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解委员会成立文件

2024-06-26

调解委员会成立文件(共9篇)

篇1:调解委员会成立文件

光华街道办事处

关于成立人民调解委员会的通知

各社区居民委员会:

为进一步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与管理,使人民调解工作成为化解民间纠纷的坚实可靠的“第一道防线”,切实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宪法》、《人民调解法》相关规定,经研究决定成立光华街道办事处人民调解委员会、社区居委民委员会人民调解委员会,现将组成人员通知如下:

街道办事处人民调解委员会(派驻交警队人民调解工作室,承担当事人申请的道路交通事故民事赔偿纠纷案件的调解工作)。

主 任:姜洪泰 副主任:温勃翰

委 员:郗 勇 张 博 赵建光 李秋月 阳环宇 百花社区居民委员会人民调解委员会 :

主 任:关 欣 副主任: 张秀荣 徐艳秋 委 员:赵 驰 单春梅 张秀梅 姜淑华 雷炎社区居民委员会人民调解委员会:

主 任:郑彦明 副主任: 蔺秀华 委 员:辛 波 刘 艳 赵 敏 李秀英 孙秀英

西城社区居民委员会人民调解委员会:

主 任:刘 杰 副主任: 王凤云 王绍华

委 员:张小英 闫书实 孙桂芹 张喜艳 兴盛社区居民委员会人民调解委员会:

主 任:杨双友 副主任: 韩英莉 朱千凤

委 员:周晶红 赵海英 许长玲 刘丽范 富强社区居民委员会人民调解委员会:

主 任:姜建芬 副主任: 吴建英 汪 丽 委 员:范丽娜 遇晓霞 侯亚娟 潘艳华 通达社区居民委员会人民调解委员会:

主 任:王 斌 副主任: 刘月兰 委 员:魏淑梅 周美东 胡桂江 冯丽梅 韩 辉 向阳社区居民委员会人民调解委员会:

主 任:姜志会 副主任: 邱艳萍 委 员:李 健 李亚君 倪化娟

特此通知

二○一○年十二月二十日

篇2:调解委员会成立文件

近年来,随着楚雄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矛盾纠纷出现了许多新变化、新特点,一些行业性专业纠纷凸现,为适应调解新型社会矛盾纠纷,妥善处理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重大疑难复杂矛盾纠纷和行业性、专业矛盾纠纷。对此,中共楚雄市委、市人民政府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积极探索调解新路子,全面充实和完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县(市)级人民调解委员会——楚雄市人民调解委员会。楚雄市人民调解委员会下设医患纠纷、教育教学纠纷、劳资纠纷、征地拆迁安置纠纷、物业管理纠纷、企业改制纠纷、交通事故纠纷、环境资源纠纷、土地流转纠纷九个行业性、专业纠纷调解中心。运用多种手段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进一步提升全市人民调解组织协同作战的能力,为有效解决矛盾纠纷、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发挥重要作用。

成立后的楚雄市人民调解委员会在人民调解工作职责范围内将承担重大矛盾纠纷、行业性专业纠纷的接待受理调解,协助相关部门做好突出的矛盾纠纷问题的协调处理,对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纠纷及重大问题进行分析研判,及时预警,提出工作建议,及时向市委、市政府反映社会稳定工作信息,定期分析并报告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情况。通过调 1 解工作宣传法律、法规、规章,教育公民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坚持服务大局、便民利民、平等自愿、公正高效、调防结合的基本原则,以抓早、抓小、抓苗头和教育疏导、依法调处、防止激化为基本思路,及时有效地化解矛盾纠纷。

楚雄市人民调解委员会及九个行业性专业纠纷调解中心位于位于楚雄市团结路祥和文化街区,设有接待室、办公室、调解室、资料室等办公场所近345平方米,配备了电脑、照相机、录音笔、监控及调解室内同步录音等设备。市人民调解委员会九个行业纠纷调解中心有工作人员40名,各中心设主任一名,专职调解员一名;设管理人员一名;纠纷调解志愿者20名为兼职调解员。中心主任由相关部门、行业分管领导担任,专职调解员是从公、检、法、司等政法系统及相关专业部门聘请懂政策、懂法律、有专业知识、实践经验丰富的退休人员中聘请产生,志愿者是从妇联、共青团的志愿者中,结合专业情况选用。2011年3月25日,40名调解员已全部进入工作岗位开展工作。为使调解员尽快熟悉业务,进入工作状态,人员就位后,市司法局及时组织卫生、交警、劳动和本局业务骨干对调解员就人民调解的程序、方法、技巧、调解文书的制作和使用等业务知识进行了培训。

到2011年6月30日,楚雄市人民调解委员会及行业纠纷调解中心共受理各类矛盾纠纷61件,其中涉及人员死亡的纠纷12件;成功调解44件(医患纠纷26件,交通事故 纠纷30件,教育教学纠纷2件,土地流转纠纷1件),履行赔偿金额1126250.03元。接待群众来访702人次,接听来电咨询130次。

楚雄市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建立,进一步规范了楚雄市村(居)调解小组、村(社区)调委会、乡(镇)调委会、市人民调解委员会“四级四调”人民调解网络,形成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的大调解体系,完善以人民调解为基础的“大调解”机制,有力提升全市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水平。

楚雄市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成立契合了《人民调解法》的颁布实施,对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必将发挥重要作用,市司法局将进一步加强对全市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工作指导,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社会矛盾纠纷调解体系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推动人民调解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楚雄市人民调解委员会行业纠纷调解中心的设立,为社会提供了及时、便捷、省事、灵活的纠纷解决途径,为有效化解各类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奠定了基础。

篇3:调解委员会成立文件

( 一) 人民调解制度溯源

调解制度在中国民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其在中国的产生与发展与中国传统社会对人情的重视, 以和为贵、 建立和谐社会的传统观念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人民调解制度是群众自治的一种自治制度, 早在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时期就已初具雏形。

