毅行小学生作文

2024-05-04

毅行小学生作文(共15篇)

篇1:毅行小学生作文

5月5日的清晨,细雨稀稀拉拉的下着,我们顶着风雨一路高歌猛进,向着龙城小学进发。

两个多小时的长途跋涉后,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经过一番休整,吃了一顿简餐,我们又一次踏上了征程,要走到局小新校园。到了下午,我们已没有了上午的热情,可是太阳却热情了起来,同学们都叫苦连天,我也不例外,我的双脚就像戴上了铅球。这时走在一旁的小王带着鼓励的语气说到:“小吴,作为体育部长,可不能被我这个小胖胖超越了哟!”听到这,我原本因为疼痛而皱起的眉头顿时舒展开来,我还略带顽皮地推了他一把,说:“瞧我的大长腿,三下二下就把你甩得远远的!”“喔,是吗?我们来比比?”王是丰转着他那圆溜溜的眼睛,看着他那认真样,我放声大笑起来。王是丰趁机跑了好几步,边跑边喊:“我可要捷足先登了!”“我来了!”我也不甘示弱的追了上去。

过了一会儿,我和小王的体力急速下隆,我们从跑变成了竞走,又从竞走变成了慢走;这时候王是丰又调侃到:“你是不是走不动了?”“谁说的?”我咽了一口水说道:“我一定会胜利的!”就这样,我们用着这奇特的方式,相互鼓励着对方。终于,看到局小校园了,我们激动地手拉着手冲进了美丽的新校园。这次毅行,让我们更加友爱了。

毅行,它使我面向阳光,努力成长。毅行,它使我结交好友,收获友谊。我毅行,我快乐!

篇2:毅行小学生作文

“走喽!”同学们都踏上了路途,只有我还在犹豫不决。突然,有两只手在我背后推着,一个熟悉的声音大声说:“走吧,小陈。”我抬头一看,原来是她在推我呀。只见她笑得十分甜美,脸上露出了兴奋与激动。见到她,我的心里仿佛也有了一缕阳光。我笑着说:“你慢点,慢点。”她冲我做了一个调皮的表情。

一路上,我和小白一直在大部队最后。我惊奇地发现:哦,原来也没有多累。我抬头仰望天空,只见天气晴了,太阳也出来了一点,我的心情也变好了。我似乎追逐着阳光,又似乎是阳光追逐着我,我们就这样你追追我赶赶,不知不觉行程就过半了。

临近终点的时候,我的体能下降了,我向小白求助,她毫不犹豫地搀起我说:“我搀你走!”她笑着,一边搀着我,一边说:“加油,快了。”我对她说:“谢谢小白。”我们看了看对方,不知为何竟笑了起来。最终,我带着友谊和毅力走完了全程。

篇3:毅行小学生作文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环节, 也是影响学生语文成绩的直接因素。随着近年来学校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然而,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 多年的语文教学经历特别是作文教学让我喜忧参半。喜的是经过全体语文同仁的坚持不懈的努力, 情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忧的是, 很多学生一提起作文就头痛, 觉得作文难于上青天。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作文的过程中, 让孩子感悟生活, 快乐作文, 给孩子一片自由翱翔的天空。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 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 才会做成什么文字。”为此, 我认为作文教学应该从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入手, 让学生到生活的海洋里去寻觅写作素材, 积累素材, 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氛围中取材, 在趣味盎然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挥笔。

一、培养兴趣———在快乐中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对一切来说, 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才能快乐地去表达。所以我每学期一开始, 就会讲一些著名作家的故事给学生听, 如郑渊洁、杨红樱、黄蓓佳等一些学生特别喜欢的儿童作家的小时候的写作趣事, 并为他们推荐一些畅销的儿童读物, 来激发学生阅读和写作兴趣, 消除学生畏惧写作的心理。

二、用心观察———从快乐中寻找素材

如何让学生从无话可说转变为有话可说和从无事可写变为有事可写?我的方法是先引导学生学会用眼睛去看, 处处留心, 观察生活中的一切事物, 做生活的有心人。也就是教师要善于抓住机会指导学生去感受自己身边的事、身边的人, 周围的景色, 从而更好去感受生活。我们要让他们能在“平常”中挖掘到写作需要的“宝藏”。例如指导学生写四年级下册习作1《春游》时, 在作文前, 我先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给他们提出这次春游的目的要求以及注意事项, 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春游, 春游的地方由小组自己决定, 小组成员也可以单独行动 (跟随父母或朋友) , 去的地方可以是某处景区、公园或其他地方等等。学生们表现的是兴趣盎然, 激动万分。正是由于教师在写作前以快乐引路, 才使学生在快乐中寻找到好素材。

三、善于搜索———从快乐中寻求思路

学生有了素材后, 再组织他们进行分组交流和共同讨论, 寻找优缺点, 取长补短, 教师再适时引导, 从而获得写作共同点。例如写《我最敬佩的人》, 即向大家展示身边的一些高尚品德的人和事。这次写作的内容, 可以是孩子们亲眼见到的, 也可以是亲耳听到的, 还可以是从书本上读到的事。可没想到的是有些学生对身边的人缺乏认识或了解 (这其中也包括他们的父母家人) , 本来有一些感人的素材很值得写, 但他们不知道如何去写或写什么。每次看到这样的情景, 我都会适时结合当学期学校的主题教育, 如举办“真爱无限, 感恩无痕”的中队主题会, 以及配合学校开展“学雷锋”活动等, 使学生从内心深处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再为学生提供可交流的机会, 让学生把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有价值的好素材都从脑海中搜索出来, 然后经过师生共同讨论, 提炼出怎样写的路子, 最后再拟草稿。

四、学会倾诉———在快乐中相互交流

我曾回顾自己小时候的作文训练, 都是在老师规定同一要求和同一时间下完成的。这必定会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学生的积极思维的发展。因为其思维受到压制, 学生的想象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就得不到发展, 写作思路也很难打得开, 再加上时间的约束, 从而使他们的心理受到很大的压抑。

