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城市公园管理办法

2024-06-26

荆州市城市公园管理办法(通用6篇)

篇1:荆州市城市公园管理办法

【发布单位】湖北省

【发布文号】荆州市人民政府令2013年第104号 【发布日期】2013-05-13 【生效日期】2013-06-01 【失效日期】2018-05-31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荆州市人民政府

荆州市城市公园管理办法 荆州市人民政府令(第104号)

《荆州市城市公园管理办法》已经2013年4月9日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6月1日起施行。

市长 李建明 2013年5月13日

荆州市城市公园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本市城市公园的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提高城市的绿化水平,创造良好的公众游憩环境,根据《城市绿化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城市公园(以下简称公园)是指向公众提供游览、休憩、娱乐的城市公共绿地,包括综合性公园、动物园、植物园、绿化广场、街头游园等,属于城市公益性基础设施。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城市规划区内(含荆州开发区托管区)公园的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

第四条 荆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简称市住建委)是本市公园的行政主管部门,荆州市城市市政园林管理局(以下简称市园林局)具体负责本市城市规划区内市管公园的行政管理。各区(含荆州开发区)住建部门,按市人民政府确定的职责分工对区管公园实施行政管理,业务上接受市住建委和市园林局的指导。公园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公园的日常管理工作。

市城乡规划、公安、环保、质监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按各自的职责,协同市、区公园行政管理部门做好公园管理工作。

第五条 市、区人民政府应将公园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保证公园建设、管理和养护所必需的经费,并逐步加大公园建设的投入。

市、区人民政府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公园,通过捐赠、资助等多种方式,筹集公园建设、管理和养护所需的经费。第六条 市住建委应根据《荆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荆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荆州市城市绿线规划管制》会同市城乡规划行政部门组织编制公园总体规划,经市规划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送市人大常委会备案。经批准的公园总体规划应向社会公示。

第七条 公园总体规划的修改,应按原审批程序报批。

新建、改建、扩建公园绿化用地的比例应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原有公园的绿化用地比例未达标的,不得新建和扩建建(构)筑物。

第八条 公园建设项目设计方案,由公园建设单位根据公园总体规划编制,经市住建委审查同意,市规划委员会审议后,由市城乡规划部门依法审批。

公园建设项目设计方案应符合公园总体规划,以及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承担设计的单位必须具备相应资质。

第九条 公园建设必须按国家招投标有关规定,选择有相应资质的施工、监理单位承担。公园建设单位在施工中不得任意改变经批准的公园建设项目设计方案,确需变更的,应按原程序重新报批。

公园建设项目竣工,由市、区公园行政管理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区管公园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后,应向市园林局备案。

第十条 市住建委应会同市城乡规划部门,在公园周围划定建设地带保护范围,公园保护范围内建(构)筑物的体量、色彩、建筑风格等应当与公园的景观相协调。第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侵占或改变公园用地使用性质。

因公共利益确需占用公园用地或者公园规划建设用地的,经市住建委同意,并按规定程序对规划进行修改、报批后,方可根据规划改变公园建设用地性质。占用公园用地或公园规划建设用地,应有相应的公园建设用地补偿方案。

需临时占用公园用地的,必须经市园林局或区住建委同意,并按规定办理临时占用手续,占用期满后应恢复原状。

第十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公园内排放烟尘、有害气体,倾倒废弃物,不得向公园内水体排放污水,不得在公园内焚烧树枝树叶、垃圾等杂物。

第十三条 公园内树木的砍伐、移植和大修剪必须报市园林局或区住建部门审核批准,并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凡未经批准的,不得进行砍伐、移植和大修剪活动。第十四条 公园管理机构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负责园内设施管理,维护设施正常使用;

(二)负责园林绿化管理,保护树木花草和文物古迹;

(三)负责园容园貌管理,保持环境卫生和水体清洁;

(四)负责园内秩序管理,保障游客安全;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五条 公园园容管理应当达到以下标准:

(一)绿化管养责任明确,植物生长状态良好;

(二)清扫保洁定人定时,道路平整排水畅通;

(三)各类标牌设置合理,用语文明合乎规范。

第十六条 公园内禁止设置户外广告,已经设置的到期应予拆除。公园内的临时性标语等不得含有商业广告内容。第十七条 在公园内设置文化、游乐及其他服务设施,应当与公园的景观相协调,并不得影响公众正常游园、休憩和娱乐等活动。在公园内临时举办宣传、咨询、展览、表演等活动,举办方应与公园管理机构签订合同,并报市园林局或区住建部门备案。

在公园内设置大型游乐设施,其设备设施的安装应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 游客应当遵守社会公德,爱护环境,保护设施,文明游园。公园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携带烈性或大型犬进入公园;

(二)播放音响超标导致噪音;

(三)随地吐痰、便溺,乱扔果皮纸屑等废弃物;

(四)攀爬、涂污或损坏景点建筑;

(五)采石取土、攀折花草树木或毁坏草坪、植被等;

(六)捕捉或伤害野生动物,翻越动物园隔离设施;

(七)在禁止游泳的水域游泳;

(八)携带易燃易爆危险物品;

(九)从事封建迷信活动等;

(十)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十九条 驾(骑)车进入公园,应经公园管理机构同意,并按规定行驶和停放。

第二十条 公园管理机构根据公园的实际条件,可划定专用区域用于公众开展文体活动。开展公众文体活动前,组织者应到公园管理机构登记。活动参与者应当服从公园管理机构的管理,并在指定的区域和时间内开展活动。

第二十一条 公安部门应将城市公园的治安管理纳入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在重大节假日或城市公园举行大型活动期间,市公安部门应派驻警力协同公园管理机构维护园内公共秩序。

第二十二条 公园管理机构应当建立防灾避险场所,制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遇有紧急情况和突发事件,应按规定程序及时启用应急预案,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第二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由市园林局、区住建委及其他相关主管部门依据法定职责及其管理权限,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依法给予行政处罚;造成损失的,应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复议或者提起诉讼。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机关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第二十四条 公园管理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 各县(市)的公园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有效期5年,自 2013 年 6 月1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篇2:荆州市城市公园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本市城市公园的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提高城市的绿化水平,创造良好的公众游憩环境,根据《城市绿化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城市公园(以下简称公园)是指向公众提供游览、休憩、娱乐的城市公共绿地,包括综合性公园、动物园、植物园、绿化广场、街头游园等,属于城市公益性基础设施。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城市规划区内(含荆州开发区托管区)公园的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

第四条 荆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简称市住建委)是本市公园的行政主管部门,荆州市城市市政园林管理局(以下简称市园林局)具体负责本市城市规划区内市管公园的行政管理。

各区(含荆州开发区)住建部门,按市人民政府确定的职责分工对区管公园实施行政管理,业务上接受市住建委和市园林局的指导。

公园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公园的日常管理工作。

市城乡规划、公安、环保、质监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按各自的`职责,协同市、区公园行政管理部门做好公园管理工作。

第五条 市、区人民政府应将公园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保证公园建设、管理和养护所必需的经费,并逐步加大公园建设的投入。

市、区人民政府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公园,通过捐赠、资助等多种方式,筹集公园建设、管理和养护所需的经费。

第六条 市住建委应根据《荆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荆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荆州市城市绿线规划管制》会同市城乡规划行政部门组织编制公园总体规划,经市规划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送市人大常委会备案。

经批准的公园总体规划应向社会公示。

第七条 公园总体规划的修改,应按原审批程序报批。

新建、改建、扩建公园绿化用地的比例应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原有公园的绿化用地比例未达标的,不得新建和扩建建(构)筑物。

