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公文格式

2024-05-26

党政公文格式(精选8篇)

篇1:党政公文格式

党政公文基本格式

第一条 组成公文的各要素划分为眉首、主体、版记三部分。置于公文首页红色反线以上的各要素统称眉首;置于红色反线(不含)以下至主题词(不含)之间的各要素统称主体;置于主题词以下的各要素统称版记。

第二条 眉首 包括公文份数序号、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识、发文字号、签发人等内容。街道党政公文一般只包括发文机关标识、发文字号两部分。

(一)发文机关标识 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加“文件”组成,用红色小标宋体字;机关联合发文,主办机关排列在前。“文件”二字置于发文机关名称右侧,上下居中排布。

(二)发文字号 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和序号组成。年份、序号用阿拉伯数码标识;年份应标全称,用六角括号“„‟”括入;序号不编虚位(即1不编001),不加“第”和“字”。下行文和平行文发文字号用3号仿宋体字居中排布;上行文居左空1字。

第三条 主体 包括公文标题、主送机关、公文正文、附件、成文时间、公文生效标识、附注等内容。

(一)公文标题 由发文单位、事由和文种三部分组成。如:“中共河南工业大学委员会关于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知”,发文单位是“中共河南工业大学委员会”,事由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文种是“通知”。公文标题应完整、准确、简要,标题中除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一般不用标点符号。公文标题在红色反线下空2行,用2号小标宋体字,可分一行或多行居中排布;回行时,要做到词意完整,排列对称,间距恰当。

制发本机关产生的其他公文,应当在标题中写“印发”;下发下级单位(部门)的公文,应当在标题中写“批转”;转发上级、同级或者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应当在标题中写“转发”。

(二)主送机关 标题下空1行,左侧顶格用3号仿宋体字标识,需回行时仍顶格;应当使用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统称;最后一个主送机关名称后标全角冒号。机关名称排列,首先是主送机关,其次是其他机关。

(三)公文正文 主送机关名称下一行,每自然段左空2字,回行顶格。数字、年份不能回行。正文用3号仿宋体字,文中如有小标题可用3号黑体字或小标宋体字。结构层次序数,第一层用“

一、”,第二层用“

(二)”,第三层用“1.”,第四层用“(1)”。引用公文应先引标题,后引发文字号,发文字号应加圆括号。

(四)附件 公文如有附件,在正文下空1行左空2字用3号仿宋体字标识“附件”,后标全角冒号和名称。多个附件应用阿拉伯数码(如“附件:1.××××”)注明顺序;附件名称后不加标点符号。附件应与公文一起装订,并在附件左上角第一行顶格用3号黑体字标识“附件”,有序号时标识序号(如“附件一”)。

(五)成文时间 会议通过的文件,以通过日期为准;领导签发的文件,以领导签发日期为准。成文时间用汉字将年、月、日标全,“○”不得写为“零”或“0”。

(六)公文生效标识 单一机关制发的公文落款处不署发文机关名称,只标识成文时间。成文时间右空4字;加盖印章采用下套方式,上距正文2-4mm,端正、居中下压成文时间,印章用红色。

当正文排版后所剩空白处不能容下印章位置时,应当采取调整行距、字距的措施加以解决,务使印章与正文同处一面,不得采取标识“此页无

正文”的方法解决。

第四条 版记 包括主题词、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时间等内容。

(一)主题词 置于公文末页抄送栏之上,“主题词”用3号黑体字,居左顶格标识,后用全角冒号;词目用3号小标宋体字;词目之间空1字,不用标点符号。除类别词外,主题词一般不超过5个。

(二)抄送机关抄送单位名称置于主题词栏下一行,左空1字用3号仿宋体字标识“抄送”,后标全角冒号;抄送机关之间用逗号隔开,回行时与冒号后的抄送机关对齐;在最后一个抄送机关后标句号。抄送机关名称排列同主送机关。

(三)印发机关和印发时间 位于抄送机关之下(无抄送机关在主题词之下)占1行位置,用3号仿宋体字。印发机关左空1字,印发时间右空1字。印发时间以公文付印的日期为准,用阿拉伯数码标识。

(四)版记中的反线及位置 版记中各要素之间均加一条反线,宽度同版心。版记应置于公文最后一页,版记的最后一个要素置于最后一行。

(五)页码 用4号半角白体阿拉伯数码标识,置于版心下边缘之下一行,数码左右各放一条4号一字线,一字线距版心下边缘7mm。单页码居右空1字,双页码居左空1字。空白页和空白页之后的页不标页码。

