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精细化管理

2024-07-04

档案精细化管理(精选10篇)

篇1:档案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学校安全档案

学校安全工作档案规范与否、标准与否,不仅仅是学校安全工作水平的具体体现,而且还是学校安全责任事故倒查的重要依据。为此,我校以精细化理念为指导,本着对学校、对师生高度负责的态度,在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各项安全工作的基础上,严格管理学校安全档案,做到了“三抓三到位”,具体如下:

一、抓初始,认识到位

年初,为提高领导班子、档案管理人员对安全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明确安全档案管理的职责与要求,我校均要结合上级安全工作精神召开专项会议,研究、部署安全档案管理工作,实现以下三个目标:

第一,让与会人员明确安全工作档案规范与否、标准与否,不仅仅是学校安全工作水平的具体体现,而且还是学校安全责任事故倒查的重要依据。

第二,让与会人员明确自己在安全档案管理中的职责,例如德育干部在学生安全教育上的档案管理,教务干部在教学安全上的档案管理;体卫干部在体育安全和卫生防疫上的档案管理;安全干部在校舍和设施设备等安全上的档案管理。

第三,让与会人员明确一份规范、完整的安全档案应该以下顺序装订:目录、上级文件或通知、学校的实施方案或计划、按时间排序的单项活动资料、活动总结。

二、抓平时,管理到位

为避免因归档不及时或其他原因而造成档案丢失、残缺、混乱等现象,我校责成专人负责安全档案的管理工作,将平时的资料及时收集整理、分盒存放。及时收集整理是指当一项安全工作结束时,安全档案管理人员要立即向相关责任人收取工作资料,该归档的归档,不该归档的予以剔除;分盒存放是指按照《学校安全工作档案管理办法》所规定的基本情况、领导管理、安全制度、上级来文、安全教育活动、安全工作预案、值班记录、专项整治、事故隐患、报送资料、安全检查情况记载、学校安全工作会议和其它等13个方面设置档案盒,档案人员要视资料类别放入相应档案盒中,避免资料混乱无序。

三、抓年终,整理到位

年终整理是学校安全档案管理的最后环节,这一环节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不但关系到学校安全档案的保存和查阅,也关系到上级部门对学校安全工作的评价。为此,我们对年终档案的整理注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认真研读蓟县教育局下发的《学校安全工作档案管理办法》,并按《办法》规定的13个项目科学分类,精心筛选,确定归档内容。

2、按照“大项独立、小项合并”的原则,将内容多的项目独立装订成卷,内容少的项目合并后装订成卷。为避免不同种类资料的混淆,装订过程中,在不同种类的资料之间用彩页纸隔开。

3、为了方便查阅,每一卷的卷面均注明所含项目,同时配有体现该项特点的活动图片;对于合并成卷的档案,卷内所含各项的首页彩纸为该项资料的目录,在该彩纸一侧贴有标注项目名称的索引纸。拿起一卷,通过封面可知道本卷所含项目;通过卷侧索引纸可知道某一项目在卷内的具体位置;通过该项彩纸目录可找到某一资料的确切位置。

总之,精细化的安全档案管理极大促进了我校安全工作的发展,仅2009年,我校先后获得蓟县平安和谐校园建设先进集体、蓟县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单位、蓟县交通安全教育达标学校、蓟县卫生工作先进集体等4个与安全相关的荣誉称号。今后,我校将继续以精细化理念为指导,进一步强化安全档案的管理工作,促进我校安全工作再上新台阶。

篇2:档案精细化管理

一、工程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

项目档案过程管理是为最终提交竣(交)工资料,保证项目竣(交)工验收顺利通过而做准备的。工程档案是工程建设的真实记录,是对建设项目进行稽查、审计、监督、管理、验收以及设备养护、维修的依据,是改建、扩建和实施质量保修的重要凭证。

同时,竣工资料凝聚着工程建设人员的智慧、心血和汗水,是施工技术、管理经验和科研成果的总结,是质量终身制可追溯的文字体现,质量保证资料为质量事故的分析,查找事故发生的根源,确定造成事故的责任人提供可靠真实的依据。因此强调质量保证资料的重要性,将有利于促进工程质量的提高。

按照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的规定,档案的专项验收是竣(交)工验收的必须具备条件之一。

二、工程档案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现状分析

1、思想认识不足,责任不明确,导致档案管理工作的失控。

2、工程划分、工程用表及编制办法不统一。从而使得过程中反反复复进行资料的整改,严重打击了施工单位对工程档案整理的积极性,同时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也耽误了竣工文件整理的时间,严重影响了竣工文件编制的顺利进行。

3、资料收集难,导致项目档案不完整。由于公路项目建设周期长、参建单位多、参建各方进场时间跨度大,各参建单位档案资料管理人员意识和素质参差不齐,导致档案收集难。

4、交接手续不完善或移交不及时。有的项目竣工二、三年也没有把竣工文件移交上来,以致于档案的缺断。

5、档案部门、工程技术部门的监督、检查、指导不够。

6、竣工图编制不规范、竣工文件编制质量较差,档案验收难。主要表现在内在质量和规范性,导致竣(交)工时档案不能通过专项验收,从而导致竣工文件的大量返工,影响计划竣(交)工时间。

缺少采用信息化的管理手段,不能适应信息化要求,资料利用率低,保管、查询与检索困难等问题。

三、解决方法与措施

1、从工程项目立项抓起是做好竣工工作的前提;

2、建立健全资料管理制度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基础;

3、运用合同管理手段是做好竣工档案工作的重要保证;

4、竣工文件整编列入进度计划是“同步”完成项目档案的有效措施;

5、严格把住竣工验收关,使工程竣工档案发挥凭证作用;

6、实行信息化管理实现竣工资料电子化管理,提高竣工资料的利用价值;

7、聘请专业咨询单位介入,以确保竣工资料的保质保量按期完成。

四、实行咨询服务模式能达到的效果

能做到标准统一,能保证资料的内在质量和规范性,能做到资料与工程进展的同步进行;

能在交工验收时完成各单位、分部、分项工程的各种质量检验资料(施工记录、评定资料、监理平行资料);

能在通车后3-4个月之内完成竣工资料的整理和编制工作(包括案卷、卷内目录整理及竣工档案的装订等工作);

能达到工程档案电子化、可视化管理。提高档案的利用价值,提升项目管理工作质量。

五、咨询单位具体服务内容:

协助业主建立档案管理相关办法,健全档案体系。

协助业主进行档案培训工作(业主、监理、施工单位)。

协助监理单位制定工程施工用表。

指导施工单位建立工程划分、施工文件台帐。

负责施工、监理单位资料的数量、质量的检查,指导施工、监理单位形成竣工资料。根据工程划分台帐、施工文件台帐以及工程的实际施工情况,严格把关每一个分项工程资料的整理,对不符合要求的资料及时进行整改。

负责竣工图编制的指导工作,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工程的实际施工进展情况和变更情况,及时指导施工单位进行竣工图的整理,做到每完成一个分项工程即整理完成本分项的竣工图。

