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必备2009年高考作文命题角度

2024-05-16

名校必备2009年高考作文命题角度(通用3篇)

篇1:名校必备2009年高考作文命题角度

天兵下北荒,胡马欲南饮。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

2009高考研讨会巴市讲课专家简历

郭铁良:北京市语文特级教师,北京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学科专家组成员。2000年被北京市教委评选参加教育部首批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班,国家级骨干教师;全国中语会教学改革研究中心理事,曾任北京市语文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副主任。是北京市著名的写作教学专家。从事中学语文教学35年,潜心研究作文教学,在高中的作文教学中提出系统的训练体系,经过几轮实验后效果明显,作文教学经验得到社会的认可。2002年12月被北京市教委评为“九·五”期间优秀教科研成果奖。在中央电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和北京电视台、中国远程教育中心讲授高中作文,指导高考复习;曾任高考作文阅卷组组长。最近十几年,多次应邀给北京市的主要区(海淀区、西城区和东城区)以及全国二十几个省市的教师或学生讲授高考复习的经验,受到热烈欢迎.。

刘 勋:数学特级教师,苏步青数学教育奖获得者,天津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育红中学副校长,连续多年一直担任高三毕业班的数学教学工作,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善于捕捉高考的信息,对数学高考的命题内容、命题方向有一定研究。多年来在多个省市高考研讨会上做高考试题分析和复习策略讲座。

张铁城:北京英语特级教师,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北京钢院附

中英语教师 英语教研组长,北京海淀进修学校任兼职教研员,学科带头人。中国教育电视台主讲高考复习“书面表达”,在中国教育电视台主讲高考复习、考前热线现场答疑。多次参加北京及外省市“高考研讨”活动,主讲高考备考与教师进修。

潘廷宏:北京四中化学教研组组长,北京市西城区化学学科带头人,著有“高中化学重点难点综析”、“跳出题海”、“高考能力指要”、“北京四中高考夺冠诀窍”等十余本著作。曾在“化学教育”“中学化学教学参考”等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体验”,“2003年高考试卷分析及高考复习对策”,“过程教学的研究和实施”“化学教学中探究点的设置”“浅谈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等论文。曾在中央教育电视台作“高考精读辅导”、在中央电视台教育台作“高考大咨询辅导”等系列讲座。

陶中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北京精准育中高考培训部主讲物理老师,从事中学物理教学工作十八年,曾但任北京市城乡高中物理教师,物理教研组长,教务主任,中国物理学会会员,国家级优秀知识分子,现任中国高考教育在线教育物理研究员,多年从事高考命题研究,高考试卷分析与评价,论著有《高中物理智能训练》、《高考新三篇》等十余部。

王 斌 :北京师大附中政治学高级中学教师,学科带头人,在政治复习方面由知识传统意义的变化谈当前政治学科的复习策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是《考试报》的特约撰稿人,先后发表教育教学文章若干篇,深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邢 军:1992年12月被北京市首批破格评为中学高级教师。现为北京市重点中学、高中示范校北京九中历史教师、校历史教研组长,市级骨干教师、区历史学科带头人,区历史兼职教研员。曾担任北京市历史兼职教研员7年,2005年评为北京市特级教师。从教30年,教学经验丰富。

王守民: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地理教研员、特级教师,中国地理学会会员、北京市地理教学研究会理事,地理学科带头人。2003年被中国地理学会评为全国优秀地理教育工作者。多年从事地理教学工作,具有丰富一线教学经验。2007年8月被北京考试院北京考试报高招辅导版聘为特约专家。多次到全国各地对教师及学生进行高考辅导讲座,并在《升学指导报》,《中学生导报·高考地理》刊物上发表关于高考辅导方面的文章。

尹 乐:尹乐老师是朝阳区教研中心中学生物教研室负责人、高中生物教研员。是北京市生物教学研究会理事、北京市植物学会理事。多年来承担着朝阳区的高中教研工作,在高考的教学研究工作中能够以科研促教研、教研带考研,在3+综合高考考试改革工作中,对应对高考考试的方法、教法有一定的研究和经验。先后两次参与了由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社、人民日报等出版社有关高考研究或模拟试题研究编写主编。

篇2:名校必备2009年高考作文命题角度

研读2009年高考化学考试大纲发现:它与2008年高考化学考试大纲变化不大, 是历年改动最小的一次, 在题量、分值、结构等方面均保持不变, 仍注重考查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突出主干知识, 同时兼顾化学学科要求的能力, 如考查考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但也要注意到几个可能的微小变化:一是试题难度将与2008年的考题大致持平, 但过于简单的题目不会出现;二是计算在试题中的比例可能有所增大;三是对每个知识点的考查将尽量以新的题型出现, 特别是Ⅱ卷的大题.总起来说, 2009年的高考化学试题, 力求做到平稳过渡, 同时又是稳中有变.试题还是以容易题、中档题为主, 只是少数题具有一定的难度, 从而具有较好的区分度.

