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协作团队

2024-05-17

最佳协作团队(精选9篇)

篇1:最佳协作团队

团队协作铸造团队精神

刘莉

一个完整的团队是个人与团队紧密结合,只有个人完全融入团队,才能发挥个人的作用。我们的工作像在一个大家庭中,每个成员团结一致、互帮互助,发挥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坚持奋斗到底的精神,才能凝聚更大的力量,可以说这个月是小班组最辛苦的一个月,面对孩子的哭闹,组员缺少的困境,她们正是发挥了团队的协作精神,才可以克服了一个一个困难。今天,我向从以下几点来夸夸我们的小班组。

一、和谐的师徒情

小4班王惠英和小5班的曹彩琴是师徒结对,师傅的聪明才智和工作热情,在日常工作中潜移默化地带动徒弟。其一:地板的清洁方法,先用温水兑少量的洗衣粉先拖一遍,在用清水拖,在拖的过程中,拖把要勤搓洗,这样拖 出来的地板,看上去给人的感觉焕然一新。徒弟通过领悟和虚心学习,每天也把自己的地板清洁卫生做得非常到位。其二:师傅的工作主动热情,岗开学的前两周,小班的保育员要配合在校门口接孩子。王阿姨虽然年纪大,但她手脚快,每天总是第一个到校门口接孩子,曹彩琴看到王阿姨出去了,也停下手里的活,及时出去接孩子。看到她们师徒工作配合默契,我心里非常的感动。因为曹彩琴是新的保育员,可她细心,认真的态度,是值得肯定的。期间我们也感受到她们浓浓的师徒情。

二、困难之中见真情

在小2班遇到困难的时候,小班组员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先是一起想办法解决走廊卫生工作。其次是两个星期轮流代班工作。这两周可以说非常的困难,小班早晨来园要接孩子,还要一个人带两个班,一天的工作量,可想而知,我们都值得非常忙,非常辛苦,可没有听到她们叫累,这一的精神我们非常的感激。我们想一下,当我们在工作遇到困难,内心感到无助的时候,我们最需要的是什么呢?是团队内部成员之间发自内心的鼓励,它可以使我们战胜自我,可以使我们前进一步,这时我们会强烈地感受来自团队的巨大力量。

三、力争上游显身手

必要地比赛活动室保持团队锐气的必要条件,它能促使我们在组员学习上更努力、工作上更细心,从而加快前进的步伐。提倡团队协作,互补精神,在目标一致的前提下团结起来,共同协作,力争出一流的成绩。如:上周我们进行了叠被子比赛、地板清洁的评比,总体上是小班组的被子放显得比较到位,标准;体现了一个团队的水平。

四、尽心、耐心、爱心传温暖

小班刚开学这个月,当老师把饭菜分好后,有的孩子调羹不会拿,有的幼儿坐在那里一动不动,不会吃,还有个别的幼儿饭以来就哭,想家,想妈妈,每顿饭都要吃很长时间。在我们巡视过程中,小班组的每个成员都在耐心的指导幼儿,个别的甚至喂给他们吃。小

1、小4班由两个孩子没完没了地哭,吃饭哭,睡觉哭,这两个班的王慧英和方敏珍就用玩具、好吃的东西、抱抱她们等方法,帮助孩子很快适应了新生活,她们轻言轻语和母爱的关系渐渐得到了孩子和家长的信任。小

3、小

5、小6班尿裤子的孩子比较多,有时一天好几个。樊小芳、曹彩琴、黄玉梅她们没有抱怨孩子,及时帮孩子换上干净的衣裤,并清洗干净。她们的爱心、耐心、尽心让孩子体会到了幼儿园的温暖。

总之:团队的发展离不开个人,个人的发展更离不开团队,只有将个人追求与团队紧密结合,树立与团队风雨同舟的信念,才能实现个人更好地发展!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在此,我非常感谢小班组的组员,你们这一段时间辛苦了;同时我相信,我们其他

组的保育员肯定由很多感人的事迹,但愿这样一种团队协作的精神在我们安幼遍地开花,我们这个大家庭也将更温暖,更和谐。

2011-10

篇2:最佳协作团队

什么是团队?团队的精神体现在哪里?我们组织这个团队的意识在哪里?

什么是团队?

团队是由员工和管理层组成的一个共同体它合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解决问题,达到共同的目标。团队的构成要素总结为5P,分别为目标、人、定位、权限、计划。

1、共同的目标

我们组成团队干什么?肯定是有共同的目标我们才在一快。大家都是朝着一个方向去发展去努力的,那么我们成立北京互动SEO团队也一样。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管理号一个有特色的,别具一格的SEO论坛。团里的成员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都朝着一个目标就是管理好这个北京互动SEO论坛。

2、团队人力

什么东西构成一个团队。没错那就是人力,一个人的团队算不算团队?不算。团队是人越多越好。有句俗话说的好。“人多力量大”一个团队的组成少不了人力,人多好办事嘛。分工也比较细。工作起来也比较有速度和效率。

3、团队的工作分配

那么团队有了目标有了人力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就是合理的分配好团队工作。团队不是有了人力和目标就能搞起来,团队应该团结,对工作态度要以团成员的态度去工作。不能敷衍了事。对团队分配的工作要好好做。就拿我们SEO团队来说吧。

我们现在团队分工就很细的:

运营组

解答组

业务组

编辑组

优化组

开发组

人事组

策划组

网站组

等等这里就不一一说明了。分工细号办事。不过这个还得看每个小组团成员的团队精神,对团队的事情有毒注重。

4、团队计划和方案执行

一个好的项目,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规划对于一个团队在实行阶段是个很盲目的,想到什么就做什么才做什么,这样的团队不仅项目搞不好,而且也会乱了方阵。所以一个好的项目要有个好的计划。好的实行方案。这个就好比你读书时候学习一样。学习也要有计划,今天改学什么明天学什么。老师是这样合理的计划的。这个单元分周或者几个月来讲完。这就是一个计划。然后再实行方案。

5、最主要的还是最核心的就是团队精神

我上面说了团队精神在每个团队的表现可以看出一个团队的团队精神如何。一个团队如果不团结。不听从团队带头的指示来做,不仅不能够做好工作而且容易弄乱原本的计划和方案。在预期的工作也不能很好的完成。为什么我要在这下面才来说团队精神。

我最后来说的是着重强调下团队精神。没有这个团队精神就失去了我们北京互动SEO团队的存在的意义!

