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图书馆的故事作文:安静

2024-06-02

关于图书馆的故事作文:安静(共14篇)

篇1:关于图书馆的故事作文:安静

“安静”的意思是没有任何声音,在图书馆,我们就应该做到:一根绣花针掉在地上也能听到的安静。

每个星期三,我们班都会去图书馆。而图书馆,像一个施了魔法的地方。不管大家有多吵,只要踏进图书馆,便立即安静了。每一次,图书馆老师都会对我们说:“安静”或“Be Queit!”其实,这两个字的内在含义是:“安静地享受阅读。”大家进入图书馆后,便各负其职。过了五分钟后,大家从不同的图书区域走出来,不约而同地来到读书区坐下。在此期间,大家都是“安静”的。在这安静的图书馆里,我发现了一个又一个小“镜头”;老师正在认真地批作业,都顾不上整理头发;两个一脸天真灿漫的一年级小学生,正合看一本书;而同学们,都沉浸在自己的书里,有的在笑,有的因为主人公的悲惨命运愁眉苦脸,有的人甚至为书中的高潮部分而手舞足蹈。但是,大家都保持安静。“叮铃铃”下课铃响了,大家笑吟吟地交流着自己读的书和感受。

安静是一种无声的美,你能发现,安静,对每个人都很有用。

本文作者:刘麒(微信公众号:程老师教作文)

 

篇2:关于图书馆的故事作文:安静

叔叔自豪地说这是在山东省排名第一的图书馆,在未来几年内,将把规模从5600平方米扩展到10000平方米。平均每年新进书籍可以达到到3000册。这是一项有益于提高社会文化和个人素养的公益事业,完全由政府出资。当然,图书馆也有限制借阅的时间,除了每周四闭馆整理书外都向群众敞开。然后,我们又来到了儿童借阅室。发现书本虽已破旧,有的还折了页,但有很多书是市场上不多见的。

在报刊资料室中,图书馆的张副馆长告诉我们这里有四万多册报刊杂志,最早的来自1939年的报纸。这些报纸大多已经泛黄,透出一股股年月的味道,在一些没放报纸的架子上积起一层尘土。张副馆长告诉我们这里的报刊杂志并不外借,防止损坏。

随后,我们在成人阅览室看了几本杂志,都是很久以前的文章,很有深意,令人感悟颇深。触摸着稍卷的书页,心想:读书在于造就完全的人格,在于我们在社会中更好的生存下去,我们要在书的感召下,勤学勤练,争做一名于社会有用之人

篇3:安静地讲一个关于爱的故事

除了成为本次上海电影节的开幕影片,李连杰的鼎力助阵和众主创的精彩演绎以及影片自身的品质都成为《海洋天堂》出尽风头的主要因素。在每天都多达十多场新闻发布会的上海电影节期间,《海洋天堂》的新闻发布会也是媒体到场最多、气氛最为感人浓烈的活动之一。片方为此专门打造了新的宣传语:“爸爸再爱我一次,全国流泪倒计时。”但该片编剧兼导演薛晓路在接受《综艺》专访时却认为,影片并非为了博取观众们对“李连杰父子”的同情,而是通过这一对“特殊的父子”去表达普通人们之间的真情真爱。“这是一部表现大爱的影片,影片中的主人公乐观、坚强,他们不需要同情,需要的是相互间的理解和关爱。”该片于6月22日全国上映。

影片表现的不仅仅是某一人群

而是所有人

《综艺》:从你任编剧的影视作品来看,无论是8年前的电影《和你在一起》还是电视剧《孝子》,再到现在的《海洋天堂》,亲情都是主要表现对象。

薛晓路:其实,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那种激烈复杂又具有悬念的故事。但现在的整体环境,特别是在各种现实条件的约束下,这种剧本创作难度比较大。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我不是刻意去选择亲情,而是我本身,尤其是有了女儿之后,就特别容易被亲情打动,非常容易在亲情中发现那些感人的细节。

《综艺》:是什么机缘激发你去创作《海洋天堂》?为什么会选择自闭症患者作为表现对象?

薛晓路:我特别担心人们把《海洋天堂》当做是表现某一特殊人群的影片,它其实表现的是所有普通人之间最纯朴的真情挚爱。因为这部影片源于多年来的情感积淀,特别是在剧本创作前期发生了一些机缘巧合的事情,让我有了很强的创作欲望。

我实际上很排斥写自闭症题材故事——本来是很真诚地和他们交朋友,结果他们却成了我的生活素材,仿佛我利用了他们的感情,这种事情我认为是很恶劣的。但是在2006年前后接连发生了好几件事情,让我觉得自己有责任来写这方面的故事。首先,我曾经带过的一个自闭症小男孩儿因为触电突然去世了,才二十岁左右。得知这个消息,又回想起他以前的样子,让我觉得这实在是太残酷。但更让我觉得残酷的是,他父亲因为儿子的去世一下子变得轻松了。这让已经身为人母的我感到非常难受。但这真的是非常残酷的一个事实。

而就在这前后,有人拿一个关于自闭症题材的剧本让我提意见。我看了之后觉得这个剧本没有体现出这个群体在社会及家庭中的位置,没有表现他们身上所承载的那种真情实感,而这些与我们是紧密相连的。比如我们不能说自闭症患者是一个麻烦,但他又确实是你一生都要背负的一个负担。包括家长对自闭症孩子的态度,以及他们因为有了这样一个孩子而面临的社会、家庭的压力,甚至会出现心理上的变异。我当时就想,我要把我所了解的这个群体的真实生活,那种既平实,又不悲切,既充满力量,又承受着巨大社会压力的生活写出来,呈现给所有的观众。自闭症患者们其实是生活在自己内心世界里的,他们身上体现的是最真挚,最质朴的那种纯洁的爱。

摒弃外在技巧

专注于讲好一个简单的故事

《综艺》:在影片中,海洋多次起到推动情节的作用,无论是大海还是海洋馆。这有什么寓意吗?

