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局》初中读书笔记

2024-06-25

《格局》初中读书笔记(共10篇)

篇1:《格局》初中读书笔记

由何权峰所著的《格局》一书围绕“思维决定高度,格局决定结局”的主旨思想深入浅出的道出了格局的实质与意义。全书通过48个思考题让读者主动去探索格局的建立、调整和践行方式。带领读者更深层次地了解自己,从而改变思维方式,调整处事格局。

本书的目录很有特点,以第二人称的形式高度概括了与每个人的格局密切相关的表现或决定因素。作者从你怎么看自己、你所认识的人、你说的每句话、你给人的感觉、你做事的态度、你经历的遭遇、你的每个念头、你的所作所为等角度向读者发问,让阅读过程能够同时伴随深刻的自我剖析,形成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思维碰撞。

书中的语言风格朴实易懂,将格局之事以容易理解的方式向读者介绍。正所谓再大的烙饼也大不过烙它的锅。只会盯着树皮里的虫子不放的鸟儿是不可能飞到白云之上的,只有眼里和心中装满了山河天地的雄鹰才能自由地在天地间翱翔。一个人要想得到更多奋斗和拼搏的机遇,就一定不要计较生活中遇到的繁琐之事。读完此书,每位读者对于格局可能都会有自己的理解,这是与个人经历和人生观、价值观等密切关联的`。而本人从书中提炼出的核心思想价值和主观感受可以归纳为:格局就是你的价值观的高度和看问题的宽度,格局决定成败,格局决定人生!

格局二字说起来简单,但却又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处处得以彰显,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都有格局的身影。有的人即使跌落至人生低谷,也能振作精神,再接再厉,勇攀高峰,有的人哪怕是遇到一点儿小小的挫折,就从此一蹶不振颓废的过完一生。有的人面对生活困境,依然乐观向上,相信风雨过后一定会有彩虹;而有的人则是不停的抱怨,即使机会摆在眼前,也会让他白白溜走。有的人一开始就为自己定下了明确的人生目标,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朝着自己的人生巅峰攀登;而有的人就像无头苍蝇四处乱撞,忙东忙西,却毫无起色。

这本书里面讲了很多现实的问题,我们经常听到很多人说:我们看了很多书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就是因为没有方向,没有格局。其实世上努力的人很多,但为什么成功的人那么少呢?因为人生的成功不仅仅是努力就可以达到的,还要在你人生的某个阶段遇到某个机遇并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当我们去看成功人士的人生轨迹会发现,成功的人往往除了努力之外,还因为在某个特定历史时期遇到了时代的风口,于是就乘风起飞了。那又是为什么只有他们能够飞起来呢?因为他们心中的格局比一般人大,能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问题。这本书并不是否定努力的价值,而是告诉你不能一味的努力,还要懂得审时度势。好比你需要在一片陆地上奔跑,如果能先站到高的地方看看全局或者打开地图看看,才能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去更快的到达目的地。即便很多人找到自己的方向后,努力的过程中也被嘲笑、被大家否定,自己也会偷懒,但是最后你会发现,你用比别人高的价值观看到格局之后,你就并不会在意别人的冷嘲热讽,当你最后回过头看的时候,那些人早就被你甩的看不见了。

有人说,一个人的格局有多大,要看他曾经经历的委屈和苦难。我觉得的确如此,一个人的格局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经历委屈和苦难后自然产生的精神升华,是生命中宝贵的精神财富。格局小的人,只会看到眼前的得失,经常为一些小事斤斤计较,占到便宜就得意洋洋;而格局大的人,都会明白眼前的一点儿成绩根本不值一提,他们心胸开阔,热爱生活并懂得如何包容他人,更懂得如何取舍,有长远的目标和独特的思维方式,不会为蝇头小利所迷惑。可以说,一个人的格局决定他的成败,决定他的人生,只有拥有大格局的人,才能拥有精彩的人生。

篇2:《格局》初中读书笔记

有一段时间总会觉得“鸡汤”或是“毒鸡汤”并没有什么作用,但现在会认为,在特定的环境下,坐下来看看一看鼓励人心的书籍,或许能够指点一下“迷津”,虽然作用不是很明显,但至少“汤”在滋润人心,它在给你积极的暗示,会让你向积极的方向看,而不是一直颓废下去。

或许目前这些所谓的鸡汤书籍、励志书籍让人看了一遍后很难记住点什么,但在看的当时有所感悟、有积极的指示也是好的,阅读嘛,总要雅俗共赏,多看看不同类型的书总是好的。逐渐的,也能理解为什么我的YQ小姐姐总爱看刘同、李尚龙他们写的书了,是因为她在不断的尝试成长,而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地感受着他们传递的“正能量”。或许他们的经历离我们很远,所借用的故事我们可能看了多次,但是他们笔下文字传递出的积极、努力、上进等情绪还是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

