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师的个人教学工作反思

2024-06-20

学校教师的个人教学工作反思(精选14篇)

篇1:学校教师的个人教学工作反思

本学期思品教学总结如下:

一、广阔的教学阵地。

开放教学要打破教学场地的限制,除了在教室教学外,还可根据教学资料,组织学生到教室以外的场所去进行教学活动。

二、互动的动态式讨论。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构成了必须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构成了相应的态度和潜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构成贴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开放的动态式讨论、小组合作形式,使学生的主体得到了充分发挥,学生得到了“全身心”的投入上,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个性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在有了更为真切的情感体验,有利于道德认识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同时也培养了合作意识,增强了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三、多样化的情境式表演。

我们能够结合有关教学资料,采用讲故事、听歌曲、情感朗诵、主角游戏、小品表演、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情境表演”。教学中分别让学生主角扮演,加深了对课文资料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资料。

篇2:学校教师的个人教学工作反思

1.认真学习教材教法,做好充分的教学工作

(1)认真做好课前的准备,每一节课都是经过认真构思和计划的

①作为一名育人工作者,我们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孩子,所以本人认真钻研教材,全面掌握本册的教学目标、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适当的补充相关资料,让学生在课堂能学到有些书本没有提及到但是又是务必要掌握的知识,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上课的时候发现学生某些以前已经学过的.知识掌握得不稳固就适当及时进行补充,让学生重新回忆已学知识同时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新的知识学习。

(2)课堂上的状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在课堂上个性注意调动学生的用心性,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简单,学得愉快。

2.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本班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潜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的力度。

3.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

厚爱差生,我真正做到以情动人:首先做到“真诚”二字,即我在学生面前不敢有丝毫虚伪与欺哄,做到言出必行;其次做到“理解”,即能感受差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表现和看法,如对学习的畏惧、犹豫、满足、冷漠,错误的想法和指责等,信任中差生,鼓励他们自由讨论。最后做到“理解”二字,即透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小学生的思想容易受环境影响,辨别是非的潜力比较薄弱,做班主任的有义务随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进行适当的教育。发现了问题我会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

二、存在的不足之处

1.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不够端正。上课听讲不认真,家庭作业经常完不成。

2.个别同学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学习习惯有待于培养,改善与提高;整体知识整合不够,学生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的潜力有待提高,知识的构成不够系统。

3.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主要表此刻:学生家庭的不配合,造成了学习差。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1.针对我们班学困生比较多的特点,我主要是课上多提问,课下多辅导,和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继续抓好常规管理,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好处,以便更好的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

2.加强知识运用的综合性,灵活性与实践性;注重将知识积累与动手操作,生活实践紧密结合。

3.注重知识的全方位整合与综合运用,分析;在知识学习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知识回顾与反思的习惯。

篇3:让个人反思成为教师的生活常态

一、个人反思中存在的问题

1.“茫”

大部分教师都被学校要求写“教学反思”, 规定了反思数量, 比如每周不少于一次, 也规定了篇幅, 比如字数不少500字。为了完成任务, 凑够字数, 于是大多教师先是对课堂教学过程做流水式描述, 而后宽泛地总结得失。如果让教师真实地评价“反思”对专业发展有何益处, 往往不甚明了。教师增加了写“反思笔记”的负担, 而“反思”之后对自己的专业却收效甚微, 因而教师往往反感、害怕写“反思笔记”。

2.“窄”

教师的反思局限在教学领域, 只是对教学行为、教学过程反思, 对教学失误反思, 对成功的经验不反思或反思较少。另外, 教师的职业特质使教师的反思资料和合作机会有限。教师是一个孤独的工作者, 一旦把教室门关起来, 就与外界隔绝, 这种分离导致没有人来指出教学的不足。我国有教研组、年级组和备课组等传统, 但这些原本非常好的教学研究组织逐渐异化为行政性组织。由于大多数学校的评价制度还不够完善, 考核的多是教师个体的业绩, 没有把同年级、同班级的教师团结协作作为评价内容, 大部分教师还是处于专业孤立的状态, 这使得教师很难有机会收集到关于自己的信息, 尤其是同伴对自己专业状态的评价信息。教师仅仅依靠自己的内省难免会有所偏失, 更可能忽略自己未意识到的问题。

3.“浅”

由于教师的专业自觉水平和反思、研究的能力有限, 教师的反思只限于一般意义上的教学回顾, 难以与教学理论联系, 不会提炼自己的经验, 使自己的教学仍然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反思的前提是对自己的教学状态有所认识。教师时常以单纯的“教学人员”来对自己定位, 对自己的工作和专业状态只有模糊的了解, 缺乏思考自己专业状态的主动性。他们固然会记录下自己的教学和困惑, 但这种理解基本上是从“当局者”的角度来思考, 很难抽离出来以“反观者”的角度思考。教师很难看到教学问题的真面目, 缺乏对自己整体状态的清晰认识。有的教师即使能看到自己的部分问题, 由于缺乏基本的研究素养也只能在浅层次上思考背后的根据, 抑或进行经验总结。

4.“浮”

教师不是发自内心地去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和教育现象进行反思, 没有把反思作为自己的自觉行为, 而是把它理解为完成任务似的硬性规定。因此, 反思往往流于形式, 没有实效。教师反思很难一次就产生显著的效果, 最初的反思更可能只是专业信息的积累。反思要真正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必须首先成为教师专业生活的日常化活动。教师由于工作量大和忽视反思等原因, 很少做到日常化的反思, 更不用说有针对性地对某一领域进行长期的阶段性反思了。缺乏日常化反思的背景, 即使教师有突然的思维闪光, 也很难保持下来成为专业发展的动力。

二、反思什么

以上所说的教学反思主要是以教学过程为对象, 而教学过程包括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评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考核与评定。这五个环节构成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全过程。教学反思的内容与策略也就主要围绕这五个环节展开。

1. 对备课的反思

备课是上课前的准备工作, 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备课的过程是教师提高自身文化科学知识水平的过程, 同时也是教师积累、总结教学经验和提高教学能力的过程。对备课的反思内容主要是指反思有没有认真钻研教材, 有没有精心设计上课的全过程等。如我认真学习教学大纲了吗?我明确所教学科的教学目的、该学年和各章节的教学目标吗?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如何?学生已具备了哪些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我设计的每一教学环节每个提问是否都围绕教学目标?用这种教学方法是否比另一种方法更好?我期望学生从这节课学习到什么?我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 课堂中应该有什么样的活动?等等。

2. 对上课的反思

对上课反思的内容主要是教学目标 (知情意行) 是否达到, 学生对知识点掌握了吗?学生的能力提高了吗?教学效果怎样, 对教材的讲解是否正确, 层次是否清楚、重点是否突出, 教学过程设计得好不好, 教学方法是否多样, 时间分配合理吗, 课堂气氛如何, 还存在哪些应该改进的问题, 怎样改进, 课后及时总结了吗, 这节课成功吗?为什么成功?如果不成功, 原因是什么?这节课主要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学生学得怎样?学生学到了该学习的内容吗?采用什么方法实现师生互动, 等等。

3. 对布置与批改作业的反思

对布置与批改作业的反思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对布置作业本身的反思

一是对作业量的反思:如抄生字, 抄10遍多了吗?抄5遍可以了吗?抄3遍是否也能达到效果?不同程度的学生完成这些作业需多少时间等;二是对作业质的反思:我选的作业题的代表性如何, 有没有一些无意义的、机械重复的作业, 不同学生的作业要求有无区别对待, 对作业的要求交代清楚了吗?等等。

(2) 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的反思

哪些题目学生未掌握做错了, 原因是什么?我对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学习方法如怎样审题、遇到不会的题目怎么办、怎样自我检查等进行指导了吗?学生有没有出现抄袭作业的现象?等等。

(3) 对批改作业行为和方式的反思

如我需要批改所有学生的所有作业吗?可否改部分学生的作业, 可否改学生的部分作业, 让学生帮忙批改可以吗, 可以让学生自己互换批改吗, 哪些情况需要面批, 作业情况及时反馈给学生了吗?做好讲评工作了吗?等等。

4. 对课外辅导的反思

课外辅导有三方面的内容, 即给缺课的学生补课, 给学习基础差的学生辅导, 给学有余力或学有特长的学生个别指导以加深加宽课上所学的内容。课外辅导的形式主要有两种, 即教师对一个或几个学生进行辅导和适当组织学习优秀的学生帮助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对课外辅导的反思包括对课外辅导内容的反思、辅导形式的反思和辅导效果的反思。

教育教学反思始终是一种过程, 是一种探究, 这种探究是没有终结的, 因为, 反思者始终在追求更好的、更完善的教育教学。可见, 教育教学反思不可能一蹴而就, 一个反思者必须具有坚强的意志力把它作为生活常态来对待。

参考文献

[2]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5.248.