薛晓路:首先,从创作技巧来说,因为主人公是一个自闭症的孩子,不会向外界表达,所以我要给他找到一个属于他的世界、他的爱好、他用来表达情感的窗口。再加之他们的动作多于语言,于是我选择了游泳。选择了游泳之后,我又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了海洋。影片中的主人公在生活中是非常拘谨的,包括走路、坐车、与人交往等方方面面。同时我又希望他能够拥有一个属于他自己放松而舒展的空间。大海给人的感觉很包容、很温暖,又很宏大,同时充满了浪漫气息,天堂般给人以想象的空间。所以我选择用海洋来表达主人公另外一个自在而温暖的世界。其次,主人公对于海洋的迷恋也象征着他对于母亲的迷恋。他在海里游泳时那种温暖而安全的感觉就仿佛在母亲的子宫里一样。

《综艺》:《和你在一起》是讲父子感情,《海洋天堂》也是讲述父子感情,在表现技巧方面两者有什么不同?

薛晓路:我在《海洋天堂》里是第一次做导演,只想把它拍成一部认真讲故事的电影。我觉得中国电影已经很久没有简简单单、踏踏实实地讲故事了。我希望我的故事聚焦在一种简单的感情上面,没有复杂的情节和过于煽情的片段来渲染。就像是很多日本电影,很平实的生活,很温暖的感觉,很有节制的情感铺排和叙事。我希望观众在没有花销的镜头、结构和情节的情况下,能够去感受一种久违的、安静平实的情感表达方式。

我希望观众是因为情感到了,才会感动,而不是因为一些煽情的细节或者镜头。我本身就比较不喜欢那种突兀的煽情。

其实中国人本身在感情上就是比较内敛的。我觉得这是中国人很有魅力的一个方面。感情往往经过了挤压和压抑之后,发泄出来才有力量。这也是我一直以来的艺术追求。所以在《海洋天堂》这部片子里,那些在《和你在一起》中出现过的比较花哨的手法,比如说快速剪辑、平行剪辑等,都没有使用。首先我觉得这些手法和这个故事的气质不太相符。其次我担心这些东西会把观众带到一个技术性的层面。我希望观众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能够忘记导演,忘记演员,忘记所有的一切,只是在一种特定的情绪下安静地跟着故事走。

《综艺》:朴素、节制,又感人至深,这是大多数看过《海洋天堂》的人给出的评价。你对这部影片满意吗?有遗憾的地方吗?

薛晓路:非常感谢你的评价。其实国内的观众对国产影片还是比较包容的。就我个人来说,对这部电影基本是满意的。我只是想用一种特别饱满的感情,涓涓细流般地给观众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我想这一点基本做到了。

遗憾也有。我觉得有些地方情感张力如果再稍微浓烈一点的话效果可能会更好。

另外电影开始时的节奏可能有些慢,特别是前30分钟,我总是担心观众不能很快入戏。因为现在用这种方式讲故事的电影毕竟不多。大多数观众都习惯了好莱坞大片那种紧凑激烈的模式,缺少了一种能够安安静静看故事的心态。不过影片的整体风格和气质还是基本实现了我的想法。

李连杰最出彩

《综艺》:李连杰是一个功夫演员,而《海洋天堂》则是一部文戏,之前很多人担心李连杰的角色转换。你怎样看待他在这部电影中的表现?此外,这部戏的制作成本并不大,很多人很好奇李连杰当初是如何同意接演这部影片的。

薛晓路:李连杰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演员,这绝不仅仅体现在他演绎武打镜头方面。他从业30多年,对电影和表演的理解绝对不是我们看到的那种简简单单的打戏。其实他本身的气质也很贴近父亲这个角色,有一种很质朴的东西。我在和他商定人物基调的时候就说,你把这个爸演成一个妈,怎么罗嗦怎么碎叨怎么演,就按照对你小女儿的那种感觉来说话就好。因为大福(影片主人公,文章饰)虽然20多岁,但是把他当做小孩子看待才是最正确的。我想影片中父亲对大福的那种感觉李连杰在生活中是有的,拍戏时只要被调动出来就可以了。很多细节他都能够非常准确地找到感觉。另外,李连杰也是一个非常敬业的演员。他每一场戏的台词都背得一字不差,对于感情的把握也非常到位。

李连杰接这部戏应该是由于对题材和剧本的认同。他剧本看到最后都哭了,还说能看到一个让他哭的剧本真不容易,马上就决定出演。而且他从剧本中也看到了创作者的诚意。另外,李连杰先生做的壹基金典范工程,第一年就向一所自闭症学校捐助了一笔资金。所以他对自闭症还是有了解的,知道这个故事不是一个很轻浮的故事。李连杰出演这部戏没有任何片酬,我们票房收入的很大一部分也会进入壹基金,也就相当于李连杰的片酬部分为慈善募捐了。

我的电影都会考虑与市场相结合

《综艺》:从编剧到导演,你有何感触?

