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法律风险防控建议

2024-04-22

创业法律风险防控建议(精选6篇)

篇1:创业法律风险防控建议

关于法律风险管控工作的总结及2013年

法务管理工作目标

刘晓宇

2012法律事务部严格按照工作计划和安排有序推进部门日常工作。结合本部门的工作要求的特殊性,本着“风险预防、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的思路,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对部分常规性工作进行了梳理和完善。今年集团公司提出了“创新管理年”的工作精神,法务部结合施工企业实际情况,积极拓展思路,努力打造出适合本企业经营情况的法务管理模式,提高法务工作的管控能力和法律风险防范。现对2012本部门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法律风险管控工作

针对公司及项目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可能发生的经营风险,我部门通过了以下几项工作对经营风险加以管控,力求将风险降到最低。

1、加强各业务部门的风险防范意识

(1)在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时,我部门积极听取各部门(含项目部)发表的意见,找出风险点,提出修改意见。对风险较大的合同,及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讨,从而降低和避免履行过程中各类风险和问题。

(2)我部门对各类施工合同进行排查、把关,对法律风险大、存在问题多的合同予以揭示和警告,并采取定期或不定期对各类施工合同进行排查,在源头上把关,降低、减少法律风险。

(3)督促项目部对合同交底和揭示风险进行细致排查和落实,并对合同中存在的法律风险和严重问题,责成相关部门和指定具体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从而降低风险的发生。

(4)在项目部推广填报“债务风险排查表和履约信息监控表”制度,便于项目部对合同的总体掌控和与机关法务部能的信息互通,做到早准备、早预防、早联系、早解决避免发生被诉案件。

2、加强对一级、二级合同管理

(1)编制了本部门的《施工合同审查要点》,明确了本部门对一级合同审查的范围及审查重点,并且通过法律意见书的形式提出本部门对该合同的意见,揭示法律风险,从源头控制风险点,使公司及项目部领导能够在合同订立前了解在合同中存在的法律风险,权衡利弊,做到总体把握。

(2)严格执行对各类二级合同审查,从法律角度对合同文本中进行审查,对存在隐患的合同提出对相应的修改建议,对于风险较大的合同实行拒签制度,使签订的合同能够最大限度的维护我方利益,且能够在履约过程中起到对双方的约束作用。

3、监督项目部完善原始资料管理

法律事务部将项目部日常工作中的原始资料的留存及有效性也作为对项目部考核的一项重要工作,做到在发生纠纷后能够体工队我方有利的有效证据,具体措施有。

(1)监督项目部在施工合同的履约过程中及时与甲方办理洽商、变更、索赔、价差、量差等事宜,要得到甲方的认可,日常工作产生的中会议纪要、函件等类文件要建立收发制度。

(2)要求项目部在履约完毕后及时办理竣工结算工作,对于洽商、价差、量差等及时得到开发商确认,掌握和整理好相关资料,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原始资料。

(3)结合项目部季度考核检查工作,对合同的履约、风险排查、施工过程中各种资料是否齐全等项内容进行检查和落实,并且对项目部的法务管理工作进行指导。

二、取得的成绩

1、法律事务部加强了对《建设施工合同》的风险排查力度,针对合同中不可避免的不利约定,进行了重点排查和监控,配合项目部做好风险的防范与落实工作。同时,法律事务部积极对项目部在合同履约过程中发生的合同纠纷进行咨询和指导,问题较复杂的发挥外聘律师的优势,组织外聘律师参与问题的分析与讨论并提供专业意见。全年外聘律师共计参与解决法律疑难问题20余次,提供了大量法律意见及建议,对我公司维护合法权益和社会声誉起到了重要作用。

2、法律事务部加强了对二级合同的法律风险排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与项目部取得联系,及时做好防范与落实,从而降低了合同履约的风险。通过一系列风险排查工作的实施,有效控制了诉讼案件的发案率,今年全年新发案件7件,低于去年新发案件数,且本新发案件均为2010年以前工程产生的纠纷所导致,说明近两年的风险防控工作取得了成效,很好的控制了法律纠纷的发生。

三、2013年法务管理目标及措施

1、实现新开、在施工程诉讼案件发案率为“0”,新发案件结案率达到80%以上。

2、力争将目前在XX法院的被申请执行案件在2013分批次进行支付,实现在XX法院被申请执行案件全部销案。

3、针对XXX检查的内容及公司2013年施工生产的特点,进一步完善对京内外工程的合同管理、法律监督和风险防范等项工作,进行调查研究制定相应的办法。

4、完善和巩固合同管理工作,进一步规避法律风险。对负责合同管理的人员组织定期学习,邀请集团法务部人员或外聘律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对合同签订前后需要注意事项和要点进行分析,由此来减少企业法律纠纷案件发生的数量。

5、坚持债权债务法律风险排查工作,严格按照公司编制的排查表进行排查,每月定期上报排查情况,做到真实、及时、准确的原则,并持之以恒。

XX公司法律事务部 2012年11月26日

篇2:创业法律风险防控建议

法务管理工作目标

刘晓宇

2012年度法律事务部严格按照工作计划和安排有序推进部门日常工作。结合本部门的工作要求的特殊性,本着“风险预防、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的思路,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对部分常规性工作进行了梳理和完善。今年集团公司提出了“创新管理年”的工作精神,法务部结合施工企业实际情况,积极拓展思路,努力打造出适合本企业经营情况的法务管理模式,提高法务工作的管控能力和法律风险防范。现对2012年度本部门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法律风险管控工作

针对公司及项目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可能发生的经营风险,我部门通过了以下几项工作对经营风险加以管控,力求将风险降到最低。

