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师的舞蹈教学

2024-06-23

浅谈幼师的舞蹈教学(精选8篇)

篇1:浅谈幼师的舞蹈教学

谈幼师的舞蹈教学

【内容提要】幼儿师范中的舞蹈课,应该是一门独特结构的舞蹈教学。独特性:不同于专业舞蹈学校舞蹈课;系统性:产生兴趣,提高认识基本动作训练组合,掌握各门类基本风格,创编儿童舞蹈。科学性:训练中要符合儿童生理,心理特点。幼儿师范中的舞蹈课应联系幼儿舞蹈教学的实际,避免幼儿园舞蹈教学和舞蹈创作的成人化。

【关键词】幼师 舞蹈教学 创编 特殊性

喜欢歌舞是儿童的天性,儿童用舞蹈不仅可以对自己、对别人说什么是“美”什么是“乐”?而且,在舞蹈中还能找到传达情感的最生动、最直接的方式。因此,舞蹈对儿童心灵的开发和审美的熏陶,有着其它任何艺术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由以上可以推知,幼儿师范中的舞蹈课,应该是一门独特结构的舞蹈教学。尽管在目前幼儿教育中,幼儿舞蹈教育的这种独特性还不能充分地表现出来,但相信随着众多从事幼师舞蹈教育的同行们不断努力探索和创造,幼儿师范教育体系中的舞蹈教学的独特性、系列性和科学性定会逐步确立和完善。

一、幼儿师范舞蹈教学的特点:

所谓幼师教育中舞蹈教学的独特性、系列性和科学性,是与其它学校,其它课程相对而言。幼师的舞蹈课同专业学校的舞蹈课无论是在教学对象、教学目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上都迥然不同的。幼师的舞蹈课不是培养专业演员,幼师学生之所以接受舞蹈训练,完全是为了今后从事幼儿教育时,能够用舞蹈对儿童进行初步的审美教育。因此,幼儿教育的舞蹈课应突出儿童心理特征和思维特征,无论是内容还是教学方法,应始终贯穿对儿童直观性和想象力的培养,展现天真无邪的童心。幼师学生在五年内接受舞蹈训练的过程,这是一个进入童心世界的过程,学生应该把学到的各种舞蹈知识转化成一种能通过舞蹈对儿童身心进行美的耕耘、美的培育、美的熏陶的能力。对学龄前儿童,通过舞蹈陶冶个性,开发智慧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有了这种独特性认识之后,我们在制定教学大纲,选择和调整教材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发挥灵活性和创造性,就有了明确的目的,就不至于再去生搬硬套别人的东西,而有可能整理出一套适合幼师舞蹈教学的具有独特个性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法。

有人说幼师舞蹈课没什么系列可言,这是不对的。幼师的舞蹈教学,既不可能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专业舞蹈人才,又不可能让学生在校五年间对舞蹈是门门通,门门松的万金油。通过舞蹈教学,我们侧重培养的应该是一个合格的称职的幼儿艺术美育教师,她们的中心任务就是使自己的教育对象的心灵智慧不断地产生火花,激发其对美的兴趣,启迪其对美的向往与追求。因此,幼儿舞蹈教学在内容选择上要依据幼儿的生理,心理特征和接受能力,要不拘一格,不局限于某些舞蹈的种类和风格,应服从于幼儿教育的总体目标,从幼儿的认识规律和性格特点上去探寻它的规律。学习舞蹈时,找出些起支配作用的主干动律,哪些是连接动力,哪些是静态,哪些是动态,哪些是起式,哪些是落式。然后,从它们中间理出一个又一个的点,找出之间的线,对这些点和线进行规范,再根据音乐的情感、节奏,对规范出来的动作进行各种组合,这种系列化的组合与分析,使动作原来的个性淡化,然后人为地让它们向着幼儿鲜明的特性上倾斜。这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实践,经过这种反复的创造性实践,幼师舞蹈教学不再是生吞活剥“四大民族”和“四大秧歌”,而是从中理出自己的教材,自己的方法,整个教学上以对舞蹈产生兴趣,提高认识基本动作训练组合,掌握各门类基本风格,创编儿童舞蹈等完整的教学思路系列化地进行。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侧重教授如何使幼儿身体各部位正常发育,使她们通过舞蹈增强身体弹性和韧性,提高反应和应变能力,懂得如何用舞蹈宣泄自己的感情,表达自己的意愿,在教学中切实贯彻身体各部位各关节韧带的张弛,各部位之间的对抗与协调。没有系列性,则体现不出训练性,没有训练价值的系列性等于零。

二、幼儿舞蹈创作的特殊性:

因为幼师的舞蹈教学是为幼儿园培养合格的、称职的舞蹈教师的,而幼儿园的舞蹈作品多数都是由教师自己创作,所以在幼师的舞蹈教学中幼儿舞蹈创编教 学又显得更为重要。经过多年的教学和幼儿舞蹈的创作,我发现,要想让学生学好创编,除了学习创编的技法之外,最关键的是树立一个正确的创作观念。

我们不难发现,在目前的许多舞蹈作品中呈现出来一种越来越明显的成人化的取向。众所周知,舞蹈是以形体语汇为手段的心灵外化的表现,优秀的舞蹈应是灵魂与形体的完美融合而重新流淌出的一种特殊的心灵语言,任何将情感与形体分裂开来的作品都将是失败的。而所谓幼儿舞蹈,是指以表演者的年龄划分出的舞蹈体系中的一个分支。舞蹈的本质和内涵没变,重要的是表演者,是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空间,是他们的目光和情趣,是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和对未来的想象,这就给少儿舞蹈界定了一个相对的范围。

