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装饰瓶说课稿

2024-06-21

小学美术装饰瓶说课稿(精选3篇)

篇1:小学美术装饰瓶说课稿

绕口令《盆和瓶》说课教案

一、分析学情与教材

本次教学对象是幼儿园大班儿童,年龄均在5—6岁左右。教育心理研究表明:5—6岁儿童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训练普通话,培养儿童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园教育教学中一项长期而重要任务。语言作为儿童交往与发展的重要工具,指导训练其平舌音、翘舌音、前后鼻音又乃是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的难点。因此,本次教学活动我选择了陕西旅游出版社出版的大班语言活动课程的绕口令《盆和瓶》。

这首叙事性的绕口令儿歌《盆和瓶》以生动形象的情节故事为主线,写出了盆和瓶相撞时的趣事。

二、确定目标与重难点

根据教学内容,我把教学的目标定在了以下三个方面 教学目标:

1、练习“盆”“瓶”和“碰”的正确发音。

2、熟悉绕口令内容,能快速朗读绕口令,语言流畅,音调准确;

3、通过盆和瓶的不同发音,引发幼儿对绕口令的兴趣。教学重点:能正确朗读绕口令,语言流畅,音调准确 教学难点:能快速朗读绕口令,字词发音准确。

三、设计原则与教法

针对儿童的认知特点,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我考虑设计主要以图画演示、朗读示范与表演、游戏活动展示等形式,通过听说结合、动静交替、循序渐进、层层提升的原则,达到预设的目标。

图画演示——教师将教材上不动的整体图画进行分解,根据自己设计的教学需要相结合,以内容表达时前后需要,逐一展示,引导帮助孩子对教学内容的初步了解和掌握。

朗读示范与表演——在孩子们经“图画演示”之后对绕口令内容有了初步的认识,经过欣赏听读绕口令后,教师引领幼儿采用做游戏(黑白颠倒)、为绕口令编动作的方式引导幼儿主动参与,使其在轻松愉悦的活动氛围中进一步学习掌握绕口令内容。

游戏活动展示——通过跳皮筋读绕口令的的形式,帮助幼儿快速准确的掌握绕口令的内容,更加熟练地读准重难点字的发音,同时,让孩子们在玩耍的过程中,体会绕口令的韵味。

拍打节奏

----幼儿在熟练掌握内容后,为了使全体幼儿感受绕口令的语言风格,也为了使幼儿都学有所获。教师通过打节奏的方式(一字一拍,由慢到快)让孩子在玩中轻松的学。

四、实施方法与过程

遵循已设计到的原则与教法,我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考虑以下几个程序展开。

一、激趣引入(1分钟)

老师以神秘的口吻说道:小朋友们,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神秘的袋子,你们猜一猜里面装着什么?从而营造悬念,集中孩子们注意,尽快进入教学主题,其目的,为教学作好铺垫。

二、学习读音(2—3分钟)

师独白:“一、二、三,我来了”(出示盆和瓶的实物)(并请孩子们重复说出“盆和瓶”)。

师说:刚才老师来给你们上课的途中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你们想听吗?请小朋友认真听,然后把你听到的告诉老师。

教师小声说出:盆碰瓶 和 瓶碰盆,让学生大声说出

师说:现在我们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示 “盆”“瓶”“碰”“瓶碰盆”“盆碰瓶”片段学习重难点字的发音,初步完成目标1。

三、出示图片,感知绕口令内容(4-5分钟)

师1:出示图片1(桌子上有个瓶子)谁能告诉老师在图上你都看到了什么?(注意引导学生用一句完整的话表示)【黑板上贴图片1】

师2:出示图片2(盆子里面有个瓶子)同上【黑板上贴图片2】 师3:让学生闭眼睛听,师将瓶子和盆子相互撞击,发出声。让学生描述(“乒乓”一声响)【黑板上贴图片3】

师4:师示范动作,学生猜语义。(不知是瓶碰盆,还是盆碰瓶)

(动作一:不知道

动作二:瓶碰盆

动作三:还是

动作四:盆碰瓶)【黑板上贴图片4、5】

四、学习绕口令(2分钟)

1、播放绕口令《盆和瓶》两遍

(第一遍学生听,第二遍小声跟读)

2、学习绕口令,纠正读音 游戏:黑白颠倒

玩法:学生和老师作为两个群体,当老师大声读句子时,学生就得小声去读,当老师小声读时,学生就的大声去读。(玩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己确定)

五、以游戏的方式,练习熟读绕口令

1、给绕口令编动作

2、以跳皮筋的方式读绕口令。

3、让学生打节奏读绕口令。节奏要注意由慢到快,一字一拍。也可以进行男女生比赛。)

