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梦圆在今朝的读书笔记

2024-04-27

千年梦圆在今朝的读书笔记(精选5篇)

篇1:千年梦圆在今朝的读书笔记

千年梦圆在今朝的读书笔记

今天,我们在课堂上学习了一篇有关中华民族为圆梦而作出不懈追求的课文,这篇课文令人振奋,使我心灵受到鼓舞,这就是《千年梦圆在今朝》。

这篇课文讲述了古代的中国人民幻想着飞天,有“嫦娥奔月”“鲲鹏展翅”“九天揽月”的奇妙传说。很早时候,官员万户,便尝试着乘火箭上天,这是中国更是世界进行“飞天”试验的`第一人,读到这里,我被万户探求真理的精神打动,他能成功吗?随着一声巨响,他消失在火焰和云雾中。啊!万户没有成功,他为此献出生命,但他震撼着人们的心灵。19xx年,毛泽东主席表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我们执著、坚毅,在十多年后的19xx年4月24日,中国成为第五个能发射卫星的国家——“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我们从心底为中国自豪,为祖国航天事业取得的重大成果而欣喜。

课文体现了工作人员们团体合作,默默贡献,勇于探索的精神,正是这种可贵的精神,才换来了这个美丽辉煌的结果,才圆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之梦,我之为他们感到骄傲,为我们国家感到自豪!我现在也要努力学习,为的是以后也要为我们国家做贡献,为社会做贡献!

篇2:千年梦圆在今朝的读书笔记

课前活动:听歌曲《超越梦想》这首歌好听吗?会唱的可以跟着唱。准备一下,我们开始上课。好,上课!

一、谈话导入:

1、谁知道课前我们听到的歌曲的名字?指生回答《超越梦想》一首与梦想有关的歌曲,让我们一起来聊一聊与梦想有关的话题吧!告诉大家,你有梦想吗?指生回答 教师评价:

——有梦想的人生是丰满的。

——梦想也许还很遥远,你正在为实现梦想做着什么? ——梦想让你充满了希望,愿你能梦想成真!

2、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梦想,有这样一个梦想它属于中华民族,这个梦想持续了几千年。板书:(千年梦)这个梦想经历了漫长的努力终于在今朝实现了。补充板书:圆在今朝。

3、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五组的第二篇课文。请大声读课题。课题中哪个字或词引起了你的注意?(抓住千年梦、圆、今朝指的是哪天?)带着刚才的理解再读课题。

二、预习探究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以往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谁来谈一谈?

生答:自学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解决阅读提示的问题。——学习方法很重要,善于总结和归纳学习中的一些方法,是学习语文必须具备的能力。在下面的学习中,我们就要逐项来落实。

2、课前预习了吗?课文读了几遍?先来看这些词语,你们会读吗? 出示词语(分组出示)

第一组:嫦娥奔月 鲲鹏展翅 九天揽月 第二组:勇于实践 夜以继日 积劳成疾 猝然长逝 第三组: 震耳欲聋 绚丽 蜿蜒 苍穹 分组出示,指生读并正音。齐读,师指生抢读

作为六年级学生只读准确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关注词语背后的内容。仔细观察三组词语,你发现了什么?指生说。

——第一组是都是一些传说。(这些传说在诉说着一个怎样的梦想?)板书:梦想

——第二组是航天工作者的付出和牺牲。(透过这组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板书:努力

——第三组是梦想实现,神五飞天的情景。(你能把这几个词语连成一句话吗?谁来试试?)板书:实现

3、内容梳理

读着想着,这些词语不再只是单纯的文字符号,它帮我们梳理出了课文的脉络。课件出示:

这个千年的梦是,中华儿女在逐梦、圆梦的过程中做了许多的尝试和努力,课文中按 顺序列举了明代 首次尝试火箭飞行,新中国成立后 和、的发射成功。

三、品读课文

(看来同学们预习得不错)千年梦圆在今朝,梦想是美好的,实现梦想的过程却是艰辛的。课文中哪些句子,哪些词语让你读懂了中华儿女的努力和付出?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朗读2至7自然段,提起笔来,划一划,写一写,小组交流讨论。

