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导论-对医生角色的认识

2024-06-07

临床医学导论-对医生角色的认识(共10篇)

篇1:临床医学导论-对医生角色的认识

对医生角色的认识

从小我就想成为一名好医生,了解病人的痛苦,运用高超的医学技术,为每一个人减轻痛苦,包括身体和精神上的。杜甫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实践出真知。高考后,我如愿的进入了济宁医学院,离自己成为医生的梦想又进了一步。我以为梦想已经离我很近了只需一步,可是学习了才知道,原来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我还有很远的路要走。那每本接近400页的课本,那一本优异本厚厚的蓝皮书,那枯燥乏味的文字。刚接触的时候觉得学医好难啊,那一页页的白纸黑字仿佛在催眠,那满书全是的重点,我的心里出现一点厌烦,但当我想到病人无助的眼神,痛苦的呻吟,不行,我不能放弃,我要学到精湛的医术,给病人带去希望,这些困难和挫折算什么,我一定能克服的。时间飞逝,转眼又到了寒假,身为大二的我,满怀一腔热情,为了给自己医学知识充电,拿着学校给我们到医院见习的推荐信来到县医院见习了。

当我拿到白衣的那一刻,心中无比欣喜,承载着去当一名光荣的白衣战士的使命。由于我现在刚刚大二,关于医院的事物却是什么都不知道,只好从最基本工作做起,没想到经过在旁观摩学习,短短十四天对我来说,却仍然是受益匪浅。记得第一天刚换好白大褂就跟着主任医师们查房去了,我这位小下手推着装病例的小车既兴奋又认真地跟着主治医生们穿梭于每个病房。查房时每到一个病床我会先拿出病例看一下这个病人得了什么病,然后认真地听主治医师询问病人最近的身体状况,也算是提前接触一下临床诊断吧。查房完毕后,主任医师们则根据病人的身体情况和病情发展书写病历并下达医嘱,然后交由护士执行。在内科见习期间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住院的病人,特别是在内二科,99%以上的病人都是老年人,而且大多数病人已有数十年的病史。像肺部感染、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等等都是老年人的高发病。每次查房时主任医师们都会很亲切的跟他们聊天,有些老人还很幽默得跟我们开玩笑。看到他们在疾病面前有那么好的精神状态我就乐得傻笑,有一次被一位师哥发现了,他告诉我:“对待病人就应该和善,特别是老年人,他们就像小孩子,更是要哄!”是啊,病人来医院看病就是把自己交给了医生,查房时医生如果板着一副面孔说话,病人心里肯定不好受,担心自己的病情很严重。相反,医生态度平和友善,自然会使病人感到轻松舒畅。由于去年的日子没有大年三十,似乎新年来的很快。很多病人都准备出院回家过年,这可忙了医生们,查房结束后就给病人们逐个地办理出院手续,我也帮着写点东西。

十四天的临床见习,让我懂得了很多,下面就我自己的经过阐述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在学校上课时都是老师在教授,学生听讲,理论占主体,而我对知识也能掌握,本以为到了临床上能够应付得来,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平时在学校数字错了改一改就可以交上去,但是在实际临床中,错了可不是这么简单的问题。一旦犯错,可不是追究你的责任,纠正你的错误这么简单,你的一个小小的失误,也许就是导致病人病情恶化甚至是威胁病人宝贵的生命的原因。因此,严谨负责任的态度是我们不可或缺的一门重要的素质。

制度严格。医院所有的医护人员都要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按时交接班,并在8点正式上班前提前15分钟上岗。交班完毕,各负责人员即随主任或上级医师查房,了解病人情况,聆听病人主诉,对病人进行必要检查。在言语方面,必须亲和友善,不能命令不能冷淡,要与病人及其家属如亲人一般耐心询问。查房完毕,各个医师根据自己病人的当天情况写病历和医治方案。在这期间,我发现医护人员真的很辛苦,每天都要微笑面对每一个病人及家属,给予他们温暖和信心。至于红包送礼的问题,也由于制度严格,从来没有见到过。这种严谨,这种一切为了病人的心,真的让人感动。我所追求的,不正是如此么?

医德方面。医务工作者承担着的“救死扶伤、解除病痛、防病治病、康复保健”的使命。唐代“医圣”孙思邈在所著《千金方》论大医精诚有这样的论述:“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寒灵之苦。”因此,医生必然要掌握先进医疗技术,同时更要具有爱岗敬业、廉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品格。从这几天的实践观察中,每位医护人员的真诚笑容,对病人和家属的亲切问候,都深深地打动着我。医生治病救人的初衷一直都存在。要做一个好的医生,首先要有高尚的道德品德,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医德修养,发扬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我一定会牢记于心的。

个人方面。虽然我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见习生,但是我有着真心求学的态度。在七天与医院的亲密接触中,我明白了,知识是永远学不完的,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作为见习或实习生,要做到:

1、真诚坦率,学会微笑;

2、对工作对学习有热情有信心,认真负责;

3、善于沟通,对病人要细致耐心,对老师要勤学好问,谦虚谨慎;

4、主动出击,不要等问题出现才想解决方案;

5、踏踏实实,不要骄傲自负,真正在实践中锻炼能力。6.要有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团结协作;7,爱护集体,爱护公物。这次的经历也为我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石。

医生是与生命打交道的职业,病人的危机与转机在一线之间,医生的责任是那么的沉重的,不允许出现半点差错,每个生命都是那么的可贵,作为医生是把那些有缺损的生命拯治为健康有力的生命。作为医生我们应该严格遵守医院规定来要求自己,这样也可以给自己减少不必要的麻烦。我们也应该懂得维护自己的权益。我们医生不是牧师,不负责超度灵魂,医院也不是慈善机构,不负责安慰死者的灵魂。医生的职责是神圣的,因为医生是在救死扶伤,在与死亡作斗争,和死神挑战。同样医生的责任也是重大的,必须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对待没一个生命!

