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桌有多长公开课

2024-06-22

课桌有多长公开课(共8篇)

篇1:课桌有多长公开课

课桌有多长

教学课题:课桌有多长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教材上册第51、52页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准备:直尺、课件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的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建立对1厘米的印象 教学难点:能用刻度尺测量较小的物体长度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引入课题

师:看!我们教室的课桌摆得多整齐呀。想不想知道这些课桌的长度?(想!)。

师:好,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课桌有多长”这一课的内容。(演示课件2,板书课题——课桌有多长)

二、自主探索,讲授新知。

1、估计课桌有多长

师:(把代替课桌的纸板粘到黑板上,师边说边用手在纸板上比划长度)我们课桌的长度是一样的!你能想到用什么工具测量出它的长度呢?哪位同学愿意来说说?(学生回答采用铅笔、书本、手等工具,老师把方法依次写在黑板上)

师:好!谁愿意采用以上的工具上来测量一下?(指名学生拿工具上黑板动手测量)板书: 铅笔: 3枝 手:4拃 书本:2本

师:同样的课桌,为什么测量出来的结果都不一样呢?谁来说说原因? 生:因为他们用的工具不一样,测量结果就不一样。

师总结:同意她的说法吗?(同意!)没错!测量同样的物体使用的工具不同,结果就会不同,只有当工具相同时,结果才会相同,所以,我们要找一个统一的测量 工具进行测量。那我们采用什么工具测量好呢?——尺子(演示课件3,揭示采用直尺来测量物体)活动

(一)看一看!

师: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尺子,认真观察一下,在尺子上你发现了什么?

(演示课件4)生:有数字0、1、2、3、4……有许多线,有长的短的,有字母cm。(随学生的回答老师闪动尺子的各部分)

师补充:数字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三种长度不同的竖线叫刻度线;0刻度在尺子最左边,表示起点;尺子上的“cm”是常用的长度单位,它也可以用厘米表示。{板书:长度单位——厘米(cm)}。师:那1厘米有多长呢?

师:请看大屏幕!0刻度到1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也可以说是1cm,即1厘米=1cm。(板书:1厘米=1cm)活动

(二)指一指!

师:0刻度到1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那在尺子上还有哪一段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请大家指出来。(演示课件5)

生1:数字2——3是1厘米长。

生2:数字4——5是1厘米长。、、、、、、、、师:我们用一句话话来说,即尺子上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师:那1厘米到底有多长呢?请大家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小木棒,它的长度大约就是1厘米。(老师动作示范)伸出食指和拇指夹住小木棒,然后慢慢抽出小木棒,这时候我们食指和拇指之间的长度大约就是1厘米。好!甩一下我们的小手,放轻松,我们再来比划一次。(重复刚才的动作,让学生能够熟练地用手比划出1厘米的长度)师:请大家把小木棒放到一边,咱们来做个小游戏,好吗?(好!)听口令!(师生一起进行 “拿”、“放”1厘米的比划游戏)活动

(三)找一找!

1、师:同学们表现得真棒!那除了在尺子上能找到表示1厘米的长度之外,想一下,在我们身边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呢?谁愿意来说说?

师:老师给点提示你们,比如说从我们身体的某些部位或者我们的学习用品中去找。(演示课件6)根据学生的回答,师边说边演示课件:食指的宽度、指甲盖的宽、鼻孔等;橡皮的厚、钉书钉的长、书本的厚度、透明胶的宽等。

师:在我们生活当中,其实还有许多物体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例子,这个留给大家课后再找。

2、师:(演示课件7)刚才我们认识了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有多长呢?请你们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表示2厘米的长? 生1: 0—2是2厘米长。生2:2—4是2厘米长

师:你怎么知道它是2厘米的长?

这时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出它们之间有几个1厘米就是几厘米,或者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相差几厘米就是几厘米(即大的刻度减小的刻度)接着可以让学生陆续说出2—4,7—9,5—7等都是2厘米长。师:那从哪儿到哪儿是表示5厘米的长呢? 生1:0—5是5厘米 生2:5—10是5厘米

师总结:为了能够又快又准地在尺子上找出表示几厘米的长度,我们就看它是不是从0刻度开始的,如果是从0刻度开始,那么0刻度到几就是几厘米;如果不是从0刻度开始,就看两个整刻度相差多少,也就是用大的刻度减去小的刻度,得数是几就是几厘米。

师:(演示课件8)现在老师想来考考大家,敢不敢接受挑战?(敢!)好!请看大屏幕!(以抢答的形式让学生说出5—

6、0—

4、、0—

6、1—

5、6—8分别是几厘米)活动

(四)量一量!(演示课件9)

师:认识了测量工具——尺子,我们就要学会用它来测量我们所要测量的物体,老师这里有一支铅笔,想跟大家一起测量出它的长度。

1、演示课件:铅笔有多长?

师:在测量之前,请大家估计一下,这支铅笔有多长?谁来说说?(指名回答)师:你们想不想知道它的真正长度?(想!)好!我们就来量一下,看它到底有多长?请看大屏幕!

师: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老师边说边演示课件10)我们要注意:(1)、将物体和尺子放平

(2)、物体的一端和尺子的0刻度对齐

(3)、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尺子上的刻度几,物体长度就是几厘米。

师:(演示课件11)0刻度表示起点,所以测量物体长度时,一般是从0刻度开始

的,但是如果它没有0刻度的话,那该怎么测量呢?谁愿意来说说? 生:可以从后面某一个数字量起。

师总结:同意她的说法吗?(同意!)没错!如果没有0刻度,可以从后面的某一数字开始量起,那读数的时候用大的刻度减去小的刻度,得数是几就是几厘米。

2、师:(演示课件12)现在呢,有4只小熊它们也认识了尺子,想利用尺子来测量铅笔的长度,小熊们想请你们来充当评委,评一下看谁的测量方法是对的。请同学们观察教材第51页第三题!

