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管理体系

2024-07-04

建设管理体系(共8篇)

篇1:建设管理体系

受气候因素和地理因素的影响,我国水能资源的时间分布呈夏秋湿润多雨、冬春干旱少雨的特点,在空间分布上呈南多北少的特点。为此进行水能资源的季节性和区域性调控,成为我国调控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对水源和水能需求的重要措施,比如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和建设。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为了节约工程建设的成本,提高工程建设的管理水平和质量,监理工作开展和实施日益重要。在监理人员的工作开展中,进行信息的搜集、记录和管理工作是对水利工程建设各个方面的进度和施工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也是水利工程施工情况的重要档案。认真加强监理工作,努力提高信息管理水平,是对水利工程建设单位的客观要求,也是提高其自身发展建设水平的重要举措。

1监理工作中信息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原料的采集、测量数据的整理、设备的安排、人员的调动等各个方面的工作都会产生庞大的信息,对这些信息的记录和分析是做好工程建设的重要工作。例如,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国家会对水利工程建设中各种原材料进行宏观调控的规定,如果监理人员没有及时搜集这个信息,就会丧失对原料采购过程中的价格控制,导致工程造价在原材料采集环节的失控。当前的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工作开展中,监理人员往往根据自身工作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对工程建设中的问题进行判断和处理,这种问题处理和管理方式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可靠性低,很容易造成造价的施工和工程进度的延缓等问题。对信息的搜集、记录和分析,可以帮助监理人员依据工程建设中的事实数据和信息进行问题的判断和分析,并在对信息的全面掌握的基础上,做出工程问题的科学判断和控制。

篇2:建设管理体系

监理人员是水利工程全过程参与的重要管理人员,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每一个建设项目单位和施工现场都要进行监理人员的安排和设置。监理人员根据自己的工作内容和管理区域,对工程的具体建设情况要进行详细的检查记录工作,并且对工程合同中的相关规定进行严格的检查,确保工程建设符合工程施工要求。监理人员的记录内容,是对工程建设的施工控制、合同赔偿和变更量确认的重要依据。在现场监理记录过程中,要确保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一些技术性的数据和实施工序要进行专业的核对,监理站还要对监理人员的记录进行检查和监督。

2.2监理现场记录

监理现场记录工作具有一定的规范性,涉及到的记录内容都是根据标准规定的,包括监理日志、工程量签证等。监理人员在进行记录内容的填写时,要根据记录内容和标准的规定填写,不能出现后期的删减和修改情况,当由于客观原因确实需要对记录内容进行修改和删减时,要经过监理站或其他监理部门的检查和批准。在进行监理工作大事记的记录工作时,要对记录内容进行编号处理,以便于记录材料的整理。

最终,在建立工作结束后,要对监理现场记录进行编订和归档。

2.3信息录入管理

信息录入的格式要进行统一的规定,监理部门要将检查审核过的监理台账进行备份,以免记录的丢失。由于要把日报信息录入到日报系统,所以要对台账中的日报进行筛选。在进行台账和日报录入时,要特别注意格式和方式的问题,这是监理信息管理规范化处理和保存的重要环节。个别地方的修改和调整要提前申报,以免信息录入出现混乱和管理不清的情况。在录入之前要做好信息的分类,录入时要依次录入。

3监理信息的来源和收集

3.1工程项目开工前的信息

为了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的监理水平,监理人员要提前进入工程施工现场,根据工程实际规划的数据和图纸,对工程项目的整体规模和布局进行充分的了解,对监理项目的原材料使用和技术实施要求、指标有初步的掌握。这样可以在工程开工后,对施工单位的施工工作有更加全面成熟的了解。此外,监理工作不仅要在施工现场进行工作的开展,监理人员要积极参与到水利工程招投标阶段和合同签订阶段的内容了解,对具体的工程建设条款和要求要心里有数。特别是对合同条款的了解,是保障工程建设符合建设指标和建设单位要求的重要依据,监理人员要进行仔细的.了解核实。

3.2工程施工阶段的信息

工程施工阶段的信息来自于多个水利工程参与单位,包括业主提供的信息、施工企业提供的信息和监理部门提供的信息。水利工程建设的组织者就是业主,对工程建设的进度、质量、造价和技术标准等各个方面的具体规定都来自于业主的要求和看法,建立人员要加强对业主提供的信息的重视,对业主的建议和意见进行详尽的记录。施工单位的信息是监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信息的主要来源和搜集的主要方向。

篇3:建设管理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住宅建设的需求量在日益增加,住宅建设、住宅品质、住宅消费越来越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目前我国高投入、高消耗的住宅开发,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而资源短缺已经成为阻碍我国城市发展的瓶颈。据统计每年住宅建设用钢占全国用钢量的20%,水泥用量占全国总用量的1 7.6%,城市建成区用地占30%,城市水资源占32%,住宅使用能耗占全国总能耗20%左右(若再考虑加上建材生产和建造的能耗,住宅总能耗约为37%左右)。发展“节能省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住宅,是实现我国住宅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住宅建设必须走资源节约的道路,切实改变建设方式,大力推进技术进步,从节约资源中求效益,从产业经济中求发展,从环境保护中求生存。特别是在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及时扼制了房地产泡沫的急剧膨胀,房地产市场相对低迷的今天,我国的住宅建设就更应该摒弃“高耗低能”、“高投低产”、“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的传统建设方式,创立适合当代社会需求的住宅建设模式,在改革调整中寻求新的发展机遇,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因此,积极推进住宅产业化势在必行,而成品住宅建设是实行住宅产业现代化的重要切入点。