制定竣工资料整理进度情况表,及时汇报工作进展。

负责软件系统使用的培训与维护。

指导各单位进行档案的归档工作。

篇3:浅论高校档案精细化管理

关键词:高校,档案管理,精细化

精细化管理, 是指在开展管理工作时, 将工作任务以及工作质量目标细化分解后进行管理, 从而在减少人力或物力资源投入的基础上, 实现管理的深化以及管理效率的提高。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是高校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 对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开展精细化管理, 可以确保将高校教学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档案资料规范完善地整理保存, 同时对于实现教学档案资料管理的秩序化与标准化, 提高档案资料的利用价值与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水平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1 高校档案精细化管理概述

(1)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现代化的档案管理理念。高校档案管理作为一项复杂系统的管理工作, 同样也需要结合新形势的发展革新管理理念。而精细化管理则是一种以精细、准确作为目标的管理理念, 其内涵与实质便是将工作分解、细化、贯彻、执行的过程。

(2) 高校档案精细化管理对于细节管理要求严格。高校档案精细化管理主要是注重细节的管理, 重点在于各项管理细节以及管理措施的落实与执行, 同时追求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与管理效果, 通过完善细节的管理实现档案管理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3) 精细化管理革新了档案管理工作方式。在管理方法上, 精细化管理主要借助于流程化、标准化、信息化和规范化的管理手段, 并通过全新的管理方式实现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高效、协调与可持续开展。

2 高校档案精细化管理问题分析

(1) 档案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现阶段, 部分高校由于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足, 因而忽略了高校档案管理制度建设, 导致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在开展过程中缺乏基础的依据, 导致实现精细化管理困难。

(2)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程度较低。部分高校档案管理部门因为资金经费投入不足, 导致档案管理缺乏各种信息化设备, 信息化的档案管理体系建设难以开展, 造成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效率较低, 制约了高校档案精细化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 高校档案管理资料的利用水平较低。当前由于部分高校管理观念落后, 未能将服务理念渗透到档案管理工作中, 高校管理部门和师生无法方便快捷地利用档案资料, 导致高校档案资料得不到充分的利用。

3 高校档案精细化管理完善措施研究

(1) 完善高校档案管理规章, 形成制度化的档案管理体系。形成制度化的管理体系, 也是实现高校档案管理精细化的有效手段。首先高校档案管理部门应该按照相关法律、政策以及高校管理规定, 结合高校的档案管理机构实际情况, 制定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 对于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具体细节任务及控制目标给予明确的规定。高校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应该涵盖档案室管理职责规定、档案管理制度、信息资料归档保存制度、档案室安全管理制度和高校档案资料借阅使用制度, 通过完善的管理制度实现高校档案资料管理的规范化与标准化。

(2) 实现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流程的精细化。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便是对各种教学活动记录或者是师生的信息资料集中地进行汇总、分类、编码、整理以及归档保存工作。通过将档案资料进行整理汇编并归档保存, 为高校的管理部门或者是师生提供便捷的档案利用服务。因此, 在管理流程的精细化管理上, 应该遵循细化分解、量化控制、标准化、系统化、信息化管理的原则, 将精细化管理理念渗透到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每个环节, 并严格按照《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中的相关规定, 采取切实可行的落实措施, 确保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 强化档案信息化管理, 提高高校档案管理基础条件。对高校档案室开展信息化管理也是高校档案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 因此为了推进档案精细化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必须构建完善的信息化档案管理体系。首先应该确保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资金投入, 确保计算机、服务器、复印扫描设备以及存储设备等基本的信息化设备齐全。同时借助于功能齐全、安全性高的软件开展档案管理工作, 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其次应该为档案室配备齐全的安全设备, 确保文本档案资料以及电子档案资料的安全可靠。总之, 通过这些措施来提高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条件, 为高校档案精细化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4) 强化服务功能, 提高高校档案资料的利用效率。在高校内开展档案管理工作的目的之一便是为管理部门和师生提供利用服务, 因此应该进一步强化档案资料的服务性。首先高校档案管理部门应该转变管理理念, 将服务理念置于档案管理工作的首位, 以为师生提供便利的服务作为工作的目标和出发点, 通过这些措施为高校师生利用档案提供便利的渠道, 充分发挥档案资料的价值。

4 结语

篇4:高校艺术档案精细化管理研究

1 实现高校艺术档案精细化管理需转变管理理念

1.1 将效益观念放在首位。高校艺术档案的精细化管理是在确保资源质量及服务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高校艺术档案管理过程中所耗资源,以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现代化管理方式。因此,在高校艺术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应将管理效益作为主要评价和考量标准。在具体的工作中,应在保证齐全、完整的基础上,加大对利用率较高类型的高校艺术档案的重视和投入,提高管理资源的效益产出率;将提供利用工作作为管理质量的试金石,改革甚至革除有碍于提供利用工作效率和质量的环节,完善和细化有利环节;提高高校艺术档案的数字化比率和质量,利用先进的设备和系统实现信息化管理,提升高校艺术档案的管理和服务效率。

1.2 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理念和文化,它的实现需要由相应的高校档案管理人员来完成。高校艺术档案的精细化管理要求将相应的管理责任明确化、具体化,使得每一个管理者都能够尽职尽责。因此,其内在的要求是对人的科学管理。传统的管理强调对客体即高校艺术档案本身的管理,对主体即高校艺术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相对较弱。而要实现高校艺术档案的精细化管理恰恰要求强化对主体的管理,以人为本,做到事事有安排、事事有标准、事事有人管、事事有考核。

2 实现高校艺术档案精细化管理需加强制度建设

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对管理制度的严格制定和执行。因此,加强制度建设是实现高校艺术档案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保障。

依据当前的管理实际并结合高校艺术档案精细化管理的需要,加强制度建设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在高校档案管理制度的制定过程中应加大奖惩制度的分量,细化奖惩条款。高校艺术档案的精细化管理不仅要求具备规范的管理制度,而且要求通过考核保证其实施,科学的奖惩制度可有效达成这一目的。当前,高校档案馆(室)的相关管理制度较为重视管理职责的明确,而相应的奖惩条款却显得较为模糊,即便是在《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中亦是如此。第二,编制《岗位职责指导书》。高校档案馆(室)的工作人员相对较少,因此可结合其业务工作专业化、具体性描述工作权责、制定较为详细的考评标准,从而为每一位工作人员编制相应的《岗位职责指导书》并严格实施。第三,可结合各高校艺术档案的管理实践,依据《艺术档案管理办法》制定实施本校的《高校艺术档案管理办法》。