现在心灵鸡汤随处可以喝到,积极的暗示也可能来自很多地方,但在你不经意间看多最多的或许是朋友圈。因为有些人就是爱在朋友圈发发发。我就是一个特别爱在朋友圈发些日常生活记录的人,因为我把它当记录生活的地方,觉得有文字、有图片、有时候还有视频,到一个时间段自己去回看,能够感受到当时的那份情绪,也能够知道自己一年到底做了些什么,所以我觉得在朋友圈记录是件很美好的事情。当然可能记录美好的事情会多一些,因为不想给大家传递太多的负面情绪。有时候我会自己给自己“熬一锅浓鸡汤”,然后有位精神挚友就会发信息问我是不是又在给自己加油打气,或者最近遇到了什么,默默听完之后告诉我,坚持自己的想法去做,他陪我一起向前。其实有时这种积极向上的情绪能够被人反应回来也挺棒,有人能够陪着一起向前的感觉很舒服。

在朋友圈看到很多别人记录的日常,在心情好的时候可能就是点下赞后划过,但在心情低落时,看到了一些积极向上的话会产生一定的情绪效应,例如今天一个学姐分享自己的安排,然后说“羡慕是羡慕,但是努努力可以让自己不嫉妒呀”。这句话对于心情低落的我来说,至少是给了积极暗示的呀!自己不满现状,那就努力去改变呀!心情很糟的时候,虚度光阴,还不如直接看看书,或者看看有营养的东西开开眼界。

每次写东西总是写着写着就感觉偏题了,还是回到积极的暗示吧!

我就是优秀的人!

我就是想成为优秀的人!

这两句话说出来可能有些“过于直白”,有些让人不适,但是用在自我积极暗示上个人感觉是很好的。因为自己有了一个信念,就会朝它努力,用它去约束自己的行为。而身边的好朋友知道你的目标后,也会积极的督促你去朝这个方向努力。而不是一直自我否定和被别人否定,然后就觉得自己不可以,稍微调整不好状态就会破罐子破摔。话说到此,希望大家都努力做一个正能量的人哦!负面情绪可以向身边的人抱怨,但是不能每次都抱怨太多、持续时间太长,那样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一群人;如果你身处在一个不太积极的环境中,首先自己坚持正能量,然后再尽可能去积极的环境中吧!

今天又是熬高浓鸡汤的一天,不管怎样,还是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呀!这样我们就会越来越顺的!

篇3:浅谈初中生怎样写读书笔记

一、读书笔记的种类

徐特立老师说:“不动笔墨不看书。”可见读书笔记的重要。课外阅读笔记形式多样, 不拘一格。一般分为以下几类:

1. 摘抄。

这是最简单最易做的笔记方法。即将书本或文章中一些重要观点、精辟语句、有用数据和材料摘抄下来。目的是积累各种资料, 为学习和工作做好准备, 记得多, 自然词汇就丰富了, 写作就有所借鉴, 写作技巧就会不断提高。

2. 编写故事梗概。

读完一部作品后, 把书合起来, 对作品的故事情节进行思考、回忆, 然后用最简洁的语言把故事情节写出来, 边写边回味。编写的故事是一种形象的再创造, 是对作品进行再欣赏, 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力的提高。

3. 批注。

这种笔记方式不单是摘录, 还要写出自己对这些要点的看法和评析。常用的方法有:书头批注, 即在书中重要的地方用笔打上符号或在空白处加批注, 折页作记号;写提纲的方法, 即把书和文章论点或主要论据扼要记叙下来;摘要式的方法, 即综合全文要点、记下主要内容;读完全书对得失加以评论也是一种方法。例如:毛泽东在《伦理学原理》这部书中, 用工整的小楷写在页边、行间的批注就有12100多字, 这就反映了毛泽东的严谨的治学精神与刻苦的攻读精神。

4. 写心得体会。

也就是写读后感。即读书后写出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和启发。将读书体会、感想、收获写出来, 综合观点、见解, 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记录下来, 也是很好的读书方法。

5. 记群芳谱。

就是给作品中的英雄人物写小传。如三国英雄谱、水浒英雄谱、红岩英雄谱、民族英雄谱等等。小传要抓住人物英雄性格的主要特点和贡献来写, 简明扼要, 写出个性。读完一本书, 建立一个英雄谱, 创建一个精神文明的园地, 为学生树立众多的学习榜样, 有利于品德修养的培养。

6. 每书一得感悟。

读完一部作品, 用诗歌体或格言写一段话, 表述自己阅读的收获和感悟, 这些感悟语, 要给人一种思想的启迪, 或表现出对美的境界的探索。

二、记载方式

1. 笔记本:整本笔记可以用来抄原文, 写提纲、记心得、写综述。便于保存。

2. 活页本:可用来记各种各样的笔记。便于查阅。

3. 卡片:篇幅小, 便于分类, 节省纸张。

4. 剪报:把报纸和有用资料剪下来, 可加评注, 也可分类张贴, 注明出处, 便于使用。

三、读书笔记的实例

例一:咏月的诗句: (1) 床前明月光 (2) 月落乌啼霜满天 (3) 明月照高楼 (4) 月皎疑非夜 (5) 海上生明月 (6) 皎皎空中孤月轮

例二:精彩警辟语句

[实例一]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 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是应当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 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 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这样, 在临死的时候, 他就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 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实例二]

燕子去了, 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 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 有再开的时候。但是, 聪明的, 你告诉我,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朱自清《匆匆》)