现在国内虽然有了成品住宅建设概念,也开始推广“全装修”、“精装修”住宅,但多数地区的开发单位并没有从真正意义上懂得成品住宅建设的内涵,只是简单地将其当成普通家庭装修来对待,这样的操作模式是对成品住宅建设的认识模糊和理解不足。虽然现有的住宅建筑中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等各系统都相对成熟和稳定,但按真正成品住宅建设标准实施,上述各系统均不完善、功能尚不齐全。如:建筑设计与装修设计的接口不统一,装修时依然要改动;土建施工的尺寸、点位等与装修施工要求不一致,装修时还需调整;开发商不了解市场上住宅部品的质量、标准、性能等信息,出现购房者对装修不满意、对部品、设备不认可、入住后重新修改的局面等等。上述问题的出现,从系统管理角度讲,就是缺少专业的管理公司来组织实施成品住宅的建设。

传统的住宅建设企业在住宅建设中,因技术、设计、材料、部品等配套不关联,会产生工作断点,引发矛盾。为解决这些矛盾,提高住宅建设品质,提供消费者满意的成品住宅,市场需要专业的项目管理公司来全面管理成品住宅建设项目,以保证成品住宅建设的质量与品质。因此人们要改变观念,摒弃旧的住宅建设方式,要认识到创建成品住宅建设体系势在必行。创新的住宅建设管理体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建筑与室内装修一体化设计

住宅产业化管理公司应从建筑设计院着手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水电等设计时就开始跟进,在遵循“以人为本”理念的同时,从适用、舒适、自然、协调的角度对户型做优化设计。这样,可以避免因设计不当日后再做修改而重复施工,造成增加资金投入、浪费资源等现象发生。土建与装修设计分离实施,只能导致重复建设,加大成本,不能保证成品住宅的建设质量与要求,只有土建、装修一体化设计才是成品住宅建设的基本保证。

对于室内空间的设计、布局、水电点位的确定,土建设计与装修设计要形成一体,即一体化设计。同时,在空间间隔、使用功能、水电点位等处,土建设计要服从于装修设计。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间隔墙位置,需要通过其功能来设置,现在土建设计往往是需要时没有,不需要时却设置……诸如此类的系列问题会给日后的装修带来甚多不便,并且增加施工成本。

建筑与室内装修一体化设计:改变原有建筑、装修设计分离现状,真正做到住宅建设整体的和谐统一。

二、建筑与装修施工一体化管理

建筑公司在土建施工中,特别是进行水、电管线、间隔墙、门窗洞口、地面、墙面、厨卫等具体项目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室内装修所需交工标准要求精确施工,其施工精度高于通常的土建施工标准,满足于装修的土建施工标准,也就是说,建筑与装修的土建施工同时完成,即一体化施工,否则可能出现在装修阶段才发现土建施工时的大白作业面不平整,不能满足装修标准需要,必须铲除重新施工等诸多重复浪费的不良局面。

住宅产业化管理公司要参与土建全过程的管理,主要工作是监督施工队伍是否按图纸标示施工,使用的工程物资是否合格,施工的点位是否准确……。目前,我国建筑业直接从事基础施工的人员大部分是未经任何相关技术培训的农民工,其本身的素质、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可见一斑。有规不守、有章不循,自己认为怎样方便就怎样施工,没有质量概念,在这样的状况下,若相应的监管力度不够,工程质量可想而知。等到装修阶段,所有的问题集中在一起显现出来,再重新返工就不仅仅是贻误工期的问题了。而在住宅产业化管理公司参与的项目中,如发现问题,可及时与监理公司和建筑公司沟通,严格要求土建按标准施工,保证土建与装修的接口准确,以免发生拆改现象。

建筑与装修施工一体化管理:区别于以往建筑与装修施工各自独立进行,真正做到住宅建设全过程的内外统一。

三、部品与设备配套一体化供应

当水电管线铺设、防水施工、墙棚面大白乳胶漆涂刷、厨卫墙地面瓷砖铺贴等工作完成时,土建施工正式结束,然后是厨卫用品、门、地板等住宅部品现场安装施工。按照设计和装修标准,通过招标选择、确定装修所用部品、材料。通过集约采购、订单生产、集中供货,减少了流通环节,节约了成本,工厂化成批制作,现场干式组装,施工周期大大缩短,提高了效率,减少了噪音、灰尘、装修垃圾。在硬装一次到位情况下,软装部分留给业主自行处理,让住户个性化选择装饰。据统计,实行工厂化施工可缩短工期20%左右。

部品与设备配套一体化供应:部品生产与安装使用完美结合,真正做到部品与设备的配套统一。

四、咨询与供求信息一体化网络

住宅产业化管理公司利用网络化平台及产业化联盟,与木制品、石材、设备等住宅部品生产、供应商长期合作,结成稳固的战略伙伴。其优选的部品经过质量、价格、品牌、服务四项指标综合评定后做到“质优、价优”,才能进入成品住宅建设物流配套系统参与配送。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与信息化的快捷,能迅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通过产业化联盟,建立稳固的产、供关系,加强产、供双方有效合作,共同建立可靠、有效的供需机制,以达到共赢、多赢。