师:谁愿意当裁判评一评?(指名回答)

生1:第1只小熊的测量方法是错的,物体没有对齐0刻度。生2:第2只小熊的测量方法是对的。

生3:第3只小熊的测量方法是对的,但它的结果错了。

生4:第4只小熊的测量方法是对的,1—6相差5厘米,所以是5厘米。学生边回答,老师边演示课件。

3、师:当了一回裁判,想不想亲自动手量一量?(想!)看来大家都已经迫不及待了,好!请同学们看教材51页第4题的第(1)小题量一量它有多长(演示课件13),赶紧动手把它完成。(由学生揭示答案之后,老师演示课件测量的过程)

师:学会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同时,也要学会用尺子来画某一长度的线段,那我们如何利用尺子画线段呢?请看大屏幕!用尺子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

(演示课件14)先画一个端点,端点与尺子的0刻度对齐,数出规定的长度,画上另一个端点,连接两个端点,所得图形就是规定长度的线段。最后为了清楚知道这条线段的长度,我们把它标出来。

师:整个画的过程演示完给大家看了,请你们自己动手在课本上把它完成。(师巡视,个别指导)

三、课堂练习-----巩固与运用

为了巩固今天所学的新知识,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练习闯关游戏,好吗?(好!)请看大屏幕!(演示课件15)

1、(演示课件16)第一关:我会说,说一说各是几厘米?

2、(演示课件17)第二关:我会量

师:估计一下,我们的铅笔长、数学书本长以及练习本长有几厘米?(先让学生把估计好的数据填在课本上,再给学生时间动手量一量,到底是几厘米?)

3、(演示课件18)第三关:我会画,画一条长8厘米的线(指名学生上黑板画,师巡视个别指导,最后评讲并演示课件)师:(演示课件19)恭喜大家,闯关成功!

四、课堂小结(演示课件20)

师:我们来总结一下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师: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厘米可以用(cm)来表示,我们还知道了1厘米大约是一个手指那么宽,还学会了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希望课后同学们能够多做相关练习加以巩固!五:作业布置(演示课件21)

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课后用尺子量一量自己课桌的长度。

篇2:课桌有多长公开课

选课原因:本课时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测量知识,同时也是学生第一次具体学习使用尺子测量的方法,也是学生开始认识第一个长度单位---“厘米”。它将为以后学习“米”“分米”等长度单位作准备。

学情分析: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尺子不仅可以用来画直线,而且还可以用来测量长度,让学生在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这一操作过程中具体感受、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厘米”,“米”,在实际操作中感知“厘米”,米的实际意义,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测量在生产、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教师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活动中发展对测量单位的理解,体会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形成估测的意识,学习测量的技能;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学习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测量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了解方法多样性,进一步认识和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一1厘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学会估测和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3、初步学会估测和正确使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重点: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长度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认识古代测量方法:一拃(zhǎ)、一庹(tuǒ)、一步

2、师:今天老师带来几张照片,我们一起来看看照片上的人都在做什么。

教师出示一组照片:

照片1――妈妈给孩子量衣服;照片2――叔叔量玻璃;照片3――教师给学生量身高;照片4――木匠量椅子腿的长度。

教师每出示一张照片,都请学生介绍照片上的内容。然后,教师再问:照片上的人都在做什么?

生:(异口同声地)都在量东西。

师:看来,测量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很广泛。你们知道吗,量东西里还有许多学问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它,好不好?(教师板书课题“量长度”。)

(二)互动新授

1、活动一:量一量

a、师:同学们每天都要用到课桌,你们知道你用的课桌有多长吗?

生:(互相看了看,摇头)不知道。

b、用拃、数学书、铅笔测量课桌的长度。C、学生操作尝试 d、学生汇报:

4拃长,3本书长,6枝铅笔长,e、大家的桌子都一样,为什么你们说的却不同?

要使大家测量结果一样,怎么办?

师:那么在生活中,人们一般用什么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直尺)

2、活动二:认识厘米

(1)认识刻度尺

课件出示直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看到了什么?(数字、有长短不同线条)

谁能够说一说尺子上的数表示什么意思?

(2)认识1厘米。也表示cm(板书)

1厘米有多长?从0到1之间的长度几厘米?(板书)

请你在尺子上在找一找还有哪几个刻度到几刻度也是1厘米?(指明自由说一说)相邻两个数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板书)

(3)体会一厘米实际的长度:用尺子上的1厘米比一比自己大拇指指甲约是多少厘米?说一说你的方法?

引导(直尺的使用方法):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大拇指指甲的一端,看指甲的另一端对准的数字几,就是指甲盖就是几厘米(板书)用手势表示1厘米。

判断:铅笔盒、书本的厚度够一厘米吗?

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cm?(图钉,饮料瓶盖,大拇指指甲盖)

3、活动三:测量铅笔的长度

(1)课件出示插图,小组交流探讨小熊的测量方法

(2)说一说小熊测量存在的错误?

(3)断尺能不能测量物体的长度

有的不是从0开始,有的不是从笔的一端开始量起?

