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侵占罪成功案例

2024-05-14

职务侵占罪成功案例(共6篇)

篇1:职务侵占罪成功案例

从一案例看职务侵占罪与贪污罪的区别

一、基本案情

福建省厦门市某储运有限公司是该市两家国有独资公司共同出资成立的公司,该公司与该市某建设公司(系国有独资公司)签订包干经营协议书,协议约定由储运公司对该建设公司出资开发的海关验货场进行包干经营并且对场内存放的货物负安全和保险的管理责任。被告人张某某受储运公司的聘用,从事该公司的门岗工作,其岗位职责具体是:根据已经缴费的缴费卡放行出验货场的车辆,负责场内货物的安全,晚上时间还代业务员、核算员对下班期间进出货物场的货柜车打卡、收费。被告人黄某某是该市某货柜有限公司的初验员。

张某某被聘用为门岗后,曾多次萌发盗窃验货场内集装箱的念头。张某某在结识被告人黄某某后,两人密谋约定偷窃验货场内的货物,由黄某某负责偷窃其所属公司即某货柜有限公司的出场单并联系销赃事宜,张某某负责选择作案时机并负责将集装箱进出保税区大门的登记资料偷出并予以销毁。某日下午,张某某单独看管该海关验货场,便通知黄某某联系拖车前来拉货。黄某某联系拖车后于当天晚上七时左右,将某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寄存在海关验货场内的3个集装箱货柜和货柜内所装的1860箱“华隆”牌多元酯加工丝以及3个车架(总价值659878元人民币)偷走并拖往某市预备销赃。储运公司发现后即向公安机关报案,追回了“华隆”牌多元酯加工丝1573箱、3个集装箱货柜及3个车架,但尚有287箱多元酯加工丝(价值76715元人民币)无法追回。①

二、分歧意见

检察院指控认为,被告人张某某身为受国有公司委托管理国有资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伙同被告人黄某某监守自盗公司财物,两人行为均已触犯刑法第382条第2款、第3款及第25条的规定,构成贪污罪,系共同犯罪,并且贪污数额特别巨大,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情节特别严重,应根据刑法第383条第1项的规定处罚。

被告人张某某及其辩护人辩称,检察院指控的两人构成贪污罪属于定性错误,理由在于,其一,张某某并非收国有公司委托管理国有资产的人员。其二,张某某并没有利用职务之便,应属于秘密窃取。其三,张某某所在的储运公司的管理

① 参见陈立:《刑事疑难案例研析》,厦门大学出版社 2011年版,第222页 权仅限于收费、放行,并不核对拉货人是否是货主,由此,储运公司与货主的关系是场地租赁关系而非保管关系。

被告人黄某某的辩护人提出本案应为职务侵占罪而非贪污罪,理由在于,其一,张某某的身份与职责不符合贪污罪的主体特征,从案件是实际情况看,海关验货场的工作只是一般性劳务,不具有管理的性质,且张某某作为门岗,其工作职责也不具有管理的性质。其二,本案的犯罪对象并不是国有财产,不是贪污罪的犯罪对象。

三、法理分析

本案中,张某某伙同黄某某将本单位包干经营的验货场内的货物窃取占为己有的行为,系共同犯罪。对黄某某行为的定性取决于对张某某行为的定性,因为两被告人窃取验货场内货物之所以能够得逞,是利用了张某某“职务上的便利”。因为张某某被聘用为储运公司承保经验的验货场的门岗时,公司规定的岗位的职责是“根据已经缴费的缴费卡放行出验货场的车辆,负责场内货物的安全,晚上时间还代业务员、核算员对下班期间进出货物场的货柜车打卡、收费”。而两被告人实施盗窃行为时正是利用了报告人张某某单独值班的便利将货物顺利拉走,这种“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窃取货物的行为如何定性,必须结合案情对贪污罪与职务侵占罪的界限进行明确的划分。

从贪污罪和职务侵占罪的构成要件来看,两罪在主观方面都表现为故意,两罪在客观方面都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财物。在占有财物的方式上,刑法对贪污罪作了列举性规定,即“侵吞、窃取、骗取或其他手段”,但是在职务侵占罪上并没有作具体的规定。对此,有学者认为贪污罪与职务侵占罪在客观行为手段上并没有实质区别,对职务侵占罪中的“侵占”应作广义的理解,与贪污罪中的“侵吞、窃取、骗取或者其他手段”含义一致。① 对此我表示赞成,原因在于其一,不管行为人采取何种手段,只要其已经将他人合法持有的财物非法占为己有,都是侵占犯罪的行为表现。其二,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第二款规定了对国有公司、企业或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费国有公司、企业和其他非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本单位财物的应以贪污罪定罪处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职务侵占罪 ① 参见肖中华:《贪污贿赂罪疑难解析》,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年版,第61页 的手段仅限于“侵占”的话,类比考虑则该条文中所规定的人员只有在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单位财物的行为才构成贪污罪。这样的理解,将会导致相同职权的人,同样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本单位的财物,仅仅因为占有的具体手段有差别而成立性质完全不同的犯罪,这样的结论是有失公正的。因此,我国有关学者也指出“这里的职务犯罪,实际上就是公司、企业工作人员的贪污罪。”①

在犯罪主体上,两罪也存在明显的区别,职务侵占罪的主体是非国有公司、企业或其他非国有单位的人员,也不属于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或单位的人员。贪污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也包括了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事业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由此可见,贪污罪的犯罪主体范围宽于职务侵占罪的主体范围。从两罪主体范围的差异上可以看出,这两罪在“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的不同”。贪污罪的主体利用的是其在职务上拥有的国家公共权力,而职务侵占罪的主体利用的是主观、经营、经手本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财物的便利条件,而非国家公共权力。②在本案中,被告人张某某所在的某储运公司系国有公司,如果张某某构成贪污罪,其身份应符合以下条件之一:是该公司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是受国有公司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从事公务”是指从事管理国家公共事务的活动,即对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以及同社会秩序有关的各种事务的组织、领导、监督、管理等活动。③在本案中,从被告人张某某的具体职责来看,其只具有放行车辆、保管货物和一定的对车辆打卡、收费的职责,并没有从事管理公共事务的职权,其所从事只是劳务工作,而并非公务工作。关于劳务和公务,我们可以根据公务活动的管理性和职权性将其区分开来。如果该公务员只是从事劳动生产或劳动服务活动,没有一定的职务,不享有对公共事务的管理权,那么该工作人员从事的就是劳务。相反,如果该工作人员从事的是组织、领导、监督、管理等活动,并且有一定的职务,享有对公共事务的管理权,则该工作人员从事的是公务。正如某学者主张的“劳务活动并非没有任何管理,但其管理和公务人员对公共事务的管理有本质的区别”④由此可见,本案中被告人张某某作为储运公司聘用的门岗,其工作活动都不具有管理的性质,而且其门岗职务并不具有职权性,因此,被告人 参见陈兴良:《刑法疏议》,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1997版,第444页