二、命题预测

分析研究近几年的高考化学试题, 发现试题知识覆盖率高, 稳定性好, 注重考查化学基础知识、突出主干知识;突出考查实验基本知识与技能、实验探究能力.估计2009年的高考题仍具有下列特点:

(一) 注重考查化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2008年高考题注重考查化学知识与生活、生产的联系及应用.如山东卷T9考查2008年6月1日颁布的《禁塑令》相关的白色污染问题, 山东卷T29、广东T3考查的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相关的燃料问题;因此, 2008年度的几大社会热点问题:“神七飞天”燃料及相关材料、“三鹿奶粉事件”及三聚氰胺的结构与性质、2008年度美国华裔化学家钱永键因为发现和发展绿色荧光蛋白 (GFP) 而获得化学诺贝尔奖, 其中涉及的荧光蛋白及氨基酸的结构与性质等问题, 可能成为2009年高考命题的背景材料.因此, 在迎考复习中, 要重视与它们相关的化学题目, 深挖相关的知识点;注意搜集2009年高考前与化学相关的新闻、科技、发明创造等, 特别关注日益突出的环保问题.

(二) 突出对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等主干知识的考查

1.考查氧化还原反应

2008年山东高考T13、T28第 (1) 问、广东卷的T22, 分别考查被还原的元素和电子转移数目.故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及电子转移的数目的计算, 仍将是2009年高考考查的主要角度之一.

2.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

因该题型考查的知识点多, 覆盖面大, 一直备受高考命题青睞, 如2008年山东卷T13、海南卷的T5、江苏卷的T3、广东卷T10等.估计它仍将成为2009年高考命题的首选, 考查角度主要有:气体摩尔体积、原子结构 (量的关系、成键情况) 、氧化还原反应 (电子转移数目) 、电离平衡及盐类水解理论等.高考对气体摩尔体积的考查还有两种方式:一是以它为工具, 计算标准状况下气体的物质的量;二是考查对概念的理解, 如研究对象一定为气体, 可以是单一气体也可是混合气体等.

3.考查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2008年山东高考卷的T11、天津卷的T10、T26、四川卷的T27、全国卷ⅡT8, 考查的是元素非金属性质的规律、粒子半径及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的知识, 预测2009年高考的命题仍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原子结构中各粒子的量的关系 (结合阿伏加德罗常数进行考查) ;二是元素周期律 (元素的金属性及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 它主要涉及非金属元素氢化物的稳定性、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碱性、得失电子能力强弱、粒子半径的大小比较等;三是元素原子间的成键情况 (如化合物中成键的键型及分子是否满足8电子结构等)

4.考查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移动

它们一直是高考命题的重点与热点, 具有很好的稳定性, 命题具有下列特点:一是与化学平衡常数结合, 二是问题设置立体化, 涉及到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等多个方面, 三是结合图象进行, 考查学生对图象、数据的观察与分析能力.同时也应注意:考查化学速率的变化与外界条件的关系图象也可能成为2009年高考命题的热点题型.

5.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盐类水解知识

2008年高考对该部分知识的考查可谓铺天盖地, 2008年山东卷T13、T29第 (3) (4) 两问、全国卷Ⅰ的T12、全国卷Ⅱ的T9、天津卷的T9、广东卷的T17, 分别涉及了盐类水解、电离平衡常数的计算、多元弱酸的水解与电离程度强弱的比较问题.预测在2009年的高考中,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物料守恒与电荷守恒的应用) , 弱酸 (碱) 与强碱 (酸) 的中和及PH值的计算、盐类的水解规律及应用等知识, 仍将是2009年高考命题的重点与热点内容.

