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我的童年

2024-06-28

再见我的童年(通用14篇)

篇1:再见我的童年

昨天,我,我们,已经告别了懵懵懂懂的童年,在爽朗的笑声中,步入青年的礼堂,接受虚伪的洗礼。少了几分快乐,多了几份悲戚。在心中烙下淡淡的凄凉。

童年,如宇宙中的恒星一般,随着宇宙的膨胀而离我们渐渐远去;时光,如划过天际的耀眼流星,在光明幸福中陨落;童年时光离我也许只是一步之遥,可却偏偏是那么的遥不可及。默然中,只留下一丝细不可闻的惆怅。

也就是在这默然和惆怅中,我似乎已是“心如古井,微波不惊”忽然间,我忽然想到已是高中生的哥哥对我说的一句话:“对于童年,我已经超然了。”听着这句话,望着眼前这个被沉重的学习压迫着的麻木人,我忽然感到一丝惶恐:我会不会也像哥哥一样对童年不抱有幻想?会不会过着“衣带渐宽终‘不悔’为学消得人憔悴”的日子?

一时间无数的念头闪过我的脑海,虽然已经隐隐地知道了答案,但我还是不敢相信,也不肯相信,渐渐地,这块巨石已藏在“古井”深处,像冬眠的鼹鼠一样静静地等待着那个时机的到来……

而我也只能在时间的长河中做着徒劳的挣扎,我只能在这其中被慢慢溺死,然后“心甘情愿”地去做学习的傀儡,每天千篇 一律地做事,千篇 一律……再见了,我的童年!

篇2:再见我的童年

望了望清纯稚嫩的弟弟,再望望镜子中的我:一张尖尖的娃娃脸,但并不粉嫩;大大的眼睛下面有一颗泪痣-浅褐色的小花;不怎么好看的鼻子和一张不大不小的嘴。我也长高了,143CM了。虽说还是小孩样,但和弟弟比……这让我清楚的意识到:我将该和这天真烂漫无邪的童年告别了。

再过一年左右,就要升初一了,过完这个暑假,就是六年级,也就是最后的童年时光。为什么到最后才开始珍惜童年呢?我也不清楚。

所以这几天,我努力的想让自已的心灵变小,让语言变小,让动作变小,让声音变小,让灵魂变小……

可是……

似乎大家都不让我变小。事件一 —— 前天,对!是前天,我和妈妈在看电视,我指着上空的一只飞虫说:“虫虫,虫虫,„刚灰过去!‟妈妈却极其讨厌地说:“这么大了,害不害臊啊!”妈妈,我可以准确的回答您:“不害臊!”。

事件二—— 昨天,是昨天。我和妈妈、弟弟去超市买东西。偶然间,我和弟弟钻进去了一个试衣间,想出来时却打不开门,过了许久我才发现要按按钮才打得开门。出来后,弟弟跑了去找妈妈,我跟着,却发现售衣员不满地看了我一眼,还跟旁边人嘟嚷着:“这个女孩真是,我看她是存心不出来,她也不是小孩子了,像她弟弟还好说,可是她……”天哪,我真的是打不开耶,再说我跟弟弟有什么不同,不都是小孩嘛。

“所有的人都想让我长大”我这样想,“都反对我变小。”写到这里,泪水浸染了我的眼睛,浅褐色的小花长大了,我也长大了一点。

望望天空,她在褪色。从湛蓝褪成了浅蓝。

篇3:我的报刊,我的童年

你言我语

郭芷丹我是报刊迷, 每当新一期报刊到来, 非一口气读完不罢休。有朋友问我:“报刊究竟有什么魔力, 能让你这般沉醉?”我答:“报刊就像大杂烩, 上面的内容五花八门, 总能看到令我耳目一新的东西。要说魔力, 可能就是那份发现新东西的惊喜吧。”

陈煜读报刊确实惊喜无穷。俗话说“秀才不出门, 能知天下事”, 报刊就给"秀才"知天下事起了很大的帮助, 它能开阔视野, 增长见识, 放松心情, 陶冶情操……惊喜多着呢。

王瑜洁陈煜说的, 套用在书籍、影视等上同样合适。以前我讨厌作文, 后来家人给我订了一些作文类报刊, 不久后就改变了看法。这是因为:报刊上的作文指导不仅内容丰富, 还是连续性的, 就像电视连续剧;里面的习作和生活、时令等结合得紧, 让我觉得写作文就像在过日子, 用笔记录生活。

方婷玉瑜洁说的我深有同感。我最喜欢报刊上的习作版块, 那些同龄人写的作文, 不仅文辞好, 能促进我提高写作水平, 还写出了我想说而说不出的话, 想做而没有做的事, 想过而没有过的生活。

杜诗怡我喜欢读数学类报刊。也许有同学对此会感到诧异, 认为数学类报刊没啥好读的。嘻嘻, 我数学成绩好可是有原因的, 秘密就在这里。那些报刊上面的故事、试题、解题思路等, 培养了我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能力, 让我学到了教材和课堂内没有的知识。

朱旻宇我把阅读报刊当作放松、消遣的一种方式。比如我订《博物》, 就是因为喜欢“博物君的微科普、微吐槽”这个栏目, 它能给我带来很多乐趣。像其中一期, 杂志上印了只吓人的巴掌大的蜘蛛, 小字配文则为“我很丑, 但我很温柔”, 这样的解读多有趣啊。

田澄真是“萝卜青菜, 各有所爱”, 我最喜欢幽默类报刊。那一个个笑话, 不仅带给我许多欢乐, 消除学习带来的疲惫, 还带给我反思。看别人的笑话可以提醒自己, 我可不想被人笑话。

张佳音报刊太多了, 然而时间有限, 我没有特别钟情一两种, 对所有能接触到的报刊都会读上一读。每当我拿到一份报纸就先看标题, 拿到一种期刊便先看目录, 只有看到自己感兴趣的, 才会找到对应文章精读。这样一来, 略读和精读结合, 我学知识的时间就宽裕了。

卫瑜琪我读报刊的方法和佳音一样, 但我还会做一件事:剪报。这习惯来自我爸爸, 尝到甜头后我就一发不可收拾了。我会把报刊上觉得有用的资料剪下来, 分门别类地贴成册, 做成作文资料库。每次写作时, 我就根据类别查一查, 再也不愁没材料可用了。

倪宸铭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高新技术的发展, 阅读形式发生了变化, 现在许多报刊都有了电子版, 给我们这些“小网虫”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我现在常在手机和电脑上读报刊, 只要指尖轻轻一点, 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 多爽!

教师建言

张君明老师少儿报刊受众明确, 一般都设置了针对性较强的内容, 不仅能辅助青少年提高学习成绩, 扩大知识面, 还能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比如《关心下一代周报》就是一份这样的报纸, 它设置了校园文化、校园时尚、校园足迹、校园成长、校园感悟等版块, 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能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

王益红老师在教学中, 我鼓励学生多读新闻类报刊, 为此专门教给他们“一短一长法”。所谓“短”, 是把新闻读短, 通过阅读标题、导语等抓住新闻的重点和亮点, 培养概括能力。所谓“长”, 是把新闻中的某些内容读长, 如对一些人物或事件的报道结果进行发散联想, 去挖掘人物故事或事件的原因和经过, 培养写作构思能力。

戴秋飚老师学生阅读报刊时, 我注重引导他们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 将有用的信息及时摘录在卡片或本子上, 分门别类地打造作文资料库。比如, 徐霞客是著名乡贤, 当地报刊介绍他的资料很多, 在教学单元主题作文“家乡名人”前, 我就进行了有意识的引导搜集。写作中孩子们因为“有料”, 很快就写出了一篇篇不错的作文。这种方法, 希望同学们能借鉴并持之以恒。

校长寄语

李克强总理曾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倡导全民阅读, 建设书香社会。”如今, 阅读已然成为社会风尚。多年来, 我校致力于“书香校园”的建设, 喊出了“用书塑身, 受用一生;以书会友, 天长地久”的口号, 师生们已逐渐养成喜欢阅读的好习惯。报刊作为读物中重要的门类, 有它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对同学们大有裨益, 希望大家多阅读, 为自己的童年生活增加亮色。

篇4:再见,童年!

