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写字教学技能与策略

2024-06-08

小学语文写字教学技能与策略(精选8篇)

篇1:小学语文写字教学技能与策略

《小学语文写字教学技能与策略》讲稿

金传富

一、当前教师书写的现状

根据我们对目前语文教师或一般的成人的书写的观察,我们认为当前语文教师自己的观察往往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大问题:

 欠缺对书法整体的了解。书法是什么?书法有没有什么文化上的象征?怎样提高自身书写的水平?等等,一般性的常识复函很了解。

当然,这里既有过去他们所受教育不全面的问题,也有教师自身不严格要求自己,不努力学习有关。

 不能认识书法在语文学习中的意义。

从我国的历史发展来看,书法在文化史上是具有很高的价值的。而在语文学习中,开展书法教育也是合情合是。比如可以拓展识字量。可以增加阅读量,可以开拓文化视野,可以培养审美能力,可以陶冶情怀,可以培养个性化文化知识等。

 教师的自身书写技能明显有问题:比如执笔不合符生理的原理,结构不好,书写不美观,不会指导学生书写等。

当前教师自身书写水平不过关,不足以当学生的师法对象。这与教师自身的书写技能有着密切的关系。而造成教师自身书写水平不过关的原因又很多。比如,没有机会受到相应的培训,自身认识不到位,没有时间开展相应的练习,对自己的书写状况不重视,等等。这些因素无疑影响着对儿童书写的指导。

二、认识书法的意义

(一)书法是我国文化最有代表性的载体。

在印刷术发明以前,我国的所有文化产品凡是已经记录下来的,都由人工书写来完成。

文化由书写来完成,书写即代表文化。

即使是古老的算命,也与书写和文化相关。凡是能书写的人士,即可看作是文化的化身。

而几乎一切生活又无不与书写相关联。

(二)书法是我国文明传承的一种特殊形式。

但凡与我国文明传承有关的事物,绝大部分都是由文字来承担的。而书写优美的文字,其传播的历史越加久远。

文字与文化互为因果。

(三)书法是我国艺术的一种特殊门类。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我国人民一直以书法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艺术形式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有的人以书法作为毕生的艺术追求。

或者以书法作为最便捷的装饰艺术。

一般人都会将书法作为审美对象来欣赏。

(四)书法已经成为中国人精神的一种寄托。西汉扬雄: “ 书,心画也。”

清刘熙载《艺概》: “ 扬子以书为心画,故书也者,心学也。”

苏轼说: “ 诗至杜子美,文至韩退之,书至颜真卿,画至吴道子,而尽天下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 可见书法的精神内涵和诗、文、画是相等的。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说: “ 书虽小技,其精者亦通于道焉。”

项穆说: “ 人之资禀,有温弱者,有剽勇者,有迟重者,有疾速者。知克己之私。加日新之学,勉之不已,渐入于安。”

康有为《学叙》第二十二:

驰思造化古今之故,寓情深郁豪放之间,象物于飞潜动植流峙之奇,以疾涩通八法之则,以阴阳备四时之气。新理异态,自然佚出。(《缀法》第二十一)

书法的 “ 心灵境界 ” 是书者先天气质、智慧和后天经历、教养、努力等所共同形成的心理结构、内心世界。

在我国,书为心画已经成为中国人的一种精神寄托的写照。

(五)书法是世界文化交流的一种有效媒介。

有一句话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今天我们已经处在一个世界交流的大趋势之下。用什么方式交流,拿什么交流都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因为交流既是本民族文化的一种展示,又弥补其他兄弟民族的不足。

而成熟的中国书法,无疑是比较恰当的选择。

(六)书法也成为国家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一种形式。今天,许多人把书法当成工作生活之后崇高的业余爱好。

建立书法的组织。国家对书法组织给予支持并且加以管理。

当前我国广泛开展书法活动,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发展的标志。

(七)书法已经成为物质财富的一种象征。举两个例子:

中国嘉德 2009 秋拍 “ 宋元明清法书墨迹专场 ”,朱熹、张景修等七家(宋元时期)《宋诸名贤题徐常侍篆书之迹》(简称《宋名贤书之迹》)经过近一个小时的激烈竞价,以 1.008 亿元成交,高出原先估价 120 万元的 80 余倍。

明代宋克《草书杜子美壮游诗卷》从 480 万元起拍之后,经过 100 轮激烈竞价后,由 321 号电话委托竞买人以 6832 万元的高价竞得。

董其昌《龙神感应记》以 4480 万元成交。

文征明的一幅手卷亦拍出 1600 多万元。

“ 宋元明清法书墨迹专场 ” 共汇集 90 余件作品,总成交额达 2.4 亿多元。

黄庭坚《砥柱铭》,行书。抄录唐代魏征《砥柱铭》,此卷长 8.24 米,共计 82 行 407 字,但加上历代题跋,总长近15 米。

《砥柱铭》卷作于 1095 年前后,作品经王厚之、贾似道、项元汴等收藏,长期流传于中国民间,20 世纪上半叶从广东流往日本,为日本有邻馆收藏,直到数年前,为台湾藏家购得。

2010 年 6 月 3 日,《砥柱铭》书法长卷经过近70 轮的激烈竞争,叫价最终定格在 3 亿 9 千万元,加上佣金成交价高达 4.368 亿元人民币。中国艺术品拍卖的世界纪录也就此改写。

这是古代书法作品拍卖的例子,当今著名书法家的作品,比如启功先生的作品、沈鹏先生的作品、范增先生的作品,等等。都已经拍出很高的价位。低的已经达到二三十万元一幅。

三、书写的一般规律

(一)方正端庄

大书法家孙过庭云: “ 初学分布,务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 方正端庄可以说是任何书写的一个基本要求。无论哪一种字体,把字写正,是汉字书写的出发点。

尽管书写有书法的特色,但是方正端庄是从古以来就有的品质。

可以说,从古以来的大多数书法作品,无论单字还是整体,没有不以端正为宗旨的。

(二)笔画规整

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成名的书法家,对笔画的质量的追求都应该是没有止境的。而对于初学者来说,掌握好笔画的基本规律,无疑是写汉字的基础。或许正是因为为推广汉字的书写,从古以来,我国就总结出来了汉字书写基本笔画的规律。那就是以 “ 永字八法 ” 作为汉字书写的楷模,训练人们的基本书写常识。在这个永字八法中,古人将汉字的基本笔画分成了八种,分别加以训练,而这个永字八法几乎成为汉字书法的入门过程:

后来,学者马公愚先生在此基础上将汉字笔画进行了分解:

这些都是很好的笔画训练的范本。

(三)结构匀称

任何事物都有它自身的外在结构和内在结构。汉字也不例外,汉字书写得好与坏,往往与结构好不好有着极大的关系。

理解汉字书法的结构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从广义的角度讲,指组成汉字的各个要素之间,各个空间之间的自然和谐与美观。大体与符合自然结构规律为法则。

二是从狭义的角度讲,指组成汉字结构的几个基本方式。比如独体结构、合体结构。合体结构中又如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全包围结构、包围结构等等。

三是从书写规律的角度讲,有个别书法家专门研究书写的结构规律,并对之进行整理的,如唐代的欧阳询,总结有汉字结构的三十六法,清代的黄自元,总结有间架结构九十二法。

这些都是汉字书写时不妨遵循的法则。只有在书写之时,把握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并注意体会其中的深刻内涵,才有可能写好汉字。

(四)书写流利

如果我们在书写汉字之时,只顾一笔一画地写,其实永远也无法将字写好,而从根本上讲,汉字书写的本质却还在于实用,所以流利的书写无疑可以提高它的实用价值。这就要求我们在写好汉字的同时还要写得快速便捷,只有这样才实现了汉字书写的价值。

那么如何才能写得快速便捷呢?根据我们对古今书法的观察与分析,注意写出汉字字体内部笔画的关系,写出其勾连之处,注意写出外部字与字之间的关系即其相间位置,这样可使书写的速度提高。

而我们观察许多书法作品正是得益于这一特点,而既写出了汉字的美,又写出了汉字的速度。其实用性大大加强。

(五)写出特色

写出特色的含义是,每一个书法家,不同时期,书写的特色是不一样的。每一个书法家,书写不同的字体,其是不一样的。每一个时代,书法家们书写的特色都是不一样的。越是具有生命力的书写,其书写的风格越是千差万别。这就要求我们在训练自己的书写基本技能之时,写出自己的风格特点。以便增加书写的艺术情趣。

四、其他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影响书写水平的因素比较多,据我们的了解,就教师而言,影响写字技能的原因无非以下诸方面:

(一)文史知识欠缺,提高受到影响。

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由于读书识字偏少,对古今书法艺术,文史常识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见识短浅,对书写根本没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二)没有受过书法专门训练,不会临摹提高。

我们接触几十位青年教师,他们既没有经过任何书写方面的训练,也不知道如何训练自己。拿到一幅好的书写范本,根本不知从何入手进行自我训练。

(三)部分教师一意孤行,观念保守。

我们曾经专门开展过针对青年教师书写技能的训练,但是有一两位教师根本不按要求完成训练课程。一意只按自己的方式进行练习,其思想的保守顽固可见一斑。

(四)畏惧心理严重,不思进取。敷衍了事。有个别教师提到书写就头痛,以为书写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学不好,没法学,害怕学。

究其根本还是学习意识与学习能力太差之故。

其实学习书法,将自己的书写水平提高并不难,难的就是不能临写观察,不能日积月累地提高。如此而已。

(五)没有交流,没有讨论。思想狭隘。

当今社会,看似开放,实则固步自封。闭门造车,自以为是。没有思想上的碰撞,没有学术上的交流。思想既狭隘,学术又封闭,当然谈不上整体提高了。

五、书法学习指导

就教师个人而言,怎样才能算写得好?对于提高自身的书写水平需要注意什么问题?笔者以为以下几个方面是需要引起注意的:

(一)练习基本的笔画

对笔画的练习与巩固是永久不过时的。

(二)注意结构的美观

注意经常观察各种字体,各种书体的结构美,用到观察生活中各种物体的结构美。融会贯通。

(三)找到美观与流利的和谐

既不能因为要写得好而写得慢,又不能要写快而写不好。

(四)广采百家,精专一体(临写与创作)

仅仅学一家,当然可能把写得好,但是仅仅写一家,也容易将字写坏,比如有的初学者不知,一上来就写庞中华,结果越写越难看,因为庞的字太扁,而且不够圆润,写起来不够秀丽。不够流畅。其美观度并不高。有的人看起来觉得田英章的字秀丽美观,但也并没有注意到田的字又太华丽,太做作,其实并非字的本色,这样反而容易形成对书写的畏惧感。其实用性也打折扣。