6.考查原电池与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2008年山东卷的T29第 (2) 问, 宁夏卷的T10、重庆卷的T12, 分别考查的是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命题角度为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离子的移动方向.估计2009年高考的命题角度仍为在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电流或电子的流向、电解质中离子的移动方向、原电池的设计等, 其他各地高考命题大都以新型的燃料电池为载体考查原电池的工作原理;2008年山东卷T30第 (3) 问、天津卷T12、全国卷Ⅱ的T10, 分别考查的是氯碱工业及电解原理及规律, 估计电解原理及氯碱工业仍是2009年高考的命题热点, 而电解原理的应用:铜的精炼, 电镀、电冶金的原理也是高考的重点内容, 在此处应特别注意:硝酸银、硫酸铜、饱和食盐水电解方程式的书写.

(三) 注重对教材新增热点的考查

1.考查运用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热的计算

2008年山东卷T29 (1) 问、宁夏卷T13、2007年山东卷T28, 第 (2) 问, 考查的都是应用盖斯定斯求算反应热的问题.因其属于考试大纲中的新增热点, 故备受高考命题的青睐, 预测它在2009年高考中将继续出现, 以“神七”的能源材料“肼”为载体的可能性极大, 应高度关注.

2.“三大平衡常数”将是高考命题的“新宠”

这里所说的“三大平衡”指的是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沉淀溶解平衡.命题角度为应用“化学平衡常数、电离平衡常数、沉淀溶解平衡常数”公式进行的计算及影响因素, 如在2008年山东卷的T14、T29、广东卷的T15、宁夏卷的T12中已经出现, 估计它们仍将成为2009年高考命题的热点内容.2008年高考山东卷的T15、广东卷的T9考查了沉淀溶解平衡理论, 以上现象给我们的启示是:高考命题凸显对考试大纲中新增热点内容的考查, 因此, “盖斯定律求算反应热、化学平衡常数、沉淀溶解平衡原理”内容仍将成为2009年高考命题的热点内容.

3.考查化学反应自发进行的方向

虽然该知识点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较低, 但极可能成为2009年高考命题的新增热点.主要命题角度为考查一些常见的反应进行的方向与焓变、熵变的关系、运用吉布斯自由能判断反应自发进行的方向问题,

(四) 有机选择题要保留, 且考查具有“立体化”的特点

2008年山东卷T12、宁夏卷的T9、广东卷的T3, 考查的是有机物的组成、结构, 性质、反应类型及某些重要有机物的获取过程等, 主要停留在了解、识记层次, 相比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而言, 难度较低, 因用它体现高考对有机化学部分 (必修2) 的考查, 故涉及的知识一定“立体化”, 具有综合性强的特点.有理由相信:此题目在2009年高考中仍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五) 加大实验的考查力度, 突出了中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考查

2008年高考化学实验很注重考查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与技能.如2008年山东卷T28第 (3) 问和T30第 (1) 问, 考查的是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T28的第 (4) 问, 考查是常见离子的检验;T30的第 (2) 问, 考查的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第 (3) 问, 考查氯碱工业的电解原理与过程;第 (4) 问, 借助装置的选择考查实验室制取氢气和氯气的原理.涉及实验之多, 组合之巧妙, 实属罕见.分析还发现:实验问题的设计都是以课本基本实验为依托, 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化学基本理论知识等.因此, 可以预测, 2009年的高考化学实验命题, 仍可能是课本许多实验的巧妙组合, 同时注重考查学生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力与实验探究能力.因此, 在考前的实验教学与复习中, 一定重视课本实验的复习, 不要脱离了课本, 同时重视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

(六) 加大对蛋白质、氨基酸结构与性质的复习

2008年的高考有机题 (选做) 很注重联系社会焦点背景材料, 如全国卷ⅡT6、山东卷选做题T33分别以奥运圣火材料 (丙烷) 及禁用的兴奋剂 (苯丙酸诺龙) 为背景, 估计2009年度的社会热点与有机化学相关背景材料:一是“三鹿奶粉”事件, 二是2008年度美国华裔化学家钱永键因为发现和发展绿色荧光蛋白 (GFP) 而获得化学诺贝尔奖.其中, 涉及到的三聚氰胺和绿色的荧光蛋白, 极可能成为2009年高考对选做题 (有机化学基础) 的命题背景材料, 命题的角度为, 一考查它们的结构与性质 (官能团的性质) , 二是考查形成高聚物时的加聚或缩聚反应, 因此, 对《有机化学基础》中的“蛋白质、氨基酸”及“有机高分子化合物”部分, 要加大复习力度, 寻找相关材料, 强化训练, 当然, “烃的含氧衍生物”部分内容仍是2009年高考命题的重点内容, 绝对是必考无疑.