1、加强各业务部门的风险防范意识

(1)在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时,我部门积极听取各部门(含项目部)发表的意见,找出风险点,提出修改意见。对风险较大的合同,及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讨,从而降低和避免履行过程中各类风险和问题。

(2)我部门对各类施工合同进行排查、把关,对法律风险大、存在问题多的合同予以揭示和警告,并采取定期或不定期对各类施工合同进行排查,在源头上把关,降低、减少法律风险。

(3)督促项目部对合同交底和揭示风险进行细致排查和落实,并对合同中存在的法律风险和严重问题,责成相关部门和指定具体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从而降低风险的发生。

(4)在项目部推广填报“债务风险排查表和履约信息监控表”制度,便于项目部对合同的总体掌控和与机关法务部能的信息互通,做到早准备、早预防、早联系、早解决避免发生被诉案件。

2、加强对一级、二级合同管理

(1)编制了本部门的《施工合同审查要点》,明确了本部门对一级合同审查的范围及审查重点,并且通过法律意见书的形式提出本部门对该合同的意见,揭示法律风险,从源头控制风险点,使公司及项目部领导能够在合同订立前了解在合同中存在的法律风险,权衡利弊,做到总体把握。

(2)严格执行对各类二级合同审查,从法律角度对合同文本中进行审查,对存在隐患的合同提出对相应的修改建议,对于风险较大的合同实行拒签制度,使签订的合同能够最大限度的维护我方利益,且能够在履约过程中起到对双方的约束作用。

3、监督项目部完善原始资料管理

法律事务部将项目部日常工作中的原始资料的留存及有效性也作为对项目部考核的一项重要工作,做到在发生纠纷后能够体工队我方有利的有效证据,具体措施有。

(1)监督项目部在施工合同的履约过程中及时与甲方办理洽商、变更、索赔、价差、量差等事宜,要得到甲方的认可,日常工作产生的中会议纪要、函件等类文件要建立收发制度。

(2)要求项目部在履约完毕后及时办理竣工结算工作,对于洽商、价差、量差等及时得到开发商确认,掌握和整理好相关资料,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原始资料。

(3)结合项目部季度考核检查工作,对合同的履约、风险排查、施工过程中各种资料是否齐全等项内容进行检查和落实,并且对项目部的法务管理工作进行指导。

二、取得的成绩

1、法律事务部加强了对《建设施工合同》的风险排查力度,针对合同中不可避免的不利约定,进行了重点排查和监控,配合项目部做好风险的防范与落实工作。同时,法律事务部积极对项目部在合同履约过程中发生的合同纠纷进行咨询和指导,问题较复杂的发挥外聘律师的优势,组织外聘律师参与问题的分析与讨论并提供专业意见。全年外聘律师共计参与解决法律疑难问题20余次,提供了大量法律意见及建议,对我公司维护合法权益和社会声誉起到了重要作用。

2、法律事务部加强了对二级合同的法律风险排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与项目部取得联系,及时做好防范与落实,从而降低了合同履约的风险。通过一系列风险排查工作的实施,有效控制了诉讼案件的发案率,今年全年新发案件7件,低于去年新发案件数,且本年度新发案件均为2010年以前工程产生的纠纷所导致,说明近两年的风险防控工作取得了成效,很好的控制了法律纠纷的发生。

三、2013年法务管理目标及措施

1、实现新开、在施工程诉讼案件发案率为“0”,新发案件结案率达到80%以上。

2、力争将目前在XX法院的被申请执行案件在2013年度分批次进行支付,实现在XX法院被申请执行案件全部销案。

3、针对XXX检查的内容及公司2013年施工生产的特点,进一步完善对京内外工程的合同管理、法律监督和风险防范等项工作,进行调查研究制定相应的办法。

4、完善和巩固合同管理工作,进一步规避法律风险。对负责合同管理的人员组织定期学习,邀请集团法务部人员或外聘律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对合同签订前后需要注意事项和要点进行分析,由此来减少企业法律纠纷案件发生的数量。

5、坚持债权债务法律风险排查工作,严格按照公司编制的排查表进行排查,每月定期上报排查情况,做到真实、及时、准确的原则,并持之以恒。

篇3:论企业法律风险防控

关键词:风险,防控制度,合同

一、企业律风险的定义及其产生的原因

(一) 本文所称的企业法律风险是指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从事经济交往活动, 由于外部环境因素变化或企业自身决策管理和经营行为而导致的不利于企业的负面法律后果承担的可能性。企业法律风险一旦发生, 往往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 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 企业法律风险产生的原因有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1.企业法律风险产生的外部因素

(1) 交易对象和合作伙伴不按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履行义务, 企业本身缺乏法律救济意识, 怠干行使权利或未及时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 (2) 竞争对手违反法律规定, 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恶意侵权, 给企业的商业秘密、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造成损失; (3) 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的不断变化, 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变化发展, 国家政策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地废旧立新。过去企业合法的行为, 到今天可能就是违法的行为, 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在变化, 企业的行为准则也要做相应调整变化, 这样才能降低、化解和转移法律风险。

2.企业法律风险产生的内部因素

(1) 企业决策和管理层的领导人缺乏法律风险防控意识, 法制观念淡薄, 一味地追求企业的经济利益, 忽视了法律风险的存在; (2) 企业的规章制度不健全, 内部管理混乱, 业务操作流程不规范, 缺少相应的制度来约束和监督, 这就为企业法律风险的滋生提供了温床, 使企业的法律风险处在随时可能发生的状态; (3) 对法律知识的培训和法律风险防控的投入没有或明显不足。目前很多企业没有自己的法律事务部门或法律顾问导致企业在决策管理和经营行为缺少法律论证这一重要环节。

