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智力开发

2024-05-11

婴幼儿智力开发(共8篇)

篇1:婴幼儿智力开发

一. 婴儿抚触:沐浴后 两餐之间

早期抚触就是在婴儿脑发育的关键期给脑细胞和神经系统以适宜的刺激,促进婴儿神经系统发育,从而促进生长及智能发育。

顺序、手法:一切从宝宝出发

妈妈在给宝宝做抚触时,不一定非要按照顺序,每个动作一一做到。抚触应该是按照宝宝的喜好来安排,你可以打乱抚触的顺序,或自创几个宝宝喜欢的动作。

抚触的手法也可按照宝宝年龄需要而定,宝宝长牙的时候,可以让他仰面躺下,多帮他按摩小脸;到了要爬的时候,再让他趴下,帮他练习爬爬;学习走路的时候,除了多给他做些腿上的按摩外,小脚丫也是很重要的。

温馨提示:如果做到一半宝宝哭了,应该马上停止动作。切忌在宝宝过饱、过饿、过疲劳的时候进行抚触。做完之后如果发现宝宝的皮肤微微发红,则表示力度正好。

二. 最佳开发智力时间:上午10点

上午10点左右,是小宝宝大脑状态最好的时候,对各种刺激反应都很敏捷,这样的状态,平均每天可维持40分钟左右,妈妈要抓住这个时机对宝宝进行亲子交流。

视觉、听觉双重刺激

妈妈可以靠近宝宝,一边看着他一边对他说话,或者念儿歌,让宝宝专注地凝视着你的脸,并专心听你讲话;还可以给宝宝看一些色彩艳丽或是黑白相间有条纹的玩具和图片,并且慢慢地移动,让宝宝的目光追随着这些东西移动;妈妈也可以在宝宝耳边或耳后轻轻呼唤他的名字,宝宝听到后会马上转头寻找声源。

温馨提示:等宝宝大一点了,也可以带他到户外去转转,随着环境的变化,宝宝会不断发现新的事物,这对他的智力开发是相当有帮助的。

篇2:婴幼儿智力开发

两个月的宝宝们趴着的时候可以抬头保持一小会儿,这个动作是宝贝们动作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是独立移动能力的一个进步。

上次咱们聊过,趴有助于宝宝锻炼协调能力,发展宝宝脖颈、肩膀、手臂和躯干的肌肉力量,这些肌肉有助于以后的运动技能的开发,比如翻身、爬、坐等等。

这个活动是持续性的,建议每个月龄的宝宝每天都做几次,时间根据宝宝的身体状态进行即可。这个内容我会单独做一个选题,详细讲讲趴的好处和更多的游戏配合。

超人飞

这个活动和趴一样,会帮助宝宝以全新的视角看周围的环境,这个动作也有利于协调脖子和背部肌肉的。而且多数宝宝都喜欢这个游戏,为了加强爸爸和宝宝的联结,这个游戏可以试着让爸爸来。

一只手从两腿中间托着腹部,另一只胳膊从宝宝的两个腋下支撑前身,和缓解肠绞痛的飞机抱姿势是一样的。

精细动作发育

两个月的宝宝已经会盯着自己的手或手里的东西注视一会儿啦,先天抓握反射开始逐渐消失,自主够物的行为开始显现,但刚开始他们看起来可能只是摆动胳膊,成功够到物体的机会并不多。

抓鞋带、湿纸巾

手里可以给抓个鞋带,鞋带质地较厚一些,更容易让宝宝抓握和拉扯,彩色的鞋带还可以刺激视觉发育。给小不点接触带子类的东西大人一定要在旁边看护,以免缠到。

抓着湿湿的纸巾还会带来不同的感官体验。质地较轻的东西孩子更容易抓握,手臂力量也可以支持。同样需要家长随时看护,以免宝宝把纸巾塞到嘴里。

培养自主够物

可以在健身毯上挂上丝带、纸条,宝宝挥动手时可以触碰到。纸条被抓到还会拽下来,有助于宝宝抓握能力和自主够物的培养。

有意向的家长可以添置健身毯给宝宝,上面可以挂东西,宝宝躺着看、抓、踢。

触觉

触觉是婴儿获得外部环境知识的主要方式,这对于婴儿早期的认知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触觉感官箱

盒子里准备一些不同材质、不同纹理、甚至是不同温度的材料,在小宝贝的手、脚和身体上让他们感知不同物质带来别样触觉体验,粗糙的、扎扎的、柔软的、凉凉的,看宝宝对哪种更感兴趣。

全身触觉

如果室内温度适宜,可以在洗澡后让宝贝躺在床单、浴巾、纱布、凉席等各种材质制成的东西上,或包裹、或在手臂、腹部、脸等部位上移动,感受不同纹理带来的触觉体验,有助于发展很多技能哦。

听觉

大多数人以为孩子这么小的时候什么也听不懂,其实不然,婴儿对妈妈的声音有很强的感应能力,婴儿从妈妈的话语和温柔的语调中会获得更多的关注和爱,这会为他们将来的语言、社会能力、情感和智力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传声筒

2个月的宝宝听到声音有了寻找反应,用报纸卷成芯或厨房纸芯在宝宝耳朵旁边发出柔和的声音,在不同方位和宝宝说话,让宝宝寻找声音的来源。

声音通过集中传送和平时讲话听到的感觉不太一样,会带来不一样的听觉体验。

妈妈的话

有研究表明,在生命的最初3年里,与孩子们交谈得多,有助于于构建将来阅读和思考能力的大脑架构。

2个的宝宝会发出咿呀的喉音了,有的时候还可以和家长互动。宝宝听妈妈说话,为将来的语言发展奠定基础,说话的内容不要紧,只要你和她说,表达对宝宝的爱、描述你和宝宝互动的内容、叙述你今天都做了什么,内容不限制,只要和宝宝说就可以啦。

阅读

以前也有很多朋友问到多大可以给宝宝读书了,这里告诉大家明确的答案,2个月就可以开始了,宝宝对语言的反应从这时候就有了,这一领域内的专家爱玛斯发现,2-3个月的婴儿已经能够分辨非常相似的发音(如ba和pa)。

不必要看着书里的文字一板一眼的给宝宝讲,自由发挥也可以,描述书内页的插图、自己的相关经历。

这里推荐低幼的纹理书,读书里的内容,还可以让宝宝触摸内页里的各种材质。

视觉

视觉在宝宝的所有感觉能力中是最低的,2月龄宝宝的眼睛发育到可以随着物体的移动而追随注视了,这个时候可以用视线追随刺激视觉的发育。

视觉追随

用鲜艳的玩具在宝宝面前缓慢移动,让宝宝盯着追随。

手电筒游戏

亮度的改变能引起皮层下的瞳孔反射,说明婴儿能够感觉到光线。

篇3:浅谈幼儿的数学学习与智力开发

一、通过游戏活动培养记忆能力

记忆在幼儿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幼儿的记忆以无意的、形象的记忆为主。但在教师的启发下, 随着幼儿活动范围的扩展, 语言能力的增强, 幼儿的随意识记也会逐渐发展。教幼儿学数, 是培养幼儿记忆能力的关键, 而数学游戏活动是培养记忆能力的重要手段。

数学是抽象的, 幼儿又最喜爱游戏, 幼儿借助数学游戏活动, 在玩中学, 学中记。例如“滚骰子”游戏, 取两个较大的骰子, 在一个的每一面分别画上1~6个小圆点, 在另一个的每一面贴上各种物品图案, 两个骰子一起投, 然后说出一个骰子面上的数字与另一个骰子面上的物品, 如“三个苹果”, 说对了可获得“笑脸”一枚, 最后比一比谁的“笑脸”多。这个活动让幼儿要记住每次投骰子后两个骰子上面的数和物品图案并用语言表达出来。幼儿从中理解了数的实际意义, 说对了可获得“笑脸”激发了兴趣, 从而培养了幼儿的记忆力。