第五条 公文表格 公文如需附表,对于A4纸型横表,应将页码放在横表的左侧;单页码置于表的左下方,双页码置于表的左上角;单页码标头在订口一边,双页码标头在切口一边。

第六条 公文用纸 党政公文一般采用国际标准A4纸型(210mm×297mm),每页22行,每行28字。文字自左至右横写横排,左侧装订。

篇2:党政公文格式

签发人:李太华(Χ空1字)(空2行)

某某市卫生局关于进一步实施意见(2号

小标宋、居中、梯形或菱形)

(ΧΧΧΧΧΧΧΧΧ空一行)ΧΧΧΧΧ单位: 下级(3号仿宋字)党委必须向上级党委报送信息,党委和政府职能部门必须向本级党委报送信息。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中央办公厅提出的“第一手情况、第一道研判、第一时间报送”的要求,积极主动地通过信息网络向本级和上级党委报送信息,为党委提供及时、全面、准确的信息服务。各级党委办公室要加强综合协调,明确党政机关职能部门的信息报送职责,加强同人大、政府、政协信息工作部门的协作配合整合各类信息资源逐步

—1—

建立党委主导下的信息工作联动机制牢牢掌握信息工作主动权,切实减少和杜绝信息多头报送、重复报送、交叉报送现象。

一、把握党委信息报送重点(3号黑体)

(一)要围绕党委需求上报信息(3号楷体)(3号仿宋)要围绕党委需求上报信息,总结工作经验、反映实际问题,深入挖掘提炼、准确分析研判。报送的重点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部署情况,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重点思路、重大进展、重要经验、困难问题以及意见建议,重要的社会动态和舆情,外埠重要工作动态和经验做法,专家学者等各方面人士对全市工作的意见建议等。

二、做好信息深入综合加工。加强信息鉴别筛选和分析研究,防止报送滞后信息、重复信息、不准确信息和一般化信息。建立健全“发现—研判—处置”决策支持机制,强化信息汇总、提炼和综合,切实提高信息工作的敏锐性和关注度,加强提炼领健全“发现—研判—处置”决策支持机制,强化信息汇总、提炼和综 防止报送滞后信息、重复信息、不准确信息和一般化信息。建立健全“发现—研判—处置”决策支持机制,强化信息汇总、提炼和综合,切实提高信息工作的敏锐性和关注度,加强提炼领健全“发现—研判—处置”决策支持机制,强化信息汇总、提炼和综防止报送滞后信息、重复信息、不准确信息和一般化信息。建立健全“发现—研判—处置”决策支持机制,强化信息汇总、提炼和综合,切实提高信息工作的敏锐性和关注度,加强提炼领健全 —2—

“发现—研判—处置”决策支持机制,强化信息汇总、提炼和综。(ΧΧΧΧΧΧΧΧΧ空一行)附件: 1.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的办法(空2字)不准确信息和一(对齐)般化信息。建立健全“发现—研判—处置”决策支持机制 2.(多个附件,可用阿拉伯数字标注,但不用标点符号)(ΧΧΧΧΧΧΧΧΧΧΧΧΧΧΧΧΧΧΧΧΧΧΧΧΧΧΧΧΧΧΧΧΧΧΧΧ不加公章空1行;加盖公章空2行)某某市卫生局(加公章则后空4字;不盖章空2字)(不盖章日期比发文机关首字空2字)2013年1月8日

—3—

附件1(黑体3号、顶格)

篇3:党政公文格式

一、份号

新《国标》对版头中左上角三要素中的其他两要素标注方式规定为3号黑体字, 而对份号仅规定了字号为3号字, 未规定字体。这是为手工打号留有操作空间。但份号与公文其他要素同时印制时, 其字体该如何标注呢?新《国标》“5.2.2字体和字号”规定:“如无特殊说明, 公文格式各要素一般用3号仿宋体字。特殊情况可以作适当调整”。据此, 份号可标注为:

通过上图可以看出, 版头左上角三要素字体上的不同, 尤其是份号的数字与保密期限的数字字体不同, 让页面显得不和谐、不统一, 不符合公文“庄重美观”的原则。故份号直接印制时, 可采用与其他两要素相同的标注方法, 即三号黑体字, 如图2所示:

份号标注的位数, 新《国标》规定为6位阿拉伯数字。《应用指南》推荐采用3~6位。这是随意扩大了新《国标》规定的外延, 不可取。

二、密级和保密期限

新《国标》对“密级和保密期限”的规定, 未提及同时标注密级和保密期限时, 是否标注“★”, “★”如何标注的相关内容。《应用指南》对该项的条款释义中指出, “一般密级和保密期限之间可用‘★’分隔, 如‘秘密★1年’……”。但在附录A《2012版国家标准与99版国家标准全文对照表》中又指出“密级和保密期限去掉‘★’”。而在新《国标》与《应用指南》所有示例中, 同时标注密级和保密期限时, 均标注有“★”。这给实际应用带来很大困扰, 二者间的“★”究竟该不该标?还是可标可不标?

密级和保密期限在新《国标》中虽定义为一个要素, 但实际是两项内容。中间标注“★”主要有两个作用:第一, 对这两项内容进行区分。第二, 最主要的, 为了加以强调、突出显示。《国家秘密定密管理暂行规定》中规定:“国家秘密标志形式为‘密级★保密期限’、‘密级★解密时间’或者‘密级★解密条件’”。故密级和保密期限之间的“★”, 不是可标可不标, 而是必须标。

根据《国家秘密定密管理暂行规定》对在国家秘密载体上作出国家秘密标志的规定可以看出, 标注方式有两种:一, “密级+★+时间或条件”。二, “未标明保密期限或者解密条件”的, “密级+★”。无论哪一种, 都需要标注“★”。换句话说, “★”才是表明某份载体涉密与否的标志。那么, 新《国标》给出的仅标注密级不标注“★”的示例, 在《国家秘密定密管理暂行规定》颁布施行之后, 应当不再采用。

三、版头中的分隔线

新《国标》对党的机关、行政机关的分隔线未加区分。新《国标》与《应用指南》给出的示例也仅有不加“★”的一种分隔线。长期以来, 党的机关公文版头分隔线居中位置标有“★”, 而行政机关没有。在新《国标》施行后, 行政机关继续沿用不标注“★”的做法;党的机关公文版头分隔线中, 有的标有“★”, 有的没有。如2014年1月19日印发的《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中办发[2014]4号) 标有“★”。而2014年3月4日印发的《中共中央组织部办公厅等关于做好2014年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申报推荐工作的通知》 (组厅字[2014]17号) 没有标“★”。这让各基层单位实际操作时莫衷一是。

在新《国标》发布施行的背景下, 党的机关与行政机关公文各要素格式已统一。而笔者认为, 版头分隔线标不标注“★”, 是唯一可对党的机关、行政机关公文进行区分的地方。因此, 在实际工作中, 建议保留党的机关公文版头分隔线标注“★”的做法。如图2所示。

同时, 对团的机关公文也可进行单独标注, 示例如图3:

四、附件的附件

附件的附件在公文中大量存在, 虽大部分不需要单独作附件说明, 但仍有部分是需要特别标注出来, 起主要或特殊作用的。附件的附件如何标注, 在新《国标》中未予明确, 新《国标》和《应用指南》中也无示例。

笔者认为, 应按附件说明与附件的标注方式, 结合层次标注的方式进行标注。具体形式如图4、图5:

五、“正文”的定义

新《国标》表述严谨, 对可以进行调整的地方都单独做了说明, 但仍存在个别随意改变定义内涵的地方。

“7.3.7附件”部分, 共出现了3次“正文”。第一次出现表述为:“附件应当另面编排, 并在版记之前, 与公文一起装订。”这里的“正文” (下称“正文A”) 指的是附件之前的所有部分, 含版头至附注之间的内容。第三次出现表述为:“如附件与正文不能一起装订……”这里的“正文” (下称“正文B”) 指的是正文A加上版记的内容。而除开“7.3.7附件”部分, 新《国标》中其他提到“正文” (下称“正文C”) 的地方, 所指与《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定义相同, 为“公文的主体, 用来表述公文的内容”, 即指主送机关与附件说明之间的部分。

那么, “7.3.7附件”中第二次出现“正文“时, 表述为“附件格式要求同正文”。这里的“正文”究竟指正文A (正文B对格式的要求同正文A) ?还是正文C?采用正文A或C对附件其他要素格式无影响, 但对附件标题格式的要求则不同。如采用正文A, 附件的标题应按“5.2.2字体和字号”的规定, 使用3号仿宋体字。

