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二生活与哲学测试题108道

2024-05-17

2010高二生活与哲学测试题108道(通用6篇)

篇1:2010高二生活与哲学测试题108道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

A.人们会思考的大脑 B.哲学家的思考

C.人类的实践活动 D.对世界的思考

2.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这段话表明

①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是相互区别的 ②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③哲学以各种具体科学为基础,又对具体科学研究起指导作用 ④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A.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B.旧哲学的基本问题

C.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D.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4.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是一种从来就存在的理念产生的,世界不过是理念的影子。这一观点

A.否认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B.肯定了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

C.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否认世界是由神创造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

5.哲学作为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观念形态的重要内容

A.源于哲学家的主观想象

B.是对客观现实的真实反映

C.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6.“天行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D.矛盾具有普遍性

7.水从高处向低处流,但现在水利设施却可以把水从低处引到高处。这表明

A.人可以创造或改变规律

B.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

C.事物的运动是没有固定规律的

D.人们可以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8.恩格斯说:“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像的。”这句话说明了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C.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

D.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

9.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综合考虑各种因素,20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水平涨幅控制在3%;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国际收支基本平衡。这表明

A.意识决定发展进程

B.社会是向前发展的

C.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D.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10.现代脑科学研究成果证明,没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生理系统——人脑,就不可能有人类意识的产生。这说明

A.有了人脑,就能产生意识

B.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C.人脑结构具有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特征

D.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11.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目的全在于应用。这表明

A.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B.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C.认识世界比改造世界更重要

D.认识的目的在于更好地指导实践

12.“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恩格斯的这段话说明

A.由于条件的限制,人们在每一层次上的正确认识在深度上都是有限的

B.人们认识事物所能达到的程度完全取决于客观条件本身

C.人们并不能使每次获得的认识都是正确的

D.人们在每一次对事物的认识上都具有终极的意义

13.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上看,各部门要服从整体,这是因为

A.没有部分就没有整体

B.部门利益就是整体利益

C.部分离开整体就失去了原来的意义

D.部分的变化会影响整体

14.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当前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加快推进各项改革。这要求我们

A.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B.要抓重点、抓关键

C.要把握事物的主流

D.要坚持两点论

15.黑格尔说:“割下来的手就失去了它的独立的存在……只有作为有机体的一部分,这才获得它的地位。”这说明

A.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相互排斥

B.部分离不开整体,但整体可以离开部分

C.整体与部分的地位是并列等同的

D.离开了整体,部分就失去了其原有的性质

16.发展的实质是

A.旧事物的灭亡

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

C.运动

D.事物自身性质的变化

17.在第28届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刘翔以绝对优势冲破了欧美选手对男子百米栏项目1的垄断地位,这说明了

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B.中国已成为超级体育强国

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D.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赛出好成绩

18.河豚鱼味美肉鲜但却有毒,其毒杀人也能治病,同时,毒素与解毒兼于一身。这一现象反映的哲学道理

A.不同事物具有世界上最高级、最复杂、最告别的运动形式

B.生命运动是世界上最高级、最复杂、最特殊的运动形式

C.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D.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19.“经济工作是我们一切工作的中心,同时要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推动社会全面进步。”这段话包含的哲理是

A.做工作要抓主要矛盾,又不能忽视次要矛盾

B.办事情既要着眼于整体,又不能忽视局部

C.搞建设既要抓物质文明,又要抓精神文明

D.分析问题既要看矛盾的普遍性,又要看矛盾的特殊性

20.所谓辩证的否定就是

A.事物自身的否定 B.否定一切

C.外力作用的结果 D.蔑视权威,不相信书本知识

21.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

A.社会形态的更替

B.生产关系的变革

C.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D.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众中去

22.在京出席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台湾籍全国人大代表范增胜在2006年3月5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近期,台湾当局领导人强行终止‘国统会’和‘国统纲领’,加紧推动‘法理台独’,我们要对其提出严正警告,失道寡助,‘台独’是走不通的死路,全体中国人民决不会容忍任何分裂国家的行为。”这表明

A.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发展方向

B.社会存在反作用于社会意识

C.人民群众是无法改变领导人的决定

D.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23.青藏铁路建设者在青藏铁路已创下许多第一: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世界上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铁路;拥有世界海拔最高的火车站;包含世界海拔最高的冻土隧道;架起了世界最长的高原铁路桥……它的诞生,结束了世界屋脊没有火车的历史。他们成为了“感动中国”特别奖获得者。这表明

A.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B.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C.人生的价值在于做出惊天动地的事情

D.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和体现自己的价值

24.“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从诗句中可以看出

A.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B.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景色是不同的

C.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

D.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相同

对于北京奥运会会徽 “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图案(如右图),冬奥会设计与景观主任莫舒斯说:“我一直在寻找这样的一个图案,那就是当世界另一端的人第一眼看到它的时候,就会感觉到这就是中国的,能表达出基于悠久历史传统积淀之上的现代感。”据此回答25-27题:

25.之所以“第一眼看到它的时候,就会感觉到这就是中国的”,是因为“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突出了

A.矛盾的普遍性 B.矛盾的斗争性

C.矛盾的特殊性 D.矛盾的统一性

26.中国印采用中国传统的印章形式,同时配以拉丁字母、阿拉伯数字和奥运五环;它以中国红为底色,采用中国传统的篆刻、书法等古老艺术,同时又富有新意地运用中国墨笔书写出古朴与现代气息相融合的“Beijing”。它既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既是传统的,又是创新的。它的创作思想体现了

①联系的观点 ②整体优化的观点 ③发展的观点 ④对立统一的观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7.奥运会徽的创作思想与哲学观点的关联说明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A.系统与要素 B.共性与个性

C.内容与形式 D.世界观与方法论

28.同为宋朝的文化名流,苏东坡的《食荔枝》对广东荔枝赞不绝口,说“日咬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蔡襄的《荔枝谱》却说天下的荔枝,以闽中为第一,蜀州次之,岭南为下。这说明

A.价值判断总是有主观性

B.“趣味无商量”,美食评鉴没有客观标准

C.两者的评价都受到乡土观念的影响,把自己家乡的荔枝说成是最好的

D.价值判断是有阶级性的,蔡襄是奸臣,所以不能客观看待广东荔枝的价值

29.中央电视台播放了哈尔滨普通电业工人李庆长的先进事迹。在哈尔滨市,无论哪个家庭、无论哪个单位用电出了问题,只要打个传呼,他就会无偿献上最及时、最优质的服务。从人生价值看,上述材料表明

A.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B.人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C.各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D.不同的人,不同的社会地位和需要、立场,都会导致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不同。

30.近几年由于煤碳市场好,许多地方要求煤矿挖掘潜力多产煤。因此,尽管党中央、国务院和有关监管部门一再强调煤矿安全,但许多煤矿的生产安全被忽视了。这说明

A.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对促进事物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B.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C.对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能够更好地指导实践

D.意识对物质有促进作用

二、非选择题

3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首古诗反映了什么哲学思想?

32.大凡那些在事业上达到巅峰而后来跌入低谷的人,其失败之由往往并非短处所致,而恰恰是长处为他挖掘了人生的“陷阱”。请运用矛盾的观点简述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33.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辩析)

34.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消除矛盾。(辩析)

35.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不可阻挡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对此人们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认为,在网上发邮件、查询资料、下载软件、购物等,大大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有些人认为,网上出现了一些虚假信息、黄色内容,对人们精神世界带来消极影响。更严重的是,有些考生沉迷于网吧,严重地影响了学业和健康。

(1)运用辩证法知识对上述两种看法进行分析。

(2)对互联网存在的弊病,你认为应该如何治理?