第八条 公园建设项目设计方案,由公园建设单位根据公园总体规划编制,经市住建委审查同意,市规划委员会审议后,由市城乡规划部门依法审批。

公园建设项目设计方案应符合公园总体规划,以及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承担设计的单位必须具备相应资质。

第九条 公园建设必须按国家招投标有关规定,选择有相应资质的施工、监理单位承担。公园建设单位在施工中不得任意改变经批准的公园建设项目设计方案,确需变更的,应按原程序重新报批。

公园建设项目竣工,由市、区公园行政管理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区管公园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后,应向市园林局备案。

第十条 市住建委应会同市城乡规划部门,在公园周围划定建设地带保护范围,公园保护范围内建(构)筑物的体量、色彩、建筑风格等应当与公园的景观相协调。

第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侵占或改变公园用地使用性质。

因公共利益确需占用公园用地或者公园规划建设用地的,经市住建委同意,并按规定程序对规划进行修改、报批后,方可根据规划改变公园建设用地性质。占用公园用地或公园规划建设用地,应有相应的公园建设用地补偿方案。

需临时占用公园用地的,必须经市园林局或区住建委同意,并按规定办理临时占用手续,占用期满后应恢复原状。

第十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公园内排放烟尘、有害气体,倾倒废弃物,不得向公园内水体排放污水,不得在公园内焚烧树枝树叶、垃圾等杂物。

第十三条 公园内树木的砍伐、移植和大修剪必须报市园林局或区住建部门审核批准,并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凡未经批准的,不得进行砍伐、移植和大修剪活动。

第十四条 公园管理机构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负责园内设施管理,维护设施正常使用;

(二)负责园林绿化管理,保护树木花草和文物古迹;

(三)负责园容园貌管理,保持环境卫生和水体清洁;

(四)负责园内秩序管理,保障游客安全;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五条 公园园容管理应当达到以下标准:

(一)绿化管养责任明确,植物生长状态良好;

(二)清扫保洁定人定时,道路平整排水畅通;

(三)各类标牌设置合理,用语文明合乎规范。

第十六条 公园内禁止设置户外广告,已经设置的到期应予拆除。公园内的临时性标语等不得含有商业广告内容。

第十七条 在公园内设置文化、游乐及其他服务设施,应当与公园的景观相协调,并不得影响公众正常游园、休憩和娱乐等活动。在公园内临时举办宣传、咨询、展览、表演等活动,举办方应与公园管理机构签订合同,并报市园林局或区住建部门备案。

在公园内设置大型游乐设施,其设备设施的安装应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 游客应当遵守社会公德,爱护环境,保护设施,文明游园。公园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携带烈性或大型犬进入公园;

(二)播放音响超标导致噪音;

(三)随地吐痰、便溺,乱扔果皮纸屑等废弃物;

(四)攀爬、涂污或损坏景点建筑;

(五)采石取土、攀折花草树木或毁坏草坪、植被等;

(六)捕捉或伤害野生动物,翻越动物园隔离设施;

(七)在禁止游泳的水域游泳;

(八)携带易燃易爆危险物品;

(九)从事封建迷信活动等;

(十)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十九条 驾(骑)车进入公园,应经公园管理机构同意,并按规定行驶和停放。

第二十条 公园管理机构根据公园的实际条件,可划定专用区域用于公众开展文体活动。

开展公众文体活动前,组织者应到公园管理机构登记。活动参与者应当服从公园管理机构的管理,并在指定的区域和时间内开展活动。

第二十一条 公安部门应将城市公园的治安管理纳入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在重大节假日或城市公园举行大型活动期间,市公安部门应派驻警力协同公园管理机构维护园内公共秩序。

第二十二条 公园管理机构应当建立防灾避险场所,制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遇有紧急情况和突发事件,应按规定程序及时启用应急预案,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第二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由市园林局、区住建委及其他相关主管部门依据法定职责及其管理权限,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依法给予行政处罚;造成损失的,应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复议或者提起诉讼。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机关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四条 公园管理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 各县(市)的公园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篇3:荆州市城市公园管理办法

湿地是一类介于陆地和水域之间过渡的生态系统。湿地公园是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 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 类似于小型保护区。作为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湿地不可替代。众多学者对湿地公园的规划、建设和保护进行了不同视角的研究, 为科学开发城市湿地公园作出了积极贡献。

美国学者早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就开始对湿地进行研究, 主要对象包括淡水湿地和泥炭地。到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 滨海湿地成为美国主要的研究对象, 同时泥炭地结构研究也普遍受到关注。这些基础性的研究为湿地理论的形成提供了科学依据。到了20世纪70年代, 生态湿地的建设和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瑞士、日本等开始对城市湿地空间展开研究。基于生态视角的研究不再将目光集中在某块湿地的治理上, 而是将湿地空间里的自然因素, 包括水体、植被、动物、滩地等的内在联系加以整体规划, 从而实现对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由此可见, 国外对城市湿地研究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在中国,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 湿地公园规划和保护开发的理论及技术研究得到了迅速发展。1992年中国加入了国际《湿地公约》。2000年《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公布实施, 详细论述了中国湿地概况、中国湿地面临的主要问题、中国湿地保护管理的主要问题、中国湿地的利用与保护的重要意义以及中国湿地保护的指导思想和目标等。2004年, 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 鼓励全社会共同参与湿地保护。2005年2月, 建设部在《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 (试行) 中提出了城市湿地公园管理的四大方针“重在保护、生态优先、合理利用、良性发展。”同年5月, 国家颁布了《中国城市湿地公园保护纲要。6月, 建设部推出《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导则》 (试行) , 使得湿地公园规划设计有据可循。8月, 林业部下发了《关于做好湿地公园发展建设工作的通知》, 要求有序发展建设湿地公园。

2006年1月, 我国出版了《湿地恢复手册:原则、技术与案例分析》一书, 为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提供了更全面的参考依据。从2006年起, 我国开始启动《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 明确提到2030年的总体目标是, “通过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管理, 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污染控制等措施, 全面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特性和基本功能, 使我国天然湿地的下降趋势得到遏制。”该规划将全面提高我国湿地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水平, 从而使我国的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进入良性循环, 保持和最大限度地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各种功能和效益, 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使我国的天然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从不断完善的湿地发展政策导向和技术规范中, 可以看出此类项目越来越得到社会和政府的重视。另一方面, 湿地公园项目除具有一般项目特点外还具有两大特点: (1) 建设的前提是要保护, 因此在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不能破坏已有的生态系统, 环保要求极高, 需要进行水质监测和自然资源保护等; (2) 一般工程建设项目关注工程结果的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而湿地公园项目在建设过程中, 更关注开发建设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湿地公园项目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生态风险相比一般项目要高, 如何防范和降低生态风险也是众多施工企业关注的焦点。

二、湿地公园项目建设的特点

湿地公园项目建设需要确保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和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发展。但是, 开发建设本身对湿地生态环境的消极影响是客观存在的, 一旦开发和建设过程不当, 使得湿地生态系统无法自我净化和调适, 就会引发湿地生态环境的破坏, 这种破坏往往具有不可修复性, 这会给湿地公园项目建设带来风险。湿地公园项目建设的施工主要有以下特点:

1. 组织管理难度较大。

建设过程承包商需要面对众多的利益相关者, 如当地居民、投资方、当地政府、当地建设法规监督部门等等。在建设过程中有可能面临居民的抵触甚至破坏;政府对承包商建设保护措施的不满;某些施工方法违反了地方环境保护条例, 受到地方监管部门的停工处罚;项目投资者因缺乏湿地开发经验, 对既定的规划设计不断提出变更要求;承包商自身因为对湿地项目的特点和施工要求认识不足, 施工组织不当等等。因此如何组织好湿地公园项目的开展, 协调好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 是该类项目施工组织管理的重要内容。

