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词《浣溪沙》教学设计

2024-06-26

初中古词《浣溪沙》教学设计(精选2篇)

篇1:初中古词《浣溪沙》教学设计

《浣溪沙》古词欣赏

这首词通过层层铺叙渲染,创造出一个充满寂寞无聊、空虚惆怅气氛的环境,有力地烘托出金屋女主人公的伤春怀人意绪。末句以作者的口吻侧面虚点,与良辰美景奈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的慨叹有异曲同工之妙。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一下吧。

●浣溪沙

周邦彦

雨过残红湿未飞,疏篱一带透斜晖。

游蜂酿蜜窃香归。

金屋无人风竹乱,衣篝尽日水沉微。

一春须有忆人时。

周邦彦词作鉴赏

此词上片写景,下片由景生情,抒写闺中女子暮春怀人的情思,最后以情语作结。全词前五句,句句景语,致语,成独立画面,又句句含情,蕴藉,彼此有机关联。这有机相联的美丽画面中,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

上片写暮春时节一个雨后黄昏的景色。首句写春雨刚过,落红满地,沾地不起。次句写一带疏篱,透过了星星点点的斜晖。残红点明春暮,斜晖点明日暮。春残、日暮,再加上暂留枝头的残红、转瞬即逝的斜晖,这一切物象,暗示出闺中伤春怀人女子之凄婉、寂寞。

第三句写蜜蜂采花归来。游蜂采花酿蜜,本身就标志着春天的活泼生机和散发着欢乐的.青春气息;它傍晚时分窃香满载而归,更标志着春天的收获和美好的归宿。这对于向往着青春欢乐的女主人公来说,又是一种撩拨和刺激。窃香二字,还包蕴着某种爱情上的暗示。如果说,前两句是用春残日暮的景象正面烘托,那么这一句便是用富于活力的物象反面补托。手法不同,目的却是一致的。

下阕由景及情,即景生情。过片上句写室外风竹成韵,但所待之人未归,徒增思念者的寂寞无聊;下句写室内的沉香经过一天的燃点,已经变得微弱了,女主人公却无兴致再添香。这些细节描写,烘托了闺中人意的落寞无聊、涩滞不宁。末句一春须有忆人时以情语作结,意谓整个春天只好怀人的苦闷相思中度过。这一结尾,包含无限深意,给人以言尽而意未尽之感。

篇2:初中古词《浣溪沙》教学设计

“读胖”是教学的第一个步骤。古典诗词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以言简、意远为主要语言特色, 惜字炼词, 字字珠玑, 句句精彩。作为缺少国学经典陶冶的小学生来说, 必须要让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地“把词读胖”。过去, 我们教学古诗时, 条分缕析, 强调让学生逐字逐句地解释, 但那样的“读胖”是一种“浮肿”, 学生学得枯燥, 教师教得辛苦。

首先, 读词牌 (诗题) , 让学生在分析词与诗的区别中认识词的特点, 这样的文体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而且必须要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词是有特殊要求的, 句子“长短不一”, 当初作者写的时候是配上音乐的。这是我们初次教学词时必须给学生讲清楚的。

其次, 让学生通读全词, 纠正字音。在这一环节中, 我们必须让全体学生参与, 可以扯开嗓子, 忘我吟唱;可以摇头晃脑, 或婉转, 或铿锵;可以让多位同学进行“朗读展示”, 充分展现“自读”的成果。评价采取师生共同点评, 增强学生的表现欲。在评价的过程中, 我们必须时刻提醒学生“都已经注意停顿了, 我们也可以像他一样读”、“读得真美, 有点词的味道了”。

再次, 让学生听范读, 掌握朗读的节奏。教师最好亲自范读一下, 教师的范读和录音里的范读对学生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教师的范读会让学生生成更多的对老师的佩服、亲和、模仿等感觉。这些感觉是无形的, 但却是最佳的教学资源。

接下来, 让学生交流“读懂了哪一句”。这是诗词教学的重点部分, 也应该成为教学中最精彩的部分。这种交流应该给学生更多的话语权, 在你一言我一语中, 让学生细细品咂诗词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 让学生在文本细读中感受诗词的炼字之妙、用语之神、意蕴之美。在这样的过程中, 要让学生的思维跟着文本的意境在一个相对开阔的空间进行畅游;让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 在老师的适当引领和同伴的相互提醒中各抒己见, 将词面的意思进行全方位、全景式的阐释。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 在这一过程中, 我们必须时刻提醒学生“读懂了哪一句的意思”、“你从哪个词语联想到什么样的画面”, 以此来诱导学生理解全词。

在“读胖”的教学过程中, 前三个环节的教学设想为第四个环节起了一个铺垫的作用, 第四个环节是本段教学的重点。应该说, 教到这儿的时候, 这首词的教学任务基本完成——学生会读了、会说了、会悟了。同时, 在这样的过程中, 学生对于词的理解更多地是站在作者的角度, 可以品尝到词人在词中所要描绘的那份独特的画面和流露的那份特有的情感。

在“读胖”后, 我们有必要带领学生再次吟诵全词, 让学生在吟诵中走进作者笔下的意境中, 走进作者的心境里。在学生读熟、读通全词的基础上, 我们必须适时给学生抛出“读词还有更高的境界——把词“读瘦”, 读出一个词 (字) 来”, 将已经“走进文本”的学生重新带出文本, 站在文本之外一个更高的角度重新回望文本, 走向“整体感知, 细处摄神”的教学境界。

“读瘦”是学生解读全词后思维由具象走向抽象的过程, 也是诗词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一教学环节在课堂教学中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 但却是课堂教学中的高潮部分, 我们必须通过正确的引领让学生说出那个词 (字) , 而且还要让学生能够以自己对文本理解的深度讲出理由。无论学生提出哪一个字, 只要能够说出自己的道理, 能够在文本的价值圈内表达自己的理解就行。因为这一环节的教学需要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高度的概括与抽象的提炼, 所以在这一环节的处理中需要特别谨慎。

在学生能够说且已比较贴近“词眼”的时候, 教师要有一种果断的教育机智, 要能够及时“刹车”, 避免学生的思维在一种无限度的过程中远离教学的目标和文本的宗旨;在学生的回答出现无序甚至是远离文体主体价值的时候, 教师要有一种明敏的教学情怀, 要能够及时纠编, 将学生的思维牵引进文本的意义图式中。毕竟是小学生, 对词的鉴赏能力是有限的, 我们不要把小学生当成读文学专业、古诗文研究的大学生或者是文学评论家, 对于国学经典类的古诗词, 我们只要让学生有一个大体的感受甚至是一个朦胧的感受就行了, 更没有必要把词讲得通体透明、一览无余, 让我们的小学生成为一个“小大人”。特别值得我们警醒的是, 无论什么时候, 我们的教学语言必须站在儿童的立场, 必须体现儿童的个性, 应该是儿童化后的语言。

上一篇:战狼电影观后感作文六七百字左右下一篇:广东省诈骗罪、合同诈骗罪数额认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