前不久我看到了“放纵拟草”一说, 令我感触很多。所谓“放纵拟草”, 就是要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 鼓励学生自由表达, 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学生说心里话、说真话、不说空话、套话和大话。我非常赞同这一教育方法, 在教学中我努力去指导学生, 在掌握第一素材的基础上, 不受任何条件限制的情况下进行起草。在“自由”中拓宽写作思路, 让学生有话可写。

五、交换批改———在快乐中追求进步

改变教学观念, 已势在必行。即将教师的个人批改行为转换为师生共同合作行为。中国有句古话:“谷子有了苗才能合理地剔留。”作文更是这样。教学时, 我一般会分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 让学生进行自我修改。通过让学生本人依据教师在草稿练习本上的批语进行深层次再加工, 把遗忘或被忽视的情节再加上。第二步, 同学之间传阅批改。学生从打草稿到自我修改, 将文章的语言文字、段落结构等都已经做了很多遍的琢磨, 容易产生满足感, 所以不妥和不通之处就很难再被发现。而我让学生交换批阅的目的就是让旁人去点破自己的不通和不妥之处。在教学中, 我见到了学生平时难有的那种浓厚的兴趣以及认真、专注的神情。

其实, 作文教学活动中, 语文教师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和努力将自己塑造成师范者和指导者的行为是举足轻重的。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 教师要教给他们常用而又很重要“调、删、改、补”等方法, 让他们掌握在草稿上下一番功夫的真本领。当然, 教师还应在学生积极修改时给予他们及时、恰当、到位的表扬。

篇4:毅行的作文

或许是因为我们年轻,什么新鲜的事情都想去尝试尝试,什么困难都想去挑战挑战。所以这个活动出来后,自己心里动摇了,然后和一群好友报名参加了此次活动。

此次活动人员达至500人,从晚上8点半开始走,全程47公里,最后我们是第二天早晨7点半到的终点。

从集合到最后,基本上我们是被队化的管理,排成两列,按要求行走。助教说的最多的话就是“我们要严格按两列排行前进!”。那时候我觉得我们处处受限制了,这是要干嘛,我们不就是要走个路,为什么要这么麻烦,这么强调纪律。我们自己爱怎么走就怎么走就怎么走不可以吗?但是转念一想,这么多人参加的活动,他们作为组织者必须要保证参加者的安全,所以才那么强调纪律有序前进,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吧。但是我又在反思,如果我是一个新生,或许我不会排斥他们这种管理方式,因为我们刚刚经历了军训,因为我们心底里已经适应了这种机制。但是两三年之后,我们变了,变得不再那么听话了,变得知道自己追求什么了,知道什么是自由了,所以我们心底有抵抗。也许这就是大学给我们带来的改变,挺好的,有自己的思想挺好的。

篇5:毅行活动作文

第一站,我们来到钱江龙,这里景色优美,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我们眼前,老师让我们就地休息了5分钟,我们赶紧吃点心喝水,及时补充了能量后继续朝前赶路。

一开始,我没有觉得累,但是经过钱王射潮和四桥后就变得很累。我的步子慢慢变小了,我就闭上了喋喋不休的嘴巴,不把体力花在说话上,跟着大部队匀速走向一桥,我的腿很乏力,第一次徒步走这么长的路,很想停下来休息,但是我看见王老师一个劲地为我们加油,我就咬紧牙关,努力克服困难,坚持了下来。

最后,我们班都顺利到达终点,9·6公里已经被我踩在脚下,班里每个人都获得“毅行小达人”的称号,老师给我们每个人都发了奖状,大家都好开心啊!

真是难忘的一天。

篇6:毅行作文500字

这个活动一共有四站:有湘灵桥西、湘湖师范旧址、海观亭,还有海农桥北。

第一站,我们去了海农桥北,这站是要我们用筷子夹弹珠,要求每种颜色夹一颗,我第一颗很快就夹起了,第二颗第三颗第四颗都很快夹起了,但是,最后一种颜色就是夹不起来。我身旁的裁判说:“算了。”另一个裁判连忙盖好了印章。我太开心了,因为我们终于通过了第一关。

接着,我们往第二站湘湖师范旧址走去。到了湘湖师范旧址,这里的活动是双人跳,我和妈妈一下子就通过了,盖好了印章,裁判直夸我们跳得好。

第三站,我们向观海亭赶去,要求腰往后弯,碰到就重新来。我弯下腰很快就通过了,可是,妈妈碰到了杆子,得重新来第二次,第二次妈妈成功了,裁判帮我们盖好章,我们去了最后一站,湘灵桥西。

第四站的活动是指压板,是家长背着孩子来回走一次,完成可以喝一杯水。妈妈背着我,踩着指压板,拼命的跑过去,飞快的回来,完成了,我们回到广场那里,盖章后还送了一个塑料杯和一套叉子和勺子,拿好礼品后就回家了。

篇7:毅行小学生作文

一、积累素材, 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小学生写作文就是练笔, 是习作, 不是创作, 是为将来创作打基础。 小学生写作文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用笔“说”出来。 这就要求学生有话可说, 只有积累大量素材, 才能做到有话可说。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谁善于观察, 善于发现, 谁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材料。 小学生观察能力不强, 要悉心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1]。 教他们按一定顺序观察, 抓住特点仔细观察事物, 对身边事物保持一种新鲜感, 别人未看到的自己能看到;别人知道个大概, 自己知道得具体详细;别人知其然, 自己知其所以然。

2.每天课前一分钟“说说我的见闻感受”。

要想让学生用笔写出来, 首先要让学生用嘴说出来。 每天我让学生利用课前一分钟说说自己的见闻感受, 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可以说看到的人事景物, 也可以说听到的奇闻逸事, 还可以说想到的风土人情等。 每个人每天说的都不能与他人说的相同, 同样是说看到的人, 他说了自己看到的人的外貌, 你可以说看到的人的外貌, 说法绝对不能相同。 正如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所说的“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有意识地丰富自己”。

