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客运站建筑

2024-06-01

建筑设计——客运站建筑(精选6篇)

篇1:建筑设计——客运站建筑

三年级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建筑学

建筑设计(大三上)2014年9月

设计题目:汽车站建筑设计 适用专业:建筑学

适用年级:三年级(2012级)学年学期:第一学期 教学时间:第1至8教学周 任课教师:杨龙龙

长途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指导任务书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设计属交通类建筑。本次作业的重点是处理好车流、人流的流线关系,同时反映现代交通建筑快速、方便、安全、舒适的特点。此外,在造型上应力求新颖,并适当考虑地方特色。

训练建筑设计的正确程序与表达方式;掌握建筑功能、建筑形象、建筑技术和建筑色彩的综合运用方法;进一步训练建筑的表现手法。

1、通过长途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理解与掌握交通建筑的设计方法与步骤;

2、训练和培养学生处理和组织复杂流线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解决建筑功能、技术、艺术等相互关系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任务与要求

(一)设计任务书

1、设计任务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某市公路交通客运量成倍增长,原有客运站的规模及运送旅客的能力已不能满足要求,现拟在该市中心边缘区接近火车站附近选址,新建一座长途汽车客运站。要求按新建客运站平均日旅客发送量为3000 人次,日发车量80 辆,停车场驻车40辆考虑,规模属城市三级站。

2、设计要求

〃合理安排汽车进、出站口,布置停车场和有效车位。〃建筑布局合理,分区明确,使用方便,流线简捷。

〃站前广场应明确划分车流路线、客流路线、停车区域、活动区域及服务区域。三年级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建筑学

3、建筑组成及要求(1)客运营业部分

候车厅800-1200㎡ 售票厅120-200 ㎡

售票室50 ㎡(设售票口6-8 个)票据库9 ㎡ 医务室20 ㎡ 行包托运80 ㎡ 行包库房120 ㎡ 行包提取处50 ㎡ 小件寄存处10 ㎡(2)站内业务部分

站务员室50 ㎡(3-4 间)值班站长室20 ㎡ 调度室20 ㎡ 财务室20 ㎡ 统计室20 ㎡ 公安值勤10-15 ㎡

(3)站台部分

发车站台发车数(有效发车位数量)8-12 个 站内停车场应能停放40 辆驻站车。(4)站前广场部分

站前广场应能集散大量的车流和人流,要求有停放大小汽车50 辆和自行车100 辆的场地,面积由设计者自行安排。

(5)附属建筑部分:(只要求在总平面上表示)工作人员生活服务楼(包括食堂)100 客车维修车间500(洗车、修车)

4、图纸内容及要求(1)图纸内容

〃设计说明及技术经济指标,设计立意及构思过程说明(图文结合)〃透视效果图或鸟瞰图

〃总平面图1:500-1:1000(总平面应表达建筑与场地关系以及周边场地设计,环境绿化、等)〃首层平面1:300 〃其他各层平面,包括屋顶平面1:300 〃立面2-3 个1:300

广播室12 ㎡ 会议室100 ㎡

司机休息室40 ㎡(可分男女各一间)外地司机驻站招待所60 ㎡ 工作人员盥厕自定。问讯处10 ㎡ 饮水及盥洗50 ㎡ 小卖部(总计)100 ㎡

旅客厕所按最大聚集量600 人计算卫生器具数量,男女人数对等。出口处设验票、补票室及供到站旅客使用的厕所,面积自定。其他如需自定。三年级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建筑学

〃剖面1-2 个1:300 〃其它图:根据设计表达需要自行安排(2)图纸要求

本次设计成果要求:图幅统一为1#,表现方式不限。

5、地形图

选定建筑基地(见附图),基地地形一位于城市干道与环城公路交叉口,西去一公里为火车站,基地地势平坦。基地地形二位于城市干道南侧,基地地势平坦。

(二)教学进度与要求

1、教学计划及安排讲解,回忆自己经历过的客运建筑总平及平立剖、透视图等,并做功能分析。

2、课下收集规范、资料及案例,并抄绘分析。

3、讲授原理,分析任务书及设计条件,参观有关长途汽车站等交通建筑(第1-2 周)(课后收集相关资料,并做调研报告)。

4、第一次徒手草图,进行多方案比较(2-3 个)(第2、3 周)。

5、穿插进行进行一次快题设计(第3周第一次课)。

6、修改一草,进行第二次草图设计(第4、5 周)。

7、课堂讲评二草,并修改,进行第三次草图,核查技术指标。(第5、6 周)。

8、绘制正图(第7 周)。

9、讲评设计及交叉互评。

(三)参观调研提要

1、所处城市区位——选址是否合理?

2、与周边建筑环境是否协调?

3、总平面布局中进、出口的设置方式如何?

4、站前广场的人、车流如何组织?

5、旅客流线(即客流)、车流、行包流线等的组织方式如何?

