,在赫尔巴特生活的19世纪上半期,德国资产阶级正处于上升阶段,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封建社会阻碍之间的矛盾成为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资产阶级迫切需要推翻封建制度以取得发展,却无法摆脱对封建地主阶级经济上的依赖,因此同时具有斗争性和妥协性。赫尔巴特的教育主张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但又缺乏一定的战斗性,属于对封建社会改良的一种思想。

2.实用主义哲学的产生 总的来说,同属于改良理论,赫尔巴特的思想产生在封建社会末期,是为资本主义的建立而提出的;杜威的思想形成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时期,是针对当时社会出现的诸多正面和负面的因素而提出的,同时也是在吸收了赫尔巴特思想精华基础上前进的一大步。

二、不同哲学观下的教学论分歧

以不同哲学观为基础便会产生不同的教学论。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学论是第一个将教育知识系统化的理论,他强调思维和逻辑的重要性,主张三个中心,即:教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和课堂为中心,强调对已经存在的知识的系统性学习。而实用主义哲学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现代教学论强调以“儿童为中心”、“活动中心论”、“从做中学”等,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本能的发挥以及知识的自我探求。

1.不同哲学观下的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是认识和理解教学论思想的一个起点,教学论中的课程的设置情况、师生关系等等都是由教育目的衍生出来的。

赫尔巴特以注重儿童个性发展为起点,发展了教育“可能的目的”和“必要的目的”两个方面。首先,赫尔巴特认为在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会产生观念,观念的同化和联系形成统觉。统觉的形成是新旧观念的联合,是认识活动的心理过程,也是儿童不断获得新知识的过程。统觉的形成是需要条件的,这种条件便是兴趣的产生。赫尔巴特认为只有发展儿童的兴趣才能使意识阈上的观念处于活跃的状态,形成统觉并获得知识,因此兴趣应是多方面的和广泛的。赫尔巴特将兴趣方面的教学分为两大类六个方面,包含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最终使学生适应生产的发展趋势和以后职业的需求,这便是赫尔巴特教育目的中“可能的目的”。其次,实践哲学也对赫尔巴特的教育目的产生了深刻影响,认为“德行是整个教育目的的代名词”。赫尔巴特认为道德的培养是整个教育最高层次的目的和唯一的任务,即“必要的目的”。他在对康德的先验自由论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道德这种意志需要思想兴趣的培养,而知识、能力的灌输是意志产生的依据,因此赫尔巴特极为重视教学对于道德培养的重要性,他也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将道德与教学联系起来的教育家。

古典实用主义者都是过程实在论者,他们认为实在不只是以自己的方式运动的分离的心灵实体或物质实体,而且应当包括作为过程或关系的基本实在。实用主义的过程实在论在杜威的教育哲学命题里就是“教育(过程)无目的”,在教学过程之外虚构一个遥远的目的或理想,对现实的教学过程来说无意义。于是很多人认为杜威的教育目的是模糊的,但联系杜威的哲学观就会发现其教育目的是清晰确切的。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讲求辩证法,注重事物的运动和变化,他认为教育的过程是儿童不断生长的过程和经验不断改造的过程。其实,杜威的教育目的贯穿在教育过程之中,在于培养学生的有益经验使其成为社会的良好公民。同时,根据杜威的理论,社会是每个公民组成的有机体,通过教育这种有益生长的获得最终可以实现整个社会的民主主义。

赫尔巴特注重儿童兴趣的培养和道德的完善,并最终为选择职业需求和适应社会需要做准备;而杜威教育无目的论实则为实现民主主义社会的目的而服务的,二者互为条件、互为表里、互为因果。 "

2.不同哲学观下的课程

课程是教学论的主体,是不同的教学思想得以实施和彰显的途径,课程的理论与实践同时需要以哲学为依托。

赫尔巴特的哲学体现了反映论思想,他将事物分为主体和客体,主体是认识者,客体是被认识的客观存在的万事万物。主体与客体是二元分离的,客体的存在都是被现象掩盖的,人们的直接的感性认识是有偏见的,必须经过理性思维的加工上升到理性认识才可以掌握事物的本质。而理性加工的过程可以通过教学来实施,因此教学的课程安排必须是系统的和有逻辑性的。另外,客体的确定性以及主体对客体的依赖性决定了课程内容是作为客体存在的经理性加工已掌握的知识。由此形成了“以课本为中心和教师为中心”的课程模式。

杜威的课程论思想是建立在实用主义经验论基础上的,经验论认为只有有机体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而获得的经验才是真正的知识。一方面,杜威强调活动的主动性,认为知识是不确定的,其形成过程是永无止境的,因此需要不停地“做”来不断获得真知。另一方面杜威强调经验获得的直接性,认为只有儿童亲身体验才可能得到知识。书本中讲解的内容只是学生认识和改变社会的一种工具,学生需要不断发挥主观的能动性将其改造为知识,而不能被动接受书本上的内容。杜威关注儿童的本能并以此来设立课程,以活动课程为中心,包括各种各样的活动作业,主要有游戏、讲故事、观察及手工作业四类。因为杜威认为这四类课程与儿童生活切身相关,学生可以从中有效地学到知识。

由此可见,赫尔巴特的课程理论重视教材的计划性和知识的逻辑性,强调对已经掌握的间接经验的学习;而杜威以开展活动课程为主,更注重直接经验的获得。其实,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相互依赖而存在的,课程中如果过于偏重一方面而忽视另外一方面所获得的知识都将是片面的。

3.不同哲学观下的师生关系

教育过程中老师与学生的地位和相互关系是教学论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关系的反映,是哲学认识论在教学方面的重要体现。

赫尔巴特的哲学认识论认为主体对客体具有依赖性,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作为知识代表的教师也理所当然居于主导地位。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发起者和组织者,在教学中通过系统的、逻辑严密的知识讲授来培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掌握事物的本质,并且朝向教学目标发展。同时,赫尔巴特认为人的本性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教师应该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的基础上发展学生多方面的知识。

杜威的师生观建立在经验论的基础之上,认为世界没有主观与客观、唯物与唯心的区别,世界是经验的。经验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经验的产生是建立在有机体对环境的相互作用之中的。有机体对环境的作用使环境发生改变,变化了的环境又反作用于有机体,这种作用与反作用的结果造就了经验,同时也造就了知识。因此杜威认为人的主观能动性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必须主动地自我发现或者运用教材内容,才可以掌握真正的经验。因此杜威在师生关系上主张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给学生提供机会和条件,以建立良好的共同合作的氛围来发现和运用知识。

赫尔巴特的传统教学论主张建立一种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学生相对处于从属地位的师生关系;而杜威更注重在学习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使教师处于辅助地位的师生关系。

