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024-05-28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精选6篇)

篇1: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土庄小学 孙秀芹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知道五四运动发生的导火线、口号、两个阶段的中心和主力,结果等;中共成立的时间、地点。理解五四运动的性质和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促进作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掀开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

2.通过学习五四青年的爱国举动,感染其爱国精神,树立为祖国富强和中华民族复兴勤奋学习的态度。

[重点与难点]

重点: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过程。

难点: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说明:

1.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历史事件,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创造了条件;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更是掀开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故为重点。

2.联系新文化运动后新知识分子群体的兴起,理解五四学生运动爆发的必然性。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

导入

交流:五四青年节。为纪念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的爱国精神而设立的。

提问:我国每年5月4日是什么节日?它的历史由来是什么?

由学生熟悉的节日导入,拉近历史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五四运动

巴黎和会历史资料片。

漫画:《玩弄于股掌之上》。

1.自学讨论并归纳整理五四运动简表:

(1)爆发原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2)斗争目的:“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3)发展过程:

A.五四示威—中心:北京;主力:青年学生。

B.六五罢工—中心:上海;主力:工人阶级。

(4)斗争结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了曹、章、陆的职务;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5)历史意义: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显示出巨大的威力。促成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观看影片、观察图片,读懂史料。

观看漫画,并说出漫画中右边人物,左边人物的喻指:帝国主义(日本);北洋军阀政府,思考你是怎样理解标题“玩弄于股掌之上”。

3.解释同盟者即工人阶级,说明五四运动由青年学生运动转向以工人阶级为主力的全国性爱国群众运动,运动的中心也从北京转移到了上海。

4.了解声势浩大上海工人阶级大罢工,分析为什么工人阶级行动起来后,军阀政府才不得不作出让步。

分析工人阶级巨大的影响力和政治觉悟,斗争中充分显示了巨大的威力。

1.围绕五四运动的深远意义,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学,要求以简表形式呈现学习成果。

2.播放影片、结合史料引导学生分析五四运动爆发的必然性,认识帝国主义的本质。

强调运动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中心发生了转移,主力也出现变化。

指出经过新文化运动洗礼的爱国知识分子转向马克思主义,他们深入到工人阶级中去,走依靠工农改造中国的道路,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使学生懂得绘画作品也是反映历史的方式之一。通过漫画方式形象生动地展示弱国无外交的事实,有助于学生对五四示威爆发的理解。

重点围绕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的理解,揭示五四运动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促进作用。

篇2: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上课时间: 月 日 总第 课时 课 型:

教学目标: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教学重点: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教学难点: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教学过程: 一、五四运动

(一)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的5月4日,是一场发生于中国北京、以青年学生为主的学生运动,以及包括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广泛参与的一次示威游行、请愿、罢课、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形式的爱国运动。

1.学生运动

5月4日,北京大学等十三所院校三千余名学生汇集天安门,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活动。提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合约签字”等口号。

运用:“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未经国民许可,签字誓不承认”,“还我学生,还我自治”。这些抗议口号同时出现于

A.五四运动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运用: 1919年梁漱溟指出,对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的学生第一要提起公诉,不公诉不足以维持民国初年刚建立的法治;第二要当庭特赦,不特赦不足以维护学生的爱国热情。下列哪项与其观点一致

A.要在法律框架内理性表达爱国情感 B.要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 C.要维护北洋政府的专制统治 D.要用法律阻止学生开展爱国运动

学生运动得到全国各地响应。反映了全国学生、学生为主体的民众的觉醒;近代信息、媒体技术对政治的影响。

2.上海的三罢运动

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工人罢工。6月5日,上海工人开始大规模罢工,以响应学生。6日,上海各界联合会成立,反对开课、开市,并且联合其他地区,告知上海罢工主张。

三罢运动,全国22个省150多个城市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驻军湖南衡阳的陆军第三师师长吴佩孚通电曰:“大好河山,任人宰割,稍有人心,谁无义愤?” 3.结果

面对强大社会舆论压力,曹、陆、章相继被免职,总统徐世昌提出辞职。6月12日以后,工人相继复工,学生停止罢课。6月28日,中国代表没有在和约上签字。

运用:“共争青岛归来,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以上这幅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保路运动 B.五四运动 C.五卅运动 D.一二〃九运动

(二)背景

新青年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人权、自由等大旗,从思想、文化领域激发和影响了中国人尤其是中国青年的爱国救国热情,从根本上为五四运动的出现奠定了思想基础和智力来源。

社团的发展为五四运动在全国的开展奠定了组织基础。

第一次大战期间工商阶层的发展,城市中的工商阶层、工人阶级力量进一步增强。运用: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 1 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A.民族觉醒程序与群众基础不同 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序不同 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 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 民初以来不断增长的反日以及国耻情绪。

直接原因:巴黎和会列强肆意践踏中国主权,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三)评述 1.评价

性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特点: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五四运动是一次全国范围的群众运动。2.意义与影响

(1)五四运动直接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作了准备。

运用: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总体评价,代表中国共产党观点的是

A.五四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 B.五四运动破坏了了中国传统文化

C.五四运动是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折点 D.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2)五四运动精神影响国人至今。关于五四精神,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科学,民主。1949年后,中共阐述为:爱国,自救,科学,民主;二是不屈不挠、忧国忧民、敢于奉献、敢于斗争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三是“爱国主义是其精神源泉,民主与科学是其中的核心,勇于创新、解放思想、实行变革是民主与科学提出和实现的途径,理解精神、个性解放、反帝反封建是民主与科学的内容”。