薛晓路:编剧和导演实在是太不一样了。导演对于整个电影最终呈现内容的把控性要比编剧大得多。因为几乎每一个环节都能够在原剧本的基础上有所改变。我特别庆幸自己能够做《海洋天堂》的导演,我非常害怕这个故事被其他导演所曲解,害怕有些导演会把这个故事单单作为一个自闭症题材去表现,或者以一个很俯视的角度来表现这对父子的生活有多么艰辛悲苦。

《综艺》:你怎样看待影片与市场之间的结合?

薛晓路:我一直是一个很重视市场的编剧。在电视剧市场,我的作品基本上都能进黄金档,而且收视率很高,所以我还是很有市场概念的。电影市场也是近两年来才发展比较快的,我会在我的创作良知和作品的商业表现、商业回报上找到一个很好的平衡点。

篇4:安静的图书馆100字作文

图书馆很安静,有的人聚精会神地看书,有的人专心致志地写作,大家各做各的事,不影响他人。

因为很安静,所以人们走路是轻轻地,说话也是悄悄地,连一颗瓜子落地的声音也能听到,

小学生作文大全

同学们,你们也来感觉一下吧!

篇5:安静的图书馆作文150字

昨天,廉老师对大家说:“我们学校的校长,为了让我们读更多的书,所以给我们每个班都设计了图书角,就是让我们大家把自己的书放在图书角,大家互相看,等到大家把图书都看完了,然后,把自己的书再拿回去,再换几本书看。”

于是,我找出了我最喜欢的三本书,交给了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够爱护别人的书,这样别人也会爱护你的书。希望同学们能在知识的海洋里翱翔!发奋图强!

篇6:关于明白道理的故事作文:图书

有一天,我带了一些图书去学校看,刚打开书,我们班的调皮大王——小王,便一蹦一跳地来了。他看见了我的书。小王走过来,蹲在我的桌子前,盯着封面看了好一会儿,便央求我把书借给他。见“调皮大王”难得要看书,我爽快地答应了。他开心地跳走了。可我突然后悔了,我为什么要答应他呢?他书包里的东西皱巴巴的,书也卷着角,那我的书万一也……可我又不好意思拒绝他,只好挑了一本已经破烂不堪的书给了他,调皮大王拿到书,兴奋地看了起来。第二天,我抱着书已经掉页的想法到了学校,刚坐到座位上,调皮大王便走来了。“家嘉,”他叫到,“还你书!”我从他手中接过书,打开一看,哇!掉下的书页被粘上了,裂开的缝也被认认真真地用玻璃胶贴上了……我看着他,心里有说不出的感激和惭愧。

是这本图书让我明白了不能以貌取人的道理。

篇7:安静的故事

“安静的故事”可能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大故事,因为它是关于我们每个人的,是每个人都要参与的,每个人都要在这个故事里扮演一个角色。

说到安静,我们会觉得这种要求越来越奢侈,除了极少数人,一般人来说简直是不可能获取的。从一个地区看也是如此,比如这座城市,就变得更加热闹了,生活节奏更快了。这里有一所著名的大学,14年前来看过,那时让多少人齐声赞叹,一片惊讶:园林别致,安静美丽,鲜花簇簇……这之前有人以为只有西方的名校才会这样,草坪、园圃,静谧而清新,整个大学的气氛都吸引你,让你觉得在这个地方读书是最幸福的,在这个地方教书是最幸福的,来这个地方看一看也很幸福。

这所校园让我们有自豪感,并将这种感觉一直刻在了心里。那些没有看到它的人,算是孤陋寡闻。

可是现在,仅仅是十几年之后,同一所校园却变得人山人海,到处是拥挤的车辆,小商小贩的吵卖,一片震耳欲聋。这里不仅不是一座令人神往的校园,而且根本就不像是一座大学校园。这里只能让人惊异,让人快快逃离。

一般来说,一座历史悠久的大学校园会有很多高大的树木,地阔人疏,气氛中给人一种肃穆感。这是由它的传统、由生活其中的人的气质与自然环境的气质一块儿合成的。可惜,现在这样的校园已经难得一见了,它们大致上与喧闹的市井大街没有什么两样:车辆日夜穿梭,到了深夜3点还要把人惊醒,商贩林立。

记忆中的大学校园已经失去。它们被淹没在市场和人潮里。

一切关于大学的美好记忆只成为过去。在当今响彻南北的叫卖声中,大学的一道围墙实在显得太单薄了,它无法阻隔这个吵叫的世界;而西方绝大多数校园虽然没有围墙,大多却是非常安静的。

南南北北走一下,到任何地方,首先就是一个“吵”字把人裹住。去哪里都是人流如织,都是呼号之声震耳,根本没法安静下来。

可是人如果一直处在这样的环境里,总要在剧烈旋转的浊流中生活,那会是十分可怕的。一天到晚被声音、速度、欲望追逐和包围,有再多的钱,再高的地位,都不会获得最起码的幸福,也谈不上做人的尊严。

有人认为吵闹混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因为我们是一个13亿的人口大国,但我们知道这不是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有些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密度要超过我们许多城市,但那里并不一定像这里一样吵闹,比较起来可能还是要安静许多。

人们从电视上看到了很多现代的喧嚣和繁华,比如纽约曼哈顿、拉斯维加斯等,好像那里更加热闹。人们不自觉间会把发达与热闹等同起来。美国的国土面积很大,它大量的城市,更不要说村庄了,都是非常安宁祥和的。人们在各自的地方安静地生活着。即便在那些西方大城市中,与我们比较,他们也是相对安静得多,比如其中的小环境还是十分安静的。