三、分析与讨论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在很多方面反映了德国当时正在兴起的软弱的资产阶级的要求。例如,他以培养“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公平”为教育的最高目标,其中前两种道德观念调节个人道德行为,后三种调节社会道德行为,这个相互联系的道德观念就是典型例证。而杜威的教学论思想是为建立美国社会秩序服务的,是实现民主主义社会的一种工具。两人的思想都受所处的阶级基础以及社会历史背景的影响而有一定的局限性。就赫尔巴特和杜威的哲学思想而言,都存在诸多不合理的成分:赫尔巴特的认识论认为客观存在的“实在”只会在表象上发生变化而本质是保持不变的,陷入了形而上学的窠臼;而杜威的认识论也存在诸多矛盾之处,诸如他认为世界是依据人的经验而存在的,但是世界在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经验产生之前就已经存在了,而人是之后产生的。对此杜威也承认在人类产生之前自然界的存在,在这个问题上杜威并不能自圆其说。两人的思想都属于唯心主义的范畴,并不是完善的哲学思想。

但是,如今讨论传统教学论与现代教学论,应该把它们放在历史的环境中去研究,正如施良方所说:“任何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都可以在其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找到根源。”历史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层次理解理论产生的背景及其深刻内涵。从这个层面来说,传统教学论与现代教学论并无优劣之分,它们是形成于不同历史时期的、基于不同哲学观基础上的教育思想。黄志成认为,德国人与美国人对教育的研究的主要区别是:德国人探究原理,而美国人研究个体;德国人从原理来分析现象,而美国人则从现象推导理论。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生活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民族文化氛围中以及具有不同社会历史背景的哲学家,他们的思想也必将渗透和反映着这种差异。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知识或真理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相对性与绝对性的统一。的确,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也可以产生科学的教学论思想,而科学哲学思想指导下的教学论也并非是绝对科学的。对于两种教学论思想,如今在吸取其精华部分为我所用的同时,更应该看到这些理论在当时历史背景下形成的根源以及所起到的作用,理解一种理论产生和实践的社会条件,只有站在这样的高度才可以使思想得以升华,寻找出一种真正适合当前社会发展的教育教学理论。

[论传统教学论与现代教学论的哲学分歧]

篇2:生物教学论

优势:(1)可以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2)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知识。(3)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思维能力。

不足:(1)不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被动授受知识。(2)不能及时得到反馈信息。(3)长时间的讲解学生容易分散注意力。

2、试述讲解技能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

优势:(1)可以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2)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知识。(3)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思维能力。

不足:(1)不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被动授受知识。(2)不能及时得到反馈信息。

(3)长时间的讲解学生容易分散注意力。

3、直观教学的优势有哪些?

直观教学有助于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直观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直观教学有助于引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直观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4、高中生物新课程计划在2010年在全国推行,谈谈你对高中生物学新课程模块的认识。答:高中阶段生物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课程总目标 1)获得关于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和生物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方面的应用。2)养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3)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基本操作技能、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4)认识科学的性质、技术的性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5)初步了解生物科学及相关的应用领域,为日后进一步的学习和参与社会生活做好必要的准备。

5、新课程改革过程中,中学生物学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中学生物教师的任务是发展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和对生物技术的认识,使学生在生物技术占主导地位的21世纪中,能更好的生活。生物教师要努力满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渴求生物科学知识和一些生物技术的需要,使学生了解生物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并能领略到这些领域的工作和成就。要胜任当代中学生物学教师的工作,一个人不仅要有坚实的生物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为基础,同时还要具有和不断提高几方面的知识及技能:理解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价值

对中学生物学课程性质价值的认识反映了教师对自身工作、任务特点等的理解,这些理解直接影响到教师工作的努力方向,是对生物教师专业素养的基本要求。生物教师对中学生物课程的认识会随着时代的前进和生物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的深入和变化。特别是在我国启动了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生物课程在课程理念、课程目的、课程框架和内容要求等方面都有了很大变化。生物教师要不断的学习与时俱进。理解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本质和特征

生物学教育有两块基石:一是人们对生物科学,对科学的本质和特征的理解;二是人们对青少年认知规律的认识。生物老师对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本质的认识,有组于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根据学科特点有针对性性地组织学习活动、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特点

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特点,这是生物学教育的另一基石。教师掌握了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后,可以减少实际教学中的盲目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能及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这方面的知识是教师工作中的理论基础。我们将在第三章集中介绍一些影响当今科学教育改革方向的理论和观点。能够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明确课程中的教学任务和要求后,要有能力去设计一系列目标明确、教学方法适当的学习活动,能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经常动手实践,并在学习中较深入地思考一些问题,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个有序、有效、有趣的过程,也是我们学习的重点内容。能够利用多种评价方式来反映学生的进步

要考察学生高层次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成果,评价学生在态度、情感和过程技能等方面的进步,就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我们将在第十章介绍评价的相关内容。专业素养的持续发展

每一位生物教师都应该具有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保持个人持续发展的才能,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生物学课程对教师的要求。生物教师参与教育研究是自身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同时,教师还应利用多种学习资源和培训的机会提高自己的学识和教学技能。我们将介绍一些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开展教学研究的内容与方法,以及如何实现自身专业素养发展的途径和要求。

6、简述初中生物学新课程倡导的课程理念。

(1)教师基本素质:①政治素质;②道德素质;③文化素质:专业理论知识、文化科学素质、教育学理论知识;④心理素质

(2)业务能力:教学能力、教学科研能力(3)参与和共事的能力

7、如何准备一节中学生物学实验课?

答:中学生物实验课教学的准备一般应包括:(1)制定实验教学目标,应包括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三部分。(2)编制实验教学计划。如:实验课时计划的编制,应深入分析教材,明确实验目的,确定重点、难点,认真备课写好课时计划。(3)采集和培养实验材料。(4)准备药品、仪器和用具等工作。

8、教案的一般格式包含哪些内容?