二、企业法律风险的表现形式

企业法律风险存在于企业从设立到终止的整个过程中, 存在于企业决策管理, 财务, 生产经营, 投融资和项目合作等各个环节, 既有外部环境变化引起的法律风险, 又有因自身行为导致的法律风险, 本文仅对企业以下几方面的法律风险做一些分析和论述。

(一) 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法律风险主要体现在股东滥于行使权利, 股权结构不合理, 企业决策议事机制不顺畅, 效率低下, 高管人员滥用职权和越权行为, 关联交易等企业缺乏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 内部决策权力制衡机制不科学所引发的法律风险。

(二) 企业合同法律风险, 主要体现在合同的签订、履行、管理和事后救济等过程中发生的法律风险。

1.合同签订阶段的法律风险

(1) 对合同相对方主体和签约资格审查不严导致合同无效, 效力待定及被撤销的法律风险; (2) 对合同相对方履约能力和信用状况审查不严, 监控不及时等导致对方违约的法律风险; (3) 对合同主要条款审查不严主要是指标的物的质量、数量、规格、型号、含量, 付款方式和时间, 交货地点, 运费及承担方式, 质量异议期限, 违约责任, 商业秘密, 争议解决办法等条款约定不明确具体或没有约定导致合同纠纷的法律风险。

2.合同履行阶段的法律风险

(1)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 未对双方协议变更的事项进行书面确认, 签订合法有效的补充协议, 对方发生违约未及时提出异议和采取救济措施, 并没有留存对方违约的书面证据;在合同发生争议后, 未采取有效的措施, 保管有效的法律文件。因上述情形发生合同纠纷诉至法院企业要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风险; (2)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 当出现了合同约定或法定的情形, 企业本身怠于或不知道使自己的权利来维护片自身的权益, 导致事后的权利救济不充分或丧失胜诉权的法律风险。

3.合同管理制度不完备的法律风险

(1) 对于出租、出借合同专用章、公章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对空白合同书, 空白介绍信, 企业公章的管理和保管很随意, 没有形成一整套合同印章管理制度和流程; (2) 因法人授权委托不明确, 业务人员离职工作交接制度缺少导致的表见代理的法律风险; (3) 合同文本档案未妥善保存导致重要法律文件丢失的法律风险。

三、构建企业法律风险防控制度体系

(一) 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法律风险防控制度, 依据《公司法》的相关规定, 给合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状况, 构建科学合理的符合企业自身实际需要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人员的权力决策运行机制和组织形式, 坚持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三权分立的原则, 明确各组织的职责和权限, 使相关权利得到合理的分配与制约, 引入法律顾问和重大事项法律论证制度, 使企业的权力决策运行与监督有法律的保障, 引入高级管理层持股制度, 调动高级管理层的工作积极性, 完善组织机构之间的工作流程和议事规则, 建立高效的法人治理法律风险防控体系, 确保企业经营目标得以实现。

(二) 企业合同法律风险防控制度

1.在合同签订阶段

企业制订完善《业务合同签约制度和流程》、《客户资信和履约能力调查表》、《合同审查示范表》等配套制度和流程表, 成立专门的法律事务部门或聘请法律顾问, 由业务部门人员按照上述制度和流程审查对方的主体和签约资格, 信用状况, 履约能力, 合同主要条款后, 将合同报企业法务部门经理审批, 这样做可以起到事前预防法律风险的作用。

2.在合同履行阶段企业应制定合同全方位, 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制度和流程。企业应当制定完善《合同审查监管制度》、《履约情况一览表》、《凭证管理制度》通过这些制度和流程表, 企业可以及时动态的监管和了解合同履行的全过程, 一旦出现合同相对方违约或违反法律规定的情形, 法务部门人员可以及时有效的介入, 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和已有证据采取相关的权利救济手段。

3.建立完备的企业合同管理制度

包括《合同印章使用管理制度》、《法人授权代理制度》、《合同文档管理制度》、《离职人员工作交接表》通过这些制度的建立, 可以有效地预防因合同印章管理随意混乱和滥用代理权, 而导致企业承担表见代理法律后果的法律风险, 同时也可以有效预防重要法律文件失丢的法律风险。

四、结束语

篇4:公司法律风险防控

关键词:公司;法律风险;防范

一、劳动用工风险

1.企业劳动用工常见法律风险分析

(1)试用期内不签订劳动合同,不缴纳社会保险费。法律规定,企业同员工未签订劳动合同但存在劳动关系的作为事实劳动关系仍受法律保护,企业要终止必须提前30天通知员工并应依法补偿。因此企业的正确做法应是同新进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中包含试用期的内容,并为试用期内的员工缴纳社保费。

(2)企业可以随时对员工进行工作调动。根据自身生产经营需要调整员工的工作岗位、工作地点及相应的薪酬标准,是企业用人自主权的重要内容,对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不可或缺,因此很多企业自认为有权随时对员工调岗调薪。企业与员工的分歧常常导致争议的发生。

(3)员工严重违反企业规章制度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员工严重违反企业规章制度,企业可以解除员工劳动合同。这是法律赋予企业加强员工管理、促进生产发展的有力保障。

2.企业劳动用工法律风险防范的主要措施

(1)建立合法的劳动关系。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时应注意以下事项:①遵守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②除法定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责任;③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是法定的,用人单位不能与劳动者协商订立劳动合同的终止条件;④用人单位不宜在劳动合同中约定对职工的处罚条款,采取绩效考核的方式来实现对职工的奖罚比较科学;⑤工作内容是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工作岗位仅是通俗的说法,用人单位将员工调动岗位但未改變工作内容,不能视为违约。

