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处置室的工作职责

2024-05-28

医院处置室的工作职责(精选7篇)

篇1:医院处置室的工作职责

医院处置室的工作职责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医疗卫生机构对医疗废物的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疗废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危害,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医院处置室的工作职责。

第二条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本办法的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管理。

第三条 卫生部对全国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废物管理工作实施监督。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废物管理工作实施监督。

返 回

第二章 医疗卫生机构对医疗废物的管理职责

第四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切实履行职责,确保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

第五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依据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制定并落实医疗废物管理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和要求、有关人员的工作职责及发生医疗卫生机构内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的应急方案。内容包括:

(一)医疗卫生机构内医疗废物各产生地点对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方法和工作要求;

(二)医疗卫生机构内医疗废物的产生地点、暂时贮存地点的工作制度及从产生地点运送至暂时贮存地点的工作要求;

(三)医疗废物在医疗卫生机构内部运送及将医疗废物交由医疗废物处置单位的有关交接、登记的规定;

(四)医疗废物管理过程中的特殊操作程序及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措施;

(五)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过程中有关工作人员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

第六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设置负责医疗废物管理的监控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履行以下职责:

(一)负责指导、检查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及机构内处置过程中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

(二)负责指导、检查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及机构内处置过程中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工作;

(三)负责组织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发生时的紧急处理工作;

(四)负责组织有关医疗废物管理的培训工作;

(五)负责有关医疗废物登记和档案资料的管理;

(六)负责及时分析和处理医疗废物管理中的其它问题。

第七条 医疗卫生机构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时,应当

在48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调查处理工作结束后,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将调查处理结果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每月逐级上报至当地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每半年汇总后报卫生部。

第八条医疗卫生机构发生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当导致1人以上死亡或者3人以上健康损害,需要对致病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的重大事故时,应当在24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采取相应紧急处理措施。

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在12小时内逐级向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在12小时内向卫生部报告。

发生医疗废物导致传染病传播或者有证据证明传染病传播的事故有可能发生时,应当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及有关规定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第九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根据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及机构内处置过程中所需要的专业技术、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和紧急处理知识等,制定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返 回

第三章 分类收集、运送与暂时贮存

第十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根据《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对医疗废物实施分类管理。

第十一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以下要求,及时分类收集医疗废物:

(一)根据医疗废物的类别,将医疗废物分置于符合《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的标准和警示标识的规定》的包装物或者容器内;

(二)在盛装医疗废物前,应当对医疗废物包装物或者容器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漏和其它缺陷;

(三)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

学性废物不能混合收集。少量的药物性废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废物,但应当在标签上注明;

(四)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药品及其相关的废物的管理,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

(五)化学性废物中批量的废化学试剂、废消毒剂应当交由专门机构处置;

(六)批量的含有汞的体温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报废时,应当交由专门机构处置;

(七)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应当首先在产生地点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者化学消毒处理,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八)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排泄物,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消毒,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九)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使用双层包装物,并及时密封;

(十)放入包装物或者容器内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不得取出。

第十二条 医疗卫生机构内医疗废物产生地点应当有医疗废物分类收集方法的示意图或者文字说明。

第十三条 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者容器的3/4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紧实、严密。

第十四条 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应当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处理或者增加一层包装。

第十五条盛装医疗废物的每个包装物、容器外表面应当有警示标识,在每个包装物、容器上应当系中文标签,中文标签的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废物产生单位、产生日期、类别及需要的特别说明等。

第十六条 运送人员每天从医疗废物产生地点将分类包装的医疗废物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路线运送至内部指定的暂时贮存地点。

第十七条 运送人员在运送医疗废物前,应当检查包装物或者容器的标识、标签及封口是否符合要求,不得将不符合要求的医疗废物运送至暂时贮存地点。

第十八条 运送人员在运送医疗废物时,应当防止造成包装物或容器破损和医疗废物的流失、泄漏和扩散,并防止医疗废物直接接触身体。

第十九条 运送医疗废物应当使用防渗漏、防遗撒、无锐利边角、易于装卸和清洁的专用运送工具。

每天运送工作结束后,应当对运送工具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

第二十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医疗废物暂时贮存设施、设备,不得露天存放医疗废物;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的时间不得超过2天。

第二十一条 医疗卫生机构建立的医疗废物暂时贮存设施、设备应当达到以下要求:

(一)远离医疗区、食品加工区、人员活动区和生活垃圾存放场所,方便医疗废物运送人员及运送工具、车辆的出入;

(二)有严密的封闭措施,设专(兼)职人员管理,防止非工作人员接触医疗废物;

(三)有防鼠、防蚊蝇、防蟑螂的安全措施;