[3]幼儿园工作规程.国家教育委员会发布, 1989.6.

篇4:学校教师的个人教学工作反思

案例实践与反思:学校心理辅导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然选择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各校重视,纷纷配置了心理辅导专兼职教师,针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个别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咨询,负责全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工作。但是由于这些人大多数是半路出家,缺乏系统而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时对学生心理和行为问题把握不够准确,有时对学生心理问题认识仅仅停留在经验层面上,没有形成理性的认识,工作中容易出现专业性错误。还有二部分教师虽然毕业于大学心理系,理论基础扎实,但因应用性知识技能以及学生工作经验缺乏,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如何切实有效地提高学校心理辅导教师的专业水平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另外,当前学校心理辅导教师的、培训还存在许多缺点,如偏重于知识的传授,以原理、规则知识为主要内容,在形式上仍以请专家讲座或选派教师参加短期课程培训为主。心理辅导工作是应用性、创造性、发散性、复杂性和情境性很强的工作,因为这项工作所面对的是永远变化的环境、变化的个体,很难确定一个固定不变的指标和与之相关的一成不变的策略手段,而且没有任何一项措施符合集体中的所有成员,也没有任何一种策略永远是最佳的。因此,教师只有不断地研究新情况、新环境;新问题,并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行为,才能不断适应和促进学生发展。更何况学校心理辅导是一种高度个体化的专业行为,尤其是个别辅导,通常是采取一对一、面对面的工作方式为当事人提供服务,职业要求对辅导中所涉及到的个人隐私予以保密,使得辅导工作大都“藏匿于暗室之中”,很少为他人所直接观察和了解到,这就更加要求心理辅导教师通过对自己辅导过程的描述和反思来寻求有关专家或同行的建议。

美国著名学者波期纳曾经提出一道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所谓经验,是指教师由教学实践得来的知识与技能(显性的和隐性的);所谓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借助发展逻辑推理的技能和仔细推敲的判断,将自我和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自我及其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过程。舒尔曼更是指出:教师专业知识应该包括原理规则知识、专业案例知识和运用原理规则于特殊案例的策略知识(也就是我国有些学者所称的实践智慧知识)。职初教师、有经验的教师和专家型教师三类不同的知识所占的比例是不同的(见下图)

案例实践与反思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以培养教师实际需求的“实践性智慧”为目的,以心理辅导实践中的问题为轴心,充分挖掘和开发教师的内在潜力和资源,在教师自主实践反思中转变,在同伴的交流互动中生成“实践性智慧”。这是新时期教育发展的一种崭新认识,也是学校心理辅导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然选择。

案例实践与反思的方式

1.个别心理辅导案例的撰写

(1)主题和背景

每个案例都应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它通常关系到心理辅导的核心理念或技术。常见问题、困扰事件和当事人背景,要具有典型性和时代性。

(2)基本情况和主诉问题

包括当事人成长过程中各类基本信息、重要生活事件、本次诱发导火线、主要症状与问题等,要具体详实、真实可靠。案例描述应来源于教师真实的经验和面临的问题,对当事人某些情况必须作适当调整和改编以保护个人隐私。应紧扣主题,突出讨论焦点。

(3)症状诊断和分析

对当事人的心理问题及其原因作出评估和分析。

(4)心理辅导指标和策略

准备运用哪些辅导策略,达到什么样的辅导目标。

(5)辅导步骤和方法

针对当事人的情况具体采取了什么样的辅导策略和手段,包括当时面对的场景氛围、精彩对话等,需详细重点描述。

(6)结果和讨论

案例不仅要说明过程和思路,还要交待结果,包括辅导者和当事人的感受、认知、行为变化等,对于案例所反映的主题和内容等,应作一定的评析,同时揭示事件、价值和下阶段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2.从参与研究的主体来分,可分为自我反思式、同行交流互动式和专家引领督导式

(1)自我反思式

自我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自我反思的内容几乎涉及心理辅导教师自身和心理辅导过程的全部,可以是对学生问题的再认识,可以是对某一心理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可以是自我感受、灵感顿悟,也可以是对某个或整个处理过程的反思。

个别心理辅导的自我反思一般包括:

①辅导教师是否时刻注意到,所有的辅导行为都应该是围绕着促进来访者的成长这一核心目的而实施的,辅导过程是否是与来访者共同寻求最佳的问题解决方案,并促进此方案进行有效实施的过程。

②辅导教师是否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理解力,对来访者的问题是否进行了准确界定和澄清,并且运用恰当的方法和策略促进了来访者提高自我探索、自我决策的能力等,对自己某些咨询知识和能力的不足是否能坦然面对,对自己无法解决的案例是否及时转介。

③辅导教师是否意识到自己的态度、需要、情感、信仰、价值观等对自己的辅导行为、辅导关系所产生的影响。

④辅导教师是否注意在与来访者之间建立一种相互尊重、信任、坦诚的辅导关系。

⑤辅导教师是否注意自己所运用的策略在最大程度上是来访者需要的,是促进来访者有效成长的。

一般在一次或阶段性辅导活动结束后,辅导教师能通过自我反思,对辅导活动的整体结果进行归因和评价,及时通过自述回忆等形式收集辅导活动中的信息,辅导中的长处和不足,总结自己的辅导实践。通过不断实践、反思、总结、概括,逐步提高专业水平。

(2)同行交流互动式

学校心理辅导教师在强调自我反思的同时,还要注意开放自己。如加强专业人员之间的交往、互动、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主要形式有:

①对话:包括信息交换、经验共享、专题讨论和沙龙等,通过与其他教师研讨交流发现隐藏在辅导行为背后的理念等,进而提高自己的监控能力;

②协作:指同一课题组教师(可以是本校或校际间)分别承担责任、共同完成任务;

③帮带:指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指导和帮助青年教师,骨干教师的丰富经验和青年教师的活力、创新相结合,以期达到共同成长、共同进步的目的。

由于各校心理辅导专兼职教师基本上都是孤军奋战,由校际间的交往互动组成支持性资源系统,这种心理上和技术上的支持对于维护和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同行间交流互动可以促进每个教师研究自己,分享别人成功经验,在实践中自觉调整辅导行为,提高心理辅导活动的效能。

(3)专家引领督导式

专家根据学校心理辅导教师的实践操作情况,有选择地介绍相关理论和技术,进行认知和行为干预,对心理辅导全过程给予关注和指导,并对学校心理辅导教师的能力和素养进行评估,指导学校心理辅导教师进行自我反思,对心理辅导教师撰写的案例进行及时总结。

不少学校心理辅导教师由于半路出家,长期处于教师的权威地位,关注于辅导暂时的显性结果,在辅导过程中习惯于居高临下地给予学生直接帮助,而不是运用恰当的方法和策略促进学生自我探索、自我决策,实现助人自助。所以,通过与专家对话的形式,能反思自己辅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转变策略,提升专业素养。

上海市心理辅导协会吴增强老师曾经举办过个案辅导研修班和学校心理咨询督导班,辅导班学员们边学习、边做案例、边讨论案例,边分析研究案例,学员们在专家引领下相互督导,辅导技能、素养、反思能力和督导技能均得到显著提高。

在案例的实践与反思中,教师与自己的对话、教师与同行的对话、教师与专家的对话,这三种对话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力量,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关系,缺一不可(见下图)。

3.从实践反思的内容、过程的复杂程度来划分,可分为主题式和综合式

(1)主题式

教师通过自我反思,并与小组诊断剖析的方式相结合,收集各种案例,然后以归类分析的方法找出各种典型类型,对不同类型的问题进行归因分析,重点讨论影响辅导有效性的各种观念和策略;对存在于自身或小组成员的问题进行分析、交流,最后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主题可以是针对当事人相同心理问题,例如,前段时间分别有三位学生都因玩网络游戏而不来学校上学,把相同的问题放在一起分析研究,发现尽管症状相同,但由于引发的原因不同、个体的基本背景不同,辅导的切入点和策略大不相同;主题也可以是针对心理辅导教师的相同辅导策略而进行研究,如心理辅导过程中的提问技巧,封闭式提问与开放式提问如何相互转化使之达到最佳辅导效果等。将个案中的相关问题汇聚在一起,细致探讨,相互补充,不断完善自身素质,增强和提高辅导的实际效能。

