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产业促进法通过初审

2024-06-03

电影产业促进法通过初审(通用7篇)

篇1:电影产业促进法通过初审

《电影产业促进法(草案)》 启动初审

10月30日,一直被高度关注的《电影产业促进法(草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审议 。草案明确规定了取消《电影摄制许可证》、取消一般题材电影剧本审查、放映时禁止插播广告、禁止无《电影公映许可证》参加电影节电影展、明确“偷漏瞒报票房”惩戒措施等,涉及到的环节几乎覆盖了整个电影产业。在电影产业蒸蒸日上也暴露很多短板的大环境下,草案更加明确了《电影产业促进法》扶持创作拍摄和打击行业陋习两个方向。

电影产业促进法被称为“中国电影第一法”,早在就启动起草。经过的酝酿,电影产业促进法草案终于在不久前首次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目前,草案正在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法制日报》采访了相关业内人士,采写了一组稿件,对草案中公众和电影人关心的热点内容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和归纳。

导读

电影要想走出去,内容为王是核心。而对年轻电影编剧的保护和鼓励,显得尤为关键。

草案规定

电影创作自由应当受到尊重。国家保障电影创作自由。加强培养青年影人,为电影创作人才提供保障条件。

专家观点

中影签约编剧、一响天开文学总监、电影《笔仙》编剧杨哲称, 90%的编剧都拿不到尾款,署名权被侵犯的现象更是常见。现在的编剧,尤其是年轻编剧,创作过程面临多重困境,最突出的就是受制片人的干涉很多。正常情况下,编剧应当先进行创作再走向市场,但现在很多时候,都是制片人找到编剧,把自己的想法灌入到剧本当中,一些年轻编剧也只能听命于此。但很多制片人并不是科班出身,由于编剧本身是一个专业性非常强的行业,长此以往会极大限制真正好剧本的产生。

导演张琦说,电影是创意性产业,最核心的就是要鼓励创作。要营造一种公开透明的创作环境,鼓励各类型的编剧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能够毫无顾忌地进行艺术创作,这样才有利于中国电影走出去。法律在这方面要发挥应有的作用,保护编剧的创作权利。同时,法律应当对包括剧本在内的相关知识产权保护作出细化,并加大惩处力度。政府方面还要继续加大投入,多用政策‘红包’去激励和培养年轻编剧,通过设立专项基金等形式为优秀编剧提供物质支持。

导读

电影从根本上讲,不单单是“钱”的.问题,关键是“人”的问题。

草案规定

国家实施青年电影人才扶持计划。国家支持高等学校、职业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培训机构开设与电影相关的专业和课程,采取多种方式培养适应电影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

专家观点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刘振来建议,在电影促进法草案中增加规范演艺人员自律的内容。“过去我们常讲,‘要演戏先做人’。人都做不好,演的戏很多人不想看、不愿意看,其影响力和感染力就会大打折扣,对电影产业的发展不但起不到促进作用,反而会起到反作用。”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方新也建议在法律中规范电影从业人员的行为,强化其社会责任。一方面,对涉及“黄赌毒”等违法犯罪行为的电影人,要有更严格的限制规定;另一方面,要求广大电影从业人员提升素质,增强社会责任。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电影投资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因为演员吸毒问题就封杀已经拍摄好的片子,其实有些不公平。从某种程度上讲,等于是一种变相“连坐”。打个比方,就好比一个人酒驾被抓,结果他的同事也要一起受罚。片方与演员之间只是项目合作的关系,对于演员的个人生活,片方是完全无法过问的。签约时,谁也看不出来演员吸毒。一部片子是几百个人集体智慧的结晶,不应因为其中一人出了问题,就直接把成果毁于一旦。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国家一级导演胡玫也认为,谁犯了错误,谁就要自己承担责任。对吸毒演员可以封杀,但是没有必要封杀剧组、影片,可以通过立法规定一个时间段内不允许任何演艺公司签约该吸毒演员。