最佳的办法就是各取所长。古代的,现代的,张三的,李四的,都有所观察,体会与学习,这样才容易形成自己的风格。

(五)持之以恒

做任何事情的道理都是一样的,不能一日曝之十日寒之,一锄挖不出一个金娃娃,那种期待一蹴而就的想法是根本不现实的。要写得好字,总需要一定的积累。

(六)综合提高

书写水平,其实也是一个人综合文化水平的体现。只有当一个人综合文化水平提高了,书写水平也会水到渠成。

六、书写指导的解决策略

以上讲的是教师自身书写技能的训练问题,其出发点是基于教师要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瓢水的原则提出来的。而要将教师自己的书写技能传授给学生,还要有一定的讲授策略。我们以为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精研范本,探索规律

学习书法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临摹范本。通过对古今有名的字帖加以临写,从而提高自己的书写能力。在临摹的过程中揣摩书写的基本规则。

这种方法与语言学习的基本规律是一致的,也是“习得”性学习规律的体现。也就是说,学员在不断的临写过程中逐步感受笔画的基本特点,书写的一般过程,书写的审美特色等等。

教师要教好学生,这一过程不过程不可缺少。只有自己揣摩好了,了解了范本的基本特色,教学时才能得心应手。

(二)分解教学、逐步提高

教授书法与教授其他学科的内容应该没有态度大的区别,但有一点是需要注意的,那就是囫囵吞枣似的教学肯定昌不行的,对于初学的儿童来讲一定要将复杂的知识进行分解进而进行教学。

那种期待一蹴而就,日进斗金似的教学也不会取得应有的训练效果。因此要求教师把握教学循序渐进的规律。

(三)激发兴趣、综合推进

书写是一件枯燥烦闷的事情,对于幼小的儿童来讲更是如此。要想让他们能稳稳坐在书桌前练习书写,没有相应的措施确实不容易。这就要求从根本上激发小朋友写字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这是一件多么让人兴奋的事情,同时又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四)精心设计、贵在落实

精心设计,我们指的是对写字教学的每一个过程。虽然是写字教学,看起来不那么严肃,但是如果教师不认真,也容易影响教学的效果。

这里指精心选择教学的课程要点,精心设计教学的环节,精心安排教学的范本,精心给予学生示范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教会学生书写。

(五)推广示范、关注细节 学生中写得优秀的作品,应该广为示范。教师要注意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发布表扬。以便激发他们的书写热情。比如通过墙报展览,通过示范点评,等等多种方式,激励他们。

关注细节指的是教师在指导学生书写时,要注意精批细改。把学生书写中存在的问题逐一检查出来加以改正。这样有助于学生进步。

(六)个体群体、整体带动

人们往往有一种从众的心理,经常会受到他人良好行为或不良行为的影响。充分利用好这种心理无疑会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书写时,要关注优秀学生与一般学生的良性互动。通过彼此的影响而推动书写水平的提高。

附:教学设计案例

小学三年级写字课教学设计

(杨红梅)

教学目标:

怎样确立字体的中心。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方法:

讲解示范,练习提高。

教学过程:

一、怎样才能把字写好?讨论与提高。

教师提示:写好字的要求很多。比如字体的笔画要规范,好看。写得要流利美观。等等。其中字体的中心要稳,结构要和谐,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教师出示范例。讨论与分析。临摹与练习。

图例一:

图例二:

图例三:

教师提示:

同学们看了这些漂亮的字有什么启发?特别是在字体的结构方面?

其中最值得我们注意的就是要把字的重心找准。再确定好字的结构。

二、怎样找准字的重心?讨论与练习提高。

字的重心就是每一个字,中间能承受全部字的重量的那一个点。如果一个字不稳,那么它的重心也是不稳的,写出来这个字就会倒,不好看。反之,如果这个字的重心稳,说明字的重心把握得好,中心也很清楚,这个字就会很稳定。

例:

教师提示:

即使是很简单的字,它也是有重心的。比如: “ 人 ” 和 “ 王 ” 字。它的重心就在两笔交叉的位置。比如,“ 关 ” 字,重心差不多就在 “ 大 ” 字的位置。类似这样的字的中心,只要大家注意,就能找出来了。

对于那些笔画比较复杂的字,有一个比较简单的办法,我们从字的对角的地方比画一个叉,交叉的地方,就往往既是字的中心,也是字的重心。

三、练习指导与提高:

练习一:找到字的重心,仿写下面的诗。

教师示范与点拨。

篇2:小学语文写字教学技能与策略

我觉得要想做好写字教学工作,首先要从一二年级重点抓起。而且要端正教学态度,不要认为写字教学不是考试内容,就不纳入教学的重点,忽略了写字教学在小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因为小学阶段,特别是低年级阶段正是学生习惯养成和打好基础的时期,在这个阶段正确指导学生正确、规范、整洁的书写汉字,将会给孩子终生学习做好准备。

我认为做好写字教学教学工作应注意以下问题:

1、走出“字只要写对就行”的误区。在写字教学中,许多教师常常要求字写对就行,而往往忽视字的端正、整洁、规范的要求。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对语文教学中的写字做了明确要求:正确、端正、整洁并有一定的速度。显然,只要求学生写对就行不完全符合大纲的要求,充其量也只是写字教学的基本要求。因此,教师应转变观念,真正按大纲的要求进行写字教学,写字教学才能规范化、科学化,才能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平。

2.走出“重识记字形轻指导书写”的误区。语文课中的生字,教师们一般都能想方设法让学生掌握笔顺、认识结构、记住字形,但往往忽视具体指导学生书写,这也影响了学生书写能力的提高。只是为了学会而学,没有把指导学生书写美观作为教学目标。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的。我班就有这么一位,字写得不工整,但是你要是仔细看,没有一个是错别字,就是看着不让人舒服,有时他自己都不认识自己写得到底是什么,读不通顺。针对这一现象,我着重在写字课上指导他认真书写汉字,我们商量好的目标是既要写对又要写漂亮。我先是给他们讲解一个汉字的书写顺序,在田字格里什么结构的字该怎样占格,才能把间架结构按这个字的特点摆匀,让人看了没有失衡的感觉,再有就是把笔画写得舒展到位,在这基础上尽量学会顿笔,让中国汉字的美感凸显出来。经过几节课的示范教学他写的字有很大改进,现在都六年级了,书写的已经有了自己的风格。

3.走出“只要学生能考高分,字写得好不好无所谓”的误区。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能考高分并不能说明他就是语文素质很高的学生,而一个语文素质高的学生,必须包括能写一笔规范字的能力和素质。

4、保证学生练习的时间。充分利用好《写字》书,上好写字课。

5、培养 学习写字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给学生讲古今书法家的故事,欣赏书法名家的作品,让学生耳濡目染的受到影响,激发学生学习书写汉字的兴趣。同时还可以开展一些与书法相关的竞赛活动。

篇3:浅谈小学语文写字教学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浓厚的写字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如果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便会由被动变为主动,心情变得愉悦,注意力变得持久,观察力变得敏锐。写字,它是以汉字为载体的,具有独特的抽象性,学生常常会感到比较枯燥和乏味,对写字产生厌倦,因此,兴趣便成为开展好写字教学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在写字教学的起始阶段就应当十分重视对学生写字兴趣的激发和培养,让学生明确写字的目的,认识到写好字不仅能准确地传播知识、交流思想,而且是一门艺术,能给人以美的享受,陶冶人的情操。

写字教学中强调快乐学习更为重要。教师在教学中适当运用一些幽默化的语言,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写字是一种享受,乐于学习;根据儿童好胜心强、喜欢模仿的特点,举办多种形式的作业展览,组织各种形式的书法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写字时学生容易产生烦躁的情绪,放些悠扬的中国古典乐曲,无疑会使他们心情舒畅,注意力重新回到练习中去。教师要随时注意心理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加以肯定,使学生产生一种愉快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更会有效地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与信心。

二、训练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写字教学对小学生来说,关键是打基础,而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又是基础中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千万不可轻视。教师应从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高度,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指导、督促学生保持正确书写姿势的任务。

正确的写字姿势是:身体要坐正,两肩要齐平,头正稍前倾;坐直胸挺起,胸离桌沿一拳远,两脚平齐放地上。右手执笔,左手按纸,左臂平放在桌面上。本子要端端正正放在桌上,当字写到每页的三分之二时,把本子往上移一移,以免把肘臂移到桌下,不能把字写好。眼与纸面不可过近,保持三十厘米左右的距离。开始练习时,这样的姿势很难保持,要时刻提醒纠正,养成习惯。把写字姿势要领编成儿歌,让学生经常唱并记牢,如:“头摆正,肩放平,身子挺直稍前倾,两腿并拢脚放平。”

正确的握笔方法是:右手执笔,在离笔尖约三厘米的地方,大拇指与食指的关节自然弯曲;中指在内侧抵住笔杆,无名指和小指依次向手心自然弯曲,并靠在中指旁。笔杆紧靠在虎口上,笔杆和纸面呈三十五度左右。开始练习时,要让学生做到坐姿和执笔姿势正确后再写字,教师逐个仔细检查,对于不合要求的地方,要耐心纠正,反复纠正。在写字过程中要教育学生养成爱惜和节约用具的习惯,教育学生保管好书写用品,并且有条不紊地使用学习用具,尽量少用橡皮、涂改液、改正纸。对写字的要求,数量要适度,不能要求学生一下子写很多字,尤其是初学写字时,要写慢、写好,逐步提高写字数量。除此之外,还要争取家长的配合,注意矫正学生不正确的姿势,并根据家庭情况,尽可能地给儿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教给学生写字的方法技巧

笔画是汉字结构的最小单位,是组成汉字的要素,学会基本笔画,是练字的基本环节。在学习新字时,让学生先认识笔画的名称,再结合有关事物的图像,让学生认识基本笔画的形态特点,可以用笔画的运笔图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笔画的写法。首先,让学生观察汉字正确的书写顺序,丰富感性认识,再帮助学生概括笔顺规则,提高理性认识;其次,让学生观察课本的生字表,寻找适合的字例,扩大认识范围;最后,指导书写,使之回到书写实践,巩固提高,训练学生能自觉地按照笔顺规则来写字。