曾经年幼无知的我,从不知道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把每天份内的事做完,就算过完了一天,宁肯坐在那里发呆,也不愿多读几页书,多写几行字。曾经无理取闹的我,常常在吵架声中度过一天,时不时与父母拌上几次嘴,吵上几次架,却不懂得体谅已经精疲力竭的他们。曾经自以为是的我,总觉得每一位朋友都不如我,却不知道友谊是那么宝贵,宁肯独自一个人走在小路上,也不愿意与朋友多说几句话……

但现在不一样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价值观也发生了改变。

升入毕业班的我,从上课第一天起就明白了“三更天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的道理,将每一分每一秒可利用的时间都花在学习上,毫不松懈,时刻为升学考试做准备;13岁的我,终于体会到了父母的辛苦,不再与他们吵架,更多的是为他们端一杯茶,捶一下背;孤独的我,终于得到了一份来之不易的友谊,并始终都把这份友谊捧在手心里,呵护着它……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年幼无知也一点一点地消失了。现在的我已经不是曾经的那个我了,从我身上表现出的不再是稚嫩,而是一份成熟与懂事。这一切,都因为—

我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成长。

(指导老师:陆永强)

篇5:再见了,我的童年作文

在我的记忆中,有些事以渐渐模糊了,但唯独有一件事我永远也忘不了。

在上幼儿园时,老师讲过:“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什么就得什么······”听到这里,我想到:既然这样,那么我种脚就得脚,这样我就可以帮助那些残疾人了。我高兴极了。回到家,赶紧拿上铁锹,又在桶里接满水,让爸爸帮忙。接下来我又按照老师说的话,来到阳光充足的地方,用铁锹挖了个小坑,再把脚放进去,这时我累得气喘吁吁,想让爸爸帮忙便说:“爸爸,帮我把脚埋起来吧。”满腹疑惑的爸爸皱着眉头问:“这是在干嘛?”我神秘的笑了笑,把事情告诉了爸爸,没想到,爸爸笑的前仰后合,我疑惑不解。爸爸说:“傻孩子,脚怎么能种呢?脚是一生下来就有的······”我听得稀里糊涂的,爸爸说完便拉着我回去了。忙活了这么久,最后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就在我下定决心要告别童年,好好为自己铺一条“黄金路”时,那在童年时,一起玩耍的一幕幕不断在我的脑海中浮现,那甜美悦耳的笑声不断在我耳边响起,啊!告别童年,是令我如此的痛苦,如此的难过,告别童年,并全心上进,谈何容易啊!

童年,是如此的纯洁,是如此的美好,想到在童年时的友情,就令我一阵心痛,那友谊的种子,早已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深的根了啊!我是多么的希望时光能够倒转啊!倒转吧!将时间定格在童年那时候吧!但是童年,依旧远去……

篇6:再见,我的童年时代作文

想起傍晚和妈妈一起散步的时候,走着走着,看见一个小孩,因为爸爸妈妈不给他买玩具,所以在生闷气耍赖。我不屑地说:“真是无聊,为了玩具就这样啊!”妈妈回答说:“这是因为你长大了啊!小的时候你也是这样的。”我听到这话,心里像被什么揪了一下,说不出是什么心情。不是难过,不是沮丧,而是一种说不出的空落落的感觉。

想想看,我的确不再是可以在妈妈怀里撒娇的小孩了,再也回不到那种小孩子的世界了。虽然我还不是一个大人,但是慢慢地我变得沉默,仿佛曾经那个大声说笑的人不是自己。一个人待着的时候,总是安静得可怕。

是的,可怕!

在心里最深处,我似乎失去了小孩的善良、天真。看到乞丐不再会感觉难过,看到KFC不会再迈不动步,看到喜爱的东西被爸爸妈妈买来不会再高兴得睡不着觉。甚至自己摔跤流血,自己考了第一,都懒得做反应,完全沉寂在自己的世界。是因为我的心在生活中变得坚硬了吗?是我变了吗?不,不是。心还是那颗心,人还是那个人,只是不想承认罢了。不想承认我已经脱离了孩子的轨道。我自己这是怎么了?好像一夜之间,我就不是我自己了。哪个才是真实的?我不知道,也不习惯。只是变得喜欢上网,仿佛在虚拟的世界里,我才能看到真实的自己。

突然发现,自己好像丢失了什么,像鸟一样,扑腾着,鸣叫着从心里飞了出去,急着想去寻找,却并不知道到底丢失了什么。只是察觉到自己变得喜欢一个人独处,喜欢把自己塞进音乐的世界里,喜欢安安静静地看书,喜欢午夜12点静静地思考,喜欢默默地走在别人背后,喜欢逃离爸爸妈妈的掌控,喜欢一个人泡在网上,喜欢在走路的时候神游……

篇7:再见了,我的童年生活作文

到了这里以后,我对校园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好奇,无法再抑制住兴奋的心情,与我的小学好友道尽无限的欢喜。我畅想着在这里的生活,在这里的三年里,我会不断成长,不断进步,我在这里,会有我的一片天地,我会交到很多的朋友,认识不同的人,学到不同的新知识。上初一了,再有的感觉便使紧张。

在中学,尤其是优秀的中学,学习的竞争相当激烈,从而也会有一定的压力。稍不留神成绩就会拉在队伍后面,所以丝毫不能放松,要时时都处在学习状态。我必须要适应这种紧张的学习气氛才能在三年的学习中取得优异成绩。

初中的一切,对我来说是新鲜的,一切都那么新鲜!例如:增加的课程,有许多是以前没有的。还有晚上的晚自习……等等。

开学第一天,永远是那么记忆犹新,那激动的心跳至今还未平静。这一天,永远是美好的。它意味着我们又长大了,该向新的目标奋斗了。看到同学和老师亲切的笑脸,心中不禁荡起阵阵涟漪。看着陌生的书本,一股好奇从心底萌发,学习的兴趣不知怎的,突然得提高起来。

这天,在学校里看不到任何不文明的行为,大家都循规蹈矩,也许是尽力维护心中那朵绚丽的花儿吧!当朗朗的读书声回荡在校园上空时,那鲜艳的五星红旗也更是耀眼。

开学了,也就意味着我要与愉快的暑假说拜拜了。投入到全新而紧张的学习中去了!

在心里大喊一声“加油,向新的目标前进,你永远是最棒的!”。

篇8:再见我的童年

记得在我们小时候, 每天上完学就是回家玩, 各种各样的游戏:玩羊拐、跳皮筋、踢毽子、丢沙包、玻璃球、上房爬树……等等等等, 玩过游戏回到家后, 家长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还不好好学, 看你上不了大学怎么办 (那时候的大学有公费, 出来还会分配工作) ;现在, 这些都离我们远去了, 就像我们慢慢逝去的青春。

“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这在当今的一代显得尤为突出, 但我们要认识到, 我们的孩子接受的是新教育, 它不是天才教育, 他最大的可能是成为一个平凡的普通人。你养的这个普通人, 他不会因为校规要求不能留长发而跳楼, 不会因为得不到爱而去寄情网络, 不会因为别人说吸毒很酷而去染上毒瘾, 他的心里永远会给家留一个角落, 他热爱生活……孩子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 我们想, 孩子只要健康就好, 当孩子还是个小婴儿, 我们想, 孩子只要快乐就好。孩子大了, 我们是否还在为我们的初衷而努力?现在好多家长为了自己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 现在的孩子从一出生, 家长就会为孩子的以后甚至是一生都做了安排:几个月大去上亲子班, 开发智力;几岁开始上幼儿园, 上个什么样的幼儿园, 家长会替幼儿抉择;上幼儿园后要给幼儿要什么兴趣班, 不只是开发智力, 还要培养幼儿音乐、美术、舞蹈……等等等等一系列的兴趣;上小学了, 要给孩子报特长班, 什么奥数、英语、速记……应有尽有……, 孩子从一出生开始就被安排在了各种各样的课程上, 他们甚至不知道什么是跳皮筋, 什么是丢沙包, 家长几乎全部包办了孩子的衣食住行, 让他们都不知道鸡蛋长什么样子。我不禁想问:这难道真的是我们所追求的吗?