他们在自己的角落里做事情,互不打扰,即便是聚到一起,也会尽量保持一种安静的状态。

前些年发生了一个事件,就是有人在欧洲的某个场所大声说话,对方一再制止无效,最后不得不把他们驱赶出来……有人对此感到不解,认为欧洲人做得实在过分,自己无非就是大声说说话而已。好像如此。不过他们也的确是太吵了,并且已经习惯于在公开场合这样吵,忘记了自己是不能用声音打扰他人的。

在我们这里,只要到了餐馆里,哪怕只有四五个人在用餐,那么整个餐馆都不会安宁。即便是图书馆等十分需要安静的地方,也往往是人声喧哗。到另一些国家和地区,去图书馆、歌剧院,那里安静得掉一根针都能听得到。即便到餐馆去,即便是很多人在用餐,也没有什么大声:每个人都在轻轻地挪动自己的椅子,用最小的声音交谈。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没有权利侵犯别人的安宁,要给他人留下享受安静的空间。

即便桌上摆满了山珍海味,被肮脏的语言垃圾包围起来,那也不会有好的享用。

人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工作还是吃饭睡觉,无时无刻不被吵闹惊扰,没有一个地方、一个角落可以稍稍地躲避一下—这不是很糟糕很狼狈吗?我们又将如何解脱这种困境?

我们的确已经没有地方能够安静一下了。到哪里去?到农村?记忆中的安宁之地已经不多。农村也不是一个避风港—比如以前到胶东半岛地区,很愿意到一些小山村里去,因为那些地方交通不发达,入村后会觉得到了另一个世界,树、石头、河水,一切都保留在那种原始的状态里,安安静静地跟人对话。进入那个环境,就犹如走在一幅画里,人们愿意看它的树、它的石头和水,也愿意看在这种环境下生活的村民。他们的表情像周边的环境一样,安详、自然、亲切、和蔼;他们见到外来人,那种笑是从心里发出来的,非常纯朴;他们对陌生人的友善毫无做作。

因为这个地方实在太偏僻了,村民们在这种自然安宁的环境里,身心养成了这样,吃这里的杏子、樱桃,那种愉悦和甘甜是从心里滋生的。

可是现在怎样?也仅仅是几年过去,再到那样的山村会看到什么?感觉完全不对了。人的神情不对了,他们对人不再那样微笑、那么和蔼了,眼神里有一点警觉甚至是敌视,原来这里拉上了电视网络之类,路也修好了。与此同时恶性事件时有发生,村风大坏。各种开发者一批批拥来,各色人等川流不息。

享用现代生活是山里人的权利。可是外部世界通过一根网络线和视频线送来的,又是一些什么货色?

我们全都明白,大家对电脑和电视上那些污七八糟的东西绝不陌生。在海量的娱乐信息中,庸俗和拙劣已是家常便饭,因为点击率和收视率就是一切,要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说到那个小山村享受现代化的权利,那也并不等于有了电视和网络就是一切,还应该有更多更重要的内容。只送给现代的喧嚣和肮脏,这就把一个小山村最好的东西给摧毁了,比如他们不再相信人,比如村风的破败。一个电视机一个网络,竟然就能在两三年里把一个村庄给改造成这样,可见它的力量是多么巨大!那么我们可以问一句:现代通过网络和图像送给整个世界的危险,究竟会有多么大?

就是一台电视机,就是一个网络,一根光纤,改变了这个存在了几百年上千年的村庄。从一个村庄到一个社区,一个国家,道理其实都是一样的。

我们现在面临着一个巨大的现实,就是进入了数字声像时代。一切都在改变,无论接受还是不接受,无论愿意还是不愿意,这都是一个事实,一个客观存在。它的出现让人类猝不及防。有时候我们觉得无非就是多了一些娱乐和广告,无非就是网络输送一些海量讯息,但是也就在这种日夜不停的输送和堆积之中,巨大的危险把我们覆盖了。

它的巨大毁坏力,比核武器来得更隐秘更长远,后果也更严重。它也许暂时夺不走我们的生命,却会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生命,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变成另一种人。它有可能把我们全部的幸福,把我们美好的未来,在暗中窃取一空。这一切都是缓慢进行的,是隐隐发生的。它不会像原子武器那样,一瞬间造成血流成河。

它杀伤的是我们的心灵。

我们看一下现代生活如何提速:出门可以坐高铁和飞机,移动一只鼠标的分秒间接通整个世界,当然这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什么生活我们都不陌生,千奇百怪的故事我们都会知道,再加上每个城市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地方小报、广播,所有人就在这样一个纵横交织的信息空间里活着。无论愿不愿听,愿不愿看,谁都无可回避,都要在这种剧烈旋转和沸腾的状态下存活。

这种加速度使人类失去了基本的、自然的平衡力,变得不知所措,昏头昏脑,一时没有了准确的方向感和判断力。

现代人再也没法慢下来,无法获得肃静,所以也就没有了深入思索的可能,更没有了感悟力,这是非常可悲更是非常危急的。

快节奏的生活给我们提供的方便只是一种表面的小利益—更大更致命的剥夺却被我们忽略了。我们权衡一种事物,最终还要看综合的和最后的结果,要问一句:我们获得了更多的幸福吗?如果新的技术不能带来幸福感,只是使我们变得更忙碌更焦灼,更浮躁更六神无主,这个新技术就是我们的克星。

nlc202309040728

我们不得不想办法来遏制它和规避它。我们不得不思考现代技术带来的一切—它的功与过,罪与罚。

我们因为提速节省的时间好像很多,但是省下来的时间又做了什么?没有用来寻找个人的生活、理想的生活,而只是一味模仿机器和技术,想着提速再提速—在想象中要像它一样快或更快。在这个时代,我们的心实在是比网络还要快—我们总是嫌网络慢,因为我们的心已经飞起来,比网络要快得多。

真实的情况是,我们人类在各种技术的教唆和引导下,已经慢不下来了。有人说快有快的好处,已经快过了,再慢就会急死人。所以我们总是追求用最快的速度从乙地到甲地,可以用最现代的工具,在一天时间里完成七天的工作。但是省下来的六天我们做了什么?原来我们在这六天里也没有慢下来,而只是想着更快,正度过更加匆忙的六天—问题就在这里。

最后要问的就是:我们能不能在快速旋转的生活中找到一个安静的角落?