(4)小结:

先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 再看物体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练习反馈:书本p51量一量,作业纸上2、3两题

量一量它有多长。画一条比长4厘米的线段。画一条8厘米的线段。

(三)练习巩固

1、基础练习,p52页第3题

2、提高练习,第4题,能读懂题目意思吗?多少高度以内的汽车能 通过桥???引导绿色相加16厘米内都能通过。

3、思维拓展,先出示ppt断尺练习。断尺能不能测量长度?哪么能不能利用断尺画出6厘米呢?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用直尺量物体的长度,怎么测量?还学会用直尺画线段的长度,还知道断尺也能测量,画出物体长度。

篇3:课桌有多长公开课

1. 动。

就是创设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情景, 通过操作、讨论、思考触发问题。这也是这类课型引入新课的最佳方式。在课前, 教师要引导学生会根据上课的需要, 自己准备一些材料或思考一些问题。在教学时, 教师也要积极利用学生身边的一些物体, 如课桌、铅笔、操场等。通过教师鼓励学生用多种不同的测量方式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 并让学生带着这种冲突学习新课, 既能使枯燥的测量课活跃起来, 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在教学《桌子有多长》时, 我是分三步进行的。测量课桌的长, 先让学生估计它有什么物体的几个那么长?然后让学生用自己所估计物体的长度实际动手量一量, 看课桌到底是多长;最后质疑, 课桌的长度是固定的, 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讨论小结:只有测量工具一样时, 测量的结果才一样。这样设计“动”的教学, 力争体现标准要求的让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 并能够逐步让学生“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 认。

这是教学这类课程的主要环节。在《课程标准》中, 将本学段的具体目标规定为6点。教师在教学时, 应根据不同测量课的内容, 侧重相应的教学目标。对《桌子有多长》这一课, 除上面提到的让学生“经历”“体会”这一要求外, 更重要的一点是“体会厘米的含义”。我理解“体会”的内涵, 首先是建构厘米的表象, 使学生认识厘米;其次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厘米, 掌握厘米。在教学测量类课程中, 教师要尽量采取多种不同的方式, 引导学生从他们已有经验和知识出发, 主动探索, 不断思考, 了解、认识长度单位, 体会它的实际长度。在教学“桌子有多长”时, 我主要通过议、找、看、比、想、说、猜等方式。具体教学步骤是:先让学生看厘米尺, 感知厘米尺和尺上的刻度, 通过“议一议”, 使学生明白, 尺上长短不等的线段都是用来表示刻度的, 0刻度就是0厘米, 从0到1是1厘米, 从0到2是2厘米, 也就是说从0到几是几厘米;再让学生“找一找”尺上的1厘米、2厘米、3厘米;“看一看”1厘米有多长, 用图钉的长与尺上1厘米“比一比”, 发现图钉宽大约是1厘米;“想一想”取掉图钉, 两指间的距离大约是多长;“说一说”自己生活中见过的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猜一猜”看自己的食指宽大约是多少, 和尺上的1厘米比一比。这样教学, 使学生在动中学、做中学, 边动手, 边思考, 在不知不觉中认识了厘米, 体会到了1厘米的长度, 从而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3. 用。

篇4:课桌有多长教案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用身边的工具测量过物体的长度,你们想不想量一下我们身边的这张桌子(初始投影)这条边有多长?(想)找到他摸一摸。师:你选用什么工具量?生汇报,师相机板书。

还有和他工具不一样的吗?

测量时边测量边做好记录单(出示记录单)

开始测量。教师巡视。学生动手测量。(确定好交流信号)汇报交流(按记录单汇报)相机板书

师:观察,相同的课桌为什们测量的结果不同?(工具不一样,大小不同)教师:看来要想得到准确而统一的结果,必须统一测量的工具,尺子就是不错的选择。板书尺子。

二、理解运用

(一)认

1、认尺

出示投影,看一看(投影出示观察要求)

尺子上有什么?

汇报(投影出示尺子的模型)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板书

竖线

数字

CM 刻度线

刻度

厘米

⑴观察刻度,你能找到0刻度吗?,0刻度表示起点,我们量物体时,通常从零刻度量起。⑵观察刻度线,你发现什么?(长短不同)短的刻度线间就是一小格。最长的刻度线间也就是相邻的两个刻度之间就是一个大格。一个大格就是1厘米。例如0—1这个大格就是一厘米,你能从尺子上找出这样的一大格吗?生汇报,教师相机的赞扬。

2、建立表象(用手表示出1厘米)

师:现在把你的拇指和中指分别放在刻度1和0上,拿开尺子,两指尖的距离约是1厘米。

把你的另一个拇指伸进去,我们发现刚好合适。说明我们拇指的宽度度约是1厘米。其实我们就可以用大拇指的宽度来估量一个物体的长度是不是一厘米。

师:拿出大约是一厘米的物体问: 它有1厘米?你的办法是什么?那图钉呢?用这样的方法你还能在我们的身边或者自己的身体上长度约是1厘米的物体吗?

学生汇报(拇指甲的宽度,电灯的开关宽度---)

3、找2、3厘米

师:同学们真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刚才我们在尺子从0到1找到1厘米,像这样你能从尺子找到上找到2厘米吗?你找到的结果是?那么能找到3厘米吗。5厘米呢?通过找到的结果你发现什么?(从0到几就是几厘米)我们刚才照的厘米数都是以0为七点的,如果不以0为七点,你还能找到2厘米吗?同桌交流一下,说说你是怎么找的?(教师巡视)汇报师板书数一数,减一减,加一加。记住这样的方法我们就可以在尺子上找到我们想要的长度了。

(二)量

1、量铅笔学具(初步感受怎样量,从0开始)

师:同学们认识尺子,那么能用尺子量我们的学具是几厘米吗? 生汇报(有和他不一样的吗)

2、小熊量(明确从0量,也可以不从0量)

师:可爱的小熊也想量量他的铅笔,看,他量的对吗?说说你的想法。(出示组图1让学生观察)没从0量。

小熊这样量呢?(出示正确的组图2)为什么?