如采用正文C, 附件的标题应按“7.3.1标题”的规定, 使用2号小标宋体字。虽然第二次出现“正文”与正文A在同一段文字中, 但笔者认为, 在考虑公文“庄重美观”的原则下, 这里的“正文”所指应与正文C格式要求相同, 采用2号小标宋体字。这样做, 一是在文面结构上显得平衡, 不头轻脚重。二是突出显示了附件的主旨。如图5所示。

六、页码一字线

新《国标》对页码一字线仅规定了标注位置, 未规定具体的标注格式。如按“5.2.2字体和字号”规定应采用3号字大小。但为了公文页面整体的协调统一, 笔者认为页码的一字线应与其所附属的页码数字格式统一, 标注为4号字大小。

七、横排表格页码

新《国标》仅规定了横排表格的标注位置, 未对标注具体方式进行规定。《应用指南》也只给出了横排表格的示例, 而未给出横排表格页码的示例。按正常的阅读方法, 在有横排表格的页面中, 页码也应该与表格内容的阅读方向一致。

标注页码是为了保证公文的有效性和完整性, 对公文进行查阅、统计、检索、印制、装订, 甚至防伪。在实际工作中, 尤其是公文成为档案的过程中, 还存在不看公文内容单独使用页码的情况。横排表格页页码与其他页页码方向不同, 利用起来很不方便, 不利于保证公文的依次顺序向下看。

八、纪要的附件说明、附注

纪要是新《国标》中格式最为灵活的一种。格式虽然灵活, 但公文各要素仍应具备。新《国标》对纪要的附件说明、附注标注位置未作规定。通过《应用指南》纪要条款释义可以看出, 附件说明应标注在正文与出席人员之间, 上下各空一行;但仍未对附注标注位置予以说明。新《国标》和《应用指南》中也无二者示例。

除特定格式之外的其他公文有附注的, 应“居左空二字加圆括号编排在成文日期下一行”。但纪要成文日期一般标注在版头分隔线之上或标题之下。纪要正文或附件说明下空一行是出席人员。那么附注应该标注在附件说明之下还是出席、请假、列席人员之下呢?

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的定义, 附注是“公文印发传达范围等需要说明的事项”。而纪要的印发传达范围, 一般为参会的单位、人员, 或其下级单位。合乎逻辑的做法是, 应在对参会人员进行说明后, 再对纪要发放范围等事项进行说明。所以, 附注应标注在出席、请假、列席人员之后。

九、公文中图、表的标题

根据新《国标》规定, 在同一份公文中, 已经出现了7种不同的字体、字号。在同一页公文中, 最多则可能出现6种字体、字号。随意增加新《国标》规定之外其他字体的做法不可取。在新《国标》已规定的字体中, 与公文正文字体有所区别、又不会引起层次上的歧义的字体, 为宋体。标题的字号以略小于正文为宜, 可采用4号。

篇4:党政公文格式

关键词:通用公文;格式;标准

2012年4月1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规定该条例于2012年7月1日起施行。为配合该条例的执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12年6月29日联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党政机关公文格式》,于2012年7月1日起执行。笔者认为,从公文作为全国各类组织通用办事工具和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各项事业中的领导地位的国家政治体制等角度考虑,该标准以改称“通用公文格式标准”为宜。