导读

由于偷票房违法成本很低,甚至几近为零,所以偷票房现象愈演愈烈、花样百出,高低段数层出不穷。

草案规定

电影院应当安装符合国家标准的计算机售票系统,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如实统计销售收入。

电影院未如实统计销售收入的,由县级人民政府电影主管部门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情节特别严重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许可证。

专家观点

业内专家认为,其实对这种偷票房的行径,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来严惩。一旦电影院由于偷票房被举报,在查证属实的前提下,只需在一定时期内,停止向其供片即可,让其无片可放、无票房可偷。电影院的命脉就在于拿到片子,如此电影院势必要考虑违法成本。与其不痛不痒地罚点儿钱,莫不如直接卡住违法者的命脉。同时还可以规定,违规供片的院线也要承担相应责任,并处以吊销执照等处罚。双管齐下,效果势必会显现。法律如果这么规定,那谁也不会再冒这么大的风险去偷那么点儿票房了。

光影工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许亮说,下一步,法律惩治偷票房时必须要公开公平,不论远近亲疏,都一视同仁。同时,执法部门的职责必须要在法律中予以明确。

篇2:电影产业促进法通过初审

 高校自主招生 个人自荐信 考生报考指导

参加笔试测试

篇3:通过电影课促进学生积极发展

一、优秀电影对中小学生的积极影响

将影视作品应用到自我优化教育中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完善自我。通过影视作品,学生们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到不同的人生经历,同时也会通过自居作用和移情作用而接受其作品背后价值观。正面的榜样引导作用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发挥巨大的影响。人们很容易从榜样身上找到自己缺乏的东西和正在追求的东西,也很容易在这种“互补”过程中产生认同感。优秀特质的人物形象对大众群体具有巨大的感召力。他们不平凡的人生经历,所创造的不朽的工作业绩和对国家、对社会也有着巨大影响力。这种感染力是无形的,也是无处不在的。所以,电影是用来激励青少年、引导青少年发掘自身潜力的最好题材。

通过对部分高中学生进行其对初中的回溯性访谈,初步分析其在中学时期通过观看影视作品是否可以做到认识自我,最终在欣赏影视作品的过程中达到激发自我完善的目的。在访谈过程中,超过半数学生表示通过观看电影既可以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满足精神需要,同时也会在故事中改变自己原有的思维模式,引导看待世界的视角,也会找到内心世界的共鸣。

实践证明,学生在欣赏影视作品的同时,也是一个触发内心深处潜意识,随着剧情融入自我生活经历的一个过程。当然,这个过程如果加入教师的循循善诱,通过观看影视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对青少年进行引导,一定能够在青少年积极品质的树立上取到良好的效果。

通过整合访谈记录,总结对PYD具有正面影响的影视作品目录。在整理中得出,青少年提到在影视与文学作品中可学习到的品质有人与自我的坚持性,积极的自我调节、乐观、目的性、自主性等品质;人与他人的宽容,乐群性、善良、真诚、团结、沟通表达、关心他人(助人)、奉献、正直、虚心等积极品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挑战精神以及思维逻辑性等积极品质。

二、电影课形成的特殊优势

1. 情感共鸣。电影中所传递的信息往往包含情感,具有感染性,会使学生产生情绪的共鸣和移情。这种情绪上的共鸣和震荡进而会提高他们对各种价值观念的认知和感受。影视传播中的平等性、互动性、无约束性和彰显个性等给学生们带来心灵上的满足。这种乐于接受的方式就在客观上造成了它对青少年价值观影响效果的无可比拟的优势。影视人物所体现出来的优秀品质也正是激励他们发展自身潜力的风向标。在观看影视的过程中情感的不断激发与沉淀,从而在他们的内心世界形成了超强的震撼力。通过这个窗口,学生可以领悟到更多的人物与事件,并从中思考世界,思考人生。