篇2:临床医学导论-对医生角色的认识

今年寒假,为期一周的医院见习真是令我获益匪浅。

2月18号我拿着学生证和学校介绍信来到我们县医院,通过介绍医院同意我留在医院学习,刚开始,在医院充满新鲜感和畏惧感,整天跟在护士身后帮忙,慢慢的我熟悉的穿梭于每个病房,为病人需要服务,这几天,我看到很多新鲜的东西,学到了很多从没接触到的东西,觉得自己需要学的还差很多很多。

大夫护士们问我问题我很少都没答上来当时觉得太丢脸了,学了近两年了竟然被问得这么惨印象最深的是那次手术,记得那天,在医院领导的同意下,我观摩了一场骨科手术。是为伤者取钢钉,伤的部位在脚踝,虽然是个小手术但我收获了很多,那天我带戴上帽子和口罩穿上隔离衣换上鞋,进了手术室。开始是对病人进行脊柱麻醉,注射部位是脊背中央靠下,针头又粗又长,然后又开始彻底的消毒,医生的动作手法熟练有序,一切就绪后,开始下刀,划开皮肤后用手术剪刀拨动着骨头,听见“吱吱”的声音,不一会医生用手术螺丝刀拧出钢钉,之后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后缝合,医生又在病人的脚另一侧开刀这次取出的是钢丝似的东西,费了不少功夫,两个医生配合默契,最后又用手术钳拔出一根长十多公分的钢管,冲洗完后缝合伤口最后包扎。整个过程都在看着一张清晰地光片进行的。手术顺利结束。个过程跟想象的差不多,但有很多细节没见到,感触很多。

假期中,我也好好看了《医者仁心》这部电视剧真实感触颇深,它演述了以钟立行和武明训为代 表的一群充满理想与献身精神的医生在艰难的现实面前或者妥协或者失重或者心理枯竭,在 理想与现实中艰难跋涉的过程。当我看完这部电视剧时,我真的被深深地震撼了,它所给我 留下的,不仅仅局限于一部电视剧所能带来的,更多的是,我对自己的思考„„

几天的见习时间,我对医生有了一定的认识。医生不是万能的,更不是救世主,发烧感冒也可能会死亡,这就和走在大街上遇到意外伤害一样的 加上社会的偏激,舆论的误导,病人的无理取闹„ 也许极少数人会获利,但最终吃亏的是 病人,请大家相信这一点。也许真的有一天,病人找不到医生实实在在的给你看病了„„这种态度,这种信仰,需要高超的专业精神,更需要医生必备有救死扶伤的仁爱之心,这也是医生仁心仁术的精髓与灵魂所在,仁心要有善良的 人性,高贵的品德,怜悯患者的情怀,才会用仁术更为科学合理的医学手段和如艺术般春风 化雨的沟通为患者解除病痛,慰藉患者的心灵。

我想作为一名医生就要自觉地要求自己。这是一种自省意识。我们 每个人的心里,都隐藏着一个或大或小的魔鬼,这魔鬼就是人性的劣根性。比如,人人都喜欢听好话,不喜欢听不好的话;人人都有名利心,并有可能会为此不择手段;人人都有嫉妒之心等等。如果我们对自己没有“自觉地要求自己”的这种自省意识,我们就会被隐藏在心底的魔鬼施以魔法,看人做事就有可能偏离正确的轨道。我们会产生自大的情绪,骄傲自满的情绪,听不得不同意见的情绪。我们对他人的看法往往会倾向如果说是医生,那么我们就可以想象患者、社会为什么会如现在这样看待医生了。

我想作为医生,不管在何时何地,只要心中怀有责任,便会取得患者的信任,因为有责 任的医生,他不会把痛苦强加于病人,不会用势利眼去看待病人,他也不会去贬低同事,抬 高自身,他更不会让病人得到不合理的检查医治,因为责任二字时刻围绕着他们的身心。

医生的责任,要用良知感悟;医生的责任,要用信义衡量;医生的责任,很沉、很重!作为医务工作者所从事专业本真就是在天天行善施德,为患者考虑最多,让患者身体和 心灵都能得到诊治和抚慰的一个职业。如果把好医生比做是活菩萨,那么我们一定是苦行僧 修练出来的。因为这苦就苦在要将善良做为职业的操守,把为人民服务,让患者满意做为矢 志不渝的一生追求。生命所托,健康所系,这就是我们工作的内涵。我们的奋斗目标就是通 过病人康复,实现我们的自身价值。

医生是与疾苦打交道的行业,患者带着精神和身体上的病痛来到病院的。在有合格的技术同时,要应该有仁爱之心,爱惜病人,视病人如亲人。医生从事医疗卫生工 作需要精通自己的专业知识,掌握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并且要适时地跟 踪本专业领域的最新进展,掌握医学前沿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只有掌握扎实的医学 知识,我们才有能力从事医疗卫生事业,才能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 洁和荣誉,才能扮演好医生的角色。

医疗活动是一 种具有复杂关系的社会互动过程,这种高风险、高技术含量的专业特殊性 对医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除要求具备良好的个人品质、身体素质、医德外,还 必须精通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注意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操作 能力、自学能力、表达能力、管理能力、应急能力和很强的临床操作技能等等。

这种较高的职业素养决定了临床医生较高的社会声望。这种受人崇拜的社会地位,使一些医生滋生了目 空一切的情感,滥用医生的权力,经常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这样一些医德医风不良的表示,必将引发病人的不满。

作为医生,应当保持良好的医德,方能保证医生的社会威望。医生是 与人打交道的职业,只有做好与病人的沟通、交流,了解病人的身心状态,才能作出正确的 诊断和处理,接触病人的疾苦。另外,只有增强交流能力,才能更好地与国内外通融行进行 惯犯的交流,开阔事业,拓展空间,了解最新的国际医学学术动态,走在医学的前列。医学 知识不息更新和生长,人类的疾病也在不竭的转变,医学上永久有已知的范畴,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大批扎踏实实的临床、科研理论的同时肯于念书、擅长读书,才有可能成为新世纪的合格临床医生。

一名合格的医生只有用真心、细心、爱心面对我们崇高的职业,面对需要慰藉的患者,施以仁爱,这也是我们对家人最好的回馈,在信息越来越透明,病人越来 越挑剔,人们的就医期望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医生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波克拉底曾经说过:“医学是最具特色的艺术。”他认为医生应该具备以下基本品格: 以病人的生命为重,做医学的仆人;高尚的人文品格和人文修养;合理的知识结构;虚怀若 谷的胸襟;超越世俗的爱人之心。

医生应具有决策能力、领导能力、协作能力、授权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激励能力、学习能力和临床能力等。此刻的自己,作为一名医学生,我真的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吗,知道自己的职责所在吗?

既然选择作为一名医生,我的方向到底在哪里。看完《医者仁心》,我最多的感觉的,是我 越来越崇尚这个职业,同时,我也越来越惧怕这个职业,现在的社会,现在人们的道德,让 我却是很后怕。每天晚上,我都会想,如果我是电视剧中的一员,如果那些事情发生在了我 的身上,我该怎么办,我能不能承受住病人死去以及家属的质问与不解?

现在,至少在我的 生活之中,一旦我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我能不能做到,至少是独善其身。在这样的压力下,我们医生能不能坚持自己的道德底线,或者我想的这些太过于片面,但是,只要人们的素质提不上去,医生永远是一个高危职业。虽然,现在我有些惧怕医生这个职业,但是不管怎样,我选择了它,我选择了我的一生,选择自己的归宿,现在我能做的,就是好好充实自己的大脑!