四、给学生充足的练字时间

写字并非一朝一夕就能练好,最关键的在于持之以恒。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和完成练习任务的情况是有差异的。因此,针对不同的学生,我对他们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成绩好的,完成作业速度较快、质量较高的学生,我让他们一天练习一百字左右的经典名句的硬笔书法,在练习书写的过程中,开动脑筋思考字形构成、间架结构、章法布局,不断拓宽知识面,培养创新能力和审美意识,逐步形成自己的写字特点和风格。而对于速度较慢、书写比较困难的学生,让他们必须认真完成每一次的作业,保证质量,逐步增加书写的数量。通过长期坚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写字的质量和速度随之得到明显的提高。

篇4:小学语文写字教学技能与策略

针对低年级学生而言,传统的写字课与其他教学活动相比确实是枯燥的。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大胆实践了在单元写字指导课中小组合作写字,让孩子们真正体会到了“合作写字趣味多”。通过实践,我深刻地体会到:在写字指导课中,如果能抓住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进行教学,注意灵活运用多种写字教学方法,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力量,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往往能让枯燥的写字教学变得相对生动有趣,让学生快快乐乐写字,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合作归类,巧记字形

小学低年级儿童的记忆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生字教学中,即使是老师讲得再细致,他们也往往不能准确地记住字形。在每单元的写字指导课中,整体的归类指导至关重要,关键是让孩子真正动起来,进行自主归类。所以在每次的单元写字指导课,我都会设计一些“先学先问”卡,让孩子按照偏旁、字的间架结构、生字的识记方法等给字归类,然后共同交流,一起识记生字。如第二册第四单元中共有三十六个生字。孩子们根据字的间架结构不同把它们分成了这样几类:左窄右宽的字(蚂、蚁、诗、林、叶、机、她、他、时、让、吗、吧、往、得、很、河、姐、借、呢、呀、哪);上小下大的字(前、黄、童、朵、美、是);半包围结构的字(房、网、闭、送、过);独体字(立、虫、我)。他们还根据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住了下面这些字:虫+马=蚂、虫+义=蚁、户+方=房、木+木=林、立+里=童、门+才=闭、木+几=机等。这种分类积累的方法使单个的字变得系统起来,记起来也相对容易一些。

二、合作欣赏,玩中析字

小学儿童感知觉尚处于初步发展水平,他们对事物的空间、时间和运动特性的感知有很大的局限性。小学低年级儿童在观察的精确性方面,他们只关注事物的大致轮廓与整体特征,不能做精细分析和细节把握,所以小组合作玩中识字就显得尤为重要。

⑴动中体验。每个字中的笔画变化、间架结构用语言表述往往很难道清其微妙之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积极利用多种手段进行直观教学。如为了让学生体验笔画的运笔力度变化,我让孩子在自己的手心或同伴的后背写字。又如在教学横竖笔画相交的字时,我出示了“木”和“土”两个字,虽然两个字中都有横竖两个笔画的交叉,但是每个字的第一横的位置是不一样的。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知,我让他们用直尺动手去量两段竖的长度。通过亲手测量,孩子们很快总结出了这两个字的特点,即竖的末端没有笔画时,竖笔画上短下长;竖的末端有笔画时,竖笔画上长下短。这样,孩子就将这两类字的写字方法上升到一个理性认识的高度了。

⑵拼中识记。重复机械的练习会让低年级儿童感到很枯燥,为了增加趣味性,我用“拼字”来代替写字。也就是利用电脑把字的笔画都拆分出来,再把每一笔描到彩色海绵纸上,剪下来。每个小组分发一个汉字部件袋和一块画好田字格的小黑板,让孩子们小组合作把笔画贴到合适的位置。在拼字过程中,每个孩子都兴致盎然、积极参与,学习活动集中了小组内所有成员的智慧,取得了极好的效果,他们每次都会把字贴得很端正、准确。

⑶诵中巩固。低年级学生从幼儿园踏入小学不久,对于儿歌口诀兴趣依然很浓。对于一些难以辨析的字形,我多用儿歌口诀来帮助孩子识记。如教学生如何在田字格中写字,就可以念口诀“田字格,四条边,汉字宝宝住中间,上下左右不靠线。”“上留天,下留地,左右留墙壁”。写“己”与“已”,就可以编口诀“己不出头已过半”。教学“高”字,可以教学生记“一点一横长,口字顶房梁,大口张着嘴,小口里面藏”。而二年级学生自主识字能力强了,往往可以根据生字的结构由学生自己编字谜来学习,如识记“淚”字时,学生们编出了这样的口诀:“眼中流出三滴水”;学习“沿”字时,编出了“几滴水落入口中”;学习“信”字编出了“一个人自己和自己说话”等。

⑷追根朔源。象形字是人们最早使用的字,它是根据事物的样子创造的字。通过一个个象形字的小动画,孩子们很容易记住每一个字的字形。如在教学“寸”时,我从网上下载了一个“说文解字”小动画。在动画中讲解了“寸”的含义和由来。医生把脉时将手放在病人离手腕一寸远的地方,“寸”的“横”就是脉枕,“竖钩”就是病人的胳膊,“点”就是医生搭在病人胳膊上的手指。在看动画的过程中,孩子们下意识地动手模仿起这个字来,看一遍就记住了“寸”的意思和字形。

三、合作练字,妙趣评字

⑴小组游戏,多样练习

经过合作构字、合作拼字孩子们都已经掌握了典型字的写法。在此基础上,合作写字会让孩子的写字能力得到更快的提高。在这一环节中我通常采用两种游戏,一是笔画接龙,在练习纸中给出空心字,让小组内的学生每人写一笔,共同完成。二是共写共评,小组内所有学生都写同一个字,然后共同来评价,分别指出每个字的优缺点,反复练习,共同提高。

⑵营造氛围,激发热情

班级是学生活动的重要阵地,良好的文化气氛无疑对学生学习生活产生有益的影响。在班级墙面上,我开辟出了一块书画长廊,每次写字指导课后,我都会让大家把字贴上去,请其他同学来贴星,进行星级评价,评选出五名“写字小明星”。孩子们在评选活动中学会了评价字,也从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这种快乐是无以言表的,对学生来说也是莫大的鼓舞。

篇5:小学语文写字教学技能与策略

学习了金传富老师的《小学语文写字教学技能与策略》讲稿,使我对书法有了新的认识,对书写指导的策略应注意

(一)精研范本,探索规律。

(二)分解教学、逐步提高。

(三)激发兴趣、综合推进。

(四)精心设计、贵在落实。

(五)推广示范、关注细节。

(六)个体群体、整体带动。

小学里开设写字课,或硬笔或毛笔书法似乎被迫隐退到了幕后。一星期六节语文课时,除去一节阅读课,剩余的五节语文课时,只够完成教材教学,写字课在中学里已没有了它的一席之地。于是写字训练似乎变相为抄写,写字训练只有安排在午间与回家训练,但实际上呢?理科教师与家长还甚有异义,午间、回家须完成各科的课堂、家庭作业,哪还有时间来进行写字训练呀?数学老师要求只要把阿拉伯数字写明白清楚即可,英语老师追求的是二十六个字母的美观,书法便成了被遗忘的角落。至于几遍的抄写,在他们的眼里也成了无用的重复劳动。殊不知王尚文老师在他的《语文教学对话论》中认为“抄写与默写”是“烂熟于笔”,“其实在抄写和默写中,学生往往执著于原有的语感图式,从自己的‘前理解’出发来操作言语对象,容易犯以自我为中心的同化毛病。而通过对比原文和自己的文字,正是修正语感图式的好办法。”那么抄写不仅是为了练字,使之美观,更是修正语感图式的好方法,那么它不应该被冷遇,束之高阁,而应该受到欢迎,大放光彩。现实的写字教学令我们语文教师感到,它是理论上的巨人,实践中的矮子,如何去改变这种状况呢? 首先,小学的写字教学几乎成“放羊式”教学,最根本的原因是它不成为一门课,它只是成为语文教学的附属品,有时也偶尔与美术课中的中国画融在一起。许多语文教师自己尚且不太懂书法,自己书法尚且不怎样,又如何去教?于是语文书后面附录的各大名家的碑帖,只能是观之赏心悦目,学之望尘莫及的艺术品。如果学校里单独开设一节书法课,由专门的书法教师执教,让学生徜徉在那些飘逸遒劲的书法世界,相信学生们会喜欢这块瑰丽的文化之宝。

其次,面对现今学校不设专门的书法课,写字教学面临的这种尴尬,我们语文教师还是应该想方设法让学生走近书法艺术。可以有以下几种做法:其一,让每位学生自由选择一种硬笔书法和毛笔书的字帖,教师也可向学生推荐一些名家之帖。其二,利用午间时间,每天布置一张32K大小的钢笔字作业,学生大约花五分钟便可完成。其三,每星期逢单如一三五布置的家庭作业中加上一张毛笔字,逢双的家庭作业加一张钢笔字,并要求他们写上日期,以便自己以后对照改进。其四,利用语文课中的几分钟时间,集中讲解一些硬笔书法或毛笔书法的技巧,可以让书法优秀的学生示范讲解,因为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其五,教师自己也应该勤练“三笔字”,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同练,因为这也是教师的基本功。如果教师自己的字不佳,那么要求学生书写做到端正、规范、清秀、美观,似乎也就难于理直气壮,那么你在他们本子上批上“你的字如地震后一片摇摇欲坠的危楼”,试想学生又会作如何之想?我们许多教师会发现带了三年的学生中总有一些学生的字与自己的字相像,我想这就是榜样的作用吧。

篇6:小学语文写字教学技能与策略

令狐世宇

播放歌曲《龙文》

汉字确实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也只有汉字的书写才能独成一种艺术——书法。

识字教学策略

一、对汉字的再认识

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宝贝,令人痛心的是,在100多年前就开始被盲目抛弃。在所谓“全球化”浪潮滚滚而来的今天,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已经开始“沙漠化”,如果不能重新认识、努力恢复中华文化,中国就会沦为“文化沙漠”。当前首要的问题是重新认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认识古人的高明和可取之处,以为今用。首先要有敬重之心。要敬重先人,不要“欺师灭祖”。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PPT)。

(一)要从汉字的实际出发,把汉字问题放在历史与现实的背景下来认识

历史文化背景:、、1

1、汉字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与国家的统一作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所以有句话叫“汉字不灭,中国不亡”,中华民族几度遭到异族入侵,最后那些异族统治者不是快速灭亡就是全盘被汉化。

2、汉字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发展作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

3、汉字有“独一无二”的特点:汉字是世界上唯一的从产生以来从未间断地使用到今天的表意体系的文字!汉字至少有以下六个特点(PPT): 1.汉字是历史最悠久、生命力最强的文字 2.汉字是技术功能完备、最适合汉语特点的文字 3.汉字是承载功能强大、内涵极其丰富的文字 4.汉字是具有科学体系、利于记认的文字 5.汉字是利于培养多向思维、开启智力的文字 6.汉字是具有艺术性、利于培养美感的文字

(二)汉字是当今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生命力最强的文字(PPT)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有三种:5500年前居住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5000年前古埃及人创造的圣书字和3300年前中国的汉字--甲骨文。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古埃及人的圣书字早在2000多年前就消失了,但汉字却一直使用至今,现在仍然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最有活力的文字。即使是早已退出了汉字实用书写舞台的甲骨文、金文、小篆,至今仍时时在书法艺术的领域展示着它们的英姿……这本身就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大奇迹。有许多专家权威曾说过:中国的汉字太过于繁琐,甚至迂腐落后,它与计算机无缘,将来注定会被淘汰。这是多么大的压力呀,有人提出废除汉字,采用拼音来代替汉字。不错,当时汉字的发展出现了空前的危机,但汉字的生命力是异常顽强的。王码出现了,接着又迅速出现了上百种的汉字输入法,方便、迅捷输入速度其它文字望尘莫及。此时,世界沉寂了。此时,汉字是自豪的!