咨询与供求信息一体化网络:通过信息系统实现产业联盟,真正做到供需双方信息的对称统一。

五、策划与建设实际一体化宣传

住宅产业化管理公司配合开发建设单位共同针对目标购房者,就其所需规划设计住宅使用功能,真实地从所建造房子的质量、性能、价格、新技术、新能源、施工技术、施工工艺等全方面做强势宣传,通过网络,传媒等现代化信息手段,使房屋建设的每个环节都能真实地展现在购房者眼前,让购房者能亲身体验到在建房屋的整体品质,这样,将房子的真实品质公之于众,让购房者明白消费,比给楼盘取个洋名吸引公众眼球,而品质却差之千里的销售方法更胜一筹。现在的商品房市场概念化销售、虚假宣传、误导消费、合同欺诈等现象时有发生,购房者虽谨小慎微仍会上当受骗。因此正确有效地宣传住宅的品质功能才是取信于民扩大销售的秘笈所在。

策划与建设实际一体化宣传:宣传内容与住宅品质完全一致,真正做到功能与需求的绝对统一。

六、售后与维修服务一体化实施

成品住宅建设项目整体验收交屋后,管理公司联合物业公司、部品供应商等相关部门和单位共同进行成品住宅售后与维修服务,住宅质量问题属售后服务范畴,住宅使用问题属维修服务范畴。购房者的售后与维修问题通过物业公司反馈给管理公司,管理公司再联合部品供应商、建筑公司、开发商等有关单位和服务人员在出现问题的第一时间到场解决,这样不仅可以延长部品使用寿命,使住宅更坚固耐用,而且可以让购房者享受到真诚的服务,住得舒心。日后,若其做为二手房销售时,它所具有的人性化服务系统也是一个很好的卖点。

目前毛坯房等开发项目,房屋移交给购房者后,开发单位、建筑单位有可能解散或移师它地,只有物业公司在负责售后服务。但因其不清楚整个工程施工的细节,或因其对装饰装修专业不是很精通,有可能会与业主间产生矛盾,影响服务质量,从而恶化二者间的关系,纠纷不断。

售后与维修服务一体化实施:售后维修、保养全程化服务,真正做到利益与责任的相对统一。

据报导,中国每年“二次装修”造成的浪费高达3000亿元。而在日本,通过产业化手段建造住宅,可节材20%、节能70%、节地20%、节水60%,所以说取消“毛坯房”推进成品住宅建设,实现我国住宅产业现代化已是当务之急。只有加快住宅产业化步伐,才能改变我国住宅建设长期落后的粗放式建设方式;只有迅速推广成品住宅建设,才能切实提高我国住宅建设的内在品质;只有降低成本,减少消费,保护环境,才是住宅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而推进成品住宅建设是实现住宅产业化的关键所在。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建筑节能、减少浪费、降低成本、缩短工期、保证质量、防止环境污染等方面,成品住宅建设的推广与推进,是最新、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要建设高品质、低消耗、实用性强、人性化高、健康、舒适的现代化成品住宅,成品住宅建设管理系统是强有力的保障。

篇4:建设管理体系

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点,在教育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想实现小学教育的综合发展,必须要重视后勤管理的教育,后勤管理为推动学校的综合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后勤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后勤教育的发展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要不断提高对后勤管理的重视程度,为校园的和谐发展发挥基础性作用。

一、当前小学后勤管理存在的问题

1.学校对后勤管理工作不够重视

后勤管理是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保证。当前,我国的小学教育阶段把所有的重心都放在了基础课的教育中,从而忽略了后勤管理。一些领导认为把学生成绩抓好了,就实现了学校教育的目的,实际上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后勤的管理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另外,学校为了节约开销,对后勤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够重视,从而阻碍了学生文体素质的培养。

2.学校后勤管理系统存在一定的漏洞

由于学校对于后勤管理的疏忽,导致后勤管理系统存在一定的漏洞。首先,由于学校没有制定相关的后勤管理制度,使后勤管理呈现松懈的状态,也为工作的推行造成了很大的阻碍,使后勤制度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管理。其次,有一些学校没有设立相关的后勤部门,致使学校后勤管理工作混乱。最后,由于后勤部门管理松懈,后勤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从而影响了后勤的综合管理。

3.学校后勤管理人员的整体水平不高

随着新课标的改革,后勤管理制度才被人们重视起来,受传统管理思想观念的影响,学校不重视后勤的管理,导致了后勤人员的整体水平偏低。首先,由于学校综合条件的影响,后勤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素养,通常都是由其他课程的教师临时担任,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不强。其次,在人员任用方面,没有聘用相关专业的人员,大多都是职工家属等,导致整体素质偏低,思想意识淡薄,缺乏责任感。最后,由于后勤部门的人员流动性较小,导致人员年龄偏大,不能够及时接受和实施新的思想观念,这些都阻碍了后勤管理制度的发展。

二、加强后勤综合管理的对策

1.建立和完善后勤管理制度

建立和完善后勤管理制度是后勤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后勤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途径。在管理制度制定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强制度的执行能力,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要落实岗位职能分离制度,使每个管理人员的工作分工明确,并实行奖惩制度,保证管理人员工作的效率和工作执行能力的提升,确保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同时,要对管理人员灌输竞争意识,实行优胜劣汰的方法,定期对管理人员的工作进行考察,表现好的予以表扬,表现不好的采取淘汰的形式,通过这一方法的运用大大提高了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也使后勤的工作管理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2.建设后勤综合管理系统

