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我的随笔作文

2024-06-19

清明节我的随笔作文(精选7篇)

篇1:清明节我的随笔作文

今年清明节那天,早晨起来天就阴沉沉的,像又要下雨的样子。我们一家四口,老伴、我、女儿和小外孙,八点多就去庄南三畛地上坟了。

坟地近旁的桃树林梨树,花开得正盛,一片片粉红雪白,都静穆在晨露之中。排碱沟两岸绿草如茵,沟底有细流淙淙地响着,像是人语细诉。来到坟地,我们烧纸、奠酒、献上食品水果、叩头,然后圆坟。一切都做完了,老伴说咱回,我却没有马上离开的意思。看着青藤漫绕的坟头,那青灰的墓碑,那缕缕青烟渐飘渐远,我的眼睛湿漉漉的了。

坟里躺着的两个人,公公和我没有在一屋生活的经历,谈不上长晚辈之情。而婆母却和我共同生活了二十一年。二十一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只是一瞬的时光。而对于过生活,二十一年,则是一段不短的生活区间。

二十一年,婆媳之间该有多少事情要经过,一家人该有多少家长里短要发生。过去的岁月已渐行渐远,而往事却并不如烟,有些事在我的心里永远记得。想起它们,我便常常情不能自已。我多情么?也许是。但却绝没有半点哗众取宠、博取眼球的娇情。

婆母小时上过学,孝义完小毕业,在她们那一代人中,算是有文化的人。所以,她的为人处事,和一般年龄相仿的农村妇女是不一样的。在婆母的身上,除了勤劳朴实以外,她还具有通情达理、豁达大度、和善亲切的好品德。人说婆媳关系难处,甚至不知那位先哲还有“婆媳是一对天敌”的断言,我却从婆母那里获取过难忘难舍的温馨亲情。

我结婚那年,婆母六十二岁。最初接触到的婆母,一身黑蓝色的棉衣棉裤,头裹一方深棕色头巾,显得比她实际年龄要大几岁。也难怪,她们那一代农村中老年妇女,大多数都是那样。新媳妇进门,不知婆母脾气秉性,所以我多少还是有些怯生感。但很短的时间里,我的这种感觉就烟消云散了。一位和善亲切的母亲形象,在我心中渐走渐近了。

那时,我在镇上初中任教,学校离家里只有步行十分钟的距离。爱人在渭南城区一个工厂上班,一星期在家也就一天半的时间。我便对婆母说我不回家吃饭,在学校灶上吃,怕麻烦她。她听后却笑着说:“大灶上吃不好,你就回来吃饭,就咱娘们两个人,有啥麻烦不麻烦的。”于是,我就改买饭菜票吃大灶而为回家吃小灶了。

每当我放学回到家里,总有现成的菜饭在等着我享用。我每天吃着不断变化花样的可口饭菜,听着婆母边吃饭边啦着的有趣的闲言笑语,我们婆媳之间的距离在一点点地消失。

冬天晚上冷,婆母便让我和她睡在火炕上。她善言语,总是给我说那些陈年旧事。她说娘家在杜王,她却是在孝义长大的,赵家“七间底下”是她小时的家园。她说赤水的蚊子,孝义的银子。听老人说,有一年,孝义街中间的大涝池里,无数铜钱大的蛤蟆群体漫过街道向西爬出城门,去得无踪无影。有人说孝义的好风水走了。她说她的父亲在旧军队当师爷,替人打抱不平,在她十二岁那年被恶霸打了黑枪。她说她结婚的第二年冬天,有一天晚上遭土匪打劫,金银首饰衣物尽数被劫走,弄得她当下无棉衣可穿。她说大姐十岁上自己跟上剧团去学戏,拜余巧云为师,小娃上台前瞌睡,慌忙中踢倒了电壶……

每晚听着婆母有趣的故事,在快乐之余,也长了见识。我分明感到了眼前老人的风趣和善亲切,当初的怯生感早已荡然无存了。还记得,偶尔我回到家时饭还没做好,婆母总是从灶火取出烤得干黄的蒸馍,或是烧熟了的红苕,叫我先吃着,她却在锅上案上忙着。我要帮忙做,她不让,说马上就好。

冬天里,我的手脚常冻伤,手上的冻疮旧的没好新的又来。吃过饭的洗锅涮碗,婆母就常抢在我还未吃完时,就把锅案拾掇得干干净净了。我不好意思老人伺候小人,有时坚持要自己干这些活,她总是说:“你手上的冻疮见不得水,就这一点活,几下就做了,不用你。”