生自由读课文,此环节大约3分钟。然后指生汇报,以学定教,学生找出哪个句子就解读相应部分的内容。汇报内容有四个方面,重点交流神五的句子。A、万户

在科技并不发达的明代,万户却用生命去尝试,去实践那个在当时美好却很遥远的梦。B、关联词语(尽管,却)C、人造卫星

飞天梦想从未停止,新中国刚刚成立,国家还是一穷二白,尽管如此,毛泽东主席却坚定地说——指生接读。正是这份坚定和勇气,1970年4月24日,指生接读

D、110多个,三千多个;有的人——(有的人这个句子)(4个有的人,排比)出示文字,读,指生谈感受。

生回答、展示,师指导、总结。(师适时板书,提炼出科技人员的精神)会读书的同学,不仅能从文字中读出东西,还能从标点中读出东西(省略号)……你体会到了什么?还有哪些人,他们是怎么做的?指生交流。

——是啊,为了神五飞天,有多少人在忘我地工作,默默地奉献,但是你们知道吗?有一群人他们奉献出来的可是青春焕发的生命。(出示课件,配乐朗读),学生谈感受。

——这里的一座座墓碑虽然不会说话,但是他们记载下来的却是航天工作者们感天动地的奉献精神,他们的死重于泰山。面对墓碑,我们忘不了他们曾经的付出,让我们怀着对英雄的无限敬意,再次深情地(配乐)朗读——(有的人)。

正是有这么多人的辛苦付出,默默奉献,终于 在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顺利升天,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在今天圆了。谁找到了描写神五升天的句子?指生读课件出示(随着一声巨响,神舟五号被送上太空,火箭划过一道绚丽的曲线,看起来宛若一条蜿蜒的苍龙,瞬间便消失在了苍穹之中)思考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这个比喻句写出了神五飞天的壮丽情景。——想不想重温一下神五飞天的美丽瞬间?一起来看(课件视频,教师解说)。你看到了什么?(神舟五号被送上太空,火箭划过一道绚丽的曲线,看起来宛若一条蜿蜒的苍龙,同学们,你们看到的仅仅是这道宛若苍龙一样的绚丽的曲线吗?你们还看到了什么?)生回答。

同学们,在众多的航天工作者中,有一位工作者随着神舟五号一起升入太空,他就是------(杨利伟,出示图片)大家请看,这就是杨利伟。作为太空飞行第一人,他用三句话概括了自己的太空旅行(飞船飞行正常,我自我感觉良好,我为祖国骄傲),找到了吗?出示文字

——简简单单三句话,告诉我们什么?生回答。

是的,这三句话不仅是对飞船的评价,更是对航天工作者的高度评价。

——看着顺利发射的神舟五号,飞天梦就在今朝圆了!梦圆之时,我们怎能忘记航天工作者们曾经的付出,让我们再一起来读——(有的人,诗歌形式出现,课件出示)

四、拓展延伸:

1、看到神五飞天,想到航天工作者们的辛苦付出。我想即使有千言万语,也难以表达我们的激动心情。让我们铭记这一刻,2003年10月15日,这一刻是我们中华民族圆梦的日子。梦圆的时刻是幸福的、快乐的、激动人心的,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神五发射成功之后,我们中华民族并没有停止追梦的脚步。两年之后,神舟六号发射成功,接着神舟七号、八号相继顺利升空,就在去年的6月16日,神舟九号发射成功。作为炎黄子孙,我们要向全世界宣告:(指课题《千年梦圆在今朝》)

2、同学们,因为这个圆字,中华民族整整奋斗了数千年,这个圆字承载了太多太多的艰辛,它记载了我们炎黄子孙的激情与梦想,记载了华夏儿女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也不放弃的执著与追求,更记载了一代代航天工作者们的豪情与壮志,让我们怀着这份激动与自豪欣赏一下蔡桂林的《炎黄飞天梦》,让我们来合作读一读。(分小节读)合作读。

五千年的梦啊,今天圆了。此时此刻你一定有很多话要说,或对自己、或对航天工作者、或对伟大的祖国。请拿起你的笔把感受写在纸上吧!

篇3:《千年梦圆在今朝》贴

一、导入

1、“科学精神”,是人类文明的主旋律,它推动着社会飞快的进步和发展。(PPT出示单元知识树,揭示课题)

师:第18课,《跨越百年的美丽》中居里夫人以她卓越的精神品质在科学研究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除了个人努力,科技发展还需要哪些精神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9课,千年梦圆在今朝。2.师:首先请大家快速读一读课前导读,看看对于本节课的学习,书中给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

除了这一点,老师也给大家补充了两点学习目标,请你来看。(PPT出示学习目标)①正确读记词语。

②默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千年梦圆的经过,体会其中的科学精神。

③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词。

1、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ppt出示生字词,四字词,学生读,理解“鲲鹏展翅”意思。)①这是本节课的生词,请你自己读一读,拿不准的字音可以问问身边的同学或老师,开始!

