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角色组合变化及角色压力调适

2024-06-28

教师职业角色组合变化及角色压力调适(精选3篇)

篇1:教师职业角色组合变化及角色压力调适

教师职业角色组合变化及角色压力调适

研究探讨了教师职业角色组合的成分、特征及其与学生素质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教师角色压力的压力源、由此产生的.职业倦怠及调适办法,希望师生双方在交互作用过程中,都能获得学业(专业)及身心的健康发展.

作 者:吴明霞 张大均 郭成  作者单位: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重庆,400715 刊 名: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SOUTH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年,卷(期): 29(3) 分类号:B844 关键词:教师   职业角色   角色组合   角色压力   职业倦怠  

篇2:教师的角色冲突及调适

一、难以协调的角色间冲突

角色间冲突是指教师必须同时扮演不同的角色, 由于缺乏充分的时间和精力, 无法满足这些角色提出的期望而产生的冲突。

教师在与学生相处时, 是管理者的身份, 为了避免形成不良的师生关系, 就不能摆绝对权威的架子, 但也要严格管理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才能完成教育目标。另外教师也是学生的朋友, 要尊重学生、谅解和宽容学生, 但不能成为学生的“铁哥们”、“铁姐们”, 放弃应有的原则。对于很多教师来说, 很难同时扮演好两种角色, 常常处于两难境地, 从而带来角色冲突的困惑与不安。

教师在家庭中也许还是父母, 但是教师角色与父母角色是有较大差异的。在学校, 教师爱护孩子但绝不袒护孩子, 要尊重孩子但绝不溺爱孩子。教师对于所有的孩子都是一视同仁, 教师主要的责任是传道、授业、解惑。在家中, 教师是父母, 就应该以父母的角色与子女相处。不过有的教师可能会不自觉地习惯性地以教师的身份来定位自己, 导致亲子交往障碍。这是教师在这两种角色间的转换产生了冲突, 教师和父母是同有相似之点又不绝对等同的两个概念。

二、难以识别的角色内冲突

角色内冲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角色伙伴对同一个角色抱有矛盾的角色期望所引起的冲突。学校中不同身份的人对教师角色的期望是不同的。校长、书记、教导主任、教研组长等对教师的角色期望常常不一致, 长期处于这种状况中, 往往使教师处于两难境地, 内心处于痛苦状态。

教师个人的实际行为表现与社会上对于教师的期望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也会产生冲突。人们总期望教师能独挡一面, 然而谁都不是救世主, 教师的个人力量是有限的, 也仅仅只是一教书育人的凡夫俗子。因此它们之间的差异使不少教师遭到他人非议和社会的指责, 从而使教师在心理上产生矛盾与冲突。

对于教师的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也使教师陷入角色冲突之中。由于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扮演着多重角色:知识的传授者、班级的管理者、学生身心的协调者、父母的代理人等, 这就会出现教师的角色超载现象。教师的角色超载不仅来自于教师的自身期望, 还来自于教师角色外不断变化的附加期望, 如教师的角色转变, 教育理论提出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能力培养的转变, 而家长和社会则看重学生的成绩和升学率, 强调教师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

角色本身的局限主要是指教师的认知水平、能力水平与角色需求间存在的差距。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 教师的课堂角色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但是教师的课堂角色行为总是通过在有限的空间与时间内, 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交往的过程中, 带领学生完成教学任务。但教师在课堂上经常表现出角色行为的困难与冲突。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 教师的行为要完全符合社会要求的角色规范是困难的, 这就出现了理想角色与实际角色的冲突。

三、正确调适角色冲突是教师幸福感的源泉

角色冲突给角色扮演者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力不从心, 左右为难。角色冲突危害教师的身心健康, 影响教学工作的效率。