八十年代初,电褥子还没普遍使用,床上的取暖设施也就是暖壶暖水袋了。当时我代毕业班课程,晚自习上完回到家里,总在十点以后。婆母总是早早地灌好暖壶,放在我的被子里,烘暖得被褥上下都热乎乎的。等我做完一些事上床睡觉时,坐在暖和的被窝里,不但冰凉的手脚得到了温暖,而且我的心也被这温暖感动着。我常嘱咐自己,一定要対老人家好,不然自己的良心过不去。知恩当报,为人师者,应当做到做好。

我的两个孩子,是婆母一手带大的。从她们的襁褓期到呀呀学语,再到步入小学初中,婆母付出了比我还要多的辛劳。孩子小时,我白天的绝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忙工作,婆母在家既带孩子又做家务。即便这样,她总是把孩子拾掇得干干净净,家务做得井井有条。

她会给孩子教崔护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的诗歌,她还会教“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的蒙学诗。她教给孩子有趣的童谣:“红虫虫,格崩崩,钻石山,进木洞,娃窑里,得了病”。她给孩子说笑话:“月亮明愰愰,贼来偷酱缸。聋子听见忙起床,哑巴高声喊出房。瘸子追上去,一把拉住头发,看看是个和尚。”……

每当孩子以稚嫩的声音把婆教的诗背给我时,在高兴孩子聪明乖巧的同时,我总记着老人的功劳。我清楚地记得,因为上晚自习,我常十点以后才能回到家里。这时的婆孙,总是孩子趴在祖母的肩头闹着,祖母也困倦之极,几欲瞌睡了。这样的情景日复一日,我看在眼里,自责在心里。但婆母却从来没有过一句怨言,或有过不悦之色。每当我对她说些自责的话时,她总是说:“干公家的事,哪能由着自己。”多么难得啊,她的通情达理,甘受辛劳,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我搞好工作的坚强后盾,使我能够多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安心地做好我的工作。

篇2:清明节我的随笔作文

民办教师的经历是艰辛的,转为公办教师是所有民办教师的渴望。而考转为公办教师,需在有机会有条件的前提下长期备考。在我由民办考转为公办的过程中,除了自己的倍加努力之外,有婆母的功劳在其中。

为了考试,我要利用晚上、假日不断地学习。尤其是临近考试的一个月、半个月里,早上不明起,晚上十二点以后睡是常事。这样就把几乎全部的家务推在了婆母身上。这对于七十多岁的老人来说,不能不是很辛苦了。但婆母总是对我说:“只要你能考上转正了,我受些劳也值得。”那时候,经常是我在后面房子看书,婆母在前面房子做饭、做家务、经管孩子。她把饭做好了,就大声地叫我出来吃饭,我才意识到又到饭时了。

还记得,她在我忙着看书学习的时候,总时不时地给我送来洗净的水果,天很热时还有她在対门买的雪糕。她一边给我手里递吃的,一边叮咛我:“看一看,歇一歇,一口吃不成个大胖子。”1993年,我终于以优异成绩考取了中师民教班。录取以后,婆母为我高兴着。她和经常来家里打纸牌的老头儿老太太,说着我考试学习的辛苦,却从不提她的辛劳付出。我常想,婆母对于我的爱心,恐怕对自己的子女也莫过于此。我在心里告诫自己,遇到这样的老人,是你的福气,但要知福知恩。否则不配站在讲台上给学生讲大道理。婆母的任劳任怨,爱心仁泽,我永远记在心里。

婆母性情直爽,说话高喉咙大嗓门。街道药店有个店员王聋子(外号)说,谁说话他都听不清,要问几遍才知道要啥药。光二×××说话他能听清,不用问第二遍。可见说话声高是婆母长久的习惯。说话声高者,往往性情直爽。人常说,再好的婆媳也免不了矛盾,上下牙齿还有瞌碰的时候。婆母说话声高,有时确像是在无端地对人发脾气。我有时也不免有错觉发生,也就在情绪上表露出来。每当这时,婆母总是主动给我解释,让我别往心里去,说她没有责怨我的意思,说一家安乐值千金,说知性者同乐。老人的诚恳善意,会使我的不好情绪很快烟消云散,代之的是愉快地工作,高兴地做事。