(四)防止渗漏和雨水冲刷;

(五)易于清洁和消毒;

(六)避免阳光直射;

(七)设有明显的医疗废物警示标识和“禁止吸烟、饮食”的警示标识,管理制度《医院处置室的工作职责》。

第二十二条 暂时贮存病理性废物,应当具备低温贮存或者防腐条件。

第二十三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将医疗废物交由取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许可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置,依照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填写和保存转移联单。

第二十四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者数量、交接时间、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

第二十五条 医疗废物转交出去后,应当对暂时贮存地点、设施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

第二十六条 禁止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转让、买卖医疗废物。

禁止在非收集、非暂时贮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禁止将医疗废物混入其它废物和生活垃圾。

第二十七条不具备集中处置医疗废物条件的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当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要求,自行就地处置其产生的医疗废物。自行处置医疗废物的,应当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一)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具和容易致人损伤的医疗废物应当消毒并作毁形处理;

(二)能够焚烧的,应当及时焚烧;

(三)不能焚烧的,应当消毒后集中填埋。

第二十八条 医疗卫生机构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时,应当按照以下要求及时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一)确定流失、泄漏、扩散的医疗废物的类别、数量、发生时间、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

(二)组织有关人员尽快按照应急方案,对发生医疗废物泄漏、扩散的现场进行处理;

(三)对被医疗废物污染的区域进行处理时,应当尽可能减少对病人、医务人员、其它现场人员及环境的影响;

(四)采取适当的安全处置措施,对泄漏物及受污染的区域、物品进行消毒或者其他无害化处置,必要时封锁污染区域,以防扩大污染;

(五)对感染性废物污染区域进行消毒时,消毒工作从污染最轻区域向污染最严重区域进行,对可能被污染的所有使用过的工具也应当进行消毒;

(六)工作人员应当做好卫生安全防护后进行工作。

处理工作结束后,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事件的起因进行调查,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

返 回

第四章 人员培训和职业安全防护

第二十九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本机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全体工作人员对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的认识。对从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处置等工作的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相关法律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的培训。

第三十条 医疗废物相关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应当达到以下要求:

(一)掌握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规范性文件的规定,熟悉本机构制定的医疗废物管理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和各项工作要求;

(二)掌握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的正确方法和操作程序;

(三)掌握医疗废物分类中的安全知识、专业技术、职业卫生安全防护等知识;

(四)掌握在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及处置过程中预防被医疗废物刺伤、擦伤等伤害的措施及发生后的处理措施;

(五)掌握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情况时的紧急处理措施。

第三十一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根据接触医疗废物种类及风险大小的不同,采取适宜、有效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为机构内从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和处置等工作的人员和管理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必要时,对有关人员进行免疫接种,防止其受到健康损害。

第三十二条 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被医疗废物刺伤、擦伤等伤害时,应当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并及时报告机构内的相关部门。

返 回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本办法的规定,对所辖区域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定期监督检查和不定期抽查。

第三十四条 对医疗卫生机构监督检查和抽查的主要内容是:

(一)医疗废物管理的规章制度及落实情况;

(二)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及机构内处置的工作状况;

(三)有关医疗废物管理的登记资料和记录;

(四)医疗废物管理工作中,相关人员的安全防护工作;

(五)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的上报及调查处理情况;

(六)进行现场卫生学监测。

第三十五条 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在监督检查或者抽查中发现医疗卫生机构存在隐患时,应当责令立即消除隐患。

第三十六条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医疗卫生机构发生违反《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本办法规定的行为依法进行查处。

第三十七条 发生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当导致发生传染病传播事故,或者有证据证明传染病传播的事故有可能发生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第四十条的规定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第三十八条 医疗卫生机构对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检查、监测、调查取证等工作,应当予以配合,不得拒绝和阻碍,不得提供虚假材料。

返 回

第六章 罚 则

第三十九条 医疗卫生机构违反《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处以2000元以上5000以下的罚款:

(一)未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或者未设置监控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的;

(二)未对有关人员进行相关法律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的培训的;

(三)未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或者未保存登记资料的;

(四)未对机构内从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处置等工作的人员和管理人员采取职业卫生防护措施的;

(五)未对使用后的医疗废物运送工具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的;

(六)自行建有医疗废物处置设施的医疗卫生机构,未定期对医疗废物处置设施的卫生学效果进行检测、评价,或者未将检测、评价效果存档、报告的。

第四十条 医疗卫生机构违反《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5000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处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医疗废物暂时贮存地点、设施或者设备不符合卫生要求的;

(二)未将医疗废物按类别分置于专用包装物或者容器的;

