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溪的作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2024-06-02

关于小溪的作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通用16篇)

篇1:关于小溪的作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有一条小溪,小溪旁有一棵小草,它们都在森林里。有一天,下暴雨了,小溪的水涨了起来,小草身边的水已经蔓延到它的头上。小溪说:“你那么脆弱,这么小的雨也禁受不了,人们为什么要说你的精神值得敬佩?”小草没有回答,小溪生气了 ,于是对小草说了一些傲慢的话。小草说:“我们不要吵了,我们都是平等的。”这时,它的小池塘里流进了一颗沙粒,小溪说:“沙子也在我们这一边。”沙子听了后很生气,认为小溪骄傲自满,不再搭理小溪,沙粒走后,小草说:“你为什么不帮助我?”小溪只是低着头,不看小草。

第二天,太阳出来了,这一天的太阳特别大,炙烤着大地。小草因为在树林里被树木遮挡,茁壮成长,小溪只剩下几粒水珠了。它潘然醒悟,原来“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我们不要把自己的长处和他人比。因为测量短事物时,用尺显然麻烦,要用寸来测量;测量长事物时,用寸会有一些麻烦,要用尺来测量。因此,我们还要“取长补短”,把自己的短处,别人的长处转化成强项。

作者:艾圣泽

公众号:你好语文

篇2:关于小溪的作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听着远处传来了“新年歌”,人们好象陶醉了似的,不是陶醉在这歌声里,而是陶醉在了这人间仙境里啊!火红的天空,五彩的大地,喜气的灯笼,悦耳的“新年歌”,真是一派好气象啊!

人们穿上了自己的新衣服,脸上洋溢着愉快的笑容。他们走家串户,互相祝福,好不喜庆。

然而,在这欢庆的日子里,每个人都是这样的无忧无虑吗?新年娃娃看到,许多在灾难中幸存下来的可怜的人们,并不像其他人一样有吃有喝,还有新衣服,他们仍旧生活在饥寒交迫之中。新年娃娃掉下了一滴真情的泪,这泪滴飘洒到了那些贫穷的灾患地区,转眼,灾民们也过上了美好的生活,他们的脸上不再有忧愁和痛苦,取而代之的是幸福和安逸。新年娃娃露出了可爱的笑容,悄悄离开了。

篇3:关于小溪的作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一、“错误”——是向成功的靠近

欲学生有所作为, 可借错点资源, 激发学生探究, 挖掘学生潜能。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 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 有它消极的一面, 也有它积极的一面。如何看待它的积极面, 合理利用错误资源, 使其对教学产生效益, 是一个很好的课题。错误是正确的先导, 错误是通向成功的阶梯, 学生学习中出错的过程应该被看成是一种尝试和探索的过程, 这充分暴露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因此在教学中, 我们要善于抓住这一宝贵时机, 变学生的错误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利资源。

1. 适当安排“错误”教学

南师大一位教授曾经说过, 教师在正常授课的时候, 可以有意识地进行“错误”教学, 适当安排几个错误, 留给学生一点思考和探索的空间。一个问题, 老师总是讲得至善至美, 一一给学生讲解分析, 学生听得头头是道, 短时间学生也能明白, 而这种学习是没有学生自主的过程, 没经学生的思维、探索, 是一种模仿和识记过程, 窒息了学生的思维主动性和自创性, 使学生对问题停留在表象认识, 无法深入问题的本质。

2. 利用错点资源, 挖掘学生潜能

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 经常出现一些错误的见解和不完善的想法, 作为教师要善于利用错误资源, 在保护学生自尊心的基础上去分析, 解剖错误的根源, 引导学生向纵深思维发展。一个问题往往是经过几次错误和对错误的反思和分析, 才在头脑中留下痕迹, 使其在以后解决同类问题时产生敏感和注意。我们正是在纠正错误的同时, 深化了思维认识,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3. 错误是向成功迈进了一步

现实生活中, 有许多发明和创造都是在一次又一次的错误中成长、成功的。一次又一次的错误告诉我们你不应该这样做, 你不可以这样做, 在某种程度上为我们指引了方向, 正是有了这种正确方向的指导, 成功才向我们走来。所以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 要允许学生犯错误, 和颜悦色地对待错误。

二、留白——使教学更具魅力

欲学生有所作为, 教学可以多发挥留白的魅力。“留白”原是国画创作中的一种手法, 它计白当黑, 虚实相映, 形神兼备, 给人留下一种想象的空间, 从而使意境更为深远, 内涵更丰富。在教学中, 教师不妨运用“留白”艺术, 不去全盘授予, 而去相机诱导, 从心理学角度来考虑, “留白”让学生看到了事物的不完美, 以此来激发学生去弥补, 就容易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而老师们则可以从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发掘他们的优缺点, 为下一步教学的“有的放矢”打下基础, 从而构成教学的“阴晴圆缺”, 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能动地去探索、思考和发现, 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师留下的空白里得以充分发挥,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这也让“填鸭式”教学转变成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三、选择——给予发展空间, 因材施教

欲学生有所作为, 给予发展空间, 能够因材施教是关键。新课改中选修课程的设置, 为实现学生素养普遍获得进一步的提高和为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选择性的发展空间提供了机会。课程的选择性、多样性、灵活性能更好的顾及学生的原有基础、自我发展的方向和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差异, 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更广阔的成长空间, 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 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多样化发展需要。老师要少点儿包办, 多自主地鼓励学生自选自修, 满足其自我发展的需要。

四、问题——启迪学生思维

篇4:关于草莓,你有所不知

草莓美艳动人,香味独特,让人垂涎欲滴。如果你以为你吃的是它的果实,那你可就错了。实际上,美味的草莓果肉并不是草莓的果实,而是膨大的花托。而草莓身上那些小颗粒,才是真正的果实。在野外,只要吃草莓的动物没有细嚼慢咽的爱好,这些细小的果实就会顺利潜入动物的肠胃,把动物当做搬运工,顺着动物的粪便排出以后,在新的地方生根发芽。人类也是这样的搬运工,从石器时代开始,各个阶段的人类遗迹中都有草莓的踪迹。

个儿大不一定因为膨大剂

经过园艺学家不断挑选培育之后,草莓得到了全面改造,拥有了更加诱人的外形。今天我们吃的草莓并不是野生种类的简单复制,因为它们的染色体组成完全不同。草莓栽培品种都是染色体数目加倍以后的8倍体,而一般的野生品种几乎都是2倍体和4倍体。

通常来说,多倍体都要比2倍体的个头大,所以我们吃的栽培草莓的个头远远超过野生的也就不奇怪了。另外,园艺学通过不断的杂交也繁育出了不少个头大的品种,这点在欧美的草莓品种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让草莓更加丰满的是著名的膨大素,学名叫氯吡脲(CPPU)。其实,膨大素并不是什么新奇的农药,也不是像DDT那样的非法化学药品,它是一种已经广泛应用在猕猴桃、甜瓜等水果上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膨大素在促使果实增大的同时,对草莓的味道多少也会有影响。2001年新疆石河子大学的一项实验发现,使用膨大素可能会提高或者降低草莓的总酸含量。结果就是,我们吃到的草莓要么变酸了,要么淡而无味。

还好,这些工业处理并不会影响我们的健康。小白鼠的膨大素口服急性中毒剂量为每公斤体重4 918毫克,不过长期接触可能会引起体内蛋白质紊乱。在通常条件下,膨大素降解较快,在喷施到植物上24小时后就有60%发生降解。即使进入动物体内后,膨大素也不会赖着不走,实验老鼠吃下去的膨大素在7天后只有2%存在于体内。从目前的实验结果来看,膨大素还算安全。目前,还没有因接触膨大素致癌的报道,对肝、肾功能的长期影响仍在进一步研究中。

不过,大草莓不全是由激素催出来的,只要适当地进行疏花疏果,也可以得到更大的草莓。道理很简单,草莓植株的个头和叶片数量基本上是确定的,光合作用的产出、可以分配到果实的营养物质的总量也就确定了,至于选果实多还是选个头大,就只是个简单的算术问题了。最近的一项实验表明,适当地摘除果实,可以让草莓的单重提高1倍,含糖量提高20%。要品质还是要产量?这确实是个比较难做的选择题。

照照更保鲜

草莓实在是太娇嫩了。从大田流水线下来,送到商场的货架,再由消费者选回家中,这样的路途堪比红军爬雪山过草地。虽然实际路程可能不过十几公里,但是各种细菌和霉菌等微生物早已对草莓虎视眈眈了。鲜红草莓中丰富的水分和糖类物质都是细菌和霉菌喜欢的东西,草莓之所以会变质,主要就是因为这些微生物捣乱。虽说草莓的表皮可以阻挡一下这些破坏分子的进攻,但是这层防护过于脆弱,在采摘和搬运过程中一不小心就会被弄破。

考虑到草莓没有可以剥去的果皮,用杀菌药剂显然是不现实的,谁也不想吃一颗沾满化学药物的草莓。这样一来,辐照处理成了不二选择。况且,辐照处理的效果非常好:在4 ℃的条件下,没有接受辐照的草莓能贮藏8天,到第l4天已经严重腐烂了;而经过常规辐照处理的草莓的保鲜期甚至可以达到20天。

虽说涉及辐照原理的文字中满是杀灭、抑制之类的词语,但是如此处理过的食物对人体来说是安全的。目前,常用的辐照设备是钴60放射源。这种放射性物质会放出很强的γ射线。将它猛放出的β射线进行屏蔽处理之后,就可以作为一种安全的辐照设备了。

γ射线是一种高能电磁波,从本质上讲它跟太阳光和微波炉中的微波都是一家人。它的能力就是撕开化学物质中原子手拉手形成的化学键,使蛋白质、DNA这些重要物质失去活性,或者发生严重错误,最终导致生物死亡。那么,接受过照射的草莓会不会像药剂处理过的那样有残留,而具有伤人的放射性呢?