现在很多国外的学校都开设了汉语课程,据说超过了四千多万人在学习汉语。汉语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预计在不久的未来,汉字将大行其道,将取代英语成为最主要的世界语,到时候我们就再不用到处去补英语,再也不用死背一堆到死都派不上用场的英语单词了,也不再为中考高考英语而犯愁了。走到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我们都能自豪地说:“我是中国人!”羡慕死那些洋鬼子。所以我们得好好学习汉字,书写汉字。为了活跃一下气氛,我想讲一个关于汉字的趣味故事:

从前有个领导,名字叫胡不字。他大字不识几个,虽然识字不多,但名字是谁都会写的,再加上单位里平日的重要文件都要胡总签字,所以他把“同意 胡不字”这5个字练到了炉火纯青,可与书法、、家媲美。为了显示自己是个有文化的高雅之士,他想尽办法混到书法协会,一次参加书法协会的活动,公司助理急匆匆的前来请胡总签署文件,胡总当着众人的面,大笔一挥,“同意 胡不字”5个大字瞬间跃然纸上,众人纷纷凑过来领略胡总的风采,惊叹声一片,称赞胡总深藏不露,书法造诣颇高,敬仰敬仰等等,可把胡总高兴坏了。

胡不字写得一手好字这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说胡不字是个了不起的书法家。一次中日书法交流会,胡不字作为中方代表随团来到了日本,活动的最后一天,双方互换书法作品留念,其他人都写完了,就等胡不字一人,胡总心想,这次看样子是逃不过去了,怎么办啊,自己就会写五个字呀,但不能丢人丢到国外来吧,千钧一发之际,胡总一拍脑门,提笔就是一首诗,“同意不同字,同字不同意;意同字不同,字同意不同。--胡不字”(PPT)大家看后都拍手叫绝,因为日本字是汉字的后代,这首诗刚好把日本字与汉字的关系特点说到了点子上。登场的人无不赞叹胡总博学多才。本故事纯属下载,如有雷同,纯属正常,以博一乐。但是这却充分说明了汉字灵活的特点,这是世界上任何其他语言无与伦比的。

三、汉字造字方法(PPT)

汉字有四种造字方法。一是象形,画出实物的形状,如“人”字和“木”字。二是指事,少数指事字只用符号,如“一”字和“五”字。多数指事字是在象形字上加符号,如“本”字,是在“木”字下边加上符号“-”表示“根”的意思;“刃”字,是在“刀”字上加、、一个“、”,表示刀“刃”的意思。三是会意,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象形字、指事字合成一个新的意思。四是形声,由“形旁”“声旁”构成。如木材的“材”,“木”是形旁,表示这个字和“木”字有关;“才”是声旁,表示这个字的读音.我们可以看看两面这张表,可以清楚地看到汉字的演变过程。(PPT)、、1、我们先讲讲象形字。象形字为数不多,却是汉字造字的基础,后来的合体字有相当一部分是用象形字构成的。由于汉字的字形变化是渐进的,更加有趣的是,至今许多汉字还留有象形的尾巴,仔细琢磨就可以看出它的原形来。

“乌”与“鸟”字相比(PPT),正好切去鸟头上表示眼睛的一短横。画鸟不点睛,这是为什么呢?我们知道,古人在造字时,对于象形字,需要抓住形象的特征。乌鸦通体黑色。乌鸦的黑眼睛因和羽毛的颜色相同,看上去就不分明了,我怀疑乌鸦与非洲黑人是近亲,黑得看不见眼睛。所以“鸟”字点睛,“乌”则不见其睛。“乌”字耐人寻味,恰在不点睛上。

经过长期变化,很多象形字都变得不象形了,可是,汉字从产生到现在还没有发生文字体系的大变动。在同一文字体系中,字形的变化是渐进的。因此至今有些汉字还留着一条象形的尾巴。仔细琢磨一下就可以看出它的影子来,例如,口、身、耳、手、山、田、井、水、火、云、电、雨、伞、门等。

2、现在我们说一说会意字

会意字十分有趣。比如,(PPT)“家”字上边的“宀”是屋子,下边的“豕”是猪,古时候人们家中大都养猪,所以就用“宀”下有“豕”表示“家”。“看”字是把手搭在目(眼睛)的上边,向远处望。“明”字由“日”和“月”组成,表示明亮。“好”字本来是“美、、6 满”的意思,有“女”有“子”就是好,看来我们这些工作人员要想真正体会“好”字的意思就难了,因为我们要么有子就没女,要么有女就没子,如果有女又有子,那就可能没有工作。“男”由“田”“力”组成,表示男人,因为过去男人主要在田里劳动。“休”由“人”“木”组成,一个人靠着树,表示休息。另外,还有“不”“正”组成“歪”字,“小”“土”组成“尘”字,“两”“人”组成“俩”字,等等。

有一些会意字是用相同的字组成的。如林、森、晶、双、多、炎、品。两个“木”组成“林”字,表示树林;三个“木”组成“森”字,表示树多。“从”字是一个人跟着另一个人向前走,表示跟从。“晶”由三个“日”组成,和“明”一样,都表示明亮。

根据这会意字的特点,我们可以较快地记住一些字,比如“皆”字,由“比”和“白”字组成,就是比白嘛,看谁的皮肤白,我看很多女生就为了皮肤白,脸上就刮了不少“瓷粉”,因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样就可以较牢地记住“皆”字。当然这只代有本人的观点,不具备权威性。

从字形上了解会意字的意思,很像猜字谜。下边三个会意字表示什么意思,请你猜一猜(PPT):晃、昆、星。

让我们一起认识下面几个会意字,看它们是不是很有趣。

明——日月齐照,大放光明。、、7

尖——上小下大,形似山尖。

休——一人倚树,立足休息。

众——三人团结,众志成城。

艳——色彩丰富,鲜艳美丽。

尘——小土为尘,尘土飞扬。

灾——室中失火,酿成火灾。

裕——有衣有谷,富裕之家。

掰——用手分物,掰为两截。

泪——眼睛流水,泪水汪汪。

歪——不端不正,东倒西歪。

“忐忑”二字更有趣了,心上心下,表示心神不定的意思,正像俗话所说:心里像十五只吊桶七上八下的。看了这些例子,我们不得不佩服我们的祖真的是太聪明了,说到聪明,我们再说说这个“聪”字吧(PPT),不就是“耳到、眼到、口到、心到”吗?这样的字不胜枚举,我们没事的时候可以慢慢分析,其实这里面真的有很多乐趣,如果我们把这份乐趣传递给我们的学生,那么我相信孩子们也一定会喜欢这种方法,就会真正做到老师“乐教”,孩子“乐学”。下面讲一个会意字的趣味故事:从前有一个富家子弟,整天游手好闲,结果、、坐食山崩,很便把祖业败得所余无几。一天,他闷闷不乐地在院子里踱步,抬头看见一株根深叶茂的老树,竞“悟出”自己贫困的原因。他连忙把儿子唤过来,说:“你看!四方形的院子中央种着一棵树,不就是一个‘困’字吗?我们快把这害得全家倒霉的穷根砍下吧!”儿子深知好吃懒做的父亲才是家中的‘穷根’,砍树也无补于事,便道:“没有木头,便剩下你一个人站在院子中央,‘困’变成了‘囚’,不是更糟糕吗?”为免沦为阶下因,他便听从儿子的话,放弃了砍树。

3、形声字如何形声呢(PPT)形声,“形”即形旁,也叫形符或意符:“声”即声旁,也叫声符或音符。形声字是由“形”和“声”两部分组成的:形旁表示形声字的意义是属于哪一类的,它是形声字的表意成分:声旁表示这个形声字该怎么读,它是形声字的表音成分。如“一唱一和”的“和”:“口”是形旁,表示“和”是口的动作:“禾”是声旁,表示“和”的读音。又如“忍耐”的“忍”:“心”是形旁,表示“忍”属于心理活动:“刃”是声旁,表示“忍”的读音。再如有一种乐器叫“竽”)竹”是形旁,表示“竽”和竹子有关:“于”是声旁,表示“竽”的读音。

形声字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表示这个字的意义,叫形旁:一部分表示这个字的读音,叫声旁。巧用形声字非常有趣。有个故事叫《流氓少爷》,讲的是有个财主家的少爷,自以为读了几本书,就爱要点小聪明戏弄人。一次,他出去游逛,看见一位貌美的少妇在木、、桥上淘米,便嬉皮笑脸地对她哼道:“有木便为‘桥’,无木也念‘乔’;去木添个女,添女便为‘娇’:阿娇休避我,我最爱阿娇。” 少妇听了心里十分厌恶,瞪了那个财主少爷一眼,便毫不客气地回敬他(PPT):“有米便为‘粮’,无米也念‘良’:去米添个女,添女便为‘娘’;老娘虽爱儿,儿不敬老娘。”少爷讨了个没趣,灰溜溜地走了。有时我在想:这么有趣的故事,如果用翻译成英语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四、教学过程优化的策略

(一)直观识字法。

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指导学生看图画、电视录像、幻灯、实物等,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把无意识记变为有意识记,把枯燥无味的识记变为形象的识记,收到记得快,记得牢的效果。

(二)生活化识字

1、利用广告牌、商标识字。

2、让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去识字。

3、认实物。如门、窗、讲台、黑板、电视机等等。

4、让学生逛商场、超市时认字。、、5、在教室设置识字园地,同学之间互相识字。与此同时,一定要给学生展示的机会。老师多加赞赏,它会在无形中给学生埋下在生活中识字的种子,激励学生离开课堂后仍有识字的主动性。