(2)综合式

辅导活动的整个过程,涉及当事人问题、心理辅导教师自身和心理辅导过程的全部。研究和开发综合式案例有助于全面探讨学生的问题和辅导策略,对于心理辅导教师的专业成长和科研型、学者型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案例实践与反思的基本方法

心理辅导案例来源于现实生活中不同的个体,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多样性和复杂性。

1.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是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与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变社会行为的目的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弄清某种教育作用对实际的教育过程产生的效果,并对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进行评价,用以改进实践活动。

在心理辅导案例研究中,运用行动研究,教师既是研究者,又是实践者,既是研究的主体,又是研究的对象,教师对心理辅导活动中的独特问题、独特事件、在社会情境中的独特表现及对相关原因进行分析、阐释,揭示丰富多样的个性,了解他的行动意味着什么,可能会碰到哪些问题,随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不断修改调整研究方法。通过实践者的研究和对自己实际工作的反思,不断提高行动质量。行动研究缩短了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研究成果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距离。

2.叙事研究

叙事研究是后现代主义思想家创造的一种掌握边缘人散漫行为的工具。叙事研究在复杂的心理辅导案例实践中选择叙事的内容、事件、情景,分析立场、观点,把握个人的主观现实、假说和信念。叙事把个人的生活置于更大的环境中,既置于亲身经验的情境,又置于更广阔的社会和经济系统中,提炼、明确有效的辅导行为及其理论依据,通过叙事发现心理辅导过程中遗漏的信息;尚未思考的角度和尚存的没有较好认识的问题。叙事帮助教师更加明确目的,确定价值观,并使教师的感情定向与人们和事物一致起来,有利于自己在活动中定位,并把自己的主体性保持在适度的范围内。

3.角色扮演

篇5:教师个人的教学反思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综合学科,所以在教学中,我要牢牢把握这一点,做一个“道”的传授者。比如在教学胡适的《我的母亲》的时候,除了让学生感受到母亲的伟大之外,还要让学生学会体谅自己的母亲,感受自己的母亲,所以我设置了这样的教学环节,让学生自己谈一谈母亲对自己性格的影响,从而将学生引到“孝”道。此外,胡适还有一句名言“做学问要在无疑处有疑,有疑处无疑”,我要告诉学生这句话的深意,让学生做一个敢于质疑的人。总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要尽力把学生培养成有血有肉的大写的人。

授业

正所谓教书育人,教书是教师的最本职工作。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要超周备课,背好课,多听有经验教师的课,向他们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并学以致用。同时,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课下找问题学生谈心,走进他们的心里,从根本上找到症结所在;关注各地中考试题,每周做一篇中考语文试题,分析命题方向,答题思路和方法;秉承终身学习的理念,多读教学理论书籍,报纸和杂志,时刻为自己充电。

解惑

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鼓励学生多提问题,敢提问题,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解答学生无论是在课上还是课下提出的各种疑惑,有耐心。

篇6:教师个人教学模式的反思

一、对教学模式的理解

根据《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解释,模式是“作为标准的结构和样式”。所以,其特征是“标准”,内容是“结构和样式”。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即指语文课堂教学的标准化结构和样式。

二、课堂教学模式起源的推测

形成课堂教学模式肯定是为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效,在教育教学水平落后、上课形式多样、教学能力参差不齐,师生对教学任务、教学方向认识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模式能起到引领和示范的作用。先进的模式有可能实现教学水平的跨越性提高。

三、课堂教学模式的作用

教师借鉴这一标准的结构和样式,可以摆脱语文课堂教学的随意性,剔除不合理的方式方法,尽快实现教学的规范化,实现教学水平的均衡化。

四、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障碍

根据定义分析,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必然是一个标准的结构和样式,然而由于教师自身知识结构、教育理念、组织教学能力的不同,教学内容的不同,学生知识结构、学习能力的不同,又很难有一个标准。因此,形成一些原则性的限制似较为贴近教学工作的实际。

想通过模式来改变和提高教学质效似乎难度较大,模式背后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责任心、创造性则更值得关注。

教学模式的创新并非易事。真正的创新不仅是形式的创新,更是内容的创新。定模式不如强素质、抓细节、突特长。在深圳这样一个改革意识强烈、民主氛围浓厚、各类文化乃至世界文化交融的地区探讨某一种或某几种模式来改变教育现状,提升教学质效的思路很值得商榷。模式化教学本身是不是对活生生的教师和活生生的学生的否定呢?教育不同工业化生产,模式化训练可以生产统一规格的产品,而教育的产品是人,出台一种或多种教学模式是不是符合教育工作的规律呢?回顾历史,似乎没有哪一所学校因某种课堂教学模式而获得成功,西南联大有没有课堂教学模式,钱学森中学就读的北师大附中有没有课堂教学模式,南开中学有没有课堂教学模式,陶行知的晓庄师范有没有课堂教学模式,模式会不会影响“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在教学中的体现呢?文革期间的八个样板戏是戏曲创作和表演的模式,可当时的确是给中国戏曲的繁荣和发展带来了灾难,这种教训不可遗忘。今天,对标准化教育模式的理想追求,其实是潜伏着对一劳永逸的教育体制的渴望,这种思想对教育的发展是有害的。

当然,过去没有的东西也可以创新,模式也可以创新。但从教育的基本原则来看,对今天教育影响最大的观念,是进化论的教育观。这种教育观时刻强调创新,认为只有创新才是推进教育发展的动力和必由之路。进化论的教育观是今天教育改革的主流观念,但也应该注意这种教育观的危害。事实上,人类自古以来包括基本的教育理念在内的许多教育观念,是恒定不变的,个人不是一个不断改进的机器,人类群体也不是一堆机器。时代不断变化,生产力不断提高,但人的基本情感、基本价值需求和关怀是不变的,作为母语教育的语文教学的基本价值观和方法也有很多是基本不变的。想通过一套工具理性的教学和管理模式来指导语文教学只能把语文课堂工具化,这和改革创新的初衷无疑是相违背的。

语文教学模式化出发点应该是迅速提高学生的成绩,体现的是以考试为中心的理念,人文化的教育是无法模式化的。为了获得考试的优良的评价,教和学有可能一味地迎合考试,从而影响到语文教育的普适性价值。

成功的办学、有成就的办学需要的是宽松的环境、有个性的教师和生动活泼的学生,需要营造充满学习知识、追求真理的氛围,而不是以模式的名义给教学戴上枷锁。教无定法,模式的意义在于标准、稳定,从某种意义上说模式其实是一种静态的思维方式,其假设的前提为知识可以是定的,教材可以是定的,学生可以是定的,这当然不符合客观实际。

五、语文教学应关注的重点

我们提倡教育教学要回归常识,回归常态。探讨模式不如探讨细节。如果说模式研究不仅仅是研究教师怎样上课的形式,那么,就应该倡导教师在把握基本知识体系和知识点的基础上,想方设法促进教学智慧的生成,在学生课堂学习过程中随时提出的问题、甚至随时出现的扰乱课堂秩序的情况下能有智慧性、科学性的解决措施,不能设

想学生每节课的上课状态都和公开课一样。

教师应努力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增强清醒的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反思能力。应培养自身对真知和智慧的忠诚,注重对知识体系的把握,对学生学习状态、学习情绪、学习心理的把握。教师要认识自己的优势、劣势,逐渐清晰地认识和总结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认识事物独特的视角,最终形成自己鲜明的教学个性,实现教师教学风格的百花齐放。

对课堂模式的理解,应更侧重思考课堂教学的无效行为,反思课堂禁忌,如课堂语言、行为对学生的不尊重,废话偏多挤占有效教学时间等现象。彻底摒弃课堂上不该有的行为,剩下的就是有效行为,这也可称为是一种课堂模式。

教育必须变成主动的个人行为才是有效的,教育本质上必须通过个人的自我教育才能实现。所以应对教育理念,特别学科教育的本质进行不断的思考,在教学细节中体现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灵活调整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研究学生学习情绪、知识基础等问题,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激发学生持续的学习积极性,处理好要求学会和感染学会两种组织学生学习的基本策略,以研究教学艺术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在师生相互砥砺、共同发展的过程中实现课堂教学质效的最大化。

我们主张在统一思想观念的基础上实践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对课堂教学各个环节进行精细化研究,在遵循语文教学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创造性地运用合理的教学模式,不断实践、反思、探讨,以达到建