3.每天选读一篇课外文章, 说出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没有大量阅读做基础, 要写出好文章是难以想象的。 杜甫曾说“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朱自清先生曾说“写作的训练, 还是要从阅读说起。 虽然文章不等于生活, 是‘流’不是‘源’, 但同样可以影响写作”。 阅读为写作提供了大量素材, 为学生写作文奠定了基础,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仅积累了大量素材, 还学习了写作方法。 教师要为学生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好文章, 推荐好的书目, 拓宽学生的阅读面, 让不同学生读不同的书, 防止抄袭偷懒现象。 每天随机选取两名学生说一说自己所读文章的主要内容, 丰富学生的积累, 培养边读边思考的好习惯。

4.背诵经典名篇, 积累语言素材。

选入教材的文章都是经过千挑万选的, 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适应学生认知水平, 密切联系学生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 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的好文章, 凡是教材中要求背诵的文章一定让学生背熟练, 不要求背诵的文章, 选择精美语段让学生背诵。 通过背诵名家名篇, 积累语言素材, 使他们写作文时能想起这些优美的词句, 为写好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指导写法, 解决怎么写的问题

作文是一种技能, 技能的形成靠训练。 一定要勤动笔、多练习, 放手让学生写, 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思路写自己想写的内容。 把练笔渗透到阅读教学之中, 渗透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 只靠每学期几次习作, 是不可能形成很强作文能力的。 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 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学生的写作过程是他们思想逐渐成熟的过程, 他们在写作中不断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布局谋篇能力。

1.培养写读书笔记, 写日记的好习惯。

作文还是一种习惯, 习惯的养成靠历练。 种种好的习作习惯一旦养成, 必然具有很强的作文能力。 因此, 教师要培养学生爱写读书笔记、乐于写日记的好习惯。 开始教师要跟学生一起写读书笔记, 写日记, 每天评比,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 不断要求向上, 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中, 才能产生使儿童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教师要想尽一切办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当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 他们就会主动写读书笔记和日记, 逐渐养成习惯后, 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之间互相评比, 评出优秀的在全班赏析。

2.在阅读中进行写作指导, 在阅读之后进行小练笔活动。

阅读和写作是一个事物的两方面, 是相辅相成的。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通过写作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让阅读教学起到指导写作的作用。 选入教材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情文并茂的好文章, 结构完整, 条理清晰, 写作手法明确, 是学生学习写作文的最好范例。 结合阅读的每一篇文章的某一个写作方法进行小练笔活动, 学生在写作时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把作者的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 方法不待教而会, 不待学而能。 学生写作文时就会感到写作文有“法”可依, 没什么难的。

三、互动交流, 注重练习, 解决写好的问题

1.先说后写, 成竹在胸。

在让学生写作文之前, 教师先引导学生列出提纲, 根据先分后总, 或先总后分, 或总—分—总的构段方式, 按照时间顺序或事情发展顺序等进行写作。 然后让学生根据作文要求选取素材, 进行构思, 打好腹稿, 做好说作文的准备。 在说的过程中, 同学们互相补充, 共同修改, 先把作文说具体, 做到成竹在胸。 只有说具体, 才能写具体。 在学生说完之后, 教师进行修改补充, 引导学生把所学的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2.分类指导, 各个击破。

对于写人的文章, 要抓住人物特点, 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等进行具体描写。 重视细节描写, 细节是人物内心的流露, 是人物品质的反应。 写人离不开写事, 写人的关键是选择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事例。 比如, 要写一个爱学习的人, 就要选择他早起学习或学习时忘了时间等事例, 也可以把张三做的事和李四做的事放到一个人身上来写, 这不是胡编乱造, 而是艺术真实, 艺术源于生活, 又高于生活, 作文不是生活的翻版, 而是对生活原形的加工提炼, 塑造出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对于写事的文章, 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 写清事情的起因、 经过和结果, 特别是事情的经过要写具体, 适当运用插叙、倒叙的方法, 做到重点突出、中心明确、条理清晰。

对于描写景物的文章, 首先让学生掌握景物描写方法。抓住景物特点按一定顺序来写, 从远到近或从近到远等, 教给学生一些描写景物的基本方法, 使学生的文章显得条理分明、层次清楚。 比如, 写柳树时, 要求学生从树的颜色、形状、静态、动态等方面展开描写。 描写时, 通过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 运用联想、想象等写作手法强化突出景物的特点。 这样指导, 学生不再感到空洞, 写作时心中有数。

3. 教师写下水作文, 打消学生恐惧心理, 为学生提供参考。

有人说:“天下文章一大抄, 看你会抄不会抄。”这里所说的抄不是照搬照抄, 而是去其糟粕, 取其精华[2]。 有的优美的名言佳句, 我们初看时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细细品味却是同中有异, 究其原因就是得其精髓, 变化自如。 教师的下水作文为学生提供参考, 学生在仿写中摸索写作文的方法, 通过训练, 就能在今后写作中运用自如、自由发挥。 这就像小孩子学走路一样, 开始总要扶着他走, 扶一段时间后, 就可以放手让他自己去走, 虽然开始走不好, 但经过反复练习, 都会奔跑自如, 这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 写作文也是如此, 要先扶后放。

4.认真修改,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培养学生认真修改的好习惯, 使每个学生都能修改自己的习作, 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做到语句通顺, 行款正确, 书写规范、整洁, 并能根据表达需要, 正确使用常用标点符号。 现在许多学生都不爱修改作文, 在他们看来修改作文是老师的事情, 实际上学生的作文能力是在修改中不断提高的。 在修改作文的过程中, 学生要反复推敲, 不仅提高作文能力, 而且锻炼思考能力, 这也是知识内化的一个过程。

其实, 作文并不难, 难的是头脑中空无一物, 不知写什么。 当学生头脑中有了大量作文素材, 掌握了作文技法, 并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进行写作练习, 再面对作文题目时, 就不会愁眉不展。 我用我笔写我心, 无论看到什么样的作文题目, 头脑中都会有无数符合作文要求的素材涌现出来, 有无数名家名篇展现在眼前, 到那时真是下笔千言、一挥而就。

参考文献

[1]王兰英.如何培养小学生作文的观察能力[J].作文与阅读, 2014 (1) .