2. 探索学习。由于传统教学的局限性,学生获得的直接感官经验非常有限。比较学校、老师与家长的说教式管理模式,电影常常能够比抽象的说教更有说服力。言语的力量、灌输的力量总是有限的,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学校和家长所施加的影响和教育,中小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而影视传播以其丰富鲜活的形式施加对青少年的影响和教育,却是他们主动和自愿接受的。同时在观影的过程中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与理解能力。通过对人物特点以及具体事物的剖析,做到真正将探索式学习融入到课堂中。

三、电影课教育功能原理

电影教育以强调模仿与榜样学习为基点,综合性模仿与选择性接受为理论依据,这也符合了心理学家班杜拉所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他认为人的行为,特别是人的复杂行为主要是后天习得。其理论所强调的既是这种观察学习或模仿学习。在观察学习的过程中,人们获得了示范活动的表象,并引导适当的操作。而在观察学习的保持阶段,虽然榜样不再出现,但他的行为仍会给观察者以影响,而最终内化为观察者自身的行为。而影视剧这种媒介既是通过其独特的传播方式,为中小学生提供了大量观察模仿的学习机会,其提供的“榜样”是多种多样的,可满足观众进行各种类型的社会学习。对于没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却又处于成长的中学生而言,这种行为模式无疑对他们起了一种示范作用。

总结来说,电影课就是通过“观片——模仿——内化——深化”的教学方式,一部好的电影,能够引起学生强烈的共鸣,能达到震撼心灵、陶冶情操的目的。开设影视课是进一步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真正寓教于乐的教育途径。相信在未来的学校教育中,电影课将在培养和促进学生积极的人格品质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方面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电影课教学模式

在实际教学中,形式各异内容丰富的电影资源为教师提供了设计教学的无穷空间,同时也生成灵动多样的应用模式。作为一门课程,电影课需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看电影,谈电影,议电影,甚至“演”电影。所以电影课定位应是丰富学生的人文生活,而不是在观片形式与数目上。教师在实际电影教学中可以根据不同教学需要灵活选用或改编重创。

模式一:单影片片段模式

在电影课中,学校电影教学不像电影院的消遣性放映。如果我们让学生放任自流,就不能充分发挥影视片的多种功能作用,也很难达到开设电影课的最终目的,甚至可能会起反作用。因课堂时间有限,不足通篇全看,只能节选重要情节压缩精华。此时必须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地观看,给以学生明确的目标指向,因为一个明确的开端可以引领学生直达目的地。在此模式中需要在观影中导看,应注意不要过多描述,教师在课前需要做好准备。

模式二:单影片完整模式

电影课是一门以学生为中心的体验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活动的主体,应在观影的系列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自我控制和创造性,并在活动中主动获得发展自身素质的各种机会。单影片完整模式是指安排有限时间将整部影片充分欣赏,其中最好不要暂停或打断,一般来说,单影片电影导看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最为适用:(1)观看前导看:介绍主要内容,电影时代背景,影片特点,观片要求等,起到导语激趣的作用,组织学生带着问题观看电影。(2)观看后导看:观片后根据影片内容,发展和学生需求进行提示,点评等,加深其理解。

模式三:多影片主题模式

该模式中的电影课主要是结合教育目标所设定的主题学习或主题活动来开展。因为电影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观看整部电影的条件并不一定具备,同时一部影片也不足以满足课堂目标时,教师可以基于“教学主题”为主线来安排整个电影课的教学过程,使电影的观看更具目的性。

篇4:电影产业促进法通过初审

“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标准”通过初审

2005年6月14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在北京召开了“《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标准初审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劳动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标准处副处长刘永澎、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孟凡驰、北京科联创新研究院院

长谢佩良、国资委宣传局企业文化处处长李世华、中航一集团企业文化部部长曾良才、副部长董平分、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兼常务副秘书长韩旭、天津南开大学副教授王学秀、北大产业与文化研究所教授郭梓林、人民大学工商研修学院教授任志宽等。

会议由劳动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标准处刘永澎副处长主持。刘处长说,今年3月31日劳动部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会议,正式向社会发布第三批新职业。会后开展了“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标准的起草工作,目前已经拿出一个初稿。今天的会议是对这个草案进行初审。预计10月31日前完成“企业文化师国家标准”的制定,12月31日前完成教材的编写工作。

