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旅游管理条例

2024-06-21

重庆市旅游管理条例(共6篇)

篇1:重庆市旅游管理条例

重庆市旅游管理条例

(1996年1月12日四川省重庆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 1996年4月16日四川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批准 1996年6月1

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旅游行业管理,保护和合理开发旅游资源,维护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旅游市场,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进行旅游、从事旅游经营和管理活动,均应遵守本条例。本条例所称旅游业是指以旅游资源为载体,以旅游设施为条件,为旅行游览提供服务的综合性服务行业。本条例所称旅游经营者是指经营旅行社、旅游饭店和经营其他旅游业务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 市和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从本地实际出发,将旅游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促进本地区的旅游业发展。

第四条 市和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建立旅游协调制度,定期解决本地区旅游管理中重大问题,使旅游业与各相关行业协调发展。本市各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按各自的职责,在市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对旅游市场的协调管理。

第五条 本市旅游业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体制。重庆市旅游局是市人民政府的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市旅游业实行行业管理,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关于旅游业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二)编制全市旅游业发展的长期规划和实施计划,研究和指导协调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三)负责全市旅游业的指导、监督、协调和管理;

(四)组织对外旅游宣传促销,开拓国际国内客源市场;

(五)负责旅游行业的人才教育、培训及从业人员技术业务等级评定工作,指导全市旅游学术活动;

(六)承担旅游业涉外事务的审查和管理;

(七)负责旅游经营资格的审批和年检;

(八)受理国内外旅游者投诉,依法或会同公安、工商、物价、卫生等部门处理投诉案件;

(九)会同有关部门指导旅游安全工作;

(十)承办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第六条 根据旅游业发展的需要而设置的各区(市)县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在同级人民政府领导和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指导下,按职责分工,对辖区内旅游业实行行业管理。

第二章 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第七条 市和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坚持“统一规划,有计划开发利用、多渠道筹集资金”的原则,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并依法保护历史文物、风景名胜和自然资源。

本条例所称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发展旅游业开发利用并能产生经营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各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

第八条 旅游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所需资金通过以下方式筹集,具体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制定。

(一)各级财政用于旅游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的资金;

(二)有关部门建设项目的相关配套资金;

(三)根据国家、省有关规定建立旅游发展基金;

(四)鼓励单位和个人及外商、侨胞、港澳台同胞投资旅游资源开发建设。旅游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的资金应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第九条 旅游资源开发必须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对生态环境有影响的旅游设施建设应当与环保设施建设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旅游设施建设必须符合国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风景名胜区规划的要求,建设规模和风格应当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做到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旅游项目建设前,建设单位应征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的书面意见。在风景名胜区内的建设项目,还应按《四川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的规定办理。

第十条 保护旅游资源,禁止在旅游区进行任何损害旅游资源和改变旅游景区地形、地貌的活动。在旅游区内,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开山、采石、挖沙、采矿、建坟、采伐林木和捕猎野生动物。

第十一条 市和区(市)县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做好辖区内旅游资源的普查、评估工作,编制旅游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的规划,并按规定程序报批。

第三章 旅游经营与管理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十二条 经营旅游业务(包括住宿、餐饮、购物、娱乐、保健、车船等)应经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取得《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或《旅游业务经营许可证》,并经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后,方可经营旅游业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涂改、出卖、转让《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或《旅游业务经营许可证》。

第十三条 旅游经营者的经营自主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旅游经营者有权依法拒绝有关部门强行推销的商品、安置人员,有权拒绝无合法执法证件人员的检查,有权拒绝违反国家、省、市有关规定的收费和摊派。

第十四条 旅游经营者对从业人员应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技术培训,未经培训取得资格证书的,不得上岗。

第十五条 旅游经营者之间的业务联系(包括有偿中介活动)应签订旅游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及违约责任等。旅行社、导游和驾驶人员不得向旅游经营者收取国家、省、市规定之外的任何费用。

第十六条 旅游经营者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循诚实信用、公平竞争的原则,依法经营。旅游经营者必须公开服务项目和服务收费标准,明码标价,保证服务质量,不得擅自提高旅游收费标准;不得出售假冒伪劣商品;不得欺骗、胁迫旅游者购买商品;不得勒索旅游者的财物。

第十七条 旅游经营者参加境外国际旅游展销会或设立旅游办事机构,应报经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审核并按有关规定报批。

第十八条 旅游经营者分立、合并、变更、撤销应书面报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开业、变更登记或注销手续。旅游经营者的场地或法定代表人变更,应书面报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九条 旅游经营者应接受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和管理,参加业务年检,按时报送各种报表。

第二十条 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应依法履行职责,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不得玩忽职守、徇私舞弊,侵犯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第二节 旅行社

第二十一条 旅行社的业务范围、开办条件、注册资本及审批权限,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旅行社及其分支机构应按照《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确定的范围经营旅游业务。第二十二条 对旅行社实行质量保证金制度。旅行社必须按国家规定缴纳旅行社质量保证金,不按规定缴纳旅行社质量保证金的不得经营旅行社业务。旅行社质量保证金是保障旅游者合法权益的专用款项,不得挪作他用。具体管理办法按照国家、省有关规定执行。第二十三条 旅行社应按旅游合同或与旅游者的约定提供服务。确实不能兑现合同或约定服务的,应提供相应的补偿服务或减免、退还相应服务费用。

第二十四条 旅行社应聘用经国家统一考试合格的导游人员和取得旅游车辆驾驶证的驾驶人员。不得聘用未取得资格证书的导游、驾驶人员上岗服务。

第二十五条 旅行社接待旅游团队,应安排在旅游定点单位。

第二十六条 外地旅行社到本市设立旅游办事机构,应报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审批。任何办事机构不得从事旅行社的招徕和接待业务。

第三节 导 游

第二十七条 从事导游业务必须取得国家统一颁发的导游员资格证书,并被旅行社聘用。未经旅行社聘用,任何人不得私自从事导游业务。兼职导游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导游人员应持证上岗,佩戴导游员胸卡。