参见刘宏志:《贪污贿赂罪立案追诉标准与司法认定实务》,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10版,第26页 ③ 参见毕志强 肖介清《职务侵占罪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1版,第246页 ④ 参见陈立:《刑事疑难案例研析》,厦门大学出版社 2011年版,第227页 ①② 3 张某某在储运公司从事的是劳务,而并非公务,我们可以排除张某某是在国有公司从事公务的人员。那么张某某是不是受国有公司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呢?本案中,储运公司作为国有公司,承包经营另一国有公司即该市建设公司出资开发的验货场。而该验货场并不是委托张某某个人经营管理的,是委托给该储运公司承包经营管理的,作为储运公司门岗的张某某并没有管理海关验货场的权限,因此,其也并不是受委托经营、管理国有资产的人员。综上所述,被告人张某某并不具备贪污罪的犯罪主体资格,检察院在本案中的认定有偏差。

本案中所涉及的犯罪对象,即某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寄存在海关验货场内的货物是否是贪污罪中所指的“公共财物”是本案中的另外一个争议点。关于“公共财物”的具体界定,唯有刑法第91条对“公共财产”作出了这样的规定:“本法所称公共财产,是指下列财产

(一)国有财产;

(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财产;

(三)用于扶贫和其他公益事业的社会捐助或者专项基金的财产。在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集体企业和人民团体管理、使用或运输中的私人财产,以公共财产论。”除此之外,刑事立法和司法解释关于“公共财物”并没有做出其他的具体规定。那么,该法条中的“公共财产”是否与贪污罪中的“公共财物”是等同的呢,对此,不同的学者持有不同的观点。有的学者认为,这两者并不等同即

①刑法第91条的规定并不能作为认定贪污罪中犯罪对象的依据,理由在于这两个词从词义上理解并不完全等同。依据《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财产是指拥有土地、房屋、物资、金钱等物质财富;财物是指钱财和物资。由此可见,财产的含义中包含了财物的含义,前者的内涵大于后者,两者不能等同。相反的,有的学者认为,刑法第91条的规定应作为解释贪污罪犯罪对象的法律依据,两者只是在表述上有所不同而已②。理由在于“公共财产”与“公共财物”在本质属性上是相同的即都具有“公共性”,因此,刑法第91条的规定可以作为贪污罪中“公共财物”的解释依据。还有的学者认为,不能因为“公共财产”与“公共财物”都具有公共的属性就忽略两者在内涵上的差异,但是在目前没有对“公共财物”作出任何立法解释或司法解释的情况下,把刑法第91条关于“公共财产”的解释作为认定“公共财物”的法律依据是当前最切实和稳妥的办法。③对此我表示 参见赵秉志:《中国刑法案例与学理研究》,法律出版社 2004年版,第29页

参见刘胜荣 张相军:《贪污贿赂罪》,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第47页 ③ 参见张元甲:“贪污罪犯罪对象研究”,西南政法大学,2010 ①② 4 赞同,虽然这两个词语在表述上略有不同,在范围上也是相互包含的关系,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可做略微的扩大解释适用刑法第91条的规定,这并不违反罪行法定原则。鉴于此,作为贪污罪的犯罪对象应包括以下四个部分:国有财物、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物、用于扶贫和其他公益事业的社会捐助或者专项基金的财物以及以公共财物论的私人财物。在本案中,被告人张某某所窃取的是寄存在储运公司验货场的货物,该货物并不是储运公司所有,因此不属于国有财物。由于储运公司是属于国有公司,因此其所保管的财物也不属于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物、用于扶贫和其他公益事业的事业捐助或者专项基金的财物。那么,这是否属于以公共财物论的私人财物呢?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此处的私人财产是指在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集体企业和人民团体中管理、使用或者运输的私人财产。之所以这么规定,是因为在这种管理、使用、运输的状态下,公民个人与上述单位之间形成了委托管理、借用或是运输等法律关系。此时,上述单位在管理、使用或运输公民个人财产时,有妥善保管、使用、运输该财产的义务,防止其毁损灭失,否则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因此,出于此种考虑,该种状态下的私人财产也以公共财产论。另外,有学者指出,此处的“以公共财产论的私人财产”认定应当注意一下几点:第一,必须是私人合法持有的财产;第二,必须是因为发生一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依照职权转移到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或者集体企业、人民团体的管理、使用或者运输中的,即基于一定的法律关系而产生的;第三,管理、使用或者运输上述私人财产的主体必须是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集体企业和人民团体,即这些单位的必须是国有或者集体性质的。①在本案中,虽然储运公司是国有公司,其所保管的确实是非国有公司的财物,但该批货物并没有转移给该储运公司,两者只是临时的保管和海关验货的关系,因此,也不宜认定为“以公共财产论的私人财产”。

职务侵占罪的犯罪对象为“本单位的财物”,对于该规定,理论界上有不同的观点。有的学者认为,职务侵占罪的对象应包括国有财产、集团财产和其他非公有的财产。②另外有的学者认为,职务侵占罪的对象是非国有公司、企业、单位所有、持有、租用的财物。③还有的学者认为,职务侵占罪的犯罪对象只包括 参见罗林:“论贪污罪的犯罪对象”,西南政法大学,2008 参见谢慧:“贪污罪与职务侵占罪之比较”,《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3期,第72页 ③ 参见毕志强:“论职务犯罪的犯罪对象”,《法律适用》,2001年第1期,第36页 ①② 5 本单位所有的财物①。在这些观点中,第二、三种观点都缩小了职务侵占罪的犯罪对象的范围。第二种观点把犯罪对象仅仅限于非公有公司、企业、单位所有、持有、租用的财物,把公司、企业、单位的性质界定在非公有制形式,忽略了国有公司、企业、单位中也存在职务侵占罪的主体,其侵占本单位的财产的行为也认定是职务侵占罪。第三种观点限制了本单位享有所有权的财物,没有关注本单位基于合法原因占有其他单位和个人的财物。鉴于此,有的学者提出,“本单位的财物”不仅包括本单位所有的财物,也包括由本单位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按照合同约定临时管理、使用或者运输的他人的财物。②我认为此种观点是比较妥当的,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经常会有租赁、借用、托管等情况的出现。如果将侵占罪中“本单位的财物”仅限于单位所有的财物,不仅在法条的理解上会出现错误,而且在司法实践的认定中也难免会出现模糊的状况。因此,此处的“本单位的财物”不能像民法上那样限制在本单位有所有权的财物范围之内,应当将本单位享有合法的一切物权的财物均纳入单位财物的范围。在本案中,被告人张某某利用单独看管大门的便利偷盗储运公司验货场内其他公司寄存的货物,虽然该批货物并不是储运公司所有,但是储运公司给予合同关系对该批货物负有保管、管理的义务。只要该批货物处于储运公司的看管过程中,该批货物就应视为储运公司的“财物”,因此,张某某偷盗该批财物的行为符合职务侵占罪的客观构成要件。