为了更好地提升小学后勤的管理水平,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后勤综合管理系统。首先,根据学校现阶段管理的具体情况,来制定管理系统的内容,这样制定出来的管理制度才会有据可循,能够为后勤的有效管理提供前提条件,并实行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使原来以人为管理主体的形式转化为制度管理,并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不断进行修订,提高了师生的组织纪律性。其次,应该设置后勤管理中心,形成一个独立的管理部门,这样更能够增强后勤管理的权威性,也有利于后勤工作的有力开展。后勤制度应该根据新时期的要求而不断进行创新和改革,以保证制定出来的制度适合学校当前的发展。只有后勤管理部门与学校其他部门有机统一,才能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基础的保障。再次,应增强后勤部门对学校管理成本的监控,建立资金审核体系,对学校的成本进行综合的审查,以保障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实现资源的利用效率,保障资源配置的最大利用率和最大使用化。最后,应该建立严格的财务审核制度,对于学校经费的使用情况应该进行详细记录,明确每项资金的来源和使用情况,以保证资金的可追溯性。同时还要对各项资金的明细实行透明化的制度,保证资金使用的合理性,为后勤管理部门的工作提供保障。

3.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

要想使小学后勤工作顺利开展,必须建立一支高水准的管理队伍,通过对管理人员的选拔和定期培训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意识,从根本上提高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为小学后勤管理工作奠定基础。定期的岗位培训和完善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形成良好的综合管理水平,不但为后勤管理工作提供了保证,也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创造了条件。

三、结语

总之,学校后勤管理工作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且复杂的过程,为了保证学校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学校必须制定后勤管理制度,坚持科学的管理观念和不断创新的管理手段,从而提高后勤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后勤人员的责任意识,促进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健康发展。

篇5:管理体系建设心得

读了平安同志的《心得》,我也有三点心得,与大家交流:第一,平安同志很虚心。平安同志紧紧抓住了借调公司本部工作的机会、交叉评价实践的机会、兄弟单位交流的机会,虚心求教,甘当小学生,也正因此,他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第二,平安同志很有心。他有效利用在外“一身轻松”的时间,对标准化知识、体系建设及内审方法进行了系统学习,带着任务学,瞄着目的学。也正因此,他强化了学习、提升了素质。第三,平安同志很用心。综合管理体系建设的策划、文件编写、运行改进、队伍建设等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提出了较好的建议。也正因此,他才有了《心得》里的感悟和见解。

我们工厂正在进行管理体系建设,各单位管理人员,尤其是负责同志,要自问:与胡平安同志相比较,有没有虚心的态度?有没有有心的钻劲?有没有用心的行动?

还希望大家认真思考,切实发挥体系建设的主导、主体作用,扎实抓好体系的运行和改进,促进我们工厂管理水平整体提升。

武超伟 2014年11月6日

附:

借调公司工作心得体会

(胡平安)

尊敬的武厂长:

根据厂里安排,我于2014年4月借调到公司生产制造部,主要负责管理体系和金叶制造体系建设工作。半年来,我在新的岗位上,不驰于空想,不骜于虚声,不知则问,不能则学,“小我”借着“大我”的智慧、双手和力量竭力完成本职工作,在新的岗位上得到了全新的锻炼和提高。现将半年来的心得体会向您汇报如下,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主要收获

在生产制造部领导和同事的帮助、支持下,更是有幸先后与司部长和贾部长面对面探讨问题、请教工作,自己的分析、解决和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逐步实现了 “熟悉情况,进入角色,独立工作,提升能力”的努力方向。

/ 9

(一)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

在参加公司体系建设和金叶制造体系工作中,在生产制造部领导、同事的悉心传帮带,逐步实现了工作角色、工作环境和思考问题方式的转变。通过参加国家局工商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交叉评价到湖北、上海和河北的评价实践和到先进兄弟单位学习的机会,不仅积累了新方法,也促进了自己观念和认识的转变。

(二)强化了学习,提升了素质。

为了保证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充分利用“一身轻松”的时间,对ISO9001、ISO18001和ISO14001标准化知识及体系建设和内审实施与技巧进行了系统的学习、领会,特别是对ISO9001标准5个操作性章节的51个操作要素做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在金叶制造体系后续工作的完善,特别是负责完成金叶制造绩效评价办法实践过程中,为了掌握弄懂大到一个业务流程,小到一个控制参数,到公司各部门和各单位学习服务中,不放过任何一次学习机会,使自己以前对生产管理、质量管控和企业管理粗浅的认识得到进一步提炼。

(三)对体系建设有了更深的感悟和理解

一是用好标准,重要的是要掌控标准。ISO9001是“以顾客责任为本”,ISO18001是“以员工责任为本”,ISO14001是“以社会责任为本”,强化了三个标准从顾客到顾客,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理论基础,标准是以过程为基础的管理体系模式。将“内部顾客”和“过程方法”真正贯穿于体系建设工作,能有效提升管理体系运行符合性、增值性和有效性。让我对杨总在工作报告提出的构建“两个模式”