第二十八条 导游人员应按旅行社与旅游者签定的合同或约定提供符合质量标准的服务。导游、驾驶等服务人员不得索要小费、收受回扣,不得超出合同约定安排购物,不得将旅游者引到非旅游定点单位住宿、用餐、购物、娱乐、保健等。经营单位不得给导游、驾驶等服务人员回扣。

第二十九条 导游人员应自觉接受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和业务年检。

第四节 旅游定点

第三十条 为加强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对旅游单位的管理,实行旅游定点管理。旅游定点景区景点的管理单位或经营者应加强旅游区域及风景名胜的建设和管理,保持并逐步提高景区景点的旅游观赏价值,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在定点单位发生旅游者投诉,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或被投诉单位必须认真受理。

第三十一条 具备条件的饭店、餐厅、娱乐、保健、车船公司、旅游商品等经营单位,可以向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旅游定点,经审查合格,授予旅游定点单位资格,享受定点单位的权益。旅游定点标志由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制作。

第三十二条 对旅游饭店、涉外旅游船实行星级评定、复核制度。未评星级的饭店、涉外旅游船,不得使用有关星级的用语进行宣传。星级饭店或星级旅游船应按照星级标准向客人提供相应的服务。

第三十三条 旅游接待车辆实行定车标志管理。驾驶员上岗时,须佩戴《重庆市旅游车辆驾驶证》胸卡。

第四章 旅游安全

第三十四条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统一指导,分级管理,以基层为主”的原则。

第三十五条 旅游经营者应当配备相应的旅游安全设施和安全人员,建立安全管理责任制,接受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的日常安全监督检查,经检查不合格者不得营业。旅游经营者应当配合当地公安机关共同做好保护旅游者人身、财物安全的工作。

第三十六条 旅行社接待进出境未办理保险的旅行团队,按国家规定必须补办旅游人身意外保险。对非旅行团队,旅行社应当为自愿保险的旅游者办理旅游人身意外保险。

第三十七条 旅游经营者对旅游设施和游览地可能出现危险的情况,应当采取安全措施,设置警示标志,向旅游者提供信息。旅游经营者在引导旅游者游览过程中发现有危险情况时,应当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旅游者的人身、财物安全。旅游者的人身、财物受到损害时,旅游经营者应及时救护或查找,并在24小时内向当地公安机关和上级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报告。

第三十八条 实行旅游景区景点安全评估制度。其具体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国家认定的高风险景区、景点,旅行社一般不得将其列入游览计划。

第三十九条 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协调或参与旅游安全事故的处理。对旅游经营者发生的重、特大旅游安全事故,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及时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业务管理部门报告。

第五章 旅游者权益保护

第四十条 旅游者依法享有下列权利:

(一)了解旅游产品及旅游服务质量真实情况;

(二)自主选择旅游经营者及服务方式,选择旅游商品,决定接受或不接受合同约定以外的服务;

(三)按照合同约定获得质价相称的旅游服务;

(四)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受到尊重;

(五)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依法投诉、起诉。

第四十一条 旅游者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中国有关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

(二)尊重旅游地的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三)自觉保护旅游资源,爱护旅游设施;

(四)遵守旅游秩序和安全、卫生规定;

(五)履行旅游合同或约定。

第四十二条 旅游者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可以按下列方式处理:

(一)向损害其合法权益的旅游经营者要求赔偿;被要求赔偿的旅游经营者应当自收到索赔要求之日起10日内作出答复;

(二)从合法权益被侵犯之日起三个月内,向损害其合法权益的旅游经营者所在地或者损害行为发生地的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或有关单位投诉;受理旅游者投诉的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或有关单位,应当自收到投诉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作出答复;

(三)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二条第一款、第十六条、第十八条、第十九条、第二十一条第二款和第三十四条规定的,由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理。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根据违法行为的性质和情节给予限期改正、停业整顿、没收非法所得的处罚,可并处1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资格证书或许可证书:

(一)伪造、涂改、出卖、转让《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或《旅游业务经营许可证》的;

(二)违反第十五条规定向旅游经营者收取国家、省、市规定之外费用的;

(三)不按规定缴纳旅行社质量保证金而经营旅行社业务的;

(四)聘用未取得相关证书的导游、驾驶人员上岗服务的;

(五)擅自在本市设立旅游办事机构或者办事机构从事旅行社招徕和接待业务的;

(六)私自从事导游业务的;

(七)将旅游团队安排在非定点单位消费的;

(八)索要小费、收受回扣或超出合同约定安排购物的;

(九)未按标准提供服务的。

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未经检查验收或检查不合格而营业的,由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或公安部门限期整改或责令停业,并可处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第四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七条规定的,由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旅游经营者承担应保险赔付的等额赔偿,可并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七条 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挪用旅行社质量保证金,依照《旅行社质量保证金暂行规定》处罚。

第四十八条 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旅游经营者因行政管理机关违法行使职权而遭受损害的,可依照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申请行政赔偿。

第四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在接到处罚决定之日起15日内,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申请复议、不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理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七章 附 则

第五十一条 本条例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重庆市旅游局负责解释。第五十二条 本条例自1996年6月1日起施行。

篇2:重庆市旅游管理条例

《重庆市旅游条例》209月29日重庆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第二次修订自1月1日起施行,下面是条例的详细内容。

重庆市旅游条

(11月28日重庆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根据6月28日重庆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关于取消部分地方性法规中行政许可项目的决定》第一次修正 5月19日重庆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第一次修订 根据7月23日重庆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根据9月25日重庆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关于修改〈重庆市旅游条例〉的决定》第三次修正 2016年9月29日重庆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第二次修订)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保护和合理利用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和本市组织到市外的旅游活动、为旅游活动提供相关服务的经营活动以及相关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旅游业发展应当遵循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倡导健康、文明、环保旅游。