(三)使用的医疗废物运送工具不符合要求的。

第四十一条 医疗卫生机构违反《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处5000元以上1万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传染病传播的,由原发证部门暂扣或者吊销医疗卫生机构执业许可证件;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在医疗卫生机构内丢弃医疗废物和在非贮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或者将医疗废物混入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的;

(二)将医疗废物交给未取得经营许可证的单位或者个人的;

(三)未按照条例及本办法的规定对污水、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的排泄物进行严格消毒,或者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排入污水处理系统的;

(四)对收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未按照医疗废物进行管理和处置的。

第四十二条 医疗卫生机构转让、买卖医疗废物的,依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第五十三条处罚。

第四十三条 医疗卫生机构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时,未采取紧急处理措施,或者未及时向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传染病传播的,由原发证部门暂扣或者吊销医疗卫生机构执业许可证件;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四条 医疗卫生机构无正当理由,阻碍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执法人员执行职务,拒绝执法人员进入现场,或者不配合执法部门的检查、监测、调查取证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由原发证部门暂扣或者吊销医疗卫生机构执业许可证件;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五条 不具备集中处置医疗废物条件的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未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本办法的要求处置医疗废物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的,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造成传染病传播的,由原发证部门暂扣或者吊销医疗卫生机构执业许可证件;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六条 医疗卫生机构违反《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本办法规定,导致传染病传播,给他人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篇2:医院处置室的工作职责

一、患者就诊后持医生开具的治疗单来到门诊处置室。

二、由处置室护士填写治疗收费单,患者凭收费单在门诊交费,取药。

三、护士核对治疗单进行信息登记:姓名、药名、剂量和处置

方法在进行处置。

●输液前的准备

1、患者持注射单来到注射室,护士接待患者问:“您好!请把注射单给我,好吗?”稳定患者及家属的情绪,做好思想工作。

2、儿科静脉穿刺与成人相比有更大难度,护士应克服急躁情绪,操作时一定要精力集中,沉着冷静,仔细寻找穿刺部位,尽量做到一次穿刺成功。

3、告诉患儿家长,输液时尽量不要空腹。比如静脉点滴抗菌素时,在空腹的情况下,容易致患儿心慌、腹痛。同时还会增加患儿过敏反应的发生几率。●输液中勤观察

1、护士要及时巡视,以防针回血造成血栓,堵塞针头。

2、若发现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出现怕冷、寒战、面色苍白及发热等症状,应考为输液反应。需立即停止输液,通知医生,遵医嘱对症处理。如患者出现全身瘙痒、荨麻疹、呼吸困难等症状,提示过敏反应需立即停止输液,通知医生,给予抗过敏处理。

3、门诊输液患儿高热患者较多,输液过程中一旦出现惊厥,立即给于及时有效的护理:①惊厥发作时,应就地抢救,保持患儿安静,平卧,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②防舌咬伤;用开口器或在上下臼齿之间放纱布包裹的压舌板。③按医嘱给予抗惊厥药。此外,部分高热患儿输液过程中,因应用退热药物,造成大量出汗,此时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输液完后的注意事项

1、输液结束,拔针时先分离胶布,让患者按压穿刺部位5分钟以上,切忌边压边揉,发生皮下淤血。

篇3:医院处置室的工作职责

关键词:换药室,感染危险因素,医院感染,预防措施

换药室是基层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部位, 是处理患者手术切口及创面的场所, 如果空气质量低, 环境不符合基本要求等可增加医院感染的机会;换药虽然是医院中最常见的技术操作, 也是最容易疏忽的操作。换药操作执行的好坏, 直接影响到治疗质量, 如果操作不严格, 会直接造成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引发医院感染的发生, 给患者造成不应有的痛苦及经济损失。因此加强基层医院换药室的质量管理, 对于促进患者的康复, 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基层医院换药室易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1.1 医护人员方面:

(1) 操作不规范。由于直接接触患者的伤口和血液、分泌物等, 感染病原菌机会很大, 极易造成医院感染[1]。医务人员技术不精, 无菌观念淡薄, 操作不规范, 没有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 尤其是进行插入行换药时, 消毒不严格, 工作马虎敷衍, 可直接将病原体带入患者体内, 造成严重的医院感染。 (2) 缺乏自身防护和对患者的保护意识不强。换药人群中存在大量乙型肝炎、梅毒等血源性传播疾病患者, 在处理伤口过程中也可能引起医务人员的自身感染, 工作忙碌增加了锐器伤的概率。医务人员在自身处在传染性疾病或者在手术前为感染伤口或者隔离伤口换药。

1.2 空气中致病微生物的存在:

(1) 空气中的尘埃附着许多病原微生物, 随着空气流动而传播。由于每天到外科换药室处置的人员众多, 病情复杂, 医务人员和患者频繁出入换药室, 带入换药室空气中的病原菌种类繁多, 换药后医护人员没有及时的进行空气消毒。 (2) 消毒空气的紫外线灯管强度低于70μW/cm2时没有及时的更换, 或者是其他空气消毒设备消毒时间不够, 没有达到消毒的效果。

1.3 换药室布局不合理。

各种区域划分不严格, 不合理, 无菌区与有菌区没有明显标志, 无菌物品放在有菌区域内, 造成无菌物品的污染。

1.4换药室物品管理不到位。

换药室内各种物品不清洁, 用后器械管理不当, 消毒液、洗手液使用不规范等。

1.5 无菌物品管理方面。

由于无菌物品及溶液的有效期没有严格的掌握, 或者给患者处置前已经过期, 在使用前没有经过严格的检查, 从而引起医院感染。

1.6 疾病方面。

由于换药的患者病情不同, 伤口种类多样, 操作者没有严格地将无菌伤口与污染伤口分开处置, 直接造成病原菌的污染与扩散, 引发医院感染。

1.7 医疗废物管理不当。

医院废物中含有大量的细菌和病毒, 处理不当, 导致细菌的传播和锐器的误伤。

2 基层医院换药室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

2.1 加强对医务人员管理:

(1)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知识掌握多少和对医院感染重要性的认识程度, 直接影响对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通过培训使医务人员提高对医院感染重要性的认识, 使医务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感, 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严格地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熟练地掌握各种造成医院感染的因素的处理方法, 通过实践, 养成善于积累与总结经验的良好习惯, 为各项工作制度的完善提供科学的依据。 (2) 加强医务人员自身防护管理, 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医务人员进入换药室应衣帽整洁, 操作时应戴口罩, 帽子及手套,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室内设置流水洗手的设施, 配备洗手液、擦手纸等用品, 操作前后要要严格执行手卫生的操作规程, 避免手污染造成的医院感染。 (3) 严格无菌操作。从开始取料到换药结束, 都应该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2.2 保持换药室的空气清洁卫生:

(1) 在季节和天气允许情况下, 每日上下午各通风一次, 每次至少30 min。 (2) 空气消毒机每天消毒两次, 消毒时间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每周对消毒机和空调机的过滤网进行清洗[2], 每周用清水擦拭机外壳一次。 (3) 换药室卫生清洁用具要分室专用, 做好标识, 坚持每日湿式清扫两次, 保持室内清洁, 防止尘土飞扬, 处置后的地面、操作台及时清洁消毒, 防止血液、体液、分泌物的污染, 实行每周彻底清扫一次。 (4) 每半年对紫外线灯管强度进行监测, 发现强度低于70μW/cm2或者使用时间超过1000 h及时更换, 每月对外科换药室进行空气质量监测, 不合格及时查找原因, 直至合格。

2.3换药室的布局应做到合理科学, 设置在阳光充足, 通风良好的地方。

严格“三区”划分, 标记明显, 改进换药室的环境设施, 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并标记明显[3]。

2.4 加强换药室物品的管理:

(1) 换药室车、托盘、桌、柜、门窗及换药床保持清洁, 无血迹分泌物, 每日用500 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 (2) 使用液体皂液, 取消固体肥皂, 对于启用的手消毒液, 要标明启用日期, 失效时间。 (3) 患者用后的各种穿刺及手术器械, 操作者应戴手套即刻将器械上的血液、体液等污染物冲洗干净, 再交回供应中心进行清洗消毒灭菌。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原体污染, 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有关规定执行。 (4) 含氯消毒液现用现配, 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 h。 (5) 冰箱外观清洁无尘, 内部物品摆放整洁, 无私人物品及过期药品。

2.5 加强无菌物品管理, 杜绝无菌物品过期。

(1) 无菌物品储存柜保持清洁, 每周用消毒液认真擦拭。无菌物品、清洁物品、清洁用品、污染物品、待消毒物品严格区分, 分开定位放置, 标识明确。 (2) 进入体内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黏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无菌水平。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伤性的医疗器械, 器具必须一用一灭菌, 凡接触皮肤和黏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达到消毒要求。 (3) 换药时开启的无菌物品还需继续使用时, 按无菌要求做妥善处理, 并标明开启时间, 在有效期内使用, 无菌物品 (棉球纱布等) 一经打开超过24 h后不得使用, 提倡小包装。 (4) 盛放非一次性使用的碘酒、乙醇的容器等, 密闭保存, 每周更换2次, 容器每周灭菌2次, 一次性的小包装的瓶装消毒液, 使用时间不超过7 d。