3 实现高校艺术档案的精细化管理需细化管理流程

精细化管理本质上是一种对管理目标分解细化和落实的过程,要求其管理规划能有效贯彻到每一个管理环节并发挥作用。因此,细化管理流程是实现高校艺术档案精细化管理的核心。

由于高校艺术档案在种类、内容、载体等方面均具有多样性,且在2008年颁布实施的《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的分类体系中没有独立出来,其分散存在于教学类、科研类、产品生产类、出版物类等高校档案类型中,因此其管理尚不能实现完全独立。不过,由于高校艺术档案具有独特的功能和特点,且国家文化部和档案局早在2002年就颁布实施了《艺术档案管理办法》,这就为高校艺术档案的独立化、系统化管理提供了切实的依据。当前,在高校档案馆(室)内部普遍实行的是职能制,即按照档案管理流程规划和设置档案业务部门。笔者认为,在职能制的基础上,每一个业务部门均制定相应精细的档案管理流程图,将业务管理每一个环节都纳入其中,并严格遵照实施。在此前提下,再按照档案类型进行分工管理方可最大限度地实现高校艺术档案的精细化管理,如可将与之相关类型档案的管理职责分配给固定工作人员专职负责。如此既可做到责任明确、职有专司,又可实现专业化管理,有效提升高校艺术档案管理效率。

4 实现高校艺术档案精细化管理需创新管理方法

精细化的工作方法就是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简单的事情流程化、流程化的事情定量化、定量化的事情信息化,因此,高校艺术档案的精细化管理归根结底要靠信息化的管理方法来实现。

篇5:档案精细化管理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党和国家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干部管理走向正规化、制度化的基础,是考察了解和正确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做好新形势下干部档案管理工作对于选准用好干部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市经济体制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干部工作发生了较大变化,这对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基于此,笔者按照西宁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精细化管理先进理念的要求,结合自己在管档实践中的一点体会,就如何用精细化管理做好干部人事档案工作谈几点拙见。

一、当前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中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近年来,由于机构编制和用人制度的改革,各单位管档人员变动频繁,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受到一定影响,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对档案工作重视不足。相当一部分单位的主管领导认为档案工作不是主体工作,档案工作抓得再好,也不能体现出单位的工作成绩,没有把档案工作摆到应有的位置,出现重业务轻档案、重形式轻管理的现象。对档案工作的认识仅仅停留在不丢失、不泄密和应付检查的低标准上。少数干部也认为档案工作是人事档案管理部门的事情,不能主动配合档案部门做好个人信息更新、归档材料提交等工作。另外,2模式。二是健全档案管理制度。结合档案管理的发展,进一步修订《档案保管制度》、《档案保密制度》、《档案调阅利用制度》、《档案鉴定销毁制度》等相关制度,逐项细化档案搜集、整理、保管、利用等各个环节的操作规范。三是从严落实档案管理制度。认真坚持“五不查阅”、“四不借出”、“三不转递”制度。各单位应结合档案管理工作实际,建立健全相关档案管理制度,在抓落实上下功夫。对转进转出的档案严格把关,履行登记手续,对历史原因造成的无头档案,给予排找线索,一查到底,治理有人无档,或有档无人的问题,做到有档有人、管人管档相一致。

(二)用管理质量精细化来保证档案齐全完整 1.全面核对档案资料。按照中组部档案工作条例的要求,在做好正常整理工作的基础上,集中力量,以填写干部履历表为契机,对档案资料进行一次全面核对。在整理过程中,力求做到认真鉴别、分类准确、编排有序、目录清楚、装订整齐、严格把好质量关。一是在材料鉴别上,注重真实性。二是在材料分类上,注重准确性,做到卷卷档案分类准确无误。三是在材料装订和外表上,强调整齐美观,提高干部人事档案的整体质量。

2.做好干部档案材料的收集、归档工作。在收集归档材料工作中应做到嘴勤、腿勤、手勤。只有收集齐全干部档案材料,才能不断充实干部档案内容,全面反映干部德、能、勤、绩、廉等工作全貌,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原始依据,避免用人失误。坚持“标准化”整理装订干部档案,整理过程中要做到材料鉴别归类上求准、材料加工上求精、材料切订上求好、验收入库上求严“四个环节”,确保干部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3、简化整档工序。一是要规范用纸。简化整档工序首先必须规范公文用纸,或统一调整干部档案用纸的规格,使两者一致。二是要改进档案盒。在干部档案整理过程中,需要反复的拆装、剪裁,不仅增加了整档人员的工作量,而且也不可避免地使档案本身遭受了损害,不利于干部档案的长久保存。因此,制作更适用干部档案管理的档案盒很有必要,如借鉴文件夹形式,档案整理立卷时,不裁剪,也不装订,只需分类、编号、登记卷内目录,夹入档案夹,增加新的材料时只需把材料插入相应类别中,需要利用档案中某个材料也只要抽出需要部分,不必整本拿出,也有利于档案保密,这样既能提高干部档案整理质量,方便利用,便于保管、保密、延长档案寿命,还能大大减少档案整理繁琐的工序,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4.充实档案内容。一是建立干部工作业绩档案,及时将干部的工作情况、工作业绩和在重大活动、重点工作中的表现情况及任务完成情况归入档案,为干部考核提供必要的依据。二是重点收集干部个人文化程度、专业水平、继续教育

篇6:档案精细化管理

小编精心推荐

心得体会范文 | 心得体会怎么写 | 心得体会格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三篇精细化管理工作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更多精细化管理工作心得体会请关注心得体会栏目!

理解企业精细化管理要弄清四个问题:

一是什么是精细化管理;

二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基础是什么;

三是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条件

是什么;

四是如何落实精细化管理。

对于什么是精细化管理,我的理解是:企业管理是对企业中“人”和“事”的管理,是如何将“人”与“事”结合。精细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种形式,当然也是对“人”和“事”的管理,只不过是精细化的管理,是对“人”和“事”的精到、精确、细致、细化的管理。

构筑企业的精细化管理的基础:

首先是要把企业中的“事”精细化。企业中的“事”包罗万象,有“大事”有“小事”,有“急事”有“缓事”,有重要的“事”有不太重要的“事”,有的“事”一人负责就能完成,有的“事”需要多人才能完成。精细化“事”就是在对“事”整体考虑的前提下,对“事”进行“原子化”分解和整理。“原子化”分解就是把“事”分解为象原子一样小且相对独立的单位,分解到一个人能够完全完成的地步。

其次,培养职业化的“人”。职业化就是工作规范化、专业化,包括工作素

养、工作行为、工作技能的职业化。工作素养包括工作的意识和思想等,工作行为包括工作的语言和动作等,工作技能包括专业技能和人际处理技能等。当“人”的工作意识、工作思想、工作语言、工作动作、工作技能都达到规范化、专业化程度,按照精细化的制度、流程完成工作,那实现精细化管理就有了“人”上的准备。

第三,编写精细的管理制度,梳理完善精细化的流程,打造适合的信息系统,做到制度与制度之间、流程与流程之间无缝连接。第四,用制度、流程、信息系统将“人”“事”结合,做到事事有人负责,事事完成的情况有人检查,事事完成的步骤、结果有据可查、有章可循。“原子化”的“事”,职业化的“人”,完善、精细的制度、流程,以及他们之间的匹配与联结,是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基础。