刘处长介绍了制定国家职业标准的总体要求。

他说,制定国家职业标准是非常严肃的工作,要站在国家的高度看问题;要把握“职业标准”和“学科标准”的区别,要强调职业标准的实践性,而不过多强调学科的系统性,要反映从业人员现场的要求。

刘处长详细介绍了制定国家职业标准必须坚持的五个原则:

一是整体性原则。要面向全国,反映某个职业的平均水平,要定位于大多数人能达到的水平。

二是等级性原则。国家职业标准分为五个等级,“企业文化师”设立了3个等级,要分级制定标准。

三是规范性原则。制定国家职业标准要使用大家公认的规范语言;要强调职业功能,用行为动词按职业活动描述工作,语言表述上最好使用动宾结构;每个模块之间内容不应有交叉。

四是实用性原则。国家职业标准要有就业导向功能,要成为以后教材编写、题库设立、命题考试、鉴定认证的依据。

五是可操作性原则。国家职业标准不能笼统,要有“可养成性”,通过培训学员能达到;要有“可评价性”,能作为尺子衡量学员;要有“可观察性”,能对照标准找到差距。

刘处长最后强调,大家要对“企业文化师”标准草案逐条评审,并提出具体修改建议,最终形成一个初审意见,各位专家要正式签字。

全体与会人员按劳动部的要求,对“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标准(草案)的“职业概况”、“基本要求”、“工作要求”、“比重表”四大部分逐条进行了审议,尤其是对“工作要求”中的“工作内容”、“技能要求”、“相关知识”部分进行了反复讨论并现场修改。

孟凡驰教授就如何运用企业文化理论制定好“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标准,以及企业文化传播的两个途径、企业文化的三大工程等作了阐述。

最后,谢佩良教授代表全体与会人员宣读了对“《企业文化师》国家职业标准(草案)”的评审意见:

1.基本符合国家标准的五个原则;

2.职业功能和工作内容划分基本合理;

3.基本反映职业状况,具有实用性;

4.使用文字基本规范;

5.应在企业中广泛征求意见,再次修改后报劳动部终审。

2005.7.28

篇5:电影产业促进法通过初审

日前,《陕西省志·审计志》初审会召开,陕西省审计厅及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有关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省审计厅厅长李健主持,党组书记徐宗一总结讲话。

《陕西省志·审计志》于2010年10月重新成立了审计志编委会及其办公室,全面展开编纂工作,目前已完成60余万字、近百张照片的初审稿。

会上,陕西省审计志编委会副主任宋宏印介绍了审计志编纂工作情况,与会人员分别提出了中肯意见和修改建议。一致认为,《陕西省志·审计志》初审稿基本做到了政治观点正确、体例结构规范、内容丰富翔实、文风朴实流畅,较为全面、系统地记述了1990至2010年陕西审计工作的历史概貌和发展轨迹,体现了时代特点和审计特色,是一部上乘的初审稿,同意通过初审验收。

徐书记在总结时指出,《陕西省志·审计志》通过初审,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是省审计厅党组和厅领导关心支持、全体编纂人员辛勤努力、省地方志办公室具体指导的结果。要继续做好审计志编纂工作,希望编纂人员认真梳理、归纳、吸收大家的意见和建议,精心修改,精雕细琢,杜绝明显遗漏和重大差错,使《陕西省志·审计志》切实成为一部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佳志良志。

(审计志编纂办公室)

铜川市审计局

积极推动审计信息化建设

近日,铜川市审计局制定了《铜川市2012-2014年审计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以审计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指导意见为依据,结合该市实际,在金审二期建设的基础上,从2012至2014年审计信息化建设目标、主要任务、组织机构和保障措施四个方面做出了安排部署,并对完成主要任务的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间做出了明确规定。