2.6 各种换药操作应严格按照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

特殊感染伤口如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诊室或病室就地隔离, 处理后进行终止消毒, 不得进入换药室, 以免造成病菌的大面积传播。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照先清洁伤口, 后感染伤口依次进行。

2.7 医疗废物的管理。

严格按照《医疗废物分类目录》进行分类收集, 每天产生的医疗废物由医院统一回收后交给医疗废物集中处理单位进行处理。严禁重复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和一次性医疗器械。医疗废物垃圾桶每周清洁消毒。

2.8

发现患者手术部位切口感染时, 经治医师或者科室应及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并及时留取标本, 做好相关病原学检测。

3 结论

通过加强对基层医院换药室的质量管理, 从2013年~2014年, 使手术部位感染率从2.9%降到了2.1%, 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从1.2%降到了0.17%。不难体会到基层医院医务工作者严把换药室质量关的重要性, 严格规范的管理, 才能有效的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刘彩霞, 罗莉.换药室在预防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探讨[J].医药论坛杂志, 2010, 31 (18) :100-101.

[2]张美银.人流室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10, 7 (4) :55.

篇4:医院换药室的一天

医院的外科换药室一片繁忙,各种嘈杂的声音掺杂其中,护士的讲解声、孩子的哭闹声、感激的致谢声、各种电话铃声交织在一起。犹如一个热闹喧腾的战场,各种或高亢,或嘹亮,或浅吟,或低唱的序曲一起奏响。

护士们每天要接待各种各样伤口换药的病人。急性伤口包括手术切口、皮肤擦伤、烧伤等,慢性伤口有褥疮、糖尿病足、下肢血管性溃疡,外伤、烫伤后的慢性溃疡及其他难愈合的伤口,如脂肪液化、切口感染、窦道等。同时还有手术后瘘管更换、“造口”的患者。

酸甜苦辣换药室

打开换药碗,取出纱布,用无菌罐里的镊子迅速将需要的用具放入碗内;一边询问、安慰,一边打开伤口、观察伤口,清除伤口异物、坏死组织、引流分泌物脓液,防止伤口受损和外来感染。这样的换药程序换药室的护士们每天要重复几十次。

但这绝不是简单的机械换药,它需要每一位护士的细心、耐心和责任心严密把关每一个步骤;需要护士和病人的良好沟通和对病人的周到安慰,让患者化解疑虑、解下重负;需要在清理伤口的同时对伤口状况做出专业评估,而后制订因人而宜的护理方案。

“快好了,不要担心。”陈护士将小付的伤口认真包好后亲切地说道。年初,27岁的小付烫伤了双脚的脚后跟。由于伤口护理不当,加上细菌感染,1个月后,双脚后跟开始溃烂、流脓,3个月后伤口已经变成了一个直径4厘米,深度达2厘米的“窟窿”,周围的皮肤也变成了黄色坏死组织。陈护士分析是由于伤口清创不到位,坏死和腐烂组织没有彻底清除掉,导致新的肉芽组织无法继续生长。为她进行了彻底的清创和伤口湿性敷料治疗,经过十几次的换药,小付脚后跟上的“窟窿”终于慢慢地长平了。

外科门诊换药室常常因为各种疑难慢性伤口的换药而弥漫令人窒息的腐臭,可是当护士们的纤纤十指,利落干净地帮病人包扎处理伤口时,所有人的目光都会被她们的操作吸引。丰富的临床经验、娴熟的技术加上一颗真诚的心,赢得病人广泛的赞誉和信赖。

护士们经常感慨,换药室里的时间过得最快,腰一弯,头一抬,一上午就过去了。长年的弯腰工作,换药室里的护士们大多数都是腰椎间盘突出。她们的头低着,额头上满是细密的汗珠;她们在诊室里来回走动,拿药、换药,去洗手间都是奔跑着;她们忘我的工作、忘记了休息,工作的间隙,大家要靠互相提醒,才能记得去喝水,记得站起来活动一下腰。

心灵上的伤口更需要安慰

每一个来到换药室的病人都带着一身的伤痛,忍受着疾病带给他们身体上伤痛的同时,还要忍受着心灵上的双重折磨。换药室的护士常说,患者心灵上的伤口更需要安慰。

李护士正在耐心地给“造口”病人杨奶奶做护理。杨奶奶直肠手术后,医生给她在腹部做了一个“造口”,粘贴一个袋子来装排出的东西。杨奶奶的老伴站在换药室的门口静静地等着。刚开始杨奶奶来的时候每次都是一个人,心情特别低落。儿女都不在身边,老伴不理解。李护士尝试着与杨奶奶的老伴沟通,跟他讲“造口人”生理上和心理上遭受的病痛。最近杨奶奶来换药室,都是老伴陪着来。尽管老伴只是站在门口,尽管老伴还不能帮她做造口护理,可是能在杨奶奶来换药室的时候陪伴着她,杨奶奶在家做造口护理的时候帮个忙,都是一种莫大的安慰。李护士说,对于这些造瘘口病人来说,病痛所带来的生理上和生活方式改变,是伤害的一方面,周围人群甚至是身边亲人的冷漠往往让他们不堪重负,心灵上的伤害更需要安抚。