如果这样的角落真的存在,那么它会属于我们吗?不一定。因为一颗心已经改变了性质,它现在已经慢不下来了。看来我们首先要做的一件大事,就是先改变自己的心,让它稍稍安静一点。

人是很奇怪的动物,他看到什么就会学习什么、跟随什么。有时候这种学习是不自觉的。我们身旁是迅速跑来跑去的摩托、汽车,它们就在无形当中引诱着人,引诱人像它一样快,跟上它。网络诱惑了人心,让人渴望无限地提速和信息扩张。我们的双眼每天看到的都是飞速奔驰之物,一颗心怎么会不跟随而去?我们又怎么能不去渴求快速的生活?

到处都吵吵嚷嚷,如果哪一个人不吵,对方就听不到他的声音。可见周边的环境对我们性格的形成,对我们生命的改造,是既深刻而又缓慢的,这种改造简直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所以我们说:风里面都是教导的声音,它让我们赶快随上这个时代的脚步。

前面说过的那个山村的美好宁静,人们脸上的那种笑容,说到底都是周边的环境给予的,所以要改变自己,就要改变环境。于是才提倡更多地到大自然里边去,去接受它的培育。我们如果总是看到挺立的树木、潺潺流动的河水,时间长了,就会变得和它们一样安静和坚定。因为我们也会不自觉地学习它们,跟上它们的节奏。

人类不要忘了,他们是山川大地的儿女,不是汽车摩托,更不是网络的儿女。我们要和诞生自身生命的那个环境相亲相爱,和谐一致起来,这才是人类的根本利益。我们的生命是那片土地给的,所以才有“大地母亲”一说。我们要学习母亲:看树多了,就像树一样挺拔安静;看花儿多了,心情也像花儿一样。

有一个研究,说养猫的人身体好,首先是心血管系统好。这种研究采用了一个对比组,从对比中发现了一个规律:经常和猫这一类动物呆在一起的人,不自觉间,个人的生命节奏就与它趋同了。猫的行动是和缓的,人与之相处日久也就变得和缓下来了。

的确,猫是多么温柔和安静啊,可是一旦需要,它行动起来却像闪电一样迅疾。是的,还很少有一种动物像猫一样敏捷疾速,它跳到空中猎获,再落到地上都不会失去平衡。最安静的动物在一瞬间爆发出的那种能量,竟是如此之大,可见安静也是积蓄能量的一个过程。

我们许多人到了关键时刻就没有了力量,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缺乏一种能量的积蓄。特别是思想的能量,它更是需要安静下来才能获得—如果人群吵吵嚷嚷积成一坨,所谓的人多热情高、力量大,什么人间奇迹都能创造出来,更多的只是一种愿望和神话。事实上许多时候恰好相反:个体才有力量,因为思想才有最大的力量。

任何高深的思想、能够影响世界和历史的思想体系,都是由个体产生的。无论是康德、孔子还是弗洛伊德以及达尔文,还有梭罗、里尔克和狄金森等,只要是对我们这个世界发生了深刻影响的巨大思想能量,都来自个人。人多了只会吵成一团,产生不了深刻的思想。两个人可以商量事情,四五个人也勉强,几十个人扎堆就很难产生一条清晰的思路了。因为这时候没有了独处与安静,生命中的大能量无法在心里缓缓聚集。

许多人愿意到大城市里去,到人多的地方去,享受所谓的人气。但是他们忘记了,人多的场所也是语言和思想最为平均化的地方。一个人只有退回自己的空间里去,在沉默中,才能够好好地思索,好好地享受属于自己的一段时间。

时间这个东西会在匆忙中悄悄流逝。速度越快,节奏越快,时间溜走得也就越快。有时候我们觉得经历的某个事情好像就在昨天,可是扳指一算,那既不是昨天,也不是前天,而已经是很多年之前的事了。因为现代生活的流速实在太快了,我们哪里还有心情去琢磨时间、享受时间、与时间耳鬓厮磨。

那一年的“人文精神大讨论”,因为涉及自身较多,所以印象还算深刻。这场长达两年、波及全国文化界的讨论,仿佛就是近四五年里发生的事情。可是仔细算了一下,准确点说已经是十七年前的事了—感觉上却离我们十分遥远了。

整整十七年了。十七年可以成长为一个青春少年,可以让一个中年人变得苍老。可是它真的是一闪而过了。时间就是这样无情和快速,我们没有任何办法阻挡它。有人会说,既然以任何办法都难以让时间凝固,总要以自己的节奏往前流动,从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那就随它去吧。是的,但是如何随它?