②谁来读一读? 同桌间检查读。

③这些词语有没有不理解的?“鲲鹏展翅”什么意思? ④齐读生词

2、我们现在成功攻克了生词关!同学们的学习状态真不错。那么课文主要写什么呢?请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汇报主要内容,整理脉络

梦想遨游太空

万户试飞失败 卫星上天成功 神舟飞船梦圆 更深更远梦想

能根据老师的板书,连起来说一说主要内容吗?

3、刚才我们是把每部分的意思串联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这种方法就是“段意串联法”,以后我们就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了。

三、细读课文,升华情感

1、孩子们,千年梦圆在今朝,神舟飞船胜利飞天,这应该归功与谁呢?请同学们打开书,默读课文4-11自然段,在有感触的地方可以适当圈画,简单做上批注后,与小组同学交流你的体会。

2、全班汇报

师:是呀!为了能圆这千年的飞天梦有多少人在为此而努力着,到底有多少无名英雄?能说具体点吗?:

为了顺利完成这项工程,一百一十多个单位直接承担了研制、建设和发射任务,而参与这项工程的协作单位,则多达三千多个。从这句话中你看到了什么?“一百一十”、“三千多个”

师:这么多单位,这么多的工作人员要共同来完成同一件事情,这是什么精神?

生:同心协力团结合作

师:是呀!飞天成功既是千万人的个人努力,更是千万人共同合作的结果,是我们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生:我对这句有感触:“实验的精细与艰难,要求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夜以继日地苦战攻关。”

这句话中的“夜以继日”和“苦战攻关”看出了航天人的忘我工作、不懈努力精神。

师:为了神舟五号,有很多人在忘我工作,他们付出的是时间,是智慧,甚至是生命„„请大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中的“有的人„„”(课件出示、学生朗读)

有的人为了工作的及时、方便,将铺盖搬到了工厂车间;有的人积劳成疾,几次住进了医院;有的年轻人虽风华正茂却华发早生;有的人甚至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和生命,未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便猝然长逝„„

谁来谈谈你对这一段的体会。排比句的使用,让我们眼前浮现出那一幕幕感人的画面,谁能读出你内心的感动?

这个句子的最后还有一个省略号,省略了什么?例:有的人为了节约工作时间,每顿饭只用面包、泡面来凑合;有的人积劳成疾生了病,却仍然坚持在工作岗位上;有的人一心扑在工作上,顾不上家里的老人和孩子„„

孩子们,你们知道吗?ppt出示:

一个英雄的背后往往还站着无数的无名英雄。你们知道吗?为了保证“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科学家们共设计了20种救生方案保证航天员安全,针对飞船系统的故障对策有139个,8位科学家未见飞天身先死,这些科学家有的是倒在出差的火车上,有的牺牲在实验室,他们努力了数十年,却没能看到飞天的壮丽场景。

让我们再一次深情的朗读这段话,表达我们心中的敬意吧!

随着神舟五号飞天,全世界都记住了一个中国人的名字——杨利伟。杨利伟在接受采访时,用三句话概括了他的21小时的太空之旅,这三句话你找到了吗?

“飞船飞行正常。我自我感觉良好。我为祖国骄傲。” 师:这三句话是什么意思?

这是大家对这三句话的理解,那么书中又是怎么说的?这是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

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它同时也充分表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几代人的执着追求,以及数十年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奋斗,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实。

这是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伟大意义,一瞬间的改变,一瞬间的飞跃,终于实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

3、在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你想说些什么?

4、千年梦圆在今朝,神舟五号成功飞天,真是中华民族的一件大喜事。蔡桂林先生写了一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内心的激动与自豪。同学们试着读一读,看谁能读出那种自豪感。

5、谁来读?听了你的朗读,我们也为之振奋,为之感动!

四、拓展延伸

1、孩子们,我们跨越千年飞天梦终于实现了,我们就仅仅止于此吗?你还知道哪些关于中国寒天事业发展的资料?