六、结束部分

要求:请孩子回家后把这首绕口令朗诵给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和奶奶欣赏。

篇2:小学美术教育应加强装饰绘画教育

我从师范学校毕业后, 接手小学四年级美术教学工作。在教学实践中, 我发现这一时期的儿童对装饰画学习有浓厚的兴趣。装饰画的学习对学生的能力提高大有裨益, 特别是对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比其它画种更强。而小学教材中, 只有第七册有两节装饰绘画课, 因此小学美术教育应加强装饰绘画教学。

进行美术教学的改革与研究, 首先要熟悉我们的教育对象, 要研究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和在这个基础上反映出来的儿童美术特点, 把美术教学法建立在儿童身心发展的基础上。根据儿童发展的自身规律, 我们发现装饰绘画适合高年级儿童的美术特点。

装饰艺术是以点、线、面为基本要素, 通过对物象的夸张变形, 分割重组, 运用构成要素, 将东奔西走要素加以组合构成, 创造出无数理想的抽象图形。它的主要要点就是运用造型的基本元素对物象进行随意的组合, 从而创造一个新物象, 是嬉戏中的深刻, 是顽皮和严肃、天真和智能、直接刺激力和惊人暧昧性在想象力支配下的奇妙结合。装饰画的图案千变万化, 点线面的位置变化, 就会产生另一个新的物象。它将轻松和愉快得以纯化, 天真和幽默自然诞生。因此, 装饰画能满足儿童的好奇心, 激发学习的兴趣, 易于学生接受。

装饰画那种充满超现实的幻想, 抛弃文明的一本正经, 归于自然而然的原始生命, 与儿童那种富于幻想和天真无邪极为相似。装饰艺术是把具体简化到抽象, 从无以伦比的复杂性到极有魅力的单纯性, 从几何形到有机形, 从微观到宏观, 从经验世界到超验世界。通过对物象进行变形, 抽象或虚化的处理, 使具体实在的生活场景变成了有机体象形符号的形色关系, 确定的空间趋于含糊, 不定形体的生动感代替确定事物的呆板性, 一本正经的经验式构图成为动态明确的标志指向, 达到锻炼儿童想象力的目的。装饰绘画教育可以培养儿童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弥补儿童再造想象为主, 创造性想象差的缺点。

装饰画讲究构成艺术, 遵循构成原则和审美法则, 点、线、面的分布, 黑白灰的运用都按照构成原则进行, 色彩搭配要求和谐和美, 与各画种一样, 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传统美术绘画教育以培养儿童写实能力为主, 注意技法、技能的培养, 将人们观察事物局限于一个可视的空间之内, 局限于身边或人们熟悉的环境之中。强调透视法则、明暗等规律知识。因此, 培养出来的学生观察事物的视角范围窄小, 分析问题的方法单一。对涉猎现代知识的现代艺术不理解, 更不能接受。有人在评论现代艺术时, 用画家画得越怪越好来概括。这是原有教育审美观的局限, 因此原有教育系统对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培养有一定的局限, 不能更大地发挥美术教育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特点。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教会上的讲话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 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因此, 美术教育不能墨守成规, 要勇于改革, 培育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在绘画艺术突破传统艺术框架的同时, 美术教育也应突破传统美术教育的框架, 紧跟时代的脉搏, 加强装饰绘画教育。因为装饰绘画适合高年级儿童的生理、心理特征和在这个基础上反映出来的儿童美术特点, 易于学习和掌握, 更重要的是装饰画观察物象、分析问题的方法, 更有助于儿童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培养。

装饰绘画观察物象时, 抛弃了万有引力、透视法等规律知识, 从地球进入太空, 观察物象的视角范围扩大, 因此装饰画没有地平线, 没有地心吸力。从人体最微小的细胞活动, 肉眼看不到的红外线所拍摄的图片, 海底微小的生物, 对宇宙的奥秘增加感受认识, 扩展了视听官能的范围。引用复数消失点的一种空间结构表现, 没有故事情节, 代之以数学、物理的内涵, 具有装饰性格, 是浮游于太空的一种点、线、面的几何学无机形态, 使学生在观察对象时不受视觉的限制, 从多角度、全方位观察, 因此装饰画对学生观察能力的提高更为显著。例如动物装饰, 就需要学生不仅要认真观察, 找出动物的形体特征和习性, 还要观察其它物象, 如大象身躯庞大, 四肢如柱, 长鼻大耳, 习性是以其鼻子摄取食物和“工作”, 设计大象外形图案时, 多以夸张其鼻子为主。内形图案根据外形图案填充纹样。纹样可以是与大象有关图案, 也可以是记忆中的图案, 还可以是现场观察或通过科技知识语言的描绘自己设计出新型纹样。又如狮子的威猛异常;老虎的斑纹, 神秘而独具魅力;公牛的双角, 犀利而矫健;长颈鹿修长的颈项, 高傲而挺拔;猴子可爱的面相和动态, 轻巧而稚气。要使所画图案画面生动、具体, 形式新颖, 学生就需多观察物象, 扩大观察范围。