篇3:生物教学论

教学论作为教育科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 在本世纪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20世纪是从传统教学论向现代教学论转换的一个世纪。然而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问题:究竟什么是“传统教学论”, 什么是“现代教学论”, 二者的关系怎样等, 仍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弄清楚这些问题是研究教学论过程中的重要任务。

一、传统教学论与现代教学论的概念

对概念的理解应从其最基本的意义着手。理解传统教学论先从理解传统开始, 据《现代汉语词典》载:凡“世代相传具有特点的社会因素”就叫传统。如:传统文化、传统道德、传统作风、传统工艺等等。据此, 我们可以说, “传统教学论”是世代相传的教学观点或教学理论。它属于教育文化传统的一部分, 一般是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 反映一定的哲学观点, 是一种倾向保守的教学思想。

理解现代教学论也需从“现代”一词的涵义说起。美国英格尔斯在《人的现代化》一书中说:“现代可以被视为代表我们这个时代特色的一种‘文明的形式’。”同时指出:“‘现代’一词是指任何或多或少取代了过去被接受的行动方式的事物, 它不仅应用于‘人’, 也应该用于国家政治制度、大城市, 以及其他的诸如学校、医院、房屋建筑、服饰仪表等。”可见, “现代”一词的涵义, 既指精神文明, 也指物质文明。在我国“现代教学论”一词, 是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后、西方各种教学论流派相继传来才逐渐为人们所使用。苏联M·H斯卡特金1980年出版的《现代教学论问题》, 是一本“以现代教学沦”命名的专著。其主要观点有:教学必须面向未来, 培养学生走向生活、走向劳动;改革教学内容, 适应科学水平的发展,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教学提纲应包括学科技能、一般智力技能;教学活动和教学技能;在学习态度方面, 要注意激发兴趣和提高认识相结合。从这本书里, 有助于我们对“现代教学论”的理解。

二、传统教学论与现代教学论的特点

1. 传统教学论的特征

一般意义上认为, 以夸美纽斯、赫尔巴特、凯罗夫为代表的教育家所提出的教学思想及理念被称为传统教学论思想。并且我国现行的教学论, 其理论体系是对源自于西方的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学论和来自于苏联的凯洛夫教学论的移植和发展。因此, 对传统教学论的研究, 首先应从这几位教育家的教育力作着手。

1632年夸美纽斯完成了《大教学论》。夸美纽斯在其《大教学论》中提出了一个完整的泛智主义的教学论体系。对教育的本质、目的、知识、课程、教材、普通教学法、语言及科学的教学法、教学原则、教学组织形式等概念范畴作了精准的论述。该书标志着独立形态教学论的产生。从此, 教育学走向了独立发展阶段。

随后, 赫尔巴特发表了其著作《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在其《普通教育学》中提出了三个基本范畴:“观念”、“意志”、“兴趣”, 与之相对应的是:“统觉”、“管理”、“教学”。至此, 教学论学科开始发展、完善了。

凯罗夫所生活的时代前苏联为社会主义国家, 坚持马列主义思想, 它所坚持凯洛夫教学论的理论来源和依据包括两个方面:一为30年代前苏联教学实际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二为经过加工整理的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形成的教育理论遗产。

经过夸美纽斯、赫尔巴特、凯罗夫等几代人的呕心沥血, 传统教育思想体系已逐步形成并完善, 概括这几位教育家的思想, 其特征如下。

(1) 传统教学论主要是由教师、教学内容、学生三个因素组成。主要关注的是教师的“教”, 学生的“学”。教师主要任务是教会,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懂。重视课本的讲授, 忽视教学方法的运用, 进行注入式教学。这种方法不利于教师和学生积极性的发挥, 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2) 传统教学论在师生关系方面, 认为教师是教学的主体, 学生是教学的客体。强调教师权威至上, 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学生要听从教师的教, 主要任务是学会, 其实质是教师决定论, 忽视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

(3) 传统教学论提倡三中心论: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

2. 现代教学论的特征

1899年, 在《学校与社会》中, 杜威首次提出“传统教育”的概念, 并指出与之相对立的是现代教育。1916年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 杜威特别把教育划分为“保守”的和“进步”的两类, 用以区别重教与重学, 重传授知识与重自我活动的不同主张。并指出, 19世纪初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保守教育的代表人物。到30年代末, 在《经验与教育》中, 杜威更突出地提出了“传统教育”与“进步教育”两个对立的概念。

现代教育在批判传统教育并继承传统教育中的优良因素的基础上发展, 其特征如下。

(1) 现代教学论关注教学方法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运用, 认为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保障, 教学设备仪器等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要素。重视学生的兴趣, 积极做到使学生乐学、会学, 主张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 因材施教。可见, 现代教学论把学生的学摆在了第一位的重要位置。

(2) 现代教学论在师生关系方面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坚持儿童中心、学生中心。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扮演着合作者的角色, 一切为了学生, 促进学生知识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 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

(3) 现代教学论在课堂教学的同时, 更注重教学实践的重要作用, 主张社会中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把理论放逐于实践, 更有助于理论的深化, 使学生更易于理解理论, 增加学习兴趣。

(4) 以儿童活动为中心, 使学校教育和儿童的生活紧密联系。

三、现代教学论与传统教学论的区别和联系

1. 区别

传统教学论忽视儿童个性的发展。在杜威看来, 传统教学论忽视儿童的需要和学习主动性, 把儿童视作容器, 用早已准备好的知识内容以高压手段强行灌输给儿童。这种做法超越了儿童的生长、生活和经验, 是违反儿童天性的。

2. 联系

如果没有传统教学论, 现代教学论也不会产生。它是站在传统教学论这个“巨人”的肩上发展起来的。正是有了传统教学论不注重发展儿童的天性发展的观点, 才有了现代教学论以儿童为中心的正确观点。

二者都注重人的道德的培养。传统教学论注重儿童道德的培养, 现在我们强调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就是其很好的体现。而传统教学论是如何体现它注重儿童道德发展的呢?赫尔巴特认为, 教学不只是灌输知识, 也要发展学生的道德、纪律、兴趣、愿望、意志和品质, 而且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唯一目的, 就是培养儿童的善行, 使他们成为有道德的人。他还特别重视教师的道德引导作用, 他认为, 教师作为儿童心灵的塑造者, 必须控制儿童所处的环境, 形成学生一生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观念, 并引导与之相符的行动。现代教学论的代表人物杜威批评了赫尔巴特把学生当作容器, 消极被动地接受道德灌输的做法。但他也认为, 毋庸置疑, “人类原始冲动本身既不是善的, 也不是恶的, 原始冲动或善或恶, 就看我们怎样使用它们”。因此, 他同样强调学生优良品质的培养, 只不过他提倡用儿童的主动作业活动来“训练形成的因素”, 即“养成守秩序和勤劳的习惯, 对世界的责任感, 以及应当做这些事和产生某些东西的义务感”。

四、去其糟粕, 取其精华

现代教学论确实比传统教学论具有优势, 但是它并不是完美无缺的, 它也应随着教学实践的变革而变化的。据广西师大童年教授编著的《教学论》认为, 现代教学论在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不少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如在教学组织形式方面, 现代教学论普遍强调教学要适应个别差异, 加强个别教学, 但在班级教学中, 如何搞好个别教学, 还是一个尚未解决的问题;在教学方法上, 现代教学论重视启发教学, 但具体做法, 则主张各异, 如有人强调发现学习, 有人强调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有人强调指导学习等。可见, 现代教学论也并非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界, 认识不到这点, 不但教学理论难有新发展, 而且对运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也会产生消极作用。

传统教学论虽然存在很多弊端, 但其很多优点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如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学论在教学任务方面, 以掌握系统的知识技能为核心, 重视思想品德教育等。

因此, 我们要去除传统教学论和现代教学论中的不良因素, 发挥其有利因素, 促进教学论的更新与发展。教学论是教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科学, 现代教学论的发展, 必须在传统教学论的基础上, 逐步形成现代教学论。传统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思想对教学论的不同见解, 主要表现在这二者的区别上。

参考文献

[1]何志汉.传统教学论与现代教学论管窥.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1987 (1) .