(3)促进了中国国民的思想解放与政治觉悟。

(4)五四运动对中国近代风俗产生深刻影响。五四时期批评与现代生活格格不入的旧风俗,提倡新生活成为当时进步青年的主张;新式知识分子以各种方式向民众进行移风易俗的宣传,这最终促使五四及五四之后社会风俗的改变。社会风俗的变迁直接导致了家庭婚姻观念的根本变化,新式知识分子对传统家庭进行了批判,对现代家庭观念进行了探索和建构,从而形成了一种颇具现代色彩且产生广泛影响的家庭改革思潮。

五四时期的妇女解放是中国妇女解放的先声。妇女解放观包括政治层面(主张男女平等和妇女参政)、经济层面(妇女如何在社会上取得经济独立地位等)、文化层面(如何提高妇女素质并引导她们步入新文化殿堂)。1919年秋,北京大学、南京高等师范、岭南大学开始招收女生,在教育制度上,妇女权利在五四影响下发生变革。

(5)中国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

(6)学生和群众的抵制日货,一定条件下刺激了民族产业的发展,但是随着一战的结束,中国的社会经济依然无法摆脱遭受日本欺凌的厄运。

(7)五四运动开创了中国文学新时代。

二、中国共产党成立

(一)背景

1.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不成功,呼唤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的产生

2.近代以来中国工人阶级不断的发展壮大,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雄厚的阶级基础。中国的工人阶级队伍已经达到200万左右,人数少,但集中于少数大城市。

3.新文化运动的掀起传播了马克思主义,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4.五四运动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五四运动为党的创立直接准备了大批的干部队伍。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五四运动还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工农的相结合。在五四运动中,很多先进的知识分子到工人夜校去讲课,到农村去、到工农群众中去,通过向工农群众补习文化、宣讲知识的方式,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工农群众中得到宣传,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工农运动的相结合。

5.20世纪的国际环境为我们党的创立提供了外部条件。6.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提供了组织条件。7.共产国际的影响

(二)成立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各地代表陆续到达后,于1921年7月23日晚上在上海开幕。这次大会的中心议题是中国共产党成立问题。这次大会确立了党的名称、党的性质、党的目标:要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

“一大”通过的党纲反映了苏联、共产国际对初生的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也反映了中共对当时中国社会性质、主要矛盾等方面认识的局限。

运用:①90年前的 7月23日,②这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一天。③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④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以上文字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三)意义与影响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得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得中国革命有了自己科学的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使得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的方案。经过艰苦探索,经过曲折失败,中国革命终于在党的领导下,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并且在这条道路上最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以上三点,可以说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使得中国革命的面貌真正的焕然一新。

(四)中共“二大”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2年7月在上海英租界举行。

党的最低纲领,即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主要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党的最高纲领是: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

党的“二大”这样明确地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在中国革命史上是破天荒的举动。它说明(启示),只有用马列主义理论武装的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同样,“一大”纲领下,作为革命对象的民族资产阶级,在“二大”纲领下,就成为了革命的盟友,为后期国共合作、国民大革命奠定政策基础。

大显身手

一、单向选择题

五四运动·是什么:

1.最能全面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A.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B.废除二十一条

C.勿作五分钟爱国心

D.打倒卖国贼曹、章、陆

1. 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

A.京津两地工人罢工游行 B.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学生 1. 把五四运动推向高潮的是

A.北京学生 在天安门广场的集会

B.上海的“三罢”斗争

C.北京政府罢免三个卖国贼的职位

D.北京政府释放被捕学生 五四运动·为什么:

1.下面有四副关于五四运动的对联,其中反映五四运动取得了一定胜利的对联是

A.“学生含冤,属地三年不雨;同胞受辱,可兆六月风雪。” B.“民众雪耻心坚,全市罢工: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 C.“学生一日不释,本店一日不开”

D.“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黝;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 五四运动·怎么样:

1.五四运动具有新时代特点表现为

A.无产阶级在运动中登上了政治舞台

B.由先进的知识份子领导 C.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

D.群众性的爱国运动 1.“五四精神”的主旋律是

A.爱国主义精神

B.民主和科学的精神 C.追求真理的精神 D.团结合作的精神 1.“君等四年以来之国耻纪念,至今仍有一线之良知、半腔热血存焉否乎?如有存也,请父告基子,姊告其妹……毋忘此国耻纪念日”。这集中体现了五四运动的精神 A.科学精神

B.自由精神

C.民主精神

D.爱国精神 中共:

1.1918年底到1919年4月,中国人普遍对协约国胜利持高度肯定态度;但1919年4月后,列宁批判帝国主义的理论却迅速流行开来。舆论的这种变化反映出 A.国人一度对借巴黎和会获得世界强国地位充满信心 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官的退让引发了国人情绪变化 C.马列主义思想给国人带来了重组世界新秩序的希望 D.马列主义成为了国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指导思想

1.1923年《晨报》公布了一次社会调查、,在其中两个问项的统计数据如下:“你欢迎资本主义吗?”“欢迎者占27%,不欢迎者占73%:“你赞成社会主义么?”赞成者占76%,不赞成者占24%,这一数据反映出被调查人群的多数

A.欢迎国民革命军北伐

B.主张选择资产阶级民主道路 C.渴望公正公平的社会制度

D.赞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 1.“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最能用此诗做比喻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兴起

B.辛亥革命推翻满清王朝 C.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

D.抗日战争兴起

1.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这里的“新”主要指

①有了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

②中国人民有了新的奋斗目标

③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工作方法

④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前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民主革命纲领,其主要内容是