几天的见习时间,我学到了很多。同时感到一个医生的责任,我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我知道自己该成为什么样的医生,该怎样坚持自己原则以及道德底线。我早已暗下决心,要好好学习,在学校学好专业知识,注重实验学习,掌握实践技能,将来更好的服务社会,回报父母。

篇3:对教师角色的再认识

一、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 更是学生良好的合作伙伴

教师是整个社会最古老的一种职业, 按照自古以来的看法, 教师的天职是传道、授业、解惑, 是知识的传递者, 是真理的代言人, 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至高无上的。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学生的需要, 教师的角色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 也是新的经验的探究者、学习者, 更是学生良好的合作伙伴。所以,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构建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的平等、民主、合作关系, 教师扮演的是学生的师长、兄弟姐妹、知心朋友, 是知识的传递者、学习者、创造者, 教师的角色呈现出了多样化。以往, 人们普遍认为给学生一杯水, 教师要有一桶水。而今天学生知识面广, 信息来源广, 面对这样一个学生群体, 教师的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 教师必须开辟新的活水源头, 才能开启源源不断的活水, 才能适应现代学生的需要, 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教师既要发挥主导作用, 更要具有民主精神

教师的言谈举止、行为习惯、处事方式等对学生的心理和性格产生巨大的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发挥主导作用固然重要, 但构建新型的、民主的、合作的师生关系, 对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为重要。在教育教学中, 教师民主的风格对学生养成尊重他人的意见, 自我角色定位都产生深刻的影响。学生处在一种宽松自由、生动活泼的情景中学习, 他们学习的内在动机和求知欲望得到诱发和补偿, 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学习效率明显提高。教学民主是一种宝贵的教学因素, 它创设了合作学习的浓厚氛围, 对培养学生善于合作的品质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真正是“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三、教师是编剧, 更是导演和演员

教师要有良好的教学态度和情绪, 影响和感染学生。为了实现教师教的轻松, 学生学的快乐, 教师必须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善于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依据现代学生特点, 将教学内容进行巧妙的加工、改造;对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进行精心设计, 真正实现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 达到自编自导和齐演的良好效果, 引导学生愉快地进入最佳的活动状态, 使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内化、应用, 形成技巧, 转化为能力。实践证明,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既是引导者, 又是合作者, 既是编剧, 更是导演和演员。

篇4:对教师角色的再认识

十余年来,我对教师角色的认识在逐渐加深。

自古以来,人们,包括教师本人,认为教师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由于受这种传统观念的影响,当教师的最初几年,我一直以为传好道,授好业,认真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他们解惑,这就是好教师的标准,并一直按此要求自己,努力钻研大纲、教材,认真备课、上课,耐心辅导学生,可谓兢兢业业,踏踏实实。本以为,随着当教师时间的加长,自己会越来越感到轻松、踏实。

殊不知,越来越多的困惑萦绕在心头: 自己投入的多,付出的也大,教学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仍有好多不尽人意之处;对学生的缺点、错误,提出批评,我自认为是为他们好,恨铁不成钢,却有少数学生因此与我产生抵触情绪;看到一些刚毕业不久的年青教师,既没有教学经验,又缺乏管理班级的手段方法,但学生是那么喜欢这些年青教师,他们中有的人取得的教学成绩很快超过工作时间长的教师……

这些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苦思不能求其解。

在教学中,我不断实践、探索甚至反思,虚心向老教师和年青教师学习,主动多与学生交谈。在不断的探索中,心中的困惑就像云雾散去一般,我逐渐对教学含义的理解更加深入:所谓教学,实则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教师的“教”,二是学生的“学”。刚开始参加教育工作,从事教学前段时期,我只注重自己的“教”。囿于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只是一味想如何把知识信息传递给学生,而恰恰忽视了学生的“学”,至于学生怎样才能“学”好,往往考虑较少,这就是我在教学中事倍功半的重要原因之一。

“教”和“学”虽然是由教师和学生分别完成的不同行为,但就其关系看,“教”是为“学”服务的,学的目的是为不“教”。学生“学”是教师“教”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教师教学内容的设计、课堂上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技能的发挥以及辅导、检测等整个教学过程都要着眼于学生的“学”。惟有如此,教师教的过程中才能做到心中有人(学生),这是提高教学效益,事半功倍的前提和保障。

但是,仅仅上述所说还是不够的。因为,虽然“教”与“学”是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但是,“教”不是处于从属的次要地位,而是处于主导地位。按照现代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起主导作用,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主导作用”不仅包括教学的方向、内容、方法、进程、结果和质量,而且还应从包括情感在内的意志、毅力,信心等方面对学生施以影响、教育和培养。过去,自己只关注学生的智力,没有注意后者,这是导致教学上有不少不尽人意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在十余年的教育生涯中,我逐渐认识到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情感是人们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个人需要产生的态度和体验。情感具有动力、调节、感染等多种功能。教师要将知识、技能、方法传授给学生并使其掌握,离不开教师的情感投入。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因此,情感是教师授课的必需,也是学生学习的必需。因为师生关系的改善是教学改革的前提,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任何一堂成功的课都会形成一定的“情感场”,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主要取决于教师本人。这种“情感场”是以教师的情感为核心的,教师直接操纵“情感场”,即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学生乐于倾吐感情的知心朋友。不仅如此,当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教师还应当充当心理医生,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恢复自信。

从当代名人成功素质分析可以看出,成功的最主要因素是非智力因素。就个人综合素质来说,知识、才能一类属于智力因素,而毅力、意志、信心、理想等换、改变自我扮演、双重角色扮演、魔术商店店主与顾客的扮演等。

④游戏活动法 如竞赛性游戏、合作性游戏、探索性游戏、建设性游戏等。这种方法尤其适合小学中低年级。

⑤讲述故事法 如讲述战争故事、案件故事、创造发明故事、凄伟人成长故事、富有深刻寓意的东方故事等。

⑥行为改变法 如行为训练法、示范法、奖赏法、心理契约法等。

⑦认知改变法 主要是通过改变非理性的观念改变行为。

上述这些方法,教师可根据活动过程的需要、学生的特点、活动的目标选择使用。

5计划安排活动时间

活动单元设计应对活动的时间做出估计和安排:

(1)对整个活动需要多长时间做出估计

一般来说,每一活动以2节课左右为宜。时间太短,学生对问题讨论不够深入,体验不多,练习太少,达不成共识,达不到训练的目的,容易走过场。时间太长,活动会偏离主题,有时还会引起学生的厌烦。

(2)对活动过程每个具体环节所需的时间做出估计和合理安排

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防止实施活动时出现赶进度、草草收场等情况的发生。

6准备活动的场所和材料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场所一般在教室进行,如果参加活动的人数较多(1个班级以上),可选择较大的教室或会议室进行。如果是野外拓展训练,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场所。同时,活动所需要的材料要准备好。如各种印刷品、道具、影视录音、电脑课件等。

7拟订实施的程序

拟订活动的程序一般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①活动团体的组成。

②学生座位的排列方式。

③活动实施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④教师在活动中的角色。

⑤学生主持人的挑选和训练。

⑥活动过程的调整。

⑦活动过程的评价。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只有精心设计好,才能实施得好,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中小学只有广泛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进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篇5:浅谈对工商管理专业导论的认识

