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项目教学在软件专业课程中的实践

2024-04-24

双项目教学在软件专业课程中的实践(精选10篇)

篇1:双项目教学在软件专业课程中的实践

双项目教学在软件专业课程中的实践

摘要:项目教学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软件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并取得不错的效果。但是课堂时间毕竟有限,如何有效利用学生的业余时间,将多学科知识结合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性和能动性,是笔者多年探索的问题。通过多年的实践教学,探索出双项目教学的教学模式,并应用于《Android移动应用开发》这门课程的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手机app的趣味性,学生在整个过程中脑洞大开,设计各种风格及特点的手机app作品,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及创意能力。

关键词:双项目教学;手机app;创新创意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12-0114-02

1双项目教学的提出背景

项目教学经常用于软件技术专业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把一个大的项目分解成若干小的项目,在讲练结合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点的讲授,这种形式避免了单纯讲解知识点的枯燥,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能够深刻理解该知识点在实际项目中的运用。由于实际项目相互关联存在一定复杂度,所以分解项目并不像切西瓜一样能完全分开;另外为了巩固学生的课堂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创意能力,我们精心设计了每次课的课后作业,使每次课后作业存在一定的关联度,在学期末所有的课后作业将形成一个完成的项目。

2双项目教学的设计及实施过程

2.1 双项目教学的设计

我们对《Android移动应用开发》这门课进行了双项目教学设计。该课程主要讲授在进行Android APP开发过程中所涉及的一些必备知识。针对手机应用程序的特点,我们从app使用的过程出发,重新设计了教学顺序。比如我们在启动一个手机app时,最开始出现的是闪屏,然后是程序的主界面及其他界面,最后才是界面中各种组件的事件响应。所以在学习完Android及开发环境后,设计的第一个课堂项目是“闪屏”。闪屏涉及的知识有布局、图像、去掉任务栏和标题栏。课后项目也是闪屏设计,要求学生们课后自己查找闪屏设计的规范及注意事项,以及思考本学期课后项目app的主题,根据主题设计闪屏。第二个课堂项目是“主界面设计”,涉及的知识有布局、图标、图像、组件。课后项目要求学生根据自己app的特点,模仿目前经典的app,设计自己app的主界面,并实现闪屏到主界面的跳转。

这样在两次课后项目完成后,学生能够将两次课后项目的内容关联在一起,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巩固了课堂学习的内容,而且还要查阅如何实现从闪屏跳转到主界面的方法并加以实践。通过实践,掌握了技能,锻炼了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样就达到了双项目教学的目标。

2.2 双项目教学的实施

双项目教学的实施比普通教学要繁琐,在于老师要及时检查每一次的课后项目,并且课后项目越往后越难,为避免学生产生畏难心理,所以通过实践在课程教学的中间阶段把学生分成小组合作完成课后项目。我们设计了课后项目课堂展示的环节,利用学生喜欢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特点,每周进行一次课堂展示,一般5个人一个小组,一个班大约6到7个小组,每组展示5分钟,点评2分钟。一般一节课完成所有同学的展示。

通过展示,大家能够了解其他组的设计及完成情况,在展示中设计或代码方面等问题能够得到解决思路。通过每周一次的展示,有的比较拖沓的小组为了下一次展示不丢人,就会在课后努力完善自己的项目。通过展示,更容易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在班里形成一种你追我赶,不甘示弱的气氛。

3双项目教学实施中的问题

这种双项目教学模式在实施了2个学期后,我们发现由于后期的分组会使得一部分学生偷懒,少做或不做,并且由于学生选题的多样性,有的项目后期实现起来难度很大,甚至超出了老师的知识范围。因此我们再次进行改进,通过调整课后项目,将app项目中共同的部分提取出来,作为个人的课后项目。而每个app主题的不同部分则由小组共同完成,但是共同完成的部分在整个项目中所之前占的比例又有所减少。这部分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创意能力。结束语

通过几个学期的《Android移动应用开发》的双项目教学实践,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了很多。基本都能够圆满地完成整个教学环节。

双项目教学对老师的要求较高,要求老师不仅能够掌握移动开发的基础知识,而且还要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并且不断地学习最新的移动开发技术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因此我们将其中表现突出的学生作品让其进一步完善及设计优化,推荐参加移动项目开发比赛,目前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以赛促学”能够促进学生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老师也能跟着一起学习和进步,师生都受益。

通过双项目教学,我们希望培养的不仅仅是掌握了一定移动开发知识的“蓝领”,而且是具有一定的?W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想法、有创新创意能力的“白领”。

篇2:双项目教学在软件专业课程中的实践

摘要:《软件设计与开发》课程中的项目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按照标准的软件项目流程,设计和开发一个完整的软件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作为一种体验式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切身体会并接近真实的软件项目开发过程的各个环节。项目教学法能够快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满足软件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关键词:项目教学法;教学改革;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4)005018502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刘霞(1974-),女,武汉工程大学电气与信息学院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0引言

软件开发工程师岗位对从业人员的技术要求是全面的,除了要掌握软件开发基本理论和编程技术、工程工具之外,还需要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表达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良好的工作规范和习惯),更高的要求还包括具有强烈的工程意识,具备强大的业务理解与分析能力,能将繁杂的业务需求分析整理成明确具体的软件功能,并且能够在项目开发过程中,按照软件工程撰写完备的软件项目文档。

为了将计算机软件设计及开发专业的学生培养成合格的软件工程师,除了讲授基本理论和技术课程外,最为重要的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融入项目教学法,在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在学校课堂中体验真实的软件项目开发过程,让学生快速适应软件公司工作要求。

1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围绕贴近实际的企业项目案例学习,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指导学生组织项目团队,培养团队的合作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如总结和自我教育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职业规范意识,引导和鼓励学生突破自身极限等等。

项目教学法注重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提供丰富的课堂体验,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成为课堂地组织者,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更多地互动,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找到学习方法,摸索团队组织和管理的途径,了解项目流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训练学生的软件编程思想,帮助学生掌握软件工程工具,提高代码编写熟练度。

2项目教学法在软件开发课程中的应用

在软件开发课程中,项目教学法的主要目的是:围绕软件企业的用人需求,高效地培养具有一定项目实战经验的、符合“软件工程师”职业岗位的从业人员。因此在项目教学法中,通过“真实项目、实战演练”这一途径,让学生掌握技术知识,培养学习能力,提高运用能力,为学生提供演讲的机会,让学生组建项目团队,为学生提供各类项目文档的范本,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引导和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帮助学生突破极限,从而系统地提高学生的能力,达到企业的用人标准,实现教学目标。方法途径如图1所示。

图1项目教学法实施流程

围绕项目教学法的目标,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注重通过多种场景来锻炼学生的各种素质。软件开发过程遵循软件工程的统一流程,并使用工程工具来管理工程过程,如Project、Rational Rose、VSTS等工具,让学生在体验项目流程的同时熟悉和掌握基本的工程工具。在项目业务的学习和讨论过程中,学生通过网络搜集资料,进而整理和消化后转化为业务知识,为项目所用,从而使学习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项目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每个项目流程节点结束时,要进行正式的总结,为学生创造演讲的机会。每个流程都要检查和归档,促使学生在开发过程中撰写项目文档,锻炼文档撰写能力。