36.1月16日,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揭晓,华中农业大学级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徐本禹当选中央电视台2004“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徐本禹放弃读研究生的机会自愿到贵州贫困山区支教,用他的实际行动和知识为改变当地落后的面貌作出了突出贡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谱写了一曲精神文明建设之歌。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2)请运用所学的知识,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当代青年如何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篇2:2010高二生活与哲学测试题108道

1~5:CDAAD 6~10:ADDCB 11~15:DACAD 16~20:BACAA 21~25:CDDCC 26~30:DBABB

二、非选择题:

31.世界上的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而这种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基本的秩序,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首诗经常被用来比喻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尽管有严寒相逼,有野火摧残、却无法改变客观规律。新事物在春风吹拂下,正蓬蓬勃勃,一派生机。

32、①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这就要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即对自己要一分为二,不能因为有短处而自卑,也不能因为有长处而骄傲自满,固步自封。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相互转化的。矛盾的主次方面转化了,事物的性质也就改变了,因为长处使自己获得过成功,若是骄傲起来,忘乎所以,不知不觉便使“长处”变为“短处”。

33.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它的每一个要素都不能单独具有的功能。系统整体的功能不是各个部分的简单相加,在系统内部结构优化的状态下,系统整体的功能会获得加强或升级,出现1+1>2的效果,如果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之间结构不合理、不协调则会降低系统整体的功能,甚至会出现1+1<2。因此题目的命题是片面的。

34.(1)这种说法是不对的。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具有客观性,矛盾是不可消除的。矛盾具有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所以构建和谐社会并不是要消除矛盾,也不可能消除矛盾。

(2)承认矛盾是解决矛盾的前提。构建和谐社会首先就要承认各种矛盾,要看到我国发展到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之后各种社会矛盾、人与自然的矛盾不断出现,然后才能分析并解决矛盾,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看到对立。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才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所以我们要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善于创造和利用条件,促进矛盾双方的转化,从而解决矛盾,构件和谐社会。

35.(1)看问题要一分为二,对互联网现象应做全面客观的分析,它有利有弊,不能片面强调一点;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互联网出现的负面问题,是新生事物在发展中出现的支流问题,不能只看到事物的一面。

(2) ①加强法制,加强管理。党和国家要建立和完善有关政策、法规,运用市场机制和法律、行政手段规范网络。②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要在全社会加强道德建设,特别是在青少年中加强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到文明上网,自觉抵制网络的不良影响。

36.(1)上述材料说明人只有在劳动和奉献中才能创造价值;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人生价值的实现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必须树立集体主义的价值观。

篇3:2010高二生活与哲学测试题108道

【考题回放】

(2014·安徽) 20世纪30年代, 喜旱莲子草 (革命草) 作为饲料被引入我国, 后来迅速蔓延, 造成本土植物种类以及以这些植物为食的鱼类迅速减少、水体严重污染、蚊虫大量滋生等诸多问题。这表明

1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2事物之间联系具有多样性 3 事物联系是创造出来的4事物联系都有“人化”特点

A.12B.13

C.24D.34

【命题特点】

组合类选择题, 在题干下提供四个或四个以上的观点, 再将这些观点进行四种不同形式的组合作为四个选项, 具有选项多、知识容量大等特点。组合类选择题, 一般有等量选项和不等量选项两种形式。等量选择题的四个备选项是由两个或三个题肢组合而成;不等量选择题的四个备选项是由一至多个不等的题肢组合而成。

【解题探讨】

第一步, 运用排除法缩小范围。认真审读背景材料、题干和观点, 运用所学知识, 从自己最熟悉的观点入手, 将背景材料、题干与题肢联系起来分析判断, 将含有明显错误或明显正确却不合题意的题肢, 从备选题肢中排除, 以缩小范围。排除法主要有三种: (1) 排误法, 即直接从题目中提供的组合肢中进行排除, 只要确定一个错误题肢, 就可以把凡是包含该题肢的备选答案排除, 从而得出正确答案。这些错误题肢, 可能是对教材知识点的错误表述, 也可能是对知识点的偷梁换柱、张冠李戴, 还可能是以点带面、以现象代替本质等。 (2) 肯定法, 即在组成备选答案的组合肢中, 确定一个或两个特别有把握的正确题肢, 凡是没有包含该题肢的备选答案就可以排除。 (3) 排异法, 即找出题肢中说法正确、但与题干无关的题肢, 然后排除包含这些题肢的选项。

第二步, 对其余题肢进行比较分析, 确定正确选项。在初步排除缩小范围后, 便可认定剩余题肢中“相同”的观点为正确题肢, 一般不必费心去分析, 只需对“相异”的观点进行比较、分析和判断, 看这些“相异”的观点哪些更符合题意, 进而选出含有这些正确观点的题肢。

解答本题, 第一步, 可以运用排除法。联系具有客观性, 不是人为创造的, 故排除3。联系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 人为事物的联系呈现人化的特点, 但自在事物的联系不具有人化特点, 故排除4。第二步, 通过分析材料确定正确选项。喜旱莲子草能够解决我国饲料不足问题, 可见联系的普遍性, 故1正确。喜旱莲子草的引入, 虽解决了饲料问题, 但导致生态系统破坏, 对本土植物和鱼类造成影响, 可见联系具有多样性, 故2正确。

【答案】A

二、材料类选择题

【考题回放】

(2014·北京) “天人合一, 顺时而食。”一家老字号食品企业就是在这古老智慧的启发下, 随着二十四节气的更替, 推出了清明的青团、谷雨的椿芽酥、立夏的青梅饼、芒种的乌梅酥、大暑的荷叶饼等广受消费者欢迎的时令点心。这表明

1民族文化 是 文 化 创 新 的 源 泉 和 动 力2民族文化的传承要以市场经济为前提3传统文化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持久影响4文化与经济之间具有相互交融的关系

A.12 B.13

C.24 D.34

【命题特点】

材料类选择题通常以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例、事件为背景, 或取材于近期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生的重大热点问题, 或取材于古诗文、俗语或谚语等。此类题目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 进行科学、合理地判断、推理、归纳、分析、说明原因、解决问题等方面的应用能力和综合认识及评价问题的能力。材料类选择题常用“这表明”“这说明”“这意味着”“这就是说”“由此可见”等词语联结题干和题肢。

【解题探讨】

第一步, 审材料。这是做好材料类选择题的基础, 即根据题意抓住关键词语, 提取有效信息, 弄清材料的主旨和层次。

第二步, 审设问。把握命题者的设问角度, 分析命题意图。审设问要注意题干的引导词, 引导词决定着答题方向, 它们是将题干和题肢有机联系起来的关键, 如“这说明”“表明”“由此可见”“因此”等。认真分析引导词才能把握设问角度, 即是正向设问还是逆向设问, 是考查经济知识, 政治知识, 文化知识还是哲学知识。

第三步, 审题肢。仔细、认真分析题肢, 把握每个题肢的基本含义。首先, 判断每个题肢说法是否正确。如果题肢本身说法错误, 可直接排除。其次, 分析题肢与题干之间的联系, 运用所学知识, 把题肢与题干一一对照, 认真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一般说来, 题肢与题干之间存在某种内在的、本质的、直接的联系可入选, 臆想的、表面的、间接的联系则不可入选。

解答本题, 第一步, 审材料。要注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 “老字号食品企业就是在这古老智慧的启发下”, 明确材料表明的是文化对企业经营的影响。第二步, 审设问。明确设问要求是回答材料中企业的做法体现了《文化生活》中的哪些知识。第三步, 审题肢。首先判断正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是实践, 1说法错误。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市场经济没有必然联系, 2说法不准确。其次, 分析题肢与题干之间的联系。题干表明的是传统文化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该老字号企业推出的食品蕴含传统文化, 广受人们欢迎, 为其带来了经济效益, 故34符合题意。

【答案】D

三、引言类选择题

【考题回放】

(2014·新课标 全国Ⅰ) 2014年3月27日,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黎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拿破仑说过, 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 当这头睡狮醒来时, 世界都会为之发抖。习近平主席强调, 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 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机遇不是威胁, 是和平不是动荡, 是进步不是倒退。从哲学方法论看, 这里强调的是

1以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不要“盲人摸象”“刻舟求剑”2以辩证否定的观点看问题, 要“吐故纳新”, 不要“厚古薄今”3以实践的观点看问题, 要“事必躬亲”, 不要“纸上谈兵”4以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要“和而不同”, 不要“同而不和”

A.12B.14

C.23D.34

【命题特点】

引言类选择题一般是以名人名言、成语、俗语、经典著作中的著名论断或以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等为素材, 要求学生分析其中蕴含书本中的哪些道理。引言类选择题主要有三种形式, 第一种以引文为题干, 题肢为基本理论知识;第二种题干规定了基本理论知识, 题肢为成语、俗语等引文;第三种题干和题肢 都是名言、成语或俗语等, 要求学生找出与题干包含的道理相同或不同的题肢。

【解题探讨】

第一步, 细细品读引文, 准确、全面获取背景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要将泛读和精读结合起来, 既要把握引文中心意思, 又要抓住关键词。要把引文放在恰当的语境中去理解, 不能用不合材料情境或不合常规思维的方式去解读引文材料。

第二步, 认真审读题肢。引言类选择题有三种解答方法: (1) 透视主旨法, 即适用于以引文为题干, 题肢为基本理论知识的引言类选择题。解答时, 提炼引文的中心意思, 并分析各个题肢, 选出符合题意的题肢。 (2) 臆断排除法, 即针对题干中的名言警句等引文, 将断章取义、望文生义或说法绝对的题肢排除。 (3) 主体判断法, 即以引文为背景材料, 根据设问规定的行为主体, 选择与其职能或行为相符合的题肢, 排除不符合行为主体职能或行为的题肢。