贾伟强工商092班学号:2009010351

一.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整体认识:

经过了一个学习工商管理专业导论课程的学习,让我对工商管理这一专业,有了具体的认识。首先,这个专业的范围比较广,所学课程也较多,涵盖了经济学、管理学的很多课程,因此,工商管理是一门基础宽的学科,其课程涵盖较为丰富,主要有: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经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企业财务管理、企业生产管理等。所以,总体来说,这一专业对于管理者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

二.与工商管理的相近的课程的认识

一,市场营销:市场营销是个人和集体通过创造并同他人交换产品和价值以满足需求和欲望的一种社会和管理过程。它既是一种组织职能,也是为了组织自身及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而创造、传播、传递客户价值,管理客户关系的一系列过程,以下将通过一个案例进行升入认识。

案例1:影片《三枪拍案惊奇》的营销策略

1.饥饿营销

张艺谋闭关3年没有拍电影。他只要开机拍电影,就必然备受关注。他的“缺课”势必会引起一种关注,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讲,张艺谋对电影市场的影响,从其复出拍电影开始,就一直对受众采用“饥饿

营销”策略。

除了渲染张艺谋,“饥饿营销”还体现在通过电影本身不断制造话题。在整个《三枪》预热中,基本上遵循了每月都有话题的营销原则。

2009年末,张艺谋的草根喜剧电影备受观众期待,因为看惯其“大片”的观众们觉得很“新鲜”。但熟悉张氏电影的人都清楚,这其实并不是老谋子的新尝试,他只不过又回到了10多年前。30岁以上的人肯定都还记得一句极其搞笑的陕西话对白:“安红,我爱你……”这部非常轻松的城市荒诞喜剧一出来就被冠上了“非主流”的称号,虽然得到了广泛的好评,但也被批评“小品化”过于严重,而在此之后,喜剧电影似乎逐渐成为其他导演的符号。《三枪》的出现或许会延续张艺谋多年前对草根喜剧的理解,但不同的是它融合了更多的流行元素,比如二人转,武林外传等。

2.游戏热身

众所周知,张艺谋电影的首映式历来以豪华著称:大场馆、名主持、一线明星。在营销策略上想延续过去“不差钱”的做法。一个大胆的设想在他脑海中呈现:用网络游戏来推动电影。

游戏团队在5月份组建,以电影中的“麻子面馆”为主要场景,为电影开发一款互动式的网络游戏,从而通过游戏使电影能够走入广大观众视线。

从游戏设计的最初阶段开始,张艺谋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是要求品质好,要有很高的美术质量、风格独特(中国传统与卡通相结合)。二是要求风格贴近电影,但具有娱乐性。要轻松、容易上手。

三是要求情节与电影有很大的相关性,但是表达更为随和。每天的玩家数量都有增长。

名人效应是“麻子面馆”的最大噱头,明星自觉自愿的跑腿打杂,借用小沈阳标志性搞怪语调,玩家还可以让小沈阳给你做面,请闫妮给你收钱,请孙红雷到好友面馆搞怪。

3.抢占渠道

年末电影市场的火爆程度超出了想象,5部影片密集上映。相比过去,影片的发行方通常只会提前半个月确定最后上映的准确日期,《三枪》则提前了40多天就将首映日敲定。

案例分析与反思:目前三枪的票房达到2亿8000万,显然,票房的成功与其营销策略是分不开的,也说明的市场营销的广泛应用,及其对广泛的应用。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有计划地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通过对企业中员工的招聘、培训、使用、考核、激励、调整等一系列过程,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员工的潜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是企业的一系列人力资源政策以及相应的管理活动。这些活动主要包括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的制定,员工的招募与选拔,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员工流动管理,员工关系管理,员工安全与健康管理等。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许多企业越来越认识到市场竞争的激烈和增强企业竞争力的紧迫感。企业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的竞争,能否管好人、用好人是企业成败的重要因素。因

此,人力资源管理已成为我们现代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名言引用2:国际管理大师汤姆.彼得斯说:“公司或事业唯一真正的资源是人,管理就是充分开发人力资源,以做好工作。完善有效的人力资源的开发,就是”让合适的人在合适的位置上“。要想做到”让合适的人在合适的位置上“,必须做好人力资源的开发和规划,这样既可以保证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与公司的战略方向和目标保持一致,促使人力资源管理各个环节、各个阶段相互协调、相互衔接,又可以为公司增加无形资产。

人力资源管理者的任务不只是以获得人力资源为目标,人力资源管理者在为单位或组织获得人力资源之后,还要通过各种开发管理手段,合理使用人力资源,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率,为此就必须坚持激励原理。正因为如此,人力资源管理把开发人力资源放在首位,使用之前要进行开发,使用过程中还要不断开发,把开发人的潜能,不断提高员工的政治业务素质贯穿于整个人力资源管理过程,这是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重大区别之一。

3.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客观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下面通向通过一个案例说。

GE公司的员工激励机制

GE是一家很多元化的公司,GE公司始建于1890年,最初的名称是爱迪生通用电气公司。

GE拥有6大业务集团,包括:GE商务金融集团、GE医疗集团、GE工业集团、GE基础设施集团、GE Money集团、NBC环球。

GE公司对员工有着一套相当完善的考评制度。公司CEO韦尔奇随身都会照顾一本笔记本,上面画满了图表,每个部门都有相关的图表,反映每个员工的情况)这是一个动态的评估,每个人都知道本人所处的位置。第一类占10%,他们是顶尖人才;次一些的是第二类,占15%;第三类是中等水平的员工,占50%,他们的变动弹性最大;接下来是占15%的第四类,需要对他们敲响警钟,督促他们上进;第五类是最差的,占10%,我们只能辞退他们。根据业绩评估,每个员工都会知道他们处在哪一类,这样没有人会抱怨得不到赏识。第一类员工会得到股票期权,第二类中的大约90%和第三类中的50%会得到股票期权,第四类员工没有奖励。图表是最好的工具,哪些人应该得到奖励,哪些人应该打道回府,一目了然。奖赏对员工而言,不应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就象鼻子碰着玻璃而穿不过去那样,他们能得到他们应得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都是必要的,两者缺一不可。对于高层管理人员,GE公司鼓励他们在工做上相互合做,但不要有个人恩怨。韦尔奇一向鼓励员工勇敢地展示本人,谈出本人的看法,争取上司的赏识。“我希望员工能充分发挥潜能,提出他们的建议,而我会为他们提供各种资源。这样员工们给我的将是许多建议和计划,我可能会说,我不喜欢这个想法,但那个主见非常好,这样的交换更有创意。”在今天GE的各个部门,每当公司取得一些成绩,他们都会把生产线停下来,大家一起出去庆祝。GE公司每位员工都有一张”通用电气价值观"卡。卡中对领导干部的警戒有9点:痛恨

