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上下五千年》读书笔记小学作文

2024-06-21

《中华上下五千年》读书笔记小学作文(精选12篇)

篇1:《中华上下五千年》读书笔记小学作文

我最近读了一本书,书名叫《中国上下五千年》,读了后感触很深。

《中国上下五千年》这本书从远古传说时期至明清及新中国的建立,中华民族历经了近五千年的沧桑巨变,涌现出了无数的英雄人物,汇集了无数的精彩故事,由这些英雄人物和精彩故事谱写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

读完这本书,我了解到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约有五千年的历史渊源,知道在远古传说时代就有开天辟地的巨人盘古,还有全心全意治理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在秦代有第一个统一中国的始皇帝赢政和在宋代有铁面无私的包青天这些历史人物,更知晓那些退避三舍、一鸣惊人、卧薪尝胆、四面楚歌和乐不思蜀等成语故事的来龙去脉。

唐代的魏征曾经把历史比喻为一面镜子,“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我觉得读完这本书后我不仅从中学习到不少历史知识,更能从历史中吸取古人的经验与真知。正是过去历史的积累,才成就了今天灿烂的现代文明。在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历史和思考历史的同时,我为中华民族那悠久的辉煌历史而感到自豪,我为我是一个炎黄子孙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篇2:《中华上下五千年》读书笔记小学作文

最令我敬佩的是盘古。在我的印象中他是一个强壮、高大的巨人,竟能不吃不喝的头顶天,脚踏地,为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我们美好的未来吗?他舍己为人,无私奉献,是一个值得敬佩的人。他开辟了世界,使世界不再单调。他使我一生都忘不了,忘不了它的伟大,他为我们创造出了美好世界。

我最崇拜的人是黄帝,他冷静、勇敢、聪明、善于发明,有一次,炎帝和蚩尤发生了冲突,炎帝赶忙请黄帝帮忙,黄帝并没有慌张,立即召集兵马,可是士兵都被蚩尤的威猛吓到了,就连大将夸父都死在了应龙的脚下,蚩尤摆开了毒雾阵,黄帝用指南车辨认出了方向,他亲自击鼓,鼓励士兵,再加上许多凶猛的动物,蚩尤很快败下阵来,黄帝牢牢的把握这统治权,所以,我们都被称为,炎黄子孙。

最聪明的是仓颉,因为是它发明了汉字。从前,人们都用嘴来交流,想要记载下来,非常困难。是仓颉站了出来。开始他记载牲口,但是随着牲口的怎多,就没法记录了。他用绳子打结,但是只能记一下小数,大数就麻烦了。他用贝壳,但是还是不方便。它从民间搜集了材料,经过他的努力,终于发明出了汉字。

最愚蠢的就是周幽王了,他是一个昏庸的君王,什么不干,而且还偏偏喜欢美人。在他手下的大臣当中,有人提醒他,他不但不听,还把他关起来了,他的家人赶紧买了个乡下姑娘,送给了幽王。可是这美人整天不高兴的样子,就下令谁能够让王妃一笑,就有重赏。一位大臣献计,幽王就这么做了,她还真笑了几声。

篇3:中华上下五千年读书笔记

再看看各个朝代的皇帝,昏君把整个朝廷指挥得乱七八糟,明君治理国家都会用减税负和鼓励生产的方法来治理国家,更多的明君会重用那些充满智慧的大臣和宰相,我最崇拜的就是历史上最有名的管仲、乐毅、诸葛亮、商鞅、蔺相如等忠臣名相,都是他们忠心耿耿地辅助皇上,想出超乎常人的策略来发展国家,这些更是让我学到了为人处世的谋略和智慧!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商朝商纣王的时候,周武王出动300辆战车,带领3000名精选的勇士伐纣。商纣王急忙应战。虽然纣王出动了70万人的大部队,但这些士兵多是被压迫的奴隶和俘虏,他们早就痛恨纣王,反而在阵前纷纷起义,掉转戈矛,替周军开路,和周军一起杀向纣王,真所谓是“多行不义必自毙”!

还有,更令人气愤的是,近现代史上的战争,英、法、美等八国联军居然联合起来欺负我们中国,令人发指的是,还要火烧我们的圆明园。如果不是我们朝廷的闭关自守,

也不至于我们中国落后那么多,我们也不会受到那些列强们的欺侮,我们中国的文物、历史瑰宝就不会大量地流失海外,也不会有现在的外国人叫嚣拍卖我们国家的文物,我们还要用高价去买回来。而且,我们现在也不会仅留下火烧圆明园的遗址供后人参观。那可是一座和故宫一样神奇伟大的宫殿呀!如果没有战争,我们的香港、澳门更不会离开祖国妈妈的怀抱,任人宰割,历经沧桑。国耻难忘啊!