第四条 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旅游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将旅游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旅游工作综合协调机制,协调解决旅游业发展、旅游形象推广、旅游公共服务和旅游市场综合监管的重大问题。

景区、旅游度假区、乡村旅游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本辖区的旅游工作。

第五条 市、区县(自治县)旅游主管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的旅游业发展和监督管理进行统筹协调,对旅游经营活动进行指导和监督。

有关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做好旅游业发展和监督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六条 旅游行业组织应当实行自律管理,为会员提供服务,维护行业的合法权益和公平竞争秩序,接受旅游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第二章 旅游发展与促进

第七条 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并组织实施有利于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产业政策和措施,改善旅游业发展环境,实现旅游业信息化,促进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推进全域旅游。

第八条 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在年度财政预算中安排旅游发展专项资金。

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对涉及旅游的道路交通、安全保障、环境卫生、供水供电、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等配套设施的建设资金给予支持。

第九条 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旅游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建设和环境改造。

新建或者改造景区时,应当根据规划要求,完善景区的道路、通信、供电、供水、照明、餐饮、住宿、娱乐、购物、消防、安全、医疗、环卫、公厕、停车、电动汽车充电等设施、无障碍设施以及自驾车房车营地,提高景区的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

第十条 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引导金融机构创新发展符合旅游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和模式,加大旅游业信贷支持力度。

鼓励和支持旅游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面向资本市场融资,扩大旅游投融资渠道。鼓励和支持保险机构创新旅游保险产品和服务。

第十一条 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推进本行政区域旅游信息化建设。

旅游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旅游统计、旅游信息收集和发布体系,准确及时提供旅游信息服务。

旅游主管部门应当在交通枢纽站、商业中心和旅游者集中场所为旅游经营者和旅游者无偿提供旅游公共信息和咨询服务,及时发布旅游高峰期主要景区的游客流量、游客限流措施、交通、气象、住宿等旅游信息。对境内外景区发生的自然灾害、流行性疾病或者其他可能危及旅游者人身财产安全的情况,旅游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向旅游经营者和旅游者发布警示信息。

第十二条 本市实行旅游服务标准化管理。涉及人身财产安全的旅游服务活动,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市标准化主管部门会同旅游主管部门或者有关部门制定地方标准,并组织实施。

旅游经营者提供的产品、服务和设施,应当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强制性标准要求。

鼓励旅游经营者制定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

第十三条 旅游主管部门应当组织本行政区域的旅游形象宣传和重大旅游促进活动。

第十四条 鼓励教育机构与旅游企业合作,发展重点特色专业,设立培训基地,培养和引进旅游人才。

旅游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旅游经营者和从业人员职业素养培训,组织开展旅游服务规范、标准、技能的培训,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第十五条 鼓励旅游经营者依托本市社会资源开发旅游产品,创新文化旅游、温泉旅游、邮轮旅游、会展旅游、体育旅游、乡村旅游、研学旅游、自驾旅游、健康旅游、工业旅游和都市旅游等旅游产品,实现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鼓励利用有关专业会议和会展、博览交易、科技交流、体育赛事、文艺演出、民族节庆、民族民间文化等活动,开展旅游宣传营销,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第十六条 鼓励利用自然资源、民风民俗等,开发乡村和农业观光等旅游项目,推进乡村旅游发展。

旅游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应当推动乡村旅游规范化、特色化发展,支持村民自治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参与发展本地特色旅游。

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居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采用入股、租赁、合作等方式参与所在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经营。

第十七条 鼓励和支持依法对温泉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发展温泉养生、休闲、度假、医疗等旅游项目。

第十八条 鼓励旅游经营者建立旅游电子商务平台,为旅游者提供交通、住宿、餐饮、游览、购物、娱乐等网络信息查询、预订和支付等服务。

有条件的景区应当提供免费无线网络接入服务。

第十九条 鼓励单位和个人根据本市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市场需要,研究开发、升级换代、推广销售具有本地特色的旅游商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培育体现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品牌。

第三章 旅游规划与资源保护

第二十条 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要求组织编制旅游发展规划。旅游发展规划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以及其他自然资源和文物等人文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规划相互衔接。

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根据旅游发展规划应当编制重点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专项规划。

第二十一条 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编制旅游发展规划应当征求市旅游主管部门的意见,必要时可以举行公开听证。

对跨区县(自治县)且适宜进行整体利用的旅游资源进行利用时,应当由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或者由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协商编制统一的旅游发展规划。

第二十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旅游发展规划和专项规划;确需修改的,应当按照原编制程序进行。

第二十三条 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结合旅游发展规划,合理预留旅游建设用地。对全市重点旅游项目建设用地予以优先保障。

第二十四条 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项目、旅游设施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应当符合旅游发展规划和专项规划,并按照基本建设程序的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核准或者备案手续。有关部门在审批、核准时应当征求旅游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二十五条 开发旅游资源和建设旅游设施,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定旅游资源开发保护和治理修复方案,实现可持续发展。

利用自然保护区以及森林、湿地等自然资源开发的旅游项目、风景名胜区及其规划确定的外围保护地带内的各项建设项目,应当加强对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不得破坏生态、污染环境、毁损景观、妨碍游览。

鼓励旅游经营者使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开发生态旅游产品,实现低碳、环保旅游。

第二十六条 利用民族文化资源、历史文化风貌区、优秀历史建筑以及其他历史人文资源开发旅游项目,应当保持其特有的民族特色、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不得擅自改建、迁移、拆除。

第二十七条 旅游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定期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旅游资源进行普查、评估,建立旅游资源档案和旅游项目库,为投资者提供信息和服务。

第二十八条 国有旅游资源可以实行特许经营权制度。

国有旅游资源经营权依法出让的,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通过拍卖、招标等方式进行,并签订特许经营协议。特许经营协议应当包括开发时限、经营期限、经营区域、经营范围、双方的权利义务、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方式等内容。

