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总比问题多》的读书笔记

2024-06-20

《方法总比问题多》的读书笔记(共14篇)

篇1:《方法总比问题多》的读书笔记

方法总比问题多读书笔记

每个人看完一本书都会有不同的理解,以下是我对本书的一些认识跟大家分享一下。

读了《方法总比问题多》这本书,对我触动最大的有以下几点:

一、学会“以脚做梦”,二、现在不做等于永远不做,三、量化行动,不能满足于“在忙着”。当然感触最深的还是本书的名字《方法总比问题多》。

先就《方法总比问题多》这个书名讲讲我的感受。在看到这个书名时我跟大家开玩笑说“问题总比方法多”。当让这是句玩笑话,在看完本书后改变了我的这个想法。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我家小宝宝,现在还话都不会说呢,但他还非常爱说,经常说一些大人听不懂的词,或者对着一堆玩具指他自己想要的玩具。如果大人没有理解他的意思,他还不高兴又哭又闹的不高兴。这种情况下怎么办呢?家长只能靠猜测去理解他的意思,玩具一件一件拿给他让他自己选择,直到给对他想要的玩具,宝宝停止哭闹为止。其实这个过程中,宝宝哭闹就是一个问题,大人猜测宝宝的想法,一件件拿玩具给他,就是一次次实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次拿错一个玩具就是一次解决问题的尝试,直到玩具拿对了,宝宝不哭了,问题也就解决了。

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遇到问题也是一样,问题就像宝宝的哭闹,发生了就要像办法解决,如何解决问题,就是一次次拿玩具的过程。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公司3-5#仓库分区,做标示的过程。刚开始我们仓库内分区后是仓码员口头通知的,相当于口口相传,仓库是如何分区的,通知来拉货的司机也只是口头告诉司机仓库是如何分区的,后来发现这样做在实际作业中给拖车司机和我们自己都造成了很多不便,我们就想了个办法,用A4纸打印数字,贴到墙上方便大家分辨每个区。这个办法实行了较长的一段时间后,问题又出现了,贴在墙上的纸掉了。又要重新再贴一次。这怎么办呢,后来又想到一个改进的办法:将贴纸改为用油漆喷字,直接喷到墙上和地面上,不给他掉落的机会。这样才算完满的解决了仓库分区的问题。宝宝最后总算是不哭了。

以上只是工作的一个例子,我想说的是《方法总比问题多》其实只要有问题发生了,总会有办法解决的。

二、学会“以脚做梦”。有问题想到办法并且要付诸行动,如果只是想,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再次举一个工作的实例。卷钢出库打单放行,很长一段时间是仓码对单核单,闸口打单放行的。后来由于公司集装箱业务量的增大,卷钢打单如果还在闸口进行,就会给闸口的集装箱作业造成较大的压力。这时候我们有位仓码员想到了将卷钢打单这个工作,交给现场仓码员来做。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可是当时我们仓码内部考虑了很久,想到了很多方面的问题,思来想去下不定决心。最后还是吴经理说了一句话:先做起来,以后什么问题我们再想办法解决。然后现场打单,闸口最后核单放行,这个办法一直施行到现在。在这个例子就是个很好的体现了“以脚做梦”这个词:想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了,就要去实施。宁可失败在行动的路上,也不要原地踏步走。

三、量化行动,不满足于“在忙着”,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一些情况,导致自己每天都很忙,但是一天下来,问问自己,都忙了些什么,有想不起来自己到底这一天都做了些什么,有时候我自己也很苦恼。书中提到的“量化行动”“分解问题”给我提了个醒儿。在工作中要合理利用这些办法给自己“解惑”,避免自己忙碌了一天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了什么。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通过读《方法总比问题多》这本书,给自己树立了解决问题的信心。

本书每个章节的题目都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以上只是我粗浅的读过本书后的与我们的实际工作相结合后的一些感想。以后我会认真的阅读本书,汲取书中的营养,丰富自己。将书中的知识应用的自己的实际工作当中。

最后感谢公司推荐了一本好书给我们。谢谢!

篇2:《方法总比问题多》的读书笔记

有句阿拉伯谚语说:“你若不想做,会找到一个借口,你若想做,会找到一个方法。”总找借口的儒弱者将会成为地地道道的失败者,总找方法的大胆者注定成为真正的成功者。事实上,社会中的每一行都有它的艰难困苦,其发展道路都是坎坷多桀,都会遇到烦琐复杂的问题。只不过,面对问题,有人养成了夸大其辞的习惯,肆意放纵自己的牢骚和不满;有人养成了乐观向上的习惯,用积极的心态来应对所处的困境,使自己和其所在的组织得以健康成长。

方法总是有的,如果老是找借口,或许真的就会永远在借口的背影下无所事事了,既然决心已下,实践吧,不要再浪费时间了。我想:懒惰可能是阻止人前进的最大的敌人。每当听到一些讲座、或是看到人家的成功时,我也总是会产生感叹与激情,于是有时就会提起笔留下点什么。但更多的时候我总是以一个“忙”字为自己开脱。看了《方法总比问题多》之后,我明白了,要从“忙”中学会挤出时间,让自己多看看书、多动动笔,让自己变得智慧起来!“只有行动,才会有收获”!

面对困难,超越自我,主动解决,是惟一的出路。有道是:办法总比问题多,而自我限制是人生成功的最大障碍,阻止你前进的真正对手就是自己。聪明的员工,敢于面对问题,超越自我,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主动解决”的韧劲,全力以赴攻克难关。就像老鹰一样在高空盘旋注视四面八方,高瞻远瞩,而不会像鸭子一样只能在水面上整天除了嘎嘎叫抱怨以外什么都不做。

《方法总比问题多》作为一本管理读本,更多的是告诉员工应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有时想来,无论对于工作,还是对于生活,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份爱。唯有热爱,才会用心,才会专心。

篇3:写读书笔记的几种方法

关键词:读书笔记,句子,片段,感想

“不动笔墨不学习,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养成写笔记的习惯,是一种良好的读书习惯。读一本好书等于和一位高尚的人对话。时刻把自己读书的痕迹记录下来,这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

那么写读书笔记有几种方法呢?

一、摘录好词好句(警句、格言、诵读识记)是写好作文的源泉

词汇是学生写作的基础,学生只有掌握丰富的词汇才能写好文章。好的词句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为一些警句、格言读起来朗朗上口,又都含义深刻。运用恰到好处可以给文章增添色彩,学生的思维也得到较好的训练。

1.有效的利用文本。在学文本的同时大量的积累词汇,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好词句的意义,激励学生有意识地识记好词句。

2.让学生读广搏的书。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期,结合“好书伴我行”活动,让学生自由读书,自己去寻求好词句,积累识记。

二、抄录好的片段,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

文章是由句、段等构成。好的句、段可以使文章增添色彩,学生平时积累生活素材较少,即使有素材学生也写不出来,即使写出来,也是平平淡淡的。让学生读书的同时,积累诵读好的片段,在多诵读的基础上,就能形成创新的语言,精炼出美好的句子。

在学习文本时,让学生好好读自己喜欢的片段,熟读成诵,训练语言的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课外书籍,记录下自己喜欢的片段。如写春、夏、秋、冬季节的;场面、人物描写的等。

三、写读后感(观后感)

读完一篇文章有许多感受,要写自己感受最深刻的,启发最大的一点或几点。这种方法是写读书笔记的最重要的一种方法。是词、句、段的综合训练。

那么怎样写读后感呢?