(2)重视岗前培训,认真履行告知义务。为保证员工的知情权,企业应将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等列入岗前培训内容,保留培训记录,作为告知证据。并在劳动合同中设计告知条款,员工在合同书上签字或盖章,视同已接受企业告知内容。

(3)严格入职体检,规避就业歧视。职业健康危害是企业用工的用工风险之一,尤其是特殊行业。同时,为保护劳动者的合法就业权,企业可与医院建立定点服务关系,列出不适宜入职的疾病清单,组织入职员工做身体检查,由医院给出可否录用专业意见,以规避就业歧视的风险。

(4)规范处罚行为,减少劳动争议。《劳动合同法》规定“严重违反企业规章制度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要执行这一条,必须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工作性质、人员状况、企业文化等,制定规章制度,明确考勤、劳动纪律、职业道德规范、工作规范等方面何种情形属严重违反规章制度,做到有法可依。同时,规范员工考核,留下考核记录,做到有据为证。

二、合同风险

1.合同订立中的风险表现形式

(1)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如,A公司与同行B公司联系,称自己有空调存货若干欲出手,诱使B公司与自己谈判:同时又与几大空调生产商签订了销售协议,取得了这几个品牌在这一地区的独家经销权。然后,再制造事端造成与B公司谈判破裂。待至酷暑来临,A公司空调热销,B公司则丧失市场。

(2)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A农资公司找到B化工厂,欲购买50吨磷肥。B化工厂无磷肥生产许可证和相应生产条件,但B化工厂谎称自己有生产能力,诱使A公司与自己签订了磷肥购销合同。B化工厂生产并销售给A农资公司几十吨无法使用的“磷肥”,使购买这批化肥的农民遭受巨大损失。

(3)借订立合同之名,行窃取商业秘密之实。A电子研究所开发出新型电子稳压器,并申请了专利。B公司假意与A研究所进行这项专利技术转让的谈判。在谈判中将有关图纸、数据私自复印并仿制生产,然后借口这项技术已落后而退出谈判。一个月后,B公司仿制的电子稳压器推上市场,销路非常好。

(4)违背诚实信用原则,主要有虚构合同主体资格和合同标的,利用虚假信息以假充好,以特价作诱饵,引人上钩,或馈赠礼品,施小恩惠以收买对方谈判人员,或制造假象,诱人上当。

2.合同订立中的风险防范

(1)签约准备阶段。一是做好市场调查,对调查的情况要建立档案,作为订立合同的参考。二是对合作伙伴进行诚信调查,建立客户信用档案。应当清楚对方的经营能力、企业性质和经营范围,资信能力、对方签约人是否符合法定主体资格等。

(2)协商谈判阶段。在拟定谈判方案后,双方经协商洽谈,最终达成协议,可以采取“口头”或者“书面”形式。《合同法》规定,凡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国家工商总局制定的“合同示范文本”,是重要的书面合同参考形式。合同一般应包含以下主要条款:①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②标的。指合同双方当事人共同预期实现的行为目的。应当写明名称及相关特点,并与合同类别标题一致;③数量。应具体写明标的物的数额及其计量单位;④质量。应当写明标的物(如产品、工程等)的具体质量要求和所依据的标准;⑤价款或者报酬;⑥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应当写明本合同生效和截止时间,交接货物的日期、地点和方式以及支付报酬的时间等;⑦担保。当事人要相互要求或者单方要求对方提供担保,包括与第三人签订担保合同、当事人提供抵押物等方式。还可以采取由一方当事人给付“定金”或者“预付款”的方式;⑧违约责任。应当在合同中明确违约行为应当承担的责任和处理方法;⑨解决争议的方式。当事人应当在合同内容中约定解决争议的某种方式,如通过和解、调解、仲裁或诉讼等。

(3)拟定合同文本。合同条款内容要合法、合同条款应符合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合同条款应当完备、行文规范,文字表达确切等。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是一项全新的、高端的管理工作领域,与传统的法律顾问工作不同,也不是单纯的企业管理,是通过设置一系列科学的指标体系,运用识别、分析、评估等技术手段,对企业现存以及将来可能发生的法律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制订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制度的整体解决方案,能够帮助企业建立起以法律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全面的、动态的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苏彦泉.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与防控[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0(9).

篇5:法律风险防控工作总结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

很荣幸能有今天这个机会和大家共同交流探讨法律风险防控工作。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多措并举控风险,全力筑牢“防火墙”》。

销售企业是中国石油的窗口,销售环节是集团公司整体价值链的重要环节,与消费者的接触最多,法律风险也最大。XX销售地处900万人口的省会城市,近年来,公司规模不断扩大,管理幅度进一步拓宽,而随着竞争的加剧,面临的社会关系也越来越复杂,法律风险源不断增多。为及时消除隐患,化解风险,XX销售借助法律风险防控工作,紧密结合示范站建设、精细化管理和队伍素质提升,重点从七个方面入手,扎实推进风险防控,初步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法律风险防控体系,为生产经营的平稳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下面,我将XX销售在法律风险防控中所做的一些工作与大家交流探讨,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重点突出,重心前移,全面强化员工培训 增强员工的法律意识是做好法律风险防控的前提和基础,为营造全员学法、守法、用法的氛围,XX销售首先从源头抓起,加强了员工的法律知识培训。一是完善培训方案。在法律风险防控工作开展之初,XX销售制定了涵盖机关、区域、加油站、岗位的四级法律风险防控培训方案,并分层施教,逐级推进,认真开展法律风险防控指引宣贯和法律知识培训。二是加大培训力度。今年以来,共借助中油班、人才库出入库等各类培训的契机,组织了5期法律知识培训,大大增强了基层员工的法律意识。三是创新培训形式。结合元旦、国庆等节假日,制作员工工作、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法律案例,突出法律培训的趣味性、实用性,以员工更乐于接受的方式学到实用的法律知识,增强了培训效果,有效促进了员工法律意识的总体提升。截止9月底,XX销售未发生一起行政处罚、交易赔偿和侵犯他人权益的案件。

