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学专业简介

2024-04-24

生物科学专业简介(通用8篇)

篇1:生物科学专业简介

生物制药专业简介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药学和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生物制药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熟悉生物医药分析和药品检验技术,能在生物制药研究、开发、生产以及医学检验、卫生防疫等领域从事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应掌握生物化学、生化分离分析技术、生物技术及工业药剂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受到生物制药研究和生产技术的基本训练,毕业后能从事生物药物的资源开发、产品研制、生产、技术管理、质量控制等工作。学制:四年制本科。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主干学科:药学、生物学。

主要课程:生物化学、微生物学、解剖生理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制药工艺学、生物药物分析、抗生素、发酵工艺学、生物技术药物、药理学、药剂学。

专业特色和优势:

1、生物制药专业是高新生物技术应用专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物技术产业已经成为国际科技竞争乃至经济竞争的重点,生物制药是生物技术产业的龙头,被称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我国在“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把发展生物技术制药作为迎头赶上国际高新技术水平的重点领域之一。由于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生物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已成为生命科学研究中极其活跃的组成部分,特别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更是激起了人们对生物药物研究领域的关注。生物制药产业迅猛崛起,生物医药产业化发展急需应用型创新人才。

2、培养目标定位准确,符合社会和市场需要

本专业设立了由行业专家、一线管理人员和专业教师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制订专业培养方案,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瞄准社会和行业需求,准确定位培养目标。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

3、业务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

本专业拥有一支教育观念新、理论水平高、改革意识强、专业能力强,热心高等教育的师资队伍。生物制药专业带头人为潘扬教授,教研室现有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7人,实验师1人。目前承担生物制药、药学、中药、药物制剂等专业的生物制药工艺学、生物药物分析、抗生素、发酵工艺学、生物技术药物、药用真菌学等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在科研方面,主持或参与国家级、部省级等各级各类课题20余项,在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50多篇,出版著作6部,获得部省级科研教学成果奖6项。

篇2:生物科学专业简介

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几何、概率统计、数学模型、离散数学、微分方程、物理学、信息处理、信息编码与信息安全、计算智能、计算机科学基础、数值计算方法、最优化理论、计算机图形学、c/c++语言、java语言、汇编语言、算法与数据结构、软件系统、操作系统等。培养目标

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和知识结构体现了在扎实的数学基础之上,合理架构信息科学与计算科学的专业基础理论。通过信息论、科学计算、运筹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教育和建立数学模型、数学实践课、专业实习各环节的训练,着重培养学生解决科学计算、软件开发和设计、信息处理与编码等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能胜任信息处理、科学与工程计算部门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打好数学基础,受到较扎实的计算机训练,初步具备在信息科学与计算科学领域从事科学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及设计开发有关软件的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掌握信息科学和/或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包括常用语言、工具及一些专用软件),具有基本的算法分析、设计能力和较强的编程能力3.了解某个应用领域,能运用所学的理论、方法和技能解决某些科研或生产中的实际课题;4.对信息科学与计算科学理论、技术及应用的新发展有所了解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软件开发能力。

三大核心课程

篇3: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 党中央为团结科技工作者, 为新中国建设事业贡献力量, 邀请科技界派代表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批准由中国科学社、中华自然科学社、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和东北自然科学研究会等4个科学团体共同发起, 筹备召开中华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议 (简称科代会) 。1949年7月, 科代会筹备会议在北平召开, 选出正式代表15人和候补代表2人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50年8月, 科代会在北京举行, 决定成立“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 (简称全国科联) 和“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 (简称全国科普) , 推举地质学家李四光为全国科联主席、林学家梁希为全国科普主席。

1958年9月, 经党中央批准, 全国科联和全国科普合并, 正式成立全国科技工作者的统一组织——中国科学技术协会。50年来, 中国科协先后召开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李四光、周培源、钱学森、朱光亚曾分别担任第一、二、三、四届全国委员会主席, 周光召为第五、六届全国委员会主席, 韩启德为第七届全国委员会主席。1991年1月, 全国政协七届十二次常委会议决定, 恢复中国科协为全国政协组成单位。目前, 中国科协是国家科教工作领导小组、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和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成员单位,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有科协界委员44名。

二、宗旨任务

《中国科协章程》规定, 科协的宗旨任务主要是:

1. 宗旨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团结和动员科学技术工作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科学技术的繁荣和发展, 促进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 促进科学技术人才的成长和提高, 促进科学技术与经济的结合。反映科学技术工作者的意见, 维护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合法权益。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科学技术工作者服务, 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2. 任务