我们吃的食物主要是由碳、氢、氧3种元素构成的,除了极少量的原子具有天然放射性,大部分都是安分守己的无放射性的原子。一般来说,除非受到高能中子的撞击,否则它们不可能变成有放射性的物质。钴60放出的γ射线显然没有高能中子的能力。我们也就没有必要担心经过其处理的食物有什么“辐照残留”了。

辐照是通过破坏生物中的化学分子来达到灭菌保鲜的目的,那营养分子会被一起破坏掉吗?

篇5:关于小溪的作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修改稿

离退休老干部是我们党的重要执政资源,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重要政治力量。老干部有着丰富的执政经验、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威望,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年恰逢我国建立离退休干部制度建立30周年。多年来,我们牢固树立老干部工作是党的组织工作和干部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理念,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让党组织放心、让老干部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构建党委领导、组织部门指导、老干部工作部门具体落实、各方积极参与配合的老干部工作格局,充分发挥了老干部的独特优势和作用,老干部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和丰富实践。在进入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的新的历史时期,无论是老干部队伍自身人员结构、思想状况、利益诉求和生活方式等方面,还是老干部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何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老干部工作的思路和方式方法,从而更好地从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好老同志,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这是新时期老干部工作的重要课题。针对这一课题,结合我局老干部工作的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新时期老干部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老干部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

当前,世情、国情、党情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新形势新任务在为老干部工作提供良好机遇的同时,也带来深刻挑战。当前我国发展已进入经济快速发展关键时期,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已经站在了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建设富强民主和谐社会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起点上,这样一种大好形势,给新时期的老干部工作注入了强劲的活力。但同时也要看到,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离退休干部在人员结构、思想状况、利益诉求、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呈现出日趋多样化的特点,从而对我们做好工作增加了不小的难度。具体表现为:一是随着离休干部整体进入“双高期”,存在体弱多病、行动不便、生活难以自理甚至“空巢”、“独居”现象的离休干部数量在不断增多,从而给老干部工作带来了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特别是基础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更加显现出来。二是人员结构日趋多样化。具体到我局来讲,近年来,离休干部数量日益减少,退休干部占到离退休干部的绝大多数。由于历史体制的原因,未来几年内,我局还将迎来大批量的干部退休,他们有的来自于部队转业干部、有的来自于企业转制分流干部、有的是与xx一同成长几十年的老干部,这部分人员从文化程度、身体条件等方面相较于离休干部更好一些,相应的生活方式、利益诉求也较往前有较大变化,需要我们再制定政策、改进服务、加强管理等方面考虑得更加周全、细致。三是利益诉求日趋多元化。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生活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方式的日趋多元,离退休干部的思想 2 状况也日趋活跃和复杂,利益诉求也同样不再仅仅停留于生活保障和物质待遇层面,而是对政治参与、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进一步突出和提高。目前,xx正面临着核编转制的关键时期,体制的改革难免会出现政策的调整,其中无法避免会涉及到部分离退休干部政策和待遇的改变和调整,我们要充分做好迎接和面对复杂问题、严峻考验的思想和组织准备,加强研究、提前研判,科学探寻对策,细致做好工作。四是离退休干部服务机制还不够健全,单位、家庭、社区和社会共同参与、相互结合的老干部服务管理体系还需进一步构建和完善。

二、我局在老干部工作方面的一些实践和尝试

为加强新形势下加强离休干部思想政治工作,我局着重从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三项工作进行了有益实践与尝试,在此基础上认真分析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努力方向。近年来,我局老干部工作在上级相关部门的正确指导和局党组的有力支持下,坚持学乐结合,使离休干部在“乐于学习、学中有乐、乐中有为”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促进了离休干部思想政治建设上新台阶。

1、让老干部“老有所学”,加强老干部思想政治建设 老干部工作是一项需要常抓不懈的重要任务,局党政、局党工部高度重视离休干部思想建设和党支部建设工作。一是定期举办理论学习班、报告会为载体,组织离休干部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理论知识,用理论武装头脑,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为帮助离休干部认清国内外形 3 势,根据国内外热点问题,定期邀请专家教授为离休干部作形势报告。二是定期邀请局班子成员为离休干部通报局情,让离休干部及时了解xx工作情况。三是定期组织支部书记参加各类理论学习,让支部书记先学一步,学深一步,从而推动了离休干部的理论学习。四是对身体不便参加集体学习的离休干部,委派专人上门传达文件、通报情况,使每位离休干部及时了解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增强党性观念和党员意识。

2、让老干部“老有所乐”,积极丰富老干部精神文化生活 离休干部为国家、为社会、为xx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他们理应有一个健康、快乐、幸福晚年,他们的身心健康应当受到单位、家庭和全社会的关注。因此,我们积极创造条件、让广大离退休干部更多地参与社会活动。在生活形式上,以文化娱乐活动、体育健身活动、医疗保健等益智延年活动为主;在活动方式上,以比赛、竞赛、展览、展示为主,既可竞技、又可休闲消遣;在活动内容上,麻将、棋类、球类、健身类、文艺类等尽情展示。充分挖掘个人爱好,施展个人才艺,只要是健康的、科学的、益智的、陶冶情操的、愉悦心情的、强身健体的,我们都积极引导并鼓励其偿试。我局老干部工作坚持“软件建设”和“狠抓硬件”两手抓,为老干部开展活动提供了稳定的经费保障、创造了舒适的活动环境。一是在老干部活动室场地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坚持为老干部活动提供舒适的环境,年初在局党政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安排专门预算,对老干部活动室进行了整体改造和功能完善,大大改善了老干部活动娱乐设施和条件。二是积极组织开展 4 各项活动。积极组织安排离休干部参加市老干部局、建交委老干部处组织的各类娱乐活动。每逢“七.一”、“十.一”、春节等重大节日,举办团员青年与离休干部联谊活动,通过两代人的交流,一方面让年轻一代了解离休干部这一特殊群体的丰功伟绩,另一方面也让离休干部在和青年人的交流中获得了新的知识和活力。每逢春秋两季,组织离休干部外出参观考察,让离休干部在增长见识,愉悦身心的同时,亲眼目睹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成就。三是对于老干部参加其他社会活动的经费给予充分保障,尤其鼓励老干部参与老干部党校、老年大学的学习,使老干部的离退休生活丰富多彩。四是根据离休干部的兴趣爱好,建立书法、声乐、舞蹈、棋牌等兴趣小组,以满足离休干部个性化需求。此外,还经常组织一些小型比赛,丰富离休干部业余生活。

3、让老干部“老有所为”,引导老干部发挥余热、再做贡献 离休干部群体具有党性强、作风好、经验丰富的独特优势,是一个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的宝库。在老干部工作开展过程中,我们着眼于党和xx事业发展的需要,尊重老干部的愿望,积极为他们发挥作用创造条件。一是紧密结合离休干部政治素养高、热心公益事业的特点,安排声望、威望的离休干部担任心扉畅谈聊天室引导员,为维护一方稳定、构建一方和谐贡献余热。二是为把离休干部学到的艺术知识、技能充分挥出来,把富有特色的“项目”焕发出动人的光彩,根据其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安排他们担任兴趣小组组长,给他们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同时吸引有共同爱好的老干部切磋交流。三是离休干部经历过战争年代 5 的磨练,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财富是教育后人最好的教课书。在工作过程中,我们通过积极鼓励支持引导、协助创造有利条件等方式,积极引导鼓励离休干部做党的优良传统的传播者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者。如有的老干部撰写了10万字的回忆录,为我局团圆青年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教材;发挥离休干部的政治优势,积极组织离休干部为团员青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党史党课等,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局现有离休老干部xx人,占离退休总人数的xx%,平均年纪xx岁,其中80岁以上xx人,70岁以上xx人。随着离休干部整体进入高龄、高发病期,老干部面临诸多具体实际问题,离退休干部队伍实际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离休老干部年龄大,患病多,参加党组织学习的频率、学习效果和质量较以往有较大幅度下降。数据显示,我局离休干部中党员占总数的100%,平均年龄84.6%,80岁以上的离休干部占总数的82.36%。大部分离休干部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等老年慢性病。因长年有病、行动不便或经常不能参加组织活动的老党员在逐年增加,有时影响了党内组织活动的开展,因而造成党员学习和组织生活不能得到较好地落实。