进入新世纪, 我国关于人民调解制度的探索与实践一直没有停歇, 调解委员会不断地深入社区与农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不仅在范围广度上不断延伸, 其在调解的纵向深度上不断的剖析、分类, 其专业化也不断加深。在这样的趋势下, 各类专业化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试点并挂牌成立。如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等这些专业型的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成立是我国人民调解事业走向法制化、人性化的有力证明。

( 二) 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机制构建的必要性

1. 当前医患纠纷问题严峻

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2014年, 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量达78亿人次, 比2013年增加5亿人次。同年, 全国发生医疗纠纷11. 5万起, 较2013年下降8. 7% 。虽然整体医疗纠纷数量有着下降趋势, 但是近几年来, 医疗纠纷态势似乎有着愈演愈烈的趋势: 2013年浙江温岭杀医案, 2014年南京官员夫妻殴打护士案……一桩桩惨烈的案件一次又一次直指医患纠纷背后的制度问题。发生纠纷后, 滞后的解决机制、调解机制使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信任逐渐被消磨, 从而酿成悲剧。

2. 医疗纠纷一般处理方式存在缺陷

目前医疗纠纷传统解决方式包括: 医患自行和解、行政调解、民事诉讼及仲裁。这几种方法在过去的实践中显示出了它们一定的优势, 但是其固有的缺陷还是逐渐显露出来。

医患自行和解是理想的传统中国人解决纠纷的方法。 这种方法简便、快捷、周期短、成本低, 能够使医患双方免于奔波劳累伤财之苦。但是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真正的平心静气坐下协商都是理想化的, 一般患者及其家属的情绪很难抚平, 就算抚平, 医患之间的不信任已经筑成, 使双方达成和解难上加难。另外, 医患双方即使达成和解, 其和解契约的效力仍较弱, 容易造成反复更改、反悔的现象。

行政调解是指由卫生行政部门介入作为中立的第三方, 调解医院与患者间的纠纷, 达成调解并制定调解书以解决纠纷。其弊端也是存在的: 首先, 该第三方———卫生行政部门的中立性容易遭到怀疑, 特别是患者怀疑, 一般医院与卫生行政部门关系密切, 容易令人产生偏袒的遐想。第二, 此种方法容易滋生腐败、贿赂等违法犯罪行为, 且缺乏对行政部门的制约。

民事诉讼及仲裁一般是医患纠纷解决的最后一道保障。然而由于医疗纠纷这一问题具有极强的专业性, 涉及众多的医学专业知识, 这是法官与仲裁员欠缺的, 这样为其审判带来非常大的困难。另外诉讼与仲裁的方式需要消耗大量时间、金钱, 人力物力。据统计, 一个医疗纠纷诉讼案件的诉讼解决周期一般在586天。可想而知, 其中所支付的成本不是一般家庭承受的起的。

3. 人民调解委员会机制对以上处理方式缺陷的弥补

首先, 纠纷当事人出于自愿将纠纷交给调解组织进行解决, 本身对调解组织就有了信任的基础。另一方面, 调解组织的中立性能够尽可能地保持医患双方地位的平等, 这为结果的公正性设立了前提。第三, 人民调解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多是医疗单位、政法单位退居二线的工作人员, 其专业的法学知识和医学知识也为公正、科学、正确地调解双方纠纷奠定基础。第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已于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人民调解有了强有力的立法保障, 根据《人民调解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 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根据需要可以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 调解民间纠纷。 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这一专业人民调解机构有了法定的合法、中立地位。

( 三) 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实施现状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46条规定“发生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 医患双方可以协商解决; 不愿意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 当事人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 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因此, 现行的医疗纠纷解决机制主要有自行协商、卫生部门行政调解和医疗诉讼三种途径。随着人民调解机制的发展, 针对医疗纠纷的调解委员会机制这一第四种途径也应运而生。

随着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发展, 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的专业性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北京、宁波、天津、上海等地纷纷出台一系列办法推进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机制的构建。截止2010年1月, 全国已有16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的56个地市启动了医疗纠纷人民调解机制的建立。”1在这些试点中, 部分地区出台了相关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管理办法, 为人民调解提供了制度保障, 肯定了医疗纠纷人民调委调解效力, 并由当地财政提供支持, 独立于卫生行政部门。但是由于各地对人民调解的重视程度, 经济发展等原因的差异, 地区发展不平衡情况非常严重。一些地区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在解决医疗纠纷中所发挥的作用非常微小。为让这一新兴的调解方法能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在一些制度构建落后地区应该借鉴一些优秀示范区的经验, 并因地制宜, 结合本地具体情况, 加快变革。

二、以武汉市洪山区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为例的运行机制探究

( 一) 武汉市洪山区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实地调研现状

武汉市作为中国中部最大型城市, 是中部经济、科学文化的中心。其人口众多, 医疗机构林立, 因此所面临的医患纠纷问题也就更加严峻。武汉市洪山区作为武汉市的科教中心, 人口众多, 范围广, 各类卫生机构也众多, 是武汉市医患纠纷多发的“重灾区”。武汉市洪山区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于2011年7月建立, 坐落在洪山区卫生院大院内。 目前, 该机构承担了武汉市洪山区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的工作任务。

1. 机构组成

医调委调解员由政法系统、医疗系统退休干部、工作人员担任, 退休干部有丰富的专业医疗经验, 较为充裕的时间, 对于医疗纠纷这一涉及较多专业医学知识的特殊纠纷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地进行调解。另外通过遴选进入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员也多是相关专业的本科及以上毕业生, 专业调解知识也是较为丰富的。另外, 武汉市司法局还会有定期的培训, 以提高其专业水平, 更好地提供调解服务。然而人手缺乏也是其发展的一大阻碍。

其机构的建设由区政府维持, 区财政拨款, 搭好平台, 为机构的运营提供保障。

2. 调解程序

洪山区建立的医患纠纷第三方调处机制贯彻“调解优先”原则, 引入人民调解参与医疗纠纷的化解。医调委制定了《调解工作流程》, 施行限时接待、专家合议、处理告知、文书归档的标准。