婆母的直爽大度,使得我们婆媳在二十一年的相处中,从没有真正的吵过一次嘴,红过一次脸,结过一点怨。那种你抽我裂的紧张气氛很少很少出现,有的只是尊老爱小的和谐氛围。我们婆媳的和睦相处,也曾引来众邻里的不少赞誉。有的老人当面夸我孝敬老人,我都把婆母的好提在前头。那是我的真心话,绝非应付装门脸的虚言。

8月22日早晨,婆母突然地脑梗了。经多方治疗后,终因年纪大了而见效甚微。接下来的是,婆母除了脑子依旧清晰、说话仍然正常以外,其他的生活日常行为则完全不能自理了。直到4月底婆母去世,中间经历了两年八个月的时间。

在老人病痛的日子里,我常看着不能行走、终日坐着躺着的老人,心里难受。我总在告诫自己,老人的最后时光,一定不能让她的身心受委屈,再怎么受累,也要让她少受些病痛折磨。我常想,人这一辈子,什么时候需要人伺候?一是小无能力时,再是老年有病时。生活中,人人对自己的子女尽心尽力,倾其所有,为孩子营造优越的生活环境。这一点,一般的人都能做到。是为“孝之下行易。”

而对老人,尤其是有了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更应尽最大努力去孝敬他们,为他们营造一个相对舒适的生活环境,以减少他们的病痛折磨,让老人在有限的生命时间里,心灵得以安慰。人说“孝之上行难!”我能尽好这个孝吗?在婆母生病期间,我尽了最大的努力伺奉她老人家,做到了儿女对患病母亲应做的一切。为此,婆母常感动得流泪,总是说:“你咋对我这么好,我前辈子积了啥福了。”我便半开玩笑地对她说:“你那么好,把我教会了。我不好行吗?”说得老人破涕为笑了。

204月底,婆母驾鹤西去了,终年八十三岁。在悲痛爱怜的交织中,我为婆母拟了挽联:“勤持家爱子惜孙浩恩泽后代;明世理睦邻和戚馨德传百世。”三年后,我又为纪念婆母三周年拟了挽联:“冬去春来三秋思念长似水;物换星移千载承恩重如山。”在对联的格式上,我没太推敲。我只知道,上面的词句,表达着子女亲人对已故母亲的一片痴情,其中更有我的一份真情。而这份情,来自婆母本人。归还于她,不也是天意吗?

今生遇到你,是我的福分———我的婆母、我的母亲。您的音容笑貌永远在我心里。

篇3:清明节我的随笔作文

开学没有几天, 学生就开始状态百出。上课讲话的, 午休讲话、下位的, 同学打架的, 让我应接不暇。怎么办?有老师说, 罚呗!罚做清洁, 罚抄班规等等。罚他几次, 他就怕了。可仔细思量, 发觉不妥。为什么呢?现在的学生逆反心理强, 如果一犯错就罚, 学生很容易产生逆反, 甚至破罐子破摔。不管你老师怎么罚, 他都无动于衷, 那不把自己逼进了死胡同吗?况且学生犯的这些都是一些小错, 有的甚至是他们的无心之过。只要老师适当的加以引导, 他们完全可以改正, 甚至做得很好。正如《孙子兵法》云:攻城为下, 攻心为上。

故事一:

开学第一天, 班上就有个叫杨云杰的孩子迟到, 第二天这个学生变本加厉, 不仅迟到, 连作业也不交了。

对这个学生, 我比较了解。上期因为初三的工作结束早, 学校就派我出去招生, 刚好就到了他所在的小学。当时他班上的同学就说, 杨云杰不爱学习, 从来不交作业, 天天迟到, 上课就睡觉, 是他们班的四大天王之一。本来不想把他招到学校的, 但是他是我们的对口生, 户口、毕业学校都是我校的招生范围, 没有办法啊!开学分班的时候, 我一直祈祷不要分到自己班, 但是老天爷好像故意和我作对, 怕什么偏就来什么。

这才刚开学就像这个样子, 三年的时间可怎么熬啊!但是既然遇到了他, 就不能放弃。

我马上和他家长联系。家长说, 早上很早就叫了他起床, 但是他就赖在床上不起来。至于作业, 他小学时就不喜欢做作业, 家长也没有办法。

经过和家长的沟通, 我发现家长一方面比较惯孩子, 另一方面就是对孩子没有信心。

我首先找孩子谈了话, 给他鼓劲。告诉他小学的学习不好并不代表现在学习不好, 更不代表将来也不好, 孩子的可塑性是很大的, 只要他肯努力, 肯定会有进步。然后我又和他家长沟通, 告诉家长:第一, 不能惯孩子的坏毛病, 不能由着孩子的性子, 在关键问题上家长坚决不能让步, 必须让他按时起床, 按时完成作业。希望家长在刚开学的时候严格要求孩子, 养好孩子的习惯。第二, 家长应该相信自己的孩子能学好, 不能放弃, 要给予孩子信心。