2、ppt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载人航天梦想的实现,让富有激情与魄力的炎黄子孙有了更高远更绚丽的梦想——登临月球、探索火星,遨游更深、更远的太空。

五、体会分享

孩子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1、现代科技的进步,除了个人努力,还需要哪些科学精神?

2、课文是怎么将这些科学道理写出来的呢?(一个个具体的事实)

六、当堂达标

篇4: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词语:积劳成疾、华发早生、猝然长逝、锲而不舍等。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航天人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教学难点】

使学生懂得现代科学成就的取得要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艰辛的努力和不断的探索,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用具】

1、教师准备“神州五号”发射与飞行过程的视频资料。

2、重点语句的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重温辉煌(课前听歌曲《超越梦想》)

1、同学们2008年奥运圣火在北京点燃,13亿中国人圆了奥运梦,2003年10月15日,“神州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中国人又圆了飞天梦。

2、板书课题:千年梦圆在今朝(齐读课题)

3、过渡:让我们跨越历史的长河,沿着时间的隧道,乘上时空飞船,一起去追寻千年的中华飞天梦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第几自然段写了神州五号飞天的过程。

三、品读课文,读中悟情,(7-9)

(一)自悟第8自然段。

1、播放视频:神州五号升天的过程。

2、看视频谈感想。

3、指名读第8自然段。

4、找出航天员杨利伟在文中说的三句话。(飞船飞行正常。我自我感觉良好。我为祖国骄傲)

5、从这三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6、学生交流。

7、出示课件(杨利伟及三句话)

小结:航天英雄杨利伟说的三句话是对中国航天人的高度评价和赞扬,作为中华儿女我们感到非常的骄傲和自豪。

8、齐读课文第8自然段(读出骄傲和自豪的感情)

(二)学习课文第9自然段

1、过渡:同学们神州五号升天振奋人心,它向全世界宣告了什么?

2、学生齐读第十自然段。

过渡语:是呀!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得以实现,是靠千千万万航天人的不懈努力,默默奉献,勇于探索,才取得了今天的辉煌和

成就。在辉煌和成就的背后经历的是航天人的异常艰辛。

(三)学习课文第7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7自然段,你最喜欢哪些句子,读一读,在旁边写上批注。(一句话一个词都可以)

2、全班集体交流。

(1)句子一:------最------最-----最-----(三个最说明了载人航天工程面临的巨大困难和挑战。也说明了航天工作者将为此付出巨大的努力和艰辛的劳动)

(2)句子二: 为了顺利完成这项工程,一百一十多个单位直接承担了研制、建设和发射任务,而参与这项工程的协作单位,则多达三千多个。

①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一百一十多个”、“三千多个”,这么多单位,这么多的工作人员要共同来完成同一件事情,需要的是什么精神?

②师:是呀!只有大家团结合作,同心协力,才能完成“神舟五号”这样大的系统工程。每个人都是集体中的一员,每个人都将自己的精力和智慧给了集体,飞天成功既是千万人的个人努力,更是千万人共同合作的结果,是中华民族的集体智慧的结晶。

(3)句子三:有的人为了工作的及时、方便,将铺盖搬到了工厂车间;有的人积劳成疾,几次住进了医院;有的年轻人虽风华正茂却华发早生;有的人甚至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和生命,未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便猝然长逝„„

(4)理解词语:积劳成疾、华发早生、猝然长逝等。①指名读句子②师引读句子,生接读③男女生对读句子

3、师讲故事:一个英雄的背后往往还站着千千万万的无名英雄。你们知道吗?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有一座烈士陵园,这里长眠着600多位航天工作者,他们牺牲时平均年龄还不到25岁,有的人为了寻找飞船的残骸活活渴死在茫茫沙漠里;有的人为了攻克技术难关,年轻的生命早早的凋零;有的人为了排除险情,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其中有一座墓室的主人名叫王来,是一名普通的战士,38年前的那个黄昏,发射阵地附近的火箭推动器突然失火。24岁的王来不顾一切地冲向火海抢救设备,特种燃料的气化分子顷刻间使他成为了一支“火炬 ”。为了保护其它设备,王来抱着熊熊燃烧的火箭推动器,向跑过来的战友们喊到:“别过来!别过来!”就义无反顾地奔向戈壁滩,留给战友们的只有他身后38个焦黑的脚印------师:同学们这一座座墓碑不会说话,但却铭记着一个个感天动地的航天英雄,就让我们一同饱含深情的再来朗读这段话。