该方案主要针对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计划建设完成5个审计数据库和1个被审计单位基础信息资料库;二是实现该局OA系统全面升级和国产化改造,完成2011版OA系统安装部署;三是提高AO审计应用覆盖面,加大AO应用力度;四是初步建立市级财政动态监督(市级部门单位预算执行)审计分析系统,积极探索联网审计。

下一阶段,该局计划积极与市工信局和市电子政务中心协调,遵循政府部门信息系统“统一监管,规范运维”的发展趋势,将OA审计管理系统迁至市信息化综合服务中心统一平台,并通过市电子政务外网实现区县审计机关OA的安装部署,切实落实审计信息化建设方案,全面推动审计信息化建设。 (张晨)

渭南市审计局

认真落实审计结论整改

《关于2011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结果报告》上报市政府后,市政府高度重视,要求市审计局抓好整改落实。受市政府委托,市局向市人大常委会提交的《审计工作报告》受到与会各位委员们充分肯定,并对审计结论整改提出了跟踪督查、听取整改报告的要求。

根据市政府和市人大提出的审计结论整改要求,市审计局及时认真部署,狠抓落实。各相关科室督促被审计单位对照审计报告发现的问题,逐条进行落实整改,并根据审计建议加强制度建设,防止屡查屡犯。目前,各被审计单位已按照要求基本上报完毕,审计结论整改落实情况将向社会公告,接受社会监督。

耀州区审计局

开展审计项目“回头看”

近日,耀州区审计局对已审结的审计项目进行 “回头看”,进一步提升审计工作质量和效果,提高审计人员的精品意识、质量意识。主要对审计实施方案进行自查,审计组对制定的审计方案逐项进行检查,主要检查方案要素是否齐全,方案中明确规定的审计内容和重点是否全部实施;审计证据是否符合“四性”的要求和必要的原始证据支持;审计工作底稿是否内容完整、要素齐全;了解被审计单位落实审计整改情况,对整改不到位的及时督促指导;了解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建议的采纳情况,使被审计单位更加注重建立审计整改长效机制;检查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对照年初工作计划下达的信息、AO审计实例、档案整理等事项,对照考核标准找差距,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

(冯晓娜)

西乡审计局

提前谋划全年审计工作新思路

一是强化管理,全面实施全员目标量化考核。要求每名审计人员明确工作目标,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做到“德、能、勤、绩、廉”。二是加大审计工作力度,提高审计执法水平。要进一步严格审计程序,规范审计行为,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审计整改,推进审计质量和审计工作水平不断提高。三是加强审计业务技能培训,深入推进信息化建设。深入审计机关在审计理念、审计技术、审计方法、队伍建设等方面差距,切实加强“人、法、技”建设,努力创新审计工作方法,大力推进计算机辅助审计,全面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四是提升审计质量,加快推进审计成果运用。审计人员要规范审计程序,认真撰写审计报告,针对存在问题,及时提出合理化建议,深入分析审计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形成较高价值的审计成果,为党委、政府领导决策服务。五是改进作风,加强监督,力求在机关面貌上有新变化。全体干部要树立严谨细致、求真务实、廉洁高效的工作作风,克服“慵、懒、散、慢”、“不作为乱作为”等不良作风,自觉维护机关形象,继续坚持各项制度的落实,以考核促进各项工作。(张蕊)

白水县审计局

扎实开展审计查出问题整改落实工作

今年,白水县审计局紧紧围绕县政府提出的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的要求,扎实开展审计存在问题的整改落实工作,并取得初步成效。该局要求在审计实施过程中,督查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查出问题进行整改,并提出具体要求。一是凡能整改的要求立即整改;二是暂时不能整改的,要求制定措施限期整改;因体制、机制原因造成的,要求从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入手,加以约束规范。目前,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该局的审计决定、审计报告,已经对单位的工作制度、业务职责、工作流程进行了完善;对违规采购固定资产、招待费普遍偏高的问题,县财政局依据审计建议已经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等管理办法,促进了管理的进一步规范,充分发挥了审计的监督职能。 (杨少芳)