举一部优秀作品为例,幼儿舞蹈作品《包饺子》就相对成功地接近了儿童的思维特点和想象空间。这是一部充满童心童趣的作品。过年是孩子们最向往的事情之一,而包饺子又是孩子们感到最有趣、最热闹因而总想跃跃欲试的劳动。几乎所有家里的孩子们都有过这样想“凑热闹”的经历。编导者成功地捕捉到了这个特点又加以发挥和想象,把孩子们的心里情趣极为形象地外化成由他们自己参与的现实氛围。其放大了的稚嫩动作和独特的服装造型及节奏鲜明的音乐加之齐声朗诵都恰到好处,幼儿的天真质朴和将“玩”融于劳动之中的一丝不苟的动人情趣令成人看了也忍俊不禁。这样的作品就是从内容到形式都从儿童特点出发,没有偏离方向。假如换一个角度看,即以成人的目光,那么没有多少成人会对包饺子这样的事情感兴趣,那只不过是一种日常的劳动而已。可儿童就不同,他们对此充满新鲜和好奇,由此发生了一系列既合理又可笑的行为和动作。这就是幼儿与成人的区别,或者更极端一点说,这样的舞蹈它只属于幼儿,成人是无法进入的。纵然在创作方向上是准确的、有生命力的优秀作品有许多,在此我就不一一列举,但大量的幼儿作品都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有的空洞不知所云;有的追求华丽的造型;有的追求高超的专业技巧,使孩子们成了完成动作和技巧的机器;有的赋予孩子以成人的感情,试图让幼儿舞蹈也深刻起来,给孩子披上沉重的外衣,如此等等。我认为其中最为严重的,对幼儿舞蹈的发展最具伤害性的就是成人化的问题。

试举一部作品为例,大家都知道,少儿舞蹈《常回家看看》是一部在创作观念和表演观念上都存在一定问题的作品。作品取材于一首流行歌曲。且不说这首 流行歌曲的艺术价值有多高,单就它所表达的情感以及歌词意义,就及不适合用幼儿舞蹈来表现。歌词的立意无非是劝慰(或说劝诫)已经离家的儿女要对父母尽一些孝心。如果再牵强一点的深入,则其中包含着生活的沉重和无奈,并无更新鲜和积极的东西,而且音乐上也不是那种适合于儿童舞蹈的清新和明快。也许用于成人舞蹈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让儿童去表现就显得负载过重。孩子们生活在无忧无虑的世界里,他们还不是曾体验这种需要“常回家看看”的生活经历,还不能从内心读懂歌词的真正涵义,所以只能机械地糊里糊涂地按老师编排的动作去做,这给他们心理上及表演上都带来了相当的困难,再加之表演上的一些难度较大的新奇动作,现代语汇等等,都使这部作品较大程度超越了幼儿年龄特点,较远偏离了幼儿舞蹈的方向,使人看上去会产生严重的距离感,既不能进入歌词的意境,也不能进入表演者的意境,作品便失去了全部的意义。这部作品是个比较典型例子,类似的作品在幼儿舞蹈作品中大量存在,所以已经形成了一种倾向。

我觉得有许多作品从创作之初就偏离了儿童特点而进入误区,从主题立意,从结构到情节,从语汇风格到服装设计指导表演,完全是成人舞蹈的模式,使天真活泼的孩子都变成了“小大人”或者说用孩子来演成人的舞蹈,这就像用成人来演孩子的舞蹈一样令人不舒服,这就是许多儿童舞蹈不好看的重要原因。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启示,即幼儿舞蹈的编导者要解决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儿童舞蹈为何舞蹈?儿童舞蹈舞什么?这是创作观念问题。即如前所述要真正进入儿童的内心世界,寻找和发现幼儿与成人的真正区别所在。儿童有理想却是天真的,有感性却是单纯的。他们有大胆的想象从而有惊人的创造力,却往往与现实不符,这也正是这种想象和创造的珍贵可爱之处,这也正是编导者需要潜心研究的问题。没有这种寻找和发现,就很难走出创作误区,另外还有表演的问题。

许多指导教师不是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出发去指导他们对舞蹈和音乐的理解,引导他们真实、准确、自然地表现童心和童趣的世界,而是机械地要求他们向成人看齐,举手投足,一颦一笑,不用问为什么,只按照要求做就是,有的教师竟然到了告诉孩子们必须把牙齿露出来的地步,使孩子们成“呲牙咧嘴”状,动作也由于只注意牙露没露出来而变得呆板和倔硬,全无生气,令人啼笑皆非。有的教师则要求孩子们完成一些芭蕾舞的、民族舞的甚至现代舞的难度很大的动作,认为这是高人一筹,岂不知这种忽视年龄感的、忽视以内心带形体的表演观念,同样也是对幼儿舞蹈取得成功的一大障碍。

综上所述,都是我们的幼师舞蹈教学中应注意的并不断向学生反复强调的观念。不少人对幼师舞蹈教学有着一种偏见,认为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哄孩子蹦蹦跳跳就行了,这是错误的。幼师舞蹈教育是崇高事业,它不仅关系着千千万万的儿童茁壮成长,而且也是我们舞蹈工作者的一种骄傲和自豪!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事业,都需要智慧和汗水才能完成。让我们为幼师舞蹈教学早日实现规范化、具体化、实用化而努力,共同把幼教事业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艺术概论》王宏建主编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0年1月版 2.《舞蹈教育学》吕艺生 中国戏剧出版社 1994年版

篇2:浅谈幼师的舞蹈教学

摘 要:职业学校幼师专业的大多数学生对舞蹈教学的认识很肤浅,并且有些学生缺乏学习舞蹈的信心。针对这一情况,舞蹈教师必须及早扭转学生的心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主要探讨了教师如何对从未接触过舞蹈的学生采用谈话、讲解与舞蹈示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较快地接受抽象的理论知识,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关键词:幼师专业?舞蹈教学?技能技巧

舞蹈是幼师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它不仅能培养学生健美的身体姿态及动作的协调性、节奏感,使学生拥有一技之长,而且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舞蹈抒发和表达感情,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道德素养。当然,我们这里所说的舞蹈课与高等艺术院校的专业化训练是有所区别的,职业学校的舞蹈课是要教会学生舞蹈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舞蹈的基本技能技巧,而不是要培养专业性舞蹈演员。下面笔者对幼师专业舞蹈课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学生被动学为主动学