同时, 我也给他适当的调整了座位, 安排了一个较好的同学和他一起坐, 在他跑神的时候提醒他, 在他不懂的时候给他讲讲。这几天他再也没有迟到, 作业也都按时交了。我发现他每节课也在努力地学习, 认真地记笔记。我也及时地联系家长, 告诉他们孩子的可喜变化。

反思:如果我当时只是一味地批评杨云杰, 他恐怕现在就和小学没什么差别了。

补叙:后来我又和家长联系了几次, 才了解到其实孩子很可怜。他没有父亲, 母亲在南坪的一家商场上班, 每天回到家已经将近12点了。孩子每天回到家只有他自己一个人, 孤零零的, 没有人说话, 也没有人关心他。因此孩子的性格很内向, 在班上从不与人交往, 成绩也越来越差。了解了这些情况后, 我随时都关注着这个孩子, 特别叮嘱他的同桌要多帮助他, 多和他交流, 和他做朋友。前几天, 他的同桌告诉我, 说杨云杰居然一口气和他说了5句话, 还看见杨云杰笑了。

故事二:

今天中午午休刚刚结束, 徐成剑就到我办公室, 很委屈地告诉我他给班上丢了脸, 班上因为他被扣了分。当时我很生气, 本想狠狠的批评他, 但是我还是压住了怒火, 问他怎么回事。他说, 中午在食堂吃饭的时候, 他不小心把菜里的油撒在谢建军的汤碗里, 谢建军就把那碗汤倒在他的菜里, 他没法吃, 就把饭菜全倒了, 被学生会的同学逮住, 因为浪费严重, 班上被扣了分。

我让他把谢建军叫来, 问清了情况, 确实如徐成剑所说。我没有批评他们任何一个, 而是让他们仔细想想, 自己有哪些做得不对的地方。徐成剑就说:“老师, 我不该把油撒在他碗里, 可是我真的不是故意的。”谢建军也说:“老师, 我把汤倒在他菜里, 但是那碗汤我并没有喝过, 我也没有弄脏。”

看来两个孩子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我问徐成剑:“你不小心把油撒在了同学的碗里, 假如你当时及时给同学道了歉, 并主动帮同学再舀一碗汤, 你想, 同学会把汤倒在你的菜里吗?”他想了想说:“不会。”然后, 我又问谢建军:“徐成剑把油撒在你的碗里, 不管他是不是故意的, 你把汤倒在他的菜里, 这种做法恰当吗?这只能说明你是一个锱铢必较的人, 让人瞧不起。你愿意做一个让班上同学都瞧不起的人吗?”他说:“不愿意!老师, 我错了。”

经过老师的开导, 两个同学都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并且明白了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应该怎么处理。

反思:如果我当时按照班规处罚了徐成剑, 也许他和谢建军的结就永远也解不开了。经过老师的教育, 他们不仅认识到了错误, 而且懂得了与人为善的态度, 学到了为人处世的方法。

故事三:

最近和徐成剑一个小组的同学经常反映, 说徐成剑上课又讲话了, 他又没有交作业, 他的英语听写又没有改错……总之, 因为他, 小组被扣了不少的分。于是有同学说, 老师, 我们可不可以不要徐成剑。

听到这个话, 我很震惊, 我意识到自己的教育出了问题。我班在班级管理上实行的是小组考评制度。六个人一组, 这六个人就是一个整体, 如果其中有一个同学表现不好, 就会扣整个小组的分。

他老扣小组的分, 拉小组的后腿, 同学们不喜欢他, 也很正常。但是如果同学们就此抛弃了他, 这对徐成剑的打击是相当大的, 以后他很可能会破罐子破摔, 孩子岂不就毁了!同时这样也不利于班集体的整体建设。

需要和同学们好好谈谈心了!