在这里我说下一个我们北京SEO团队交流总群:26423017是由北京SEO团队创建以来到现在非常具有纪念意义的一个群,这个群的成立才让我们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聚到了一块;是这个群让我们成立了一个强大的北京互动SEO团队。所以说这个群不管在我们未来的发展上如何,我们都会记住这个群,记住群里的所有成员、管理员。

记得团队创始人SEO工程师曾经说过,QQ群建立之初只有10于人不到,如今已经慢慢发展成将近900会员的团队QQ群,聚集了业界的SEOER精英!最后非常感谢一直陪伴北京SEO团队QQ群的伙伴们,我们将永远牢记于心!永不忘记和你们一起度过学习和交流SEO的日子!

北京SEO团队QQ群创始人charlie.Qin说,北京seo团队管理专群:28087604 这个群的建立,将是团队发展的里程碑,一路走过陪伴加入的QQ群管理员将会是北京SEO团队、北京互动SEO论坛的大功臣,永远保留在此群里,永不删除,以作留念!以此鼓舞后来者

团队里程碑:

正在进行中的绍己女性门户网站创业历程,2009年北京SEO团队进入北大科技园的时候,所有的家当只放在了一辆三轮车上.今天的一切源自我们的价值观,源自创业团队的共同努力。

2009年10月,绍己女性门户网项目由北京SEO团队创始人秦桂东发起,并得到团队各成员的支持、IDG、今日资本等多家海内外风险投资商的青睐

2010年2月北京SEO团队注入资金10万元运营绍己女性门户网站,并立誓做中国最大女性门户社区

2010年绍己女性门户网站与团队各成员配合支持下,于3月底上线并亮相,并将成为互联网历史上一个新颖的行业出现在大家面前。

2010年2月北京SEO团队成立了艾优网络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致力于搜索引擎优化在中国的普及和技术研究,帮助更多企业,达成网络营销事半功倍之效。

2010年2月28号绍己女性门户网在北京举办了首届北京SEO团队网络营销高峰会。

2010年3月艾优网络科技正式进入北京上地信息科技产业基地办公,为创业道路拉开帷幕!

2010年7月北京SEO团队发起北京互动SEO论坛,从此开始了论坛的生涯道路!

篇3:最佳协作团队

近年来,协作分集技术已经成为无线通信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协作分集[1,2]是一种虚拟多天线分集技术,通过网络中各单天线用户共享彼此的天线,构成一种虚拟的多天线阵列来实现发送或接收分集,获得显著的性能增益。文献[3]提出了放大转发(AF)和解码转发(DF)两种协作分集方式,其中DF方式下的大部分方案都在中继和目的站之间的通信中采用分布式空时编码技术,其获得的分集复用增益与传统的MIMO方式相同[3,4]。不过,在协同中继信道环境下应用空时编码实现起来比较复杂。文献[5]提出了一种简单实用的基于网络路径选择的机会中继技术,作者证明该方式可以获得与传统协作分集技术相同的分集增益,其优势在于不需要使用复杂的空时编码技术。但是使用文献[5]所提出的最佳中继选择算法时,多个节点同时竞争最佳中继很可能出现冲突,从而导致选择失败,而且随着竞争节点数目的增加失败概率也明显提高。本文提出一种改进方案,在原有算法基础上引入确认和随机退避策略来减少冲突的发生,可以大大降低选择失败的概率,而由此所产生的开销极小。

2 机会中继的基本原理

如图1所示,考虑由一个源站、一个目的站以及M个候选中继节点所构成的通信系统,假定无线信道是慢衰落的。通过监听来自源站的RTS分组和目的站的CTS分组,节点i可以分别获得源站和中继节点i之间的信道信息asi及中继节点i和目的站之间的信道信息aid然后,每个中继节点就可以计算相应的信道度量参数hi,hi的计算方法有如下两种:

(2)调和平均准则:

收到CTS分组之后,每个节点i都将启动一个定时器,其初值Ti为:

其中λ为时间常数。具有最大hi的定时器首先超时,对应中继i发出一个标志分组,表明其最佳中继的身份,其他尚未超时的中继j在收到该标志分组之后将放弃竞争。若各中继节点不能监听到彼此的信息(即隐藏中继),最佳中继将把标志分组发给目的站,然后由目的站发送广播消息来通知其他所有中继节点。

如图2所示,节点b和j分别代表最佳中继和另外一个中继。如果节点j的定时器在[tL,tC]内超时,就会有冲突发生。存在隐藏中继时,考虑目的站广播消息的时间,冲突可能会在[tL,tH]间隔内发生。最坏的情况下,冲突时长c具有如下最大值:

其中nj为中继j和目的站之间的传播时延;rmax为两个中继之间的最大传播时延;ds为每部无线收发机的收发转换时间;dur为最佳中继所发标志分组的持续时间。

由文献[5]可知,两个或多个中继的定时器在时长c(c>0)内同时超时,进而发生冲突并导致最佳中继选择失败的概率为

其中h(1),h(2),…,h(M)是对hii,i=1,2,…,Mi递减排序后得到的新序列。显然,冲突概率与λ的取值密切相关。同时λ还决定了最佳中继选择所需要的平均时间,即