一是开展学术交流, 活跃学术思想, 促进学科发展, 推动自主创新。二是组织科学技术工作者为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全面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作贡献。三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 弘扬科学精神, 普及科学知识, 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捍卫科学尊严, 推广先进技术, 开展青少年科学技术教育活动, 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四是反映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建议、意见和诉求, 维护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学术道德建设和学风建设。五是组织科学技术工作者参与国家科学技术政策、法规制定和国家事务的政治协商、科学决策、民主监督工作。六是表彰奖励优秀科学技术工作者, 举荐人才。七是开展科学论证、咨询服务, 提出政策建议, 促进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接受委托承担项目评估、成果鉴定, 参与技术标准制定、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和认证等任务。八是开展民间国际科学技术交流活动, 促进国际科学技术合作, 发展同国外的科学技术团体和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友好交往。九是开展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十是兴办符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宗旨的社会公益性事业。

三、组织状况

中国科协由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 (以下简称学会) 和地方科协组成。地方科协由同级学会和下一级科协及基层组织组成。组织系统横向跨越绝大部分自然科学学科和大部分产业部门, 是一个具有较大覆盖面的网络型组织体系。

1. 全国学会。

目前, 中国科协主管的全国学会共191个, 其中中国科协团体会员有167个, 包括理科学会41个、工科学会64个、农科学会14个、医科学会22个、科普和交叉学科学会26个。

2. 地方科协。

地方科协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协, 市 (地) 科协和县科协, 总计3141个, 其中省级科协32个, 副省级、省会城市科协32个, 地市级科协381个, 县级科协2696个。此外, 还有大量科协基层组织, 如乡镇科协 (科普协会) 3.1万多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9.4万多个、企业科协1.3万多个、街道科协近8400多个、高校科协550个。

3. 科协机关。

中国科协机关设有办公厅、计划财务部、组织人事部、调研宣传部、学会学术部、科学技术普及部、国际联络部、机关党委、离退办等九个部门, 编制为178人。机关直属事业单位共14个, 包括:科学普及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馆、中国科技会堂、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中国科普研究所、中国科协发展研究中心等, 共有事业编制2010个。

4. 领导体制。

中国科协属中直系统, 由中央书记处直接领导, 中央政治局一位领导同志代表中央分管科协工作, 国务院一位领导同志分工联系科协工作, 中央书记处每年听取科协工作汇报。中国科协实行全国代表大会 (五年召开一次) 、全国委员会 (每年召开会议一次) 、常务委员会 (每季度召开会议一次) 领导制度。常务委员会设置学术交流与学会发展专门委员会、科学技术普及专门委员会等12个专门委员会, 协助审议需经常委会审定的重大事项。常务委员会下设书记处, 书记处在常务委员会领导下主持中国科协的日常工作。

篇4:生物多样性简介

20世纪80年代以后,人们在开展自然保护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自然界中各个物种之间、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都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自然保护仅仅着眼于对物种本身进行保护是远远不够的,往往也是难于取得理想的效果的。要拯救珍稀濒危物种,不仅要对所涉及的物种的野生种群进行重点保护,而且还要保护好它们的栖息地。或者说,需要对物种所在的整个生态系统进行有效的保护。在这样的背景下,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便应运而生了。

生物多样性是近年来国内外最为流行的一个词汇。由于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和保护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的一个问题。现在无论是联合国还是世界各国政府每年都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资金开展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与保护工作,一些非政府组织也积极支持和参与全球性的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

二、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生物多样性(英文为biodiversity 或biological diversity)是一个描述自然界多样性程度的一个内容广泛的概念。对于生物多样性,不同的学者所下的定义是不同的。

综合各家的观点,我们认为,"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它们所包含的基因以及由这些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生态系统的多样化程度"。

通常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组成部分。

1.遗传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义的遗传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所携带的各种遗传信息的总和。这些遗传信息储存在生物个体的基因之中。因此,遗传多样性也就是生物的遗传基因的多样性。任何一个物种或一个生物个体都保存着大量的遗传基因,因此,可被看作是一个基因库(Gene pool)。一个物种所包含的基因越丰富,它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越强。基因的多样性是生命进化和物种分化的基础。

狭义的遗传多样性主要是指生物种内基因的变化,包括种内显著不同的种群之间以及同一种群内的遗传变异(世界资源研究所,1992)。此外,遗传多样性可以表现在多个层次上,如分子、细胞、个体等。在自然界中,对于绝大多数有性生殖的物种而言,种群内的个体之间往往没有完全一致的基因型,而种群就是由这些具有不同遗传结构的多个个体组成的。

在生物的长期演化过程中,遗传物质的改变(或突变)是产生遗传多样性的根本原因。遗传物质的突变主要有两种类型,即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的变化以及基因位点内部核苷酸的变化。前者称为染色体的畸变,后者称为基因突变(或点突变)。此外,基因重组也可以导致生物产生遗传变异。