2、组织集中活动的难度越来越大。随着老干部高龄期、高病发期的到来,身体状况一年不如一年,大都存在生理机能下降,6 行动不便,自理能力差的情况。相当一部分老干部还患有多种疾病,丧偶、卧床不起、老年痴呆老干部逐日增多,加之出行不便以及路途遥远等原因,造成离休干部参加活动人数逐年减少数据显示,参加单位组织的大型活动人数从2011年的86.3%下降至今年的77.7%(有些离休干部在家属的陪同下参加大型活动),同比下降了8.6%。参加各类文体活动的人数从2011年的50%下降至今年的38.8%,同比下降了11.2%。活动人数呈直线下降趋势。

3、引导老干部发挥作用的力度不够。离休老干部是在长期的革命和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智慧,充分挖掘这个“人才库”的潜力,对于实施“科技强局”战略,全面推进xx事业向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目前看,我们在支持、鼓励、引导离休干部充分发挥作用的力度还不够、措施还不多。当然,存在客观方面的原因,数据显示,有64.7%的离休干部认为自己年事已高,大大小小的疾病缠身,导致老干部没有足够的精力和体力发挥作用。也有相当一部分的离休干部感到自己接受传统教育较多,知识结构相对单一,而面对当今知识爆炸、信息发展时代,他们总感觉自己观念陈旧、知识贫乏,发挥作用力不从心。客观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反映出离休干部在对文化、精神层面的需求更加突出,值得我们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去关注。

4、支部建设工作有待进一步改进。由于离休干部已不存在“后继队伍”问题,因年龄大、身体状况不好等原因,支部班子成员的选择面将会越来越窄。这样,对加强党支部班子的建设,存 7 在一定困难,因而造成党员学习和组织生活不能得到较好地落实。另一方面,由于目前离休干部支部书记已82岁,由于年龄偏大,身体状况欠佳,支部工作力不从心。有2/3的离休干部对目前的学习、活动方式和效果给予肯定,但有1/3的离休干部认为学习、活动和发挥作用方面较为传统,缺乏针对性,希望根据离休干部高龄的实际情况,拓宽学习、活动、发挥作用的方式方法,提高效果。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深入思考,进一步改进支部工作的方式方法。

四、思考与对策

针对在学习、活动、发挥作用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坚持以“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为目标,积极探索做好离休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新机制,推进高龄条件下的离休干部思想政治建设,认为应从以下几个面努力:

1、完善离休干部学习机制。

针对离休干部足不出户增多的情况,创新离休干部党支部学习方式,探索建立“网上学习”、“学习QQ群”等学习新模式,开展在线学习和交流,进一步转变离休干部学习观念,激发离休干部学习热情;发挥我局在沪基层党组织作用,拓宽送学上门新途径,采取“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等形式结对活动,定期为离休干部理论学习、指导上网浏览等提供送学上门服务,提高离休干部学习兴趣和效果;加强与我局离休干部所在社区党支部的联系与沟通,依托社区平台,努力为离休干部就近学习、活动提供更多方便。

2、完善离休干部娱乐活动机制。

数据表明,离休干部活动意愿很强烈,但其中有部分离休干部受年龄、身体等情况的限制无法参加活动,这给组织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做到活动全覆盖、活动更丰富,我们必须创新活动方式方法,以满足离休干部的精神文化需求。一是以老干部活动室为主阵地,每月安排一家在沪基层单位与离休干部开展联谊活动,把活动的娱乐性、健康性、艺术性、趣味性、思想性有机结合,增强活动吸引力;二是围绕重要节日和重大事件,加大与建交委系统成员单位、虹口区域联合体成员单位开展形式多样的横向交流活动,扩大活动面;三是针对离休干部年高体弱、足不出户的实际情况,发挥我局团委或青年志愿者的作用,采取结对等形式,定期与离休干部,特别是足不出户的离休干部开展形式多样的娱乐活动,以满足离休干部的精神文化需求。

3、完善离休干部作用发挥机制。

数据表明,离休干部要求继续发挥作用的愿望很高,但随着离休干部精力和体力等原因,发挥作用方面显得力不从心。为此,我们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让离休干部在轻松的环境下继续发挥余热。借助网络平台,探索远程为团员青年开展爱国主义、革命传统等教育活动,继续发挥老干部政治优势。变下基层“传、帮、带”为安排人员上门取经,继续发挥老专家、老教授作用。为撰写党史、革命史等回忆录的离休干部安排团员青年担当助手,本人口述,团员青年帮助整理,减轻离休干部工作量。在自觉自愿、9 量力而行的原则下,鼓励和支持离休干部继续为社区社会治安,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作用。

4、建立健全老干部工作保障机制。

篇6: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作文

妈妈说:谁的票最高哇,他为什高?

我们班的母老虎阳阳,她得了22票,老师说她会笼络同学,组织能力强,可是她缺点也不少啊,她太强势,对其他同学爱发号施令,老师不在时,比老师还强势,而且成绩中等!

我喘了一大口气,妈妈递给我一杯水,我接着控诉起来。

最让人气愤的是,在宿舍,熄灯后她不让别人说话,但她却跟她关系好的人聊天,不仅如此,她还经常吃别人的零食!

妈妈又问“其他两位同学呢?”

"第二名艳艳,她和我的成绩差不多,却得了19票,说着说着,我的声音就提高了八度,她只不过朋友多点,脾气好点,最大优点大概就是说话嗲声嗲气,可能因此才博得大家的眼球吧我有点不屑一顾地说。

至于第三名,他是唯一参加竞选的男生,是个小个子男神・・・・・・经,还是个积极分子,对谁都热情过度,当然备受关注啦!我的话暂时告一段落,又猛喝了一口水。

这时候,妈妈坐在我身边,发话了:孩子,通过你刚才吐槽,我听出点意思来了,你认为自己成绩第一名,特长也不少,老师也喜欢,可是你从没提一句同学关系,我看你是自觉高高在上,甚至有些目中无人,所以你的民意选举才会落在后面。我不服气地把头扭向另一边,觉得妈妈也偏心。

那位阳阳,人家虽然爱发号施令,又强势,说话大胆直爽,但这也正是做班干部的必备条件呀,你不也说人家有组织能力吗,所以你要正视别人的优点,学习别人的长处;至于艳艳,从你的描述中就可以看出她是个讨人喜欢的孩子 ,大家喜欢她也没错呀?好好想想妈妈说的话我觉得妈妈分析的头头是道,比较有道理,我自问我是不是有的太自恋了。

妈妈接着说道: 第三名的那位男同学,不只因为他是男生吧,他的乐于助人,他的热情,他的.好人缘,你不会否认吧?孩子接着妈妈话语一转道当然,阳阳有阳阳的气势,艳艳有艳艳的可爱,你也有你的优点呀,孩子妈妈搂住我的肩膀,我顺势趴到妈妈的肩上,觉得心里好受多了

你成绩好,文静有礼貌,举止大方得体,作文突出,英语口语也非常标准,是老师眼中的优等生,所以你只要做好自己,生活充实快乐,就好了,再说你还是爸爸妈妈的骄傲呢真的吗妈妈?我撒娇地问道,感觉自己幸福极了,刚才的不快早已烟消云散了,我说是不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啊,妈妈?

篇7: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作文

――题记

课堂,是一个神圣的词,尊重每一节课是学生的天职。但是,只要内心有感触,每件事都可能成为“一课”。

在上周五的科技选修课上,老师让我们把采集好的山楂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用显微镜?太棒了!我的“特长”就是记性好――能把书本上的内容一字不差地背下来。粗准焦螺旋用来调高度,夹板器用作固定,高倍镜……我的脑子高速运转着,手已经美滋滋地把显微镜推到操作灯下。然后,小心地用解剖刀把刚采集来的山楂果刮下来一点儿果肉,用镊子把果肉轻轻地放在滴过水的载玻片上。嘴里哼着小曲,盖上一片盖玻片,把空气排干后,一个简易的观察板就做好了。

我把观察板放在操作台上,洗了洗手,开始调显微镜了。我首先拧动粗准焦螺旋,使显微镜的观察镜头升高,把观察板用夹板器固定在观察台上,再用低倍镜头对准观察台。随后,我信心十足地俯下身去观察物镜,可是出人意料,进入我视野里的竟是一片空白!怎么会是空白?这片空白,犹如一份零分的试卷,令我迷茫、失望。

正当我懊恼不巳时,瞥见与我隔着一个位子的方铭显,他正兴致勃勃地观察着显微镜,一副悠然自得的模样。我心里酸溜溜的,想着:一向不交作业的方铭显,能在生物这方面学得比我好?心底陡然升起一股羡慕嫉妒恨。

恰在这时,方铭显来朝我借山楂,这正好撞到了我的“枪口”上,我没有好气地说:“你若能把我的显微镜调出图像来,剩下的这些山楂全送给你;否则,不借!”