2. 生态风险较大。

在对湿地公园进行施工过程中, 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可能导致树木植被的破坏, 例如:施工材料和建筑垃圾堆放会造成对灌木草场履压而减少绿化面积;湿地公园内交通干线、桥廊亭、步道的建设也会造成林木砍伐和草场履压;建筑材料选取不当, 材料本身会对湿地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在建设过程中, 会有大量施工和交通机械进入湿地, 施工和交通废气排放以及施工粉尘的产生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等。所以, 湿地项目的生态风险较一般项目要大, 需要预先详细辨识和分析, 才能制定出合理的生态风险应对策略。

3. 施工环境复杂。

湿地公园项目往往地形复杂, 施工条件较为恶劣, 尤其在一些泥沼地施工, 大型设备无法进场, 原材料难以送达, 导致进度延误, 施工质量受到影响, 甚至出现安全隐患。因此, 在施工方案设计时必须详细考察湿地的环境状况, 充分估计施工环境所造成的困难, 制定周密的施工计划。

三、江洋畈工程的施工管理实践

1. 江洋畈项目的工程概况。

江洋畈生态公园的前身为杭州西湖淤泥疏浚的堆积场, 共19.8公顷, 西湖淤泥在历经几次疏浚后, 于1996年选择将淤泥通过管道输送到江洋畈库区, 该工程于2003年完工。在历经多年的表层自然干化过程后, 数百年来沉积于西湖淤泥中的水生、陆生植物种子纷纷发芽, 江洋畈形成了以垂柳、湿生植物为主的次生湿地。

但因淤泥地几乎无任何承载力, 人员根本无法进入, 为确保安全, 江洋畈一直以铁栅栏和铁门与外界隔绝。2008年, 开始启动江洋畈生态公园建设项目, 以保护为前提, 以湿地为特征, 充分利用这一区域三面环山、一面临路的有利环境, 挖掘和展示这一区块优厚的生态资源。

整个公园是在保护原生态和西湖淤泥滋养的次生、湿生态植被环境下搞开发, 是一个包涵多个领域和多个专业的综合工程。湿地内被种植和生态修复面积共160000多平方米, 水系边水生植物种植面积共10000多平方米的景观绿化工程, 公园主景区水系开挖总面积为11108平方米, 共挖土方13329立方米。公园山林绿化面积共6000多平方米, 西北山体建成观景游步道530米。

2. 江洋畈工程施工管理难点。

(1) 施工条件复杂恶劣。

江洋畈生态公园是湿地工程中地质情况较为复杂和特殊的一类, 工程施工环境最为复杂和特殊, 全是淤泥, 最深达20多米, 含水量高达284%, 几乎无任何承载力, 机械根本无法进入;淤泥较强的流塑性, 导致施工场地地质情况变化多端, 而堤坝下面就是通贯钱江大桥的浙赣铁路及304国道的必经之路, 一旦堤坝出现危情影响巨大。

(2) 施工难度高。

江洋畈生态公园建设项目涵盖建筑、桥梁、安装、绿化等各个领域, 对施工材料选择、施工工艺等方面要求都非常高, 既要环保又要保证安全, 材料和工艺是否适合淤泥地质的多变性和复杂性, 使工程困难重重, 非常规工程可以比拟。而公园中穿越整个淤泥区的道路、水系开挖, 景观木栈道和横跨库区的两座桥梁, 是建设项目中最为艰难和危险的项目, 特别是淤泥地基沉降的不稳定性在工程建设和管理上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能否解决好上述难题将直接关系到公园建设和项目投资的成败。

(3) 施工组织任务艰巨。

工程施工内容涉及面广且工程量大, 整个公园是在原生态环境下搞开发, 包涵多个领域和专业的综合工程, 在工程进展过程中会有相应的多个领域和专业的管理部门、设计单位、总承包单位和专业分包单位被组织起来参与建设。每个参与建设的组织和个人能否真正解决工程中出现的各种复杂的专业的问题, 在处理这些问题时难免会出现过失、疏忽甚至恶意等行为给整个工程造成损失。

工程开工后, 受现场条件限制, 只有一条沿山而建的临时施工道路可供各施工单位使用, 在多个工地平行、集中施工时会影响施工物资的运输和现场施工的节奏, 极易造成怠工, 并有可能最终会形成整个工程进展的瓶颈。因此, 有效、有序地组织好参与建设的多个领域和专业的管理部门、施工单位和个人, 充分发挥工程管理力量变得十分重要。

3. 江洋畈项目的施工管理对策。

(1) 破解淤泥土施工难题。

淤泥地质的多变性和复杂性, 使工程困难重重, 非常规工程可以比。公园中在昔日无人可进入的淤泥区里, 开辟出一条施工通道, 是进入库区施工的第一个挑战, 在淤泥地上回填塘渣, 既危险又复杂, 石块填下去会随淤泥游走。面对这种情况, 施工人员采用边挖边填、反复压实的办法, 累计填塘渣5~6米, 逐渐使地基沉降稳定, 为后续各项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

公园中水系开挖, 就是要将淤泥挖至一定深度, 这又是一个大难题。这边挖下去, 旁边的淤泥又流过来, 连续几日的挖掘几乎看不到成果。经过缜密的思考和试验, 施工人员采用边挖边铺毛竹片、砂石袋、黄沙的方法, 挖一铲压一层, 层层压实, 防止反弹, 并实施24小时不分昼夜的连续开挖, 经过一个半月的连续作战, 完成了主体水系的开挖。

公园中1200多米长的景观木栈道穿越整个淤泥区, 淤泥深浅不一, 土质变化也较大, 其基础方案是困扰施工的一大难题。最终确定采用高强度聚乙烯供水管 (PE管) 作为木栈道的基础, 通过对管径35.5公分、壁厚3.2公分的高强度供水管两端进行封堵后, 利用它的浮力和抗压强度解决木栈道在淤泥库区的承载问题, 每平方米设计承载为250公斤。施工中要把200~300多公斤的PE管和重达500多公斤的钢梁搬进几乎没有任何承载力的淤泥地, 施工人员采用人工拉、加钢丝绳电动葫芦牵引的土办法和新办法结合上阵。施工人员每天都像个泥猴, 有时也会一不小心陷入淤泥, 靠着脚手片和紧急救助杆爬上来, 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 整个库区的木栈道近2000根PE管终于全部安全完成, 无一例安全事故发生。

(2) 探索创新的施工方法。

横跨库区的桥梁作为公园的交通要道, 技术要求非常高, 在如此大面积的淤泥地进行打桩, 在杭州堪称首例, 经多次研究论证, 最终决定采用重量相对轻的冲垂式桩机, 为使桩机可以进场作业, 在桩机施工范围用毛竹筏、土工布、石粉、碎石等辅助材料对淤泥地进行层层加固。打桩过程中, 问题接二连三, 20多米长的混凝土桩, 由1.5米长的钢护筒一个个焊接后进行护壁, 到达基岩后, 冲锤入岩异常艰难, 因地形的多变性, 入岩后的桩有时一半在岩石, 一半在淤泥, 混凝土灌下去后都流入了淤泥, 给工程带来极大的困难。软弱的基础上, 混凝土搅拌车根本无法上去, 每根桩的灌注都采用人海战术, 经过四个月每天24小时的连续作业, 一、二环桥梁共61根钢护筒桩全部完成。

桥梁上部结构原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为解决淤泥地无法支模的问题, 两座桥梁更改为钢叠合梁形式。因吊机无法进入淤泥地, 钢梁就位无法采用大型起重设备, 施工时采用独特的轨道牵引法, 用两组H型钢导轨作牵引便桥, 使重达20多吨的钢梁在卷扬机的牵引下, 缓缓就位, 安装中难度最大的工序是如何让梁板就位精确, 机械设备进入的情况下, 只能借助千金顶和滚轮, 人工反复调试对位, 做到分毫不差。