2.物种多样性

物种(species)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对于什么是物种一直是分类学家和系统进化学家所讨论的问题。迈尔(1953)认为:物种是能够(或可能)相互配育的、拥有自然种群的类群,这些类群与其他类群存在着生殖隔离。我国学者陈世骧(1978)所下的定义为:物种是繁殖单元,由又连续又间断的居群组成;物种是进化的单元,是生物系统线上的基本环节,是分类的基本单元。在分类学上,确定一个物种必须同时考虑形态的、地理的、遗传学的特征。也就是说,作为一个物种必须同时具备如下条件:①具有相对稳定的而一致的形态学特征,以便与其他物种相区别;②以种群的形式生活在一定的空间内,占据着一定的地理分布区,并在该区域内生存和繁衍后代;③每个物种具有特定的遗传基因库,同种的不同个体之间可以互相配对和繁殖后代,不同种的个体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不能配育或即使杂交也不同产生有繁殖能力的后代。

物种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物种多样性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指一定区域内的物种丰富程度,可称为区域物种多样性;其二是指生态学方面的物种分布的均匀程度,可称为生态多样性或群落物种多样性(蒋志刚等,1997)。物种多样性是衡量一定地区生物资源丰富程度的一个客观指标。

在阐述一个国家或地区生物多样性丰富程度时,最常用的指标是区域物种多样性。区域物种多样性的测量有以下三个指标:①物种总数,即特定区域内所拥有的特定类群的物种数目;②物种密度,指单位面积内的特定类群的物种数目;③特有种比例,指在一定区域内某个特定类群特有种占该地区物种总数的比例。

3.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态系统是各种生物与其周围环境所构成的自然综合体。所有的物种都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在生态系统之中,不仅各个物种之间相互依赖,彼此制约,而且生物与其周围的各种环境因子也是相互作用的。从结构上看,生态系统主要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所构成。生态系统的功能是对地球上的各种化学元素进行循环和维持能量在各组分之间的正常流动。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主要是指地球上生态系统组成、功能的多样性以及各种生态过程的多样性,包括生境的多样性、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等多个方面。其中,生境的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基础,生物群落的多样化可以反映生态系统类型的多样性。

近年来,有些学者还提出了景观多样性(landscape diversity),作为生物多样性的第四个层次。景观是一种大尺度的空间,是由一些相互作用的景观要素组成的具有高度空间异质性的区域。景观要素是组成景观的基本单元,相当于一个生态系统。景观多样性是指由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构成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功能机制和时间动态方面的多样化程度。遗传传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基础(施立明等1993 葛颂等1994),或者说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内在形式。物种多样性是是构成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基本单元。因此,生态系统多样性离不开物种的多样性,也离不开不同物种所具有的遗传多样性。

三、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生物资源也就是生物多样性,有的生物已被人们作为资源所利用,另有更多生物,人们尚未知其利用价值是一种潜在的生物资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往往不被人们所重视,一般人们利用生物资源时,没有经过市场流通而直接被消费,只是取而用之而已。生物多样性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在世界各国的经济活动中,生物多样性的开发与利用均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直接价值(Direct Value)

直接价值也叫使用价值或商品价值。是人们直接收获和使用生物资源所形成的价值。包括消费使用价值和生产使用价值两个方面。

消费使用价值:指不经过市场流通而直接消费的一些自然产品的价值。生物资源对于居住在出产这些生物资源地区的人们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人们从自然界中获得薪柴、蔬菜、水果、肉类、毛皮、医药、建筑材料等生活必需品。尤其在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利用生物资源是人们维持生计的主要方式。

例如:

1)大约80%的世界人口仍主要依赖从植物中获得的各种药材(Farnsworth,1988)。在亚马孙河流域有2000多种动植物被作为药用,在中国,能够入药的物种多达5000多种。

2)木材和动物粪便提供了尼泊尔,坦桑尼亚和马拉维主要能源需求的90%和其它一些国家的80%(Pearce,1987)。

3)在偏僻地区生活的居民的蛋白质主要来源于狩猎野生动物。在非洲,野生动物的肉制品在人们食物中占据了所需蛋白质的很高的比例;在尼日利亚为20%,博茨瓦纳为40%;扎伊尔为75%;在加纳,大约75%的人口的蛋白质来源为动物,包括各种鱼类、昆虫和蜗牛;在尼日利亚的一些边远地区,猎物为人类提供的蛋白质占其年消耗总量的20%。

4)在马来西亚东部的沙捞越(Sarawak),猎人每年捕获到并吃掉的野猪的价值可折合成市场价的40亿美元。在全世界范围内,每年要捕获1亿吨的鱼类,主要为野生鱼类,其中有很大一部分被渔民自己吃掉。

生产使用价值:指商业上收获时,用于市场上进行流通和销售的产品的价值。(生物资源的产品一经开发,往往会具有比其自身高出许多的价值,常见的生物资源产品包括:木材、鱼类、动物的毛皮、麝香、鹿茸、药用动植物、蜂蜜、橡胶、树脂、水果、染料等)