对于精细化管理实施的条件,有两点非常重要。出国留学一是企业的战略

要明确。精细化管理是为了更好的实现公司战略目标,是为战略目标实现服务的。精细化管理心得体会战略目标清晰有助于精细化管理的推进;精细化管理的实施,又能使公司战略目标更加清晰。二是企业中的“人”必须职业化。职业化的“人”能够认真按照精细化的制度、流程一步一步完成所规定完成的“事”;当然,精细化管理的推进又能够使“人”进一步职业化。企业中“人”的职业化和企业的精细化管理是相互促进的,当这种相互促进最终滲透到每一个“人”的血液当中时,就会形成一种精细化管理的企业文化。精细化管理心得体会

当企业具备了精细化管理的基础和条件后,是否就可以说企业已经进行精细化管理了呢?答案是否定的。精细化的制度、流程必须加以落实、推进、持续完善即必须执行才是真正的精细化管理。强化精细化管理的执行力要从组织上、机制上予以保证,组织上应该设立专门的精细化管理领导小组和工作小

组,机制上应该充分把精细化管理的推广应用和考核激励体系紧密联系起来。

只有具备了精细化管理的基础、条件,再加以强有力的执行,企业的精细化管理才有可能成功。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方法,要在已有的管理基础上做精工、抠细节,从这一做、一抠中挖出效益,推进企业进步。因此哪些环节精细化管理后可以出效益,如何将精细化管理与效益有机结合在一起,是我们执行层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主攻方向。在我们面临的决策足够正确的前提下,执行层的专业水平是保证精细化管理实现的充要条件,而专业水平高的一个醒目标志就是超强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毛泽东曾说: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分析这些事实中找出方针、政策、办法来。分析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奏,问题分析得准,判断才会准,解决起来才会一矢中的、立竿见影、少走弯

篇7:档案精细化管理

一、精细化管理的含义与特征 1.精细化管理的含义精细化管理可理解为一种管理理念和 管理技术,是通过规则的系统化和细致化,运用程序化、标准化、数据化和信息化等手段,使组织管理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 行。企业的精细化管理,是企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根据 自身的性质、职能和特点,在法规制度的基础上,引入一整套系 统、精确、细致、量化的管理标准体系,统一规范企业的各个方 面和环节,建立起与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和运行 机制,在组织机构、内务管理、监督制约、教育考核等方面实现 标准化、规范化。2.企业精细化管理的特征科学性是企业管理的首要理念,是 实现管理高效化的前提和基础。中小型企业要在科学管理理论的 指导下,走出传统经验管理的范畴,朝着科学化、精细化的方向 迈进。当前,一些企业在传统经验的管理束缚下,对企业资源的 优化配置缺乏系统的研究与关注,管理方式只是简单地依赖于人 力资源的投入,造成有限的资源简单的低水平重复消耗,企业绩 效始终徘徊在低水平上,无法走出高投入、低产出的困境。细致 性就是采用科学的方法,强调数量化和精确化。企业管理的细致性,主要是侧重于技术层面和细节,体现在 工作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包括人员安排、工作方案设计、实施和 评价等。通过业务流程的精细化设计,使每个工作流程形成一个 个紧密相连的管理闭环,使员工更为明确地认识工作目标,有效 地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对各项工作标准、考核标准的细化和量化,使各项工作纳入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可操作性 就是要求企业的各项工作目标具有可实行性和有效实现性。这就 要求在制订各项工作标准和工作流程上,要注意实现工作目标所 具备的人力和财力资源、客观环境等因素,不可在缺乏事实依据 的情况下,盲目提出无法完成任务的“大口号”,以免使企业员 工疲劳应战而对工作产生抵触情绪。

二、企业精细化管理的内容 1.工作目标清晰化、明确化 清晰的工作目标是实现企业精细化管理的前提,明确管理目 标并在此基础上强化责任机制,不仅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 向心力,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此外,除 了有清晰明确的工作目标外,企业工作目标的制订还必须合理,即要符合实际工作需要,又要满足客户的要求,否则目标难以实 现。2.工作方式科学化 泰勒认为,最好的管理就是一种真正的科学,它建立在明确 的法则、规章和原理之上。只有在确立了科学的原则、原理、方 法的基础上,才可能真正构建科学的企业管理理论体系,才可能 真正构建符合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需求的管理理论,并以此为 基础,富有实效地加快企业工作方式科学化的进程。3.工作组织系统化 一个科学的组织系统为企业工作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实的组 织保障。在传统的管理体制下,由于企业各业务部门各自独立地 掌握各自部门的状况和管理信息,各业务管理部门之间存在着职 责交叉和信息不畅通的现象。通过设计科学合理的管理系统,设 计一个开放的、依靠内部各子系统的协调行动而自行运转的系统 化组织,从而实现精细化管理。4.管理资源使用最大化 企业为了实现好的效益,需要拥有必需的管理资源,具体而 言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拥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员工。员工的数量 与质量直接影响到企业工作的开展,也对企业特定目标的实现起 到制约作用。二是拥有开展工作所必需的各种信息资源。企业的 各项工作必须具有信息资源,信息资源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工作效 率。三是各类经费和资金,如交通、通信器材、办公房屋和办公 费用等。由于各种资源在实际中总是有限的,因而如何使各种资 源发挥最大效益,就成为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实施精细化管理必 须重视的问题。

三、企业精细化管理的途径 1.管理理念的创新 任何不适应都是从理念层面或者价值层面开始的,同样,任 何变革也都是从理念层面或者价值层面开始。因此,企业的管理 理念再也不能一直扎根和禁锢于传统的观念、假设和政策上,必 须获取和适应全新的价值理念,打破陈旧的观念,克服官僚习性 和僵化的文化,营造积极创新的思维和态度,结合客观实际,努 力吸收借鉴成功经验,只有这样企业才有可能适应时代和社会发 展的要求。在实施企业精细管理的过

程中,最为重要的是要有规 范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的意识,即创新管理理念。2.提高管理意识与能力 所谓管理意识,是指管理者能够自觉运用科学管理的思想方 法和原理原则去认识、分析和解决管理问题,在长期的管理过程 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智慧、欲望和冲动。精细化管理不仅要求企 业的员工要更新管理理念,而且还需要具有掌握信息技术条件下 运用科学的管理技术的能力。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让企业员 工从思想上主动接受新的管理手段,提高企业的效率。3.标准化整合工作 企业的标准化工作是以工作中的科学、技术和管理实践的综 合成果为基础,对其中的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订、发布和实 施标准,达到统一和规范,以获得最佳效益的工作。企业的标准 化整合工作是运用系统科学的观点和系统分析的方法,对企业管 理范围内的所有管理事项,采用标准化原则进行协调、统一处理 后制订并形成管理标准体系,把孤立的、分散的管理事项汇集成 整体管理模式,形成相互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兼容的有机整体,使之有较强的系统性和一致性。对企业工作的每个环节,各项工 作为什么干、如何干都规定得十分清楚和详细,整合的目标是更 好地实现企业的工作目标。4.实现信息、制度和人才的有效保障 企业精细化管理离不开信息化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改变 人类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和劳动方式的同时,也对企业的信息 化管理提出新的要求。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日益成为一种重要资 源,已获得普遍共识,在这样的社会中,及时抓住信息就能把握 主动权,而信息闭塞则势必会失败。信息意识是现代企业管理者 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企业的精细化管理要有充分的制度保障,制 度在管理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制度经济学派的重要代表 人物、德国学者柯武刚等人认为:制度的关键功能是增进秩序,秩序鼓励着信赖和信任,并减少着合作的成本。进一步说,制度 是一种很好的管理手段,离开了制度的管理必然是混乱的、高成 本的。此外,企业的员工是第一要素,只有企业员工的素质得到 提升,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才能落实,才能体现出