篇8:毅行大会叙事作文

记得去年11月份,我和爸爸妈妈参加的“喜迎G20,杭州毅行”大会的活动。那是一个为迎接G20峰会,宣传保护环境的活动,参加人员沿钱塘江边环保行走。

早上,天蒙蒙亮,我就被爸爸妈妈叫醒,穿上妈妈为我新买的运动服,为节省时间,我们在车上吃的早饭,老爸开车到萧山人民广场,我们再座地铁去杭州市民中心。八点十分我们就到了市民中心的广场。啊,咋么这么多人,我还 以为很早呢!因为要九点正式开始。我跟爸爸妈妈一起去排队领号码牌和服装,老爸网上报名时征求我的意见,有三公里,五公里、十公里、十五公里,三十公里。我坚决的选了十五公里。因为早两年我跟老爸去走过“为爱走湘湖五公里”活动,走完全程还 不觉的累。我相信我自己能行的。

我们穿好服装,佩戴好号码牌,在自己的方阵站好队伍,选的公里数不同,服装颜色、方阵都不同的。我们是橙色方阵,旁边还 有紫色的、黄色的、红色的,白色的等等。我骑跨在爸爸的脖子上,一眼望去,场面太壮观了。大会开始前,还 有省里的、杭州市的领导讲话,大屏幕上有杭州市电视台的记者的现场直播视屏,我的头顶上还 有航拍器嗡嗡的飞来飞去,我一个劲的向航拍器挥手打招呼,太兴奋了。

随着领导讲话结束,礼炮响起,红色方阵先开始走,接着是黄色的、绿色的,我们橙色在最后第三个了。我等的有点不耐烦了。爸爸妈妈说:“不要急,慢慢来,要服从管理人员的安排,有序前进,做个文明的杭州市民。”一路上,有七八十岁的老爷爷老奶奶,有四、五岁的小朋友,有推车上更小的小朋友,有的甚至还 带着小狗来的。我看的傻眼了,我可是很怕狗的啊,狗狗你咋么也来了呀,千万不要走到我这边了。

一路上我跟爸爸妈妈说说笑笑,不知不觉走到近三桥处,有人在说:“看,三桥到了,第一个打卡点到了,加油!”爸爸妈妈告诉我前面那座大桥就是钱江三桥,我看到旁边有很多大哥哥大姐姐在做志愿者,在为我们加油,我立刻加大脚步跑了起来,爸爸妈妈在后面喊:“别跑,注意安全,保存好体力,后面还 有十公里。

在打卡点完成打卡后,还 有一个小礼物好送,我的`信心还 蛮足的,喝了口水,继续前进。走着走着,两个腿走不动了,在旁边的椅子上座着不肯起来了。爸爸妈妈在一旁给我加油,夸我好样的,休息一会儿肯定没问题的等等,好话说了一箩筐,我被身边的人一个个赶超,心里也急啊,打起精神继续前进。走着走着又慢下来了,把外套也脱了,减轻身上的重量,还 是效果不明显,爸爸妈妈连忙拿出包里备着的面包,给我补充能量。一路上走走停停,老是问,到了没?到了没?爸爸妈妈总在一旁鼓励我,快到了,快到了。这时老爸指着前方钱塘江上半圆形的一条线说:“悠宝,快看,前面是四桥,十公里的打卡点到了,加油!”看到希望就在前方,我的劲道上来了,又开始加快脚步行走了,有好几个叔叔阿姨都被我超过了,心里美滋滋的。

第二次打卡完成后,只剩下最后五公里了,感觉胜利在望了,信心也足了,走的可比刚才有精神多了。路上有几个大伯拿着证书返回来了,还 一个劲的为我加油:“小姑娘,加油,前面左转再走过去,到那个停车场就到了”。我听后小跑了起来,把爸爸妈妈都落下了。到终点时,跑的更快了,到工作人员那里拿到了一张毅行证书呢!我在证书后面印了自己的手印,老爸还 给我照了相,我开心极了。

篇9:毅行初三作文600字

路程不算很短,用了大约三个小时的时间,长长的队伍在山上形成了美丽的景观。起先,我们一点儿也不费力,边走边笑的。但后来到达第二站——“年”的时候,就有些同学撑不住,坐在椅子上喘着大气。影响特别深的是在爬木楼梯的时候,因为上坡本身就比较陡,所以爬起来很费力。没走几步,我就要休息一会儿。但我们并没有因此放弃,虽然真的很累,但我们的脚步却从未听过。有时真的撑不住了,我们彼此加油,彼此帮助。总算我们带着粗气爬到了目的地。

虽然这个过程很短,只是短短的三个小时,但却给我留下了抹不去的回忆。每一次的帮助,每一次的加油,都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我想,哪怕在多年后,我也不会忘记我们曾经一起行走的画面。

其实,在人生的路上我们也往往会有同样的经历。想要变得越好,就要不断的爬楼梯。虽然这一过程很艰难也很痛苦,但这是避免不了的。不过,值得庆幸的是,上天在给予我们苦难的同时也会给予我们一份礼物——朋友。虽然路途很遥远,但朋友总会陪伴着我们,为我们加油,给予我们帮助,带领着我们一直向前走。

在登山的途中,我也想过放弃,但我并没有这样做,因为我知道,我要陪她们一直走到底。当我们行走在人生的路上,我们或许也曾有过放弃的念头,但我们要懂得一路坚持到底。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只要我们敢走,全世界都会为我们让路:只要我们坚持,再长的路也会被我们踏在脚下。