其中mmax代表源站和中继之间的最大传播时延。由式(7)可知,λ取值不能太大,否则中继选择太慢,无法满足远高于信道变化速度的要求。

3 改进的中继选择方案

文献[5]中提到可以使用传统的CSMA协议来降低冲突概率,即由中继检测冲突,并在冲突发生后进行退避。这种方案实际上并不是很有效,在有隐藏中继的情况下,CSMA协议无法工作。于是,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方案来降低最佳中继选择失败的概率。其基本思想是:在最佳中继发出标志分组之后,由源站来对其进行确认;确认不成功则意味着有冲突,发生冲突的中继等待一段随机时间后再重新竞争最佳中继。具体算法流程如下:

(1)每个候选中继i通过监听RTS和CTS分组来测量信道增益asi和aid,并计算信道质量参数hi,启动定时器Ti;

(2)当最小的定时器超时后,对应的最佳中继b向源站发送一个包含其自身标识信息的标志分组,并启动初始值为TACK的确认定时器;

(3)在收到一个正确的标志分组之后,源站向所有中继广播确认消息ACK,其中包含被源站所确认的最佳中继b的标识信息;

(4)其他中继j在收到来自中继b的标志分组后取消定时器Tj,放弃竞争;没收到来自中继b的标志分组的中继在收到源站对最佳中继的确认消息ACK之后,取消定时器,并放弃竞争;

(5)如果中继b在定时器TACK超时之前收到了源站的确认消息,则取消定时器TACK,参与后面源站和目的站之间的协同通信;否则,退避一段时间,并在之后的某个随机时隙k∈[1,K]重新发出标志分组。如果在时隙k到来前收到了来自其他中继的标志分组或源站对其他中继的ACK消息,则放弃发送。

根据算法流程,惟一可能发生冲突的情况来自两个中继的标志分组到达源站的时间有重叠导致源站无法正确识别,竞争的中继在各自的确认定时器超时后将分别启动退避程序。如图3所示,现在无论是否存在隐藏中继,冲突时长都变为了c'≈dur。由于中继标识信息的加入,标志分组的长度略有增加,不过仍然有可能将c'控制在2μs以下。因此c'可能下降为原始c的2/5甚至1/5,冲突概率p'rc由此得以降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使用退避策略,则两个竞争中继只有在随机选择的时隙号相同时才会再次发生冲突。因此,如果假定可选时隙数为K,此时冲突概率将会进一步下降到p'rc的1/K。

如图3所示,当源站处没有发生冲突时,新算法的附加时延只包括发送ACK消息所需的时间,即

另一方面,因发生冲突进行随机退避所引入的时延为

其中E(backoff_time)表示平均退避时间,a SlotTime是一个时隙宽度,通常在10μs的数量级。以802.11a协议为例,a Slot Time=9μs[6]。

综合上述分析,在原有的最佳中继选择时间Tset之外,新算法所产生的平均附加时延为:

结合式(7),经分析推理可知,新算法所引入的附加时延t与原始平均中继选择时间Tset相比非常小,约为后者的2%。这进一步说明了新算法的高效性和实用性。

4 结论

本文在机会中继选择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算法,其基本思想是在多个中继进行竞争时,由源站对胜出的最佳中继发出的标志信息进行确认;发生冲突的中继则在随机退避一段时间之后重新竞争最佳中继的位置。该算法适用于工作在半双工方式下的无线终端,有无隐藏中继的网络均可使用。而且和原算法相比,当中继选择失败概率大大下降的同时,新增时延开销却是非常小。

参考文献

[1]Sendonar A,Erkip E,et al.User cooperation diversity part I:system description part II:implementation aspects and performance analysis.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2003,51(11):1927~1948

[2]Nostratinia A,Hunter E,Hedayat A.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IEEE Comm Mag,2004,42(10):74~80

[3]Laneman J N,TSE D N C,Wornell G W.Cooperative diversity in wireless networks:efficient protocols and outage behavior.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2004,50(12):3062~3080

[4]Laneman J N,Wornell G W.Distributed space-time coded protocol for exploiting cooperative diversity in wireless networks.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2003,49(10):2415~2525

[5]Bletsas A,KH ISTI A,Reed D P,et al.A simple cooperative diversity method based on network path selection.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2006,24(3):659~672

篇4:培养团结协作意识的“最佳路径”

一、通过设置全新游戏环境培养学生的合作适应性

与他人团结协作,需要以较强的适应力作为基础。对于小学生来讲,与熟悉的、合得来的伙伴团结协作较为容易,简单地讲就是能玩到一起去。但是若进入一个相对陌生的环境,与不太熟悉的小伙伴们接触,他们还能否快速地融入集体,迅速地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这考验的就是学生的合作适应性。通常,小学生在面对这种情况时往往不那么自信、自如。所以培养团结协作意识,突出对全新环境适应性的培养十分必要。在这一点上,体育游戏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实际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现象:两个小朋友互相并不熟悉,只在一起玩过一次就很快成为好朋友了。这是因为什么?因为游戏无拘束、有乐趣。体育游戏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是迅速拉近距离的有效方法,这也正是游戏的魅力所在。

在课堂中开展体育游戏,通过有意识地设置新环境、搭配新伙伴,引导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适应不同合作环境,从而较好达到培养合作适应性的目的。具体目标是,学生能够在新的合作环境中愉快地进行体育活动和体育游戏,与同学友好相处,如在重新分组后很快地和新伙伴一起愉快地活动等。