篇8:干部人事档案的精细化管理

一、当前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中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 对档案工作重视不足。

一部分单位的主管领导认为档案工作不是主体工作, 对档案工作的认识仅仅停留在不丢失、不泄密和应付检查的低标准上。少数干部也认为档案工作是人事档案管理部门的事情, 不能主动配合档案部门做好个人信息更新、归档材料提交等工作。另外, 不少单位没有专职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 在日常工作中是以相关的业务工作为主, 这严重分散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精力, 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二) 对档案管理标准不高。

大多数单位档案管理工作质量目前还处于一个低水平状态。在档案管理手段上依旧使用以往手工填档、人工装档的简单方法, 计算机技术没有得到广泛普及和应用。在档案管理主体上, 档案工作人员业务能力不强, 对档案工作的知识不够熟悉、制度不够了解、标准不够清楚、要求不够明白, 对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装订等环节心中无数。在档案管理制度上落实不严格, 档案使用率不高, 时间过长, 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档案管理正规化建设和发展。

(三) 档案材料短缺。

如表彰和处分材料散失较多, 有些干部的相关学历学位或专业技术职称没有存档, 造成部分材料遗失或无法补办的现象。另外, 干部人事档案中记载个人履历、社会关系、政治面貌等基本情况的内容多, 而反映个人工作能力、潜力、技术特长等方面的内容少, 这些都直接影响到案卷质量。

二、对加强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一) 做好干部档案材料的收集、归档工作。

在收集归档材料工作中应做到嘴勤、腿勤、手勤。只有收集齐全干部档案材料, 才能不断充实干部档案内容, 全面反映干部德、能、勤、绩、廉等工作全貌, 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原始依据, 避免用人失误。坚持“标准化”整理装订干部档案, 整理过程中要做到材料鉴别归类上求准、材料加工上求精、材料装订上求好、验收入库上求严“四个环节”, 确保干部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二) 简化整档工序。

一是要规范用纸。简化整档工序首先必须规范公文用纸, 或统一调整干部档案用纸的规格, 使两者一致。二是要改进档案盒。在干部档案整理过程中, 需要反复的拆装、剪裁, 不仅增加了整档人员的工作量, 而且也不可避免地使档案本身遭受了损害, 不利于干部档案的长久保存。因此, 制作更适用干部档案管理的档案盒很有必要, 这样既能提高干部档案整理质量, 方便利用, 便于保管、保密、延长档案寿命, 还能大大减少档案整理繁琐的工序,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三) 充实档案内容。

一是建立干部工作业绩档案, 及时将干部的工作情况、工作业绩和在重大活动、重点工作中的表现情况及任务完成情况归入档案, 为干部考核提供必要的依据。二是重点收集干部个人文化程度、专业水平、继续教育情况以及参加各种资格考试、注册考试等能反映个人才能的资料, 并通过这些内容, 把干部人事档案变成反映干部真实面貌的镜子, 记录干部成长的录像, 以便于组织对干部进行全面了解, 使干部档案更好地为组织工作服务。有条件的还应主动向上级部门推荐优秀人才, 把人事档案库变成人才信息库, 把沉默的“死”档案变成有价值的“活”档案。

三、用重点建设精细化来提高档案管理水准

根据实际情况的发展变化, 突出3个方面的建设。

一是改善档案保管条件。严格按照“八防”的要求尽量提供条件, 完善档案保管各项设施, 并及时更新专用档案柜, 尽量拓展档案存储空间, 确保档案室建设符合国家标准。

二是突出审核审批档案管理。为解决各单位审核审批中产生的档案资料归档问题, 应确定审核审批档案的归档范围、立卷原则、整理人员、资料排列等具体要求, 并动态跟踪新增审核审批事项情况, 及时调整归档内容。

三是突出财政检查档案管理。重点是对档案的齐全性、归档资料的逻辑性进行复核把关, 明确具体的操作要求。

四、用档案载体精细化来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 也是实现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一是创新技术和手段加强人事档案管理, 提高利用效率。在注重保密的前提下, 利用信息化技术, 探索新的方法, 对档案进行合理、灵活地开发利用。运用计算机、扫描仪等现代化设备, 将文字、图片等纸质资料变成数据资料, 使干部档案无纸化、信息化, 完善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信息系统, 建立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库, 利用专业管理软件进行档案目录编制、检索及日常的传递、借阅、材料催缴、查询统计等工作, 提高干部档案信息的实效性和正确性。

篇9:档案精细化管理

关键词:精细化;档案管理;机遇;挑战

档案管理工作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小到我们的个人档案的管理,大到全国人口的户籍管理,以往手工管理手段面对如今海量的信息只能望洋兴叹,所以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技术迫在眉睫。精细化管理是一种先进的理念与技术,它运用严谨的管理规范和信息化管理手段解决了海量的数据和以往管理中散漫、难以量化的实际问题。对于这些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材料,如何能够在有效保护的同时,更好地利用其价值成为各级各类档案管理人员在管理工作中面临的新挑战。在这样的重要转型阶段,作为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一、完善档案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好的管理体系需要一系列完善的制度来支持。在精细化管理运行的实际过程中,与以往的管理方式与方法难免有一些差异,包括在部门职责、各岗位职责、精细的管理分类制度、考核制度、奖惩制度等方面的区别。高校档案馆作为档案管理的主要部门,要在实际运行中统筹处理好这些矛盾,把精细管理层层落实,摒弃落后的管理方式,吸纳新的管理观念,在自身部门制度完善的同时,对各教学院部和职能部门档案人员的岗位职责也要明确、细化。专职的高校档案馆的工作人员对各种档案工作流程都较熟悉和规范,但对于二级学院以及各部门的兼职档案人员来说,各项事务还需要用明确的要求和制度来规范,如归档材料的范围、种类、存放方式、档案材料等按要求撰写、按规范收取、按时间归档等都要有专门的制度和规范来约束,细化的工作流程能明确工作中每一个细小的环节。

二、抓住机遇,优化技术

数字化档案馆是运用数字化管理手段对档案进行信息化处理,是当前档案管理工作的主流,但与其他行业信息化处理能力和水平相比,档案信息化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各大高校正在抓住这一机遇大力推动数字化档案馆的建设,利用这一机遇更新管理手段和技术、争取充足的资金来推动档案管理向信息化、开放化迈进。