篇7:学校教师的个人教学工作反思

教师个人教学反思总结1

如果说学生在第一个月的学习态度是一种带有好奇心的学习的话,那么接下来的这个月的学习应当就属于一种习惯性的学习态度。学生们经过一个月对各科教师的考察,已经明白了如何在课堂上表现自我:喜欢化学的学生会进取主动的去配合教师,去努力地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这正是教师所期望的;反之,对化学不感兴趣的学生就会在课堂上无所事事,表现出一种无聊的行为,甚至有时候会有意地破坏教师的教学工作,这也是教师所头痛的…..有一句俗语说:一个老鼠坏一锅汤。假设在我的课堂上出现了一个这样的学生是不是也会像老鼠一样影响着整个班风,甚至会产生多米诺效应呢!实践证明会的。

这两个月的时间里,我经过教学观察和总结了学生的行为表现,发现有些不良的行为确实会很快的在班里传播,如果一个新教师遇到这样的情景而不及时处理的话,以后的教学工作会变得举步维艰。如何才能更好的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我作为一名新教师,在那里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自我的意见,也期望有经验的教师们能够给予指点。教师应当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教师应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技能,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应加强自身的思想认识,对待学生不能情绪化,应当用信心耐心和诚心去感染每一位学生,从而为学生供给良好的学习榜样;

3.班主任应采用“鼓励与惩罚”的形式来管理班团体,好则嘉勉,错则改之,从而加强学生们的守法意识,树立一个良好的班风;

4.鼓励同学之间互帮互助,互相学习,让学生认识到“1+1》2”的深刻道理,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奋斗拼搏需持久,天道酬勤是真理。”

我相信自我必须会越来越出色,因为我从未放弃,我也相信我的学生会更加优异,也因为我从未放弃。

教师个人教学反思总结2

《慌慌张张的莎莎》的目标是经过故事让幼儿认识每一天早晨起床慌慌张张、做事丢三落四、上学迟到的莎莎,从中明白做事要有条理,就不会慌乱的道理。在实际生活中幼儿乱放物品的现象也屡见不鲜,经过故事引导幼儿养成做事认真、有条理的良好生活习惯是十分有效的。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对孩子们来说不仅仅是小学阶段并且是一生都需要具有的。

在大班幼儿即将升入小学之际,为了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尽快适应小学的生活,进行本次活动,旨在经过故事中反面人物的塑造,引导幼儿从中领悟正确的行为要求——做事有条理才能快又好。

首先结合图片讲述故事一遍,然后我经过提问让孩子先回答再讨论。在观察和认识时间时,幼儿说出是六点半,再讨论莎莎此时应当做什么,而莎莎又是怎样做的莎莎的书包应当什么时候整理等一些问题的呈现,幼儿儿能够清楚的表达出来。经过一系列的说理之后,再告诉幼儿故事的题目,因为前面有了很好的铺垫,还没等教师说,幼儿已经能够说出故事名称《慌慌张张的莎莎》。最终小结:每一天睡觉前应当把第二天需要的东西都整理好、准备好,需要的时候一找就能找到。

最终一环节也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续编故事。教师给幼儿供给一个开放的空间,放手让幼儿大胆讲述的莎莎是怎样做事情的,同时让幼儿明确了方向,鼓励幼儿做事要有条理,当天要用的物品提前准备好,并明白今后我上学要怎样做,怎样整理自我的物品。

教师个人教学反思总结3

绘本《一颗超级顽固的牙》是一个温馨而风趣的故事,应对换牙,那颗要掉不掉的牙齿,小朋友会像主人公塔比莎一样紧张,为了让牙掉下来,小女孩尝试了各种办法:跳舞、让乌龟拉、在蹦床上蹦,甚至用上了超黏的口香糖等,可牙齿就是不掉下来。当她十分沮丧,觉得牙齿小精灵肯定不会来了,可是,结果真是出人意料……她打了一个喷嚏牙掉了。

在整个活动中,我以谈话活动引入,关于拔牙方式,从他们自我的亲身经历出发,从而激发幼儿参与讨论的兴趣,在十分认真的参与讨论。在活动中,我的一些提问能够让幼儿发挥自我的想象,比如:“怎样样才能让牙齿快点掉下来你是怎样做的”其实,孩子们都有了必须的生活经验,对于换牙的时候,牙齿松动,然后拔牙都有了自我的一些体验,所以在回答问题的时候都能表现出较多的自我的想法。比如有个孩子说:“拿根线帮忙,然后让爸爸妈妈拉掉。”这样的回答是孩子真实的经历过。也有的孩子说:“能够让她吃饭,我就是在吃饭的时候掉的。”也有的孩子说:“能够到医院里面去,请牙医用一个大钳子拔掉,我爸爸就是帮我请了一个牙医拔掉的。”孩子的回答永远围绕着他自我经历的一切,在这一环节中,学习的氛围十分的进取、热烈。

这次活动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关于孩子理解词语的方式。活动开始,我就提出“超级”“顽固”是什么意思让孩子们根据自我的理解讲述,对于“超级”孩子们都能说出实例讲出大概的意思,可是“顽固”一次他们从没有接触过。我尝试把对这个词的意思作为疑问带入故事中,当故事欣赏到高潮部分时,教师相对引导,孩子们就能深有感触的理解“顽固”一次的意思了。

在语言活动中,不单纯地是记住今日的故事,故事里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等,一些语言的素养也是需要慢慢积累的。最终环节,我请孩子们分享一下自我的换牙经历,让孩子们明白换牙是必须经历的事情,不需要害怕或者对它产生恐惧。

教师个人教学反思总结4

过去的一个月,我能进取适应新的教学工作要求,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并完成。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提高,现对过去一个月的教学工作作出以下总结和反思,从中寻找差距,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以促进自我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认真备课,学好反思认真备课,坚持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资料及学生的实际,合理安排教学进度,认真设计教学方案。做到课前有方案,并制作各种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趣味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反思,并认真按时搜集每课的知识点。

二,虚心请教其他教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进取征求其他教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教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我的不足,不断改善教法。

三,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度精炼,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景,将他们在作业工程中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彻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景及时改善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四,今后努力的方向学习是无止境的,活到老,学到老。我要不断更新充实自我的学识,争做博学多才的教师。因为我们是直接应对学生的教育者,学生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并且往往打破沙锅问到底。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的教育学生。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必须要经常不失时机地抓住一切能够利用的机会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对学生的行为习惯,礼貌礼貌,思想品德等方面逐步渗透爱的教育。遇到学生因小事打架,要耐心地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告诉他们要关爱他人。对于学历落后的学生,要从思想上生活上关心他们,经常鼓励帮忙他们解决学习的困难,使他们有信心学习。

教师个人教学反思总结5

春天来了,万物都有了性的变化,河里的冰融化了,柳树的叶子绿了,桃花儿红了,春天还是一个播种的季节,农民伯伯开始播种了。这些都吸引了幼儿的目光。结合当前春天的季节,我开展了本节活动《春天的秘密》。

活动目标要求幼儿感受春天的美丽,激发幼儿热爱春天的情感。能了解诗歌的资料,从而运用自我的已有经验来续编诗歌,学习用连贯的语言大胆讲述自我发现的春天的秘密。

篇8:学校教师文化反思与重构

教师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主体组成部分, 是指教师在教书育人的特定工作中一系列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实践能力的总和。教师文化内隐在教育者的内心, 对受教育者起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又外显于校风、教风, 渗透进学校的教育教学之中, 直接左右教育教学的进程。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教师文化这种资源的挖掘与利用就是最关键的突破口。

虽然诸多人认为,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但事实上, 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校的发展, 一所学校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专业知识技能, 将决定着学校的发展。可以说, 如果一个学校有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 那么这个学校的安全、管理、教学成果、教学特色等都不是问题。有人这么概括说, “教师的特长决定学校的特色, 教师的能力决定学生的成绩, 教师的责任决定学校的平安, 教师的理念决定学校的发展, 教师的素养决定学生的文化, 教师的幸福决定学校的和谐, 教师的成功决定学校的成功!”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深化课程改革,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先要从教师文化发展抓起。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 教师是知识的化身, 更是课堂中的权威。因此大多数教师都将自己封闭在自己的空间内, 他们独自完成教学任务, 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实践的不断展开, 引发了对教育者的一系列追问与反思, 教师文化的缺失问题受到许多有识之士的关注。一些学校教师文化缺失常见的四大现象是:

1.师资队伍良莠不齐, 老年化严重, 梯队结构不合理, 教师观念陈旧, 教师的工作行为不作为等。

2.教师群体学习氛围不浓, 很多教师只读教学辅导书籍, 不读本专业的专著, 涉猎的知识面相当狭窄, 所认知的水平层次和时代要求不符, 只重复事务性的东西, 造成教学语言、态度等非常单调。“唯书”“唯师”“封闭”“趋同”便成为教师文化的主流。