篇10:毅行作文500字六年级

“湖水四顾渺无涯,几度低回幽兴赊。水底烟峦云影簇,桥旁鱼艇柳荫遮。”我们这次毅行去的是称为西湖的姐妹湖——湘湖。这里曾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故里,李白、陆游等历代名人都在此留有不朽诗文。

我们刚下大巴就被整个湘湖如诗如画的美景吸引住了。

毅行正式开始了。路程不算很长,用了大约三个小时的时间,长长的队伍在湘湖周围蜿蜒,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起先,我们一点也不觉累,边走边聊。到了第三站,有些同学就撑不住了,坐在椅子上喘着大气。但最终都没有放弃,虽然真的很累,但我们的脚步却毅然前进。真的撑不住的时候,我们彼此加油,彼此帮助,最后总算达到了目的地。

途中我们见到了之前没见过的景色,一路上有很多仿古建筑,古色古香;

小桥流水,亭台阁楼倒映湖中相映成趣;

两岸高山层林尽染,闪耀着活泼的色彩。

仿佛离大自然更近了一步。三个多小时的徒步跋涉,一路欢笑,一路攀登,一路交流,一路流汗。虽然过程很短,作文m却给我留下了抹不去的回忆。每一次帮助,每一个笑容都深深刻在了我的脑海里。我想,哪怕在多年后,我也不会忘记我们曾经一起行走的画面。

毅行,我收获甚多;

抵达终点时,有人问我累不累?我会潇洒地说不累;

虽然脚上酸痛,心里却很轻松,没有丝毫地挂念,只充溢着满满的自豪感。除了心中的感受,得到最多的就是对大自然的感动和队友间的纯真友谊。

篇11:小学生作文初探

一、寻根求源

作为一线教师, 帮助孩子们先找到作文难的原因, 这才是第一关键, 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作文中的困惑, 达到最终学会作文的目的。

纵观小学生的生活实践, 他们生活空间很有限, 几十平米的楼房里, 十几平米的教室里, 并不宽敞的操场中央。他们的经历也很平常, 除了每天必须的吃饭, 读书, 间或还有一点点家长允许情况下的稍作玩耍, 除了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之外, 也不会经常遇到受启迪、受教育, 而又能说明道理的事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学生怕作文, 根本原因就是孩子们感到无话可写。另外, 孩子们年龄小, 思想、意识、道德等各方面都很不成熟, 认识水平也会受到制约, 他们观察的兴奋点大多数是事物的本身, 更多地忽略掉了这个事物能折射出什么, 能说明什么, 所以很难有意识地挖掘事物的意义。

二、探寻方法

找到了学生写作文难的根源, 教师就要帮助孩子们“找米下锅”,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激活学生的写作思维, 拓宽视野, 强化写作方法, 提升写作质量, 帮助学生完成思维的碰撞过程、生命的运动过程、心智的沟通过程。

1. 摄取生活, 丰富积累

小语大纲提出“指导学生作文, 要从内容入手, 要引导学生接触自然, 接触社会。”尽管小学生阅历浅, 但毕竟有一定的生活积累, 关键在于我们的挖掘。学雷锋月, 我引导学生收看有关雷锋生平及童年生活介绍的电视新闻, 搜集雷锋助人为乐、勤俭节约、刻苦钻研的故事, 阅读雷锋的日记和伟人对雷锋的题词等, 然后组织学生开展主题班会, 做演讲、谈体会、谈认识, 利用第二课堂活动时间办小报, 展示图片……这样, 一个个有关雷锋的话题从孩子们嘴里说出来, 就都成了他们写作的素材。所以, 《我心中的英雄———雷锋》作文, 同学们个个写得有理有据, 内容充实, 还时不时地加一些恰当的议论, 使雷锋的形象植根于孩子们的心底, 既学到了英雄的精神, 又不经意间丰富了写作内容。母亲节, 我会让孩子们去观察母亲日渐苍老的脸和依稀可见的白发, 例数一件件母亲对自己点点滴滴的照顾与呵护的事, 搜集和积累并背诵描写母爱的诗词、抒情性的语句, 然后母亲节那天, 帮妈妈做一件实实在在的感恩母亲的事, 然后用心写下来。因为有了前期铺垫, 孩子们在心中有了对母亲的更深层次的理解, 再加上亲自参与感恩母亲的实践, 写起作文来自然有真话可书写, 有真情可抒发。那一篇篇作文情真意切, 感人至深, 再加上优美的比喻、排比句式, 恰如其分地引用古诗词, 一个个伟大的、无私的、含辛茹苦的母亲形象得以升华, 使学生深刻地受到了爱母亲、感恩母亲的教育, 更充实了学生的内心, 不仅提高了写作水平, 也顺势深化了道德情操教育。

我们说要求学生作文写真话, 写自己的话, 应该寻找它的源头, 而这源头正是我们的现实生活, 生活丰富了, 才会抒发出深厚的情感。写《我爱家乡的……》, 我请求家长帮助孩子们观察和了解家乡的树木或特产, 了解其生长环境, 以及枝叶、果实的形状、颜色等;写一次活动, 我就组织孩子们开展钉纽扣、贴鼻子、踩气球、踢毽子、跳绳等, 充分组织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去。我还特别注重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 组织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创设与他人交流的机会, 让孩子在家里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掌握劳动技能和本领, 并经常与其他学科举行实践活动, 如参与还乡河污染调查活动、科学小实验活动、采集标本活动, 使知识性、趣味性能很好地融为一体, 所有这些, 都能成为学生写作的素材。我想, 只要切近学生生活实际, 学生就不会感到无话可说了。

2. 勤于观察, 善于思考

克鲁普斯卡娅说过:“在大多数情况下, 学生完全不会观察, 可以这样认为:他们的眼睛不用作看, 耳朵不用作听。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他们学会看、听、感觉。”所以, 要想使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必须注意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首先, 观察要有序。如观察静景时, 要注意由远及近, 由上到下, 由里到外, 由整体到部分, 由大处到细节等观察顺序;观察动景时, 又要注意随时间的变化, 景物也会发上变化, 如雷雨到来前乌云密布的天空, 接着刮起大风, 乌云翻滚, 电闪雷鸣, 大雨瓢泼而下, 雨后又是彩虹一片。这样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 学生观察起来的事物所得到的材料不是凌乱的, 而是有条理的, 不是间接的, 而是具体的。