王益区审计局

采取措施转作风提效能

王益区审计局进入创先争优“转变作风、提速发展”阶段,结合审计工作实际,积极开展“谈认识,摆问题,提建议,做承诺”活动,采取措施,努力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能。通过动员、座谈、谈话等形式,围绕局班子及个人在机关纪律作风、工作推进、工作效能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查摆,发现大局意识不强、精神状态不佳、创新意识不强、工作效率低下等10个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审计干部职业道德教育,遵守机关各项纪律规定,增强责任感,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完善请销假、考勤、责任追究等10条意见和建议。

(颜向东)

山阳县审计局

强化平时考核 转变作风促落实

山阳县审计局按照省、市审计机关文件精神,结合山阳县县委县政府的工作要求,加强了审计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一是细化量化目标任务。将审计业务、党的建设、廉政建设、文明审计、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内容量化到人;二是严格考核。加强平时考核,考核到岗到人,使每一项工作有计划有目标有考核,考核有得分,得分有奖惩,用制度推动作风建设,促进工作落到实处;三是突出重点,科学考核。突出以提高审计质量、提升工作效率、树立审计新形象、打造工作新亮点为重点,制定了科学的考核实施细则,保证该项制度顺利实施。

篇6:电影产业促进法通过初审

这一新增条款,将如何对待“劣迹艺人”的话题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乐视影业CEO张昭表示,对劣迹艺人不能只管国内的不管国外的,比如很多好莱坞影星都曾有吸毒经历,他们主演的电影仍在国内放映,这是不公平的。此外,他还建议有关部门对劣迹艺人明确公示,哪个能用、哪个不能用,不能让导演和制片人猜。

德艺双馨是每个艺人的“醒脑剂”

近几年来,艺人吸毒、嫖娼等违法行为屡屡发生,对社会认知尚未成型的青少年产生了负面示范效应。更为关键的是,演艺界存在犯错者仍旧获益、违法者依然吃香的异化现象。比如,曾有经纪人把演员吸毒被捕视为“小祸是福”,又如某涉毒编剧公开声称“完全不后悔”。明星有劣迹,却不妨碍他们继续掘金,违法违规成本过低,暴露了当下娱乐业行业约束力的缺位。反观日本、韩国,艺人违法或曝出丑闻会受到舆论的强烈谴责,艺人还要召开发布会公开道歉,情节严重的甚至会被经纪公司雪藏,彻底告别演艺事业。要知道,明星不同于普通人,是资本重金打造的文化消费符号。其在公共空间中的言行,同样是整个流行文化产业链的一部分,应当承担与其社会影响相匹配的社会约束。

当然,我国在约束劣迹艺人上并非没有作为,比如上海出台禁毒条例,国家广电部门停播涉毒涉赌涉嫖等“劣迹艺人”作品,越来越多的社会团体与演出公司签订《禁毒承诺书》以净化演艺界队伍等。然而,相较于地方探索与局部实践,人们更期盼形成全国、全行业的法治约束。“戏比天大,德如地厚”,我们期待,在法律的规范和引领下,广大艺人能主动加强自我约束,爱惜羽毛,为社会奉献更多好作品。

德艺双馨入法没那么简单

大家期待看到艺人们都是德艺双馨的,但是将德艺双馨入法,总有些说不通的地方。德艺双馨是一种描述性质的品德与能力,更多的时候,它是一种来自公众层面的社会评价。它像一面镜子,可以照出人的美好一面。但不能以这面镜子为标准,来寻找所谓的“劣迹艺人”。人大委员所说的吸毒、酒驾、赌博、扰乱社会治安等行为,都有对应的法律法规进行制裁与管理。从法律的层面讲,一罪不能两罚,比如某艺人吸毒,触犯了《治安管理处罚法》,并且已经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处罚,那么,再套用《电影产业促进法》对其进行“封杀”,这从法理上能讲得通吗?