调解工作流程具体包括: 1受理案件。受理的案件共包括申请受理、指派受理和主动受理三种情况。接收到调解申请后, 调委会首先验证、确认双方身份, 确认本案是否属于本辖区管理, 再决定是否受理。2指派调解员。在确定案件属于本区管辖范围并接收受理后, 开始指派调解员为双方调解。3当事人陈述。调解员先分别与双方分开交流, 了解案情, 寻找案件争议焦点, 并制作笔录, 需要鉴定结果的, 要求一方做医疗鉴定, 出具鉴定结果。4讲解法律法规国家政策。由于当事人一方多为普通百姓, 对法律知识了解甚少, 在交谈调解过程中会详细介绍相关法律规定, 主要依据《侵权责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5沟通说明疏导、提出解决纠纷的方法与途径。调解中主要是依据相关法律, 结合传统中国情理、保持第三方中立地位, 公正调解。若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 则调解成功并将调解书交由法院, 申请法院司法确认, 以使调解书拥有法律效力。司法确认后, 调解书不得更改, 应立即执行, 如一方不执行, 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若调解不成, 则告知当事人其他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此外, 调解程序中还有一项专家咨询库咨询制度。但是由于技术和人员限制, 还没有真正加以开展。专家咨询库建立困难也是阻碍医调委发展的一大原因。

经过这样一个完整的调解流程直到调解结束, 一般需要30个工作日 ( 除去医疗鉴定时间) 。这样一个周期较诉讼手段的586天, 也体现出其便捷、高效的优点。

3. 调解成果

2011年7月成立医调委以来, 全区民调组织和医调委接待来电来访咨询210余例, 受调解申请163件, 调解成功158件, 成功率为96. 9% , 协议履行率100% 。 在过去的2014年一年里, 洪山区共有医疗纠纷案件70余例, 选择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的有30多例。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洪山区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在调解医疗纠纷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成功率还是较高的, 取得当事人信任后, 能够较好、高效地完成调解工作。

但是经过调研, 笔者仍发现其中存在的一些缺陷: 洪山区医调委所接收的案件仍较少。这一现象原因应归结为群众认知度不够, 还未取得大部分群众信任。机构宣传仍不到位。

三、对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完善意见

( 一) 建立完善专家咨询库制度

医疗纠纷专业性强且直接关系到当事人的切身利益。 为了提升医调委专业能力, 必须有更加专业的医疗团队作为“智囊团”, 在调解过程中听取其意见。

但是经过实地调研, 笔者发现专家咨询制度并没有切实地建立, 主要还是依靠调解员自身的医学常识进行调解。 虽然调委会内的调解员有一定的医学知识, 但是笔者认为更加广泛的医疗咨询团队能推动调解向益处发展。

另外在建立专家咨询库制度时还要配套建立专家回避制度, 保证在一个案件中咨询的专家与案件所涉医院没有关联。回避制度能使调解制度更加中立、公正, 能取得当事人双方的信任。

( 二) 规范机构内外制度构建, 排除干预, 增加群众认可度

许多群众不选择人民调解的原因还在于中国固有的“想办成事儿, 先找领导”、“政府办的才是有效的”的思想。这些思想在百姓观念中根深蒂固, 使得他们在遇到纠纷时更愿意寻求行政调解或是与领导打好关系, 送礼。这样的思想使得行政机关对第三方调解的干预不断加深, 同时还助长贪污腐败的违法犯罪之风。

如何排除行政干预, 增强机构中立性? 其根本办法还在于内部的合理的制度构建和外部法律的保障, 两大护卫保驾护航方能使医调委越走越远, 更加公正地解决纠纷。

在内部制度构建上, 首先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在遵守自愿平等、依法调解、无偿调解的原则下, 有选择地进行调解工作, 不能越俎代庖, 阻碍医患双方诉讼权的正当行使。2第二, 在受理过程中, 应该严格把关, 对符合条件的受理人及时通知其参与调解, 对不符合条件的受理人及时告知并说明理由, 同时告诉其他的解决途径。第三, 在调解过程中明确双方的举证义务, 督促双方以证据与鉴定报告为依据, 阐明自身请求, 以事实为依据, 以法律为准绳, 仔细分析双方上交的证据, 做出正确的判断。同时在调解过程中, 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情与法结合, 方能体现人民调解的人性化与中国特色。

在外部保障上, 国家应加快相关立法, 对如今出现的一系列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的立法保障应加快实行, 使调处结果有法可依。

( 三) 完善区域性医疗纠纷区域解决的制度, 解决管辖问题

从全国各地医调委试点经验来看, 各地的医调委都是分区域分地块设立的, 每个区域的医调委管辖本区域患者或医疗机构的纠纷。但是若是一地区患者去往另一地区医院就诊, 其管辖又将如何认定。这一问题类似于诉讼法中的管辖问题, 亟需解决。

从调研中发现, 武汉市解决方法非常值得借鉴。武汉市今年新规定患者与武汉市内三级甲等医院的医疗纠纷皆上报武汉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一般跨区域的就医, 很大一部分是为了寻求更好的医疗资源, 上报武汉市医调委这一制度不仅明确了管辖部门, 排除了异议, 还减轻了一些优质医疗资源聚集地区的调解负担。

( 四) 壮大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组成人员并增强其专业性

医疗纠纷涉及的专业知识决定了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需要更多的拥有法学、医学知识的专业人才参与调解。 而目前专业人才不足也是阻碍医调委发展的一大拦路石。 虽然目前各医调委有政法系统、医疗系统退下的工作人员或转移的工作人员担任调解员, 但是其人才缺口仍十分巨大, 急需更多专业人才加入调解的阵营。司法局等主管部门也应多组织相关法律、医学知识培训、指导以提高队伍的专业性。

在调研过程中, 笔者发现各地区在组成人员的专业性上的差距还是十分巨大的。一些开展得早、规模大的地区医调委有非常专业的调解人员参与调解, 但是在一些地区人手不足, 专业性低, 甚至由一些律师作为医调委调解人员。这完全违背了医调委作为中立第三方的中立性和人民调解的本质。律师多会将调解引导至诉讼方向, 且缺乏专业医学知识, 对公正地解决医患纠纷非常的不利。

摘要: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作为新兴的专业的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构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开来, 但各地调解组织的运行、调解成果与影响力却相差悬殊。本文以武汉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为研究对象, 对其工作运行机制进行探究, 以个体为例推广到全国, 探求其优越性和所存在的缺陷, 探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的完善途径。

关键词: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运行机制

注释

11陈翰丹.论医疗纠纷人民调解机制的完善[J].卫生与法, 2011 (7) .