官僚主义、开明、讲究速度、自傲、高瞻远瞩、精力充沛、勇敢地设定目标、视变化为机遇以及顺应全球化。这些价值观都是GE公司进行培养的主题,也是决定公司职员晋升的最重要的评价标准。

案例分析与反思:激励机制只是组织行为学的一处应用,因此,组织行为学综合运用了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还有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有关人的行为的知识与理论联系组织管理者工作实际,提高其工作能力,提高组织的工作绩效。

篇6:对戏剧角色行动发展的认识

行动是表演的基础。从演剧实践来看,扮演从莎士比亚到易卜生、从田汉到曹禺等剧作中的角色,都必须通过舞台行动来展现角色形象:奥赛罗为什么掐死黛丝蒂梦娜?娜拉为什么要离家出走?关汉卿怎么写作,并鼓励朱帘秀演出《窦娥冤》?蘩漪如何阻止周萍到矿上去?……这都必须由演员用舞台行动来告诉观众。即使是在布莱希特的“叙述体戏剧”中,或是现代派剧作中,演员扮演角色时也不能回避剧中人物的行动:《四川好人》沈黛为什么要装扮“表哥”崔达,用恶人面貌出现?《青鸟》中的蒂蒂儿和米蒂儿是如何寻找象征幸福理想的青鸟的?阿麦迪与玛德琳是怎么企图毁尸灭迹的?死者叶肖为什么要访问生者们?……仍然要由演员在舞台上的行动中回答观众。

演员在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行动方面,必须追求结构的完整性,这就要求演员必须理清角色的行动线索。也就是说,演员要把分散在剧中各处的这个角色的行动有机地连贯起来,形成一条线索,一根链环,使上一个行动与下一个行动之间具有合乎逻辑的顺序。演员把握住了这种内在联系,使角色的行动前后连贯呼应,角色行动就开始显现纵的方面的完整性。

在建立角色的行动线时,我们会遇到两种情况:一种是角色有着贯穿全剧的最高目的,角色的行动线就比较集中地为达到这个目的而存在,这个目的就成为全剧所有具体行动的动力。以《雷雨》中的蘩漪为例,这个角色有着贯穿全剧的目的:她千方百计不择手段地留住周萍,阻止他离开自己,不愿让自己被憋得枯死、渴死,由这个目的贯穿全剧,行动的线索是很清楚、很连贯的。

这类剧作的舞台行动全部是现在时的,以往的经历和纠葛,全由人物对白作回顾式的交代。在回顾中,人物的前史逐步提示,埋藏着的矛盾冲突和心理情结也渐渐被剥露,悬念自始至终紧紧抓住观众,结局往往出乎观众期望之外而使人惊奇,却又合情合理,有因有果。角色的行动线主要是在现在时中进行的,过去时并不是重演而只是在充满激情的回顾中通过语言剥笋似的在观众的想象中呈现。观众的想象与联想大大丰富与补充着台上看不见而只是听见的部分,也连贯着每一幕间、幕后的角色的行动线。演员扮演角色时,必须把人物前史琢磨得一清二楚,也要把幕前幕后的所作所为联结成生活的行动线。这样,就造成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提出的“演员的远景——角色的远景”。演员据此掌握全剧节奏,配置力量,处理暗示、预示和前后呼应的各种细节。凡能做到沿着角色行动线有节奏地表演的演员,往往能有充实的体验内容和恰到好处的外部表现形式,既有饱满激情,又能按逻辑顺序有控制地行动在舞台上。

另一种情况是剧中人物并没有积极的贯穿的行动目的,他在戏剧事件的漩涡中随波逐流,或者在戏剧情境的转化中随遇而安。他从这一目的转移到另一个目的,常不是由自己的意志或理智所决定的,而是被动地由他人指引着或牵着鼻子走。这样,演员就要理顺角色的行动的逻辑顺序,让行动的转换自然地进行,同样形成一根线索或一串链环。这样人物的某些行动与另一些行动之间可能并无内在联系,有时甚至完全是偶然发生的,他自己是消极被动的。但是原因总是存在着,演员总要问几个“为什么”,因为观众看戏时总是在心里寻思着“为什么”。假如说麦克白夫人有着为丈夫夺取王位、追逐权势的贯穿行动,《哈姆雷特》中的母后显然就是一个被动的、缺乏积极行动目的角色。凡是这一类角色的行动纵向结构,虽然也能理成线索,但总会具有松散不集中的状态,这对演员来说,更需要强有力的操纵和控制技能,并不比扮演前一种情况的角色更为容易。

因此说,舞台上的戏剧便是在我们眼前完成着的行动,走上了舞台的演员便是行动着的人。观众看了演员们在舞台情景中创造的人物行动及相互行动过程,也就看到了戏的故事情节、矛盾冲突,看到了人物性格及性格发展,从而也就感受到了剧本和演出的思想。

摘要:舞台行动是指由演员在舞台上,在虚构的情境中,为实现人物的某种愿望所做的一些事情,也就是演员要置身于剧本所营造的规定情景和戏剧冲突之中,去执行角色的舞台任务。演员扮演的任何角色形象,都一无例外地要通过舞台行动过程展示在观众面前。

篇7:对班主任角色的再认识

一、班主任的角色定位

国家教委《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校领导者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的得力助手。”

2006年6月,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中小学班主任是中小学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是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是沟通家长和社区的桥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

比较教育部和教委的文件,可以看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群众要求的提高,班主任角色内涵在不断丰富,标准在不断提高。

根据教育部的文件精神,结合我自己的工作体会,我对班主任角色添加了一些新的认识:

1.班集体的“行政领导”,有一定的权利

2.学生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我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首次谈到了中小学安全工作,其中有4条专讲中小学安全工作,并把做好学校安全工作提高到法律层面,凸现了学校安全的重要性;以教育部为首的十部委以部长令联合发布的《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将学校安全管理推向一个新高度;从1996年开始,我国把每年三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一定为“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2010年5月,中央又召开了两次校园安全会议,中小学幼儿园安全成为多发事件和關注热点。作为最熟悉学生情况的教育工作者,作为学生在校期间最直接的监护人,班主任无疑应该是学生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3.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第一责任人——“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4.学生的保姆、心理医师、行为导师、监督警察、朋友等

我认为这些定位都有一定的道理。因为班主任的目标是一致的,只不过方法不同而已。

5.“我认为班主任是船工、是公仆,是为学生服务的。”——魏书生

对此话我极为赞同。我认为,教育是公共服务行业,教师是服务人员,我们的雇主是政府,我们的服务对象是学生,为学生服好务是天经地义的。

二、班主任的职责

1.建设班集体

班级群体就叫“班集体”吗?形成班集体是有一定条件、有一定标准的。它应该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有坚强的领导核心,有正确的舆论,有优良的班风和传统,有严格的组织纪律,有严密的管理制度,有积极向上、互帮互助的学风,特别是能够开展丰富多彩的、生动活泼的班队活动。建设班集体的水平反映了一个班主任的综合素质。