时间具有客观性—但是时间却不仅仅如此,它还会在感觉当中存在,这时候的时间就不是一个客观的东西了。

我们回忆一下就知道,小时候的“一年”是非常缓慢的,可是到了四五十岁以后,“一年”好像缩短了十倍。这就是时间的主观性。因为我们的生命蜕化了,它已经陈旧,视野里再无新事,外部世界很难留下鲜明的印象—既然没有接受足够深刻的刺激,所以一切都将飞快地被我们排除到记忆之外,不再咀嚼和享受它了。时间就这样失去了细节,于是很快就溜走了。

有一对小城夫妇,孩子去一座大城市读书,毕业后就留在了那里。他们原来指望孩子能回到小城,觉得这座小城生活质量高,可是孩子被大城市的热闹吸引住了,这儿车水马龙日夜不息,什么高档服装、咖啡店和摇滚乐,各种东西都在诱惑她。她最终找了一份工作留下了,有了爱人和房子,也算是个幸运的人。她的父母到了那个大城市,发现人多得不可想象,到处堵车,到处轰鸣。孩子住的楼房有三十层,它的不远处就是高架桥之类。

这是一个日夜旋转的城市,整幢大楼仿佛每时每刻都在巨大的轰鸣声里发抖。父母心疼孩子,问:你就在这个地方睡觉、过日子,就这样一辈子吗?孩子说,是啊,我们住的地方还是好的,我们已经习惯了。

父母听了以后久久没有说话,只有泪水在脸上流淌。

他们已经没有办法把孩子从嘈杂中拉回去,因为她已经习惯了、顺从了,也就是说,她的心已经变化了。她认为这就是现代都市生活,她认可并享受着这种生活。

父母回到了小城,从此却再也不能安心,因为一想到那个大都市的轰鸣、想到挤成一球的人群、在轰鸣声里发抖的三十层大楼,他们就难过得睡不着。

可是他们不知道,自己小城的安静也只是暂时的,这种情况已经不会坚持太久了,因为城市化的浪潮正席卷而来,各种所谓的“大开发”已经排上了日程。用不了多久,这座小城也要变得喧闹起来—总有一天,它也会变得像那座让他们流泪的大都市一样,嘈杂喧闹,一刻也静不下来。不仅是他们,我们所有人,都将找不到一个安宁之地。

我们不停地追逐物质,目标是那些发达国家—如果那里才是我们的未来,那么这个“未来”有可能有点太漫长了—因为我们可以看到,那里的大部分地区,无论是城镇还是乡村,并不像我们这样闹腾,那里大致还是非常静谧的。

比如十几年前到过的一些西方小城,觉得它是那么安祥美丽,从任何一个地方拍下来都是一幅画。在我们这儿的哪个景点拍照,都要好好选择角度和位置才行。可是到了那些美丽的小城,只要镜头没有拿歪,随便照下就是很好的自然风光图片。这儿无论是图书馆、咖啡店,还有街道,都安安静静的。汽车消音也好,它们基本上是默默来去,像这个城市的人一样收敛。

nlc202309040728

我们这儿的车和人也是一样的:常常突然就爆发出脾气。

几十年过去了,今天再去那个小城,发现它竟然一点都没有变。路还是那条路,房子还是那些房子,教堂的尖顶凝在那儿……一切都如同昨天,记忆中的那棵大树还在,房子的颜色依然如故,街道清洁得像被水一遍遍洗过一样。

这里给人的突出感觉,就是它的安静与不变。为什么?可能这里的人和我们不一样,比如他们不那么浮躁和急切,做事情之前,尽可能把一切想好了再做。我们的一些城市是怎样的?总是不断地改建,永远都是一副“百废待兴”的模样。“待兴”是将来和可能,而“百废”才是现在的实情。我们总生活在一座“百废”的城市中,这怎么受得了。

我们的城市,楼房和街道,今天这条路剖开了,明天那个楼拆掉了,后天又一个区要改造;这个村庄刚刚扒掉,那个新区又在崛起……就在这样的环境中苦干了也忍受了几十年或者上百年。不停地变,不停地改,那么多鼓舞人心的口号,那么多开拓型人士—我们经验中知道,一个地方如果来了一个开拓型的人物,这个地方的麻烦就大了。他们会让一个地方不停地折腾。

在一些时髦人士眼里,这恰恰是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伟大时代”就该如此,这说明我们的社会有生气,所谓的日新月异。可恰好就是这种“生气”,让我们再也找不到一个休养生息的地方,到处都在吵闹,都是灰头土脸,没有草也没有树—种了草栽了树,用不了多久就蒙上一层灰尘。四下都在刨,都在挖,都在拆。

为什么我们不停地拆和建,却很少弄出一座像样的城市?就因为每一次都是对上一次的否定,不停地否定自己,又不停地犯下新的错误。显而易见,我们每一次都没有考虑好,总是匆忙急速地去做。

电视、车辆、网络、电台,我们身边所有的一切都在提速,它把人弄得慌促和焦虑—既跟不上这种速度,又担心被甩在后边,结果就没有了从容的生活,将日子搞得一团糟。谁如果想慢下来,对不起,周围的一切都与你不协调,不对接,一切的声音都在呼唤一个“快”字。

我们身边总是有一股呼啸而过的巨大噪音,这样下去,会是怎样一种生存?