二、以点带面,有序推进,全力打造示范油站 作为销售企业,加油站是我们管理的重点,也是法律风险防控工作的主阵地。为推动法律防控工作的进程,我们借助示范站建设,以点带面地开展了法律风险防控示范站工作,选择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31座加油站作为示范站,以“分步实施、逐步推广、统一标准、严格执行”的原则,结合法律风险岗位防控责任书的相关内容,从油品销售、财务管理、安全管理、劳动用工等6个方面制定了20项检查标准,并与示范站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共发现涉及法律风险的问题62个,全部及时进行了整改,截止9月底,XX销售共建设法律风险防控示范站44座。下一步,XX销售将持续推进法律风险防控示范站建设,将其余站点全部纳入示范站范围,逐步推进。同时,按照新站就是示范站的原则,在新站开业之初各项管理就按示范站的标准进行规范,在高标准要求的同时避免重复建设。另外,我们还将对前期已达标的示范站开展“回头看”,实行“红黄牌”制度,定期检查与回访,保持法律风险示范站建设的持续性,力争用两年的时间,使所有加油站都成为示范站,全部符合法律防控的要求。

三、关口前移,规范制度,深入夯实法律基础 国家需要法律法规,企业需要规章制度,尤其是现代企业,科学严谨的规章制度是企业正规化的基础和保障。规章制度要想科学严谨,必须先要符合法律的要求,否则,有法律漏洞的规章制度就成了随时可能引爆的“定时炸弹”。为了消除因制度疏漏造成的法律风险,XX销售从控制风险、简化流程的角度出发,对费用管理、生活及办公、生产设施维修费用管理办法等38项制度进行了集中修订与更新,使这些规章制度更加完善。如今,XX销售将法律风险防控的关口进一步前移,在规章制度起草时,逐条审查,从源头控制,防范制度上的法律漏洞。今后,XX销售还将维持目前的审核体系,对目前适用的所有规章制度逐一梳理,在结合公司实际对内容进行重新修订和完善的同时,重点审查是否存在法律漏洞,确保公司的每一条规章制度在符合公司实际的同 时,合乎法律规定。

四、精细管理,双管齐下,尽力消除证照风险 由于历史遗留问题等各种原因,XX销售在证照办理方面存在诸多困难,给加油站的正常经营也带来了极大的风险。为了消除这一风险,XX销售借助战略协议推进的机会。一是加强前期遗留问题的解决。对前期因政府拆迁等各种原因造成的证照不全问题,分别交由相应的专业线牵头负责,及时协调政府职能部门分批补办。通过与XX市政府、发改委、商业局等反复沟通汇报,多渠道努力,目前,湖北省政府和市发改委已明确要尽快研究,妥善解决XX销售36座历史遗留问题加油站,为所属加油站的正常运营提供了政策保证,避免了行政处罚的风险。

二是加强证照变更年检指导。随着公司业务的不断拓展和丰富,各种行政审批手续逐渐增加。而且XX市各区政策不统一,行政许可证照办理手续多、难度大。一些站经理,特别是新任站经理,对年检、变更证照的相关政策、程序不了解,无从下手,有很强的畏难情绪甚至抵触情绪。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对常用的行政许可办理程序及审批规定进行梳理,给加油站编发了《证照办理、年检须知》,明确了证照办理的时间、程序、要求等,简单而实用,帮助加油站提高了证照办理的效率,保证了各类证照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时办理完毕。三是实行证照临期预警。为增强加油站自我管理的责任心,落实证照管理的精细化,防范因人为原因造成行政处罚等情况,XX销售建立了证照临期预警制度,以扫描件电子存档加油站所有证照,分门别类进行登记。由综合办公室每月对证照管理情况进行一次清理,对临期证照提前预警,督促加油站或证照对口管理部门,及时送检或换证,确保各类证照年检变更及时。今年以来,XX销售未发生一起人为原因造成证照过期的情况。

五、“坐堂问诊”,严格把关,源头防控合同风险 严密是合同得到有效贯彻执行的基础,为了保证合同的严谨,从源头上堵塞合同管理的漏洞,我们充分发挥法律事务管理的作用。一是强化审查,把好合同签约关口。每周二和周五分别请法律顾问到公司,“坐堂问诊”两天,在解答相关法律问题的同时,重点审查公司各类合同,尤其是经营合同。严格执行省公司合同管理办法规定,所有合同经法律顾问审核把关后才能签订,这使合同在签订之前就从法律的角度上堵塞了漏洞。1-9月份,XX销售共签订各类合同490份,在审查阶段发现问题合同165份,均在签订之前予以了更正。

对于合同签订和履行过程中的一些典型问题,XX销售还以案例的形式,对所有机关人员进行了一次专门培训,增强了机关员工对合同规范化管理的意识,也较大程度提高了合 同经办人员的合同管理水平。现在,我们在合同审查时发现的问题越来越少,签约人与法定代表人不一致等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得到纠正,公司合同管理的整体水平明显提高。二是动态跟踪,把好合同履行关口。合同履行过程是法律风险控制的关键环节,为了确保合同有效履行,XX销售每季度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检查跟踪,上半年,对合同履行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专门召开了领导班子会议,听取法律意见,研究制定整改措施,避免了因合同履行偏差造成的法律纠纷。