可以说, 语文知识犹如汪洋大海, 学生在课堂所学到的只是沧海一粟, 如何让学生获取更多的语文知识, 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和素养?综上所述, 就是要让学生多读、勤写, 注意分类整理, 依照范例题材练习写读书笔记。

篇4:浅谈初中生怎样写读书笔记

一、读书笔记的种类

徐特立老师说:“不动笔墨不看书。”可见读书笔记的重要。课外阅读笔记形式多样,不拘一格。一般分为以下几类:

1.摘抄。这是最简单最易做的笔记方法。即将书本或文章中一些重要观点、精辟语句、有用数据和材料摘抄下来。目的是积累各种资料,为学习和工作做好准备,记得多,自然词汇就丰富了,写作就有所借鉴,写作技巧就会不断提高。

2.编写故事梗概。读完一部作品后,把书合起来,对作品的故事情节进行思考、回忆,然后用最简洁的语言把故事情节写出来,边写边回味。编写的故事是一种形象的再创造,是对作品进行再欣赏,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力的提高。

3.批注。这种笔记方式不单是摘录,还要写出自己对这些要点的看法和评析。常用的方法有:书头批注,即在书中重要的地方用笔打上符号或在空白处加批注,折页作记号;写提纲的方法,即把书和文章论点或主要论据扼要记叙下来;摘要式的方法,即综合全文要点、记下主要内容;读完全书对得失加以评论也是一种方法。例如:毛泽东在《伦理学原理》这部书中,用工整的小楷写在页边、行间的批注就有12100多字,这就反映了毛泽东的严谨的治学精神与刻苦的攻读精神。

4.写心得体会。也就是写读后感。即读书后写出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和启发。将读书体会、感想、收获写出来,综合观点、见解,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记录下来,也是很好的读书方法。

5.记群芳谱。就是给作品中的英雄人物写小传。如三国英雄谱、水浒英雄谱、红岩英雄谱、民族英雄谱等等。小传要抓住人物英雄性格的主要特点和贡献来写,简明扼要,写出个性。读完一本书,建立一个英雄谱,创建一个精神文明的园地,为学生树立众多的学习榜样,有利于品德修养的培养。

6.每书一得感悟。读完一部作品,用诗歌体或格言写一段话,表述自己阅读的收获和感悟,这些感悟语,要给人一种思想的启迪,或表现出对美的境界的探索。

二、记载方式

1.笔记本:整本笔记可以用来抄原文,写提纲、记心得、写综述。便于保存。

2.活页本:可用来记各种各样的笔记。便于查阅。

3.卡片:篇幅小,便于分类,节省纸张。

4.剪报:把报纸和有用资料剪下来,可加评注,也可分类张贴,注明出处,便于使用。

三、读书笔记的实例

例一:咏月的诗句:①床前明月光 ②月落乌啼霜满天 ③明月照高楼 ④月皎疑非夜 ⑤海上生明月

⑥皎皎空中孤月轮

例二:精彩警辟语句

[实例一]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是应当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实例二]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朱自清《匆匆》)

可以说,语文知识犹如汪洋大海,学生在课堂所学到的只是沧海一粟,如何让学生获取更多的语文知识,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和素养?综上所述,就是要让学生多读、勤写,注意分类整理,依照范例题材练习写读书笔记。

徐特立老师的名言“不动笔墨不读书”,就是强调写读书笔记的意义。引导学生勤记读书笔记,可用前面所列举的多种方法,如摘抄重要的句子段落,标画自己认为美好的词语,写出自己的阅读心得等等。如学生坚持写读书笔记,可以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积累写作素材,还可以经常进行练笔,提高自己的写作技巧等。其实写笔记就是一种写作,对提高作文能力有着直接意义。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写读书笔记,鼓励他们多记读书笔记。对学生的要求不必高,他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所读文章的实际,写下自己想说的话。他们只要记了,不管怎么写,也不管写得是详还是略,总会有益处的。

篇5:《格局》读书笔记

不到50吧,家境窘迫,家里兄弟四个,排行老二,和老大一样,一辈子光棍,个子不高,其貌不扬,毫不起眼的一个人。别人出门几天,让他去给看家,他就去;别人家里收庄稼,忙不过来,让他去帮忙干活,他就去。他这个人最明显的一个特点,那就是爱帮忙,不管村里谁家有什么事,他都是不请自来的那个人,到了就撸起袖子干活,脏活累活不在乎,谁都可以指使,让干啥就干啥。甚至自己还攒钱买了一个强功率大灯泡,能把整个院子照亮的那种,还有一个大热水壶,谁家有事可以拿来用。大家还给他封了一个“官衔”:“厨师长助理”。只要谁家结婚办喜事,厨师长(都是村里的热心村民)到位之前,他就刷好锅,备好柴和水,厨师一到就可以立马掌勺做菜。帮忙完了就和其他人坐一桌,喝点小酒,晃悠悠回家去。甚至酒桌上别人拿脏话逗他也是一笑而过,老实巴交的样子。

