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小区消防安全隐患多

2024-05-13

老旧小区消防安全隐患多(精选6篇)

篇1:老旧小区消防安全隐患多

基层反映:老旧小区消防安全隐患多问题应引起重视

存在问题:一是居民防火意识差。居住在老旧社区的居民常常在狭小的楼道、院子里和厨房堆积大量木板和废纸等易燃物品。二是消防设施缺位。老旧小区消防栓、灭火器等消防设施配备严重不足。即使有也因年久失修,失去了原有的功能。三是私搭乱建、结构陈旧。由于缺乏有效管理,经常出现私搭乱建、线路老化现象,不少用电箱箱门大开,个别家用保险盒木箱脱落,线路、电闸开关裸露在外,个别楼梯间灯泡旁边的塑料保险盒螺丝脱落,悬在墙壁上。四是消防通道被挤占。由于建筑物密集,结构复杂,常出现消防通道被堆放杂物、违规停放车辆等,同时一些疏散通道狭窄,不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相关标准。

建议:一是完善社区消防硬件设施,通过加大财政补贴,购置灭火器、水枪、水带、空气呼吸器、消防安全警示牌等公共消防设施,加强老旧社区消防硬件保障;二是合理拓宽小区道路,清理被占用的消防通道,多布设消防栓,用PVC管套牢所有裸露的电线;三是通过基层社区组织安排专人负责对器材的维护保养,确保器材完整好用,逐步逐年恢复和建立社区消防基础设施。四是通过定期开展义务讲座、招募志愿者分发宣传单等形式提高居住在老旧小区居民的消防安全意识。

篇2:老旧小区消防安全隐患多

哈尔滨道外区的“1·02”火灾,再一次把城市老旧小区的消防安全问题摆在了人们面前。作为哈尔滨市典型的老旧社区,道外区北方南勋陶瓷大市场的大火持续了20多个小时,导致过火面积万余平方米、11层建筑被烧酥坍塌、5名消防员牺牲、14人受伤等惨重损失,老旧社区挤占消防通道、违规改建等老大难问题又凸显出来。因此,我省老旧小区消防隐患整改迫在眉睫,必须从根源上消灭火灾隐患,确保人民生命安全。

一、老旧小区易发生火灾原因。

1.消防通道被挤占。消防通道被视为生命通道,而老旧小区由于建筑物密集,结构复杂,常出现消防通道被堆放杂物、占开商铺、违规停放车辆等,同时一些疏散通道狭窄,不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相关标准,使老旧小区面临的安全隐患“雪上加霜”。一旦发生火灾,会给消防官兵扑灭火情、营救被困人员带来极大困难。

2.消防设施缺位。老旧小区在消防栓、灭火器等消防设施配备不足。在一些火灾事故中,起火建筑方圆几公里没有消防栓,建筑物内部的自动喷淋系统、防排烟系统由于年久出现故障,导致无法应急处理。3.私搭乱建、结构陈旧。老旧小区由于缺乏有效管理,经常出现私搭乱建现象,商铺、仓库集中,易燃物品堆积多,再加上老式砖木结构、线路老化等多方面因素、导致建筑耐火点极低,坍塌风险度更高。

4.居民防火意识差。居住在老旧社区的居民常常在狭小的楼道、院子里和厨房堆积大量煤球、木板、废纸等易燃物品,这些都是火灾发生的“隐形杀手”,居民的防火意识差是老社区的最大火灾隐患。

5.安全监管不力。执法部门忽视对老旧小区安全监管,即使发现问题,也未进行长效治理,存在“形式主义”思维。

二、整改建议。

1.制定规章制度,并层层落实到位。进一步加强社区消防安全制度的建设,明确社区消防安全委员会及社区消防安全责任人等各类消防管理人员的职责;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规范社区消防管理。定期组织召集社区消防会议,定期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形成以公安消防机构和街道办事处为主导,以居委会为依托,社区单位、行业部门、广大群众共同参与的社区消防工作运行机制。

2.加大监管力度。执法部门要树立“三个一丝一毫”理念,不能因为老旧小区建筑陈旧、情况复杂,管理难度大等因素而抱着“破罐子破摔”等思维误区,要迎难而上,对加强各领域安全监管一丝一毫不放松,对落实各项安全生产监管责任一丝一毫不懈怠,对排查整改安全生产隐患一丝一毫不放行,从监管方面强化老旧小区的消防安全。