旅游经营者在经营期内违反旅游发展规划或者专项规划,造成旅游资源严重破坏的,依法收回国有旅游资源经营权。

第四章 旅游者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十九条 旅游者的人身健康、财产安全和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旅游者应当履行法定和约定义务,遵守社会公德和旅游文明行为规范。

第三十条 旅游者对旅游经营者的资质、相关旅游产品和服务及价格等享有真实、完整的知情权,有权对旅游经营者及其从业人员的违法行为或者未按约定提供产品和服务进行举报、投诉。

第三十一条 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现役军人、烈属、革命伤残军人、军队离退休干部、全日制学校学生等特定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依照法律、法规和本市有关规定,享受门票和相关服务费用减免等便利和优惠。

第三十二条 旅游者应当文明旅游,不得实施不文明行为。

旅游者应当自觉遵守国家和本市有关安全规定。参加高风险旅游项目的,应当遵守旅游经营者的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

旅游者对有关部门、机构或者旅游经营者采取的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措施,应当予以配合。

第五章 旅游经营与服务

第三十三条 从事旅游经营活动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依法取得营业执照;法律、法规规定需经旅游主管部门或者有关部门许可的,应当取得相应的经营许可。

从事旅游服务的交通工具和营运线路应当取得交通主管部门的客运经营许可。

第三十四条 旅游经营者应当遵守法律、法规,遵守自愿、平等、公平、诚信的原则和职业道德。

旅游经营者应当公开服务项目、内容和收费标准。

旅游经营者应当依法接受旅游主管部门或者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依法及时准确地向旅游主管部门或者有关部门报送有关旅游信息。

第三十五条 旅游经营者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超越核定范围经营旅游业务;

(二)对旅游服务信息、服务范围、产品内容和标准等作虚假宣传;

(三)强买强卖,或者销售假冒伪劣的旅游商品;

(四)违反法律、法规或者强制性标准规定提供服务;

(五)使用未取得旅游服务品质等级称谓或者标志进行经营活动;

(六)租用未取得客运经营许可的交通工具;

(七)组织或者提供违反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服务项目或者活动;

(八)擅自泄露或者公开旅游者个人信息;

(九)其他侵害旅游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第三十六条 旅行社组织旅游活动,应当与旅游者签订书面旅游合同。国家和本市已经制定旅游合同示范文本的,应当优先使用旅游合同示范文本。

旅游者与旅行社协商一致,可以在合同中约定下列事项:

(一)因航空、铁路、船舶等交通运营的延误、取消等原因影响行程的处理;

(二)因不可抗力影响旅游合同履行的处理;

(三)需要约定的其他事项。

第三十七条 旅行社不得以不合理的低价组织旅游活动,诱骗旅游者,不得通过安排购物或者另行付费旅游项目获取回扣等不正当利益。旅行社组织、接待旅游者,不得指定具体购物场所,不得安排另行付费旅游项目,但是,经双方协商一致或者旅游者要求的除外。

旅行社与旅游者在书面合同中约定安排购物和另行付费旅游项目的,应当以显著的方式明示;未事先约定但旅游者要求安排的,旅行社应当与旅游者协商一致,并签订补充协议后,方可安排。

安排购物场所和另行付费旅游项目的,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不得影响其他旅游者行程安排;

(二)事先向旅游者明示约定的购物场所、另行付费的旅游项目的基本信息,同时告知可能存在的风险;

(三)不得向旅游者指定或者推荐未向社会其他公众开放经营的购物场所、另行付费的旅游项目。

旅游者在与旅行社约定的购物场所购买到假冒伪劣商品或者失效、变质商品的,旅游者可以要求旅行社负责退(换)商品或者先行赔偿;旅行社赔偿后,有权向旅游商品的经营者追偿。

第三十八条 旅行社将已经订立的旅游合同委托其他旅行社履行的,应当征得旅游者的书面同意;旅游者不同意的,应当返还旅游者预付的旅游费用;给旅游者造成损失的,应当按照合同约定予以赔偿。

受委托的旅行社履行旅游合同,服务内容和标准不得低于原约定的内容和标准。旅行社不得将不同游览行程、不同服务标准的游客合并同一团队接待。

篇3:重庆市旅游管理条例

1 旅游类高职院校实习管理现状

目前, 我国高职类院校普遍采用的实习生管理工作方式是教师带队、企业管理、学生带薪。有的院校采用大一下半学期实习, 之后返校继续学业的方式, 有的院校采用的是大三上学期进行实习, 大三下学期可以继续实习, 直到毕业签订正式合同。实习生的实习管理者是带队教师和实习单位共同管理, 实习单位主要负责实习生的工作问题, 带队教师主要负责实习生的纪律和生活问题。实习的时间三个月到六个月不等。旅游类高职院校实习生的实习岗位大多为基层的服务岗, 其中旅行社的实习生大多为导游实习岗、计调岗位和前台接待岗, 酒店的实习生大多为大堂吧、前厅、客房的基层服务岗。实习工作的服务性和基层性是旅游类高职院校的显著特征。

2 旅游类实习生实习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实习单位管理不规范

目前, 旅游类企业中高学历的职工较少, 他们对高校的优秀实习生求贤若渴, 想尽力的把实习生中比较优秀的留在单位进行正式工作。所以, 旅游企业采取了与普通职工不同的管理方式, 对实习学生不是按照单位普通职工管理规范进行管理的, 而是采取了放松的管理态度。但是, 实习管理态度的放松, 如果把握不好就会造成实习管理不规范的负面情况。重庆旅游职业学院的实习生按照志愿, 前往旅行社和酒店两大类实习单位进行实习, 该校为重庆市唯一的一所专业的旅游类院校, 实习生被实习单位一抢而空。但是后续的实习过程中, 实习企业对实习生的管理出现了不规范的现象, 主要表现为对实习生的小问题不作批评、对实习生的大问题简单处理。这种不规范的管理方式在短期内可以稳定实习生, 但是长期看来, 不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 反而耽误了实习工作, 使得实习效果大打折扣。