以游戏“过沼泽”为例,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合作环境变换。

1.成员增补法。由学生组成4人小组开展游戏,发两个垫子当小船,让学生先相互探讨,怎么样用最快的速度将小组人员从沼泽这头送到另一头,学生在团结协作的机制下,迅速进行思想交流,形成配合默契。一轮结束后,小组中再加入4人继续开展游戏。如此既增加了小组成员总数、提升了游戏难度,又更新了小组构成、变换了合作环境,可以较好达到培养学生适应性的目的。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游戏环境变换是在原有环境基础上进行的,循序渐进,容易让学生接受。

2.分组变更法。将学生分成多个4人小组,一轮游戏结束后,则重新分组,如此循环往复。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游戏难度未提升,小组成员团结协作相对容易;游戏环境变换频率快,学生有更多机会与新伙伴合作,对培养适应性效果较好。

游戏结束后,要搞好引导,让学生说出在体育活动中与新伙伴配合的情况和体验,在总结回味中进一步体会团结协作的乐趣。

二、通过营造正面氛围导向培养学生的合作积极性

良好的氛围导向对于培养团结协作至关重要。在日常教学中,体育游戏的开展大多更关注参与和互动的过程,而对营造正面氛围导向关注不多。常常出现这种现象:在课堂上分组进行游戏比赛,赢的小组总有小朋友自我膨胀,把成绩的取得完全归功自己;输的小组中总会有一些小朋友在抱怨他人,即使是自己没做好,也不从自己身上找问题。这是典型的个人主义。分组游戏本身是一个很好的培养团结意识的方式,但若在出现上述情况时不及时加以引导,则必然适得其反,不仅起不到培养团结协作意识的作用,反而会滋长不良氛围,挫伤学生团结协作的积极性。可见,在教学中开展体育游戏,不仅要注重过程,更要明确目标导向、注重方式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启发自觉、提高积极性的目的。

以对配合要求较高的“传球接力”游戏为例,将全班分成四个小组排成四列纵队。同组成员间隔一臂距离,双脚左右开立稍宽于肩。游戏开始,由第一个学生双手持球,从胯下传递给后面一位同学,传递过程中要求双手传接球,球不落地,依次传递,排尾同学接到球后马上持球从队伍右侧跑至排头,再向后依次传递,最后直到队伍恢复成最初队形,用时最少的小组获胜。

在这个游戏中,老师要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来营造正面导向。

1.要善于观察。在游戏比赛过程中要关注学生与他人配合是否积极主动、是否协调一致;在游戏比赛结束后,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胜利方是否有骄傲自满、居功自傲的现象,失败方是否有相互抱怨、相互指责情绪。

2.要善于引导。当游戏过程中,出现个别同学与他人配合不协调、产生消极情绪时,要及时进行指导帮助和鼓励,并号召其他小朋友与他一起克服困难。游戏结束后,老师要及时对学生们的合作表现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针对胜利方容易出现的自我膨胀等问题,强调获得胜利是团队协作的结果,让学生乐于与他人分享成功。针对失败方容易产生的指责埋怨等问题,引导学生学会相互包容、主动从自身找原因。在此基础上,要组织学生搞好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培养他们学会相互欣赏,有主动担当失败责任的勇气,进而不断提高与他人团结协作的积极性、自觉性。

三、通过区分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合作责任感

有责任感的合作是更高层次的合作,也是加强团结协作精神培养需要不断追求的努力方向。明确角色是培养责任感的前提。在一个团队中,如果某一个体的职能作用是唯一的、不可替代的,那么他对这一角色就要负100%的责任。比如多人制球类比赛中的队员,每人的位置都不同,所负的责任也各不相同,但大家都要各司其职,对整个球队的胜负负责任。通过游戏来培养学生的合作责任感,让学生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尝试承担不同的责任,从而更清楚地认识到他人在团队中的重要作用,引导他们互相尊重、互相支持,乐意融入团队体育活动并较好地完成自己的任务。

适应合作环境、强化合作兴趣、履行合作责任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在体育游戏教学中,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善于把握规律、结合实际,根据教学要求、环境因素、学生特点有针对性组织实施,以期达到最佳效果。

篇5:提升团队协作

在XXX分行的安排下,学员们在大深南海拓展基地开展了一次团队合作的拓展训练,通过游戏环节增强了学员间的合作精神,巩固学员间的友谊。增强了勇气和胆量,在困难面前,学员们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增加了我们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此次虽然只有短短的二天拓展训练时间,但给予我们的启发和经验却是一笔永久的精神财富,无论我们身处何种工作岗位,只要用心体会就能得到十分有益的人生感悟。在这里,让我感受最深的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目标一致、团结协作

训练从“高空断桥”、“智力电网”到“毕业墙”等,几乎所有的项目,我们每个成员都在积极的出谋划策、都在为完成一致的目标而努力。大家没有任何的隔阂和个人主义,而是相互帮助与协作。就如游戏中过“毕业墙”一样,4米2笔直的木板墙,近三个人高,没有任何工具,当时我就想着怎么过得去?肯定有人要拖后腿;不可思议的是,在全体队员的密切配合下,肩并着肩、手握着手,下面的撑起,上面的拉住,众志成城,所有队员都成功翻越。只用我们的身体,无任何工具!这就是我们的潜能吧!这个项目给我最大启发是:没有完美的个体,只有完美的集体,只要大家团

结一致、齐心协力迎难而上就一定能克服所有困难。如果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都能像过“毕业墙”一样,那我们必将成为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优秀团队。

二、提高团队意识,合理分配资源

“智力电网”是一项强化人的合作意识和合理分配资源的训练,任何一个人让他站在一堵和自己一样高的电网面前,网中有很多个大小不规则的洞,而且看上去都不足够大。对个人来说看似不可能的事,在团队面前就能转化为可能。当看到一双双关注和相互鼓励着队员眼睛的时候,看到一双双有力地双手正托着每一个队员的身体通过适合自己体形的电网的时候,让我意识到个体和集体的差别,让我深深体会到人与人帮助与支持是多么的重要。在困难面前一个人的力量是多么的眇小,集体的力量是多么的壮大。面对困难我们必须冷静、理智地分析,全面、系统地看待问题,做出正确的规划,同时注意人力资源优劣互补,这样我们才能少走弯路,充分发挥个人特长,高效地解决问题,圆满的完成我们共有的任务。

