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证据

2024-05-19

离婚证据(精选7篇)

篇1:离婚证据

离婚案件的证据

法院审理案件是围绕证据进行的,没有证据,有理也打不赢官司。比如,女方不能忍受男方长期的家庭暴力,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起诉前,应当有意识的收集家庭暴力存在的证据。这些证据可以是,男方施暴后留下的伤痕照片、报警电话记录、警方笔录、居委会的证言、验伤单据、证人证言等。如果女方在殴打后,不报警、不验伤、忍气吞声,抱着家丑不可外扬的思想,就不能向法庭提交相关证据,那么诉讼请求就很难得到法庭的支持。要使自己离婚时不吃亏或为防对方离婚时占便宜,离婚当事人必须掌握许多合法有效的证据。如:外遇过错证据、共有财产证据、家庭暴力证据、赌博证据、吸毒证据、重婚证据及影响夫妻感情的其他证据

等等。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证据分为以下

几类:

1.书证,即用文字、符号、图形记载或表示的能够证明案件特征事实的书面材料,如情书日记、在外开房的发票等

证据。

2.物证,即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物品,如用于通奸的避孕套、卫生纸、散落的阴毛、内衣上的口红、内裤

上的精液及有关物品等。

3.视听资料,即以录音或录像、磁带所反映的声音或图像,或以电子计算机储存的信息资料来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如配偶和情人在一起拍摄的照片、录像、录音等。

4.证人证言,即指证人就自己知道的案件事实向人民法院所作的口头或书面的陈述,如配偶的不法行为被亲友、同

事、邻居观察到的所见所闻等。

5.当事人陈述,即当事人就案件的事实向人民法院所作的陈述。如:当事人和法官的谈话笔录等。

6.鉴定结论,即鉴定部门运用专业知识对当事人和人民法院提出的专门性问题进行研究后所做出的科学判断结论。法院对专门性的问题认为需要鉴定的,应交由鉴定部门进行鉴定。鉴定部门和鉴定人应当提出书面鉴定结论,并在鉴定书上签名或盖章。

7.勘验笔录,即勘验人员在现场勘验时所制作的笔录。如:遭遇配偶毒打、毒害时,报案后由公安人员勘验的笔录

等。

收集和提交离婚案件证据的技巧如下。

1.诉讼主体资格证据

(1)证明当事人是夫妻关系的证据,应提交结婚证、户口簿及身份证,结婚证遗失的,由婚姻登记机关出具的婚

姻关系证明;

(2)如涉及构成事实婚姻的,应提交居委会或村委会

出具的证明;

(3)证明被告下落不明的,应提交被告住所地或经常

居住地或公安机关的证明。

2.证明夫妻关系破裂的证据

(1)如涉及家庭暴力,应提交法医鉴定,提出证人;

(2)如涉及吸毒、赌博行为的,应提交居委会或村委会或公安机关出具的证明;涉及行政处罚、刑事犯罪的,应

提交有关处罚决定或判决书;

(3)如涉及重婚行为或有配偶与他人同居的,应提交上述行为相关的结婚证、子女出生证、居住证明、相片或居

委会、村委会、公安机关出具的相关证明等证据。

3.证明由一方扶养子女为宜的证据

(1)证明一方经济状况良好的,提交工资单或其他合法收入的证明,或提交有关居住情况的证据;

(2)如涉及10周岁以上未成年子女的,应提交子女本

人愿意随父亲或母亲生活的相关证据。

4.证明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有共同财产的证据

(1)证明有房产的,应提交房产证或购房合同、交款

发票或出资证明;

(2)证明有银行存款并申请银行调查的,应提交开户行名称和银行帐户;证明有股票亲申请法院调查的,应提交

股东代码、资金账户以及开户的证券营业部;证明有车辆的,应提交行驶证、车牌号;

(3)证明对方在公司有股权的,应提交该公司的工商

登记情况、出资的证明等;

(4)证明一方有债权债务的,除提交该借据以外,必

须有相关的证据佐证;

(5)证明夫妻双方财产有约定的,必须提交协议书等

相关的证据

篇2:离婚证据

一、离婚需要收集哪些证据、离婚起诉证据目录?