2.完善社区消防硬件设施。针对老旧小区消防设施缺乏,建筑物结构陈旧,规划管理缺失等问题,通过加大财政补贴,对老旧小区砖木结构进行更新改造,购置灭火器、水枪、水带、空气呼吸器、消防安全警示牌等公共消防设施,加强老旧社区消防硬件保障;合理拓宽小区道路,多布设消防栓,用PVC管套牢所有裸露的电线,对于靠近木结构墙壁安放燃气灶的,多装一块防火板;同时基层社区组织着力加大对社区基础消防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安排专人负责对器材的维护保养,确保器材完整好用,逐步逐年恢复和建立社区消防基础设施。

3.组建义务消防兵队伍。根据“就近、及时、义务、自愿”的原则成立社区义务消防队。每个义务消防队员肩负着报告火警、扑救初起火灾、及时疏散群众,在公安消防队到场后迅速指点水源、报告火情、维持火场秩序等职责。要求义务消防兵身体状况良好,遇事比较沉着冷静,具有勇敢精神,对该社区的地形、居民区、单位情况、生产经营品种、水源和可能发生火灾的部位比较熟悉。社区为这些义务消防队配备水枪、水带和必要的灭火设备,安置在24小时有人值班的小区门卫室。

4.制定完善灭火预案。各消防大中队要根据辖区内各小区特点,制定详细完善的灭火预案,对灭火作战有关问题做出预先筹划和安排的消防作战,针对可能发生的火灾或其他灾害,根据灭火救援战斗的指导思想和战术原则以及现有器材装备而拟订的灭火行动方案。

篇3:老旧小区消防安全隐患多

这一部分老旧电梯多为上世纪90年代建造电梯, 运行至今已有15年左右, 虽然国家对电梯并无强制报废的年限规定, 但是一般电梯的设计使用寿命也就是10~15年。依现状分析, 这部分电梯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一、关于产品本身的问题

1. 老旧电梯设计制造参照标准已不符合现行安全规范

早期电梯制造参照的GB10058-88《电梯技术条件》虽然规定了整梯和各部件的技术性能, 但该标准已于1997年进行了修订, 对部分内容作了增删。例如, 该修订标准增加了对控制柜的可靠性考核要求, 该要求规定电梯启制动运行60000次失效次数不应超过2次;要求正常生产时安全部件的型式试验每年不少于1次, 控制柜、曳引机的型式试验每2年进行1次;要求整梯型式试验每3年进行1次。如上, 遵循旧标准生产的老电梯已不能满足新规范的要求, 控制柜的故障率, 曳引系统和安全部件的可靠性都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证。甚至, 有的控制柜是改造单位或个人自行组装的, 没有经过任何型式试验, 这种控制系统的可靠性更无从谈起。

《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7588-2003是现行电梯设计、制造、安装、检验必须达到的安全标准, 该标准是《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7588-1987经两次修订产生的, 老旧电梯的整梯和各部件遵从的安全标准与现行的国家标准要求严重不符。层门锁紧装置已不符合GB7588-2003的规定, 按照旧标准生产和使用的层门锁紧装置在弹簧失效的情况下, 重力会导致开锁且无防护装置避免灰尘的进入。大量梯速为1.0m/s的老旧电梯在设计装配时配用了瞬时式安全钳, 这不符合现行GB7588-2003的规定。老旧电梯没有上行超速保护装置, 不能满足GB7588-2003的要求。控制系统也不符合GB7588-2003的规定, 不能检测切断制动器电流的两个独立电气装置的触点在电梯停止时是否打开, 有的控制系统根本就没有两个独立的电气装置来切断制动器电流。老旧电梯的抱闸也不符合要求, 所有参与向制动轮或盘施加制动力的制动器机械部件没有分成单独的两组装设。此外新标准还对轿顶护栏, 底坑对重侧护栏, 报警装置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上述差异造成了安全隐患。