三、突破创新、不断总结

在训练中有一个很好安排就是,在项目完成的时候每个人做出的总结与感想,鼓励大家积极发言,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之处。同时为自己和集体做出的突出表现给予肯定。在我们的生命旅程上都需要不断突破创新,我们在工作

篇6:团队文化协作标语

2、发展传媒文化,做强文化传媒;

3、弘扬蚂蚁精神,扮靓文化传媒;

4、放眼世界文化,塑我传媒形象;

篇7:团队协作

山东新康恒一路走来,从当初建立的一穷二白到现在年产值几千万,其中的心酸,其中的痛苦谁能知道,只有我们的姚总自己心里最清楚。现在就让我们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我们敬重的姚总!在现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竞争日益激烈、残酷,已经不是靠个人能力就能实现理想的年代了,一个企业要发展、要壮大,靠的是一个充满激情,具有高凝聚力、高执行力的狼性团队!什么是团队?团队就是一个拥有绝对纪律、绝对服从的团体,没有以上两点,那就不是一个团队,那就是一个团伙。为什么要在团队前面加上“狼性”,因为狼性的真正意义就是:“紧紧盯住一个目标,锲而不舍,用心专一,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狼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他们的合作精神,懂得感恩图报,并以生命做奉献,绝不“窝里斗”,具有自律精神,善于交流沟通,达到协同作战。另一个就是为了团队的利益勇于自我牺牲。

在这里我要给大家说一个故事,华为集团大家都知道,但是谁知道华为集团的的精神是什么?华为从87年成立,到现在是27年,在这短短的27年里,华为就已经积累了千亿美金的资产。华为找到的因素就是狼性团队精神。华为非常崇尚“狼”,而狼有三种特性:其一,有良好的嗅觉;其二,反应敏捷;其三,发现猎物集体攻击。华

为认为狼是企业学习的榜样,要向狼学习“狼性”,狼性永远不会过时。“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是华为狼性的体现。在华为,对这种狼性的训练是无时无刻不存在的,一向低调的华为时时刻刻把内部员工的神经绷紧。从《华为的冬天》到《华为的红旗还能打多久?》无不流露出华为的忧患意识,而对未来的担忧就要求团队团结,不能丢失狼性。华为人认为只有这样,华为才能找到冬天的棉袄。所谓团队协作能力,是指建立在团队的基础之上,发挥团队精神、互补互助以达到团队最大工作效率的能力。对于团队的成员来说,不仅要有个人能力,更需要有在不同的位置上各尽所能、与其他成员协调合作的能力。

一个好的团队并不是说每一份子各方面能力都特别棒,而是能够很好地借物使力,取团队其它成员的长处来补自己的短处,也把自己的长处优点分享给大家,互相学习交流,共同进步。

团队强调的是协同工作,所以团队的工作气氛很重要,它直接影响团队的合作能力。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无敌的团队,团队中的个人能力取长补短,相互协作,即能造就出一个好的团队,所以才有“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之说。在一个团队中,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优点缺点。作为团队的一员应该主动去寻找团队成员的优点和积极品质,如果团队的每位成员,都主动去寻找其它成员的积极品质,那么团队的协作就会变得很顺畅,工作效率就会提高。

团队精神最高境界“不抛弃,不放弃”。

美国管理者坚信这样一个简单的理念:如果连起码的信任都做不

到,那么,团队协作就是一句空话,绝没有落实到位的可能。人们在遇到问题时,会首先相信自己和自己的经验,最后,万不得已才相信他人。而这一点,在团队合作中则是大忌。

团队是一个相互协作的群体,它需要团队成员之间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信任是合作的基石,没有信任,就没有合作。信任是一种激励,信任更是一种力量。团队成员在承受压力和困惑时,要相互信赖,就象荡离了秋千的空中飞人一样,他必须知道在绳的另一端有人在抓着他;团队成员在面临危机与挑战时,也要相互信任,就象合作猎捕猛兽的猎人一样,必须不存私心,共同行动。否则,到最后,这个团队以及这个团队的成员只会一事无成、毫无建树。

因此,团队成员只有相互信任、主动做事、乐于分享,才能共同成长,共达成功的彼岸。信任,是整个团队能够协同合作的十分关键的一步。如果团队成员彼此间没有充分的信任,其交流就很难发生,就会丧失彼此合作的基础,整个团队也就势必形同散沙,毫无力量可言。

高效团队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团队成员之间相互信任。也就是说,团队成员彼此了解相信各自的品格、个性、特点和工作能力。这种信任可以在团队内部创造高度互信的互动能量,这种信任将使团队成员乐于付出,相信团队的目标并为之付出自己的责任与激情。如果你不相信任何人,你也就不可能接纳任何人。根据团队交往的交互原则,你就不信任别人,别人也就不会信任你;相反,你以坦诚友好的方式待人,对方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待你,那么,结果可想而知。信任是缔造团队向前的动力。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团队精神不反对个性张扬,但个性必须与团队的行动一致,要有整体意识、全局观念,要考虑到整个团队的需要,并不遗余力地为整个团队的目标而共同努力。只有当团队成员自觉思考到团队的整体利益时,他才会在遇到让人不知所措的难题时,以让团队利益达到最大化为根本,义无返顾地去做,自然不会因为工作中跟相关部门的摩擦而耿耿于怀,也不会为同事之间意见的分歧而斤斤计较,更不会因为公司对自己的一时错待而怨恨于心。对上司和公司的决定需要保持高度的认同感,这也是全局意识的一种体现。这个团队才能保持旺盛而持久的战斗力,企业才能发展壮大。在团队之中,一个人与整个团队相比,是渺小的,太过计较个人得失的人,永远不会真正融入到团队之中!而拥有极强全局意识的人,最终会是一个最大的受益者!团队协作的基础是团队,一个团队不能只依靠一个人的力量,重视一个人的力量,要依靠整个团队协作的力量创造奇迹,要着力打造一个优秀的团队,而不是一个优秀的个人,要始终把团队放在第一位,一切以团队的利益为主。