2.2 学校教师管理力不从心

对于处于实习阶段的学生, 学校并没有放松对他们的监督管理, 但是学校的监管往往力不从心。大部分高职类院校采取的是实习带队老师把学生带到实习单位, 与实习单位进行工作交接后便返回学校, 对于后续的实习管理则是通过定期与实习单位、实习学生进行沟通的方式进行。这种远程监控的管理方式存在较大的隐患, 首先情况了解不清, 实习单位对问题往往是轻描淡写, 实习学生对问题往往是过分夸大, 这也使得学校的实习管理工作情况了解不明。其次, 事件处理不畅, 由于问题了解不清, 之后的问题处理难免出现不到位的情况。在实习生与实习单位之间进行沟通是实习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这种远程监控的方式不利于这个环节的有效落实。

2.3 实习生对实习工作认识不清

旅游管理类专业实习生在实习初期存在对实习工作认识不清的问题, 他们习惯了象牙塔的生活, 对自己期望过高, 期望实习工作就可以在一个较高的平台上施展手脚, 但是旅游类专业的实习生在实习之初处于基础工作岗位, 所以他们对于这种服务行业的基层工作不屑一顾。另外, 他们习惯了在高校个性发展的生活, 对于相对严格的实习单位的管理有较强的抵触心理, 往往把自己与实习单位看成敌对双方。这样不但不能顺利的完成实习工作, 影响毕业后的正式工作, 还会给自己的就业入职留下心理阴影。

3 旅游类高职院校实习管理的对策

实习管理是高职院校和实习单位共同的责任, 双实习指导教师的管理模式被部分高校应用到实习管理工作中, 重庆旅游职业学院也运用了这种方式。

3.1 实习单位要规范对实习生的管理

实习生既然参加了实习, 也就意味着进入了正式工作的备战期, 企业对实习生的管理方式不能与正式员工的管理方式有太大差距。要把实习生作为本单位的潜在员工来对待, 为实习生配备一名“指导师傅”, 对实习中遇到的技术性问题进行指导, 还应用奖励政策引导实习生更快的融入到单位的工作氛围中来。重庆旅游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实习过程中, 校方建议实习单位给予学生一种正式工作的感觉, 一对一的师傅指导, 并用普通员工的奖惩方式来管理实习生, 事实证明, 这种方式对于学生的成长是非常有利的。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人际沟通能力均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更培养了实习生的责任感。实习生与实习单位之间摩擦的根源在于学生不愿承担工作责任, 而实习单位希望实习生承担一定的工作责任。这个矛盾可以通过奖惩手段的方式进行解决, 而奖惩措施的实施要基于实习生潜在员工的角色。

旅游类专业的实习生对于实习岗位的基层性有失落的想法, 自己的专业自豪感随之淡化。实习单位需要在实习培训期间加强岗位晋升机制的宣传, 让实习生深刻的认识到通过自身的努力, 按照实习单位的人才发展规划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晋升的, 让学生认识到即使在普通的服务性岗位也能体现出自身的价值。

3.2 高职院校要密切与实习单位和实习生的沟通

学生实习期间, 高职院校对学生的管理不能出现放松的情况, 因为工作性质的因素, 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外实习的安全问题比在校期间更为突出, 这需要高职院校加强对实习单位和实习生的联系和沟通。

实习生对学校的老师更加信任, 对实习单位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 这需要高职院校派实习指导老师深入实习单位进行初期的沟通、对接, 重庆旅游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平均每20位配备一位实习指导老师, 在实习单位生活两个月以上的时间, 目的就是发现学生实习期间暴露的问题, 解决实习过程中实习生与实习单位之间的误会或矛盾。一般而言, 实习带队教师限于课程的安排, 在实习单位跟踪指导一段时间后便回到学校, 后续的实习指导工作只能通过电话等通讯工具进行交流。老师离开实习单位后的时间是事故的高发期, 其中跟实习单位之间的误会和矛盾最为突出, 这需要实习带队老师在离开实习单位前安排好相应的负责人, 定期展开电话、网络沟通, 对有问题倾向的实习生进行及时的教育。学校领导应定期去实习单位看望实习学生, 让他们体会到心理的慰藉。

学校也要加强与实习单位之间的联系, 了解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思想动态和技能问题, 了解实习单位对实习生的评价, 对实习生毕业后工作定位的意见和倾向。根据实习单位提供的意见和建议, 研究下一阶段的实习生指导方式方法, 并把学校对实习生管理方式调整的情况及时的通知实习单位, 做好校企之间的有效衔接。另外, 在遵循校企合作合同的基础之上, 积极的向实习单位为实习生争取更多的物质精神奖励。这样实习生既能体会到学校对学生的关心, 也能培养自身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3.3 实习生的成长和评价是实习管理工作测评的重要指标

实习生作为实习管理工作的被管理对象, 管理工作的好坏应该由被管理者的客观成长与主观评价进行测评, 实习生实习效果的测评和实习生对实习管理工作的评价是检验学校实习管理工作的重要指标。这需要实习单位制定实习生实习效果评价标准, 用一系列的指标体系测评学生的实习效果, 重庆旅游职业学院从实习生职位晋升、实习单位评价、同事评价、日常奖励四个方面对实习效果进行了详细的统计测评, 对测评较低的实习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另外, 高职院校也要对实习生对实习管理工作的主观评价进行详细的收集整理, 大部分同学反映的问题也就是下一步实习管理工作急需改进的工作。重庆旅游职业学院的实习带队教师每月进行一次详细的调查统计, 把学生对实习管理工作的意见收集在一起, 把大部分同学反映的意见向领导汇报, 从学院层面进行统一解决, 这种方式速度快、效果佳, 对实习管理工作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摘要:旅游类实习生的实习工作具有基层性、服务性的特征, 旅游类高职院校的实习生管理工作也存在一定的特殊性。旅游类高职院校实习管理工作中存在实习单位管理不规范、学校教师管理力不从心和实习生对实习工作认识不清的问题。鉴于此, 对于旅游类高职院校的实习生管理工作, 实习单位应该严格对实习生的管理, 学校应该加强与实习单位和实习生的联系沟通, 同时把实习生的成长和实习生对实习管理工作的评价作为衡量实习管理工作的重要指标。

关键词:旅游类,高职院校,实习管理,对策

参考文献

[1]梅爱冰.论顶岗实习生的管理[J].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0 (4) .