解答本题, 第一步, 仔细审读引文, 准确获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给世界带来的是机 遇不是威胁, 是和平不是动荡, 是进步不是倒退, 这体现了以全面、发展、对立统一的观点看 问题的道理。第二步, 认真审读题肢。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习近平主席强调, 曾经沉睡的狮子已经醒来, 并且给世界带来和平, 这体现了以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道理, 1符合题意。拿破仑只看到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对立, 忽视了统一, 而习近平主席坚持了对立统一的观点, 强调了“和而不同”, 4符合题意。2与材料不 符。材料没有涉及实践的观点, 做事情也没有必要“事必躬亲”。3与材料不符且说法错误。

【答案】B

四、最佳类选择题

【考题回放】

(2014·安徽) 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时代, “常回家看看”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孝”历来被看作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德行之一。过去, 人们推崇“父母在, 不远游”;现在, 社会倡导“常回家看看”。这告诉我们, 对待传统文化要

A.平等交流, 相互借鉴

B.破除陋习, 移风易俗

C.博采众长, 求同存异

D.批判继承, 推陈出新

【命题特点】

最佳类选择题, 就是在各选项中, 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要求, 其他选项可能符合或基本符合题意, 但因其不够全面或不完全切题而不能成为正确答案。

这类选择题, 从题干与题肢的关系来看, 无论是最佳选项还是其他选项, 它们之间都有不同程度的内在联系, 题干与选项之间往往隐含着论点和论据的关系。从题干的 语言表达 来看, 题干的设问中常常有“最”“主要”“根本”“决定性”“最突出”等词语。这类题的题肢与题干的关系特点决定了其难度较大。

【解题探讨】

第一步, 抓中心。通过概括题干的中心思想, 来提炼题目的主题。既要把握题干材料的中心意思, 又要抓住关键词。

第二步, 审题肢。运用所学知识, 挖掘题肢与题干的内在联系。一般说来, 题肢与题干存在某种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入选, 如果某个题肢与应选题肢之间是直接联系, 而与题干之间是间接联系, 则这个题肢不能入选, 编成口诀就是“选主要不选次要, 选直接不选间接”。

解答本题, 第一步, 概括题干的中心思想。过去, 人们推崇“父母在, 不远游”;现在, 社会倡导“常回家看看”, 这说明人们对“孝”的认识和理解发生了变化。第二步, 审题肢, 挖掘题肢与题干之间的联系。材料强调对待传统“孝”文化的态度, 没有如何文化交流和如何对待外来文化的意思, 故排除A和C。传统的“孝”文化并不是陋习, 材料中也没体现要完全破除的意思, 故排除B。D正确表述 了对待传 统文化的态度。

【答案】D

五、启示类主观题

【考题回放】

(2014·天津) “行遍江南清丽地, 人生只合住湖州。”从春秋战国的吴越文化到唐宋的文人荟萃, 悠久的历史孕育出一个“文化湖州”。最近, 该地依靠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开展形式多样和卓有成效的群众文化活动, 一改传统的“送文化”一元主体线性结构 (图1) 为“文化走亲” (以互访形式在不同区域间开展群众文化交流活动) 多元主体网状结构 (图2) , 开创了文化活力竞相迸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的崭新局面。

运用《文化生活》中的知识, 说明“文化 走亲”活动对文化建设的启示。

【命题特点】

启示类主观题, 其设问一般是以某些成功或失败的典型事件、事例为背景, 要求学生分析该事例、事件反映出书中哪些道理。启示类主观题基本上都以“启示”一词为题眼, 要求学生根据材料有关信息分析出有关借鉴意义, 即启示。另外, 也有个别题目没有“启示”一词, 而代之以“应该”一词, 如“材料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 但其实还是属于启示类设问。此类设问的基本模式是两种, 一种是“×× (指材料) 给我们什么启示”, 另一种是“×× (指材料) 启示我们应该如何做”。但不管是哪一种模式, 都要求学生能很好地阅读材料, 从中提取出有效信息, 并能在此基础上, 分析出相关信息所蕴含的意义, 因此该题型对学生有较高的能力要求。

【解题探讨】

第一步, 分析材料, 明确判断材料中的做法。对材料要全面分析, 特别要分析材料中所反映出的状态和措施两个层次。从状态的角度看, 要分析材料反映的问题是什么, 或意义有哪些, 然后从问题产生的原因中吸取教训, 从成功之处总结经验, 从而得出启示。从措施的角度看, 要分析材料中成功的做法有哪些, 不成功的做法又有哪些, 成功的做法启示我们可以或应该这样做, 不成功的做法则启示我们不应该或不可以这样做。这就是材料对我们的启示。

第二步, 回归课本, 找到知识的对应点。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 再回归课本, 把分析得出的结论与教材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对应起来, 即弄清材料对我们的启示———“应该怎样做”或“不应该怎样做”, 在课本上所对应的内容到底是哪些, 然后把材料与课本知识结合起来分析即可。

【特别提示】在解答启示类主观题 的过程中, 极易出现两个问题:一是脱离材料, 只是简单地罗列教材知识, 这是不符合设问 要求的。一定要注意启示是从材料中得出的。二是原理与方法论相脱离, 出现只写原理性知识, 或只写方法论内容的情况。对于现状的分析, 直接找到的往往是原理性知识, 我们在答题过程中不应忽略其方法论要求;对于措施的分析, 虽然直接找到的往往是方法论内容, 但在答题过程中也应指出有关方法论的原理依据。

解答本题, 第一步, 分析材料, 明确判断材料中的做法。本题材料反映的主要是湖州在文化建设中的成功做法:依靠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 活动, 变传统的“送文化”为“文化走亲”, 因此, 解答时, 应该从其成功做法之中总结经验。第二步, 回归课本, 从上述成功做法出发, 寻找相应的课 本知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继承传统文化、文化创新及发展大众文化等, 把材料所述成功的做法与基础知识结合起来分析。

【参考答案】

1要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2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 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3要创新文化交流形式, 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六、体现类主观题

【考题回放】

(2014·山东) 2013年俄罗斯 “中国旅游年”活动期间, 我国推出了展示中国形象的大型舞台演出《美丽中国》。演出以歌舞为主, 镶嵌京剧、武术等中国元素, 辅以多媒体视频。演出从新疆的《葡萄架下》到云南的《怒江大小调》, 从唐朝乐舞《霓裳羽衣舞》到现代芭蕾《海上梦明月》, 展现了美丽中国的壮美 画卷。特别是《海上梦明月》将 西方芭蕾与中国民族乐器二胡、琵琶巧妙混搭, 充分显示了中华文化开放、创新、多元的魅力。

结合材料, 运用“文化创新与中华文化”的知识, 分析《美丽中国》演出所体现的道理。

【命题特点】

体现类主观题的设问往往以“体现”“反映”“蕴含”等词语为题眼, 要求学生分析材料中所体现的是书中哪些道理。其设问的基本模式有三种形式: (1) 材料体现 了哪些观 点或原理? (2) 材料是如何体现某观点或原理的? (3) 运用所学知识, 分析材料体现 (蕴含) 的道理。

此类题目重点考查学生从各种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要求学生准确分析出材料所包含的有效信息, 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合理的梳理和整合。学生解答这类题目的过程就是透过各种现象把握本质的过程、由具体事例上升到理论知识的过程。

【解题探讨】

第一步, 明确知识。即要明确设问中所体现的知识到底有哪些, 要做到微观上准确到位, 宏观上整体把握。“材料是如何体现××道理的”这类设问, 侧重从微观上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把握;而“材料体现了哪些××道理”这类设问, 更侧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宏观把握, 在解答此类问题时可先把相关知识在草稿纸上作出简要罗列。

第二步, 研究材料。对题干的材料进行全面准确地解读, 既要从整体上进行概括, 又要抓住其中关键词或句进行分层次的分析。

第三步, 比较分析。对先前所罗列的知识与材料的具体内容进行比较分析, 弄清材料体现了哪些知识, 找到其一一对应的关系。将材料所给的信息与考核的知识点一一对照, 二者相符的就是要点, 回答问题时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

在上述三点的基础上, 再把有对应关系的知识点和材料的相关内容联系起来, 分要点组织答案, 做到有理有据、层次分明。

【特别提示】在解答体现类 主观题的 过程中, 由于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点不够全面, 或者对材料分析的不够全面, 容易导致漏答。另外, 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容易出现知识归知识、材料归材料, 对知识和材料没有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形成“两张皮”的现象, 造成不必 要的失分, 要引起重视。