其次, 观察要抓住事物特点, 每件事都有其本身的特点,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外部联系和内部联系, 抓住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去观察, 就会收获颇多。引导学生观察时, 应该努力发现人、事、物与众不同的一点, 如写一段人物的外貌, 我会让学生以《猜猜他是谁》为题, 请同学到前面来, 对比、观察、描述, 抓住不同之处, 进行细致刻画;再比如, 观察一位学生如何思考问题, 我就事先提出好多问题, 如周围的环境, 思考时的动作、眼神, 问题豁然开朗时的神态等, 这样学生既有兴趣感, 又会抓住其特点, 有针对性地进行具体描写。

再次, 观察时要多思多想。观察与思考是紧密相连的, 观察是基础, 思考是关键。教师在平常指导时, 要让学生通过比较、观察, 发现异同, 并分析缘由, 然后得出结论, 这样首先获得了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另外, 要引导学生分析观察的结果, 寻根问底, 心中生疑, 再次观察、解疑;还有就是要把观察和联想结合起来, 启发学生触景生情, 去写自己所想象的有价值的东西。如让学生观察雷雨前后天气变化情况之外, 就该让孩子们想象农民伯伯在田里劳动的辛劳;想象父母在雨中送伞的一刹那;想象在这样的天气, 那些户外忠于职守的工作人员。观察无花果枝叶、果实特点, 就要引导学生想象清洁工、煤炭工、修路工等无私奉献者, 进一步联想到他们默默奉献的精神……这样由此及彼的联想, 写出的文章自然是有血有肉, 各具特色, 也使观察的结果产生了深远的意义。

生活中处处有作文, 我们要树立大作文思想, 引导学生在参与生活中学习作文方法, 感悟做人道理。常此训练, 我相信学生的写作之“水”定会源源流淌, 写作文也会得心应手。

篇12:湘湖毅行作文400字

来到湘湖边,参加毅行活动的人都来了,大部分都是爸爸的同事,真是人山人海呀!看!我的好朋友——一一也来了,和我们一起毅行的伙伴也都来了。大家背上背包,开始毅行。

出发不一会儿,我就看见了湘湖那美丽的景色:湖水在蓝蓝的天空里碧波荡漾,水清澈得像一面大镜子,把我整个人一丝不漏地映出来。水里,小鱼和小虾躲在已经枯萎的荷叶下面,好像在玩捉迷藏似的。岸边,枫树的叶子不知被谁染得红艳艳的,像一团正在燃烧的火焰;而松树却在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更加苍翠……树木一片红、一片黄、一片绿,像个五颜六色的颜料盘。

我们又继续沿着那弯弯曲曲的小路走着,跨过小桥、穿过草地,终于走完了整个湘湖,看见了许多美丽的景色。

篇13:钱塘江边的毅行三年级作文

今天我们要去毅行,是学校搞的活动,用我们的方式给杭马助威。

出发前,老师给我们每个人发了张行程打卡单,上面很清晰地写着总长9.5公里。我心里暗暗吃惊,这么长呀!我们能走到吗?

事实证明,我们走到了,而且是纯粹走路,没有坐车。

我们排成两列纵队,从江南实验月明校区出发,走到江陵路和闻涛路交叉口,再走到钱江龙处,再到钱王射潮,接着,到钱江四桥码头公园,再走到绿城晓枫小区,再走到信诚路世贸中心附近,再走到彩虹城附近,再走到银杏汇附近,最后就到达亚科中心公园了。

一路上,同学们欢呼雀跃,左右交谈,互相帮助,都没有掉队。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钱塘江边的最美跑道。有一条红色的自行车道,和一条蓝色的`跑道。脚踩上去的感觉是软软的,很舒服。我们走到四桥的时候,就是完成了一半路程,我心里想:走了这么远,才一半呀!还要再走这么长的路呀!要是能飞过去就好了。

又走了一两个小时,我们终于抵达了终点,亚科中心公园。那里挺漂亮的,有一个很大的草坪,我们可以躺在上面休息和玩耍。

篇14:一次有意义的亲子毅行作文

以前,我经常和爸爸一起参加他单位的毅行活动,我总是快乐的跑到最前面,还得到不少小礼品呢!我特别希望能参加一次小伙伴的毅行活动,机会终于来了,萧山日报社组织了六一嘉年华活动,活动一就是亲子毅行。

爸爸送我和妈妈到了湘湖城山广场,在工作人员那签到后领取了地图、卡片以及捡垃圾的塑料袋后,就迫不及待的`和妈妈出发了。今天天气晴朗,还有阵阵微风吹来,游客特别多。我和妈妈看地图的本领都不太好,最后,只好跟在小记者后面走,没走多久,妈妈指着一个亭子问我,宝贝,你看那是风荷亭吗?我向妈妈指着的地方望去,发现那就是我们重要的目的地之一风荷亭。

在风荷亭里,我们见到了小鹿姐姐,她告诉我这次毅行不仅仅是简单的毅行,还要求我们做到爱护环境,宣传保护环境、文明出游!我听明白后,抱着活动组做好的"六一快乐"的牌子,站在亭亭玉立的荷叶前微微一笑,妈妈用手机拍下了这一刻。我戴上手套,拿着垃圾袋,继续向前出发。走在荷叶中间的小道上,我即高兴又发愁,高兴的是游人都非常文明,没什么人乱扔垃圾,路面十分干净。发愁的是,找不到垃圾,怎么完成活动组安排的任务啊。

我跟在妈妈后面,眼睛都快忙不过来了。我不仅要找路面上草丛中有没有垃圾,还要注意游客有没有不文明行为,湘湖的美景也时刻吸引着我。一路上,常常遇见和我一样背着小记者采访包的小伙伴,都由爸爸或妈妈陪伴着,看到他们,我不由自主的高兴起来,觉得我们是一个强大又快乐的团队,我身边处处都是有着共同目标的伙伴。