(三)编儿歌识字(PPT)如“噩”字就比较难写,为了帮助同学们记得又快又准,我就编了一首儿歌:“一个魔王四张口,要想活命赶快走。”结果多数同学很快就记得了。比如要区分“己”跟“已”,学生就会这样记:自己自己不关门,已经已经半关门。读着这样的儿歌,汉字的意思也了然于胸,识字效果自然更好。

(四)猜字谜识字(PPT)

这是一种老少皆宜的活动,形式简单,有一定挑战性,孩子们特别喜欢。如“兔子差点不见了”(免),“烧纸钱哄谁”(麻鬼——魔),“一人胆子大,敢把王子踩脚下。”学生在愉快之中即学会了新字(全),又巩固了旧字(“人”和“王”),做到了新旧知识的联系,例如:“牛”在桥上走,打一字(生)。两个月亮爬上来(朋)等,这种游戏,既扩展学生的思维,又能调动学生的识字积极性,可谓是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教学中也可以编一些物谜让学生猜,使有形的文字与事物结合起来。有趣的谜语能引起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使他们在快乐之中识字,更重要的是久记不忘。除了课堂上老师编出的谜语以外,还要鼓励学生课后开动脑筋自编谜语。编的好者可获得、、11 “谜语大王”称号。学生兴趣很高,编的五花八门。例如:什么弯弯像小船?(月);一个人是什么字?(大);两个人是什么字?(天)„„如此简单而有趣的活动,调动了学生自学生字的兴趣。

(五)讲故事识字

听故事是儿童的天性,所以在教学中可合理运用各类相关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区别“土”字和“士”字,“夫”字和“失”字,就可以讲《父子共进士》的故事,故事很好有意思,大概内容是:从前有个大财主 家有万贯 但还很小气 他为了富上家富 并炫耀自己 在大门上贴了一副对联: 父进自 子进士 父子皆进士

婆夫人 媳夫人 婆媳均夫人

一天傍晚,有个穷秀才从这家门口路过 看了这副对联不禁暗笑,便用笔偷偷的把其中的三个字稍微改动,变成了: 父进士 子进士 父子皆进土

婆夫人 媳夫人 婆媳均失夫

第二天财主一看 当时就气的昏倒在地、、12 总之,小学阶段的识字,应该以趣味识字为主,充分运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识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孩子们学得轻松、快乐,又学有所成,这就是一个功德无量的事。

写字教学策略

一、认识书法的意义

(一)书法是我国文化最有代表性的载体。

在印刷术发明以前,我国的所有文化产品凡是已经记录下来的,都由人工书写来完成。文化由书写来完成,书写即代表文化。

(二)书法是我国艺术的一种特殊门类。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我国人民一直以书法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艺术形式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有的人以书法作为毕生的艺术追求。

或者以书法作为最便捷的装饰艺术。

一般人都会将书法作为审美对象来欣赏。

在我国,书为心画已经成为中国人的一种精神寄托的写照。

(三)书法已经成为物质财富的一种象征。举几个例子:、、中国嘉德 2009 秋拍 “ 宋元明清法书墨迹专场 ”,朱熹、张景修等七家(宋元时期)《宋诸名贤题徐常侍篆书之迹》(简称《宋名贤书之迹》)经过近一个小时的激烈竞价,以 1.008 亿元成交,高出原先估价 120 万元的 80 余倍。

明代宋克《草书杜子美壮游诗卷》从 480 万元起拍之后,经过 100 轮激烈竞价后,由 321 号电话委托竞买人以 6832 万元的高价竞得。

2010 年 6 月 3 日,《砥柱铭》书法长卷经过近70 轮的激烈竞争,叫价最终定格在 3 亿 9 千万元,加上佣金成交价高达 4.368 亿元人民币。中国艺术品拍卖的世界纪录也就此改写。

三、书写的一般规律

(一)方正端庄

方正端庄可以说是任何书写的一个基本要求。无论哪一种字体,把字写正,是汉字书写的出发点。

尽管书写有书法的特色,但是方正端庄是从古以来就有的品质。

(二)笔画规整

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成名的书法家,对笔画的质量的追求都应该是没有止境的。而对于初学者来说,掌握好笔画的基本规律,无疑是写、、14 汉字的基础。或许正是因为为推广汉字的书写,从古以来,我国就总结出来了汉字书写基本笔画的规律。那就是以 “ 永字八法 ” 作为汉字书写的楷模,训练人们的基本书写常识。在这个永字八法中,古人将汉字的基本笔画分成了八种,分别加以训练,而这个永字八法几乎成为汉字书法的入门过程:

(三)结构匀称

任何事物都有它自身的外在结构和内在结构。汉字也不例外,汉字书写得好与坏,往往与结构好不好有着极大的关系。

理解汉字书法的结构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15 一是从广义的角度讲,指组成汉字的各个要素之间,各个空间之间的自然和谐与美观。大体与符合自然结构规律为法则。

二是从狭义的角度讲,指组成汉字结构的几个基本方式。比如独体结构、合体结构。合体结构中又如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全包围结构、包围结构等等。

只有在书写之时,把握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并注意体会其中的深刻内涵,才有可能写好汉字。

(四)书写流利

如果我们在书写汉字之时,只顾一笔一画地写,其实永远也无法将字写好,而从根本上讲,汉字书写的本质却还在于实用,所以流利的书写无疑可以提高它的实用价值。这就要求我们在写好汉字的同时还要写得快速便捷,只有这样才实现了汉字书写的价值。

四、书写指导的解决策略

“讲解”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写字指导。

一、指导观察。观察就是古人说的“读帖”。指导读帖,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提出相应的要求,让学生有目的地去“读”,着重指导学生观察字的结构、笔顺、笔画位置及容易写错的地方。培养学生观察字形的能力,感知字形特点,感知字形结构,并在头脑中对所写字的字形进行定位,用儿歌让学生了解汉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如:、、田字格,四条边,上下左右不靠线,把字写在正中间。这样学生写字就能做到心中有数。

二、指导运笔。让学生掌握汉字笔画的运笔特点,也就是让学生掌握每一笔画起笔、行笔、收笔的基本方法及力度、速度等。

三、指导辨析。让学生辨别并掌握同一种笔画的不同写法,如竖分为“悬针竖”、“垂露竖”两种。同时通过辨析让学生掌握偏旁部首的变化规律,如“孩”的左边是“孑”,把“子”中的横变成了“提”且写得狭长。

“示范”则是针对一年级教学特点,大到一个字的字形指导,小到一个笔画的指导,老师也要精心设计,力求指导到位,因为示范是对学生的一种引领,小学生又有模仿的天性,所以我们作为老师要善于示范,乐于示范,精于示范。对于老师来说,要树立写字即是练字时的理念,板书要规范、书写要美观,学生在老师讲解指导的基础上,观察老师(或学生)的范写,从而验证书本上的或老师讲解的有关知识。老师的范写对学生影响特大让学生感受每一笔每一画的位置,将起笔和收笔展示给学生,做到边讲解边示范。

(三)激发兴趣

书写是一件枯燥烦闷的事情,对于幼小的儿童来讲更是如此。要想让他们能稳稳坐在书桌前练习书写,没有相应的措施确实不容易。这就要求从根本上激发小朋友写字的兴趣。、、1、用图形和实物展现基本的基本原理。

2、插古人写字的奇闻逸事。如王羲之临池学书的故事,岳飞沙土练字,郑板桥卖字助穷人等。

3、营造写字的环境

4、比赛

篇7:小学语文诵读教学技能与策略

专题讲座

刘占泉(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语文教育学教研室、教师)一、“诵读”要义概说

(一) 概念分辨:“朗读”“美读”“诵读”“吟诵”

近些年,中小学语言教学研究领域里,“朗读”“美读”“诵读”“吟诵”这四个概念经常交错使用,对它们的理解和界定不尽相同。我在这里简要分辨一下,主要目的是探求“诵读”的要义。

“诵”这个词先秦即有,一般认为是依照语言的节奏朗声而读;“歌”“吟”则更注重表现音乐性,与“诵”还是有区别的。《墨子?公孟篇》云:“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

“诵”后来与“读”联结成“诵读”,意思还是“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读”(陈少松语,《古诗词文吟诵》第二版第7页)。

20世纪前期,“诵读”这个词在教学研究中普遍使用,和它并行且意思相近的概念还有“朗读”“朗诵”。有的学者把“朗诵”划分为三大类:第一类称“诵读”,适合读古代散文;第二类称“吟读”和“咏读”,大致等同于“吟诵”,即比较随意地吟哦咏唱,分别适合于读短的诗词韵文和读长诗长篇韵文等;第三类称“讲读”,其“讲”取“说”“谈”之意,也就是用平时说话、对话的语调来朗读,这适合于读语体文(白话文)。(概述黄仲苏语,见《朗诵法》,上海开明书店1936年版)20世纪后期至今,语文教学界多用“朗读”这个概念。因为“吟诵”后来几乎断绝,暂且不论。那么,“朗读”便大致涵盖了原来的“诵读”和“讲读”这两种类型。

新时期以来,叶圣陶先生等前辈在三四十年代使用过的一个概念,被发掘出来,使用率比较高,即“美读”。美读的要义有三条:带着感情朗读文学作品;读出文学作品语言之美;通过美读获得美感。这是一种带有一定的审美取向的朗读方式,对于内化和积淀语言、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大致作出分辨:

其一,“朗读”“美读”和“诵读”,共同点是出声地读;与它们相对的乃是“默读”,只看而不读出声。

其二,“吟诵”主要不是读,而是近于哼唱,当然还只是随意吟哦,与按照乐谱严格地演唱尚有一定区别。这种语文学习方法延续几千年,百余年前开始逐渐衰落,以至于几乎断绝,这是非常可惜的。近年来已经有人在倡导和实验。

其三,“美读”是专门针对文学作品而设置的一种审美式朗读类别,与艺术界所说的“朗诵”更为接近,可以看作是较高层次的“朗读”“诵读”。它也具有重要的语文教学价值。

其四,“朗读”和“诵读”,这两个概念不大好区分。鉴于目前使用上比较混乱,我建议:把“朗读”看作一般的教学概念,与“默读”相对应,涵盖了“诵读”;把“诵读”看作是“朗读”中一个带有一定特殊性的教学概念。至于“诵读”的特殊性是什么,这就要研究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新课标”)中有关“朗读”与“诵读”这两个概念的使用情况了。(二)“诵读”要义