综上所述,本案中被告人张某某的犯罪行为符合职务侵占罪的构成要件,其构成职务侵占罪,被告人黄某某与张某某共同预谋、实施了盗窃行为,构成共犯,也应判处职务侵占罪。

①② 参见白艳芳 刘超越:“论职务侵占罪的几个问题”,《安慰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第69页

参见廖惠敏 吴猛强:“司机非法占有运送的财物构成职务侵占罪”,《人民法院报》,2003年12月15日

参考文献:

[1] 陈立.刑事疑难案例研析,厦门大学出版社.[M] 2011 [2] 肖中华.贪污贿赂罪疑难解析,上海人民出版社.[M] 2006 [3] 陈兴良.刑法疏议,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M]1997

[4] 刘宏志.贪污贿赂罪立案追诉标准与司法认定实务,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M] 2010 [5] 毕志强 肖介清.职务侵占罪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M]2001 [6] 赵秉志.中国刑法案例与学理研究,法律出版社[M]2004 [7] 刘胜荣 张相军.贪污贿赂罪,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M] 1999 [8] 张元甲.贪污罪犯罪对象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 2010 [9] 罗林.论贪污罪的犯罪对象[D].西南政法大学 2008

[10]谢慧.贪污罪与职务侵占罪之比较[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

[11] 毕志强.论职务犯罪的犯罪对象[J].法律适用,2001(1)[12] 白艳芳 刘超越.论职务侵占罪的几个问题[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3(5)[13] 廖惠敏 吴猛强.司机非法占有运送的财物构成职务侵占罪 [J].民法院报,2003(12)7

篇2:职务侵占罪成功案例

为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为有效地在下季度实施企业招聘计划,同时为更圆满完成今年的薪酬政策、激励政策和培训政策的调整工作,使人力资源职务管理适应企业的发展形势,特计划在X X年3月份对企业某些部门重新进行职务分析,具体计划如下:

进行分析的职务

行政部行政文员

市场部销售经理

企业发展部公共关系经理

职务分析样本

出于职务经验、职务完整性及其他相关因素的考虑,计划选取各部门以下员工职务为职务分析样本:

行政部行政文员张芳

市场部销售经理王雨

企业发展部公共关系经理程震

职务分析方法的选择

由于各样本的职务性质不同,特采用不同的职务分析方法:

行政部行政文员: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参与法相结合市场部销售经理:问卷调查法、面谈法相结合企业发展部公共关系经理:问卷调查法、面谈法、职务表演法相结合 职务分析小组构成组长:张大鹏(分管人力资源部的副总经理)

副组长:王建(人力资源部经理)

成员:赵校庆(人力资源部招聘专员)、刘需才(人力资源部薪酬专员)职务分析的日程安排

3月10日:召集相关人员进行座谈,宣传并解释职务分析的目的、意义、作用及注意事项

3月11日至3月12日:职务分析小组成员进行职务分析设计3月13日:小组成员对职务分析设计方案进行醒悟讨论和修改

3月14日至3月15日:小组成员分别实施职务分析方案,收集职务信息3月16日:小组成员分别进行职务信息分析

3月17日:小组成员分别编写职务描述和职务资格要求初稿

3月18日:小组成员对信息分析和编写的文件初稿进行相互讨论3月20日:将职务描述和职务资格要求与相关部门经理进行讨论

3月22日:召集相关人员座谈,对职务描述和职务资格要求进行最终定稿人力资源部

篇3:从一则案例看如何认定职务行为

原告余某专门供应各种水泥,2012年经人介绍,认识了某工地的老板张某,后余某一直向张某供应水泥,截止2013年4月份经双方结算,张某一共欠余某6万元。张某向余某出具了欠条一张,写明欠余某水泥款6万元,落款处为张某本人签名。

后因张某一直拖欠6万元不予支付,2016年2月余某便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张某支付欠款及利息。

原告余某自认为案件事实非常清楚,证据很充分,张某肯定应该付款。然而,在法院第一次审理的过程中,被告张某称他的行为不是代表他个人,而是代表A单位,并出具了A单位的一份情况说明,说明中称张某是A单位的经办人,张某的行为应该由A单位承担法律后果。

原告余某觉得很奇怪,他一直是向张某供应水泥,从来不知道张某代表什么单位。后经查询才得知,这家主动愿意承担责任的A单位已经被最高人民法院列为失信人员黑名单,原告坚持认为张某的行为完全是代表他个人,与A单位无关,A单位的突然出现完全是为了帮助张某逃避责任。

本案的争议焦点就是:张某的行为到底是个人行为,还是职务行为?如果是个人行为,张某应该自己承担责任。如果是职务行为,则应该由单位来承担责任。

二、法理分析

张某的行为到底是不是职务行为呢?

所谓职务行为指工作人员行使职务的行为,是履行职责的活动,它与工作人员的个人行为相对应。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的相关规定,职务行为应当具备三个构成要件:一是行为人必须是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员;二是行为人在从事行为时必须是以法人的名义进行;三、行为后果由企业法人承担。

在实践中,有关学者归纳了判断职务行为的四项标准:第一、职权标准,第二、时空标准;第三、名义标准;第四、目的标准。也就是说行为是否有单位的授权,行为是否发生在工作的时间和场所内,行为是否以单位的名义,以及行为的目的是为了单位。如果满足四个条件的,就可以认定为职务行为,否则就可能认定为个人行为。

三、庭审情况

就第一次庭审中,被告出具A单位的说明,证明自己为A单位的经办人这一行为,原告认为自己从未与A单位进行过交易,所以也无法识别该说明的真假。于是法院为了查明案情,追加A公司为第三人,但是第三人未到庭参加诉讼。

在第二次的开庭过程中被告补充了一些证据:

(1)买卖合同,合同的需方为A公司,张某作为甲方代表签了字。

(2)工程质量验收竣工验收记录,张某作为经办人签字。

(3)工程整改通知书,张某也作为单位负责人也签了字。

(4)领款收据,证明原告曾多次领款,本案涉及的数额其中的一部分。

原告自己没有妥善保管合同,所以他在起诉时没有提交合同。对于被告提交的证据(1)买卖合同,原告认为这个合同的需方是由被告自己写的,签名是被告个人签的,所以应该认定为个人行为。至于需方为什么写A单位,原告也不清楚。对于证据(2)和证据(3)由于上面有很多部门的红章,因此原告虽然没有见过,但是也无法否认其真实性。对于证据(4)被告提供的领款收据,虽然上边有原告的签字,但是没有A单位的字样,所以原告坚持认为虽然自己多次领款的事实是真的,但是这个钱是被告支付他的,与A单位无关。但是被告对此的解释是A单位先将钱支付给他,然后他再支付给原告的。