首先,从公文作为全国各类各级组织通用的办事工具角度考虑,全国应有统一的公文格式标准。公文作为书面的办事工具,不仅在全国具有一定规模的各类各级组织内部使用,而且,在不同类别的组织间流转,用以传递信息、沟通意图、指挥协调等。公文具有统一的格式标准,便于人们对之的识别、使用、处理、管理等,当然,也便于人们对之的学习、掌握,同时,便于保证公文的效能发挥等。因此,中国自建立国家制度以来的各朝代,都十分重视公文格式问题,并且,随着国家制度的完善和人们对公文认识的加深而对公文格式作日益合理、完备的规定。如,殷商时,甲骨文书初步形成了“前辞”、“命辞”、“占辞”、“验辞”四部分的结构形式,汉朝时,对公文的载体尺寸、不同类型的公文格式等作出规定;明朝时,对公文的书面排版作出详细规定等[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国家也十分重视公文格式问题,历次党政部门的公文处理规定,都把公文格式作为重要内容。特别是1988年9月5日,原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国家机关公文格式》,正式确立了国家统一的公文格式,并且,明确“本标准适用于我国各级党、政、军机关正式发布的公文”。但是,由于1996年5月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的《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中,关于党的公文格式的某些规定与这个标准的某些相关内容不一致,且由于党在国家政治体制中的领导地位问题,使这个标准经修订在1999年12月27日由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时,改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从而使国家又无全国统一的公文格式标准,由此,造成使用公文时的一些问题。如党政联合行文时,发文日期党的系统要求用阿拉伯数字[2],行政系统要求用汉字[3];保密等级和紧急程度,党的系统要求标于公文首页的左上角[2],行政系统要求标于公文首页的右上角[3]。这种要求的不一致,使制作公文者无所适从。现在,国家发布了党政机关公文格式标准,统一了党政公文格式,解决了前述原党政公文格式不一致出现的问题。但是,这只是统一了党政公文格式,军队和人大公文格式还是执行其本系统的规定,还存在着与现党政公文格式不一致的情况。如,现党政公文格式规定公文密级标于公文首页左上角[4],现人大公文格式规定公文密级标于公文首页右上角[5],现军队公文格式规定也是公文密级标于公文首页右上角[6]。再如,现党政公文格式规定发文机关标志的上边缘至版心上边缘的距离是35mm[4],现军队公文格式规定“报告”、“请示”的发文机关标志的上边缘至版心上边缘距离为80mm,其他种类公文的发文机关标志上边缘至版心上边缘距离为25mm[6]。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党或行政机关和人大或军队机关联合行文时,制作公文格式不好确定。还有其他性质单位的公文格式现在无统一规定,虽然,党政公文格式标准规定“其他机关和单位的公文可以参照执行”[4],然而,这里说的是“可以参照执行”,是否真“参照执行”,取决于制发公文者自己,由此,还有可能出现不同单位使用通用公文形成的实际格式不一致的情况,所以,国家应颁布统一的通用公文格式标准。

其次,从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政治体制中的领导地位角度考虑,作为国家行政机关一个部门的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直接规范党组织公文格式的《党政机关公文格式》标准不合适。尽管《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党必须保证国家的立法、司法、行政机关、经济、文化组织和人民团体积极主动地、独立负责地、协调一致地工作”[7],但党章的规定,是说党组织应像社会其他组织一样尊重和遵守法律,支持和接受行政机关等的社会事务管理。不意味着行政机关等可直接针对党的组织出台管理规定,对党组织的有关活动直接进行管理。虽然,笔者清楚,《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的发布,是由于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了《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前者是后者的配套文件,但由于前者不像后者那样是党政联合行文,而是行政机关的单独行文,所以,无论是按党的十三大确定的党政分开原则[8]及《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规定的根据隶属关系行文原则[9],党政任一方不应向对方的下属组织下命令、作规定,还是考虑党在国家政治体制中的领导地位,作为国家行政机关的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都不适宜发布直接针对党组织公文格式问题的《党政机关公文格式》标准,而应发布面向社会各种组织其中包括党组织的通用公文格式标准。

其实,发布通用公文格式标准不仅是现实公文处理工作的需要,也有良好的现实基础。这个现实基础不仅是指各种组织的公文处理工作遵循大体相同的运行规律,形成了各方认可的基本相同的格式,而且,更重要的是,指社会上的大多数企事业组织党政行文过去长期分别按国家党和行政机关的公文格式办理。现在作为国家一级的党政公文格式标准统一了,也就意味着,这些企事业组织的党政公文格式也统一了。社会上的其他组织公文格式虽然可能与现行党政公文格式标准存在一些差异,但这些差异不是现实公文处理工作的客观需要造成的,而是不同公文格式制订者的认识差异造成的。统一全国的通用公文格式,不会束缚不同性质组织的实际公文处理工作,恰恰相反,它有利于不同性质组织的公文使用、运行和效能发挥。将现《党政机关公文格式》标准改称“通用公文格式标准”,不仅可使该标准的运行更名正言顺,而且促进全国的公文处理工作规范化建设。

参考文献:

[1]郑彦离.通用公文简论[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31~33.

[2]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Z].1996-5-3.

[3]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Z].1999-12-27.

[4]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党政机关公文格式[Z].2012-6-29.

[5]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人大机关公文处理办法[Z].2000-11-15.

[6]总装备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军用标准 军队机关公文格式[Z].2005-10-2.

[7]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章程[Z].2007-10-21.

[8]田济民,宋琼.党员手册[M] 北京:华夏出版社 1988: 370.

[9]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Z].2012-4-16.