/ 9

和武厂长提出的生产制造过程“卷包车间是最大客户”有了更深的感悟。

二是管理体系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企业的业务管理。建立实施管理体系的目的,不仅能够用国际的标准提升我们企业的管理水平,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适用法律法规和企业自身要求的产品的能力;同时更能够提高各级人员的法律意识,有效降低各级领导工作中的法律风险。

二、对体系建设工作的几点粗浅认识

管理体系建设,运行成败是关键。但成败有何标准?取决于体系与企业管理实际的结合程度,取决于体系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取决于体系提升管理水平的幅度。我结合在公司半年多的学习和实践,借鉴参加行业质量管理体系交叉评价中发现的兄弟单位好的做法,结合以前在厂里所从事过得工艺质量管理、班组管理、生产管理和体系管理工作,以及去年参与资源存折管理研究的经历,粗谈点个人看法,不妥之处敬请批评和帮助。

(一)做好管理体系的策划

管理体系建设是一个庞杂的过程,涉及的领域广,管理体系是有方针、目标,并为实现目标而形成的体系。所以管理体系的建设与目标绩效管理体系是协调统一,密不可分的。在目标明确、责任清晰的前提下,运用质量管理体系给出的思想和方法,按照“目标—流程活动—标准制度—持续提升”的思路,紧密立足企业实际,务必给企业战略目标实现提供坚强支撑。

/ 9

一是要始终坚持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和目标建体系。把最高管理者的管理理念、管理思想、管理意识和管理方式系统的文件化,并落实到各项活动中,建立既符合标准,又适应组织特性,可操作性、管理成本与效益相适应的管理体系,从而获得最优化的结果。

二是要始终坚持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和统领地位。质量管理体系不仅有先进的精益思想,而且是一套从组织战略发展的角度考虑,围绕产品实现全过程,具有国际化的完整的、系统的管理体系。管理体系的策划、建立、实施与保持应以质量管理体系为基础,相互融合。

三是要始终坚持公司体系一体化策划和运行。一是要做好公司与工厂各业务流程节点的界定;二是做好业务流程活动与相应的制度规定对接,解决公司级和厂级标准之间交叉、重叠、冲突,达到标准体系的有机统一、精简高效。

四是要厘清谁是体系建设的主导。体系建设自身是主导,而不是由咨询公司进行套模式、精英式、运动式的贯标。

五是要厘清谁是体系建设的主体。管理体系是建立方针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一组要素组合,是让所有条线、部门、员工掌握正确的做事方法确保目标有效、高效实现。所以,业务管理部门是体系建设的主体,体系主管部门的作用是组织、协调、指导和推进;中层干部相对一般员工是主体;全员是主体,而不是标准化管理员。

六是要厘清体系建设的目的。统一体系的结构和文件不是建立体系的目的,目的是保证组织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实现期望结果的能力)和效率(取得的结果与所使用资源之比)。

/ 9

七是要注重非预期输出风险的策划。体系的建立目的之一就是有效降低各级领导工作中的法律风险。体系建设应重视外来文件的识别和控制,特别是具有强制性要求的法律法规的识别;不应忽视对外包过程的控制,切实减少法律、外包风险和责任。

八是要注重预防措施(体系)的策划。在运行中有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在第一步就可以避免产生无效的输出,那就是预防。如何策划好预防保证“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好”,运用好我们工作中用到的统计的方法分析过程,利用好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工具,不妨是一个好办法。

(二)写好体系文件

一是要正确认识文件的作用。文件的价值不在于形成一套规范的管理体系文件和记录,它更应当是一项增值活动,其核心与实质就是有效贯彻落实最高管理者思想的过程。

二是要正确把握好文件的标准。文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管理体系的运行水平,组织所确定的任何类型的文件(包括记录)应切合实际需要,而不是越多越好。有了目标才有工作,所以一个好的文件不仅“依法合规、标明因果、准确无歧义、具体量化、切实可行、尽量可视化”,更要是否能够保障让企业方针、战略、目标和领导要求有效实施并达到预期效果,做到不仅看起来“美”,而且穿着更“舒服”,而不是“白富美”,“高大上”。

三是要正确找准文件的顾客。应明确我们的体系文件需要那些过程、谁是每个过程的顾客、顾客有什么要求、谁是过程的所有者、这些过程的职责和权限是否被充分分配?

/ 9

四是要正确把握文件的条款。一个文件不仅仅要把“5W1H”写清楚,更要注重“How much”(成本)——投入产出的效益。所以写文件前就要反复问自己:“为什么做这件事?做这件事要达到的目的?怎么做能更好地达到目的?如何获得过程绩效与有效性(实现期望结果的能力)和过程的效率(取得的结果与所使用资源之比)。”

四是要正确把握文件的用语。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写除应坚持系统协调、整体优化和采用过程方法的原则外,还应具备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并对管理体系的适用性和有效性提供证实,语言应使用通俗的词语、短句或最简洁的语言表述,概念和内容应描述清晰、准确无歧义。