栈道上部钢结构的制作与安装更为复杂, 为了满足景观效果, 栈道线形平面上曲折变幻、立面上高低起伏, 施工难度非常大。栈道上钢柱共960根, 每段钢柱长短不一, 拉至现场后需对每根进行测量后对号入座;转弯段的钢梁制作安装更是复杂, 所有纵梁、横梁都需现场放样, 在现场进行切割和焊接, 然后重新拉回厂里镀锌油漆, 再拉回现场一一对应安装, 工序繁琐, 最终完成近520吨钢梁的制作安装。

(3) 落实环保生态的施工理念。

采用干法作业施工法, 尽可能省去现场搅拌和现场浇注的工序, 减少了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大量运用钢结构, 钢结构具有自重轻、建造快、空间利用率高、抗震性能好、布置灵活、所需施工场地小等突出优点。此外, 由于钢板表面自然氧化后形成一层致密的保护膜, 阻止内部氧化, 是极耐腐蚀的环保材料。钢结构的采用不仅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还在景观上起到自然合一的效果。例如:生境岛围栏使用新型耐候钢板, 形成简单、流畅的线条, 同时, 氧化后的自然锈红色与植物的绿色形成鲜明对比, 给游客以视觉冲击。江洋畈生 (下转第32页) (上接第30页) 态公园建造中推广这种高质量、高性能的新型环保建筑材料, 在满足功能的同时也希望宣传一种高科技的环保生态理念。

为避免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 减少水泥、石块等有限资源的使用, 施工人员对淤泥地采用塘渣、毛竹片进行挤压填实, 在道路的表层采用透水且结合性很强的砂石, 不掺加任何粘合剂, 完全依靠砂石的物理特性, 层层压实, 实现既透水又满足承载的目标。砂石路良好的渗水作用, 能大量收集雨水, 补充地下水位, 降低热岛效应, 充分保证道路与次生湿地植被间的水分交换和调节, 有利于水循环平衡和环境保护, 让道路和土地在大自然中自由呼吸。

(4) 采用严密的施工组织。

在工程管理中, 各管理人员分工明确, 景观绿化、室内外水电、配套建筑、道路、桥梁、木栈道、智能化系统等都设有专门的管理人员, 每项工作都有详细的施工计划, 有专人负责把关。管理人员在各司其职的同时又紧密协助, 不仅协调解决施工中的各种问题, 同时, 共同努力处理好与各利益相关方的关系, 确保工程的顺利推进。在施工工艺上严格把关, 对材料的颜色、尺寸和安装的工艺等精益求精, 不放过任何瑕疵, 并随时与设计单位进行沟通, 争取更好地实现设计的理念。

在工程施工的关键时刻, 每天都召开现场碰头会, 第一时间解决交叉施工中碰到的各项问题, 根据总体施工计划, 每项工种的施工任务安排落实到每一天, 对材料的到位时间、施工人员的数量等进行严格要求, 按计划完成各项工作, 全力推动工程的前进。

四、总结

江洋畈生态公园的建设通过严密组织和科学安排, 充分发挥了工程管理的作用, 在破解淤泥施工的各项难题基础上, 做到生态保护与自然和谐相统一。充分利用这一区域三面环山、一面临路的有利环境, 挖掘和展示该区块优厚的生态资源, 以保护为前提, 以湿地公园为特征, 成为杭州西湖公园新典范。

江洋畈工程的实践说明, 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的前提是有效保护湿地资源和生态环境。从施工管理角度看, 湿地资源保护必须从实施、组织、协调、技术支持等方面整体出发, 充分认识湿地生态系统的组织、结构、功能, 才能目标明确、措施到位, 从而实现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作为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湿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以杭州市江洋畈项目施工管理实践为例, 对科学开发、建设城市湿地公园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城市湿地公园,建设施工管理,江洋畈项目

参考文献

[1].李红艳, 周为.杭州西湖湖西景区的湿地景观设计[J].中国园林, 2004 (10) :37-39

[2].刘军.中国湿地现状综述[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 (2) :64-65

[3].唐宇力, 张珏, 范丽琨.拟天然生境造静雅空间[J].中国园林, 2011 (8) :13-16

[4].燕艳.中国湿地简述[J].生物学杂志, 2002 (6) :59-60

篇4:荆州市城市公园管理办法

【关键词】市民公园;景观;设计

[文章编号]1619-2737(2016)01-28-494

1.前言

杭州市钱江新城市民公园地处钱江新城中央商务区(CBD)的核心区,用地面积16.7公顷。它与已建成的杭州大剧院、建设中的市民中心、国际会议中心、波浪文化城以及城市阳台形成钱江新城的城市主轴线,从景观上看,市民公园将是观赏现代化杭州城市中心和杭州主城东部的主要开敞空间,为上班族和周边居民提供休闲和交往的场所。建设市民公园,旨在改善区块的生态环境,创造良好的城市环境,提升钱江新城的CBD形象,营造良好的城市开敞空间,拉近城市与自然的距离。

从景观设计学来看,景观设计必须具备自然和社会属性。所谓自然属性,是指景观设计必须作为一个有光、形、色、体的可感因素,具有一定的空间形态,且存在较为独立的并易从区域形态背景中分离出来的客体;而社会属性则指景观设计必须具有一定的社会文化内涵,可以通过其内涵引发人的情感、意趣、联想、移情等心理反映,即所谓景观效应,从而形成观赏功能、改善环境和使用功能[1]。

2. 设计原则与指导思想

2.1设计指导思想

2.1.1市民公园作为钱塘江与西湖之间生态走廊上的绿肺,在充分考虑该地块的生态功能的同时,必须强调服务于周边居住区及商务区人们休闲游憩的活动空间功能。市民公园应充分体现杭州作为山水城市和休闲城市的特点以及钱塘江文化的特质,注重创造城市绿地的生态性,提高生态价值的含量,反映城市品质和对市民的人文关怀,塑造城市的亲和力,营造城市形态和景观意向。

2.1.2设计应体现“打造江湖共荣,盛世和谐”的都市绿心这一主题,寓意钱塘江与西湖两个时代共同繁荣、和谐发展的时代意义,体现和平盛世、跨江发展的稳健步伐,强调新城地块开发建设、生态板块构建和百姓生活三大和谐主题。

2.1.3设计应充分反映打造“生活品质之城”的精神理念,体现都市生态和新城文明的景观,与西湖有所区别和联系,既要强调简洁大气的风格,也要体现西湖与钱塘江两者间内在联系,勾画出自然与城市的联接。

2.2设计原则

2.2.1整体性原则。

市民公园是西湖至钱塘江生态走廊上的核心节点,市民公园——市民中心——波浪文化城——城市阳台构成一个完整的城市开放空间。作为居住区、商务办公区和行政文化区三者的缓冲过渡带,市民公园是钱江新城滨水空间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设计时必须注重整个滨水空间的连续性和整体性。市民公园在钱江新城的生态系统、景观系统、步行系统、功能系统上都处于重要地位,是钱江新城生态空间和活力空间的有机组成部分。

2.2.2文化为灵魂的原则。

设计必须尊重场地原有的历史文化和发展过程。市民公园是延续地脉、创造钱江新城文化的重要场所,是象征杭城自西湖时代向钱塘江时代的跨越,既要体现钱江新城的大气、和谐的风格,又要体现西湖与钱塘江时代两者的内在联系。