对于这个人,我的好感从无到有。小时候,觉得这个人和别人没啥区别,甚至不如别人,为啥,首先就是他家穷,从我记事起到现在,20多年,他家不过是新盖了一间很小的房子,老土房还在那,现在土房可真是少之又少了。同时还对他有些许的不满,因为他爱吃狗肉(早年的事情),经常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一条狗就杀了吃了,约上三两好友,各自出点料啊酒啊,凑一桌尝尝鲜。也可能身上背负的“狗命”多,反正只要他来我家,我家的狗就会对着他咬个不停,我发现其他狗也是这样,或许狗狗们能嗅到什么味道吧。

时间慢慢的走,身边的红白喜事我也跟着参加了几个,都能发现他的身影,他总是忙前忙后的那个,也经常听身边的人提到他,说这人挺好啊、能干啊、又给谁看家去了啊,就感觉这个人还挺奇怪,怎么就那么爱帮忙呢,图啥呢?又不能挣钱,也改善不了生活水平,大家还是那样指使他干这干那,不过,我打心里知道,他是个好人。再后来,我读了高中大学上了班,接触的人和事都多了,勾心斗角一毛两毛的琐事一一体会。

慢慢觉得,很少有发人可以让你推心置腹,打心底觉得是个好人。直到前段时间爷爷去世,家里张罗白事,又看到他的身影,爸爸说这个人确实是个好人,这么多年邻居了,从没有拌过嘴,一直都是随叫随到,忽然发现,这个人的境界何其高,值得多少人学习!不和人争,不论付出,随时准备为大家服务,敢问,整个村子一千多人谁有他的人缘好?村干部高人一等,吃吃喝喝,能比他更受人尊敬吗?

他把自己放的特别低,没有任何姿态,但让所有人都喜欢他。就像大海,之所以是大海,因为它的位置最低,能接纳五湖四海。虚怀若谷,方能成就自己。如果你身边有这么一个人,那么请珍惜!

篇6:《格局》读书笔记

做人的格局,大抵是指一个人的眼界、胸襟、胆识、心态、思维等心理要素的内在布局。再大的烙饼也大不过烙它的那口锅;只会盯着树皮里的虫子不放的鸟儿,是不可能飞到白云之上的;只有眼里和心中装满了山河天地的雄鹰,才能自由的在天地间翱翔。

莫言说:“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野心时,你就应该静下心来学习;当你的能力还驾驭不了你的目标时,你就应该沉下心来历练;梦想,不是浮躁,而是沉淀和积累。只有拼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机会永远只留给最渴望的那个人。经常与自己的内心对话,当你意识到这些时,就意味着你要开始成长,这就是所谓的空杯心态。”

生命只有走出来的精彩,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只原地不动或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人,是不会获得真正的成功的.。一个人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是最幸福的事,而我之所以从事这份工作的原动力就是因为喜欢孩子,喜欢他们天真的笑脸、喜欢他们的童言趣语、喜欢他们对我们纯粹的爱。

我从事当前工作的优势是:

有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作为第一线的幼教工作者,长期参加幼儿教育实践工作,对实践有着丰富的经验;碰到问题,喜欢用心去研究,去总结,分析其中的原因,提出自己的看法;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能根据幼儿自身的发展特点而进行因材施教。

幼儿园内有很多同事,他们的一些高技能行为是我可以学习的,如:葛莹莹老师写着一手漂亮的硬笔书法,并且绘画非常好,给孩子们上的美术班的课程受到家长一致好评。林雪玉老师教学经验丰富,尤其与家长的沟通能力一直是我们的表率。知识面很广,上课风趣幽默,孩子和家长都很喜欢。读后感·厨房华华阿姨做着一手精致的面点,每天费时费力只让孩子们在愉悦的心情中吃的饱饱的。每一个人都有着别人没有的优点,我会用心发现、学习他们的优点来丰富自己的知识,让自己的在教育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有一颗“我还不够好,我还要继续努力”“我还有很大提升的空间,所以要虚心学习”“这世上从来不缺优秀的人,要知道有些人比自己聪明还比自己勤奋,你并不是幸运儿”“别人都在进步,我也不能懈怠”等等。如果哪天你觉得自己什么都懂,什么都会时,那实在太可怕了。相反,当你觉得自己还需继续努力时,你的成长就真正开始了。

篇7:《格局》读书笔记摘录

叹气是最浪费时间的事情,哭泣是最浪费力气的行径。

引导出你最好一面的人便是你最好的朋友。

当你怪别人说:“你为什么不替我想想?”也许你也没替对方想想。

事情如何发生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处理,以及最后学到什么。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江海不择细流才能成其大,高山不辞土壤才能成其高,宇宙不占空间才能成其永恒。

聪明人说话,是因为有话要说;愚蠢的人说话,只是因为想说。

天赋就像一张支票,除非把它兑现,否则毫无价值。

你的时间用在哪里,成就就在哪里。

生命的结构很简单,就存在于每一个小时里,当我们用每个小时去做比别人更有意义的事,就会比别人有更丰富的生命。

分清事情在心里紧急和重要性,不要让紧急的事情影响到重要的事。

世界最远的距离是“只差一点”。

懂得放下心中的“不可能”才能释放生命的“无限可能”。

有“人文学者君王”之称的伊拉斯莫斯说过:“能享有快乐幸福的主要原因在于,承认和面对‘你就是你’这个事实”。

没有任何特别的秘诀能帮你做出永远正确的决定。只能说,不论你做什么决定,在当时,对你都是最好的。或许有些选择将你带往上坡的路,有些则是下坡,然而每条路都会引领你得到智慧。