六是要正确把握文件之间的衔接。首先要明晰职责、目标明确;第二是做好各业务流程的衔接,标准之间的衔接,文件之间的协调、兼容,不应有“铁路交警各管一段”的思想。

(三)抓好体系运行和改进

一是要管理体系与目标体系一体运行。管理体系是有方针、目标,并为实现目标而形成的体系。所以目标绩效管理体系与管理体系的建设是协调统一,密不可分的。在过去的几年里,目标绩效评价管理和体系评价(过程评价、审核、评审和自我评定),在一定时期内,对提升企业整体运行质量具较好的促进作用,发挥了积极作用,促进生产制造水平的整体提升,但这些管理评价是注重的结果评价,特别是其活动相互独立,存在一定弊端,导致体系运行支撑目标实现的有效性不强。鉴于此,不妨建立目标体系与管理体系一体运行的机制,确保管理体系持续改进与目标绩效提升高度融合。

/ 9

二是要找准持续改进的方法。通过体系持续改进方法主要有管理体系过程的评价、审核、评审和自我评定,个人认为过程评价和审核最有效,因为他们更多的是运用过程和预防的方法,强调对产品实现过程和整个体系运行情况进行系统监测,及时发现预期输出偏离或不符合的要求,并进行就是纠正和改进,持续提升体系运行的有效性。而管理评审和自我评定是对输出结果的事后评判。

三是要找准内审的形式。除通过组织全面审核和专项审核发现系统问题和风险外,更多的是要把内审与各专业条线检查或评价相融合,因为专业的人能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体系运行更深层次的问题,便于风险控制计划制定和落实执行。

四是要找准审核目的。审核就是要发现问题,不能发现问题的审核是无价值的活动,但这里的问题不是记录填写规范不规范的问题,而要从增值的角度审核过程和活动,通过同比、环比、目标比、标杆比以及波动和发展趋势等角度,分析体系的运行是否有效确保过程有效、高效运行,是否支撑目标实现和提升。

五是要找准审核的方法。审核时要围绕“目标”看“现场、现物”,而不是坐在电脑前看记录、查分析。要更多的发现“文件”之外的东西,也就潜在的问题或风险,并敢于提出问题和改进建议。

六是应重视审核数据分析。特别是对过程或产品的特性及趋势的分析,以寻找采取预防措施和改进体系有效性的机会,确保过程的稳态控制和绩效的提升。

七是应重视纠正措施、特别是预防措施的作用。在日常工作中如

/ 9

果仅对输出检测并采取措施纠正不符合的产品或行为,不去分析过程中的根本原因,是不经济的,他只能用于对不稳定过程或没有能力的过程或行为的临时措施,即使采取纠正措施,也应尽量采用防错的方法上下功夫,那就是预防,并把有效的预防措施及时补充完善到文件中。

(四)重视内审员队伍建设

内审员肩负标准的诠释者、管理的诊断者、经验的传播者和管理的实践者的角色。建立内审员素质评价或激励制度,形成一支由专家骨干带领的相对稳定的审核员队伍,对企业管理体系的建设和管理水平的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一是内审员的素质。首先要具有责任心、进取心、事业心和忍耐寂寞之心;其次既要具备管理体系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又要熟悉企业的各项业务、特别是生产制造业务,能够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是内审员队伍构成。内审员队伍要兼顾各层级人员,既要重点培养专家骨干,还要吸纳更多中层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才,发挥引领带头示范作用。

三、努力方向

1、勤于学习,能力求提升。珍惜借调锻炼学习机会,尽最大可能地利用单位提供的各项工作机会,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今后的工作打下牢实的根基。

2、竭力而为,工作保质高效。充分利用一人在外“一身轻”的 8 / 9

有利条件,时刻保持高效工作状态。

胡平安 2014年10月24日

篇6: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2012年6月

今年上半年,我们已经开展了风险经理专业化调整,试点专职审批人制度等工作,但在全面风险管理工作中我们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存在制约着我行进一步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首先,我们还没有一支具有专业化能力、保持独立性工作的外派风险经理。以往的信贷主管往往是支行的信贷管理人员,其主要职责是帮助支行指导贷款业务搞上去。他们在信贷业务上,工作目标与支行营销团队的没有形成制衡,他们仍然担负着大量的支行行政事务,他们的好多福利也在支行发放,他们的评价工作也大量放在支行。以上种种原因,使他们在风险管理上不能保持独立性。所以,我们采取剥离风险经理的的行政事务、风险经理异地任职,风险经理采取跨行设立、由总行风险部进行统一进行工作评价等措施。以上种种其目标就是保持风险经理的独立性,使其在风险管理上保持独立性,确立“另一个角度看信贷工作”的机制。

其次,我们同样没有一支具有专业能力、保持与营销独立的专职审批人队伍。先谈谈我们现在的审批流程,一是支行团队长审批贷款,也就是自批自营,相互关照,实质上把握风险的只有面对客户的营销人员,以后的风险把控人员都是虚设的;二是支行行长审批贷款,他们整天面临着大量的行政管理工作,面临贷款任务目标,本身就存在着放款的冲动,审批贷款往往就问问面对客户的营销人员有没有风险,实质上把握风险的只有面对客户的营销人员;三是上报到总行信贷评审部的项目,信贷评审部是只评不审,所有的审批权都在贷审委手里。信贷评审部在运用专业的财务分析工具和内部评级工具上还有很多欠缺,不能用工具从多个角度考查贷款客户。贷审委存在责任和效果的问题,委员会制度最大的问题是大家都议议,事后又很难追究责任。只有少量的项目进行听证,80%的项目参加表决的人并不听证,这一点我深不理解为什么?据说原因有二:一个是额度小,在200万以上500万以下;二是第二次授信项目。我们来分析以上的二个原因,500万的额度我认为不是个小数目了,既然审批权在贷审委手里,但贷审委却不听一听,我看解决这个问题,要么有决定权就要听证项目,或者把这部决策权交给贷审中心。二是我们看看出现风险的贷款,70-80%都是续作项目,很少是首次授信项目,如果续作项目的风险并不低于首次授信项目,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听证续作项目呢。综上所述,我们在审批权的分配和行使上,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我们应该建立专业化的审批中心和提升贷审会的审批效果。