3.教学研究意识淡薄, 学校缺乏省思机制。教师没有沉下心思考, 没有聚焦教学中的问题, 没有推究教与学中背后的原因、教学方式、教育方法等, 解决办法简单粗暴或随意不作为, 造成问题越堆越多, 教学质量每况愈下。

4.校本培训不足, 大多教师没有走出校门去学习, 缺乏参加高水平的专业培训的经历, 专家引领不足。仅任务性地参加市区硬性教研活动, 与他校、外地教师交流较少, 与其他学科教研交流极少。教师处于不主动、不快乐的学习状态。

针对上述教师文化缺失现象, 笔者以为, 教师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 没有教师文化深层次的支持, 任何教师发展和教育革新都将是灵魂匮乏的短视行为。教师文化作为教育革新的重要支柱和推动力, 在学校文化发展过程中, 教师文化的重构势在必行。

教师文化重构应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

1.学校领导应该成为学校教师文化建构的精神领袖。学校的灵魂是文化, 要实现教师文化的重构, 其最佳途径还是人的思想的改变, 人是“思想的沉淀”。学校文化是由学校领导者倡导而创建的, 全体学校成员共同参与建构的一种理念、行为风格、精神和境界。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理念。每个校长应该想办法把办学理念内化为每个教师的自觉行动, 并持之以恒地努力实施, 学校才能逐步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一名好的校长除了要充当先进教育思想的实践者和探索者外, 还要围绕学校的办学理念坚持不懈地组织教师进行不断学习, 启发指导教师形成共同的教育价值观, 树立共同愿景, 不断扩大追随者队伍, 构建优秀团队, 将共同理想的强烈支持者培养成骨干, 形成自己学校特色的教师文化。

2.加强制度建设是教师文化发展的保证。学校制度是一系列约束和激励机制, 是大家共同遵守的规范及行动指南。它的最终目的是要服务于学校利益相关者, 即能够共享学校教育资源和利益的个人和团体。学校制度建设宜通过制度建设使各类教育力量形成整体合力, 共同作用于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管理、教育科研、师资培训、班级管理、学生管理、教师考核评价及绩效工资、职称晋升等方面, 建立能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有利学校发展的管理制度, 使管理制度作为教师文化发展的动力系统, 并对学校品牌形成强大的支持力和推动力, 从而保证了学校文化的整体性与教师文化的和谐发展。

3.开展多元反思活动来是提升教师文化的途径。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日本教育学者佐藤学认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首先是教师自身实践的反思, 其次是学校同事的相互研修。”教师的反思主要包括: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效率、备课质量、教学艺术与学习方式的反思。华东师大冯大鸣教授认为, 很多教师缺乏系统的教学反思。他提出三度反思策略:一度反思今天的课堂教学有哪些心得?还有哪些问题还未解决好?可能会潜伏哪些问题?二度反思对学生学习阶段性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列出重点问题解决的议程。三度反思课标为何长期不能达成?原因何在?解决问题和改进质量应当建立怎样的策略系统与方法系统?通过多元反思来促进教师文化形成, 使教师文化与学校文化有机融合, 养成大胆尝试, 主动反思的探究习惯, 并在不断的反思中提升自我, 完善自我, 使每位教师在学校都能得到发展, 最终成长为一位名师。

4.营造学习氛围, 广泛涉猎各方面知识, 打造学习型的教师文化。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读书, 不读书的教师只能当庸师。教师的成长是一个积累和坚持的过程。只教书而不读书, 只能成为一个有经验的教书匠。而通过读书, 可以领会时代发展的要求, 确立现代教育观念, 学习别人的教学或管理经验, 形成新型的教育观念, 尽快进入教师角色。以书为师, 对教师是一种补充和滋养, 对书的消化和吸收, 能使教师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学校教师形成这样的文化气场, 只有通过读书, 才能博采众长, 才能深入理解自己的职业活动的价值和意义, 形成美好的人生观和事业观。一个充满学习智慧的教师文化群体, 必定能精通自己从事的专业, 以自己力所能及、游刃有余的能力和水平, 去引导学生创新学习, 追求人生理想, 实现自我。

5.校本课题研究是学校教师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加强校本课题研究, 通过聚焦研究, 不断推进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改进, 让教师处于思考状态中, 避免教师职业倦怠。校本课题研究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增强教师的课程实践能力。它以课堂教学和课程改革实验中的实际问题为基本点, 以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为着眼点, 以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为切入点, 以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提升为生长点。有效开展校本课题研究, 通过聚焦研究, 对于深度推进教师文化发展, 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 组织校本培训, 组建教研共同体, 实行联校教研和集体主题研讨。解读课程标准, 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 观看优秀教师上课教学录像, 开展教学观摩, 引进消化“先学后教, 主动学习”模式, 推广“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和月月清”等教学活动, 注重课堂教学对教师文化建设的渗透作用, 形成优质的学校文化氛围。

6.给教师搭建各种发展平台, 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 是教师文化重构的重要一环。原清华大学梅贻奇校长言:“大学者, 非大厦之谓也, 乃大师之谓也。”我们认为每个教师素质提高一小步, 学生素质将提高一大步。学校可以开展“比学”“比教”“比研”等比赛活动, 组织开展“优秀教学案评比活动”“片段说课比赛”“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主题班会活动大赛”“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骨干教师送教下乡活动”等活动。通过构建教师多元展示平台, 引领导教师专业发展, 实现教师内涵发展、学生和谐发展、学校跨越发展。教师队伍的素质决定了教育质量。有怎样的老师就有怎样的学生。给教师搭建各种发展平台, 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 也就是给学生创造多元发展的平台, 进而成为学生技能增长的空间, 达到师生教学相长、相互促进的通畅效果。

篇9:教师个人发展应“借力”学校环境

19世纪德国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阿道尔夫·第斯多惠在他的《德国教师培养指南》一书中指出:“学校对你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学校,你的全部活动,每一社会关系都会促使你不得不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培养。”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学校也应该是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培养的场所。那么,在学校这一特定环境中,教师应该如何更好地实现个人发展呢?我想,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借力”:

首先,向学生“借力”。新的学生观要求我们不能仅仅将他们视为受教育的对象,而应该视他们为灵动的生命体。学生本就有自己的个性、独特的灵魂以及思维方式,还有着属于他们自己的喜怒哀乐。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能够很明显地感受到这样一种趋势,即学生的主体意识正在逐步苏醒。得益于此,很多时候他们会给作为成人的我们一些提醒和启发。

具体来说,我们应该向学生学习他们那种自然流露出来的强烈的好奇心。对于学生,尤其是小学生而言,探索未知是一种乐趣。他们会为了一个在我们看来无须思考的问题而“打破砂锅问到底”,直到得到自己认可的答案才罢休。对比我们自身,随着年岭的增长,不少人更愿意停留在过去的知识积累层面,认为“储存”足以应付“如数家珍”的教育生活。殊不知,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教育发展同样是与时俱进。自我满足所带来的只能是被时代所抛弃,被现实所淘汰。我们应该向学生学习他们面对失败和困难时所表现出来的乐观。学生因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还处在形成阶段,因此他们对于问题的思考并不是那么深入,但恰恰是这种“不深入”给了他们“重新来过”的底气。面对失败和困难,他们不会想到他人的眼光;面对一些误会,他们也不会“画地为牢”。摔倒了,爬起来,拍拍身上的土继续向前。但是我们自己呢?有时因为工作中的一点挫折就陷入了“怨天尤人”或者“自暴自弃”等极端情绪之中,有时因为一个失败就有了退缩甚至是放弃的念头……这些无疑都是不可取的,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负能量”。一个教师,要想更好地在教育的原野上驰骋,不甩开这些“包袱”是肯定不行的。此外,我们还应该向学生学习他们那种因为点滴进步而兴奋不已的自信。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这种心理上的自我实现的渴求在学生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经常能够看到学生得意地走过来,高兴地说:“老师,我今天学会了包饺子!”“老师,我已经会自己洗衣服啦!”“老师,今天体育课跑步我是第一名。”……这些在我们看来微不足道的事情却足以令他们快乐许久,而且这种“快乐因子”,在很大程度上会促使他们在今后做得更好。其实人应该学会悦纳自我,悦纳自我的过程就是自我肯定的过程,这种给予自己的积极心理暗示会有效地增强我们的自信心,帮助我们更好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去。