①反对帝国主义

②反对封建主义

③反对军阀

④反对资产阶级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篇3: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新中国成立后, 开封市体育运动在响应国家号召的条件下快速的发展。据《开封市体育志》记载: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河南分会筹备委员会负责人方蔚邀请开封市的大、中、小学体育工作研究者研究制定出《中、小学体育锻炼标准》印成小册子, 开封各中等学校于1952年试行。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这10余年的时间, 开封市排球不但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而且逐渐的普及和推广。自建国以后, 河南排球运动开展较好发展较快的城市包括郑州、开封、洛阳、许昌等, 但是, 由于开封的排球底子厚, 排球氛围浓, 排球裁判多, 领导重视排球发展, 承办比赛繁多等因素, 再加上开封人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与奋斗, 到20世纪60年代开封排球在整个河南省居于首位。

2 萧条时期——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1970年

文化大革命的到来, 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社会主义体育事业也遭到严重摧残, 在全国“打倒一切, 全面内战”的混乱局势下, 从中央到地方体育部门的许多领导干部被打倒, 整个体育战线陷于瘫痪状态, 体育工作基本停顿。相当一部分体委和体育科研机构被撤销, 体育院校停止招生, 体育报刊被迫停办, 体育设施大量荒废或被捣毁, 运动队伍基本上被搞垮了, 许多富有才华的青少年, 被耽误了运动青春。

在全国遭难的大背景下, 开封的体育运动也难于幸免, 开封市的排球运动几乎中断。从1966年到1970年这5年之间, 开封市不管是体委方面还是教委方面都不再举办任何体育赛事;各个学校也都畏于上级的命令, 不敢举办比赛, 不搞任何与体育有关的活动;各企事业单位为了确保自身安全, 也封绝各种体育活动, 上到领导下到员工都不得参与体育活动。但是, 由于开封排球有着良好的基础, 并且有着相当一部分热爱排球运动的教师和学生, 因此, 整个开封市的排球运动并没有因为文化大革命而彻底的熄灭, 尽管没有任何比赛举行, 但排球战线上的广大爱好者并没有被这股反革命逆流所压倒, 还隐隐约约的延续着排球运动的火苗。

3 逐渐恢复时期——20世纪70年代

从1971年开始, 全国各行各业都已经开始复苏, 体育活动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渐渐的被提升。在开封, 体育参与是一项重要的生活方式, 而排球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 开封排球活动慢慢走上恢复之路。1970年, 张虎豹老师由部队进入开封体校, 重新组建排球队, 男女生各一个队, 并带动大批在文革前的排球爱好者和从事者, 把即将消失了的排球运动扶起来, 使排球运动重新充满生机。虽然开封当时的排球基础设施比起其他发达的大城市相对落后, 但由于开封排球基础厚实, 输送人才较多, 排球氛围好, 1970年河南省第一届排球运动会在开封举行。

自1971年以后, 文化大革命对学校排球运动的影响渐渐消失, 学校的排球运动开始复苏, 20世纪70年代是开封排球再次发展的阶段, 由于开封市出现了一批裁判, 在当时很有声望, 经常参加一些正规的比赛, 从而在交流中又学到了很多经验, 为开封的排球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助力。这几年间, 开展排球的学校越来越多, 并且曾经有着排球活动的学校很明显的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

4 第二个高峰——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末

20世纪80年代, 受我国女排的影响, 全国上下发动学习女排精神, 要求发扬不怕吃苦, 艰苦奋斗, 为国争光, 特别是体育方面。1981年杨静仁副总理在欢迎女排载誉归来时号召全国党政军民学和各行各业都要向中国女排学习, 搞好工作, 搞好四化建设。女排五连冠, 更让排球运动受到人们的青睐, 在宣扬学习女排精神的同时, 排球运动也成为一种先进的标志。20世纪80年代学校排球依然是开封市排球运动发展的主力军, 到了90年代, 开封市企事业排球再度兴起, 使开封排球如虎添翼, 鼎盛一时。开封排球的鼎盛表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是开封市的排球运动开展的最为普及, 这段时间内开封市有近一半的中、小学校开展排球运动。这些学校和企事业单位不但经常进行一些排球活动, 而且都有各自的长期训练的排球队, 代表本校、本单位参加各种比赛。

其次, 在这一时期, 出现了极具推动价值的“传统项目学校”。据《开封市体育志》记载:1981年至1982年, 开封市由十二所学校被河南省体委、教育厅、团省委命名为“河南省体育传统项目重点学校”, 其中排球项目传统学校分别是开封市十四中、七中、四中、中山路第一小学和复兴街小学。在这些学校之后, 开封市体委和教委根据各学校排球开展的实际情况, 对排球开展的好且有学校排球代表队的学校, 进行审批, 命名开封铁路中学、六中、八中为开封市排球项目传统学校。

第三, 各级领导重视各种体育项目的开展。为了排球运动的更好开展, 河南省体委于1980年12月份在郑州市举办了有重点学校参加的球教练员训练班。中国排球协会副主席孙志安同志, 国家体委排球处副处长公元弟及我国著名排球教练陆连康, 专程来郑为排球教练员训练班讲了课。此外, 开封市教委和体委在组织本市举行排球赛、积极参加省级比赛的同时不断申请承办省级和国家的各种排球赛事, 为开封排球运动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 纳入新的排球技战术知识, 把开封市的排球运动推向高潮。

进入21世纪以后, 开封市开展排球运动的学校越来越少, 到目前为止, 开封市近百所学校 (大、中、小) 开展排球的只有十几所, 小学里几乎没有, 由于部分家长受传统的价值观、应试教育和高考制度的影响, 对体育运动产生歪曲的认识, 认为体育不是真正的知识技术, 将来没有什么出路, 有由于现在独生子女较多, 家长们对子女宠爱, 舍不得让孩子吃苦, 不让孩子过早地从事业余训练, 怕孩子的身体承受太大的运动负荷而影响健康发展, 而是寻找其他途径。另外, 开封市排球赛事的逐渐减少, 也给开封市排球传统项目学校的发展砍去了一直手臂。

摘要:运用文献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 分析梳理新中国成立后开封市排球运动的发展历程:经历了第一个高峰期——1949年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萧条时期——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1970年、逐渐恢复时期——20世纪70年代、第二个高峰——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末, 为开封市排球运动的发展和进一步提高提供参考。

关键词:开封市,排球运动,发展历程

参考文献

[1]袁伟民, 张彩珍.中国排球运动史[M].武汉:武汉出版社, 1994.