从教师本身讲, 教师在扮演教师角色时, 首先要适应社会对教师的期待, 向人们所期望的角色靠拢。每个人都是一面镜子, 教师无法看见自己, 只能从他人的期望和评价中认识自己。在同一时代中, 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社会群体对教师的期待也会有所差异, 比如经济困难的家庭寄希望于教师能让孩子出人头地, 条件较好的家庭更看重学校和教师能创造和谐的人际环境, 有些工作繁忙的家长甚至于将教师视为“保姆”或“看护”。教师只有准确认识社会对自己的角色期望, 才有可能扮演好教师角色。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道德的典范和智慧的源泉, 这也是教师所扮演的最主要角色, 但应该注意的是,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教师的期望是有所差异的。调查表明, 小学生心目中的理想教师是态度温和亲切, 笑容满面, 与学生打成一片, 课上得出色, 公正无私。中学生则希望他们的教师豁达大度, 了解学生, 善于对学生进行指导, 富于钻研精神, 能认真负责地管理学生。学生对男女教师的期望也有所差异, 大部分学生希望男教师正义感强, 要求严格, 有幽默感;对女教师则将“给人以亲切温和感, 可以信赖”排在首位。要想取得教育的最佳效益, 和学生建立比较密切的关系, 担任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教师在加强个人修养时, 注重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

社会赋予了教师这一社会职业独特的责任与任务, 在不同教育情景中恰当实施体现教育职责的各种功能和影响。教师需要在执行贯彻教育赋予自身职责的基础上, 恰当考虑、正确处理好自身担任的多种教育角色, 在教书、育人、能力培养、情感影响、道德教育等层面实现不同角色的独特功能, 融合它们的作用, 从全局、整体上适应教书育人的职业责任, 这是角色适应的理想状态。教师要不断学习, 充实自己, 丰富和加强自己新的角色行为技能, 使自己能够适应角色, 并能判断到情境的变化, 随时变换自己的角色。

篇3:教师职业角色组合变化及角色压力调适

一、 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迫切需要农村教师角色调适

八年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正式颁布,拉开了本次课程改革的序幕,这次课程改革提出了六项具体目标,这些目标构成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框架。“概括的说,这项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这样的目标和任务在今天看来,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改革的预期目标在很多地区已基本达到,但是在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中西部相对贫困的农村,情况可能不够乐观。农村教师不适应新课程要求的现实仍非常明显,因课程变革带给广大教师的困惑和压力与日俱增。

大家都认识到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占有主体地位,教师新课程角色调适对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传统的“教书匠”、“知识传授者”、“课程执行者”等角色已不能满足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需要。在新课程中,期待教师由知识传授者变为参与者、由控制者变为合作者、由主导者变为引导者、由仲裁者变为促进者;从教师行为看,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单向信息交流向多向信息交流转变、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从课程运作看,教师由课程的实施者向开发者转变、由课程的执行者向决策者转变等等。但是,通过调查和走访发现,这些转变在农村教师身上还不明显,先进理念与具体教学行为的落差很大,很多教师仍然在传统的控制性束缚式教学中艰难前行,其因何在?

二、 农村教师角色调适的障碍性因素分析

1. 内因:教师自身因素

(1)整体素质偏低

首先,在农村教师的第一学历方面,大多数以中专、大专为主,本科较少,且这些本科学历大多数是通过函授、电大或自考方式取得,对教师素质的实质性提升作用不大。另外,相当一部分教师是民办转公办,甚至还有少数仍是民办教师。因为没有受过专业教育,他们大部分凭借自己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教法陈旧、观念落后、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狭窄等,他们很大一部分几乎没有机会参加业务培训或到外地学习,面对新课程改革中对教师角色转变的要求,他们往往力不从心,自己的实际情况与理想有较大差距,这是农村教师不能很好地进行角色转变的基础性因素。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应该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氛围和环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然而很多教师无法把握其核心。例如,教师要从独白者向对话者转变,有些农村教师认为只要向学生提一些问题,如:是不是?对不对?以为学生正确回答,就是与学生对话交流了,而事实上,对话教学包含着丰富的含义,它是平等的对话教学,是沟通合作的教学,是互动交往的教学等。建立在对话沟通基础上,教学会超越传递信息的功能,成为以人的提升为目的的教学。