数字化档案馆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信息化工程,与传统的档案管理与利用相比,它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传统的档案管理在档案归档后,保存质量不稳定,查询利用率低,不便于开放利用。而数字档案馆作为一个开放的平台,各种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后能够永久保存和查阅利用,其档案利用率是以往传统手段远远不能比拟的,其功能强大的信息化处理平台、高效的访问速度和高效的利用率都充分体现了档案管理业务与现代管理方法的整合。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更需要这种传统与现在相结合的互动方式。

三、更新管理人才

数字化档案管理的建立需要大量的信息技术人才。根据当前高校档案从业人员的整体情况来看,信息技术人才较为缺乏,大部分档案从业人员都没有信息技术背景。所以,培养一支能够达到信息化建设需要的高水平人才是保证数字化档案馆建立和运行的必要条件。在建设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团队时,笔者认为应以建设信息技术团队为主,再配以具有多年档案管理经验的人员,以业务需求为指引,在对现有人才进行新知识的培训基础上,引进高素质的跨学科人才,推动数字化档案馆的建设。

四、档案管理人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1.遵循保密原则。“不该说的秘密,绝对不说;不该知道的秘密,绝对不问。”这是档案管理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必须遵守的档案保密制度。对于保密类档案严格按照权限规定管理查看,杜绝保密档案泄密的事件发生。另外,尊重他人个人隱私也是档案人员应具备的基本职业道德。档案管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会接触到个人档案文件,其中包含的个人隐私、以往经历等内容切不可违规公之于众。

2.注重服务意识的培养。档案管理看起来是对各类物体和资料的管理,但在收集档案和档案查询利用的过程中都是要与各类人群有交流的。作为一个窗口服务型的部门,从业人员除了在完成自身业务工作的同时,好的服务态度能影响整个部门的形象。在收集档案材料时,档案管理工作者与档案来源单位是合作关系,而不是上下级关系;与来访人员交流时,对其权限查询范围内的要求应尽力满足;与学校其他部门的协同工作时,档案管理工作者要认真履行本部门的责任与义务。

高校档案精细化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其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学校有效统筹、各部门积极配合、档案从业人员认真工作的共同结果。目前,各高校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已初步成形,但距离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还需要大量的档案工作者对其内容和功能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王玉玲.论高校教学档案的精细化管理[J].兰台世界,2010,(12).

[2]薛四新.IT集约化服务型数字档案馆运行模式研究[J].档案学通讯,2007,(05).

[3]拾景欣.以利用者为本提升档案人员的亲和力[J].兰台世界,2010,(12).

[4]薛四新,张晓.论数字档案馆的共建与共享究[J].档案学研究,2010,(02).

篇10:档案精细化管理

自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全面推行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以来,我公司自上而下对该项工作进行了全面的研讨和详尽的部署,精细化管理工作得以在全公司范围内推广,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一些单位和员工对该项工作的理解还存在偏差,对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还执行不到位,对部分文件的要求还浮在面上,没有落到实处。针对这些情况,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办法(试行)》,让广大干部员工充分认识推行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全面了解项目精细化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引导广大干部员工认清形势、明确任务、统一思想、凝聚力量,迅速掀起全员学习、参与实施精细化管理的热潮,装饰公司精细化推荐方案编写了《宣传提纲》,同时号召各级干部和广大员工,加强责任意识,强化执行力,全面推行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工作。

一、公司在推行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1.对精细化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部分员工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没有认识到公司当前面临形势的严峻性,没有深刻地认识到推行精细化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总认为上面只是走走过场,下面应付一下检查,就能蒙混过关。一些项目领导对于精细化管理要求的几个集中都答不出来。在9月24日集团公司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工作的通知》中,王广钟总经理明确指出,凡未按要求开展工作或做表面文章应付的,项目经理就地免职,对工作没有做到位的,要进行处罚并限期整改。各单位总经理是本单位精细化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如果精细化管理工作在本单位项目抽查中不达标,总经理要引咎辞职。

2.对精细化管理文件的理解存在偏差

在对精细化管理文件的学习过程中,一些员工对文件的理解存在偏差,有的人把管理文件束之高阁,不看或者很少看文件;有的人对文件一知半解,只看很少一部分文件,片面地理解精细化管理工作;有的项目没有把精细化管理工作安排到人头,没有把文件要求研究完、理解透。

3.分公司推行精细化管理工作有待加强

分公司对精细化管理的推进力度有待加强,需要进一步学习、宣贯精细化管理系列文件,利用推行精细化管理的有利契机,进一步理顺分公司与公司其他项目部的关系、理顺分公司与区域性指挥部的关系、理顺分公司与内部项目部的关系,让分公司的管理链条更清晰,业务流程更优化,管理更加规范、高效。

4.公司本部职能部门对项目的督促作用发挥不明显

公司本部职能部门对精细化管理相关要求理解不全面,对项目的督促作用发挥不明显。本部职能部门在检查时没有发现项目部存在的问题,或者发现问题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严格要求项目部限期整改;对要求限期整改的问题没有形成闭环管理,不回过头来清理项目整改反馈情况;对一些没有按要求整改的项目心慈手软,不予处罚,存在做老好人的思想;发现了一些项目存在不执行、假执行的情况,但职能部门缺乏相应的手段,还停留在打电话提要求的层面。

二、充分认识推行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1.全面推行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是实现企业科学管理的重要载体

精细化管理是企业科学管理的精髓,是运用程序化、标准化、数据化、信息化的管理技术,对生产经营实行有效管控的现代管理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优化资源占用、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益。精细化管理的本质就是要使用更加精细的管理尺度,对所有管理要素进行全过程管控、全方位管理,通过对企业战略目标的细化、分解、落实,保证企业战略能够在各个环节有效贯彻并发挥作用。通过全面推行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使项目管理工作更加标准化、专业化和系统化,不断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提高公司整体盈利能力,实现公司的永续经营。

2.全面推行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是提高经济效益、应对市场竞争的根本举措 多年来,电务公司在中铁二局各子公司的多项指标上始终保持着领先地位,但在铁路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大环境下,我们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窄。目前,中国中铁和中国铁建各有两家电气化集团公司、中交集团和通号公司也都新成立了电气化集团公司,参与竞争的大型电气化公司越来越多,如何站稳脚跟与大型企业展开竞争已变得迫在眉睫。

中国中铁股份公司于5月15日召开全面深化改革动员大会,为中国中铁系统全面推行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拉开序幕。经过一系列前期的准备和学习后,公司10月17日正式发布《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操作指南》。该《指南》明确了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的工作要求、工作流程、责任部门、责任人及完成时限,将成为公司深入贯彻落实中国中铁精细化管理要求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推进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既是上级组织的硬性规定,也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需要,是公司打开市场参与竞争,提高公司经济效益的根本手段。全面推行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项目管理“受制于人”的状态,实现由“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的转变,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的转变;就是要强化企业和项目两个管理责任,实现工程项目的全员、全过程、全覆盖管理;就是要突出“效益最大化”原则,抓住“成本管理”核心,强化“过程控制”主线,让精细化管理延伸到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扭转当前项目的被动局面,改善企业的经济运行质量,促进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全面提升。