[2]王绍森.强化在外实习生的可控性[J].科技资讯, 2010 (35) .

[3]姜晋晔.论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核心竞争力[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7 (12) .

篇4:重庆市工业旅游供求矛盾及调控

摘要:重庆作为一个西南地区的工业重镇,拥有得天独厚的工业旅游资源,然而重庆市的工业旅游并没有非常良好的开展,本文根据经济学的观点,从供求平衡的角度来分析,以期重庆市的工业旅游能够有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重庆市工业旅游供给需求

0引言

旅游日益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各种新型的旅游产品和旅游项目不断被开发。一种新型的旅游项目——工业旅游已经为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所认识。

重庆市作为西南工业重镇与我国六大老工业基地之一的地位决定了工业是重庆市经济的主体。所以,重庆市拥有非常丰富的工业旅游资源。从1999年起,重庆市便有企业开始尝试开展工业旅游,但经过近十年的发展,重庆市工业旅游的开发并未达到预期效果。

重庆的工业旅游没有得到社会广泛青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从供求的角度分析重庆市工业旅游的发展,并提出调控措施。

1重庆市工业旅游供求矛盾分析

1.1重庆市工业旅游供求的数量矛盾旅游供给与旅游需求在数量上的矛盾主要表现在旅游供给或旅游接待能力与旅游者总人次的不相适应。重庆市工业旅游的供求在数量上表现为供给远远大于需求,这也是当前最主要的矛盾。以重庆市首个工业旅游地长安工业园区为例,该区开辟的展区年接待量可达到20万,事实上,目前平均每年的接待人数只有几千人。其它几个开展工业旅游的企业的接待能力和实际接待人数的差异也是如此。

1.2重庆市工业旅游供求的时间矛盾旅游需求的时间性、旅游吸引物的季节性和旅游设施的常年性之间形成反差,具体表现为旅游需求在旅游高峰期或旅游地的季节吸引力较大时,该地的旅游产品供不应求,在旅游需求低落期或季节吸引力较小时,该地的旅游产品供过于求。由于目前重庆市工业旅游发展还处于数量上供过于求的阶段,也就是说现实的旅游需求或者说现实的旅游供给(两者相等)数量很低,所以供求矛盾在时间上体现不明显。

1.3重庆市工业旅游供求的空间矛盾由于供给的空间不可移动性,在供求总量基本平衡条件下,旅游供给在空间上出现失衡,即旅游热点地区供不应求,旅游冷点地区供过于求。同样是因为需求量小的原因,重庆市工业旅游供求的空间矛盾表现不明显。

1.4重庆市工业旅游供求的结构矛盾旅游供给的结构矛盾是指旅游供给在构成上不相适应,主要表现为:旅游供给类型或项目与旅游需求不相适应,旅游供给档次或等级与旅游需求不相适应,旅游供给方式与旅游需求不相适应,旅游供给质量与旅游需求不相适应。重庆市工业旅游的结构矛盾主要表现为旅游供给项目与旅游需求不相适应。这也导致许多潜在需求变为无效需求。目前,重庆市的工业旅游项目多由重工业企业提供,比如长安工业园区作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具有全国范围的吸引力,主要为业内人士服务。而工业旅游最大的目标市场——本地的中小学生市场则倾向于选择轻工业企业。

2重庆市工业旅游供求矛盾调控

2.1正确选择重庆市工业旅游模式结合重庆市工业旅游资源的特色,重庆工业旅游产品可以按一下三种模式来打造。

2.1.1休闲型。适合位于城市中心的轻工业企业或者是食品生产企业。以重庆啤酒公司为例,可以在展示生产线,博物馆的基础上,设计酒吧等休闲设施和娱乐设施,把工业园区打造为可供周围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这类型的工业旅游产品收费较低,甚至在很多休闲项目上不收费。主要以吸引人数多来获取收入,以扩大知名度为目的。万州环球陶瓷有限公司和北碚玻璃仪器总厂等企业可以采用这样的模式。

2.1.2消费型。同样适用于轻工业和食品生产企业。以低价销售产品为主要目的。位于华岩寺风景区附近的周君记火锅食品工业园区对外开放,游客透过玻璃,可以看清火锅底料的制作过程,在火锅文化展厅及广场,游客可以看到火锅底料制作原料的真面目,了解火锅文化,并免费品尝刚刚熬制的火锅,最主要的是可以在工业园的火锅底料超市选购品种繁多的火锅底料产品。在这种模式下,参观生产流程不收费或者收取少量费用,企业的主要收入来源于销售产品。

2.1.3观光型。适用于重工业企业。主要是满足游客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方式是向游客开放产品生产流程,展示本行业发展的历程。这种类型的工业旅游产品收取的门票相对较高。重庆市的军工企业就可以按照这种模式开发。

2.2正确选择目标市场

重庆市工业旅游的目标市场选择

2.2.1按地域选择的目标市场。根据旅游资源吸引力距离衰减理论,客源市场的空间开拓要遵循从近至远的原则,以开发地为圆心逐渐向外拓展。所以从供需双方考虑,重庆市工业旅游的客源市场从地域上划分应该以本区县的居民为一级客源市场(基础市场),以全市居民为二级客源市场(目标市场),有条件的企业以国内其他城镇居民和国际旅游者为三级市场(机会市场)。