4、齐读句子。

5、背诵句子

6、师小结,正是因为有无数航天人的辛勤努力和勇于牺牲的精神,才使我们的航天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四、读课后阅读链接

1、师:载人航天梦想的实现,让富有激情与魄力的炎黄子孙有了更高更远更绚丽的梦想。因此解放军军官作家蔡桂林在中华民族的飞天梦实现了之后创作了一首诗《炎黄飞天梦》下面请大家一齐来欣赏。

2、全班齐读诗歌。

五、小结:

同学们有梦就有希望,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梦想,梦并不遥远,梦就在脚下,我相信:每个人都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圆自己的梦。让我们超越梦想一起飞!

六、作业超市

1、练笔:同学们此时此刻,面对航天人取得的辉煌成就你想说些什么,拿起你们手中的笔,来表达你们对航天人的赞美吧!

2、搜集资料,办一张关于“以中国航天事业”为主题的手抄报。板书设计

千年梦圆在今朝

飞天梦 骄傲 自豪

篇5:《千年梦圆在今朝》的课文内容

飞离地球、遨(áo)游太空是中华民族很久以来的梦想。在中国的古代,早就流传着“嫦娥奔月”的神话,人飞于天、车走空中的传说,以及“鲲(kūn)鹏(péng)展翅”“九天揽(lǎn)月”的奇妙想象。富有激情和超凡想象力的炎黄子孙,不只是在简单地描绘着瑰丽绚烂的飞天之梦,他们还于千百年的岁月流转之中,不断地尝试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

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试验乘火箭上天的人。他用47支火箭捆绑在椅子下面,自己坐在椅子上,手拿两只大风筝,然后叫人点火发射。但是,随着一声巨响,他消失在了火焰和烟雾中。人类首次火箭飞行尝试没有成功。

尽管如此,万户那种勇于实践的探索精神,却使人们的内心深处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和鼓舞,他因此被国际航天史学家公认为人类升空探索的先驱。为了纪念他,国际天文联合会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

尽管遭受了无数失败,付出了惨重代价,坚定而执著的炎黄子孙却始终没有放弃飞离地球的努力。

194x年,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华民族的历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国的航天事业也呈现出勃勃生机。毛泽东主席在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之后的第二年——195x年,庄重地表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经过十多年的努力,197x年4月24日,寂寞而辽阔的茫茫太空中,第一次响起了中国人的声音,那穿越苍穹(qióng)的《东方红》乐曲,让海内外华人振奋不已。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发射卫星的国家。

在准备发射人造卫星的同时,中国科学家满怀希望地开始了载人航天技术的探索。

199x年9月21日,党中央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纪重点工程。为了顺利完成这项工程,一百一十多个单位直接承担了研制、建设和发射任务,而参与这项工程的协作单位,则多达三千多个。实验的精细与艰难,要求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夜以继日地苦战攻关。有的人为了工作的及时、方便,将铺盖搬到了工厂车间;有的人积劳成疾,几次住进了医院;有的年轻人虽风华正茂却华发早生;有的人甚至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与生命,未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便猝(cù)然长逝……

成千上万人的不懈(xiè)努力,终于在200x年10月15日有了结果。那天早晨9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火箭划过一道绚丽的曲线,看起来宛若一条蜿蜒的苍龙,瞬间便消失在了苍穹之中。10月16日6时23分,飞船在环绕地球14圈后成功返回祖国大地。航天员杨利伟在着陆场即将登机返回北京的时候,用三句话概括了他21小时的太空旅行:“飞船飞行正常。我自我感觉良好。我为祖国骄傲。”简单的三句话,对无数参与航天工程建设的人们作出了崇高的评价——没有他们的辛勤劳动,就不会有这飞行正常、使人感觉良好的飞船,就不会有这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

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它同时也充分表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几代人的执著追求,以及数十年坚持不懈、锲(qiè)而不舍的奋斗,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实。

200x年10月12日,中国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飞船,开始中国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在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太空飞行后,飞船返回舱于17日凌晨4时顺利着陆,航天员安全返回。“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标志着中国在发展载人航天技术,进行有人参与的空间实验活动方面,取得了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胜利。

上一篇:关于第一次露营的小学作文下一篇:建筑工程毕业答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