[2]伍绍祖.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史 (综合卷) (1949~1998) [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1999.

[3]袁伟民, 李志坚.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史 (地方卷) (1949~1999) [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2002.

[4]荣高棠.当代中国体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4.

篇4: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60年前的民国时期,北平的市政设施落后,城内垃圾成山、污水横流、蚊蝇孳生、污秽不堪,这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成了脏乱不堪的“垃圾城”。

北平解放后,新生的人民政权本着市政建设为人民服务的原则,领导各界群众开展了清洁古城的大扫除运动,同时对天安门广场地区进行了全面整治,使古城面貌焕然一新,重又焕发了勃勃生机,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和新中国开国大典的举行营造了清新、整洁的城市环境。

民国时期的北平:城市环境脏、乱、臭

新中国成立前,北平城市卫生环境极差,由于垃圾不能及时运出城外,日积月累,在城内的街巷死角及城边沟旁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垃圾山,比较出名的就有和平门顺城街、台基厂头条东口、皇城根乃兹府、太平仓、二龙路、天安门城楼迤东、骑河楼等31处。

故宫,这座昔日的皇宫禁地也是垃圾遍地,有些还是明清时期积存下来的“古董”垃圾,而在有些地方垃圾堆得与紫禁城城墙差不多一般高。西单附近的胡同二龙坑,夏天积水成河,被老百姓称为二龙河;冬天垃圾如山,又叫二龙山。时任解放军第41军121师363团政委的周之同回忆说:“(北平解放初期)我团直属队和师炮兵营驻地,如旃坛寺、养蜂夹道和北海公园沿墙等地的垃圾堆得很高,司号员每天早晨去北海公园岸边练习吹号,都是通过垃圾堆上去,把梯子架到北海公园墙内上下。”据史料记载估算,北平刚解放时城内积存垃圾多达60余万吨,仅是妨碍交通、急待运除的垃圾就有24万余吨。

旧北平的地下排水系统及河湖水道淤积堵塞,臭气熏天。北平曾拥有世界上最完备的城市下水道,干线沟在南北向街道下面,支线沟在东西向胡同下面。市民生活废水和天降雨水,从支线沟排入干线沟,最后流入护城河中,即使天降暴雨,也能很快排走,城中很少积水。由于长期未得到有效整治,总长314公里的下水道,竟有290多公里淤塞不通。许多地方不得不靠明沟来排水。明沟裸露在外,沟中污水黝黑稠糊,散发着阵阵腥臭的气味。当时城内较大的污水坑就有1100多处,占城区面积的15%。遇有下雨天气,污水溢出沟外,四处流淌,很不卫生。

筒子河、玉带河及积水潭、北海、中海、南海等河湖水系,淤塞严重,水体发臭,杂草丛生,触目尽是漂浮的死猫、死狗和垃圾。

当时的粪业被官方庇护下的粪阀、粪霸、粪道主所垄断,他们在城内大街小巷私设所谓“公共厕所”,用土坯、碎砖砌成,有的用秫秸、破席围成,大部分无顶,根本无人打扫,每逢下雨,粪便随雨水溢出,流入街巷,污秽之状不堪入目。他们还在城根、关厢一带设置粪场、粪坑,据不完全统计,在护城河两岸及关厢地区有大小粪场、粪坑1100余处。就坟地而言,仅当时外三区就有义园、乱坟岗子37处,无主坟墓3.7万座。很多坟墓被掘,尸骨狼籍,臭气熏天,成为蚊蝇、老鼠、野狗的聚集地。

脏、乱、臭的卫生环境严重影响着市民的身体健康,像小儿麻痹症、伤寒、细菌性痢疾、斑疹伤寒、回归热、疟疾、霍乱及天花等传染性疾病广为流传,成为造成市民非正常死亡的头号杀手,由于上述影响,民国时期北平的人均寿命只有35岁。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被垃圾、疾病围困的北平市民才获得了新生。

获得新生的北平:全市性的大扫除运动

北平解放后,中共北平市委、市政府在市政建设方面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清除城市垃圾,开展全市性清洁古城的大扫除运动,消灭和控制各类传染病,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

市委书记彭真曾说:“共产党如今进了城,不能和过去那些资产阶级的老爷小姐一样,走到臭沟边上把鼻子一捂,径自过去了事。我们是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的市政建设必须是为发展生产服务,为劳动人民服务。”叶剑英市长也说过:“为人民服务的政府,除了要使人民生活有保障,并且普遍受到教育外,而且还得要保障健康,减少人民的死亡率,目前所进行着的清洁运动就是保障健康减少死亡。……要告诉群众,我们要消灭这个多年来的敌人——垃圾,这是一场大的斗争。”

1949年3月24日,就在中共中央进驻北平香山的前一天,以清除垃圾为中心的全市性清洁大扫除运动正式开始。全市成立了由党、政、军、工、农、商、学等各界代表参加的清洁运动委员会,各区成立分会,各街巷、机关、学校、工厂、驻军成立小组。清洁运动委员会和各区分会连续召开干部会议和各种类型的群众代表会议,青年学生利用标语、漫画、壁报、电影、家庭拜访、街头讲演等方式,宣传清洁卫生运动的意义,对市民进行广泛深入地动员。广大市民,尤其是广大劳动人民情绪高涨。群众说:“这是我们自己的事,需要我们自己解决,绝对干到底!”驻北平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1军也派出大批战士,配备大卡车、骡马车,人人挥锹抡镐,人推车拉,开展了一场清洁垃圾的大会战。