例如:在美国西部,可从一种药鼠李的树皮中提取轻泻剂产品,十分的畅销,每年约为100万美元,而市场销售价更高达每年7500万美元。在1976-1984年期间,美国从生物资源方面获得的利润高达每年876亿美元。

木材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出口产品,全世界每年的木材产值在750亿美元以上。在印度尼西亚,木材是第二大出口产品,地位仅次于石油。从1981-1983年,亚洲,非洲和南美洲出口的木材产品的价值为平均每年81亿美元。

一些非木材的生物产品也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例如:印度尼西亚1982年非木材产品的对外贸易达2亿美元。

2.间接价值

生物资源的间接价值是与生态系统功能有关,它并不表现在国家的核算体制上,但它们的价值可能大大超过直接价值。而且直接价值常常源于间接价值,因为收获的动植物物种必须有它们的生存环境,它们是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没有消费和生产使用价值的物种可能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供养那些有使用和消费价值的物种(陈灵芝,1994)。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包括非消费性使用价值、选择价值、存在价值和科学价值四种价值。

1)非消费性使用价值:保护生物资源可以为人类社会带来日益增长的利益,这种效益因地域和物种的不同而各不相同。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使光能经绿色植物进入食物链,从而给可收获物种提供维持系统。

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传粉、基因流动、异花授精的繁殖功能、维持环境的效力和对经济物种获取有益遗传品质有影响的物种,保持进化过程,在生态系统中使竞争者之间保持永恒的张力。

污染物的吸收和分解,包括有机废物、农药以及空气和水污染物的分解作用。

娱乐和生态旅游(recreation and ecotourism),指人们采用不同的方式利用生物资源开展娱乐活动。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条件下进行旅游活动称为生态旅游。如野外观鸟、赏花、森林浴等。这些活动的价值也叫休闲价值。在全世界,生态旅游可获取120亿美元的收入。例如,在加拿大,每年大约84%的人口要参与到与野生动物有关的娱乐活动中去(如狩猎、参观动物园、保护区旅游等),每年可为加拿大创造约8亿美元的收入(Fillon等,1985)。我国四川省九寨沟,社区共管。另外,生态旅游还有一定的生态教育功能。

保护土壤:受自然植被覆盖和凋落层保护的优质土壤可保持肥力、防止危险滑坡、保护海岸和河岸以及防止淤积作用对珊瑚礁、淡水和近海渔业的破坏。

调节气候:生态系统对大气候及局部气候均有调节作用包括对温度降水和气流的影响

稳定水土:在集水区内发育良好的植被具有调节迳流的作用。植物根系深入土壤使土壤对雨水更具有渗透性。有植被地段比裸地的径流较为缓慢和均匀。一般在森林覆盖地区雨季可减弱洪水干季在河流中仍有流水。例如马来西亚森林集水区内,每单位面积迳流在高峰期大约相当于橡胶园油棕园内迳流量的50%。在迳流的低峰期约为种植园的1倍。

2)选择价值: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以尽可能多的基因,可以为农作物或家禽,家畜的育种提供更多的可供选择的机会。例如:家猪与野猪杂交,培育形成了瘦肉型猪的新品种。家鸡目前已有上百个不同的品种,均来自于原鸡。紫杉和红豆杉中提取抗癌药物。(现在自然界的许多野生动植物,也许断时间内人类无法进行利用,其价值是潜在的。也许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发现其价值,找到利用它们的途径。因此多保存一个物种,就会为我们的后代多留下一份保贵的财富。)

3)存在价值:有些物种,尽管其本身的直接价值很有限,但它的存在能为该地区人民带来某种荣誉感或心理上的满足。例如:我国的大熊猫,金丝猴,褐马鸡等是我国的特产珍稀动物,全国人民都引以为荣。熊猫已成为中国的象征。

4)科学价值:有些动植物物种在生物演化历史上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其开展研究有助于搞清生物演化的过程。如一些孑遗物种(银杏)。

四、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一般特点

我国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在全世界占有十分独特的地位。1990年生物多样性专家把我国生物多样性排在12个全球最丰富国家的第8位。在北半球国家中,我国是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如下:

1)物种高度丰富 我国有高等植物3万余种,仅次于世界高等植物最丰富的巴西和哥伦比亚。

2)特有属、种繁多 我国高等植物中特有种最多,约17 300种,占全国高等植物的57%以上。581种哺乳动物中,特有种约110种,约占19%。尤为人们所注意的是有活化石之称的大熊猫、白鳍豚、水杉、银杏、银杉和攀枝花苏铁,等等。

3)区系起源古老 由于中生代末我国大部分地区已上升为陆地,在第四纪冰期又未遭受大陆冰川的影响,所以各地都在不同程度上保存着白垩纪、第三纪的古老残遗成分。如松杉类植物,世界现存7个科中,我国有6个科。动物中的大熊猫、白鳍豚、羚羊、扬子鳄、大鲵等都是古老孑遗物种。