篇4:调解委员会成立文件

调委会主任、市司法局副局长王友江称,对于一些可能引起冲突或上访的物业纠纷,调委会制定了应急预案,内含排查、化解等具体应急体制。北京市有物业管理的小区最终都要纳入物业调解体系,目前宣武区已基本完成了体系建设,东城、朝阳、海淀、昌平也已铺开,该体系下半年将在全市划清界限内建设完成。

点评:《物权法》催化社会制度进一步完善。

新限价房6200元/平方米

6月18日上午,第二批两限房地块红狮涂料厂地块和清河小营地块开始发售标书。红狮涂料厂项目的销售限价是每平方米6200元,清河小营项目的销售限价是每平方米6600元。

据了解,红狮涂料厂两限房是已公布的5块两限房地块中离市中心最近,交通也方便,而销售限价最低的项目。据市国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批两限房的评分标准、销售方式都与第一批相同,而且都要求开发商在三年内建设完毕,但具体开工日期没有明确。

点评:限价不限质才好。

外企首次纳入北京土地使用税征收范围

6月17日,市政府已对《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办法》作出了修改,调整后的税额每级都增长了两倍。外企首次被纳入到征收城镇土地使用税的范畴。

据国家税务总局有关负责人分析,此前,外资企业使用土地不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造成内外资企业用地成本的差异,不利于不同经济类型的企业共同协调发展,也不符合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原则。

点评:土地面前,早该人人平等。

酒仙桥危改现分歧居民票决陷入僵局

6月9日,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最大的单个拆迁项目——酒仙桥危改首次尝试投票解决分歧。晚11时40分,酒仙桥街道办事处公布投票结果:参与投票居民中,同意《酒仙桥危改工作补充意见》的2451票,占投票户数66%,占全体户数44.78%;不同意的1228票,占投票户数34%,占全体户数22.44%,其他32票无效。同意《酒仙桥危改工作补充意见》的居民比例未能过半,以投票寻求“和谐拆迁”的酒仙桥危改再次陷入僵局。

酒仙桥街道办事处工委副书记巴长瑞表示,街道办在居民和开发商间搭建了对话平台,下一步将对投票结果进行研究,拿出实施意见,真正做到“和谐拆迁”。

点评:“和谐拆迁”的一次有益尝试。

北京拟禁经适房上市交易

6月7日,北京市建委对新拟定的《北京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试行)》、《北京市廉租住房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新政策规定,经济适用住房只能自住,不得上市转让、出租或出借以及从事居住以外的任何活动,但可向申请人户口所在区(县)住房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由政府对该房屋进行回购。但目前已购买经济适用房的家庭,仍可按照原有规定进行再上市交易,补交费用的标准由政府部门依法适时调整。

篇5:调解委员会成立文件

怀化市洪江区司法局

关于成立劳动争议人民调解委员会的通知

件洪区号

区属各单位、司法所:

当前,城乡劳动争议纠纷比较突出,为及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劳动争议双方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资关系,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三种调解资源,经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司法局共同商定,成立洪江区劳动争议纠纷调解委员会,负责全区劳动争议纠纷的调解工作。调解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在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股负责日常工作。

附:洪江区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人员名单 洪江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怀化市洪江区司法局 二〇一一年四月二十八日二〇一一年四月二十八日 主题词:成立劳动争议人民调解委员会通知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司法局。发:区属各医疗卫生单位,各乡街司法所

洪江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办公室2011年4月28 日印发(共印30份)

附件:

洪江区劳动争议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人员名单

主任:俞勇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副主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成员:

篇6:调解委员会成立文件

为进一步深化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及时有效地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经街道研究决定,成立张公山街道治安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建立人民调解与公安联动工作机制,根据街道实际,制定工作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建立治安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是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大调解工作体系,是做强基层、夯实基础、促进和谐,开展“警调对接”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新时期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和谐张公山建设的客观需要,通过治安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对防止“民转刑”案件和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适用范围

1、公安派出所受理的征迁拆违矛盾纠纷、婚姻家庭纠纷、劳资纠纷及其他属于人民调解组织受理范畴的民事纠纷案件;

2、公安派出所受理的亲友、邻里、同事之间的纠纷;

3、《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适用调解的案件;

三、工作程序

(一)案件移交。公安派出所受理的符合人民调解范围的纠纷,根据公安派出所的要求,移交至治安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其中治安案件,需经公安派出所民警必要的调查取证后,再行移交;疑难复杂治安案件应在事态平息、调查取证工作结束后,再行移交。

(二)受理建档。治安纠纷调解委员会受理案件后,除登记建档外,还应向移送案件的警察详细了解案件情况。

(三)调查了解。治安调解纠纷委员会受理案件后,还应进行进一步的调查了解,力求信息掌握全面详实。

(四)实施调解。在掌握全面信息和主要证据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细致的调解,必要的时候,公安派出所参与协助调解。

(五)出具协议书。调解结束,出具调解协议书,双方当事人和调解员均需在调解协议书上进行签字认可。

(六)对于未调解成功案件,治安调解委员会应把该案全套材料(包含公安派出所移交过来的材料),移交至公安派出所。

四、工作职责

(一)调委会职责:

1、接到由派出所移送的纠纷案件后,应当指定调解员对纠纷情况进行审查,对符合受理条件的纠纷,及时受理并进行调解,调解结果及时反馈公安派出所;

2、组织调查研究,进行矛盾纠纷分析与总结工作,做好统计分析、信息数据的报送工作。

3、加强对调解员的业务学习培训,提高工作技能和水平。

4、对调解员的工作进行管理、监督和指导。

5、及时向街道党工委、街道办事处和公安派出所汇报疑难纠纷案件,特别是群体性的纠纷发展情况及趋势,采取必要的措施有效控制事态的扩大与恶化。

(二)调解员职责:

1、审查受理公安派出所移交的案件。

2、对已受理的案件调查、记录、调解;

3、及时就疑难复杂案件的调解情况,与公安派出所进行沟通。

4、根据案件调解进度,及时按要求做好信息整理、记录、归档、备份、移交和保管工作,保证调解信息资料的真实、完整,一案一档。

5、负责对已经调解成功的案件,进行跟踪回访,了解协议的履行情况。

6、通过调解,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五、工作制度

(一)联席会议制度。张公山公安派出所、张公山司法所要加强联系,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通报阶段性矛盾纠纷调处情况,分析矛盾纠纷特点走势,总结工作经验,互通信息,研究工作措施和对策。

(二)限期调解制度。治安纠纷调解委员会对派出所移送的案件,原则上调解两次,调解期限一般为10日以内,10日内未达成协议的,经移张公山公安派出所同意可以延期,但不得超过20日。

(三)跟踪回访制度。治安纠纷调解委员会对已经处理结束的重大疑难矛盾纠纷,应及时回访了解掌握调解协议的履行情况,听取当事人对调解结果的意见和建议,防止矛盾纠纷的重新激化。

(四)卷宗归档制度。治安纠纷调解委员会要规范调解文书制作、完善工作台帐管理,一案一档。

六、工作要求

(一)要充分认识建立人民调解与公安行政调解对接联动机制的重要意义,加强组织领导,真正把治安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做成化解矛盾纠纷的高效阵地。

(二)严格警调对接工作责任制。治安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要承担起矛盾纠纷调解和督查、指导、管理的双重职能,要将工作责任明确到人,以一流的工作标准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三)治安纠纷调人民解委员会是具有纠纷受理调解的专门场所,并公示人民调解的工作制度和内容,要按照要求,统一调解文书格式,做到一案一档,建立健全调解登记档案。

2012年4月17日

篇7:关于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的文件

文件

关于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的通知

各部门、车间:

为进一步加强对安全生产的领导,经研究决定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安委会由董事长(总经理)郦海星任主任,生产部经理郦书二任副主任,成员由品管部经理(安全科科长)徐建洪、采购部经理靳海燕、行政部经理冷雪芹、财务部经理郦红芬、营销部经理仰闵波、压贴主任沈定奎、后道车间主任周文耀、裁板车间主任束建军、开槽车间主任狄文斌、专职安全员翟伟琴。

特此通知。

篇8:调解委员会成立文件

云政法发[2011] 15号

━━━━━━━━━━━━★━━━━━━━━━━━━

关于调整云山街道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领导小组成员的通知

各村、有关部门:

因人事变动,经研究决定对街道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做如下调整:

组 长:罗 雁 副组长:苏正宝

成 员:赵元辉 刘 帆 叶 品 金松培 宋礼忠 武传红 韩永梅 孟宪东

二〇一一年二月二十六日

关于加强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衔接联动构建大调解工作的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区司法行政会议精神,切实发挥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相互衔接、互为补充的综合调解优势,根据《关于加强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衔接联动构建大调解工作的安排意见》文件精神,现就我街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的衔接联动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坚持调解优化的原则。建立健全在党委、政府领导下,以街道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为依托,以街道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办公室为中枢的大调解工作新机制,充分发挥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成员单位、行政执法机关和审判机关在大调解体系中的工作作用,努力实现“三个下降”、“三个提高”、“三个防止”(民转刑案件下降,民事诉讼案件下降,涉法涉诉和越级上访下降;人民调解成功率提高,民事诉讼调解率提高,行政诉讼案件调解率提高;防止恶性事件发生,防止重大民转刑案件发生,防止赴京、赴省、赴市上访案件发生)的工作目标,为我街的平安建设、和谐稳定作出贡献。

二、整合行政调解工作资源,以人民调解手段妥善化解矛盾纠纷,力争实现以调促和。

充分发挥信访、司法、公安、民政、国土资源、劳动与社会保障、农业、卫生、城建、环保、工商、税务等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成员单位的职能作用,将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两种矛盾纠纷化解方式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调处化解矛

盾纠纷的合力。每个成员单位需设立一名固定的工作联络员,县、街道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统一受理的案件,原则上根据受理矛盾纠纷的性质类别和区域管辖,可以《矛盾纠纷移交单》的形式分流指派有管辖权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和成员单位的联络员组织进行调解。街道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办公室对调解案件办理情况实行检查督办,对调解成功的案件在履行期限结满后进行跟踪回访。对成员单位调解的纠纷案件成功与否都要以《矛盾纠纷报告函》的形式提交到街道,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对末调解成功的案件,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办公室通过召开联系会议集体讨论解决,确需联合调解处理的矛盾纠纷,要协调相关部门进行联合调处。对现场处理,交办转办,提交会办的案件,当事人不接受处理的,均进行登记中时告诉当事人正确的救济途径和诉讼程

序。

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衔接的案件主要包括医患纠纷、劳资纠纷、征地拆迁、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矛盾纠纷,司法所与派出所、调委会与村(社区)警务配合联动调解工作机制,积极参与各司法所辖区社会热点、难点纠纷化解工作,从源头上防止和减少治安案件和民转刑案件的发生。要积极拓展人民调解与工会、妇联等组织的工作对接,发挥工会、妇联在调处劳资纠纷、婚姻家庭纠纷方面的优势和作用。

三、加强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对接联系,推进人民调解工作关口前移,努力做到减纷息诉。

加强与区人民法院的协调联系,积极开展民事审判诉前、诉中与人民调解的对接工作。人民法院要设立一名工作联络员,对于常见、多发性的简单民事纠纷,在当事人起诉时或立案前,可以引导当事人通过人民调解解决矛盾纠纷,并负责做好与各辖区的调解组织的对接联系工作。对于进入诉讼程序的民事案件,在征得当事人的同意后,可以委托人民调解组织对案件进行调解。