这次清洁卫生运动历时91天,分为两个阶段:1949年3月24日至4月18日,为第一阶段,主要工作是清户清巷;4月26日至6月30日为第二阶段,主要工作是清除积存垃圾。全市共出动73537人,出动汽车807辆,人力手推车3294辆,兽力车32113辆,共清除垃圾数十万吨。11月,为预防鼠疫,市政府成立了防疫委员会,结合防疫工作再次发动清洁大扫除运动。这次运动又清除垃圾1.4万吨、渣土3.2万吨。

1949年8月,市政府颁布了《城区存晒粪便处理办法》,限期清除城区的粪场、粪坑和积存的粪便,并规定不经批准,任何个人和单位,不得在城区以内设置粪场、粪坑及晾晒粪便。在11月的清洁卫生运动中,全市共运走粪便33万斤,填平粪坑606个,清除粪箱130个、粪厂154处。

在北平解放后的一年内,市政府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原则,克服财政紧张的困难,花大力气来整治城市的卫生环境,取得显著的成效。据统计,这一年内全市共清除垃圾33.9万吨;取缔城内的粪坑、粪箱、粪厂890个,把所积存的大粪61万吨清运到城外;掏挖各式明沟、暗沟及干路主要雨水口的淤泥13770立方,新建缸管沟2577公尺、水泥管沟95.5公尺、探井123座、雨水口115座。另外,新建颐和园至香山、三里河至东柳树井、广安门大街、宣外大街及朝阳大街等干线高级路面108123平方公尺,而国民党在抗战后统治北平的3年多时间里才修建了90620平方公尺。

正如叶剑英市长所说:“假如清洁运动能够获得成绩,那么经过这一运动之后,群众会认识到人民政府真正是人民自己的政权,而且也能发现各街各闾中的进步积极分子,从而联系到以后区街政权的建立更容易巩固。”通过清洁卫生运动,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人民政权为人民服务的本质,与旧政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时在东皇城根的老住户说:“我们的破房子被埋在垃圾里不知有多少年了,北平解放,我们的破房子才有了出头之日,这只有真正的人民政府才能做得到。” 还有的说:“几十年的垃圾堆可把我们给坑苦啦,不管是日本人那会儿还是国民党时期,根本没人管,老百姓的钱全让他们给贪污了。只有共产党才真正为咱老百姓办事儿。北平解放了,垃圾清走了,我们也彻底解放啦!”

清洁卫生运动,使共产党和新政权迅速赢得了民心。人民群众由衷地拥护共产党,拥护新生的人民政权,全身心地投入到迎接新中国成立、新北平的建设中来。

迎接开国大典:全面整修天安门广场

随着北平的和平解放,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及各界知名人士纷纷汇集北平,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建立新中国的时机日趋成熟。在迎接开国大典的日子里,中共北平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在各种服务、安全保障、交通运输、环境卫生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其中之一就是整修天安门广场。

1949年8月13日,毛泽东出席北平市第一届各界代表会议并发表讲话,号召“全北平的人民,除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残余及其潜伏的特务分子以外,一致团结起来,为克服困难,建设人民的首都而奋斗”,会议随即作出了为迎接开国大典、修整天安门广场的决议。市政府责成建设局承担这项任务,建设局提出了“迎接开国大典,修整天安门广场”工程计划,并确定了实施方案。

刚解放时的天安门及其广场年久失修,破烂不堪,面目皆非。天安门城楼处处断砖残瓦、杂草丛生、寒鸦哀鸣、野鼠乱窜,一派荒凉景象;金水河里的淤泥、污物散发着臭味;广场上杂草丛生,零乱荒芜;广场东侧房屋低矮破旧,电线零乱不堪;广场西侧坑洼不平,积水发臭。作为开国大典的场所,天安门广场急需进行全面彻底的修整。

天安门广场修整工程主要包括五项:一、清除广场及周边地区多年堆弃的垃圾、渣土、障碍物,整修扩建能满足开国大典需要的广场。二、天安门作为开国大典的主席台,对天安门城楼进行全面修缮。三、在天安门广场修建升国旗设施。四、修整天安门前、东、西三座门之间的路面。五、在天安门周边地区种树、种花、种草,美化环境工程必须在9月底以前全部竣工。

北平各界人民以主人翁的责任感,积极投入到修整天安门的劳动中,争先恐后地为新中国的诞生做贡献。市建设局围绕修整天安门广场中心工作,集中了全局的主要技术干部和施工人员500多人,调集了局里大部分的机械设备进入施工现场,全力以赴、日夜奋战,劳动热情十分高涨,另外还有4000多名青年学生、教职员工,700多名政府干部,300多名邮政工作人员及各界群众,以义务劳动突击队的形式积极参与了此项工程。

当青年团北平市筹委会向全市团员和青年发出积极参加修建天安门广场义务劳动的号召后,各校两天内积极报名的学生就有18000余人。因为现场工作只需要4000人,大家迫切要求参加修整天安门广场义务劳动的人又这么多,最后不得不采取抽签的办法来满足大家的要求。当时在天安门广场的整修工地上呈现一派火热的劳动场面,一面面写有“北平青年建设队”、“星期六义务劳动队”、“劳动服务队”、“建设人民首都”字样的旗帜迎风招展,各路劳动大军挥锹扬锄、肩挑车运,各类劳动竞赛相继展开,尽管有不少人在劳动中手上磨出了泡,但他们的使命感、自豪感、幸福感是共同的,那就是:为建设新中国、为共和国的开国大典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由于上下齐心,施工进度迅速,按期全部竣工。经过北平军民的突击劳动,运走了广场上堆积如山的垃圾,扫除了天安门城楼的鸽粪,栽植了许多花草树木,开辟了面积16000平方公尺、能容16万人的广场,修建了高达22.5米的升新中国国旗的旗杆。有关单位还为天安门城楼上方雕刻、制作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在天安门正中绘制、悬挂了毛泽东油画肖像,在天安门两侧绘制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的巨幅横标,在天安门城楼挂上特制的大红灯笼,把天安门和广场布置得更加庄严雄伟。

