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渗透环保教案

2024-05-12

物理渗透环保教案(精选6篇)

篇1:物理渗透环保教案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大部分幼儿对“自动浇花”科学小实验会操作。

2.人人动手实践和参与,个个尝试解决问题。

3.逐步养成爱护环境的行为模式。

活动重点:

做“自动浇花”实验

活动难点:

逐步养成爱护环境的行为模式

活动准备:

1.装有水的盆、棉绳、积木、盆种花若干人手一个背包月牙桥等

2.场地布置

活动过程:

1.导入:103班要参加环保特别行动,时间是10天左右,可是我们种了一些美化环境的花,每天都要浇水,所以我们必须想出“自动浇花”的办法才能保护这些花。

2.幼儿讨论:怎样才使花儿每天都有水喝,又不会被水淹。

3.提示几件容易得到的材料,如:小盆、棉绳、等。让幼儿动手实践和参与,证实自己的办法能解决“自动浇花”的问题。

4.环保行动。(环保行动意义和本次行动做法)

出发——全班小朋友背上行装,分成两队,走小路、踩石头、过小桥、最后来到草地;

环保行动——把草地上垃圾、树叶、小动物带到一个地方集中进行有效的处理;

5.环保行动回程,检查“自动浇花”的效果,并进行总结还表扬。

资料库:

1.网上资料:环境教育相关网站

2.初中物理关于“渗透”的原理

教学延伸:

从教育教学上、日常生活和家庭教育中同步进行环境教育。

篇2:物理渗透环保教案

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成败。也直接影响到我们以后的生活。而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培养公民环境道德,最主要的途径就是有效开展环境教育。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希望,而环境教育的最主要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公民的环保意识,使公民有良好的环保行为,因此在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有着特殊的意义。为此新的物理课程标准也对环境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加关注这些比较重大的社会问题,环境保护自然也成了必不可少的内容。那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呢?

一、首先要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迫切性,责任性

如:在教学“温室效应”的问题时,通过学生自己阅读材料明白,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以及它给人类生活和生产带来的损害,如果任其发展将会使全球的气温升高,海平面上涨,引发一系列问题。而学生很容易感受到温度升高所带来的危害,这样可以更加加深他们的关注度,使其更好地意识到控制温室效应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可以适时适当地加以介绍当前人类为了限制和改善温室效应所作出的努力,增加学生的责任感。

再如:在讲述“人眼看不见的光时”,紫外线与臭氧层时,明白臭氧层对地球的保护作用。如果遭到破坏那么它将带来怎样的后果,而臭氧层的破坏也正是由于人们用空调中的氟利昂,甚至美发用的发胶摩丝也会带来这样的恶果,这样会使学生更加认识到正是由于这一个个小的问题也可能造成许多不利的后果。同时这样也使他们感受到环保更加与他们息息相关,更加贴近他们的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建立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他们才会有兴趣,而这样的教育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知识和技能

在“物理课程标准”的“知识与技能”标准就规定了学生通过学习,对物理学初步知识和初步技能的掌握程度,也可以说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最低要求。它是实现学生从理论到实践过程的最低要求。它是实现学生从理论到实践过程的基础,也是必不可少的载体,不仅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特殊的意义,而且对促进全面、和谐地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在“知识与技能”目标中就规定了学生“初步认识资源利用御用环境保护的关系”,“了解能源的应用、初步认识能源的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因此,在教学中应首先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这是进行下一步教育的基础。基础知识的获得这要靠老师予以点拨、提醒。一方面对涉及到的知识及时的补充,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为进一步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再以“紫外线与臭氧层”为例,要使学生意思到对臭氧层保护的必要性,首先应使他们具备了一些紫外线的基础知识,明白了紫外线的过量照射会引发人的白内障和导致皮肤过早衰老,甚至会发生癌变,而臭氧层正是防止了紫外线的过量照射,起到了保护的作用。这样,他们才会更好地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另一方面,教材中的很多内容要求学生动手自主地去调查学生周围的一些环境问题。如在讲述“水循环”后便要求学生去调查学校附近水域的污染情况,这样锻炼了学生的技能。同时也使学生对环保的意识更加增强。

三、利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渗透教育

物理教学不是单纯的课堂教学模式,而应该是多方位的立体的教育模式。课堂教学只是其中之一而已,更多的还应包括课外的有学生参与的多种活动。在这其中也是我们渗透物理教学的好的着眼点。