(2)心理压力普遍较大

教师的心理状况是导致教师角色调适的一个重要因素。积极的心理状态会对教师角色调适提供巨大的支持,实施新的课程计划,意味着课程实践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变化可能导致教师发生情绪性反应,引起教师的心理障碍。具体表现在:①心理惰性。我国原实行大一统的课程、教材制度,农村教师课程意识非常浅薄,这种历史上的课程政策导致了他们的心理惰性。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充分地体现了教师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作用,这种新的主体或主角身份与传统的课程观念之间发生了冲突。②逆反心理。面对新课程,很多农村教师觉得很不习惯,往往表现出盲目的、刻板的逆反心理。③观望心理。有些农村教师对课程改革持漠不关心的态度,把自己置于改革潮流之外,缺乏改革与参与意识。面对新的课程改革,盲目应付,缺乏主动性、创造性,由此影响课程实施的效果。这些心理压力,难以保证农村教师积极地投入到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并主动地适应新课改对教师角色提出的新的多元要求。另外,许多农村教师本来待遇偏低,生活清苦,生存压力较大,有的只有靠农业种植补充经济收入,再加上往往工作负担重、强度大,由此带来的心理压力和不平衡感使得教师难以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研究教学,实现角色调适。

(3)角色行为滞后于理念,课程资源稀缺

大多数农村教师通过各种培训,对新课程的理念已经耳熟能详,如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促进者、从牵着学生走到推着学生走、从课程的执行者到教育教学的研究者等,已经成为教师们知晓并认可的话语,但与这种理念相匹配的行为远未成型,具体到教学实践中如何落实他们却心中无数,往往付出较多却成效甚微,造成极大的心理挫败感。而且,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理念和操作样式五花八门,甚至相互矛盾,理论界的争议旷日持久,这使得农村教师对课程改革具体如何实施无所适从,行为和理念脱节的现象仍比较严重。另外,农村地区课程资源相对稀缺,可资利用的图书馆、博物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及网络资源等与城市地区相比有较大差距,客观上也妨碍了教师正确地进行角色调适,缺乏必备的图书期刊资料和网络资源,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就会几成“水中月、镜中花”。

2.外因:社会因素

(1)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偏差

当今社会正处于价值多元化时代,各种新观念层出不穷,教师在传承社会文化、增进不同社会文化价值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理解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使得社会对其期望也日益多样和复杂。“从传递文化的角度讲,教师既是旧文化的维护者,又是新文化的启蒙者;从实施教化的角度讲,教师既要扮演学者,又要扮演圣者;从培养人才的角度讲,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道德的示范者,又是学生集体的领导者与心理困扰的治疗者;从教师自身来讲,既是社会化的承担者,又是社会化的承受着,既是特殊的社会成员,又是普通的社会成员。”各种高的期望交织在一起,常常使教师无所适从、疲于应付,而这种状况在农村地区特别明显,教师在种种要求面前的无力无助感最终造成农村教师难以应对新课程带来的角色调适。例如,很多家长的观念比较陈旧,只是着眼于眼前的而忽略长远的利益,只关心孩子的考试成绩而不问其他,当孩子成绩不好时,就可能会对学校产生抱怨甚至兴师问罪。这在学生学习成绩不好且父母文化素养又不高的的家庭表现较为明显,使得教师背负沉重压力,进行角色调适存在种种困难。

(2)不合理的考试和评价制度

为了适应迅速发展的社会要求,当前教育的变革也在加速进行,新的教育理念、理论、内容、模块、政策与已有的教育制度之间不断形成冲突和矛盾,使得农村教师面对的教育环境日益复杂,新旧要求的不同都会成为教师角色调适的障碍性因素。例如,在课程改革中,考试制度和评价制度起着导向和监控的重要作用,对农村教师角色的调适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将考试作为评价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的唯一手段致使应试教育倾向越来越严重。但是,现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建立促进学生、教师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及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由于这种矛盾,使得很多学校无所适从,真正实施新课程改革,按改革的要求去做可能会导致学生成绩的普遍下降,从而影响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最终只有演变成“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因为考试仍然是检验学生、教师和学校的传统而有效的手段。而且在考试方面,命题者很难命出适应新课程要求的试题,不得不采用大量的具有唯一标准答案的试卷来考查学生,严重制约教师和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很不利于新课程在农村地区的广泛实施,从而阻碍教师角色的调适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关键:教师教育实效不高