我首先找小组长, 做了小组长的工作。再召集其他的同学, 告诉他们不能因为自己的组员遇到了困难, 就抛弃了他。大家是一个整体, 必须互相帮助, 共同努力。然后我又找徐成剑谈心。

徐成剑的成绩不好。他在入学考试中是年级的倒数第二名 (倒数第一名是一个有智力障碍的孩子) , 在学习上是相当吃力的。如果老师要求他每天的作业必须做到多好, 那无异于痴人说梦。我跟孩子仔细的交流后, 给孩子提了下面几个力所能及的要求:第一, 作业必须努力完成, 每天必须按时交, 保证作业这一项不扣小组的分。第二, 上课严格要求自己, 不讲话, 不做小动作, 争取纪律方面不扣小组的分。第三, 如果自己不小心扣了分, 就要努力把分找回来, 比如多为班集体服务, 积极帮助其他同学。另外, 我还专门安排小组长帮助他。每天检查提醒他的作业, 遇到他不懂的给他讲讲。

这个星期, 他们小组再也没有人来反应徐成剑了。他不仅按时交了作业, 没有任何违纪, 反而为小组挣了不少分。学校开运动会, 他积极地去帮学校搬桌凳;中午休息, 他积极地去打扫办公室清洁;课间操后, 他积极地去为班上领牛奶。小组评分的时候, 他的分数居然是最高的。他被评为小组榜样。

以后的每一天, 我看到他不再像以前那样无精打采, 课堂上坐得端端正正的, 做事也很积极。他每天脸上都带着笑。看得出来, 他真正感受到了学校生活的快乐。

反思:如果我当时只是一味地批评徐成剑, 按照班规处罚他, 不去真正的了解孩子, 帮助孩子, 孩子可能就又会回到小学时候的状态, 被同学孤立, 对学习失去信心, 每天生活在恐惧中。想想自己都觉得后怕!

篇4:我的教学随笔

我开创了亲身体验法。第一堂课,我设置开店的情景,卖几种他们感兴趣的电子产品,其中包括MP4、MP5和多个不同牌子的手机。他们赶紧跑来问价位和功能,还进行比较,其实这就是生活中的交易。趁此我说出不同的价格、不同的功能,并解释为什么存在不同:所消耗的时间才是商品卖得贵的根本原因。接下来我还告诉他们由于现在人们需要智能手机多,所以智能手机的价格要比普通手机贵,让他们明白消费者的需求是生产者的导向。还告诉他们一条生活窍门或生意经:要想省钱,就买反季节的货;要想赚钱就卖紧俏货,走不寻常的路。这堂课很快结束了,让我很轻松,也让学生体验了生活,做了主人,培养了他们的实践意识和动手能力。

我运用了实例论证法。理科生理性思维较强,更讲究实用性,为此,我采用具有典型说服力的事例让他们知道这些理论知识对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在讲《经济生活》时,我读一封某学生就业后给我写的信,让他们知道毕业了的学生在“统一”集团产品营销方面取得的成绩以及心得,告知他们销售方面必备的素质、资源和素材。这样让他们很轻易地知道自己学习经济生活知识的作用,启发他们的兴趣,从而让他们愿意听下去。

我最喜欢的唠嗑谈话法。很多人认为思想政治课乏味枯燥,如果从头到尾念着书本上的东西,没人会听。所以在讲课的方式上,我就坐在前面或坐在学生中间,与他们一起话家常。在传授文化生活的知识时,与学生谈电视剧和电影,他们从日本影视,美国影视,韩剧,泰剧,印度影视,法国、英国、俄罗斯影视等来分析文化的特点和优势,并且因此引申到与他们有关的人文伦理、风土人情。他们谈自己生活的小镇,到小县城、到所属城市,再到外省,从语言、饮食、服饰、风俗礼仪等,探讨国人的不同文化,明确了分民族、分地区,也明确了这种个性文化带来的商业利益。自从采用这种方法后,对理科生上的课并不是那么索然无味,反而让我觉得跟他们拉近了距离,发挥了我自己独特的作用,他们还对我刮目相看。