二、通过动手操作发展思维水平

要提高幼儿数学学习的质量, 操作学习是一个重要的途径。操作学习的基本方式之一就是动手操作。操作学习符合幼儿学习特别是数学学习的特点, 帮助幼儿获得数学的感性经验, 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

应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变为“操作式教学”, 让幼儿参与到活动中, 从活动中体验知识的演变过程, 从而获得知识结构与知识结果。如在活动中可把美术作为辅导手段, 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操作获取知识 。如在画“日历”、“时钟”中感知时间所具有的特性, 促进幼儿的认知。特别是在空间教学中, 美术更有着极其独特的作用:在泥工活动中感知体验几何体的特征和守恒;在折纸活动中感知体验图形转换;在涂色、粘贴中感知形体分割和学习分份等。在数的组成、加减法运算的教学中也应与美术有机结合起来, 采取“一图多式”、“多式一图”、“一式多改”的教学方法。在数学教育中还应注意几种教学方法的交互使用, 使幼儿从中体验某一概念的内涵和运算规律, 并要求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从而使幼儿获得的知识系统化、符号化, 并形成一定的思维体系。

三、通过校园生活提高运用能力

每一次数学活动都必须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逐步过渡, 这说明幼儿的数学学习不是通过一两次活动就能完成的, 而是必须经过长期训练才能达到目标。教师不但要重视集中教育活动, 更要注重在生活中引导幼儿学习数学并运用到生活中,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运用能力是一项多元的智能活动, 数学学习是数学和其他活动的整合课程, 应特别注重在校园生活中进行数学学习。比如: (1) 在幼儿早上入园后, 请一名幼儿点数幼儿人数, 一名幼儿点数幼儿的牌数并加以比较。教师有针对地让每个幼儿都能轮流到, 既让幼儿练习了点数对应比较, 又使教师了解了幼儿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便于有针对性的指导。 (2) 为幼儿编上学号, 并在晨检袋的插牌位置写上幼儿的学号, 这样幼儿在入园后将牌插在有自己学号的晨检袋中, 当幼儿都认识了自己的学号后, 教师便有意识地将学号是一位数的和两位数的幼儿互换, 这样幼儿在晨检中对数字变化产生了兴趣而且轻松地认识了数字。 (3) 让幼儿做老师的小助手, 请小朋友帮老师分发学习用品。例如:分手工纸或画纸, 老师便请每组一个幼儿先数一数自己组的人, 再按自己组的人, 数出相应的纸张并分发给每个组员。

四、通过自我探索促进创造能力

“发现”和创造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种教学方法的特点是让学习者自身去“探讨”和“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有助于形成创造的态度和培养创造的能力。这是因为探索的过程有助于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因此在幼儿数学的创造性活动中, 我积极为幼儿创设探索的环境, 提供发现的机会, 促使幼儿在探索中通过发现进行学习。

例如学习用自然物测量时。过去的教法是让幼儿都用一样的测量工具, 而我在分组活动中为幼儿准备了许多粗细不同的饮料瓶, 里面放入等量的水。在活动中, 幼儿没有强烈的目的性, 没有固定的行为模式, 不受规范、习惯的约束, 思维空间较大, 他们可以真实、自由、无修饰地表现自己的创造力。有的幼儿仅通过目测就盲目地说出结果;有的幼儿找来两个完全一样的瓶子, 将两瓶水分别倒进去量一量, 发现它们一样多;还有的幼儿仅找来一个与其中一个完全一样的瓶子, 将另一瓶子里的水倒进去, 比一比它们的液面是不是一样高。在探索中幼儿发现:不能只看哪个瓶子里的水高, 就说哪瓶水多, 也不能只看哪个瓶子粗, 就说这个瓶子里的水多, 要把水放进两个一样的瓶子后再比较它们的多少。在这过程中, 既满足了幼儿好奇的欲望, 又使幼儿在自我发现的创造过程中获得愉悦的体验。

众所周知, 数学是一门创造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学科, 数学教育不仅能发展幼儿的逻辑和创造思维, 还能提高孩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幼儿老师一定要做个有心人, 要在数学领域中开展各种创造性的活动, 培养幼儿探索发现的积极性, 从而开发幼儿的智力。

参考文献

[1]林泳海, 曾一飞.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价值与任务[J].山东教育, 2002 (Z3) .

[2]胡勇军.在游戏中建构幼儿的数学教育[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5 (06) .

篇4:婴幼儿智力开发

【关键词】幼儿教育;音乐教学;智力开发

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不但为幼儿教育提供了充分发掘创新潜能的发展机遇,而且为幼儿智力开发创设了良好平台。歌唱、律动、舞蹈、节奏乐、打击乐、音乐表现与欣赏等幼儿园音乐教育形式,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孩子们的音乐能力,而且能增强他们对艺术美的敏感性,还可以成为他们得以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一种重要手段。在这里,我就从幼儿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情感、艺术同构、创造表现等三个方面来阐述创新幼儿音乐教育与开发幼儿智力潜能的关系。

一、以审美情感为切入点,培养幼儿欣赏意识

通过对音乐艺术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向幼儿进行教育,是幼儿音乐教育的主要特点之一。但是,长期以来,幼教工作者自觉不自觉地习惯于用一些属于专业艺术教育或特长艺术教育的模式和要求来看待幼儿音乐教育,因而在教学中相当普遍地存在着重视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播,忽视音乐对幼儿心灵的滋养、情感的操练和欣赏意识的培养。因此,把幼儿音乐教育方式与内容进行合理创新,能够有力地推动幼儿音乐教育的深入发展。

(1)注重音乐对幼儿的心灵滋养,加强其在进行音乐活动中的审美意识和情感体验,形成正确的幼儿音乐教育理念。在审美活动中,用充满童趣的音乐引导幼儿在反复感知中体验、领会音乐作品内涵,引起兴趣,激发情趣。如教唱《小乌鸦爱妈妈》时,老师要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讲解小乌鸦懂事,“叼来虫子,一口一口喂妈妈”,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激起幼儿的情感投入,推动幼儿审美感知与艺术想象等活动的开展。我们在选材上要注意选择节奏明快、施律优美、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的内容,诱发幼儿的审美情趣。

(2)关注音乐对幼儿的素质培养,考虑其发展智力因素关联的创造性潜在能力,构建新颖的幼儿音乐教育目标。进行幼儿音乐教学,就要引导幼儿运用听觉、视觉、触觉、运动觉等感觉活动,调动情感、思维、想象、动作、语言等多通道参与、反复品味、启发联想、促进理解。如做音乐游戏《小朋友散步》,首先让小朋友坐在座位上,伴随着音乐做睡觉、起床、散步、听雷声观察天气、听雨点声赶快回家,边听音乐边做动作,使幼儿在音乐感知中活跃起来,创造地表现自身潜在的思维能力与表演能力。

(3)采取音乐对幼儿的审美诱发,侧重其唱歌跳舞的美感教育而凸现教学价值,完善丰富的幼儿音乐教育内容。在唱歌、舞蹈、节奏乐演奏等教学中,不能单一进行机械训练,如学习节奏乐《快乐的幼儿园》,要善于引导幼儿用木鱼、铃鼓、碰铃、大鼓合着节拍整齐地为乐曲伴奏,创造一种愉悦的协同教学氛围。再如引导幼儿拍拍手、跺跺脚,为不同的欢快乐曲伴奏,都可以诱发幼儿对音乐的审美因子,不断在美感教育熏染中学到有益的知识。