解答本题, 第一步, 明确知识。本题设问很简单, 要求运用“文化创新与中华文化”的知识, 因此可以把此知识点在草稿纸上罗列出来。第二步, 研究材料。从材料的关键信息看, 《美丽中国》包含“京剧、武术等中国元素辅以多媒体视频”“将西方芭蕾与中国民族乐器二胡、琵琶巧妙混搭”等体现了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 展示了不同区域、不同民族的中华文化。“《海上梦明月》将西方芭蕾与中国民族乐器二胡、琵琶巧妙混搭”, 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包容性。

【参考答案】

1文化创新应继承传统, 推陈出新;文化创新应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2中华文化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3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七、评价类主观题

【考题回放】

(2014·新课标全国Ⅰ)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被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的钱学森认为, 他的人生受益于中学教育。他常常深情地回忆自己的中学生活:

化学教师特别重视化学实验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化学实验室随时开放, 学生进出自由, 我那时做了许多实验。生物教师常带领学生去野外采集标本, 教学生解剖蜻蜓、蚯蚓和青蛙, 我用在野外抓到的蛇制作了标本。学校组织各种课外小组, 开设无机化学、诗词、音乐、伦理学等选修课。师生常常一起讨论数学、物理、化学等问题, 大家都畅所欲言、无拘无束。大家都不怕考试, 没有人为考试而开夜车, 更没有人死背书。有一位数学教师在给学生的测验评分时独出心裁, 出5道题, 学生都答对了, 但解法平淡, 只给80分;如果答对4道, 但解法富有新意, 就给100分, 还另加奖励。民主、开拓、创新的学校文化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学生。

进入新世纪, 素质教育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围绕推进素质教育, 培养创新型人才, 各地进行了新的探索:课程超市、创意集市、探究性学习、名家讲坛、才艺拓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在中学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 钱学森的中学学习经历可以为我们提供启迪。

有人从钱学森的经历中得出结论:“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 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 请运用意识作用的原理说明理由。

【命题特点】

评价类主观题, 往往以“认识”“看法”“分析”“评价”等词语作为题眼, 要求学生就材料中的现象、事件、观点谈自己的认识或看法。此类设问一般以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为背景材料, 具有较强的现实性;设问的指向范围大, 没有明确给出答题的方向, 可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答题, 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学生谈“认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因此, 此类设问能有效地考查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具体设问形式有“如何认识这一现象”“如何看待这一现象”“谈谈你对某一现象的看法”“评析 (分析) 某一现象”等。

【解题探讨】

第一步, 判断表态 (是什么) ———对题目中列举的事或观点给出是好还是坏、是对还是错的评价。

第二步, 阐述道理 (为什么) ———说明做这件事或持这种观点的依据、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以及不做这件事、不持这种观点的危害性。

(1) 依据———做这件事或持这种观点的理论依据。

(2) 重要性———做这件事或持这种观点的作用、意义、目的、目标等。

(3) 必要性———做这件事或持这种观点的原因。

(4) 可能性———做这件事或持这种观点存在哪些主客观条件, 使做这件事或持这种观点成为可能。

(5) 危害性———做或不做这件事以及持或不持这种观点将会导致怎样的消极后果。

第三步, 明确措施 (怎么办) ———国家、企业、个人等准备怎样做或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解决问题。

当然, 并不是所有的认识类设问对上述问题都要回答, 有的可能只有其中的几点, 我们在答题过程中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解答本题, 第一步, 判断表态, 认识到题中观点的合理性和片面性。第二步, 阐述道理, 说明这种观点的理论依据是意识的能动作用。第三步, 运用理论依据具体分析该观点的合理性和片面性。分析合理性时, 要具体分析教学观念对学生成长的意义。分析片面性时, 要具体分析教学观念要对学生成长产生作用是有条件的。同时, 无论分析哪一方面, 都要认识到学生的成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教学观念不是影响学生成长的唯一因素。

【参考答案】

1该观点具有合理性。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不同教学观念指导下的教学, 对学生成长的作用是不同的。用先进的教学观念指导教学, 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基于落后教学观念的教学, 往往导致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 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不强。当然, 学生的成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教学观念不是唯一的因素。

2该观点存在片面性。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指导作用的发挥是需要条件的。意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变为现实, 教学观念如果不转化为教学实践, 就不能发挥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学观念如果不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动力等就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学生的成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不能把教学观念视为影响学生成长的唯一因素。

篇4:《生活与哲学》综合测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单项选择题

1.钱学森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孜孜追求以“两弹一星”为重要标志的新中国“强国梦”,坚信“外国人能造出来的,我们中国同样能造得出来”。他曾经说过:“没有科学的哲学是跛子,没有哲学的科学是瞎子。”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②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③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④哲学与具体科学研究的对象和方向是相同的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2.随着实践的发展,科学家现在可以准确预测台风的登陆地点、经过路线,把灾害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从哲学的基本问题来看,这主要体现了()

A.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B.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D.思维与存在有同一性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现代文明的产物,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人类优秀哲学思想的结晶。之所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A.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

B.继承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

C.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D.坚持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4.“天上的一切星宿,地上的一切陈设,总之,构成大宇宙的一切物体,在心灵以外没有任何存在;它们的存在就是被感知或被知道。”下列选项中与以上说法一致的是()

A.上帝造人B.万物运动皆为心动

C.气者,理之依也D.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5.黑格尔认为:“矛盾则是一切运动和生命力的根源;事物只因为自身具有了矛盾,它才会运动。”杜林则认为:“在事物中没有任何矛盾。”这种分歧体现了()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根本对立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对立

C.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根本对立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

6.《秋水》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庄子与惠子争论的焦点是()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B.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7.右图漫画《“牛”不起来》反映了经济数据造假的现象,这在全国许多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针对漫画中揭示的问题,我们应该()

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

②树立创新意识,推动事物的健康发展

③认真分析事物的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

④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避免错误的出现

A.②④B.②③C.①④D.①③

8.送走了持续约两周的“APEC蓝”,中国北方又迎来了集中供热以来的首波雾霾天。2014年11月20日,北京空气质量指数达338,属严重污染。在蓝天与雾霾天的转换中,民众对清洁空气的期待在不断升高。要解决十面“霾”伏的困境,我们()

①应尊重规律的客观性,按规律办事②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新的规律

③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④要利用规律,治理污染、造福人类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9.2014年11月1日,经过漫长而充满艰险的返回征程,中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的返回器成功在着陆区预定区域降落,它标志着我国已全面突破和掌握航天器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的高速再入返回关键技术,为确保嫦娥五号任务顺利实施和探月工程持续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体现了()

①中国发达的科技改变了航天运动规律②规律是客观的,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尊重客观规律要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基础

A.②③B.②④C.①③D.①④

10.2014年10月,国务院印发《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部署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建立和完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提升物流业发展水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物流服务保障。这体现了实践是()

A.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B.人们获得正确认识的唯一途径

C.具有目的性的,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

D.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

11.右图漫画《千万别下水》中的女孩()

①没有看到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认为检验真伪需要以实践为标准

③没有坚持实践决定认识的观点

④只要参加实践,就能获得真理

A.①③B.②④

C.①②D.③④

12.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第一年。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多激发市场活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障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涉及10多个领域的改革任务陆续启动,措施务实给力,人们期待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创造新荣光。这一过程充分说明()

①要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②对同一确定对象的真理有时不止一个

③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

④认识具有相对性,认识总会随着客观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13.云南省鲁甸县6.5级地震给灾区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由于人类对地震成因和地震发生的规律知之甚少,预测地震成为了世界性的科学难题。这表明()

①人的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具有反复性

②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③对真理的追求只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④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14.北京时间2014年11月12日16点35分,在太空旅行了十多年的欧洲“罗塞塔号”彗星探测器投放了着陆器“菲莱”。13日零时5分许,欧航局确认“菲莱”成功登陆彗星“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菲莱”创造了历史,成为第一个登陆彗星的人造探测器。在现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探究宇宙奥秘的梦想正在成为现实。这表明()

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社会实践是科学理论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

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③人类的好奇心和遐想来源于实践并决定着实践的水平

④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类对宇宙认识的深化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15.网上流传2014年是60年一遇的“金马”年。在“南京市妇幼之家”的QQ群里,已经怀上宝宝的妈妈们兴奋不已,都说自己家的宝宝以后会得金马奖。“妈妈们”的说法()

A.体现了联系的多样性B.符合矛盾的特殊性

C.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D.违背了规律的普遍性

16.2000多年前,古丝绸之路的开辟,让中国西北在阵阵驼铃声中焕发活力。如今,在它的近旁,一条全新的“钢铁丝绸之路”正在徐徐展开,迎接四方宾客。右图漫画《黄金通道》说明()