写读后感,一般采用两种方式:一是边叙边议,就是一边交代内容,一边谈论自己的感受;二是先速读后再谈感受。

上述两种形式,不管哪种方式,都要认真阅读文章。只有读好读懂原文,才能对原文的内容主旨有深刻、全面的理解和把握,才能从中有所感悟,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基础。写读后感重在感上,在研读原文的基础上,抓住主要内容,或某一个方面而谈感想。不能面面俱到,而要牵一发而动全身。抓住文章的主旨去谈,如写人的文章,要抓住人物的精神品质、最有价值的语言、行动等。

篇4:方法总比问题多

【关键词】困惑与问题 方法与思考 期待

从《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与近年各省的高考文言文命题来分析,文言文阅读不管是教材的篇目章节还是高考的分值比重,所占比例都没下降,有些省份的教材中文言文比重反而提高了很多。但教学实践中,文言文教学存在诸多的问题,如课堂的枯燥、乏味,让很多语文教师痛苦不堪。各类教育类报刊杂志阐述的困惑与疑难大同小异。我认为,不管我们的现实教育环境如何,现实所存在的教学难点有多少,我们都不应该去回避这些问题与困惑,也不应该只是把这些问题摆出来。问题既然摆出来了,还是多从解决之道来探讨。探讨清楚了,再从我们的教育实践中一点一点地去实践,来修正,唯其如此,我们面临的诸多困惑方能逐一破解。

一、问题与困惑

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工具性至上,重言轻文,弱化人文内涵。文言文阅读的考查目的就仅限于“读懂”即领会解释词语,会翻译句子,能熟练掌握文言词汇与句式等这些表层的文章形式。但有时这些表层的文言现象也并不能轻易地弄清楚。而至于文言文本身的内在意蕴却不断地弱化,对文章本身的艺术、价值、情操基本被忽略。

其次,封闭性考查,唯古非今,割裂现实的联系。一直以来,我们的文言文阅读与教学,高考考查一头钻进故纸堆,紧抱死知识,很少将思想的触角伸向我们所处的时代。在我们的文言文教学中,只顾盘点文言文材料的字词句段篇,不作任何现实的、时代的解读,有些地方的老师干脆不分析不讲解,只是下发相关的解释材料,还美其名曰“自主探究、合作”解决学习中碰到的问题,这种现代观照意识的缺席,使得我们的文言文课堂僵化,显得一派死气。

第三,高考命题价值观陈旧、取材单一、漠视现代意识。高考说明中“浅易”二字,其实就轻率地把代表中国文学主流的散文化边缘化了,而高考命题又和教材所授内容大部分脱节,使学生和老师无法把课堂教学和高考考试两者有机的联系起来。教材中相对选编的古文还是反映了我们悠久的文化和历史,思想性和文学性较强,而现实教育的功利性促使很多老师和学生不愿去分析思考选文背后的深厚的思想和意蕴。

第四,文言文教授主体方法古板,教学重心偏移。中学语文教师绝大部分满足于学生对文言字、词、句式的理解与翻译,利用填鸭式的方法,直接明了地告诉学生每个文言字词的意义、用法,每个句子的含义与翻译,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只须机械地把老师所讲的内容记住就万事大吉了。因而一篇优美的古代文章就被分解得支离破碎,日久天长,学生终于对我们的语文课感到厌弃了,最终也可能背弃语文课,发出“语文很美好,语文课没意义”的无奈感叹这也可以说得上是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的悲哀了。

最后,文言文接受主体意识淡薄。学生是文言文的接受主体,肩负着传承历史文化的重任,更有理由学好文言文,了解文言这种古老的语言形式。但是应试教育的重压,网络文化的冲击,使学生的文言意识越来越淡薄了。在中学生的生活中,文言文离他们很近,也离他们很远。近,是因为每一本书,每一套题都离不了文言文,为了高考,学生必须经常与文言文打交道;远,是因为他们压根儿没有从传统文化的高度来认识它,更没有把它当做自己责任的一部分。他们只是把文言文当作考试的一个内容,一个分值很高的内容。要拿高分,就必须理解这个实词的意义,掌握那个虚词的用法,至于文章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想内涵,他们无暇顾及,也没有心思和时间去品读。其实,学生也懂得文言文是国粹,是中华文化的精华,但是让他们真正认识和理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在若将传承历史文明的重任压在他们稚嫩的肩上,未免操之过急。不过,让他们早一点明白自己的历史责任还是很有必要的,毕竟他们是历史文化的传承者。

以上列出的各项在我们的文言教学过程中是比较普遍的问题,或许并未穷尽,但也是我们长久以来很难消除的困惑,有些也是积重难返,或者是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愿意碰的难题。但存在这么多的难题,我们无法回避也不应该回避,只能迎难而上了。

二、解决之道

面对困难和问题,我们只能沉下心来,认真总结与思考,细致地分析与探究,这些存在的疑难还是可以逐步化解的。也许这个时候我们更应该少一些抱怨,细致认真地把各种方法与理论付诸于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去。归纳起来应该有以下做法: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独立阅读的能力,放手让学生分析文本 在讲授文言课文之前应尽量让学生充分预习,也可在课堂上放下时间自读课本,结合课本注释与相关文言参考资料。老师不要去干扰学生阅读,不用讲多余的话,打断学生的自主阅读,也不要不放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应该相信自己的學生有能力自我解决学习中碰到的难题,如此方能真正锻炼学生的动手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脱离依赖思想,能够真正地独立自主地行走。

(二)联系史实与相关文章背景,以扩充学生见闻,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 这一专题也可让学生自主解决,但教师须做必要的指导。如《苏武传》这篇课文,可引导学生了解苏武的生平经历,匈奴和汉族的恩怨情仇,边关大漠的各种风情习俗文化,掌握这篇课文的前世今生及与苏武有关的人物如李陵、李广、卫青,抗击匈奴的各类战争故事。有学者说,任何一篇留传下来的古文的背后,都隐含着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也是这些故事才使我们对祖国的灿烂精神文明和文化瑰宝具有无尽的吸引力,也促使我们每一个人历经千年万年也不会失去对我们传统文化的兴趣,而这些也正是我们要让学生明白的内容,学生也愿意了解这些知识和传统。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求知欲望,来扩充学生的见闻,而文言文的内容却是最好的载体,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能力也有义务来把我们灿烂的文化介绍给学生。