职业学校幼师专业的大多数学生在入学前,没有深入接触过舞蹈这门艺术,对舞蹈教学的认识很肤浅,且有些学生缺乏学习舞蹈的自信心,觉得自己不是学习舞蹈的料。因而职校幼师专业学生对学习舞蹈课的态度虽然也向往,但不像艺术院校的学生那样兴趣浓厚。所以舞蹈教师必须及早扭转学生的心态,而转变这种心态的有效方法则是培养学生的兴趣。从未接触过舞蹈的学生往往对单纯的舞蹈理论灌输感到枯燥、乏味,而改用谈话、讲解与舞蹈示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较快地接受抽象的理论知识。同时,笔者还让学生欣赏高年级学生表演的舞蹈,鼓舞她们,帮助她们树立学习舞蹈的自信心。另外,笔者还把所用的舞蹈教材与北京舞蹈学院的考级教材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因为舞蹈学院的考级教材多有配套的录像带、音乐伴奏带,这些材料不仅便于教师教学规范动作,而且学生通过看录像,更能够直观地感受舞蹈艺术之美,提高欣赏水平,激发学习兴趣。

二、融幼儿律动教学于舞蹈的基本技能、技巧教学中

1.基本功训练是学习舞蹈的基础和前提

幼师专业的学生年龄大多都是十六七岁,正是生长发育时期,如果教师不注意舞蹈基本功的训练方法,学生很容易出现韧带拉伤、肌肉挫伤等一系列伤病。教师在加强对学生的舞蹈基本功的训练时,必须考虑到学生的生理特点,合理控制训练时间和训练强度,切不可急于求成。为把枯燥无味的基本功训练变得生动活泼,教师可选择一些节奏鲜明、轻快活泼的音乐作为伴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音乐中加强舞蹈基本功训练。

2.舞蹈的基本技巧训练是提高学生舞蹈素质和舞蹈能力、发展学生表演能力的重要环节

幼师学生的舞蹈基础一般比较差,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于初学的学生,笔者融简单的律动教学于舞蹈的基本技巧训练中,以培养学生动作的协调性和节奏感。这些律动大多是以学生较熟悉的歌曲作伴奏,节奏鲜明、轻快活泼,易被学生喜爱和接受。对于舞蹈感觉较好的高年级学生,笔者的教学除了加强舞蹈基本功训练外,更注重以各民族的舞蹈组合为主(如汉族秧歌、维吾尔族舞、蒙古族舞等)进行训练。在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根据各民族舞蹈的特点,力求做到形神兼备地表现舞蹈的意境和特点。例如新疆维吾尔族舞蹈开朗、活泼、婀娜多姿、风趣、诙谐的情调,藏族弦子的沉稳、柔颤、富有歌唱性,蒙古族舞蹈的豪放、质朴及内柔外刚的特点,这些都需要学生融会贯通、揣摩体会,从而提高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

三、变单纯教师教为师生合作,培养学生独立编创舞蹈的能力和组织能力

过去的舞蹈教学大多采用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方法,忽视、束缚了学生自身能力的发挥。由于幼教的培养目标是未来的幼儿教师,必须提高学生的舞蹈编创能力。因此近两年来,笔者对高年级的学生注意师生合作,重视学生独立编创舞蹈能力的教学。笔者经常鼓励学生运用学过的各种舞步、舞蹈技巧来独立编创舞蹈,笔者定期进行总结,指出其优点与不足。在课余训练时,还采用培养小老师的办法,鼓励舞蹈素质好的学生教舞蹈素质差的学生,使学生在互帮互学的实践中提高了组织能力。

以上几点是笔者在舞蹈教学中的体会,通过这些方法,所教学生课内外学习舞蹈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舞蹈表演能力和编创能力也普遍有所提高。笔者学校组织的毕业汇报联欢会的大部分节目都是学生自编的舞蹈,受到了大家一致好评。笔者深深地体会到,教师只要勇于探索,善于总结经验,努力掌握教学规律,一定能够创出一条适合现代舞蹈教学的新路子。

篇3:浅谈幼师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幼师舞蹈教学能力,培养

幼儿舞蹈教学属于学前教育专业, 它对幼儿身心的健康、智力的开发、情操的陶冶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幼儿舞蹈教学大概分为四个部分, 即:舞蹈基本功、幼儿舞蹈、民族民间舞蹈及幼儿舞蹈创编。幼儿舞蹈在这四部分中是教学中的重点和基础, 难点则是幼儿舞蹈的创编, 这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创编幼儿舞蹈是幼儿舞蹈的延伸, 但是如果没有幼儿舞蹈作为基础, 创编幼儿舞蹈将无法进行;舞蹈基本功是学好幼儿舞蹈和民族民间舞的先决条件, 这四个部分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笔者对如何培养幼师学生舞蹈教学能力进行了分析, 现报告如下: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要围绕教学目标

幼师专业的舞蹈课与专业舞蹈学校的不同之处是:幼师专业的学生年龄一般在15-18岁之间, 于是教学内容的选择既要符合幼师学生心理及生理特点, 也要兼顾幼儿的年龄特点[2]。

(1) 要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内容根据幼儿园教学的特点, 要求幼儿教师不仅会跳舞、教舞更要会编舞。所以要选择舞蹈难度适中且种类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为了让学生达到舞蹈表演应具备的软度和开度, 芭蕾基本功训练必须学习;以汉、蒙、维、藏、傣族为主的中国民族民间舞及不同风格的舞蹈也要广泛学习, 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舞蹈风格;学习并充分了解幼儿舞蹈的特点和律动;使学生掌握编排幼儿舞蹈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巧。通过以上循序渐进的教学内容, 加深了学生舞蹈的积累, 也开阔了学生的舞蹈知识面, 为学生打下了厚实想象力和创造性的发展基础。

(2) 教学的目的性和方向性要明确一年级主要以克服学生在日常自然状态下的一些毛病, 训练学生的灵活性和协调性等舞蹈感觉为主, 进行舞蹈基训并学习幼儿舞蹈。基训主要以姿态组合、幼儿基本舞步及手位组合为主要内容, 腿和腰的技能训练和软度为辅, 这样不仅使学生在接触舞蹈艺术的同时又进行了形体训练, 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为下一步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第二年主要学习各民族民间舞蹈, 这也是幼师专业的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 一般以汉、蒙、维、鲜、藏这五大民族为主, 进行选择教学内容时, 要以每种民间舞的民族风格所具有的代表性、实用性和训练性为主。如:东北“手巾花”的秧歌组合, 云南“小崴”的花灯组合, 蒙古族的“硬肩”、藏族的“踢踏”和“旋子”组合, 傣族的“基本手位步伐”组合, “三步一台”的维吾尔族组合等。通过学习以上舞蹈, 更加提高了学生的舞蹈协调性、灵活性、表演能力及舞蹈语汇。舞蹈创编技法是三年级主要学习的内容, 通过前两年的学习, 结合现代先进的多媒体教学, 通过对舞蹈理论知识的讲授和作品的分析, 提高了学生的舞蹈编排能力。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要围绕教学内容