只要我们掌握教材的特点,把握学生的心里,遵循教育的规律,不管是理科生的课还是文科生的课,我们都可以把政治课上得精彩有效。

篇5:清明节随笔作文

人间最美四月天,草长莺飞,百鸟鸣唱,春耕春种的大好时机,大地充满盎然生机。清明在四月的伊始,给这份美平添了一些庄重和伤感。

儿时的我对清明这一传统节日的认识是懵懂的,对它的理解也仅限于唐代大诗人杜牧那首脍炙人口的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村。”每年的清明节都是细雨蒙蒙,今年也不例外,雨,丝丝缕缕,很应时,妈妈说:“贤贤,我们今天去给外婆扫墓”,爸爸开车,不一会我们就出了城,来到了郊外,“哇”,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让人心旷神怡,我贪婪地呼吸着“天然氧吧”,欣赏着窗外的.美好春光,小草破土而出,彰显着它旺盛的生命力,绿油油的麦浪随风翻滚,预示着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金灿灿的油菜花,迎春花,粉红的桃花……开满了漫山遍野,让我体会到大自然的勃勃生机。

正当我陶醉在这春天的美景中时,妈妈打断了我的思绪,原来,我们已经距离外婆的墓地很近,下了车,爸爸妈妈拿出鞭炮,冥纸,酒水等。我们顺着一条羊肠小道来到外婆的坟前,“冥钱飞起白蝴蝶,人生啼哭似杜鸟”,远处,烟雾袅袅,隐隐有哭声传来,大家都在思念已经去世的亲人,在清明节得到了宣泄,我问妈妈外婆是一位什么样的老人?妈妈说:外婆是一位非常善良,勤劳的人,她的一生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也没有什么伟大的抱负,也可以说是没有机会,她一出生,就被推进为吃饱穿暖而挣扎的岁月里,短暂的一生,家人是她生活的重心,灶台和责任田是她永不下岗的工作岗位,尝尽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如今生活好了,吃穿用度都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听着听着,泪水就模糊了我的双眼。

篇6:清明节文明扫墓的随笔作文

我们在去烈士陵园的路上,路上人来人往,每个人不说也不笑,看不到一点高兴的表情,花儿,草儿也都低下了头,小鸟也在悲伤地叫着,我们来到烈士陵园,来烈士陵园扫墓的人很多,他们有的手捧花圈,有的手提花篮······连许多小孩子都手捧自己做的白纸花,我看见一个纪念碑,上面写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里面的苍松翠柏都站立不动,我还看见革命烈士的坟墓,接着我们还听了领导的讲话,首先我们为革命烈士默哀三分钟。最后我们听了烈士们的生平事迹,在战争时代,革命烈士冒着枪林弹雨,冲锋陷阵,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前面的战士倒下了,后面的战士冲上来,子弹打完了,用手榴弹,敌人把手榴弹扔过来,战士们快速拾起来,又扔过去,手榴弹在敌人中间开了花,手榴弹用完了,用刀砍。革命烈士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安息吧,烈士们,我们会很快长大,沿着你们的足迹继续走下去,接着我们又去了乔冠华故居,知道了乔冠华是伟大的外交家政治家,为祖国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次扫墓让我受益匪浅。

烈士们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时,仿佛在讲述他们的斗争故事。在我们通往幸福的道路上,有他们洒下的鲜血。

亲爱的革命先烈们,你们用青春和生命为民族解放和英勇奋斗取得的辉煌成就使我们钦佩;你们留下的崇高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永远激励我们前进和进步。

你们播下思想的种子,已经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引领我们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今天,我们收到从你们手中传来的接力棒,应该拓展视野,掌握技能,全面提高自己,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奉献一份力量。

亲爱的革命先烈们,在这一刻,我们只想用鲜花来悼念,只想用花圈来表达我们的心意,只想用石碑来表达我们的敬意……但是,我们明白,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继承你们的意志,发扬你们的精神,让我们的明天更加辉煌,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篇7:描写清明随笔作文

昨天一直下雨,今天天气晴朗,我和爸爸,叔叔,婶婶要给爷爷上坟,爸爸开车拉着我们回老家了。今天老奶奶在家,我的老爷爷去给战友上坟去了。中午一大家子在我老奶奶家吃的水饺。

下午,我随爸爸,叔叔们一起去给我爷爷上坟。时光飞逝,岁月无痕,眼,爷爷已经离开我们七年了。我爷爷在我三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奶奶常常看着爷爷的照片流泪,怀念,思念我的爷爷。跪在爷爷坟前,看着纸燃烧时的烟,熏得我好难受,对爷爷的想念,化作泪,滴在他的坟前。我在心里默念,“爷爷,你在那边还好么?”冥冥中,听见爷爷在说“孩子,坚强点,不要哭。好好听话,好好学习,做一个听话的好孩子”。

上一篇:湘江干流衡阳段水环境质量现状分析与评价下一篇:俄语四级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