6、候车厅的空间布局,以及与售票厅、行包托运处之间的关系。

7、有效车位以及站内停车场如何布局?

8、找出调研汽车站中1-2 个设计较好的方面,并说明理由。

9、找出调研汽车站中1-2 个设计不合理之处,并说明理由。

10、画出总平面、各层平面、透视草图若干。

每人通过实地调研完成一份调研报告,并在课堂上交流讨论。要求大致讲清楚所参观内容的平面布局、功能流线、空间和造型特点等,并自己分析其优缺点,有无可借鉴之处等等。

(四)参考书目

1、建筑设计资料集(第6 集,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三年级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 建筑学

2、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章竟屋编著,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客运站设计与智能化客运站,曹振熙编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4、交通类建筑设计相关书籍

5、《建筑学报》,《时代建筑》等相关的专业杂志。

(五)参考规范

1、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规范JGJ60-99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3、《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 50353-2005

4、《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 50001-2001

5、《总图制图标准》GB/T 50103-2001

6、《建筑制图标准》GB/T 50104-2001

7、《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附图:

篇2:建筑设计——客运站建筑

建筑学建筑082班

调研目的:了解乌鲁木齐碾子沟现状和规模,亲自体会客运站人流分配,环境气氛,了解客运站功能分区及流线设计,为汽车火车客运站设计提供必要素材。

调研地点:乌鲁木齐碾子沟

调研范围:车站形象与文化内涵

空间组合与环境结合功能分区与流线布置

地域性与发展空间的联系

客运站站的含义:客运站的主要任务是安全、迅速、有秩序地组织旅客乘车、下车,便利旅客办理一切旅行手续,为旅客提供舒适的候车条件。我国公路按站务工作量(主要指日发送旅客量)结合所在地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将客运站分为四级。例如,仅从旅客日发送量考虑,则分别按7000人次及其以上、3000人次及其以上、500人次及其以上、500人次以下列为一、二、三、四级站。

客运站的布局应有利于旅客和车辆的流线。旅客一般都是经过广场、售票厅、托运厅、候车厅、检票口、站台等,这条流线应力求短捷,避免各区旅客相互干扰。客车的流线则是进站、下客、清洗、加油、停放、调车、上车、出站,要求车辆进出口大门分设,减少干扰,洗车台、加油站应顺序布置。

客运站主体建筑平面主要由候车厅、售票厅两大部分构成。按两者的相互位置分为:沿马路一字布局,称为“一”字形,立面宏伟,但占用街道过长,立面处理费用较高。若候车厅、售票厅相互垂直布置呈“t”字形可突出临街部分,采用高层,满足城市建设的要求,根据旅客流线,这部分应为售票及综合服务之用,而候车厅则可用单层伸入内院。在交叉路口设站时,可用“l”字形。

碾子沟车站概括:

碾子沟车站位于黑龙江路51号,位于繁华地带,也是人流最为集中的区域,人流量巨大,也是自治区最有代表的一级客运站。主要行程是北疆地区城市。

碾子沟客运站车站形象与文化内涵:

乌鲁木齐碾子沟汽车站是自治区历史最悠久的客运站,也是交通部在全疆首批命名的“一级客运站”,是交通系统“三大窗口”单位之一,2008年入选全国道路运输百强诚信客运站,日平均发放班车190余次,旅客流量5000多人次。碾子沟汽车站开展了“建文化行业,创满意窗口”活动。为了解旅客需求,确保旅客走得及时、走得安全,车站向旅客发放了2500余份旅客出行调查表,边搜集旅客意见和建议,边进行整改规范,保障了车站的健康、稳定、快速发展,为各族旅客提供了安全、周到、细致的服务。车站设立的“献爱心”捐款基金会,经常帮助有困难的旅客和弱势群体,截至目前已帮助了近百名困难旅客,让他们实现了与家人团聚的愿望。同时还帮助旅客找回丢失的行包物品270多件,赢得了各族旅客的好评。

运管局多次来碾子沟汽车站针对服务设施、服务质量、安全管理、经营管理等进行考评指导。经过区交通厅的评审,碾子沟汽车站被命名为“四星级道路客运站”空

间组合与环境结合:碾子沟平面图如下:

碾子沟总的平面设计各方面还是很合理的,不管从功能上还是人流上,都符合一级客运站的标准,不过碾子沟客运站还有不足之处:

1、黑车。此处到处是黑车他们随意拉客、随意停车,连人行道上都是车,行人没有安全感。

2、客运站班车太多,管理混乱,发车时间与高峰期重合。客运司的班车又长又大又多,它们的发车时间每天都是早晚高峰期,很容易堵路,只要这里堵路人民路、黑龙江路、长江路、扬子江路、宝山路全堵。还有他们的长途车有些是私人经营的,常常停在黑龙江路上拉客。另外客运司还有很多内地长途车不进站在周围居民区到处停放,影响当地具居民正常休息(常常半夜到时用汽笛叫人)。

