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蝴蝶的启示

2024-07-01

作文 蝴蝶的启示(精选8篇)

篇1:作文 蝴蝶的启示

蝴蝶的启示

“纸团重还是蝴蝶重?”我问你们这样一个问题,

蝴蝶的启示作文

当你们毫不犹豫地回答是纸团重时,我会继续问你:“那为什么娇小的蝴蝶可以抵御风雨的吹打,逆风飞行,而纸团却会一吹便滚来滚去呢?”

也许你们听了会哑口无言,我会回答:“因为蝴蝶是有生命的,它有毅力,它有战胜风的那一个信念!”

蝴蝶飞行,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却是难上加难,在逆风飞行中,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它时刻绷紧神经,不放松,因为它知道,它的一个小差意味着什么:死亡,断翅,回不了家······

当我们迎来一阵凉爽的风时,我们感到的是舒适与惬意,而对与蝴蝶来说,是一次灾难,就像台风对我们是一种灾难,可我们有坚固的房子,不怕,它们呢?一吹就倒的“房子”,根本构不成它们的防护墙。

我们有较可靠的天气预报,可以知道明天的天气,它们呢?一切对它们来说都是未知数,人类的威胁,大自然的“强者

我们有温暖的棉皮大衣来抵御寒风,它们微不足道的小翅膀可以吗?

从这一个个条件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们有的,蝴蝶似乎都没有,但我们还少一样蝴蝶有的:一个沉甸甸的信念:我要与困难

这时,我的窗前突然飞过一只蝴蝶,扑扇着翅膀,仿佛在问我“你心中有那个要战胜困难,永不放弃的信念吗?

篇2:作文 蝴蝶的启示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上网查了一下,其实这和蝴蝶密切相关。大家一定会问:“这怎么会和美丽的蝴蝶有关?”原来,是这么回事。

五彩的蝴蝶颜色粲然,如重月纹凤蝶、褐脉金斑蝶等,尤其是萤光翼凤蝶,其后翊在

 

人造卫星在太空中由于位置的不断变化可引起温度骤然变化,有时温差可高达两、三百度,严重影响许多仪器的正常工作。科学家们受蝴蝶身上的鳞片会随阳光的照射方向自动变换角度而调节体温的启发,将人造卫星的控温系统制成了叶片反两面辐射、散热能力相差很大的百叶窗样式,在每扇窗的转动位置安装有对温度敏感的金属丝,随温度变化可调节窗的开合,从而保持了人造卫星内部温度的恒定,解决了航天事业中的一大难题。

蝴蝶在亿万年的进化过程中,随着环境的变迁而逐渐进化,都在不同程度地发展着自己的

篇3:“蝴蝶效应”对班级管理的新启示

一、准备工作

这是平时积累学生成长记录的过程。中学时期是学生自我意识形成和成熟的时期。老师讲过的一句话, 处理过的一件事都可能影响其一辈子。所谓“一个学生, 一个世界”, 我们面对学生所做的每一件事, 所说的每一句话都要有负责的态度。平时对学生要进行认真了解和研究, 对由学生组成的班集体更要耐心细致地去观察, 捕捉每一个细节, 及时发现微小的起因, 并以动态的眼光看待问题, 为今后让微小的变化转化为良好的效应做准备工作。

1. 仔细了解和研究学生微小变化

包括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和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等方面的变化。个性心理特征有:兴趣、爱好、特长、性格等, 身心发展情况有:集体观念、遵纪守法情况、日常行为表现、人际关系、学习情况、心理品质、课外兴趣情况等, 这些微小的变化可能就是对学生今后产生积极效应的起因。

2. 认真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学生的成长是在学生个人与周围环境不断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实现的。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和研究学生, 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3. 综合了解和研究班集体

学生是集体中的一员, 而班集体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特殊环境, 它对学生的成长影响很大。一个班集体中的几十名学生, 他们的发展水平和心理素质是各不相同的, 在班级管理中应承认这种差异。当发现学生微小起因变化时, 应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特点施加不同的影响, 激发他们的兴趣, 激起他们的热情, 实现微小起因的大效应。