A.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B.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创造新的联系

C.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其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D.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

17.在缅甸举行的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传递出的信号表明,中国和东盟这一全球最大发展中国家自贸区正在获得更大提升。中国是东盟最大的邻国,也是最活跃、最主要的贸易伙伴。去年以来,中国领导人提出了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2+7合作框架”等一系列重大倡议,得到了东盟国家的积极响应。这体现出的哲理是()

①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②人们可以改变事物的具体联系

③部分以合理结构形成整体时会具有全新功能

④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18.习近平在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和第五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中讲述,建交35年来,中美关系虽然历经风风雨雨,但总体是向前的,得到了历史性发展。这体现出的哲理是()

①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②人能根据主观需要创造新的联系

③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④量的积累必然会引起质变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9.2014年11月19日至21日,中国在浙江乌镇举办了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覆盖乌镇的无线网络告诉每个人,互联互通正在进行。一个小小的鼠标就能带着网民走进信息的海洋,开阔视野,但这也为编造网络谣言提供了便利。对待互联网,我们应该()

A.分清矛盾的主次方面B.看到任何事物都有优点与缺点

C.正确把握主次矛盾D.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0.我们要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如果不搞创新,社会主义文艺是很难得到发展的。这说明()

A.创新有利于更新生产工具,从而促进企业发展

B.创新有利于促进更新生产技术,推动企业发展

C.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D.创新发展方式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文艺发展

21.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这说明()

A.要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

B.要学会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

C.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D.全体公民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22.2014年10月30日,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镇召开的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强调发挥政治工作对强军兴军的生命线作用,为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而奋斗。1929年古田会议之后,《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确立的建军思想迅速越过闽西山峦,传遍各个根据地,成为指引整个红军建设的航标。这体现的哲理是()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②古田会议确立的建军思想决定社会发展进程

③古田会议精神永放光芒④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3.2014年11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

①属于经济基础方面的改革②属于上层建筑方面的改革

③能够使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④能够使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发展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②④

24.为深入推进创建群众满意工程,山东诸城市公安局枳沟派出所因情施策,多措并举,围绕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小事,着力解决辖区治安热点、焦点、难点、盲点问题,有效提升了群众安全感和社会满意度。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②人民群众的精神力量能够突破社会存在的制约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25.右图漫画《“吓”基层》反映了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

①没有真正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②践行了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判断标准

③没有认识到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④没有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26.(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甲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由水构成的;乙认为:自然是绝对理念的外化,社会是绝对精神的体现。

(1)甲、乙的观点分别属于哪种哲学阵营?(2分)

(2)乙所在的哲学阵营可以划分为哪两种形态?其各自的基本观点是什么?(6分)

(3)甲、乙观点所分属哲学阵营的根本分歧是什么?(2分)

27.(11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正在经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城镇化过程,城镇化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在城镇化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无法回避的问题,如农民市民化问题、农民工就业问题、城镇化土地问题等。中国正在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式,统筹城乡发展,不断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户籍制度和将农民工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等改革,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

材料二2014年9月25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按照“沿江集聚、组团发展、互动协作、因地制宜”的思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以此观之,切实围绕地域产业、文化和环境特色和支撑能力,因势利导、趋利避害,以创新思维实现个性化发展,才能全面提高长江经济带各地的城镇化水平和质量。

(1)结合材料,并运用辩证法有关知识,分析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原因。(9分)

(2)推进城镇化要注重城镇化质量,不能“千城一面”。试就此对如何提高长江经济带各地的城镇化水平和质量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2分)

28.(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材料二从“人定胜天”到“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再到可感、可知、可评价的“美丽中国”,我们党越来越尊重自然,越来越尊重人民感受。建设美丽中国是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需要政府、公众各尽其责、各尽其能、各尽其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美丽中国”理念的指导下,只要我们脚踏实地、不懈努力,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就一定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实现。

(1)根据材料一,说明我们党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中提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理念体现了哪些认识论道理。(6分)

(2)根据材料二,从“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哲理角度,说明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转变的正确性。(9分)

29.(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必须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

他指出,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艺创作迎来了新的春天,产生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文艺工作者要志存高远,随着时代生活创新,以自己的艺术个性进行创新。

(1)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分析,为什么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7分)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矛盾分析法说明如何处理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7分)

参考答案

1.B2.D3.D4.B5.D6.C7.D8.C9.A10.D11.A12.B13.A14.C15.C16.C17.C18.B19.A20.D21.C22.B

23.C24.D25.C

26.(1)甲的观点属于唯物主义,乙的观点属于唯心主义。(2分)

(2)可划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形态。(2分)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感觉、意志、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2分)②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2分)

(3)根本分歧是: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2分)

27.(1)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联系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我们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我国通过统筹城乡发展,加快了城镇化的进程。(3分)②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源泉,我们要坚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正是因为不断分析、破解城镇化过程中的新问题,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城镇化的进程才得以加速。(3分)③辩证的否定观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立足实践,不断创新。中国不断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式,进行改革创新,推动了城镇化的进程。(3分)

(2)①尊重城镇化的基本规律。(或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1分)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注重城镇的个性特色。(1分)

28.(1)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理念是为在新形势下研究新变化、新特点而提出的。(2分)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指导实践的发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理念必将促进我国改革开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2分)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逐步深化和发展的。(2分)

(2)①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中国共产党经过多次的反复才获得了这一正确理念。(3分)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伴随社会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在执政中不断追寻更顺应自然、更尊重民意的执政理念。(3分)③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所以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党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3分)

29.(1)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文艺创造的主体,对于历史发展具有决定作用,它全面地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2分)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还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2分)③坚持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文艺和文艺工作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3分)

篇5:2010高二生活与哲学测试题108道

A.哲学和世界观都是人们对于整个人类社会的根本观点

B.哲学是系统化的世界观

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理论

D.世界观就是哲学,哲学就是世界观

2.牛顿是古典力学的奠基人,创立了万有引力理论,但由于晚年信奉上帝,认为除了万有引力的作用外,还有一个切线力,这个切线力只能是来自上帝的“第一推动力”,因而走入误区。这一事实说明

A.没有系统的哲学知识,就不可能在自己的研究活动中取得成就

B.哲学是具体科学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C.具体科学的发展需要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供指导

D.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外在表现形式

3.目前,专业迷信网站越来越多,网上迷信活动日益猖獗,还有些网站利用迷信活动非法敛财,令人担忧。对于迷信思想,我们必须反对,这是因为

A.迷信思想和行为是脱离现实的B.人们的活动受世界观的支配

C.世界观就是哲学D.世界观来源于人们的实践活动

4.毛泽东曾明确指出,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这是思维与存在同一性的唯物主义前提,只有肯定这一条,我们才能与唯心主义划清界限。这主要说明

A.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B.对思维与存在何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不同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D.思维与存在的性质是不同的5.美国某教会建造了一座尖顶的教堂,主教请当地的一位工程师为其设计避雷针,工程师说:“教堂是天国驻人间的大使馆,有上帝保护,安装避雷针是多余的。”主教说:“请先生装避雷针,这是上帝的旨意。”工程师和主教的观点体现了他们具有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B.近代机械唯物主义思想

C.主观唯心主义思想D.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6.2006年3月20日《光明日报》载文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它虽然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但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因此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材料说明

A.世界观支配方法论

B.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在于实践基础上的与时俱进

C.一切哲学都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D.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

7.真正的哲学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因而,哲学家都是真理的发现者。这一观点

A.正确地反映了哲学和哲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B.错误地认为哲学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C.对哲学的认识是正确的,对哲学家的认识具有片面性

D.肯定了哲学对人们认识世界的作用,否认了哲学在改造世界中的作用

8.“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主要说明

A.运动离不开物质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C.运动是物质的惟一特性D.运动包括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9.2006年7月18日,成都市人工降雨防雹办公室组织人员在邛崃、龙泉驿、青白江、新都、彭州等地进行人工增雨作业,随着增雨炮弹的升空,成都市区及周边都下起了中到大雨,终于给数日持续高温的成都带来了阵阵凉意。这说明

A.认识和改造规律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前提条件

B.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C.遵循事物固有的规律就无法促进事物的发展

D.人们可以把握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10.“大坝横跨长江天堑,电能照亮半个中国,万吨巨轮直达重庆,下游六省再无水祸”,自2006年5月20日三峡大坝全线建成后,三峡将按照人们的意志发挥巨大效益的美好前景再次吸引了国人的注意。这表明