3、货运速递公司太多。碾子沟有长江服装批发市场,还有众多的货运公司。这些都是依傍客运司而建的,他们的货车都很大也多,只要进入此处就堵车,且因为此处没有货场他们经常将货物堆放在人行道上,既不美观也不方便。黑龙江路有“机电一条街”的美称,他们的货物也非常的多。我们当地居民对此非常头疼!人行道根本无法走人。

篇3:淮安市汽车客运北站建筑设计

淮安市汽车客运北站位于淮阴区境内, 淮海北路北端, 淮安市火车站西侧, 优越的站场位置是客运北站最大的市场竞争力。客运站主体建筑面积约29 000 m2, 站内客运停车场泊位255辆, 发车卡位30辆, 站外机动车泊位164辆, 是兼顾公铁联运的一级汽车客运站。根据《淮安市公路运输枢纽总体规划》, 未来客运北站既将是淮安市的长途客运中心, 兼设客运枢纽管理中心, 又将是淮安铁路客运总站的配套公路站。同时相比于其他公路客运站, 客运北站更靠近涟水机场, 能提供部分的机场直达班线。因此, 有助于实现空、铁、公交等多方式的联运。

根据淮安市客运枢纽布局规划, 未来北站将成为淮安市的长途客运中心。随着经济的发展, 淮安中心城市对周遍各县及各乡镇的吸引能力将增强。现有北站开通了十几条服务于发往北方乡镇的农公班线, 未来北站将继续承担这部分客流的运载。通过场站, 实现长途、短途、公交客流的转换。

淮安北站地区汇集了铁路、公路、大中运量捷运系统、常规公交、出租及社会车辆等众多交通资源, 其便捷多样化的零换乘系统将使其成为淮安地区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换乘方式最齐全、换乘过程最便捷的综合客运枢纽。淮安汽车客运北站作为淮安市最具吸引力的综合换乘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提升北站枢纽综合功能、扩大其服务范围具有重要意义 (如图1) 。

二、理念与目标

设计的出发点是建设成一流的汽车客运站, 成为淮安公路运输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方案设计充分考虑基地现有环境条件, 从总体空间构成上下功夫, 重视环境景观的开发利用, 完善场地建筑物形体与场地关系。同时结合淮安的历史文化及自然地理特点, 形成三大立意。

(1) “淮安客运航母”的理念

现代、稳重、便捷。充分展现淮安“南船北马、舍舟登陆”的交通特征以及“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江苏重要的交通枢纽、苏北腹地中心城市”的城市定位。预示淮安凭借地理优势, 加速经济腾飞。

(2) “路上航站楼” (Airterminial-on-Road) 的概念

以人为本, 宽敞、舒适、豪华、流畅、明亮、现代、方便快捷, 体现高科技且风雨无阻。

(3) “建筑与环境友好结合”的理念

以人为本, 以自然为本, 创造环境, 重视与周边建筑的融合。

根据以上理念达到以下4点目标:

(1) 高效率的流通、明晰的交通路线, 为乘客提供最大的方便;

(2) 充足的自然光线, 开放的空间环境, 简洁的功能设置;

(3) 设施的现代感及科技性与环境因素的有机结合;

(4) 发展车站经济、拓展服务功能、建设效益型汽车客运站。

三、构思与设计

1. 总平面布局 (如图2)

汽车客运站在总平面布局上考虑了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 分区明确, 使用方便, 流线简捷, 避免旅客、车辆及行包流线的交叉;

第二, 站前广场明确划分车流、客流路线, 停车区域、旅客活动区域及服务区域;

第三, 合理布置观赏绿化和隔离防护绿化。

故此将整个场地分成三大部分, 一是站前广场区, 二是客运站主体建筑区, 三是客运停车场及附属建筑区。

(1) 站前广场区

站前广场区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进站广场, 由步行广场及绿地水面构成, 是人员购票等候、送客及休闲观赏区;二是出站广场区, 由硬质铺地、旱喷及商业设施构成, 是淮海北路东侧公交调度站以及火车站人流进行换乘的区域;三是社会车辆停放区, 由两个停车场 (珠江路边设港湾式公交停靠站) 及出租车排队候客区构成。人们无论乘公交、打的士, 还是亲朋好友开车接送, 都可方便到达。

(2) 客运站主体区

客运站主体建筑位于场地的中部偏南部位, 退让珠江路道路红线60 m, 退让淮海北路道路红线30 m, 建筑层数为二层至八层。

(3) 客车停车场及附属建筑区

客车停车场位于场地的北侧, 规划停放255辆大中型客车, 两排停车带之间为3 m宽绿化带, 种植草皮及常绿灌木。在停车场的西侧, 布置有传达室、检修车间、冲洗车间、加油站、污水处理站等配套辅助设施, 在停车场的东侧布置有到站旅客下客区及二期综合用房。客运停车场的出入口设在场地的西侧, 管理出入口设在场地的东侧, 兼做应急车辆出入口。站前广场和客运停车场之间用绿化分隔, 内设铁艺栏杆, 以保证各自的独立性。