医院的外科换药室,护士们每日做着繁杂而又辛劳的护理工作,为一个个患者抚平身体和心灵的“伤口”。

篇5:医院处置室工作制度

2、各种药品要分类放置,标签明显,字迹清楚。

3、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进入治疗室需穿工作服,处置时需带工作帽及口罩。

4、所有换药物品须保持无菌,换药时先处理清洁伤口,后处理感染伤口。

5、外用消毒药水,每三天更换一次(周一、周四)。

6、无菌物品沙布块、消毒缸、棉球、棉棒、缝合包等每周消毒一次(周三),须注明灭菌日期,超过一周需重新灭菌。

7、器械浸泡液每周更换二次(周一、周四)。

8、注射时作到每人一针一管,密切观察注射后的情况,发生注射反应或意外,应及时进行处置。

9、准备抢救的药品、器械,应放于固定位置,并定期检查,及时补充更换。

篇6:医院处置室的工作职责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做好卫生计生行业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的通知》要求,我院领导高度重视,按照通知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持续组织开展了打击非法集资排查工作,现将防范处置非法集资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组织领导情况

为确保非法集资专项整治工作扎实开展,我院成立以陈毓文院长为组长,周雪梅副院长为副组长,洪其波、邱永辉 杨献平、沈杯忠、叶春英、文远周、吴杰、王玉红、黄金华、缪彩虹、黎海霞、邓秀虹为成员的的非法集资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排查工作的组织、检查、协调和汇总上报工作。

二、排查工作开展情况

为了使排查工作取得实效,与日常业务相结合,建立了定期非法集资排查制度,抽调相关的医技科室、护理部、收费室、财务室、等医务人员组成排查小组开展了以下排查工作:

一是将非法集资专项整治活动与医务人员日常行为风险排查工作紧密结合,坚持全覆盖、抓重点,横到边、纵到底,确保排查到“每一个科室、每一项业务、每一个环节、每一位员工”。让每位员工知晓非法集资带来的危害,摸清联社当前非法集资风险底子,教育员工远离非法集资,不参与非法集资。

二是加强院内宣传教育。认真落实院内管理规定,严禁外

— 1 — 部人员在医院内场所进行正常业务之外的商品营销和资金交易活动;加强对患者不参与和远离非法集资教育,提醒患者保护自身银行账户信息和资金安全。

三、排查结果

通过以上各类方式排查,未发现员工参与及涉嫌非法集资活动。

四、取得成效

我院通过开展院内宣传活动及内部员工排查,及时向来院就医的患者提示了因非法集资给员工的家庭带来的各项风险。通过扎实排查,及时了解员工风险隐患,规范医务人员行为,避免本院职工及其家人因参与非法集资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收到了很好的警示效果。

五、今后工作打算

(一)持续加强员工思想教育工作,深入贯彻落实银监会要求,使本院职工深刻认识非法集资的危害性。

(二)持续关注本院职工涉嫌非法集资问题苗头,对发现问题,要按照“打早打小打苗头”原则,积极妥善处置。

(三)持续建立排查工作长效机制,时刻关注本院职工动向,将本院职工参与非法集资排查工作贯穿到日常业务发展之中。

篇7:内镜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一、内镜室基本设施的要求

1、内镜的清洗消毒应当与内镜的诊疗工作分室进行

2、不同部位内镜的诊疗工作应分室进行;如胃镜、肠镜的诊疗工作不能分室进行的,也可分时间段进行。

3、不同部位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的设备应当分开。

4、灭菌内镜的诊疗应当在达到手术标准的区域内进行,并按手术区域要求进行管理。

5、工作人员清洗消毒内镜时,应当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滲漏围裙、口罩、帽子、手套等。

6、内镜及附件如活检钳等的数量,应与接诊病人数相适应,以保证做到一患一灭菌

7、基本清洗消毒设备:专用流动水清洗消毒槽4-5槽(水洗槽、酶洗槽、清洗槽、消毒槽加盖、冲洗槽)、负压吸引器、超声清洗器、高压水枪、干燥设备、计时器、通风设施等

内镜室的基本管理要求

1、负责内镜清洗的工作人应严格按照卫生部2017年颁发的《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要求,认真好内镜的清洗、消毒、储存及管理工作,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2、从事内镜诊疗和内镜清洗消毒工作人员必须接受相关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熟悉掌握内镜的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