4)栽培植物、家养动物及其野生亲缘种的种质资源异常丰富 我国有数千年的农业开垦历史,很早就对自然环境中所蕴藏的丰富多彩的遗传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培植繁育,因而我国的栽培植物和家养动物的丰富度在全世界是独一无二、无与伦比的。例如,我国有经济树种1 000种以上。我国是水稻的原产地之一,有地方品种50 000个;是大豆的故乡,有地方品种20 000个;有药用植物11 000多种等等。

5)生态系统的类型丰富 我国具有陆生生态系统的各种类型,包括森林、灌丛、草原和稀树草原、草甸、荒漠、高山冻原等。由于不同的气候、土壤等条件,又进一步分为各种亚类型约600种。如我国的森林有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林;草甸有典型草甸、盐生草甸、沼泽化草甸和高寒草甸等。除此之外,我国海洋和淡水生态系统类型也很齐全。

6)空间格局繁复多样 我国地域辽阔,地势起伏多山,气候复杂多变,从北到南,气候跨寒温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生物群落包括寒温带针叶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从东到西,随着降水量的减少,在北方,针阔叶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林向西依次更替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化草原、草原化荒漠、典型荒漠和极旱荒漠;在南方,东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于江南丘陵)和西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于云贵高原)在性质上有明显的不同,发生不少同属不同种的物种替代。

生物多样性同样关系到我们的健康和这个星球的健康。实际上,你的健康和这个星球的健康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当我们生病的时候,我们依赖自然环境去帮助我们恢复健康。多少年以来,人们从自然世界中寻找对于伤病的治疗方法。植物为现代医药提供了有效的成分,比如制作阿斯匹林的成分。顺势疗法的医药也是大量利用植物成分的。从金钱的角度看,入药的植物的价值是无法算清的。世界上这些以植物作为基础的药物的总价值大约是6千亿。生物多样性的经济价值是多数人并不了解的,但在医药公司的科学家们正在忙着从植物中寻找治疗一些特定疾病的特定药物成分。就在不久以前,专家们在太平洋紫杉树和马达加斯加长春花中发现了用于治疗癌症的植物成分。

篇5:生物工程专业简介及就业方向

生物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最活跃、最令人鼓舞的科学前沿,几十年来工业发达国家都在大力发展生物技术,培育、招揽生物技术人才。我国的生物技术研究虽取得了一定的科 研成果,但尚未形成产业化格局。在生物技术及产品的开发和产业队伍方面,均与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无论是生物技术的研究人员,还是生物技术

产品开发的人才,都存在 严重不足的问题,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对生物技术人才有极大需求。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范围内理、工、农、林、医、师和综合性院校中,设置生物工程专业的有105个,重点高校有20所,地方高校有85所。各个高校在培养方向,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方面各有自身的特色,每年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不同层次的生物学人才。

就业方向:毕业生适合到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工作。

篇6:生物科学专业简介

计算机专业的通用性,使得该专业的毕业生有着宽广的就业前景。教育、医药卫生、大众传媒、物流、金融等各行各业都活跃着IT专业人才的身影。计算机产业是一个高度知识密集型产业。从业人员的平均薪酬也处于一个较高水平。

人才缺口大、就业渠道广、从业人员平均薪酬丰厚使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年年热门。

培养目标

围绕成人学生从事社会职业所需的综合素质,通过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与实践,培养具有一定系统思维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岗位操作与设计创新能力的,有较强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专门人才。

培养具有扎实的计算机科学理论、硬件和软件的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系统开发与应用基本方法和技能,适应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机构计算机应用与管理岗位工作要求,具有较强分析问题和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实用人才。

专业素质课程简介

1、应用数学: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统计三大部分,其中微积分部分包括函数与极限、一元微分学、一元积分学、微分方程等,线性代数部分包括行列式、矩阵和线性方程组等,概率统计部分包括概率论的基本概念、随机变量及其分布、数理统计的基础知识、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等。

2、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布尔代数、逻辑门电路、组合及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存储器和可编程逻辑器件、数模模数转换等。通过学习掌握数字电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小型数字系统的设计方法。

3、计算机组成原理:研究计算机单机系统的组成及内部工作机制,强调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掌握计算机各大部件的组成原理、逻辑实现、设计方法及其互联构成单机系统的技术。

4、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主要包括Intel微处理器的基本结构、寻址方式与指令系统、汇编语言与汇编程序功能、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方法、汇编语言程序常用调试方法、中断系统的概念、I/O操作方法、中断程序设计方法、磁盘文件存取程序设计。

5、C语言程序设计:介绍程序设计的基本技术。内容有C语言概论,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简单C语言程序设计,逻辑运算和判断选取控制,循环控制,数组,函数,编译预处理,指针,结构体与共同体位运算,文件,常见错误与程序调试。