A.人们的主观意志可以决定一切

B.意识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C.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产生巨大的效益

D.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11.上题材料还充分说明

①人们能够认识规律并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②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造客观世界

③人们利用规律的前提是服从规律

④人们可以改变规律,使其服从人们的需要

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

12.2006年6月,中国两位科学家朱熹平和曹小东在美、俄数学家取得关键突破的基础上,解决了数学界百年未破的庞加莱猜想问题。这说明

A.实践是不断向前推移的B.真理性认识总是相对的C.正确的认识来源于科学实验D.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13.上题中的庞加莱猜想从提出到被确认为真理,检验它的标准是

A.实践B.科学理论C.科学实验D.多数人的认可

14.在过去10年里格陵兰冰川融化的速度正在不断加快。科学家警告说,这一现象将会导致海平面升高,并导致世界各地出现更多严重的洪涝灾害和暴风雨,而且也会影响到动植物的生长、珊瑚礁的形成、飓风的威力、干旱现象、气流变化以及区域性气候等。上述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A.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B.人为事物的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D.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15.2006年6月6日《中国教育报》载文指出,所谓协调发展,是指社会系统内部各个子系统以及社会系统与自然、人等其他系统之间,在发展的速度、比例、顺序等方面,需要有一个合理的安排,既要有侧重点,又要兼顾各方,做到统筹兼顾。这告诉我们

A.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B.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C.做任何事情都要以系统优化的方法代替其他科学方法

D.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和优化趋向

16.由于人们观念上的差异,人们对墙体和屋面的保温性能并不关注,不少地方节能型房屋的推广进展缓慢。这告诉我们

A.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B.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

C.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D.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

17.2006年7月25日提交省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河南交通安全条例》,将增设“轻微违法行为,警告后予以放行”条款。这一消息透露后,立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争议,有人认为,“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一个小小蚁穴,就能毁掉千里堤坝,一次次小的轻微的交通违法就可能发展到大的交通事故。上述认识的哲学依据是

A.客观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任何微小的变化最终都会对事物的发展产生决定性影响

C.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D.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导致质变的发生

18.200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长征是一部壮美的史诗,记载了中国共产党人前无古人、艰苦卓绝的奋斗经历,浓缩了革命先辈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为实现理想而奋不顾身的牺牲精神、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顽强毅力和大智大勇,以及在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中成长壮大的强大生命力。从哲学上看,革命前辈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之所以能够保持旺盛的斗志,是因为他们

①在困难和挫折中坚信革命前途是光明的②坚信精神力量对实践的重大作用

③对待困难和挫折有充分的思想准备④认识到实践活动受物质条件制约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9.2006年4月27日《青海日报》载文指出,我们的思想真的不需要再解放了吗?回答显然是否定的。因此,克服自满情绪,防止走形式,使我省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真正深入下去,真正取得实效,就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标准和要求,在“行”上用功,“小”上切入,“具体”上着力。上述做法中主要体现矛盾特殊性的是

A.克服自满情绪B.在“行”上用功

C.在“小”上切入D.在“具体”上着力

20.2006年4月28日中国证券网载文说,在人类社会的不同时代,阶级矛盾的两个方面,既有利益冲突的对立性,也有利益一致的同一性或和谐性。这体现了

A.世界上的事物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B.斗争性就是矛盾双方的利害冲突

C.阶级矛盾是人类社会矛盾的一种而不是全部

D.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21.2006年6月27日光明网载文强调,在入党的结构和比例问题上,不能搞“一刀切”,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因为

A.实事求是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

B.从实际出发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C.事物之间毫无共性可言

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22.2006年7月3日光明网载文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该怎样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简要说来,就是既要坚持,又要发展。只有坚持,才能发展;只有发展,才能更好地坚持。这体现了

A.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否定观B.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C.坚持与发展是完全统一的D.规律是客观的,具有不可违抗性

23.早期的电灯泡,在灯泡使用不久后,灯泡内部就发黑。开始人们认为是其中的空气引起的,把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定在尽可能地把灯泡内部抽成真空,可是发黑问题仍然存在。后来,米尔兰博士提出向灯泡内充入某种气体解决这个问题。经过实验,最后确定用氩气替代真空,解决了灯泡发黑的问题。上述材料表明

①否定与肯定是辩证的统一

②创新推动了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

③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螺旋式上升的④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4.邓小平同志有两句名言:一句是“摸着石头过河”,一句是“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也就是说,要具备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大胆地向前闯,大胆地去实践。这表明

A.创新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B.要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的束缚

C.要敢于否定一切权威D.要敢于突破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制约

25.清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说:“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荣辱倒错,是当前各种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一个重要原因。这说明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B.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C.以耻为荣、以廉为耻的荣辱的错误意识不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D.人类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26.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要坚持把发展农业生产力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大力推进农业生产力发展,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农业生产力就要

A.调整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B.把农业发展作为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中心

C.对现有生产关系进行彻底变革

D.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突破旧的观点和客观规律的束缚

27.2006年7月1日,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在长达5年的时间里,十万筑路大军凭借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巧妙运用现代科技,书写了这一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青藏铁路的奇迹表明

①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②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实践成功的决定因素

③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④人类的实践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8.2006年7月20日人民网报道,在一次采访落水少女的报道现场,河南电视台23岁的记者曹爱文不是先去采访,而是挺身而出,为女孩做人工呼吸,但女孩最终没能醒来。曹爱文哭了。曹爱文流泪的照片上网后,立刻引来众多网友跟贴,绝大多数人都对曹爱文的行为表示由衷的赞美,更有人称她是“当今中国最美丽的记者”,但也有人认为她放弃采访救人是不务正业。网友对曹爱文的评价表明

A.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

B.不同的价值观都是社会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C.价值观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不同

D.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导向作用

29. 2006年7月22日《河南日报》报道,河南洛宁县县委原有的办公楼在2004年作为危房被拆除了,至今再没有修建。现在,堂堂的县委机关就在县城的各个角落租房办公,县委的牌子都没处挂。该县县委书记认为,洛宁需要花钱的地方太多,而且都比建办公楼要紧得多,应把钱用在群众最急需的地方。从哲学角度看,洛宁县县委的做法坚持了

①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②把个人、集体、社会的统一作为价值选择的标准

③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④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30.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吴如,20多年义务为矿上回收浮煤,累计价值达六七百万元,应得奖励20多万元,却一分不要。他对自己很“抠”,一辆骑了17年的自行车仍在“服役”,家中只有一个亲戚赠送的旧彩电,却每年都资助困难工友和贫困学生„„吴如的事迹表明

A.价值观对人生选择具有正确的导向作用

B.人生价值只有在劳动和奉献中才能得以实现和证明

C.正确的价值选择只能考虑人民群众的利益

D.先进人物必须牺牲个人利益,维护和实现集体、他人利益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共四道小题,40分)

3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着力建设和谐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是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建设和谐文化的核心问题,是培育人的和谐文化精神。通过建设和谐文化,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为和谐社会培育必需的社会环境,用和谐文化培育人、塑造人,丰富人们的精神内容,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引导人们树立和谐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使和谐的理念成为全社会的重要价值取向,使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的构建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运用辩证唯物论原理说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什么必须建设和谐文化?(8分)

32.俗话说:“近山知鸟音,近水知鱼性”。有经验的造纸工人用手一摸就知道纸的准确厚度;老猎手凭一点蛛丝马迹就可以断定走过的野兽的种类、数量、大小、雌雄;汽车修理高手一听声音就知道毛病在哪里……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4分)

(2)问题(1)得出的结论对我们有什么启示?(4分)

33.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越来越多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人们通过互联网获取知识,开阔视野,方便交易的同时,其负面效应也日益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特别是严重地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因此,国内各大互联网站倡导文明网络,国家加大对网络市场的监管。

运用第三单元(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有关知识,谈谈你是如何看待互联网的。对于不健康的网络内容,我们应该怎么办?(9分)

34.2006年9月17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会场——国家体育场“鸟巢”完整独立地矗立在世人的面前。但是四年前,“鸟巢”的初步设计方案施工后,14名院士上书国务院,指出“鸟巢”设计方案既不符合“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又忽视了“安全、实用、环保”的要求,该方案被暂停施工。北京市政府根据“节俭办奥运”的原则,多次召开专家论证会,对“鸟巢”的初步设计方案进行修改。修改后的方案取消了原方案中使用可开启屋顶,并扩大了屋顶开口,优化了钢结构,大大减少了用钢量,同时缩小投影屏幕以减少光、声污染。一些新技术和新材料,如“纳米易洁玻璃幕墙”、“区域性综合节水”、“体育馆钢桁架高空滑移”、“太阳能光伏发电站”等被首次使用。修改后的“鸟巢”方案不仅保持了原方案的设计理念和中国风格,又进行了大胆创新,充分体现了“安全、实用、经济、美观”的原则,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国际奥委会的认可。