(1) “口传身授”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自古以来舞蹈教学就沿用传统的“身授法”, 即边边做边讲解、做边边体会。舞蹈教学理论永远伴随着实践[3], 在教学过程中, 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作为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舞蹈课, 它是理论与实践最为紧密联系的课[4]。因此, “口传身授法”与舞蹈教学规律是吻合的, 是舞蹈基本的教学方法。

(2) 开设舞蹈欣赏课, 开阔学生视野。通过欣赏舞蹈艺术, 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的学习人文知识和舞蹈艺术基本技能, 学生的舞蹈艺术修养与舞蹈鉴赏力得以提高。欣赏课要结合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进行, 使学生宏观的了解所学的内容。

(3) 培养幼儿舞蹈的创编能力。要求学生教学过程中尊重幼儿心理、生理及个性的发展特征, 树立做一位热爱幼儿、富有责任感、有爱心的幼儿教师的愿望。舞蹈是孩子们最为喜爱的艺术形式之一, 也是他们陶冶情操、开发智力、提高精神境界、塑造美好心灵的一种潜移默化的有效手段。高尔基在《儿童文学主题论》中提到:“有志于儿童文学的作家必须考虑读者年龄的一切特点。违背这些特点, 他的著作就会成为没有对象、对儿童和大人都无用的东西。”这一理论, 同样适用于幼儿舞蹈教育[5]。幼儿在接受能力方面的差异性给舞蹈教育带来不同的要求, 这就需要我们的学生根据这一特点去开展适宜的幼儿的舞蹈创编活动。尽量避免“成人化”, “专业化”的幼儿舞蹈创作倾向, 创作出幼儿感觉好玩、易学、愿意接受的优秀的幼儿舞蹈。

(4) 将学生的教学能力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把过去以舞蹈课为主的考试方法转变为以舞蹈实践教学和舞蹈基础两个部分相结合的考试方法。通过模拟教学的形式进行, 让学生写出教案并相互教授自己创编的幼儿舞蹈。这样不仅考察了学生的舞蹈教学能力、舞蹈创编力、提高了学生的欣赏能力, 还检验了学生的舞蹈综合素质。

三、重视社会艺术实践

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 对舞蹈基本技能和音乐基础知识基本掌握, 进行社会艺术实践一方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压力感, 另一方面也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实践演出及表现的机会多了, 使学生看到了自己的进步, 并在舞台上找到了成就感及自信心, 从而使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提高了。学校可以多为学生创造条件, 使他们的艺术特长得到充分展示, 让学生在各种社会艺术实践中得到锻炼和全方位地提升。

综上所述, 要提高幼师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 主要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着手, 围绕教学目标并重视社会艺术实践等方面改革, 为培养学生舞蹈教学、表演及创编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国宾.舞蹈教育战略与发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6:1.

[2]廖海云.论幼师学生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J].宜春学院学报2011, 3 (33) :156-157.

[3]喻力娟.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J].大理学院学报, 2008, 9 (7) :72-73.

[4]吕艺生.舞蹈教育学.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0, 4.

篇4:浅谈幼师专业的舞蹈教学

关键词:幼师专业?舞蹈教学?技能技巧

舞蹈是幼师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它不仅能培养学生健美的身体姿态及动作的协调性、节奏感,使学生拥有一技之长,而且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舞蹈抒发和表达感情,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道德素养。当然,我们这里所说的舞蹈课与高等艺术院校的专业化训练是有所区别的,职业学校的舞蹈课是要教会学生舞蹈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舞蹈的基本技能技巧,而不是要培养专业性舞蹈演员。下面笔者对幼师专业舞蹈课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学生被动学为主动学

职业学校幼师专业的大多数学生在入學前,没有深入接触过舞蹈这门艺术,对舞蹈教学的认识很肤浅,且有些学生缺乏学习舞蹈的自信心,觉得自己不是学习舞蹈的料。因而职校幼师专业学生对学习舞蹈课的态度虽然也向往,但不像艺术院校的学生那样兴趣浓厚。所以舞蹈教师必须及早扭转学生的心态,而转变这种心态的有效方法则是培养学生的兴趣。从未接触过舞蹈的学生往往对单纯的舞蹈理论灌输感到枯燥、乏味,而改用谈话、讲解与舞蹈示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较快地接受抽象的理论知识。同时,笔者还让学生欣赏高年级学生表演的舞蹈,鼓舞她们,帮助她们树立学习舞蹈的自信心。另外,笔者还把所用的舞蹈教材与北京舞蹈学院的考级教材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因为舞蹈学院的考级教材多有配套的录像带、音乐伴奏带,这些材料不仅便于教师教学规范动作,而且学生通过看录像,更能够直观地感受舞蹈艺术之美,提高欣赏水平,激发学习兴趣。

二、融幼儿律动教学于舞蹈的基本技能、技巧教学中

1.基本功训练是学习舞蹈的基础和前提

幼师专业的学生年龄大多都是十六七岁,正是生长发育时期,如果教师不注意舞蹈基本功的训练方法,学生很容易出现韧带拉伤、肌肉挫伤等一系列伤病。教师在加强对学生的舞蹈基本功的训练时,必须考虑到学生的生理特点,合理控制训练时间和训练强度,切不可急于求成。为把枯燥无味的基本功训练变得生动活泼,教师可选择一些节奏鲜明、轻快活泼的音乐作为伴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音乐中加强舞蹈基本功训练。