篇7:电影产业促进法通过初审

在新媒体产业发展的态势下,基于新媒体平台之上而发展起来的诸如手机移动电影,网络电影等等,各种新媒体电影不断涌现,人们可以通过各种便捷的模式进行影片观看,这不仅丰富了人们的娱乐文化生活,同时也促使传统的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开始步入一个全新发展时期。

一、新媒体时代

所谓的新媒体时代,指的是基于互联网产业发展而兴起的一种以互联网平台或者移动终端平台为载体进行媒体传播新形势。因此新媒体时代事实上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概念,其在发展变化的同时也引领着媒体的进步与发展。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也给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作用。在新媒体发展的影响态势下,中国的电影产业发展也开始出现一种全新的电影播出形式,基于网络平台或者手机移动平台播出的新媒体电影开始颇受人们青睐。

二、新媒体电影产业对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影响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视频网络、手机电影等新媒体形式开始在人们的日常娱乐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在当前,手机视频播放技术的兴起,促使手机电影开始成为广大电影观众的新宠。人们在日常生活之余,可以通过手机移动终端进行数字电影的观看。这种全新的电影播放平台的涌现,也对中国传统的电影产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

(一)有助于杜绝盗版门槛

新媒体电影产业的发展,使人们的日常观影更加便捷。尤其是随着近年来移动互联网产业中对网络视频播放权的约束,使得越来越多的盗版影片开始丧失原本的生存空间,这也为正版电影的传播提供了充足的发展空间。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网络视频、手机移动终端进行观影,而在利用这些平台进行观影的过程中,由于网站发展和手机运营商方面对视频播出权的审核,这也从一定程度上杜绝了盗版影片的传播途径。所以新媒体电影的发展有助于杜绝盗版电影的传播。

(二)降低了电影的播放门槛

由于新媒体电影所利用的播出平台是灵活的,因此在进行电影播放的过程中,其既可以在互联网视频终端上进行播放,同时也可以利用手机移动终端进行播放。所以新媒体电影产业的发展实质上是为中国电影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促使中国传统电影的播放门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降低。

在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进程中,事实上每年中国所产出的影片数量十分可观,但真正被引入到影院中与观众见面的影片却屈指可数。这是由于影院商业门槛过高的限制,促使许多影片往往很难进入商业影院。新媒体电影产业的发展对于这些难以进入影院的影片来说,是一次良好的发展契机。新媒体电影产业的发展为众多影片与观众见面提供了平台,降低了电影的播放门槛。

(三)引领中国电影产业新发展

任何一种新技术的发展和创新,都必然会带来行业的变革。新媒体电影的发展确实促进了中国传统电影产业向着全新方向发展,拓展了传统电影产业的发展空间。客观地说,新媒体电影发展对中国传统电影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

新媒体电影产业的发展可能会给影院的票房带来一定的冲击,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新媒体电影产业的发展也为传统电影产业发展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机遇。新媒体电影的发展促使电影播出门槛得到降低,越来越多的电影可以通过网络视频终端或者是手机移动平台进行播出。这对我国传统电影产业发展来说,是进步更是创新。而且无论是通过网络视频平台还是手机移动终端进行电影观看,其观看效果始终不及影院效果更为震撼,所以在这样的形势之下,人们可以通过新媒体选择自己所喜爱的影片,而后再进入影院观看。新媒体产业的发展给观众提供了一个选择的机会,同时也对影院的电影播出效果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三、结语

新媒体电影产业的发展对我国传统电影产业发展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从机遇角度来说,新媒体电影产业的发展促使电影播出门槛得到降低,越来越多的影片可以脱离影院借助新媒体平台与观众见面;从挑战角度来说,新媒体产业的发展同时也给传统影院的票房带来了一定的冲击。所以就中国的电影产业发展来说,应该把握新媒体电影发展的时代机遇,促使新媒体电影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实现与中国传统电影产业发展的融合,从而推动中国电影产业发展迈向新的发展空间。

[1]杨致远.新媒体电影的发展机遇与挑战[J].现代视听,2009(06).

上一篇:企业并购注意事项下一篇:功能科室报告审核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