比如我们将没法阅读,因为既没有了安静也没有了时间。看文学作品不能像看电脑一样快速浏览,因为它是语言艺术,需要进入它的语境,随着它的标点符号、语汇调度来享受创作的愉悦,还原它的思想、它在产生那一刻最具有巅峰意义的犀利状态。文字是符号,它要人还原,要人思索和想象。

轰鸣和快速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已经失去了正常阅读的条件。越来越多的人只是在电脑前看各种各样的文字垃圾,这是数字浪潮推上来的花花绿绿的芜杂,一掠而过,看得很细既不可能也不值得。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人们不再可能理解高雅的艺术和绝妙的艺术,最好的东西被这个时代所冷落,价值标准荡然无存。

阅读是一种幸福。但这需要时间和心境—读书最过瘾的时期,也极有可能是一个人生活最困苦、最挣扎的那个时段,可见关键还是人的心灵状态。

这需要我们痛下决心,在飞速旋转的当代生活中争夺一块属于我们个人的空间。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命题。我们或许发现,在这个时代里似乎存在着一个生存谋略:那些制造和催促我们飞快旋转的巨大力量,与这个时代却是另一种关系。或者说那些有巨大资本或权力的人,可以将每个人都安在一个飞速旋转的轮子上,让其日夜不停地飞转—推动者是不会让这轮子慢下来的,而他们自己却躲在世界最安静的某个角落里,好好享受缓慢与安静。

这个世界的某些人,一些所谓的“胜出者”,他们一定住在那些最安静、绿色最多的地方。这些人歌颂速度,制造飞速的现代生活,而他们自己却生活在完全不同的另一种环境里。如果说这是一种骗局或阴谋的话,倒不如说是一种天性,一种不自觉的、潜意识里形成的对自身、对生命的保护。这就生成了双重的生活哲学和生存格局。

那就让我们自己动手挽救自己、打破这种格局吧。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我们一定尽可能抓住人生唯一的一次机会,去获得安静的权利。我们也要拥有自己的一杯茶一本书—我们改变不了别人,却要管住自己。也许面对纷纭复杂的现代世界,对付它的办法以及全部的奥秘,就存在于这两个字之中:安静。

寻获安静,要下最大的决心。

想起小时候曾经享有的安静,就觉得我们真是不幸,遇到了这样一个剧烈动荡、不是几十年而是好几十年的折腾生活。除了残酷的阶级斗争,再就是激烈潮涌的商业主义物质主义,整个社会喧声四起。我们现在只是追逐物质,其他一概都可以忽略,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遭受的巨大破坏在所不惜,而且很可能是一种万劫不复。

记忆中的河流和森林不见了,夜晚躺在树下枕着白色沙子看星星的时光完全消失了。那时的星星一颗是一颗,那么明亮。我们现在到哪里去寻找这样的星空?

这样的星空都没有了,再多的物质拥有又有什么意义?

这种记忆只属于我们自己、个人?当然不会。

记得小时候住在一片林子里,孤独的时候就去最近的村子里玩。有个少年伙伴叫“爱长”—因为他父母个子不高,所以就把希望寄托在唯一的儿子身上,整天呼叫“爱长”,结果儿子真的就像接受了魔力一般,长得很高很高。

“爱长”的重要的工作就是去放猪,那是一头小黑猪,很通人性。放猪就是把猪赶到收获过的红薯地和花生地里,让它寻找遗落的果实。猪的嗅觉特别好,哪里有食物它就在哪里拱土,而拱出的食物有时就被我们拿走。

我们最大的享受就是一起放猪,还要占猪的便宜:把它找到的东西抢过来,放到火里烤了吃。

有一次我们只在一边闹玩,玩得不管不顾,结果一抬头才发现小猪跑了。四周全是一片浓旺的丛林,是各种灌木,到哪里找它?“爱长”哭了。跑走一头小猪可是一件大事,我们慌了。

“爱长”吓坏了,料定要被家里人揍一顿,于是拉上我一起回家。结果他进门不久就被暴跳如雷的父亲狠揍了一顿,连我也差点揍上几下。这时已经是天黑了,但是再怎么也要找到小猪。后来他们想起邻居家有一条叫花虎的狗,非常聪明,就借出来。

我们一起到红薯地里去。

“爱长”的父亲提着桅灯,跟那条狗认真说了一些话:告诉小猪是怎么跑的,请它将丛林中的小猪找回来,会给它很多好吃的,等等。花虎仰脸倾听,甩甩尾巴,然后一头钻进了黑乌乌的林子里。

半个小时过去了,花虎真的把小猪找回来了—我至今记得它从林子里走出来的模样:嘴里咬住小猪的一只耳朵,一边用尾巴频频拍打小猪的屁股,从紫穗槐灌木中把小猪乖乖地赶出来了。

现在想一下,我们拥有的“时间”就好比这头小猪,只有好好看住它才行,不然它就会溜走。我们不能过分地喧腾,如果无视它的存在,它就会跑得无影无踪了。

“文学”是什么?文学就是回忆,它大致在写“过去时”,记下了一些往昔事情,朋友的故事,那条河,那片海,所有经历过的生活细节—这等于是把丢失的时间再找回来。

通过描述和回忆,咀嚼失去的时间—在这里,文学就好比是那条狗,即花虎,它能够帮我们把丢失的时间重新找回来,让我们像“爱长”一样幸福:拥抱着失而复得的“小猪”。

篇8:安静的图书馆

1点30分,妈妈把我送到图书馆,我下了车,就去楼上看书,图书馆里书真多呀!看得我眼花瞭乱,我拿了三本书,绿颜色的是写小猪的故事,粉色的是写兔子的故事,白色的是写小狗的故事。

小猪的故事是写有一只小猪,它的房子有很多的漏洞,可它却不去补,就这样它从冬天熬到了夏天,夏天可热了,小猪受不了,于是它决定重新造一间小房子,在造房子过程中,小猪可马虎了,它一下去捉蜻蜓,一下去捉蝴蝶。第一天就过完了。第二天,它也也外面玩,但到了午时,它去找小松鼠玩,小松鼠问小猪:“你盖好房子了吗?”小猪说:“没有,我想玩一会再盖房子。”小松鼠说:“你已经玩了一天,应该认认真真地先把房子盖好,然后才能踏踏实实地去玩,要不然玩得也不开心,你说对吗?”小猪听了之后,就感觉很惭愧,马上就去盖房子,它盖的房子可漂亮了。好多的小动物都去小猪那边喝下午茶。

除看了以上三本故事书,我还看了一些教科书,让我增长了很多知识。

篇9:安静的校园图书馆

小草弯下了腰,似乎在向我们鞠躬,美极了!