现代社会的发展,使职业分工越来越细,一个人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越来越需要团体的合作。个人的能力再强、工作做的再出色,也不能离开团队这个大的氛围。打个比方说,公司现在每月的销售量在100吨,其中有一个人的销售量在80吨,我们只能说他的个人能力真的是很强,因为达到这种结果并不是只能靠他一个人就可以办到的事情,如果没有人来研发,如果没有人去生产,没有人去运输,那么他的一切成绩用什么来实现?他离不开我们这个大团队在背后默默的付出。这就是只有团队协作才能够达到的结果。

通过这次学习,得到了很多,也理解了公司的良苦用心。就好像行军打仗,主帅振臂一挥说“冲啊”,可是转头一看,士兵还在500米之外呢,士兵跟不紧主帅步伐,这个仗还怎么打啊?只有不断的学习,充实提高自己,才能紧紧跟紧时代的步伐,不被时代所淘汰。所以说,企业发展绝不是老板的一个人狂奔,而是我们整个团队的共同冲锋。

篇8:团队协作需要有效沟通

随着团队管理理论的发展与成熟,随着组织形式和组织活动内容的改变,团队管理的方法也必然随之改变。未来的管理方法的最大改变在于进行民主的管理,组织各类活动将更多的依赖说服教育,而非强制命令。每个团队成员都是组织的主人,他们将积极参加各类活动,进行自我控制,并为组织活动出谋划策,自觉的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因而,团队成员间的有效沟通就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甚至于决定一个团队或一个企业的兴衰成败。

一、团队沟通的必要性

虽然大多数公司都把协作列为团队工作的头等大事,但很多公司却未引起重视,采取适当的技术手段,来支持和鼓励团队在项目上进行更好的沟通。

沟通方式是如何随着关系和所交流的信息的变化而变化的。比如,人们想分享特别的消息或者敏感的信息时,他们通常是进行面对面交谈,使用各种非口语的暗示,在最大程度上实现感情交流并做出合适的回应。

如果两个大学朋友一年或更长时间没有接触后,想再次取得联系,在这种情况下,一个电话、一封电子邮件或信件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而没有事先联系,贸然到访则可能会令人非常尴尬。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根据各种因素,包括关系、信息内容和现有的沟通媒介等,决定采取什么沟通方式。这些选择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在一个项目环境里,团队成员通常依靠或者仅仅局限于某种沟通方式,事实上其他方式可能会更加合适、更有说服力并且更加有效。

如果公司为项目团队建立一个多层次的沟通系统,针对不同需要提供不同的媒介,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有助于解决问题,降低关系紧张度,并且在参与人员之间建立更密切、更持久的关系。

二、面对面沟通最有效

面对面沟通是最有效的沟通方式,因为双方不仅能了解言语的意思,而且能够了解肢体语言的含义,比如手势和面部表情。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面对面的会议能多吸引38%的注意力。而且“亲自参加会议”本身也传递了一个有力的信息,表达了对项目、团队成员以及他们需要与之打交道的利益相关者的承诺。

面对面沟通是建立业务合作关系的最佳方法。在很多文化环境里,面对面沟通是做业务的唯一途径。

此外,在处理微妙的人际关系或传递复杂信息时,面对面沟通仍然是最合适的方式。比如,对于涉及到支出和收入之类比较敏感的薪资或合同谈判情况,双方在同一个房间协商将更容易取得进展。面对面沟通或者模拟的面对面互动有助于人们讨论复杂问题,在日益逼近最后期限的情况下迅速做出决策。

三、常用的六种沟通媒介

如果人们要进行远距离沟通,面对面的方式就不可行了,他们必须借助一个媒介来传递信息。有些沟通媒介,比如电子邮件和音频会议是一维的。其他媒介,比如插图书籍和报纸,在文字的基础上增加了照片、表格和插图,又增加了一维。还有一些媒介,比如视频会议、网络会议和信息流 (streaming) 是真正的多媒体方式,结合了声音、图像和文本,增强了用户的感受,增加了多层次的意义。今天,最常用的沟通方式包括:

(一)电子邮件

电子邮件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工作时间或工作地点不同的人们能够有效地沟通。电子邮件让人们能够同时给几个人发送信息,并能发送电子文件、图片或文档等附件。但电子邮件的普及导致其被滥用,而且往往被用于不正当的目的。因为电子邮件几乎不包含人们的外貌特征和气质形象方面的信息,也不能传达微妙的手势或者非言语的暗示,它可能被误解或者曲解,导致矛盾产生。而面对面的沟通则没有这些问题。因此,许多研究人员和经理们建议,对有争议或者敏感的问题进行沟通时,应避免使用电子邮件。

(二)即时讯息

即时讯息简称IM,是一种接近于实时进行的文字信息沟通,它可以在两个或更多用户之间进行。它和普通电子邮件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信息沟通立即就完成,而且进行"对话沟通"相当简便。因为参与人员是"好友名单"上的,即时讯息有一种浓厚的社区气氛。在很多情况下,这种气氛有助于建立有效的沟通区域。用来发送没有争议的信息给一大群人,IM是行之有效的沟通方式。但它不适合所有的场合或者工作关系。两个工作联系不是很紧密的人对于这种亲密的实时聊天可能会感到尴尬,而两个试图解决难题的人可能会认为即时讯息的固有缺陷妨碍了解决问题的进程。