(4)启发音乐对幼儿的表现要求,指导他们放开双手和大脑活跃新的思维与情感,完善创新的幼儿音乐教育要求。老师在教学中,积极利用材料的渗透与选择贴近幼儿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如进行音乐游戏《什么乐器在歌唱》,课前先让幼儿认识小鼓、锣、碰铃、拨浪鼓、钹、铃鼓、三角铁等打击乐器,在课堂中让幼儿边拍手边唱歌,歌曲完毕,教师敲打任一打击乐器,让幼儿讲出该打击乐器的名称。这样既调动了幼儿的双手在律动中活动,又使大脑的思维与情感得以良好的活跃。

二、以艺术同构为传播点,开阔幼儿求知视野

幼儿音乐教育中,以音乐活动为主线,将绘画、雕塑、舞蹈、戏曲、音乐、语言等艺术学科综合起来进行教学活动,并将艺术表现的内容、情感、形式、风格融为一体,创造一种主题集中鲜明、内容丰富鲜活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引导幼儿升华到音乐益智的文化视角。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重要的,即要根据自身的教学擅长生发出鲜活、实在、有味的教学风格,又要把握幼儿的身心特点创设出轻松、欢快、明亮的学习环境,我们不能因袭旧的教学模式,对不同年龄的幼儿要侧重于体验(操作),或增加艺术作品内容和深度来维持、调节、推动幼儿音乐教育程度。如在小班(3~4岁)音乐教学活动中,引导幼儿聆听简易音乐、欣赏形象图片、模做动作、说出感受等,说是为了使他们能够很好地认识物体。再如在中班(4~5岁)教学歌表演《小青蛙》,利用形象的图片或录像带,引着幼儿在音乐、图画、文学等不同艺术知识的同构中认识:青蛙大大的嘴巴、大大的眼睛、看见害虫就吃掉、生活在田间、一般离不开水……同时教育孩子们明白青蛙是益虫,从小要养成保护益虫的好习惯。通过系列的幼儿音乐教学,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为幼儿提供或创设丰富活跃的视听环境进行场景教学,既可以促使幼儿在轻松的演唱活动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又可以培养幼儿在快乐的音乐氛围中激发油然而生的兴趣,还可以教育幼儿在学习的实践机会中培养生活良好的习惯,更能够引导幼儿在自由的艺术环境中开发乐于创新的潜能。

三、以创造表现为着眼点,启发幼儿创新思维

幼儿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方面同样肩负着重要的使命,这也对幼儿音乐教育提出创新的要求。作为最富于创造性的艺术,音乐不仅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发展,而且有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一个人的创造能力,是以创新思维为基础的,音乐对发展创新思维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在幼儿教育中,通过音乐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促使他们打下坚实的基础向高素质人才方向发展。

(1)用音乐刺激幼儿思维,激发其求异性、发散性、突发性、连动性、敏锐性、灵活性等创造性认知特征。欣赏相同的音乐,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感受,他们以自己独立的体验、联想、表现与表达,形成自己不同的想象和思维,随音乐进行创造性的表现。幼儿在接受音乐教育活动中,往往伴随着丰富的情感、充分的想象和个体独特的表现语言,他们在活动中把握的不仅是外在的法则和内容,而且是在深化创造性认知特征的过程中滋养自己独特的内心潜质。

(2)用音乐促成幼儿表现,培养其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动机、创新精神、创新理念等创造性情感特征。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既对幼儿进行了审美教育,又培养了幼儿音乐兴趣,还促成了幼儿表现欲望。对音乐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的感受,能够行之有效地在培养幼儿音乐审美能力的同时形成创造性情感特征。

篇5:开发幼儿智力的音乐

培养音乐的感知力和领悟力

0~1岁是培养宝宝对音乐的感知力和领悟力。尤其是让孩子多听,听一切优美的音乐,并可以从中观察到他是不是有音乐方面的天赋,或他对音乐有没有兴趣。

有音乐天赋的宝宝在这一阶段主要表现出对音乐的敏感性、极易被音乐所吸引。比如在他吵闹哭泣的时候听到一段优美的乐曲,他会突然停止哭闹,注意力会转移到音乐上面去。如果宝宝出现这种对音乐的兴趣,那么恭喜你,你的宝宝可能拥有很强的音乐智能等着被开发呢!

音乐节奏感

2~3岁是前一阶段的延伸和巩固,这时候宝宝听到音乐可能会不由自主地随着音乐手舞足蹈。此时你要特别培养孩子的节奏感,给他听的音乐可以是节奏性比较强的,这样更能引起宝宝对音乐的兴趣。

旋律和音准

3~4岁可以让孩子从单纯的节奏练习向旋律、音准方面过度,并可以让他配合乐曲接触乐谱。学习电子琴是这一时期不错的选择,因为电子琴在节奏、旋律、音准以及培养孩子音乐兴趣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

音乐技能

篇6:开发婴幼儿右脑的游戏

开发婴幼儿右脑的游戏

感官练习:

游戏一:神奇的纸盒

玩法:把家里运用过的纸巾盒留下,往里面放进一些玩具、糖果、水果等,让宝宝摸一摸,请他在拿出来之前说出名称,或者给他指令,请他按指令拿出东西来。对大一点的孩子,你可以给他否定的指令,如:“请你把不可以吃的东西拿出来”“请你把不是圆的东西拿出来”等等。为了增长趣味性,也可以运用一些嘉奖的办法,比如:拿对了糖果,就把糖果嘉奖给宝宝吃,拿错了,糖果就回妈妈吃等。

提醒:这个游戏适合2—4岁的孩子,由于宝宝运用触摸觉和视觉来进行判定,可刺激右脑发展。

游戏二:猜一猜这是谁?

玩法:爸爸或妈妈在被窝里发出不同的动物的啼声,比如狼的啼声、狗啼声、狮子的啼声等,让宝宝猜猜躲在被窝里的是什么动物。提醒:这个游戏适合2—4岁的宝宝玩。这是一则用听觉进行判定的游戏,也可以刺激宝宝的右脑。

动作练习:

游戏三:会转动的箱子

玩法:把家里买回来的电视或其他大件物品的纸皮包装箱留下,让宝宝钻进往缩紧身体,然后转动纸皮箱子,孩子会乐不可支。为了避免伤着孩子,你最好在每次转动箱子之前大声问他:“准备好了吗?”断定他做好了准备才开始,转动的幅度也可以依据孩子的适应情形而调剂。

提醒:这个游戏适合3岁以上的孩子玩,由于这样可以锤炼孩子的身体平衡感,也能发展孩子的右脑功效。

游戏四:扔纸球

玩法:拿一个篮子,菜篮或洗衣篮都可以,然后拿一些报纸,把报纸裹成一团,做成一个一个纸球,妈妈、爸爸和宝宝轮流扔纸球,每人扔10个,看谁扔进篮子里的球最多。

提醒:这个游戏适合2岁以上的孩子玩,手的动觉、动作的把持、空间间隔的判定,这些都有利于孩子的右脑开发。

艺术练习:

游戏五:跳舞蹈

玩法:让孩子随着音乐的节奏舞蹈、拍手或做各种各样自己喜好的动作。提醒:这个游戏适合0—6岁任何年纪的孩子,对于还不会走路的宝宝,妈妈可以抱着宝宝做舞蹈的动作,或随着节奏舞动他的手脚。大一点的孩子,你可以领着他做,或让他自由发挥。游戏5:大家一起唱