1、结合知识点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考虑到初中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在教中学中实施环境教育,教师首先要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环境教育的内容。因此,要对课程标准充分地理解,明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认真分析,挖掘现在教学中包含的环境教育的好材料。如噪声污染、废气污染、放射性污染都是进行环境教育的好材料。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根据教学的内容,寻找实施环境教育的途径,有目的地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揭示物理与环境的关系。如我在讲“音乐、噪音时,先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把学生引入音乐的王国,再用谈话的方式引入课题。听了这些曲子,大家体会到音乐是丰富多彩的,人们常把欣赏音乐当作一种高雅的享受。然后在播放一段噪音,让学生逐步树立环保意识,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又如现代生活离不开现代灯光,我们物理书讲的光现象,大家也许只看到了它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可是现代化的灯光往往会造成光污染。当人们过量地接受日光灯里所发出的紫外线照射时,不但可导致疲劳,和可能发生皮肤癌,而白炽灯光含有黄、橙、红三色,不像自然光那样含有许多的颜色与波长,这样人们长期在白炽灯光下工作时,因它缺乏紫外线,从而导致婴幼儿佝偻病的发生、老年性骨折。现在有家用电脑的人多了,荧光屏终端显示器发生的绿光对眼睛的刺激较强,易使眼睛疲劳,甚至出现眼部疼痛、充血、实力减弱等症状。这样的教学使学生意识到在生活中也应该避免最常见的光污染,采取利用自然光,经常开窗,让太阳光入室等方法,让光既给人类造福,又不伤害人类。

2、利用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物理教学有一个优于其它学科的一个优势,那就是物理关注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的众多问题都可以通过物理来解决。而生活学习各部分是密切相关的。环境保护教育应当考虑到每一部分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每一部分与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是借助教育手段使学生认识环境,了解环境问题并获得治理环境污染和防治产生新的污染的环境问题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在环境问题上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态度,以便通过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保护人类环境。

在我们周围,经常会有环境问题发生,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这些生活常识问题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如为什么现在人们买冰箱时,售货员会介绍无氟冰箱呢?原来距地面20公里――30公里的平流层里有一层臭氧,它是一种不稳定的具有特殊“新鲜”气味的气体,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杀菌速度快、效果好,而且有去除色、味的特点。臭氧层在天空中就像一道天然屏障一样,能大量吸收太阳辐射来的对生命有害的紫外线,是地球上的生物得以生存和进化的重要条件,被誉为地球的保护伞,而电冰箱的氟利昂如果散逸、泄漏出来,上升到臭氧层会破坏那里的臭氧,对地球的生态环境构成威胁。现在我们已经研制出了氟利昂的代用品,淘汰了这种破坏臭氧层的物质,于是就有了无氟电冰箱。又如前一段时间太湖水污染导致无锡等地用水紧张,水价暴涨。而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水的富营养化,导致蓝藻大量繁殖,使水质受到污染。更有其它的许多地方河流污染严重,人们的生活生产用水都出现了危机,让学生明白在未来的生活中,水资源的危机很可能取代能源危机而成为人类面临的更严峻的问题,清楚认识到水资源和其它许多自然资源一样,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石油、煤炭没有了,可以用核能、太阳能来代替;钢铁不够用了,可以用铝、铜甚至用塑料来替代。可是水呢,水却没有替代品,任何别的东西都代替不了水在自然界的和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

3、在实验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实验是物理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内容,使学生学习物理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乐于进行的一部分,学生对它有极大的兴趣,因此如何把实验课这块“阵地”利用起来便尤为重要。平时的物理实验课都是教师准备好教材,学生到实验室按要求得到结果以验证所学的内容,学生多数是教师怎么说就怎么做,对于器材的来源从不过问,多数学生都认为器材是学校花钱买来的,没什么问题,即使损坏了,也只是让教师去调换。记得有一次在做平面镜成像时我问学生:“如果我不是提供实验器材,你们有办法去完成这个实验吗?”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最终大部分学生利用废旧物品制成实验器材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如有一个学生用报废的干电池,这个实验不但解决了原来实验中燃烧的蜡烛与镜后未燃烧蜡烛不完全等大的问题,而且还解决了原实验蜡烛燃烧的时间限制问题,并且避免了众多蜡烛一起燃烧所引起的空气污染。这次活动不仅使学生完成了任务,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懂得了许多废旧物品是可以利用的。