二、开展过程

蝴蝶偶尔扇动翅膀所带起来的微弱气流, 几星期后竟变成了席卷一个州的一场龙卷风, 是因为在特定时间上的最佳结合。那么要实现微小起因的大效应, 必须把握最佳的教育时机。只有这样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开展过程中应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师德修养, 蹲下来与学生平等相处。在最适合的时候, 用学生最易接受的方式进行交流, 让学生在心理上受到触动, 激起其要求上进的积极性。渐渐地, 个人的闪光点越来越亮, 由一个点变成一个面, 做到了“蝴蝶效应”的积极效应。

[案例一]

期中考试后, 刚进入初中的一位性格内向学生虽然非常努力, 但学习成绩依然没有大的进步。甚至个别科目反而有倒退的迹象, 因而对自己学习逐渐丧失信心。

学生:我的学习成绩这么差, 还会有希望吗?

老师:你的数学不是很出色吗?你同样有能力提高自己的其他学习成绩, 你别着急。

上述案例中, 老师期望的一句话帮助学生释放了心理负担, 也是说得最适合的时候。这种虽然平静, 但含期盼的话就是微小的起因, 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 该学生逐步适应了初中课程多的学习生活。由此生的转变, 使我们想到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问题: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 切忌千篇一律地采用批评责怪的方式, 而不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心理承受能力 (因为该学生较内向, 平时也认真学习) , 结果导致学生失去信心, 效果也不尽如人意。所以要实现远大和积极的影响力, 必须找准原因, 有的放矢, 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案例二]

A校一位叫小S的学生, 由于家庭原因, 她跟着父亲, 父亲又一直做生意不在身边。后来她有了继母, 可她总觉得很别扭, 性格也更加孤僻, 很少与同学来往, 常常坐在位置上发呆, 成绩下降。作为班主任的白老师, 通过仔细地观察和了解后, 及时做好家访工作。上课多提问她, 下课和她常说话, 生活的、学习的、玩的无所不及。渐渐地她又变得爱说话了, 一段时间后, 小S的情绪稳定多了。白老师乘机告诉她要和继母搞好关系, 对继母也要以诚相待, 这样才会赢得对方对自己的爱。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曾说过这样的话:“如果教师想从各方面教育人, 那么他应当从各方面首先了解人。”作为班主任的白老师捕捉到学生细微的变化, 也正是在关键的时候给予热心的帮助, 才扭转了小S的思想, 迈过了她人生的一个小门槛。

在班级工作中, 类似上述案例的事例非常普通。但怎样的工作才能达到满意的结果,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但总的来说, 对具体的问题应具体解决。下面在方法上谈几点自己的拙见。

1. 注重情感、方法的结合

对于学生, 情感上要时刻用心地去关注他们, 以良好的心态面对。要始终以饱满激昂的热情工作, 以微笑关怀学生。激发学生的志气。使学生学会以坦荡的胸怀面对生活, 感激生活。方法上, 要符合学生特点和要求, 灵活多样。当发现学生微小的变化时, 应做到胸中有数, 方法有度。“成材切勿违农时, 炼钢须要看火候”, 必须讲究方法, 兼以疏导或暗示为原则。旁敲侧击, 长善救失。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对学生的尊重、关心和谐地统一在一起。

2. 注重过程, 着眼学生的发展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 对学生进行传统的道德教育, 学生不太感兴趣;对学生进行时事传播、评论, 学生感兴趣;与学生一起进行课题研究、科技小制作、课外活动, 学生感兴趣。所以,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 当发现学生微小起因时, 也不能总是以说教的方式来工作, 不仅要进行口头的教育, 还要引导学生善于在实践过程中, 将已有的认知与外界的信息进行碰撞、同化、吸收, 达到发展和提高的目的。

3. 要始终如一地做好工作

要培养一个好学生, 任重而道远。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当有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后, 我们只要有不怕烦的信念, 有足够的耐心和细致, 就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面对学生, 捕捉契机;感性入手, 理性分析。虽然我们常说教无定法, 但只要用心去体会、去琢磨、去领悟, 定会找到教育的新灵感, 取得理想的班级管理效果!