玩法:把生涯中的事件编成歌曲,和孩子边唱边玩。比如,刷牙、洗脸、吃饭,我们可以把这些运动和我们熟习的旋律如《生日歌》编在一起来唱:我们—快来—刷—牙,我们—快来—刷—牙,我们—快来—刷——牙,天天—都要—刷——牙。

提醒:这个游戏能发展儿童的节奏感。

综合发现才干:

游戏7:苹果树

玩法:从年历上找出有一棵树的图画,让孩子剪一些苹果贴在树上,留意:剪和贴都由孩子自己来做,不要请求孩子剪得像或贴得漂亮,只要他愿意自己动手进行创作,父母就要表示出很欣赏的样子。

游戏8:美丽的手镯

玩法:把用过的信封留下,横剪成一个一个环,然后和孩子一起在环上画自己喜好的图案和色彩,把它套在手腕上当手镯。妈妈先做一个引起孩子的喜好,然后放手让他自己来做,以鼓励为主,不要计较孩子做得是否漂亮。

提醒:这两个运动都是多种感官配合的运动,既有手的动作,又有色彩的感到、图案的设计等等,对发展孩子的右脑很有增援。

开发孩子右脑潜能的方法

第一步:建立信心和信念

观看比赛视频图片,让孩子们知道世界上其他人真的有这种能力。但是他们没有开发和使用这种潜能,所以他们觉得不可思议。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具备了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如果他们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就很难让他们去做。所以看视频照片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步:培养专注力

通过听脑电波音乐,放松和冥想,这样孩子就可以很容易地使用自己的大脑。脑电波音乐最重要的作用是调节孩子大脑的运作频率,使孩子的注意能力得到加强,进而可以发挥出特定的感知能力。

如果孩子的脑电波是混沌的,就像水波一样,那么任何反射都是看不见的。

第三步:培养清晰的能力

通过想象和残像的训练,培养孩子清晰形象的能力。这一步是关键中的关键。所谓清晰的想象能力不是我们普通的想象,而是非常清晰的图像显示,就像看电视时孩子大脑屏幕上所显示的图像一样。

可以每天观看不同的训练卡,使枯燥的训练变得不那么枯燥。清晰想象的能力也被称为右脑的能力,这是发展潜能的基础。也可以说这是最简单的HSP能力。

第四步:启发式训练

对于一个拥有清晰想象力的孩子来说,和他一起接受进一步的训练可以释放出各种令人惊讶的潜能。潜能可以分为许多不同的类比,如触觉能力、透视能力、远视能力、预知能力、心灵感应能力、前瞻性能力等。每个不同的功能需要有不同的针对性培训来实现。

第五步:其他辅助

其他辅助训练有照相记忆训练、联系记忆训练、思维能力训练、体能发展训练等,这些都是非常有益的。当这样学习时,内容显得更加丰富,孩子们也很喜欢。

如何开发孩子的大脑潜能

多搭积木

挑选对宝宝大脑发育相适合的玩具,使宝宝充分探索和接触周围有趣的世界。搭积木的游戏能帮助宝宝学习因果关系和“如果——那么”的推理关系。如果宝宝把一个大的积木放在一个小的积木上,上面的积木就会掉下来;如果她把一块小的积木放到了大的积木上,她就成功了。大脑会把这个信息储存起来。

多看图大、画面清晰、色彩鲜艳的书

培养宝宝对书的热爱,意义深远。尽早让宝宝接触图画书。应该挑选图画大,色彩鲜艳的书给宝宝看,边看边制造出各种声音,譬如,书上有动物,你就模仿动物的叫声。

注意调节你讲述的声调,尽量讲得简单而生动;如果宝宝会说话了,鼓励她说出书上的故事。在婴儿期,该让宝宝多多倾听大人说话,多创造机会让她理解他人说的语词。简而言之,1岁前,听比宝宝自己说更重要。

多给宝宝唱儿歌

唱歌时,如“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等,你身体的摆动和手指的摇晃会帮助宝宝把声音和动作结合起来,这能帮助她理解。歌曲还能培养宝宝对节奏、韵律和语言的理解。

多和宝宝一起整理玩具

篇7:过早开发幼儿智力好吗?

去年11月,北京召开了由全国政协、国务院、教育部、卫生部、全国妇联、中国科协共同主办的“儿童早期发展高层论坛”,论坛上发布了题为《让每一个儿童拥有良好的人生开端》的倡议书,指出:“很多家长对儿童早期发展的认识还存在很多误区,社会上还存在着一些违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仅以盈利为目的的宣传和“拔苗助长”的做法……”

不夸张地说,在我们身边,像“智力启蒙”、“潜能开发”、“天才宝贝”这样的字眼随处可见。某《0岁方案》的广告语是“让您的孩子三岁前认识三千个汉字,达到小学毕业的水平。”

疑问:婴幼儿最需要学习的是什么?

科学研究表明,孩子成长的前4年,要发展出一生50%的学习能力,构建主要的学习途径,以后的学习就是以此为基础的。但是,这部分最关键的学习能力,绝不是通过学习认字和数学这些抽象知识培养出来的!

孩子在婴幼儿阶段,需要完成包括:感官、语言、大动作和细微动作、秩序、社会规范等很多方面的探索和学习,孩子的感官敏感期、语言敏感期、动作敏感期、细小事物敏感期、秩序敏感期、社会规范敏感期都会在这个时期到来。

所以,孩子要“学习”的东西其实是很多的,也是对一生发展最至关重要的,而这些需要通过真正属于他们的“游戏”自发地去学。所以,不让孩子提前学识字和数学,绝不是“不学无术”的放养!

疑问:抽象学习的敏感期能提前吗?

有的家长反映,“孩子在两岁不到时,就非常喜欢数字、数数,也非常喜欢各种抽象符号,现在数学理解力非常强。”所以她认为,“孩子学习及智能是有一定的敏感期的,但时间却是不确定的,没有适合所有孩子的所谓的敏感期。”

孩子的敏感期真的会大幅度提前吗?虽然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但都是符合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的。科学家们研究和发现孩子的敏感期,是在客观的条件下,基于大量的观察和实践得出来的。而我们现在的孩子,从一出生,就被包围在数字、文字这样的抽象符号中间,——经常可以看到家长抱着小婴儿,手指某个文字或是数字教孩子,这样的环境下,不是孩子的敏感期提前,而是因为让孩子提前接触了大量的抽象符号,同时,孩子的身边没有符合他实际年龄需要的环境配置,从而出现提前对抽象符号“感兴趣”的现象。

关注:过早的抽象学习,阻碍孩子认识真实的世界。

孩子天生就会对身边的世界充满好奇,他会尽自己的可能去探索和发现周围的事物。当孩子还没有对真实世界具备足够的观察和体验时,如果过早地进行抽象知识学习,会把孩子的注意力人为地转向对抽象符号的关注,从而丧失很多在真实世界中的体验和思考。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例子,一个叫毛毛(化名)的孩子,2岁就学习了数学和文字。毛毛不管在哪里,他的注意力总是停留在数学符号和文字上。走在路上,他只看路牌、公共汽车上和广告牌上的数字和站名,在小区玩耍,只看健身器械使用说明上的文字和数字,几乎不去关注其他的事情。在毛毛画的画中,只有数字,没有其他的内容。在本应运用感觉器官充分体验真实世界的时候,他的思维却过早地被抽象符号束缚住了。