在庭审中,法院还询问了原告送货的地点以及领款的地点,原告承认是在某工地,而被告认为这个工地恰恰是A单位施工的,因此也证明了水泥是A单位所购买,而不是他个人所购买。

对照上面所提的四项标准,本案中被告提供的证据能够证明他是A单位的经办人,他在签订合同时也是以A单位的名义,虽然没有加盖A单位的公章,但是A单位的情况说明却与合同相互印证,能够证明合同是A单位签订的。另外涉案的水泥送达的地点也是A公公司承建的建设工地,为了A单位的工程建设所需。

最终,法院认为原告只提供了一张欠条,而被告提供的证据,能够形成一个证据链,证明被告的行为为职务行为,因此驳回了原告的起诉。

篇4:从一起案例看职务侵占罪的构成

2013年,张某等三人对工程资金的使用产生分歧,建筑工程随即停工。石市某厂在多次催其开工无果的情况下,将德凯公司告上法院。德凯公司辩称“该工程是张某、王某、李某三合伙人投资建设但挂靠在被告名下,属于没有资质的实际施工人借用有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名义与他人签订的建筑工程合同,应依法认定合同无效,原告要求支付违约金等诉求应向实际施工人主张”。但2015年法院判决:“原被告所签订的施工合同有效,张某是德凯公司明确授权的代理人,挂靠关系不成立。判决德凯公司承担经济损失共计101万元”。

苏某、李某同德凯公司随后认为,张某系接受德凯公司委托全面负责该建筑工程,其行为代表德凯公司,但张某并没有将100余万元的工程款用在工程上,涉嫌职务侵占罪,要求公安机关追究张某的刑事责任。

本案的争议焦点是张某的行为是否构成职务侵占罪。

[速解]认定张某是否构成职务侵占罪的关键在于厘清德凯公司和张某之间到底是授权委托关系还是挂靠关系,笔者认为,本案中两者之间是挂靠关系。

首先,从法理层面分析,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不同,民事诉讼采用概括主义,证据标准达到优势原则即可,而刑事诉讼采取严格主义,证据必须确实充分,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必须罪刑法定、罪责自负。在刑事法律关系中,应当根据财物的实际所有人而非名义上的权属登记来决定财物的归属,典型案例如车辆、房屋等不动产过户与否不影响受贿的认定。本案表面上看是德凯公司委托张某负责石市某厂工程,而实质上是张某等三人合伙承建工程,德凯公司是以委托书的形式将资质出借给三合伙人,没有委托书就达不到出借资质的目的。

其次,从法律规定分析,建设工程合同最大的特点就是主体的限定性,其承包人只能是具有从事勘察、设计、建筑、安装任务资格的法人,并且无资质即无工程,只能在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承揽相应的工程。任何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出借资质行为都是无效的,对此《合同法》、《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2004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都有规定。实践中,各地法院对于挂靠人与被挂靠企业签订的合作协议、分包协议、内部承包协议等一般也都认定无效。本案属于典型的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出借资质行为,不构成表见代理,更不是授权委托,应认定合同无效。

再次,从案件事实分析,本案中德凯公司在工程上从不派人、从不监督、从不管理,在财务上一无账目、二无票据、三不核算,在收益风险上分文未出,只收管理费,稳赚不赔。该工程一直是张某三人招人施工、自主管理、盈亏自担。这均不符合授权委托的特征。事实上本案工程就是三合伙人联合承建的,建筑款只是以德凯公司为中介倒了一下手,实际还是属于合伙财产,收益和风险更是由三合伙人承担。

综上,本案属于典型的挂靠而非委托关系,当地法院民事判决明显错误。即使这一判决已然生效,也不能成为刑事案件认定的依据,因为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的证据规则不同。本案中,张某只是合伙事务的执行人,不是德凯公司工作人员,不符合职务侵占罪主体要件;涉案款项是合伙财产,不属于德凯公司的单位财物,不符合职务侵占罪的客体要件。因此,张某不构成职务侵占罪。

篇5:职务犯罪的案例分析

案情介绍:乙系甲公司经理,在聘用期间擅自使用投货单并利用职权加盖公司提货章,将甲公司的一批货物抵押给某典当行丙,获得抵押款后不知去向。丙收到货物后将其又转给了另外一家公司丁,丁现在将该批货物存放于某仓库戊处。案例分析:

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或其他企业职工利用职务或工作上的便利,侵占公司或企业的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其犯罪构成主体为特殊主体,必须为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主观上要有侵占单位财物的目的并在客观上实施了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进行侵占的行为,其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指行为人利用其在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担任职务的权力和地位所形成的有利条件。如公司的董事、监事、经理、会计及其他工作人员主管、管理、经手本单位财物的便利;侵占是指以合法持有为前提,即不仅包括业务上先合法持有、后非法占有单位财物的行为,也包括窃取、骗取、侵吞等非法占为己有的行为;侵占的客体为单位财物,且数额较大。那么在本案中,乙是公司经理,主体身份特殊,是公司的管理人员,具有管理公司业务的权利;其次,从乙的行为上看,乙利用了作为经理有权使用公司提货单、公 司提货章的职务上的便利,擅自使用了提货单和提货章,其主观目的就是要盗取公司货物。在成功将货物从仓库调出后,乙将货物抵押给典当行丙,获得巨额抵押款并卷款私逃,达到了侵占公司财物的目的。其行为符合职务侵占罪的各项构成要件。甲公司应首先向乙追究责任。

首先,应确定典当行丙是否为善意第三人。

善意第三人是指动产由无权处分的占有人转让给不知情(善意)第三人占有时,第三人一般可依法取得动产的所有权或他物权,原动产所有人不得请求第三人返还,而只能要求转让人赔偿损失。这是动产所有权的一种特殊取得原因。那么在丙与丁的交易中,丁能否作为善意第三人取得货物的财产权,也就是说丙是不是明知乙是利用公司货物抵押而把抵押所获的款项自己私吞。

假设丙不是明知,或者不是依据常理可以看出的话,丙应当视为善意取得抵押权,这那么甲公司在抵押期限满后不还款,则丙可以拥有该抵押物的所有权。但是根据担保法禁止“流质”条款的存在,需要经过一个法定的拍卖、折价的过程。那么在丙把货物转卖给丁的时候,是否是在甲到期不还款的情况下才能转卖,因为

只有此时丙才能将货物的抵押权转变为所有权

如果丙在赎买期届满之前将货物转卖,那么他属于无权处分,甲可以主张出卖无效,此时再确定丙是否为善意第三人。我们知道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包括:

1、受让人须通过交易从转让人取得财产;

2、转让人须为无权处分人;

3、转让出让的标的物须为动产;

4、受让人在受让财产时须为善意占有;

5、善意受让人取得占有的动产须是依所有人的意思合法脱离所有人的占有的财产。在本案中,丁从丙处卖进货物时是否为善意,则应从主客观两个方面来分析。从交易的行为来看,丁是否按照正常的市场价格向丙购买货物?从主观上看,丁是否明知或可以知晓丙并非合法的享有货物的所有权。如果丁不知道丙的身份而认为丙为货物合法所有人,或者丁在不确定丙的身份,但是他是在公开的市场上以一个合理的(非明显低于正常价格)的价格购买的货物的话,他就可以成为货物的合法所有人,甲可以要求丙赔偿一定的损失,但是甲还是要还钱给丙;如果不是,则很明显其不能构成“善意”,那么甲可以要求丁返还货物。

如果丙在期限外出卖,则不用分丁善意与否,因为此时丙已经是所有权人了,甲不能要求丙丁承担任何责任。

篇6:教师职务晋升考试案例分析题汇总

(1)班主任的做法对不对?为什么?