经过城市大扫除运动和修整天安门广场工程,北平这座文化古城一洗往日脏乱不堪的城市形象,变得干净、整洁、卫生和文明。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10月1日,北平市30万军民齐集修整一新的天安门广场和东西长安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中国开国大典在这里隆重举行。新生的北平古城到处洋溢着勃勃生机,以崭新的精神风貌,与来自国内外的八方宾客,共同见证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这一辉煌时刻。

作者单位:王蕾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

篇5: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五四运动爆发原因:巴黎和会上把原来德国在 的一切权利转交给日本。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时间、口号:

3、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领导人、4、运动的主体是先是,后是。斗争中心由 移到。

5、运动的结果:

6、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7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1)思想基础 ;(2)阶级基础。3)组织基础,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

8、中国共产党成立时间,地点,参加大会的有,等十三人,代表全国五十多个党员,共产国际的代表也出席了大会。

9、大会内容:(1)确定党的奋斗目标

(2)党的中心工作。(3)选举 为中央局书记。

10、意义

中国共产党走上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道路

1、,、、等人,率领革命军在 举行武装起义,打响了 的第一枪。

2、,在 举行秋收起义,后来放弃了攻打 的计划向敌人力量薄弱的 进军,走上了 的道路。

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革命根据地。

3、年,、率领南昌起义的队伍和湘南的农民武装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会师后的队伍改编为。任军长,任党代表。

4、意义。

1、下图为漫画家沈泊尘的一幅《工商学打倒曹、陆、章》的作品。作品反映了哪一历史时期的斗争诉求?

A.五四运动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2、“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与这首《光荣啊,中国共青团》团歌联系最密切的是下列 图反映的历史事件。

A B C D 3、1919年6月3日以后,五四运动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对于“新”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运动中心从北京转移到上海 B.斗争方式从学生罢课变为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 C.无产阶级取代学生成为运动的主力 D.斗争对象从帝国主义变为北洋军阀政府

4、五四运动所体现的五四精神最突出的是 A.国际主义精神 B.科学创新精神 C.民主法制精神 D.爱国主义精神

5、胡适之先生万年曾说:“当年我在上海居住的时候,清华大学闹风潮。张歆海等几个人想要找我出来当校长。我复了一个白话电报:不干了,谢谢。”先生谈起的“往事”发生在

A.辛亥革命时期 B.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 C.中共“一大”开会期间 D.清华大学创办时期

6、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表现是: ①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 ②罢免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③中国出席巴黎和会的代表拒签和约 ④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7、五四运动中,各个阶级和阶层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其中担当起先锋队作用的是: A.农民阶级 B.工人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 D.学生

8、下面是革命老人张三晚年回忆1919年5月4日所看到的情景,其中有误的是

A.北京大学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演讲 B.有个学生发给群众小旗帜,写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有个学生给盲人解释“还我青岛”的意思 D.他看到一些学生演讲时慷慨陈词

9、《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培育形成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其中属于沪浙(上海、浙江)红色旅游区的主题是 A.开天辟地,党的创立 B.遵义会议,生死攸关 C.延安精神,革命圣地 D.开国大典,国旗飘扬

10、“山歌越唱越开怀,东山唱到西山来。湘赣边工农革命军损失大,井冈山找对革命路径来。”民歌中“井冈山找对革命路径来”的含义是 A.建立了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 B.开辟了由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C.朱德、毛泽东在井冈山胜利会师 D.井冈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11、工农革命军选择在井冈山建立根据地的有利条件是

①离大城市较远,敌人统治力量薄弱②地势险要,易守难攻③附近农产品丰富④群众基础好⑤朱德、陈毅率领部队已先期到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⑤

12、艺术家们常常将革命年代那些经典的场面形象地再现出来,以启迪、激励后人。仔细观察上图,其所示情景反映的是 A.南昌起义 B.陕北红军会师 C.西安事变 D.百团大战 13.五四爱国运动被定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主要原因是()

A.这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B.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表现了伟大的力量

C.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起了重要的作用D.他取得了一定的胜利,迫使北洋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

14、五四运动的中心转移到上海后,发展成为全国性的群众爱国运动,这充分说明()

A.上海是最早发生工人罢工的城市 B.五四爱国运动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五四爱国运动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D.五四爱国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15.五四运动的最重要贡献在于()

A.迫使北洋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 B.迫使北洋军阀政府撤销三个卖国贼的职务

C.迫使北洋军阀政府拒绝在对德合约上签字 D.促使中国人民觉醒,唤起国人爱国热忱

16.我们要实地考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应该去()A.南京

B.北京

C.上海

D.武汉

17.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废除二十一条 C.还我青岛,誓死力争 D.拒绝在对德合约上签字 18 右图是马星驰先生所作的漫画《民气一致之效果》,它揭示了五四 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A.商人罢市的推动 B.工人阶级参加斗争的巨大作用 C.各阶层人民的联合斗争 D.北伐战争胜利的鼓舞

19.“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20.学者张益民认为,1927年的挫折,迫使中共领导人重新探讨社会改造的根本道路,中共对农业中国及其革命道路才有了真正的认识。这种认识及行动方向的转变是