一个有模有样的班集体,应该有班名、班号、班训、班风、班干部(包括少先队干部、课代表)、班内工作分工、座位、班级墙面文化、“三操”队形、紧急事件避险、疏散方案、一日常规、一周常规、班会的内容与组织等等。当然,最重要的是有良好的学习风气。

2.建设班级学风

(1)用身边感人的事迹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2)明察暗访、座谈调查,利用班会、晨会、队会时间及时肯定积极向上的学风,否定消极因素,把握班级学风动态,因地制宜,对症下药,使班级始终保持在奋发向上的良好学风。

(3)营造氛围,把好勤奋关,让学生敢问,养成善于质疑的学风,使学生由被动提问逐步转向主动提问,养成习惯。

(4)把好作业关,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学风。

(5)鼓励学生课后自学,课内学风与课外学风并重,使其养成自觉学习的学风。

(6)建立学习小组,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

(7)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相信他们今天比昨天好,明天比今天好,让学生看到长处,增强信心。切忌评价失去激励、生硬冷漠、措辞严厉、造成压力、产生逆反。

(8)充分利用班级园地、班级日志、网络博客、学风建设网页等,加强学风建设。

(9)发挥班干部在学风建设中的核心作用(民主选举、定期评价、分工明确、授予权利、相互制约、经常沟通、树立威信、形成合力)。

诚然,仅靠空谈道理,生硬地严格要求,只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只有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才是抓好良好班级学风建设的基础和前提。

篇8:临床医学导论-对医生角色的认识

一、有效课堂中的数学教师应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

新课程强调教与学的交往与互动, 在交往与互动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分享彼此的思维、经验和知识, 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 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其组织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组织学习内容。教师应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 包括教材提供的内容, 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改编, 积极开发利用生活、社会中的数学教学资源。这些学习内容应是现实的、有意义的、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有联系的, 且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问题。另外, 学习内容提供的方式应是多角度、多形式的, 包括师、生共同的。

(2) 组织学习活动。组织的数学学习活动应能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等能力的提高。应充分展现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 让学生经历以“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证明、应用与拓展”的过程。

(3) 组织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不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行为表现、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 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和能力。另外, 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特的“闪光点”应予以肯定和赞赏。

二、有效课堂中的数学教师应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引导者

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师应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激发者、辅导者, 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在高效教学课堂中如何做到这一点, 笔者认为:

(1) 设计问题情景, 有目的地进行数学问题的探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以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情景引入学习主题, 引导学生积极地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2) 指导学生正确的思考方式, 开展启发式教学, 培养学生去积极主动思考, 使学生常思、多思;从创设问题情景来开展探索式教学, 培养学生追根溯源去思索的习惯, 使学生学会深思;从挖掘“问题”来开展变式训练,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化归、推理、概括的能力, 使学生学会善思;从回顾解题策略、方法的优劣来开展评价, 培养学生去分析, 使学生学会反思。此外所创设问题应是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解决的, 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维时间和空间, 当学生思维不清楚时, 不是告诉学生思维方向, 而是引导学生辨别方向, 以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3) 引导学生健康的品德, 使学生在学会数学, 获得数学能力的同时,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数学是“工具”, 是“基础”, 对人的发展有着独特的作用, 同时, 数学也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对学生的健康品德的引导具有重要的价值。数学的抽象性帮助学生科学地认识客观世界现象的本质, 数学的精确性和广泛应用性帮助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实践, 探究数学问题时所表现的不畏艰难、挫折, 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和健康品德。

三、有效课堂中的数学教师应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合作者

新课程强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教学行为应是平等式的交流, 合作式的参与。作为教师, 要重视学生独特的理解、感受和体验, 尊重学生的多元性反应, 在教学活动中做一个学习的合作者, 让学生处在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之中。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教”与“学”的合作。数学教学过程是数学活动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师生交往与互动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是合作式的参与活动的过程, 与学生共同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探究数学问题。在思考中, 相互配合、相互启发, 在讨论中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从而实现教与学的自我完善。

(2) 学习内容上的合作。在数学学习活动中, 学习内容应是师生共同发现与提出、探究, 数学方法的寻求, 数学结论的得出, 数学问题的解决, 都应是师生共同合作完成得到的, 师生应在合作参与中体验教与学的成功, 感受教与学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

篇9:对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的再认识

一、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的历史演进

在我国,辅导员制度诞生于特定的历史时期。1936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瑞金创办了中国工农红军大学,后来演变为抗日军政大学,为了加强党对这所大学的领导,学校设立了政治辅导员职位,主要负责基层中队学员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

20世纪50年代,为了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清华大学在我国高校中率先设立政治辅导员。根据时任清华大学校长蒋南翔的要求,清华大学从本科三年级学生中选拔了二十多名政治辅导员,他们不仅发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也为高校干部输入了新的血液,第一批具有现代意义的辅导员队伍就这样成立了。1951年11月3日,政务院批准《关于全国工学院调整方案的报告》,在这一份文件中首次提出,为了加强对全国工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各学院有准备地试行政治辅导员制度,设立专人担任各级政治辅导员,主持政治学习、思想改造工作。辅导员制度首次上升为我国高校管理的正式制度,其最初的角色定位也是和当时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相适应的。

新时期,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辅导员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日益成为高校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的角色定位逐渐呈现复杂化、多样化的特征。1980年,教育部、团中央《关于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学生政工干部既是党的政治工作队伍中的一部分,又是师资队伍的一部分,担负着全面培养学生的重要任务,辅导员首次被赋予了双重角色。

进入新世纪,以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5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这三个文件的颁布实施为标志,高校辅导员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辅导员的角色已经由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向以学生成才为核心的教育者和服务者的多元化方向发展。

二、实际工作中对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的偏差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的传统内涵出现了新的延伸,辅导员的工作有了新的内容和方式,从而对辅导员提出了更多、更高、更专业的要求,因此,科学定位辅导员的角色承担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受历史、现实和思想认识等多方面的影响,对辅导员的角色定位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辅导员作为促进大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其重要性理应得到高校的高度认可。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学校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仅仅将辅导员的工作理解为学生具体事务性工作,与专业任课教师相比,自然处于次要的位置。这种思想认识不仅在高校管理层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而且在在职辅导员中也有一定的“市场”,据安徽师范大学“高校辅导员角色及其实现研究”课题组的调查发现,对于辅导员这一职业,仅仅有7.9%的辅导员对这一职业感到非常自豪,21.4%的辅导员感到有点自豪,而高达51%的辅导员感到不自豪,甚至6.9%的辅导员感到自卑。由此可见,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较低,角色定位有自我矮化的倾向。