3项目教学法的过程及控制点

依据软件工程的统一流程,项目教学法总体分为6个阶段,见图2。

图2软件工程课程项目教学法的控制过程

3.1前期准备

前期准备阶段需要完成三项工作:基础知识和技术准备(编程语言、编程思想、架构理论、软件工程理论、工程工具等)、项目业务讲解、班级分组与团队组建。

在辅助学生做技术准备时,可以课堂讲解,辅以一些针对性的技术训练。考虑到教学实施的成本,也可以提供相关技术的教学视频,组织学生观看讨论。项目业务侧重讲解行业知识,以及行业相关的一些关键名词和概念,也可为学生提供一些文档,或者提供搜索关键字,让学生通过网络搜集行业资料。

3.2项目构思

项目构思阶段尤为重要,在这一阶段,需要完成项目背景的了解、软件需求分析、系统架构设计、软件模块划分等工作。

通过教师讲解和阅读资料,学生了解项目背景和相关行业知识。教师可以通过组织业务知识讨论会的方式加强知识消化,同时检查行业知识消化情况。可以要求每组推荐一到两名同学作为代表,报告构思情况,其他同学补充,同时展开成员与成员之间,组与组之间的讨论,为软件需求分析打好基础。

3.3深入细化

完成项目整体构思后,进入细化设计阶段。在这一阶段需要完成软件功能设计、数据结构设计、核心算法设计、主要业务流程和重要方法流程的规划工作。

教师可以教授学生使用工具(如GUI Designer、Visual Studio等)来建立软件原型,完成各个软件功能的操作界面,整理并辅以文字说明,完成“软件功能说明文档”,组织各组展示该文档并做出点评。

3.4系统构建

系统构建阶段要完成整个软件系统的代码编写和测试,包括代码编写与单元测试、代码改进与性能优化、功能测试与集成测试、系统整合与回归测试等工作。

在本阶段,重点锻炼学生的代码熟练度,强调良好的编码习惯。帮助学生建立软件质量意识,运用各种软件测试方法(单元测试、功能测试、集成测试、回归测试)控制软件质量。要求学生按照组长的任务分配完成各自的功能模块,并与其他成员交换完成功能测试,组长组织进行功能集成,并与同班的其他组交换完成集成测试,软件改进后进行回归测试。在整个系统构建阶段,要使用团队开发工具(如VSTS等)完成代码编写、版本控制、软件测试等各项工作,从而掌握团队开发工具。

3.5成果展示

系统构建完成后,进入成果展示阶段。成果展示阶段主要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演讲和推广产品的机会及场所。成果展示按组进行,通过项目答辩的方式开展。教师担任评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邀请其他教师作为嘉宾进行点评,其他团队的组员列席。成果展示内容包含项目效果展示和过程文档展示。成果展示完成后,教师组织全班同学开展项目总结与讨论,分享整个项目开发过程中的得与失。

4结语

计算机软件开发是一门特别重视实际经验和动手能力的工作,从业人员必须保持良好的学习和创新意识,不断地挑战未知问题,克服各种障碍。在教学过程中,要基于企业相关岗位的现实需求,与时俱进,不断地调整和改进教学方式和内容,更多地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获得卓有成效的提高,完成学业后可快速适应企业的用人标准。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篇3:双项目教学在软件专业课程中的实践

一、VCC教学法的提出与要求

V irtual Company Compete (V CC) 虚拟公司竞争教学法,即对学员进行分组,并按现代公司管理的架构,让各小组成立虚拟公司,各虚拟公司间互相竞争,由教师根据各公司经营情况得出竞争排名。从而大大提高小组间的互动性,产生脑力激荡,形成知识互补,使学生的知识面、协作性、竞争意识都有大的提高。

V CC教学法要求课程任务设计必须达到的前提指标是:

1学生分组成立虚拟公司,每个公司从教师给定的项目中选择一个;

2实践的同时,注重理论的渗透;

3项目有激发学习兴趣和创造力的因子;

4各公司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考核学生独立完成与合作完成的能力;

5有明确的评分标准,可以对完成的项目是否达到教学目的进行评价。

二、VCC教学法的教学实施策略

V CC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有很大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改变了传统的三个中心,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教材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验为中心。在运用V CC教学法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2.1项目教学法需遵守的原则

1学生分组成立虚拟公司,分组要合理

成功实施“V CC教学法”的一个首要前提是要学生分组成立虚拟公司。虚拟公司的成立由学生自己讨论决定。每个虚拟公司的人数在6人左右,公司中成员角色分配及其职责模拟小型软件公司的真实情况,公司的组织结构如下图所示:

其中公司内部成员分工如下:

■公司法人(1人):负责虚拟公司的整体运营情况,可由项目经理兼任。

■项目经理 (1人) :负责整个项目进度的控制以及组成员间的协调和分工。

■系统分析员、软件设计师 (1人+1人) :负责整个项目的需求分析与设计。

■软件开发工程师 (软件开发经理1人+3人) :负责项目功能实现

■测试工程师 (测试经理1人+1人) :负责项目测试工作;

另外教师可以对组建模拟公司的人员组成提出分组参考意见:

■虚拟公司成员在知识结构上的搭配要合理;

■虚拟成员最好选择同一个宿舍或者相邻宿舍的同学,以方便课外讨论沟通;

■选择性格相近或者互补的学生组建模拟公司;

■选择沟通、协调能力强的学生担任公司领导人(项目经理);

2项目的选取要与现实世界相联系

成功实施“V CC教学”的第二个条件是要有合适的项目案例。教师在准备项目案例时必须事先经过大量市场调研,以具有相同或相似要求的“岗位群”为调查对象,提炼出实用性、通用性、教学性均较强的项目。在项目选取过程中必须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项目能否让学生感兴趣是否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项目活动怎样调用学生的已有知识

■项目内容能否渗透或涉及课程所需的关键技术

■项目经分解后,能否保证学习过程有序,连贯

■项目内容是否有助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3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以竞争为手段,知识落实为关键

尽管教师是项目设计和实施教学的负责人,但整个过程我们更强调以学生实践为主。学生的角色是双重的,既是学生又是公司员工;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带有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学生在学习和工作的过程中,将在已往课程中学习到的相关的知识用于解决项目实现过程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教师的角色是多重的,是教师是客户是行业专家是虚拟公司上级领导。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负责整个教学的设计和组织,指导学生进行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为学生以后正式步入社会工作做好充分的知识和经验储备。

4建设学习的资源和协作学习的环境是教师最主要的工作。

教师要着力营造学习氛围、组织和引导教学过程;当然也要传授知识,但更多的是直接置身于学生中间,当学生碰到困难力不胜任时,教师要给予具体帮助。

5确立多元性的评价方式、评价标准

评价方式:不仅用笔试、口试考核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更强调虚拟公司内成员的团队合作精神,考核综合运用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交最终考核资料包括:需求规格说明书、概要设计说明书、详细设计说明书、测试计划、测试分析报告、项目开发总结报告、开发进度周报;个人总结报告;项目源代码以及演示D emo。

评分标准:项目文档描述40%;项目进度控制1 0%;成员团队合作精神1 0%;个人总结报告1 5%;D emo 1 5%;公司总体经营情况1 0%。

2.2项目教学法实施的具体步骤

将整个教学变成一个软件公司完成一个完整的软件项目开发“业务流程”,根据软件开发的基本过程,将整个授课过程分为项目启动、项目需求分析、项目设计、阶段评审、项目编程、项目测试、项目验收七个阶段:

1项目启动:

虚拟公司成立后,制定公司的经营方向、方针、规章制度,以及确定公司的企业文化,制作公司的情况简介,针对自己有意向的项目,收集信息和资料,编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项目开发计划书,向教师申请项目,如果有多个虚拟公司共同竞争一个项目则进行模拟的竞投标工作从而确定各虚拟公司的目标项目。确定项目后,各虚拟公司与教师间签订项目合同。

2项目需求分析:

教师选择一个项目作为上课讲解的案例,分解其中必需的知识点。讲解需求分析的步骤和方法,各虚拟公司根据虚拟客户的要求,清楚了解客户需求中的产品功能、特性、性能、界面和具体规格等,然后进行分析,确定软件产品所能达到的目标。并形成项目需求规格说明书;软件测试工程师编写项目验收测试计划书和测试用例,所有文档在指定时间内提交给教师初审,审核通过后进入下一个课程环节。

3项目设计:

教师根据选定的项目分解其中必需的知识点。讲解项目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的步骤和方法;各虚拟公司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考虑如何在逻辑、程序上去实现所定义的产品功能、特性等,可以分为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也可分为数据结构设计、软件体系结构设计、应用接口设计、模块设计、界面设计等。对自己的项目进行设计并编写项目设计说明书;软件测试工程师编写系统测试和集成测试用例。

4阶段评审:

对前三阶段完成的工作进行评审,各虚拟公司选派代表上台演示本公司的阶段成果,由教师和其他虚拟公司的人员充当评委。教师给出点评和建议。并且在这个环节设置一个人员跳槽环节,如果有学生对其他虚拟公司的前景非常看好,可以申请加入该公司,比如A公司的某学生被B公司吸引,可以向A公司的人力资源部提交工作申请,如果申请通过成功由A公司跳槽到B公司,那么A公司在公司总体经营情况评分项目要扣分,相反B公司可以获得相应的加分。阶段评审通过后修正前三阶段的文档,然后进入下一个课程环节。

5项目编程及功能实现:

根据项目总体和详细设计说明书,进行代码编写和功能实现。先实现那些核心的功能模块。在整个编程阶段设置几个时间控制点。软件开发工程师编写单元测试用例并完成单元测试。

6项目测试:

根据测试计划和测试用例进行项目测试,软件工程师对测试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修改,软件测试工程师进行回归测试。测试通过后,软件测试工程师编写项目问题清单和测试报告。

7项目验收:

制作用户联机帮助文档,用户使用手册,软件安装手册,演示D emo和PPT。各虚拟公司进行自己软件产品的推广,教师和其他虚拟公司成为虚拟客户。

三、课程特点和教学分析

软件项目实践是一门综合学科,课程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泛,涵盖了学生在大一、大二、大三学过的多门课程,相关的课程有基础学科《C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Java企业级开发》,《web界面程序设计》,《.net程序开发》,《需求分析与U M L建模》,《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软件项目管理》,《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设计模式》等等,这对学生和老师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如何让学生把已往学过的知识真正用在工作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何让学生符合将来就业企业的需求,是这门课程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自从本人在教学中采用V CC教学法后,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已往教师要盯着学生做实验,变成了学生主动要求课外加班加点完成作业,很多的学生在上完这门课之后不仅获得的成就感还因此开始真正喜欢IT行业。

本人在总结已往教学经验的过程中也发现尚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突出的一个问题是一周一次课,时间分散,导致项目连续性并不好,也造成了难以管理的问题。如果可以把整个教学时间集中在1-2个月内完成比如说放在暑假实训学期中集中完成,可能效果会更加明显。

参考文献

[1]黄杰, 何宗键.《基于项目的实验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计算机教育, 2008, (2) .

[2]孙庚.《项目教学法在“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实践》.计算机教育, 2008, (2) .

[3]张海藩《软件工程导论 (第四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11月.

[4]吴洁明等《软件工程应用实践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

篇4:双项目教学在软件专业课程中的实践

关键词: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教学实践;办公软件

中图分类号:TP31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4-0198-01

一、采用项目教学法的目的

(一)采用项目教学法的目的有三

1.可使毕业学生更好地适应信息产业的发展对计算机应用专业领域人才的需求

随着计算机大批量进入企业、社区、机关、学校等各行各业,实施信息化的关键在人才,在我国大规模地实现信息化,各行各业都需要大批的各个层次的能自主地学习,自主解决问题的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而项目教学法可很好地培养学生自主解决或完成具体工作任务的能力,达到信息产业的发展对计算机应用专业领域人才的需求。

2.可以解决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相对陈旧的问题

目前中等职业校计算机应用与软件专业的课程体系,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的。但有些课程的内容只是普通高校课程的简化,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实用技能的训练相对不足。尤其是课程内容滞后于专业技术的更新与发展,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内容极少,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

在教学方法方面,虽然基本上采用了理论与上机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法,但对学生职业技能以及动手能力方面的培养相对不足。社会需求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软件开发型人才都强调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按传统方法培养的学生难以满足职业岗位的要求。而项目教学法可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3.可以大大提高OFFICE课程教学效率

OFFICE课程教学是理论与实践关联性很强的课。在教学中,怎样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使学生既能学到理论知识,又能培养动手能力。这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而采用“项目教学法”可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根据需要选定具体学习目标,选择学习进度、学习资源和学习方法,并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经历选择项--确定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实施计划—接受评价考核--反馈整个工作过程,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增强学生适应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和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二、项目教学法在OFFICE课程教学的实践

(一)实践前的准备工作

我们通过学习及参加各种教育教学研讨会,学习了项目教学法相关理论知识。为了应用这教学法,我们计算机教教研组的全体教师进行了充分的讨论,根据计算机学科教学大纲并结合OFFICE课程实际要求,确立本课程的项目任务,并收集了一些经典的报刊。

(二)实践过程

1.选择项目

OFFICE课程主要是包括文字处理软件Word、电子表格软件Excel、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三大块。学生在初中已基本接触过,若要学生在中职学精此课程,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法。教师上课时不是说自己想讲什么,而是问学生:“你们想做什么?”,我们选用的是《word》、《excel》、《Powerpoint》校本教材,教材总结了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结合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项目教学方式编写。

这三本教材中设计了三个模拟项目,按照项目制作过程,以功能模块为章节,分若干任务步骤,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项目制作。

上课时,请学生略读教材。原则上要求每位同学必须参与一个以上项目,项目完成时间为三个星期。如用Word软件编一本期刊、或用Excel创建信息管理系统、或用PowerPoint制作多媒演示文稿。将选择权交给学生。

2.调研项目

学生在选择了项目后,教师问学生“怎么做?”然后找一男一女两位同学做他们的顾客,告诉学生顾客将是他们的项目的购买者,他们要让购买者满意,最后的产品要由他们和教师来验收。学生此时需花几天时间来回答怎么做的问题。学生会自由组合,此时,在项目经理(小组长)的带领下认真阅读教材,与购买者充分沟通,了解他们的需要,然后对小组的人员进行周密分工布置,各人在了解整个项目的前提下,都要单独承担一部分任务。

3.设计项目及分配任务

项目1 创建班级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本项目将由18人组成的小组共同完成,项目的设计及任务分配如下