《民事诉讼法》第63条的规定,离婚证据收集目录如下:

1.书证2.物证3.视听资料4.证人证言5.当事人陈述6.鉴定结论7.勘验笔录

二、离婚如何收集证据、离婚案件证据目录?

(一)、证明当事人(原告、被告)的诉讼主体资格的离婚证据

1.证明原告、被告是夫妻关系的证据,如结婚证、婚姻关系证明书、户口簿以及身份证。

2.如涉及构成事实婚姻的,应提交居委会或街道办出具的证明。

3.证明被告下落不明的,应提交被告住所或经常居住地公安机关的证明。

(二)、证明婚姻关系破裂的证据

1.如涉及家庭暴力,应提交法医鉴定,提出证人。

2.如涉及吸毒、赌博行为的,应提交居委会或街道办或公安机关出具的证明;涉及行政处罚、刑事犯罪的,应提交有关处罚决定或判决书。

3.如涉及有重婚行为或有配偶与他人同居的,应提交上述行为相关的结婚证、子女出生证、居住证明、相片或居委会、街道办、公安机关出具的证明等证据。因重婚、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引起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三)、证明有一方抚养子女为宜的离婚证据

1.证明一方经济状况良好的,应提交工资单或其他合法收入的证明,或提交有关居住情况的证据。

2.如涉及10周岁以上未成年子女的,应提交子女本人愿跟随父亲或母亲生活的相关证据。

(四)、证明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有共同财产的离婚证据

1.证明有房产的,应提交房产证或购房合同、交款发票或出资证明。

2.证明有银行存款并申请法院调查的,应提交开户行名称和开户账号;证明有股票并申请法院调查的,应提交股东代码、资金账号以及开户的证券营业部;证明有车辆的,应提交行驶证、车牌号。

3.证明对方在公司拥有股权的,应提交该公司的工商登记情况、出资的证明等。

4.证明一方有债权债务的,除提交借据以外,必有有相关的证据佐证。

5.证明夫妻双方财产有约定的,必须提交协议书等相关的证据。

6.如申请法院调查取证但不能提供以上线索的,依法驳回申请。

(五)、有具体的诉讼请求金额的,应提交诉讼请求金额的计算清单

三、其他与离婚举证有关的注意事项包括:

1.本院在使用普通程序审理民事案件时,要求当事人须于收到本院举证通知书之次日起三十日内完成举证;在适用简易程序时,要求当事人须于收到本院举证通知之次日十五日内完成举证。

2.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确有困难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申请延期举证,经人民法院准许,可适当延长举证期限。当事人在延长的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仍有困难的,可以再次提出延期申请,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

3.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的,应依法在举证期限届满七日前提出。

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应当提交书面申请。申请书应当载明被调查人的姓名或者单位名称、住所地等基本情况、所要调查收集的证据的内容、需要由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的原因及其要证明的事实。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

1)申请调查收集的证据属于国家有关部门保存并须人民法院依职权调取的档案;

2)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材料;

3)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确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材料。

4.证人应当出庭作证。当事人申请证人出庭作证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十日前向人民法院书面申请。

5.在证据有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当事人可向人民法院申请保全证据,此申请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七日前向人民法院书面提出。

6.当事人申请鉴定,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十七条规定的情形外,应在举证期限内提出;对需要鉴定的事项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内无正当理由不提出鉴定申请或者不预交鉴定费用或者拒不提供相关材料,致使对案件争议的事实无法通过鉴定结论予以认定的,对该事实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

7.当事人增加、变更诉讼请求或者提起反诉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

8.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供证据,应当提供原件或者原物。如需要自己保存证据原件、原物或者提供原件、原物确有困难的,可以提供经人民法院核对无异的复制件或者复制品,开庭时应提交证据原件、原物进行质证。

9.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供的证据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形成的,该证据应当经所在国公证机关予以证明,并经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该国使馆予以认证,或者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该所在国订立的有关条约中规定的证明手续。

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供的证据是香港、澳门、台湾形成的,应该履行相关的证明手续。