2.2.3生态性原则。

设计必须注重生态性原则,创造自然美、生态美的公园,尽可能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单位面积的绿量,不但主张乔、灌、草的多层复合配置,还需采用园路与绿地立交的架空步道,在不影响道路与建筑等功能的前提下减少建筑与道路的占地面积。

2.2.4以人为本的原则。

市民公园,顾名思义是“市民”的公园,是钱江新城上班族和周边居民休闲、交往的场所。因此,设计必须强调服务于周边居住区及商务区办公人们休闲、健身、交流、游憩的多功能空间,为游人提供交流平台,为周边居民提供健身康体的空间,为各种年龄层次的市民创造各得其乐的亲绿、亲水、健身和交流的空间。

3. 景观设计

3.1景观设计总体布局。根据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原则,市民公园的总体布局为一心、一轴、一环、两翼、六区的布局,六区分别为入口亲水广场区、山水清音区、童趣园、健体运动区、丛林休闲区和疏林水景区,详见图1和图2。

3.2分区景观设计构思

3.2.1入口亲水广场。入口亲水广场位于公园中部的主入口区,由入口广场和亲水广场组成。入口广场设公园标志性雕塑,寓意时空之门,象征从西湖时代向钱塘江时代的飞跃发展以及“江湖共荣”的和谐喻意。亲水广场为一个亲水的公共交流空间,可举行小型文艺汇演和群众活动,是加强周边居民交流,促进邻里和睦,达到人与人之间和谐的空间,也是钱江新城重要公共开敞空间的有机组成部分。

3.2.2山水清音区。位于公园东北角,是一组假山流水小景并配以休闲、休憩的建筑长廊。内有戏迷天地、棋牌亭等,是一个供中老年人自娱自乐的音乐、棋牌空间,潺潺的流水与袅袅的唱声合奏出人与自然和谐共荣的景象。

3.2.3童趣园。 在公园北翼中部,开辟一个供青少年儿童游戏益智的区域。内设林中轮滑道、沙滩媳水区、沙坑、水上篝火,以及各种小型的游戏设施。环绕童趣园的景观水系结合架空桥下嬉水的叠石景观,设计一条200米长的卵石滩步道,将乡村卵石滩的自然趣味引入到公园中,增加公园的自然原生态气息。

3.2.4户外运动康体区。

位于公园西北部,结合环形主园路设健身步道。整个环形主园路也是公园的有氧缓跑径,成为居民闲暇时间的健身步道。区域内设置羽毛球场、篮球场、网球场以及草地自由运动等健身空间,成为周边居民主要的户外健身运动空间。

3.2.5丛林休闲区。

位于公园西南部,由自然土坡地形密植乔灌木。林中依景观地形建两层建筑面积为600多平方米的咖啡休闲吧,丛林中设有一处面积约1.5万平方米的森林氧吧区。通过地形的营造,土坡高出主园路7米以上,种植大乔木和林荫地被。林木苍茫,郁郁葱葱,使游人感到回归自然,远离城市的喧闹,充分享受一片原始的宁静。

3.2.6疏林水景区。

位于公园的中部,利用原有水系,结合公园地形,形成曲折有致、山环水抱的地形地貌。水景由三个大小不等的水面构成,并在公园中部形成一个半岛,有木栈道桥横架空半岛,成为公园内主要的步道中轴,架空桥下是公园主要的休闲服务设施,如地下酒吧、茶吧。架空桥同时也是时空之门的延伸轴线,游人可以在桥上俯视公园,也可以下桥进入疏林草地活动。

3.3绿化植物设计

3.3.1设计原则

3. 3. 1. 1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运用引化10年以上的外来树种。

3.3.1.2注重公共安全,在游人活动的范围内严禁运用危及游人安全的有毒、有刺及有毒浆果或分泌物坠地的种类。

3.3.1.3因地制宜结合不同的立地条件选用合适的树种。

3.3.1.4因景制宜,根据功能分区和景观要求选用合适的树种,形成各具特色的植物景观空间。

3.3.1.5合理确定常绿与落叶不同规格树种、不同生长速度树种的比例和种植密度,兼顾前期、中期和后期的景观效果。以常绿树种为主,落叶树种为辅;中等规格树种(胸径10~13)为主,大规格树种(胸径20~30)为辅;中等生长速度树种为主,慢长树种为辅。

3.3.1.6采用多层次、复层次立交的价自然群落的配置手法,提高单位面积的绿量。同时兼顾不同空间的景观达到疏密有致。

3.3.1.7突出各区的植物景观季相特色,兼顾其它各季的景观。

3.3.2分区植物配置设计

3.3.2.1入口亲水广场区:选用大中规格的全冠香樟为主,以树大荫浓的常绿乔木弥补广场绿景不足的缺点。

3.3.2.2山水清音区:结合假山流水配以湿地松、黑松、梅花、腊梅、杜英、乐昌含笑等常绿树种,间以金钱松、银杏等落叶树种,突出冬季景观效果。

3.3.2.3童趣园:选择春花的小乔木,如樱花、红玉兰、碧桃、垂丝海棠、深山含笑等,底层配以杜鹃、红继木、紫露草等花灌木和地被突出春景效果。

3.3.2.4户外运动健身区:选择广玉兰、合欢、竹林等冠大荫浓的大乔木为主,配以花石榴、紫薇、花叶锦带等夏花乔木以及大花萱草、金鸡菊等地被,以夏景为特色。

3.3.2.5丛林休闲区:为坡地配置秋色秋花秋果树种,渲染都市秋色。大乔木可选银杏、枫香、黄山栾树等,中层乔木可选红枫、桂花、无刺构骨等,灌木和地被可选兰花三七、阔叶麦冬、大吴风草等。

3.3.2.6疏林水景区:疏林半岛伸入水中,沿水边配以湿生植物,在半岛上点缀高大的乔木若干,构成开敞的水景空间。

由于该区位于公园中部,植物配置兼顾四季景观,以常绿大乔木为主。

市民公园平面效果图见图3:

4. 结语

景观设计应尽最大可能把握人们的心理感知。一方面景观设计应使人触景生情,另一方面还要使“情”升为“意”,“景”升为“境”,成为感情上的升华,以满足人们对高层次文化的精神享受的需要[2]。

在杭州市钱江新城市民公园景观设计整个过程中,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最大程度地把握人们的心理感知,为不同年龄层次、不同阶层的人们提供休憩的场所和精神文化享受,力求打造生活品质之城的良好生态环境,体现天堂杭州对市民的人文关怀,营造城市形态和景观意向。

参考文献

[1]刘蔓. 景观艺术设计[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3

篇5:扬州市公园管理条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立法目的)

为了规范公园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公园的公共服务功能,让公众公平享受绿色福利,根据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公园定义)

本条例所称公园,是指政府投资建设和管理、具有良好园林景观和较完善设施,具备改善生态、美化环境、休闲游憩、健身娱乐、科普教育等重要功能,向公众免费开放的公益性场所。

公园包含综合公园、专类公园、社区公园等。

第三条(适用范围)

本市行政区域内公园的规划、建设、服务及其管理适用本条例。

法律、法规对风景名胜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和文物、文化遗产等相关管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条(政府建设)

各级人民政府和功能区管理委员会应当加强公园的建设和管理,保证公园所必需的建设和管理经费,保障公园事业的发展。

第五条(公园行政主管机关)

园林绿化主管部门是公园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负责监督、检查和指导公园规划、建设、服务和管理工作,负责本条例的贯彻实施。

功能区管理委员会应当明确相应的部门或机构,具体负责公园的建设、服务和管理工作。

第六条(其他部门职责)

发展和改革、公安、国土资源、城乡规划、城乡建设、城市管理、交通运输、水利、农林(渔业)、环境和保护、体育、质监、旅游、文物等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公园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七条(经费保障)