(三)对字、词、句式的教学要灵活多变 对文言语言现象学生一般能自主解决,我们老师工作的重心侧重在督促与检查,确保每个学生都会去完成,去理解文言字词。并教给学生必要的文言文翻译技巧,字、词、句式弄清楚了,文言基础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就只剩文言翻译了。作为教师,这时应该让学生来把自己所翻译的文言文大声地讲出来,做到逐字逐句,字字到位,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如此,每篇文言文课文都如此,长期坚持下来,学生对文本本身的理解应该会有重大的提高。

(四)让学生自主赏析名篇、名段、名句,提升独立思考的空间 中学教材所选文言课文都是历经千年而不衰的公认的经典文章,我们为何不让学生自主理解?再加以教师的分析,最后提供专家学者的相关评论。三者相结合,这样,我们长期以来忽视的对文本本身的鉴赏与分析就不再是盲点了。自主赏析的形式应该是多样的:读后感的形式,课前五分钟的感受,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自由交流等方式。尽量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进来,并都能够开口说自己的感悟,把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一方面可以领悟文言经典的魅力,另一方面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使部分沉默寡言的学生也能说出自己的感悟。也起到了让他们养成在公众场合大胆自由自信地表达自己观点的好习惯,而这些正是我们中国学生最为缺乏的素质之一。

(五)课外的延伸阅读,相关古文的介绍是必不可少的 古代文章浩如烟海,诸子百家,唐宋散文,明清笔记,野史传奇,帝王将相,古代清官勇将们的品行、政绩、生活与命运遭际,宦海浮沉,这其中有广博的知识、深刻的思想、启迪人生的智慧,可敬的英雄豪杰,可歌可赞的忠孝仁义。他们的音容笑貌、丰功伟绩、爱恨情仇,无一不是令人流连忘返。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故事会,成语分析,知识介绍,人物描绘等多种形式深入分析,理解巩固我们的学习与教学。

三、思考与期待

摆出的问题很多,但我们的方法也很多,我们也应该相信方法总比问题多。笔者列出的方法说不上新颖,但是古朴简单,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也是这样做的,我也一直坚信,很多问题其实是可以解决的,只要我们真正的把心放下来。沉静意志,别把各种经验和方法理论放在口头上而应该放在心上,也别仅仅写在文章里而应该用在课堂上。“别抱怨,这是一种尊严”;“别畏难,这是一种自信”;知行合一,方能把我们的问题和困惑解决。当然我们也期待教材编写者、高考命题专家、教育专家、语文教师彼此能够真诚地站在“同一地平线上”,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才能观照彼此的研究领域。唯其如此,我们的语文教育才不会受到如此多误解与诟病,我们的语文教育才能成为使学生喜欢、社会满意的心灵课堂。

篇5:《方法总比问题多》读书笔记领悟

该书不仅有励志的成分,更有剖析问题与方法的关系、畏难情绪的心理疏导、掌握解决问题思路技巧、把问题升华为机会的智慧。读完后颇有感受。最起码我牢牢记住了书名,它本身就可以成为积极乐观人生的一句座右铭。在今后遇到艰难困苦的时候,尽管很多时候还不知道方法在哪里,记住它默念它,首先精神上可确立必胜的信念,剩下是在寻找具体办法的过程中,会多出一些克制焦虑和浮燥的耐心及力量。它是一种积极乐观的思维模式,要有意识训练、养成并习惯这样去想,这样去做。

1、首先要相信“办法总比问题多”,信念是办法的支柱和来源。心想事成是句祝福的话,这只是良好的愿望。真正要办成一件事,必须心里先想、想要才成,心想是事成的先决条件,是去做某件事的目标,是成事的信念。有理想有信念,才会开启智慧的源泉想方设法达到预期目标,才有战胜困难的信心勇气。古往今来,励志名言举不胜举,信手拈来,比比皆是:“有志者事竟成”“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天无绝人之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这些耳熟能详的格言是世事成功的法宝,值得借鉴。

2、其次要明白“世事一物降一物”,有一问题,总有一法,生生不息,循环不已。五行相生相克,天下万物分为五类:金、木、水、火、土,彼此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五行相克: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小时候,记得这样一首童谣:猎人扛洋枪,洋枪打老虎,老虎吃小孩,小孩抱公鸡,公鸡啄蜜蜂,蜜蜂叮猎人……五行学说及童谣说明一物降一物的道理,同样适用问题与办法。这样的法则为克服困难增强信心提供有力依据。不是没办法,而是没找到。有困难不绝望,而是找希望。

3、重要的是,积极正确灵活的思维是需要训练提高的。人的思维神经有如人的肌肉,只有不断锻炼,才会越来越强大。不练,好的肌肉也会萎缩。“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井水越淘越清,脑筋越用越灵,脑筋不动就生锈。越去找方法,便越会找方法,方法正确,办事成功会提高找方法的自信,也为找方法找窍门提供良性反馈。人的智力提高是一个逐步的过程,肯动脑想办法是有办法的前提,如果让脑袋放假,即使天才遇到问题也会一筹莫展。遇事多开动脑筋想办法,别让智力机器生锈。

4、无论多好的设想与办法都要附诸于实践与行动,并且百折不挠,坚持到底。“用脚做梦”法则:梦用脑想,更用脚走,惟有在行动上脚踏实地,才能梦想成真。凡事最关键是不要放弃,越想放弃的时候越不能够放弃,往往成功就在下一步。歌德说过:“不苟且地坚持下去,严厉地驱策自己继续下去,就是我们之中最微小的人这样去做,也很少不会达到目标。因为坚持的无声力量会随着时间而增长到没有人能抗拒的程度。”

举个例子:我想要健康的身体,为使晚年的生活安康,这是美好的梦想;现在起就实行制定的健身计划,附诸于行动;风雨无阻,坚持不懈,我已坚持五年,单位里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也逼着把简单的事做的不简单了。不苟且地坚持下去,坚持的无声力量会随着时间而增长到无人抗拒的程度。歌德的话说的太好了,起码在健身这件事上,我的得到启示和激励。

最近遇到的新问题,带来烦恼。游泳馆要翻修,一修就停半年,若跟随停止就前功尽弃。正好学这本书,现学现用,“办法总比问题多”让我决定重新换地方继续坚持下去。路远了,时间不能充分利用了,要重新进行作息调整,这些都是问题,都需要应对与克服。好在信念与目标不变,总有办法,半年时间总能克服。已经另起炉灶,重新办卡。这是学本书的真实体会,“办法总比问题多”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篇6:《方法总比问题多》的读书笔记

一、找方法还是找借口

在我们学习、工作、生活中都会遇到很多很多的问题,学习中我们要解决学习上的问题;工作后,我们要解决工作上的问题;生活中,我们要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总之我们每天就是在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中度过的。问题无处不在!对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诠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有的人把问题放大,夸大其辞,被问题难住了;有的人乐观向上,积极应对,找各种方法把问题解决了。面对问题,你将是什么态度呢?是找借口回避还是找方法解决呢?如果面对问题处处找借口的话将一事无成,这种人在单位也是最不受欢迎的人,更别谈事业成功了,在家里这种人也不是个称职的家长;如果面对问题我们能不断征服困难时时在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所有的问题将不成问题,这种人无论干什么都会成功!