[2]蔡宝来.传统教学论的产生及发展历程.教育研究, 2000 (6) .

[3]王天一, 等.外国教育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3.

[4]朱利霞.传统教学论与现代教学论人性假设之比较.扬州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 , 1999 (3) .

篇4:生物教学论

【关键词】现代教学论 高校 篮球教学 运用

1 前言

从20世纪中后期,世界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理论,被广泛地引入到了我国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中,在整个教育领域进行了一场深刻的革命。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同样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果,其显著特点是把现代教学理论成功地运用到体育实践教学中,教学方法的改革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极大的推动了高校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也为以后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 篮球运动是我国高校体育活动中开展广泛的项目之一。 它深受大学生的喜爱,无论从学生选修该项目的人数、学校的场地设施、还是高校从事篮球教学的师资力量。 都是列其他项目之首。 特别是近几年 CUBA(大学生篮球联赛)的成功运作,更加推动了篮球运动在高校的发展。 那么作为高校的篮球教学,如何提高其教学质量,适应当前高校篮球运动的发展。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 在高校篮球教学中运用现代教学论的原理,对于更好的完成篮球教学任务,贯彻《国家基础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试行)》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精神,增进学生健康,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研究目的和意义

2.1研究目的

现代教学论是以学生的“学”为起点,按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进行教学,主张进行小组活动和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从而构建起“以学为本”的现代教学论体系。其最大的特征就是充分关照学生的个性、关怀生命、关怀学生的情感。

本文是在分析现代教学方法特点的基础上,在发展学生的多种智力的前提下,将这些独立的教学方法重新整合成为一种新的模式,融合众家之所长,充分发挥多种教学方法的优点,克服单一教学方法的片面性,全面地提高教学效果。

2.2研究意义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日趋向多元化,人才不在仅仅是拥有大量知识的人,学习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合作精神成为未来社会人才的基本特征。如何在现代教学理论指导下,在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的基础上,探索对现代教学方法的组合运用,以期发现一条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培养学生技能为核心,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多种反馈、评价机制,注重教学过程整体控制的教学途径或模式,能够更好的实现现代教育的目标。因此,研究多种现代教学理论指导的教学活动,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3现代教学论在高校篮球教学中的应用

3.1教师要坚持以启发式教学为指导思想

“启发式”是相对于“注入式”而言的,它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运用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现以篮球基本技术中的传球教学为例,传球动作分双手传球和单手传球,具体包括双手胸前传球、反弹传球和单手肩上传球、背后传球等。学生对传球技术中的精华——双手胸前传球的技术要领都能倒背如流,而对其他传球技术可能就犯了愁。因此,教师在篮球教学中必须从实际出发,找出技术之间的内在联系,突出重点,分清主次,贯彻“少而精”的原则。要抓住篮球技战术教学中的精华,以主带次,把重点与一般结合起来。要保证重要的基本技术得到反复练习,熟练掌握,达到运用自如、融会贯通的程度,这样少而精就有可能向多而精转化。

3.2教师要切实做到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从学生实际出发, 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 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不同的教育, 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在科学判断的基础上, 教师要对具备不同篮球基础的学生采取有针对性的、灵活多样的措施。对于那些篮球基础好且具有良好天赋的学生,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善于发现他们, 更重要的是应采取措施来精心培养他们, 提出更高的要求,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

3.3要把现代教学手段应用到篮球教学中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出现,网络技术的运用,强烈地冲击着传统的体育教育。体育教学不仅在教学内容上有了重大改变,而且在教学模式、教学观念上也产生了重大突破,从而引起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变化。现代体育教育充分利用现代化设备,多方式、多渠道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已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篮球课教学利用多媒体手段,首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篮球教学中运用电视、录像、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形象化、生动化的鲜明特点,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教学手段,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巩固理论知识。利用它的视听形象和直观的效果,使枯燥抽象的篮球理论变得生动具体,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有利于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观察,通过图形或动画演示篮球技术动作过程,使学生能更直观形象地理解动作要领。对重要的教学内容和复杂的技术可以反复播放,让学生细致地揣测动作的重点、难点、技术原理和运动规律等,从而提高篮球课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4 结论

在高校篮球教学中现代教学论优于传统的教学,有助于学生对基本知识、技术的理解和掌握,以及运动能力的提高,在教学方法上,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提高教学效果,有利于增强学生对课程学习的满意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群体凝聚力。

【参考文献】

[1] 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

[2] 孙民治.篮球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5.

[3] 吴志超.现代教学论与体育教学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

[4] 张伦厚.试论高校体育课程新模式及其运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6

篇5:生物教学论

生物教学论是研究生物学教学理论、教学一般规律和教学操作的应用性理论科学;是一门由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科学学、社会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的,兼有文、理学科特点的综合性边缘学科。

生物学教学论的主要任务是:①研究一般教学理论如何与生物教学相结合;②研究如何把一般教学理论运用于生物教学实践;③通过研究丰富而独特的生物教学实践,从而产生新的理论,补充、发展、丰富一般教学理论。

生物学教学论具有很强的师范性、实践性、理论性、思想性和发展性。

生物教学论课程可以采用“

一、二、多、全、优”的教学方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看、听、议、读、写、做、练”七字学习方法。

《第一章生物学新课程的理念及目标》

★生物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1.“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教学机会的公平、对待学生公平、教学过程的公平、教学评价的公平;

2.“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理念:生物科学素养是指一个人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要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生物学课程的目标、内容和评价都旨在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生物科学素养最基本的含义是指学生能够合理地将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运用到社会及个人生活中去,当他们面对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社会事件、策划工作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3.“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分享;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4.“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理念:①“学习内容”是开发的;②“学习过程”是开放的;③“学习时空”是开放的。

编制中学生物学课程目标的三个依据:社会发展的需要;生物科学知识的逻辑体系,以及学生身心发展阶段的特点。

编制中学生物学课程目标的原则: 1.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2.适应人才观和素质观的变化 3.中学新生物学课程目标的可操作性