六、狠抓关键,软硬结合,大力提高资金防控能力 XX销售现有加油站131座,点多面广,加油站管理幅度大,日常资金流量大,是加油站法律风险防控的重要环节之一。一是加强技防。XX销售严格控制资金风险,在技术防范上加大投入,不断优化硬件设备,上半年集中对加油站资金管理设备进行更换,为71座发卡点增配银行POS设备,为18座未上线加油站配备了无线POS机,43座A类站配备第二台EFT设备,为加油站的资金安全提供了基础保障。同时引导加油站员工推广刷卡消费,非现金交易率由去年的20%上升到25%,员工收到假币、交接班短款的风险逐步降低。

二是加强人防。针对近年来信用卡犯罪案件增多的现象,我们还邀请银行人员专门进行了银行卡风险防范培训,进一步规范持卡人身份识别、交易单据签字,资金垫付等基础工作,有效规避了银行卡大额交易资金风险。三是加强协 调持续推进上门收款工作,克服银行因人手、运力及押运成本的影响迟迟不肯提供上门收款服务的困难,冲破重重阻力,解决了三桥、马湖新村等16座新站的上门收款工作,同时将中山路、东西湖等加油站的收款频次由2次提升到3次,大大减少了加油站资金转移造成的风险。目前,XX销售上门收款率达到94%,对于8座未上门收款的站点,采取了“着便装、两人同行、不固定时间、不固定路线”的方法进行送存,尽最大努力铲除资金管理死角,确保资金管理风险可控。

七、“内外兼修”,创新方法,杜绝新闻炒作事件 今年以来,同行业竞争者因油品数质量管理等问题频繁被媒体曝光,饱受社会批评。为了防止类似问题出现,我们在严格落实油品数质量管理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演练,在“3.15消费者权益日”等特殊时期进行专题演练,提前自查,安排专人与重点媒体联系,加强舆情监控,确保了问题及时发现、妥善处臵,杜绝因顾客纠纷而导致的新闻炒作。

为完善与政府、公安、宣传等部门的联防机制,争取第一时间在现场将矛盾化解,减少顾客纠纷,避免管理风险。今年7月份,我们还建立了与新闻媒体的联防机制,聘请了8名XX各大媒体的新闻工作人员作为社会监督员,在对加油站管理服务进行监督的同时,指导和协助公司处理新闻危 机,将新闻危机管理从被动防范转换为危机前臵管理。

篇6:常用合同条款分析及法律风险防控

当事人签订合同是为了实现财产或类似于财产的其他权益的归属变化,因此对这种财产或类似于财产的其他权益的标准描述是非常重要的。合同标的条款因此也成为法律的提示性条款内容。合同标的是合同法律关系的客体,是合同当事人权利和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标的是合同成立的必要条件,合同标的条款是不可补正条款,如果双方当事人没有约定则合同不能成立。根据合同性质的不同,合同标的可以分为物、权利、行为、智力成果。这些因标的性质不同而产生的标的约定差异应当引起注意。如权利瑕疵不像物的瑕疵那么容易被观察,因此以权利为标的的合同更应当注重对权利状态的描述。行为作为标的,往往依赖于特定人技能,因此更应当注意行为人的确定以及与代为履行禁止相协调。这些因素都是认为是否存在法律风险的考察方面。

概括而言,合同标的条款约定应当注意以下事项:

(1)要使用标的物的正式名称,即标准学名,而且要用全称。文字表述必须明确具体,尽可能使用符合国际标准或国际行业习惯的商品名称。商品日益丰富,使得双方约定不明时,真实意思很难探究,因此产生以类似商品作为合同约定标的交付带来的合同目的落空,是严重的法律风险。

(2)写明商品商标。一定的商标,标志着一定商品的性能、质量种类。只有写明商标才能使商品特定化。如某商场本想购买杭州某厂生产的“天堂牌”自动雨伞1000把,但在合同中的商品名称栏内只写了“自动雨伞”,而未写“天堂牌”商标,结果供方发来的除有50把是“天堂牌”的自动雨伞外,其余的都是一些杂牌,有不量的甚至无商标,给需方造成损失。相同的产品因为品牌不同,价格差异有时非常巨大。

(3)在确定标的时,还必须注意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的情况。如大豆,一般是指黄豆,但有些地方把蚕豆也叫大豆;又如自行车,有的叫人力车,有的叫脚踏车,有的叫单车;又如,电梯美国人叫Elevator,英国人叫Lift,这些都属同物异名。这种情况更需要双方就标的物明确约定,有时需要配合必要的图片或描述性说明。

(4)要写明标的品种、规格、花色及配套件。如购买电视机,除写明名称、商标外,还要写明型号,是黑白,还是彩电或数字电视机;是立式,还是卧式;是遥控,还是自调,以及尺寸大小等。只有把以上这些问题弄清楚,才算是确定的,才能使标的特定化。

标的约定不明的法律风险经常出现,只是有时双方确定不明的法律风险因对方的实际交付行为完成而消失。但该法律风险的数量远比因标的发生的纠纷要广泛得多。

2、数量条款及法律风险防控

数量条款是合同中重要的一个条款,也是较为简单的一个条款,很少受合同当事人的重视。当数量直接表述为特定数字时,该条款几乎不会产生法律风险。但是当数量不是简单用数字表示时,则可能因该条款约定不当产生严重影响。

(1)采用某种计算方法确定数量。一些无法直接用数字表述数量的合同,双方往往根据需要在合同中约定一种数量计算方法。当计算方法出现歧义,得出的合同数量就可能有多个结果,双方理解不同时则容易发生纠纷。