每个成功者,他之所以成功,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辛勤和汗水,更重要的就是凡事要讲方法,有策略,最优秀的人,一定是最重视方法的人!因为他们懂得一个道理:凡事都会有解决的方法,而且只要去找,总会有更好的方法。这样才能真正地把一件事作好。有很多人,他们也付出了很多心血和汗水,但还是没有成功,这就需要从自身做事的方法来找原因了。一个成功的人,必定是懂得寻找方法,而且重视方法的人。

在工作中也是一样,一流的人找方法,末流的人找借口。找借口的人是单位里最不受欢迎的人,找方法的人,是单位里最受欢迎的人。找借口的人,是不会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的,哪怕有现成的办法摆在他面前,他也难以接受。

反省自己对工作的态度,大多数时候在为解决问题在找方法,但有时也有找借口的时候。通过学习《方法总比问题多》这边书后,发现自己有时候有种过得去的思想,认为年纪也不小了,身体也不是很好等等,工作过得去就行了,没必要这么认真。这不就是为自己不求上进找借口吗?

二、用心做梦还是用脚做梦

我们每个人都有梦想和意愿!谁不想获得出色的成绩?谁不想在单位脱颖而出?都想梦想成真!但是,只有空洞的梦想和意愿,却不愿意付出艰苦的努力,最后的结果,不过是黄粱一梦。与此相反,有的人却总是让自己的每一个追求,每一个梦想,通过踏踏实实的行动来实现,最后将许多人看来不可能实现的梦想变成了现实。真的梦想成真了!

反省自己年轻的时候也有梦想,总觉得付出了努力,但真正有几个梦想实现了?大多梦想都是想想而已,空想吧了。原因当然很多,读了吴甘霖先生的《方法总比问题多》才发现,真正的原因是只用“心”做梦,没用“脚”做梦!也就是说光有梦,没有付诸行动,没有脚踏实地干起来,梦想能成真吗?

三、绝不可能还是绝对可能

面对问题,一般人在解决问题之前都有点恐惧,害怕问题,其实,我们所感觉的“危险”、“恐惧”,往往是预先设置的,被歪曲的,问题绝对没想像的那样严重。问题的严重性往往是我们自己放大的,我们唯有努力直面问题,恐惧就烟消云散,没有恐惧,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容易找到。

我们之所以不成功,往往不是由于别人否定了我们,是自己把问题放大了,是恐惧心理在作怪,是缺乏自信心,自己否定自己,是自己把自己捆绑住了。

当我们把“怎么可能”改为“怎样才能”时,情况就不一样了。发问方式不同,其实就是对待问题的态度不同。如果你发出的“怎么可能”的疑问,你会对自己的智力潜能压抑,把可能实现的东西扼杀在摇篮之中。这是一种预先的否定,已经否定了,百分之百就会就此打住,不可能再进一步。但如果你将“怎么可能”改为“怎么才能”,就是思维方式的转变,是从找方法的角度思维,是在把问题想像的能解决的范围内,你的脑力机器就会开动起来,把各种“不可能”变为可能!

四、是问题猎物还是问题猎手

人与问题的关系就是猎手与猎物的关系。要么,人是猎手,问题是猎物。要么,人是猎物,问题是猎手。不是你消灭它就是它消灭你。也就是说“问题像弹簧,你弱它就强”。只要我们积极面对问题,竭尽全力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就是我们的猎物。否则我们就是问题的猎物!

成功与否并不重要,心境高低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一种心态。只要拥有一个好的心态,即使遇到再大的问题和困难,都会有解决的办法。可以说,好的心态是解决问题的首要因素。

遇到问题,先战胜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战胜了自己的心魔,我们才能坦然地面对问题,积极地想方法,这样才能让问题得以圆满解决。面对问题要坚信: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精神不滑坡,方法总比问题多。勇敢面对问题,有一个积极的心态,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最重要的因素。只有保持一个积极的心态才能做到: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问题找理由。因此,在生活中或工作中,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首先要弄清根源,立即处理,绝不可拖延,更不能心生畏惧。

篇7:方法总比问题多读书心得体会

这本书有很多小故事,都是讲如何应对问题,想方法,最后成功。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有一家机械公司,他们发明了机器人,这个机器人的内部构造很复杂,有100条铁管,很难弄清楚哪条是连着哪条的。正当他们为难时,有一个扫地工说:“老板,我有一个好主意,能分清哪条铁管是连着哪条的!”老板大惊:“快快说说,你有什么办法,如果解不开这迷,这机器人就无法卖了!”扫地工拿出了几根香烟,和几只粉笔,先吸一口烟,然后向一根管里喷气,管口写上1,然后在另一边有气出来的管口写上1。就这样,每一根管都依次按照这个方法,就分出了哪条管是连哪一条的。

并不是扫地工比他们聪明,而是公司的经理他们总是以为要用很难的方法才能解决。就像文中的清洁工,只要你用心去想,就必须会想到办法的。我们总觉得要解决问题都要用很难很复杂的方法,才能够解决问题,实际上有时方法越简单越好。

记得有一次,我遇到了一个类似我讲的这个题目差不多的问题,那次我去了一个模型展览馆。要解开一个有50根管子的机械人内部结构。我想了好久都没想出来,直到之后看了这本书我才明白。

篇8:读书笔记写作中反映的问题

一、高中生读书笔记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阅读和写随笔随意性,缺乏一个完整体系。一方面没有专门教材 , 另一方面 教师没有 系统安排。

2.学生不会阅读和写随笔,不知读写什么,怎么读写。教师也没有对其进行指导,教给学生读写内容,读写方法,并进行有效训练。

3.教师未能培养学生读写习惯,读写流于形式。老师只是一味要多读,对学生的随笔也不看,极大地挫伤了学生读、写热情。

二、高中生读书笔记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从教师角度说,学生在读书笔记中反映的问题首先是教师随意化造成。没有具体教材的指导,没有一个详细的教学安排与计划。再加上缺乏有效指导,读书笔记流于形式。每周甚至每月收一次读书笔记,主要是为了应付学校的检查,而不是以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提高为目标。从学生角度说,受我国传统普通教育的影响,学生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理科学习和外语学习上,没有养成学写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很多学生畏惧写作文,就是良好写作习惯的缺乏。平时不多阅读,不去观察,不进行反思,不练笔等等。