任务1 建立班级成绩表(2人);任务2 建立学生档案表(2人);任务3 格式化编排班级成绩表(1人);任务4 格式化编排学生档案管理表(1人);任务5 学生成绩表计算(1人);任务6 “学生档案管理表”中的数据计算(1人);任务7 班级各科成绩统计(1人);任务8 成绩表筛选(1人);任务9 成绩表的分类汇总(1人);任务10 档案归类(1人);任务11 用图表进行成绩分析(1人);任务12档案统计(1人);任务13 打印班级成绩表(1人);任务14 打印学生成绩条(1人)

项目2:编辑一本“工校月刊”电子文档杂志

本项目将由16人组成的小组共同完成,项目的设计及任务分配过程如上

项目3 制作‘工校欢迎你’多媒体演示文稿

本项目将由14人组成的小组共同完成,项目的设计及任务分配如上

4.项目的评价与考核

评价包括完成项目的整个过程,包括每个学生的参与程度、所起作用、合作能力等,同时突出对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形成提高方面的评价,其次才是制作的成果。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具体如下:

(1)态度的评价。重点针对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的积极程度和克服困难的精神等。(2)能力或技能的评价。主要针对完成项目的技术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和熟练程度。(3)方法掌握及运用情况的评价。主要着眼于学习方法的掌握和运用。(4)团队合作精神。主要考查学生在整个项目过程中及群体中所发挥的作用及合作精神。(5)结果的评价。客观评价所取得的成果,阐明作品优点和不足之处,以鼓励为主。

(三)实践成效

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客体,只是组织者、咨询者。学生是主体,学生们全都分配到某一项目小组中,针对项目开展研究讨论、分工协作,共同完成项目的整体分析、结构设计、制作、美化等工作。在完成项目分解的各个任务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逐步掌握该软件的各种功能,同时还不断地获得成就感,更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篇5:双项目教学在软件专业课程中的实践

教育部的改革方向已明确:国家1200多所普通高等院校中,将有600多所转向职业教育。这次革命性的教育调整,强调了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重要性。这就进一步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要符合市场的需求。为顺应此改革方向,我们在教学中应把握两个原则:一是以胜任岗位要求为出发点建立教学体系;二是课程教学应该基于能力而不是基于知识来开发。特别是针对实战性较强的设计类专业采用项目教学法,能够有效地处理岗位需求及职业能力培养的问题。

一、项目教学法的内涵

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我们传统的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如:课堂上教师讲得热火朝天,恨不能把自己所学尽其所能地教给学生,可是学生掌握的程度往往不尽如人意;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度不够,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真正调动起来。通过与学生交流沟通,我们发现同学们都有成为优秀设计师的强烈愿望,热衷关注毕业后的工作和生活。但是,学院按照岗位群设置专业,进而确定课程,使学生无法将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实践相结合,无法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来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积极的采用项目教学法。

什么是项目教学法?所谓的项目教学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实际(或虚拟)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学生以团队的形式,收集信息,设计方案,实施项目并进行最终评价。通过项目的进行,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各自特长,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以实际(或虚拟)项目为目标进行教学改革,能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产品造型能力、设计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采用项目教学法的优势

(一)岗位需要为项目教学法确定了明确目标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具备相应岗位需要的职业能力。工业设计专业相关岗位需要的职业能力包括产品设计中的理论探索、技术操作、成果展示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合作交流等能力。对相关能力的培养都能在项目教学法中得以实践和提高。

(二)专业特色为项目教学法提供了可能

我院工业设计专业自成立以来,就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致力于学生实践环境建设,重能力,强实践已成为我院工业设计专业鲜明的特色。多媒体实验室、创新技能实验、模型制作室等校内实训环境为项目教学提供了有利的硬件条件;十多家校外实训基地和优秀的实训指导教师为项目教学提供了人力保证;西北工业大学的设计项目及各类设计竞赛为项目教学提供了充足、真实的设计命题。所有这些,都为工业设计专业实施项目教学法提供了可能。

(三)教学模式的改进为项目教学注入了新活力

项目教学法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的新型教学模式。课堂讲授贯彻少而精,精讲多练原则,普遍采用案例教学法,密切结合设计实例安排教学。对于课程所涉及的一些知识内容,或需要用到的基本知识外延时,采取讨论式课堂教学方式,教师启发、指导学生开展讨论。教师不再是教学中的主导者,而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

项目教学法是以解决问题为核心的学习方法,基于真实情景的项目问题,能激发学生思考、探究与进行团体合作,整合、优化知识和技能。在项目教学中,学习的重点是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感受设计结果的成就与自豪,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这些都为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项目的实施状况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检验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确定项目、细分任务、组织协调来落实项目的整体实施过程,学生的参与程度决定项目实施的最终结果。项目实施情况以实施过程和最终作品为依据,一般而言,过程控制越细致、深入,学生参与积极性越高,作品质量就越高。所以,项目的实施过程和最终的作品形式、作品数量、作品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就能体现师生的态度和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

三、项目教学法实施的方法和步骤

(一)确定科学合理的项目是实施项目教学法的前提

项目的确定以设计为平台,注重与工业设计专业相结合,其内容与该专业更加密切配合。项目任务一定要紧扣实际,结合课程和专业特色确定项目类型,如家具设计课程,可以在不同的课程阶段确定板式家具、实木家具设计等项目。在确定项目类型后,要和学生明确项目展开的顺序以及完成、深化该项目所需要的知识点。最后,还要安排好教学时间,配置相关教学资源,形成明确的教学方案。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充分利用网络环境和图书资料,获得大量的设计素材,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与个性化学习的可能与条件。项目类型合理、教学资源充足、教学方案明晰、时间节点严格的项目才能和生产实际相吻合,达到职业能力的培养,以满足专业岗位群的需求。

(二)细化项目目标是实施项目教学的关键

教师要制订合适难度的项目教学目标,就必须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联系,深入了解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智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而教师则转换为引导者、教学的顾问。目标明确后,在对学生的交流指导中还要不断根据学生状态调整项目内容和细化要求。

篇6:双项目教学在软件专业课程中的实践

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永恒主题,是学校的发展的核心。当前高校扩大招生规模,疏于教学质量管理使得教学质量成为了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为此,各高校教育管理部门都在积极探索建立一套完整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以确保学校的教学质量。本文结合绵阳师范学院二级学院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探讨,阐述了如何建立合理规范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在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作用。

一、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的作用与意义

(一)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教学质量是一个学校的生命线,是立校之本,如何提升教学质量、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是目前各大高校的首要任务。因此建立和健全合理的监控体系来提升教学质量变得何等的重要,监控体系是高等学校对教学运行状况进行的评价、监督、对学校行为实施调节的反馈系统,是促进学校持续改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支持体统。它是实现质量方针、目标的一种合理有效的手段,全面渗透到教育活动的全部环节,为教育质量提供全方位的保证。

(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充分体现了21世纪的高等教育应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构建教学质量管理监控系统的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而学生是教学质量的最终承载者。因此,教学质量监控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成功成才。

(三)提升学校的竞争力。

当前高等教育正处在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跨越的历史性转折点,学校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既是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是应对各种挑战的战略竞争期。那么每所高校都应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质量监控措施,用素质教育的指标来引导和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落实素质教育,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是当前每所学校追求的终极目标。