三是我们的总行机关还没有形成专业化的全面风险管理机制。许多城商行和上海农商行等银行在总行设立了信用、操作、市场风险三大管理中心,我们在总行层面只有信用风险管理部门,没有操作风险、市场风险管理的牵头部门。操作风险需要风险部来牵头规范和管理,市场风险也需要逐步做起来,三大风险我们都关注了,我们才能说我初步实施了全面风险管理。信用风险的管理我们也存在着不精细的重多问题。例如客户经理对真实性的把握、风险经理对审查报告质量、审批部对审批项目财务分析的运用,贷审委的职责的履行,贷后管理的流于形式,等等问题还需要我们去完善。

四是我们还没有建立系统、完善的内部制度体系。打个比喻,我们治理国家,仅有各级政府机构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建立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既需要行政体系,也需要法律体系。同样,我们商业银行也是既需要完善的风险管理架构,也需要建立风险战略、风险政策、管理办法和作业指导书四级的风险制度体系,同时合规管理部还需要牵头制订零售业务、公司业务、投行业务、国际业务、信用审查、财务管理等各业务条线的制度体系。我们现在没人能够牵头去开展此项工作。

五是我们还没有建立系统地模型分析工具,这个我不多说了,离形成体系还差距很远。

既然存在着以上问题,我觉得我们还需要在多个方面进行改进,说实在的,有时我也很心急,恨不得一下都提升完善起来,但事务发展自然有它一个起步、发展、完善过程,必须一步一步来,一口吃不成胖子,必须积小胜成大胜,形成局部突破到全面开花。我想在以后的三年时间里我们必须形成三个体系:一是建立全面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二是建立完备系统的制度体系;三是建立以新资本协议为统一平台的模型体系。

(一)建立全面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

今年这是我们的一项重点工作,我们有序开展了一些探索,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一是实行平行作业法的风险经理队伍,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保持他们独立性地开展工作,剥离行政性工作已经完成了17家,算是基本完成。第二步是异地任职和跨行设立。我们需要在6月份给每一位风险经理重新分配管理的支行机构,由管理1家变更为管理2家。二是我们要建立以专职审批人为核心的审批队伍,提升信贷评审部的能力,改革贷审委的效率和质量。我们正选拔优秀的人才来做专职的审批人,5月底在轻纺城支行试点,6月份增加柯桥支行试点,再逐步推开。三是在总行设立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三大中心,实现全面风险管理。

(二)设立独立的合规管理部,牵头建立四级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和条线管理制度体系,实施违规积分管理。

篇7:建设管理体系

-----------铁路安全风险管理学习体会

目前,铁道部提出的全面推行安全风险管理不仅对铁路运输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样对提高铁路建设工程的安全管理意义非凡。因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我国铁路建设领域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铁路建设工程的基本特点是投资巨大、技术复杂、工程涉及面广、工程寿命周期长、一旦发生事故影响非常重大,因此铁路建设工程安全问题也异常复杂,安全压力也日益增大。尤其是近些年来各类工程事故的发生使得从事工程管理、设计、施工和研究的人员在内心深处留下了无法磨灭的烙痕,也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在铁路建设工程中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安全风险管理的推行能够有效的提高铁路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有效规避和控制安全风险,确保铁路工程建设安全。安全风险管理的关键在于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因此,研究好铁路建设工程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才能做到将安全风险管理在铁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全面推行。

一、铁路建设工程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理解与认识

铁路建设工程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核心工作就是全面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与控制,根据相关风险评估标准或方

法,全面识别铁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在人身、设备等方面的危害因素,并按风险值的大小量化风险,进行相应风险评估,制定并落实风险管控措施。基本过程包括风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整个过程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其基本步骤:危害辨识→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应急处置→持续改进。

二、铁路建设工程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

1、铁路建设工程危险源辨识

铁路建设工程危险源辨识是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中的首要内容。通过周期性安全隐患排查及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初步确定铁路建设工程安全风险源。

2、铁路建设工程安全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量化测评某一事件或事物带来的影响或损失的可能程度,它是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是风险管理的一个关键环节,其目的是对风险进行评价分级,有重点地进行风险控制。铁路建设工程风险源评估则是对确定的风险源进行逐一评价,按照风险等级进行风险排序,最终确定该阶段不可容许的风险源,即划为重点监管的风险源。

风险评价方法。风险评价的方法有很多,定性评价方法、半定量评价方法、定量评价方法等。专家调查法是比较常用的方法,属于定性方法的范畴。实际上,其他的多种方法,比如指标体系-2-

法、层次分析法或事故树法等,无论是安全风险发生概率还是风险损失的判定,其本质上也都属于定性评估方法,都具有主观性,其估测风险等级的精确程度,以及建设单位和评审专家对估测风险等级的接受程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安全风险评估人员在估测方面的专业技术水平。因此,确定风险评价方法对风险等级确定十分重要。