(二)对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模糊,工作职责不明确

角色定位模糊是指社会大众或角色承担者不知道某一角色的职业规范和行为模式,即不知道这一角色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以及怎么去做。部分高校往往将辅导员的角色简单地定位为学生管理者,而忽视教育者和引导者的角色。由于辅导员忙于应付大量琐碎的事务性工作,往往不能很好地进行理论学习,对学生思想上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不能及时有效地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加以教育引导,这势必影响到辅导员应有角色职能的发挥。

三、对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的再思考和再认识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应该打破传统的观念,对辅导员的角色定位进行重新思考和认识。

(一)准确的角色定位离不开对高校辅导员角色特点的准确把握

首先,高校辅导员角色具有复杂性。其主要表现为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和工作过程三个方面。其一,辅导员要面对一群文化层次高、思维活跃、信息来源广和追求个性的大学生,单纯地“说教”已经达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另外,大学生之间明显的个性差异,更不能用相同的模式进行教育和培养,而应该因材施教,因此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对象变得日趋复杂和多元,这势必对辅导员的工作提出了更多更高更专业的要求。其二,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内容越来越复杂,教师在传授学生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肩负着塑造学生性格和灵魂的任务,这一点,辅导员作为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尤为如此。这就在客观上决定了辅导员不仅要传播科学的理论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在迷茫中辨明方向,在低迷中保持乐观,辅导员不仅仅是管理者,更是学生的灵魂导师和知心朋友。其三,辅导员的工作过程越来越复杂,辅导员的工作过程就是把各种复杂的教育内容作用于复杂的教育对象,辅导员面对的对象是一个个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复杂个体,当辅导员把教育内容传授给受教育者时,受教育者不会被动地全盘接受,而是要通过思考和鉴别,形成自己的认识,然后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行动。这个过程是动态的、不稳定的、反复的,因而是复杂的,需要辅导员投入更多的精力,掌握更高超的技巧,才能做好。

其次,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具有专业性。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承担的角色越来越多,工作对象越来越复杂,国家、社会和学校对辅导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仅仅靠经验和常识越来越无法做好辅导员工作了,辅导员的专业化问题由此产生。所谓辅导员的专业性,是指辅导员从高校政工干部和一般教师的职业角色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实行辅导员资格准入制度,只有通过一定的专门教育并掌握了辅导员任职的能力和技巧的,才能从事高校辅导员工作。高校辅导员不仅需要丰富的经验,还要具备一定的理论水平,辅导员职业已经变成“技术活”。教育部在颁布《2006年—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中提出,在五年内分批选拔5000名优秀辅导员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学位,分批选拔500名优秀辅导员定向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学位。2007年以来,国家及各地各高校相继建立了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2010年12月29日,教育部2011年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工作会议在哈尔滨师范大学召开,会议强调,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进一步加强辅导员基地的规范化管理,进一步提高辅导员培训和研修的质量,切实把辅导员基地建设成为培养辅导员骨干、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家的人才摇篮。这说明,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已是一个适应时代要求的必然趋势。

最后,辅导员的角色具有多元性。辅导员相对于其他社会群体而言,由于其工作范围、工作内容和工作特点,决定了辅导员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角色。2006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就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由此可见,辅导员已经由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向为大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帮助的教育者、服务者的方向发展。

(二)准确把握三个“转变”是对辅导员角色再定位的关键

首先,辅导员角色需要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辅导员负有重要的管理职责,例如,大学生党建和团建,大学生集体和组织管理等,涉及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是辅导员的常规工作。但是辅导员的管理者角色又不同于一般的行政管理干部,辅导员已经被赋予越来越多的服务型工作,例如,很多学校把辅导员的工作定位为大学生就业的指导师、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防治医生等,这些都是辅导员作为服务者的表现形式。辅导员是学校和学生之间的桥梁,是学生工作的第一线,辅导员往往和学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学校的每项要求,每次活动安排基本上都是通过辅导员传达给学生的。近年来,辅导员入住学生宿舍越来越普遍,已经成为辅导员实践服务理念的具体方式之一。基于上述情况,辅导员工作应该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其次,高校辅导员需要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由于辅导员特殊的工作性质和工作对象,辅导员工作往往更多地涉及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琐事”,同时辅导员还要承担部分行政、教务管理工作,因此,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更多地充当了“家政员”、“消防员”、“办事员”的角色,做得多,思考的少,因此,辅导员的理论水平普遍相对较低。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以及新时期对大学生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辅导员必须承担更多的角色。2006年7月,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指出,高校辅导员要主动学习和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理论与方法,不断提高工作技能和水平,定期开展相关工作调查和研究,分析工作对象和工作条件的变化,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由此看来,国家和社会已经对辅导员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加强辅导员的理论修养,更新辅导员的管理和教育观念,已经成为当代教育者的一个重大课题,这将是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的转变和重构。

最后,高校辅导员角色需要从权威说教型向友好朋辈型转变。长期以来,高校辅导员总是以学校“代言人”的形象出现,在实际工作中多表现为“权威说教”的工作方法。随着信息网络的飞速发展,学生的信息获取途径和方法变得日趋多元化,当代大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活跃,大学生的独立意识和批判精神大大增强了。在这种背景下,辅导员所扮演的学生管理者和绝对权威的角色,越来越受到现实的挑战,这也在客观上要求辅导员角色由高高在上的权威说教型向更为平等和友好的朋辈型转变。2006年7月,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强调,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经常性地开展谈心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和自强的优良品格。高校辅导员的角色由权威说教型转变为平等友好的朋辈型,才能更加了解大学生,正确指导大学生,切实履行好辅导员职责。

总之,从高校辅导员制度建立开始,其角色承担就一直处于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之中。可以预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还将不断变化和发展,这是社会规律在教育领域的具体表现。因此,我们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对高校辅导员角色进行新的思考和定位。

参考文献:

[1]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第24号令)[N].中国教育报,2006-08-01.

[2] 王洪才.论新时期高等学校辅导员的角色、职责和素质[J].教育与现代化,2007,(1):52-58.

[3] 傅鼎.高校辅导员的自我定位与职业发展规划[J].中国成人教育,2008,(6).

[4] 仇道滨.高校辅导员应当扮演好“五种角色”[J].中国成人教育,2009,(2).

[5] 江丽媚.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与队伍建设[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10).