二、绵阳师范学院二级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绵阳师范学院二级学院以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为主旨,努力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稳步提高教学质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分为两个部分:教学评估和教学督导。

(一)教学评估。

首先学院制定教师教学工作评估细则,评定教师教学工作等级,然后制定教研室主任工作评估细则,评定教研室主任工作等级。

(二)教学督导。

随时对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进行检查、指导,与教师交流意见;参与教学过程的常规检查,重点检查教学大纲、教案、日历、实践教学的情况,并提出督导意见和建议;参加每学期的期中教学检查工作,抽查部分期末试卷、毕业论文,发现教

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影响教学质量的原因,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师生座谈会,认真收集和及时反馈师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要求;根据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管理中出现的突出问题,进行专题调查和研究,撰写调研报告。

教学质量督导具体又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的评价:

1.督导员听课评价。

督导员一般由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特别是教学法的教师或离退休的返聘人员组成。他们都有多年的教学经验,清楚一线教学的具体要求和程序,能够对教师进行准确的评估。同时能对教师教学质量提出客观、公正的要求和建议。受评教师在讲授内容上是否突出重点、难点;对教材的处理是否有独到之处;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把本质的内容讲得透彻;是否运用最佳教学方法等,督导员一目了然。督导员听完每堂课后及时的和教师沟通、交流、提出自己的建议,这都对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成长、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帮助很大。

2.同行互评。

学院全体教师互相听课,进行互评,填写《课堂教学质量互评表》。同行教师尤其是同一课程的不同任课教师互相听课,能汲取别人的教学经验,改善自身的缺点。同行评估指标主要集中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要求上。比如该课程是否吸收学科新成果、是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难易适中;能否注重学生思维方式的传授、能力的培养;能否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是否严格遵循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授课,普通话是否标准,是否严格执行考勤等。在互相听课后,及时地与教师进行交流,互谈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促进教师的共同提高。

3.学生评教。

学生评教体现了“以人为本”观念,增强了教师的服务意识,学生评教给学生提供了“敢说真话、敢发真言”的平台,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有利于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良好、及时的沟通都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前提。

学生参与教学评价,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教师每堂课必须做好准备,要求不再是死板的传授知识,必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这样,教师课前就要精心钻研教材、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深知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懂得教育学的知识,深知教育教学方法。因此,学生评教能够促使教师时刻想着学生、时刻关心学生、时刻为自己的上课做好准备。这样对老师的成长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4.信息员反馈。

教学信息员一般由教学秘书担任,学期结束后,信息员都会开展学生座谈会对老师们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召集教学督导员进行交流,记录学生和督导员反馈的意见,收集整理这些

反馈意见,及时有效地反馈给教师,使教师们都能够及时了解信息,继续发扬优点,弥补不足,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三、如何有效地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一)建立合理的教师考核体系。

教师的劳动是辛苦的富有的创造性劳动,每位教师的创造性都不一样,与个人的兴趣爱好、敬业精神,宽松自由的外部环境等息息相关。所以高校应根据教师的教龄长短,工作阅历和教学经验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创造科学的考核体系,积极实施青年导师制,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提升教学质量。

(二)构建合适的课程考核体系。

课程的考核,也就是教学的终极目标教学效果的体现现主要是以闭卷考核方式进行,本人觉得应根据课程特点、教学内容和对象的不同,注重课程考核方式创新,采取形式多样的考核模式,比如:公共任选课程以论文或开卷考试方式进行;实验课程的考核以学生设计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方式考核;专业考查课程的考核以查阅相关专业文献资料写论文的方式进行,闭卷考试可以以试题库考核模式、半开放考核模式—一页小抄写上公式带入考场方式进行;英语课程的口语考试以随堂进行口语测试的方式进行。总之,考核体系应该具有合理性、多样性,每门课程的考核都应体现自身的特点,都能准确反映老师的教学效果,学生的真实水平。

(三)合理扩大招生。

学校应根据自身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本着努力挖掘办学潜力的前提下合理扩大招生规模,控制师生比,这样才能稳固教学秩序、巩固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的高低才是一个学校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法宝。

参考文献:

篇7:双项目教学在软件专业课程中的实践

实践研究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上海市进行了一次名为“上海市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工程(又名10181工程)”的课程改革,此次改革指出了职业教育课程应打破学科课程体系,建立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课程体系。项目教学模式是一种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学习模式,也正符合此种理念。在校本课程《我们身边的化学》项目教学中,学生开展的项目主题,都是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并且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在为期一年或两年的学习中,学生不仅要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还要进行项目分组、项目主题的选择、小组合作开发设计完成项目作品、展示、评价作品等学习活动。在这一学习过程中重点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协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组织能力。

一、中职化学选修课的性质

学校开设的大部分选修课都没有指定的教材,我校的专业方向也没有化工类的,要在中职开设公共选修课且符合中职学生学情和兴趣,另外在市场上也找不到符合需要和期望要求的现成教材,所以在开课前一定要自编一份教材,并在实践中去完善教材,所以笔者自编了校本课程《我们身边的化学》。

在部分学生的观念里,认为选修课只不过是常规课程的附属品。选修课程相对课时少,课程内容质量一般,教学过程松散,期末评定要求低,学生有时会盲目的选择或挑选任务轻松的来选。针对这些情况,教师除了要有吸引学生眼球的课程项目内容外,还要有能让学生保持兴趣的课堂,这就需要教师合理利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机智。本研究中的校本课程《我们身边的化学》采用项目教学模式,每一次的教学内容以一个项目展开,再以具体任务的形式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做中学,这种模式适合选修课的特点,也适合中职学生的学习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开发学生潜能。另外选修课老师在学生选课前,要拿出方案做好宣传,吸引学生来选修本门课程;开课时要向学生介绍本门课程的评分细则,评分标准,严格按标准行事;期末时尽量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平台,将本学期中学生的优秀作品在全校展示,既从正面肯定了学生们一学期以来的努力成果,也从侧面为本次选修课的课程做了积极的有效的宣?鳌?

二、项目教学模式在《我们身边的化学》应用案例的设计与实施

(一)基于项目教学模式应用案例的教学设计

笔者以促进校本课程教学质量为目标,结合对校本课程《我们身边的化学》的了解,设计了项目教学在校本课程《我们身边的化学》教学中应用的教学活动,试图在教学中实施此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真实生活中得到能力的锻炼和提高,最终使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

篇8:双项目教学在软件专业课程中的实践

《软件项目管理》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高年级学生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程。作为《软件工程》的后续课程, 《软件项目管理》课程是对软件工程知识的进一步丰富和延伸。《软件项目管理》课程主要介绍软件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过程、技术及方法, 使学生了解软件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 培养学生软件项目管理的能力, 理解规范化的软件开发和质量控制过程, 使学生成为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传统的《软件项目管理》课程教学, 是以教师为主体, 按照教学大纲简单的重复课本上的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 如, 学生的软件开发经验不足, 对纯理论性知识理解困难, 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本课程实验课时较少, 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强化明显不足;即使有实验, 学生也无从下手;教师大多缺乏大型项目的开发和管理经验, 无法很好地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讲解;等等。结合本课程的实际情况, 笔者根据《软件项目管理》课程的自身特点, 提出了在《软件项目管理》课程中进行模块式教学, 并进行了具体实践。