2.2.2按游客类型选择目标市场

①专业旅游市场。行业间的交流必不可少,所以相较而言,专业旅游市场最稳定。在工业旅游开展以前,很多企业都有接待业内人士的经验。

②离退休职工旅游市场。随着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重庆市的老龄人口比例也持续上升。重庆市是一个老工业城市,多数退休职工都有在工业企业工作的经历,他们对工业企业有深厚的感情,对行业的发展也比较关心,所以,工业旅游对他们是很有吸引力的。工业旅游价格便宜,融知识和观光于一体,以团体形式为主的特点十分适合离退休的老年人。可以针对老年人怀旧的特点开发工业旅游产品,传统工艺制作、轻工业企业和工业博物馆这样的项目都很有潜力。

③学生旅游市场。现代教育越来越强调社会实践能力,工业旅游丰富的知识性和寓教于乐的特点正是这种教育方式所需要的。根据重庆市统计年鉴提供的资料,2004年,重庆市普通中学的学生1707489人,小学生2708999人,这是一个很大的市场。由于学生以学校和班级为单位,便于组织。交通方面限制小,门票价格低,适合团体旅游的工业旅游是中小学生首选的旅游活动。由于学生的求知欲强,亲手动手尝试的愿望强,所以参与性强的工业旅游项目更受他们欢迎。

④农村旅游市场。工业旅游项目属人文景观中的都市景观,对心理还处于原始状态的农村游客独具吸引力。在重庆市,农村居民占总人口的一半以上。近年来农村居民生活条件改善,旅游消费成为增长热点。但由于社会保障等原因,在消费上农村居民还是顾虑重重。所以,农村居民倾向于近距离旅游。工业企业分布广,工业旅游门票低廉的特点正符合农村居民的需要。

篇5:重庆市旅游管理条例

渝交委〔2001〕257号

(2001年5月17日渝交委〔2001〕257号文发布)

各区县(自治县;市)交通局(委)、旅游局;市道路运输管理局;市交委、市旅游局有关直属企业:

近年来,随着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道路旅游客运业已经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我市道路旅游客运业还存在一些问题,客观上制约了旅游事业的进步。为加强我市道路旅游客运业管理,保证我市旅游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重庆市道路运输管理条例》和《重庆市旅游管理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我市道路旅游客运市场实际,现将道路旅游客运管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道路旅游客运有关定义:

道路旅游客运是以运送游客游览观光为目的,运行线路一端为旅游景区的经常性的直达道路旅客运输方式。我市道路旅游客运分为团队包车旅游客运和专线班车旅游客运两种。

道路旅游客运企业是旅游收入达到企业总收入的80%,并经营道路旅游客运业务的企业。

道路旅游客运企业、四级以上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和主管部门认可的企业可以经营道路旅游客运业务。

二、道路旅游客运业的管理部门:

交通行政部门是道路运输主管部门,依照相关道路运输法律法规管理道路旅游客运业;旅游行政部门是旅游事业主管部门,依照旅游法律法规管理旅游客运业的定点和服务质量。

三、道路旅游客运企业管理:

(一)道路旅游客运企业是在具备一般客运资格的基础上,又符合从事旅游服务条件的经营者,必须接受交通行政部门和旅游行政部门的依法管理。

(二)交通行政部门对道路旅游客运企业施行资质管理制度,根据旅游客运企业不同的资质等级确定不同的客运经营范围。旅游行政部门对道路旅游客运企业施行旅游定点管理。(三)道路旅游客运企业接以下程序审批:

1、申请人向所在地区县(自治县、市)交通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有关资料;

2、区县交通行政部门审核后,报市交通行政部门审批。申请人经批准后,取得客运经营资格。

3、申请人取得客运经营资格后,应向旅游行政部门提出经营旅游业务的申请,经旅游行政部门核准并办理有关手续后,方可经营旅游运输业务,享受旅游定点单位权益。

四、道路旅游客运线路按如下程序审批:

(一)申请人向区县(自治县、市)交通行政部门提出申请;

(二)区县(自治县、市)交通行政部门提出审核意见后报市交通行政部门,市交通行政部门征求市旅游局意见后审批,并发给线路牌或包车牌,申请人取得客运线路经营权。

(三)申请人取得客运线路经营权后,应向旅游行政部门提出申请,旅游行政部门审核 后,对符合定点旅游车条件的,发给定点标志牌。

五、道路旅游客运运力按如下程序审批:

(一)申请人向区县(自治县、市)交通行政部门提出申请。

(二)区县(自治县、市)交通行政部门征求所在地旅游行政部门意见,报市交通行政部门。(三)主城区外的新增客运动力由市交委审批,主城区内的新增客运动力由市交委报市政府审批。

(四)申请人经批准后,由市交通行政部门办理新增运力客运手续,颁发《营运证》,取得投放运力资格。(五)从事高速公路营运的旅游车辆必须达到交通部颁发的高速公路车辆技术标准。

(六)申请人取得投放运力资格后,应向旅游行政部门提出定点申请,旅游行政部门审核合格的,对其进行定点,在车门上喷制“重庆市国际旅游定点汽车”或“重庆市国内旅游定点汽车”标志。

(七)专业旅游汽车公司、旅行社、宾馆、饭店用于自组团队或出租作为旅游包车使用的(不走固定线路和定班发车)自备车辆,由市旅游局审核同意后,市交委按新增、更新客运运力有关审批规定审批并作为包车运力实施管理。

六、道路旅游客运驾乘人员管理:

旅游定点汽车的驾驶员应持有运政管理机构核发的《准驾证》和旅游行政部门核发的《重庆市旅游服务证》,乘务员应持有旅游管理部门核发的《重庆市旅游服务证》和运政管理机构核发的《乘务员证》。