篇5:党政机关公文格式

(制作人:蒋永章,2015 年6月)

从 2015年 6月 1 日起施行新的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办发〔2012〕14 号)和《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 标准(GB/T9704-2012),对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和制作格式作 了详细规定。本文在 WORD 和 hp1020 激光打印机环境下,从 公文红头格式模版制作,以及横向表格页面页码编排等方面,对党政机关新公文格式标准的制作进行详细讲解,以方便大 家更好地掌握和实践应用。

具体说明如下: 1.页面边距设置方法

按照版心距纸张上边缘 37 ㎜、版心尺寸 156 ㎜×225 ㎜ 和每页 22 行每行 28 字的要求,打印测试得出 WORD 页面边距 值为:上 3.4 ㎝,下 3.0 ㎝,左 2.8 ㎝,右 2.6 ㎝,行距 29.5 磅约占 10 ㎜。此时,不论在哪行编写文号,公文页面最末行 始终会正好撑满版心末端。若要将正文按每行 26 字编排,则 可对正文文字(三号仿宋字体)按字符间距加宽 0.5磅进行设置。

2.红色分隔线制作方法

按照红色分隔线位于文号下空 4 ㎜位置要求,在选中文 号所在行后点击 WORD“格式”菜单下的“边框和底纹”功能,在“边框”界面中选中 3 磅红色实线,在“选项”中设置距 正文下 8 磅后,“预览”中添加文号段落的下边框。若将文号编排在第 8、9 行位置,则红色分隔线将会在距纸张上边缘第 12、13 ㎝的位置上。

3.发文机关标识大小与位置

按照发文机关标识高不超过 22 ㎜要求,应设置其方正小 标宋字体字号在 55~60 磅之间,字号 60 磅时打印出的字高 为 2 ㎝。按照发文机关标识前有份号、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三个要素行的要求,将页面第 4 行设置成发文机关 标识。发文机关标识的前 3 行行距都为 29.5 磅时,发文机关 标识应设置行距为 88 磅,才能使其上边缘离纸张上边缘 72 ㎜(即 37 ㎜+35 ㎜)。

4.红色分隔线位置

按照发文机关标识下空两行后再文号,以及文号下空 4 ㎜再红色分隔线的要求,若文号行及其上的两空行按标准行 29.5 磅编排,则打印出的红色分隔线位置会在距纸张上边缘 13 ㎝,发文机关标识与文号之间的距离为 29 ㎜(约超出近1 个标准行位置)。此时,可以采用删除其中一个空行的方法来 实现,删除后红色分隔线位置在距纸张上边缘 12 ㎝。

5.联合向上行文签发人编排

按照上面删除一个空行的方法制作,文号与发文机关标 识间仅空一行。若要编排 4 个以上签发人,按每行 2 个签发 人需要 3 行以上排布时,可以使用增行减距的方法编排发文 机关标识的前 4 行和后 3 行(含文号行)的行距设置为 21 磅来6.页码编排方法 在页脚外侧位置插入不带(短)横线的页码后,双击页 脚进入页脚编辑状态,对准页码单击出现编辑框时进行如下 设置:(1)在页码两侧使用特殊符号添加一字线和半角空格,并设置 4 号宋体格式;(2)将标尺上页码框对应的首行缩进 游标移至左端且将其宽度拉开至 8 刻度位置,居中排布,即 可实现奇数页左空一字偶数页右空一字要求;(3)建议设置 页面页脚为 2.5 cm,实现页码一字横线距一字线上距版心下 边缘 7mm,此方法可以回避图文框方法位置不固定问题。

7.版记横线制作方法

与红色分隔线制作方法相同,细线设置 0.75 磅打印时 0.25 ㎜(1 磅=0.3527mm),粗线建议设置 1.5 磅打印时 0.5 ㎜(相比国标的 0.35 ㎜更有区分度)。这样,在按所提供的 页面边距设置值制作时,不会出现添加版记横线跳页情况。

8.空白页页码不标注方法

根据国家标准 GB/T9704-2012规定,公文的版记页前有空白 页的,空白页和版记页均不编排页码。制作时,可在不需要页码 的页面中插入“下一页”分节符,点击取消“页眉和页脚”工具 条中的“链接到前一个”按键,再删除页脚中的页码即可。

9.行距及位置计算

标题行距=(1+7/8)×二号字高 22 磅=40 磅;正文行 距=(1+7/8)×三号字高 16 磅=30 磅。红色分隔线位置= 版心天头+标识上距版心+标识高度+空两行高+字号高=(37+35+21+20+10+4)㎜=127 ㎜(Word 状态栏显示有“位 置:XX 厘米”字样);函武文线位置=标识上距页边+标识高 +间距=(30+21+4)㎜=55 ㎜。