(三)音频会议

电话方便快捷、使用简单,加上今天的语音邮件功能,在沟通方面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即使另一方不能接听电话也没关系。和电子邮件或者即时讯息相比,音频会议最突出的优点是,与会者之间有了更加"实质性"的接触。在音频会议上,与会者可以通过改变语气、音调或者音量,使用停顿和语气词 (嗯、呃) ,来衔接话题,增加音频本身没有的弦外之音。不幸的是,音频会议最大的缺点是看不见与会人员。最近一个调查显示,在音频会议上只有23%的人在全神贯注地开会。总的说来,音频会议在一些商业应用上非常有效,但它也让与会者更容易做其他与会议不相干的事情。

(四)带音频的网络会议

网络会议增加了一定的视频信息,能让与会者观看PowerPoint演示,在主持人引导下浏览网络,或者和其他人沟通、讨论文件。网络会议和网络音频或者视频不同,与会者在参加远程会议的同时,可以通过浏览器共享文件。它是一种相对便宜和有效的团队协作技术,有不少独到之处,可以增强团队的会议体验。然而,网络会议和音频会议类似,与会人员是隐蔽的。所以,与会人员往往在会议过程中"忙私活"。如果要建立合作关系或者促进团队工作,网络会议和音频会议都不是理想的选择。

(五)信息流

信息流也叫网络传播 (web?casting) ,它将极具震撼力、内容丰富的信息传输给任何一个拥有电脑和网络浏览器的人。凭借它,人们可以在互联网或者公司内部网上快速传输音频和视频文件,用户不必苦苦等候文件下载就可以看到视频画面或者听到声音。

在一个直播或者实时的信息流中,参与人员被告知在预定的时间访问特定的网址,大家同时观看节目。而在一个存档的或者按需提供的信息流中,事件被转化成数字文件,储存起来供以后查看。这种情形不像现场直播一样直接,用户需要下载后才能观看。最重要的是,信息流本质上是一种从主持人到观众的单向沟通。假如一个议题需要与会人员讨论,或者要求发言人和与会者在预先准备好的提问和回答范围以外对话,信息流就不是最好的沟通方式。

(六)视频会议

视频会议是一种召开现场会议的方法,它为处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不同地点的人提供面对面的会议。这种技术利用计算机网络把音频和视频数据传输到所有的会议地点。视频会议同样也提供远程共享其他媒介的方法,包括录像带、书写板和PowerPoint等计算机程序。

视频会议提供了面对面沟通的所有独特好处,而不用支付召集异地人员集中到一个会议室的直接和间接成本。在会议中,与会人员可以展示与工作相关的物品,比如器械或者产品,这样就可以发现其他人是否在认真听取会议观点和信息并做出适当的反应。与会人员还可以被分成两个或多个小组,同时对问题展开讨论,推进决策进程。

多数组织都使用多种沟通方式帮助员工保持联系和正常工作。过去,很多沟通方式都被当作孤立的方案来解决特殊需要。现在,必须把它们放在更大的环境下考虑,尽量将不同的沟通方式整合到一个统一的、多层次的沟通平台。

四、权衡沟通成本与价值

显然,组织和团队拥有许多可以用在企业内外沟通与合作上的工具。当然,最大的难题是如何利用这些工具实现利益最大化,最终实现组织的沟通能力最大化。Wainhouse研究公司的戴维斯 (Andrew Davis) 指出,企业前进的动力来自正确决策的能力,而决策能力的增强源于沟通,而沟通的改善依赖于全面应用一整套完善的工具和技术。

在考虑成本的基础上选择沟通的方式,不失为一个谨慎的方案。因为所有的组织都必须控制成本底线。但这并非就是最合适的,特别是当你要权衡某个方式的成本和全部沟通过程所创造的价值的时候。

那么,你是怎么衡量价值的呢?在沟通过程中,某个沟通方式的价值取决于它包含的非言语信息的数量。事实上,研究人员认为,一条信息的50%到90%是通过暗示、信号或者符号来传达的。暗示是一个人发出的提醒,让另一个人开始特定的发言或者行动。信号是表达需要、感情和欲望的动作。而符号则在沟通中代表一件事情或者一个动作、一件东西、一个人或者地点。

在某个沟通方式里包含的非言语的沟通系统越多,使用者之间的沟通就越直接。换句话说,一个沟通方式越接近面对面沟通,其信息沟通也就越丰富。因此,视频会议的信息比电话更丰富,而电话则比即时讯息更丰富,即时讯息比电子邮件更丰富。

显然,组织必须权衡使用某种沟通方式的成本和其信息沟通的丰富程度。试图把每个会议都安排成面对面的互动沟通,其代价太高,无法操作;完全依靠电子邮件则会造成混乱且疏远关系。

有鉴于此,组织应该采取一个更加平衡的沟通计划,做到投入小、效果佳,而且与各种关系相适应。比如,刚建立的关系应该安排更多的面对面的交流,这些充满非言语信息的沟通,能够建立信任和融洽关系。关系稳定以后,其他沟通方式可以用来替代面对面的互动。然而,即使是牢固的关系如果长时间没有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也会逐渐疏远。

摘要:高效率的团队依靠有效的沟通, 不同的沟通方式, 沟通效果会有不同, 只有我们根据实际情况, 选择适合的沟通方式, 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实现有效沟通, 提高团队的凝聚力与效率。另外, 在考虑沟通方式的选择时, 还需要考虑沟通的成本与沟通本身的价值。平衡好成本与收益, 带来最高的沟通效果。

关键词:团队协作,沟通方式

参考文献

[1]何燕珍.Z理论与创新型工作团队[J].工业企业管理, 2002, (04) :162-165.