篇4:蝴蝶的启示

一个人发现一只蝴蝶在茧里蠕动,“苦苦”地挣扎了好一阵子,还不能完全冲破那牢牢的茧儿,尽早来到人世间享受幸福的生活。那个人站在旁边急不可耐,便一番好意急忙找来了剪刀,小心翼翼地替蝴蝶剪开了茧,结果那只蝴蝶轻而易举地出来了,然而,不幸的是,由于这只蝴蝶没有经过破茧前必须经过的痛苦挣扎,以致出壳后身躯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不久就含恨离开了梦寐以求的天堂。自然,这只蝴蝶的欢乐也就随着它的死亡而永远地消失了。而那好心人却成了间接的“凶手”。

这个好心人之所以成了“凶手”,是因为他急于想看到蝴蝶破茧后的结果——生成美丽的蝴蝶,却没有意识到蝴蝶破茧的过程是她成长的必经过程。若没有这一过程,蝴蝶即使出了茧,也只能走向灭亡。

现实中有很多教育者如同这位“替蝶破茧”的“好心人”一样,为了高效率的帮助学生完成学习,利用“灌输”这把剪刀替学生剪开“学习”这层茧,以为学生“掌握”了预设的课程目标,就完成了由“虫”到“蝶”的蜕变。而实际上他们用好心扼杀了无数学生的个性、创造性。

在课程目标的实现过程中,这种现象长期存在:注重预设课程目标的机械实现,忽视学生对课程目标的建构生成;忽视学生是课程目标的主体这一事实;进而忽视学生对预设课程目标的拓展、更新,忽视学生对隐性课程目标的生成;忽视学生生成的新目标;忽视学生对课程目标的个性化需求。学生成了为另外的东西活着的人,他们承受着来自外界的各种压力,他们找不到自己生活的方向,他们的兴趣、个性、情感、心理困惑早已被淹没在浩瀚的题海。

但是,教育是“人”的教育,学生首先是作为一个人存在着的,他有自己的兴趣、个性和能力,有自己发展的愿望,也应该有自己生活和学习的目的。杜威曾说过教育之外无目的,强加给学生的目的,学生是不会心甘情愿的去接受的。对此,陶行知有一个很好的比喻。陶行知有次去武汉大学演讲,手中带了一只鸡,听者莫名其妙,还未开讲,陶先生即抓了一把米在桌子上,强行按住鸡头,掰开鸡嘴喂食,鸡无论如何也不吃。稍后,他将鸡放在桌上,自己走开,鸡随即吃了起来。陶先生接着开始演讲:“我认为,教育就跟喂鸡一样!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灌输给他,他是不情愿学的,即使学,也是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会把知识还给先生的。但是如果让他自由地学习,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效果将一定会好得多。”

篇5:蝴蝶的启示作文

但是又有几个人会为它的未来而担心呢?

蝴蝶是一种极为弱小的生物,它的天敌遍布在天空与大地,贯穿它的幼虫与成虫期。在空中,哪怕只是一阵,对我们而言再细小不过的风,便可以将它吹离航线,颠簸不堪,只要一个不注意,它便会葬身鸟腹。而在我们经常说起的美丽的鲜花丛中,机敏的猎手亦可隐藏在花瓣中,以迅雷之势夺走它的性命,那优美的翅膀便会四分五裂,静卧在泥土上,最终随雨水与土地化为一体。

蝴蝶深知自己的弱小,于是它做出了改变。

在生物存在的千万年间,蝴蝶进化出毒液,隐存于美丽的条纹与闪光的鳞片中。这些缤纷的条纹与鳞片,仿佛在警告着猎食者,不要吃我,不然,你会很难受。

篇6:蝴蝶的启示作文

可就是有这么一只带有灰白色的,翅膀上有两个青色小圆点,这种在“钢铁森林”中最常见的一种蝴蝶,误打误撞地飞入我家。

望着它在客厅中不断探索未知的世界,我恶作剧似的把家中门窗全部关紧。说实话,我平生最大爱好便是抓蝴蝶,捉到后又往往将它残忍地弄死。这个阴暗的癖好大概是因为小时候缠绵病榻而导致的。总之,这只蝴蝶是别想逃出我的手掌了。