我们常忽略小问题,认为“这是一件小事,不会有太严重的后果”,却没想到一滴水接着一滴水,也会累积成湖泊。

人我之间的互动,都是自己造成的。当你懂得尊重自己,重视你的时间、感觉、想法,别人也会如此。反之,当你处处迎合奉承,任人予取予求,别人也不会尊重你。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孟子

篇8:《格局》初中读书笔记

初中生正处于道德成长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亟需在德育“他律”的引导下走向有为的道德“自律”。近十几年来, “生活德育”论兴起, 其基本要义是“道德教育的根本作为在于引导生活的建构”和“通过有道德的生活来学习道德” (鲁洁《道德教育的根本作为:引导生活的建构》)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毕生致力于对生活德育的不懈追求, 他精辟地指出生活之于教育的深刻意义:“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的、生活所自营的、生活所必需的教育。”他的导师杜威进一步指出, “生活即学校”“学校即社会”。作为学生生存于其中、成长于其中、教化于其中的领域, 生活世界本质上是一个利益和关系错综交织的生态网络, 具有丰富多元和利弊皆有的原生态营养,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 “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生活便受好的教育, 过坏生活便受坏的教育”。学校、家庭、社会、同龄人、网络等德育生态资源, 对学生的道德成长产生着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学生自身的“道德作为”也使其道德自律具有差异化的表现。如此一来, 生活德育便呈现出“多元一体”的生态格局。本文立足于初中生的生活世界和道德需要, 对生活德育生态网络的“多元一体”格局进行深度剖析, 阐述初中生差异有为的“个人善”和协同共生的“社会善”的形成机理, 以期为生活德育的理论和实践提供些许有价值的思考和启示。

一、“一体”:差异有为的“个人善”

道德以至善为价值旨归, 正是在追求真善美的自我完善过程中, 道德个人和道德社会得以建立起来。在亚里士多德看来, “‘善’这个词, 或者指每一存在物中最好的东西, 或者指其他事物通过分有它而善的东西, 即善的理念”。梯利在《伦理学概论》中指出, “我们可以用至善表示:人类认为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东西, 它具有绝对的价值, 正是由于它的缘故, 其他被意欲的一切才被意欲”。善有两个价值主体, 即个人和社会, 个人善是一切善和社会善的基础, 社会善是个人善在社会中的生长、扩充和完善。

在“多元一体”的德育生态格局中, “一体”即以个人为主体, 正是个人的道德有为使其走向人格自我完善的“个人善”, 而个体的差异个性和道德作为的程度不一又使个人善呈现出“差异有为”的基本特征。初中生是未成年人, 在生理、心理尤其是道德人格上, 都存在着这个成长阶段所具有的特征, 如青春期的叛逆、对成长的渴望、与长辈开始出现代沟、个体思想和行为的不稳定、对道德是非的辨别能力不强、道德知情意行的能力不足和不一致, 等等。因此, 面向初中生的德育工作, 特别需要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和道德需要出发, 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喜怒哀乐, 立足他们丰富而广泛的生活世界, 有的放矢地做好德育引导。应当清楚地认识到, 任何德育工作要想最终取得效果, 都必须在熟知德育对象道德需要的前提下, 把外在德育影响转化为道德主体自身深刻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 在此基础上才能产生主体的道德行为, 只有激发其内在的自我教育力量, 才能真正发挥德育的效果。可见, 生活德育应当以差异有为的“个人善”为价值主体和内化路径, 以此建构生活德育“多元一体”的基本格局。

二、“多元”:协同共生的“社会善”

在初中生的生活世界中, 学校、家庭、社会、同龄人、网络等外在“生态场”共同构成了“最近生活区”, 它们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对初中生的道德成长共同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正是在这种多元的“他律生活”的协同作用下, 初中生的生活底色呈现出五彩斑斓的色彩, 在生活中选择性地吸取了“他律生活”的道德养分, 在生活中思考和寻找道德自我, 在生活中仰望“个人善”和“社会善”的头顶星空和彼岸人生。由此可见, 在初中生生活德育的生态格局中, “一体”是价值主体和内化路径, “多元”是立体影响因素和外因条件;“多元”作用于“一体”, “一体”形成于“多元”。“多元一体”格局的动态平衡和共生逻辑表明, 初中生的道德教化和品德养成, 根源在于“多元一体”的生活, 症结和出路也在于“多元一体”的生活。