A.农民运动到城市暴动 B.乡村到城市 C.反蒋到联蒋 D.城市到乡村

21、某班同学拟举办辛亥革命10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活动的主题分别确立为“构想共和”“浴血共和”“缔造共和”“维护共和”。以“缔造共和”为主题的纪念活动最应该选择在A.东京 B.武昌 C.广州 D.南京

22、中国人民经过长期不懈的斗争建立了新中国,又经过艰苦的探索,终于找到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走上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始于

A.南昌起义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C.遵义会议的召开 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难忘九一八

1、九一八事变: 年9月18日夜,日本侵略军炸毁了 铁路 的一小段铁轨,却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爆发。

2、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的态度,结果 ;东北人民和东北军未撤走的部队组织起,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国共产党派 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中国人民的 抗战开始了。

3、西安事变:时间,和 联合行动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他们通电全国要求,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又称“ ”。

4、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 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党中央派 等到西安调停,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5、意义。

二、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1、七七事变: 夜间,日军在 附近进行军事演习,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 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日军悍然向卢沟桥守军发起进攻,并炮轰。中国军队奋起抵抗,从此爆发,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结果 沦陷

2、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开始领导全民族抗战,工农红军改编为、,奔赴抗日战场。

3、年,日军又发动 事变,大举进攻。年 月,日军攻陷南京,六周之内,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 人以上。

三、血肉筑长城

1、年的 是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2、年 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指挥。

3、中共七大(1)召开背景:,时间、地点

(2)内容:。

(3)意义

年 月 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也回到祖国的怀抱。

1、下图反映的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件大事——井冈山会师。画中会师的双方是

4、抗战的胜利: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投掷两枚原子弹,出兵中国东北,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

A.朱德、毛泽东的队伍——陈毅的队伍 B.朱德、陈毅的队伍——刘伯承的队伍 C.朱德、周恩来的队伍——毛泽东的队伍 D.朱德、陈毅的队伍——毛泽东的队伍

2、上图是号称“中国第一所流亡大学”——东北大学迁徙路线图(局部)。东北大学迁入关内的原因是

A.积极参加全国抗日救亡运动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C.中国国内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D.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形势所迫 3、1927年,日本召开“东方会议”,确立了“把满洲从中国本土分裂出来,自成一区,置日本势力之下”的侵略方针。为达到这一目的,后来日本制造了 A.九一八事变B.一•二八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

4、“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压迫老百姓,有苦不能言”所指

A.日本对东北三省殖民统治 B.日本占领华南地区 C.日本对台湾实施殖民统治 D.日本制造南京惨案

5、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在下列历史人物身上能体现这种民族精神的是 ①邓世昌 ②曹汝霖 ③张学良 ④林则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6、学为某期黑板报的出刊,收集整理了如下资料:“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红军长征”、“西安事变”。据此,你可以判断,本期黑板报的主题是 A.国民革命,洪流奔涌 B.十年内战,烽火绵延 C.八年抗战,同仇敌忾 D.解放战争,革命胜利

7、据载,山西太原有个前清举人刘大鹏,辛亥革命后仍以清代遗民自居,拒不承认民国,直到1937年后才承认自己是中华民国人。促使刘大鹏思想转变的原因最可能是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民主共和制度的确立 C.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D.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8、1939年国民政府电文称:查第二期抗战开始以及我备战区本运动战、游击战相配合积小胜为大胜之最高原则,以攻为守指导作战,屡遏凶焰,挫被顽敌,士气振奋,精神日旺。台(儿)庄胜利足为表征。该电文表明

A.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首次大捷 B.八路军在敌后抗日根据地英勇抗击日军 C.正面战场给日军以重大打击 D.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9、“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我们都 是飞行军,哪怕那山高水又深!在密密的树林里,到处都安排同志们的宿营地;在高高的山岗是,有我们无数的好兄弟„„”这首旋律轻松流畅、生动活泼的《游击队歌》是我国著名作曲家贺绿汀1937年创作的。作者歌颂的是

A.北伐战争的国民革命军 B.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C.敌后根据地的抗日军民 D.解放战争的人民解放军

10、国共两党是中国两大政党,近代以来,推动国共两党多次合作的因素包括

①北洋军阀 ②日本侵华 ③ 人民的推动 ④共产党的努力推动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11、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菏泽的各大旅行社竞相推介红色旅游景点。夏雪同学指出某旅行社的景点介绍中有一项是不符合这一主题的,应该是

A.上海——中共诞生地 B.井冈山——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C.威海——威海卫战役纪念地 D.延安——革命圣地

12、对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国共合作表述正确的是

①都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 ②都是在中共的努力下促成的③都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④都有利于当时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某校为“纪念孙中山逝世83周年”编排的话剧场景中,孙中山不可能出现的是

A.在兴中会发表演讲 B.筹建中国同盟会 C.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D.与中共磋商第二次合作

14、实物资料是一种历史证据。二战中,日本侵略者对人类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下列可用来证明日军所犯罪行的史料包括 ①731部队相关遗址 ②奥斯威辛集中营遗址 ③南京大屠杀惨案相关遗址 ④斯大林格勒战役照片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5、我们要研究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以下最有力的证据是 A.文学作品中的描写 B.电影片段中的场景 C.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的新闻照片 D.日本的官方言论

16、下列连环画反映的史实,体现了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精神的是

A 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材料反映了

B

C

D

17、二战期间,面对日本法西斯军队的进攻,美国总统曾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A.美国难以抗击法西斯军队的疯狂进攻 B.根据地军民是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主力 C.中国的抗战推迟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D.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力量 18、1938年,田汉为庆祝某一战役的胜利写了一首歌词。词中写道:“将士的喊声,震动了南部山东,榴弹掷处血光红,敌人如鼠我如龙。”这一战役是