学习生物学课程过程中,每个学生的具体目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般认为,科学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是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三个方面组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科学素养各理解的共同因素:①对科学技术的理解,如科学技术的性质、概念、原理、过程;②对科学、技术、社会三者关系的理解;③科学精神和态度;④运用科学技术解决日常生活

及社会问题的能力,包括运用科学方法的能力、判断和决策的能力、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自我补充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生物科学素养的内容:①生命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素养;②科学态度和科学的世界观素养;③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技能素养;④正确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升生物科学素养的策略:

(一)在思想上要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过程

(二)加强实验教学:“发现问题—建立模型—形成假设—设计实验—归纳结论”的科学探索方法

(三)加强各学科间的渗透与综合:1.优化教材内容,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2.渗透STS理念,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

《第二章生物教学的相关理论》

一、脑科学

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学说

1.学习是大脑皮层暂时神经联系的形成、巩固与恢复的过程;2.引起条件学习的一些基本机制:习得律、消退、泛化、分化

(二)桑代克的联结主义理论

1.将学习归结为刺激(S)—反应(R)的联结形式;2.一定的联结是通过试误而建立;3.试误学习成功的条件有三个:练习律、准备律、效果律

(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 应答性行为;操作性行为

斯金纳根据刺激(提问)—反应(回答)—强化(确认)的原理,制订了程序教学的基本原则:(1)小步子原则;(2)积极反应原则;(3)及时强化原则;(4)自定步调原则;(5)低错误率原则

行为主义者把学习的概念定义为: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即“刺激—反应(S—R)”,推动学习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内部驱动力(如饥渴)和外部力量(如奖惩)。

三、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一)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

促进发现学习的方法:1.鼓励儿童相信并依靠自己的头脑去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2.激发儿童学习的内在动机;3.注意新旧知识的相容性;4.培养学生运用假设、对照、操作等发现技能

(二)奥苏泊尔的意义学习理论

影响意义接受学习的主要认知变量:①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是否有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可以利用;②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原有观念之间的区别程度如何;③原有的起固定作用 的观念的稳定性和清晰性。

意义学习由低到高分为四种类型:①表征学习,它是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即学习符号是代表什么。②概念学习,它是指掌握由符号所代表的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有两种基本形式:概念形成与概念同化。③命题学习,它是指学习有几个概念联合所构成的由符号代表的复合意义。④发现学习

学习动机的内驱力:①认知驱动力;②自我驱动力;③附属驱动力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学习是指人的心理倾向和能力的变化,这种变化要能持续一段时间,而且不能把这种变化简单地归结于生长过程。其公式是:S—AT—R(S=客体刺激,A=同化,T=主体的认知结构,R=行为反应)

学习过程是信息加工的过程,不依靠试误,而是顿悟的过程。

在具体的发现教学中,必须强调:①强调学习过程;②强调直觉思维;③强调内在动机;④强调信息提取。

有意义学习的两个先决条件:①学生表现出一种意义学习的倾向;②学习内容对学生具有潜在意义。

具体生物教学中,应使用先行组织者策略:①提供先行组织者:先行组织者是指和学生将要学习的新知识相关的引导性材料。②呈现学习材料

四、构建主义学习理论

(一)个人构建主义 皮亚杰、凯利

同化是指有机体把外部要素整合成自身结构的过程。有再现性同化、再认性同化、概括性同化三种形式。

顺应是指有机体调节自己内部结构,适应特定刺激情境的过程。

平衡是指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个较高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

(二)激进构建主义

(三)社会性构建主义 所罗门、杜宾、维果斯基

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①儿童现有发展水平;②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异称为“最近发展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1.知识观: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新。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不同的学习者对同一个命题会有不用的理解,理解

只能由个体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它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

★2.学习观:构建主义者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们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有其他人替代。

3.教学观:构建主义者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对学习和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四大属性。

构建学习的途中三种经典模式:支架式构建、抛锚式构建、导引式构建。

五、科学学

科学发展模式:①波普尔的证伪主义;②库恩的科学革命论;③费耶阿本德的韧性和增生原理。

六、科学—技术—社会(STS)教育 生物学教学中STS的实践模式:

1)课堂教学渗透STS模式;2)科技活动渗透STS模式;3)社会活动渗透STS模式

《第三章生物学教学方法》

一、探究性学习是“儿童通过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的基础——科学概念;进而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三层意思:①探究性学习要求儿童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在探究中学习研究自然的方法和技能;②探究性学习要求形成科学知识和科学概念;③探究性学习希望儿童形成探究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乐于继续对未知世界进行科学探究。

探究性学习过程的特征:①真实的事件;②问题产生于提供的真实情景;③尝试形成假设;④证明假设的方案;⑤收集证据;⑥形成解释;⑦通过比较,评价自己的解释;⑧交流和论证解释

探究性学习的类别:(1)根据活动情况分:发现式探究;推理式探究;实验式探究;(2)根据活动程度分:完全探究;部分探究

★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实施:1)生物学观察;2)发现问题;3)形成假设;4)假设验证;5)得出结论;6)交流共享

二、基于问题的教学是通过创设符合学生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的情境,激发学生产生问题并强化解决问题的动因和兴趣,从而完成对学习任务的学习过程。基于问题的教学的特征:1.自主性;2.开放性;3.驱动型 基于问题的教学的步骤: 1.问题情境的创设

问题情境设计原则:①目的性;②问题性;③新颖性

问题情境设计方法:①通过实验;②通过实物、图片、模型展示等直观手段;③通过对生物科学史实的介绍;④通过与现实生产、生活紧密相联的事例;⑤提供有趣的生物学现象;⑥利用学生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 2.问题的提出

策略:①教师示范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②鼓励学生大胆效仿,提出问题;③提出假设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想象、联想的兴趣;④引导学生在多向比较中提出问题并比较分析,是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3.问题的解决

组织形式:学生自主解决、合作探究、师生合作交流等 4.对问题的总结

口头总结法,概念图总结法,示意图总结法,练习总结法

三、讲授式教学

★讲授法是指教师运用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生物学知识的方法,是中学生物学教学中使用最早、最广的一种教学方法,在目前的生物学教学中仍占主导地位。形式主要有讲述和讲解。讲述,是指教师用语言生动、形象地向学生描绘生命现象、生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讲解,是指教师用比较严密的语言解释、论证生物学的概念、原理和规律,以揭示生物内部的联系,归纳出生命活动的共同规律。

讲授法一般程序:1.激思诱导;2.讲授知识的基本要求:①内容具科学性;②讲授具系统性;③语言要求:思想性和示范性;准确性和鲜明性;表达性和相通性;量力性和启发性;趣味性;④讲授应与其他方式相结合;⑤讲授最后应有精要完善的“结束”

