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观后感

2024-06-22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观后感(精选11篇)

篇1:《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观后感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观后感

5月4日青年节,闲来无事,跑去电影院看电影,听说近期有部电影不错,《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是赵薇的导演处女作,也是其在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研究生的毕业作品。影片改编自著名作家辛夷坞的同名小说,于2013年4月26日全国公映,看来对我感触颇深.一种感叹、一种伤感.我想,他教会我们的是对爱情的一种方式,无论你喜不喜欢,这确实真实而又现实的。郑微是那种活泼可爱,大方豪爽甚至有的厚脸皮的性格,电影中,一个是与郑微青梅竹马的林静,另一个是和她大学时的热恋男友陈孝正。一开始她以为自己一长大便可以嫁给林静,岂知林静去了美国,郑微伤心至极,但在这时她认识了陈孝正,虽然两人刚开始不和,但郑微却已悄悄喜欢上他,并且实行了一套“厚脸皮倒追方案”,最后两人坠入爱河。但陈孝正最后迫于家庭的压力也去了美国。然而在她毕业工作时,林静和陈孝正又同时出现在她面前。对于郑微来说,好不容易忘了林静爱上阿正的她,却又被无情的抛弃,就如同有部电视剧所说的“什么是绝望,就是在你没有希望时,给了你希望,又在你感到有希望时把你的希望全部倒空”。也许会有人说陈孝正是自私的,为了利益抛弃了郑微,但实质上他也可以为了微微抛弃一切,只是如他所说的,“他人生的大楼是不允许有一厘米误差的”,他的出身,他人生的压力不允许他追求幸福,他如同一个没有自由的玩偶,而操纵者是他的妈妈。

陈孝正的性格促使他只能和郑微当恋人。而林静给人的感觉就像一个大哥哥,一个很大的靠山,能够遮风挡雨,能给小女人以依靠。郑微嫁给他会很幸福。林静这样的人才是女人们所追求的幸福。陈孝正就如同天空中那美丽而渴望不可及的泡沫,林静如同手中模样朴实的甜美蛋糕。青春终将腐朽,曲终人散时,才发现爱是那样铭心,而伤害却也同样刻骨。那个曾经如此飞扬跋扈的小飞龙,那个曾经如此孤傲冷峻的阿正,那棵老槐树,那本《安徒生童话>>,那场7年的失约,那个陪你一起走过青春的阮阮,那个一生中最亮的月光,统统都将被埋葬.成长的代价就是要失去一些东西,而那些东西当时不觉得有什么珍贵,若干年后,过尽千帆才明白这些将不会在以后的人生路上再次出现。可是没关系,每个人的成长之路都是如此,但愿我们会懂得好好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因为那些都是用青春,用眼泪,用心碎换来的。在未来的日子里,有过去的记忆温暖于心,甜蜜也好,痛苦也罢,都是存在过的证据。我的青春,你来过。虽然没有陪我走下去,但我是如此庆幸,在我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里,有你来过的痕迹,久久都不曾退去。这就够了。希望你日后想起,也会会心一笑,我们曾经的傻气。

我们终将失去的青春,当你怀揣着它时,它一文不值,只有将它耗尽后,再回过头看,一切才有了意义――爱过我们的人和伤害过我们的人,都是我们青春存在的意义。和电影中描述的那一代青年不同,也和“五四”时期的青年不同,当下,许多中国青年人因背负太重的压力而过于“早熟”,以致丧失激情,年纪轻轻即世故老成。浮躁、焦虑、早衰„„诸如此类的标签不断加诸中国青年身上。在五四青年节,一起关注我们这些青年,关注我们过早失去的浪漫情怀,关注我们于生活重压下寻求自我实现,关注我们“早熟”表象下依稀残存的梦想。

中国是一个讲求“入世”的国度,也是一个注重资历和年龄的的国度,世人常以“少年老成”来称赞年轻人。与之相对,假如一个年轻人到而立之年还一无所成,几乎就成了家族的耻辱。家庭和社会赋予当代年轻人太多的期望和责任,与以往不一样的是,这个时代的竞争更加激烈。

以我们“80后”为例,如今大致年龄在24至33岁之间,正是步入职场、结婚生子、成家立业的阶段,将要完成结婚、生子、买车、买房等人生中的几件大事,在物价高涨、房价飞涨的今天,我们这代年轻人即便出身小康之家,也会感觉十分吃力。