2. 老旧电梯各系统所采用技术落后的元件其可靠性和可替换性差

这类老旧电梯多为继电器控制, 通过机械触点的开合、众多开关的通断来实现逻辑控制功能, 由于大量使用开关、继电器、接触器等机械运动部件, 造成故障点多, 故障率相对较高。另外, 老旧电梯的部件老化磨损严重, 零配件短缺导致供应困难, 而且无替代品。有的电梯厂家早已停产多年, 零件损坏后只能花大价钱定制或拆借其他电梯的相应配件应急, 给维修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影响了电梯正常使用。咎其原因, 是这些电梯制造年代较早, 在当时的情况下, 许多新技术不成熟, 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二、管理者、使用者和维保单位的问题

1. 管理者

管理者主要存在资金投入不够、管理制度有漏洞、电梯原始资料保存不完善等问题。城市老旧电梯以早期的小区电梯为主, 由于历史原因, 一些上世纪90年代的老小区多是拆迁安置的用户, 住在那里的居民大多生活困难, 其负担能力本身就弱;而且居民类型复杂, 有的是出租户, 有的是空置户, 想收取电梯日常维持的基本费用的难度都很大。加之当初物业制度缺乏, 房屋维修基金缴纳标准较低, 电梯维修基金被历任物业公司挪用的情况也不少见, 物业公司的收支仅能勉强维持。在这种情况下, 电梯安全运行所需要的维护、大修、改造资金对于物业公司的财务状况无异于雪上加霜。由于资金所限, 物业公司在电梯保养单位的选择上必然以维保费用最低为诉求, 而忽略了正常、有效、可持续发展的维保工作势必需要一定的成本这一事实, 形成低价低质维保服务充斥电梯市场, 长此以往, 恶性循环。由于责任主体落实不明, 使用单位也不重视电梯原始资料、电路图纸的保存, 导致状况不良的电梯想要进行大修、改造时, 由于原始资料不完整而得不到批复。

2. 使用者

使用者存在的问题是对电梯结构没有最基本的了解, 缺少必要的使用常识。广大高层、小高层住宅业主作为电梯的最直接的使用者, 在日常使用中并没有充分的电梯使用常识:呼梯时不论自己需要上行还是下行, 上下按钮同按;看到电梯开门, 不顾先出后进的原则, 争先恐后, 一拥而入。诸如此类, 不一而足, 不仅增加了电梯的负荷, 浪费了不必要消耗的能源, 也造成拥堵, 甚至产生安全隐患。在对电梯功能结构方面, 也没有作为使用者应有的了解:对满载直驶经过而不停站, 对具有再平层功能的高层电梯开门时候调整平层精度, 甚至是对正常的例行维保和定期检验工作等等, 在没有了解清楚的情况下, 使用者往往归结为电梯故障。

3. 维保单位

维保单位存在的问题是人员配备不足, 维修工技能与维保老旧电梯不相适应。早期特种设备相关法规不完备, 许多电梯日常使用没有固定的维保单位, 出现故障以后临时请来技术人员应急修理一下。由于没有法规、合同和经济利益的长远制约, 往往是头痛医头, 脚痛医脚, 不顾原始电路的逻辑性, 私自简化电路, 甚至短接安全回路和门锁回路, 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

随着近年来电梯数量的爆发式增长, 电梯维保行业在前几年没有做好人才的培养储备工作, 新招收的电梯维修工一般是从机电专业技术学校毕业以后,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培训后上岗作业的, 对于继电器控制为主的老旧电梯, 虽然电路简单, 但由于实际操作较少, 反而束手无策。

三、电梯安全隐患的防范措施

(1) 在涉及电梯使用、管理、检验各方的所有问题中, 紧急报警装置的有效性是最突出的一个。在我市辖区范围内, 除了部分制度很完善, 管理很规范, 管理者很负责任的使用单位能做到保持紧急报警装置全天候通畅以外, 大部分电梯的紧急报警装置形同虚设, 尤其以公共娱乐场所和安置房小区为甚, 一年中往往只有定期检验的那几天时间紧急报警装置是完好的, 对这种前脚走后脚坏的情况, 管理人员和检验人员也无可奈何。这要依靠提高全民素质, 提高公共道德水平做起, 使广大百姓意识到, 电梯的使用安全涉及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所以, 在电梯定期检验一年一次的情况下, 把紧急报警装置的有效性作为定期检验的强制性条款, 由检验人员去核实, 是不适合的, 是一种安全责任主体模糊的做法, 应该建立使用、维护、管理、检验、监督一整套的机制, 责任落实到每一个环节。只有在使用者每时每刻的使用权利、管理者每天巡视的管理义务、维保单位每月两次的维护责任、检验机构每年一次的检验责任和政府部门随时随处的监督权力都落到实处的情况下, 才能使包括紧急报警装置在内的一切安全隐患真正得到防范和控制。