答:不对。班主任既没有了解情况,又没有采取恰当的手段和方法来正确处理班级的失窃现象,而采取武断的不科学的方式来选“贼”,如果这两名同学真是拿了10元钱,这种选举方式既对他们没有说服力,不能以理服人,同时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如果指认错误,有可能会害了被误解的学生的一生,同时还侵犯了这两名学生的人格尊严。

(2)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该样做?

答: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可采取下列方法:第一:表明态度:我很生气;指出后果:用事例来说话,老师为你担忧;让他懂得:一个人不止值这一点钱;注意事项:

1、言语要动情,用情来打动学生的心;

2、若知道是谁,则个别交流,为其保密,给他改正的机会;

3、丢掉的钱,老师负责补上,以行动来打动学生;

4、别在意查得出查不出,千万别自以为是。万一搞错,有可能会害了被误解的学生的一生,与其这样,还不如查不出来。当然,对学生说:不是老师查不出,而是老师不想查。你们都是有志气的孩子,万一查到那个同学,老师会很伤心的。老师不敢接受一个有志气的孩子会偷东西。这样,偷了东西的孩子即使不还,心里总会产生内疚感,教育效果也就有了。千万别兴师动众的查,否则即使查出来,孩子也有可能破罐子破摔,这就糟了。

5、会有反复,别着急,多说几次就会好的。再说,小孩子偷东西不算偷,只是家里随便拿惯了而已。坏习惯要改过来是很难的,需要反复的过程。

第二:利用好主题班会的时间把“失窃事件”告诉全班同学,让每一个同学都来体会失窃者的焦虑和处境,同时也引导大家对行窃者的一时糊涂表示谅解,而后让每位同学按移情的方式写两篇文章:一篇题目是“假如我的财产失窃了”,内容要求涉及四个方面。

1、失窃给我的生活带来的影响;

2、给我的学习带来的影响;

3、我目前的感受;

4、假如别人归还了我的钱物,我能原谅他吗?说出理由。另一篇题目是“假如我是行窃者”,也要求写出四点。

1、拿别人钱物的动机;

2、拿别人钱物的过程;

3、现在的感受,猜想别人会怎么看“我”;

4、打算怎么办?老师在布置这些任务时,没有使用“小偷”这个字眼。同学们写完后,老师有针对性的和部分同学谈话,交流感受,着重设计了谈话过程。

总之,研究孩子偷窃的原因:只有找出原因,因势利导,采取最恰当的方法和手段才能予以纠正,同时对孩子要进行适当的处罚,帮孩子解决问题,记住不要抓住问题不放。

2、记得在一个寒冬的早晨,西北风呼呼地刮着。同学们在上早读,书声朗朗。我刚到校,来到班上,手插在裤兜里,脸对着全班同学。这时,一个学生走进教室。我大声说:“××,你为什么又迟到?把手放下站好„„?”忽然,我听到有人叽咕:“„„自己也迟到„„”一个女同学正在向旁边的同学使眼色,脸上露出不服气的神情。我心头一惊,正要发作的火一下子熄灭了。这事儿使我陷入深思。平时,一些看起来很细小、很微不足道的事情,由于没有重视,结果给了学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响。课上,有的学生被叫到前边板演,写完后随手粉笔往台上一扔,没有轻轻地放回粉笔盒;小干部用教鞭敲击讲台面要同学安静下来„„这不都是我的行为在学生身上的再现吗?我感到,在学生面前,教师的一举一动都要十分审慎。数十双眼睛好像数十面明澈澈的镜子,照得教师毫发

改分数,他们也将辞职。教师们认为:教育学生成为诚实的公民比通过一门生物课的考试更为重要。社会上一些公司也要求学校公布这28名学生的名单,以确保公司永远不录用这些不诚实的学生。⑴案情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案情说明了诚信的重要性。

(2)那位女教师为什么要这样做?

答:那位女教师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诚信是为人之本、治家之本、立企业之本,也是社会之本、国家之本。每个人的生存都依赖于别人的诚信。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人之为人的最重要的品德,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一旦丧失或弱化了诚信意识,各种不道德和腐败现象的产生就是必然的了。一个信用缺失,道德沦丧的国度,不可能有快速、持续发展的经济。只有讲诚信,才能建立正常的政治秩序,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只有讲诚信,才能建立正常的经济秩序;只有讲诚信,才能建立正常的生活秩序。

而学校作为教育的重要阵地,理应承担起对学生品行教育的重要责任。作为教师理应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教育学生诚实守信,教师必须要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和表率作用。

5、在课间时,一个一年级的学生不慎在厕所里弄得将裤子、鞋子上都是粪便。张老师给她脱掉满是粪便的裤子和鞋子,一遍遍给她清洗身体,并把衣服洗得干干净净。当这位学生接过衣服的时候,两眼含着感激的泪水说:“张老师,您比妈妈还好。”这话一点儿也不夸张。不知有多少次,她给呕吐的学生打扫脏物,给学生系裤子,擦鼻涕;又不知有多少次,她给学生买早餐,从家里端来开水,给学生服药,一连两个月给患眼病的学生上眼药,背着烫伤脚的学生上厕所,送回家。有多少家长拉着张老师的手说:“孩子交给您,我们心里踏实。”

(1)请分析说明张老师担当的角色?