多数年轻人早早意识到这种生存困境的存在。竞争在大学里就已经开始:考研、出国留学、入党、竞选学生干部、争取名额有限的各项荣誉。

譬如,近日一项调查称,88.6%的学生认为加入中国共产党与个人成才有着密切关系,他们清楚地懂得走上社会,开始职场生涯,获得事业发展的成功,自身要具备政治参与能力,入党在一些学生看来是职场需要,也是政治参与的需要。

过于注重现实,使我们这一代青年们过早地放弃青春年少的浪漫情怀诗歌变得难懂,吉他落满灰尘,甚至连爱情都开始萦绕着铜臭味。我们这一代的中国青年的“早熟”和时代有关。人口流动性变大,城乡隔阂被打破,工作不再分配,职场竞争激烈,改革开放后的社会转型和变革,深刻影响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应时势,许多“80后”、“90后”不得不放弃诸多浪漫想法,终日为“朝九晚五”程式化的工作奔忙,为生活中的“柴米油盐”所累。

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内地上班族在过去一年内所承受的压力,位列全球第一。习以为常的加班,生活成本逐年上涨,生活环境不断恶化,加之同龄人之间的互相攀比,焦虑和浮躁情绪似乎弥漫在人与人之间每一个角落。职场中的年轻人抱怨在增加,踏实努力的人在减少。为了支付房贷、偿还信用卡,他们需要更高的工资、更高的职位。

青年人群工作处于爬高状态,压力之大不容置疑,成家置业以及维持家庭支出成本的上升也给人带来无形的压力。因而,即使正当壮年,健康状况亦不免受到影响。此外,对于许多独自在大城市打拼的“漂一族”,特别是农村出身的年轻人而言,于上述压力之外,又背负了“上了大学,不仅要改变自己的命运,也要改变家庭的命运”的自我期许。

摆在我们面前的是读书期间的全心投入、孤注一掷;面临毕业,就要自食其力,甚至要负担起远在家乡的父母的生活。我们在大城市没有根基,一切都要靠自己奋斗,道路之艰辛,不言自明。“为稻粱谋” 想象力被点滴扼杀,每个人都曾有梦想。有梦想才有希望,有希望才会积极进取。然而,对于很多在职场摸爬滚打数年的年轻人来说,“梦想”早就成为一种奢侈品。工作仅仅是为稻粱谋,加班不过是出于无奈。

工作不再有乐趣,不再有激情,“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成为一些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的日常状态。年轻人本该有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在这种工作状态下被点滴扼杀。“刚参加工作时真是意气风发,现在对什么都无所谓了。对领导的批评表扬无所谓,对同事的跳槽升职也不关心,不觉得多么痛苦也不觉得多么开心。”一位年轻女白领如是说。

另外一种颇受关注的现象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热衷于考公务员。“国考”的热度和难度亦相应水涨船高。在“就业难”的背景下,考公务员是很多人的第一选择,最主要的理由是“工作稳定”;此外,“公务员”三个字背后所包含的权力资源、隐形福利和灰色收入也是极其重要的因素。有专家指出,年轻人过度追求“铁饭碗”,丧失的是创业积极性。这种过度求稳的心态,将成为中国加快发展的障碍„„

青春终将老去,何必如此“早熟”?梦有千万种,无需好高骛远。这个时代这个社会需要为我们这一代青年提供的,是更公平的竞争环境,更多的选择机会,和更多样的成才道路。

篇2:《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观后感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观后感1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有两句很经典的话。“我们都应该惭愧,因为我们都爱自己胜过爱爱情”、“青春就是用来怀念的”。韩庚曾说过:女孩爱上一个人是一个成长,男孩失去一个人也是一个成长,青春的伤痛造就了现在的我们。

听着王菲的<致青春>有一种莫名的伤感,或者是因为有种共鸣的感觉。以前常常听我的一位好朋友说:"青春太过美好,怎么过都是一种浪费”,或许青春就是用来浪费的,尽情无忧无虑的做自己想做的事,青春或许是等我们心累的时候,用来怀念以前点点滴滴澎湃的时光,让我们的心还能依稀感觉到以前的颤动。