请运用有关哲学知识,分析说明“鸟巢”方案是怎样一步步实现优化的?(15分)

三.附加题:(此题10分)

35. 女教师在救下13个学生后殉职 1岁半女儿却成孤儿,“救—妈妈!救—爸爸!”小女孩雯欣张大嘴巴不停地号哭,双手死死抓住抱她的邻居的肩膀。泪水,鼻涕,全部流了出来。

她只有一岁半,说话还不清晰。地震之后,四天里,她再也没有听到过爸爸妈妈的声音,哪怕一个字。没有人告诉她,妈妈(映秀小学老师严蓉)在救下了13个学生后,再也不会回来;而爸爸,依然音讯全无。“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我还能再救一个!”一个刚从废墟中带出了一个孩子的战士跪了下来大哭,对拖着他的人说。所有人都哭了,然而所有人都无计可施,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废墟第二次坍塌。几个小孩子还是被救出来了,但只有一个活着。当那些年轻的战士抱着那个幸存的小女孩在雨中大叫着跑向救援队所在的帐篷时,上天也泣不成声了。

十三日上午,温家宝总理在主持召开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会议后,立即乘车来到都江堰市区街道,他在雨中踩着泥泞看望受灾的孩子们。温家宝专程前往新建小学,实地考察抢救因地震被掩埋在废墟里的小学生们的情况。他冒着危险,踩着泥泞,攀上瓦砾堆,走近施救地点。当他看到抢险人员正在解救两名被困在废墟下的孩子时,激动地流下了热泪。在雨中,温家宝一直弯腰察看救援情况。他大声告诉孩子,我是温家宝爷爷,孩子们一定要挺住,一定会得救!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生活中的事迹分析思考:

⑴人生的真正价值是什么?(5分)

⑵怎样才能实现人生价值?(5分)

31.①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告诉我们,物质决定意识。建社会和谐文化,是由建设有中国特色注意的经济、政治、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4分)

②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和谐文化的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一是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和谐文化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4分)

32.⑴它体现了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说明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们只有在改造客观对象的同时,才能认识客观对象,才能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4分)

⑵我们在虚心学习间接经验、认真读书的同时,一定要积极从事实践,通过实践把书本知识变成实际知识,从而真正掌握知识,提高自己的各种解决问题的能力。用科学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4分)

33.(1)要用联系的观点进行分析。互联网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对于治理网络问题,需要每个上网人、各网站以及政府部门的努力。(3分)

(2)运用矛盾分析方法进行分析。互联网为人们带来便利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其负面效应是矛盾的次要方面,要全面看待。同时,也不要因为有负面效应而排斥网络。(3分)

(3)面对不健康的网络内容,要学会自觉抵制它的诱惑。(3分)

34.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暂停“鸟巢”施工,反复论证修改最初设计方案,就是从我国的资源国情出发,从安全、实用、环保的实际出发实现方案优化。(3分)

②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统一。“鸟巢”的设计建造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体现,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客观的规律为基础。对“鸟巢”的设计方案的修改建立在对生态环保规律的尊重的基础上,从而实现了方案的优化。(3分)

③坚持辨证的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鸟巢”的修改设计方案是在最初方案的基础上产生的,既保留了方案一的独特的设计理念和中国风格,又大胆创新,增添了更利于安全、环保、实用的新的要求,从而实现了方案的整体优化。(3分)

④坚持联系的观点,立足整体,统筹全局,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来认识事物。“鸟巢”的设计和修改运用了系统优化方法,从“安全、实用、经济、美观”这一整体效果着眼,通过取消开启屋顶,缩小投影屏幕等这些部分的改变,以寻求最优目标。(3分)

⑤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鸟巢”的设计和修改都始终围绕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充分体现安全、环保、实用的原则,实现了方案的优化。(3分)

三、附加题(10分,不计入总分)

(1)人通过自己的活动,付出了心血和劳动,满足了社会和他人的需要,同时也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从而实现了对自我的满足。其中人的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5分)

篇6:2010高二生活与哲学测试题108道

一、选择题:各2分,共48分。1. 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说:“当一个人年轻的时候,不要让他耽搁了哲学的研究;当年老的时候,也不要让他对他的研究产生厌倦。因为要获得灵魂的健康,谁也不会有太早或太晚的问题。”这是因为

A.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统一 B.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C.哲学产生于人们对人生的不停追问 D.哲学的智慧是人们美好生活的向导

2.据英国媒体2009年12月19日报道,美国科学家近日宣称,已经在一个废弃的地下换矿中捕获到暗物质粒子。几十年来,暗物质一直是困扰科学界的一个难解之谜。普遍的理论认为,在宇宙中只有四分之一的物质是可见的,而那四分之三的不可见神秘物质就是所谓的暗物质。如果这一发现最终得到证实,它将成为近百年来物理学领域最重要的发现之一。从哲学上看,暗物质的存在再次证明

A.世界的本质并非是物质 B.不同事物具有相同的物质结构 C.物质世界是永恒不变的 D.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3.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使19世纪法国作家埃勒·凡尔纳在其小说中描述的很多科学幻想中受到启发,甚至有人说:“现代科学只不过是将凡尔纳的语言付诸实践的过程而已。”作为人类意识花朵的科学幻想的付诸实现,表明

①意识因其创造性,而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意识因其能动性,而成为实践的先导

③意识怎样幻想世界,世界就会因之而改变 ④意识反映世界的同时能够通过实践改造世界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4.“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有

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②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③立场不同,人们对同一事物的反映则不同 ④认识的形成在客观上受到实践水平的制约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5.邓小平同志有两句名言:一句是“摸着石头过河”,一句是“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也就是说,要具备创新的巨大勇气,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大胆的向前闯,大胆地去实践。下列关于创新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创新是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辩证否定观的必然要求 ②创新是迎接未来科学技术挑战的需要,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 ③创新就是要突破客观规律的束缚,敢于否定一切传统的东西

④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10年之前,党中央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从此,占中国陆地面积71%左右的西部地区开始进入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黄金时期。10年之后,中国政府宣布正在研究制定新的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再次吹响开发西部的号角,西部发展又站在新的起点上。这说明正确的决策

①有利于创造条件促进社会发展 ②符合客观事物变化发展的要求

③取决于意识能动性的发挥程度 ④创造了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与规律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7.2009年7月2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式的致辞中引用中国先哲孟子的话“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来阐述美中两国的任务就是要共同维护一条通往未来的道路,不要让这条道路被荒草埋没。这一观点体现的哲理是

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②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总趋势不可逆转

③改造世界必须充分发挥意识能动性 ④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和方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如今,天气预报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密切。许多人在出门之前都要听听当天的紫外线指数、感冒指数、穿衣指数、洗车指数等。这些指数

A.是对客观存在的天气状况的及时反映 B.是人们与客观事物之间的主观联系 C.可以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指导实践 D.能够精确预测天气状况的未来变化

9.针对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奥数培训的疯狂现状,成都市教育局于2009年10月25日出台相关政策,彻底“封杀奥数”。右侧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②任何两个事物都是互为因果的,要寻因究果 ③要把握事物之间的整体联系,寻求最优目标 ④要抓住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坚持标本兼治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0.太极拳是一项身体动静平衡统一的运动,动时存静势,静时寓动机,机中有势,势中成机,机势难分,此太极之妙也。从哲学上看,太极拳运动体现了

①动和静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②绝对的运动和绝对的静止都是不存在的

③动亦静,静亦动,没有区别 ④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2009年12月25日,我国公布了历时两年多的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取得的主要数据。此次经济普查主要是为了“摸清家底”,全面掌握第二、三产业的发展规模、结构和效益等信息,为国家制定“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这体现了

①经济普查的根本目的在于掌握经济信息 ②要坚持主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看问题、办事情要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 ④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文字是意识的一种表现形式。东巴象形文字是一种十分原始的图画象形文字,它夸张、简约、气势生动,在丽江、中甸等纳西族地区沿用达十多个世纪。右图是东巴文中的“太阳”和“月亮”,从中我们获得的哲学启示是

A.人们可以摆脱客观事物的原貌实现艺术形象的主观创造 B.思维能够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把意识的东西变成现实 C.客观事物本身存在能动的反映特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D.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其内容具有客观性