10.横向表格纵向页码方法

首先,在需要编排成横向页面位置,插入“下一页”分节符,通过页面设置将页面方向调整成横向,此时页面边距上为 2.8 ㎝、下为 2.6㎝、左为 3.0㎝、右为 3.4 ㎝。其次,进入“页眉 和页脚”的编辑状态,点击“页眉和页脚”工具条中的“链接到 前一个” 按键取消对页眉和页脚的链接,而后删除页脚中的页码。第三,在横向页面正文(或表格)界面状态下,插入“纵向外侧” 位置“左侧”对齐的页码,进入页脚编辑状态后,设置好页码左 右一字横线及字号,并调整页码文字方向为竖向及居中对齐。第 四,在页脚编辑状态下选中页码编辑框,右击后进入“设置图文 框格式”,设置尺寸大小为“固定值”宽度 0.7 ㎝、高度 3 ㎝,水平对齐相对于“页面”的“左侧”距正文 0.2 ㎝位置,垂直对 齐相对于“页边距”的“外侧”距正文 0 ㎝位置。

以上编排方法,公文红色分隔线编印在纸张上边缘 12 ㎝位置,既实现编排第 8 行文号印在纸质红色分隔线上空 4 ㎜位置,也可实现电子版红头文件(含红色分隔线)与纸质 相同效果编排,正文页面每页 22 行每行 28 个汉字。

附件:党政公文格式 模板本页观察:

1、纸张和表格内容实行横向编排;

2、偶数页码实行纵向编排,且在纸张左下角位置;

3、页码与表格交叉时,不会相互影响、挤压

000001 格式一 机密★1 年 特急

某某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 文号〔2012〕第 8 行位置 1413 某某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某某省人民政府公文格式细则的通知 109 8 7 6 5 4 3 2 1

附件:1.××××××××××××

2.××××××××××××××××××××× ×××(换行时与上行文字对齐)×××

篇6:党政机关公文格式

文号〔2012〕第8行位置

某某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某某省人民政府公文格式细则的通知 10

2抄送:省委办公厅、省人大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

篇7:党政机关公文格式

一、页面设置

页面设为A4,即可实现每页22行,每行28字的要求。

二、发文字号 1不编为01),在阿拉伯数字后加“号”字。

上行文的发文字号居左空一字编排,与最后一个签发人姓名处在同一行。“签发人”三字加全角冒号和签发人姓名组成,居右空一字,编排在发文机关标志下空两行位臵。用3号仿宋体字,签发人姓名用3号楷体。

函首页不显示页码,由第2页开始标注页码。

三、版头中的分隔线

发文字号之下4mm处居中印一条与版心等宽的红色分隔线 标题一般用2号小标宋体字,编排于红色分隔线下空二行位臵,分一行或多行居中排布。

四、主送机关

编排于标题下空一行位臵,居左顶格,回行时仍顶格,最后

一个机关名称后标全角冒号。如主送机关名称过多导致公文首页不能显示正文时,应当将主送机关名称移至版记,至于抄送机关的上一行,与抄送机关之间不加分隔线。

五、正文

编排于主送机关名称下一行,每个自然段左空二字,回行顶格。文中结构层

六、附件说明

和附件名称。如有多个附件,使用阿拉伯数字标附件顺序号(如“附件1.XX XXX”);附件名称后不加标点符号。附件名称较长需回行时,应当与上一行附件名称的首字对齐。

附件顺序号用三号黑体字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第一行。附件标,附件格式要求同正文。

七、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和印章

(一)加盖的公文 印章用红色,不得出现空白印章。单一机关行文时,一般在成文日期之上、以成文日期为准居中编排发文机关署名,印章顶端应当上距正文(或附件说明)一

(二)不加盖的公文

应当使成文日期右空二字编排,并相应增加发文机关署名右空字数。

成文日期中的数字用阿拉伯数字将年、月、日标全,年份应标全称,月、日不编虚位(即1不编为01)。

八、抄送机关

“抄送”二字后加全角冒号和抄送机关名称,回

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一般用4号仿宋体字,编排在末条分隔线之上,印发机关左空一字,印发日期右空一字,用阿拉伯数字将年、月、日标全,年份应标全称,月、日不编虚位(即1不编为01)