师:多美的石头画,我们也来量量,光差三幅图都是从什么刻度量的?你能说出石头是几厘米吗?(出示第一幅),你是怎么知道的?(数或减)出示单图口答

同学们真棒。两物体的长度,智慧老人也有话要对我们说。

出示智慧老人的话,(让同学读一遍)记住智慧老人的话(师读总结、强调从0)练习51页量量集体订正

师:聪明的小熊它这样量可以吗?

投影出示组图三(不可以,它没从0刻度量起。)有不同意见吗?

我们就数一数的方法来试试,再用减一减的方法试试。师:看来,它这样量可以,但是它读错了。现在呢?出示组图

4(三)画(从0画和不从0画)

1、量

教师:同学们会用尺子量了,那么会用尺子画吗?(出示51页画)学生试着画,同桌互查。汇报你是怎么画的。集体订正。(和老师画的一样吗?)有不一样的吗?如果有要问他是怎么画的,有0刻度从0刻度画是最简单的,如果没有0刻度呢?

2、断尺

师:老师现在有一把断尺子,(投影出示)它没有0刻度,让我们画线该怎么画?学生思考汇报。

师:那么画一条3厘米的线不从0刻度画,你能怎么画。试着画一画。同桌交流你是怎么画的。画的对不对?。找几个同学汇报,自己画法,同桌画对的举手。

3、估

师:如果不用尺子量刚才画的线你估计一下它画的对不?可以怎么办?你真棒

都会估计方法了,那你能估一估手中的铅笔多长吗?那在量一量。它到底多长?

同学们会估也会量了,完成下面的问题看来不难(投影出示52页第一题)

刚才老师巡视了量的很好,我们看估的和量的结果一样吗?估的是大概的数。而量的是准确的数。

(四)解决问题

1、课题 同学们,看我们的课题,齐读:课桌有多长?那么我们这张课桌的这条边到底是多少厘米?你先估一估。动手量一量。(同桌合作)汇报。

2、小蜗牛

同学们用我们今天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么多问题,小蜗牛也想请我们聪明的同学帮它解决问题呢,出示拓展题。

三、了解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现在用的长度单位厘米是国际公用的单位,可是我们的祖先有他自己的长度单位,这些都藏在我们的身体上呢。介绍古代的长度单位。

篇5:《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再次经历不同方式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建立对1厘米的印象。

教学难点:能刻度尺测量较小的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课件、刻度尺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在古时候,想知道物体的长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人们常常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的长度单位。快看!(播放古时候人们测量长度的视频)

师:同样的一匹布,为什么两个人测量的结果不相同呢?生:...师:同学们说得有道理,古代劳动人民在劳动中发现了测量标准不统一是没有准确和公平可言的,所以后来人们就统一了长度单位。总结:也就是说测量之前我们要统一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课桌有多长(厘米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

1、认识刻度尺。

师:你们知道用什么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比较准确吗?现在就让我们认识一下简单的测量工具——刻度尺,请大家拿出尺子,认真观察一下,然后再说说你在尺子上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

(预设:学生观察后交流汇报:直尺上有小格,有数字0、1、2、3还有cm等。(ppt:介绍0刻度,表示起点(开始);数字是尺子的刻度,刻度线)

师:这些数字、线有什么规律吗? 生1:3种长度的线都叫刻度线。

生2:数字是从小到大排列的。生3:cm就是厘米。

师:尺子上的“厘米”就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一个长度单位,一般用来测量较短的物体,是较短的长度单位,用字母“cm”来表示。1厘米有多长呢?直尺上从0到1的这一段长度就是1厘米。你还能再直尺上找到哪段1厘米的长度呢?(课件演示1cm)如直尺上从3到4这段长度就是1厘米。

师:请你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是1cm的小棒,用大拇指和食指这样夹住,手指不动,让我们轻轻撤出小棒,看,这个长度就是1cm,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再用手比一比,感受一下1厘米大概有多长?生操作。

师: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手指的宽度、图钉的长度、订书钉的长度。)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1厘米,2厘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在直尺上找出2厘米的长度,然后用手比一比。学生观察直尺,交流。如直尺上从0到2的长度是2厘米,从3到5的长度是2厘米。3厘米、5厘米呢?

师:通过在尺子上找到这几个不同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 生:从0到第几个大格就是几厘米;

生:用后面的大刻度减去前面的小刻度,得几就是几厘米; 生:是几厘米,这几厘米里就有几个1厘米。(总结语打到PPT上不?)

2、用厘米测量。

师:请仔细观察图中铅笔的长是多少?它们这样测量对吗?说一说测量物体长度时应该注意什么

图片出示:教材51页第三幅图。生交流汇报。

师生共同总结:通常,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把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从直尺的0刻度量起,物体的末端对准直尺刻度的几厘米,就说明该物体的长度是几厘米。(ppt)

3、说说物体的长度时几厘米。(PPT出示4道题,包括倾斜测量的题)

总结测量儿歌。

4、量一量、画一画(介绍线段作为)。

师:同学们,我们通过直尺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厘米,请大家用直尺测量教材第51页最下面的线段,量一量它有多长。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注意了解学生的测量方法是否正确师:你能不能借助直尺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呢?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展示画图结果,可以与同桌比比看画的是否正确。

5、动动手:估一估,量一量,这些物体有多长。

三、总结提升

篇6:课桌有多长(定稿教学设计)

参赛号:01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量》中《课桌有多长》。

【教材分析】《课桌有多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6单元《测量》的内容。本单元内容在全册教材中为学生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以他们的观察、操作活动拉近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距离,从有别于数的另一个角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而“课桌有多长”则是学生在测量中首先从厘米引发的对测量的理解,包括对为什么测量,用什么测量,怎样测量和如何记录等都有一定的掌握,并在头脑中建立起最初的长度单位——厘米的空间概念,使学生能够自己估计出一定的长度,经历由知到识,就像剥豆荚,从皮剥到豆,不断明确的过程。