2.舞蹈的基本技巧训练是提高学生舞蹈素质和舞蹈能力、发展学生表演能力的重要环节

幼师学生的舞蹈基础一般比较差,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于初学的学生,笔者融简单的律动教学于舞蹈的基本技巧训练中,以培养学生动作的协调性和节奏感。这些律动大多是以学生较熟悉的歌曲作伴奏,节奏鲜明、轻快活泼,易被学生喜爱和接受。对于舞蹈感觉较好的高年级学生,笔者的教学除了加强舞蹈基本功训练外,更注重以各民族的舞蹈组合为主(如汉族秧歌、维吾尔族舞、蒙古族舞等)进行训练。在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根据各民族舞蹈的特点,力求做到形神兼备地表现舞蹈的意境和特点。例如新疆维吾尔族舞蹈开朗、活泼、婀娜多姿、风趣、诙谐的情调,藏族弦子的沉稳、柔颤、富有歌唱性,蒙古族舞蹈的豪放、质朴及内柔外刚的特点,这些都需要学生融会贯通、揣摩体会,从而提高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

三、变单纯教师教为师生合作,培养学生独立编创舞蹈的能力和组织能力

过去的舞蹈教学大多采用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方法,忽视、束缚了学生自身能力的发挥。由于幼教的培养目标是未来的幼儿教师,必须提高学生的舞蹈编创能力。因此近两年来,笔者对高年级的学生注意师生合作,重视学生独立编创舞蹈能力的教学。笔者经常鼓励学生运用学过的各种舞步、舞蹈技巧来独立编创舞蹈,笔者定期进行总结,指出其优点与不足。在课余训练时,还采用培养小老师的办法,鼓励舞蹈素质好的学生教舞蹈素质差的学生,使学生在互帮互学的实践中提高了组织能力。

以上几点是笔者在舞蹈教学中的体会,通过这些方法,所教学生课内外学习舞蹈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舞蹈表演能力和编创能力也普遍有所提高。笔者学校组织的毕业汇报联欢会的大部分节目都是学生自编的舞蹈,受到了大家一致好评。笔者深深地体会到,教师只要勇于探索,善于总结经验,努力掌握教学规律,一定能够创出一条适合现代舞蹈教学的新路子。

篇5:幼师专业舞蹈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在幼师专业的课程中,舞蹈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由于幼师专业的特殊性,舞蹈教师除了通过舞蹈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外,更承担着提高学生舞蹈学习成绩,提高学校舞蹈教学水平的重任。而学习兴趣的培养,正是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那么,该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从幼师舞蹈教学特点出发,围绕舞蹈学习兴趣的培养,从4个方面进行阐述。兴趣在表扬和鼓励中得到激发

大部分学生在进入幼师专业以前可能从来都没接触过舞蹈,这一类学生对舞蹈的认识可以说微乎其微。虽然学生隐约知道学习舞蹈是枯燥、痛苦的,但是这一类词语在他们脑中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当他们真正接触舞蹈时才发现原来是那么的枯燥与痛苦。心理学家提出:经常受鼓励、表扬的学生在回答问题、独立思考、想象力、创造力、人际交往等方面远远超过受批评的学生。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否对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和热情的鼓励显得非常重要。

在这几年的教学中,经常在课堂上运用鼓励和表扬的教育方法,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的舞蹈学习水平。有一名学生由于觉得自己的柔韧性比其他学生差很多,一学期下来,当其他学生能劈叉、能下腰的时候,她离这个目标还非常遥远,于是本来对舞蹈就不怎么感兴趣的她渐渐失去信心。有一次上舞蹈课,看到她练得挺认真,就表扬了她。在接受表扬后,这位学生的脸马上就红了,但是从表情看的出来,她的内心是美滋滋的。课后这位学生非常感动地对我说“老:师,我真可以吗?谢谢老师的鼓励,我会努力的。”她的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觉得这一句简单的表扬不仅鼓励了她,还温暖了她的心灵。这时又鼓励她,虽然自身条件不好,但是经过努力还是能赶上其他学生。在往后的几次课中,又抓住机会对她进行表扬,并在课后不失时机地鼓励她。在以后的练习中,她不仅自信了很多,而且更加认真,更加努力,在这次期末考试中还取得很不错的成绩。

在课堂上,不仅对个别学生进行适时的表扬和鼓励,而且每次学生有一点进步时就对他们进行鼓励。“做的很好”“进步很大”“加油,很不错”“再努力一点”成了经常对学生说的话,渐渐地课堂气氛变得愉快、融洽,久而久之学生不再惧怕舞蹈课,不再讨厌舞蹈课,反而成了他们最喜欢上的一门课。兴趣在美的感染中得到增强

舞蹈是一门美中之美的人体动作艺术。而幼师舞蹈教学又承担着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大任务,因此在课堂上让每个学生感受舞蹈的“美”,除了承担美育教育这一使命,更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舞蹈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进行舞蹈训练的时候,把“美”字融入课堂,融入教学,而不是一味简单地追求学生的舞蹈技术技能。让学生把自己最美的一面表现出来,而这种美可以是多样化的,如古典芭蕾的优雅、高贵之美;中国古典舞的典雅、均衡、和谐统一之美;儿童舞蹈的天真、活泼之美;藏族民间舞蹈的神秘、粗犷之美;等等。女孩子,特别是正处在青春期的学生,对美更加敏感,更具追求。教师要让舞蹈的“美”去感染她们,让她们徜徉在舞蹈“美”的海洋中学习,让每个学生都觉得自己体态美,心灵美,深切地觉得上舞蹈课并不是累的、苦的,而是一种美的享受。3 兴趣在多样化的课堂教学中得到培养

一直以来舞蹈教学的形式都很单一,“口传身授”是舞蹈教学的传统形式,直到今天,它还是一种主流的,也是一种重要的、有效的教学方式。舞蹈的训练,特别是基本功的训练一直是比较枯燥的,学生在反复练习一个动作时容易出现厌烦的情绪。那么,教师应如何让课堂的教学变得多样化呢? 随着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教育信息技术的出现,多媒体辅助教学已越来越显示其优越性,它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巨大的信息容量。我认为用多媒体辅助舞蹈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比如说学生学完一个组合,她们的动作、舞蹈感觉还存在许许多多的问题。教师通过媒体设备将过程录制下来,直观地放给学生看,让她们马上找到自己的不足。在民族舞蹈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关于民族风情的短片,播放具有代表性的舞蹈,可使学生更深入、更直观地了解该民族的特点,比教师花上一节课的时间去详尽描述要有效得多。