三、解决高中生读书笔记中存在的问题的策略

(一) 构建完善的读书笔记训练体系

虽然教材没有给教师有效的指导与安排,但教师自身也不能随之无序随意。读书笔记要结合读书要求,结合必修教材制定好相应计划。这个体系,宏观上要建立三年的读书笔记的读与写安排,同时兼顾到与必修教材形成互为补充的功效;微观上,要具体到每学期、甚至每次写读书笔记怎么安排,读什么,写什么,怎么读,怎么写。

另外,每学期,各年级组围绕三年计划进行具体安排,如一周上一次赏析课,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工具书及如何搜集信息、处理信息;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理解能力、评价人物和事件的能力、想象创新的能力等,以小组讨论和教师点拨为主;一月收一次读书笔记,老师总结反馈。这样三年下来,学生不会再对读写抱着畏惧的心态,也能调动起写作热情,不会随着年级的升高而衰退,写作水平也由最初的模仿、借鉴到最后的运用自如。

(二) 学会阅读,为写随笔做好素材储备

林语堂先生说,读书能“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见识,养灵性”。首先,通过赏读,借鉴模仿,学习写作技巧。如鲁迅的论说文,他在《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了吗》中,首先从反面论证,而后笔锋一转提出正面观点自信力。接着,又运用比喻论证、举例论证进行论证。分析发现,他的很多文章都采用了这种写法,这样的写法与我们教学中一贯议论文写作 结构模式———提 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相比,共同处结构模式相似。其次,利用品读,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深化自我认识。如李密的《陈情表》,围绕“情”“孝”反复陈述自己家庭的不幸,在上任与留下照顾祖母两难之间反复纠结,最后表白先尽孝后尽忠的意愿,将亲情文章与国家尽忠联系在了一起,更加突出了亲情的伟大。废黜黄州的苏轼,在困顿的处境中、失意中,写下了《赤壁赋》,他随缘自适,善于处穷,还不忘时时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中。

(三) 指导写随笔,为乐学乐写乐思做好铺垫

阅读中、生活中,面对种种现象和观点,我们不能避免有自己的认识,所以要养成随时写随笔的意识。首先,将书本知识由课内向课外链接 ,如必修一 奥尔多·利奥 波特在《像山那样思考》中揭露出了深深的忧虑意识,让我们不由想到,自私的人类如果以付出生态环境恶化的代价,换取所谓物质文明的进步,结果不仅不能为子孙后代建造美丽家园,反而会留下了一个伤痕累累的地球,最终走向毁灭,我想这是人人都不愿看到的一幕。其次,透过现象看本质,兼顾两面性。对于社会上的种种现象,能透过表面看清实质,看到其具有的两面性,既要看到问题所在,也要看到反映出来的闪光点,态度上要保持既不消极、悲观,更不能骄傲、自满。如汶川大地震、洪水、地沟油、三聚氰胺等事件,既暴露出社会的弊端,管理的不完善,人性的险恶,然而我们也要看到这些事件过程中国人表现出来的众志成城,团结互助,人性的善良。

篇9:方法总比问题多

对于职场人士来说,当遇到问题和困难时,能否主动去找方法解决,而不是找借口回避责任,这一点,对他在职场中能否成功和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

作者吴甘霖先生,是享有国际声誉的方法学家、思维学家。针对中国方法教育、培训缺乏的情况,他将西方思维学与中国传统优秀思维方法相结合,推出了富有中国特色的思维力、方法学开发系列课程《方法总比问题多》等。目前,这些课程,已经在清华大学等学校开设和运用。

该书是机工社系列职业文化类畅销书中的一种。因为一个特点,它可以名列英才速成班案例教材的第一名。那就是它讲故事先不提故事的主角是谁,作者按下不表,先把精彩的故事讲完,让读者深有体会之后才说故事的主角就是拿破仑之类的人物,读者因为受到如此的愚弄而感激不已,杰出之人做出伟业不稀奇,稀奇的是有个人作了某事后,竟然成了杰出人物,读者感同身受,心有戚戚,这似乎才是真正的励志。

哪一种员工在老总的心中最有份量呢?在职场中,哪一种员工最能脱颖而出呢?回答无一例外:就是积极找方法解决问题和困难的员工。

本书不由想探讨到底为什么大家如此认可主动找方法的员工呢?主动找方法的人永远是职场的明星,他们在单位创造着主要的效益,是今日单位最器重的员工,是明日单位的领导乃至领袖。

“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这是一流员工关于一流的宣言,只有去找方法才会有成功。那么我们为何不选择找方法呢?

目前,人们常常把成功学的书等同于“励志”,但全面的成功,往往要超越“励志”。光有励志,缺乏实际有效的方法,人们还不足以拥有成功。

因此,这本摆在大家面前的书,它将从下面四方面进行阐述:(1)方法与“问题”的关系;(2)如何克服无法面对问题的心理障碍;(3)如何拥有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4)如何把问题变成机会。

篇10:方法总比问题多

——读《直面问题要勇气更要能力》有感

在认真详读了《直面问题要勇气更要能力》一文后,我深刻的认识到问题、态度与能力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敢于面对问题和困难,是态度,能够及时处理问题和化解困难,是能力,而态度和能力两者之间又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有了勇于解决问题的信心就会有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了这样那样的问题自身的能力也会随之不断提高。人,也正是在解决无尽的问题中成熟并成长的。因此,我认为“方法总比问题多”,这是一个人内在精神的体现。下面,我结合工作实际谈谈自己感受。

一、摆正直面问题的态度

职业态度决定职业命运。世界上不存在一份没有任何问题的工作,工作就是一个不断碰到各种问题并逐一解决问题的过程。作为企业的一名员工,首先要培养自己的正面心态,也可以说是阳光心态,要不甘平庸,要感觉到工作自己的价值来源,这样处在一个主动的姿态中,才能有创造业绩的冲劲。首先,要树立直面问题的自信,敢于面对工作中的任何问题和挑战,相信自己处理问题和接受挑战的能力,“只为成功找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只要有这样的信念,才会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不被太早淘汰,才会有成功的动力和机 会。问题总是与个人的成长相伴相随,正是因为有了问题的存在,才能促进我们不断地取得成绩。假如没有直面问题的勇气,就不可能真正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面对问题,我们不能心生恐惧,不能选择逃避,相反,要保持积极应对、奋发向上、永不言败的心态;保持不屈不挠、蔑视困难并勇于挑战困难的精神。有了这种心态和精神,我们就会努力工作,并因此而竭尽全力去寻找方法最终创造业绩,拥有越来越多的自信。不仅如此,还会从此不怕困难,将所遇到的困难变成进一步成长的机会。其次,不能盲目自信,妄自尊大,要培养正确分析和面对问题的能力,不能以偏概全,过分的自信就会高估自己的能力,在遇到问题时,对存在的困难认识不到位,就会造成没必要的损失和负面影响。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摆正自己的位置。第三,在工作中要有大局意识和合作意识,尤其是在领导岗位上显得尤为重要,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善于动脑,懂得组织协调,充分调动其他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英国作家萧伯纳说过:“两个人各自拿着一个苹果,相互交换,每人仍然只有一个苹果;两个人各自拥有一个思想,相互交换,每个人就拥有两个思想。”一个人可以凭着自己的能力取得一定的成就,但如果将个人的能力与别人的能力结合起来,就会把工作做得更完美。