2. 单体设计

淮安汽车客运北站建设遵循高起点、高标准的原则, 做到组织管理功能、中转换乘功能、通信信息功能、生产生活辅助服务功能“四位一体”, 现已建设成为淮安市又一个新的标志性建筑。

(1) 平面设计

经过综合比较分析, 将客运站平面形状定为矩形, 利于发车卡位的布置, 利于采光通风以及建筑外观形象的塑造。客运站一层为门厅、售票厅、行包提取托运、候车大厅以及相关客运用房。候车厅分成两个候车区域, 售票厅设20个售票窗口 (含农工班线4个) 。通过候车检票程序进到站台, 站台发车区设有30个发车卡位。

主站房西侧二层为配套服务区域, 东侧一层二层为商业用房, 中部北侧一、二、三层为站务用房及客运信息管理用房。

客运站东部为客运配套服务用房, 其一、二层为商业, 三至八层为宾馆。

(2) 立面设计

立面风格以“现代、流畅、稳重、便捷”立意, 兼顾协调东侧淮安火车站的外观形象。以蔚蓝色干挂花岗石配以玻璃幕墙的基调, 整体简洁明快, 立体感强。幕墙及屋顶采光天棚配以电动开启的金属遮阳百页, 充分体现了高科技品位与绿色节能的完美结合。

(3) 景观设计

车站广场景观设计与沿道路城市规划有机衔接, 根据本广场在城市中的地位、性质, 其街景在风格上与城市设计相和谐, 并与周边环境构成借景、对景等景观效果。注重整体性, 总体上简洁明快、局部设计在遵循整体风格统一的基础上求变化。遵循“以人为本”的现代设计理念, 整体上采用大色块的设计手法, 减少跳跃感;细部处理则提供适宜人体尺度、丰富的景观层次、以及材质和形式的变化。

注重适用性, 为周边建筑提供相应的适宜环境, 如建筑入口和交叉口处的广场及开放场地;并结合功能性小品的布置, 如电话亭、卖亭、座凳等, 使道路环境不仅可观且可使用。注重空间感, 根据现有的基地形态, 以“收放结合”的平面形态配合竖向多层次的景观元素 (包括绿化、雕塑、水体、灯具等) , 塑造道路环境的多元空间感。突出视觉化, 充分运用景观设计的各类元素, 在构图、材料、质感、植物形态及色彩、平面等各个方面相配合, 强化车行和步行过程中的视觉美感。

四、结语

经过两年时间的紧张建设, 淮安新汽车北站于2011年11月正式投入运营, 新建成的汽车北站与淮安新火车站毗邻。新汽车北站建成后, 淮阴区所有通往农村的客运班车以及部分通往其他城市的长途大巴都集聚于新汽车北站。新火车站目前共有20趟列车经过, 集办理旅客乘、降, 邮政、行李、包裹托运, 办理公铁联运、货运办理、整车货物发到等多种业务。新汽车北站和新火车站的建成与运营“点燃”了这块土地的活力与生机。

新汽车站所在地原为王营镇左庄村的土地, 如今, 汽车北站的出现大大改变了这里的土地使用情况, 围绕珠江路和淮海北路交叉口产生了一个圆形的经济片。一家家民营餐馆和好多个大众超市如雨后春笋舨崛地而起, 各色各样的市场、卖场及公司企业也选择驻扎在这里, 比如淮安市南联汽配商城、欧蓓沙国际家居购物中心、康明斯配件公司等。另外, 这里还聚集了诸如医院、银行、歌厅等生活服务设施。伴随汽车站和火车站存在的还有酒店或者旅馆, 像这里便有宜家快捷旅馆、客来缘饭庄宾馆等多家酒店宾馆, 这里现在是一片生机。

注:本项目获2012年度江苏省第15届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

摘要:淮安汽车北站作为淮安市的长途客运中心和客运枢纽管理中心, 已成为当地的标志性建筑, 实现了空、铁、公交多方式联运, 带动了周边商业发展。

篇4:建筑设计——客运站建筑

【关键词】候车大厅、最高聚集人数、站房、日发车量

交通枢纽曾对城市的扩展及乡村的城市化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交通枢纽建立后,商业建筑群以其为中心向周边发展,逐步聚集发展为城市的繁华地段,从而改变了城市结构。随着交通枢纽站模式的发展、规模的扩大和城市交通容量的增加,需要更多的城市用地,车站发展与已有地段发生的矛盾,使站区发展到限制。