就拿现在的幼儿家长来说, 如果幼儿园只秉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去安排自己的工作, 那不行, 这样不够, 为什么?因为你没有自己的特色, 和别的幼儿园来比, 你教授的东西不多, 孩子出去以后和别的幼儿园的孩子相比会有很大的差距, 那家长就不会选择你的幼儿园。为了自己的生源, 幼儿园就会做一系列的改进, 除了规定用的教材, 还会加上自己额外的一些东西来吸引家长, 比如外教授课, 蒙氏教学, 逻辑狗思维训练等等。

我们不能质疑家长们爱孩子的心, 也不能质疑家长们“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的愿望, 但是家长们可能都忽略了孩子们好玩的天性, 孩子们从出生开始就开始了无尽的兴趣班学习, 我们不排除有的幼儿确实喜欢去上这些兴趣班, 但大部分家长在为幼儿选择兴趣班的时候, 很多都是把自己的兴趣强加在幼儿身上, 幼儿真正喜欢的没有几个。这就导致了各种资源的浪费:金钱的浪费, 时间的浪费, 精力的浪费, 最主要是孩子的精神上会产生很大的紧张感, 这就会给孩子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 对他们以后的发展都将是不利的。当时我就在想, 如果我有了孩子, 我一定不会逼迫着他去学这学那, 我不会将我自己的意愿强加在他的身上, 喜欢什么上什么, 喜欢怎么玩就怎么玩, 只要不出阁就行。现在, 我也已经有了自己的宝宝, 由于很多关系我不能时时刻刻和他在一起, 所以我从来不会告诉她, 你要……, 你不可以……;

她每天都快乐的无拘无束;每当别人告诉我你家孩子都一周多了还不会走路, 快去检查检查;你家孩子都一周半了, 别人家的孩子都会背古诗了, 你家的还不会说连贯的句子, 怎么回事……我会告诉他:没事, 这些都不重要, 她不会那是因为她还没有发展到那个阶段, 到年龄段了她自然就会了, 有些问题不用家长去特别的教导, 去提前教育好让他看起来比别的孩子聪明, 这些, 都不是重要的。孩子, 从出生就是一张白纸, 关键看在他以后的生活中家长怎样去教育他, 引导他, 是他不被外界嘈杂的环境所污染。也许我的观点不为大家所认同, 但我始终坚信陈鹤琴先生说的:小孩子在家里, 一定要有相当的东西玩, 相当的事情做, 要晓得不玩不做, 不会发展的。

所以, 我们在这里呼吁家长们, 请根据孩子的兴趣来教导他们, 不要用传统和条框来约束他们, 发散性的、开放式的思维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珍惜现在孩子还和你腻在一起的日子, 等到孩子长大, 纵然我们有这样的想法, 孩子也不一定愿意;放下现在固执地坚持, 换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 或许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篇9:再见童年:消逝的人文世界

母 教

中国人重视家教,所谓“养不教,父之过”。在孩子四五岁,未正式读书前,父母若有能力,会承担一些教读之责。由于中国字比较繁复,所以认字是孩子未入学塾之前最宜学习的一项。传统中国流行女子无才便是德,知书识字的母亲相对较少,即使出于书香门第,也不一定满肚诗书,但倘若不是文盲,那么认识几百字,以应付小儿的识字教育,还是绰绰有余的。据所见,教孩子认字的工作不少由母亲负担。浦薛凤、陈立夫、黄炎培、赵元任都是由母亲教识字;沈从文由母亲教了六百字,一边认字,一边还有外祖母喂吃糖;胡适的母亲出身农家,本来不识字,由胡适之父教会一千字,到胡适学认字时,就充任助教,父没空时代其教胡适,也教会了七百字。至于教读书和作文,则较少由母亲负责,纵有也只是代理性质。

母亲教读的现象,乃由于父亲往往有自己的活动,有时营商,有时外出,或宦游,或坐馆,总之,不一定时常在家,因此教子之责就由母亲来承担了。例如冯友兰的父亲做官事忙,所以虽然很重视儿子的教育,但是根本没有时间来理会,送到小学上学又不放心,就设想出由母亲课读的方法。冯友兰的母亲读过几年书,识一些字,但有时会音不会义,就等父亲在家时问。到父亲有空时则出题作文。这种教育当然是不完整的,不过当时读书重视背诵,所以还能对付过去。茅盾读书未有如此支绌,父亲既非为官,也不营商,更无种田,但是忙于自己的学问计划。家中虽有家塾,却不愿送儿子入读,嫌其教法陈旧,想以自己安排的新学教育儿子,而恰好茅盾的母亲不当家,有空闲时间,而且未婚时曾读书,有才女之名,所以就由母亲课读。

另一项经常由母亲教的功课是念诗,郭沫若、柳亚子、俞大维、钱歌川均由母亲教过念诗。中国为诗教之国,母亲在其中也有一些功劳。许多妇女没有读过很多书,但读诗都琅琅上口;若读过书的,除了《烈女传》等妇女思想守则之类的书之外,诗是必读课程;至于有才女之名的,诗更是烂熟,甚至能自己作。妇女对孩子的诗教有很大作用。

俞大维说:“我对文学的认知,主要是来自我母亲的启蒙。……很多诗词在我们幼年时便由母亲口授而能背诵,这些文史知识的传习,经由母亲教授,有如母乳一般的滋补,其影响也最为深厚弥远。”钱歌川“从三四岁开始,母亲就教我念一些唐诗五言绝句,自然也能背诵好些首”。

在幼儿教育上,除了母亲,还不可忽略祖母或外祖母的页献。沈从文的外祖母喂吃糖哄学字;王安上学之后,祖母仍在课余教他文学和伦理;曾国藩的曾孙女曾宝荪由祖母带在身边,与每一房的第一个孩子,无论男女,一起由祖母教看报,聘人教国文和外文。祖母当然也可以教诗。

至于母亲不会读书写字的,虽然不能教子认字,但中国父亲多是寡言有威,中国孩子多与母亲亲近,母亲之慈爱和以身作则的德教,是许多人笔下常常提及的。

诗 教

蒙学书中,诗集和教对对的书自成一大宗,《声律启蒙》是教对对的,学过做诗的人都读过;《神童诗》、《千家诗》也是蒙学书名著。《千家诗》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三百千千,流传很广。

在学塾中,学作诗往往后于学作文,是较大的学生的功课。对于小学生来说,诗课是神秘而可羡慕的。张恨水没有遇上一个好的塾师,对学习兴趣不大,十一岁时却“莫名其妙的爱上了《千家诗》,要求先生教给我读诗……(先生)并无一个字的讲解。但奇怪,我竟念得很有味,莫名其妙的有味”。除了读诗,小学生会学对对子,也叫做对课。什么年纪开始对课,没有规定。社会活动家李匀庐七岁时,放学之前就练习对对,先对一个字,然后加到七个字,并且要学平仄声。马叙伦在十一岁开始学做三个字的对。不少小孩子要求提前学对对,而且往往因为对子对得好而第一次得到老师或家长称赞。唯有郭沫若则将对课视为诗的刑罚,称它为家塾里所受的非刑。郭沫若约在六七岁开始学对对,由两个字渐渐做到七个字。他以为连说话都不能条畅的孩子,是难以了解虚实平仄的,更不能了解音律对仗,但做不出对来,先生还是要做。不过,郭沫若虽然不喜欢对课,却喜欢读诗,“读《唐诗三百首》和《千家诗》虽是一样的不能全懂,但比较起什么《易经》、《书经》、《周礼》、《仪礼》等,那要算有天渊的悬隔了”。

中国的诗教并不是在学塾才开始。在正式的学塾教育之前,儿童往往就跟从家人学念诗:

我(齐如山)三岁尚未学认字时,便跟着老太太们学数嘴儿,数嘴儿即是学民歌民谣,我会的很多,约有好几十套。……我从三岁上,就从着先父在枕头上认字号,并带着学念诗,是光用嘴念,不认字。……多念五言绝句,尽因绝句短而易记也。

家庭是一个比学塾更易诱发对诗的感情之地,诗人臧克家说:

我的家庭……诗的气氛很浓。……(父亲)喜欢诗,他的气质、感情、天才和诗最接近。我常常怀着悲伤的心情侧耳倾听,听他用抖颤的几乎细得无声的感伤的调子,吟诵着他同我的一位族叔唱和的诗句。……(祖父)板着铁脸,终天不说一句话。……但他也特别好诗。……有时,他突然放开心头的铁闸,用湍流的热情,洪亮的嗓音朗诵起《长恨歌》来,接着又是《琵琶行》。他的声音使我莫名其妙地感动,不是他的声音,是他的诗的热情燃烧了我幼小的心灵。这时,他简真变成另一个人。他曾热心地教我读诗。