1.家庭生活的基石。

家庭生活对于初中生道德形成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英国教育家约翰·洛克精辟地指出:“家庭教育决定孩子一生的命运。”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把家庭教育称为“父母膝前的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 年春节团拜会上讲话指出,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 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作为具有源头和奠基作用的家庭生活, 其对于初中生的“成人”过程起着至关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里有他们最初和一辈子的人生导师———父母, 有他们“生于斯、长于斯、止于流年、铭于心”的最值得眷念的精神家园———家庭, 有他们最真切自然、最具习惯养成和道德教化意义的摇篮———家庭生活。毋庸置疑, 家庭生活对初中生德育所起的作用是“第一位”的。现实场景中, 家庭生活并不总是尽如人意的, 比如, 由于家庭发生变故, 父母离异或去外地务工经商, 孩子交由父母一方或祖父辈看护甚至实则无人监护等, 导致孩子不能享受正常的家庭生活, 而容易成为“问题学生”;父母的教育理念和做法也并不总是正确的, 比如, “不以身作则的身教”“棍棒教育”、溺爱教育, 认为“教育完全是学校的事情”“孩子的成绩最重要, 其他都次要”, 等等, 表明家庭教育的观念缺失、方法滞后、行为错位, 亟需提升家长的素质和家庭教育的内涵。刚从小学阶段升学上来的初中生, 正处于从少年向青年成长过渡的时期, 生理上会出现一些明显的变化, 心理和情绪上也不太稳定, 既懵懂幼稚又渴望成为大人, 因此格外需要家长给予悉心的呵护和引导, 使其在家庭生活中获得充足的养分, 在身心诸方面得以健康成长, 为“成人”打下关键性的基础。

2.社会生活的土壤。

社会生活对于任何个体的生命和道德成长都具有根源性意义和广泛影响。个体是社会的产物, 个体只有生活在社会中并参与社会生活才能真正成为“人”, 有什么样的社会就有什么样的个人。马克思精辟地指出,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现实性上, 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可见, 人的生命和本质寓于其社会化的过程之中, 包罗万象、良莠混杂的社会生活以全方位、多视角、共时态的立体生态形式浸染着每一个人, 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生态环境到自然社会、人文社会, 社会生态就像一个“着色”的大染缸和“隐性习得”的大学校, 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教化着每一个人, 概莫能外。每个人的成长都植根于如此广阔和深刻的社会生活土壤之中, 在兼具时代性、实践性、民族性的“社会善”沃土中培植着丰富多彩的“个人善”。应当看到, 当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转型期, 也是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和社会问题的叠加期。一方面, 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精致个人主义、社会潜规则、道德失范和道德旁观主义等盛行, 社会道义和诚信普遍缺失, 坑蒙拐骗、假冒伪劣、损人利己、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不计后果的事件层出不穷, 个别不良媒体过分宣扬暴力色情等;另一方面, 政治反腐、公民社会成长、制度和法制建设推进、网络社群兴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等等, 社会正能量也在不断彰显。这些利弊兼有的复杂社会生态, 对于心智正在发育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尚未成熟的初中生来说, 无疑具有“双刃剑”式的影响。因此, 在增强硬实力和提升软实力的基础上, 国家和社会有责任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 初中生自身也需在学校和家长的帮助下正确看待社会, “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从中汲取健康的养分。唯此, 才能以“社会善”之根, 引导“个人善”之成长。

3.学校生活的主渠道。

对于初中生的道德教育, 学校生活“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不可或缺。学校以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目标, 无异于学生的“第二个家”, 在这个大家庭中, 学生们学习知识、增长本领、结交伙伴、参与各种校内外活动, 是“为人”和“成人”的重要场域。学校生活记录着学生温馨可贵的成长记忆, 也包含着他们诸多的无奈和纠结。一些学校围绕中考指挥棒, 实施应试教育, 把学校变成了努力制造高分的生产流水线, 智育“一家独大”, 德育“首而无位”, 体育“跟着中考走”, 美育“靠边站”。因此, 学校德育遭遇困境和遭受诟病也就不足为奇了。“知性德育” (学者高德胜指出, 知性德育就是知识德育、思维德育和知化的德育。知性德育或者将道德的某一维度从人的完整德性和整体生活中抽取出来, 当作一个课题化、对象化的“学术研究领域”, 知性德育进行的不是道德教育, 而是“道德研究技能”的训练;或者将道德教育从教育的多维构成中剔除出来, 使现代教育缩减为纯知性的构成) 以及“命令式和管控式德育”“分数德育”“一把尺子德育”, 等等, 损伤着德育的肌体。在由学校政教处、年级组、班集体等组成的德育网络中, 政教处的宏观指导、年级组的中观管理、班集体的基层运行, 使得现代学校德育的科层制和“任务式”特征更为凸显。这其中, 班集体处于育人的“第一阵地”, 班集体生活是初中生最重要的学校生活;兼具精神导师、任课教师、校内家长、生活保姆等多重角色于一身的班主任, 更是肩负着育人塑人的重任, 其素质水平和教育理念对于引导初中生过好学校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 爱的教育、以生为本、公平正义、力争上游、不畏困难、团结互助、个性成长等道德教育应当成为班主任铭刻于心的育人主题和重要实践。

4.朋辈生活的重要影响。

“教师和家长苦口婆心千句话, 比不上同龄人一句话。”这是不少教师和家长在对初中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时的“切肤之痛”。朋辈, 指年龄相仿的同辈朋友, 一般指有共同或相似的兴趣爱好和志向的同龄伙伴。朋辈教育之所以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原因有三方面:沟通无障碍、成长互助性、旁邻示范性, 因此, 使“身边人”的教育效果最大化成了初中生德育的重要补充渠道。那些在初中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关键身边人”, 对初中生的“旁邻”影响具有差异化特点, 可谓“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因此, 对于初中生而言, 慎重择友非常有必要, 应当交益友、诤友、挚友, 不交损友。孔子曰:“益者三友, 损者三友。友直, 友谅, 友多闻, 益矣。友便辟, 友善柔, 友便佞, 损矣。”正如孔子所言, 与那些正直、宽容、博学、上进的人为伍交友, 则“如入兰芝之室”, 受到好的影响;若与那些心术不正、阿谀奉承、花言巧语的人为伍交友, 则“如入鲍鱼之肆”, 受到不好的影响。可见, 作为初中生现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朋辈生活给了他们至关重要的“旁邻”影响, 作用不可小觑, 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5.网络生活的广泛渗透。