一.城区地理位置

苏家屯是沈阳市九个市辖区之一,总面积782平方公里,人口47.4万。这里地处沈阳南部,位于沈阳经济区“7+1”城市群的几何中心,独占沈辽鞍海和沈本两条城际连接带,是大沈阳的地理新中心,是沈阳连接辽宁中部城市群的重要节点和战略门户;处于沈阳新城市规划向南发展主轴上,是大浑南开发建设重要发展空间,是浑南主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里中部城镇产业基础坚实,会展物流商贸业方兴未艾,沈阳国际展览中心展会如潮,大型工业园区集聚发展。借助沈阳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沈阳大浑南战略的全面实施,特别是获批为沈阳经济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的历史机遇,苏家屯区借势发力,依托毗邻桃仙国际机场的优势,以新型城镇化综合配套改革为统领,以建设大沈阳临空经济区为战略目标,以浑河新城和临空国际城“双核驱动”为核心引擎,全力打造东北知名的物流商贸中心、会展商务中心和旅游休闲中心,大力发展临空会展商务、临空物流商贸、临空旅游休闲、临空制造、临空都市农业五大主导产业。

二、城区交通发展规模

苏家屯区交通四通八达,被誉为沈阳辐射东北亚的“交通要塞”。这里距沈阳桃仙国际机场仅2公里,距正在建设的新沈阳南站2公里,距营口港不足百公里,是沈阳直达大连港、锦州港和丹东港的最近地。这里拥有东北最大的铁路货运编组站,是长大、沈丹铁路交会地。哈大高铁、京沈高铁、沈丹城际铁路由此穿越;沈大、沈丹高速公路,沈本、沈营城际公路架构起大沈阳“半小时经济圈”。沈阳四环、五环绕城高速公路与地铁4号线、10号线贯穿境内,直通市中心。

三、项目总体规划

苏家屯客运枢纽站,位于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丁香街路东。用地地势平坦。东侧为丁香街,西侧为教堂,南北侧均为规划路,整个场区用地长方形。总用地面积为52195平方米,东西长约280米,南北长约190米。相邻城市主要干道,交通十分方便。

规划用地面积:52195 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20272.77平方米。

四、设计依据

1.《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沈规土证附210100201000011号.

2.《规划设计方案审定通知书》沈规条审字2010 年0045 号.

3.《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

4.《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规范》JGJ 60-99

5.《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

五、项目建筑设计

苏家屯客运枢纽站为一级客运站,分为站房与办公综合楼。站房为三层,办公综合楼为十一层。站房为框架结构,办公综合楼为框架剪力墙结构。

1.站房、站台平面布置

根据地形状况,建筑平面采用规整式布局。

站房分为三个区域,候车厅、售票厅及行包房、站房服务用房。

1.1 候车厅的主入口设在站房南向中央位置,在门口处设有安检设施,候车厅按最高聚集人数每人按1.10平方米计算,设有912个座位供旅客休息,其排列方向便于旅客通向检票口,经计算检票口为9处。

1.2 售票厅入口设在候车厅的东南角,售票窗口为13个,窗口前设导向栏杆,每个售票口面积为25平方米,售票室面积5.04平方米。通道区长度大于4米,排队区長度大于13米。队列按25人考虑,排队长度按每人0.45米计算。票据库面积为12平方米。

1.3行包房设有行包托运处、行包提取处于行包装卸廊等完整作业流线,行包房、行包装卸廊具有防火、防盗、防鼠、防水、防潮等设施。

2.办公综合楼平面布置

站房的东侧为十一层办公综合楼。

地下室为设备用房。

一层为办证及税务大厅,物业辅助用房、裙房为商业服务网点。

二层为客铁联运管理、外阜客运管理、120急救办公室、治安管理办公室、行包托运管理室、职工快餐厅、职工娱乐室等为站内职工提供就餐、娱乐的房间。

三层为交通行政稽查、交通客运投诉、卫生监察、卫生管理、小会议室等。

四层为海关管理办公室、驻站管理办公室、邮电管理办公室、接待室、小会议室等。

3.竖向设计

站房两侧及北侧共设有四部楼梯,构成了楼内的垂直交通核心。这样的布局既方便了平时的交通,又能在紧急情况发生时提供安全、快速的疏散通道。有效的保证了平面布局的合理性,使主立面对称、均衡,为旅客营造了一个舒适、快捷、方便的出行环境。

4.立面造型

客运站由于时代变迁与功能需求的日益增长,其大跨度空间的模式也在转变,大跨度空间结构往往是衡量一个国家建筑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准。

5.剖面设计

综合考虑使用功能与楼层结构厚度及设备的影响,一层层高为4.5米,二-十一层层高均为3.6米;候车大厅部分为网架屋面,室内净高度为10.05米。室内外高差为0.45米。