偶尔,还是能看到一些不和谐的画面。树荫的石凳上,有个阿姨在用刚刚采摘下来的荷叶扇风。路过荷塘时,我还在心里默默背诵课文w荷花》,觉得风中传来的荷香很迷人,发现阿姨手中的荷叶时,特别难过,我拍下这一幕,把它和我在湘湖边的留影一起发到了朋友圈,希望大家都不要随便去采摘荷叶。

篇15:毅行小学生作文

关键词:作文,评改,贾志敏,课堂

关于作文的修改,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常对学生讲的一句话是“文章不厌百回改”,并用著名文学家、剧作家夏衍的例子与学生们一起共勉。夏衍病重住院,一天,他病情突然恶化,身边的人忙说:“夏老,我马上去叫医生!”这时,夏老不知从哪来的一股力量,坐起身,大声喊:“不是‘叫’,是‘请’!”说完,便倒在病床上咽气了。夏老改动了一个字,却感动了无数人。贾老师就用这样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教导学生,好作文是改出来的!

对于小学生作文的评改,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最常用的方法便是将学生的作文本收齐后,在上面做简单的圈点,再加上艰涩难懂的评语,例如“题材新颖、构思独特、条理清晰、中心突出”等,但是说了一堆,理解能力有限的小学生还是无法切身领悟,长期以往,学生在写作中体会不到乐趣所在,学生的作文还是得不到切实的提高。而贾老师评改学生作文却是花样翻新,形式不拘一格,最常见的就是当堂评讲作文。在他的评改作文课上,经常是笑声不断,师生碰撞出来的智慧火花到处可见。贾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在愉快的氛围中感受语言的魅力,脚踏实地地落实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在这里,笔者对贾老师如何评改小学生作文做了简要的梳理。

一、当堂即兴评改——在读中改

这是贾老师最常用的一种评改方式,学生完成作文后,先让一位学生面对全班同学朗诵自己的作文,贾老师便边听边带领全班同学一起修改,或及时指出文中的不足,或让其他同学一起讨论,积极参与作文的修改,在这样的“作文修改总动员”中,作为语言大师的贾老师总能很快捕捉到学生作文中闪光点和不足之处,并进行深入浅出地点拨,使学生们听得心悦诚服。

一个简单的例子就足以说明这种读中改作文的效果。在一堂关于《记一件_____事》的作文指导课上(见附录),贾老师带了一个大橘子到课堂,指导学生如何描写这样一个可爱的橘子。在最后的学生练笔交流中,学生读到:“放在手上掂一掂,沉甸甸的。放在鼻子前闻一闻,有一股淡淡的清香。”乍一听觉得没有问题,可是贾老师却说:“‘闻’‘有’可以去掉。另外。‘放在鼻子前一闻’和‘一股淡淡的清香’中间缺了一个字。你再读,读好了,语气出来了,这个字也就出来了。”于是,这个学生一连读了好几遍,贾老师一直耐心等待,直到这个学生读进去了,仿佛真的为橘子的清香所陶醉时,“啊”字脱口而出。这个简单的句子即刻得到了升华,“放在鼻子前一闻,啊,一股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剥开橘皮,我一数,一共有12瓤,它们多像12个胖娃娃围在一起说悄悄话。”这时还不够,贾老师又说:“加上‘着’和‘呢’,再读一下。”这时一个生动活泼俏皮、富有童趣的句子出来了——放在鼻子前一闻,啊,一股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剥开橘皮,我一数,一共有12瓤,它们多像12个胖娃娃围在一起说着悄悄话呢。

贾老师常说七分文章三分读,读可以弥补写的不足。在这样的一读一改中,贾老师指引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情感不断修改丰富自己的句子,使写出来的句子更为生动,更有韵味。这样的当堂即兴修改,对老师自身的素质要求是极高的,需要老师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应变能力,以及相当深厚的语言功底。而作为语言大师的贾老师总能凭借着他极好的语感,瞬间捕捉到学生习作中的瑕疵与闪光之处,对学生是习作进行精确的点评,每一处的点评都是那么的令人信服,有些甚至让人拍案叫绝。在贾老师的作文课堂里,他一直都坚持这么做。在一般人看来,这样一堂作文课就点评一个同学的作文,效率是不是有点低,但是,这些疑问是毫无道理的,语文学习,尤其是作文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靠长期地像这样的规范的训练养成自觉的提炼语言的习惯,正好是为学生长期的学习能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且这样活跃的课堂中,每个学生都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正是体现了将学生视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二、展现语言的魅力——力求语言精准

在贾老师的作文课堂中,他对学生语言的要求不仅仅是准确就够了,而是要力求精准,准确而精当。

例如刚刚在前面提到的一个学生关于描写橘子的习作中,这位学生在后面写道:“我摘下一瓤,放在嘴里”,看似很平常的一句话,贾老师却说:“‘放’是把东西放在桌子上、阳台上等,嘴是一个腔囊,应该说‘放进’”。一个“在”字改为“进”感觉大变,平面的感觉与腔体的感觉比较出来了。紧接着,学生往后读到“我摘一瓤,放进嘴里,咬了一口,甜滋滋的,还有点酸溜溜的感觉。”贾老师紧跟问道:“是感觉?”学生急忙改到:“还带有酸溜溜的味道。真是‘吃在嘴里,甜在心里’呢”。这回贾老师才满意,说了一个“好”字。

像这样的斟酌字句的修改,在贾老师的课堂上比比皆是,力求将语言表达得精准明确无误。例如这样一个简单的句子“我们家住在金龙东苑。小区里真美,道路两旁种着许多高大的树木。”贾老师就看出了两个不妥的地方。其一,“家”不能跟“住”连着。可以改成“我们家在金龙东苑”或“我们住在金龙东苑”。其二,“道路两旁种着许多高达的树木”中的“树木”应改成“树”。因为,“树”是根植与泥土中的活体,而“树木”则指已经被砍到的树干,它是没有生命的。这样看似跳不出毛病的句子,贾老师都能找出不符合语言规范的地方来,使句子的表达更为严谨明确。