诗人易君左约在十岁由他的名诗人父亲教作诗。潘大逵的长兄是革命人物,在外读书,只要回家逗留较久时,就为弟弟讲《诗经》和唐诗。

中国妇女受教育的机会少,在教下一代读书上,担当的角色本不及男性重,但母亲或女性长辈经常教幼儿读诗,女性在中国这个诗的国度中,曾做出超过她们受教育机会的贡献。所谓女子无才便是德,书大可不必读,唯独是诗的教育则不限于科举有望的男孩子。而中国诗短小易记,也为女性和幼儿提供了欣赏文学的空间。据郑逸梅回忆,正因为有这些诗教基础,所以,近代初办妇女杂志时,妇女投稿写文都很幼稚,唯有写诗较好。但一本杂志不能都是诗,结果很多篇幅是找男人代写的。

自然中的游戏

小孩自然是喜欢玩的,游戏本身除了玩乐之外,还可以有教育作用。相对于今日的小孩来说,由于居住环境的自然气息比较浓,而兄弟姐妹或同龄玩伴较多,所以传统的童年一般颇不寂寞,玩耍的兴致也很高。

要论玩具,当然不及今日的繁多和精美。婴戏图是传统绘画题材,画的游戏题材有“下棋”、“击球”、“藏迷”、“歌舞”、“戏水”、“吃梅”、“捉蝶”、“逮鸟”、“捕鱼”、“踢毽”、“采桑”、“斗蟋蟀”、“耍刀枪”、“玩傀儡”、“看击乐”等等。可见玩具都是比较简单的,有棋、毽、刀枪等,大部分的游戏不待玩具而行。

在传统社会,大自然自有恩赐,充满了玩耍花样。姚拓在《美丽的童年》中写道:“我的童年,虽然没有一件自动的玩具,虽然没有一块可口的糖果,可是,我们游玩的天地,却也是城市中孩子们所不能想象的事情。我们家的房屋及庭院并不广阔,但出了大门就是一望无际的原野,就是我们永远玩之不尽的乐园。”

这里所说的城乡之别,是就现代的大城市而言的,在传统农业社会的城市,还没有发展成庞然大物,大自然近在咫尺,自然之乐,连城市的儿童也受其惠。北京旧日儿童的游戏,城内和郊外的都有。城内的是比赛性的,也可以说有赌博性的,郊外的则是探讨自然的,也可以说是俗野的,包括黏知了、捉蜻蜓、灌屎蜣螂、掏苇柞子、摸鱼、捉泥鳅、拉家雀、掏蛐蛐等。这些都是农村中典型的游戏。爬树爬山,到水塘稻田中玩,是农村小孩共有的经验。在这样的环境中,玩具是不必要的,对大多数孩子来说,物质缺乏,昂贵的玩具也买不到。环境逼着他们创造,把随手可以利用的都用来玩,又何况可以玩的材料俯拾即是:野果、石块等不虞匮乏,经过个人的智巧,这些平凡普通的东西都可以创造价值。上山打柴本是工作,几个孩子砍下柴枝,却可以玩打柴叉游戏。“三个人把柴放在中间,一头着地,一头靠在一起,就算是‘叉’。用柴爬远远掷过去,掷倒了叉就算赢。因为三捆柴并在一起,柴爬又不是很重,掷倒那柴叉并不是很容易,所以一捆柴的输赢总要玩上好大半天。”这是穷孩子不用花钱的娱乐,所以齐白石高兴玩。这种游戏有一点点赌博的性质,因为掷赢了可以得人家的两捆柴。柴之外,挖壕沟打野战,互掷土块,以至于到田垄间偷东西吃,都入于小孩子的娱乐花样之列。或许有点不足的是,这些富有创造性的游戏,还是比较原始的、劳动的创作,未形成复杂的创造,或许曾经促进科技,但最后没有扭转中国重文轻技的倾向。这种创造性发展出的,主要是利用厚生的精神。

传统游戏本来就多集体的性质,自然中的游戏也是这样:“吾村儿童甚多,常同游戏,余幼时常偕三哥五弟于晴天早饭后往大晒场与他家小孩集会,三五成群,捉迷藏,调草龙,放风筝,掘荠菜,溪沟捕小鱼、泥鳅……游玩节目四季不同,兴高采烈,乐趣无穷,使我身体强健,并养成我爱好旷野山林之生活。”沈宗翰先生回忆道。

一大堆小孩玩耍,打架自然不免,尤其是逃学外出的,能打架是必须的本领。沈从文在《从文自传》中写道:

照地方风气说来,一个小孩子野一点的,照例也必须强悍一点,才能各处跑去。……尤其是到一个离家较远的地方看木傀儡戏,不准备厮杀一场简直不成。你能干点,单身往各处去,有人挑战时,还只是一人近你身边来恶斗,若包围到你身边的顽童人数极多,你还可挑选同你精力不大相差的一人。你不妨指定其中一个说:“要打吗?你来。我同你来。”照规矩,到时也只那一个人拢来。被他打倒,你活该,只好伏在地上尽他压着痛打一顿。你打倒了他,他活该。把他揍够后,你可以自由走去,谁也不会追你,只不过说句“下次再来”罢了。可是你根本上若就十分怯弱,即或结伴同行,到什么地方去时,也会有人特意挑出你来殴斗,应战你吃亏,不答应你得被仇人与同伴两方奚落,顶不经济。

在传统的乡土社会中,小孩打架也有它不成文的规矩,要能打,也要能挨,打架必须拼命打,不能低头。尽力而打架,往往可以以小胜大,纵使输了,也可赢得对方的尊敬。而且据在农村长大的人说,打架是不打对手的要害处的,某种意义上打架是一种比强。

在自然的游戏中,四季有不同游戏,小孩子可以认识时序;不同环境各有游戏,山中之戏、水中之戏,小孩子可以认识处身的地方;有不同的生物游戏,植物之戏如斗草、挖野菜,动物之戏如捉鱼、取雀巢、捕鸟,除了玩,也可以多识于草木鸟兽之名,甚至可以做食物。小孩透过游戏,对外界、对物候的认识都有增加。不过,除了蒋梦麟外,没有几个人认为这些游戏对他们的自然科学兴趣有促进之用。可能中国小孩的教育中,向科学开启的路太少,而好奇提问得到的答复,往往是“小孩子不要多问”。认识大自然所促进的大约是对自然的敏感,是一种诗的感情,当时的教育内容(重视诗文)和社会取向,都倾向于这种文人感情的发展。

篇10:再见我的童年

小时候,我就在妈妈的眼睛里看到了童话可爱的样子。小小的童话大大的城堡;淡淡的颜色深深的希冀;静静的浅笑默默的欢愉„„后来,心里住了个她,不想说再见。

我想:我的童话是轻盈的,她穿着纱裙舞动在香樟树下,透过阳光绿萌萌的影子,和着清风如漫天飞舞的蒲公英,抖抖继续怀揣着梦趟过那条河。“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她轻盈着朝霞里那抹斑斓,而我欣喜着开始为她筑一座城。

可是妈妈走来,推翻了我筑的墙,说我就爱胡闹真是个顽皮孩。我思:我的童话是伟大的。她披星戴月,迎着所有的不屑走向王子的华殿。铁质的盔甲沉痛了肩,黑色的发卷卷如清流飞湍,握一把利剑,阵阵寒光犀利了她决然的脸颊,宛如一个济世却有真爱的战士。魂梦萦绕的城就是无声的战场,为了亘古、为了真爱、为了证明„„她选择了一个人孤独的挥剑,纷纷洒洒的落花,悠悠扬扬的笛音美丽了王子的归来,公主的彼岸花落幸福溢满了殿堂。“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突然不想说以后,继续童话,依旧建起了城。

可是妈妈跑来,打碎了我的窗,笑我太痴狂怎是个傻子。

我愿:我的童话可以长大,“寻梦?撑一支长蒿,向青草更青处漫夙,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她梦亦我梦,小小的城里大大的爱。草莓的房子,亮晶晶的窗、阳光下的木椅上爬满小蚂蚁、桔梗花忧伤在门

前、蓝色古木的音乐盒、机器猫还有哆啦A梦在吵架„„她还穿着宝宝服,而我已经会为了梦去奔跑,不再穿那件小红衫了。但她是我的童话,说不出再见,为她坚持筑个城。

可妈妈追来,依着我的城,呓语着她老了,让我不要城好么? 这个时候,我在妈妈的眼里只看到了痛痛的泪的样子。美美的的童话,丑丑的残忍。我哭了,跑着去拆了我的城;然后我笑了,走着去再见了我的城。