二、多找方法,少找借口,是每一个员工应有的工作态度

在工作中,面对的问题有各种各样,如何在法律、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处理好各种问题是每一位员工应该考虑的问题,公司需要具有敬业精神并能找方法的员工,他们不仅能奉献汗水,还要拥有智慧并乐于奉献智慧。因此我们要主动找方法解决问题。在工作中,我们不能把问题作为躲避责任和努力的第一借口,使经验不足,办法不多,客户要求多等种种借口成为我们的“挡箭牌、护身符”,很少考虑自己是否想尽办法、竭尽全力。优秀的员工,总是把公司的事当做自己的事,处处维护公司利益和荣誉,遇到问题,不会投机取巧,不会拖延找借口,不会满腹牢骚、抱怨不止,他们总是勇于承担责任,以实现企业目标、促进企业发展、维护企业利益为已任,只有成为这样的员工才会有机会收获到人生的成功。

三、把找方法解决问题作为推动各项工作的源动力 在艰难的外贸环境下,总是问题和困难相伴,也正是在问题和困难的解决中,磨练了我们的思维。但在工作中,也常听到“实在没办法”“一点办法也没有”的声音。一句“没办法”,我们似乎为自己找到了不做的理由,但也是一句“没办法”,阻碍了我们前进的步伐。真的没办法吗?还是我们没有好好动脑筋想办法?想办法才会有办法,只有找 方法才会有方法。遇到困难和问题时,主动找方法解决,而不是找借口回避,找理由为失败辩解只会加倍失败,只有找方法才会有成功,成功永远属于会找方法的人。我们的工作需要具有敬业精神的人,但只具有崇高的理想和敬业精神是不够的,还应格外重视方法,不断在工作中创新,不断提出工作举措,才会有效率、有价值。

四、只要善于找方法,问题也能变机会。

篇11:方法总比问题多心得

方法总比问题多,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是心态问题,当你遇到问题时,不是消极的躲避,而是积极寻找办法去解决他,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只要你努力了,你就会有所回报。

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努力学习业务知识,提高自己的服务能力,这是遇到实际问题时找方法的基础,但凡被大家认可的员工,都有大量的知识及经验的累积,有此解决问题的土壤,才会有解决了问题的果实。

在书中介绍聪明反被聪明误时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几名中国留学生竞争一名美国著名教授助教的职位,在探听到这名教授曾经在朝鲜战场上当过中国人的俘虏时,同学们都纷纷退出了,唯有吴鹰(UT斯达康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如期参加了考试并取得了成功。

我认为对一个人的认识并不能从单个的某个方面去认识他,更应该全方面的认识他、欣赏他,取长补短,才能有所成就,而且机会只有一次,抓住了你才能成功。

要善于分析问题。分析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实际工作中,要经过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一个程序,才能把工作干好。一个好员工,首先要利用自己的知识善于发现问题和认识问题,进而分析问题,分析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对问题不能正确地分析,就不能正确地解决问题。

要有积极的心态和充分的自信。遇到问题时首先要坚信自己能行,一定有方法解决,而且一定有更好的方法,只要有积极的心态去思考总会找到解决的方法。书中这样一个故事让我印象深刻,有名员工为老板讨帐,对方给了一张10万元的现金支票,但帐上只有99920元,这是一张空头支票,这种情况下,一般人可能一筹莫展了,但是这名员工积极地想办法,他自己拿了100元存进帐户,结果顺利地取出了10万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问题时,用积极的心态去想方法就能成功。

不找借口找方法,一个好的员工就是要时时充实自己,审视自己,以积极的心态去做每一件事。

篇12:读《方法总比问题多》有感

1、方法与“问题”的关系;

2、如何克服无法应对问题的心理障碍;

3、如何拥有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4、如何把问题转成机会。假如你拥有这四个方面的认知和智慧,你就会有一种全新的工作态度,带着自动自发的精神去努力工作,而且你还会因为掌握方法而创造非凡的业绩,并因此拥有越来越多的自信和发展的机会。我就这四句话,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方法就在你自己身上

书中讲到解决问题的关键不仅仅在于问题本身,更在于我们是否有解开自己的心结,在于我们是否有用心去“想”。不怕问题困难,就怕不想。就仿佛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问题都会有解决的办法,而这把解决问题的钥匙,就在我们自己身上。说到那里脑海中想到了以前看过的一则小故事:有四个营销员理解任务,到庙里找和尚推销梳子。第一个营销员空手而归,庙里的和尚都没有头发,不需要梳子,所以一把也没卖掉。第二个营销员回来了,销了十多把梳子,他介绍经验说,我告诉和尚,头皮要经常梳梳,不仅仅止痒,头不痒也要梳,能够活络血脉,有益健康。念经念累了,梳梳头,头脑清醒。第三个营销员回来,销了百十把梳子。他说,我到庙里去跟老和尚讲,您看这些香客多虔诚呀,在那里烧香磕头,磕了几个头起来头发就乱了,香灰也落在头上,您在每个庙堂前面放几把梳子,他们磕完头,烧完香能够梳梳头,会感到这个庙关心香客,下次还会再来,这样一来就销掉了百十把梳子。第四个营销员回来,销掉了几千把梳子。他说,我到庙里跟老和尚说,庙里经常理解人家的捐赠,得有回报给人家,买梳子送给他们是最便宜的礼品。您在梳子上写上庙的名字,再写上积善梳,说能够保佑对方,这样能够作为礼品储备在那里,谁来了就送

,保证庙里香火更旺。这一下就推销掉好几千把梳子。由这个故事能够看出,应对困难,超越自我,主动解决,是惟一的出路。有道是:办法总比问题多,而自我限制是人生成功的最大障碍,阻止你前进的真正对手就是自己。聪明的人,敢于应对问题,超越自我,用心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主动解决”的韧劲,全力以赴攻克难关。就像老鹰一样在高空盘旋注视四面八方,高瞻远瞩,而不会像鸭子一样只能在水面上整天除了嘎嘎叫抱怨以外什么都不做。书中也列举了王明为一个著名洗衣粉制造商设计创意广告的事例。它同样告诉我们,应对问题,哪怕我们只做了一点点努力,也会使我们朝着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方向前进一步,我们还可能在用心努力的过程中找到不同的、更便捷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因为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在我们自己身上。