二、模块式教学方法

模块式教学方法MES (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s) 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出来的一种较先进的教学方法, 这种方法侧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我国高等教育界依据MES教学方法, 总结出了相对适合我国国情的“宽基础、活模块”教育模式。所谓“宽基础、活模块”教育模式, 就是从以人为本、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出发, 根据正规全日制教育的培养要求, 通过模块课程间灵活合理的搭配, 首先培养学生宽泛的基础人文素质、基础从业能力, 进而培养其合格的专门职业能力。

模块式教学是以技能培训为核心, 确定某一项技能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 然后按照技能本身的特点及分类, 构建教学功能模块, 将理论教学和技能培训有机结合起来, 实现将理论、实验、实践等教学融为一体, 最终实现对学生具体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的目标。

三、模块式教学在《软件项目管理》中的意义

(一) 改变《软件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软件项目管理》课程教学中引入模块式教学方法, 实现教学方法从以教材为本的传统型教学向教学模块式的模块型转变。传统的软件项目管理教学方法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及教材进行教学, 灵活性较差, 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由于《软件项目管理》课程内容理论性较强, 学生学习热情不高, 教学效果较差。模块式教学则强调分块教学, 以实用为原则, 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技能为目的。模块式教学把教学内容按实践及实际情况, 划分为不同的教学模块, 理论联系实际,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方便学生理解学习, 而且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也是有一定积极作用的。

(二) 教师与学生主体的互换

传统的软件项目管理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 教师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任务, 以传统教学方法进行课堂理论讲授, 而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方, 学生的积极性和思考能力得不到激发, 导致最后出现死记硬背课本知识应付考试的尴尬现象。模块式教学, 则将书本知识按实践及实际情况进行模块划分, 教师由“主体”变为“主导”, 加强与学生的互动, 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 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四、模块式教学在《软件项目管理》中的实践

(一) 课程内容的模块划分

根据美国项目管理学会的PMBOK知识体系 (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 , 软件项目管理分为九大知识模块, 即项目集成管理 (综合管理) 、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和采购管理。在教学过程中, 结合PMBOK知识体系、教材及学生实际, 我们将《软件项目管理》分为项目集成管理、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和采购管理九大知识模块, 并在学期最后, 进行一个大综合实验 (模拟某个软件项目管理过程) 。综合实验融合了《软件项目管理》的九个知识模块, 同时, 将学生进行分组 (每组4~8个同学) , 每组同学进行角色分配 (如项目经理、分析师、程序员等) 和任务分工, 共同完成实验, 并撰写综合实验报告。在最后一次实验课上, 每组同学将自己的工作进行展示。在项目展示中, 每个小组以其项目管理过程为出发点, 并假设出现各种冲突, 如, 项目人员冲突、进度延迟、成本超支等, 项目经理及项目干系人采取必要措施, 解决出现的各种冲突。在项目展示结束后, 老师和其他同学可以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提问, 以此达到提高实践能力的目的。

本课程所设计的模块如表1所示。

注:表中的工具均指Microsoft Project工具。

(二) 模块式教学过程

采用模块式教学方法后, 教学过程不是按照教材的章节设置进行, 而是以教材为辅助, 按照教学计划及教学模块的设计内容, 依据不同专业层次及实际需要, 将相关的教学内容及知识点串联起来进行讲授, 并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将教学过程分为三步:课堂理论讲解、学生单独实践、综合项目检验。“课堂理论讲解”是在教室, 学生通过老师的多媒体讲解, 掌握本教学模块必须掌握的相关知识理论, 为实践打好必要的基础;“学生单独实践”是通过学生在实验室完成, 在本课程的实验课中, 通过多个模块化的小实验, 在Microsoft Project环境下, 独立完成某个模块的设计, 如甘特图、人力资源管理等,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项目检验”将学生分为4~8人一组, 每组同学进行角色分配和任务分工, 共同完成某一个软件项目管理工作, 撰写综合实验报告, 并在最后一次实验课将自己及项目组的工作进行展示, 以此加深学生对本门课的理解, 并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应用训练。

石河子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11级的《软件项目管理》课程, 总学时40课时, 期中理论讲授32学时, 实验学时8学时。在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该班《软件项目管理》课程中, 通过课堂理论讲解、学生单独实践、综合项目检验三步教学过程, 结合“理论+实验”, 较好地完成了课程教学。

(三) 模块式教学实践考核

基于本课程较强的实用性及实践性特点, 完全的试卷考试方法已经不能达到本课程的考核目的, 因此, 我们采用理论闭卷考试和模块式实践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考核。理论闭卷考试占70%, 以学生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为主, 并结合案例分析进行考察;模块式实践考核占30%, 在本课程实验中, 我们布置了3次小作业, 并结合“综合项目检验”给每个学生打分, 所以每个学生有4次实践成绩。特别是在每次模块式实践考核后, 及时通过班级QQ群、课程网站等公布实践成绩, 做到成绩的公开和透明。

五、模块式教学效果评价

通过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在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11级的《软件项目管理》课程中采用模块式教学进行实践, 我们发现,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兴趣较以往明显增强, 通过模块式教学, 学生对每个模块理论知识掌握较好;与此同时, 通过实践考核, 加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在最后总评成绩中, 全体学生均考试合格 (60分及以上) , 学生成绩优秀 (90分及以上) 比例也较以往有了较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秦怀斌, 张雨, 郭理等.《软件项目管理》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网络财富, 2009, (6) :131-132.

[2]孙双姣, 李明娟, 张运良.模块式教学在高专药学分析化学教学中的实践[J].广州化学, 2015, 43 (4) :202-204.

[3]姚竞.《软件项目管理》分组项目实践教学方法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12, 9 (7) :195-196.

篇9:双项目教学在软件专业课程中的实践

【文章摘要】

项目教学法在软件系统课程中的应用是以软件系统开发的过程作为课程设计的基础。课程的整体目标是学生共同完成一个软件系统开发项目。以此项目作为学习的载体,通过具体的实践操作完成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通过项目的学习,了解软件系统开发的全部过程。

【关键词】

项目教学法;软件系统;课程;实践

职业技术教育重在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服务地方经济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软件产业是吉林省“十一五”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软件产业的发展对实现吉林省经济建设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以及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具有重要作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承担着软件人才培养的重任。因此,根据软件人才培养的方向,不断的研究总结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建设及课程开发中的实践和理论经验,对高等职业教育,紧紧围绕提高教学质量,以就业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更多更好的培养适应性专业性软件技术人才。

1 软件系统课程分析

软件系统课程是一类程序开发课程,具体饭JSP程序开发、winform程序开发、ASP.NET程序开发、JAVA程序开发等。这类课程的特点是通过一门课程的学习,最终可以达到通过相应的软件进行程序开发的能力。但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是就知识点讲知识点,最终不能为学生形成程序设计与开发的整体思路与脉落。

2 项目教学法分析

2.1项目教学法概述

项目教学法,是以通过对工作体系的系统化分析所获得的工作项目为单位设置课程,并组织课程内容的课程模式。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教学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教学由确定项目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实施计划、检查评估、结果应用等几个阶段构成。

2.2项目教学法的优势

此教学方法具有传统教学方法无可比拟的优点,它使学生能够融会贯通地掌握软件开发的精髓,即——经验;强化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提高学生以计算机软件工程的原则对开发项目的分析、架构、设计、管理、文档编写等能力;给学生在软件系统方面自我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合作共事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项目教学法在软件系统课程中应用