1.语文新课标中的“诵读”概念

“教学标准”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条,贯穿四个学段。此外四个学段各有具体要求:

第一学段:“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第二学段:“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第三学段:“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第四学段(初中):“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教学建议”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还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综合的评价”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根据阶段目标,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

2.“诵读”的基本含义

从语文新课标的表述与指示中,我们可以探求到“诵读”的基本含义。

从概念关系上看,“朗读”是一般概念;“诵读”是被涵盖在“朗读”之中一个特殊概念。

从概念的内涵(特殊性)看,“诵读”被赋予的基本含义,主要包括三点:

(1)“诵读”的对象是古今中外的优秀诗文,其中一部分篇目要求熟读成诵,语文新课标在附录里推荐了数十首古诗,其他让教材编者和语文教师自行选定。

(2)“诵读”过程中,要求学生展开想像,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以至于达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并能够积累、培养、发展语感。由此,我们大概可以把“诵读”看作与“美读”非常接近的一种朗读方式,在“使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的基础之上,对朗读者的情感投入提出较高的标准,带有审美体验的某些特征。

(3)从第一学段到第三学段,“诵读”的教学标准在逐步提升,阅读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特点,循序渐进地安排练习的梯度,给予具体有效的指点和引导。二、诵读技能训练指要

(一) 语文教师要苦练诵读技能

从一般的教学实况看,诵读是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如何让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诵读方法,不断提高诵读水平呢?最关键的一条,乃是语文教师要苦练诵读的“内功”,深谙个中滋味,达到较高的水准。如此,则必定能够引领学生走向诵读的教学高地。语文教学方法、教学能力的有效提升,有赖于两方面条件发生变化:一是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二是自身提高语文能力、发展语文素养;二者实现一,便能演化为良好的专业素质。从某种意义上讲,语文教师自身的语文能力是他语文教学能力的重要基础。这个基础越厚实,其教学能力则越强大;反之便会虚弱乏力。这样,认识到苦练“内功”的重要性,才能产生自觉训练诵读机能的动力,并取得好的效果。

所谓“诵读技能”,包括几种要素呢?我认为涉及两个层面的若干要素。

第一个层面,属于比较纯粹的基本技术层面,主要有:用标准的普通话诵读,读准字音,努力克服方言土音(含北京土话)的干扰;能够正确、流利地读出每一句,努力不读破句子,不犯语义方面的逻辑错误;朗声诵读,具有自信力和课堂环境中的声音传播效果,让现场每一个听众都能够清晰无误地听到。这个层面的诵读要求,教师学生都应该达到;若偶有欠缺,希望及时弥补。

第二个层面,属于纯粹技术层面之外的专业技能,也联系着相关的专业能力和素养。诵读基本技能训练及其扩展,便是和这个层面密切关联着,包括对于文学作品语言的感受力和鉴赏力;“美读”的技巧运用,主要涉及情感投入、语气语调的处理和声音传送等问题。(二)诵读技能的训练路径

1.从“吟”古诗到“诵”古诗――诵读技能训练之起步

“诵读”与“吟唱”(也称“吟诵”)是有明显区别的。但从训练诵读技能

的角度看,借助吟唱更多体现音乐元素这种优势,把带有“美读”色彩的古诗诵读,与带有音乐色彩的古诗吟唱加以比照,往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校正诵读的偏误,弥补缺憾,获得新的感受和改进。

例如,诵读唐诗《枫桥夜泊》。最好先听一听采用老调子如何吟唱,可参照根据陈少松老师吟诵所记录的曲谱,见《古诗词文吟诵》第二章。(吟诵和诵读演示)

月落乌啼霜满天,第一句调子起得高,表现秋夜霜天的凄厉感。

江枫渔火对愁眠。次句旋律线往下滑落,结尾下降4度,表现沉沉入梦的愁绪。

姑苏城外寒山寺,承接上句,过渡,音高基本持平。

夜半钟声到客船。逐渐舒缓,旋律线下滑,结尾比上一句下降约5度。

以前我诵读这首古诗,“天”“眠”和“船”这三个韵脚音高基本相同,只是把“寺”字略为压低一些。比照吟唱之后,感觉人家处理得更合乎诗的意境,遂加以改进。里面还有一些细节,比如“寺”诵读的时候要不要拖腔、如何拖腔等,可以借鉴吟唱的处理方法,在细微处精心打磨。

以此为例,提出两个需要关注的细节:

(1) 避免生硬。

五言或者七言的诗句,切分出节奏,用斜线标出停顿,这种辅助方法在学习初期能够给学生提供一定帮助。但是,止步于此就不一定恰当了。语文教师最好能够借鉴音乐里的“旋律”“节奏”这两个基本概念,迁移到古诗诵读方面,思忖一下:咱们诵读的古诗,多数不是“进行曲”风格的,而是抒情性比较强的,优美的,内涵深邃、温情蕴藉的。机械地切分诗句节奏,硬性规定节奏,往往让诵读变得比较“僵硬”。请看《静夜思》。(对比诵读演示)

床前 / 明月 / 光,

疑是 / 地上 / 霜。

举头 / 望 / 明月,

低头 / 思 / 故乡。

(2) 练习运气吐字,做到停顿处隔而不断、气韵绵连,读出韵味和音乐感。

这一条,让学生做到是非常难的,可能只有少数尖子生能够理解运用。但是,语文教师经过训练应该能够基本做到,并经过常年课堂教学的历练而不断精进,达到较高水准。课堂上,语文教师的每一次示范诵读,要表现出自身的最好状态和最高水平,――这样才能感动学生,激发学生,引领学生。积年累月,耳濡目染,接受最佳的汉语文熏陶,其语感积淀或许能纯净得多。

请诵读(美读)唐诗《渭城曲》,与吟诵进行比照(可借鉴古曲《阳关三叠》的主要旋律),从音乐演绎中获得启发,争取得到技术支持。(吟诵和诵读演示)

渭城朝雨徘岢荆 旋律比较平稳,为叙事抒情蓄势。

客舍青青柳色新。 前四字旋律上扬,柳色衬离愁凄苦。一二四句后三字旋律接近。

劝君更尽一杯酒, 旋律线下滑,“酒”约下降四度。可见酒之沉重、情之浓深。

西出阳关无故人。 旋律回应一二句。“西出阳关”舒缓悲切,后三字多不舍意味。

2.从读古诗到读古文――诵读技能训练之扩展

文言文,目前多数小学课本里数量较少。我们认为,从第二学段起,就可以有计划地选编一部分文言语料,抽出少量课时(比如每周1课时或者1.5课时)安排诵读,进行文言文阅读的启蒙教育,这对于扩充语言含量、培养良好语感、全面发展语文读写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此不详说。作为语文教师的专业内功修炼,从诵读古诗到诵读古文,把诵读技能训练加以扩展,这是一条可行的路径。

诵读古文,需要使用一种专门的“腔调”,这与朗读白话文具有较大区别。有一些师范生和语文教师,还分不清二者的特点,往往用读白话文的腔调读文言文。这是不对的,要改过来。

古诗的诵读(美读)难度比较大,无论对意境的体会,还是运气吐字、控制语调、修饰和传送声音,要求都要更高一些。借助对古诗的诵读演练心得、技能把握成果,迁移到诵读古文方面,这可能是一条比较有效的训练路径。

采用朗读白话文的“腔调”来朗读古文,主要毛病是以下三点:

第一点, 语速过快,这是最明显的`表征;

第二点, 抑扬顿挫的变化不够鲜明,语气不足,力度不够,味道不对;

第三点, 因为语速过快、语调平淡,显得草率、含糊,加大了学生捕捉文字信息的难度,而且严重降低了倾听者所应获得的语言美感。

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要正确认识文言的语言特点,并通过技能演练,掌握诵读文言。这里,我把相关的要点概括成三条:

第一条,文言句子中单音节词所占的比例非常大,这和“白话”情况迥异。一句话,是由若干个词、词语按照特定规则排列而成的。比如,“学习文化知识,并且经常温习这些知识,这样做不是很快乐吗?”这句是“白话”,我们且分一下句子里的词语:

学习/文化知识/,并且/经常/温习/这些/知识,这样/做/不是/很/快乐/吗?

这句话总共有13个词和词语;其中,双音节以上的词、词语有10个之多。再看意思相近的文言句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总共9个字,都是单音节词。朗读的时候,词与词之间,必然要有所停顿,而单音节词多,自然停顿也就多,语速便会慢一些。 (文白对比演示)

第二条,文言句子一般要短于白话句子,字数少的句子更容易读出语调的抑扬和顿挫,而中国古人恰恰又特别注重语言的节奏感、音乐感――说话是这样(如先秦),诵读、吟诵是这样,写作也是这样(先秦两汉到明清乃至于其后文言读写实际操作之实况实绩)。里面的语言实践细节林林总总,留待以后系统探究,这里我侧重说说文言虚字问题。

请看《论语?学而篇》第一则语录――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段话中,加方框的6个虚字,诵读时都要在语气上加以特殊处理。此外,3个“亦”字,也需要适当拖长一点、语气加重一点。也就是说,文言句子之中的许多虚字,兼有表示某种语气的特殊功能,这在诵读过程中要特别关注。(诵读演示)

第三条,小学生具有敏锐的语言听力,如果语文教师使用适宜的语速、语调诵读古文,达到“美读”的较高标准,这对学生理解文义,乃至体验意蕴、获得审美享受、高质量地积淀语感,都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为了提高训练的有效性,我们也可以参照古文吟诵的调子,合理地借鉴。我试着使用老调子吟诵“学而时习之”那段语录,然后把吟诵改为诵读,谈一谈在借鉴方面的个人心得。(吟诵和诵读演示)

3.从诵读古诗文到美读白话作品――诵读技能训练之迁移

就一般情况而言,白话作品的诵读要相对容易一些。具有比较好的文言诵读根基,再将这种技能迁移到白话诗文诵读领域,会占据一定的优势。这主要体现的两个方面:

头一个,白话诗文中往往残留着某些文言遗迹,包括文言语料的引用、化用等(这种情况在中学课本里更为多见),诵读相关语句需要文言诵读技能的支持。例如,老舍先生的《草原》(见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最后一段是文白交错的――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并且要骑一骑蒙古马。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啊!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结尾是两句七言诗(“别”是入声字),应该注意平仄关系,读出文言诗句的味道,有力地收束全篇,凸显主旨。(诵读演示)

再如,《山中访友》的第二自然段,几处暗含着略带文言意味的语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其中,“你如一位”这几个字不大好处理,读成“你如/一位”、“你/如一位”,似乎都不恰当,最好借鉴文言诵读的技能,这样处理句中的自然停顿:“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诵读演示)