6、数据结构:本课程系统介绍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基本操作及其典型应用例子,并介绍经典查找、排序算法。使学生学会数据组织方法,初步具备分析和解决现实世界问题在计算机中表示的能力,为后续课程奠定较好的基础。

7、操作系统:本课程讲授操作系统功能、结构、模型,以多道程序设计技术为基础的各子系统的工作原理、设计方法及操作系统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操作系统和基本原理的设计方法,具有一定的系统设计、开发、应用和维护的能力。

8、编译原理:介绍编译程序构造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使学生掌握编译程序将高级语言源程序翻译为机器语言程序的完整过程,词法分析原理和相关的有限自动机理论,常用的语法分析的几种方法和语义分析的基本思想,优化的常用方法和目标代码的生成方法。

9、数据库原理与应用:主要介绍关系数据库理论、数据库设计方法和数据库相关技术。了解和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关系模型及其运算,SQL语言的使用、关系数据库规范化理论以及数据库设计方法,具备管理和使用常见数据库系统,以及设计和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能力。

10、计算机网络:介绍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包括:基本概念和术语、数据通信信道、数据传输技术、数据通信组网设备、计算机网络及其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协议、局域网等内容。

11、多媒体技术:Visual Basic 6.0概述,Visual Basic6.0基本语言,V B 6.0常用控件的使用及事件响应,信号的输出与输入,图形与动画程序设计,文件管理,多重窗体,MDI窗体,利用MCI设计多媒体系统,多媒体应用开发,数字组合发声器,调用Windows API函数与自编DLL,彩色分离技术。

12、软件工程:介绍软件过程生命周期,项目计划,需求获取,设计团队开发,测试及测试自动化,软件部署和维护,软件过程和产品质量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13、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使学生了解并掌握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对象分析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常见对象实现方法,掌握基本的多层平台的设计技术。

14、基于WEB的应用技术:使学生掌握基于Web的分布式的,企业级的开发和应用的核心技术,掌握基于Web的应用程序的架构和特点,掌握XML的核心标准和特征,熟悉分布式对象技术,熟悉Web服务器端开发,掌握J2EE架构的核心思想和相关组件,并能应用进行中型应用的开发。了解Web3D技术以及Web开发相关的较新技术。

15、计算机通信与网络:讲述组网通信技术,高速宽带网络、虚拟网和无线网等内容,涉及虚拟专网技术、互连技术、lP电话技术、大型网络应用平台及其应用系统等内容。

16、嵌入式系统:介绍嵌入式系统的完整设计流程、基于Proteus的模块仿真技术以及典型模块软硬件设计等内容,同时介绍了Altium Designer等实用EDA工具。就业方向

从就业单位及工作内容来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主要到以下单位工作。

IT类外企和IT类国企、民企。Microsoft、Intel、IBM、Google、SUN、HP、Oracle、NVIDIA、AMD、Adobe、Yahoo等,这类企业有着共同的特点:掌握着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产品市场占有率高、工作环境好、工作内容和专业极为密切、薪水高、发展前景广阔。因此,IT类外企不仅是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最佳选择,更是对毕业生的最高认可。

在IT企业中,一般有如下工作岗位:管理类——比如项目经理、软件架构师、硬件架构师等;研发类——比如软件工程师、硬件工程师、系统开发员等;测试类岗位——比如软件测试工程师、硬件测试工程师、系统测试工程师等;服务销售类岗位——比如售前服务、售后服务、市场营销、市场推广等。

非IT类外企及非IT类国企的计算机部门。比较常见的就业单位包括金融业的摩根斯坦利、高盛;

咨询业的埃森哲、麦肯锡;工业类的通用电气、西门子、三星、大众等;以及国内的电力类企业、石化类企业、银行、保险等企业。比如近年来工行软件开发中心、建行北京数据中心等单位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逐渐成为计算机专业新的就业热点。

在这些单位,主要从事企业数据系统的开发与维护、数据统计与管理、硬件运行与保障等工作。

政府、科研单位及其他。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推进,政府部门信息化办公机构由于工作相对稳定,压力较小,也成为同学们就业的热门选择。主要完成政府部门的电子政务系统的开发与维护、信息化工作流程培训和推广等工作。

同时,随着国家对科技投入的逐年增加,科研单位提供的待遇也越来越好,也有很多同学选择科研单位,既能获得不错的薪酬,还可以继续自己热衷的专业研究,一举两得。

总的来看,到计算机类的企业工作,今后的发展空间更大,能得到较高认可。但比较辛苦,工作压力相对较大,甚至需要长时间加班;非计算机类企业的计算机部门工作,往往扮演的是IT技术支持、保障、维护等角色,工作相对轻松,但是很难成为公司主流,也许薪水不低,在个人价值的体现上,还是比较有限。