10.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供外文书证或者外文说明资料,应当附有中文译本。

11.当事人应当对其提交的证据材料逐一分类编号,对证据材料的来源、证明对象和内容作简要说明,签名盖章,注明提交日期,并依照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

篇3:离婚证据

关键词:网络犯罪,刑事证据,电子证据,刑事证据立法

前言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四十条第二款规定:“证据有下列七种: (一) 物证、书证; (二) 证人证言; (三) 被害人陈诉; (四)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五) 鉴定结论; (六) 勘验、检查笔录; (七) 视听资料。以上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 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著名刑法学家高铭暄教授在200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讲座第九讲《我国的刑法和刑事诉讼制度》的讲稿中指出:视听资料是利用录音、录像等反映的形象、声音以及电子储存的数据来证明案件及事实的证据, 因此通常可将电子资料归入视听资料, (2) 以作为我国法律认可的证据之一。如果高教授的主张完全正确的话, 就不会有今天这个论题了。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制定于1996年, 此时我国司法界对网络犯罪的研究才刚刚开始, 立法机关对网络犯罪以及认定网络犯罪所必需的电子证据还没有充分认识, 由此可推论出在立法原意中视听资料并未包含电子证据。笔者不主张对法律条文做出这种扩张性解释。

一、电子证据的概念及特性

对电子证据的研究, 只有在准确理解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基础上, 才能避免发生认识上的混乱, 才能对电子证据有科学的认识。从逻辑学的角度来讲, 电子证据概念的内涵应当是电子证据所反映的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总和;电子证据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电子证据内涵的客观事物的总和。逻辑学没有必要明确回答电子证据的内涵和外延到底是什么, 但是电子证据学的首要任务就是明确电子证据的概念。如果不能掌握电子证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我们就不能正确制定电子证据的规则、原则, 电子证据的可采纳性、证明力、归类及其审查判断等方面的研究也难以做到有的放矢。

关于电子证据的本质属性和对象范围的描述仍有认知上的差异, 我们还是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达成共识:首先电子证据的产生、存储和运输离不开计算机技术、存储技术、网络技术的支持;其次, 经过现代化的计算工具和信息处理设备的加工, 信息经历了数字化的过程, 转换为二进制的机器语言, 实现了证据电子化。“电磁记录物”、“数码信息”、“计算机存储的材料”、“电子数据”等用语实际上正说明了电子证据的独特存在形式。再次, 电子证据是能够证明一定案件事实的证据, 这是其作为诉讼证据的必要条件, 因此, 不能把保存在计算机及其外围设备中的数据都看成是电子证据。笔者认为, 由于电子证据的研究在司法和计算机科学等领域还是一个新课题, 因此对电子证据的概念一时难有定论。令人欣慰的是, 目前的研究者虽然对电子证据的理解程度和角度有所不同, 但是对电子证据的本质属性却达成了一定的共识, 这就为进一步的合作研究与交流打下了基础。

电子证据的承载介质包括硬盘、磁盘、光盘在内的计算机软、硬件, 毫无疑问它具有一般证据所具有的客观存在性。然而其作为伴随计算机犯罪一同进入理论研究视线的新事物, 必然有着以往各种犯罪证据所不具备的特殊属性。

(一) 高科技性

电子证据是现代高科技发展的重要产物和先进成果, 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诉讼证据上的体现。其记录的内容如果不以数据形式存在介质中, 而且只能在电脑语言程序中才能解读, 才能为人感受和被识别。

(二) 客观存在性

任何行为的实施过程, 都不可避免地在一定时间、空间内留下痕迹, 网络虽然是虚拟世界, 但依然建立在物质基础上。如果犯罪分子利用互联网进行犯罪活动, 必然会留下蛛丝马迹, 电子证据不会像一般的刑事物证那样, 容易受到风云雷电等天气或者温度环境变化的影响, 而是一经形成便会真实记录并始终保持最初原始的状态, 而且能够多次使用。