三、准确掌握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内容

目前电务公司建立了以总公司下发的《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办法(试行)》为主的精细化管理系列文件和标准,包括将中国中铁下发的精细化管理相关文件及表格整理形成《中国中铁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文件汇编》,发布了《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操作指南》。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办法(试行)》体现了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13化管理”内容,即项目管理层级化、要素管控集约化、资源配置市场化、产品清单预算化、管理责任矩阵化、成本控制精细化、管理流程标准化、作业队伍组织化、管理报告格式化、经济活动分析制度化、绩效考核科学化、管理手段信息化、团队理念国际化。在公司层面的要素管控方面,突出了“12大集中”的内容,即物资集中采购配送、设备集中采购和租赁、劳务集中管理、资金集中管理、施工组织设计集中管理、限价集中管理、合同集中管理、业务流程集中制定、管理策划集中进行、责任成本集中管控、二次经营集中组织、督导检查集中进行。

概括起来讲,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体系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六个方面,即:一个目标、两大转变、三支队伍、四大支撑、五个集中、六大关口。

一个目标,就是提高企业发展质量和经济效益。

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发展的根本目标。这些年,我们企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虽然在逐步提高,但是企业利润水平较低、资产负债率持续攀升、存贷双高、存货居高不下等问题始终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特别是部分二级公司发展质量不高,部分三级公司和工程项目亏损严重,已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短板”。这些问题,归根到底是管理问题。全面推行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突出“效益最大化”这个原则,抓住“成本管理”这个核心,强化“过程控制”这条主线,让精细化管理的措施覆盖到工程投标、成本核算、施工生产组织、流程管控、调概索赔、工程清算等各个环节;覆盖到安全质量管理、劳务队伍管理、物资采购供应、机械设备租赁、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从而创造更高的管理效率和更大的经济效益。努力实现从今年开始,用3年左右的时间,通过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使企业利润水平提高3个百分点,进一步做实做强做优企业。

两大转变,就是由过去的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由前台管理向后台管理转变。

多年来,我们在项目管理方面做了许多探索和实践,但始终没有建立起一个系统的管理体系、统一的管理制度、规范的管理标准和有效的管控机制。全公司目前的工程项目管理仍然还处于粗放式管理的状态,主要采取的是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经济责任承包制,把项目管理的成败维系在项目经理一个人身上,而企业法人对项目缺乏有效的管控,严重影响了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全面推行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就是要对这种“粗放式”管理模式进行颠覆性的变革,通过抓住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这个“牛鼻子”,带动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就是要通过加强企业法人对项目的直接管控,强化企业和项目两个层面的管理责任,从而实现工程项目的全员、全过程、全覆盖管理。

三支队伍,就是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的管理团队、执行团队、作业团队等三支队伍。

一是管理团队,是指三级公司法人管项目的队伍。全面推行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强调法人管项目,就需要建立健全二三级企业精细化管理的组织架构,特别是建立健全三级企业从事成本管理工作的管理团队。为此,股份公司明确要求各单位要尽快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部门,建立完善后台成本管控体系,建立管理、技术、作业标准,明确管理流程和成本管控关键要素,切实加强企业对工程项目的投标管理、前期策划、项目部组建、施工准备、过程管理、收尾管理、后评价等项目生命周期全过程的后台集中管控,为实现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提供组织保障。二是执行团队,是指职业项目经理人队伍。全面推行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就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职业化的项目执行团队。为此,股份公司出台了职业项目经理管理办法,对全公司职业项目经理分级、认定、聘用、考核、管理和薪酬等进行了明确规定,为实现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提供管理保障。三是作业团队,是指作业层实体。全面推行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就需要一支规范化、标准化的高技能作业团队。为此,股份公司出台了组建作业层实体的指导意见,对组建作业层实体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措施、优惠政策、组织管理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在全公司大力发展由企业监控、骨干发起、员工参与、吸纳社会资本和劳务人员组建的作业层实体,参与企业内部市场竞争,承担工程项目专业化分包任务,为实现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提供实施保障。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抓好作业层实体的主要发起人和发起人团队建设。

四大支撑,就是组织支撑、标准支撑、系统支撑和流程支撑。

一是组织支撑,是指股份公司出台的关于工程项目“一定编两定额”的管理制度。“一定编两定额”是全面推行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特别是进行成本管理的基础,项目部合同签订、劳务分包、价格管控、收方结算、方案审批、物资采购、设备采购租赁、资金使用、利益分配等关键性后台管控工作均与之密切相关。所谓“一定编”是指不同规模、不同工程类别的项目机构定编定员;“两定额”是指不同地区项目部的人年均管理费用定额;不同地区、不同工程类别项目的劳务分包指导价(定额)。要求二级公司按指导价管理,三级公司、项目部实行限价管理,建立价格系统平台。股份公司还将发布二、三级企业机关运营成本标准,作为二、三级企业运营成本管理的依据。二是标准支撑,是指施工作业指导书,就是公司通过制订工程项目管理手册、临时工程建设标准等文件,明确各项业务工作标准、明晰各项管理和作业流程、统一输出格式,规范项目各项管理行为。三是系统支撑,是指项目成本管理信息化系统,就是要求充分发挥《中国中铁项目成本管理信息化系统》对项目实行后台控制的核心作用,督导项目部依托《中国中铁项目成本管理信息化系统》信息平台,开展合同管理、方案预控、责任成本预算、验工计价、变更索赔、数量控制、费用控制、收方结算、核算分析、绩效考核、报表等日常业务工作,公司则通过后台实现在线实时审批、实时监控、实时预警等功能,并以支付为基本控制手段,对项目实施全业务覆盖、全过程管控,通过有效控制,规范项目各项管理行为。根据要求,公司有11个项目(福州轨道交通1号线、东莞车辆段四电工程、东莞R2线信号工程、杭州地铁4号线一期变电工程、广州1号线开关柜大修工程、昆明草海BT项目、贵阳市花果园T1区消防工程、成蒲西环既有线接触网与信号改造工程、成都南延线路灯工程8标、成都地铁1号线南延线、西安和谐号机车检修工程)从11月1日正式上线运行。四是流程支撑,是指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包括结算支付在内的88个业务流程,就是公司通过构建合同签订、预算分解管理、临时工程方案决策,大型机械设备和周转料配置方案决策,劳务分包决策,物资计划、采购、验收、发放管理,周转材料管理,劳务收方结算,经济活动分析,责任成本计价和项目竣工结算等管理业务流程,建立完善后台管控体系。