悄悄的她走了,正如她悄悄的来。

她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篇11:关于生活随笔感悟之再见我的童年

回家的路,总是那么漫长。车外的一山一水,逆着我的童年,把那梦里的故乡,编织的是如此的真实。旋转的车轮,夹杂着我复杂的心跳,开启了一段段童年的往事。闭上眼,故乡就在心里,我数着天上那些熟悉的星星,安然入睡。可我总觉得应该醒来,匆匆岁月正在雕琢着我的容貌,改变着我的生活。似乎已经迟了,就像那场迟来的秋雨,湿润了我的双眼,带走了我的童年。

童年,一去不复返,我所能带走的,也许只是一片失落的云彩。 寂寞的内心,渴望一场绵绵的细雨,从过去一直下到现在,然后顺着家的屋檐,滑过我的脸庞,滑过我的记忆。记忆,是如此的潮湿,明媚的阳光懒洋洋的照射,似乎是在告诉我,童年已去,剩下的,只是一个为生活而奔波的我。

那些逝去的青春并没有告诉我,是谁带走了我的童年?可我还是会时时想起母亲温暖的怀抱,我安静地的熟睡,差点就此结束我的人生。枯瘦的我,无忧无虑的吮吸着母亲干瘪的乳头,两只小手肆无忌惮的舞蹈。我想,我是在表演,为接下来的人生续接美好的故事。这不是我的艺术,只是一种对童年的纪念。我想留住,因为,我认为那些是我遗失的幸福。在喧嚣的尘世,我也只能咀嚼童年,希冀时间能停止我懒惰的思想。

站在故乡的土地上,哪怕是一棵矮小的树,一棵长在路边的杂草,它们总能指引我回到童年。这时,我的心会禁不住时间的拷问,泄露那些熟悉名字。他们的童年,曾经和我的童年相互交缠,共同的勾画出了遥远的天堂。天堂,我不曾去过,可我相信,故乡的云会告诉我。遗憾的是,至今,我也没听见那些关于天堂的故事。其实,我是想在天堂建造一座屋舍的,可那些童年里的那些老人们,并没有去那儿。我猜想,也许它们是被佛祖带走,或者是,他们已经变换摸样,回到了从前。他们的从前,我不曾见过,但我知道,脚下的土地偷走了它们。我不想挖掘,因为厚厚的黄土,已经埋葬了那些故事。

听,大地在跳动,无数的英魂,爬出坟墓,躲藏在草丛里。它们在我生命的每个日夜里,不停的哼唱着那首,被遗忘的歌谣。熟悉的旋律,不停的翻转,带出了我的眼泪,带出了我的鲜花。我流着眼泪,捧着鲜花,准备哼唱时,却忘了曲调。我坐在田垄上,夏虫悠悠的演奏着,我的思绪爬上桑树残缺的枝桠,点点嫩芽葱绿娇艳,我似乎看到了枝头上上那些红澄澄的桑葚。我舔了舔舌头,嘴里似乎出现那酸酸的甜味,我饥渴的吞食着,可我依然饥饿无比。我转过头,不再想那些与蛙声一起消失的桑葚。

当我看见连绵起伏的那些小山丘时,我猜测自己童年时,一定在里面迷过路。然后无力的望着天上的明月,希望皎洁的月光能带我回家。可惜,云层太厚,薄暮黄昏遮住了我的眼。我像只蜗牛一样,没有方向的向前爬,因为,我记得家里的那几堆草垛的样子。它们是那么的憨厚朴实,只要我从它们身边经过,我就会记住它们的慈祥的笑容。现在,它们已经不再那儿,也许它们像我童年一样,在那些连绵的小山丘当中迷路了。但我更希望,它们从黑色的灰烬,变成了一棵野草,一直不停的追寻,我远走他乡的脚步。

喜欢光着脚丫,打破水面不应该的宁静。那是一块蓄满水的的稻田,露出水面的嫩苗,几只调皮的青蛙呱呱的叫着,我坐在一块光滑的石头上,卷起裤管,不停的拍打着水面。清澈的水面绽放出童年一朵朵水花,须臾,它们便不情愿的回到了田里。我知道,这是一次绽放,也是一次凋零,是我给了它们生命,也是我结束了它们的一生。我是个罪人,我决定躲在那片竹林里,抱住那些竹笋,像象鼻虫一样贪婪的吸食。只有这样,才能阻止那片竹林继续统治那片水域。我相信那些水也需要自由,需要生命,所以,我要抹去那片树荫。从此,阳光穿过竹林,把清澈干净的水面映射的如此美丽。水底,水草在我的脚印里疯长,丑陋的小虫摆着难看的姿势游行。我想,是时候扔下一颗石头,激起那些只属于童年的涟漪。

走出童年,我又能去哪儿?人生的路始终逃不过记忆的束缚。古老的泥瓦房,斑驳的墙面,还有屋檐下那些被滴穿的地面,除了这些,我似乎看见的就是一堆堆干燥的柴薪。我想推开扇半遮半掩的木门,它破朽的忘了自己的年岁,可我又不敢打扰它生命中最后的时光。它需要安静,需要我的相伴。它是如此的凄凉,而我这位唯一的相伴者,却不愿在它支离破碎后,瞻仰它的遗容。我不是它的信徒,我需要只是那段逝去的童年。我相信,我的无情不是一种残忍,而是一种心灵的升华。它应该也会明白,只有离开了现在,才可以在未来,找到曾经。

故乡的落日,美的有些让人心痛。血红的云彩一片片的向南飘去,空旷的天空越压越低,我拾起童年的朝花,撑起我的世界。我的世界里,外公外婆的脸上又添了几条皱纹,尽管如此,他们的笑容依旧是那么的充满慈爱。我仿佛看见那个瘦弱的小孩,一步步的跨过那些门槛,跑到一片青草满布的田野里,紧紧地追逐着自己的童年。也许,就是那时,我失去了童年。然后忘了那些千年的沧桑和永远的承诺。

永远已经过去,我的承诺也已经失效,因为,我故乡的那些孩子,已经长大。现在,我们都不是童年的奴隶,那些儿时的熟悉也渐渐的褪色,相继而来的是永无止境的陌生。他们是如此的繁忙,忙着为自己的孩子们编织童年。只有我,这个童年出卖的孩子,还在些日子里流浪。没有人知道我将去哪儿?我漫无目的彳亍而行,希望再看看故乡袅袅的炊烟,希望再听听故乡溪流的声音,希望再闻闻麦穗的幽香。

终于,我还是离开了。我走在那条杂草丛生的小路上,背着行李,一步步的蹒跚而行。尽管身后没有一人相送,可我却愿意相信,故乡在依依不舍的送别我。我是它的孩子,如今异乡的漂泊,是我和故乡共同的苦痛。我不曾爱的如此深沉,我的生命已经深深地扎进故乡的每一寸泥土,馥郁的清香四处弥漫,世界放佛从来没有过荒凉。

微风吹过,遥远的呼唤声飘来,我回首相望,却看不清故乡的模糊的脸庞。我想,我也许应该躲进成堆的瓦砾里,偷窥故乡抚摸我童年痕迹时的婆娑泪眼。可我并没有停止,因为我曾经是故乡的一棵浮萍,漂浮在那片水田里。现在我已经干枯,依附在那块光滑的石头上,倾听风雨诉说那段,关于我童年的故事。

故乡已经苍老,我的青春已无法抚平。今夜,我将走过我的童年,回到梦里,一点点的拾掇,我遗落的欢声。

关于生活随笔感悟之何处惹尘埃(二)

人生于世,或顶天,或立地,从无浮云半生,却卧土长眠。

悲欢有时,聚散无期,世间离苦,都是愿赌服输。也不是所有的相遇,都是人约黄昏后;也不是所有的相思,都是人比黄花瘦。总有那么一段距离,阻隔你的千山万水;总有那么一片浮云,遮挡你的欲穿望眼。

学会失去,你才配拥有。这世界,没有一尘不变,也没有潇洒的明月白云间。尘世的我们,在人间邂逅,却从不曾挽留。一个人行走,一个人守候,却从不曾读懂天长地久。

岁月蹉跎,我们依旧错过,错过了鹊桥渡银河,错过了双蝶舞婆娑,错过了奔月泪嫦娥。心太柔软,却笑的阳光灿烂。虚假的 生活,琐事太多,真正的快乐,你又何曾享受过?