A.贺胜桥战役 8.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19、罗家伦在《凯歌》中写道:“祝捷的炮像雷声响,满街的爆竹,烟火飞扬。漫山遍野是人浪!笑口高张,热泪如狂。”诗人描绘的狂喜情形之所以出现是因为抗日战争

①使中国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 ③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的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④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0、甲午战争,中国被东方的小国日本打败,举国震惊。事隔50年后,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以中国的完全胜利而告终,决定中国在抗日战争中取得胜利的最主要因素取决于

A.是否实行了全民族的抗战 B.是否得到了国际援助 C.是否对战争作了充分准备 D.武器是否先进

21、下列内容都是你熟悉的,但有一项是错误的。请你把它辨别出来:

A.1931年,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全国性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B.日军占领南京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平型关取得了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D.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22、下列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评述,错误的是

A.是正义的反法西斯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 B.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屈辱历史 C.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抗战精神 D.空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23、通过对抗日战争历史的学习,你认为中国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是

A.出兵中国东北的苏联军队 B.向日本投掷了原子弹的美军 C.国民党军队 D.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

24、下列口号提出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①“自强”与“求富” ②“民主”与“科学”③“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④“和平、民主、团结”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②④③ D.③②④①

25.“兵谏仰西安,真诚促抗联。张杨伸大义,国共绘新天。敌忾同仇切,城巍统战坚。”这首诗赞颂的是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促成了()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国共第一次合作 D.国共两党共同执政 26.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 九一八事变 ② 南京大屠杀 ③ 七七事变 ④ 西安事变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④①③② D.①④②③ 27.“九一八”事变后,知名民主人士何香凝将自己的裙子送给蒋介石,并在裙子上赋诗一首:“妄自称男儿,甘受敌人气。不战送江山,万世同羞耻„„”诗中的“江山”主要是指 A.华东地区 B.华北地区 C.平津地区 D.东北地区

28、“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这句话表明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是

A.夺取国民党的领导权 B.继续并扩大国共内战C.逼迫蒋介石抗日,挽救民族危亡 D.投靠日本,致蒋介石于死地 29.国共两党“化干戈为玉帛”,达成合作抗日的初步共识是在

A.九一八事变后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 C.百团大战后 D.中共七大召开后 30、20世纪30年代,中国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以下评语最能反映当时时代特征的是

A.新世纪的曙光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D.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31、下图是20世纪某时期的一副标语。该标语反映的历史背景是

A.甲午战争结束后,半殖民地化加速 B.巴黎外交失败后,五四运动爆发 C.国共合作破裂后,南京政府建立 D.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三省沦陷 32.西安事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篇6: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教案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人教版初中历史中国近代史第三单元第二课时。本单元是抗争和探索的继续,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开始。而本课中共的诞生是中国革命的里程碑,在全册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在整个中国历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

二、说学情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开天辟地的大事。学生们从小从报纸、新闻等多种渠道对中国共产党有一定的了解,也产生一些共产主义方面的信仰,对本课的学习能够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历史意义,逐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方面:首先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来初步感知中国共产党成立,然后再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合作探究,来深刻的认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从而坚定学生的共产主义信念。

四、说重难点

1、重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中共一大的召开。

2、难点: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伟大历史意义。

五、说教法

教学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为了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因此本课采取创设情景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图表资料研习法等体现学生的合作、讨论、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并充分利用多媒体来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说学法

学习方式的转变也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因此本课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七、说教学过程

1、导入

以中国共产党召开党会为背景图片,以革命金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为背景音乐,来创设情景,迅速将学生带入到本课的学习氛围中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2、新课教学

(1)十分钟自学,探究三个问题。

探究一、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有哪些?

探究二、中共一大召开的内容及其历史意义是什么?

探究三、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学生在自主学习之后,通过对这三个问题的探究,以形成了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初步认识。

为了检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进行查漏补缺,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对所存在的问题实行帮扶,最后形成统一的认识。接下来,我安排小组间进行交流讨论合作一: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有哪些?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学习,使学生在相互启发中加深对文本的认识和理解,也从中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通过教师多媒体课件的引导,以及小组合作交流对文本知识的归纳总结,得出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三个:思想条件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当时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主要刊物有:《新青年》《每周评论》《湘江评论》等。通过对《中国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地点》的地图观察与分析,可得出中共诞生的组织条件是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培养学生识读和分析历史地图的能力。并通过对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两个时期,无产阶级队伍发展数据的对比表格,从而引导学生得出中共诞生的阶级条件是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培养学生把图表信息转化成文字信息的能力。 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最后我安排两组展示他们对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的归纳和总结。

(2)小组间进行交流讨论合作二:中共一大召开的内容及其历史意义是什么?指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对于中共“一大”召开的具体学习:召开的时间、地点、代表、内容、意义。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的交流讨论,可以迅速地完成。这块内容的学习我安排另外两个小组进行展示。学习中,强调学生注意中共“一大”召开地点的变化。由于秘密会议暴露的缘故,从上海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中共“一大”的内容及意义是本课的重点。这里我指导学生将会议内容从通过第一个党纲、党的奋斗目标、党的组织原则等方面进行分解,来帮助学生加以理解和记忆。特别熟记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3、巩固提高

为了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提升学生的知识层次,增强学生的理解水平,这里我设置了本课第一个小组合作探究和全班大展示的题目:动脑筋思考陈独秀为什么被选为中央局书记。由于此探究题目难度比较大,拓展性比较强。因而各小组的合作探究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答案。

上一篇:50字辞职报告书下一篇:集邮与文化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