(三) 多样性与复杂性

电子证据的外在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 而且在实际案例中的表现更具有复杂性。网络犯罪的形式多种多样, 电子证据可以是一封电子邮件, 或者是一个带有病毒的数据包, 或者是在网络上对他人进行诽谤造谣的网络留言。以黑客犯罪为例, 虽然每台计算机的网络地址具有唯一性, 但黑客们可以很轻易地盗用他人网络地址或者使用特殊工具隐藏、改变自己的真实网络地址, 使得网络犯罪并不同于其他犯罪可以从证据上直观地了解案情、确定嫌疑人。

(四) 证明力的欠缺性

电子数据或信息是以“比特”的形式存在的, 是非连续的, 易被篡改、伪造、破坏或毁灭。在刑事诉讼中如果采用电子证据, 只有经过专家审查判断电子证据真实性的前提下, 以鉴定结论或者“专家证人”的形式才能作为证据使用。

另外, 电子证据还具有直观性强、收集迅速、易于保存、易于消逝、易于操作和反复使用等特性。总之, 电子证据是一种不同于现有七种证据的新式证据。

二、电子证据的独立性

我国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电子证据可否作为诉讼证据, 但是这种日益普及的新事物已是无法回避。“实践中一切能反映案件真实客观情况的材料都可以作为证据……我们唯一的出路只能是结合国际通用的证据规则对此予以应答”。电子证据具有的多样性与复杂性、高科技、性欠缺性等特性, 决定了它既不属于书证, 也不属于视听资料, 更不是属于七种证据形式的电子化, 而是可以独立存在的一种证据类型, 应当作为单独序列证据, 理由如下:

(一) 电子证据与书证区别

书证是指用文字、图画、特定符号等所记载的内容来证明案件事实的一切书面文件或其他物品。在书证与电子证据中, 两者都是以其内容来证明案件事实的, 但这并不是两者独有的特征。勘验笔录、鉴定结论也都是以其内容来证明事实真相的, 但诉讼法并未将这三者归为一类。

在书证与电子证据之间, 区别是十分明显的。1.从载体上看, 书证中的文字、符号、图画等是以直接的方式存在于载体之上并能直观地再现。而电子证据则是以模拟和数字信号形式存在于载体之上的, 不经过一定的技术手段不能直接显现。2.书证的介质是多种多样的, 现实的物质都可以成其载体, 而电子证据的介质则比较专一, 主要是磁性介质与光电介质, 两者在储存方式、再现方式上都有区别;3.从两者的特性来看, 书证具有不易篡改、保真性较好的特点, 一旦被涂改很容易被发现, 被破坏篡改的书证很容易鉴定出来。而电子证据则十分脆弱, 易被删改、易被复制, 且一经删改不仅不留痕迹, 依现有的技术难以鉴定, 并且难以恢复;4.从两者的证明力来看, 书证具有较强的证明力, 只要其外形、物质载体存在, 其所记载和反映的内容就不会改变, 一般可作为原始的、直接的证据使用。而电子证据由于其易破坏性脆弱性, 证明力相对较弱, 大多只能作为间接证据使用。综上所述, 将电子证据归为书证缺乏说服力。

(二) 电子证据与视听资料区别

电子数据记录等不属于视听资料。目前, 各大银行均使用银行卡。使用银行卡在自动柜员机上进行电子资金划拨或者自动取款, 以及使用银行卡在网上银行进行资金划转, 整个过程均只有电子记录, 且只有银行单方面的电子数据记录。这种电子资金划拨的电子数据记录以及其他的如电子数据交换、电子聊天记录、电子公告牌记录、电子签章, 既不属于可视的, 也不属于可听的, 是无法归类进入视听资料的范畴。目前, 涉及电子数据记录的这一类案件常常发生, 如果认定这些电子证据为视听资料, 依民事诉讼法的规定须有其他证据佐证方可认定, 则对银行等相关机构是非常的不利的。在司法实践中也是不现实的。

视听资料也不能包含电子证据。从传播媒体来看, 视听资料的本质是通过影像和声音来表现, 以视觉和听觉来直接感知的。声音证据和书面证据一样, 是通过单一媒体来表现的, 影像证据有单一媒体形式 (如照片) , 也有复合媒体形式 (如影视节目) , 而电子证据则具有多媒体性质, 它既可以是文字的, 也可以是图像的 (包括静态图片和动态影像) , 也可以是声音的, 还可以是两者以上的组合。它可以以单一媒体和多种复合媒体形式来表现, 这是其他视听资料所不具备的特点。因而以视听资料来包含电子证据是不符合事物本来面貌的。