公园的建设和管理经费应当纳入各级人民政府以及功能区管理委员会的财政预算。

鼓励单位和个人以捐赠、资助等方式参与公园的建设和管理。

公园配套服务项目自主经营收入以及租金、特许经营管理费等收益,应当专款用于城市公园的日常运营维护与保护发展。公园行政主管部门应会同财政、审计等有关部门加强跟踪监督。

第八条(名录管理)

公园实行名录管理制度。公园的名录包括类别、等级和公园范围等。

县(市)辖区内公园名录的确定和调整,由县(市)公园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相关规范和标准拟定,并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

区、功能区辖区内公园名录的确定和调整,由区人民政府、功能区管理委员会编制,经市公园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并向社会公布。

第二章 规划和建设

第九条(规划的制定和调整)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编制公园建设和保护规划。公园建设和保护规划应当纳入城乡总体规划。

公园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发展和改革、城乡规划、国土资源等部门,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具体要求,共同拟定公园建设和保护规划,并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公园建设与保护规划涉及城乡建设、防洪、航道、港口及渔业、旅游、文物等相关管理,应当征求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意见;编制其他专项规划涉及公园管理的,相关规划编制部门应当征求公园行政主管部门意见。

公园建设与保护规划纳入城乡总体规划后,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按编制程序进行修订。

第十条(公园绿地管理)

公园应当按照依法批准的土地用途和规划进行建设。因城巿规划调整需要变更公园绿地的,必须征求公园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并补偿重建绿地的土地和费用。

因城市建设或者其他特殊原因需要临时占用城市公园绿化用地的,必须经公园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并按照有关规定办理临时用地手续,在规定期限内恢复原状。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擅自占用城市绿化用地,占用的绿化用地,应当限期归还。

第十一条(公园设计基本要求)

公园建设及其设施的设置应当符合国家、省公园技术标准,符合公园建设和保护规划,与周围景观、环境相协调,不得损害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新建、改建、扩建的公园,绿化用地比例不得少于公园陆地总面积的百分之六十五;本条例实施前已建成的公园的绿地面积未达到规定标准的,不得新建、改建、扩建各类建筑物、构筑物。

公园设计应以植物造景为主,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水体、植被和历史文化遗址等自然、人文条件,突出文化艺术内涵和地域特色。

公园栽植的树木应当以本地区苗圃培育的健康、全冠、适龄的苗木为主,严格控制移植树龄超过50年的大树和未经试验大量引进外来植物。严禁违背自然规律和生物特性反季节种植施工、过度密植、过度修剪。

公园建设应当推广应用绿色照明、清洁能源、雨水收集、园林垃圾资源化利用等环保新技术和产品。

第十二条(公园设计方案)

建设单位制定的公园设计方案,在按照法定程序报发展和改革委、城乡规划以及国土资源等部门批准前,应当报公园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涉及文物建筑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有关规定执行。

经批准的公园设计方案总平面图,应当在公园显著位置公布,接受公众监督。

第十三条(配套设施设置要求)

公园配套设施的设置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设置厕所、园灯、坐椅等公共服务设施应当考虑游客容量及需求,合理设置。

(二)体育公园及有条件的其他公园应当配套建设健步道、绿道;综合公园、社区公园应当设置老人、儿童户外活动场所和休憩区、健身区;公园出入口、主要园路、建筑物出入口及公共厕所等处应当按有关标准设置无障碍设施。

(三)公园内设置水、电、燃气、通信等管线和其他市政设施,应当符合公园景观和相关安全规范要求,避开主要景点和公众活动密集区域,不得影响树木的生长,不得危及公众安全。

(四)在出入口、交通要道、危险区域及群众密集场所等重要区域,按规定设置公众须知、视频监控、安全警示标志等安全保障设施;公园建(构)筑物、制高点等应当依法安装防雷装置;按照消防安全规定设置消防水源和设施。

(五)新建公园应当合理设置自行车停放场地、预留公交车停靠站点,并保障公园内交通微循环与城市绿道绿廊等慢行交通系统有效衔接。

(六)公园周边商业设施较为完善的,应当严格限制公园内餐厅、茶座、咖啡厅等设施的数量和规模。

(七)公园内设置游乐设施,应当按照公园建设和保护规划在公园游乐区域内集中设置,并符合国家、省有关技术规范和安全标准;除儿童公园、游乐公园外,禁止设立大型游乐设施。

(八)公共信息标志、景点指示牌、警示牌、导游图、标识牌等标识系统应当完备整洁、简洁美观,布局合理,文字、图形符合国家标准或国际通用标准,能正确、有效引导游客参观游览。

第十四条(建设施工)

公园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新建、改建、扩建公园项目进行监督管理。施工、安装单位应当严格遵照规划、设计方案和工艺要求,安全、规范施工建设;因实际情况设计方案和工艺需要调整的,应当报原审批机关批准。

公园建设工程的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应当具备国家规定的资质。

在公园内施工,应当遵守文明施工管理规定,保护公园景观及各类设施。可能影响公众游览安全的,应当采取有效的安全保障措施,并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施工结束后应当及时恢复原貌。

公园建设项目不符合绿化、安全等强制性标准、公园设计方案的,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不得为其出具同意竣工验收的意见,建设单位不得出具竣工验收合格报告。

第三章 服务和管理

第十五条(公园管理机构及其服务内容)

经人民政府授权的公园管理机构,在授权的范围内负责公园的服务及其管理工作,在公园内开展游憩、文化或经营等活动,均应服从公园管理。

公园绿化养护、保洁、安保等公园项目,应当依法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采取招标等方式确定养护作业单位。

鼓励、支持并引导公众、志愿者参与公园管理服务活动。

第十六条(开放时间)

实行封闭管理的公园开放时间由公园管理机构根据公园管理服务规范确定,并在公园入口处明示。

因施工作业等情况需要关闭公园的,公园管理机构应当在关闭公园前报告公园行政主管部门,并提前三日在公园入口处公示。

第十七条(安全、应急措施)

公园管理机构应当制定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遇有紧急情况或者突发事件,即刻启动应急预案,采取临时关闭公园、景区、展馆,疏散游客等措施,并及时向公园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因节假日、大型群众活动等原因造成游客数量上升的,公园管理机构应当加强游客集中区域的管理。游客数量激增可能造成安全隐患的,公园管理机构可以采取限制游客进园、疏散等应急措施,并及时向公园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报告。

发生地震等重大灾害或者其他突发事件需要进入公园避灾避险的,公园管理机构应当及时、有序地引导避险人员到指定的应急避护场所,避险人员应当服从公园管理机构的指挥。事件消除后,避险人员应当及时撤出,公园管理机构应当恢复公园原貌。

第十八条(公用设施保护)

公园管理机构应当定期组织公园内建(构)筑、设施的质量、安全评估,并依据评估报告制定保养和维修计划,保持公园建(构)筑物、设施和绿化景观良好。

第十九条(园容卫生)

公园管理机构应当制定卫生保洁制度,保持整体环境优美、整洁,并达到如下要求:

(一)各类建筑保持清洁,附属设施整洁干净,措施得当。

(二)水面保持清洁,及时清除水面杂物、垃圾等。

(三)标识标牌、室外桌凳、消防设施、围栏等设施保持整洁。

(四)垃圾日产日清,采用封闭或遮盖的方式清运,防止二次污染。

(五)清扫器具整洁、实用,摆放规范,作业时注意避让游客。

(六)公园为无烟区,应设置禁烟标志。

(七)除“四害”和卫生消杀工作达到爱国卫生标准。

(八)公共厕所专人负责,设施完好,室内外整洁干净,各项卫生管理指标符合公共厕所卫生标准的要求。

(九)垃圾箱实行动态保洁,定时消毒。

(十)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要求。

第二十条(树木管理)