四、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的一种同伴之间的合作互助的目标导向的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由教师分配任务和控制教学进展的教学活动。

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1.积极互赖;2.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3.个体责任;4.人际间的社会协作技能;5.小组自评

合作学习的基本程序:1.教学规划阶段;2.教学实施阶段;3.教学总结阶段

五、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开发、利用和应用现代教学媒体,并继承传统教学的合理成分,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媒体的组合教学,产生最优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的基本原则:1.教学目标控制原则;2.多种媒体优化组合的原则;3.适应性原则;4.经济性原则

六、其他方法

1.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组织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道理,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其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教学方法。2.学案导学

学案是教师在学科教学论和课程论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发

展水平,编制而成的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构建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式,实现三维目标全面落实的学习方案,或者称导学方案。

学案的设计原则:1)主体性原则;2)导学性原则;3)梯度性原则:4)探究性原则;5)系统性原则

《第四章生物学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概念一: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过程为目的,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好下方案的过程。

★概念二:教学设计是在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整合现有的教学资源,将教学活动具体化的过程,也就是教学活动所要执行的方案。★概念三:教学设计是教师创设教学的“文本”。★概念四:教学设计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过程。

教学设计应包括:前期分析、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分析。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是进行教学流程设计和教学效果分析设计的基础或前提。同一层次内的每一个设计内容之间存在着紧密的逻辑关系,同时与其他模块的二级层次指标也存在着明显的关系。

教学设计理念和思路的基本要素:①教学设计理念和思路要符合国家的教育改革的总目标;②教学设计理念和思路要体现当代学科教育的理念和思想观念,要体现课堂教学形态变化的时尚和要求;③教学设计理念和思路要符合学校教学的实际情况;④教学设计理念和思路还需要注意到学科特征,也就是说,每一个学科都会有科学本身所追求的教学理念和思路 学习任务是指学生通过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所要完成的任务。学习任务的主体是学生,是学生为了建构学科知识体系,形成学科特色的能力,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要完成的任务。★学习者分析又称学情分析,是指教学设计中对教学活动的对象之一——学生的情况进行的分析,以便在教学过程设计中能够满足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需求。

教学目标分析是指在教学设计中对本节课所要达成的教学目标进行分析和解释,以指导教学流程的设计,以及教学活动的安排。

课程目标是国家为了实现学校课程的教学而制定的该课程的学习基本要求,是针对全国所有同年级学生学习本课程制订的目标。

教学策略在教育心理学中是指教师教学时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学习,从而达成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教学取向、教学思路或方案。

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中教师在一定的教学策略的指导或要求下,所采用的具体方法。教学手段是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采用的具体的措施,是完全的操作层面的东西。教学方法中往往包含着一个或多个教学手段。

教学流程设计是指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师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活动安排,围绕着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习任务的完成,所将要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是教师根据前期分析的情况,而预设的教学活动方案。包括课堂教学的导入、教学情境设计、问题提出、问题分析、教学讨论组织、结论得出、教学环节转化、学生学习情况估计、课堂总结等基本环节。

★说课是教师对备课、上课和评课的设计活动进行口头和书面呈现,阐述和自我监控的过程。它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学习任务、学生情况的实际,口头表述优化设计课堂教学结构的构想、策略、程序及其理论依据的教学研究形式。

有课前说课、课后说课、评课后说课三种形式。说课的本质是元教学,是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内心反应的一种展示。

说课的功能和优势:1.能够体现教师的水平;2.灵活简便;3.便于反馈;4.参与人员较多 说课的内容:1.说设计理念和思路;2.说学习任务;3.说学习者的情况;4.说教学目标;5.说教学方法;6.说教学过程;7.说教学评价

说课的注意点:1.有自信、教态自然;2.语言表达问题;3.体现教学方法、教学理念;4.围绕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和解决;5.教学理念、教学理论、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穿插在教学过程之中

说课(指上课前的说课)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的反思活动的展示,在介绍教学设计的同时,重点阐述这样设计的道理或依据。

教学设计是发生在设计之前的准备活动,是准备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案。

课堂实录是对教学活动进行过程的记录,它的产生一定是在课堂教学之后或者课堂教学过程中,是对课堂教学活动的真实反映。

教学案例是指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的反思、分析、评价和判断,目的是提出对课堂教学改进的方案,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第五章生物学课堂教学》

构成课堂教学的要素包括教师、学生、教学环境、、师生及生生的讨论与交流,以及在教学过程中生成的内容等。

高中生物学知识类型六种:描述介绍类型、概念比较类型、逻辑推理类型、科学方法类型、知识应用类型、复习巩固类型; 生物学课堂教学技能:

(一)信息传播技能:1.语言表达技能;2.书面表达技能(主板书,副板书,作业设计,课堂教学读物设计);3媒体使用技能(媒体的选择、应用和效果评价).(二)引导学习技能:1.情境创设技能;2.提问技能(问题意思形成,问题的情境创设,问题所针对的教学目标,问题的呈现方式,问题的范围大小,问题的解决过程,问题解决成果的利用);3.追问技能;4.信息捕捉技能;

(三)课堂调控技能:1.活动设计技能;2.活动组织技能;3.活动调控技能

(四)现象演示技能:1.现象呈现;2.实验演示;3.模拟与比喻(物理模拟,数学模拟,比喻)

(五)教学评价技能:1.教学行为判断(教学目标的最有效实现是衡量教学行为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2.教学目标实现感知;3.教学反馈技能

《第六章生物学新课程实验教学》

★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地位:(1)有利于完整、正确地理解生命科学;(2)有利于巩固生物学知识;(3)有利于掌握正确的实验技能;(4)有利于培养正确的思维方式;(5)有利于培养正确的世界观

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基本类型:

(一)验证性实验与探究性试验

★验证性实验是通过实验过程证实已有的生物学理论、原理、学说、公式等知识,旨在加深对它们的认识和理解的实验类型。

探究性实验是通过实验探知与研究未知的生物学理论、原理和生物活动规律,旨在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其学习积极性,使其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和良好的思维习惯,这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正确世界观的形成有积极的作用。

(二)演示性实验和操作性实验

演示性实验是教师或部分学生(如兴趣小组)参与的,是为演示生物学现象进行的实验活动。操作性实验是由每个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学生在操作中训练实验技能,证明生物学的理论或原理,探究未知的生物学现象。

(三)定性实验和定量实验

定性实验是通过实验证实生命现象的性质,实验所关心的是“有、没有”或“是、不是”的问题,对数量的关注程度不高。

定量实验是为了证明生命现象各个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的实验类型,其关心的是“有多少”,“多多少”或“高多少”等问题。

(四)课堂教学实验与课外兴趣实验

课堂教学实验是按照课程表的安排,通常在生物实验室中进行的实验教学活动。课外兴趣实验是教师和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而进行的实验活动。