其次,向同事“借力”。《论语·述而》中有这样一句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们身边的同事,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是一处不可多得的“资源库”,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闪光点。年轻的同事,往往对于工作有着饱满的热情,就像是初升的太阳让我们看到希望,感受到光芒;年长的同事,往往兢兢业业一辈子,工作起来踏踏实实、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让我们看到了榜样的无穷力量。在我们的同事中,有的有着高超的教学本领,进入课堂如鱼得水、挥洒自如;有的善于思考,能够站在我们达不到的高度思考教育,帮助我们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困扰;还有的心中满是对学生的爱,关爱学生、无怨无悔、尽心尽力……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师道的尊严被撑起,教师的形象被擦亮。可是,俗话说,十个手指头伸出来也有长有短。在我们的身边或许也存在着一些违背教师职业道德的现象,有的甚至是我们所无法改变的事实。尽管我们非常不愿意看到这些现象出现,但真的遇到,也应将其作为我们进行反躬内省的契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其实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

最后,向领导“借力”。在学校,无论是校长还是其他中层干部,绝大多数都是从教师岗位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他们的成长之路,对于我们而言,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作为学校的管理者,领导中的教学骨干可以给我们的学科教学以方向和理念的指引。可是一个教师的发展不能只局限于学科的“技”和“术”,更应该站在教育之“道”的层面,做到“道”与“技”兼顾,全面而均衡地发展。因而,有些领导极具感染力的演讲才能就很值得我们学习,有些领导灵活巧妙的沟通能力也值得借鉴,有些领导处理突发情况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更应该研究……总之,领导们的优点都应该成为我们研究和学习的对象。这样,我们就会在不断地研究和学习中逐渐拓宽眼界、丰富思想、活化思维,进而更好地投入教育工作。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教师的个人成长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我们尽可能地向外部“借力”。例如学校,这个我们最熟悉的地方。

篇10:教师个人教学反思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通过写一个小村庄的人们无节制地乱砍滥伐树木,使周围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最后受到大自然严厉的惩罚──整个小村庄都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从而告诫人们要爱护树木,保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文章虽然篇幅短小,语言朴实,但寓意深刻,读后耐人寻味,是培养学生自主参与和指导学生朗读的好课例。因此,我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作为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把学生个人自学、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等形式有机结合起来。

如,在寻找小村庄消失的原因时,我引导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或几个人合作讨论,使每个学生都有充分发表见解的机会。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在教学中,我还特别重视激活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个性化地朗读,从而达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目的。

如,在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时,我给学生创设了优美的情景,让他们通过读句子感受小山村的美。在读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想象“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你仿佛闻到了什么?”来体会小山村森林郁郁葱葱,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的舒适感觉,把小村庄的美丽景色深深地印在心上,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起学生朗读的欲望。

本节课最令人遗憾的是:虽然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但因为在指导朗读上可能还欠到位,所以学生在朗读上读得还不够到位,没有达到最好的朗读水平;在交流“小村庄消失的原因”的原因以后,我忽略了反馈,而直接进入到了最后一个总结教学的环节,这是本节课明显的破绽。但仔细想想,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讲,这样的一篇言简意深的课文,要在短短的40分钟时间里深刻地去领悟课文所蕴含的道理又能进行感情朗读,的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我想:要想每一个学生训练得更扎实,只能慢慢地去引导,反复地去体验,深刻地去感悟。

篇11:教师个人教学反思

说来惭愧,上次写东西应该还是上高中的时候,尽管自己每天都在上课,但很少进行反思。工作一年多以来,每天都会产生些感悟,但也只是在脑海中一闪,很少动笔写出来。说实话,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有一种切切实实的仪式感。

去年参加工作,好不容易从学生到教师这个社会角色的关系转变过来,可接手的两个毕业班,真是亚历山大。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把这两个班级带出点成绩顺利毕业了,本以为这个学期可以带初二学生,相对来说升学压力没有这么大,但暑假开学后,一个相当“令人高兴的”事情是今年所带班级还是初三,而且是5个班,真的是让我吃了一惊。

我知道,这是学校对我的信任,而为了学生的未来我更不敢懈怠。开学后,从摸底到一步一步的训练提高,我使出了浑身解数,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立定跳远项目上几厘米的提高和1000m、800m项目上几秒的进步。在这个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个很多老师都感到非常棘手的事情,就是如何对待成绩落后的学生。最开始,我尝试着把所有的学生一起训练,但是由于有的学生成绩不理想,上高中的愿望不强烈,上课积极性不高,所以训练效果很难达到预期。于是,在师父的引导下,我开始对这部分学生进行鼓励,让他们切实的在自己的点滴进步中体验成就感。期中考试以后,我采取了分组的形式,把原来积极性不高的同学进行“加官进爵”,比如按照期中考试情况,以男生的引体向上为例分为1,2,3,4小队,每个小队有两个队长,其中一个正队长是成绩较为突出的,另一个副队长是平时对于体育课积极性较差的。正队长主要负责技术层面的指导,副队长主要负责组织队员进行练习,这样一来,许多同学在体育训练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这个简单的调整的效果是非常显而易见的,在训练中,同学们的积极性大有提高,整体成绩也是取得了进步。原来,小组合作也完全可以在体育课上得以应用,因此,我会继续研究如何发挥学生的集体力量,使他们在小组合作中各自发挥作用,使体育教学真正走向有序和高效。

篇12:教师个人教学反思

我庆幸我及时的发现了自己的错误。当然,我更要积极地去努力改正。学着做一名会说话的老师。知道在学生面前,什么话该说,该怎么说。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始终记着:我是一名人民教师,我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的学生!

篇13:职业学校英语视听教学的反思

在视听教学的实践中, 笔者认识到教师首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水平选好视听内容。笔者所教的学生是学音乐的, 由于专业的关系, 他们的英语水平要低于一般的高中生, 于是在安排视听教学教材时, 笔者首选了《走遍美国》 (Family Album USA) 。因为《走遍美国》的教材文字浅显、内容丰富、趣味性强、训练形式多样化, 加上原声语音纯正, 很适合学生。

在视听教学的实践中, 笔者还认深深地体会到, 在视听教学前教师要认真备课, 包括熟悉教材, 合理安排授课程序、训练形式等等。如在备课《走遍美国》第六集时, 笔者对所选内容视听了3遍, 然后确定介绍感恩节食物制作是重点难点。针对这些重点难点, 笔者又设计了授课的程序和训练形式。在训练形式上笔者利用视听中的功能, 安排“对话”“讨论”“无声图像法”“图像定格法”“记忆”等训练形式, 从而让学生得到各种形式的语言实践。

“微课教学”是近几年涌现的一种新的视听教学形式, “微课教学”指的是按照教学实践要求, 以视听为主要载体, 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展开的精彩的教与学的全过程。笔者觉得这对专业性较强的学生来说无疑是拓展课外知识的一种好途径。考虑到笔者的授课对象是音乐专业的学生, 于是笔者精心准备了第一次微课——《中国曲名之翻译》。笔者选择了许多学生熟悉的曲名, 让学生按三种方法进行翻译: (1) 直译法, 就是按曲名的字面意思直接翻译, 如笛子名曲《三五七》译成Mi So Ci, 《早晨》译成The Morning; (2) 意译法, 就是按曲名的内容进行翻译, 如二胡名曲《二泉映月》译成Moon Light Reflected in Er Quan, 小提琴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译成The Butterfly Lovers; (3) 音译法, 就是按曲名的发音直接进行翻译, 如民乐合奏《瑶族舞曲》译成Yao Dance, 《彝族舞曲》译成Yi Dance。这堂微课笔者用了15分钟通过视频视听中的音乐和画面, 把学生一直认为比较难的曲名的翻译方法教给了学生, 达到了举一反三的效果。

这堂微课笔者分别在教师和学生中上了公开课, 结果是不懂英语的教师听懂了, 学音乐的学生兴趣盎然。明显的课堂收效, 笔者决定以后在英语课上穿插一些与学生专业有关的微课, 一则让自己和学生的专业知识各有提升, 让英语教学更好地为学生的专业服务;二则也可借微课调节学生的课堂疲劳 (我校因专业学习的需要, 一堂文化课为90分钟) 。当然, 除微课以外适当穿插一点英语歌曲、时事新闻、甚至电影片段等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方法。总之, 做这一切, 都会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 绝不是轻松偷懒就会有成效的。

篇14:对幼儿教师教学反思的“反思”

【关键词】教学反思;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2)09-0028-05

【作者简介】滑红霞(1964-),女,山西运城人,太原幼儿师范学院学前教育科科长、高级讲师。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研究表明(JuliceAnneThomas,Montomery,1998;Byrd,Intyre,1993),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机制,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有力手段和有效途径”。美国学者波斯纳曾说过“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叶澜也持相同观点:“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由此可见,教学反思对于一名优秀幼儿教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此,本文以太原市35位一线幼儿教师为研究对象,拟对幼儿教师在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幼儿教师在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反思多程式化少亮点