同时,在物理教学中的不少实验都可以自制器材去完成。如在制作天平的活动中我们就可以通过废弃不用大小的电池来作为天平的砝码,横梁也可以用木棒来代替。像这类制作还有很多,而这些器材的用品来源完全可以用被人们扔掉的废物,如旧电池、易拉罐、木板、玻璃、塑料等来替代。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周围都被人们越来越多的垃圾所占去,我们的空气会怎样,环境有会怎样?我们利用了废品,既减轻了垃圾处理量,降低了处理费用,有有利于保护地球的物资资源和能源,减轻了全球生态系统的恶化。又如在做碘升华、凝华实验时,课本要求将碘放在敞口的烧杯里进行,由于碘蒸汽有毒,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进行改进,将碘放在密闭的玻璃容器里进行。这样既可以避免有害物质的外溢,以免污染环境,又能保证师生的身体健康。同时又在无形之中对学生进行了环保教育。

4、利用课外活动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学生对课外活动极感兴趣,他们的智能活跃能达到顶峰,因而对事物反应速度最快,印象最深,是物理技能教学的最佳时期。如果教师能瞄准时机辅以环境教育,则对学生物理的兴趣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让学生去调查在我们的周围,尤其是在学校内外有哪些是我们物理书中谈到的环境污染,怎样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等,其目的是通过这些活动使环境意识在学生头脑中逐步扎根并主动地关心自己周围的环境,养成良好的有利环保的行为习惯。而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中有具体化的要求。如:收集当地一段时间空气质量的数据,分析空气质量变化的原因;调查社区(或学校)中噪声的污染情况和已采取的防止措施,提出进一步防止噪声的建议。老师可带领学生有组织有系统地去调查收集整理材料,这样在提高学生参与的同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这样,通过环境教育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掌握一定的物理技能和环保技能,增强环境意识,做到环境保护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四、教师在环境保护教育中要注意示范性、长期性

篇3:物理教学中节能环保意识的渗透

资源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当今世界的三大能源———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储量有限。而且我国人口众多, 人均占有率较低, 而且利用率也较低。但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能源需求量大。作为一名物理教师, 在平时向学生传授物理基础知识的同时, 要因地制宜地对学生进行节约意识的培养和节约常识的教育, 使教学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如讲到了《电功和电功率》一章时, 我曾与学生共同讨论如何节能的方案, 并提倡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使用节能产品。

例如: (1) 照明灯节电:日光灯具有发光效率高、光线柔和、寿命长、耗电少的特点, 一盏14瓦节能日光灯的亮度相当于75瓦白炽灯的亮度, 所以用日光灯代替白炽灯可以使耗电量大大降低。在走廊和卫生间可以安装小功率的日光灯。看电视时, 只开1瓦节电日光灯, 既节约用电, 收看效果又理想。还要做到人走灯灭, 消灭“长明灯”。 (2) 电视机节电:电视机的最亮状态比最暗状态多耗电50~60%;音量开得越大, 耗电量也越大。所以看电视时, 亮度和音量应调在人感觉最佳的状态, 不要过亮, 音量也不要太大。这样不仅能节电, 而且有助于延长电视机的使用寿命。有些电视机只要插上电源插头, 处于待机状态, 显像管就预热, 耗电量为6~8瓦。所以电视机关上后, 应把插头从电源插座上拔下来。 (3) 电冰箱节电:电冰箱应放置在阴凉通风处, 决不能靠近热源, 以保证散热片很好地散热。使用时, 尽量减少开门次数和时间。电冰箱内的食物不要塞得太满, 食物之间要留有空隙, 以便冷气对流。准备食用的冷冻食物, 要提前在冷藏室里慢慢融化, 这样可以降低冷藏室温度, 节省电能消耗。 (4) 洗衣机节电:洗衣机的耗电量取决于电动机的额定功率和使用时间的长短。电动机的功率是固定的, 所以恰当地减少洗涤时间, 就能节约用电。洗涤时间的长短, 要根据衣物的种类和脏污程度来决定。如果用洗衣机漂洗, 可以先把衣物上的肥皂水或洗衣粉泡沫拧干, 再进行漂洗, 既可以节约用电, 也减少了漂清次数, 达到节电的目的。