贾老师的这种语言文字的精准修改,几乎贯穿着贾老师的整个教学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还培养他们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

三、层层递进地启发——仔细观察,合理想象

小学生习作中最常见的问题,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是作文内容空洞,描写不详实,文章呆板枯燥无味,面对这一困境,许多老师很难想出有效的方法进行改进,或在尝试一些新颖的教法后短期内得不到明显提高效果,都纷纷选择放弃。而贾老师至始至终都坚持循序渐进、循循善诱的教学原则,在每堂作文课上都耐心的指导学生如何将作文的内容进行充实,描写细腻。贾老师的方法其实很普通,每个语文老师都知道,那便是仔细观察,合理想象。贾老师便是运用这一朴实的教法,一堂课解决一个问题,耐心引导学生。这样每节课都脚踏实地得夯实基本功,学生的写作能力自然而然的日益见长。

这里我们通过一节作文课的评点来管中窥豹,看看贾老师是如何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进行仔细观察,合理想象的。

还是以《记一件_____事》的作文指导课为例。当贾老师问学生这个橘子是怎么个可爱法时,在黑板上板书“观察”二字,说道:“要用事实说话,要表达形象,要把话写具体,就要通过观察。观察,指的是以看为主,对事物进行调查”。紧接着,贾老师又板书了两个字“仔细”。这样学生们明白了要仔细观察才能有东西可写,但是这时,他们还是不清楚怎样写,因为要观察什么,怎么观察做为主要问题还没解决。

于是贾老师先问学生:“如果要写这个橘子,你们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来观察?”学生的答案说了颜色、形状、大小这些基本的维度外,就停住了。这时贾老师不急不慢地肯定学生的答案后,拿起橘子,做了一个“掂”的动作。学生们受到启发,脱口而出答道:“重量。”接着,贾老师又提示道:“好!再进一点呢?”他把橘子送到鼻子前,做出嗅的动作。学生们立即抢答到:“味道。”此时贾老师及时地反问道:“是味道吗,鼻子能知道它的味道吗?”学生们恍然大悟,“是香味。”到此为止观察点已经全部都覆盖了,但是贾老师却进一步提示学生再仔细观察,还特意展示了橘子的带叶的柄,并板书“特征”二字,说道:“一般橘子都没有,这是这只橘子的个性”。这样通过不断提示指引,学生一步一步地完成了仔细观察的全过程。

接下来是描写具体了,在上面的观察的不同的维度上指引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例如形状——像个小南瓜,大小——有拳头那么大,叶子——想顶着一个小小的帽子。

在这样的仔细观察下的合理想象使得文章内容详实,描写形象,读起来趣味盎然,一改呆笨空洞的毛病。贾老师就是用这样的层层递进启发的方法一步步地教导不知道如何下笔的学生知道如何动笔,并且指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使习作更为生动。

四、闪耀人性的光辉——人性化的批语

贾老师评改作文,不仅仅体现在课堂内的精彩点评,还体现在课后的作文评语。贾老师的评语,不是像有些语文老师那样用老一套的评语,什么“结构完整、条理清晰、中心突出”等等字眼,而是师生间无障碍的促膝长谈,没有生硬的点评和无感情的评判,而是充满着人性化的关怀与情感交流。我们以“‘特殊’的礼物”这篇学生习作的评语为例,一起欣赏一下贾老师的习作评语。

批语:有句古话:“可怜天下父母心。”孩子,是父母的作品,是父母的希望,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因此,指望孩子健康成长,是做父母的惟一心愿。一封很平常的信,信里夹着一张剪报,剪报上刊登的是一篇《争虾与让瓜》的文章,旁边还清晰地写着五个字:“请认真理解”。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别的什么东西了,连妈妈平时再三叮嘱的话也没有留下片言只语。小作者没有过多地描述自己的心理活动,只是将故事内容叙述了一下。因为故事本身就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毋庸讳言,小作者已经“理解”了母亲的良苦用心了。文末的最后一句话便是佐证:“我这才深深觉得这剪报确实是一份‘特殊’的礼物。”“学作文,也是学做人。”教作文的我,读了这篇习作以后,对此更深信无疑了。

这样的一段作文评语,对于熟知贾老师的学者来说其实并不陌生,笔者更是经常将这段评语拿出来时时品悟,不断地警醒自己要学习贾老师的大师风范和人格魅力。

在这样的一段话中,没有任何不带感情色彩的生硬评语,而是真切的感同身受,贾老师感受着小作者的情感,同他一起体悟着父母的良苦用心,字里行间洋溢着尽是对小作者孝心的赞赏,却又没有任何赞扬的字眼,但这种情感的认同比任何字面的夸奖都要令人欣慰!

五、总结:规范性的写作指导

走进贾老师的作文课堂,感受到的是身心愉悦,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内感受语言要运用的快乐,但贾老师却正是在这样的一种轻松的课堂氛围内,一步一步地指导着学生如何进行规范性地写作。语言要规范,行文要规范,标点要规范,评价要规范,贾老师实则是一种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训练。没有责备,没有无奈,有的尽是贾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他用爱耐心地指导每一个学生,用爱融入到孩子们的世界,正是贾老师这样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才创造出一篇篇优秀的学生习作。

参考文献

[1]贾志敏.贾老师读小学生作文[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

[2]贾志敏.贾老师教语文[N].中国教育报, 2003-3.

[3]贾志敏.和孩子们一起快乐在语言文字中——小学生作文教学札记[J].语文教学通讯, 2007 (Z3) .

[4]张清平.贾老师教作文“三重奏”[J].小学青年教师, 2002 (7) .

上一篇:体坛风云人物年度颁奖晚会观后感下一篇:初一地理单元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