教师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的素质和专业发展程度,也影响着教师在新课程中角色调适的程度。然而,目前广泛实施的教师教育难以完全承担起培养彻底适应新课程角色需要的教师的任务。在职前教育阶段,理论与现实相对脱节,使不少师范生虽然掌握了大量的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却难以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成为适应新课程需要的教师;而教师在职培训也不令人满意。有研究者指出:“当前教师培训的效果不佳,不少教师所学的教育理论知识只是停留在口头的理解上,并没有内化为教师的职业知识经验,对教师的教学实践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出现两条腿走路的现象,理论与现实脱节,也是教师冲突的一个因素。”许多教师认为理论美好,实践无力。在我国,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专业教育还没有比较完善的体系,短期培训、通识培训的教师培训形式在训练教师的科研意识和能力、培养教师的职业态度、教师角色的自我认知、适应与调整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缺陷,这些都使农村教师难以承担起自己应承担的角色,难以使每一个角色都发挥较为充分的教育价值。

三、 农村教师角色调适的策略

教师角色无法合理调适显然会影响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教师的身心健康,不利于教师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导致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长期没有明显提升,从而成为农村地区深入实施新课程的瓶颈。如何尽快使农村教师走出角色转换的困境?

1.自身的努力:把握核心,学会反思,提升素养

教师自身首先应不断学习,做好终身学习的准备,准确把握新课程的理念。各种关于新课程的资料和专著与日俱增,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农村教师应在有鉴别的基础上广泛阅读,跟上时代的步伐,把学者最新的研究成果为我所用,并且深入思考,转思自身。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调适的一个重要途经是反思,“要让教师形成反思实践的思路,把课堂教学作为反思的重点,把学生的学习状况作为反思的基点,把观摩对照作为反思的生长点,把开展师生心灵互动作为反思的要点,把自我否定作为反思的突破点。”

教师的各种素质过硬是进行角色转变的前提,教师不再是单纯的育人者而是育人与育己并存且需要终生学习。以前大家常谈:要给别人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在今天,要给别人一碗水,自己只有一桶水可能远远不够,要给别人一碗水,自己最好是“活水源”,要是常流常新的河水,在流经的途中不断地更新自己、激励自己和反思自己。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促进者、从牵着学生走到推着学生走、从给学生压力到给学生动力和从课程的执行者到教育教学的研究者等等的转变要成功有效,同教师自身的素养提升密不可分。

2.他者的职责:政府、学校、家庭

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同样,教师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农村教师为更好进行角色调适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需要社会环境给予大力的支持。首先,社会中的强势群体各级政府应为教师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努力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大力倡行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对教师的期望也要适度,使教师有充分的角色调适不断提升自身的外部空间。其次,学校要充分重视教师的劳动价值,建立正确的教师工作绩效考核机制,抛弃一切向分数看齐的陈旧观念,在学校内树立尊重教师自由开展教学改革的校风,建立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有效降低教师的工作负荷,建立良好的学校内部人际关系,为教师努力适应新课程的要求、积极进行角色调适提供制度和环境支持。而且,学校应该努力创设条件,为教师的素质提升提供各种学习进修的机会,并有合理的制度保障,定期进行校本研修,使全体教师成为“学习共同体”,不断提升每个成员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其进行角色转换和调适,从而使学校整体适应新课程要求。再次,学生的家长也应在尊重、平等、合作等理念的指引下紧密配合老师的教学工作,为教师角色转变提供支持和帮助,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但是不应该单纯用成绩来评价自己的孩子和老师,只有这样,农村教师努力转换角色,适应新课程要求才会有更大的自主空间。

农村教师如何适应新课程的要求,积极进行角色调适是一个复杂长期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与农村社会的整体进步密切相关,短期内可能不会看到明显成效,但这将是努力的方向。新课程的实施向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们期待更多的课程研究者能把研究的目光投向广大的农村教师群体,为新课程在农村地区的深入推进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教育——财富蕴含其中.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 董泽芳.社会转型期的教师角色冲突.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6(6).

[4] 钟启泉,崔允激,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 毛晋平.从所倡导的理论到所使用的理论.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1).

[6] 李建新.浅析教师角色转变的主要途径.基础教育课程,2008(6).

(本文作者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在读博士生)

上一篇:初中九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格式下一篇:西安市国有企业厂长(经理)经济责任审计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