由于电子证据与物证、证人证言、勘验笔录、鉴定结论等证据类别显而易见的区别, 电子证据不可能成为它们其中一类, 本文也就不再将其相互对比讨论。

三、电子证据在刑事证据立法中的必要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 人类已经悄然进入了网络虚拟时代, 刑事犯罪也突破了以往常规的犯罪形态。比如我国在加入WTO以后, 国际、国内电子商务以惊人的速度发展, 伴随着科技文明的发展电子商务诈骗犯罪案件的屡屡发生, 严重影响到电子交易双方的正当利益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其他利用虚拟电子环境的犯罪现象不时发生。

我们有的学者认为电子证据是“视听资料”这种证据形式的应有内涵, 完全没有必要再在立法中规定电子证据为第八种刑事证据。其理由无非是认为电子证据表现形式 (图像、文字和声音) 与视听资料别无二致, 这是对电子证据的片面认识。相信他们在更多地了解计算机工作原理、对网络加深认识后会改变看法的。

笔者认为将电子证据立法确认为刑事证据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 录音、录像为代表形式的“视听资料”更多的是基于电磁技术、模拟信号产生的, 与完全基于电子计算机二进制产生的电子数据在生成原理上截然不同。第二, 电子证据不仅包括声音、图像的形式, 还应包括每台电脑的网络IP地址、网络监控记录、服务器日志等许多不具直观性的形式。第三, 司法机关面对似乎一夜间便出现的网络犯罪颇有无所适从的感觉, 究其原因便是立法在此处的疏漏。电子证据可否作为证据证明犯罪、电子证据的证明力等问题都需要立法机关有个明确的“说法”。第四, 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融入到我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各环节, 我们正在进入电脑网络时代, 将计算机电子证据单列为一种刑事证据形式完全有必要。

另外, 在实际诉讼过程中, 既有相互印证使用的、并存的多种形式的证据, 也可能没有, 或者相关的证据都是电子资料。在这种情况下, 电子证据能否使用及其效力问题将成为证明案件事实情况的关键, 法官必须做出对电子证据采信与否的裁定, 这种情况下更突显出对电子证据立法确认的必要性。

四、结论:电子证据亟待立法确认为刑事证据

鉴于电子证据以数字信号的方式存在, 它的客观性、可靠性、不可抵赖性受计算机网络系统及其所依存的软硬件环境的影响很大;电子证据与案件事实间的关联性, 也由于用特定的二进制编码表示, 需要用特定的技术手段来确定。另外, 电子证据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如文本、图形、动画、音频及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 , 也使它难以完全归入任何一个传统类型的证据当中。在确立电子证据的具体规则时, 如果考虑到这些重要特点, 我们就会把电子证据视为新的证据类型, 进而对电子证据的收集原则、收集方式及其运用作出有利于实务操作的规定, 以适应计算机网络与电子商务飞速发展的现实。

篇4:“爱情协议”变成离婚证据

李静希望搬到城里住,丈夫劝她说:“市区里买楼房至少得几十万,咱们哪有那么多的钱啊?”李静说让双方老人都赞助一些,拗不过妻子的王大刚只好同意了。王大刚的父母出了3万元,剩余的都是李静从她父母处借来的,就这样凑了二十几万,在城边买了两室一厅的底楼,李静以自己的名字办理了房产证。由于在乡下有地需要耕种,农忙的时候,劳累了一天的王大刚,就经常住在市郊的妈妈家。而自从搬进城里,李静就不愿再回农村住了,王大刚不在家的时候,便与郑某在家里亲热。

风言风语很快传到了王大刚的耳朵里。他多次质问妻子,李静死活不承认。王大刚对妻子的话半信半疑。李静为了表示自己对丈夫的忠诚,主动签署了一份《爱情协议》:“如果李静背叛了丈夫与别人通奸,则房子和孩子都归丈夫所有。”王大刚接过《爱情协议》。心里踏实了许多。