【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年龄虽小,但对尺子并不陌生(尺子是每个学生必配的学习用具),他们已经初步知道尺子可以用来画直直的线,也有部分学生知道尺子可以测量长度。但1厘米有多长还不是很清楚,还没有形成表象,要通过大量的测量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1厘米有多长,建立厘米这个长度单位的表象。

【教学目标】

1.再次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

-1-

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cm),知道1厘米有多长;清楚1厘米和几厘米的关系;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限整厘米)。

3.在活动中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产生讨论和思辨,发展学生数学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同时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行为习惯和精神。

【教学重点】认识厘米,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让学生深刻地理解长度单位“厘米”。【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尺子、便利贴。【学具准备】直尺、橡皮、铅笔、1米以上的软尺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展示淘气和笑笑遇到的问题,追问:同样的课桌,为什么测量结果不一样?

小结:因为测量工具不同,所以测量结果就不同。生活中为了方便,在测量时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作为长度单位,有统一的工具进行测量,在量比较短的物体时,一般用尺子作为工具。

二、自主探究,认识尺子 1.活动一:了解直尺。

尺子上都有什么呀?(课件出示直尺,学生观察后回答),根据学生回答揭示

(1)数字。学生读数并说出尺子上的0表示的意义。

-2-

(2)刻度

尺子上一个一个的小道道,也就是这些长短不一的线叫做刻度。

(3)cm 学生观察课件,认识cm表示一个小小的但很有用的长度单位,就是“厘米”。学生拿出自己的尺子找一找cm。

2.活动二:认识1厘米(1)寻找1厘米。

课件展示1厘米有多长,学生说一说,在尺子上从几到几就是1厘米?

(预设:当学生说出尺子上从2到3是1厘米时,让学生再说一说,尺子上还有从几到几是1厘米?)

学生随展示的课件说出从0到1是1厘米,一直说到从7刻度到8刻度是厘米。强调:挨着的两个刻度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2)说透1厘米。

找到数字4,说说从刻度4到刻度几是1厘米?刻度8呢?(3)比划1厘米。

学生比一比,用两个手指之间的空隙表示出1厘米,再拿出尺子,自己比一比,1厘米是不是这么长。

学生放下尺子,直接比划出1厘米。

(4)生活中的1厘米。

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东西的长度或者厚度大约是1厘米,最后

-3-

课件出示:图钉的长大约1厘米;食指的宽度大约1厘米;方格的一条边大约1厘米等。

3.活动三:认识几厘米(1)辩论几厘米。

课件出示一支铅笔和一把直尺,让学生说说它的长是几厘米并说明理由。

(2)研究几厘米。

数一数这条线段包含了几个1厘米,所以它应该是多长。(3)做练习题(课件展示):

4厘米有()个1厘米,7cm厘米有()个1cm,6个1厘米是()厘米,8个1cm是()cm。(生逐一回答)

三、合作交流,学会测量。1.活动四:估一估。

小组内估计一下,手中的橡皮、铅笔、便利贴大约是多少厘米并说明理由。

2.活动五:量一量

学生测量橡皮、铅笔、便利贴的长度,并填写完空格,最后交流测量结果及测量方法。

(预设相同物品测量结果不一样,让其它学生辨析测量方法的对错)

强调:通常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把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3.活动六:量一量,画一画。(完成教材51页练习)(1)测量已给线段的长度并说出测量方法。

-4-

(2)画出规定线段的长度并说出画法。4.活动七:测量课桌的准确长度

小组内用长度1米以上的尺子量一量课桌到底有多长,最后反馈纠错。

四、拓展延伸,活用知识。1.活动八:巧用破尺子。

(1)学生思考:一把两端烧坏的尺子能不能测量出橡皮的长度,如果可以学生上台演示。

(2)思想教育:刚才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我们战胜了它,说一说我们是依靠什么战胜了困难?我们就是要依靠智慧,依靠自己,依靠知识,依靠灵感来解决问题,战胜困难。

2.活动九:火眼金睛。

课件展示铅笔和尺子都有一部分被一张纸片盖住了,学生猜猜看,这支铅笔可能有多长并试着说明理由。

五、课堂小结,唤起期待。

这节课学习了厘米,知道了1厘米有多长,还知道了1厘米和几厘米之间的关系,最后会用尺子来测量物体长度。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但是我们都通过自己的智慧解决了。其实,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我们还要用自己的智慧、知识、能力、灵感去解决它。

学生数各小组爬的高度,评选出最佳小组并送给学生小礼品――测量儿歌。

篇7:课桌有多长公开课

一、引入课题

同学们,上课前老师要和大家分享一个小视频,请你仔细看。为什么相同的课桌,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呢?(测量工具不同)。

那我们选一个统一的工具来测量,我们都用拃来量一下你课桌有多长。(板书课题)同学们为什么结果还是不同呢?(手的大小不同)

那怎样才能准确的测量出课桌的长度呢?(统一的测量工具—尺子)

二、讲授新知

说到尺子,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尺子(......)生活中有这么多尺子,最常用的就是直尺了。

1.认识直尺

仔细观察你手中的直尺,在尺子上你发现了什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数字0、1、2…有许多线,有长的短的,有字母cm)

总结:数字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三种长度不同的竖线叫刻度线;0刻度在尺子最左边,表示起点;尺子上的“cm”是常用的长度单位,它也可以用厘米表示。(板书:长度单位——厘米(cm))。

2.指一指

0刻度到1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也可以说是1cm,即1厘米=1cm。尺子上还有哪段长度是一厘米?(相邻的两个刻度之间的长度就是一厘米)

3.认识1厘米——2厘米——5厘米

认识1厘米

那1厘米有多长呢? 请你用两根手指在直尺上量出1厘米,在我们身上能找到长度是一厘米的尺子吗?(手指的宽度......)