“说话可要算数?”方铭显一边笑着一边说,一边飞快地审视着我的显微镜,嘴上还唠叨着:“聚光、采光、对光……”只见他娴熟地操作着,不一会儿,就说调好了。我再次俯身观察,咦,那是一片充满神奇的内部组织结构啊!还没等我说谢谢,方铭显已经对他的奖品――山楂,动手做切片了。

实验室的这一堂课虽然下课了,但我的内心却静不下来……真的,好惊讶。“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句话在我耳边回响……

对比鲜明

篇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于是,运动会开始了!比赛的项目分别是运木头、捕捉小动物、沙漠赛跑和摘树叶。只听啪的一声枪响,大家开始运木头了。蛇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把木头放到了背上,又移动着细长的身子,把木头往前运。骆驼把木头驮在背上,缓缓地向前移动,生怕木头掉下来。长颈鹿用嘴叼着木头,艰难地前行着。唯独大象不费吹灰之力就用鼻子卷起木头,迅速地往前跑。最后,大象轻松地获得了胜利。

接着比的是捕猎。蛇灵活地蹿来蹿去,很快就捉到了一只小兔子。而其他动物却愁眉苦脸地坐在一旁,因为它们知道,自己没有捕猎的“武器”,是不可能捉到小动物的。这一局,蛇毫无悬念地胜利了。

沙漠赛跑开始了。因为沙子很软,大家在沙子上都跑得跌跌撞撞,只有骆驼因为有宽厚的脚掌,在沙漠上跑起来如履平地。结果果然不出大家的预料,骆驼获得了这场比赛的冠军。

最后比的是摘树叶。骆驼和大象够不着树叶,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似的团团转;蛇则奋力扭动着身子往树上蹿。只有长颈鹿轻松地把脖子往上一伸,叼起一片树叶,把它摘了下来。“我赢了!”她高兴地叫了起来。

篇9: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作文

骆驼和山羊一块寻食。看见墙头探出的树叶。骆驼一抬头就吃到了;山羊怎么也够不着。又向前走,从一个墙洞中看见墙内大片绿草,山羊轻松地钻了进去;骆驼只能干着急。

这则童话很有趣,它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这对于我们用人来说,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当代文学巨匠郭沫若,写作自然是他的拿手好戏,可他却心悦诚服地称一位演员为他的一字之师;原子物理的奠基人卢瑟夫,谁不佩服他的物理才能呢?可他还拜自己的学生为师;名震世界文坛的列夫〃托尔斯泰,他的生活阅历无疑是深广的,可他写《复活》时还向监狱的看守请教。这些事例一方面说明了这些伟人非常谦虚,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尺”虽长,但有时也显得短。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都有自己的短处。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每个人都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这就是人常说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因此,我们在用人时,首先要看到别人的长处,而不要老是盯着别人的短处,吹毛求疵。抓住人家的小辫子不放。我们经常听到“本地无良马”的感慨,究其原因,就是这个“短”字在作祟。

其实,天下有的是“良马”,关键是如何去“识马”、“用马”。项羽和刘邦争雄,为什么刘邦能战胜实力比他强得多的项羽呢?只要一听刘邦自己的话就一清二楚了:“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

房。镇国家,抚百姓,如馈饷(调运军粮),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很明显,刘邦成功的秘诀在于用人,也就是用人之长而补己之短。

用人的另一个基本观点就是: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才干,即使“寸

人”亦有所长。因此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才干(哪怕是一技之长),使人尽其才,是我们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如果我们对“寸人”一概弃之不用,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就拿80年代中国足球队的赵达裕来说吧,许多人都说他个头矮,速度慢,没有多大用场,而苏教练却认为他“短”中有“长”;竞赛意识好,射门佳,这正弥补了中国队的不足。在与阿根廷的比赛中,下半场换他上场,终于由他敲开了阿根廷的大门,使得中国足球第一次战胜了世界劲旅阿根廷队。曾教练慧眼识“寸才”。堪称“用人”的一次成功范例。

在改革的今天,让我们都具“慧眼”,从宋代诗人“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中领会哲理,不拘一格用人才吧!(925)

扬长避短,实现人生的价值

山羊和骆驼发挥各自的长处,都吃到了自己想吃的东西。一个成功的人,他一定要懂得发扬自己的长处,弥补自身的不足,把自己最精彩的一面充分展现出来,充分利用起来,扬长避短,脚踏实地朝着自己的人生目标奋进。

林肯是扬长避短的典范,一方面,他对自己可以做到扬长避短,另一方面他对别人也能做到扬长避短。

林肯相貌丑陋,无论是竞选州议员,还是竞选总统,这对他而言都是一个劣势;但是每次有人以此为话题攻击他时,他都能借机展示自己的智慧与幽默。比如——他跟史帝分生·道格拉斯一起竞选总统,在进行辩论时,道格拉斯指责林肯是个两面派,有两张面孔。林肯听了之后,不慌不忙地回答说:“如果我有两张面孔,我还会情愿带这一副吗?”他的勇于自嘲,立刻赢得了台下不约而同的叫好。凭借这种扬长避短的才能,林肯成为美国总统。

可是,后来他不得不接受新的挑战。美国内战爆发了,林肯按照传统的所谓“完人”的标准,选了几位无缺点的将领,然而,出乎他的意料,每一位无缺点的将领皆被打败,后来,林肯总结教训,认识到选拔将领不能只求无缺点,因为不可能有人是绝对完美的,所以,他把嗜酒贪杯但有

独特军事才能的格兰特任命为总司令,在当时情况下,格兰特的军事才能是十分难得的,而嗜酒贪杯是次要的,完全可以经过诱导不至误事,林肯扬长避短,知人善任,极大地争取了南北战争的最后胜利。

在《田忌赛马》中,齐王与齐国诸公子赛马,设重金赌注。孙膑通过认真分析,把他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赛时,让田忌用下等马对付他们的上等马,用中等马对付他们的下等马,上等马对付他们的中等马。三场比赛完后,田忌一场不胜而两场胜,最终赢得了千金赌注。孙膑也因他的扬长避短之计,取得田忌的信任,并被推荐给齐威王。

篇10: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作文

有这么一则寓言:在一只渡船上,哲学家向船夫夸耀自己的博学,并显出对船夫的轻蔑。船夫只是微笑地默默听着。当一个巨浪扑来,掀翻了小船,哲学家向船夫伸出求援之手。此时他明白了:船夫并非一无所长。

尺长于寸,人皆晓之;然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并非人人皆知。哲学家上晓天文,下通地理,可谓“尺”也。然其不会游泳,可谓“短”也。船夫乃一粗人,可谓“寸”也。然其熟谙水性,性情善良,能救哲学家于危难之中,可谓“长”也。

读罢这个寓言,我不由得想起了唐代一位大诗人的名句:“梅须迅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这生动地说明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哲理。

道理是容易懂的,但在生活和工作中,人们却往往要求“尺有所短”,同时又忽略了“寸有所长”。不是吗?在选拔人才上,求全责备,非要找个全才不可,否认“尺有所短”。其实,人的智能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十个手指也有长有短,一个人不可能三百六十行,行行称状元。所谓的“博士、专家”也不过是某一领域里的博士、专家,所谓的“多才多艺”,也是相对而言的,真正的全才是不存在的`,人人都难免有其短。另一方面,有些工作中的问题本是一般工人都可以解决的,有的单位偏要到外面去聘请洋专家,不相信“寸有所长”。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和弱项,同时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强项,人才往往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各有各的用场,不能用一种才能去否定另一种才能。

使用人才,用人之长。对于人才,应该避其所短,扬其所长,而不是不作具体分析,盲目地一概而论。有的知识分子在科学研究方面专业方面有特长,就应该让他心安理得地搞科研,而不是硬把他提拔到领导地岗位上;有的知识分子专业知识平平,但却有某个方面的管理经验的特长,我们就应该把他安排到这个部门的领导岗位上,让他最大限度地发挥他在管理方面的才能和积极性。如果安排不当,同样也是埋没人才。“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我们不但要看到自己的不足,跟重要的是要看到别人的优点,取长补短,正确看待自己和别人,切忌寓言中哲学家看待事情的片面性和绝对性。

篇1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作文500字

今天,刺猬和一个聪明机智的.老婆结了婚,正躺在大树下睡觉。

一头山羊走过来,骄傲地对刺猬说:老弟!醒醒,今天你大哥我没事做,来和我赛跑吧!刺猬懒洋洋地说:我又跑不过你,干什么要和你赛跑!嗯?山羊举起手,准备打刺猬。刺猬见了,连声答应,赶紧溜回了家。

到了家,他把老婆找来,指把今天的事情和她说了一遍。老婆听了,笑着说:这还不简单!刺猥忙把耳朵贴了上去,老婆把计划和他说了一遍。刺猬听后,开心地说:妙!真是太妙了!

第二天,刺猬来到大树下,见山羊已经在树下等他了。山羊见了刺猬,还是骄傲地对他说:走,咱俩去山坡上比!