张老师担当的是“班妈妈”的角色。虽然张老师富有爱心,作为班主任事无巨细,事必亲躬,扮了多重的角色,让学生喜欢,让家长放心,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好教师,但是同时也扮了“主角”,连该让家长、该让学生自己干的事也干了,该是学生自己有能力去干、去管的事该让他们去干、去管,而不应过多的代办代包,有点 “越趄代庖”。

(2):简要谈谈你对这一角色的认识。

班主任在班级中应是导演,扮好配角,而让学生扮主角。班主任只是班级的组织者、指导者,也就是说是“导演”,对班级的日常管理是份内之事,如果事无巨细,事必亲躬,那么,班主任倒真成了“管家”、“保姆”了。作为班主任要学生逐渐培养自理能力,不能“越趄代庖”。要给学生一点自信,相信他们自己能管好自己,该他们自己能做到的、能办好的,让他们自己去做、去办好。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立、自理的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意识,班主任要明确自己的角色是“配角”,不要争当“主角”,也不要成为“管家”和“保姆”。因此也要求家长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教师不能包办孩子的一切。但这并不代表着班主任不去关心帮助学生,由于班主任的多职能化,使之与同学生接触的时间较多,对学生的影响较大,因此对班级中的学生,班主任必须经常从生活、学习等方面去关心他们。生活上问寒问暖,在学习上、思想上给予必要的关爱。班主任还要多找学生谈心,交流思想,使学生能从班主任处获得一些亲情。班主任还要发动学生对学有困难和生活有困难的同学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给予帮助,使他们能在班集体中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以促进班集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此外,班主任还要多发掘后进生的闪光点,从各个方面给他们以更多的鼓励和偏爱;并

一个基督徒问牧师天堂与地狱之间有什么差别,牧师把基督徒带到地狱,看到地狱里有一口巨大的盛满丰富食物的铁锅,地狱里的每个人都拿着一个长长的勺子去舀食物吃,但是勺子把太长,他们无法把食物送进自己嘴里,结果只能空着肚子饱受饥饿的煎熬,望锅兴叹。牧师又把基督徒带到地天堂,看到天堂里仍然是一口巨大的盛满食物的大锅,人们手上也拿着一个长长的勺子,但天堂的人们却没有饿着肚子,而是在享受着丰美的食物,其乐融融。为什么天堂的人这样快乐?原来天堂里的人用长勺彼此喂对方去吃!这就是天堂与地狱之间的差别。

(1)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哲理?(2)请您谈谈对这个故事的理解。

参考:(1)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哲理?

答:这故事告诉我们的社会哲理是:双赢思维——人与人之间合作的首要原则。双赢思维是一种基于互敬,需求互惠的思考框架和心意。目的是为了获得更丰盛的机会、财富和资源,而非你死我活的敌对式竞争。

(2)请您谈谈对这个故事的理解。

答:助人者自助!地狱中人们不懂得这个道理,生活在地狱中;天堂中的人们深谙此道,生活在了天堂之中。天堂中人们懂得开启双赢思维,双赢即非损人利己,亦非损己利人。我们的工作伙伴及家庭成员都要从互相依赖的角度来思考(是“我们”而非“我”)。双赢思维鼓励我们共同解决问题,并协助个人找到互惠的解决办法,是信息、力量、认可和报酬的分享。社会的发展使人们之间的交往变得更加频繁而深入,合作、互利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越来越显示重要作用。孤家寡人是不可能成功的,因而,一个要想在事业中成功,一定要广结善缘,乐于助人,在帮助别人获得成功的同时,自己也获得成功——达到“双赢”的功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指出,教师之间要“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这就是告诉我们教师,任何一所学校,全体教师必须本着双赢的思维,齐心协力,才能完成学校教书肓人的重任。

[案例21] 王老师是一位青年教师,工作热情非常高,他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他经常要求学生不要讲脏话;不要乱扔废纸„„而这位教师讲课情急时,常常”笨猪“,”死脑子“不绝于耳。吸烟后,随手将烟蒂抛在课桌下面„„教育后的班级会怎样呢?虽然王老师没少用嘴皮子,没少用各种惩罚手段。但是班上说脏话、粗话连篇,纸屑杂物随处可见。王老师百思不得其解。

问题:请你帮助分析一下,王老师教育的班级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后果,做一名班主任应怎样教育学生才能有良好的效果

[参考答案]:有三个原因:第一是王老师“身教”不利,没有“身教”,“言教”就显得苍白无力。“身教”即可以增加“言教”的可信性和感染力,而且还能像春雨润物一样起着细微的、不易觉察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班主任只有严格要求自己,随时把自己置身于“榜样”和“镜子”的位置,事事从自我做起,才能顺利地“内化”为学生的需要。第二是言教不服。“言教”必须以理服人,否则无教育可言。学生中出现问题,一味的“管、卡、压”,固然不行,只有言之以理,以理服人,才能达到教育效果。否则一切教育都是徒劳的。第三是心教不诚。教育不过是为了不让学生弄清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错在什么地方,怎样去改正,而不应该把学生的错

么?

[参考答案]基本态度:课堂确实需要纪律,但课堂气氛更加重要。课堂纪律要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符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容纳儿童的不同个性。学生的动作与声音(言为心声)是学生成长的一部分,学校应适应学生的发展,允许学生比较自由地参与。动作和语言是儿童情绪、情感的伴随物,在激烈的讨论中儿童可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愤怒、遗憾和沮丧。教师要与学生分享这种情感。

常规做法:不追求课堂的绝对安静,保持稍稍的喧闹。改变课堂的权威结构和主体定位,即由教师作为权威的主体和偏向于教师的权威结构向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师生民主平等的权力结构转变。[案例25] 成功解决学生冲突事件

一天中午,六年级的一批孩子正在操场上打篮球,战况“激烈。”学生Z和学生C从人群中冲了出来,两人拳脚相加,气势凶猛,我见这阵势,就停在十几米外的地方用冷眼瞅着他俩。大概Z同学也看到了我的神态,就慢慢地停止了他愤怒的“咆哮”。待他俩过来,我默默地看着他俩刚才的动作,直到他们都低下了头,于是我开始说话:“瞧你俩刚才的样子,好象恨不得把对方约吃了!要不要我在全校同学面前安排一次表演赛呀?”俩位同学把头埋得更低了,红着脸说“不要”。我看火候已到,就问他们:“打球时发生碰撞、发生吃亏便宜的事是很正常的,不至于大打出手,有失球星风度,更在同学们面前丢尽面子!我现在不追究谁对谁错,只想问一句,这件事是你们自己处理呢,还是我来处理?”他们互相看了看,说:“自己处理。”于是我让他们商量处理的办法,商量好了再向我汇报。五分钟后,他俩握手言归于好。整个事情的处理用了不到20分钟的时间。问题:请你评价一下这位老师成功处理这场冲突事件的原因。

[参考答案]这起学生冲突事件处理效果比较好的原因就在于:

1、解决问题的速度快;

2、学生认识自身行为的深刻程度较好;