在我们生活当中,其实还有许多物体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例子,这个留给大家课后再找。

深化2厘米

刚才我们认识了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有多长呢?请你们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表示2厘米的长?

你怎么知道它是2厘米的长?(有几个1厘米就是几厘米,相差几厘米就是几厘米(即大的刻度减小的刻度)

想象5厘米

那从哪儿到哪儿是表示5厘米呢? 想象尺子无限延长,从哪儿到哪儿是表示5厘米?

总结:为了能够又快又准地找出几厘米,我们就看它是不是从0刻度开始的,如果是从0刻度开始,那么0刻度到几就是几厘米;如果不是,就看两个整刻度相差多少,也就是用大的刻度减去小的刻度,得数是几就是几厘米。

现在老师想来考考大家,敢不敢接受挑战?(敢!)好!请看大屏幕。你能说出下列长度是多少吗?

4.量一量

认识了尺子,我们就要学以致用,现在有4只小熊想利用尺子来测量铅笔的长度,我们来当小法官,用手势来判断谁对谁错?为什么错?怎么改正?测量时应该注意什么?

总结:先画一个端点,端点与尺子的0刻度对齐,数出规定的长度,画上另一个端点,连接两个端点,所得图形就是规定长度的线段。最后为了清楚知道这条线段的长度,我们把它标出来。

下面我们亲自动手量一量,小组合作用直尺测量食指长度、手掌宽度,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三、课堂练习

同学们表现的如此棒,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神秘嘉宾,认识吗?怎么量他的身高呢?尺子怎么摆放?

那倾斜的坚果怎么测量?下面我们看看这样量行不行?为什么?

一端对齐0刻度,数清有几个1厘米,尺子与物体平行。

你在生活中见到过这样的标志吗?它表示什么意思?现在机灵狗用四种不同的积木搭了一座桥,你能帮它设计一个限高牌吗?下面三辆小汽车,哪辆车能从桥下顺利通过呢?动笔算一算。

篇8:课桌有多长公开课

林甸四中小学部

姜艳芝

课桌有多长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P51-52页。(厘米的认识)教学目标:

1. 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2. 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能估计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4.在学习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同时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爱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测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能在刻度尺上正确读出物体的长度。教学准备 :

教师:多媒体课件、直尺、软尺、卷尺等 学生:尺子、铅笔、橡皮、曲别针、小棒1根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小课桌,请你仔细观察一下课桌的面是什么形?

请同学们跟老师一样摸一摸桌子的长,用手比划一下桌子的长。那除了我们能用手比划桌子的长,你还能用什么方法知道课桌有多长呢?

请同桌两人先商量一下用什么方法量?师:说一说你用什么工具量的? 师:共同量一量你的课桌有多长。量的结果是多少?

(预设如下)

1:我用手量的,有5个手掌那么长。2:我用书量的,有2本半书那么长。3:我用铅笔量的,有3枝铅笔那么长。

4:我用尺子量的,有4把尺子还多一点那么长。„„ 学生交流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总结。为什么同样的桌子量的结果不一样呢?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小结:使用的工具不同,结果就会不一样,只有当工具一样时,结果才会相同。

看来,统一测量的工具非常重要,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一般用什么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吗?

尺子。(教师出示实物直尺。)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认识尺子: 出示课件尺子图:

观察尺子,你看到了什么?尺子上的“0”表示什么? 两个人比一比,数字0到数字1之间的1格,是不是一样长? 2.认识厘米

这1格的长度就是1厘米,厘米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长度单位,可以用字母cm表示。指导看书体会一厘米的长度。

帮助学生用手势表示1厘米的长度,找一找:尺上还能找出这样的一厘米吗?

3.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

a.用尺子上的1厘米比一比,曲别针大约有多长?并说说你的方法。(强调: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曲别针的一端,看曲别针的另一端对着的数最接近几,曲别针的长度大约就是几厘米。)b.用手势表示1厘米的长度。

(操作:用食指和拇指轻轻夹住曲别针,再轻轻地抽出曲别针,指肚之间的缝隙大约就是1厘米。)③练一练。

a. 判断:够1厘米吗?(如:铅笔盒、书、本等的厚度。)b.说一说:什么东西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厘米? 4.认识几厘米

① 数一数:从0刻度到2刻度之间有几个1厘米,是几厘米?从0刻度到3刻度是几厘米?从0刻度到4刻度是几厘米?从2刻度到5刻度是几厘米?

② 打手势:4厘米大约有多长?7厘米大约有多长?10厘米大约有多长? 5.量一量:铅笔有多长?

(1)引导示范。(课件)

师:怎么正确地用尺子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呢?我们来大屏幕。首先,我们要找到0刻度,把笔的一端对准它,另一端对准哪个数值,再把它读出来。谁来说一说这支铅笔有多长? 学生看大屏幕,说出三角板的高度,菱形纸的长度(2)学生试量小棒的长度 6.量一量、画一画。

(1)量一量书上的线段有多长。(2)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

三、利用新知,动手实践 1.估一估、量一量。

拿出自己的铅笔、橡皮、玩具盒。

先估计大约有多长,然后再量一量,并把数量填在表格中。2.画一条长8厘米的线。画好后同位互相检查。

3.看图说一说图中测量的物体各长多少厘米。4.哪辆汽车能从桥下通过?在能通过的汽车下面画√ 引导学生观察桥的高度和汽车的高度,然后做出判断。

5.思考题:想一想,怎样用下面的断尺子画出一条长6厘米的线? 学生讨论后汇报方法。

四、概括总结,拓展延伸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既学到了新知识,又帮助小象,你们真是太棒了,如果想知道,从你家到学校有多远,还能用厘米来测量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问问老师和家长,也可以上网去查一查。板书设计:

桌子有多长

4拃 6枝铅笔 3个文具盒„„

厘米 cm

《买文具》教学设计

林甸四中小学部

姜艳芝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买文具》教案

课 题;买文具(认识小面额人民币)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购物情境,认识小面额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了解人民币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人民币的实用价值,懂得要爱护人民币。

教学重点:认识常用的面额较小的人民币,了解并掌握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人民币及准确进行元、角、分之间的换算。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面额人民币学具。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

自主探究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

(出示钱包,从钱包里拿出一些不同小面额的钱来)“钱”是我们国家进行购物时使用的货币,统称为“人民币”。这一节课,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人民币!并学习用人民币来购买文具。(板书:买文具)

二、探索新知: 1.认识人民币。

(1)(出示不同小面额的人民币)你认识哪些人民币?把你认识的人民币从老师手中拿出来吧!

①你是怎么知道它是5元、2元、1元、5角、2角、1角……(这里根据学生所拿的、自己认识的每一张人民币进行提问)?

②你是通过什么来判断、来辨认的?除了这些,你还认识哪些面额的人民币?你是怎么知道的?小结:根据数字、字样来认识人民币,这是一种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办法。

(2)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向学生提及或直接出示不同面额的硬币:1元、5角、1角、5分,让学生进行辨认。然后进行总结这一类是纸币,这一类是硬币。(3)看课本“认一认”图中有哪些人民币?给他们进行分类。说说哪些是纸币,哪些是硬币? 2.探讨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1)同学们,你们知道1元可以换几张1角呢? 几个1分可换1张1角呢?(2)练习:

① 练一练的第1题 换一换,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② 练一练的第2题 填一填,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3.学习付款

(1)创设情境:(出示钢笔)1支钢笔1元钱,要买这支钢笔你都可以怎样去付钱呢?老师做售货员,让学生来付钱购买钢笔,展示学生的付钱方式。

(2)课件出示文具情境图,同学交流说一说购买每一种文具都可以怎样付钱。老师选其中2-3种让学生交流付钱方式。

小结:在用人民币付款时,相同的钱数可以有不同的付款方式。4.学生活动:小组成员之间说一说,1元正好可以买图中的哪些文具?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三、巩固练习:

练一练第3题,先让学生认真读题,独立解决,最后全班交流。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不知不觉我们的购物活动就要结束了,如果你还想买东西,那就利用星期天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体验一下购物吧。不过,老师要告诉你们:要好好爱护人民币,不在人民币上乱写乱画。钱是爸爸妈妈辛辛苦苦的工作得来的,我们从小要养成节约用钱的好习惯。

五、作业设计:课堂练习册第7-8页 板书设计:

买文具

5角+2角+1角+1角+1角

人民币{ 角1元=10角{ 2角+ 2角+2角+2角+2角

5角+2角+2角+1角

《辨认方向》教学设计

林甸四中小学部

姜艳芝

《辨认方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挂图。学具:制作方向板的纸板。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件,谈话引入。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小熊现在站在哪里?(学校)那么,在它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哪些建筑呢? 大家真聪明,你能填出下面四个建筑物的准确方向吗? 体育馆在学校的()面,商店在学校的()面。医院在学校的()面,邮局在学校的()面。

二、玩中学 1.说一说。

通过看图,初步了解大致方向。

(1)同学们说得真不错,请仔细观察,在学校的周围还有哪些建筑物?

先自己找一找,再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2)这些建筑物又在学校的那个方向呢?请你仔细想一想。2.议一议。通过议一议及亲身体验,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

(1)说一说。

你是怎样想的,在小组内说一说。(2)议一议。谁说得对?为什么?(3)教师小结。

在学生议一议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小结,明确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3.做一做。

在做一做中,进一步明确八个方向。用你手中的学具制作方向板。

三、学中做 1.试一试。利用方向板。

(1)在教室辨认八个方向。

2.坐在座位上,说一说你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那位同学。3.练一练。完成书中练一练。

《比一比》教学设计

林甸四中小学部

姜艳芝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比一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比一比”的活动,掌握比较万以内数大小的比较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2.通过游戏活动,进一步发展数感。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三位数和四位数的比较方法。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小组活动卡片。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嗨,同学们好,欢迎各位同学乘坐2年级三班旅游专线列车,我是本次列车导游,今天将带领同学们一起去游览我国的名山大川,大家高兴吗?现在随着我们的列车去领略祖国的优美景色吧!(出示课件)

二、探究新知

1.四位数与三位数的比较

黄山位于我国安徽省,常年云雾缭绕,它的海拔约1873M,香山位于首都北京,秋天枫叶红似火,海拔约为575M。恒山位于我国山西,被誉为天下第二山,海拔约为2017M,华山位于我省华阴县,以险峻著称,海拔约为2160M,传说中宝莲灯的神话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大家都被沉香救母的故事感动,这也充分体现了学校倡导的“六知”感恩教育,大家今后可一定要孝敬父母呀!(1)提出问题:黄山和香山哪座山高?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数,小声读一读,再想想这两个数那个更大呢?(板书1873

575)

生:1873大,因为1873是四位数,575是三位数,所以1873大。师:其他同学还有想法吗?(指生回答并给予鼓励)

师:数位多的一定比数位少的大,对吗?比如四位数比三位数大,那你能举出其他的例子吗? 生:举例说明。

师:同学们自己发现了比较数的大小有一条重要规律是什么?(板书:数位多的一定比数位少的大)2.四位数和四位数的比较

(2)师:好了,言归正传。刚才看同学们在玩的同时学习了新知识,我也想考考大家:谁能帮我比比恒山和黄山,那座山更高呢? 师:指生读数,仔细观察着两个数,你发现了什么?(1873

2017)生:都是四位数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四位数比三位数大,可这次两个数都是四位数该怎么比呢?(小组、同桌、前后、师生之间讨论)请同学们各抒己见。

生:看他们的最前面的数字,谁的大谁就大。

师:也就是比他们的最高位,谁的大这个数就大,那现在2比1大了,还要在往下比较其他数位上的数字吗?