如果反过来,让孩子经过对实物的充分体验后,他会自然而然地上升到对符号和抽象思维的理解和认知,而且孩子整体的思维体系,在前几年中已经得到很好的发展,这样孩子能够结合身边的实际去展开学习,是孩子发自内心的需要,学习的兴趣高、效果好。

关注:过早学习抽象知识,还会带来三个负面作用。

有的妈妈觉得:“快乐学知识与符合孩子天性的玩耍并不矛盾啊,两方面都重视不更好吗?为什么要把它们放到对立面呢?”。虽然学习知识的过程可以设计得很有趣,但是,这种违背自然规律的提前学习,除了前面说的弊端,还会给孩子带来三个负面作用:

1、过早的读写算活动,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发育。尽管这些知识性学习的过程,可以设计得很有趣,但是,抽象的智力学习本身,是一种高度复杂的活动,会导致孩子心理上的紧张,需要消耗孩子很多内在的能量,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身体和心理上的正常发育。

2、过早的智力学习,会影响孩子其他能力的正常发展。孩子的各种能力需要并行发展。由于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过于强调某方面的能力,其他方面的能力就得不到很好的发展。过早进行智力学习,孩子的其他能力,比如音乐才能、运动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发展,都会受到影响和损害。

3、实际感觉经验不足,会带来情感方面的问题。在抽象学习之前,孩子需要充分接触真实的世界,通过大量的游戏和运动,来发展他们的感觉器官、大脑以及运动系统的协调。 提前的抽象学习可能造成孩子感觉经验缺失,这将破坏人类天性中的爱、兴趣、好奇心和同情,从而可能会导致:冷淡、孤僻、漠不关心、迟钝、缺少同情心和麻木不仁。

热点:超前智力开发,并不能提高孩子的智商。

现在很多早期智力开发所依据的理论基础,大都是上个世纪的研究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长期追踪观察和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有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很多人为的早期智力开发,并不能取得提高智商的预期效果。

,美国社会学家发表最新的研究结果,认为“人为的干预可以在短期内把智商提高七八分,但是当人为干预消失后,这些被提高的智商基本上会降回来。”

208月华盛顿大学公布研究结果,“小小爱因斯坦”系列对孩子的智力成长有负面作用;8-16个月的孩子, 每天看1个小时此类DVD,其掌握词汇的能力就会降低17%。

篇8:婴幼儿智力开发

关键词:围棋活动,开发,幼儿社会智力,行动研究

一、研究的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教育应追求幼儿健康的、真实的、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这说明融入终身教育理念的幼儿教育在教幼儿各项技能的同时,还应教导幼儿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与他人相处。可是从目前的情况看,现在的儿童多为独生子女,幼儿与同伴交往的时间、频度及同伴的数量相对不足;同时,家长对儿童的生活起居的过于照顾和保护,使儿童失去更多独立探索发展社会技能的机会。因此,培养、提高幼儿的社会智力是必然的也是重要的。幼儿社会智力的培养要体现活动性的特点,受其年龄、活动方式、活动内容的限制。幼儿的游戏和活动是幼儿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活动和游戏能提高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和投入的程度。如何利用有效的方式来发展幼儿的社会智力一直是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围棋正是这样一种能启迪智慧、陶冶情操的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活动形式,它兼备开发智力与培养品行等多项教育功能。

我们店口人对围棋情有独钟,围棋人口众多,是诸暨最早在学校开设围棋活动的乡镇。从1989年10月,我们就将围棋引进了课堂。据不完全统计,店口全镇的围棋人口(包括初步掌握围棋知识的人)将近3000人,这些围棋爱好者分布在店口各地,使得我们店口人对围棋有一定的认同感和亲和力。2003年7月,店口镇教办提出了“围棋特色教学区域性发展工程”,这是店口学校围棋发展的一个历史性机遇。借助这种良好的学棋底蕴,2003年9月,我园尝试在幼儿园开设围棋活动课,聘请了专业的围棋教练,并制定了教学规划,逐渐形成了非常有特色的围棋风。此外,幼儿园每学年都会组建一支围棋集训班,进行专门的集中训练,并在各级各类少儿围棋比赛中都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在整个诸暨市幼儿园围棋教学中始终保持着领先优势。随着围棋活动的深入开展,我们也在不断探索和思考,对四五岁的孩子实施围棋潜能开发,能否促进幼儿社会智力的开发呢?围棋活动和幼儿社会智力之间有怎样的内在联系?怎样有效地利用围棋活动形式去开发幼儿的社会智力?《围棋活动开发幼儿社会智力的行动研究》由此展开。

二、研究综述

日本的专家研究发现:少儿学围棋的最佳年龄应当在4—6岁较好。4—6岁这个年龄的孩子与上学的孩子在学习围棋时并没有多大的差别,比如:一个班里有5岁的和8岁的学生,一个学期后他们的成绩几乎一样,甚至超过大的孩子,因为他们有更多的学棋和练棋的时间,所以4—6岁的孩子学棋就更有优势。所以,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我们要重点关注,不要错过时机。

在荷兰出版的国际重要学术杂志认知脑研究、英国自然杂志网站发表的一篇文章说,下围棋可以促进人类较少使用的右脑发展,训练注意力、发挥想象力、加强记忆力,常下围棋似乎可以促进脑部全面信息的统筹和处理能力,这份由中国学者提出的围棋与智力的研究报告,已引起国际注意。

上海“应昌期围棋学校”做过一个实验:两个班级学习相同的文化课,一班开有围棋课,另一班则没有,学期末考试结果显示,开设围棋课的班级的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另一班。所以,围棋在提高儿童文化素质方面有积极作用。

围棋在小学和幼儿园应该是很有生命力的。美国一家报纸撰文表示:“围棋不是一种单纯的游戏,它代表着一种生活方式,尤其在儿童的教育方面,几乎可以和救世主相提并论。”目前,全国各地开展围棋活动的学校飞速扩展,据有关资料统计,仅在全国围棋育苗工程理事会登记的学校就达770多家(不包括中学),在浙江省围棋育苗工程理事会登记的有130家,在诸暨市育苗工程联合会登记的有29家,应该说现在的围棋氛围非常好。但在那么多开展围棋活动的学校中,幼儿园明显少于小学,即使开展围棋活动的幼儿园,有的也仅限于课外活动、兴趣活动,有的只是为了比赛而进行少数幼儿参加的集训,没有从幼儿个体发展的角度深入地、系统地去研究、开发,只强调它的技术性和竞技性,而忽视了围棋活动潜在的教育价值和教育功能。在教学模式上许多幼儿园都套用了小学围棋教学的模式,而忽略了幼儿年龄特征所决定的特有的认知特点。

我们幼儿园长期开展围棋教学活动,在有效地组织围棋活动方面积累了一些初步经验,对围棋的潜在教育功能有一些初步的认识,特别是对围棋活动对开发幼儿社会智力有着独特的功能。我们试图通过本课题的深入研究,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深层次的探索,以构建合适的有效的围棋活动体系,以此为切入口,不断探索围棋活动与幼儿社会智力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促进幼儿潜能素质的开发和健康个性的发展。

三、研究内容和目标

(一)概念界定。

社会智力,也称社会智能,是智力的一个重要领域,是一种理解人际情境中人的感受、思想和行为(包括对自己的理解)及在此基础上作出适当行为的能力,它包括一系列的知识、经验和解释社会信息、解决人际问题的技能,其最终结果则是明智的社会行为、和谐的人际关系和与个体有关的社会目标的实现,包括人际交往能力、对他人的内心洞察能力、对社会公德和礼仪的认知能力等。从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幼儿的社会智力包括三部分:社会认知、社会情绪、社会技能。它们从不同方面体现了幼儿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二)研究内容。