3、铁路建设工程安全风险控制

铁路建设工程安全风险控制是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中的主要内容。是对风险源监控及管理的全过程,即确定风险源、列出风险因素、制定管控措施、明确责任部门、现场跟踪监控、实行周期性排查及时更新风险源。

应急处置是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对风险控制的一个重要关口。应急处置不仅仅是对险情事故的现场处置,还要提前完善应急救援体制与机制、应急预案,准备好应急救援资源。要及时对应急预案要进行培训、演练、评审、改进,并通过强大的移动信息系统和专家会商系统对各种资源进行整合和调配,包括专家资源、管理人员资源、信息资源、物资资源、地理信息系统资源等。

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对险情事故的调查与处理、整改跟踪、检查验收、隐患消耗的过程,是风险源管理闭环中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推动安全管理螺旋式上升的关键步骤。

三、铁路建设工程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篇8:建设管理体系

1 现行标准体系分析

分析现行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技术标准体系可知, 现行标准体系中共颁布了129项有效的技术标准, 其中包括106项强制性标准, 余者23项为推荐性标准, 129项有效标准又可分为16项综合标准、88项工程建设标准以及25项工程管理标准等3大类, 由此可见, 现行标准体系中仍以强制性标准为主, 而推荐性标准所占比重较少。

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共计102项, 其中75项为水工建筑物施工标准及机电设备安装类标准, 水工建筑物包括地基工程、土石方工程、混凝土工程等;而机电设备安装类标准则包括金属结构、各类电气设备及机械设备。余者还包括6项施工质量检验类标准、14项验收类标准等;其中仅有2项标准涉及安全及环境, 虽然有14项是针对验收评定而设定的标准, 但是其中“评定”标准就占据10项, 关于验收的标准较少。

水利工程管理标准共计42项, 其中12项属于综合标准, 7项为河道提防标准、18项水库大坝工程管理标准以及5项水闸工程管理标准, 其中河道堤防及水闸工程管理标准远远无法满足实际的工程管理需求, 因此要加强水库大坝工程管理标准的修订。

2 水利工程建设技术标准新体系的建设

针对现行标准体系存在的问题,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标准新体系的建设:

2.1 完善水利工程建设措施

要进行合理招标。水利工程的招标工作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众人之力, 探索出一套既经济适用又可兼顾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优化配置方案。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 要对招标人所提出的各种技术的应用进行严格审核, 招标时则以质时设计高、技术实力强的企业为首选, 以最大程度上保证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加强建设监管。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的监管是保证工程建设优质、如期完成的重要手段, 要求监管人员除了具备较高的监理专业知识水平、丰富的监理工作经验外, 还要具备较高的职业操守与综合素质, 可以带动整个团队实现对整个建设过程的质量控制。完善监理过程中, 增强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 将人为因素导致的工程安全隐患降至最小范围。培养水利建设人才。从某种程度上讲, 水利工程建设技术创新水平的高低是决定我国水利建设事业发展的重要条件, 而人才是实现技术创新的根本条件, 因此要加强基础教育与水利专业教育, 培养更多创新性的人才, 开发出更多水利工程建设的新技术。

2.2 修改结构不合理、不配套的项目建设标准

根据水利工程建设的需要建设与之相适应的、相配套的施工技术标准, 且要求配套的施工技术标准与我国相关的行业标准要求相符。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新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件》中规范了水利工程质量建设与评定的相关要求, 后续我国的水利建设行业要向着“验评分离”的方向发展, 提高工程验收标准, 进一步保证工程质量。此外, 还要修改现行标准体系中内容比较陈旧的条件。现行的一套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标准还是20世纪80~90年代编制的, 一些新技术、新成果均不包含其中, 并且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标准中也未包含环境管理、卫生等相关内容, 这些均要重新制定, 纳入新的管理体系中, 以更好的配合水利工程建设的需要。

2.3 对强制性工程建设标准进行重新整合

由前文问题分析可知, 我国现行的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标准体系中, 强制性工程建设标准占据相当大一部分比例, 我国发布了《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后, 工程建设与管理部门要对我国现行的工程标准中的各种强制性标准进行全面审核, 基于“安全、环保、质量”的指导方针, 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管理, 全面贯彻、实施新标准。补充过于散乱的条款, 完善水利工程建设标准的汇编。整个过程中需要注意, 要严格按照国家现行法律法规的要求来进行, 参照相关法律、法规、WTO等相关协定为基础确定新体系的核心内容。

3 结语

水利工程是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对现行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标准体系进行修订与完善, 是促进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 也是利国利民的必然举措。新的发展形势要求构建标准体系的标准更符合于推动中国水利工程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只有完善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标准体系, 使得水利工程建设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从而有效保证我国江、河、湖、库等各种水利设施的安全性, 从而保障国家及人民群众的生命及财产安全。

摘要:水利工程的建设推动了我国水利事业的向前发展, 而建设与新形势相适应的、与水利工程特点相符的管理技术标准体系, 是实现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因此, 在分析现阶段我国水利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的基础上, 提出管理技术标准新体系的建设策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就针对这一论题展开讨论。

上一篇:2011年师德建设工作方案下一篇:关于开展第九届全市青少年书信文化活动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