看清自己,总比看轻别人更有意义。不要去惊扰凡尘旧事,没有人注定会为你繁华落尽。不要试图去感动曾经桑海,我们都在岁月的河里流浪。接受现在,把忧伤掩埋,让欢声笑语盖过你的悲伤,让满面春风带走你的孤独。我们都在掩饰,又何苦强颜欢笑?

没有永远,也不会有不变容颜。牡丹虽好,却有凋零之时。珍惜眼前,才能走的更远。也许不再再见,但我们的生命已经紧紧相连。就算牵挂无处蔓延,也请让思念,再看你一眼。

听扰耳梵音,洗尽无风之林。漫步归来,万里山水,只剩千山暮雪。层林尽染红尘,我心波光粼粼。日复一日中,厌倦了日落西山,厌倦了夜近黄昏,时常问自己,我还能用什么去迎接明天的清晨?

心有时恨,却不曾夜深为人冷。寂寞城,灯火梦里焚烧,仗剑天涯,从此,我不再是断肠人。

点一柱佛萫,照亮一座雨中古刹。撒一张情网,捕获一池红鱼。去接受,让灵魂安睡。去拒绝,让人生不再等待。只有回归曾经,我们才能挣脱时间的束缚。不要一味的向往明天,因为你永远不可能知道,现在的你,什么时候会背叛自己?

人生本无疑惑,却因种.种诱惑,致使生命繁重。我们从不曾看过四季花开,却奢望人生面朝大海。我们因爱而不恨,因恨而不真。虚假带来空无,而我们却渴望得到一切。一切之后,你真正拥有的,不是你得到的,而是那些你所失去的。

我们都无过错,也曾因现实而软弱。我们不是战士,却曾经过枪林弹雨的洗礼。那些腥红的血液,在天地间滚滚东流,而我们却看不见,浪花淘尽英雄。我们被生活包围,却因名存实亡的自由,斗个你死我活。既然都是生活的囚客,又何必苦苦找到自我呢?

生命赋予我们的时间并不多,而我们却在闲日里苟延残喘。我们迷失,我们堕落,我们不再相信童话故事,我们都变得千篇 一律。直到我们完全失去自己时,我们才能得到“成长”二字的加冕。

我们都不是易水,却强说易水寒。我们都不是壮士,却希望一去不复返。失去太多,得到太少,我们在波涛中仰天大笑。我们没有做到出门去,因为,我们依然是蓬篙人。对于那些所谓的承诺,我们都视之为另一种解脱。我们把希望留给别人的同时,也把失望附赠了出去。我们逃避,永远不敢面对和承认自己,因为,我们知道,时间不会停止。

美好来的太迟,人生有时也会无知。脚踩一路坎坷,让白驹过不了人生的间隙。手捧一轮香月,让嫦娥飞不过寂寞的夜。

有时,我们执着于心,还不如多听听自己的声音。也许你正在呻吟,那是一种痛入灵魂的折磨。你绝望,但却希望。没有人看见,也没有人听见,你站在那儿,永远的站在那儿,直至你的生命彻底融入尘埃时,你的人生才开始了真正的落定。

人去楼空,人走茶凉,勤劳扫拭,莫让心灵惹上尘埃。太多的悲欢,不付美谈。往事已去,又何必苦唱灯火阑珊?撒下心灵的温热星火,抚慰每一颗孤独的心。斩断百结愁丝,滤清每一滴苦涩的眼泪。

就算隔着黑夜,你也该找到那张脸,她在笑,她在哭,她在为未来的你孤独。你需要延伸思念,拓展牵挂,为梦中的相遇,而越过岁月的栅栏。

没有命中注定的缘分,也没有永久的幸福,你所拥有的,总是比那些走过的路更长。一路上,泥泞多于鲜花,你的摔倒,得不到怜悯,因为,我们都走在同一条路上。那只是一次相遇,没有前因,也没有后果,仅仅是一次谁也记不得谁的擦肩而过?

仰望你的天空,总有那么一片彩虹,能掏空你的梦。人行风雨中,我们都忘了说珍重。没有人潇洒的来去,总有那么几个凌乱的脚印,出卖你的方向。没有人会寻找,没有人会一路相随,因为他们的心,都在行走中,向死亡靠拢。

我不热爱,但难免悲哀。生活中的每一秒,都在拷问我的失败。我颓废,我沉默,我失落,但依然撇不清那些错。我想,我是做错了,或者,是我说过了。我想,我能听见,却忘了,我还有一双眼。我在看,岁月漫漫。我在弹,人生不复返。

趁着夕阳惨淡,我背上行李,在云水间,饮一杯离愁别绪,于醉里,挑灯看剑。杀声四起,血溅大漠孤烟。刀光剑影,我却不是一个勇敢的士兵。琵琶下,我为枯骨反弹男儿的血气方刚。红尘里,我为自己擦干痴男的儿女情长。

人生苦短,月下无人眠。即使痴颠,也没必要,让人发现,你已看穿。守住自己的城,迎接每一个你的黄昏。打开你的门,别让自己,一个人等。就算人静夜深,也别让尘埃,埋葬你迷路的魂。

脱去皮囊,灵魂独彷徨。心里空亮,曾经忧伤。无需计较,百年的骄傲,也抵不过红尘一笑。

尘埃枯去,筑明镜为高台,从此,让爱,不再惹上尘埃;让心,不再离开你的等待。

篇12:再见童年 - 童年作文600字

儿童疾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每逢春夏,草地上就有花蝴蝶在飞舞。那时捉蝴蝶都不用网子,直接下手去抓。我潜伏在草里,看见有蝴蝶来了,两脚一蹬,扑了过去,这滋味儿像踩着一朵幸福的云,我幻想着把手稍微分开一点,一个小精灵就会在眼前舞动着……实际这么做时,那朵幸福的云拉着我一同坠下,美好的幻想破碎了。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洪泽湖湿地公园前有一大片荷花池,望着采莲人时不时的在画中穿梭,我的心里也痒痒了。等采莲人走了,我偷偷的跳上了船,把船向前滑动了一点,把浆插进泥中,握紧把头,咬咬牙,向前一够,摸着一根荷花柄,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往后使劲一拉,强大的反击力把我甩到了岸上。坐在石头上,把莲子剥下来,空的莲藕还可以舀水。荷花就是美,晶莹的露珠折射着灿烂的光,在阳光下高挑丰满的身躯,一个娇人的回眸,就足以让人心醉。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皎洁的月光下,是捉虫子的大好时机。最好逮的虫子要数蟋蟀,别看它披着一身黑,其实就是个傻小个儿。捉来两只蟋蟀,用线绑住大腿,拿根小树枝拨动他们,开斗,刚开始他们还相互瞪着饿狼眼呢,可谁知,过一会儿就不打了,各休息各的。也许没经过训练,他们并没有《聊斋志异》里的蟋蟀打得这么热闹。

篇13:再见我的童年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孩子的发展, 任何动画片在创作、设计立意皆基于此, 不同动画片在这一点上的区别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起到不同方面的教育作用而已, 寓教于乐、文以载道。因此, 他们的区别其实就是寓什么教、载什么道、如何载道而已。

“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噢。赶快戴上你的帽子, 骑着你的单车, 加入到超级侦探的探索行列, 一起到百亩森林神秘境界探索玩乐吧!”《小熊维尼和跳跳虎》是一部适合3—8岁宝宝观看的儿童动画片, 整个影片由64集 (128个小故事) 组成。以维尼熊、跳跳虎、黛比、捕头组成的破案专家带着百亩森林的各种可爱动物、带着电视机前的孩子们一起探索各种奇妙的现象, 趣事随时可能发生, 整个旅程惊喜不断。

一、影片注重呈现各种带有疑问的情境, 且注重通过恰当的提示引导儿童解决问题

好奇和探究是人的天性, 《小熊维尼和跳跳虎》这部动画片中的很多部分都是先呈现一个带有疑问的、孩子们觉得不可思议的问题, 然后通过各种方式加以引导, 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 在共同的探究中解决问题, 且他们的口号, “想, 想, 想, 遇到问题想想想”“遇到问题, 思绪打开, 人、时、事、地找出来”极大限度地满足了儿童对于各种疑问和未知世界问题的各种好奇。