信息化网络时代正在深刻影响和全面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活和生产方式,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电脑网络恰如人的“第二个大脑”和“第三只手”, 离开了它, 人们将寸步难行, 网络生活也因此成为中学德育绕不开和常态化的重要话题。网络游离在虚拟和现实之间, 以无壁垒、去中心、非强制、平等自主、开放互动、海量功能、生动形象等特性对初中生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和广泛的渗透力, 对以往呆板、枯燥、低效的学校德育形成了巨大的冲击, 也给生活德育提出了新挑战和新课题, 迫使传统学校德育在内容和方式上发生一定的变革。值得注意的是, 信息良莠不齐的网络对尚未成年、身心正在成长发育的初中生来说恰似一把“双刃剑”, 积极和消极作用兼有, 因此, 需要德育工作者给予正确引导。

篇9:开创初中语文创新教育新格局

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初中语文学科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之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世界经济形势竞争的激烈,一个国家和民族越来越需要更多的创新型人才。而培养创新型人才首先就是要从我国的教育入手,只有教育教学的创新,才能有助于新型人才的培养。然而语文教育教学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和提高其他综合能力的基础,所以重视语文创新教学就成为广大语文教师迫在眉睫的任务。作为一个初中语文教师如何进行初中语文教学创新教学呢?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方式具有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初中语文教学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理念。传统的串讲和解释的教学方式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初中语文教师,教师认为只要自己讲解的内容足够多,学生自然会掌握所学的知识。但是这种教学方式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性,负面影响很大。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当中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要加强实践学习的机会,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探究自然、接触社会来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要重视语感的积累,在设计教学任务的时候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要能够把学生的感悟与文章的理解联系起来,帮助学生领悟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追求教学个性化

1.个性化教学思路,就是思路新颖,不同凡响,别出心裁,不拘一格。不拘泥于教参,不受名人名言的束缚,用自己的个性去演绎作品的个性。让学生说个性的话,说自由的话,讲真实的事,让课堂充满学生的个性活力。

2.个性化教学艺术。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启发、引导。将学生引入教材的美的境界之中,引导学生在作品的鉴赏、联想、体验之中融入学生个性的理解,将教学的情趣、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从而创造课堂气氛“其乐融融”。

三、语文教学手段的创新

语文本身就是具有一定开放性的课程,语文教学也应该更加具有开放性,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之内。在语文课上,老师需要注意到学生的学习需求,即需要在更为广阔的空间进行释放与发挥,应当注重对教学空间进行拓展,整合有效的教学资源,发挥好各种教学活动载体的作用,为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提供有效帮助。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一方面,利用好兴趣小组的载体进行活动,与教学进度安排相一致,以文学兴趣小组、朗读兴趣小组等为载体,满足学生的学习探究欲望和兴趣爱好,巩固课堂教学成效;另一方面,通过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来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提高写作素材生动性,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将课内外有机结合,有助于为学生构建立体化的学习氛围,对于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与个性特长发挥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网络化教学的兴起、网络资源的共享,学生创新学习的范围直接扩大到了课堂教学之外,他们能自主地利用互联网搜索相关知识资料,能灵活地借助各种教育资源进行互动学习。网络化教学的合理利用让学生爱创、乐创,变成了勇于创新的一代新人。

四、让语文回归生活

现在的语文教学大多是为了升学率而进行的,因此不论在语文课上还是作文课上,大多数老师在训练学生的时候缺乏现实生活中的素材,仅仅训练学生的答题技巧和写作技巧,所以我们的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大多比较空洞,缺乏发现美的眼睛。那么,如何积累写作素材呢?我国老一辈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一针见血地告诉过我们:“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所以写作素材来源就是一个人全部的生活热情及其人生阅历。语文与生活同在,语文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是最能体现学以致用的学科。

五、创新教学内容

初中语文新课标中的“课程观”里提到:基础教育课程应该全力追求的价值,促进学生和社会的发展。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应该积极利用和开发各种课程资源,结合课程素材潜在的教育意义,让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激活。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就不能只对着文本照本宣科,不能只靠现成的教科书去指导学生学习,我们必须拓宽教学内容,让所有有益于学生受教育且在学生自己的体验中获得知识与技能、找到情感寄托和树立正确价值观的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以及自然存在的一切可以成为构成课程的素材都引进我们的课程教学,使语文教学内容更宽阔、更丰富多彩,让学生在感知和体验中,激发更大的求知兴趣,开阔更辽远的视野。