对刑事自诉案件和其他轻微刑事案件,可以根据案件实际情况,参照民事调解的原则和程序,尝试委托当事人和解,尝试委托调人民调解组织调解,并负责做好与人民调解组织的对接联系工作。针对上述三种类型案件,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办公室可统一接办受理,并按照归口调解的原则分流到基层调解组织(行政调解或人民调解)进行调解,调解组织在结案后将《委托人民调解反馈函》连同《人民调解协议书》一并移送人民法院备案。基层调解组织调解不成的应当将《委托人民调解反馈函》连同相关证据材料移送人民法院,由人民法院进行审理。

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衔接的案件主要以简明的离婚、追索赡养费、扶养费、继承、邻里矛盾纠纷和小额的债务、损害赔偿、宅基地、土地承包纠纷以及民事权利义务关系明确、标的小的民间借货、借用、租赁等一般合同纠纷案件为主。与人民法院协商将设立“人民调解窗口”或“人民调解工作室”,人民法院可邀请诉讼当事人辖区的调解组织共同调解,调解组织与人民法院开展对接联系工作。

四、建立衔接联动机制,提高调解效能。

(一)建立行之有效,能互为约束的衔接联动机制,规范指派分流、协调调度、监督检查、考核等具体工作运行程序。街道矛盾纠纷排查中心办公室要从完善衔接机制、明确工作职责、落实联动责任入手,建立健全必要的联系会议制度、联络员制度、重大矛盾纠纷会诊制度、信息反馈制度、案件移送制度、调查取证协作制度、案件监督回访制度和档

案管理制度等。与司法调解衔接还要建立对应的调解协议书确认制度、协助执行制度等。要以制度抓落实,切实实现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行政调解根本意义上的衔接联动。要立足长远建立健全考核奖惩等长效机制,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工作不负责的要对相关部门或责任人予以处罚;对造成恶劣影响或严重后果的按综治维稳责任的有关规定严肃追究责任,坚决杜绝衔接联动过程中推诿、扯皮等问题发生。

(二)举办人民调解员培训班。街道党委、政府组织举办调解员培训班,就调解工作程序、方式、方法进行培训,提高调解技能和水平。

(三)人民法院聘请调委会的调解员为人民陪审员,鼓励人民调解员积极参与案件审理,保证“三调”联动工作的实效性。

五、工作要求。

各成员单位、各部门特别是 ”一把手"要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认真分析调解工作的实际特点,以推进人民调解与公安、信访、法院、民政、国土、劳动、建设等矛盾纠纷相对比较集中的部门和机关的衔接联系为切入点,将社会矛盾纠纷纳入大调解工作体系,深入开展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组织网络和工作机制建设,积极参与社会热点难点、群体性上访等重大疑难矛盾纠纷调解处理,严格按工作进度表的责任分解和日程安排,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抓好落实,各村、各单位“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街道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将开展督查工作。

我街将在全街范围内全面开展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工作,各村、成员单位要尽快选派业务水平高、协调

能力强的领导负责的具体实施工作,边总结、边推进,有步骤、有实效的抓好各项具体工作措施的落实。县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将不定期对各乡镇、成员单位的此项工作进行督查。各乡镇、各成员单位在开展此项工作的同时要做好信息报送工作,将阶段性、经验性、总结性的各类信息及时报送县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办公室。

篇9: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规则

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规则

第一编 总则

第一章 任务、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

第一条、本调解规则以宪法、调解法等相关法律为根据,结合本会调解实践经验与实际状况制定。

第二条、本调解规则的任务,是保护当事人行使调解活动中的各项权利,保证调委会查明事实,分清是

非,准确提出调解意见,说服、教育职工和居民自觉遵守法律,促使调解协议的达成,公平、公正依法及时调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与社会和谐稳定。

第三条、本会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的行政、刑事等专属管辖外的一切矛盾纠纷,适用本规则的规定。

第四条、凡在本会进行调解,必须遵守本规则。

第五条、经本会注册登记并经司法行政机关备案的人民调解员主持调解并达成调解协议,方可以本会名义出具调解书。

第六条、经本会聘任的人民调解员调解矛盾纠纷,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充分尊重当事人意愿。

第七条、经本会聘任的人民调解员调解矛盾纠纷,应根据自愿、合法原则进行调解,必要时也可主动进行调解,保障当事人在调解活动中的权利与地位平等。对出具的调解书有义务督促履行。

第八条、调解矛盾纠纷时,当事人有权进行辩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调解权利。

第九条、本会是在区司法局和区人民法院指导下调解矛盾纠纷的群众性组织。

第二章管辖

第一节 层级管辖

第十条、基层调解小组调处所在单位(村)的矛盾纠纷。

第十一条、调委会调处下列矛盾纠纷

(一)基层调解小组申请移交的矛盾纠纷

(二)在辖区有重大影响的矛盾纠纷

(三)认为应当由调委会调处的矛盾纠纷

(四)跨辖区或受委托调处的矛盾纠纷

第二节 区域管辖

第十二条、对申请人提请调解的矛盾纠纷,被申请人与其属同一单位,由申请人所在单位调解小组(员)调处;不同单位则由被申请人所在单位调解小组(员)调处,申请人所在单位调解小组(员)协助调处。

第十三条、双方或一方不在辖区,申请人提请调解,被申请人同意调解的,由本会进行调处。

第三节 移送和指定管辖

第十四条、申请人或被申请人所在单位不易调解的,由本会调处或指定其他调解小组(员)调处。

第十五条、基层单位调解小组(员)认为案情重大复杂或需要本会调处的,可申请移交本会处理;本会有权处理基层单位调解小组(员)负责调处的矛盾纠纷,也可把自己负责处理的矛盾纠纷交由基层调处。

第三章调解组织

第十六条、本会或基层单位调解小组(员)调解矛盾纠纷,由调解员组成合议调解庭或调解员独任调解。

第十七条、本会设专职首席人民调解员,担任合议调解庭首席,并指导各调解庭、调解员调解矛盾纠纷;调解小组长参加合议调解庭的,由其担任首席调解员,调解意见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出具,意见各一则按首席意见出具,但必须如实记入笔录。