公园内的植物应按照总体规划实施保护、调整、充实、提高,由专业单位进行养管,并符合国家、省园林绿化植物技术规范的要求。

公园内的树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砍伐、移植。确需砍伐、移植的,必须经公园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按照规定补植树木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

公园内古树名木,由公园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和组织养护。

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砍伐或者迁移古树名木,因特殊需要迁移的,必须由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经市公园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并按规定备案。

第二十一条(文化等活动管理)

展览、表演、影视拍摄等文化活动应当健康、文明,不得破坏、污染环境。

在公园内组织短期或规模较小的文化活动,应当经公园管理机构同意,报公园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同时还应当经公安机关许可。

利用公园资源进行婚纱摄影等商业活动,应当经公园管理机构同意。

公民不得在未明确划定并公示垂钓、游泳、露营、宿营区域的公园,从事相关活动。

第二十二条(配套服务项目管理)

公园配套服务项目应以游客需求为导向,以大众服务为主,遵循公平、安全、优质的服务原则。严禁任何与公园公益性及服务游人宗旨相违背的经营行为:

(一)设立实行会员制的场所、只对少数人开放的场所、违规出租经营的场所;

(二)利用“园中园”进行变相经营;

(三)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情形。

公园管理用房不得用于配套服务项目经营。公园历史建筑、文物保护建筑内的配套服务项目应严格控制经营类型和规模。

第二十三条(经营活动管理)

在公园内公共绿地及其外围二十米范围内开设商业服务摊点的,应当在公园管理机构指定地点从事经营活动,并遵守公共绿地等相关规定。

公园内的经营者应当证照齐全,并遵守公园管理制度,接受公园管理机构和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四条(游览、娱乐设施安全运营管理)

公园内大型游乐设施、非公路用旅游观光车辆和船舶的使用管理单位和经营者,应当加强安全管理,并承担安全管理主体责任。

公园内的游乐设施应当设置安全警示标识、标志,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并定期检查保养,保持完好、安全。

游艺游园设施属于特种设备的,由质监主管部门负责监管。

公园内公益性健身器材等体育设施的建设、安装、维护、监管由体育主管部门负责。

第二十五条(噪声管理)

公园内禁止使用高音广播喇叭和广播宣传车。

禁止在公园非健身、娱乐活动区域或每日二十二时至次日六时开展使用乐器、音响器材的活动和歌唱等产生较大音量的活动。

禁止在纪念性公园的主要区域开展健身、娱乐活动。

公园管理机构发现游人违反公园噪声管理规定的行为,应当及时劝阻;劝阻无效的,可以采取暂时关闭公园相关区域等方式予以制止,并向公园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公安机关报告。

第二十六条(宠物入园管理)

禁止携带宠物进入的公园,公园管理机构应当在公园入口的显著位置设置禁止标志。

公民不得携带宠物进入有禁止宠物标志的公园。携带宠物进入未明确禁止的公园,应当服从公园管理机构对宠物的管理,遵守相关宠物管理规定,并应当为宠物配置粪便袋。因宠物产生的排泄物及其他弃置物,携带人应当立即清除。

对于公园内的无主或者被遗弃宠物,公园管理机构应当及时予以收容,依法处理。

第二十七条(广告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禁止设置户外广告的公园及公园区域不得设置户外广告;在可设置广告的公园发布广告,应当按规定办理广告审批手续。广告审查机关审批公园广告时,应当征求公园管理机构的意见。

经营场所的广告牌匾、装饰装修、物品陈列等应与公园性质、功能、整体环境等相协调,不得影响公园景观。

第二十八条(车辆管理)

严格限制车辆进入公园。除老、幼、病、残者专用的非机动车,救护、消防等特种车辆及公园的作业车辆外,其他车辆未经允许不得进入公园。

准许进入公园的车辆,应当按照公园管理机构规定的速度和路线行驶,在指定的地点停放。

第二十九条(咨询与投诉)

公园管理机构应为游客提供电话、网站等多种形式的咨询服务。

公园管理机构应建立健全投诉服务制度,在公园公示牌、网站(网页)等媒介上公布电话、电子邮箱等投诉方式。工作人员应准确完整地记录投诉信息,及时核实投诉内容,在规定期限内以书面、电话等方式告知投诉人处理意见。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条(擅自占用绿地责任)

擅自占用公园绿化用地的,由公园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退还,恢复原状,可以并处所占绿化用地面积每平方米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一条(树木花草侵害责任)

有下列行为的,由公园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侵害,可以并处损失费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一)损坏公园内树木花草的;

(二)擅自砍伐公园内树木的;

(三)砍伐、擅自迁移公园内古树名木或者因养护不善致使古树名木受到损伤或者死亡的;

(四)损坏公园内设施的。

第三十二条(商业摊点不服从管理责任)

对不服从公园管理机构管理的商业服务摊点,由公园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取消其设点批准文件,并依法提请工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第三十三条(违反公园环境卫生责任)

在公园内随地吐痰、便溺、乱倒污水、乱扔废弃物的,或者在露天场所和公共垃圾容器内焚烧树叶、垃圾的,由城管部门责令纠正违法行为,采取补救措施,可以并处二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四条(建筑、渣土责任)

在公园内擅自倾倒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的,由城管部门责令纠正违法行为,采取补救措施,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五条(噪声责任)

在公园内进行集会、体育锻炼、娱乐、促销等活动,产生的环境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经环保部门检测认定后,由公安机关依法责令改正并给予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处以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六条(公园行政主管部门和管理服务机构责任)

公园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园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视情节轻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法律及执法竞合条款)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法律、法规和规章已有处罚规定,或者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已明确行政执法主体的,从其规定。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八条 (功能区管理委员会定义)

本条例功能区管理委员会是指市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生态科技新城管理委员会和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第三十九条 (公园定义)

综合性公园是指可设多种文化娱乐设施、游戏型体育设施以及儿童游戏场和安静休憩区等,具有综合性功能的公园,全园面积不宜小于10hm²的公园。

专类公园是指具有特定内容或者形式,有一定游憩设施的公园,包括儿童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历史名园、风景名胜公园、游乐公园、雕塑园、盆景园、体育公园、纪念性公园等。

社区公园是指为一定居住用地范围内的居民服务,具有一定活动内容和设施的公园,包括居住区公园和小区游园。居住区公园陆地面积随居住区人口数量而定,宜在5~10hm²之间;居住小区游园面积宜大于0.5hm²。

第四十条(施行时间)

篇6:荆州市城市公园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长治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保护管理,维护区域生态平衡,保护湿地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保障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和国办发[2004]50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长治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以下称湿地公园),是指经国家建设部批准,已纳入长治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位于长治市区西北三河一湖交汇处,具有调节城市生态环境功能的天然湿地公园。其范围是沿漳泽湖周边903.5米高程线(漳泽水库库区用地界线)外延100米,特殊地段外延300-500米;湖东马庄沟东至长北干线,湖南浊漳河下游南至上秦段,湖西绛河下游西至太长高速路段,北至漳泽湖大坝,保护管理面积约45.86平方公里。

第三条 在湿地公园规划控制范围内从事与湿地保护及利用有关的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 湿地公园保护管理工作应当纳入长治市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遵循“重在保护、生态优先、合理利用、良性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其在经济社会发展、生态城市建设以及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等方面的作用。

第五条 长治市园林局为长治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的行政主管部

门,长治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处具体负责湿地公园的管理、保护与利用工作。

第六条 市环境保护、规划、水务、国土资源、农业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加强对湿地环境的监测,做好湿地公园的相关保护管理工作。