6.建筑消防

6.1、总平面消防

6.1.1、本项目位于苏家屯主要干道旁,地势平坦,道路宽度通畅,交通便利,车行道宽度能够满足消防车扑救面的要求。

6.1.2、总图布置中严格按防火规范执行,与相邻建筑大于6米,四周留有空地,可满足消防车通行要求。

6.2建筑消防

1、建筑高度41.70米,为一级客运站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

2、防火分区

站房分为四个防火分区,售票厅为一个防火分区,东侧售票厅及行包为一个防火分区,西侧辅助用房为一个防火分区。二三层每层为一个防火分区。

3、安全疏散

办公综合楼每个防火分区内设有两部以上疏散楼梯,相邻防火分区用甲级防火门分隔。疏散距离均小于规范要求。

4.设备的节能与环保设计

本工程设有自动喷淋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

系统组成: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火灾应急广播系统、消防直通电话系统、应急照明控制系统。

消防控制室设在一层,并设有直接通往室外的出口。

结语:客运站的建立充分发挥交通枢纽在地段的整合作用、将车站发展成为城市综合体、实施以点带面的发展模式,这些都为交通中心区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从城市角度出发进行客运枢纽站设计,才能使车站区域得到整体性和根本性的融合,与城市联系更为紧密。

参考文献

[1] 建筑与绿色建筑 刘志武,华中建筑 2002(3)

[2] 城市中心火车站改造初探----以南京站和上海站为例,华中建筑2001(5)

篇5:建筑设计——客运站建筑

调研报告

学校: 武汉理工大学

学院: 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调研对象:本次拟设计所在基地、相关实例(武汉武昌付家坡汽车客运站、武汉汉口金家墩汽车客运站)等

调研时间:2012/9/6~9/1

3调研内容:

一. 基地调研

1.地理位置(现址)

武汉关山二路创新佳华混凝土公司旁,武汉正大公司西向对面

2.规划基地周边环境

交通状况该基地现处于关山二路旁。基地西侧邻佳园路(现与高新大道相交,规划建设通达基地,为城市次级交通干道,道路宽25米);南侧邻路为城市主要交通干道,宽30米,直通光谷大道;东、北两侧为城市致道,宽15米。四路相通,环绕基地。另外,东、北两侧均有地铁道路线通过。北侧设有客运铁路。

城市设施该基地周边环绕多种性质城市设施,如:工程性基础设施(武汉正大公司、创新佳华混凝土公司、诚宜汽修)、住宅小区(宇峰家园、迎宾家园)、交通设施(武汉关山流芳火车站,若干车站、地铁站)、以及教育设施(武汉信息专修学院)等。城市设施完备,人、车流方向受到交通、城市设施等条件因素的影响,通向基地的人群多来自北向地铁站、南向火车站,和各向公交站,以及周边住宅小区、学校、工作单位等。火车站及地铁站人群多通过地下通道或是人行天桥到达基地。其他方向人群均依据道路建设方向通向基地。故该基地人流方向较多,人流量较大。车辆来自各向交通道路,各道路主要通向高新大道及光谷大道方向。行径路线较为有序,对交通造成的影响适中。

绿化环境沿铁路道路线周围、待建设用地等处均有设置。

3.基地性质该基地用于建设城市交通设施,武汉关山汽车客运站,面向广大人群,为人群

提供售票、取票、上落客车、中途转乘、候车制备等服务。

4.基地现状

a.该基地现属某煤矿厂工作用地,部分处于待建设绿地。

b.基地周围城市设施建设多年、较为分散,道路崎岖、窄小且不平坦,有待规划建设。

c.基地周围有大片待建设用地,部分用地已有施工队伍在挖土建设。基地正南方向有一处池塘,少许居民会穿过建筑工程队伍挖出的土堆前往池塘钓鱼。基地东侧的铁路暂属于

货运铁路,火车通行量较小。

总得来说,此区域仍是人迹罕至、人车流量较小的地方。

二.相关实例调研

实例1:武汉武昌付家坡汽车客运站

1.地理位置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武珞路上(五月花酒店正对面)。车站主入口处处于西南方向,汽车进出站口处于东南方向。

2.规模大小

武昌付家坡车站属于二级城市汽车客运站

3.周边环境

交通状况付家坡车站西南方向为主入口面,邻武珞路。该路属城市主要交通干道,车流量较大;西北方向邻武珞路七巷,为城市支道;东南方向邻梅苑路,为城市次级干道。三条路皆为双行道。该车站进站口、出站口均设置在梅苑路上。同时乘客下车后需要前往的出站口,设立的位置不明显。造成多数乘客倾向选择,下车后直接从进站口处离开车站。之后在梅苑路或步行至武珞路进行转乘。以上因素造成车站进站口处以及梅苑路交通较为拥堵,交通压力大,客车和社会车辆行驶不便,十分混乱。另外,客车多行驶至武珞路以出站或近站,与大量社会车辆共同造成了交通不便的状况。