二、问题在发展,方法要更新

方法是需要不断更新的,对于同样的问题,随着时代和科技的进步,我们采用的解决方法也越来越科学。这天是最佳的方法,并不代表永久是最佳的方法,我们务必树立一种与时俱进的态度,不断学习,不断更新,永久追求更好的方法。书中讲到了弗莱明医生发现青霉素的事件。现实中,每一天都会产生许多新问题,也会发现许多新方法。在青霉素发明之前,人们遇到细菌感染问题采用的是另一类方法,而在青霉素被发现之后,细菌感染的问题有了新的也是更有效的解决方法。对待一个问题,在进行正确分析的状况下,以创新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得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就会有利于社会或者单位的发展,那么解决问题的效果也许就会更好。

三、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大数状况下,“问题”是大多数人躲避职责、回避努力的第一借口。但是,一个一流的工作人员,就应是奉行这样的理念:不找借口找方法,方法总比问题多!这是一个充满自信的理念,也是一个更具建设性创造性的理念。该书不仅仅强化了工作人员不找借口的重要性,更帮忙大家应对问题时如何去找方法、如何找到有效的方法,并把问题变为机会。它一步步教人们怎样克服对于问题的恐惧,在遇到问题时怎样运用一些思维技巧,比如找准“标靶”、类型思考、巧妙转移问题等,不仅仅从心理上藐视问题,以方法克敌制胜,而且还能最终将问题和挑战转变为机遇。对于工作人员来说,当遇到问题和困难时,能否主动去找方法解决,而不是找借口回避职责,找理由为失败辩解。这一点,对他工作中能否成功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同时这一点也是一流人才的核心的素质。任何单位任何岗位的人员,都有可能在自己的岗位工作中创造连自己都想像不到的奇迹。我们就应信奉“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找理由为自己的失败辩解只会加倍失败,只有去找方法才会有成功。

篇13:《方法总比问题多》的读书笔记

关键词:模糊多属性,群决策,模型,机场,选址

选定一个适宜的场址是机场建设的必要前提。场址选择是机场建设的首要环节和设计工作的重要步骤之一[1], 国内外有许多专家学者对机场的场址选择进行了探讨与研究。Rigas Doganis采用投资理论[2]比较各种机场建设方案。蔡良才[3]等提议利用层次分析法结合专家系统技术来对机场选址方案进行评价。孙志强建议采用评分优选法作为机场场址选择的定量优化方法[4]。陈力华采用聚类分析法对航站楼的选址进行了研究[5]。杨青, 邱菀华采用价值工程分析法评价了首都第2机场的4个潜在的新机场选址方案[6]。张韬[7]等人利用模糊相似优先比决策法研究了机场选址决策问题。

机场场址的最终选定是选址小组多人智慧的结晶, 这实际上是一个多属性群决策过程。笔者提出使用模糊多属性群决策方法对机场场址选择的评价问题进行研究, 将模糊数引入方案评估的指标值, 运用模糊数的运算来进行科学决策, 以得到合理的最优结果。

1 模糊多属性群决策模型分析

如果在选址小组中有n名决策者J1、J2、…、Jn, 评价一组可能的选址方案P1、P2、…、Pm, 每一位决策者将依据各方案的属性C1、C2、…、CL , 对每一个备选方案进行独立的评价, 其中各属性的重要程度用权重w1, w2, …, wL表示, 并且以W1, W2…, Wn表示决策者个人评价的相对重要性。

F为全体模糊数的集合, F˜0F中被决策者采用的正模糊数子集, a˜ijk为决策者Jk对方案Pi就属性Cj作出的模糊评价, w˜jk为由决策者Jk指定给属性Cj的模糊权值, 而W˜k为决策者所作评价的可信性的模糊估计。如果矩阵A˜kw˜和模糊矢量W为已知, 就必须有效综合它们提供的全部信息。将P中的最佳选择定义为一个模糊集, 记为B, 那么P中的每一个方案PiB中都有一个隶属度μB (Pi) , 它的意义为方案Pi被视为P中最佳选择的可能程度。数学表达式为 。

B={ (Ρi, μB (Ρi) ) |ΡiΡ} (1)

方案Pi的优劣次序取决于它在B中的隶属度, 隶属度的最大者将被选择为备选方案中的最佳方案, 即机场选址决策问题的模糊多属性群决策数学模型, 即

maxΡiΡμB (Ρi) (2)

2 决策方法

2.1 研究方法的确定

本文采用以模糊理想解和模糊负理想解作为共同的参照基准的模糊折衷性群决策方法求解该问题。

2.2 决策算法

步骤1。对决策者k=1、…、n分别确定模糊理想解Μ˜k+, Μ˜k+= (Μ˜k1+, Μ˜k2+, , Μ˜kL+) 。 (3)

步骤2。对决策者k=1、…、n分别确定模糊负理想解Μ˜k-, Μ˜k-= (Μ˜k1-, Μ˜k2-, , Μ˜kL-) 。 (4)

步骤3。对决策者k=1、…、n分别定义备选场址方案Pi相对于属性Cj而言的满意度λijk

步骤4。分别定义备选场址方案Pi相对于属性Cj而言的加权满意度λ˜ijkw, λ˜ijkw=w˜jkλijk。 (5)

步骤5。分别定义方案Pi的总加权满意度λ˜ikΤ, λ˜ikΤ=1L (λ˜i1kwλ˜i2kwλ˜iLkw) 。 (6)

步骤6。定义备选方案Pi的综合加权满意度λ˜iΤ, λ˜iΤ=1n (λ˜i1Τλ˜i2Τλ˜inw) 。 (7)

步骤7。定义λ˜iΤ的模糊极大集max~λ˜iΤ

步骤8。定义λ˜iΤ的模糊极小集min~λ˜iΤ

步骤9。定义各备选方案Pi的综合效用函数f (Pi) , 具有隶属度

步骤10。按照各方案的相对效用值f (Pi) 从大到小的顺序确定各方案的优劣次序。

3 应用实例

3.1 问题描述

以库尔勒机场选址为例, 大体有4种可供选择的方案[8]:和什里克、西尼尔、孔雀河和哈拉玉宫。参照文献[8]及实际数据搜集, 在4个备选场址都满足其使用功能的前提下, 从以下5个方面来对备选场址进行评价:地形地貌情况C1;土地征用情况C2;机场净空条件C3空域情况C4;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C5。即C= (C1, C2, C3, C4, C5) 。采用专家评判法获得需求重要度, 并对4个备选场址方案的属性采用相同的权重值w1, w2, w3, w4, w5, 且W1=W2=12。当然规划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选取其他属性指标或权重指标。