看到这些昏庸无能的国君,我恨不得和起义军一起战斗。看到外国列强欺负我们华夏时,我也恨不得穿越时空,和战场上指挥的大将们,一起讨论兵法,把他们杀个片甲不留。总之,这本书,让我身临其境、心潮澎湃。

篇4:《中华上下五千年》读书笔记

在这本书中,最吸引我的是“神农尝百草”。它的故事情节令人紧张。它在讲炎帝为了人民能够摆脱病痛,不怕危险、艰难的事。

传说炎帝成了部落首领后,他忠心耿耿,积极为人民做好事。他发现,人们因为没有固定的饮食,什么都吃,连一些有毒的东西都吃了。所以,吃了以后,人们就开始生病。这个问题可让炎帝急坏了。一天,他在踱步的时候,想出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亲自去尝一尝,看看哪个有毒,哪个没毒。读到这,我想:万一他也中毒了怎么办?他想到这些了吗?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继续往下读。正好,书上解开了我心中的谜团:他虽然想到了这一点,但是,为了人民的安危,他必须这么做。我自豪地想:原来,中华民族还有这样为了人民,而牺牲自己的伟大的人啊!

炎帝出发了,他开始尝百草了。有一次,他竟中了70多次毒,而他却毫不在乎。只要不死,他就会继续走,继续尝。不过,有一次,炎帝尝到了一种含有剧毒的“断肠草”。终于,肠子烂了,停止了呼吸。但是,炎帝造福了后代,发明了五谷,他这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当我面对困难时,我会退缩;当我身处在茫茫世界中,我会感到孤独;当我面对社会中的茫茫人海时,我会感到无助……可是炎帝不会,他一定会勇往直前。

在我读这篇文章之前,我连发个本,捡个笔都不愿意。同学们都不愿意托我办事。读完之后,我深有感触。以后,我经常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篇5:中华上下五千年读书笔记

故事中的主人公包拯,也就是众所周知的包公,他是北宋时期的大清官,深受百姓爱戴。故事主要讲了包公的两件事:第一是当时有个转运使王逵,他残暴凶残,拼命剥削压迫百姓,却没人敢举报。包拯坚持好几次向朝廷上了好几道奏折,才免去了王逵的官职。第二,包拯曾在端州府做官时,不少大臣利用进贡皇上的名义,搜刮名贵的端砚,中饱私囊。而包公却忠心耿耿地全部进贡皇上,自己不拿一块。包公这种清廉刚直的品格从这一件件小事中充分地体现了出来。

当我看到文中说道大官僚王逵逼得无辜的百姓直躲到山洞里,并把自己胡作非为的迹象推给百姓,而朝廷的官员却官官相护,我心中不禁掀起了轩然大波。可后来仅仅包拯一个大臣去向朝廷上奏疏,朝廷却并不在意。包拯为了老百姓生活安康,一次又一次地弹劾,才成功地免去了王逵的官职,使百姓过上了幸福生活。包公是多么正直啊!他一心为民,刚正不阿。

可当时这样的好管却凤毛麟角,更多的是“腐败的官”!他们仗着自己的权势,便为非作歹,贪婪腐败,无法无天。更令人可恨的是:他们的亲戚都把他们当作靠山。因为他们不会惩罚自己的亲戚。而包拯不同,他一直以来执法如山,也不会让皇亲国戚、权贵大臣有办法走门路,通关节。所以,民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进一步说明了包拯的铁面无私。

篇6:《中华上下五千年》读书笔记

"大地在我脚下,国计掌于手中,那个再敢多说话?夷平六国是谁,哪个统一称霸,谁人战绩高过孤家!高高在上,诸君看吧,朕之江山美好如画,登山踏雾,指天笑骂,舍我谁堪夸!秦是始,人在此,夺了万世潇洒;顽石刻,存汗青,传颂我如何叱咤!这是妈妈告诉我的歌词,小伙伴们看看,这么霸道的语气是不是跟秦始皇的事迹很贴合啊!

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大一统的封建王朝,这应该算得上前无古人了吧!可即使建立了这样的丰功伟绩,建立了这样的王朝,竟然连二十年都没有坚持到,就被后人推翻了,这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值得我们大家好好地思考啊!妈妈说,以我现在的年纪和所学的知识,历史的深刻含义是没法理解的,但只要坚持学习,勤于思考,终有成熟领悟的那一天,而我,期盼着那一天可以早早的到来!

学无止境,不进则退!小伙伴们,继续努力加油!

篇7:中华上下五千年读书笔记

我最喜欢的故事就是司马光奋写《资治通鉴》了。司马光是北宋时期的大政治家、大史学家。他自幼聪敏好学,童年时留下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长大后他更加勤奋学习,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他用了19年时间,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他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克服各种困难,花费了大量的心血,他这种勤奋努力,吃苦耐劳的精神令我折服。

相比之下,我真是自行惭愧。司马光取得的成绩,都是用勤奋和汗水换来的,再看看我自己,不愿吃苦,遇到困难,就有畏难情绪;甚至遇到稍难的习题,都不愿去钻研,也不愿请教,直接放弃了。现在想想,那时的自己,是多么无用啊!