俩人来到山坡上,互相说了几句话,便开始跑了。刺猬把四肢合拢,变成一个球,骨碌碌地向山下滚去。而山羊当然跑不过他了呀。刺猬已经快到终点了,山羊看见这一幕,他呆住了:刺猬不是跑得比我慢吗?怎么

当山羊来到终点时,刺猬早已在终点等他了。刺猬见山羊那狼狈样,哈哈大笑:是不是觉得不可思议,这就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啊!山羊听了,恍然大悟:感谢你了,要不是你提醒我,我就要永远做一头骄傲的山羊了。

篇12:《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由两封信组成, 一封是张国强同学写给柯岩的信, 他认为同学们嫉妒他获奖, 因而疏远他, 感到很寂寞, 所以写信向柯岩老师讨教, 希望得到柯岩老师的帮助。一封是柯岩老师的回信, 她在信中通过合理的推断, 分析了张国强失去朋友的原因, 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告诫张国强:只有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 一点一滴地改正自己的缺点, 才能拥有越来越多的好朋友;彼此知心交心, 患难与共, 才能飞快地进步。张国强在信中提到的问题, 是学生在生活中时常可能遇到的, 因此, 这篇课文对学生思考自己的成长问题有着普遍性的指导意义。教师要让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围绕“课文主要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中悟出些什么”来展开讨论, 并结合自己的经历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 形成有效互动。同时, 根据课文后面的提示, 让学生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 揭示课题

1. 回顾旧知。

师:同学们, 数学中用来测量长度的单位有哪些?你们知道古时候人们用来测量长度的单位有哪些吗? (出示实物, 介绍尺和寸的相关知识。)

2. 故事激趣。

《尺和寸的故事》

在一个卖布的商店里有一把尺子。一天晚上, 尺大哥对寸小弟说:“你看你, 那么小, 每天跟在我的后面, 什么用也没有, 我真不知道人们要你干什么?”寸小弟难过地说:“其实我也有我的用处, 只是你没有发现……”

“闭嘴!没用的东西。快从我的视线里消失。”尺大哥愤怒地吼道。寸小弟伤心地从尺子上离开了。

第二天, 有客人到布店内买布, 客人要买六尺三寸红布, 七尺六寸白布, 九尺四寸花布。这下可让尺大哥犯了难, 心想:整尺的布好办, 可几寸的布怎么量呢?要是寸小弟在就好了。

3. 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 听了这个小故事, 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学生各抒己见, 初步感知课题的寓意。)

4. 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现行的数学教学内容已经删除了长度单位中尺和寸的认识和学习, 而文中蕴含的道理又和这两个长度单位息息相关, 因此, 教学中加入尺寸方面的知识介绍, 能为学生更好地理解课题作铺垫。同时, 通过小故事的启发, 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使学生能初步感知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为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二、自主阅读, 感知内容

1. 自读课文。

(1) 借助工具书自学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 了解课文写了什么事?是采用什么形式来写的? (引导学生认识第一封信是张国强同学向柯岩诉说自己的苦恼;第二封信是柯岩为张国强同学提出解决烦恼的办法和意见。)

2. 认识柯岩。

介绍柯岩: (出示图片资料) 柯岩, 满族人, 当代诗人, 作家。1929年生于河南郑州, 1949年开始文学创作, 从事多种文学形式的写作, 已出版专著50余部。最著名的诗歌有《周总理, 您在哪里》。柯岩原名冯恺, 柯岩是她的笔名。关于这个笔名, 柯岩解释道:“我们中国的古代人把绿绿的小树称之为柯;岩呢, 当然是大大的坚硬的石头。岩石上是很难长出树来的, 因此, 凡是能在岩石上成活的树, 它的根须必须透过岩石的缝隙寻找泥土, 把根深深地扎入大地, 它的生命力必须加倍地顽强……我取它做我的笔名, 因为我知道写作是一件很难的事, 决心终生根扎大地, 终生奋力地攀登, 从而使我的作品能像岩石上的小树那样富有生命力。”

3. 学习生字。 (出示生字、生词, 学生开火车读, 齐读。)

4. 理解词语。

师:课文中还有一些常用俗语和佳词, 相信细心的同学一定能结合词语的意思在课文中找到它们。 (出示词语意思, 让学生根据意思找出文中相应的词语。如:红眼病、碰钉子、摔跟头等。)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是贯穿于整个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旋律, 在初读课文的过程中,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知识, 放手让学生借助工具书进行阅读, 认识本课生字词, 为深入自学进行铺垫;同时通过认识柯岩, 激发学生向名人学习, 为更好地领悟课文内容奠定基础。

三、深入思考, 明白道理

1. 品读张国强同学的信。

(1) 自读课文, 画出张国强同学叙述“苦恼”的句子。 (2) 思考问题。“张国强同学为什么要给柯岩老师写信?信中他叙述了哪些苦恼?” (同学嫉妒张国强获奖, 因而疏远他, 这让张国强感到寂寞, 不知道怎样才好, 所以他就给柯岩老师写信, 在信中叙述了自己的苦恼。)

2. 联系生活谈看法, 说体会。

(鼓励学生自由发言, 讨论交流个人的见解。)

3. 品读柯岩老师的回信。

(1) 默读课文, 思考问题。柯岩老师如何看待张国强提出的这些问题? ( (1) 对张国强获奖表示祝贺, 并推测出他是个活泼、聪明的孩子, 是个能与人和睦相处, 平等交流的好孩子。 (2) 合理分析张国强失去朋友的原因, 引导张国强寻找自身的不足。 (3) 以自己的经历告诫张国强:只有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 一点一滴地改正自己的缺点, 才能拥有越来越多的好朋友。) (2) 交流互动。柯岩老师在回信中还叙述了一些自己亲身经历的事, 这有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自由发言, 进行总结。课件出示:柯岩饱含深情地讲述自己的成长历程, 潜移默化地向张国强渗透自己与人相处的方法;要学着发现别人的长处, 一点一滴地改正自己的不足, 交朋友要知心交心, 患难与共, 保持良好的心态。)

4. 拓展延伸, 明白道理。

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课文为什么用“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来作题目。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 进一步感知课题所蕴含的道理。)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重点让学生读懂课文的内容。教学中设计开放性的问题, 让学生通过交流加深对柯岩老师的回信的理解, 从中受到教育。通过这个环节的训练, 帮助学生认识并掌握书信的书写格式。

四、讨论交流, 掌握方法

1. 讨论交流。

(1) 写信有哪些好处? (1) 可以用书信与外沟通; (2) 不好意思说出来的话, 可以用书信表达; (3) 有时候见字如见人, 书信让人有温暖的感觉等等。 (2) 学生观察分析两封信的书写格式, 讨论交流自己的发现。

2. 小结归纳。

课件出示信的书写格式。 (1) 称呼。把对方的称呼写在第一行, 顶格, 后面加上冒号, 表示下面有话要说。 (2) 正文。开头空两格, 通常是先写问候的话。如果说的事多, 就应该分段写, 写完一件事情再写另一件事情。每段起行空两格, 转行顶格。 (3) 结尾。正文完了, 结尾应该写上致敬或祝福的话。其中, “此致”“祝你”等字眼, 应该紧接正文之后, 或单独占一行, 空两格写;“敬礼”“健康”“工作顺利”等字眼, 要另起一行顶格写。 (4) 署名。结尾写完后, 在信的右下方写上写信人的名字。 (5) 日期。日期可以写在署名的后面, 也可以另起一行写。

3. 介绍信封。

课件出示信封格式, 学生观察后讨论交流。 (1) 在信封的第一行写收信人的地址。字迹要工整, 地址要详细。写地址要由省、市、县、一直写到区、街和门牌号码。如果是寄到农村, 还要写上乡名和村名。在信封的左上角的六个方格里填上收信人所在区域的邮政编码。 (2) 在信封的第二行中间写收信人的姓名。可以根据收信人的身份, 在名字后面写“同学收”或“先生 (女士) 收”等。 (3) 信封的第三行写上寄信人的地址和姓名。在信封的右下角的六个小方格里填上寄信人的邮政编码。

设计意图:书信作为一种从古到今的通讯方式, 曾经被人们所依赖。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 书信已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但书信依然有着无穷的魅力。因此, 教学时, 引导学生对书信优点的探究,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作兴趣, 同时帮助学生掌握书信的书写格式, 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五、随文练笔, 课外延伸

1. 启发谈话。

张国强收到并阅读了柯岩老师的回信以后, 对他会有什么启发?他会打算怎么做呢?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2. 随文练笔。

假如你就是张国强, 你该如何给柯岩老师写封回信汇报一下自己的想法呢? (学生写回信。)

篇1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600字作文

这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无数棵大树挺拔在这里,大树上长着茂密的树叶。绿油油的树叶几乎把森林里一切的小动物们都遮挡住了;要么就是一陽一光透过树木的空隙,人们才可以看到一点模模糊糊的影子。

一只棕色的小猴子,在森林里欢快地游戏。他在树上荡秋千,倒挂着看世界,还 在树上和风跑步比赛。这时候,一个影子从旁边窜了出来,原来是一只漂亮的梅花鹿。他身上的斑点在一陽一光下闪闪放光,他顶着一双骄傲的鹿角,他还 用轻蔑冰冷的语气说道:“快离开我的地盘,你跳远的本领有我的强吗?没有的就赶快离开!”“你爬树的本领有我的强吗?”小猴子愤愤不平地说道。两人吵得不可开一交一,于是小猴子想了一个办法,他说:“我们去让大象先生评评理吧!“ “哼,谁怕谁,去就去!”梅花鹿不可侵犯地说。

小猴子他们找到了大象先生。大象先生吸了吸鼻子,一阵清香飘过,大家这才发现原来河对面有着一棵果树。大象先生指着小河对面的`果树说:“你们谁能摘到果子,就算谁本领大。”梅花鹿和小猴子一起开始想办法。梅花鹿想:小猴子不会跳远,就到不了河对岸。小猴子想:梅花鹿不会爬树,就摘不到果子。但他们很快就想到了自己的问题。梅花鹿的问题是,我怎么摘到果子呢?看着高高的果树,梅花鹿有些为难。小猴子的问题是,我怎么过河呢?看着宽阔的小河,脑袋瓜都想破了。“我们合作吧,这样才能摘到果子。”小猴子苦笑地说。”梅花鹿只好满不情愿地背上了小猴子。一下子梅花鹿就跳到了对岸。小猴子要不是亲眼所见,绝不会相信,梅花鹿能跳那么远,他心里充满了惊讶。到了对岸,小猴子很快就窜上了树,摘了很多的果子,梅花鹿只能在树下羡慕地望着。

篇14:关于小溪的作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说完,它们就来到了主人床边。牙刷几次都没有把牙齿刷白,到头来还弄得一身狼狈。牙膏在那挤来挤去,弄得主人满嘴都是。杯子一下子泼上一杯水,只把主人给惊醒了。它们连忙回到原来的地方。

星星说:“你们都只看到别人的短处,没有看到自己的短处,这怎么行呢?”