《第七章生物学新课程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指对学校中的课程、教学计划或与之相关的问题,或对学科的教学活动过程所能够达到的教学目标的价值判断。

教学评估是指对学校的办学条件、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所能够达到的教育目标的价值判断。教学评定是指对参与教学活动的人员在教学活动中对达到教学目标所具有的事实的价值判断。

教学测量是评价、评估或评定的一种手段或方法,是采用一定的方法检测教学效果,并对测量对象赋予一定数量值,为评价、评估或评定提供依据。

测试或考试是评价或评定所采用的特定的测量形式,通过在相同条件下测试同一套问题,来测试一个行为样本的工具或系统的方法。教学评价的类别:

★1.诊断性评价是为了了解学生以前的学习情况,以便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达到良好 的教学效果所进行的评价,通常发生在新的教学活动开始之前;

★2.形成性评价又称过程性评价或阶段性评价,是在教学活动进行过程中所采用的评价,目的是检验前一段时期所采用的教学策略或教学方法是否有效,以便及时进行调整; 3.终结性评价是指整个教学任务完成后,对教学效果的总体评价;

4.常模参照评价(相对评价)是对被评价者在某团体中的相对地位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适用于选拔考试、评优评奖;

5.标准参照评价(绝对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作为评价的标准,评价学习者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标准参照评价不关心被评价者在学习团体中的位置,而只以教学目标作为标准,检验达标的程度;

6.潜能参照评价是将被评价者实际水平与其自身潜在能力相比较,以评价被评价者有无充分发挥其潜在能力为目的的评价类型(根据是学习者的“最近发展区”)。中学生物学教学评价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2.客观性原则;3.可操作性原则;4.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统一原则;5.选拔与促进相统一原则

中学生物学教学评价的作用:1.促进教学活动;2.甄别教学成效;3.提供教学决策

中学生物学教学评价的过程:

(一)评价目标的确定;

(二)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目标是指开展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它是衡量教学活动的质量的标准,是进行教学评价的依据。教学目标分析包括对认知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分析;

(三)教学内容分析;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

(五)评价指标的确定;

(六)评价量表的制作;

(七)评价方法的选择;

(八)信息的收集与加工;

(九)评价结果的得出;

(十)评价意见的反馈;

(十一)评价结果的修正与确定;

(十二)中学生物学教学评价案例;

(十三)教学评价中的观察、访谈、自我报告

《第八章生物学教学研究》

★教学研究的作用与地位:

(一)解决教学的实际问题,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1.教学研究为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2.教学研究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平台;

(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再是单一的、被动的接受式学习;2.不再把学生的视野束缚于课堂和学科之内

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1.观察研究法;2.实验研究法(真实验法,准实验法);3调查研究法;4.文献研究法;5.行动研究法

《第九章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职业技能包括学科基础知识,学科教学的技能,教师的信息传递技能(表达,沟通等),一定的组织与协调技能,与学生一起从事教学活动的技能,对教学过程的判断和处理技能等。教师是指由于社会分工所产生的从事某一工作类型的一类人,是指掌握了专门从事某一职业所需要的技能的人。

专业化是基于职业化的水平发展而来,是在具备了教师职业技能的基础上发展成的更高的要求。专业化和职业化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可替代性”。教师专业化的本质就是教学工作的“不可替代”和“非我莫属”的特性。

教师专业化的原因:1.社会的发展与进步;2.知识的丰富;3.教育学科的发展

教师专业化的共性:1.教师要具备优秀的公民素质;2.教师需要有爱心,要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将培育学生当成自己的需要,将教师工作的劳动看成自身的需要;3.教师要有奉献精神;4.教师是一个优秀的社交家;5.教师是一名优秀的心理辅导师;6.教师应该是以为学识渊博的学者。7.„„ 生物学教师专业化的个性:

1.生物学是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组成科学的一门学科; 2.生物学是研究生命运动规律的科学;

3.生物学是一门快速发展的学科,是21世纪的领先学科;

4.生物学发展除了自身的发展规律和人类对生命科学的认识与需求外,还得益于生物学和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生物学不再只是科学层面的理解,而是在大的科学、数学、人文、社会学科的层面的发展和解释;

5.中学生物学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6.生物学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在中学生物学的内容中增加了一些学生探究的活动; 7.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生物学的研究和发现都离不开生物学实验。

我国实施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主要有三个层次:1.以获得学历和合格能力为主要目的的补偿教育;2.以胜任教育与教学工作为主要目的的岗前培训;3.以适应中小学教育改革,全面提升教师能力和素质的继续教育 学校教研活动:

(1)集体备课是学校开展教研活动的重要形式。选择高中生物学课程的特殊内容,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情况进行分析,寻找适合的教学方式,并形成具体的教学方案。试讲是集体备课的一种形式。选择一位或几位教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事先进行比较充分的准备,预先形成教学方案。

磨课是集体备课中对某一节进行多次、反复的试讲、修改再试讲、再修改的教学研究形式。说课是对教学设计进行自我反思或集体反思的过程,也是一种有效的备课方式。集体批改作业是对前一段教学活动的效果进行集中诊断和评价的过程。

(2)专题讨论是由学校教研组组织的对学校生物教学中核心问题、关键问题、普遍性问题,通过确定专题,事先由教师们准备和研究,再组织大家各抒己见进行研讨的教育活动。(3)观摩、公开课和优质课展示

优质课展示是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专门组织的,旨在展示优秀教师开设的优秀课堂,或者为交流某一方面的教学改革成果而进行的课堂教学活动。(4)师徒结对(5)课题研究

教师个人研究:1.教师自我进修;2.教学反思

★期刊的特征:1.期刊论文的特征:有刊名、出版年、卷号、期号、页码等信息;2.报道及时,内容广泛,连续出版

篇6:生物教学论期末

中学生物实验室安全规范(考了让你设计一份实验室安全守则)实验室中的安全问题与防范(了解)

(一)常见物理性伤害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由于使用锋利的物品、或处理破碎的玻璃不当,会割破皮肤,造成伤害;在加热实验材料时,如操作不当会被烫伤;另外,由于实验室的电路安装不当、或学生使用电器设备不当有可能触电。这一类伤害可通过以下措施加以有效地预防。1.要求学生:

(1)使用玻璃、金属器皿及锋利物品要轻拿轻放。破碎的玻璃应放入制定容器。

(2)加热实验材料时不要离开实验台,被加热的试管管口不要朝向任何人,不要用手直接去拿被加热的器皿。

(3)要知道电源的位置,知道总电闸在实验室什么地方。2.实验室要安装三孔的、有接地保护的电源插座。教师要确认插座的接线正确、地线已经接地。

3.实验室中应备有急救箱,并放置在明显的位置,急救箱中应随时备有常用的应急药品和器材。

(二)化学药品

在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化学药品中,有危害性的药品包括有毒、有腐蚀性、易燃药品等几大类,个别药品同时具有上述几种危害。