3、工作人员在诊疗清洗消毒过程中,要增强防护意识,戴好防护用品,严格技照标准预防原则进行各项操作

4、建立各类内镜清洗消毒登记本,登记内容齐全:并按要求定期做好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消毒液浓度监测,并做好各项监测记录。

5、院感科负责对全院内镜的清洗消毒质量及储存方法进行监督管理。

6、每日工作结束后,必须按《内镜规范》要求对内镜清洗消毒的设备,物品和环境进行彻底清洗消毒,待备用。

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灭菌的原则

1、凡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者经外科切口进入人体无菌腔室的内镜及附件,如腹腔镜、关节镜、脑室镜、膀胱镜、宫腔镜等必须灭菌

2、凡穿破粘膜的内镜附件如活检钳、高频电刀等必须灭菌。

3、凡进入人体消化道、呼吸道等与粘膜接触的内镜如喉镜、气管镜、冒肠镜等应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高水平消毒。

4、内镜及附件用后应立即清洗、消毒或者灭菌,清洗消毒、灭菌时间应当使用计时器控制。

5、禁止使用非流动水对内镜进行清洗。

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灭菌流程表

水洗

软式内镜的清洗消毒方法与步骤

一、软式内镜的清洗步强、方法及要点包括

1、使用后立即用清洗液去除附着于内镜的污染物。再用流动水彻底清洗,除去血液、粘液等残留物资,并擦干。

2、将擦干后的内镜置于多酶洗液中浸泡刷洗,时间按使用说明

3、彻底清洗内镜各部件,管腔应当用高压水枪彻底冲洗,可拆卸部分必领拆开清洗、并用超声清洗器清洗5-10分钟

4、器械的轴节部、弯曲部及管腔内用软毛刷彻底刷洗,刷洗时注意避免划伤镜面

软式内镜的消毒或者灭菌方法及要点包括

1、适用于压力蒸汽灭菌的内镜或者内镜部件应当采用压力蒸汽灭菌,注意按内镜说明书,要求选释温度和时间

2、环氧乙烷灭菌方法适用于各种内镜及附件的灭菌,3不能采用压力苏汽灭的内镜及附件可使用2%碱性戊二醇浸泡10小时灭菌,4,达到消毒要求的硬式内如镜、阴道镜等,可用消毒20分钟的方法

5、用消毒液进行消毒、灭菌时,有轴节的器械应当充分打开轴节,带管腔的器械腔内应充分注入消毒液。

6、采用其它消毒剂、消毒器械必须符合《消毒管理办法》的规定。具体操作方法严格按使用说明。

7、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的硬式内镜,消毒后应当用流动水冲洗干净,再用无菌纱布擦干。干燥保存。

8、灭菌后的内镜及附件应当按照无菌物品储存要求进行储存。

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

一、消毒剂浓度必须每日定时监测并做好记录,保证消毒效果

二、消毒后的内镜应当每月进行生物学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灭菌后的内镜应当每月进行生物学监测并做好监测记录。消毒后的内镜合格标准为:细菌总数&1t;20cfu/件,不能检出致病菌;灭菌后内镜合格标准为:无菌检测合格。

三、采样方法:检测采样部位为内镜的腔面。用无菌注射器抽取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缓冲液,从待检内镜活检口注入,用15ml无菌试管从活检收集,及时送检,2小时内检测。

四、使用酸性氧化电位水全自动消毒机时必须在氧化还原电位(orp)≥1100mv,酸性水ph值≤2.7及酸性氧化电位水中含有2560mg/1有效氯的条件下进行操作。

内镜室护士工作职责

内镜室护士工作职费

一、负责指导和监督内镜室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标准预防的原则,正确防护,有效预防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

二、熟悉掌握内镜清洗、消毒、储存的工作程序及要求,熟练掌握内镜清洗消设备的操作规程、程序、性能及注意事项,确保内镜安全使用。

三、工作中正确掌猩内镜持镜和悬挂法,对内镜和附件要轻拿轻放,避免意外损害

四、负责使用、维护、管理好清洗、消毒的各种设施及设备,定期检查保养,设备出现故障要及时检修

五、做好各类内镜的清洗、消毒登记工作,登记内容包括:就诊病人姓名、使用内镜的编号、清洗时间、消毒时间以及操作人员姓名等事项。

六、按《内镜规范》要求每月对消毒后的内镜进行生物学监测:每月对灭菌后的内镜进行生物学监测;消毒剂的浓度必须每日定时监测并做好各项监测记录,保证消毒效果

七、每日工作结束后,必须对吸引瓶、吸引管、清洗槽、醇洗槽、冲洗槽内镜清洗消毒的设备按《内镜规范》要求,底清洗消毒,待备用,每日对室内环境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地面和物品用500mg/1含氯消毒剂进行拖擦。