然而,李静并没有与郑某断绝关系。她经常偷偷给郑某打手机、发短信。一次李静出门忘带手机,不一会儿手机响了,王大刚打开一看,是一则肉麻的短信。为此。王大刚与妻子大吵了一顿,一气之下,他将手机摔得粉碎。从此不许妻子随便外出与男人接触。

2005年夏天,王大刚回乡下老家地里干活。天色已晚,王大刚在父母家吃完晚饭倒在床上就迷糊着了,醒后睁眼一看,快9点了。父母劝他别回家了,王大刚却决定连夜往家里赶。

王大刚气喘嘘嘘地骑车回到家,老远看见家里的灯还亮着,以为是妻子在等他回来。再仔细一看,发觉屋里似乎还有一个男人的身影,王大刚的脑袋“嗡”地一下大起来。这时家里的灯突然熄了,王大刚的心彻底凉了。他控制着自己的情绪,决定捉奸在床。

王大刚故意在外面停留了一会儿,然后用钥匙悄悄打开房门,快速冲进卧室。打开灯。李静和一个男人正赤裸着身体躺在床上……事已至此,李静不但不知羞耻,反倒用话刺激丈夫,挖苦王大刚性功能有问题。不能满足自己。

王大刚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与李静离婚,多分一部财产和孩子的抚养权。李静认为,他们夫妻晚上总是分铺而睡,导致自己对丈夫失去信心,而王大刚疑神疑鬼,常常用“冷战”对待她,这其实也是一种家庭暴力。所以李静认为,王大刚也是离婚案的过错方,在分割财产上同样要担当过错责任。

2006年4月,法院依据二人自愿签定的《爱情协议》,判决准予双方离婚。双方在县城购置的住房和孩子归原告王大刚所有和抚养。

专家说法

一、《婚姻法》规定的离婚制度是以夫妻“感情确已破裂”作为原则界限的,但是,冷战是一种外延较广的“弹性”标准,因为人的感情世界纷繁复杂,每对怨偶最终分道扬镳,各有具体的离婚原因。至于冷淡妻子,可以在法理上被视为家庭暴力的一种,但是在离婚案件的司法实践中,并不构成过错责任,只能被认定为“导致夫妻感情破裂情形”的结果。李静对丈夫“承担冷战过错”的责难,法庭不会支持。

二、夫妻对财产及孩子的约定,只要不违反法律规定,就应受法律的保护。本案中,妻子在婚后不珍惜夫妻感情,与他人关系暧昧并同室居住,对婚姻极不负责,给原告造成了精神创伤,导致夫妻感情彻底破裂。她签署的《爱情协议书》,采用的是书面形式,内容明确、具体,并非丈夫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迫使妻子在违背真实意愿的情况下所为,作为一种附条件的分割夫妻财产的约定,是合法有效的。

三、李静与王大刚婚后购置的房屋,虽然登记在被告的名下,但由于系家长出资购买,应视为双方父母对原、被告所组建家庭的共同赠予,属夫妻共同财产,如果没有签署《爱情协议》,双方应进行房产均分,但李静为过错方,在财产分割上要承担过错责任。

篇5:离婚案件中如何准备证据

离婚案件一般包括夫妻感情是否确已破裂、子女抚养以及财产分割三个方面的问题。诉讼中,当事人围绕这三个方面举证,往往举不出对己方有利的证据,也不知道如何着手搜集。律师认为,证据的收集与运用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注意共同财产线索的搜集与保全

1、银行帐户。由于目前人民银行暂不提供个人银行帐户查询(包括对法院),当事人需提供开户行等方面线索,以便法院锁定对方银行帐户。

2、房产、车辆。如当事人不掌握,可委托律师或申请法院调查。

3、股票、股权等其它形式的财产。

诉讼时,最好申请法院保全共同财产,避免对方转移、隐藏共同财产。

二、注意夫妻感情破裂方面证据的搜集

婚姻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列举了二十种可认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情形,当事人为证明感情确已破裂,可提供相应证据,如提供居住证明、租房合同等证明分居二年以上,110出警记录证明对方有家庭暴力,第一次起诉不准离婚的判决书,对方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判决书,公安机关对对方赌博、嫖娼或吸毒行政处罚等等。