第七条 湿地公园管理处应当积极开展湿地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研究,建立和完善湿地保护及其利用技术推广体系和湿地资源监测体系,推动湿地保护和利用工作的开展。

第八条 湿地公园管理处应当加强对湿地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鼓励、支持单位和个人从事与湿地保护相关的科研、教育、宣传等活动,对在湿地保护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应给予表彰与奖励。

第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湿地公园生态环境和湿地资源的义务,有权对破坏湿地生态环境和湿地资源的行为进行制止和举报。

第二章 湿地公园的保护

第十条 湿地公园应当编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并将其纳入长治市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

长治市相关产业规划应与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相协调,体现湿地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第十一条 湿地公园应当定期向市人民政府报告湿地保护和利用情况,同时向社会公布。

第十二条 湿地公园应当采取科学措施,对退化的湿地进行恢复改造。鼓励和支持自愿从事湿地恢复改造的活动。

第十三条 禁止捕杀候鸟。在候鸟越冬、越夏期,不得在候鸟主要栖息地进行捕鱼、捡拾鸟蛋等危及候鸟生存、繁衍的活动。候鸟主要栖息地和越冬、越夏期的起止日期,由湿地公园行政主管部门确定后报市人民政府公告。

第十四条 湿地公园的主要保护内容:

(一)水体保护。防止水体高度富营养化;防止人为阻断水体间的联系,阻断动物洄游路线;

(二)生物多样性保护。主要指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动物的繁殖地、停歇地、栖息地,植物物种及其生长环境等;

(三)土地资源保护。湿地范围内的土地资源利用要严格按照规划审批,严禁出租、转让及过度开发;

(四)湿地地形地貌保护。严禁任何人随意改变湿地地形地貌,因科研等活动确需改变的,由市政府批准,但事后要及时恢复;

(五)文化遗存保护。主要指文物古迹、古树名木和反映地域特色的农耕文化、渔业文化等。

第十五条 湿地公园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协调规划、国土资源、水务等部门根据湿地管理区的标准和要求,标明界区,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设立公园界碑、标牌。

第十六条 湿地公园划分为重点保护区和保护缓冲区。

(一)重点保护区内不得建设任何生产经营性设施;

(二)保护缓冲区内不得建设污染环境、破坏资源和景观的生产

经营性设施。建设其他项目,其污染排放不得超过国家和本省规定的污染排放标准。已建成的设施,其污染排放超过国家和本省规定的排放标准的,应当限期治理;造成损害的,必须采取补救措施。

第十七条 湿地公园保护区内严禁从事下列行为:

(一)擅自设立开发区、度假区,出让、出租和转让湿地资源;

(二)围湖造田、开荒取土、挖塘养鱼、破坏泥炭层等改变地貌景观的活动;

(三)猎捕野生动物和任意捕捞鱼类资源;

(四)直接或间接破坏湿地植被;

(五)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

第十八条 湿地公园内及周边区域严格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和排污许可证制度。

第十九条 湿地公园应当建立健全珍稀野生动物救护机制,及时受理有关救护报告,对受伤、搁浅或者被困的珍稀野生动物采取紧急救护措施。

第二十条 湿地公园内的重要景物、文物古迹、古树名木等,实行挂牌保护制度。

第三章 湿地公园的管理

第二十一条 湿地公园应当履行如下职责:

(一)依据与湿地公园保护相关的国家法律、技术规范和标准制定管理制度,依法实施管理;

(二)做好湿地公园及周边区域资源现状的普查、评价和科学规

划工作;

(三)定期开展湿地资源的调查和环境监测工作,掌握开发利用活动对湿地的影响以及动态变化趋势,并按规定向国家建设部报送调查和监测报告;

(四)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筹措湿地保护资金,用于湿地公园的保护、修复、建设和管理。湿地保护专项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或者挪用;

(五)建立湿地资源档案管理制度,负责保管湿地资源保护、管理和研究工作中获得的各项成果、数据和资料,并为有特殊保护价值的生物资源、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登记造册,同时形成图片或影像资料,无条件保护,严禁破坏;

(六)保护湿地水资源,对因水资源缺乏导致功能退化的天然湿地,应当通过调水等措施补水,维护湿地生态功能。

第二十二条 因科学研究需要进入湿地公园重点保护区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实习和标本采集等活动的,应当事先向湿地公园提交申请和活动计划,并经湿地公园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二十三条 在湿地公园保护缓冲区开设参观、旅游项目的,应当与湿地保护相协调,符合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要求,由湿地公园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方案,经长治市人民政府批准。禁止在湿地公园保护缓冲区开设不利于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的参观、旅游项目。

第二十四条 在湿地公园生态环境遭到严重损害或者为了保护珍稀动植物资源,经市人民政府批准,湿地公园可以对园内的部分区域采取封区措施。对被封锁的区域,除科研人员和必需进入的相关管理

人员外,其他任何人员禁止入内。

第二十五条 湿地保护区内禁止人口定居,原有居民由其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限期迁出并妥善安置,并停止一切生产经营活动。

第二十六条 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向湿地排放废水和倾倒固体废弃物等污染物。造成湿地环境污染的,应当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依法采取治理措施。禁止在公园内使用农用薄膜、农药容器、渔网等不可降解或者难以腐烂的废弃物,因科研教学确需使用的,要及时回收。

第二十七条 因事故或者其他突发性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湿地公园环境污染或者破坏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及时向可能受到危害的单位和居民发布相关信息,并向公园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接受调查处理。

第四章 湿地公园的利用

第二十八条 开发利用湿地公园的湿地资源应当遵循 “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利用、谁补偿”的原则,并按照湿地保护规划进行,不得破坏湿地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不得破坏野生动植物栖息和生长环境。

第二十九条 对涉及湿地的各类建设项目,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按要求编制环境影响评价书,进行严格评审、论证。

第三十条 湿地公园内禁止引进外来动物和草本植物。因湿地生态保护需要确需引进外来木本植物的,要严格控制,做好评审,充分

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并按照有关技术规范进行试验,进行动态监测,发现其有害的,及时采取措施,消除危害。

第五章 责任追究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在湿地公园内有下列违法行为之一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或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给予处罚:

(一)擅自建设污染环境、破坏资源和景观的生产经营设施或已建成项目的污染物超过排放标准的;

(二)擅自从事围湖造田、开荒取土、开垦占用、挖沟、筑坝等随意改变湿地用途的;

(三)任意排放废弃物或超过排放标准,或机动船舶不符合行驶规定的;

(四)任意使用农药,导致湿地环境污染,损害湿地生物多样性的;

(五)猎捕野生动物、任意进行捕捞和在水面设置障碍物,或破坏湿地植被以及在植被恢复区和栽培区擅自种植的;

(六)私自挖掘、破坏、盗窃、非法买卖重要景物、文物古迹、古树名木等的;

(七)在候鸟主要繁殖、栖息的地区捡拾鸟卵的;

(八)擅自移动或者破坏湿地公园界标及其他设施的;

(九)破坏鱼类等水生生物洄游通道和野生动物的重要繁殖区及其栖息地的;

(十)擅自引入生物新品种的;

(十一)未经批准进入湿地或者在湿地内不服从管理机构管理的;

(十二)违反规定在湿地内割芦苇、割草、采药等造成野生植物物种再生能力的损害,破坏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的;

(十三)非法排放湿地水资源的;

(十四)有其他违法行为的。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造成湿地公园重大污染或者发生破坏事件,致使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或者造成人身伤亡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

第三十三条 当事人妨碍行政执法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给予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三十四条 市园林、规划、水务、国土资源、环境保护等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在湿地保护工作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上一篇:分公司上半年工作总结报告下一篇:化学教育简历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