第十八条、调解员应当在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调解,不得违背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尊重当事人权利,不得因调解而阻止当事人依法通过仲裁、行政、司法等途径维护自己权利。

调解员不得索取、收受财物或谋取其他不正当利益,不得偏袒一方当事人,不得侮辱当事人,不得泄露当事人个人隐私、商业秘密。

违反如上调解纪律,由本会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予以罢免或解聘。

第四章回避

第十九条、调解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须回避,当事人有权用口头或书面方式申请他们回避。

(一)是本案当事人或当事人代理人近亲属;

(二)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三)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调解的。

前款规定适用于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

第二十条、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应当说明理由,在告知指定调解员或在开始调解时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开始调解后知道的,也可在协议达成前提出。

被申请回避人员在本会作出是否回避决定前,应暂停本案调解工作。

第二十一条、本会对当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请,在申请提出的当日至迟不超过二日内,以口头或书面形式作出决定。

第五章调解参加人

第二十二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作为矛盾纠纷调解的当事人。

法人由其法定代表人参加调解,其他组织由其主要负责人参加调解。

第二十三条、当事人有权委托代理人,提出回避申请,收集提供证据,进行辩论,接受或不接受调解意见及请求自行和解。

第二十四条、申请人可放弃或变更调解请求,被申请人可承认或反驳调解请求,有权提出反请求。

第二十五条、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为二人以上,其请求标的是共同的或是同一种类、本会认为可以合并调解并经当事人同意,为共同请求调解人。

共同请求调解人对调解请求标的有共同权利义务的,其中一人参与的调解行为经其他共同请求调解人的承认,对其他共同请求调解人发生效力;对调解请求标的没有共同权利义务的,其中一人参与调节的行为对其他共同请求调

解人不发生效力。

第二十六条、调解请求标的是同一种类,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经一致同意并确认,可推选代表人进行调解,代表人变更、放弃或承认对方请求,达成和解协议,必须经被代表人同意。

第二十七条、对当事人双方的调解请求,第三人认为有独立的请求权,有权提请调解;对当事人双方的调解请求,第三人虽无独立请求权,但调解结果同他有法律上利害关系,可申请参加调解或由本会通知参加调解。

第二十八条、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委托1-2人作为其调解中的代理人。

第二十九条、无调解行为能力人由其监护人作为法定代理人代为调解活动,法定代理人之间互相推诿代理责任的,本会做工作确定其中一人代为调解活动。

第三十条、委托他人代为调解的,必须向本会提交由委托人签名或盖章的授权委托书。

授权委托书必须记明委托事项和权限,代理人代为承认、放弃、变更调解请求、进行和解、提起反请求或拒绝调解,必须有委托人特别授权。

第三十一条、代理人权限变更或解除,当事人应书面通知本会,由本会通知对方当事人。

第三十二条、代理人经批准,可查阅本案有关材料,其范围与办法按本会规定执行。

第三十三条、当事人请有代理人,但本会认为当事人必须到场的,当事人应到场参加调解,确因特殊情况不能到场,必须向本会出具书面意见。

第六章证据

第三十四条、证据有下列几种

(一)书证

(二)物证

(三)视听资料

(四)证人证言

(五)当事人陈述

(六)鉴定结论

(七)勘验笔录

以上证据经查证属实,方可作为调解的事实根据。

第三十五条、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必要时本会可据申请或主动进行收集。本会按程序,全面、客观审查核实证据。

第三十六条、本会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取证,有关单位和个人应积极配合;本会对有关单位和个人提供的证明文件,辨别真伪,审查认可效力。

第三十七条、证据应在调解庭上出示,并由当事人相互质证,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证据应当保密,需要在调解庭出示的,不得在公开调解时出示。

第三十八条、经法定程序公正证明的法律行为、法律事实和文书,调委会可作为调解的事实根据。第三十九条、书证应提交原件,物证应提交原物,提交原件或原物确有困难的,可提交复制品、照片、副本、节录本。

第四十条、本会对视听资料辨别真伪,并结合本案其他证据,审查确定可否作为调解的事实根据。

第四十一条、凡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应根据需要履行作证义务,有关单位负责人应支持证人作证,能出席调解庭作证的应尽可能出庭作证,不能出庭作证的可提交书面证言。

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不能作证。

第四十二条、本会对当事人的陈述,结合本案其他证据,审查确定能否作为调解的事实根据。

当事人拒绝陈述的,不影响本会根据证据判断提出调解意见。

第四十三条、本会对专门性问题认为需要鉴定的,提议并根据当事人双方协议或申请交由法定鉴定部门鉴定。

第四十四条、勘验物证或现场,勘验人应出示本会证件,并邀请基层组织或当事人所在单位派人参加,当事人或其成年家属应到场,拒不到场的不影响勘验进行,有关单位和个人根据本会通知,有义务保护现场,协助勘验工作,勘验人应将勘验情况和结果制作笔录,由勘验人、当事人和被邀人签名或盖章。

第四十五条、证据可能灭失或以后难以取得情况下,告知当事人向法院申请证据保全。

第七章期间送达

第一节 期间

第四十六条、期间以时、日、月、年计算,期间开始的时和日,不计算在期间内,期间最后一日是节假日的,以节假日的第一日为期间届满日。

第四十七条、当事人有正当理由耽误期间的,在障碍消除后3日内可请求顺延,是否准许由本会决定。

第二节 送达

第四十八条、送达文书必须有送达回证,由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收到日期,签名或盖章。

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签收日期为送达日期。

第四十九条、送达文书,应直接送交受送达人;受送达人是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应由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其他组织主要负责人或该法人、组织负责收件的人签收;受送达人有代理人的可送交代理人签收;受送达人已向本会指定代收人的,送交代收人签收,回证上签收日期为送达日期。

第五十条、受送达人拒绝接收文书,经做工作仍然拒绝或明示不同意协议内容的,视为反悔、拒绝调解,不再送达,但应记入笔录。

第二编 调解程序

第八章一般规定

第五十一条、申请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申请人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申请人