七、管理旅游客运日常监督管理: 日常检查由道路运政管理机构和旅游管理部门各司其职,共同负责执行,相互配合。

道路运政管理机构按照有关规定检查车辆技术,维护情况,营运证牌,驾乘人员资格,营运违章、安全行车情况等。

旅游管理部门检查旅行社、宾馆包车纪律,定点旅游汽车驾乘人员质量投诉,定点旅游汽车服务设施,车容车貌,定点车标志,安全行车情况等。

八、现存问题解决办法:

篇6:重庆市旅游管理条例

旅游景区管理办法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重庆市爱国卫生条例》,深入开展爱国卫生活动,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努力改善我市城镇市容环境卫生面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重庆市爱卫会决定在全市继续深入开展创建重庆市卫生单位、卫生居民区、卫生旅游景区活动。为了提高卫生单位质量,市爱卫办重新修订了《重庆市卫生单位标准》、《重庆市卫生居民区标准》。从今年开始新开展评选重庆优秀卫生单位活动。在达到《重庆市卫生单位标准》规定分值的基础上,认真组织开展创建和评选工作。现制定管理办法如下:

一、评选范围

重庆市各区县(自治县、市)、高新区、经开区、北部新区内的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武警)、居民区、旅游景区。

二、申报程序

(一)重庆市卫生单位、居民区的申报

凡申报重庆市卫生单位、居民区,须是已获得所在区县(自治县、市)级卫生单位、居民区称号满1年者。由本单位(居民区)向当地爱卫办提出申请,由所在地爱卫办按照《重庆市卫生单位标准》、《重

庆市卫生居民区标准》检查,总分值达到85分以上,向市爱卫办书面申报。

(二)重庆市卫生旅游景区的申报

重庆市内的旅游景区按照《重庆市卫生旅游景区标准》积极开展创建活动,经当地爱卫办、旅游局、文化局、林业局检查,总分值达到90分以上,由所在地爱卫办向市爱卫办提出书面申报。

(三)重庆市优秀卫生单位的申报

凡申报重庆市优秀卫生单位,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获得重庆市卫生单位称号满3年,继续保持先进性,工作有新的进步。

2、单位近3年未发生食品中毒及环境污染事件。

3、单位独立成院,环境绿化美化,绿化面积>可绿化面积90%。

4、单位厕所为水冲式,卫生厕所粪便无害化处理。

符合上述条件的单位向当地爱卫办提出申请,经所在地爱卫办按照《重庆市优秀卫生单位标准》检查,总分值达到95分以上,向市爱卫办书面申报。

三、评选及命名办法

(一)重庆市卫生单位、居民区的评选、命名

各区县(自治县、市)爱卫办要严格按照《重庆市卫生单位标准》、《重庆市卫生居民区标准》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评选,确保质量。合格者,向市爱卫办报送申报材料和申报表各1份。市爱卫办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查,并对申报单位(居民区)进行抽查,合格者给予命名表彰,授予奖牌一块。

(二)重庆市卫生旅游景区的评选、命名

各区县(自治县、市)爱卫办会同有关部门按照《重庆市卫生旅游景区标准》进行初评,合格者,向市爱卫办报送申报材料,市爱卫办会同市旅游局、园林局、文化局、林业局对申报景区进行实地检查,对达到标准的景区给予命名表彰,授予奖牌一块。

(三)重庆市优秀卫生单位的评选、命名

各区县(自治县、市)爱卫办按照《重庆市优秀卫生单位标准》认真组织评选,合格者,向市爱卫办报送先进材料和推荐表各1份,市爱卫办首先对材料进行审查,再组织现场考核验收,合格者给予命名表彰,授予奖牌一块。

四、评选名额

重庆市卫生单位、卫生居民区、卫生旅游景区不限名额,合格一个命名一个。

评选重庆市优秀卫生单位是今年新开展的一项工作,评选出的重庆市优秀卫生单位是我市单位卫生工作的标兵,应严格按照标准评选,全市总数控制在30个以内。

五、申报时间

重庆市卫生单位、卫生居民区申报截止时间每年10月30日前。重庆市卫生旅游景区、重庆市优秀卫生单位申报截止时间每年6月30日前。逾期申报,作为次年申报单位。

六、奖励办法

凡评为重庆市卫生单位、卫生居民区、卫生旅游景区、重庆市优秀卫生单位的,可按《重庆市爱国卫生条例》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的决定》精神,给予一次性奖励,具体办法为:重庆市卫生单位、卫生居民区、卫生旅游景区按所在单位人均工资一个月的标准发给;重庆市优秀卫生单位按所在单位人均工资一个半月的标准发给。资金来源由获奖单位自筹解决。

七、有效期及复查办法

重庆市卫生单位、卫生居民区、卫生旅游景区有效期为2年。期满后,由单位、居民区、景区向所在地爱卫办申请复查,当地爱卫办组织复查后,对保持成绩者,报市爱卫办,重新命名。

重庆市优秀卫生单位有效期为3年。期满后,要继续保持称号者,按新申报的程序和命名办法进行。

八、管理办法

重庆市卫生单位、卫生居民区、卫生旅游景区、重庆市优秀卫生单位每年评选一次,不搞终身制。市爱卫办将对已获得称号的单位组织不定期检查和抽查,发现工作滑坡,不能保持先进称号的单位、居民区、景区,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到期仍不能达标者,取消称号。对到期未申报复查的重庆市卫生单位、卫生居民区、卫生旅游景区,视为自动放弃,取消荣誉称号。

九、评选要求

各地在评选工作中,要严把质量关,按照《重庆市爱国卫生条例》第二十七条“爱国卫生未达标的单位不得评为文明单位”的规定,把创建活动与精神文明建设同步发展,积极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开展好卫生单位的创建和评选工作,确保评选出的单位、居民区、景区在当地具有先进性,能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

重庆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上一篇:幼儿园保教常规管理下一篇:粮库主任解放思想大讨论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