有毒化学药品一般可通过呼吸、口腔、注射、与皮肤或伤口接触进入人体,引起人体急性或慢性的中毒反应。急性的中毒反应可发生于中毒时或中毒后几小时之内,慢性中毒是多次中毒后在较长时间后才出现反应。腐蚀性药品有固体的、液体的和气体的,它们通过化学反应可以对人体组织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较轻的可以引起正常组织的过敏反应或发炎,较重的可造成组织永久性的破坏。易燃药品有引发火灾的潜在危险,要远离火源。预防措施:

1.使用所有化学试剂和药品时都要小心,应避免直接接触化学药品。2.保持实验室中良好的通风。3.药品的容器使用后要盖好。

4.接触药品后要及时清洗,离开实验室前要用肥皂洗手。5.不得在实验室中饮食。

(三)实验动物

使用活动物对学生可能造成的伤害包括抓伤、咬伤以及由动物传播的疾病等。预防措施:

1.实验动物最好去专门的供应部门采购,不要将野生动物(脊推动物)带入实验室。

2.学生不得将动物带回家中去做实验。

3.实验室中如果有师生被动物咬伤、抓伤或其他伤害,应立即报告校医或去医院。

(四)实验用植物

用于生物学实验的大多数植物一般不会对学生造成危害、但某些地区会有少数有毒的植物,如果不加防范,可能造成学生植物中毒,出现头痛、眩晕等中毒症状。另外,很多人对植物的花粉、或孢子过敏,因此在实验室中使用产生花粉和孢子的植物也要小心。

预防措施:

1.不要食用作为实验。材料的植物的任何部分。2.不要让植物的汁液进入眼、口或伤口中。

3.完成植物实验后,要用肥皂洗手之后再离开实验室。

4.生物学教师要了解本地常见的有毒植物,并尽可能不用这些植物作为实验材料。

(五)微生物的使用 预防措施:

1.切勿使用病源微生物作为中学实验材料。

2.不要培养来自人体或动物的微生物。要把所有实验用的微生物都作为致病微生物来处理。

3.教师要向学生示范,并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接种操作技能。

4.在将任何微生物的培养物扔掉之前,都应先经过灭菌处理

(六)人体生理实验的安全

中学生物实验中有些要从人体自身取材,如取口腔上皮、取血制作血涂片等。在这些实验中,教师必须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健康和安全,防止在实验中传播疾病。有些传染病可以通过人的体液及接触过体液的器具传播,因此实验中凡使用会与学生口腔或体液接触的器具。都应该是一次性的产品,如果不具备一次性的器具,则应使用取自动物的实验材料。

(七)实验室安全守则与安全协议书

生物教师除了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指导外,还应根据学校的特点和学生的情况制定实验室安全守则。安全守则应贴在实验室最明显的地方,并要在学生第一次到实验室上课时就了解到安全守则的内容。安全守则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对学生进入实验室、储藏室和标本室的规定。2.对学生使用实验材料、设备的要求。

3.对学生在课外时间使用实验室和进行实验的要求。4.安全用电的要求。

5.化学药品管理和使用方面的要求。6.实验操作的要求。7.使用急救箱的要求。

8.禁止在实验室饮食,任何化学药品和生物实验材料都不得入口。教学策略(考了探究教学是怎样进行的?)科学探究通常包括: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教学方法(考了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1、依据教学的具体目标和任务

2、依据教学内容特点

3、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状况

4、依据教师的自身素质

5、依据教学环境条件 材料分析: 一.讲解技能

1.原理中心式讲解定义

原理中心式讲解一般指以概念、规律、原理、推论为中心内容的讲解 适用内容:

生物学概念、生理功能、遗传变异、生命起源、生物进化、生态学等。讲解方法:

交替应用分析、比较、归纳、演绎、抽象、概括、综合等逻辑方法 2.设计你对“竞争的概念”的讲解 二.板书

板书的类型及优点(都考了): 板书,即教师为辅助课堂口语的表达而写在黑板(或写在投影片)上的文字或其他符号。

功能分类:正板书——写在黑板正中提纲挈领反映教学内容的书面语言;副板书——写在黑板两侧作为正板书的补充或注脚。

板书呈现方式分类及其优点:(1)提纲式:纲目清楚,重点突出,便于学生对教材内容和认知结构的理解和记忆。(2)表格式:类目清楚,井然有序,增强教学内容的主体感和透明度,便于学生分类归纳,进行对比。(3)图示式:能反映事物的关系和结构,又比较形象具体,便于学生理解较复杂和抽象的内容,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4)图文式:对刚开始学习生物学的学生尤为适宜。(5)综合式:将学生将零散、孤立的知识“串联”和“并联”起来,形成系统化、简约化的知识网络。(6)问答式:用于设置系列问题,组织学生回答或由学生经过讨论后回答。(7)计算式和方程式:以数字运算来表述,文字少,逻辑性强,应用于讲解计算题。(8)图表式;(9)图解式

板书的设计目的(优点):

1、提示内容,体现内容结构和教学程序。

2、激发兴趣,启发思考。

3、强化记忆,减轻负担。

[请你思考] 有的老师一节课的板书写完了一板又一板,请问:这是否合适,为什么?(了解)

答:可以从板书技能应用原则和板书技能评价方面考虑:

板书技能应用原则与要点:(1)文字语言的规范性;(2)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为标准;(3)启发性、条理性、简洁性;(3)启发性、条理性、简洁性;(4)写在教案上(计划性)板书技能评价:1.板书内容与教学内容联系紧密、重点突出; 2.板书简明扼要、整洁、规范; 3.板书系统性好、逻辑清晰; 4.字体有足够的大小,便于观察;5.板书与语言配合密切; 6.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 7.板书书写速度快、好 8.板书醒目、直观; 9.板书美观 教学设计

设计《生态系统的结构》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会给出一些内容)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分析生态系统的分。

2.理解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的复杂网络体系。

(二)能力目标

1、概括出生态系统的成分,讲解各成分之间的联系与制约关系

2、学会分析一些生物的食物关系,从而建立食物链、营养级和食物网的概念。

(三)情感目标

3、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观察能力和识图能力 通过做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模拟游戏,培养遵循生态学原理去对待自然界的一草一木意识,以及团体合作意识。教学重点

1、生态系统的成分

2、食物链和食物网 教学难点

1、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

上一篇:机关绩效考核管理办法下一篇:广西日月双塔的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