篇15:关于小溪的作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2. 对于应尊重的事物,我们应当或是缄默不语,或是大加称颂。——尼采

3. 对人不尊敬的人,首先就是对自己不尊重。——陀思妥耶夫斯基

4. 对人不尊敬,首先就是对自己的不尊敬。 —— 惠特曼

5. 对别人的意见要表示尊重。 千万别说:“你错了。” —— 卡耐基

6. 不尊重别人的人,别人也不会尊重他。——席勒

7. 只要你追求真理,真理就会在你胸中燃烧。——河原崎长十郎

8. 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

9. 生活真象这杯浓酒,不经三番五次的提炼呵,就不会这样可口!——郭小川

10. 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车尔尼雪夫斯基

11. 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 ——莎士比亚

12. 幸福越与人共享,它的价值越增加。 ——森村诚一

13. 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屠格涅夫

14. 我们以人们的目的来判断人的活动。目的伟大,活动才可以说是伟大的。——契诃夫

15. 一个没有受到献身的热情所鼓舞的人,永远不会做出什么伟大的事情来。——车尔尼雪夫斯基

16. 我们的生命是三月的天气,可以在一小时内又狂暴又平静。——爱默生

17. 为了生活中努力发挥自己的作用,热爱人生吧。——罗丹

18. 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 ——鲁迅

19. 帮助人,但给予对方最高的尊重。这是助人的艺术,也是仁爱的情操。———刘墉

篇16:关于小溪的作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不久前, 中央召开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 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强调, 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 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 强化互联网思维, 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 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 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 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 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 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确保融合发展沿着正确方向推进。

应当看到, 近一段时期以来, 随着科技与时代的高速发展, 传统媒体面对来自新媒体的严峻冲击, 纷纷采取了各种方式尝试实践与新媒体的有效融合。但是, 必须看到, 其取得的成效远没有达到各方的期望与目标。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新闻第一线的媒体人, 同时作为近年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不断碰撞、融合发展历程的见证着与参与者, 作者希望能够通过本文, 将自己近些年来就上述社会热点问题的一些观察与思考, 予以梳理阐述。以期为新全媒体时代早日到来, 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

1 思考一:大融合实践的多面缺失

1.1“找到”新媒体

要想探究新老媒体融合的路径和内容, 必须先弄清楚什么是传统媒体, 哪个又是新媒体。但是, 对于这两个概念性定义, 却因为其自身仍处在高速发展和变化当中, 故而被学术界广为争论。

“新媒体是个相对的概念, 比如和报纸相比, 电视可以叫做新媒体, 但和互联网等相比, 电视又是旧媒体。只是新媒体又不能变成无限相对的、没有办法解释的词, 在一定时间内它应当具有相对稳定性, 一个时代应该有一个时代的新媒体。因此, 今天的新媒体定义: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之上出现和影响的媒体形态”[1]。根据上述新媒体定义, 再加上对于事物一般定义规律的简单逻辑推理, 我们便可以试着反向得出进而看清楚“传统”媒体的基本轮廓和包含。这也就为我们在分析看待新老媒体此消彼长、你进我退的发展现状与具体情况时, 有了可以聚焦的具体概念和基本印象。

1.1.1 新媒体的“攻势”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应用的迅速普及, 加之, 各类移动通讯终端软硬件的迅猛发展。使得近年来, 传统媒体在与新媒体的市场争夺中, 显现了占有率方面的不断萎缩。尤其是近一两年, 国内许多发达地区, 传统媒体更是出现了雪崩式的严重下滑。“调查显示, 受个人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的冲击, 北京地区电视机开机率从三年前的70%下降至30%, 传统广播电视收听收视群体向老年人集中, 40岁以上的消费者成为收看电视的主流人群, 电视观看人群的年龄结构呈现“老龄化”趋势。……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一个数据对比分析指出:在20世纪80年代, 官方媒体掌握了80%的话语权;而在2012年的20个网络热点事件中, 非官方媒体掌握了75%的话语权”[2]。

1.1.2 新媒体的“得势”与“得分”

应该说, 传统媒体在中老年受众中得以稳住阵脚, 获得较为广泛的肯定。其主要原因, 还是受该群体长期工作生活逐步形成的媒体接受习惯使然。但对于市场而言, 具有最大消费能力及潜力的群体, 毫无疑问是青少年。因此, 被传统媒体长期以来“想当然”、赖以生存的主要广告市场及投放, 也几乎是在与广大受众同期同步, 用真金白银紧随紧跟, 迅速转而投向新媒体。

“随着年轻用户的流失, 传统媒体面临着广告减少的危机。广告投放向视听新媒体迁移的趋势明显:2007—2012年, 中国网络视频广告市场规模增幅有3年超过了120%, 大大超过同期电视广告收入的增长幅度, 视听新媒体分得的市场‘蛋糕’越来越多。在近几年视频行业的高速发展中, 视听节目网站的媒体价值被逐步认可, 广告数量稳步增加。全国在线视频行业收入2010年还只有31.4亿元, 2011年即实现翻番达到62.7亿元, 2012年再增30亿元达到92.5亿元。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用户调查显示, 尽管目前网络视频在用户覆盖方面尚无法与电视相比, 但是在高学历、高收入、年轻人群体中, 网络视频的渗透率和黏性正不断上升, 这些群体本身的高价值及其导向性将会带动网络视频向其他群体渗透和扩张。商业新媒体正在获得更高的社会认同和媒体价值”[3]。

与此同时, 在互联网不断涌现的强大技术支撑下, 传统媒体所能给予广告客户的常规刊播发广告投送, 在日趋激烈苛刻的广告市场竞争环境中, 也越来越落后于几乎无所不能的新媒体个性化定点、定向、定量投放广告。

1.2 融合实践缺失顶层设计

显而易见, 近些年尤其是近一两年, 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 呈现了井喷式的爆发增长。除了受众对于传统媒体的“抛弃”, 几乎所有传统媒体多年来作为主营业务收入的广告收入, 更是用迅速的转身, 给了传统媒体重重一击。

古往今来, 人们都是以成败论英雄。我们必须承认, 新、老媒体的融合问题绝不仅仅是坐而论道的纯学术问题。它们的融合能否成功, 必须应该涉及并依靠合作参与各方的高层甚至是顶层设计。由此我们便不难得出, 时下不时出现在各地各媒体间的融合实践与尝试, 之所以失败多、成功少, 个案好、复制难。表面上看, 似乎是缺乏成功先例;缺乏及时、有效、贯穿于融合全过程中的, 各阶段理论研究分析和论证总结。但其根本原因, 应该是在合作实践中, 各参与方或指导思想观念滞后, 或重视程度不够, 进而缺乏行业、区域, 甚至是更高层级的顶层设计与协调沟通。最终, 导致新老媒体大融合的历史机遇, 一再被迟滞甚而错过。

2 思考二:知己知彼迎接全方位融合

2.1 冷静应对全方位融合

不可否认, 对于长期一贯以“主流媒体”自居, 事事处处抱有居高临下优越感的广大传统媒体而言, 当前, 新媒体在受众群体和广告市场影响力方面, 都对传统媒体造成了巨大的市场冲击和心理压力。某种程度上, 更是给个别领导, 造成了不小的心理恐慌。然而, 正如一些资深媒体人所言, “其实, 绝大多数的新媒体人, 都有传统媒体从业经历和背景。因此, 从严格意义上说, 当今媒体行业, 不存在所谓的‘新媒体人’。”

兵法有言: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虽然, 新媒体来势汹汹、“其兴勃焉”, 但是, 只要传统媒体不自乱阵脚, 真正做到从实际出发、从自身出发, 冷静分析自己与新媒体各自与共同的优劣短长。仍然完全可以实现合作共赢、充分融合, 共同迎接新老媒体升级创新的历史机遇。

2.1.1 系出同源

就媒体本身而言, 它是信息传播过程中从传播者到接受者之间携带和传递信息的一切形式的物质工具总和。它在传播信息, 丰富受众的业余生活, 促进科技发展等方面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这一点上说, 不论是人类什么历史发展时期的媒体, 也不论是是昨天的“新”, 还是今天的“传统”。它们都是本质上具有共通性和内核传承流变的系出同源者。这就是说, 二者既不可能绝对的对立分开, 也不可能脱离另一方面而独立存在、发展进步。