第二个,白话诗文中有些地方不大好读,需要使用控制气息、调整抑扬变化等朗读技巧,而这些技巧恰恰都会在文言诵读演练中加以练习,奠定基础。

比如前面提到的“学而时习之”这一句,每个字都是一个词,都需要有自然停顿,但又不能读破句或者处理得过于生硬,出现阻断感。这就要用气息来托举,形成似断非断、气韵连绵的诵读效果。训练时,可加大“运动量”,如韩愈《送董绍南序》的开头一句“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有11个字,属于比较长的文言句子,若用一口气读完,看看最长可用多少秒钟。――如此练习,能够提高对气息的控制力,而后,再读白话文里的长句子,便能游刃有余,读出意蕴和特色。例如,季羡林先生《怀念母亲》(见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第一自然段:“一个是生我的母亲,一个是我的祖**亲。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后一句有24个字,诵读的时候最好不换气,还要处理好逻辑重音等。(诵读演示)

再如,前面提到过《枫桥夜泊》和《渭城曲》,都涉及到“音高”问题。在一段文字的诵读过程中,有意拉开声音抑扬的距离,往往是为了表现特定的语意内涵、情感色彩。这种技巧,在古诗的意境中进行训练,更好操作,易于见效,然后再迁移到白话诗的诵读,便比较好处理了。比如臧克家先生的名作《有的人》,通篇对比鲜明,有一段诵读时对声音抑扬变化的要求比较高。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后两行,“青青”要扬上去,读出那种鲜亮的色彩感、自然蓬勃的生命力,“青青的野草”还要读得舒缓开放,读出那种一望无际的辽远感。(诵读演示)三、诵读技能之运用

语文教师训练诵读技能,最终还是要应用于教学。诵读技能运用,这是一个很大的论题,还有待深入探讨。在此,我谨从若干侧面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一)诵读技能的三种用途

1.用于备课

备课时,应该养成习惯,把课文多读上几遍。先做普通读者,读出自己的心得体会,然后再当先生,以语文教师的身份考虑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作出教学设计。教师自己高质量地潜心诵读过课文,便会知道它是否适合于诵读,是让学生全文诵读还是选择某些重点段落诵读,以及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语句方面诵读与理解、体验的难点在哪里,如何解决这些难题,等等。

备课时认真诵读课文,这比看教参、写教案、制作课件还要重要。缺少这个环节,往往难以获得阅读的冲动感,无法真正形成与作者交流对话的亲切感和契合感,阅读课的设计和实施的教学个性会受到伤害。

名师于永正有一段话讲得很到位,录在这里供学员们参考:“朗读好了,备课就完成了一半工作,不,不是一半,而是一大半!……师生都能读得入情入境的语文课,一定是充满情趣的,一定是充满灵性的,也一定是有效的。”

另外,一位青年教师也发现了备课时诵读课文的必要性,他说:“我想,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可以问自己一个问题,‘我备课时朗读过这篇课文吗?’我觉得,认认真真地朗读三遍课文,比抄一遍教案更有用。”

例如《雅鲁藏布大峡谷》这篇课文,一是音译词比较多,比如“雅鲁藏布”“喜马拉雅”“科罗拉多”“科尔卡”等等,这些词要读联贯,你把“雅鲁藏布”读成“雅鲁 / 藏布”就不对。二是长句子特别多,如课文第一句话:“在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有两个世界之最:一个是世界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一个是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这么长的句子,如果停顿不好,语气不畅,就读不下去,或者不知所云。三是数字多,如“3000米”“504千米”“2268米”等。四是句子的形象性特别强。这些都是这篇课文的特性,要训练学生读好,老师在上课前自己就不能不读好。

2.用于堂上示范

首先是应用于课堂教学中的教师示范朗读(简称“范读”)。无论在哪个年级,语文教师的示范朗读都不可或缺,而且都应该达到“美读”的较高水准。这种示范性的诵读,可以是读全篇,也可以是读某一段话或段中的某些语句。教师本身诵读能力乃至整个语文能力比较强,就能更自由、大胆地进行教学设计,并在施教过程中给学生作出示范,成为学生的第二本“汉语文教科书”――非物化的而是活生生的“汉语文教科书”。

范读,最好在教学中穿插进行,尤其是那些重点句、难句和句子里的特殊词语等,有时需要教师多次范读,并结合其他教学手段,落实相关的教学目标。也就是说,范读应该成为使用频率最高、倚重程度最高的教学方法之一,充分发挥教师本人的诵读技能,为扎实而灵活地完成阅读教学任务创造条件。

3.用于创设“诵读课”

目前小学语文阅读课,往往呈现出“什锦拼盘”的特色,即教一课书什么都要管:诵读课文、识字识词、分段分层、解析句段、复述大意、归纳中心、探究写法、欣赏特色、挖掘人文精神,等等。若真的有特殊需要,并非不能这样设计,但把这种拼盘式的“面面俱到”变成教学常态,其中可能埋藏着隐患。

我建议,依照课文不同的特点(内因)和教学功用(外因),划分为不同的教学类型,其中有一类可以称作“诵读课”。教师作示范诵读,或者教师组织和指导学生诵读,这种倚重诵读的教学方法可以称作“诵读法”,它是基本的教学方法之一。把“诵读法”作为主要教学方法的阅读课,可以称作“诵读课”,它是重要的阅读教学类型之一。因教学价值取向有所不同,诵读课又分为两类:(1)偏重于积累语料、积淀语感的,称“积累型”。例如,新疆某语文教师运用吟唱和诵读的方式,带领学生用1课时当堂背诵了《敕勒歌》等四首古诗,且得到一定的审美体验。(2)偏重于文学欣赏的,称“美读型”。我们应该多搜集比较纯正的诵读课案例,研究其设计原理和操作方法。(二) 注意处理好五种关系

1. 疾读与缓读

清代桐城派重要作家姚鼐先生云:“大抵学习古文,必须放声疾读,又缓读”;“疾读以求其体式,缓读以求其神味”。(摘自姚鼐《惜抱轩集?与陈硕士》)“疾读”就是用很快的语速朗读,比如一首七绝或七律、一段百来字的文言,用一口气读下来,当中不要换气。“缓读”,可以理解为与我们所说的“美读”相似,读出抑扬顿挫,读得摇曳生姿。教学实践证明,交错使用疾读和缓读这两种方式,对于调节教学节奏、营造和谐气氛、高效率地背诵文言诗文,具有特殊的功效。白话诗文的学习,也存在背诵的问题,如何合理地使用这两种诵读方式,这还需要在教学中进行探索,及时总结经验。(可进行诵读演示)

2.平实地朗读与美读

咱们的语文课本里,除了文学作品,还有一些文字比较平实的文本(如说明性文字等)。诵读是就文学作品而言的;美读乃是诵读的较高要求,或者称作审美式的诵读。非文学文本,以及文学色调比较淡的文章,一般只需要平实地朗读即可,不能强求生动,拿腔作调,那样便弄巧成拙了。此外,各个学段的各类学生情况相差很大,也不能强求一致。先要鼓励学生达到诵读的基本要求:读音准确(排除方言干扰),声音响亮,语速大体适宜,比较流利,能有一定的语气(能带着感情来朗读)。然后,逐步提高要求。从平实地朗读,到逐渐接近于美读,这是学生一般都要经历的训练过程。

3.范读与点拨

教师的范读很重要,往往起到讲解起不到的作用。但是也不能走极端,忽视点拨的妙用。请看这两个教学案例:

例一,《瑞雪》里有一句话:“大片大片的雪花从昏暗的天空中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盛新凤老师这样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大家见过棉花吗?见过蒲公英的种子吗?那像棉花一样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就这样杂乱无序、密密麻麻、连接不断地从天空中飘落下来,这样的情景,就叫做‘纷纷扬扬’,雪下得可真大呀!那么怎么读,才能让我们感觉到这雪下得很大呢?”经过教师的启发和点拨,学生对这个词语的涵义有了真切的体会,自然能够读得好,记得牢,悟得深。

例二,教《笋芽儿》一课,读到这一处:笋芽儿撒娇地说:“谁叫我呀?我还没睡醒呢!”盛新凤老师问:“谁是咱们班最会撒娇的同学?”学生报出了一个名字,老师紧接着说:“那读这句话肯定是你的拿手好戏了,请你来撒撒娇看。”学生兴趣盎然地读了。老师接着启发:“撒娇是咱们女孩子的特长,让咱们的女孩子一起来撒撒娇!”女孩子都兴奋起来,娇声娇气地读了这句话。最后老师再作启发:“撒娇是一种幸福的、美好的感受,因为知道自己有人疼、有人爱。其实咱们这里的同学都是家里的心肝宝贝,都会撒娇的,一起读。”男生也高兴起来了,大家兴致勃勃地朗读,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诵读白话诗文,各类人物(包括童话中的小动物等等)的对话往往是最难处理的,需要思忖其年龄、性别、身份、性格、心态等诸多因素,模拟其说话的语气语调。一旦进入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恰恰会让阅读发生实质性变化,能够促成学生与课文及其作者的“对话”。因此,盛老师领着学生三度“撒娇”的这个案例,其价值之特殊,需要深入探掘,并由此提高对点拨的重视程度,把点拨与范读结合起来。

4.诵读与涵咏

诵读,最忌讳只动口而不动心,一味孟浪而诵,并不怎么投入情感,不注重咬文嚼字、体验意蕴。教学中,诵读的密度并非越大越好。“积累型”的诵读课,密度可以适当加大一些;其他,则要注意把诵读与涵咏有机地联结起来。涵咏,意思是让自己的心,像鱼一样深入到文字的水中去体会,所谓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从某种意义上说,诵读是被涵盖在涵咏之中的,从诵读起步,一边诵读一边体会,直至沉浸到文字意蕴深处,默默地达成与作者的深度交流和对话。――这个过程,便是涵咏的过程,而诵读既是推进涵咏的手段,也是体现涵咏成果的手段(用声音外化),它俩是不能割裂的。

5.诵读的扎实与灵动

诵读,要中规中矩,扎扎实实,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应有的能力训练、素养发展。这是底线,要牢牢守住,坚决摒弃那种华而不实的浮夸之风。但成功的语文教学应该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在诵读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实施方面,还要追求实而不死、活而不飘、又实又活的良好状态,努力营造具有亲和力和灵动感的教学氛围。这方面,还存在着极大的探索空间。