[2]李宝生.论企业团队与团队精神建设[J].工业企业管理.2001, (09) :54-55.

[3] (美) 兰妮.阿里顿多.有效沟通[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 2001.

篇9:创新需要团队协作

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在美国大选中获得民主党的提名,这是竞选运动的一次突破。在这次竞选中,他的团队运用互联网和社会化网络站点募资并组织活动,颠覆了由政治权威选拔候选人的传统。他在竞选运动中的创新之举获得了一致的赞誉。

奥巴马的竞选班子和很多公司都清楚:在第一线的员工是对客户的好恶最了如指掌的人,他们最清楚什么样的系统和流程能提升性能与客户的满意度,什么样的系统和流程无法正常运作并让客户气得发疯。

但管理者能经常求助于这些第一线的员工来改进其系统及流程吗?奥巴马的竞选班子运用社会关系管理软件来邀请其支持者——他们的第一线人员——去根据当地的情况因地制宜地组织相应的竞选活动。奥巴马让竞选班子致力于系统与流程的改进及与选民的互动,这是其深谋远虑之处,也是企业领导者们应该学习的地方:从选民的角度出发来思考客户;从竞选的角度出发来思考生意。

但难点在于:创新经常被误解。许多企业领导者认为创新只是极少数领袖人物的天赋才能。我曾听到一个经理说:“这就是我为什么能获取高薪的原因。”这类想法忽视了很多潜在的创新资源。创新流程

创新不是一个伟大的创意,而是一种流程。只有当创意能转化为产品或能显著改善效果的系统时,才能称之为创新。在创新流程中包括四个步骤及相应的主导角色。

1、创造——万事皆起于创意,毫无疑问,每一个组织都需要新的创意来维持竞争力,以应对快速变化的世界。最具才能者不用去苦想冥想,他们可以在任何地方发现新创意的可能。他们能从事物本身看到演变的趋势。当然,他们的创意并不都是优秀的,其中一些可能没什么用,但这并不会阻碍“创造者”,他们总能预见到未来。

2、推进——许多伟大的创意因为没能实践被扼杀在萌芽中。幸运的是,总有一些伯乐可以发现好的创意并付诸行动。这些“推进者”更多地注重于行动而不是创意,他们也具有互动交流的才能。他们具备向别人推销创意、获得支持以投入运作的能力。

3、改进——在推进者们将创意付诸实践之前最好有一个周密的可行性计划。“改进者”往往扮演一个吹毛求疵的角色,提出一些诸如“倘使……将会怎样?”的挑战性问题。重要的一点是,应该让“改进者”集中精力于找出创意的可行性方案,而不是质问“为什么不可行”。“改进者”们的分析与关注细节的才能常常被低估,因为他们倾向于向“创造者”和“推进者”提出疑问,但在将新的创意付诸实践之前,一定要听取他们的意见。

4、执行——伟大的创意不能产生创新性变革的首要原因之一是,缺乏持久的贯彻执行。要按部就班的执行——确保所有的团队成员一直尽职守责,这就需要“执行者”的才能。他们注重于每天的工作计划并确保其实施。只有当“执行者”完成了其职责,整个创新过程才能算成功。

许多组织创新失败的原因在于领导者不了解包含了四个阶段的创新流程,以及每个阶段中对不同人才的需求。因为需求的不同,就决定了一个人不可能在四个阶段的流程中都出类拔萃,这就意味着创意要获得成功,就要基于团队协作。但并不是所有的团队都具备这些流程中所必需的人才。

有一个例子鲜明地阐释了团队协作在创新中的重要性。一家小技术公司的管理团队正在极力寻找新的思路,为其专业电脑开拓新的市场空间。新的竞争者在技术上已经赶了上来并不断蚕食其市场份额。在绝望中,该公司决定抽出一个周末的时间把销售及销售支持部门的员工,再加上管理团队一起去休假。他们最终在休假中找到了一个突破性创意,这是这个周末最大的惊喜?这个最具创新的思路竟然出自销售支持部门的一位员工!

但身居高位的管理者们能经常求助于这些第一线的员工来改进系统及流程吗?奥巴马的竞选班子运用社会关系管理软件来邀请支持者,与选民互动,这些选民便会主动的因地制宜进行助选。这是高层管理者鼓励与授权下属接纳来自组织中所有意见的经典案例。

让我们从创新的四个流程上再看一下这家小电脑公司:他们的队伍中没有“创意者”这一角色,这导致他们不可能有任何新的创意,他们只有扩大其团队,吸收软件支持方面的专家进来,作为“创意者”这一角色。

如果没有“推进者”,创意不可能得到执行或得到支持;如果没有“改进者”,创意就会在未经充分酝酿的条件下得到执行并导致错误的出现;没有“执行者”,如上所述,计划将不可能圆满地完成。

创造一个创新氛围的关键在于领导者能够识才,在团队成员中合理配置这些人才并鼓励整个团队参与到这一创新的流程中。大多数公司不具备像奥巴马竞选活动中的资源,不可能去签约雇用成百万人,从而很容易找到所需的四类人才。但你能在你的团队中提倡一种创新的文化。记住:“我们能”中的“我们”,才是创新真正的驱动力。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最佳协作团队】相关文章:

协作团队05-16

团队的协作05-08

律师团队协作05-18

团队协作技巧06-13

团队协作力05-14

团队协作能力总结07-17

团队协作王志军05-09

如何搞好团队协作05-17

游园游戏 团队协作06-04

沟通技巧与团队协作08-12

上一篇:海明威《老人与海》读后感800字下一篇:小学生体操比赛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