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和变换多样的教学方法,学生不再觉得舞蹈枯燥乏味,反而觉得非常生动有趣,舞蹈课成了她们特别愿意上、特别期待上的课程,学习的兴趣一点点地被培养起来。兴趣在多彩的课余生活中得到升华

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更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不仅利于身心发展,更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学校为了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每年都会举办“元旦文艺汇演”“校园十佳歌手”等形式的文艺活动,这些活动丰富了校园生活,提高文化了内涵,活跃了学习气氛。特别是幼师生参加这类活动,有着更大的意义,她们可以将课堂所学进行实际运用,激发对专业学习的兴趣,也进一步提高实践动手能力,提升综合能力素质。

通过幼师专业技能大赛、校园十佳歌手、元旦文艺汇演等活动,让学生觉得舞蹈已经不仅仅是她们课堂必修的课程,而且是她们业余生活的一部分。无论是观看的学生,还是参赛的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气氛的感染,更能提高对舞蹈的兴趣。

篇6:学前舞蹈幼师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

中职学校学前教育幼师专业舞蹈课,儿童舞蹈这一部分中,采用了北京舞蹈学院的儿童舞考级教材二拍舞步《老鹰捉小鸡》这一教材,是对幼师专业学生学习儿童基本舞步和创编能力的培养。

通过校企之间的合作与调查,观察到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讲,其毕业之后大多是从事幼儿教育,因此,其幼儿教学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幼儿教育的质量,对幼儿产生莫大的影响。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来说,其需要学生掌握丰富的幼儿舞蹈教育知识。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在这方面的训练,例如:可以安排学生设计幼儿舞蹈活动的方案;通过课下作业,鼓励学生去大胆的创作幼儿舞蹈等。通过这些方法,巩固学生的所学知识,使其能够更好地胜任幼儿教育者这一工作。【案例描述】

课例:《儿童舞蹈——二拍舞步及运用》 流程1---创设情境、启动体验

结合儿童舞蹈动律,开启儿童舞蹈课情景,活跃课堂气氛。流程2----设计问题、激活体验

1.播放课件“老鹰做小鸡”视频,请学生观看,引出课题《二拍舞步及运用》。2.设计问题:(1)有哪些二拍舞步,分哪几个角色,队形上有什么变化?(2)注意追步与蹦跳步的连接。流程3---实践纵情、主动体验 教师活动:

1、讲解单一动作,实际操作演练。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情况,生理、心理、掌握动作情况。

2、将学生分为4组组,每组设组长1人,观察员1人。

3、布置学习任务

4、体验活动中巡视、适时点拨、引导。

对学生情绪、课堂气氛的调控措施,有张有驰、边收边放,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参与的有序、可控,收到预期效果。学生活动:(主动体验)

学生分4组,每组都选出角色互换的人选,自定学习形式,可以分角色表演,讲练。并以小组为单位探究、讨论问题。镜头一: 《二拍舞步》中老鹰捉小鸡的动作学习 思维广角:为什么要采取这个横追步来表演,此动作适合多大年龄的儿童。镜头二:

《二拍舞步》中母鸡与小鸡的动作学习

思维广角:组合中还可以选择什么样的表现形式,队形变化。镜头三:组合学习方法上的创新

思维广角:讨论角色互换时候,你作为教师应该怎样去教不同年龄段的儿童。

镜头四: 分组改编《老鹰捉小鸡》不同年龄段的二拍舞步组合

思维广角:你抓住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生理特点了吗?

流程4 ——交流感悟、分享体验 1.各小组向全班展示学习成果。

2.其他组成员和老师参与讨论、补充、互评。3.全体师生共享学习成果。

这三项流程,我通过设计三个活动来体现完成: 活动1——学生表演。(学生参与体验表演活动)

活动2——小组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讨论问题。(学生参与体验小组探究、学习、讨论过程、学习成果分享活动,教师巡视、点拨、提升。)

在这一活动中,每个个体的独立思考在团队合作的背景下进行,团队的每个成员都要为团队贡献智慧,不是单一个体的封闭式思考。它有利于激发个体思考的积极性,确保个体思维潜能的最大限度发挥。同时,每个个体在团队合作中将彼此的智慧成果进行了交换与分享。

活动3——展示分享。各小组向全班展示其小组学习成果。其他组成员和老师参与讨论、补充、互评、全班共享学习成果。(师生参与体验全班各小组学习成果展示、分享活动)

展示分享。参与式教学方法特别倡导成果的展示与分享。这一环节主要是团队与团队之间的学习成果通过互相展示,在全体师生的范围内进行更大范围的分享。流程5——评价反思、升华体验

1.通过以上流程的学习,体验,总结区分出7岁与8岁的二拍舞步的特点。

2、说出二拍舞步的音乐特点 第一拍重,第二拍轻,音乐性格活泼、跳跃。

3、讲出“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局部到整体,由单一到组合,由原地到流动,及动作速度由慢到快”这一基本规律。4.重点通过角色互换这一新型教学模式,让学生换位思考,利用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通过虚拟现实等信息化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增强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教学质量。课外作业:

1.根据所学《老鹰捉小鸡》的动物模拟形象,自创其他动物模拟形象,编排动作,形成训练二拍舞步的组合。

2.利用角色互换体验式教学方法,模拟教授一小段儿童舞蹈组合。【案例评析】

作为一个教师,除了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和过硬的专业能力之外,还有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中,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可以采用举行“角色转换体验式”分组比赛的形式。例如:在教授《二拍舞步》这一课中,教师采用的这种教学模式,这样不但能够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熟知作为一个幼儿教员应该掌握哪些多元化的理论知识,如何用儿童易懂易接受的规范性语言讲授舞蹈组合,如何用规范性动作示范给儿童,调动儿童情绪,活跃课堂,提高教学效率;并且还能够增强其心理素质,使其能够更好的应对毕业后的教学工作。