五个集中,就是劳务队伍集中管理、资金集中管理、物资集中招标采购、设备集中采购租赁、施工组织设计集中管理。

一是劳务队伍集中管理,就是要求各单位要进一步健全完善企业合格劳务分包供方名录,按照核心型、紧密型、普通型实行分类管理。对列入不合格名单的外部劳务队伍,股份公司所属各单位三年内一律不得使用。要统一规划劳务基地的建设,与地方政府合作,采取订单式培训模式,对施工生产急需工种和骨干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及时充实到工程项目的操作层,提高工程施工作业水平。二是资金集中管理,就是要求利用企业资金管理平台上收下划、银行后台资金实时归集、办理银行汇票存入全额保证金等方式进行资金集中。同时要求公司对项目资金实行“AB”户管理,项目收到业主拨付的所有资金必须及时全额划入A户,将资金审批和拨付纳入《中国中铁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信息系统》,严把资金结算支付关,加强后台管控。三是物资集中招标采购,就是要求各单位根据工程项目实际,从上级管理单位发布的《合格物资供方名录》中选择供应商,推行工程主要物资区域集中招标采购、战略采购、工程辅料网上竞价采购;充分利用股份公司开发的《中国中铁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物资采购业务;公司通过周转料管理信息平台,发布指导价,定期更新信息,优先从内部调剂、租赁;项目部物资(含周转材料)采购、租赁合同由项目部报公司审批后签订,实行集中审批、集中结算、集中支付。四是设备集中采购租赁,就是要求机械设备购置根据公司相关办法实行集中招标采购;公司通过机械设备管理信息平台,定期发布租赁指导价,实行内部调剂,内部资源不能满足项目需要时,通过外部集中租赁解决;租赁机械设备必须执行租赁合同评审制度,租赁合同经项目部领导和相关部门评审、会签,并报公司审批后签订,实行集中审批、集中结算、集中支付。五是施工组织设计集中管理,就是要求所有的工程项目都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并报公司评审和审批,项目部根据单项工程技术难度、规模、安全风险等级、工期等要素和有关文件要求,结合公司专项施工方案等级划分标准,合理划分专项方案等级及编制报审计划,上报公司技术管理部门审核;在进行主要施工方案制订过程中要进行充分的方案比选,保证施工方案的安全性、先进性、经济合理性。

六大关口,就是投标评审关、成本核算关、责任落实关、调概索赔关、结算消号关、绩效考核关。

全面推行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必须在工程项目过程控制上切实把好“六关”:一是“投标评审关”,要进一步落实工程项目投标的“底线”要求,决不能再搞到处出击、广种薄收、“卖牌子”、大量垫资、赔钱赚吆喝的事,不能让项目输在起跑线上;二是“成本测算关”,要对新开工项目进行全面的成本测算,搞清各个环节的赢亏点,做到心中有数;三是“责任落实关”,要细化工程项目经营责任承包制,全面落实项目经理经营风险抵押和全员经营承包责任,实行市场化的激励约束机制;四是“过程监控关”,要对工程项目分包、劳务分包、材料采购、机械使用、资金拨付等重点环节实行全面的后台管理,堵住项目效益流失的各种漏洞;五是“调概索赔关”,要进一步细化工程项目的设计变更和调概索赔,加大清收清欠的力度,算清每一笔账,完善各种资料,落实清收清欠责任制,最大限度地保证和提升项目收益;六是“结算销号关”,要切实加大对已完工项目的工程清算、审计、余款清收以及后评价工作,切实做到工完账清、责任明确,奖罚兑现,让每一个项目都能够做到全周期经营、全过程管控、全方位盈利。

四、加强执行,让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落地生根

1.强化职能部门作用发挥,推动精细化管理顺利执行。机关是公司的决策管理中心和大脑中枢,是落实各项决策部署的关键环节。职能部门又是机关的细胞,是机关工作的基础,担负着各项管理的检查、督促、考核、服务等职能,起着沟通上下、协调左右的桥梁纽带作用。要让精细化管理各项要求顺利、不打折扣的在项目执行,必须加强公司本部职能部门的执行力,从机关职能部门开始做起。

第一,强化表率意识。机关职能部门要做抓落实的表率,以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赢得大家的信赖。要身先士卒的学习精细化管理相关文件,把精细化管理的要求理解透,成为自己分管工作范围内的专家,要对精细化管理相关文件和要求进行完整的解读,便于指导项目部工作。

第二,强化制度意识。抓落实必须依靠制度,用制度管人。应建立健全相应的奖惩机制,抓好制度的强贯、强记、强考工作,以制度的贯彻落实推进精细化管理工作上台阶。

第三,强化服务意识。为基层搞好服务,是机关职能的要求,是机关作风的体现,是机关工作指导思想的准则。因此,机关职能部门应把工作定位在基层,把责任践行在基层,对于项目部在推行精细化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及时帮助解决。

第四,强化执行意识。执行力是机关职能部门,特别是部门负责人必备的能力,也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因此,职能部门要按照“执行决策不动摇、执行纪律不走样、执行制度不变通”的原则,培养个人执行力,强化决策、纪律、制度的权威性、严明性和刚硬性。机关职能部门在精细化管理检查中,发现项目存在问题,要及时下发整改通知书,督促项目部按期整改,如果基层项目部没有按期整改,各部门应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让项目部整改到位。做到令行禁止、赏罚分明、以律促行。近期,公司将要把各职能部门对项目部精细化管理工作的督导情况纳入考核范围,与公司本部的绩效工资挂钩。

2.健全制度并严格贯彻,保证精细化管理严格执行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精细化管理”推进过程中需要我们有“规则”,而且规则要系统和细化。在推行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要通过严格的制度来进行管理,划分清楚职责、明确任务和分工,把制度落实到位。这些制度和规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中国中铁下发的系列文件是我们推进精细化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公司编发的“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操作指南”告诉我们什么时间,要开展什么工作,集团公司“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手册”告诉我们该怎么开展工作。可以说,我们的制度是比较健全的。另一方面,我们要加强执行的规则。不但要加强制度建设,更要加强制度的贯彻和落实,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公司的执行力,为实现精细化管理提供组织保证。

3.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保证精细化管理有效执行

精细化管理要有效执行,执行力非常关键,执行力“就是按质按量按时地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干工作要着眼于“快”,只争朝夕,提高办事效率。因此,要提高执行力,就必须强化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弘扬雷厉风行的工作理念,坚决克服工作懒散、办事拖拉的恶习,坚决解决执行不力,执行失败的问题。从公司精细化管理推进的薄弱环节可以看出,公司部分单位工作质量低下,效率不高。部分单位和员工“差不多”、“想当然”的思维同样存在,而且也是根深蒂固。原有的工作思维方式,那都是自己的“规则”,这些形成的规则与企业的规章制度可能很不相符,甚至完全相悖。要扭转这种局面,需要大家摒弃“差不多”的思想,形成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让精细化管理的各项要求和公司的指令快速、高效的实施并完成。

4.加强考核奖惩等工作,保证精细化管理有力执行

切实兑现考核奖惩等工作,是加强公司执行力建设,推行精细化管理的有效工具。把精细化管理推进情况与绩效考核等考核指标挂钩,能有利的推进精细化管理工作。如何实施利用好这一工具,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是关键。所以,实施考核必须要达到良好的实际效果,否则,反而起很大负面作用。公司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易于操作的考核措施,考核力求公平公正,要严格兑现奖惩。没有很强的执行力或者激励、奖惩制度,很多单位都想着“不知道干好了有什么好处、如果干不好也没什么惩罚”。如果在推行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形成了这种工作氛围,那么推行工作肯定干不好。

上一篇:《悲惨世界》读后感200字下一篇:项目科技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