学历水平也是能获得工资水平的决定因素之一。一般来说,计算机专业研究生毕业后的去向是各科研院所继续从事计算机方向的专业研究、高校任职、大型IT企业高级研发员工、非IT企业的IT部门管理人员等较高端的工作,也能争取到更高的工资。

升学率及就业流向

升学:考取研究生比例为20.00%。

就业流向:国有企业就业为9.28%;其他企业就业为23.47%;三资企业为9.49%;其他灵活就业6.70%:机关为1.24%;其他事业单位2.10%;出国及退学2.54%;自由职业2.24%;部队2.22%。

篇7:生物科学专业简介

1、山东省渔业资源增殖技术试验基地(乳山)(1)实习基地的基本情况

该基地座落在山东南部(乳山)塔岛湾畔,占地15000m2,规划建设水体4500m3,分虾蟹室、贝类室、鱼类室、海蜇室、越冬室、饵料室、化验室等生产实验单元,并下辖100亩中间培育池和蓄水池。现已有虾蟹室、海蜇室、越冬室、饵料室等2500m3育苗水体,并建有大型沉淀池4000m3,无阀沙滤池和平流沙滤池,有效过滤面积达300m2。基地配备了40kw海水管道泵、95kw大功率自主发电机组和2吨气暖锅炉,保证了水、电、热、暖的供应要求。我系可以利用合作方现有的生产场地与设施进行渔业资源增殖苗种培育与放流教学实习,另外对方为我方提供120m2的教学实习实验室。(2)实习的目的和内容

通过在基地的学习,加强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所学知识参与生产实践与科研工作,并培养良好的科研业务精神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有关虾蟹、海蜇苗种培育和增殖放流的实践操作能力,为今后解决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实际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本基地实习的主要内容有:增殖资源学课程的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3)实习基地所进行的科研或生产技术活动 参加乳山市科研课题的实施,为当地养殖技术人员进行业务培训。(4)实习基地能为实习提供的场地和设施

该基地拥有虾蟹室、海蜇室、越冬室、饵料室等2500m3育苗水体,养殖设施先进,实验仪器较多,另外为我方提供120m2的教学实习实验室。基地能够提供给学生良好的住宿和餐饮条件,交通便利。(5)实习过程中的特色项目 主要进行日本对虾、三疣梭子蟹和海蜇育苗,以及三个品种增殖放流。(6)学生实习的效果和成果

近年来,该基地作为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专业学生实习的主要场所,先后接受实习生20余人次,撰写实习报告20余篇。

2、青岛鑫海渔业有限公司(1)实习基地的基本情况

该公司位于青岛市胶州市营海镇东营渔港。2002年9月与水产学院签订共建协议。主要负责海洋渔业系本科生的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该公司成立于1981年,由最初的单一捕捞生产企业,发展成为拥有23艘大马力渔船、冷藏厂、渔轮修造厂、育苗厂、网具加工厂的综合性渔业企业。公司拥有职工300余人,其中各种专业技术人才60多人。以捕捞、加工、销售干鲜海产品、繁育各种虾蟹苗种、海水养殖为主,年产值在3000万元左右。(2)实习的目的和内容

通过在基地的学习,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所学知识参与科研工作,并培养良好的科研业务精神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有关海洋捕捞、资源调查、评估和保护的实践操作能力,为今后解决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实际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本基地实习的主要内容有:渔业技术概论、生物资源调查技术、生物资源评估等课程的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3)实习基地所进行的科研或生产技术活动 参加青岛市科研课题的实施,为科研外业调查提供技术支撑。(4)实习基地能为实习提供的场地和设施

该基地拥有23艘大马力渔船、冷藏厂、渔轮修造厂、育苗厂、网具加工厂。基地能够提供给学生安全的外业作业条件,交通便利。(5)实习过程中的特色项目 主要进行资源调查技术操作,增强学生渔业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意识。(6)学生实习的效果和成果

几年来,该基地作为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实习的主要场所,先后接受实习学生50余人,撰写实习报告50余篇。

3、青岛红岛蛤原良种开发有限公司(1)实习基地的基本情况

2006年3月与水产学院签订共建协议,主要负责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专业本科生的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以及部分教师的科研工作。该基地位于青岛市城阳区红岛镇东大洋,主要从事菲律宾蛤仔良种的繁育,拥有建筑面积800平方米的高密度饵料藻类培养车间一座;高密度贝类幼虫、稚贝培育车间一座,面积700平方米;办公实验大楼一座。计划2003年年底再建成面积为800平方米的蛤类高密度培育车间一座,使菲律宾蛤仔以及其他贝类苗种年产量达到50亿粒以上,年收入达到1000万元。(2)实习的目的和内容