“改进教育实践的最好的希望是,把教师提升为自主的和反思的人。”“思之不慎,行而失当,反思乃个体成熟之标志,群体亦然。”在参赛的35位幼儿教师中,8位能写出自己的教学感受和特点,反思有针对性,能为理清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和行为、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进行有效反思。

“在课前准备方面主要是依据活动目标反思的,看看自己准备的是不是恰到好处,如:活动内容要体现目标,抓住重点,另外,在孩子安全方面也要考虑到。可以说,各个环节都要反思,如果反思不到位,教学肯定出问题!”(L老师)

“身教重于言教”。一天幼儿准备午睡的时候,我边帮孩子们脱衣服,边和班上陈老师说起家里的烦心事,有几个小捣蛋就乘机说话了,我见状后很生气地说: “睡觉不许说话!”这时,突然听到周凡怡大声地说:“老师也在说话啊!”我和陈老师听后都一时语塞了。午睡过后,我主动向小朋友承认我的过错,并和孩子们约好午睡的时候不大声说话,不影响孩子的睡觉,他们都很高兴地答应了。这件事后,使我深深体会到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幼儿的心目中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记。教师应当做幼儿的榜样,要求幼儿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做到并做好。(w老师)

而其他27位教师的活动反思一般都是先从活动前的准备、再从活动的进行、后从活动的结束方面进行回顾,反思公式化,将其记为流水账、回忆录。

在“我们的节日”的活动中,教师的反思内容为:

“(1)通过本次活动为国庆节诗歌会奠定了基础,使幼儿产生做中国人的自豪感,培养了全体小朋友从小热爱自己祖国的情感。(2)利用谈话之后的游戏时间让幼儿学习模仿、制作,以更深切地让他们感受春节的快乐。(3)可收集旧挂历做装饰,布置新年里的教室。”(B老师)

“在本次活动过程中,我先让幼儿动手操作来完成,然后让他们相互讨论,最后还请几名幼儿总结了今天的感受。教学效果比较显著。”(A老师)

以上两位教师的教学反思具有极高的代表性,我们可以看到,有的教师仅仅反思活动目标,有的仅仅反思教育效果,有的反思就是描述自己在活动中的做法等等,反思不能做到全面和科学,还停留在教师的随感随想方面,不能触及到教育活动的实质。这样的反思只是在走形式,没有体现出反思的意义和价值。而且他们的教学反思中最多的问题不是找不到可写事情,就是找不准问题。即使发现了“闪光点”,也担心没有理论依据、不会分析而犯观念上的错误,而找一些别人分析过的、有依据、写过的主题来写。

(二)教学反思多空想少梳理与实践

教学反思作为教师探索与解决教学问题的一种研究手段,是创新理念、教法和提高活动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Wallce(1993)曾经把教师专业发展表示为一个教学实践与教学反思不断循环发展的过程:

而在调研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基本感受是“工作忙,没时间反思”。每天班里事务和一日保教活动事无巨细、亲力亲为,每天还要写教学活动设计、每周写观察笔记、观课议课笔记、家长联系册,再加上其间进行的各种考核、评比等常常使教师疲于应付,给教师造成了巨大的生理和心理负担,使很多教师产生了职业倦怠倾向,并扼杀了教师反思自身教育教学观念和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幼儿教师没有掌握相应的教学反思方法和技巧,许多想法、看法、观点一闪而过,没能留下自己思想的“闪光点”,事后又常常不及时记录,白白将自己的经验付诸东流。更多情况是教师在活动反思中想的多、思绪乱,真正动手动脑总结、提炼少,学习研讨时间少,对反思后的再实践、再总结、再提炼行动就少之又少了。

“我们的时间受到很大的限制,还有就是精力,谁每天有那么多时间精力把白天经历的都写下来,那样的话每个人都能出书了,所以我们只能是尽力而为。”(D老师)

“刚开始上班的时候,我有意让自己养成一个习惯,晚上吧,休息了之后,在脑子里回想今天哪些孩子预期的目标是达成了,哪些没有达成,下一步的策略是什么,应该丰富哪些材料,明天的活动是什么,教案有没有背熟,脑子里就是思考这些东西。不过脑子里很乱,东想一下西想一下,想不清楚就糊里糊涂地睡着了,后来一天工作下来很累,躺在床上马上就睡着了,索性也就不想了。”(E老师)

(三)教学反思多感性描述少理性思考

在翻阅35位教师的教学反思时,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对活动反思重事实描述轻理论思考,对目标中的核心经验把握不准,对幼儿的行为表现缺乏科学的依据和理解,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设计理念不清,只能就事论事,不能深入思考。有的教师教育观点有误,有的教师为写而写,流于形式,有的教师进行的多为思考教学手段适宜性的反思,有的反思成为宣泄情绪、平衡心态的手段。

“本节课幼儿很有兴趣,自己画的画也比较独特,教学目的达到。”(B老师)

“今天早上,我又领孩子排练了六一的节目,孩子们不听话,我很生气,熊了他们几次,所以,下午又练习了一边,希望在‘六一’演出时能得到领导的好评。”(F老师)

“这些孩子太油了,跟他说话当没听到。就光是让他们安静下来就得扯着嗓子喊半天。哎,一天下来嗓子都哑了!”(G老师)

教学反思很多都是描述性地记录一天的工作内容“是什么”,却没有人思考“为什么”“怎么样”,没有看到平凡工作背后的不平凡。而“为什么和怎么样”才是教学反思的核心和关键。究其原因,一方面很多教师“真的没时间仔细想,也不知道该反思些什么”或“这些也没人仔细看,就是做做样子应付检查”;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教师理论素养不高,自身没有能力对教育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进行分析。参加教学活动竞赛的35位幼儿教师中,32位第一学历为中等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学科知识缺乏和文化素养不足成为制约他们反思的关键因素。

(四)教学反思多关注集体少关注个别幼儿

大多数教师能够认识到,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自身的进步和发展,但在实际中,“善于反思的教师能借助孩子在活动中的反应来分析、判断自身行为的适宜性,减少教学活动的盲目性和错误,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最终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在对幼儿主体性的关注方面,31位教师在60%的活动反思中谈到怎样能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整体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以及幼儿在活动中的整体表现情况,仅有个别教师在某篇反思中关注了特殊、个别幼儿的表现。在教学活动设计中,大部分教师没有体现个别特殊幼儿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材料方面的研究反思。

“幼儿对这首歌掌握得很好,在游戏时幼儿的兴趣很高,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来。幼儿之所以掌握得比较好,是因为这首歌的内容比较生动有趣,所以学得较好……”(A老师)

而恰巧在放学时,笔者听到A老师班上一名幼儿和家长的一段对话:

妈妈:宝贝,今天长了什么本事啊?

幼儿:没有

妈妈:可是妈妈今天问老师,说教了一首特别好听的歌,宝儿,你唱给妈妈听好不好?

幼儿:不好

妈妈:为什么?

幼儿:没意思,不想学

A老师在教学反思中非常肯定了自己的教学效果“幼儿对这首歌掌握得很好”,但实际上,她并没有意识到这位幼儿对这首歌“与众不同”的态度。新《纲要》中特别提出“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每个幼儿都是与众不同的,有着自己的个性特征和学习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中,教师应该多关注和思考幼儿的个性需求发展以及那些特殊幼儿的表现,而不要被课堂表面的热闹迷失方向。

(五)教学反思多谈不足少谈质疑与改进方法

在教学活动方案和“观课议课”的反思中,一些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对别人的教学活动写了多方面的不足,恰如开批判会。比如有的教师说自己教学目标理解有偏差,教学材料使用不当,教学内容不适宜,幼儿积极性不高,将自己的教学批判得一无是处,或者将自己上课的失败归咎于他人。但唯有批判和抱怨是不够的,教学中有何困惑、什么原因造成的、怎样改进等问题没有提到,反思便没有价值。

“这次活动没能很好地达成教学目标,主要是因为我没有引导幼儿完成一组活动后,再去尝试使用其他组的材料;教学内容好像也有点难,孩子们不理解要做事情的要求;我在教学过程中也显得很急躁,没能静下心来好好及时调整……”(B老师)

在“玩具变变变”活动结束后,教师反思到:

“在活动中,存在着几点不足之处:①为家长、为幼儿提供收集资料的时间太匆忙,对收集的质量和数量有一定的影响。②有个别家长参与意识淡薄,对主题的开展漠不关心,活动中很难和我的教学活动相互配合。”(C老师)