(2) 对于电梯检验部门来说, 必须严格执行的是, 在定期检验工作中强化细化检验要求, 依据检规所规定的条款对其试验, 不符合现行检规的, 发出通知书要求整改。比如:弹簧失效重力导致开锁、安全钳选型不符、制动器回路没有两个独立电气装置等问题, 通过改造门锁结构、电气回路予以解决。对于定检不涉及的项目, 认定其存在安全隐患的, 可以在其他类别问题中提出, 提醒相关责任单位整改到位。另外, 老旧电梯不仅可靠性差, 使用效率不高, 而且其耗能高, 维护成本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而大大增加。近年来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集成电路的稳定性不断提高, 使得变频器、微处理器、存储器、具有逻辑判断功能的部件、串行通讯部件、光电传感器在电梯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 使得电梯的稳定性、舒适性大大提高, 故障率大大降低, 并且节约了能源。我们检验部门可以利用平时多与使用单位相关人员接触的机会, 基于对技术的掌握, 通过对利害得失的分析, 建议使用单位对老旧电梯的控制系统、信号系统、驱动系统进行改造。

(3) 对于管理不善的电梯, 笔者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可以出台政策, 对住宅电梯维修基金实行集中管理, 对居民反映使用状况较差或使用达到一定年限的电梯进入安全评估程序, 由专门技术机构进行评估, 确有安全隐患的, 强制大修或改造;依据技术评估结论, 从基金里支付费用, 查实产权单位没有能力的, 或者产权单位已经混乱不清的, 政府拿出必要的资金帮助解决。

(4) 鉴于老旧电梯现已出现资料缺失的情况, 当前就要做好各种型号电梯的电路图纸等基本资料的收集存档工作, 建立相应的数据资料库, 实行定期检验超期预警机制, 使辖区所有电梯纳入监控体系。

(5) 随着《安全生产法》在2002年的实施, 近几年来, 我国有关特种设备的法律法规体系已经不断完善。以《安全生产法》为法律基础, 2003年国务院针对特种设备颁布实施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电梯作为特种设备的一种被包含其中。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参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及其之前颁布的部门规章———《特种设备质量监督及安全监察规定》制定了一系列的规范性文件, 如《特种设备注册登记与使用规则》、《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机电类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规则 (试行) 》、《机电类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规则 (试行) 》、《电梯监督检验规程》等。2010年5月, 国家质检总局又颁布了《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 制定了规范化的保养方法和指导性的使用管理制度。

在此基础上, 建议各地方可以集中培训电梯维修人员, 针对维修继电器电路的老旧电梯进行实习, 提高整体素质。另外, 集中培训电梯使用管理人员, 以小区为单位对全社会进行电梯安全知识的普及, 印制分发小型宣传册, 以广大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介绍电梯的基本结构和使用常识。

篇4:小区安全隐患多 物业住户莫忽视

2006年的一天,法国女孩赛琳娜在其居住的上海奥玎宫廷别墅小区内的泳池边观看妹妹游泳时,不慎坠入泳池。赛琳娜头部直接撞到游泳池底,致使C5骨折移位,C4颈椎完全损伤。后经华东政法大学司法鉴定中心鉴定为一级伤残。事件发生后,赛琳娜的父母为给女儿治病,前后花费约百万人民币,而物业公司的不管不问,更激怒了赛琳娜父母。

自2007年开始,赛琳娜的父母就委托律师向上海市长宁区法院起诉,当即被驳回。2007年8月又起诉至上海市第一中级法院,但三年多都没有结果。直至2010年7月1日,赛琳娜的父母在《侵权责任法》施行的第一天,再次委托律师提起诉讼,并向上海中企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索赔2300万元。

目前,此案正在进一步审理之中。

【律师观点】

律师认为,赛琳娜父母起诉原因主要是奥玎宫廷别墅的物业公司未尽到任何应尽的管理服务义务,致使原告受到严重伤害。根据《侵权责任法》及其他法律法规,被告应承担全部责任。“泳池池壁台面抛光大理石遇水极滑,小区的物业对该泳池疏于管理,也没有安排任何救生和安保人员在泳池周围进行安全管理,致使赛琳娜不慎坠入泳池。更由于池水只有80厘米高,没有达到水位标准,致使她头部直接撞到游泳池底。”