(三)有具体的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调委会调解矛盾纠纷的范围

第五十二条、申请应向本会递交申请书,并按被申请人数提出副本。

书写申请书确有困难的,可口头申请,由本会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第五十三条、申请书应记明下列事项

(一)当事人姓名、性别、年龄、籍贯、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与住址;

(二)请求事项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

(三)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第五十四条、本会对符合本规则第五十一条规定的受理条件,予以受理;对不属于调委会受理范围告知有权向有关机关申请解决。

第五十五条、本会不受理刑事公诉案件、必须由行政机关作出裁决的案件以及必须由专门机关才能处理的案件。

第二节 调解前的准备 第五十六条、本会在立案之日起3日内将受理通知书送达申请人,申请人在收到之日起3日内提出指定或选定调解员意见与是否申请回避和相关证据;在立案之日起3日内将申请书副本及调解通知书发送被申请人,被申请人在收到之日起3日内提出是否同意调解书面意见与指定或选定调解员意见及是否申请回避。

第五十七条、在送达上述文书的同时,书面告知调解权利义务。

第五十八条、指定独任或合议调解的调解员以及调解员名册在送达上述文书时一并告知、送达。

第五十九条、调解员必须认真审核案卷材料,调取必要的证据材料。

第六十条、必须共同进行调解的当事人未参加调解的,本会通知其参加调解。

第三节 调解

第六十一条、本会调解矛盾纠纷,在当事人平等、自愿为主、本会根据情况主动介入为辅的基础上,根据不违背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尊重当事人权利,不因调解而阻止当事人依法通过仲裁、行政、司法等途径维护自己权利的原则,在事实清楚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

第六十二条、本会调解案件,一般不公开调解;当事人意愿并书面协商一致公开调解的,可公开调解,但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商业秘密除外。

第六十三条、本会调解纠纷,根据需要确定就地或调解庭调解。

第六十四条、调解前,书记员应查明当事人和其他调解参与人是否到场,宣布调解庭纪律;调解时,由首席或调解员核对当事人,宣布案由,宣布调解人员、书记员名单,告知当事人有关的调解权利、义务,询问当事人是否申请回避。

第六十五条、调解调查按下列顺序进行

(一)当事人陈述;

(二)申请人出证,被申请人质证;

(三)被申请人出证,申请人质证;

(四)告知证人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场证人证言;

(五)申请人向证人发问,被申请人向证人发问;

(六)调解员询问,证人退出。

第六十六条、当事人可在调查中提出新证据,也可要求重新调查、鉴定或勘验。

第六十七条、申请人增加请求,被申请人提出反请求,第三人提出与本案有关请求,可合并调解。

第六十八条、辩论按下列顺序进行

(一)申请人及代理人发言;

(二)被申请人及代理人答辩;

(三)第三人及代理人发言或答辩;

(四)相互辩论

辩论终结,由首席或调解员按照申请人、被申请人、第三人先后顺序征询各方最后意见。

第六十九条、调解庭或调解员小结,提出调解意见,说服、劝导当事人自愿达成调解协议。

第七十条、书记员应将调解全部活动记入笔录,由调解员、书记员签名。

调解笔录由当事人、其他调解参与人阅读后签名或盖章,对遗漏或差错有权申请更正或由当事人填写补正意见加按手印。

第七十一条、对达成调解协议的,由本会统一制作民事调解书,在协议达成之日或协议达成之日起3日内送达调解书。

第七十二条、本会可根据情况启动联动调解机制,义务专家顾问团会诊机制及特邀调解机制。

第四节 调解中止和终结

第七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调解。

(一)一方当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表明是否同意继续调解的;

(二)一方当事人丧失调解行为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的;

(三)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

(四)一方当事人因不可抗拒事由,不能参加调解的;

(五)其他当中止调解情形。

中止调解原因消除后,根据当事人意愿恢复调解。

第七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终结调解。

(一)申请人死亡,无继承人或继承人拒绝调解;

(二)被申请人死亡,无遗产,也无应承担义务的人;

(三)婚姻案件一方当事人死亡;

(四)赡养、扶养、抚育 费及收养关系案件一方当事人死亡;

(五)调解中一方明确拒绝继续调解的;

(六)达成调解协议,一方反悔又不能达成新的调解协议的;

(七)调解中需要鉴定而拒绝鉴定,经说服仍不愿鉴定的;

(八)法定代理人之间相互推诿代理责任,不能确定代理人的;

(九)同一纠纷,调解中又通过或已经过其他途径解决的;

(十)不同意指定调解员又不选择调解员的;

(十一)其他应终结的情形。

终结后未解决矛盾纠纷又以同一事由申请调解的,可再行调解。

第五节 调解书

第七十五条、调解书应当写明

(一)当事人基本状况;

(二)纠纷的主要事实、争议事项及各方当事人责任;

(三)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的内容、履行方式和期限。

调解协议书自各方当事人签名、盖章或按指印,调解员签名并加盖调委会印章之日起生效,调解协议书由当事人各执一份,调委会留存一份。

根据当事人意愿,也可启用联动调解办法制发仲裁调解书或进行司法确认,以赋予调解协议强制执行的效力。第三编 结案

第九章装卷 回访 统计

第一节 案卷装订

第七十六条、调解结案后应按调委会档案管理办法统一装卷入档。

第七十七条、装订应统一填写卷面内容,卷内应按下列顺序装订

(一)卷内目录;

(二)申请书原件;

(三)批办单;

(四)证据材料、调解笔录;

(五)协议书原、正本;

(六)送达回证;

(七)备注

第二节 回访

第七十八条、结案后,承办人应定期回访当事人,督促协议的履行。

第七十九条、调委会定期回访当事人,征询各方意见,了解、评查调解质量和效果。

评查结果记入案卷备注、调解员考核表。

第三节 统计

第八十条、结案后应填写统一印制的结案卡片,报送调委会。

第八十一条、各基层调解小组(员)应在每季末上报矛盾纠纷处理件数,以便调委会汇总和上报。

上一篇:生物社会实践报告下一篇:妈妈对我的爱小学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