2.1.2 共存共生

一方面, 在数字化的今天, 依托高科技发展起来的所谓新媒体, 势必会在某些方面优于传统媒体。但这也不会是像有些人所断言的那样, 传统媒体的消亡时代已到来。毕竟, 传统媒体所固有的优势, 也不是新媒体在短期内就可以完全覆盖和超越的。或者说, 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 新老媒体两者相互融合, 取其优点, 去其糟粕, 互促互进, 不仅能让受众感受到信息的便捷性, 体会到距离不是障碍, 还能更有效地加快科技的发展。

另一方面, 从媒体传播的内容来看。无论是新老媒体, 内容的必要性和本质的同一性, 都是客观存在的。新闻、知识、广告等等, 再灵活多变的表达或载体, 都只是形式的变化和升级, 信息的传递和承载才是不变的核心本质。至于说到各类媒体产品的策划、采编、制作与互动反馈, 则更是所有媒体产品制作和传播的根本属性和必备要素。所以, 新老媒体的共生共存, 绝不是你死我活的存亡战, 而是共赢共进的合作战。

2.2 资源解构

对于新老媒体的融合, 首先要摸清家底, 互交家底。我有什么, 你有什么。做到心中有数, 才能够从中发现双方各拥有哪些优势, 在哪些地方是短板。用科学的辩证法看待一切事物, 既没有十全十美, 也不会有一无是处。尤其是对于心理失衡、处于劣势、思维固化的一方, 考虑问题往往眉毛胡子一把抓:“这一堆儿、这一块儿”。自己的缺点固然一大堆, 就是拥有的优点, 连自己也不愿意细细梳理, 资源解构。

2.2.1 资金来源

毋庸讳言, 目前国内的绝大多数传统媒体, 都或多或少的与“体制内”瓜葛不清。改制、上市者虽然也都亮出了“时间表”, 但传统媒体的资金来源, 不论自己广告或其他业务挣不挣钱, 真正因为资金链断裂而宣告破产者, 尚未见诸报端。

与此相成鲜明反差的是, 新媒体中除了极个别的几家“国字头主流媒体”试水个案, 绝大多数都是企业属性, 自生自灭。即便如新浪、搜狐、腾讯, 这些今天已经获得普遍认可, 被视为国内新媒体领军成功的企业。起步之初, 也都是各方融资、拆解来的资金。因此, 仅这一点, 如果不能真正地让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站在同一地平线上。那么, 说传统媒体能够完全感知新媒体如何重视市场压力和生存危机, 进而时刻处处自觉做到“以客户的需求为需求, 以市场为导向”, 几乎就是一句空话。

2.2.2 社会资源

长久以来, 传统媒体即官方媒体的机构属性和社会认知, 已然根植于我们社会的各个领域和方面。由此, 传统媒体在社会关系、合作开展上所获得和拥有的特权, 几乎可以说是“与生俱来”。

反观新媒体, 就机构层面来说, 不仅自身是改革开放的时代新生事物, 故而, 在社会资源上几乎就算零起步。更加上, 私营、企业的社会身份标签, 使其在社会资源的获得与开拓上, 都要付出比传统媒体艰难数倍甚至更多的成本。

2.2.3 技术资源

近一两年, 传统媒体之所以在影响力、市场占有率等指标上, 明显落后并受冲击于新媒体。许多人都将其归咎于新技术的应用不足和落后。但其实, 对于一个不断开放进步的市场经济社会而言, 民用技术的设备与应用, 早已完全透明和市场化。与其说, 传统媒体输给了新媒体的新技术高科技, 不如说, 传统媒体是被自己的固有管理经营思维所击败。至少是被落后的思维定式, 严重迟滞了自我变革发展的脚步。

表面上看, 新媒体在新技术高科技应用领域, 比之传统媒体超前、有优势。实则, 勇于尝试新技术带来的新思维、新管理经营模式, 才是新媒体最大的成功原因。

2.2.4 人力资源

受历史沿革, 目前国内的绝大多数传统媒体, 或多或少地都还受着“体制内”的庇佑。单位级别、领导待遇、人员编制, 总还是有各种特权的影子。因此, 人力资源在管理上实行的各种“土政策”, 政府劳动人力资源部门也大多不予严管, 不够规范。

新媒体受私营企业的政府人力资源监管, 规模较大、历史较长的新媒体企业, 迄今大多已经建立了各自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 规范了劳动合同及用工制度。至少从制度上, 保证了人才的正常流通和市场用人薪酬保险机制。

2.2.5 产品资源

传统媒体在产品资源上所拥有的人才、技术、设备、内容、制作等优势, 是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积累形成的。产品从论证研发、选题策划、素材采编、制作完成, 都是经过了几代媒体专业人士不断打磨、探索、形成的特有风格与严谨。虽然, 许多产品受传统媒体经营生产思维定式的过分束缚, 存在老化、与社会脱节等问题。但是, 许多传统媒体的产品仍然有其独特的魅力和较高的制作水平。受到包括新媒体在内的媒体市场认可, 具备较高的市场价值。

新媒体的产品立足于市场导向, 能够紧跟社会发展方向, 对于社会时尚、事件、趋势等都能够迅速作出反映。因此, 更容易受到思维活跃年轻人的肯定和欢迎。但也会因过度受市场经济左右, 而失于思想内核与核心价值。“新媒体给人的意外之喜是, 它并没完全杀死传统媒体, 而是让传统媒体变成了‘内容提供商’, 比如大家拿手机看报纸、看电视、看新闻, 电视网络互动、短信互动, 楼宇电视网络化、公交电视网络化等”[4]。

2.3 资源重组

有了对新老媒体各种资源的盘点与比较, 接下来, 如何按照市场生存法则, 将优势资源重组配置, 将落后管理经营理念、与市场规律不相适应的“负资产”分割淘汰, 便是新老媒体需要面对的课题。说起来容易, 但在实际操作层面, 一旦触及个人、部门、机构甚至更多方面的利益, 资源重组之路, 才是最为艰巨的媒体融合路径上的险滩。

2.3.1 投融资多样化

“传媒产业属高风险、大投入、高产出的产业, 需要资本市场的巨额投入和专业化的经营管理。股票市场是最具活力、魅力与魔力的资本市场形态, 是目前进入资本市场的快速通道。可以说, 传媒产业与资本的“联姻”是必然选择, 也是传媒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需要”[5]。就目前国内媒体机构与资本市场的情况来看, 虽然谋求上市融资, 已成为一众新老媒体的共同期盼。但是, 受限于证监会相关管理部门对传统媒体体制、资产管理、监管, 对新媒体上市硬性条件等的限制和规定。新老媒体, 特别是各地方、各行业、各领域的中小媒体机构, 短期内仍然无法上市流通, 至于通过私募基金, 风险投资等资本市场的其他运作模式进行融资, 则更是遥遥无期。因此, 如何在媒体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段, 有效引入资本市场多样化的投融资, 进而为加速新老媒体融合注入澎湃动力, 便成为今后一个阶段, 国家有关部门具体推动媒体改革升级的关注热点。

2.3.2 打破体制之墙

如前所述, 受限于长期历史形成的传统媒体体制桎梏。使得传统媒体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组织管理结构、行政运行机制, 都存在一系列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玻璃门”。因此, 新老媒体的融合, 在传统媒体内部根本解决人力资源的体制之墙问题上, 也存在巨大的阻力和现实困难。反观新媒体群体, 经过多年的市场化运作, 各个机构间人才的合理流动、薪酬体系的透明和公平, 已经能够保证市场机制按照自身的规律, 顺利正常运行。

2.3.3 技术与产品的项目制

对于互联网科技时代的各种新传播技术而言, 技术的公开透明早已不是能够阻断新老媒体发展和融合的鸿沟。但如何使这些技术能够按照市场传播规律, 最大最优效能的发挥市场效能, 则不仅关乎新老媒体的发展、经营和运作, 更关系到媒体打造推出新平台的成功与否。

另一方面, 对于媒体产品的市场嗅觉与把握, 也必须要求媒体能够提供与之相匹配的项目管理运营机制和团队。当明确了以市场、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媒体产品运营思想后, 产品和技术的项目制, 才能够以点连线、以线带面的带动激活媒体的市场活力与生存热情。

3 思考三:互补互动共进步

正如本文所持观点, 新老媒体的融合, 对于双方未来的发展都是一次历史机遇。不存在哪一方向另一方靠拢;谁吞并谁, 谁并入谁。故而, 双方的融合, 必须是积极心态下的互学互动中共同发展、相向而行。

3.1 传统媒体优长

3.1.1 公信力

长久以来, 传统媒体凭借“喉舌”的社会角色, 在公信力方面, 受到政府、百姓, 甚至国内外同行的一致认可。不仅是新华社这样的国家通讯社, 即便是行业、省市县乡级的传统媒体, 在当地或其覆盖领域内, 都有着巨大的公信力和话语权。并且, 这一现实, 将作为传统媒体的核心优势, 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得以保持。

3.1.2 专业的内容编辑及质量保证

对于传统媒体而言, 其新闻产品固定受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国标监督管理。不论是平面媒体的错别字词检校制度下的差错率;还是广播电视媒体的错字监听监管惩处;亦或是具备较高文化素养素质的采编制作团队对专业领域专属名词知识的了解运用, 这些都从客观上, 保证了传统媒体在传播信息内容同时, 对社会文化文明的有效引导和规范。从而, 使得传统媒体的产品质量, 能够长期稳定在很高的水平上。