篇10:《时间的格局》的读书笔记

这本书名叫《时间的格局》,副标题是“让每一分钟为未来增值”。什么是“格局”?百度给了如下解释:格是对认知范围内事物认知的程度,局是指认知范围内所做事情以及事情的结果,合起来称之为格局。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格局”,既和他认知世界的深度有关,更和他认知世界的范围有关。一个人的格局决定了他的层次,格局的大小不在于事情大小,而在于我们超越常规的认知高度、计划深度,以及执行力度。格局越大,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就越深,越广。用于对时间的认知、规划和执行上,就是说,对时间的感知力和控制力,就是一个人在时间上的格局。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如何高效地利用时间来实现自我的成长,是每个人都面临的问题。

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书,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1、要想获得快速成长,就必须改变原有的思维方式。

书中提到一个“绿灯思维”。“绿灯思维”指的是,当我们在遇到一个新的观点或与己相左的意见时,第一反应是:这个观点一定有用,我应该怎么运用在自己身上?

与之相反的“红灯思维”,是指遇到与自己不一致的观点时,第一反应是找理由反驳。

仔细想想,很多时候当我们遭遇到不同意见和观点时,下意识的反应就是“我要如何来驳倒他?”而不是想想“他的这个说法很有新意,我能不能用在自己身上?”这就是我们潜意识里的“习惯性防卫”。更可怕的是,我们常常意识不到自己的“习惯性防卫”。

其实,所谓的.“绿灯思维”就是保持一种“空杯心态”,愿意接纳任何观点和意见,而不是预先下判断,这样才能帮助自己成长得更快。

2、“寒门难出贵子”其实是一种懒惰的借口。

之前,有一篇题为《寒门再难出贵子》的帖子在朋友圈被刷屏,不少人纷纷转发表示同意。人人都在说“阶层固化”,这真的是事实吗?

书中提到,怕的不是阶层固化,而是你内心的绝望和无力感;可怕的是你以阶层固化为理由,放弃了自身的努力和奋斗。 我想,一定有很多人不相信“阶层固化”,而他们也凭借着自身不懈的努力和奋斗最终改变了个人的生活,和下一代的成长环境。

笃信“阶层固化”,其实是一种思维上的懒惰。这样,就可以将个人的现状归结到祖辈的阶层和家庭的成长环境上,于是就可以理所当然地放弃努力和奋斗。因为人人都知道,努力向上是一件辛苦的事,与其如此艰难挣扎,不如躺在原地睡大觉,再感慨一句“寒门不可能出贵子”!

3、习惯性地低估自己,其实是一种逃避心理。

书中提到,很多女性,会习惯性地低估自己。当机会来临时,我们总是习惯性地退缩或者拒绝,而不敢去尝试。

作者并没有分析这种心理出现的原因,我想了想,应该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谦虚谨慎”思想的影响,当我们被人赞美或夸奖时,第一反应不是落落大方地接受并表示感谢,而是“谦虚”地说“哪里哪里,其实我做得一点都不好”。因为,从小到大,我们都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当别人在父母面前夸奖我们时,他们的第一反应是“否定”,甚至刻意找出我们身上其他的不足之处。渐渐地,我们在面临他人的赞美时,总是无法做到坦然接受。

二是女性更在意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习惯性地低估自己,进而拒绝一切表现自己的机会,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的心理。既然是尝试,就有失败的可能。失败后带来的耻辱感对情感细腻的女性而言会更加明显。所以,不去尝试,就是为了避免失败。

4、你怎样过一天,就怎样过一生

作者在书中分享了“时间投资法”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记录时间。详细记录自己花在每件事上的时间,坚持一段时间,一来可以知道“时间都去哪儿了”,二来可以培养自己对时间的敏感度,三来可以预测工作量和完成时间。

第二步:预留整块时间。针对每天都重要事件,预留出整块的时间,这样能提升时间的效率;同时,一次只专心做好一件事,避免一心多用。

第三步:100小时定律。“一万小时定律”很多人都听说过,但光是看着这个数字就已经打起了退堂鼓。那么,“100小时”呢?在自己热爱的事情上,先花100小时看看,你就已经能比大多数人都强了。

5、习惯成就理想

想要改变自己的人生,不是下一个决定就能达到的,需要每日精进,日复一日地练习和持续的行动力。一个人的意志力终究是有限的,长期持续的行动,一般靠的不是意志力,而是习惯使然。

就像减肥,很多人采用节食的方式减肥,在短期内迅速地瘦了下去。可是,这样减少摄入的食谱只适合短期内的减轻体重,而不适合长期的保持体重。因为,这样的食谱都是无法长期使用的,而我们的人生并不会在结束节食后就终止。所以,最终能够成功减肥并长期保重的人,都是有着良好生活习惯的人。

6、POA行动力公式

POA(power of action即行动力)=(PxA)/O=(伙伴x方法)/目标

这个公式的含义是,目标越集中,行动力越强;要实现目标,必须要有正确的方法;志同道合的伙伴能帮助我们提高行动力。

以上几点,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强调我们自身的主动性。无论是改变思维方式、科学管理时间,还是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培养良好的习惯,结识共同努力的伙伴,这些都需要我们自身的努力。所以,归根结底,想要拥有成功,还得靠自己打拼。

上一篇:初中秋游日记下一篇:物流及供应链管理课程论文参考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