(2)以某一方最终确定实际的数量。这种约定常出现在一些长期供销合同里,实际每次交贷的数量以需方书面通知确定。若当事人并没有考虑将来情况变化对数量需求的影响,则一旦需方突然增大需求,将导致供方无法满足而违约。这种法律风险在双方因合同其他因素发生争议时,也可能被需方恶意利用。

3、质量条款及法律风险防控

质量条款是合同中容易出现纠纷的条款,多数情况下质量都很难用特别明确的方式界定,一旦发生争议才发现合同约定不明确。质量条款法律风险主要体现在:

(1)质量验收事项约定不明。具体体现在:验收地点没有明确约定是在交货方所在地验收还是在收货方所在地验收;验收不合格是否有权拒绝接受货物以及因此造成损害时如何承担;一些约定双方联合验收的情况,没有约定如果双方有分歧如何处理等。

(2)质量认定的最终途径约定不明。如果双方就是否符合质量要求存在分歧,则需要第三方的介入确定最终的质量认定。由于我国质量检测机关较为复杂,双方如无实际约定,则可能出现就委托最终检测的第三方发生争议。最终需要由法院指定检测机关,双方解决纠纷的成本将大幅增加。

(3)委托检验的费用承担约定不明。费用承担不明,必然出现谁委托、谁负担的情况,即使最终责任明确后可以要求对方承担,但企业资金的占用同样是将要面临的风险。

4、价款或报酬条款及法律风险防控

多数合同一方当事人承担的主要义务就是支付价款,这个条款看起来比较简单,但是也常常发生纠纷。

(1)计算方法约定不明。如双方约定价款以实际消耗数量结算。而实际消耗数量有时很难难衡量,双方因此发生分歧若没有补救约定,引发的法律风险损害难以衡量。

(2)合同只约定总价的法律风险。在合同标的较为复杂,不是单一标的时,若只约定总

价,当出现合同部分解除的情况,双方关于未履行部分所占合同总价的比例往往难以达成一致意见。结果的不确定,必然引起企业无法判断自己该如何行为。

(3)价款支付约定明确方式过于简单。在服务性合同里由于提供服务一方的义务具有弹性,若合同价款支付采用纯粹的支付金额、支付时间的方式约定,则可能难以在对方没有履行义务时有效进行抗辩。这种条款属于企业的法律风险范畴。

5、合同的时间及法律风险防控

合同的时间是比较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却又影响着合同的正常进行。一份完善的合同必然包括约定的一系列时间概念。一方面,时间条款是容易引发合同纠纷的领域;另一方面,完备的时间条款有助于顺利履行合同。

(1)合同有效期。

案例:A公司在产品市场灸手可热的时候,与B公司签订了长期购销协议,双方约定产品价格为成本价加20%,具体供货数量以A公司生产能力为限;合同没有约定有效期,也没有约定相关的解除条件。若干年后,A公司产品在市场已经滞销,但A公司仍然不断向B公司供货;B公司欲解除合同又缺乏法律依据,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

当合同不是一次性交易,无法从交易完成或无法完成角度判断合同履行完毕时,就需要约定一个合同有效期。而实践中确实有不少企业经营者只考虑签约当时的顺利交易情况,不设定合同有效期,甚至希望合同成为无限制的长期合同。而一旦合同履行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法律风险。我国合同法没有规定“情事变更原则”,如果确实无法确定有效期的合同,应当详细约定合同解除条件予以弥补,以避免因此产生的法律风险。

(2)履行时间。任何一个合同双方当事人都有若干的权利义务,各项义务之间有时存在顺序问题,有时一些义务必须限定履行时间,否则将给其义务履行造成障碍。而具体义务的履行时间经常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合同的次要义务更容易被当事人忽略。甚至在实践中,一些合同约定了迟延履行的违约责任,但却没有约定相应的义务应该履行的时间,违约也就无从谈起了。

(3)履行期限。一些义务不是简单的行为,除了明确时间外,还需要给当事人一定的期限,如通常付款会规定在几日内完成。一些以特定行为完成为合同有效期的合同,直接规定合同有效期确实不便,若因此不限定履行期限产生的法律风险不容忽略。为避免法律风险,约定对方完成特定行为的最长履行期限是一种较好的选择,一旦对方迟延履行,则可以解决合同。

6、履行方式及法律风险防控

履行方式与风险转移有密切关系,也是合同较为重要的条款。不同的合同义务涉及的履行方式限定要求不同,衡量履行方式条款是否具有法律风险,应当根据具体的交易要求与合同确定的履行方式是否相符进行判断。有时合同签订背景也会影响履行方式法律风险值。

(1)代为履行问题。企业在选择交易对方时,通常会根据交易需要衡量对方,保证具体对方亲自履行合同能够有效保证合同顺利履行。当合同出现代为履行约定时,则可能给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法律风险,特别是在代为履行缺乏相应限制时,法律风险值将更高。在设计合同、加工承揽合同等对当事人能力有特殊需要的合同中,缺乏代为履行禁止条款就应当归入法律风险范畴。

(2)运输条款问题。运输条款属于履行方式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在涉及运输的合同中,双方关于运输方式、运输费用承担、运输风险负担等约定不明,都是较为明显的法律风险。

7、风险转移及法律风险防控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因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的原因产生的损失仍然需要确定承担原则,风险转移制度就是处理这种风险由谁承担的规则。法律针对不同类型的合同对风险转移分别作出了规定,如《合同法》第一百四十二条(买卖合同)、第二百三十一条(租赁合同)、第二百六十五条(承揽合同)、第三百一十四条(运输合同)、第三百三十八条(技术开发合同)等。然而实际合同的风险转移条款内容更为丰富,约定不当将产生各种法律风险。