城市设施付家坡车站周边城市设施齐全,且建设深度足够,服务范围较广,聚集人群较多。如:中国银行(于汽车站入口旁,接近便利)、若干饮食消费店、超市、酒店、医院门诊、旅游集散中心以及商业区。以及若干公交车站,地下人行通道出入口等交通设施。

人、车流方向人群多通过地下人行通道或是路面人行道(梅苑路、武珞路方向居多)到达车站以及离开车站。地下通道出入口位于车站站前广场一侧;社会车辆车流方向多来自武珞路主要交通干道以及梅苑路次级交通干道。人流以及车流方向也是造成梅苑路以及武珞路产生拥堵现象的因素之一。

绿化环境沿街设置绿化带作为缓冲。在建筑物内部空间中设置了中心花坛。

4.功能空间布局及设计

站前广场站前广场位于靠近武珞路方向一侧,其中设置了一些临时停车位,广场一侧是地下人行通道的出入口。

售票部分售票部分由售票厅、售票室、售票办公室组成。售票部分设置在靠南向一侧(即正对大厅右侧),平面布局如图,主要以设置铁制导向围栏,引导人群进行有序购票。

旅客服务部分车站旅客服务部分相对集中,沿一次候车大厅一侧设置,主要有:特殊旅客候车厅、客户服务、购物中心、吸烟室、货物快运、综合服务区、饮水处、小件寄存

处等。沿候车大厅一侧设置,标志醒目,方便旅客找到相应的需求空间。

客运管理部分客运管理部分相对较为分散,主要以适应汽车出站、近站口、售票部分以及检票口等功能空间的位置而布局,方便工作人员进行工作事项,为旅客服务。广播室、值班站长室、车站派出所等邻近售票部分以及候车大厅。出门核票处、旅客下车区处于汽车进站区域。

候车厅一次候车厅设置在正对大厅左侧;二次候车厅分为二号、三号候车厅两个部分。进入右侧安检口,乘扶手电梯可下至二号候车厅。二号候车厅层高较低,给人较压抑的感觉,采光通风受限,内有附属旅客服务部分;左侧安检口连接人行天桥通道,穿过该通道可达三号候车厅。三号候车厅层通高一层,层高较高,视野开阔,采光通风良好,感觉舒适,内有附属旅客服务部分。

进站口、出站口进站口、出站口均设置在梅苑路上。车流量、人流量均较大,交通压力大,常造成拥堵现象。人行不安全,车行不便利。

下车区调研过程中发现旅客下车区并无明显标志,也不易找出。客车到达进站口即停止行驶,旅客即在此下车,之后绝大多数旅客选择直接从进站离开车站,后向梅苑路或武珞路选择换乘。又加上,许多“摩的”、“黑的”为载客而滞留在进站口处,杂乱无序的状况严重影响了下一辆要进站的客车行驶,以及社会车辆的运行。

停车场主要以靠近发车位处停放车辆

5.站房建筑结构形式

付家坡车站由站房(一号、二号候车厅)以及三号候车厅组成,通过人行天桥通道连接起来。站房主要以框架结构为主,设计为两层,其柱宽900mm,柱间距为6000mm。三号候车厅主要以桁架结构为主,一层通高。

实例2:武汉汉口金家墩汽车客运站

1.地理位置

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发展大道170号。武汉汉口火车站正对面。

2.规模大小

武昌金家墩车站属于二级城市汽车客运站。主要服务于周边市民,及到达汉口火车站的旅客选择换乘。

3.周边环境

交通状况金家墩车站南向为主入口面,邻发展大道。该路属城市主要交通干道,车流量较大;北向邻后襄河北路,为城市次级干道;西向邻后襄河一路,东向邻后襄二路,均为城市支道。四条路皆为双行道,且四路相通,交通状况较为良好。该车站进站口、出站口均设置在后襄河一路上。乘客下车后需要前往的出站口,设立的位置较为明显。为乘客提供了多种换乘选择方式离开车站。

城市设施金家墩车站周边城市设施齐全,且建设深度较足,服务范围较广,聚集人群较多。如:若干饮食消费店、超市、酒店、医院门诊、旅游集散中心以及商业区。以及若干公交车站。同时,金家墩车站周围还有较多的市政服务设施,如武汉市江汉区社会保险管理所、武汉市知识产权局等。另外,其附近还有地标性建筑武汉博物馆。

人、车流方向人群多通过各向人行道(发展大道居多)到达车站以及离开车站。社会车辆车流方向多来自发展大道主要交通干道以及后襄河北路次级交通干道。各流线较为通畅,交通状况较为良好。