由于年龄特征、知识经验有限, 儿童的探究活动需要引导, 如言语的提示、引导性问题的提出, 通过这种有意识的引领使幼儿的知识经验不断丰富、理解能力不断提高。《小熊维尼和跳跳虎》的设计者在适当的地方安排了恰当的语言指导和提示, 不是通过成人进行, 而是通过故事中的角色本身, 如跳跳虎、黛比、维尼等提出, 更贴近孩子们的心理发展特点。

在“小豆长矮了”一节中, 当小豆站在上次量身高画线的向日葵前发现自己变矮了, 甚是吃惊, 这一情境的创设同样激发了电视机前孩子们的兴趣和好奇。

当小豆豆蹦蹦跳跳来到上次在夏天的时候量身高的向日葵前, 与上次做的标记相比发现自己变矮了。黛比在小豆量身高之前说的话为后边探索问题埋下了伏笔, “你们有没有用其他方法量过身高?我妈妈总是让我在房门前量身高”。侦探们通过各种带有儿童化色彩的办法帮小豆长高:喝很多牛奶、穿上跳跳虎宽大的衣服、做伸展操运动、学习瑞比给玉蜀黍浇水晒太阳等, 然而当这一切都做完了, 它们回到向日葵面前发现小豆更矮了。问题似乎变得更加奇怪……

当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 黛比的想法起到了引导作用, “玉蜀黍是植物、向日葵是植物, 所有的植物都会长高, 小豆没有变矮, 而是我们用来量身高的向日葵长高了”“我们要用不会长高的东西用来量身高”。人会生长, 植物也会生长, 应该找一个不会生长的东西测量身高, 比如:墙、门……这样才会量出真正的身高。

这一过程不仅帮助幼儿体验了解决问题的乐趣, 而且是幼儿期科学知识习得的一种有效方式。

二、以儿童话的思维方式和话语方式呈现一个个充满乐趣的科学概念

故事的进展都是与特定的场景相结合的, 这便可帮助儿童理解那些表意复杂且抽象的词语, 尤其是新词, 且效果往往比纯粹的言语解释和说教效果显著。

在“小猪的回音”一节中, 什么是回音?为什么会有回音?这是物理学中的一个概念, 试想脱离了故事中的情境, 成人该如何向儿童解释?成人是不是理所当然认为这是一个只有到了较大年龄才能理解的问题?“任何事物都可以以一种适合的方式教给任何年龄阶段的任何儿童”, 关键是寻找一条孩子们感兴趣且能够理解的方式, 科学概念的具体化和可视化便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黛比说老洞穴里的声音是回音, 回音是什么呢?回音是打到墙上的皮球被弹回来, 回音是你先说话它才说话……

心理学的研究证实, 学习中要给学习者呈现“正例”和“反例”, 便于学习者明确概念的本质特征而排除非本质特征。小猪先说话后老洞穴的那个声音不断重复、皮球被弹回来是正例。

在“小猪的回音”这一节, 设计者设计了两个对比性的关于回音的场景, 目的在于帮助儿童更清晰、准确、具体、形象地把握“回音”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场景一:先是小猪说话, 老洞穴也说同样的话……经过超级侦探们的解答, 小猪貌似知道什么是回音了, 就是“你说话它也说话”;场景二:小猪的篮子忘在老洞穴门口, 回来取篮子, 听到了她的歌声, 洞穴里找不到出路的维尼开始跟她说话, 小猪说, “这就是回音”, 继而发现不是自己先说话而是洞穴里的声音在先, 而且内容跟自己说话的内容不同, 小猪紧张害怕地呼叫超级侦探。通过侦探们的探索, 最后黛比带领大家一起得出结论:回音是自己先说话再有同样的声音紧跟其后。如此, 通过皮球被弹回来这样一个比喻、小猪的两次经历这样两个具有对比性的场景, 幼儿对回音这一科学概念有了一定的认知。

三、提供了儿童社会化进程中学习的亲社会行为榜样

动画片中角色间的相互关系给幼儿提供了一种可以学习的不同性别和角色的特点、人际交往的方法、规则, 这些皆是他们成长过程中学习的参考法则。

用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解释, 儿童观看动画片的过程是一个通过模仿而学习的过程, 它是指通过观察环境中他人的行为及其行为后果而发生的学习, 不必亲身体验。班图拉认为, 观察者看到别人的某些行为受到奖励, 这会间接强化他本人在相似的情境下做出相似的行为, 而如果观察者看到别人的某些行为受到惩罚, 则会产生替代惩罚作用, 这会抑制他本人的相似行为。

《小熊维尼与跳跳虎》中角色的性格特征和角色的行为举止都为幼儿提供了一系列模仿学习的对象, 且对于他们的社会化进程产生积极的影响作用。

开朗乐观、精力充沛、热情助人的跳跳虎, 幽默、善良、稳重的屹耳, 善良、聪明、富有创造力的瑞比, 善良、忠厚、整洁干净的小猪, 这些性格特征都是对孩子模仿的对象, 甚至是他们性格养成中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

在“爱的礼物”一节中, 善良懂事、心疼妈妈的小豆在“我爱你日”这天要送给妈妈礼物;“跳跳虎的快递服务”一节中, 热心的跳跳虎帮助瑞比给百亩森林的各种动物送菜园的蔬菜;种了很多蔬菜、西瓜的瑞比将之送给朋友们分享……这样的亲社会行为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社会化提供了模仿的对象并产生了正向的影响。

幼儿的认知能力和自我意识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在观看动画片的过程中, 他们能随着剧情的发展和角色的行为、情感而“移情”, 置身其中, 与他们一起开心快乐、悲伤难过……动画片可以唤起儿童体验他人情感情绪的动机, 由此, 他们逐渐认识和理解他人的能力不断增强。

四、对“美”的追求

1. 视觉之美有助于儿童良好审美情趣的形成

与眼下热播的《喜羊羊与灰太狼》里的捉羊、“烤羊”的行为相比, 百亩森林的世界是整洁、纯洁、有秩序的, 是充满游戏、乐趣和欢笑的, 是与人为善、团结互助的。

小猪不是又懒又脏、老虎不是凶狠暴躁、熊不是笨拙慵懒……百亩森林里的小猪、瑞比、袋鼠妈妈等都有着独立的小屋, 有柔软舒适、干净整洁的床, 带花卉图案的漂亮窗帘和睡衣、有适合不同季节的漂亮衣服, 甚至小猪洗澡的时候还有浴帽, 这些与我们惯常见到的动物生活貌似一点也不吻合, 但换个角度看, 这对孩子的生活秩序有着很好的渗透式影响。

小猪温柔、维尼儒雅、老虎直爽, 它们都极具礼貌, 动物们还有野餐、远足、生日聚会、有音乐会, 这是一种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 对幼儿的生活情趣和生活方式可以起到较好的影响和教育的作用。

2. 意境之美有助于儿童良好世界观的形成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 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自然环境遭到了破坏, 人与自然的关系日趋恶化, 倡导儿童文学作品、动画片要贴近儿童生活、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关注自然与儿童的关系的作品层出不穷, 这是时代的需求, 也是儿童成长发展的内在需求, 但目前仍然存在诸多背离这一理念的文学影视作品, 如《喜羊羊和灰太狼》里, 灰太狼永远变着花样抓羊……

然而在《小熊维尼和跳跳虎》里, 幼儿看到的是老虎和兔子、小猪、黛比的和谐相处, 他们是朋友。老虎不但不凶猛, 反而热情善良;有比佛、罗坤这样的森林志愿者不断维护百亩森林的有序状态,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在该动画片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传媒业高度发达的今天, 面对随时会涌入儿童生活的各种动画片, 家长、学校, 甚至幼儿本身需具备基本的判断能力, 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喜羊羊》等动画片将全面修改[J].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0 (11) .

[2]倪瑞凤.动画片对儿童情感的影响[C].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3.

[3]王淑宁.动画片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M].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8 (12) .

[4]曾智.动画片在儿童语言教育中的作用[J].幼儿教育, 2001 (2) .

[5]刘芙.巧选动画片培养儿童创造力[J].科普教育, 2009 (6) .

篇14:再见,我的“储物癖”

The other day, the drawer in which I store my swimming stuff jammed. When I finally got it open and dumped out its contents, I counted more than a dozen bathing suits (several with their store tags 1)intact), 12 bathing caps, 10 pairs of 2)goggles and countless nose clips and earplugs.