13.科技是引领中国未来发展的动力,运用科技的力量来转变发展方式,抢占经济制高点,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之所在。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A.要在事物发展变化中把握规律性 B.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C.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根本性质 D.事物是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向前发展的 14.温家宝总理在英国剑桥大学作题为《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的演讲,指出:“我之所以强调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就是因为世界在变,中国也在变”。这是对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发展的肯定,其中包含的深刻哲理是

①认识对象在变化发展,不能无视其本身的发展变化 ②认识对象的改变,必然引起人们认识的根本改变 ③看问题观点的改变,是认识结论变化的前提和基础 ④看问题观点的不同,会导致对客观事物判断的差异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15.20世纪60年代,美国总统肯尼迪问起“危机”这个词用汉语怎么解释。有人告诉他说:“在 2 汉语里,危机是由危险和机会两个词组成,即危险意味着机会。”材料中对“危机”的解释,主要说明

A.矛盾具有斗争性 B.矛盾具有同一性 C.矛盾具有普遍性 D.矛盾具有差异性

2009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据此回答16~18题。16.《决定》指出:“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这一论断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A.外因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B.事物的整体和部分之间不可分割 C.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D.事物都处于因果关系的链条之中 17.《决定》指出:“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从哲学角度看,下列选项与这一论断表达的意思相同的是

①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③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④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8.当前,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的建设状况、党员队伍素质总体上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是适应的。同时,党内也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实现,必须引起全党警醒,抓紧加以解决。从哲学角度看,这是因为

A.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D.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009年11月7日,温家宝总理在开罗访问了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总部并发表题为《尊重文明的多样性》的重要演讲,表示中国政府坚定不移地加强同阿拉伯国家的友好合作,实现共同发展,为建设和谐世界作出不懈努力。据此回答19~20题。

19.温总理指出,文明具有多样性。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交流、配合,汇成了人类文明奔流不息的长河。不同文明要在多样中求同一,在差异中求和谐,在交流中求发展。这体现了

①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②看问题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③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④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下列体现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的语句是

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②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③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庸》)④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论衡》)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21.“天地之变,阴阳之化”与“未有此气,已有此理”两种观点体现了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观点的对立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C.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对立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金秋时节,2009年5月以来两岸关系研讨会在成都召开,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促进两岸产业与经济交流合作”,旨在推动两岸经济合作机制的构建。据此回答22~23题。

22.2008年5月以来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转折,持续改善和发展,给扩大和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创造了必要的环境,也带来了难得的机遇。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推动两岸经济合迈向新阶段,跃 3 上新台阶。这是因为

A.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曲折性的统一 B.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来实现的 C.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先行后续的关系 D.事物的量变必然引起事物性质的变化

23.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已经走过二十多年不平凡历程,取得了巨大成就。二十年月日的经济交流合作,最生动、最典型地印证了两岸“分则两害、合则两利”这个基本的道理。“分则两害、合则两利”体现的哲理是

A.矛盾双方相对应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B.矛盾双方相互依赖,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C.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D.矛盾双方逐渐融合,趋向一个无差别的统一体

24.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立,标志着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济联系上升到新的历史水平,必将为中国和东盟各国的贸易发展和经济合作增添新的动力,对促进世界贸易发展和世界经济复苏也将发挥积极作用。这表明

①优化要素组合能增强事物的整体功能 ②事物间相互联系构成事物的变化发展 ③人们可以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④要善于根据需要改变事物联系的状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主观性试题:共52分。25.(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重庆市是我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有着丰富的革命历史文化资源。该市充分挖掘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开展“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主题活动,并鼓励官员、百姓编发“红段子”,传送、转发“红色短信”,引领文化新风尚。这些弘扬主旋律的文化,极大地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凝聚了民众的精神力量,推动了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重庆市是如何开展文化活动的。(6分)

26.(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四川是改革的发祥地之一,在改革开放这一新的伟大革命中,四川书写了多项全国“第一”:1977年秋,原广汉县金鱼公社率先实行“包产到组”;1978年10月,四川在全国率先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1980年11月,原广汉县向阳公社第一个摘掉人民公社牌子;1980年12月,四川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成立,这是全国第一家省级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公司;2007年,率先启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成都市成为全国首批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一。通过改革开放,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焕发出巨大活力。

运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的观点,分析说明改革开放为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8分)

27.(16分)

2009年12月5日至7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分析研究2010年经济工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面对历史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和平自然灾害频发等困难和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全面分析、准确判断、果断决策,坚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实施并不断丰富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全力做好保增长、扩内需、保改革、惠民生民各项工作。直至今日,我国经济回升向好趋势不断巩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材料二 会议指出,为进一步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巩固经济回升基础,2010年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特别是要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增强经济增长活力和动力,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努力实现经济较快发展。

(1)结合材料一,分析说明党和国家为什么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确定宏观调控的任务和政策。(8分)

(2)结合材料二,从哲学角度说明党和国家是怎样用发展的思想指导明年经济工作的。(8分)

28.(22分)

2009年12月7日至1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192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加了这次为期12天的会议,商讨2012年的全球减排协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地球升温灾难演变示意图

材料二 气候变化是人类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由于发达国家长期温室气体排放和当前高人均排放是导致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而发展中国家历史上温室气体排放量极少,却成为气候变化的主要受害者。为此《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提出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要求发达国家也应积极采取措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增长速度,以共同减缓全球气候变暖。

材料三 气候变化是环境问题,但归根到底是发展问题。各国在促进自身发展过程中要不断提高技术水平,积极建立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生产和消费模式,才能从根本上应对气候变化的 5 挑战。同时国际社会要加强合作,帮助更多国家走上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能实现发展目标的清洁发展之路,既有利于发达国家以较低成本完成减排义务,也有助于促进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是双赢的选择。

(1)结合示意图,运用量变与质变关系的知识,分析说明全球商讨减排协议的正确性。(6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在减排问题上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是怎样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研究的。(8分)

(3)综合上述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说明各国应如何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8分)

2010年成都市高二哲学(上)调研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各2分,共48分。

1.D 2.D 3.B 4.C 5.B 6.A 7.A 8.C 9.D 10.B 11.C 12.D 13.B 14.A 15.B 16.D 17.C 18.D 19.C 20.D 21.A 22.B 23.C 24.A

二、主观性试题:共52分。

25.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重庆从革命老区的实际出发,挖掘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资源,弘扬主旋律。(3分)②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能指导人们有效地改造世界。开展弘扬主旋律的文化活动,促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凝聚了民众的精神力量,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3分)

26.①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2分)②内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改革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改革经济体制中不适合生产力矩的某些方面和环节,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2分)③外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折条件。实行对外开放,为四川经济发展解决了资金短缺和技术落后等困难,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必要条件。④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缺一不可。通过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焕发出巨大活力。(2分)27.(1)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物质决定意识的要求。(2分)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2009年我国经济面临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和自然灾害频发等困难和挑战,中央确定宏观调控任务和制定货币政策要从这一具体实际出发。(2分)③客观实际是变化发展的,从实际出发要适应不断变化了的客观情况。中央对宏观调控任务、政策的调整适应了不断变化发展的实际。(2分)④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这是正确制定和执行方针、政策的前提。只有方针、政策符合客观实际,才能确保其正确性;只有从实际出发执行方针、政策,才能确保其收到实效。(2分)

(2)①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我们应该用发展的观点指导明年经济工作,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自主创新,增强经济增长活力。(2分)②事物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2分)③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经济发展要立足于扩大内需,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2分)④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可以引起质变。在发展中要更加注重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2分)28.(1)①事物的变化发展始于量变,量的积累达到一不定期程度必然会导致质变的发生,我们要高度重视那些看起来不显著的、却有着重要作用的量变。全球气温每上升1度,都会给人类带来威胁和灾难。因此世界各国应共同端庄减排协议,采取切实措施以减缓全球气候变暖。(3分)②量变只有在一定的范围和限度之内,事物才能保持其原有的性质,我们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时,就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坚持适度原则。当气温升高3度时,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将彻底失控,升高6度,将使地球面临彻底崩溃。因此世界各国同意将全球温度控制目标定在2摄氏度之下,以防止灾难性结果的出现。(3分)

(2)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要求我们在矛盾的普遍性指导下具体分析事物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方法。(2分)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各国都会对气候变化产生影响,同时都会受到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威胁和损害,因此应共同承担责任,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这体现了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我们必须承认矛盾,全面分析并解决矛盾。(2分)③发达国家长期历史排放和当前高人均排放是导致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发达国家应承担历史责任,要率先减排;而发展中国家温室气体排放相对少、经济发展落后,但也应积极采取措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 7 增长速度。这体现了对不同事物及其发展阶段上矛盾特殊性的把握,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分)

上一篇:volvo手机黑屏怎么办下一篇:发声亮剑学习新疆四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