绿化环境沿街设置绿化带作为缓冲。在建筑物内部空间中设置了中心花坛。

4.功能布局及设计

站前广场站前广场位于靠近发展大道方向一侧,其中设置了一些临时停车位,各旅客服务部分均领近广场。

售票部分售票部分由售票厅、售票室、售票办公室组成。售票部分设置在靠南向一侧,领近站前广场。北向邻近二候车厅,且与其用矮墙相隔。主要以设置铁制导向围栏,引导人群进行有序购票。

旅客服务部分车站旅客服务部分相对集中,沿站前广场分布设置。

客运管理部分客运管理部分相对较为集中,处于发车位及停车场中间,便于工作人员进行交通观察及指挥,但与站房缺乏联系,一些需要在站房中进行管理的办公人员没有较为邻近的办公室。

候车厅金家墩车站设置为一次候车,于旅客服务部分接近,乘客在旅客服务区办理好相关事务,即可在入口处进行安检,通过通高的大厅,即可到达一、二候车室。候车室为两层通告,在高处开启采光窗,自然采光通风效果良好。

进站口、出站口进站口、出站口均设置在后襄河一路上。车流量、人流量适中,交通压力一般,常造成拥堵现象较少。

下车区金家墩车站乘客下车区设置了多处,一处邻近后襄河北路,在出口处设置了的士等候区,方便旅客选择换乘。另一处设置在站房西侧,方便旅客到达城市干道发展大道选择其余换乘。

停车场主要以靠近发车位处停放车辆

5.站房建筑结构形式

金家墩车站站房主要以框架结构为主,设计为多层(其中二层属于车站使用)其柱宽900mm,柱间距为6000mm。B区候车厅为扩建建筑,建筑形式较为临时。

参考文献:

篇6:客运站设计规范重点

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规范

JGJ 60-99

3.2 总平面设计

3.2.1 汽车客运站总平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总平面布置应包括站前广场、站房、停车场、附属建筑、车辆进出口及绿化等内容; 2 布局合理,分区明确,使用方便,流线简捷,应避免旅客、车辆及行包流线的交叉; 3 布置紧凑,合理利用地形,节约用地,并留有发展余地,与周围建筑关系应协调; 4 应处理好站区内排水坡度,防止积水。

3.2.2 汽车进站口、出站口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二级汽车站进站口、出站口应分别独立设置,三、四级站宜分别设置;汽车进站口、出站口宽度均不应小于4m;汽车进站口、出站口与旅客主要出入口应设不小于5m的安全距离,并应有隔离措施; 3 汽车进站口、出站口距公园、学校、托幼建筑及人员密集场所的主要出入口距离不应小于20m;汽车进站口、出站口应保证驾驶员行车安全视距。

3.2.3 汽车客运站站内道路应按人行道路、车行道路分别设置。双车道宽度不应小于6m;单车道宽度不应小于4m;主要人行道路宽度不应小于2.5m。站前广场

4.0.1 站前广场应与城市交通干道相连。

4.0.2 站前广场应明确划分车流路线、客流路线、停车区域、活动区域及服务区域。4.0.3 旅客进出站路线应短捷流畅;应设残疾人通道,其设置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JGJ 50 的规定。

4.0.4 站前广场位于城市干道尽端时,宜增设通往站前广场的道路;位于干道一侧时,宜适当加大站前广场进深。停车场

6.0.1 停车场容量应按交通部现行行业标准《汽车客运站级别划分和建筑要求》JT/T 200-95的规定。

6.0.2 停车场的停车数大于50辆,其汽车疏散口不应少于两个,停车总数不超过50辆时可设一个疏散口。

6.0.3 停车场内的车辆宜分组停放,车辆停放的横向净距不应小于0.80m,每组停车数量不宜超过50辆,组与组之间防火间

距不应小于6m。

6.0.4 发车位和停车区前的出车通道净宽不应小于12m。

6.0.5 停车场的进、出站通道,单车道净宽不应小于4m,双车道净宽不应小于6m,因地形高差通道为坡道时,双车道则不应小于7m。

6.0.6 停车场应合理布置洗车设施及检修台。通向洗车设施及检修台前的通道应保持不小于10m的直道。

6.0.7 停车场周边宜种植常绿乔木绿化环境及降低周边环境噪声。

7.2 疏散

7.2.1 候车厅内安全出口不得少于两个,每个安全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应超过250人。

7.2.2 候车厅安全出口必须直接通向室外,室外通道净宽不得小于3m。

7.2.3 候车厅安全出口净宽不得小于1.40m,太平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严禁设锁,不得设门槛。如设踏步应距门线1.40m处起步,如设坡道,坡度不得大于1/12,并应有防滑措施。

7.2.4 候车厅内带有导向栏杆的进站口均不得作为安全出口计算。

7.2.5 楼层设置候车厅时,疏散楼梯不得小于两个,疏散楼梯应直接通向室外,室外通道净宽不得小于3m。

7.2.6 安全出口必须设置明显标志及事故照明设施。

上一篇:英语期中考试反思以上下一篇:2009年行政执法中队执法评议工作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