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及认知发展规律,我们主要从以下四方面进行研究。

1. 构建幼儿园围棋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方法体系

幼儿学习围棋的过程是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互动的过程,必须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运用多种手段,采取多种形式,寓教于乐。包括普及课教学、集训课提高教学、晨间活动、午间活动和区角活动时的自由练习及各类比赛(如小组赛、班级对抗赛及年段挑战赛等)。

2. 围棋活动对幼儿社会认知能力发展的影响

社会认知能力是指对他人、对社会公德和礼仪的认识过程, 从而做出符合社会规范、能给个体带来最大利益的行为反应。陈毅元帅曾说:“棋虽小道,品德最尊。”幼儿在学棋过程中不仅要下好棋,而且要学习棋品棋道,下围棋要懂礼貌、讲礼节、胜不骄败不馁,培养幼儿既积极进取又谦虚谨慎的美德。

3. 围棋活动对幼儿社会情绪发展的影响

幼儿社会情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情感的感知,即移情;二是情绪的自我管理。幼儿的思维具有浅显性和单一性等特点,即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的表象思维为主,带有主观直觉色彩,很少从别人的立场、观点出发来思考问题。而围棋作为一项智力活动,更是思考的艺术。在对弈过程中,不仅要考虑自己的优劣势,而且要不断预测对手的心态和手法,从而在潜移默化之中提高洞察他人内心的能力。而且下棋必分出胜负,幼儿在学棋时,必然会经历不断失败、不断挑战、不断进步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提高幼儿自控能力、抗挫能力的过程。

4. 围棋活动对幼儿社会技能发展的影响

社会技能是指幼儿经过学习获得的、在特定社会情境中有效地与他人进行相互交往的活动能力。围棋对弈不仅是智慧的碰撞,而且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更是幼儿同伴间的一种合作游戏,而完美的对弈则需要两个棋手的默契合作才能完成。因此,围棋活动对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研究目标。

1. 总目标

通过多侧面、多层次、多形式的围棋活动,把围棋渗入到幼儿园日常教学中,不断探索适合幼儿园的围棋活动模式,让围棋活动为幼儿个体的健康发展服务。要让幼儿了解围棋的基本知识和技术,开发幼儿的社会智力潜能,给幼儿提供接触社会、融入社会的机会,帮助幼儿掌握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2. 具体目标

(1)通过围棋活动,幼儿初步了解围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兴趣,感受美妙的围棋艺术。

(2)通过围棋活动,幼儿形成遵守基本社会规则的意识、善于交往合作的能力、善于洞察他人的能力、敢于竞争及良好的心理挫折承受能力和自控能力。

(3)通过围棋活动,幼儿产生爱国、爱集体的荣誉感。

(4)通过围棋活动,教师提高对围棋的认识和组织围棋活动的能力。

四、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1. 诸暨市店口镇第一中心幼儿园2006年小、中、大班幼儿,共621人。

2. 在普及基础上选拔产生的围棋集训队共26名幼儿。

(二)研究方法。

在本课题研究期间,我们结合实际和课题研究的需要,运用行动研究、文献检索、调查研究、观察研究、经验总结等一系列的教育研究方法,其中以行动研究和观察研究为主。

(三)研究程序。

本课题研究,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现代课程理论为指导,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借鉴与大胆创新相结合等原则,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研究。并按“调查研究—文献检索—确立课题—反复论证—实施研究—评价总结”的程序开展研究。

五、研究策略

(一)创设新颖有趣的围棋活动环境,激发幼儿的社会认知能力。

社会认知是指对他人、对社会公德和礼仪的认识过程,而环境是激发幼儿社会认知的重要因素。幼儿园是幼儿生活的主要阵地,对幼儿来说是社会的缩影。因此,开发幼儿的社会智力要立足于日常的潜移默化、耳闻目染,通过创设开放式的围棋活动环境来形成一种社交氛围,从而激发幼儿主动联想、积极参与。店口一幼校园围棋文化的布置强调“自然性”和“人文性”,把围棋文化渗透到校园环境中,让幼儿感知围棋活动的互动性,知道围棋是一项合作游戏,并了解活动的基本规则,形成一定的规则意识。比如:我们利用幼儿喜爱卡通的特点,把专设的围棋活动室的墙饰以可爱有趣的卡通形式进行布置,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设计幼儿专用的围棋桌椅;在楼道边墙上布置以色彩鲜艳的图例及朗朗上口的童谣相结合的围棋知识点,以及有关围棋的故事和历代围棋名家;在通道上设计围棋专栏,定期刊出有关围棋集训班小朋友的精彩棋局及围棋教练作的相关评析;一个依地而画的硕大围棋盘作为孩子们的一个互动围棋游乐场,一个可以自由出入的“快乐棋社”是孩子们的最爱;还有生动活泼的围棋走廊,草地上、棕榈树下描着围棋故事的围棋墩,教室里的围棋文化角,整个校园成为孩子们的乐园,让每一个走进店口一幼的人都能感到浓浓的围棋氛围。

以上种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为幼儿创设了美丽而宽松、充满交流和互动气息的环境,让围棋游戏化、情境化、生活化,并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幼儿的学棋兴趣,调动幼儿参与交流互动的积极性,提高幼儿的社会认知能力,让环境真正成为幼儿园的第三位老师。

(二)创设各种活动形式,搭建幼儿交流互动的社交平台。

我园始终把围棋活动作为本园的特色活动课程来开展,“普及教学”、“竞技训练”、“实验研究”,环环紧扣,环环落实,互相促进,整体提高。

1. 普及教学

普及是基础工程,是发展和提高的保证。从2002学年起,我们就在幼儿园开设了围棋课,通过几年的努力探索和不断普及,整个校园充满了浓厚的围棋氛围。普及教学的目的是让幼儿初步了解围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兴趣,感受美妙的围棋艺术。我们还在围棋活动实践中培养幼儿的独立思考能力、交往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心理受挫能力等,激发幼儿爱国、爱集体的荣誉感。

为了切实有效做好普及工作,我们聘请了专业的围棋教练,每班每周都开设一节围棋课。并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制订了不同年龄段的围棋教学目标。

2. 竞技训练

竞技性是围棋的魅力所在,是围棋教学的支撑点之一。幼儿园每学年都组建一支围棋集训队。集训班根据幼儿的水平,分为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高级强化班。在教练员的精心指导下,一批批颇具潜质的围棋幼苗脱颖而出,在各级各类的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至今,我园围棋队连续三年夺取了诸暨市少儿围棋赛团体冠军。2004年,在省育苗杯围棋赛中,获团体第四名。2004年,被浙江省围棋育苗工程理事会授为“优秀育苗基地”。

除了强化性质的集训班活动外,我园每学年都开展以年段为组的班级围棋团体赛,以不断促进和提高幼儿的围棋水平,磨炼幼儿的竞争意志,提高幼儿的自控能力和抗挫能力。在紧张有趣的比赛中,孩子们都体会到了失败和胜利的不同感受,而赛后评定的“勇士奖”、“敢斗奖”、“创意奖”、“优雅奖”等奖项更是让小棋手享受到围棋的快乐。

3. 区角活动

为了真正发挥围棋活动的教育功能,我们把围棋知识融入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如我们把“夹棋子”、“对弈”和“摆棋谱”等围棋活动作为在晨间活动和午间活动的内容之一;在区角活动中,每个班级都设有“小棋室”或“对弈区”等。老师们还设计了许多浅显易懂、琅琅上口的围棋童谣和新颖有趣的围棋游戏,不仅丰富了幼儿的活动内容,而且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幼儿的围棋技能,更给幼儿搭建了一个相互交流、互动、展示自我的平台,使幼儿自然而然地积累了社会交往的经验。