3、把矛盾交给矛盾发生的主体双方自己解决,培养了学生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反思以往在处理这类问题的时候,总是先问谁先出手,以辩出个谁对谁错来,孰不知这样一来,教师自身在不知不觉中被套进了冲突的漩涡,学生相互推诿责任,相互指责,不从自己所应承担的责任的角度去考虑,因此问来问去,问不出个所以然,事情往往还会越搞越复杂,既影响教师的教育威望又牵扯了教师很多的精力。解铃还需系铃人,由于生活、学习在一起,学生之间发生矛盾冲突在所难免,关键在于教育学生如何面对矛盾,如何处理矛盾,如何避免矛盾的发生。教师在处理学生冲突事件中的角色不是一个仲裁者,而应该是一个指导者,让他们自己去面对矛盾,观对由此带来的后果,反省自己在事件中所要承担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冲突的发生。[案例26] 一次关于作业的讨论 一次,我正在布置作业:“每个生字写5遍”。就听有个同学小声说:“都会写了,还让写!”我没说话就下课了。但这件事引起了我的反思,在班会上,我提出了“教师怎样留作业?”的问题。经过商讨,同学们一致同意:常规性的作业应该写,但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决定多写或少写,其他时间可以做自己更感兴趣的事。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绝大多数学生都在不同方面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写作业成了他们自己愿意做的一件乐事,再也不是苦差事了。问题:结合这位教师的做法,谈谈怎样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参考答案]一是对学生现在的学习基础、智力水平、能力高低、兴趣、爱好、性

长的良好情境和氛围。为学生服务,是教师应该尽到的责任。

[案例29] 珍妮是个总爱低着头、很忧郁的小女孩,因为她一直觉得自己长得不够漂亮。老师想了个办法。一天,老师带她到饰物店去买了只绿色蝴蝶结,店主不断赞美她戴上蝴蝶结挺漂亮,珍妮虽不信,但是挺高兴,不由昂起了头,急于让大家看看,出门与人撞了一下,把蝴蝶结撞掉了都不知道。老师也夸她,“珍妮,你昂起头来真美!”老师爱抚地拍拍她的肩说。那一天,她得到了许多人的赞美。她心想一定是蝴蝶结的功劳。从那以后,她一直都不肯把蝴蝶结摘掉,(她一直以为蝴蝶结都在头上)每天都昂起头开心地走路。结合本单元所学内容,试对上例作出分析。

[参考答案](1)珍妮的例子表明了人本主义心理学对人性的观点。人天生具有自我实现和向善的倾向且具有建设性,只要提供适当的环境和机会,人性就能够不断向善、美的方向发展。人总是追求自我完善。(2)珍妮的例子表明: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教师应关注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所有学生。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3)珍妮的例子表明:教师应成为学生的“精神教练”。教师也不再是过去的“道德说教者”“道德偶像”,而是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催化剂,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

教师职务晋升考试案例分析(20题)

1、[案例]“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 一位教师在教学《两条小溪的对话》时,老师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有一位学生问:“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老师和蔼地问:“为什么呢?”“因为书中的原话太长,我背不下来,如拿着书表演,又不太好。”孩子说出了原因。“你的意见很好,用自己的话来表演吧。”老师高兴地抚摸了一下孩子的头。果然,这个孩子表演得非常出色。

问题:请评价一下这位老师的做法。

[参考答案] 师生平等关系的形成是课堂民主的具体体现,教师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学习的伙伴。教师没有了架子,尊重学生的意见,让学生真正感到平等和亲切,师生间实现零距离接触,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逐步形成

2、[案例]“不是果敢,是残忍。”

一个青年教师在进行公开课《伊犁草原漫记》教学时,课文第二段第三层写秋天猎人猎熊的果敢,但一名学生没有按要求归纳猎人果敢的特点,而是说猎人残忍,同时指出猎人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原本课文中这一段是歌颂猎人的,学生却痛斥猎人的猎熊行为,这是教师所始料不及的。可喜的是,这位教师并不因为学生当着听课教师的面提出不同的观点而气恼或逃避,而是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讨论,发表自己意见。最后全班学生从保护野生动物的角度出发,推翻了课文的观点。问题:请对这位教师的行为进行分析。[参考答案]当学生的观点与课本、教师有不同之处时,教师不再像以前那样直接否定学生的答案,而是采取让学生进行讨论、比较或辨别,达到意见的统一,或者并不统一意见,留着悬念让学生课后进一步探讨。这样的教学方式打破了惟课本是准、惟教参是准的传统教学观念,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行为的转变。

笔时,忘了拆下天平物盘下的胶垫,出现了第一次称一支粉笔为100克,第二次称一支粉笔为10克。而该老师把两次测量10倍之差向学生解释是天平这种测量工具的误差。请你评价一下这位老师处理错误的方法。问题:假如你是这位老师,你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参考答案]:老师在课堂上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而是如何对待和处理的问题。对待课堂上出现的错误,应该是善待错误而不是放纵错误,并通过教学机智把错误的事实转变为探究问题的情境,打破课前的预定目标,促使具有鲜活的个性的探究发现在课堂中创造生成。如前面例举的那位老师,当发现这个“天平”称一支粉笔会相差10倍的错误问题时,假若以此来创设问题情境,把“怪球”踢给学生,则能迅速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让他们亲身经历寻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就不仅会发现问题的拆下天平的胶垫,还能通过亲自观察、积极思考、动手操作等感知和体验,从而获得认识天平、使用天平的经验。

8、[案例]一次公开课过后,我把课堂上用过的精美卡片作为奖励发给同学们,然后对他们课堂上踊跃的表现给予表扬。从这以后,我渐渐发现我班注意力不集中的宋振铭同学在课堂上的听课状态有了明显的好转。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母亲说:“自从你给了他那个‘特殊的奖励’后,他对自己的要求严格了。”

询问,我才知道,我奖励给同学们的卡片中仅有一张是最大的,在我按顺序发的时候,恰好这张被宋振铭得到了,他回家后对母亲说:“老师可能觉得我这节课表现最好,所以把最大的一张送给我”。现在这张卡片还贴在他的床头,谁都不准碰。他说那是“特殊的礼物”。这位老师一次无意中的举动,却造成了一个“美丽的误会”。

问题:请你就此案例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一个肯定的目光,一句激励的话语,一次赞美的微笑,都会为孩子的生命注入无穷的动力,甚至为他的一生奠基。一次美丽的“误会”,改变了孩子的学习态度,这份“特殊的礼物”在孩子的美好心灵里是一份至高的荣誉,这份荣誉也将一直激励着他,成为他前进的动力。

新课标中强调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这种新的评价倾注了更多的情感与人文色彩。这样一种发自内心的评价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9、[案例]老师,让我们自己来

为了让班会开得更成功,我为我们班选了一篇课文改写了剧本。

第二天,把我的计划和大家说了说,全班同学都很高兴,这时我听到了一段小声议论:“老师怎么选这篇课文,又长又不好演。”“你管呢,让你演什么你就演什么呗。”“我可不想演。”听到这儿,我的心一沉,原来是王渺。下课,我把她叫到办公室请她谈自己对演课本剧的想法。她说:“老师,我觉得您选的课文不好,而且您每次都是写好了剧本让我们演,您应该让我们自己来试一试。”她的话让我突然意识到他们并不希望老师什么都是“包办代替”,他们长大了。于是,我把导演的任务交给了王渺同学,她高兴地接受了任务,开始和同学商量演哪一课。然后找我做参谋,帮我做道具。课本剧表演得非常成功,我和孩子们一同品尝了成功的喜悦。