蝴蝶无措地在若大的房间寻找自由的道路。蝴蝶的飞行方式很奇特,斜斜地张开翅膀,凭由身体坠落,在即将与地面接触时又倏的打开两翼,向天空飞去。尽管这对于动物学家来说仅仅是动物的本能;但放在诗人的眼中,他们会联想到“飘浮不定”“随风而行”等词句。总之一个词:脆弱。

蝴蝶似乎飞累了,停在了一盆植物的叶片上。恍惚之间,我好像从它眼中看出一丝悲伤。但随即我又否认了这个想法,它毕竟只是一只蝴蝶,我有些卑劣地想。

休息了片刻,它又起身了。假如说第一次的飞行带有观光性质,那么这次飞行则多了急迫的成分。望着蝴蝶在屋内不断飞翔,哪怕早已被家具碰得伤痕累累却一如既往地不懈尝试。我内心中有个声音在不断咆哮着“傻蝴蝶,别飞了。”这个声音在不断叫嚣着,怒吼着,我的理智似乎也随着蝴蝶的一次次跌倒而逐渐失控。

“傻蝴蝶,别飞了。”我轻轻地说出这句话,夹含着许许的颤抖与隐隐的哭腔。

“吧”的一声,蝴蝶撞在了玻璃上,它小小的尸体掉到地上。我冲过去看时,午后的阳光灿烂且嚣张,明亮的光线将蝴蝶翅膀照成透明,是十分温柔的美。望着地上可能已开始僵硬的尸体,我慢慢地露出一个苦涩的微笑。

我发现,曾经围绕在我身旁的戾气,好像都随着蝴蝶的逝去而消散。周围的人都在说我变得开朗,笑容变多了。我感到高兴的同时也不会遗忘,那只蝴蝶是为我的任性而死去。

其实,我望着死去的蝴蝶,看到了它因为获得自由的微笑。

篇7:蝴蝶的启示作文

科学家在青蛙身上发明了电子蛙眼,在蜻蜓身上发眀了飞机,在云杉身上发明了广墦电视塔……我也想能得大自然的启示,发明一些对人类有帮助的东西。

“啊——好美!”我来到了梦幻仙境看见小精灵在飞,我也在飞,我不是精灵,而是穿上了一种像翅膀的服装!飞上天空一起游玩,好开心!“叮呤呤,七点到了,该起床了!”闹钟响了,打断了我的美梦,心想:如果,我能发明一对可以穿,可以脱的翅膀。一天,突然一只蝴蝶从天上像树叶一样落下来,掉在我的手掌心里,我觉得蝴蝶的中心部份很重,翅膀像气球一像轻,蝴蝶飞走后,我知道了我可以用一对用游泳圈材料做成的翅膀。

我想我的梦想,将来总有一天会实现的!

篇8:作文 蝴蝶的启示

然而,脱开反击东方主义这一角度,黄哲伦选择的蝴蝶这一形象,其实是加利马尔爱上的东方文化的精神代表。在他得知精神代表的真实身份与他的现实生活和利益有强烈冲突时,接受不了精神偶像的破灭而选择死亡。在追求“物”“我”的统一过程中失败的悲剧,与庄子在《庄子·齐物论》中“庄周梦蝶”这一寓言故事所表现的追求“物”“我”统一失败后的超越形成鲜明对比。同一意象造成不同的结果,值得比较和借鉴。