3.1设计思路

以软件系统开发的过程作为课程设计的基础。课程的整体目标是学生共同完成一个软件系统开发项目。以此项目作为学习的载体,通过具体的实践操作完成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通过项目的学习,了解软件系统开发的全部过程。

3.2项目选取与优化方法

3.2.1 项目选取原则

项目作为项目教学法实施的基本元素,在选取时必须科学合理,作为软件系统课程可以按照以下原则进行项目的选取:

(1)激发兴趣的原则

教学项目的选取必须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前提与基础,有了足够的兴趣,学生才能对学习的内容充满了热情,教学效果才会很好。因此,作为项目选取的第一个原则就是兴趣原则。教学中可以选取学生熟悉的项目,如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管理系统、食堂饭卡管理系统等,这些即贴近于学生的生活,又易于理解。实践中选用了学生学籍管理系统,应用效果较好。

(2)大小适中原则

对于软件系统来说,有大有小,大的项目当然技术更多,更全面,小的项目可能包含的内容就少一些。那么,作为项目选取这一环节,大小适中是最恰当的。大项目虽然知识点多,可是作为一学期的教学来说,如果不能实现那就是贪多嚼不烂,没有实际意义。而过小的项目,若不能包含教学中的全部知识点那么就无法作为一种载体承载教学内容。

(3)匹配教学内容

教学项目的选取必须是从教学内容为出发点的。对于软件系统的每一门课程来说都在其关键的知识点。因此,所选项目必须能够涵盖这一门课程中的关键知识点。这样才可以使项目教学有理有据的开展。

3.2.2 项目优化方法

实践中我们发现直接将真实项目应用于教学效果并不良好。因为真实项目必然会有大量反复操作的内容,在作为教学项目时需要进行合理的剪裁。另外,就是对于真实项目来说,同一问题可以用多种方法来解决,至于用哪一种方法来解决可能会根据程序员的习惯而定。而将其作为教学项目时,就需要让其成为承载知识的载体,因此,应用时是以涵盖知识点为目标的进行改造。

3.3项目分解

一个教学项目对应着一门课程,但是教学当中,我们都是以每一节课进行的。在高职院校当中,通常是以2节课为单位或者以4节课为单位进行的。而教学不能随意而行,必须在教学前把一个完整的项目按照课时的实际情况进行分解。使每一个子项目对应相应课时进行。

3.4教学过程

项目教学的教学过程一般有六个步骤:任务、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归档。

(1)任务阶段:教师布置任务,同时帮助学生使其能够对任务有充分的理解。

(2)计划阶段:让班里学生自由分成若干小组,小组成员为一体并制定工作计划方案,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3)实施阶段:每个小组的人员分配不同的任务,小组成员明确分工并在完成任务时相互合作,一步步按照计划实施工作。

(4)检查阶段:对任务实施过程进行检查。

(5)评价总结阶段:学生对任务实施结果进行回顾检查,并与小组成员进行相互交流。

(6)归档与应用:项目工作结果应该归档或应用到企业、学校的生产教学实践中。

4 应用效果

经总结项目教学法在高职软件系统课程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具体有以下体现:

一是提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开展学习,使学习的方向更明确。它能更早地让学生接触到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

二是针对不同思维特点的学生开展教学。采用项目教学模式就是要更好地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尤其是培养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

三是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综合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项目教学模式有利于把教学、科研、实践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工作过程的整体思路。

【参考文献】

[1]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中学生项目开发社团建设探索[J], 许春艳, 商场现代化,2012-10.

[2]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白淑华,商场现代化,2012-07 .

[3]项目教学法在《软件工程》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王威,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09 .

[4]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软件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张明星,职业技术 2013-11 .

[5]“软件工程”课程项目教学法研究[J], 岑宇森; 熊芳敏,计算机教育 2009-11 .

[6]项目教学法在“软件工程”教学中的理论和实践[J],黄亚平,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6 .

【作者简介】

篇10:双项目教学在软件专业课程中的实践

——以文化洛阳网站设计为例

摘要:本文以“文化洛阳网站”的设计为例,讲述了如何在网页设计课程中应用项目教学法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巧妙地包含于项目设置之中,围绕着具体的项目组织和展开教学。实际可行的项目任务能够给学生提供自由的思考空间,发展学生的创作个性,使学生接受多种思维方式和设计方法的冲击,并通过网页设计实践阐释自己对设计的认识,从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网页设计;知识建构;教学实践

在当前《网页设计》课程的教学上,教师往往会采取和计算机专业网页设计课程相似的教学模式,过于重视对于dreamweaver等设计软件的技能教学,没有结合艺术设计专业自身的优势对网页设计中的视觉心理与审美效果进行深入探索。学生单纯掌握了网页设计软件中的零散技术,却不知道如何制作出一个完整的网站,对于网站的市场定位和艺术水准漠不关心,这种方式所培养出的学生与市场已经严重脱节。网页设计是艺术与技术相融合的产物,它不仅需要熟练软件操作和程序语言编写,还需要前期对网站定位的整体策划和对网站内容的架构与整理,更离不开以网站主题为核心呈现出的整体视觉效果。因此,对艺术设计专业的《网页设计》课程尝试新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项目教学法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一、项目教学法概述

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正在逐渐从教师课堂灌输知识转向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自学,并由学生自主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项目教学法就是将学科体系中的知识点整合为一个个完整的教学项目,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巧妙地包含于项目设置之中,围绕着具体的项目组织和展开教学,通过系统的训练达到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结构的目的。教学项目的内容来源于生活,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与社会的热点问题或现实的商业活动密切相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参照社会需要设立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且有研究价值的课题项目,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具有针对性。项目选题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项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直接参与项目完成的全部全部过程的教学活动,主动去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从亲身实践中获得所学科目的相关知识经验。每个项目结束时都需要完成明确的任务,学习成果是从无到有亲自创造出来的,促进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在《网页设计》课程初始阶段,学生对网页设计往往表现出好奇与兴趣,如果教师还是单一地以教师讲解学生模仿的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逐渐变成了厌烦逃避,为完成作业而设计网页,对学习过程的参与热情不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始终对学习内容保持高度的兴趣,学生的潜能才会被最大限度地激发,尽全力高质量地完成课堂作业。我们可以将《网页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依照由浅人深的原则划分为多个教学单元,每个单元包括多个具体任务。这些任务可分为基础型任务和综合型任务。基础型任务包含一些每位学生都应掌握的基本知识,是每位学生都应独立完成的任务。这类任务规定了明确的学习目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任务所包含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并进行必要的示范。对于此类任务的教学,教师的角色相当于导演。综合型任务是围绕完整的网站所涉及的相关知识展开的,这类任务设置有一定难度的任务框架,需要学生综合新旧知识,根据自身的个性特点和能力水平自主选择项目方向。教师给学生提供完成任务所需的资源和条件,给予设计思路上的建议,注重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与感受力,启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教师的角色相当于顾问。比如在讲到网页设计的文字编排时,对文字编排单元设置了很多项目任务,其中有基础型任务也有综合型任务。网页文字属性的设置是基础型任务,学生必须掌握通过属性设置实现文字编排的方法;利用CSS实现文字特效则是综合型任务,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实现不同文字特效的CSS技巧。通过这些设计任务的驱动,学生们较好地掌握了相关的知识点,也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