(三)结合师资力量,实行园本培训。

教师是幼儿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指导者,更是园本教研的实行者。除了围棋教练以外,围棋特色活动开展的重要任务还应落在教师身上。教师不仅是教育资源的集成者,而且能充分组合各种资源,适时地创造丰富的环境,安排能吸引幼儿的学习活动,提供师生之间、幼儿之间的互动机会,使幼儿通过与同伴等方面的相互作用,获得发展。因此,为了更好地强化围棋特色,我们有计划地结合师资力量,实行园本培训。

第一,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适时把握教育契机。

首先,我们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纲要》的理念,让教师了解课题实施的具体内容,时时留意和捕捉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将五大领域的教学内容和一日活动中与围棋知识有关的内容串连起来,适时适地地激发幼儿学棋的兴趣,了解并关注幼儿的需要,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到围棋活动中去,并尝试利用围棋活动促进幼儿社会智力的发展。

第二,通过园本培训,提高教师对围棋的认识和指导围棋的能力。

要让教师真正进入引导组织者的角色,教师首先要了解与课题相关的理论知识,掌握基本的围棋知识和对弈技能。因此,幼儿园定期组织专门的教师科研知识培训活动、教师围棋知识竞赛及教师围棋对抗赛等,把围棋作为教师素质培训的一个重要方面,以不断提高教师对活动的认识和指导围棋的能力。通过园本培训,每位教师都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的围棋技术,每个班级每周均开设了围棋活动课,使得课内课外老师和幼儿在同场竞技是店口一幼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四)结合园本实践,形成围棋活动园本教材。

结合近五年的围棋教学实践,店口一幼与诸暨市少儿业余围棋学校合作编排了园本教材《围棋》,使围棋活动趋于系统化、规范化。这套教材浅显、通俗,主要侧重于知识性。另外,店口一幼还单独编写了侧重于围棋文化的园本教材《围棋文化故事》,其中有围棋起源传说,有围棋历史典故,有围棋名人故事,都有深刻的教育意义,不仅能陶冶幼儿的情操、培养幼儿的品行,而且幼儿园综合课程相辅相成,是对现行幼儿园教学内容的一种很好的补充、完善。

(五)家园共育,充分挖掘家庭教育优势。

家庭教育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充分利用这种优势,利用家访、家园栏、家教宣传窗等,向家长宣传社会智力的概念和范畴、幼儿期社会智力开发的重要性及围棋对幼儿成长的促进作用。及时向家长展示我园的教学成果,鼓励家长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以形成教育合力。

良好的幼儿园围棋文化推动了家庭围棋文化的形成,学棋的孩子在家里自然就是父母的围棋老师,围棋盘也成了父母与孩子心灵交流的好场所。在围棋专栏前面时常可以看到家长和孩子一起讨论棋局的情景,已形成浓郁的学棋氛围。家长们对围棋教育是大力支持的,还能及时向我们提出意见和建议。

研究过程见下面简表:

六、研究成效

我们抽取了本园一个中班新生班(共38名幼儿)作为实验班,并从第二中心幼儿园(未开设围棋活动)抽取了一个人数相等的中班新生班作为对照班,这两个班基础相等,均属同一学期入学的新生班,且班中男女比例都比较相似。我们依据《幼儿园教育目标体系与评估系统》中幼儿社会智力发展的评估标准(见附件一),通过对相关教师和家长的问卷调查统计,两个班幼儿在参加围棋活动前社会智力发展情况分别体现如下。

在前期测试中可看出,参加围棋活动前两班幼儿各方面社会性发展能力水平都比较缺乏,尤其是“控制与表达情感”、“坚持性”、“交往中解决矛盾的能力”这三项水平都比较低,总体来说,实验班与对照班幼儿的各方面社会性发展能力水平基础较为相似。

一年后,我们对开设围棋活动的实验班和未开设围棋活动的对照班进行了跟踪研究,通过再次对教师与家长的调查统计,两个班一年后的社会智力发展水平分别体现如下。

从后期测试中可看出,一年后实验班幼儿与对照班幼儿的社会智力发展水平均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参加围棋活动的实验班幼儿,他的各项社会智力水平发展程度均高于未参加围棋活动的对照班幼儿,尤其是“爱集体”、“自信”、“坚持性”及“交往中解决矛盾的能力”这几项水平发展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班幼儿,由此可见,围棋活动对幼儿社会智力发展的各个方面是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的, 主要归纳为以下三方面。

第一,幼儿园围棋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幼儿社会认知能力的发展。社会认知能力是指对他人、对社会公德和礼仪的认识过程,从而做出符合社会规范、能给个体带来最大利益的行为反应。幼儿的思维具体形象,需要在自身的实践中获得感知和认识事物的经验。陈毅元帅曾说:“棋虽小道,品德最尊。”幼儿在学棋的过程中不仅要下好棋,而且要学习棋品棋道,下围棋要懂礼貌、讲礼节、胜不骄、败不馁,培养幼儿既积极进取又谦虚谨慎的美德。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深切感受到幼儿学习围棋不仅是棋艺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幼儿人际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的发展。在初学围棋的幼儿间,经常会出现争抢棋子、争先落子,并互不相让的现象。但学棋一段时间后,在围棋教练和教师的引导下,幼儿渐渐形成一种规则意识,逐渐学会了互让、学会了合作。我们随机抽样调查了本园一个小班新生班,依据《幼儿园教育目标体系与评估系统》中小班幼儿规则意识定级标准(一级:在日常生活、学习、游戏中,按成人要求行动,基本上能遵守规则;二级:在大多数情况下,按成人要求能遵守日常生活规则;三级:有时遵守;四级:不能遵守。)对其36名幼儿学棋前后的规则意识的调查统计中看出:学棋前,该小班幼儿规则意识相当缺乏,自我中心意识明显。规则意识达一级的仅占11.1%,而学围棋一年后规则意识达一级的幼儿比例上升到了25%,二级的从16.7%上升到44.4%,三级的从41.7%下降到22.2%,而规则意识弱(四级)的幼儿比例从30.6%下降到8.3%,(见下图)。由此可见,围棋活动可以作为强化幼儿规则意识的一种很好的活动载体。

下棋时,我们引导幼儿讲棋德、讲棋风。如与对手对弈时要主动拿棋猜先,对局开始,教幼儿将黑棋下在本方的右上角的位置上,这表示对对方的尊重。要守规则,知道落子无悔,使生活中做人的道理在围棋活动中得到演绎,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人品。

第二,幼儿园围棋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幼儿社会情绪的发展。幼儿社会情绪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情感的感知即移情;二是情绪的自我管理,如自控能力和抗挫能力等。幼儿的思维具有浅显性和单一性等特点。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的表象思维为主,带有主观直觉色彩,很少从别人的立场、观点出发来思考、判断的方式,而围棋作为一项智力活动,更是思考的艺术。在对弈过程中,不仅要考虑自己的优劣式,而且要设身处地地预测对手的心态和手法,往往一子未落,几种甚至几十种变化构图已在心中浮现。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过程,也是幼儿洞察力发展的过程。