(1)超越法定范围承担风险。法律规定的风险转移属于任意性规定,当事人在合同中可以重新安排风险转移,但从法律风险评估衡量角度看,若企业根据合同约定承担了法律规定应当由对方承担的损失风险,属于合同约定不当产生的法律风险。

(2)无名合同的风险转移约定不明。实践中合同类型纷繁,多数属于无名合同,这些合同的风险转移没有法律规定,同时风险转移条款不是合同的必要条款,当事人容易忽略。然而一些合同运用风险转移制度的概率较高,这些合同中风险转移约定不明是必须考虑的法律风险。

(3)法定风险转移的具体界定不明。法律规定的风险转移采用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这些概念在具体交易中如何界定并不简单,若双方没有一致的认识,争议可能性客观存在。另外,法定的风险转移具体细节也有赖于双方合同的明确约定,这些约定不明的法律风险应当认真进行衡量。

(4)风险转移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当事人通过合同约定,对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进行限制或免除,广义而言同样属于双方就风险进行重新分配。法律为防止当事人利用自身的缔约优势排除自己的基本责任,因此规定了免责条款无效的情况。若企业在合同中约定的风险转移违反这些法律强制性规定,违法风险产生的损害需要认真对待。

8、保密条款及法律风险防控

现代经营信息对企业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在对外合作时,难免了解或让对方了解经营信息、技术信息、管理信息等。签订保密条款能够有效保障这些信息不被他人滥用,尤其在技术合同中,保密条款更是非常重要的条款。保密义务也应当是双方的,而不是单方的。保密条款应当对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等进行定义,应当约定保密义务的范围、方法、保密处理程序、保密期限以及失密救济等内容。保密条款法律风险导致的损害不易计算,对企业的伤害有可能是致命的打击,因此在约定时应当格外注意。

9、不可抗力及法律风险防控

不可抗力是法定的免责事由,《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七条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不少企业在订立合同时也会约定不可抗力条款,最常见的就是将法律条文直接搬用,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真的发生不可抗力时,双方往往争执不休。

法律对不可抗力的规定比较笼统概括,在实际约定时应该进一步明确有关内容。不可抗力条款应当包括:

(1)不可抗力事件的范围;尤其是双方需要特别排除的事件,如政府行为是否属于不可抗力等;

(2)事件发生后通知对方的期限以及迟延通知的责任;

(3)出具证明文件的机构;

(4)不可抗力事件的后果;哪些导致合同解除,哪些只是部分解除,哪些只是暂停履行等;

(5)其他与不可抗力相关的事项,如减少损失措施的采用、费用承担、保险等。不可抗力因素发生的概率一般较低,但在长期合同中,该条款应该引起重视。

10、违约责任及法律风险防控

违约责任是双方合同出现问题,无法正常履行时,依靠事先约定解决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明确具体地约定违约责任,双方合同出现问题时,可以根据违约责任约定妥善解决相关分歧,避免诉讼带来时间和精力的无谓投入。

然而多数的企业经营者在约定违约责任时,并不知道该如何约定,经常看到合同中写道:一方违约,承担违约责任或按法律规定承担违约责任。这样约定没有实际效果。因为没有约定具体的违约责任,只能要求对方赔偿损失,但这种损失不好计算且举证困难。因违约责任约定不明导致企业吃哑巴亏的情况并不少见。

(1)部分义务缺乏对应的违约责任。在考虑义务的时候不是单一的,如卖方的交货义务就应当根据延迟支付、不能交付、交付物品不符等分别约定违约责任。若合同部分义务缺乏对应的违约责任,因该部分义务履行发生分歧时,双方必然产生争执。

(2)违约责任缺乏具体的计算方法。一些合同义务违反带来的损害很难明确,双方容易就责任承担标准发生分歧,因此合同缺乏违约责任的具体计算方法就会存在法律风险。

(3)未设定解除合同的权利。当对方当事人违反合同义务达到一定程度,继续履行合同已经失去意义,然而企业若没有保留解除合同的权利,解除合同企业常常付出较大的代价。

11、解决争议条款及法律风险防控

不同的司法区域对企业法律风险是不同的。企业对注册所在地的司法实践最为了解,若合同纠纷能够在该区域进行处理,法律风险能够最有效地得到控制。因此,在合同中通过争议解决条款,约定有效的仲裁或诉讼管辖法院,是有效控制法律风险的重要环节。

若约定在对方司法区域管辖,法律风险值通常比管辖约定不明的风险更高。在涉外合同中,约定在国外进行管辖或仲裁,争议解决的成本和难度将大幅上升,法律风险将更高。

12、生效条件及法律风险防控

合同的生效,是指已经成立的合同在当事人之间产生一定的法律拘束力。此时能够产生合同当事人所预期的法律后果。最为常见的约定是:“合同自双方签字或盖章之日起生效。”如果一些较为特殊的合同,需要在特定条件或期限届满后才决定是否执行该合同,生效条件就需要认真对待。

13、合同目的及法律风险防控

《合同法》第九十四条规定: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可以解除合同。然而合同目的有时并不容易说明,特别是一些合同形式与双方实质目的有出入的情况,如当时购买物品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履行双方的租赁合同,因租赁合同解除导致买卖合同目的无法实现。必要的对合同目的进行事先说明,对于双方将来发生此类情况解决有所裨益。

上一篇:上海松江财政局构建信息应用系统平台案例下一篇:一顿美味的大餐四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