光学部分对学生进行开发利用太阳能来替代常规能源的教育。让学生知道各种光学元件对光的作用, 借助它们的这种作用可以替代通过燃料燃烧来获取内能的做法, 这样既节能又环保。比如:利用凹镜对光的汇聚作用, 制作太阳灶烧水、做饭, 既节能又环保。利用平面镜的反射作用, 可以用太阳光照明。热学部分的节能环保教育:燃料的燃烧不完全会浪费很多能源, 若把煤磨成煤粉, 可以燃烧更充分, 另外可以加大热效率从而节约能源。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贴近学生生活, 联系社会实际。通过探索物理规律, 再将其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去。在教学中渗透社会意识, 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物理学科的独特魅力, 还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作为一名中学老师, 应结合事实, 融会新课程理念, 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对比、分析、为实施素质教育做出不懈的努力。

篇4:立足物理教学合理渗透环保知识

关键词:初中物理;引进环保;自制器材;强化环保

一、以教材为核心,适度引进环保内容

初中物理教材中涉及到的环保内容有:噪声的危害与控制、臭氧层的破坏、光污染、水污染、电磁污染、热污染、大气污染、核污染等等。涉及到这些学习内容我们怎样进行环保知识的教学?物理教学中我们应把这些内容的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要吃透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环境教育因素,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选择好教学与环境教育的最佳结合点,及时捕捉契机,做到既适时又适当,完成环境教育的渗透。教学过程中讲到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应及时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教学中强调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明白,为了不让环境污染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护环境.例如进行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教学时,我先向学生介绍燃料的不完全燃烧能产生粉尘和CO,C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它可以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致缺氧而死亡。例如1984年印度地下毒气(CO)罐泄漏,造成二万五千人死亡,五万人双目失明.这虽然是久而远的事件,但足以使学生的心灵发生震撼,我还特别列举了2006年2月,吉林6个市发生CO中毒事件!学生当时情绪很激动,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深深体会到CO污染的严重性。

二、变废为宝,自制实验器材

物理实验课都是教师准备好教材,学生到实验室按要求得到结果以验证所学的内容,学生多数是教师怎么说就怎么做,对于器材的来源从不过问,多数学生都认为器材是学校花钱买来的,没什么问题,即使损坏了,也只是让教师去调换。记得有一次做平面镜成像时我问学生:“如果我不提供实验器材,你们有办法去完成这个实验吗?”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最终大部分学生利用废旧物品制成实验器材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如有一个学生用报废的干电池,这个实验不但解决了原来实验中燃烧的蜡烛与镜后未燃烧蜡烛不完全等大的问题,而且还解决了原实验蜡烛燃烧的时间限制问题,并且避免了众多蜡烛一起燃烧所引起的空气污染。这次活动不仅使学生完成了任务,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懂得了许多废旧物品是可以利用的。

同时,物理教学中的不少实验都可以自制器材去完成。如在制作天平的活动中我们就可以通过废弃不用大小的电池来作为天平的砝码,横梁也可以用木棒来代替。像这类制作还有很多,而这些器材的用品来源完全可以用被人们扔掉的废物,如旧电池、易拉罐、木板、玻璃、塑料等来替代.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周围都被人们越来越多的垃圾所占去,我们的空气会怎样,环境有会怎样?我们利用了废品,既减轻了垃圾处理量,降低了处理费用,有利于保护地球的物资资源和能源,减轻了全球生态系统的恶化。又如做碘升华、凝华实验时,课本要求将碘放在敞口的烧杯里进行,由于碘蒸汽有毒,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进行改进,将碘放在密闭的玻璃容器里进行.这样既可以避免有害物质的外溢,以免污染环境,又能保证师生的身体健康.同时又在无形之中对学生进行了环保教育。