活动实践是幼儿获得多种情绪体验的源泉,但他们年龄小,缺少实践的机会。围棋活动能提供幼儿情绪体验的机会。围棋学习的过程总要面临输赢、胜负,在实践观察中,我们经过跟踪观察发现,现在的孩子受不得半点委屈,刚开始和同伴对弈,很多孩子赢了就非常开心,一旦输了就会耍赖、逃避,有的还会哭鼻子。面对孩子这种消极的行为表现,我们通过名人故事、围棋典故等晓之以理,让孩子们知道输赢乃平常事,输了在不服气的同时,也要有志气,不要怕困难,不要轻易认输,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尝到胜利的滋味。如大五班的蒋佳添小朋友从一个缺少自信的“胆小先生”到如今敢于挑战、活跃开朗的“小棋手”,就是很好的例子(见个案分析《利用围棋活动提高幼儿自信心的个案研究》)。我们还利用围棋对抗赛让孩子有机会与不同水平的同伴对弈,让孩子们在输输赢赢中坦然面对困难和挫折。

而且下棋能调整幼儿的自控能力,平衡幼儿的优缺点,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有个叫佳楠的小朋友,在平时的各项活动中表现一般,自控能力差,在与同伴交往时总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且做事持久性很低,很少主动参与活动。自从接触围棋后,行为习惯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改掉了做事毛躁的坏习惯,学会了有始有终地做完每件事,而且时常主动找小朋友对弈。随着棋艺的提高,还当起同伴对弈时的小裁判。平日里,总能看到佳楠在围棋区角中积极活跃的身影。参加围棋竞赛获奖后,班里的小朋友都称他为“围棋高手”,佳楠自信心逐渐增强,同伴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融洽。

心理测定证明:幼儿注意力一般只能承受10到15分钟。因此,幼儿园大班的课时也只设30分钟左右。有经验的老师往往会根据上述特点在中间设法调节,以控制幼儿情绪,而围棋活动训练幼儿的自控能力是自然而然完成的。小小棋盘能演绎出有声有色的“战局”,孩子们觉得好玩,自己俨然成了指挥作战的“将军”,虽然谁都不愿轻易服输,但“一招一式”都必须在遵守活动规则的前提下进行,谁都不能任意胡来。这就非常有效地提高了幼儿的自律能力。我们对我园围棋集训班的40名幼儿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表明:日常围棋活动对幼儿注意力的提升和注意时间的延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具体影响情况见以下图。

下棋必须分出胜负,幼儿在学棋时,必然会经历不断的失败、不断的挑战、不断的进步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锻炼心理素质、培养抗挫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让幼儿逐渐敢于面对失败、敢于自我挑战,做到胜不骄败不馁,逐渐锻炼幼儿的意志品质,提高幼儿的心理素质,从而帮助幼儿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这就对新《纲要》中健康领域总体目标“培养健康生活的态度和行为习惯”的达成,起到很好的辅助推进作用。

第三,幼儿园围棋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幼儿社会技能的提高。社会技能是指幼儿经过学习获得的、在特定社会情境中有效地与他人进行相互交往的活动能力。围棋对弈不仅是智慧的碰撞,而且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更是幼儿同伴间的一种合作游戏,完美的对弈需要两个棋手的默契合作才能完成。因此,围棋活动对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应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新《纲要》要求:“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体验到幼儿园生活的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要高度重视良好人际关系环境对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围棋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的艺术项目,它的对弈不仅是智慧的碰撞,而且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更是幼儿同伴间的一种合作游戏,完美的对弈需要两个棋手的默契合作才能完成。

围棋活动提供了师幼互动的一个平台。比如在晨间活动、午间活动时,经常可看到师幼对弈的情景。对弈时,老师在幼儿眼里成了平起平坐的对手。通过对弈拉近老师和幼儿之间的距离,增强幼儿的交往能力和自信心,使幼儿通过与老师、同伴等方面的相互作用,获得发展。对此,园内许多教师都深有感触,如邢丽秀老师在个案分析中,描述的是王虹柯小朋友,在学棋前曾是一个内向、喜欢独处、也不爱表现自己、总是“默默地在一边看着别人玩”这样一个自闭的“独行侠”似的小朋友。在班里开设围棋后,老师观察发现了她一系列的转变:从“常去围棋角”→“参与吃子技巧讨论”→“让妈妈参加围棋”→“参加围棋比赛和考级”,随着参与程度的深入,虹柯的个性也逐渐转变,从拒绝交往→愿意和小朋友对弈→主动邀请小朋友对弈,从一言不发→主动参与讨论→大胆举手发言,从爱理不理→主动问好→“亲热地与老师说悄悄话”……整个人的转变让班主任也感到“意外和惊喜”(见个案分析《利用围棋活动培养社交退缩幼儿交往能力的个案研究》)。

围棋活动带有较强的竞争意识。为了给幼儿创设接触社会、融入社会的机会,我们有计划地给幼儿创设各种形式的围棋竞赛活动。频繁的小组赛、班级对抗赛、市级乃至省级赛,逐渐在幼儿头脑中形成一种团队意识和整体意识,增强幼儿间的凝聚力,激发幼儿的集体荣誉感,强化幼儿爱祖国、爱集体的情感。而且通过比赛,幼儿了解自己的实力,知道还有许多比自己实力强的选手,外面的世界很大。通过比赛,学会学习与人接触、与人交流,学会交往、学会交谈。接触各式各样的选手,把自身所有的智慧、心理素质、说话能力、技术水平等都运用一遍。在交往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自我挑战,结交许多的朋友。随着比赛机会的增加,经验随之增加,逐渐融入围棋的小社会,为今后融入大社会,提供心理的承受力和接触交往的经验。

综上所述,教师通过多侧面、多层次、多形式的围棋活动,能够很好地开发幼儿的社会智力,帮助幼儿掌握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七、认识与思考

(一)社会智力是在每个幼儿成长过程中, 都应该关注和培养的。而围棋活动并不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必须学习的内容,它是幼儿根据自身的兴趣所选择学习的内容。因此,协调好幼儿学棋兴趣和幼儿自身发展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

(二)由于幼儿特有的认知特点,幼儿园围棋活动要坚持在丰富有趣的游戏活动中开展。而且,学棋氛围的营造是利用围棋活动这种载体来开发幼儿的社会智力的必要条件。

(三)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我们发现围棋活动对于开发幼儿社会智力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对幼儿教育领域中社会领域目标的达成有明显的推进作用。因此应协调好传统的围棋文化活动和现代幼儿教育的关系,以更好地发挥围棋活动的教学辅助作用,以围棋活动为载体,促进幼儿更全面、健康地发展。

八、结语

通过近五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被誉为“智力体操”的围棋,不仅丰富了幼儿的游戏活动,而且与幼儿社会智力的开发有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作用。多侧面、多层次、多形式的围棋活动能有效地开发幼儿的社会智力,给幼儿提供接触社会、融入社会的机会,帮助幼儿掌握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促进幼儿潜能素质的开发和健康个性的发展。

结合幼儿特有的认知特点所构建的幼儿园围棋活动体系和教学目标,系统、科学、实用,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可以作为现行幼儿园教学活动一种很好的辅助载体,适合其他幼儿园借鉴和运用,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围棋活动的教育功能是多方面的,我们将进一步深入探索和发掘围棋活动在幼儿园的教育价值,寻找围棋活动与幼儿园素质教育的契合点。

参考文献

[1]晨曦, 李宝林.加得纳八大智能教育法.中国商业出版社, 2006.

[2]周念丽, 张春霞.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3]杨莉君.幼儿园教育目标体系与评估系统.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4]李季湄, 肖湘宁.幼儿园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5]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

[6]白小川.围棋思维技巧.蜀蓉棋艺出版社, 1996.

上一篇:我是一个“小书虫”作文450字下一篇:初中的第一天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