鑫鑫-图书馆威武地立在学校的西边,它和两座教学楼咫尺为邻。图书馆分为五层,那儿的音乐室,每到下午一首贝多芬交响曲回荡在操场上,它好像是一位老师,带我们飞向

天空,自由地飞翔。一位老师走向钢琴,坐了上去,她的手指刚接触琴键的瞬间,音乐

已经开始流淌一首《水边的阿狄丽娜》喧染了钢琴的悠扬,音乐如水轻盈。还有的就是展示厅了。

走进大厅墙上贴满了许多革命先辈和励志名人的照片和简介,我一个一个往下看,宽阔

的大厅上铺满了红毯,上面的天花板里有一盏漂亮的水晶灯,一串串水晶照耀着我们快乐成长。看到那些革命先辈的照片,我们不禁下决心发奋读书,张大以后报效祖国。

篇10:关于自习课上的作文:安静下来

有一次自习课,阳光明媚,万里无云,阳光从两边玻璃窗透进了,照在安静的教室里。我们班一开始非常安静,鸦雀无声,后来,班主任李老师进来吼一句:“默写本批好了,错的不堪设想,发下去赶紧安静地改正。”

李老师走后,我们班的“大喇叭”高峰大叫着:“耶!李老师走喽!可以玩喽!”这是这一句话,使全班沸腾了起来,有的说话,有的飞班子,有的趁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跑到书包柜边喝水,整个班级都像一群欢乐的小鸟,几乎没有人不说话。后来,声音越来越响,班级越来越吵闹,这时,我发现李老师气愤愤地从办公室的阳台,冲到我们教室,大声喊着:“安静下来!默写本都订正了没有啊!全班全体罚扣10个章,每组小组长去扣!”我们个个不情愿地拿出敲章本,扣去了这10个“体罚章”。

从此,“安静下来!”成了我们班主任的口头禅,也是教训我们吵闹的话语。

篇11:图书馆安静的警示语

2. 自信成功,自强成才,自律成长;

3. 知行一致,行胜于言;

4. 求实创新,与时俱进;

5.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6. 树百年报国志,做世纪栋梁才;

7. 少壮轻年月,迟暮惜光辉;

8. 做人诚为本,做事实为基;

9. 种下一种个性,收获一种命运;

10. 奉献 友爱 互助 进步

11. 心与心的交流需要静静地聆听。

12. 都能清楚听到彼此的声音!

13. 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

14.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15. 安静是一种美,无声的美。

16. 若敢高声语,孔子会凋须。

17. 请勿喧闹,保持安静!

18. 安安静静,文文雅雅。

19. 希望别人能清楚听到您说的话吗?请您也轻声说话吧!

20. 请勿高声,不要惊了读书人。

篇12:图书馆保持安静的温馨标语

读书心需静,请大家保持安静。

想得到知识和乐趣,来图书馆吧。

借书还书彬彬有礼来馆离馆默默无声。

读书是自娱自乐,教书是助人为乐。

书是一条船,在漂泊中有了境界。

本来无一物,何故惹尘埃。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作读书人,作现代的读书人。

诗书不是无情物,化作天使来护它。

我轻轻的走,正如白云轻轻的飘。

既来之,则安之;既走之,则净之。

书生静心,手机静音。

我不会污损书籍,因为书籍是我的精神食粮。

良书是挚友,是老师。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只带走满腹知识,留下一架好书。

教室图书馆文明类。

篇13:图书馆保持安静温馨的标语

开卷有益晓百年大事。

爱护书籍,人人有责。

留耳间一时清净,读书中万缕芬芳。

一馆藏天下,智慧千万家。

揽于目,静于心。

读书当致远,德馨似白芷;劝君如淡竹,心静烦自除。

通晓千古事,尽在不言中。

知识海洋,沐浴永恒。

你是安静的,我是平静的。

别因有意思就有意“撕”。

智者,用书与先贤古人对话。

你的文明,大家的需求。

尽情静心吸吮知识源泉,切误将我弄回庄。

日日蒸文煮句,不亦乐乎;读书之妙,存乎一心。

尊于书籍授予自己。

书是知识的源泉,书是人类的密友。

智者不博,博者不智。

篇14:图书馆安静警示语

2. 慢步轻声尽是淑女风范,排队让座方显男儿本色

3. 用细心观察生活,用恒心书写人生,用爱心保护书籍,用真心感悟生命

4. 只读书不思考,后果是糊涂;只思考不读书,后果是危险

5. 一本好书,相伴一生

6. 仁者必爱书,非仁者无所谓

7. 书能使人明智,教人智慧

8. 书籍能净化人的灵魂,提高人的修养

9. 人人需读书,人人须爱书

10. 好花趁着半开时,人生宜在书海中

11. 时间在流逝

12. 今天不走,明天要跑

13. 学习这件事,不是缺乏时间,而是缺乏努力

14. 即使现在,对手也在不停地翻动书页

上一篇:夜场佳丽培训资料大全下一篇:英国大学的发展过程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