篇7:浅谈幼师的舞蹈教学

浅析师范院校幼师专业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 作者:贾守波

来源:《现代交际》2010年第12期

[摘要]经过十几年来的教学经验,笔者对师范院校幼师专业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提出几点见解:选好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注重能力培养,达到预期目标;改进考试方法,增强艺术实践。

[关键词]师范院校;舞蹈教学;幼师专业

[中图分类号]G65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0)12-0214-01

经过十几年来的教学经验,我深深地体会到幼师专业的舞蹈教学与艺术院校专业不同,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是师范院校幼师专业学生学习掌握的教学技能。幼师学生所掌握的舞蹈基础理论知识,主要是做为从事幼儿教育工作,而不是培养专业演员。因此,在舞蹈教学方面和舞蹈技艺内容尽可能体现多元性、综合性,更广、更新一些。以便学生通过舞蹈教学能练就更为实际、适用的就业技能。

一、选好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

我们学校的教学对象是年龄在16-20岁之间的中专女学生,所以教学内容既要学生不仅会跳、会说、会编、会排,而且还要掌握幼儿及幼儿舞蹈的原则与方法,并且符合学生心理、生理的共同特点,而且还要考虑到她们将来的教学对象是幼儿。幼儿园舞蹈教学大纲及幼儿舞蹈创作理论与方法,着重在幼儿舞蹈创作方法与实践上下功夫,对她们尝试了“语汇掌握-理论提高-指导实践-成果展示”的课堂模式,实行布置课后创作内容,课上检查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培养,教学中应让学生做“教”与“编”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因此,我们的舞蹈教学内容就要围绕培养目标来选择,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和方向性。如在教学中第二学年要求学生掌握的舞蹈基础理论知识中就包括了幼儿舞蹈生理心理特点。舞蹈基本功训练,包括内容广、实用的幼儿动律、歌表演、集体舞及幼儿表演唱,并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民族民间舞,即汉族的东北秧歌和云南花灯、藏族、蒙古族、维族、朝鲜族。为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主要在最后一年从舞蹈教法及提高上,进一步加强和提高学生舞蹈表现能力,从动作准确、动律的理解、风格掌握、情感表达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使她们能得到自身舞蹈素质的提高。

二、注重能力培养,达到预期目标

在教会学生学习舞蹈基本技能技巧的同时,还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舞蹈教学能力、编排组合和节目排演组织能力。

(一)培养学生舞蹈编排能力

龙源期刊网 http://.cn

由于幼儿身心特点决定幼儿舞蹈与成人舞蹈相比更具天真、纯朴、活泼、形象,夸张和拟人化等特点,所以幼儿舞蹈应该以情节、立意、创意来感染幼儿,使孩子们感到高兴开心快乐。舞蹈教学中要做到:1.让学生了解掌握幼儿生理心理特点。2.抓住舞蹈形象、突出个性,在现实生活中寻找有趣的艺术形象。3.注重舞蹈自娱性、普及性、教育性。4.理解队形与画面设计是舞蹈情节、情绪变化的主要手法。

(二)培养学生基本教学能力

1.语言表达能力。要求学生理解掌握舞蹈动作语言内涵的同时,培养学生口头讲述动作能力。语言表达舞蹈情感能力,有些同学自己能将舞蹈跳的很好,但是当她面对孩子的时候,却不知道如何表达才能让孩子们很快明白。因此做到能将意思表达尽量口语化、通俗化、简单易懂、适合幼儿语言习惯,就要求我们通过课堂提高和课外社会实践为锻炼手段,促进学生思考,反复实践。2.判断动作能力。正确地观察、分析、判断、鉴赏舞蹈动作,是学生必不可少的教学能力培养之一。纠正错误动作能力的培养,对动作要领要掌握准确,培养学生具有自我纠错能力和纠正他人之错的能力,这一点对教授幼儿舞蹈来说尤为重要,教授幼儿舞蹈时要求教师能模仿出他们的错误,让他们能直观看到自己的错误,才能纠正。3.组织教学能力。学生能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不同层次,对孩子选择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排练方法来组织和吸引孩子们的兴趣,这是学生在教学中必须具备的组织教学的能力。

三、改进考试方法,增强艺术实践

打破传统考试方法,以学分(10%)、平时成绩考核(60%)、集体汇报交流表演(30%)的形式进行。传统的考试以集体或分组为主要形式,而“集体汇报交流表演”的考试方法,就是把相关专业或平行班同学集中在一起,相互观看教学汇报表演内容、形式,给学生以充分交流表演实践的机会,作用为:1.监督教师教学任务完成情况。2.给学生搭建一个充分展示自我、评价自我、提高自我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表现组合动作内涵的能力。3.让学生找出别人和自身的不足之处以改正错误,起到“镜子”的作用。

总之,师范院校的舞蹈教学不仅让学生科学、正规、准确地掌握舞蹈基本技能,还要在教育教学能力等诸方面都给予训练、培养和提高,使学生能够成为综合性舞蹈教育人才,为我国的幼教事业多做贡献。

[参考文献]

篇8:浅谈幼师的舞蹈教学

舞蹈艺术作为一种表演艺术, 它也是一种情感活动, 各种舞蹈无不表现人的某种情感, 即使一些哲学意味很重的舞蹈, 也隐含着舞蹈家某种潜在的情感, 这个特点使它在教学时也充满了情感性。所以, 舞蹈学科必须以情感为主线来组织教学。

一、舞蹈教学过程中的情感

舞蹈作为一种肢体艺术, 是由人的身体来表达内心的情感。舞蹈教学过程中的情感, 是从两层意义上说的:

1、舞蹈本身包含着情感

人们或许不怀疑在组合中有情感色彩, 但对一些枯燥无味的纯技术训练, 可能就会犹豫了。其实, 一个富有表现天才的舞蹈学生, 简单的一个准备动作, 一个不断重复的跳跃, 他都会去努力赋予它以某种内涵。教师总是在训练中要求学生“要充满音乐”, “要灌满音乐”, “要有感觉”, “要注意呼吸”等等, 这都是一种情感启示。只不过不是某种确切的, 戏剧性情感, 而是一种广义的、抽象的情感。

2、舞蹈教学过程, 师生间始终处在情感交流中

或是融洽合作的顺向情感交流, 或是严厉要求形成的逆向情感刺激, 都说明这种教学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情感活动。教与学的相互依存, 相互促进的关系, 就是靠情感交流来维系的。