篇8:《中华上下五千年》读书笔记

浩瀚的历史犹如一面光可鉴人的镜子,折射了无数的英雄人物,他的发展就像长江黄河般源远流长,生生不息。面对五千年的华夏文明,我们不得不为之骄傲,为之自豪。

在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中,人们用他们勤劳的双手修筑了举世称奇的万里长城,用他们坚实的脚步走出了丝绸之路。

历朝历代的权力更迭,正是因为背后有着指点江山,吞吐天地的英雄;(例:苏秦、张仪、诸葛亮),更有历经千辛万苦想要报仇的君主(例: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还有浴血搏杀的龙虎之将(例:项羽,卫青,韩信)。

篇9:《中华上下五千年》读书笔记

这本书是一本好书,每一个故事每一个词每句话都对我有着深深的启发,我建议大家都去看看。

在这本书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故事有《毛遂自荐》。说的是秦国的部队包围了邯郸。

当时只有和楚国联盟才可以破秦军,可是楚国不愿意和赵国联盟。因为出国对找过有疑心,所以不愿联盟。治好让平原君去说服楚王。平原君带了二十个人,其中一个就是毛遂,平原君和楚王谈了一上午楚王还不同意。毛遂急了,上前只说了两三句话,楚王就同意了。

我感觉毛遂真有两下子,让我对他很佩服。

篇10:中华上下五千年读书笔记

这是因为我读了《中华上下五千年》这本书,马上就会恍然大悟,它让我增长见识,广博见闻,不知不觉中,就有了很多收获。读完了这一本书我们明白了,历史就是过去的一个故事。

这本书记载远古时期,到先秦,到春秋战国时期,到秦汉,到三两晋北朝,到隋唐五代,到北宋南宋……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我在短短的5天内,认识了许许多多的名人,治水英雄大禹,中国人的老师孔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王,女皇武则天,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药王李时珍,游历四方的徐霞客……读历史还有更加重要的作用。

就是让我们从中学到为人处世的谋略和智慧。在远古时代,黄河流域发生了特大洪水灾害,大禹负责治水,他先与父亲分析原因,在实地观察,开始治水了,没想到一干是十三年!他发扬了我们祖国的优。

篇11:中华上下五千年读书笔记

《上下五千年》里记载了很多故事。有:《屈原沉江》、《越王勾践》、《飞将军李广》、《司马迁写《史记《、《桃园结义》、和《岳飞抗金报国》等等。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两个:《屈原沉江》和《岳飞抗金报国》。

《屈原沉江》这个故事讲古代诗人屈原在楚国时,楚国打了败仗,屈原给楚顷襄王出招,可是他这一劝告,不但不管用,反倒招来了尹子兰等人的仇视。他们天天在楚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楚顷襄王大怒,把屈原革了职,放逐到湘南去。屈原抱着救国救民的志向,却被奸臣排挤出去,简直气疯了,他到了湘南以后,经常在汨罗江一带一边走,一边唱着伤心的诗歌。

由于屈原不愿意随波逐流活着,到了公元278五月初五那天,抱着一块大石头跳进汨罗江自杀了。

屈原那么爱国,却被奸臣排挤了出去,我很气愤。

《岳飞抗金报国》讲的是岳飞小时候胸怀大志,从小随义父学习武艺,由于勤奋刻苦不久就练成了一身过人的本领。他19岁时在军队里当了个小军官。不久,岳飞思母心切,便返回家乡探望母亲。走之前,母亲在他背上刻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

岳飞部队已有4万人,号称“岳家军”。不久,“岳家军”乘胜追击,差45公里就可以收复东京,但是这时,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大奸臣秦桧把岳飞杀了。我非常气愤,恨不得把秦桧杀了。

篇12:《中华上下五千年》读书笔记优秀

项羽出生于公元前232年,死于公元前2。30年的岁月对于项羽来说,可以说是起起落落、丰富多彩、催人泪下。

项羽25岁便做了当时灭秦诸侯的首领,27岁称霸中原,30岁挥泪别姬,31岁乌江自刎。项羽十分“刚愎自用”,因为这个性格使他错失了陈平、韩信、英布、范增等当时一流的军事家和一流的谋士,导致他人生的悲惨结局--自刎乌江。

我认为项羽算得上是一流的军事家。在刘邦和项羽两人斗争期间有一些资料:

项羽在攻打卫国的时候,竟以5万大军胜了敌军65万的兵马。

在项羽被刘邦追杀的时候,以3万精锐骑兵羸了刘邦65万骑兵。

这两个例子足以证明项羽的军事才华。我认为项羽败给刘邦的最大缺点是项羽心太软。你们肯定会问:心太软?项羽不是力能举鼎吗?是的,项羽虽然有巨力却真的是心太软,否则鸿门宴那一次,他为什么不杀了刘邦?当时的形势,他明明有能力灭刘邦,他为什么不灭?

上一篇:试验员实习周记下一篇:乡镇计划生育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