3.1.3 综合能力及品质的高水平

基于上述综合实力的累加, 使得传统媒体在产品策划、生产、社会责任、文化内涵、品质把控等方面, 拥有着新媒体所欠缺的高水平和高能力。同时, 由于长久积累下来的管理运营经验及模式, 使得传统媒体的这些综合能力, 在今后一段时期内, 很难被新媒体快速全面赶超。

3.2 新媒体优长

3.2.1 无框无定式的创新思维

新媒体, 作为最具创新精神与活力的市场参与者, 正因为其拥有“新”的核心特质, 使得新媒体在创新管理运营模式、产品开发、市场动向捕捉及把握等领域, 拥有了传统媒体所不能比拟的优势和特点。没有了机制体制的束缚, 人才资本得以顺利有效流动, 项目团队得以根据市场分析, 快速反应、捕捉战机。没有定式的思维和条条框框, 新媒体依托新技术、新思想的创新思维, 最终得以不断迸发、源源不绝。

3.2.2“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对于新媒体而言, 尽管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和欠缺。但正如电影《功夫》中的一句台词:天下武功, 唯快不破。与传统媒体相比, “快”字堪称新媒体能够在日益激烈的媒体竞争中, 不断战胜传统媒体的最大法宝。

有了比老媒体快的反应速度, 大到媒体公信力、信息的来源可靠性, 小到常识性知识、语法、错别字, 通通都显得不再那么重要。真所谓, 一快遮百丑。面对信息爆炸的时代, 与各类海量信息的眼花缭乱相比, 人们更加难以忍受的是传统媒体慢条斯理的信息传递速度和方式。因此, 即使新媒体在产品传播过程中出现了差错, 立即纠正, 甚至用更新的后续新闻予以覆盖, 都是凸显新媒体“快”字法宝的实践。

3.2.3 媒体产品的形式创新

与传统媒体产品给人四平八稳印象, 兼顾注重:社会责任、思想导向、内涵价值等特点形成强烈反差。新媒体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各种APP应用插件, 实现了信息的快速生成与传播。特别是当遇到重大突发性新闻事件时, 以“第一人称”为核心, 配以新闻现场图片、视频的短、微新闻。虽然往往只有寥寥数语, 十几秒钟。但其带给人们的强烈现场感和心理冲击, 却一次次使传统媒体、官方通讯社的“权威发布”黯然失色。

就从这一点来看, 传统媒体及县域噢新闻理论研究, 就应以实事求是的态度, 从实际效果出发, 予以认真研究和总结汲取。

3.2.4 新技术、新载体、新媒体

同其他新生事物一样, 新媒体传播的实践也走到了理论建设之前。作为新技术革命的产物, 新媒体几乎是和信息产业一起发展壮大起来的。而作为硬件设备与新媒体紧密联系、共同迈进的重要桥梁——各种APP应用软件, 则也借助科技时代的历史机遇, 得以迅速做大做强, 形成了自己的产业。

应该说, 以互联网软硬件新技术为依托的新媒体, 能够在近年获得如此告诉的成长和发展, 绝非偶然。“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新媒体提供了必要的技术保障。……受众多元化、个性化的信息需求是新媒体产生的社会基础”[6]。作为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和市场规律的新生事物, 新媒体的存在和实践, 也将为学术及理论层面的研究, 继续带来更多的鲜活案例。

3.3 传统媒体短劣

辩证法告诉我们,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有优就有劣, 有长久有短。因此, 本文在这里也就新老媒体各自身上所具有的劣势和可能与市场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固有问题, 做简略的分析和比较。

3.3.1 传播速度周期慢

传统媒体从历史沿革而来, 因此继承了几十甚至百多年来, 各媒体的传播周期与速度。比如报刊杂志, 虽然通过产品的深度报道和丰富多面性, 在一定程度上, 弥补了与新媒体在求快特性上的差距。但是, 动辄一周甚至一月的传播速度, 加上传媒产品经常使用的后续反馈互动, 仍然不可否认的是传统媒体的短板与劣势。

3.3.2 定式思维与运营

前文中, 对于传统媒体自身多年形成并自觉执行的产品制作规范, 本文概括为“专业的内容编辑及质量保证”。但这些优势, 在新老媒体聚焦“快”字的优势竞争中, 劣势和缺点也一览无余。传统媒体虽然用严格的生产流程严把住了信息的质量、内容关, 但就市场规律来看, 其同时失去的快速反应, 也许在与新媒体的竞争中, 更加重要和有价值。

3.3.3 处处单一的尴尬

与新媒体大多涵盖多媒体信息传播途径和手段相比, 传统媒体看似单一的媒介、内容与产品, 其更深层次的症结所在, 仍然是传统媒体的管理层思维固化、单一。与快速扩张、求新求变、自我变革的新媒体思维, 存在着巨大的反差和差距。

3.4 新媒体短劣

3.4.1 轻责任重市场

与传统媒体正好相反, 新媒体对于市场风向的感知和跟进, 无疑是其成功占据市场的最好证明。可是, 过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也在客观上使得新媒体发展思维与运营实践当中, 过分地迎合了一些低级趣味或不健康的市场需求。进而, 忽略了大众媒体对于社会责任与健康价值观引导的重要属性。

3.4.2 可信度差

正因为上文所指出的新媒体轻责任重市场的运营管理特性, 让新媒体在与传统主流媒体共同参与信息传播当中, 至今仍不时出现不被公众信服的事情。同样的信息, 国家通讯社发布, 新媒体予以转载没有问题。反之, 遇到新媒体首发的信息, 公众就要持怀疑的态度等待传统媒体的下一步动作, 已验证判断新媒体信息的可信度。

3.4.3 产品质量低

由于新媒体的高速成长和快速反应, 使得其传播的信息每每在拥有海量同时, 也同时伴生了大量错别字词, 常识性错误, 乃至受商业利益、同业竞争压力驱使下的虚假新闻、捕风捉影。应当指出, 新媒体信息质量的不稳定, 甚至普遍低于传统媒体的状况, 至今仍然没有随着新媒体的崛起而根本转变和改善。

4结论

“天下潮流浩浩荡荡, 顺之则昌, 逆之则亡。”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不久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 其实官方媒体已经在发力打造传媒集团, 上海报业集团已有先例。但目前还没有传统媒体转型特别成功的案例, 传统媒体只是在利用网络扩大影响, 而没有重视基础性改造。

本文亦认为, 当今的新老媒体融合现实, 虽然各方都在“铆劲儿”努力, 但在缺乏对自身及新老媒体全面深刻了解认识情况下, 无用功甚至事倍功半的实践, 恐怕仍难短期内根本扭转。

新老媒体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传统媒体虽然“老”但未必“朽”。新媒体虽然“新”却也不算“熟”。以己之长, 补彼之短。既对立又统一, 既有个性区别又内蕴共性特质。

具备了这种理性判断, 新老媒体的融合路径, 就会越走越宽, 越走越顺。媒体融合, 各方要多思、多想, 知己知彼。力争在行业、区域、各级各地, 多尝试在点、线、面上的实践。争取早日实现多试点, 点连线, 线带面。成功一案总结一点, 成功一类媒体推广一个领域。最终, 实现用成功的战术、战略, 积小胜为大胜, 解答好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全面融合升级这场互联网时代的新课题。

摘要:随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关于《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获得审议通过。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 再度成为社会各界甚至海内外关注的焦点。事实上, 近年来, 在有关部门及各大主流传统媒体的推动下, 新老媒体的各种融合实践与尝试, 从未中断。但是, 令人遗憾和焦急的是, 在资金、人力和政策各方面巨大的复出后, 国内的新老媒体成功融合案例仍然迟迟不见踪影。更不要说, 获得成功并可以多规模推广复制的案例了。其实, 和任何事物的发展一样, 媒体的新老融合, 也有着自身独有的规律和特点。如果, 不能做到对新老媒体全面清醒正确的认识与解读。单凭简单的热情、冲动, 甚至是政策的倾斜扶持与鼓励。那么, 成功融合的路径, 依然很难找到并成功。本文试图通过对近年来新老媒体各自在市场大潮中的力量消长变化, 以及历史给新老媒体分别打下了什么烙印, 留下了什么特质, 做全面客观的分析思考。用更低平的视角和思维, 认真思考新老媒体融合路径及其实现。

关键词:传统媒体,新媒体,融合

参考文献

[1]熊澄宇.中国媒体走向跨界融合[N].北京青年报, 2004-12-4.[2]

[3]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 庞井君著.视听新媒体蓝皮书: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 (2013) [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3.

[4]曹慎慎.新媒体PK传统媒体:机遇与挑战并存, 竞争融合求发展.第二届全国优秀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EB/OL].人民网传媒研究.http://media.people.com.cn/GB/22114/44110/55469/5114349.html.2006年12月1日.

[5]刘星保.论传媒企业上市融资扩张的主要路径[J].企业家天地 (理论版) , 2008 (7) :145-146.

上一篇:校园网络建设问卷调查下一篇:追逐幸福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