教学反思是教师从事教学和研究的基本手段,教师在实践中掌握了这种手段,无疑会获得自己专业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工具。从两位教师的活动反思中,我们可以看出,两位教师并没有认清教学反思的真正意义和价值,她们将书写教学反思当作负面情绪的宣泄方式,或为自己的不成功寻找“自我安慰”的理由。然而,教师反思首先对活动本身有着直接的发展价值,可以不断调整和修正教育活动的发展,同时教师反思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这才是教师反思价值的根本所在。

二、对提高幼儿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几点思考

(一)引领幼儿教师理解教学反思的内涵

杜威最先将“反思”这一概念引入到教学领域,在1933年发表的《我们怎样思维》一书中提到:“反思是思维的一种形式,是个体在头脑中对问题进行反复、严肃、执着的沉思,并进一步解释为对任何信念或假定的知识形式,根据支持它的基础和它趋于达到的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的积极的、坚持不懈的和仔细的考虑。”而幼儿教师在教学反思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和困惑主要是对教学反思的内涵认识不足和对教学反思价值认同度不高造成的。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教师对教学反思内涵的理解,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实践性、反省性、自我性、过程性、研究性是教学反思的五大特征。全方位的教学反思涉及教学方案的设计、幼儿的经验水平的把握、幼儿学习特点和个性特征与学习兴趣的了解、教学的内容与教学活动形式的适宜、幼儿学习交往机会的提供、学法指导、赞赏和激励的评价方式、民主、平等的学习环境创设、教师角色定位、突发事件处理等。教学活动后,幼儿教师及时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反思我的教学有效吗?精彩处有哪些?教法与学法上有哪些创新?摸索了哪些教学规律?还有哪些需要改进?35位幼儿教师在教学反思内容上的基本情况。

教学反思不仅仅是找不足、找缺陷,更是对自己或别人理念、行为的质疑,它要求教师对教学实践和经验重新认识,更自觉、理性地去看待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不断调整和修正教学活动的方向,使理论与实践统一,提高实践质量。同时教师反思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使教师在自我扬弃中不断进步和成长。

(二)引领幼儿教师掌握教学反思的基本步骤

教学活动反思的一般基本步骤是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应用验证。其中,发现问题是教学反思的关键环节。而要想发现问题、探究其背后的原因,就必须挣脱思维的惰性,提高问题敏感度,对每天“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事物进行积极的思维加工。也就是说,教师要对已经熟悉的事物保持一种“明知故问”的态度。“明知故问”即敢于质疑事物存在的合理性,就是教师通过积极的思维加工对事物保持一种“陌生感”。

在具体操作上,首先,教师必须能够诚实地看待自己和自己的行为,不断地剥离自己、追问自己,直到心灵最深的角落。著名的管理学大师彼得·圣吉有过类似过程的具体描述: “首先,问自己对周遭的事物基本上抱持什么样的看法或信念。先质问自己:某项概括性的看法所依据的‘原始资料’是什么?然后问自己:我是否愿意再想想看?这个看法是否不够精确或有误导作用?诚实地回答这项问题很重要,如果答案是不愿意,再继续下去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如果你愿意质疑自己的某项概括性的看法,就应明确地把它和产生它的原始资料公开。可能的话,直接检验概括性的看法。这往往需要回头探询一个又一个行动背后的理由。”另外,教师可以运用类比、推理、分析、情景再现等方法记录教学反思,以帮助教师准确分析自己的教育教学问题。幼儿教师通过上述一系列经验重组的过程,改变了原有习惯性思维,具有了创新思维,成为真正的问题发现者。

“很多幼儿园设立在成熟的社区里,教师每天都要和社区的人、事、物打交道,教师应怎样更好地利用这个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呢?另外,幼儿家长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地利用这一教育资源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服务?”(w老师)

教师发现、梳理出问题,选择特定问题予以关注,搜集相关资料,批判性地审视自己的理念行为,进一步确定反思问题;当反思问题确定之后,通过自己多种途径收集相关资料,也可邀请同行和专家集体教研等,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自己对教学实践效果要有预设;教师在认真、反复研究确定改进办法后进行实践验证,再在此基础上形成新一轮的反思循环,从而形成有效的反思链。

(三)引领幼儿教师了解教学反思的常用方式方法

教师常用反思方式主要有内省式、经验记录式、交流式。在与35位教师交谈后发现,他们对三种反思方式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体会。

与教学反思方式相对应的反思方法主要有个人反思笔记、集体教研反思、摄像录音记录等,下面是对35位教师涉及教学反思方法调查得到的数据,

反思方法是教师反思得以实现的载体,是教师反思必须掌握的工具,熟悉教学反思的方法并灵活地运用对幼儿教师十分必要。对以上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幼儿教师的教学反思方法主要是自我反思(写个人反思笔记)和与同事一起进行集体教研反思。个人反思笔记是近年来运用得最广泛的一种方法,教师可以记录一日教育活动的每一个细节,连同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诉诸于笔端,从而实现自我监控的最直接、最简易的方式。

撰写教育论文多是上级部门分配的硬性任务,教师在有限的时间里更多的是摘抄相关文章,而不是自己经验的反思总结和提升,因此,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并不能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如摄像录音反思法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录像和录音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加客观、真实、全面的活动再现,可以帮助教师认识真实的自我。但35位教师所在幼儿园硬件实施条件有限,很多幼儿园不能采用摄像方式帮助老师记录活动现场。

其他方法主要包括对外学习交流、专家指导反思、家长反馈、档案袋法等。档案袋法是教师在一段时间里收集教育方方面面的活动资料,并将反思结果记录下来。档案袋建立的过程不仅是记录教育活动进展的过程,更是教师对自己的经验和感受整理和系统化的过程,是教师成长的积累过程。

以上方法各有优势,有效的反思应是各种方法的有机结合和灵活运用,只有这样,反思才能发挥最大的价值。

(四)搭建提升幼儿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平台

1.组织合作反思是提高教师反思能力的重要途径

合作反思具有1+1>2的效果。它的主要形式有案例分析、专家答疑、专题性研讨等多种形式,可以是教师之间进行,也可以是教师与专家之间。在合作反思中,教师最大的收获是借鉴了别人的想法,拓宽了自己思考问题的思路。如有教师认为:“它有思维的碰撞,和其他老师或专家在一起反思比我们一个人反思更深入了,面也广了,同时还可以让我们老师进一步去思考从怎么样的角度去反思,可以怎样更深入地去反思等。”在共同的研究辩论中,教师思维活跃,研究气氛热烈,专家教师共同受益,大家建立起新的、亲密的同伴关系。曾有过合作反思经历的老师深深体会到:“减少了我们老师的压力,特别是在研讨中减少了一些心理压力吧,同时它能创设一个比较轻松的氛围,能激发我们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帮助我们理清思路。”因而,为幼儿教师提供教学观摩、教学大赛、教学研讨等合作反思的机会是提高教师反思能力的重要途径。

2.加强反思材料交流是提高教师反思能力的有效手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些问题一时没能解决,可以记录下来,之后和同伴交流讨论就会有解决的办法。这样会使教育更科学,教师也会随之成长、成熟。因此,反思材料的撰写和交流,有利于促进幼儿教师的反思向纵深发展,提升实践性知识的层次。同时,也可以选择一些好的或有代表f生的教育反思笔记,就其中的“亮点”挖掘出来,作为典型的案例进行深入的剖析。如该教师是从哪些方面进行反思的?运用了什么反思方法?该反思案例对你有哪些启示?当撰写反思笔记成为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的自发需求和有力工具时,距离研究型教师不远了。

3.开展职后培训是提高教师反思能力的关键

好教师在进行教学反思时会主动对自己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寻求一定的理论支撑,并对自己的教学理念进行积极思考,更有效的更新、充实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32位初中起点的幼儿教师在对教育理论知识的掌握上比较欠缺,对教育目标的理解、对科学领域基本原理的理解、对领域知识的把握上有很大困难。教育理论的科学指导和学科知识的科学理解决定了教学活动的成败,决定了孩子接受的知识是否科学,决定着孩子的成长是否健康。因此,幼教管理部门、幼教科研单位应与时俱进有针对性地对幼儿教师进行职后培训,应该对其进行教育理论和理念的培训、教材教法的培训、相应领域学科知识的培训,使幼儿教师的知识结构适应时代发展,教学反思能力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上一篇:煤矿各种安全管理制度下一篇:2019年山西国家电网公司招聘考试时政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