问题:这个案例给我们留下的思考是什么?请你结合新课程理念谈谈自己的看法。

[参考答案]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适当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创造、去实践。而不

1但考虑到教学任务还没有完成,于是我深深吸了一口气,竭力平复自己内心的愤懑。

“你,既然不想听,那就请到我的办公室去休息吧!”我故作轻松的说。他可能考虑到当时的态度,也有些后悔,于是走向办公室,尽管极不情愿。问题:当学生不愿听时,怎么办?这时如何协调好师生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 我认为课堂上提倡教学民主非常重要,师生之间的“换位思考”是协调师生关系的关键。

我们在教学时应该敞开心扉,以平等的心态去和学生交流,只有走进他们,深入其中,知其所想,给其所需,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他们喜闻乐见的教案,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采取适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的教学方法,才是学生最为欣赏的。学生不愿意听就不能强行他去听。

13、[案例]一位学生档案袋中的老师评语

有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总是默默无言,老师为他写道:“在老师的眼里,你是一个聪明文静的孩子,每一次作业,你总是那么认真,每一节课上,你是那么专心,什么时候,能让老师听到你甜美的声音。”亲切的语言像漫漫春风,不仅让老师和学生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消失了,而且把学生的兴趣吸引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良好的心理体验之中。

问题:请你分析一下这位老师评价的成功之处。

[参考答案]教师用评语的形式给予学生评价,这是充分发挥质性评价的功能,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闪光之处,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鼓励,使评价成为学生走向成功的起点。

14、[案例]欣赏“每一个”学生--刺丛中也有花

花园里,同学们都纷纷说了自己喜欢的花,这时全校闻名的“调皮大王”李刚发话了:“老师,我最喜欢的是仙人掌,它虽然全身长满了刺,但它的生命力最旺盛,而且刺丛中还能开出美丽的花儿呢!” 他的话立即遭到同学们的反驳。“你们就看到它的刺了!”你仔细看看人家刺中也有花,也值得我们去喜欢呀!“平时从不受欢迎的调皮大王,见同学们都不赞同他,便据理力争。“刺中有花!刺中有花!”调皮大王的话如一股电流触动了我的神经,赏花与育人不也同样吗?

我激动地走到李刚身边,搂着他的肩对同学们说:“李刚说得对。仙人掌声虽然浑身是刺,但是他刺中也有美丽的花,我们不能只看到它的刺,就看不到它的花啦;更不能因为它刺多就不喜欢它的花。我们对待同学也应像赏花一样,特别是对缺点多一些的同学,更应该正确看待他身上的潜在的闪光点。’花‘有千万种,各有优缺点,你们说对不对!”说着我拍了拍李刚的肩,我的话蠃得了一片掌声,李刚也不好意思低下了头。

问题:(1)读了《刺中有花》一文,你能否就“刺”与“花”进一步谈谈与之相关的教育观点?

(2)您认为对个别学生的转化,应从哪能方面着手?

[参考答案](1)同样面对仙人掌上的刺与花,有的同学只看到刺,有的同学刺与

3烈的讨论中儿童可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愤怒、遗憾和沮丧。教师要与学生分享这种情感。

常规做法:不追求课堂的绝对安静,保持稍稍的喧闹。改变课堂的权威结构和主体定位,即由教师作为权威的主体和偏向于教师的权威结构向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师生民主平等的权力结构转变。

17.[案例]成功解决学生冲突事件

一天中午,六年级的一批孩子正在操场上打篮球,战况“激烈。”学生Z和学生C从人群中冲了出来,两人拳脚相加,气势凶猛,我见这阵势,就停在十几米外的地方用冷眼瞅着他俩。大概Z同学也看到了我的神态,就慢慢地停止了他愤怒的“咆哮”。待他俩过来,我默默地看着他俩刚才的动作,直到他们都低下了头,于是我开始说话:“瞧你俩刚才的样子,好象恨不得把对方约吃了!要不要我在全校同学面前安排一次表演赛呀?”俩位同学把头埋得更低了,红着脸说“不要”。我看火候已到,就问他们:“打球时发生碰撞、发生吃亏便宜的事是很正常的,不至于大打出手,有失球星风度,更在同学们面前丢尽面子!我现在不追究谁对谁错,只想问一句,这件事是你们自己处理呢,还是我来处理?”他们互相看了看,说:“自己处理。”于是我让他们商量处理的办法,商量好了再向我汇报。五分钟后,他俩握手言归于好。整个事情的处理用了不到20分钟的时间。问题:请你评价一下这位老师成功处理这场冲突事件的原因。

[参考答案]这起学生冲突事件处理效果比较好的原因就在于:

1、解决问题的速度快;

2、学生认识自身行为的深刻程度较好;

3、把矛盾交给矛盾发生的主体双方自己解决,培养了学生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反思以往在处理这类问题的时候,总是先问谁先出手,以辩出个谁对谁错来,孰不知这样一来,教师自身在不知不觉中被套进了冲突的漩涡,学生相互推诿责任,相互指责,不从自己所应承担的责任的角度去考虑,因此问来问去,问不出个所以然,事情往往还会越搞越复杂,既影响教师的教育威望又牵扯了教师很多的精力。解铃还需系铃人,由于生活、学习在一起,学生之间发生矛盾冲突在所难免,关键在于教育学生如何面对矛盾,如何处理矛盾,如何避免矛盾的发生。教师在处理学生冲突事件中的角色不是一个仲裁者,而应该是一个指导者,让他们自己去面对矛盾,观对由此带来的后果,反省自己在事件中所要承担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冲突的发生。

18、[案例]一次关于作业的讨论 一次,我正在布置作业:“每个生字写5遍”。就听有个同学小声说:“都会写了,还让写!”我没说话就下课了。但这件事引起了我的反思,在班会上,我提出了“教师怎样留作业?”的问题。经过商讨,同学们一致同意:常规性的作业应该写,但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决定多写或少写,其他时间可以做自己更感兴趣的事。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绝大多数学生都在不同方面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写作业成了他们自己愿意做的一件乐事,再也不是苦差事了。问题:结合这位教师的做法,谈谈怎样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参考答案]一是对学生现在的学习基础、智力水平、能力高低、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特长等有一个准确的评价。二是在完成学校统一教学要求并达到基本培养规格的同时,有所选择和有所侧重地制定进一步加强某方面基础,扩充某方面知识和发展某方面能力的计划、调整、优化已有的知识。三是按照既定计划积极

上一篇:红楼社区综治宣传活动总结下一篇:工程部主管的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