我们一同欣赏一个课例:周益民老师执教《天鹅的故事》教学实录片段。这篇课文见于苏教版小学课本第八册,大意是一位中国作家到俄罗斯贝加尔湖的斯杰潘老人家里做客,见墙上挂着一枝猎枪,便询问老人是不是喜欢打猎。老人边讲述了三十年前最后一次打猎的奇特见闻。那一年早春,寒潮骤降,刚刚融化的湖面有结上冰,一群天鹅走头无路。忽然,有只老天鹅腾空而起,利用下落的冲力,让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接着是第二次,第三次……整群天鹅被感动了,都投入了破冰工作。它们干得那样齐心,那样欢快!水面在迅速地扩大着。湖面上不时传来阵阵“克噜――克哩――克哩”的叫声,就像那激动人心的劳动号子:“兄弟们哪,加油!齐心干哪,加油!”小小的冰窟窿终于变成了一片很大的水面,所有的天鹅都同时结束了工作,昂着头,挺着胸,发出阵阵胜利的欢呼声:“克噜――克哩――克哩!” 猎人斯杰潘被深深地震撼了,枪挂到肩头,悄悄离开湖岸。他说,从此以后,这枝猎枪就一直挂在墙上,再也没有动过。

周老师那节“美读型”诵读课,前面充分铺垫,采用多种形式诵读课文,涵咏天鹅精神与猎人情怀。然后,教学涌向高潮――

师:是的,这是一曲命运的交响。如果说老天鹅的行动是一首诗,那么它一定是世界上最壮丽的篇章;如果说老天鹅的心声是一支歌,那么它一定是世界上最动人的旋律。我们聆听,我们感悟,一遍遍都会有新的收获。

( 出示分行排列的课文片段:

老天鹅 /

腾空而起 /

利用下落的冲力 /

像石头似的 /

把自己的胸脯和翅膀 /

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

师: 请你们想着画面各自朗读。(生自读后指名一生读)

师: 冰面没有破,怎么办?(一生读)

师: 冰面还是没有破,再用力!(一生读)

师: 冰面已经被震得颤动起来了,继续!(一生读)

师: 一齐来感受这动人的情景!(教师在原先出示的文字最后加上“一次 / 两次 / 三次……”学生动情地齐读。读毕,俄罗斯合唱歌曲《俄罗斯上空的天鹅》响起,全场肃然)

师: 动人的画面还在继续――(教师激情诵读第 6 自然段)我们用心想象当时的情景,耳畔是否回旋着各种声音?那是什么声音?(学生默读体会)

生: 有天鹅扑打冰面的“嘭嘭”声。

生: 有冰层裂开的“嚓嚓”声。

师: 请你读一读课文中描写这一声音的句子。(生读,齐读)

生: 有天鹅的呼吸声。

生: 有天鹅的叫声“克噜――克哩――克哩”。

师: (出示:“克噜――克哩――克哩”)这一节中直接描写这声音的只有一处地方,但是我们想象当时的情景,是否真的就只有这一处呢?读读,想想。 (学生默读,体会)

生: 天鹅们看到老天鹅奋不顾身地破冰,一开始呆住了,接着就小声议论起来。好像在说:“我们也一块破吧!”

师: 按照这个意思,请你学一学它们的叫声。

生: (轻声地)“克噜――克哩――克哩”……

生: 我觉得天鹅们破冰的过程中它们会相互鼓励。

生: 我觉得天鹅们看到在自己的努力下水面在慢慢扩大,心里感到很兴奋,发出欢快的叫声。

生: 我觉得是老天鹅看到年轻天鹅们一起努力破冰时,发出的欣慰的笑声。它在说:“孩子们,好样的!”

师: 这些声音汇成了一曲动听的歌,这是一首什么样的歌?( 生答:团结之歌、奋斗之歌、赞美之歌、感谢之歌。)

师:(追问)感谢之歌?感谢谁?

生: 感谢老天鹅,是它鼓舞了大家的斗志。

生 :感谢命运,让它们经受了一次考验。

师:深刻的理解,真切的感受!确实,这声音弥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这声音在贝加尔湖上空此起彼伏。来,我们一块重现当时的情景!(师生合作贴图展现群鹅破冰情景)湖面上传来了阵阵叫声,那是它们激动人心的劳动号子!(教师指挥学生分排读“克噜――克哩――克哩”,达成此起彼伏效果)(随即引读)兄弟们哪――

生:(齐)加油!

师: 齐心干哪――

生:(齐)加油!

师:“克噜――克哩――克哩”,在那广袤的俄罗斯天空,在那遥远的贝加尔湖畔,阵阵天鹅的歌声久久回旋,不断传来,一直传到三十年后的今天。(意味深长地)这就是天鹅的故事。

周益民老师执教的这一课,受到专家学者的高度赞扬,被誉为体现“诗化语文”教学思想的经典案例之一。在此仅就诵读教学的灵动感而言,我们从中欣赏到高超的语文教学艺术。教师仿佛是一个乐队指挥,课文权当曲谱,学生们敞开诗意葱茏的少年情怀,随着那一根奇妙的指挥棒倾情演绎,遂呈现出这一场激情荡漾的瑰丽的教学乐章。这两句专家评语,与我的感受高度一致:“教师把文本的信息个性化,情感化,用诗性的力量使孩子的心灵得到了升华,陶冶了情操。我想,每一个听课的孩子,他们的内心里会长久记住广袤的俄罗斯天空,在那遥远的贝加尔湖畔,‘克噜――克哩――克哩’这天鹅的叫声。”达到如此境界的“美读型”诵读课,无论小学、中学,前些年都是不多见的。这样的案例,应该多做搜集整理,看作是诵读教学高地上高高飘扬的旗帜。我们广大语文教师继续探索和实践,一定会创造出更多的经验。

结束语

这次专题讲座,初步廓清“诵读”的概念和教学要义,搭建了一条诵读技能的演练通道,并指出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诵读技能需要处理好的五种关系。

我认为,当前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要不要重视诵读的理念分辨和论证问题,而是如何切实有效地推进诵读教学,在路径选择、方法优化、技能和综合教学设计能力以及施教能力提升方面,产生新的变化,取得良好进展。

篇8:小学语文写字教学技能与策略

一、改变教学态度, 重视写字教学

很多老师认为写字教学就是让学生学会写字, 但是他们却忽略了如何让学生写好字、写得流畅。老师本身对写字教学的不重视, 使写字教学水平的提高受到极大的阻碍。因此, 老师必须改变教学态度, 严格按照书写规范进行教学。比如, 老师在教“一去二三里”这首古诗时, 可以先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书写这首古诗一次, 为学生展示正确的书写方式, 然后再让学生自己书写一遍, 而不是让学生自己根据课本古诗的字体进行模仿书写。通过耐心的教学, 亲身示范正确的书写方式, 而不再“放羊式”地让小学生自己模仿课本写字, 从而保证小学语文写字教学的质量。

二、及时纠正书写错误

老师在进行写字教学时, 要严抓学生的书写是否正确, 这样做是为了以后学生可以形成一种好的写字习惯, 有利于其未来的发展。举个例子, 学生在练习写“写”和“字”这上下结构两个字时, 老师要检查每个学生书写的顺序和书写的笔画是否正确。如果发现有的学生在练“写”这个字时, 先写下结构“子”, 再写上结构“宀”时, 老师应当要及时指出其错误的写法, 不能觉得反正写出字就可以了, 不用要求太严格, 这样做只会害了学生。所以, 写字教学水平的提高需要老师平时的严抓严教, 让学生从小就形成一种良好的写字习惯。可以说, 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耐心, 这对小学语文老师来说也是一种考验。

三、抓住学生特点, 采取激励教学法

我们知道, 小学生是处于好玩好动的年龄, 同时他们也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自尊心。老师抓住小学生的这些特点, 对其采取激励的教学方法。具体来说, 老师可以创设有效的教学环境, 在适当的时候激励学生, 让学生更加自觉主动地学习写字, 从而提高小学语文写字教学水平。举个例子, 老师在教学“怀素写字”这篇文章时, 可以先简单介绍怀素的生平, 学生听到老师介绍怀素的故事之后便迫不及待地想更加深入地了解课本知识。在教学过程中, 老师可以适当地强调怀素是如何刻苦地学习写字的, 让小学生以他为榜样。为了想成为怀素这样的大书法家, 学生便有更大的学习动力了, 从而将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

四、小组合作, 共同进步

老师在进行写字教学时, 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 而每个小组由写字优秀的学会和写字能力较差的学生组成, 通过小组内部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助来提高小学生的写字能力。具体来说, 老师可以让那些表现优秀的学生教那些写字能力比较差的学生, 在这个过程中, 写字能力差的学生可以得到更多的练习和提高, 而写字优秀的学生又可以在教会他人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写字水平。不过在进行分组的时候, 老师要考虑到那些被定性为“写字能力差”的学生的自尊心。老师可以和他们进行沟通, 让他们知道这样做是为了帮助他们更快地提高写字水平, 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好事, 使学生可以舒心地接受这样的安排。

五、重视作业的批改

很多老师在批改小学生的作业时并不认真, 他们只是简单地查看了小学生是否完成了作业, 却没有关注他们作业的质量。这样导致的后果是小学生的写字水平“停滞不前”甚至是退步。要知道, 课后作业是一种巩固学生学习成果的有效手段, 如果老师没有好好利用作业来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平, 让学生在课后对自己的书写进行规范控制, 那么学生就很难得到进步。因此, 老师在批改作业时, 要认真地审查学生是否书写认真, 是否有错漏等。在发现学生没有认真完成作业时, 老师也要和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 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 从根本上改善写字教学的现状。

总的来说, 小学语文写字教学的难度比较大, 如果老师仍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那么学生的写字能力只会“原地踏步”, 这对于小学生以后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为了提高教学质量, 这就需要老师改变过去的教学态度, 重新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不断地积累教学经验, 通过小组合作、课后作业等方式来强化小学生的写字训练, 从而使小学语文写字教学水平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摘要:当前小学语文写字教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学生书写笔画不工整、书写不流利等情况长期存在。为了改善这种写字教学的现状, 小学老师务必要从实际的教学实践出发, 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 采取适当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 主要提出了提高小学语文写字教学水平的策略和建议, 希望能够为以后的语文教学提供一点启发和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字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杜娥.小学语文写字教学的几点思考[J].学周刊, 2013 (35) 190.

[2]刘姣.关于语文写字教学的几点思考[J].文学教育:中, 2014 (05) :112.

[3]赵荣.试析小学语文写字教学的策略[J].新课程:小学, 2014 (02) :103.

上一篇:地震救援演练总结下一篇:施工招标开标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