篇10:临床医学导论-对医生角色的认识

关键词:国际竞争,角色,认识

一、引言

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在1990年出版了“竞争三部曲”中的第三部《国家竞争优势》, 在这本书中, 他提出了著名的“钻石理论”, 即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这一理论是对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的一个超越, 是对当代国际贸易现实的接近。然而, 在这一竞争优势理论中也存在着一些缺陷, 他过多强调企业和市场的作用, 认为“政府”仅仅是一个辅助性的因素。相对于此, 同是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的理查德?维尔特, 在2009年出版了《国家竞争力———全球经济中的国家战略、结构和政府》一书, 此书的核心是探讨政府如何帮助国家参与国际竞争, 主题是政府采取的发展战略和组织结构在国际竞争力中具有关键作用。

二、全书提要

理查德·维尔特, 哈佛大学商学院环境管理John Heinz讲座教授, 多年来一直为企业界高管授课, 《国家竞争力———全球经济中的国家战略、结构和政府》一书是他对25年来所讲课程的总结之作, 2009年8月由中信出版社出版, 刘波、徐晴翻译。

维尔特通过选取占据世界经济总量四分之三的10个国家, 通过对这10个国家的经济史的分析、对各地高管以及政府官员的访谈, 梳理各国的发展轨迹, 并推断它们的经济发展前景。全书主体分为三篇。

1. 亚洲高速增长之路。

在这一篇中, 维尔特选取了四个亚洲国家———日本, 新加坡, 中国和印度。日本是亚洲国家中最先腾飞的一个, 从1954年到1971年, 日本经济实体的年均速增长率为10.1%, 实现了文化、政体与经济的良好结合。新加坡成功最显著的特点是政府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资产, 在廉洁、高效的同时凝聚了大批高素质的人才维持其良性运转。中国是一个务实的国家, 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选取的“渐进式”改革之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印度政府制定了较为正确的发展战略, 从事信息与服务业外包, 取得了出色的经济表现。

2. 结构改革之难。

在这一篇中, 维尔特选取了墨西哥、南非、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四个国家。墨西哥是一个转型不充分的国家, 错误选择进口替代战略, 加之为渡过石油危机而举借外债, 陷入了债务危机。南非是一个蓄势待发的国家, 振兴黑人经济实力任重而道远, 但面临诸多社会问题, 如犯罪、失业、移民、艾滋病等。沙特阿拉伯是一个处在现代化和西方化之间的国家, 具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但要想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 沙特王室必须实施一套严格的发展战略。俄罗斯是转轨经济的典型代表国家, 种族成分复杂, 政府对于改革路径的选取———休克疗法, 使俄罗斯曾面临一场巨大的混乱, 这一状况直到普京上台才得到彻底的整治。

3. 赤字、债务与停滞。

在这一篇中, 维尔特选取了意大利和美国两个国家, 同时论述了欧洲一体化进程和调整的美国梦。意大利贝卢斯科尼政府推行的结构性改革进展缓慢, 此外调整劳资关系、控制财政赤字和国债等也成为意大利政府需要关注的对象。美国具有一套极为民主的政府体制, 这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关键。但美国自1983年以来经济增长的支撑因素为庞大的赤字开支和减税, 而这种增长所依赖的资金来源于外国的储蓄。这就使美国濒临危机的边缘。

三、对中国的启示

维尔特对中国发展前景的考察, 发人深省。他认为中国在近期有两条发展路径。

第一, 如果中国适应WTO的规则, 中国政府鼓励消费, 逐渐实行政治开放, 中国的贸易地位和对外关系会改善。同时, 中国政府帮助银行消灭坏账, 建立合理的政府治理机制, 将国有企业私有化, 他认为中国至少能再高速增长10年。

第二, 如果中国走目前的发展道路, 飞快地增加出口, 却不开发贸易环境, 就会遇到麻烦。中国银行每年必须花1000亿美元来购买美国国债, 这会刺激国内经济, 使物价过快上涨。如果中国政府不改革银行和国有企业, 中国国内就会变得紧张。在疲软的人民币和对美国的制造品出口的推动下, 中国的能源和粮食进口会快速增长, 这就会造成贸易失衡, 迫使美国树立贸易壁垒。

维尔特一书出版于2009年, 结合目前的复杂经济形势, 可以说他在一定程度上点到了中国政府在经济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1. 中国成为对美最大的债权国。

对于这一问题, 可谓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有些人认为, 中美之间的国债买卖关系是终极版“大而不倒”的全球关系, 如果中国出售美国的国债, 容易引发其他投资者抛售, 中国将承担更大的损失, 而这无异于金融自杀的行为。克鲁格曼也发表文章表示, 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掉入了“美元陷阱”。2011年8月5日, 标普下调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 从AAA下调到AA+, 不仅引发白宫震惊, 而且引起全球关注。

此时, 中国政府应该发挥自身的作用, 采取正确的发展战略以尽可能减少损失。具体的措施可以是从“质”和“量”两个角度考虑:在“量”上可以逐步减持美国国债, 在“质”上可以调整购买美国国债的结构, 如增大短期债券的量、减少长期债券的量;在“量”上可以变外汇储备为国家储备, 但要注意不要有拉升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嫌疑, 在“质”上可以考虑将储备多元化, 不被美债所“绑架”, 等等。总之, 对美国国债的处理问题, 一定要慎之又慎。

2.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

对于这一问题, 2012年春节过后, 再起波澜。2012年3月17日,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开幕, 此次论坛的主题为“中国和世界:宏观经济与结构调整”。在此次论坛中, 北大教授张维迎表示, 第一个要做的事情, 就是讲国有企业私有化。他认为中国国有企业已成为未来中国进一步成长的一个最主要的障碍, 应该在未来五到十年将国有企业的比重降到10%左右。他提出改革的方法为政府通过市场将上市国有企业的股份转让到非公有的部门和个人, 也可以通过半转让、半赠送的办法, 分给普通的老百姓。

张维迎教授的这一观点是否正确, 从维尔特的《国家竞争力》一书中, 就可以找到答案。维尔特在第九章《俄罗斯的制度性崩溃与恢复》中, 详细描述了俄罗斯私有化进程中的情况。“私有化的第一个措施是向俄罗斯国民分发将近1.4亿张票券。人们可以用票券来换取被私有化公司的股份, 或者将其投资于票券基金, 或者出售兑现。布尔什维克饼干公司是第一家被拍卖给票券持有者的国有企业……但私有化的速度实在太快, 使俄罗斯人一时难以理解, 也无法平等地、全面地参与进来。许多人以极低的价格出售了票券, 企业经理则以名义价格积累了许多票券……” (1) 俄罗斯私有化带来了大混乱, 政府失去自主权, 而仰赖于寡头。由此可见, 在尚未建立健全的制度之时, 强制先行改革, 会付出巨大的代价。张维迎教授从学者角度挥起大刀, 试图直接砍倒国有企业的大旗, 使经济运行“一私就灵”, 不仅忽视了国企存在的现状和历史沿革, 而且是极度欠缺考虑的。

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 要想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的地位, 中国政府必须意识到自身承担的使命和责任, 必须结合经济形势的变化选取正确的发展战略, 不断完善政治结构、经济结构和制度结构, 合理而有效地配置资源, 从而为企业提供良性的、竞争的、高效的市场经济环境, 为国民提供有保障的、有发展的、有前景的日常生活, 进而真正实现经济的腾飞。

参考文献

上一篇:小学whatishejob下一篇:证人证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