一、庄子的出路

“庄周梦蝶”是《庄子·齐物论》中一则寓言,其文因精致凝练,意味深永,历来为文人学者津津乐道。庄子梦见蝴蝶,还是蝴蝶梦见庄子,在“物”“我”两者矛盾迷惑的时候,即“生”和“死”痛苦重重的时候,人生悲剧的根源就形成了。尽管“庄周梦蝶”充满了悲剧意识,但庄子没有走向《列子》中“吾与汝亦幻也”的悲观主义或虚无主义,他仍承认“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对现实“异化”现象的清醒认识,使庄子更加强调人的自由和健全人格的培养。“庄周梦蝶”最后提出的“物化”,就是通过审美的方式超越悲剧的人生,因为人只有审美地存在才能超越外在功利目的,才能最终完成完善人格的建构,成为完全的、自由之人。“庄周梦蝶”中的“物化”通过“物我两忘”,也就是以“坐忘”的方式来达到忘己、忘功、忘名、忘适,摒除假象的遮蔽,揭示真实,超越本体,真正把握存在的本真。庄子的超越与自由并非是黑格尔认识的自由,那种对“绝对理念”的纯思辩的抽象把握,当然更非宗教彼岸式的超越,而是在现实的人生之中特别是在情感之中去达到对无限的体验,进入一种超越有限的自由。因此,《庄子》既超越,又不脱离感性生活,通过“以美启真”达到真善美的感性统一——人的诗意栖居。

二、加利马尔的出路

但显然《蝴蝶君》中的加利马尔没有真正超越到这一境界,甚至可以说离此还很远,这和文化背景是分不开的。黄哲伦安排加立马尔自杀,一方面是为了颠覆西方长期以来强加于东方的精神歧视和枷锁,另一方面,这也反映了人性的一个自然选择:追求目标的破灭,会带来整个生命的崩溃和破灭。看黄哲伦的生活背景,他成长于洛杉矶第二代华裔移民家庭,他的父母希望儿子学习法律,医学或者贸易。他曾一度顺从父母的意愿,但发现自己缺少出色的数学才华,行医所需要的眼明手快也并非擅长,而用词语创造出眼前变幻的世界才是他的兴趣真正所在。父母作为第二代华裔移民,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已经有一段相当的距离,不可能在他的思想里灌输这样那样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而且父母本来并不希望他写作,他的写作完全出于他自己的爱好和天赋,所以从头至尾影响他写作基本观点的,只能是作为东方人本性中的一种对西方的反抗以及人性的自然选择——灭亡。这是他和庄子相去深远甚至背道而驰的地方,因为他不可能像庄子一样参透“梦就是醒,醒就是梦,万物始于一,复归于一”的道理,也就是说,他并不具备从破灭的悲剧里超越,从而达到真善美感性统一的条件。

三、“物”、“我”统一,积极超越

蝴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是一个精灵的代表,活跃于文学的各个文本与文化的各种场合。蝴蝶象征着人性无拘无束、天真烂漫的本质,一直是人类所追求的真善美的代表。黄哲伦的蝴蝶和庄子的梦蝶,都体现了人类对这一的本质的探索与向往。然而追求美好的“物”“我”消融的境界,总会遭到残酷现实的破灭。故而当精神追求与现实出现矛盾的时候,一定要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遇到的挫折,才能在矛盾的现实世界中取得相对完满的人生。因为任何事物都是辨证的,审美的超越从反面又印证了人生悲剧性与不完满,悲剧的人生既然不可避免,与其用放弃和毁灭带来消失,消失就等于没有任何希望,不如在现实感性的生活中接受有限的悲剧人生,继而“以美启真”,把握存在的本真状态,积极主动地追求自由的理想境界,实现悲剧的超越。

摘要:本文通过比较蝴蝶这一相同的意象,即黄哲伦《蝴蝶君》作品中主角加立马尔接受不了精神偶像的破灭而选择死亡,在追求“物”“我”的统一过程中失败后放弃和毁灭,和庄子在《庄子·齐物论》中“庄周梦蝶”这一寓言故事所表现的追求“物”“我”统一失败后超越有限的悲剧人生,得出当精神追求与现实出现矛盾的时候,一定要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遇到的挫折,才能在矛盾的现实世界中取得相对完满的人生的结论。

关键词:《蝴蝶君》,庄周梦蝶,悲剧,超越

参考文献

[1]郭公民:《“庄周梦蝶”的悲剧内涵及其哲学指归》,《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2]卢俊:《从蝴蝶夫人到蝴蝶君--黄哲伦的文化策略初探》,《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第3期。

[3]刘小枫:《拯救与逍遥(修订版)》,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7月第一版。

上一篇:ps教案设计下一篇:幼儿园小班社会活动教案《送玩具回家》及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