由于舞蹈教学的这种特点, 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关系质量”很大程度上影响舞蹈学习的质量。如果师生关系融洽, 就可以把单调、枯燥的课堂学习变成一种艺术享受, 一种给予我们带来激励的实践;和上述相反, 则整个课堂气氛会变得乏味, 只会使学们感到大厌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若能保持稳定和积极的热情, 以良好的情绪感染学生, 关心学生, 就能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 这是教学成功的前提。在这基础上, 激发学生尊敬教师, 从而达到热爱学习的目的, 这种师生之间健康和谐的情绪双向交流是促进学生上进的内因和动力,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

二、舞蹈教学过程的注意事项

幼师的舞蹈教学内容多, 时间短, 且学生基础差, 学习方法主要是面对面模仿, 课堂上没有更多的时间让他们体会, 这样在教学中容易充满批评和指责, 使学生难以忍受, 导致厌学心理,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

1、生动再现, 动之以情

审美教育是舞蹈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而人们的审美带有很大的情感性, 舞蹈艺术的情感性不是靠理的说教进行“灌输”的, 而是靠舞姿等人体形象的“感染”来实现的, 这正是舞蹈与其它学科的重要区别。学生在舞蹈训练中, 通过手、眼、身、法、步及技巧等手段来感受舞蹈世界的美。在舞蹈形象的感染下, 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做到“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不知不觉中使心灵得到净化, 思想得到提高。正是舞蹈艺术这一特点, 要求我们在进行舞蹈教学时, 应注重贯彻情感性教学原则, 使教学内容“舞蹈化”、“情感化”, 使学生感到上一节课就是一次美好的艺术享受。而要做到这一点, 教师就必须挖掘教材本身所具有的情与景, 创造性地把舞蹈形象再现给学生, 使学生“动情”, 从而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

2、耐心细致, 反复示范

我国著明舞蹈家吕艺生在《舞蹈教育学》一书中, 指出“一个舞蹈教师的心理品格, 可以概括为三‘心’。一是‘热心’, 二是‘爱心’, 三是‘耐心’。热心指对舞蹈教育事业的无比热忱;爱心指对学生充满了无比的热爱之情, 耐心则是指舞蹈教学的坚强毅力与韧性”。舞蹈由于它身的学科特点, 在心理品格方面, 耐心就显得尤为重要。

幼师学生由于年龄关系, 思维尚未形成定势, 从认知的确立到固定需要一个过程。教师在授课时需要一遍地开花遍耐心讲解, 甚至要挨个扶着、把着, 让学生直观切实地体会到动作的感觉。如在舞蹈基训中学生很难准确做到肌肉收紧, 而内心感觉开阔舒展, 表情自然放松, 这就要求教师反复提醒, 逐个把关。在民族民间舞教学中, 也需要每个动作, 每个感觉, 反复讲解, 反复示范, 甚至可以让在学生在示范中用手感觉一些动作的细小的、内在的变化。这样一来, 学生的体会比较直观真切, 掌握动作也就较快速、准确。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心急气燥, 只浮于表面, 造成的负面影响只能是急功近利、得不偿失。

3、言传身教, 情感交流

幼师生入学前没有接触过舞蹈, 对舞蹈只知其表现也的动作优美、好看, 而不知舞蹈训练是一个艰苦而又带有强制性的过程。在教学中, 教师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 简练而准确地讲解动作, 分析要领, 以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并以准确的示范给学生以完美的舞蹈形象, 这样不仅让学生对舞蹈作品有全面的理解, 同时也让学生对教师产生尊敬、佩服的心理, 使教师的威信一开始就树立起来, 培养学生喜欢舞蹈、尊敬教师的情感。

4、理解信任, 情感发展

爱学生首先必须信任学生, 想念每个学生都是上进的, 期望得到老的赞成扬、肯定。学生通过训练和刻苦学习, 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成功。在这个阶段, 我们应该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和氛围, 让每个学生都感到自己受到关怀、尊重。当他们取得成绩时, 马上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 当他们失败时, 帮助他们找出原因, 不挖苦讽刺, 相信经过努力, 一定取得成功。如能经常关心爱护她们, 帮助她们解决思想上、生活中遇到的难题, 良好的师生关系将得到更好的发展。

古人说: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作为一个舞蹈教师应学会以真挚、强烈的情感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以情感为主线, 寓情感于舞蹈教学之中, 只有这样才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课堂上, 教师要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调动学生的情感, 启发学生不只是要掌握动作的规范性, 准确把握舞蹈风格, 还要将浓郁的情感融入在舞蹈中。摆脱机械麻木的动作模仿, 注意发挥“情”的作用, 用情节假设、情感提示等方式, “以形带情, 以情带舞”。

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为他们创设体验平台, 以此来丰富他们的情感。我们可以多组织学生欣赏优秀舞蹈节目影像资料, 在节目播出的同时, 教师根据舞蹈的主题做一些分析讲解, 使学生的情感与舞者产生共鸣。

舞蹈教育, 必须“以情动情”, 以情才能感人, 然后才能“乐在其中”, “美在其中”。舞蹈的“情”不是单纯用在外表之上的, 而是用感情发展动作。舞蹈教育可以锻炼和培养少儿的群体意识, 舞蹈表演可以培育少儿的艺术美感, 提高少儿欣赏能力, 也增强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想象, 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摘要:舞蹈是一种表达情感的艺术, 舞蹈情感是舞蹈的生命力之所在。情感是知识向智力转化的动力, 是连接教师与学生的桥梁, 是人格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舞蹈教学中, 只有让学生深刻感知舞蹈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并让学生把舞蹈情感和舞蹈动作融合起来, 舞蹈才能够真正被上升到艺术的高度。文章把舞蹈教学中情感的重要性和教师在舞蹈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的情感作为探索目标。

关键词:舞蹈,情感,情感教育

参考文献

[1]王昭.让舞蹈成为校园生活的一道风景[J].舞蹈, 2008, (10) .

上一篇:在全镇庆祝第三十一个教师节表彰大会上的发言下一篇:学习韩语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