三、引入身边事例,强化环保教育

物理教学有一个优于其它学科的一个优势,那就是物理关注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的众多问题都可以通过物理来解决。而生活、学习是密切相关的。环境保护教育应当考虑到每一部分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每一部分与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是借助教育手段使学生认识环境,了解环境问题并获得治理环境污染和防治产生新的污染的环境问题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在环境问题上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态度,以便通过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保护人类环境。在我们周围,经常会有环境问题发生,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这些生活常识问题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例如,为什么现在人们买冰箱时,售货员会介绍无氟冰箱呢?原来距地面20公里~30公里的平流层里有一层臭氧,它是一种不稳定的具有特殊“新鲜”气味的气体,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杀菌速度快、效果好,而且有去除色、味的特点。臭氧层在天空中就像一道天然屏障一样,能大量吸收太阳辐射来的对生命有害的紫外线,是地球上的生物得以生存和进化的重要条件,被誉为地球的保护伞,而电冰箱的氟利昂如果散逸、泄漏出来,上升到臭氧层会破坏那里的臭氧,对地球的生态环境构成威胁。现在我们已经研制出了氟利昂的代用品,淘汰了这种破坏臭氧层的物质,于是就有了无氟电冰箱。又如前一段时间太湖水污染导致无锡等地用水紧张,水价暴涨。而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水的富营养化,导致蓝藻大量繁殖,使水质受到污染。更有其它的许多地方河流污染严重,人们的生活生产用水都出现了危机,让学生明白在未来的生活中,水资源的危机很可能取代能源危机而成为人类面临的更严峻的问题,清楚认识到水资源和其它许多自然资源一样,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四、确立环保课题,引导学生实践

篇5:地理环保教育渗透教案

初中地理课本教材从地球宇宙环境、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人类在生产与生活中相应形成的人文环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等各个部分,都可以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如:可以把最近几年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相关环境状态数据读给学生听,让学生了解我国当前大气环境、海洋环境以及城市环境中存在的问题,了解我国气候变化、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和土地资源利用的状况,这些变化和自然灾害的发生有什么联系,这样可以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产生保护环境的强烈使命感。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政府针对以上环境问题采取了哪些措施及行动,取得了什么成果,让学生知道上至国家下至个人都应该重视环境保护,树立起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思想。又如全球变暖现象,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温室效应相关资料,思考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了解温室效应对我们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最后进行分组讨论:人类过度放牧、乱砍滥伐、过度开采矿藏和地下水、任意排放有害物质等行为,对温室效应的影响到底有多大,自己身边还有哪行行为是能够引起温室效应。通过讨论,学生深刻意识到温室效应对人们的生存和发展带来的各种影响,产生从自己做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减轻温室效应的想法,从而达到了环境教育的根本目的。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渗透环境教育

初中地理教材中,有很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比较抽象或难以想象,如果地理教师单纯地进行口头讲述,很难引起学生的关注,也不容易让学生真正理解,更不容易在学生心中产生震撼了。但是如果使用多媒体教学,就会产生形象、直观的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生的印象,增强学生的理解和感受,学生的积极性被完全调动起来,学习兴趣浓厚,思维高度活跃,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并主动探究保护环境、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如在讲“复杂的气候”时,可播播放1998年的特大洪水”、2008年的南方冰雪、2010年的西南大旱等录像,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观看结束后,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形成这些反常气候现象的主要原因及造成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作为环境中的一员,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的环境?鼓励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不使用一次性筷子何一次性餐盒,在平时学习中注意节约用纸,对废纸进行积极回收,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的植树造林,每年的植树节,都亲自栽几棵小树,节约用水,并监督和呼吁身边的和自己一起做等等。这样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

三、直观地突出环境问题,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

篇6:四年级科学环保渗透教案

一.教学目的: 了解一些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感知这些环境问题带来得危害意识`树立环保意识;转变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生活方式;学会从身边做起,持久地采取适当措施保护生态环境.二.教学重点: 树林里环保意识,学会从身边做起,持久地采取适当措施保护生态环境.三.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懂得生态道德情感,培养他们的生态道德意识.四.教学过程:

(一)出示某新村堆垃圾的场景让学生谈感受.忆经历.揭题

1你看到的这些垃圾是在什么的方 ?这样放垃圾号吗?有什么危害? 2你还你还见到过这样的情况吗?谁应该对此负责? 3垃圾真的是废物吗?我们如何处理垃圾?(二)讨论:是垃圾还是资源 1垃圾产自何处?学生讨论后回答

2学生思考:我们怎样才能减少处理垃圾呢? 3看资料:一个学校把垃圾分类处理的? 4讨论:家里的垃圾,工厂的垃圾是怎么分类处理呢?(三)拯救地球有办法 1展示环保宣传画

2你是打算从哪里开始做环抱工作?怎么做? 3你们还可以在那些方面作好环保工作呢? 4你已经在生活中做了些什么? 5教师把全办的意见收集起来墙报展示(四)教师总结 板书: 绿色小卫士

上一篇:九年级语文教学工作计划...下一篇:销售人士英文自荐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