三、注意搜集子女抚养条件方面证据

1、提供收入、健康方面的证据,证明有能力抚养子女;

2、提供父母生活条件证据,以及帮助抚养子女的意愿;

篇6:离婚证据

1、双方签订的夫妻分居书面协议;

2、一方在外居住的房屋租赁合同;

3、一方向另一方发出的书面分居协议,最好是用快件性质邮寄,在备注栏里注明“分居”,并且保留邮寄凭证,从邮寄之日起到提起离婚期间属于夫妻分居时间;推荐阅读:婚姻法全文

4、双方来往的书信、电子邮件等能证明双方感情不和分居的事实;

5、人证,如朋友、亲戚或邻居,除了证人证言外最好再辅佐以其他的证据,这样被法院采信的几率高。相关法律可参考:

《婚姻法》第三十二条 男女一方要求离婚的,可由有关部门进行调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

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准予离婚:(一)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的;(五)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证据有下列几种:

(一)书证;(二)物证;(三)视听资料;(四)证人证言;(五)当事人的陈述;(六)鉴定结论;(七)勘验笔录。

以上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第六十四条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二、离婚时通话记录能作为证据吗

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将计算机记录和存储的数据证据归入“视听资料”类证据

。该类证据一般为间接性证据,需要与其他证据相互印证进而组成一个证据链,才能达到证明目的。

(二)、网络聊天、手机短息可否作为证据使用。

通过办理离婚案件,我们可知仅有聊天记录、手机短信不能证明夫妻感情破裂,法院也是不予认可的,但有网络聊天记录、手机短信及其他相关证据能够相互印证那么证明目的是可以达到的。

篇7:离婚证据

一、单方起诉离婚分居证据: 一般而言能作为分居证明的证据有:

(一)一方在外居住的房屋租赁合同

(二)双方签订的夫妻分居书面协议

(三)居委会(或物业)居住证明,水、电、煤气发票等

(四)双方来往的书信、电子邮件等能证明双方感情不和分居事实的

(五)证人证言,比如双方都认识的朋友,亲戚或邻居,有条件的话最好让证人出庭作证。

一方在向法院提出了上述分居证明之后,被告一般也不再否认分居的事实,即使否认了,如果被告提供不了相反的分居证明,法律也会认定分居的事实,因此从这一点来看,能够提供分居证明会是原告更容易达到离婚的目的。

二、感情不和分居满2年的界定

我国《婚姻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因感情不和分居满2年的,只是离婚的一种理由和情形,并不是只要分居满两年就自动离婚了。

1、分居要具备——感情不和、分开居住、不履行夫妻间义务

目前法院认定的分居,就是指因夫妻感情不和,双方分开居住,且互不履行夫妻之间的义务(包括性生活等)。虽然不在一起住了,但不是因为感情不和原因,而是因为其他原因。工作地点原因,或其他客观原因的,不是法律意义上的分居。比如,一个工作在北京,一个工作在上海,现一方提出离婚,提出已分居了两年,因为有工作地点的因素,法院很难认定构成婚姻法上的分居。

2、夫妻常年异地居住算不算法律意义上的分居

许多人不理解如果夫妻常年异地居住,算不算法律意义上的分居。当然不一定算法律上的同居。法律上的分居是以夫妻双方因为感情不和而不存在性生活的共同居住,互相不履行夫妻义务为标志。

3、同居不履行义务算不算法律意义上的分居 如果同住一套房,不在同一张床睡,但感情不和,不履行夫妻间相互的义务,算不算法律意义上的分居?这种情况下法官在开庭时开庭时难以认定同居,例如一旦一方否认分床睡,另一方不好举证证明分床事实或没有性生活事实,因此不认定为分居。

夫妻分居多久法院可以判以离婚:

通常是夫妻分居两年,但并不仅此一个条件。只要是夫妻感情确已破裂,就应判决离婚。

婚姻法规定,如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的情形为:(一)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的;(五)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上一篇:关于圣诞节的由来及习俗下一篇:农村民兵连工作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