二、《网页设计》课程应用项目教学法的实践过程

以洛阳师范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网页设计》课程为例,课程开设在大三的第二学期,课程安排了四周时间,共64学时,2学分。课程的具体教学方法如下:

1、创设教学情境,确定项目任务。教师要为项目教学法的实施确定一定范围的项目选题,可以结合地域文化拟定出有文化传播意义的网站主题,或者选取本地有设计需求的企事业单位相关网站为开发项目。在课程的第一周内,教师就布置下来具体的项目任务书,规定提交计划报告、设计、展示、发布等各阶段目标的时间要求,并提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材教案、电子课件、参考书目、图片素材和网络资源。以“文化洛阳网站”设计为例,教师布置好项目题目后,同步做好对学生的动员工作,向学生说明完成该项目的意义与作用。洛阳作为历经十三个朝代的千年古都,有太多的历史和积淀,每一个对洛阳感兴趣的人都有义务将洛阳的文化通过网络传播到更多地区甚至世界各地。“文化洛阳网站”的定位区别于一般新闻性质的地方门户网,在于建立传播洛阳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的特色主题网站。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类似主题的优秀文化类网站作品,对作品的色彩、版式、功能、内容等方面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不断激发学生完成项目开发的兴趣。以“文化洛阳网站”作为设计对象,需要对洛阳地域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因此教师要求学生根据项目对象展开前期资料收集与背景调查工作。

2、制定项目计划。确定项目选题之后就要将所教班级的学生划分项目开发小组,也就是建立合作学习的小组,通过小组协同作战的方式完成一个独立网站的开发工作。全班学生可分为8-9个小组,每个小组由4—5名成员组成,由成员选定本组的组长。组长的职责是负责本组成员的工作任务分配、监督联络、计划实施等方面的工作。网站开发工作可以细化到网站结构设计、网站内容整理、网页视觉效果设计、网页制作、网站测试与发布等几个方面,根据项目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的个人能力进行组员的工作分配。每个人对于洛阳的认识不同,兴趣关注与文学素养不同,各组对“文化洛阳网站”的开发最终可能呈现出的效果也会迥异。在制定项目计划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当“配角”,学生来担当“主角”,由学生自主选择科学的方法,明确时间节点,制定可行的项目计划书,并以PPT汇报的方式呈现。教师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发挥,发现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以自己的特色去理解网页设计,并适当地与学生沟通自己的见解,帮助提高项目计划的应用价值。

3、实施项目任务。实施任务的阶段是项目教学法的关键环节,主要通过学生的自学及相互协作落实具体任务,按计划进度完成项目。教师在本阶段的作用不仅仅是技术顾问,更应该成为思想上的向导,引导学生获取资料和筛选信息,思考如何将学过的知识点运用到网页设计中,根据网页设计的需要发现新知识,掌握新方法,探索独立研究的道路。每个小组根据自己制定的项目计划书来合理地安排成员完成工作目标,具体项目任务如下:

(1)构思布局。确定网站的风格定位、主色调、栏目结构、版面布局、目标受众等内容,并以文字和图表的形式落实为纸面上的网站策划书,此阶段由小组成员集体讨论确定相关内容。各组针对“文化洛阳网站”的内涵进行细致的分析,以古典优雅和怀旧沧桑为设计风格的的占多数,网站内容被细化到不同的网页板块和栏目中,出现了许多精彩的栏目名称,如“图说洛阳”“历史遗珍”“河洛风情”等。

(2)制作网页效果图。网页效果图包括主页整体效果和二级页面的效果呈现,也包括对网页细节元素的处理,如导航条、FLASH动画、LOGO、Banner、边框、标题等,所有视觉效果都应在明确设计主题的前提下保持风格上的统一。此项任务工作量大,是网页设计的核心,需由2名以上骨干成员完成。

(3)文字编辑。“文化洛阳网站”的内容丰富、信息含量大、能展现出洛阳文化的各方面内涵。可由一名文学功底强的同学围绕网站主题搜集文字信息,用文本格式保存好,以便应用到网页的首页文章列表和二级页面中。

(4)图片处理。合理的图片选择与效果处理能增强网站的可视性和表现力,提升网页的视觉冲击力。可以拍摄、下载、制作网站所需要的图片,通过Firework和photoshop软件修饰成网页中需要的尺寸、分辨率和效果。

(4)其他元素。网页作为一个强大的多媒体复合体,不仅有图片和文字、更有音响、影像、动画和各种互动式的效果。不过这部分内容不可过多应用,只可作为页面的点缀。学生搜集、拍摄与洛阳文化相关的音频、视频文件,寻找合适的Java Script特效增强网页的趣味性,通过表单、留言系统等的设置与观者进行互动交流。此项任务生动有趣,需要熟悉多媒体技术和动态网页知识的学生来完成。(5)网站制作与发布:使用Dreamveaver软件制作出首页和子页面的html文件,测试网站,申请网站域名,申请主页空间进行发布。此项任务需要学生对网页制作软件和发布软件的熟练掌握,才能把静态的视觉效果图转换为浏览器能识别的真实网页。

项目教学法侧重过程而不是结果,阶段任务的检查评估是项目实施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阶段任务考核主要安排在学生按计划完成每个项目进度的节点进行。教师根据各小组的项目计划书对学生的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和学生一起对本阶段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找出优点和不足,提出优化改进的办法,为后续任务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4、项目提交与总结。项目完成后,要进行必要的的的总结评估,可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估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各项目小组要进行全班性质的项目展示与说明,以小组组长为代表,将网页设计作品展示给大家看,阐释网页的创意表现和功能特点,总结项目各个开发环节中遇到的难题及解决方法。各个项目小组最终提交了图文并茂、各具特色的“文化洛阳网站”设计方案,通过首页与多个子网页的精心编排和链接交织成了一幅内容多样、气势恢宏的画面,每个小组呈现的作品都有独到之处,赢得了同学们惊喜的赞叹声。接下来,其他各项目组都要对当前讲评的作品提出自己的见解,要求小组代表回答相关的疑问。最后,教师要对学生的项目成果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指出作品的优、缺点,对项目进一步拓展和完善的可能性提出建议。评估主要依据各项目团队最终网页设计的完成质量和答辩情况给出分数,在小组分数的基础上再根据学生个人在项目开发过程中的贡献程度、合作能力及学习态度等方面综合考量后给出个人分数。学生通过总结评估,实现了对项目活动的完整体验,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也有了清晰的认识。教师通过观察项目作品的完成情况,准确掌握了《网页设计》课程达到的教学效果,便于更好地开展后续教学工作。

“文化洛阳网站”的优秀设计方案已经发布到网络上,成为互联网上展示洛阳文化的一方真实领地。同时,该设计在各级艺术设计比赛中也屡获佳绩。项目教学法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独立完成项目任务,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了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了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素质得到明显的提高。学生通过项目实践熟练掌握了网页设计各个环节的工作流程,实现了同网页设计工作岗位的无缝连接,适应了未来市场岗位的需要。笔者在网页设计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了多次教学实践,实践中所取得的经验无论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设计能力的培养,还是网页设计教学模式的改进都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上一篇:劳防用品使用管理制度下一篇:陕西省医疗机构管理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