Then I recalled the same thing had happened a week earlier with my drawer of pens and pencils, literally hundreds of them, half of which were dried out or otherwise useless.

往往要有一场或轻或重的危机,才能逼迫人们改掉恶习,当改变这些习惯需时耗日、令人焦虑不安时,情况尤其如此。

前几天,我用来放游泳装备的抽屉挤满东西,给卡住了。最终把它打开时,我把里面东西都倒了出来,数了一下:一共有十几套泳衣(有几件连标签牌都还完好无损)、12个泳帽、10副泳镜以及无数的鼻夹和耳塞。

这时,我想起一周前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当时,我打开用来放钢笔和铅笔的抽屉,里面有几百支笔,其中有一半不是墨水已经干尽就是已经坏掉了。

And I shouldn’t even mention my full-size freezer or 3)humongous medicine cabinet, where things fall out every time I open them. Or my floor-to-ceiling plastic bins of yarn, mountainhigh pile of Bubble Wrap, bags of plastic bags and shopping bags, and shelves of items I thought might be gifts for someone someday.

Having just read 4)Homer & Langley, E. L. Doctorow’s novel about the Collyer brothers, who were found dead in a Harlem brownstone under more than 100 tons of stuff they had accumulated, I finally vowed to tackle my lifelong tendency to accumulate too much of nearly everything and my seeming inability to throw out anything that I considered potentially useful to me or someone else sometime in the future.

Living in a three-story house with full basement made it far too easy to pursue this habit. I had plenty of storage space (and had filled every 5)nook and 6)cranny of it), but often couldn’t find things when I needed them, including clothes, books, articles, even frozen food I knew I had stored somewhere. Last year I found eight unopened jars of cocktail sauce in the back of my fridge; I had forgotten I had any and kept buying more.

我家那大冰箱和硕大无比的药箱就更别提了,每次打开,总会有一堆东西掉出来。我也不该说起那些装满了纱线的塑料储物箱,已经从地板一直堆到天花板了,泡泡包装纸堆积如山,还有数不胜数的塑料袋和购物袋,以及摆满几个货架的各式物件,上面的东西我总觉得有朝一日或许能作为礼物送给别人。

最近我刚刚读了E·L·多克托罗的小说《纽约兄弟》,书中讲的是科利尔兄弟的故事,这哥俩住在哈林区一幢赤褐色砂石小楼里,两人去世时,家里囤积了超过100吨的杂物。读完小说,我终于发誓要改变长期以来的习惯,改掉几乎任何物品都攒下来、什么都不舍得扔的老毛病——在潜意识里,我总觉得这些东西今后总能对我或别人派上用场。

住在一幢楼高三层、外加一个大地下室的房子里,养成囤积的恶习实在太容易了。我有充足的储藏空间(而且现在已经把所有角落都填满了),但在有需要的时候,我却总是找不到要找的东西,无论是衣服、书、日用品,还是那些我明明知道放在了某个地方的冷冻食品。去年,我在冰箱的最里头翻出了八罐没打开过的鸡尾酒酱;我已经忘了自己买过了,所以不停地补货。

nlc202309031341

When a product I liked at the moment was on sale (7)graham crackers, lipstick, shampoo, 8)detergent, cereal, supplements), I often bought as many as I could and added them to already overflowing stashes. I’m often afraid I won’t be able to get more when I need it, a concern occasionally validated when a manufacturer discontinues something I like. But more often, I tire of these items and move on to others long before I’ve used up the old purchases.

Recently, as if by fate, an advance copy of a book arrived in the mail that is without doubt the most helpful tome for anyone with a cluttering tendency. It was written by Robin Zasio, a clinical psychologist, a star of the show Hoarders and director of the Anxiety Treatment Center in Sacramento.

Though it is not possible here to include all of Dr. Zasio’s lessons, here are a few I think are especially helpful.

P e r h a p s m o s t important is to tackle just one project at a time and stick with it until it is done. “Start with the easiest, and be proud of what you’ve done,” Dr. Zasio said in an interview. Then gradually move on to more challenging projects.

Schedule time for decluttering—say, an hour each day on most days, until you’re done.

假如某样我喜欢的商品正在打折(全麦饼干、唇膏、洗发水、洗涤剂、麦片、营养品),我往往是能买多少就买多少,然后把它们丢进已经塞满了东西的角落。我常常担心在需要什么东西时却再也买不到了,这种忧虑偶尔显得合理,因为有时候商家会停产某种我喜欢的商品。不过更常出现的情况则是,我一下子就用厌了这些东西,远在储备品用完之前,就有了新欢。

最近,似乎是天意,一本新书样本飞抵我的邮箱,毫无疑问,这本书对于有储物倾向的人来说有极大帮助。对于所有家居杂乱的人来说,这是最能帮得上忙的好书。这书的作者是临床心理学家罗宾·扎西奥,她是真人秀节目《储物狂》中的明星嘉宾,也是萨克拉门托市焦虑治疗中心的主任。

虽然在此我不可能尽述扎西奥博士的所有经验,不过我可以列举一些本人觉得特别有用的内容。

或许,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每次集中对付一个项目,然后坚定不移,直到完全攻克。“先从最容易的着手,并且为自己的成就而骄傲,”扎西奥在一个采访中这样说。然后,再一步步地移向难度更大的项目。

要为清理杂物安排出时间——比方说,平时每天定出一小时,坚持数天,直到完成为止。

There’s no question that parting with stuff you’ve collected and thought valuable can trigger anxiety. But, as Dr. Zasio says and I have found, the anticipated anxiety is usually worse than what actually 9)ensues. Even if it is acute, the anxiety 10)dissipates if you sit down or do something fun or relaxing until it passes.

毫无疑问,扔掉自己认为大有价值的东西,会让你产生焦虑感。不过,扎西奥博士指出,而我也实践过,通常你实际感觉到的焦虑并没想象中那么严重。而且就算感觉强烈,只要你坐下来,或者做点有趣的且轻松的事,这种情绪就会烟消云散。

I have particular difficulty resisting “buy one, get one free” offers, half-price sales and 11)bulkpurchase “bargains” in 12)big-box stores. Think first about where the products will go and how many of them you already have. These sales and bargains will repeat themselves, and you’ll get other opportunities.

nlc202309031341

Keep in mind that, like food and medications, beauty products have expiration dates, so buying more than you’ll need in the near future can be wasteful. “It’s OK to have one backup, but do you really need 10?” Dr. Zasio asked.

In clearing my own clutter, I realized my late husband—who often asked me, “How many rolls of paper towels and toilet paper do you really need?”—had collecting problems of his own. I uncovered old cans of paint, picture frames and books he found on the street, all manner of wood, boxes of chipped crystal, every version of every song and show he ever wrote (he was a lyricist and playwright), and bags of our twin sons’13)memorabilia since preschool (they’re now 42).

By cleaning out his stuff and my own, I will spare my children a horrible task when I’m gone. And when I stop wasting time accumulating, storing, searching for and moving around stuff I really don’t need, I might have time for a new companion: a dog.

我特别难以抗拒“买一送一”、半价促销和大型超市的量贩“折扣价”。碰到这种情况时,你得先想想这些东西要归置到哪儿去,而且家里已积存多少件了。这类打折促销会不断出现,你还有机会再买。

你要记住,跟食品和药品一样,美容护肤品也是有保质期的,所以如果买的产品无法及时用完,就是一种浪费。“有一件备用品还说得过去,但你真的需要十件备用吗?”扎西奥如是问道。

在清理我的杂物时,我才发现我已故的丈夫原来他也有收集癖。他当年常问我:“你到底需要多少卷纸毛巾和厕纸啊?”我翻出了许多老旧的颜料罐、相框和他在大街上淘的旧书、各种木料、一盒盒的水晶残片、他写过的每首歌和每场表演的所有版本(他是一位词曲作者和剧作家),还有许多我们的双胞胎儿子自上幼儿园以来的纪念品(如今他们已经42岁了)。

将他和我的杂物清理干净,那等到有一天我离去时,孩子们就可以豁免一项可怕的任务。而当我不再浪费时间来囤积、储存、翻找和搬动那些自己根本不需要的东西时,恐怕我就有时间来和一个新伴侣——一只狗狗相处了。

上一篇:小学体育六年级足球射门课教学设计下一篇:浅谈项目风险管理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