得出结论:数位相同时,先看最高位,最高位上数字大的那个数就大。3.两个最高位相同四位数的比较(3)出示恒山2017M和华山2160M 师:谁能说说这两座山,那座山高呢?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说说你的想法? 指生回答

师:为什么这一次你只比较百位呢? 生:他们的千位相同就比较百位

师:那你是不是就不用比较千位上的数呢?其实我们还是比较了千位上的数,不比的话你怎么知道他们是一样的呢,谁再来说说你是怎样比较这两个数的?

生:从千位比起,千位相同,就比较它们的百位。

得出结论:数位相同,从最高位比起,如果最高位上的数一样就比较下一位,直到比出大小。

二、反馈练习

出示练习题,指生回答,并说一说你比较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师:我们刚才都是两个数两个数比较,敢不敢一次比较6个数,把这6个数从小到大的排列? 小组讨论,这么多数,怎么能很快从小到大的排列呢? 生:可以把这些数分成两位数、三位数、四位数三类。师:你们觉得这个方法好吗?我们一起用这个方法试试。2.最小的四位数和最大的四位数

师:(结合这题中的99,指出是最大的两位数)刚才我们比较了很多的数,那我想知道最小的四位数和最大的四位数是多少呢? 3.估一估

1出示课件练一练的1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在组织交流,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2出示课件练一练的2题,只要求学生能正确用计数单位。

四、数学游戏“购买电器”

师:同学们,五一期间,各大商场搞促销打折活动,让我们一起去逛逛商场吧(让学生猜商品的价格,并让男女生进行比赛)

五、总结本课

1.说说你的收获,同学评价

2.思品教育,在生活中那些应该比,那些不该比? 板书设计

比一比

1873 >

575 2017 <

2160 数位多的一定比数位少的大

数位相同,从最高位比起,如果最高位上的数一样就比较下一位,直到比出大小。

《小小养殖场》

教 学目 标:

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多一些、多的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含义。

2.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教 学重点: 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多一些、多的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含义。

教 学难点: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教 学准备: 课件、图片

课 时安排: 1课时 教 学 过 程

活动

一、看图,说一说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活动目的: 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多一些、多的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含义。

同时,通过学生描述数量之间的关系,逐步建立数感.活动过程: 1.从图上你能知道什么?教师板书:鸭42只,鸡85只,鹅34只.2.你能用多一些、多的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来说一说他们之间的关系吗? 3.指名说.板书:鸡比鹅多的多.4.还可以怎么说?板书:鹅比鸡少的多.5.小组内互相说,比一比哪个组说得最多? 6.汇报讨论结果.活动二:想一想.8页

活动目的: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 多一些、多的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含义。活动过程: 1.教师读题。2.让学生独立完成。3.在小组内交流讨论。4.汇报交流讨论结果。活动三:9页练一练1。活动过程: 1.教师读题。2.先让学生独立完成。3.在小组内交流讨论。4.汇报交流讨论结果。活动四:练一练2,练一练3。

活动目的:此题是一道开放题,如果出现两个答案,只要理由正确,就可以给予肯定。活动过程:

1.谁识字量最多,你能给大家读一下题吗? 2.每人小声读一遍题。

3.独立完成,再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活动四:数学游戏 活动目的:发展学生数感。活动过程:

教师公布游戏规则:学生来猜,教师只能点头表示有可能,摇头表示不对。

小结:在你猜数时你都想到了什么?你怎么猜的这么快?

(不断缩小范围)

板 书 设 计 小小养殖场 多一些 少一些 多得多 少得多

动物餐厅(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教 学目 标

1.使学生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并体会比较两数大小的方法。2.利用轻松愉快的游戏和现实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数学的兴趣。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教学难点: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教学准备:课件、图片 课 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主体图.活动目的:通过小后和小狗哪盘子的生动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知两个数的大小.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小动物餐厅要开张了,大家都很忙,你看,小侯和小狗吵起来了,小侯说:我拿的多.小狗说:我拿的多.大家快看一看到底谁拿的多呢? 2.为什么? 3.谁会用符号表示他们之间的大小关系?

21>18 4.还可以怎么表示?

18<21 活动二:填一填.活动目的:让学生体会数位的重要性.同时通过计数器表示数,使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更加直观.活动过程: 1.看图填数,再比较大小.2.小组交流.3.汇报结果.活动三:练一练.活动目的:抽象的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活动过程: 1.教师读题,学生独立做.2.15<()3.()>89

4.交流时让学生体会到答案不唯一

.活动四:游戏

活动目的: 变换形势比较大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动过程: 1.请同学们任意拿出一个两位数,放到桌面上.2.小侯要请客,请小于60的小朋友到我这来.3.小狗要请客,请大于60的小朋友到我这来.4.教师和学生一起订正结果.活动五:找规律填数.活动目的:培养学生有序观察和分析的能力.活动过程: 1.找规律把空格填完整.2.读出个位是5的数,读出个位是0的数.3.删去45,想这填几,你是怎么想的?(上下想、左右想、顺写想、倒斜想)4.学生独立填表。板 书 设 计

上一篇:送给企业同事的感恩节祝福语下一篇:成功的失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