此外,由于奥玎宫廷别墅小区由上海国银企业有限公司开发销售,该公司于2005年12月27日注销,律师认为,其股东上海鹏欣(集团)有限公司、上海鹏欣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应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另据了解,赛琳娜案所涉及的游泳池属于违章建筑,尽管建筑设计图纸有游泳池的设计和施工方案,但是未获审批。物业公司在接收物业管理时应该意识到该游泳池是违章建筑,是不能够开放的;如果开放,应该按照国家有关开放游泳池规定配备救生员、救生设施、安全管理制度、安全警示等等。物业把游泳池作为嬉水池来开放和管理,可以被视为放任高度危险的存在。其工作人员发现原告处在高度的危险中,而不予制止、劝阻,导致原告受到了严重、难以弥补的人身伤害,应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

【相关链接】

中国物证技术学奠基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徐立根,一代物证鉴定泰斗居然是被小区内隔离铁链绊倒,摔伤内脏不治身亡,享年83岁。目前,徐老的家人已经委托律师准备向世纪城物业公司讨说法。徐老的家人认为,物业在小区门口放置“绊马索”,而且没有任何警示语,应该对徐立根教授的去世承担责任,就此提出500万元的赔偿要求。

重庆市一小区业主在小区游泳池游泳时意外摔伤颈椎,导致下半身瘫痪。该业主将小区物业管理公司起诉到法院,索赔治疗费、残疾赔偿金等共计140多万元。日前,重庆北碚区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物业公司被判承担20%的责任,赔偿21.6万余元。

追溯以上案例,在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不仅是要我们生活品质不断提高,生活的配套管理也要跟得上发展的速度。物业公司作为住户与开发商的中间人,更应该起到调节与协助的重要职责。都说物管公司是小区住户的“娘家人”,小编涵子真心希望物业本着对住户负责的态度管理好小区设施,多一些温馨提示,就能换来大家更加和睦地相处,也能更多地减少因小区设施而引发的家庭悲剧。

法律热线

Q:我母亲家住海口市某小区,去年7月28日,她去市场买菜回来时倚靠在小区内一座人造小桥的桥栏杆处稍做休息,不料这个小桥的木栏杆因为年久失修不牢固,断裂后我母亲摔下去受伤,找物业,物业说找开发商。请问我母亲这种情况到底该找谁承担责任?谁应该来赔偿? (海口 刘先生)

A:根据你讲的情况,如果你母亲购买的房子还在保修期内,那么开发商应该承担赔偿责任;(这个你可以先核实一下当初的购房合同,看合同里关于保修期的约定);如果所购房屋已过了保修期,那么物业公司就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因为此时物业公司对公用设施等负有维修保养的义务。

Q:我有一个朋友,在之前3年多时间里,他以做生意为名陆续向我借了近20万元,但都没有写过借据。最近1年里,我开始向他讨要借款,他并不否认借款事实,但表示目前没有钱还。近日,他说接到最新项目,如果做成就可以还钱给我了,但要求我继续借款给他,以帮助他做项目。我现在对他的话已经不大相信了,并怀疑他实施诈骗。想问一下,含有借款和还款内容的手机短信能否作为证据使用?如果我向警察报案的话,需要提供什么材料? (海口 成先生)

A:含有借款和还款内容的手机短信可以作为证据使用,可以提起民事诉讼要求他还钱,但要控告其诈骗,需证明其虚构做生意的事实,借钱后没有用于做生意,而是用于挥霍,根本没有偿还的打算,就可以认定其诈骗。

Q:经济适用房能不能建底层商铺? (海口 李女士)

A:经济适用住房不能建底层商铺。经济适用住房,是指政府提供政策优惠,限定建设标准、供应对象和销售价格,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有特定的供应对象,其建设用地为划拨土地,政府在政策上给予许多优惠,如果建底层商铺不仅改变了经济适用住房的性质,也改变了土地用途,等于变相地搞商品房开发,这是违反《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的行为。

Q:为什么我这里的房子只有40年的土地使用权呢?据说开发商的地块是拍卖拍来的,以后我该怎么办? (海口 张女士)