九、页码

篇8:试析党政机关公文写作

一、公文写作的特点

一是标准化。《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属于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的法规性文件, 也就是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中需要共同遵守的制度。在制发公文时, 一定要严格按照《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有关规定, 做到标准化, 维护公文的权威性、严肃性。二是规范化。规范化就是制定公文的全面系统的规格标准, 使人们的工作行动合乎这些规格标准。公文写作规范化包括格式、文字、数字、图示等公文涉及的方面均应突出规范化这一特点。三是实用化。公文是为了指导实践, 因此在公文写作时要突出实用化、可操作性的特点, 力求用具体明了的语言表达准确的意思, 使公文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能够很好地指导实践工作。

二、公文写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公文格式使用不规范。现在党政机关的公文写作队伍素质已经有明显提升, 但仍有一部分人没有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 对《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学习不够, 对公文文种掌握不清, 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二是公文内容不规范。有人只注重公文写作格式, 却忽略了对公文内容的重视, 对公文语言词语的选择与锤炼不重视, 没有认识到公文语言具有的特殊性质和要求, 因此, 对公文的语法、逻辑、遣词造句等方面存在不规范的现象。三是公文写作逻辑不规范。一篇好的公文需要遵循一定的写作逻辑, 但实际在公文写作中会经常出现种属混淆、等逻辑混乱的现象。

三、解决的办法

针对公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应该从公文内容、公文要素及应处理的关系三个方面入手, 按照“三个三”策略, 即需要突出的“三个重点”, 需要把握的“三个要素”和需要处理的“三个关系”, 不断提高公文写作水平。

(一) 公文写作要做到“三个突出”

一要做到主题突出。一篇公文要有一个主题, 这个主题要能涵盖住整篇公文。主题下面可以有次主题, 但次主题必须能为主题服务, 才能烘托住这个主题。二要做到重点突出。一篇公文要有一个重点, 这个重点应该是公文的核心。如果是经验交流材料, 那么这个重点就应该是“为什么让你交流发言的缘由”, 也就是工作中所取得经验的升华。三要做到结构突出。一篇公文要有一个结构。公文结构必须是层次清晰的, 有逻辑顺序的, 这个顺序可以是时间顺序、先后顺序, 也可以按照重要程度区分。

(二) 公文写作要把握“三个要素”

首先, 义理是公文的观点。观点正确, 论据充分, 公文就有了灵魂, 就可以说明问题、解决问题。读者也可以清晰地知道作者的态度。过于注重形式, 过于追求华丽的词藻, 观点则难以准确展现。其次, 考据是公文的载体。材料和观点的统一, 是写好公文的关键。材料一要真实, 二要恰当。“真实”就是实事求是;“恰当”就是材料与观点能够相呼应、有联系、有必要的分析。最后, 辞章是公文的形式。正确地使用语言应该是写作公文的一个基本要求, 不能够正确地使用语言, 纵使有再好的构思和谋篇, 也不能写出来很好的公文。

(三) 公文写作要处理“三个关系”

一要处理好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公文首先内容要好, 但形式也很重要, 好的内容需要有好的表现形式。言之无文, 行而不远。既不能片面追求形式而不讲究内容, 又不能不讲究形式。二要处理好深入与浅出的关系。文章有四种境界:深入浅出, 深入深出, 浅入浅出, 浅入深出。深入浅出是最高境界, 也最难达到。公文应该去追求深入浅出这一境界。三要处理好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公文写作有出招者, 有接招者。出招者有自己的想法, 接招者也有自己的想法, 这就需要接招者主动与出招者沟通, 统一思想, 理清思路, 从而写出一篇两者均能满意的公文。

摘要:公文写作是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一项重要工作, 也是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必备的基本功之一。公文写作具有一定的要求与技巧, 其语言特点也与其他文体的所不同, 具有标准化、规范化、实用化的特点。本文针对目前公文写作中存在的不足, 提出解决公文写作存在问题应采取的“三个三”策略, 即需要突出的“三个重点”, 需要把握的“三个要素”和需要处理的“三个关系”, 从而不断提高公文写作水平。

关键词:党政机关,公文写作,重点,要素,关系

参考文献

[1]曾昭乐.现代公文写作[M].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1.

[2]王梦奎.怎样写文章[M].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9.

[3]范广群.浅析公文写作创新[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 2011 (02) .

上一篇:导游个人工作自我总结下一篇:岗位学雷锋精神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