山东省沂南县第一中学 (276300)

山东省临沂市第三中学高中部 (276005)

篇3:名校必备2009年高考作文命题角度

原创题图1为短周期元素组成的物质之间转化关系图,甲分子立体结构为正四面体形、乙分子为10电子分子,B与空气主要成分之一互为等电子体。回答相关问题:

图1 (1)在t℃(高于500℃)和相同压强下对反应B+乙A+D进行Ⅰ、Ⅱ、Ⅲ、Ⅳ四组实验,实验起始时放入容器内各组分的物质的量见表1。

①上述四种情况达到平衡后,n(D)的大小顺序是()。

A.Ⅱ=Ⅳ>Ⅲ=Ⅰ B.Ⅱ>Ⅳ>Ⅰ>Ⅲ

C.Ⅳ>Ⅱ>Ⅲ=Ⅰ D.Ⅳ>Ⅲ>Ⅱ>Ⅰ表1

B乙ADⅠa mola mol0 mol0 molⅡ2a mola mol0 mol0 molⅢ0 mol0 mola mola molⅣa mol0 mola mola mol②若实验Ⅰ在该条件下达到平衡时,平衡常数K=916,则B的转化率为 (可用分数表示)。图2

(2)在E溶液中将B、G构成电池如图2所示:

电子由 极经外电路流向 极(填:a或b);负极反应式为 。

(3)取等物质的量的E、F、M分别溶于水,都配制等体积溶液,这三种溶液中阴离子浓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用E、F、M表示)

(4)已知25℃、101 kPa条件下,A、B、甲的燃烧热分别为286 kJ/mol、283 kJ/mol、890 kJ/mol,若将a mol A、B、甲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生成气态D和液态乙,且n(D)=n(乙),则放出的热量

(Q)取值范围为 。

(5)等质量的M分别发生反应④和⑤,转移电子数之比为 ;设计一个简单易行的小实验,证明反应⑤是放热反应。实验方法是 。

(6)如果A、B混合气体7.8 g(平均摩尔质量为10 g/mol),在与过量的G充分反应后,通过足量M粉末,可使M固体粉末增重 。

解析本题以框图为载体,将化学平衡、电化学、热化学、电解质溶液、氧化还原反应和化学计算等基本理论联系起来考查,思维跨度大,综合性强。空气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CO是氮气分子的等电子体。甲、乙在高温下反应,且甲为正四面体、乙为10电子分子,推知甲为CH4,乙为H2O,A为H2,B为CO,再由乙+ME+G,D+MF+G,联想水蒸汽、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推知:M为Na2O2,E为NaOH,G为O2,F为Na2CO3。(1) 依题意,四组实验中,温度、压强相等,容器的容积不一定相等。采用“一边倒”法,将产物转化成起始反应物,列于表2。

(2)CO与O2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构成原电池,CO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所以CO气体的一极为负极。(3)取1 mol Na2O2、1 mol NaOH、1 mol Na2CO3分别溶于水配制成等体积的溶液,碳酸钠只很小部分水解:CO2-3+H2OHCO-3+OH-,阴离子浓度:过氧化钠溶液的最大,氢氧化钠溶液的最小。

由产物水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相等得出:n(H2)+2n(CH4)=n(CO)+n(CH4),n(H2)+n(CH4)=n(CO), n(CO)=0.5 a mol,n(H2)+n(CH4)=0.5a mol,用极端假设法计算:若混合气体由H2和CO组成,则Q=283 kJ/mol×0.5a mol+286 kJ/mol×0.5a mol=284.5a kJ;若混合气体由CH4和CO组成,则Q=283 kJ/mol×0.5a mol+890 kJ/mol×0.5a mol=586.5a kJ。根据平均值原理: 284.5a kJ

(5) 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等量的过氧化钠完全反应,两个反应转移电子数相等;利用棉花燃烧现象证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6)从净反应看,过氧化钠净增质量相当于CO和H2总质量。

答案:(1)①A②3/7(2)a b CO-2e-+4OH-CO2-3+2H2O(3)E

知识储备(1)中学常考典型分子的立体结构

结构直线形V形三角锥形正四面体形(2)中学常见的等电子粒子

等电子10e-14e-18e-典型

粒子HF,H2O,NH3,CH4,F-,NH+4,H3O+,OH-,Al3+,Na+,Mg2+Si,CO,N2,C2-2,C2H2,CN-,HCNHCl,H2S,PH3,SiH4,HS-,S2-,O2-2,F2

上一篇:幼儿园常见传染病预防下一篇:文学院学生党建工作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