A: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年限与土地的用途有关,不同使用性质的土地使用年限不同,居住用地70年,工业用地50年,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用地50年,商业、旅游、娱乐用地40年,综合或者其他用地50年。张女士购买房子的土地使用性质应该是商业、旅游、娱乐用地。而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等各类经营性质用地是必须以招标拍卖或者挂牌的方式出让的。因此,开发商通过拍卖取得土地使用权,进行商业、旅游、娱乐等经营性开发是合法的。张女士购买的房子如果是商铺性质属于商业用地土地,使用年限应该是40年。如果是住宅,土地使用权的年限应该是70年。

Q:房子入住不到一年,窗户玻璃突然碎裂,经查是钢化玻璃发生自爆。找开发商赔偿,答复却是“过了两年质保期概不负责”。请问这个损失到底该由谁来买单? (三亚 陈女士)

篇5:老旧小区消防安全隐患多

关于老旧小区消防设备器材管理制度完善的建议

重庆赛迪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皮宇星

目前我们的政府职能部门在老旧小区消防设备器材管理的制度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这些都关切到民生问题,特别是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问题。

首先这里提到的消防设备器材是指在住宅小区竣工验收时所必备的(消防栓、消防水带、灭火器)这些消防器材应是每一楼层配备,并且是在设计图纸上的指定位置放置于统一的消防设备箱柜里。但是目前在重庆各个老旧小区都有一个普遍现象:那就是消防设备及器材缺乏监管,一些物业管理人员因为担心消防设备器材被偷,就将可以移动的灭火器及消防水带放到仓库里。而消防设备箱柜里面仅有一个消防栓,一些老旧小区(独立住宅集中区域)甚至从来只有消防栓。以重庆新闻报道的一起消防安全事故为例,一个住户家里沙发燃烧时打119报警,当消防人员赶到时,接好消防水带,发现消防栓里竟然没有水。然后去找灭火器进行救火,而灭火器全部在物管仓库里,由于耽误太多时间,造成了更大的损失。

目前我们国家的公用设备消防设备及器材管理力度较好,也监管得当,比如所有消防设备柜都贴有封条,上面显示有密封的时间,定期有人检查,其他人不能随便开封和挪用。使用一次有记录,并且重新

贴封条。但是现在很多普通的住宅小区很少有这样对消防器材和设备进行管理的。至于90年代以前的老旧小区就更没有监管了。这一切都与物业管理的水平和责任心有关。规范物业管理公司的行为,完善物业管理公司统一的行业规范势在必行。

因此,建议将消防设备和器材的管理纳入物业管理公司规范管理的强制制度里。对于人口密集的住宅小区也按照公用建筑设施的消防器材和设备监管措施来执行,要求所有小区的物业管理应按照这样的措施来执行,对物业管理公司的履行义务情况,应由政府的有关职能部门进行监督和检查。目前重庆很多物业管理公司,缺少监管,在收取了按照政府价格指标的物业管理费后,履行义务的情况却相当的差,有的物管甚至就只定位于清洁卫生和门卫。

篇6:老旧小区消防安全隐患多

老旧小区用电安全问题应当引起重视

民革屯溪区总支 项海均

中心城区还有相当部分的老旧小区、老厂区宿舍及城中村。这部分居民的用电安全问题应当引起重视。通过实地调研,主要表现在:1.线路老化,而且很长时间没有整理,乱拉乱接现象。2.部分老旧小区房顶及墙体漏水、渗水现象严重,雨水季节电线漏电风险增高。3.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用电负荷明显增大,特别是盛夏和严冬季节。4.老旧小区因为缺乏配套设施,导致电动车充电不方便。车主一般从家里接线充电,充电的接线从高楼上挂下,存在缠绕金属栏杆、窗框现在,用电风险很高。建议:1.做好宣传工作,普及安全用电知识,增强用电安全意识。要求老旧小区居民安全用电,杜绝乱拉乱接现象。2.供电部门对线路老化的小区要进行电路改造,并定期巡查老旧小区,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也可在“三小”改造中安排部分资金进行用电改造。3.社区要克服困难,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为居民解决电动车充电难等现实问题。4.社区居民要考虑自身的用电安全问题,维修漏水墙体,减少用电负荷,杜绝乱拉乱接。

上一篇:追求永无止境作文下一篇: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