通过在基地的学习,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所学知识参与科研工作,并培养良好的科研业务精神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有关生物资源与环境调查和评价的实践操作能力,为今后解决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实际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本基地实习的主要内容有:生物资源调查技术、增殖资源学等课程的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3)实习基地所进行的科研或生产技术活动

参加指导教师和当地科研单位的科研课题实施,以及胶州湾的生态环境调查。(4)实习基地能为实习提供的场地和设施

该基地拥有700平方米的育苗车间,养殖设施和实验仪器先进。基地能够提供给学生良好的住宿和餐饮条件,交通便利。(5)实习过程中的特色项目 主要进行菲律宾蛤仔的育苗,以及胶州湾菲律宾蛤仔底播效果评价。(6)学生实习的效果和成果

该基地作为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专业学生实习的新建场所,已接受实习生10余人。

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专业学生在基地实习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专业学生在换水 本专业学生在进行卤虫孵化工作 本专业学生在暂养池投喂虾苗 本专业学生参加中国对虾的干称放流 本专业学生进行虾苗计数

篇8:初中生物虚拟实验平台简介

我们这里汇聚了全国关心“整合”、研究“整合”、实践“整合”的人。您在“整合”中是否有一些成功的喜悦想与人分享,有一些现实的困惑要寻求解答?真诚地邀请您也参与进来,做杂志的“主人”而非“看客”。

编辑邮箱:见页眉。QQ:814819519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它以实验为基础,因此,实验在生物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要求对学生的培养要做到使其: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正确使用显微镜等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和仪器,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可以看出,随着教学理念的完善,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实验的操作能力等得到更多的重视。然而在现实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总是不能够很好地达成对学生的培养。东师理想研究院在对生物教学现状以及现有虚拟实验平台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开发了初中生物虚拟实验平台,希望能为实验教学以及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提供帮助。

●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现状研究

我们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和访谈法对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现状进行研究。通过文献调研掌握已有研究,并以此为基础设计调查内容,更为客观地了解真实的教学情况;通过对实验校的校长、一线教师以及学生的访谈,形成各研究数据的相互印证,确保对教学现状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目前生物实验教学的不足之处主要有: (1) 不能完成所有课程标准要求的实验。由于课时相对较少以及与生物实验相关的仪器设备、用品、药品等的缺乏,使得一些“不重要”、“无法完成”的实验不能够实现。 (2) 教学观念比较陈旧,教学方法落后。大多数实验教学仍然采用教师讲解或者演示的方式,学生亲自到实验室进行操作的实验很少。 (3) 实验教学缺少评价。目前,对于学生实验的评价,多数学校仍采取“填写实验报告,没有评价”,或者“仅有教师评价”。 (4) 实验室管理不完善。由于缺少专业的实验室管理人员等条件的限制,学生不能自由使用实验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阻碍了科学探究精神与实践创造能力的培养。 (5) 学生探究实验开展得少。由于探究实验有时间、地点、环境以及实验对象选择等方面的限制要求,所以大多数学校不能够充分开展。

●中学生物虚拟实验平台现状分析

虚拟实验以其高度开放、不受时空限制、实验资源高度共享、实验操作安全可靠等特点日益受到青睐。它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实验教学的问题,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这里我们仅仅关注它在支持实验教学方面的不足: (1) 缺乏必要的人文环境。现实世界环境的特征没能很好地融入虚拟学习环境中。 (2) 学生实验操作受到限制。目前用于教学的中学虚拟实验,大都是演示型桌面虚拟实验。而在少数的操作型虚拟实验中,由于领域模型不健全,造成学生只能按部就班地在平台上做实验,把探究性实验做成了验证性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的实验目的,特别是学生培养目标。

●东师理想初中生物虚拟实验平台设计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一线教师的建议以及对实验教学现状和现有虚拟实验平台在教学中的应用分析,我们设计并开发了“中学生物虚拟实验平台”。旨在能够更好地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以及为学生探究精神、实验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好的学习工具。

平台由五个模块组成:文件、编辑、同步实验、辅助工具以及系统配置。

文件模块包含“新建”、“打开”、“保存”、“另存”、“打印”、“导出”功能。其中“导出”功能可以将学生的实验过程或者实验结果生成动画。

编辑模块为教师授课提供帮助。其中含有大量的文本、图片、视频、动画等素材,同时也有仪器、模式图、表格、模板等教学支持工具。并设有属性编辑器,可以对实验所需仪器、用品的属性进行修改。

同步实验模块,用于存放与教材配套的演示实验和探究实验。

辅助工具模块包括“三维仪器”、“互动实验”以及“三维人体”(如图1、图2)三部分内容,不但可以使学生虚拟实验环境更加良好,而且更有利于学生的自学以及教师的教学。

系统配置模块可以对交互服务器进行设置,支持学生交互实验。

上一篇:肝胆外科实习医生总结下一篇:国培企业实践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