装饰绘画的意图是对物体进行最基本元素的分解, 重新创造一个新的有机体。作品不一定是为了反映自然而描写, 而是创造一个独立的物体本身为主题。例如我们在进行鱼的装饰时, 只是以鱼的外形作为一个轮廓, 鱼的鳞、眼睛就重要, 代以点、线、面所构成的图案, 这些图案与自然中的鱼有很大的区别, 成为一个新的个体。在作画前, 分析、思考、想象, 从而达到开发智力, 启迪智能的目的。装饰绘画的意图就是创造新个体, 因此通过学习、训练, 逐步培养创新意识达到创新精神的树立。而油画、版画、儿童画等画种都是来源于生活, 而略高于生活, 对生活的再现与表现, 对创造能力培养有一定的局限, 相对而言, 装饰绘画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更明显。装饰绘画是创造一个独立的物体, 想象的成分更多, 因此在很大程度上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它提示画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从不同的出发点去分析问题, 就会有不同的途径, 从而找到一条更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创造出比现有物体更为新颖、优美的物体, 进而训练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性能力。

篇3:小学美术装饰瓶说课稿

1.教材特点及编写意图

《“问号”之歌》是浙江教育出版社的《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本课主要是让学生树立爱学习的信念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旨在让学生懂得从小爱学习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认识到敢问、乐问、善问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品质,学会好问、多问,明白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任何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

2.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我拟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古今名人从小好学、勤学的故事,搜集相关的格言和谚语。

(2)能力目标:通过视频播放、玩中提问、生活中提问、讲故事和制作书签的活动中培养学生敢问、乐问、好问的良好学习品质和敢于探究的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生动手玩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敢问、乐问、善问的良好学习品质;明白爱学习源于对知识的渴求,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

3.重点与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懂得从小爱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敢问、乐问、善问和勤奋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难点是激发学生从小对学习的热爱之情。

二、说教法

品德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教育内容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符合其认知规律,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探究问题。因此,整堂课我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看、想中思考问题,以“一休”贯穿,与“一休”共同学习、共同思考,提出问题,运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己做、自己想、自己解决,成为课堂的主人。

本课我以四个活动为主线,重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供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空间和场所情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敢问、乐问、善问的学习品质和勇于探索的精神,促学生开“问号”之花、结“问号”之果、繁殖“问号”之森林,以此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说学法

课标提出: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解决问题,并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在情境寻找、体验“问号”是学生自主的探究活动,课前我用小魔术调动学生兴趣,又以在“百宝箱”中、生活中、图片中寻找“问号”,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使学生从一开始就进入情境,运用身体多感官寻找“问号”,体验在各种活动中发现、解决问题的乐趣,让学生乐学。

四、说教学过程

品德课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体验为主的课程。我紧扣教学目标,挖掘教材,设计了四个活动。

活动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育家培根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用“火山喷发”的壮观场面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激起学生的兴趣,为多问个为什么做好铺垫,让“问号”贯穿课堂。

活动二:在百宝箱中发现问题

新课标指出:应挖掘对学生有意义的题材,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在玩百宝箱的过程中,我用“一休哥”送来百宝箱引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动手去发现问题的欲望。在箱内装有源于生活的小玩具,让学生在自主选择想玩的玩具,并提出问题。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性,在玩中发现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探索精神,为引出“问号”之歌奠定了基础。

活动三: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新课标指出: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本课以“问号”之歌促发世界中充满了问号,大胆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问号”的足迹,扩展学生的思维广度,让学生提出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问题,培养学生好问的品质,为寻求解决方法作基石,引出:勤学(板书)。通过思考、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四:巩固升华

我设置了一系列有梯度的活动,从观察对比图片到讲牛顿的故事,得出科学家的发明创造都源于问号。通过收集名人名句、赠送书签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回归生活,体验生活。

五、说重点、难点的突破

本课的重点是:懂得从小爱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敢问、乐问、善问的良好学习品质。在处理重点上我紧扣教学目标,在寻找问题中培养他们敢问、乐问、好问的品质。我大胆的创设百宝箱,引导学生大胆发问,又在生活中大胆探索,引导学生勤学,通过名人故事让学生知道从小好问、勤学的重要性。

本课的难点是:激发学生从小对学习的热爱之情。让学生在提出问题后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并利用名人名句激发学生爱思考、爱动脑、爱学习的品质。

六、说板书

板书设计简洁明了。通过出示卡通问号,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用简洁的板书突破了勤学好问这一重难点。

板书设计:

“问号”之歌

上一篇:“平安冬至”倡议书下一篇:我后悔的一件事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