3.2 属性指标的量化与转换

在多属性决策问题中, 普遍采用MacCrimmon提出的Bipolar Scaling方法, 其转换方式如表1所列。

为了便于对各备选场址的属性指标进行必要的数学处理, 在计算过程中采用Bonissone方法[9], 决策问题中的精确概念与模糊概念都可以采用梯形模糊数来表示。梯形模糊数具有良好的近似运算性质, 其表达形式为w˜jk= (w1jk, w2jk, w3jk, w4jk) , a˜ijk= (a˜1ijk, a˜2ijk, a˜3ijk, a˜4ijk) , 全部决策数据均为梯形模糊数经定量转换后列于表2~表4中。

3.3 问题求解

第1步。确定模糊理想解:

第2步。确定模糊负理想解:

第3步。分别确定方案属性指标的满意度,

λ1=[0.50010.810.50.50000.5100.20.510.511], λ1=[00000.610.511000.5100.2010.511]

第4步。分别确定方案各属性指标的加权满意度,

λ˜1=[0.50.2~000.2~0.80.23~0.2~0.50.17~0.50.2~0000.50.17~0.2~00.20.23~0.50.2~0.17~0.50.2~0.2~0.23~], λ˜2=[00000.60.22~0.21~0.50.15~0.19~0.23~000.50.15~0.19~00.20.22~00.15~0.50.19~0.23~0.22~]

第5步。分别确定各方案的总加权满意度,

λ˜1Τ=[0.484~0.385~0.431~0.800~]=[ (0.484, 0.484;0.1, 0.13) (0.385, 0.385;0.05, 0.05) (0.431, 0.431;0.05, 0.12) (0.8, 0.8;0.2, 0.2) ], λ˜2Τ=[0.132~0.705~0.309~0.695~]=[ (0.132, 0.132;0.06, 0) (0.705, 0.705;0.1, 0.25) (0.309, 0.309;0.12, 0.05) (0.695, 0.695;0.15, 0.2) ]

第6步。确定各方案的综合加权满意度,

λ˜Τ=[0.616~1.090~0.740~1.495~]=[ (0.616, 0.616;0.16, 0.13) (1.09, 1.09;0.15, 0.4) (0.74, 0.74;0.17, 0.17) (1.495, 1.495;0.35, 0.4) ]

第7步。确定各方案的效用值:f (P1) =0.06, f (P2) =0.54, f (P3) =0.18, f (P4) =1, 其中, 方案4的效用值最大, 即P4应该为备选场址的最佳方案, 选择该场址较为理想。

可见, 备选场址P1受土地征用情况影响较大, 从而影响其效用函数值;P2和P3由于地质条件受限而使其效用值降低;P4的综合条件较为良好, 其效用值最高, 说明其满足需求的程度最大。在计算过程中采用Bonissone方法, 在多数情况下, Bonissone方法的精度可以满足实际决策的要求[9]。根据群体效用函数值的大小来排列方案的优劣次序, 更加能够体现出该方法的决策性、平等性、有效性和可靠性。

4 结束语

本文将机场选址问题看作一个模糊多属性群决策问题, 将模糊多属性群决策理论应用到机场选址中, 利用模糊折衷型群决策方法, 对各个方案进行先个别决策, 后综合、后加权, 最后通过比较各方案的综合效用函数值可以得到最理想的机场场址。该方法步骤清晰, 可以保持问题的线性性质, 计算效率较高, 可为机场选址决策提供一种可行的理论方法。

参考文献

[1]孙志强.民用航空机场场址选择概论[J].机场建设, 2000 (2) :13-22

[2]Doganis R.The airport business[M].New York:Routledge, 1992

[3]蔡良才, 张晓义, 邓学钧.机场选址方案综合评价智能辅助决策系统[J].航空计算技术, 1996 (3) :42-46

[4]孙志强.民用航空机场场址选择概论[J].机场建设, 2000 (3) :19-20

[5]陈力华.城市航站楼选址方法初探[J].东华大学学报, 2003 (2) :55-59

[6]杨青, 邱菀华.价值工程分析方法及其在机场项目中的应用[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报, 2006 (1) :1-4

[7]张韬, 李赞成, 陈磊.环境因素对战时野战机场开设影响的模糊分析[J].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 2007 (1) :46-48

[8]杨毅.库尔勒机场选址及预可研分析[J].空中交通管理, 2002 (2) :54-56

[9]李荣钧.模糊多准则决策理论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2

篇14:读《方法总比问题多》有感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的生活、工作节奏也在日益加快,这也致使人们在生活、工作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与问题。然而,有的人会积极的想办法去解决问题,而有的人则会找借口去推脱问题,从这两种人在面对问题的解决方式来看,前者肯定会是成功者,而后者必将会是失败者,这也正映证了书中的论点“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面对同样的事件,不同的思想、不同类型的人,对事物的处理观念是不尽相同的,对工作往往以主观本身的想法去面对该事物,没有从其事物的主观、客观、环境等因素去考虑问题,处理事物盲目、没有头绪,导致自身思维的欠缺,事情处理的不尽人意。该书从对待事物的态度来改变人的思维,从而完善个人的思想,使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提高管理水平,处理各种应急事件。这本书的内容并不多,但它带给我们的思考却是深沉的。该书从“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心理制胜,战胜对问题的畏惧;方法为王,让问题迎刃而解;把问题变为机会”等几个维度,通过一个个生动的事例,一步步教读者怎样克服对于问题的恐惧,在遇到问题时怎样运用一些思维技巧,比如找准“标靶”、类比思考、巧妙转移问题等,不仅从心理上藐视问题,以方法克敌制胜,而且还能最终将问题和挑战转变为机遇。字里行间,阐述着“先别说难,先问是否竭尽全力”、“惟一值得恐惧的是恐惧本身”、“现在不做等于永远不做”等发人深省的道理。“方法总比问题多”,是一道辩题。仔细阅读,思考,就会让人洞

穿其要义。人生的过程,也正是在解决无尽的问题中成熟并成长的;“方法总比问题多”表述更多的是一种心态,是面对困难,积极应对的心态,是面对困难,永不言败的心态。

作为一名公司职员,无论在工作、生活中,重要的是要有一份责任,只有责任心,才能用心,才会专心去应对各种事物进展,要以一颗热爱之心对待集体、以奉献的胸怀接纳工作,当遇到困难和问题的时候,才不会消极被动,才能够主动去想方法、找办法,去解决问题,从中吸取经验并不断更新自身的管理水平。一个优秀的人,一个杰出的员工,不会害怕和躲避问题。相反,他不仅能够解决问题,而且能够把一个个危机变为机会。“方法总比问题多”,最高境界的方法,不只是把问题解决的方法,而是把问题、危机转化为机会的方法!每个障碍都是激发坚定决心的力量,伤心也好、愤怒也好,都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好的做法是自强自立想出解决问题的好方法,以实际行动来证实自己的实力,我坚信在今后的生活与工作中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和问题都将会迎风而解,并且一定是不可战胜的。

储运部:徐慧

上一篇:2021大专毕业生登记表自我鉴定通用下一篇:医院信息系统工作站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