内镜室管理制度

内镜室是内镜检查操作的场所,为使内镜检查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避免差错事故,保证患者安全,特定如下制度

一、内镜检查必须保持环境安静整洁,室内严禁吸烟及高声谈笑

二、检查前须核对检查申请单,注意有无检查禁忌症,对待病人态度应和语亲切,关心体贴,做好术前的宣传解释工作,尽量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

三、工作人员在进行检查操作时,必须严肃、认真、细心,以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对待每一位病人,检查过程中必须思想高度集中,即要认真检查脏器的病变,又要注意患者的反应,注意保护性医疗制度

四、检查完毕,应当向患者嘱咐术后注意事项,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检查结果,指导患者与有关临床科室进一步作相应的治疗和处理。

五、内镜检查时除个别危重病人或行动不便的病人,需家属陪护外,其他情况非本室人员一律不得进入内镜操作室。

六、做好日常登记预约工作,内镜检查的预约时间,应由内镜室护理人员负责。若病员因故需要更改检查日期(如提前或推迟)者,须事先通知内镜室护理人员,以便作相应调整

七、所有内镜检查申请单必须交费后方能登记预约,不得赊欠

八、负责登记预约的护理人员,在患者或家属预约时,必须作好内镜检查的各项术前准备的交待解释工作,以保证内镜检查的顺利进行

九、逐日登记检查人次,各种内镜的使用次数,按时上报各种统计报表。

十、每次内镜检查结東后,必须整理好各种器械、物品,并作好内镜室的卫生工作,使内镜室始终保持整齐、清洁。

十ー、各种检查记录应保管员好,建立档案,经过批准和登记手续后才能借出。

内镜室制度

内镜室仪器保养制度

内镜是一类精密、贵重的光学和电子仪器,使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切实执行其保养维护制度,具体到严、查、细、净、冲、存

1、严:即严格的管理制度。建立仪器的操作规程,建立仪器的使用维修登记档案.并由专人负责:禁止不熟悉仪器性能者使用仪器

2、查:即术前要对电路各部分及仪器各部件认真细致检查,看电路、导线接触是否良好,电压是否合乎要求,仪器各部件性能是否正常,内镜是否有渗漏现象。使用中要严格按仪器操作规程使用;使用后要依次关掉各电源开关,最后要加盖仪器防护盖(防水、防尘)。

3、细:即细致。在进行安装、操作、洗涤内镜时须轻拿、轻放、轻取、轻操作:洗涤内镜时要稳当,切勿让内镜碰撞与过度扭曲,以免损坏内镜。

4、净:即洁净。内镜及其附件要严格按2017版清洗消毒规范要求清洗消毒或灭菌储存

5、冲:即冲洗。内镜及附件在“净”的基础上,为了防止气水堵塞,要尽可能多冲洗送气、送水管道。对做完胃潴留、肠道清洁不良、消化道出血、活检患者、内镜检诊时间较长者勿必彻底进行冲洗。对做完一般病人按规范时间进行冲洗,6、存:即保存。内镜使用后要规范保存。要求当天使用后,内镜均要在彻底清洁、消毒、干燥、保养(测漏、头端无水酒精擦拭、镜身无水酒精擦拭、按扭上油等)后储存于专用镜柜(悬挂、稳妥),并定时开启紫外线消毒。

内镜室工作制度

1、接诊病人要做到首诊负责制,要密切结合临床,注意患者的轻、重、缓、急;对急重症患者优先诊疗,确保“急诊绿色通道”。需预约时间的检查应详细交待术前注意事项

2、认真履行岗位责任制和各类人员职责,做到既有明确的分工,又能充分的协调与配合

3、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规章(如内镜的操作规程、内镜清洗消毒规程、内镜质控措施、内镜消毒监测及保养护等):接诊病人时,要查问病史,体查,审查申请单是否符合规范,掌握禁忌症;内镜诊疗时应认真负责。操作力求轻巧、细致、全面,严防并发症

4、术后按规范清洗消毒内镜;按规范及时填发报告,对做粘膜活检病理者,术前应亲自过问病理检结果,以便修正最初的诊断,必要时可进行复查,或作其它检查,直至明确诊断为止。

上一篇:玉溪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信息公开指南下一篇:学校六五普法整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