我喜欢郑微的敢爱敢恨,把自己的喜怒哀乐都放在脸上:面对陈孝正的离开,郑微洒脱的说:“没谁逼良为娼,这事就图个你情我愿。我愿意傻,他愿意走,谁也不欠谁。”爱情,不爱了,就分了。没有谁欠谁的,我们在这段恋爱中都收获了快乐,都收获了经验,所以谁也不欠谁的。而相反的,我不太喜欢阮阮的爱情观(只是个人看法)。我认为喜欢上懦弱、太依赖父母的赵世永是阮阮的悲哀,当阮阮无奈的打掉赵世永的孩子,回头看那血红的肉球时,我为阮阮感到心痛,当阮阮死在在赵世永结婚之前与他见一面的路上,我为阮阮感到不值。如果我的青春是这样,我宁愿不要。不过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想法,不一样的价值观,不一样的青春,没有谁是错的。

我希望我的青春是:一个人,一本书,一杯茶,一帘梦。有时候,寂寞是这样的叫人心动。渴望一段平凡的爱情,淡却不乏味。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观后感2

青春,就是少年最向往的春天:有新鲜的空气,有耀眼的阳光,还有一群爱笑的少年。有许多人在快要满出来的时间里的一点闲暇中会托着腮帮子像天真小孩搬回忆“那些年我。”呵呵,一个人会傻笑起来,可是眼角挂着晶莹的液体。

我应该庆幸,我正处这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常常都是这样:在阳光下一个活泼的身影,唱着漫美的歌谣,但是这份光彩已慢慢暗淡,仿佛还留在身边,伸手却又抓不牢,它好像会跑会飞,而我就像是在它身后紧紧追随的一个信仰者。我从一个牙牙学语的单纯小女孩随着时光引导者变成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我不会再喜欢洋娃娃,或者是和同龄的男生一起疯一起笑,反而变成了一种奇怪的感觉,好像是喜欢吧!是青春的懵懂,就像是沙漠中的甘泉,烈日下的清风,总会让自己有种莫名的舒心。

有时候我会害怕,害怕自己有天累了,不想再去疯了,那个时候一向都觉得世界是美好的我会是什么样子的,没有了单纯的心,就像一朵浓艳的玫瑰,外表艳美,却浑身带刺,让人不敢靠近,还是像一朵毒蘑菇有着绝美的点缀,剥开伪装,却是藏着剧毒的心。

有时候我好像感觉我向往的青春即将逝去。我会在某一段时间用自己认为最美好的时光给这逝去的青春写一封信,我要告诉它我有多么舍不得还有感谢,还有……自己对浪费青春的忏悔。

四川成都武侯区星光学校虽然不比别的学校好,但是它有我最珍惜的时光。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观后感3

青春,是一首不朽的歌,吟唱在每个人的心底,成就我们生命中挥之不去的流光岁月。青春,是一个青涩、朦脓、渗透着阳光,又点滴着哀伤的字眼。

影片中,郑薇说:“青春,是用来怀念的。”“少年不识愁不识愁滋味”,一个“不识”却将青春的无悔、懵懂和冒险精神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电影中,那个炎炎的夏日,古旧质朴的校园,却迸发着太阳般火热的激情。梦幻世界的那份姹紫嫣红的绚烂颜色,创造性地重新把所有人带回去。

开场时张开和许开阳那吊儿郎当同时又诡诘无邪的笑容,展现了青春独有的味道。而最富表现力的便是郑薇演唱《红日》的片段。红色的背景,红色的着装,激情的演唱,如火如荼,热血沸腾。这是青春的概叹,也是自由的宣言。然而,十年光阴,当阮莞和赵世永奔驰在高速公路时,动感快节奏的音乐标志着现代社会的扑面而来。如果说如画的青春,带给生命的是思索,那成长是要付出代价的。在电影中,陈孝正的功利主义褪变,朱小北人生信念的转变。“我们最终都要成为我们曾经讨厌的那种人。”从纯洁干净到习惯肮脏,再到习以为常。这里面便渗透着人性异化最自然、也最深刻的裂变。

在青春的体验方式中,每个人都做回了最初的自己,人生若只如初见。该多好啊!青春,它充满着情感的迷惘和人性的概叹,它徘徊这生命的思索和成长的代价,同时它也交融这时间的奥秘与人性的领悟。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观后感4

很喜欢一个电影,从它的名字开始——《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青春,代表什么?活力?无悔?激情?冲动?自以为是?目中无人?斤斤计较?轻狂?还是烦恼?

人说,人不轻狂惘少年。可是,人还说,嘴上无毛办事不牢。对于青春,我们被人云亦云俘虏。然后为之肝脑涂地。结果,可能是受益匪浅,但更多的是追悔莫及。

我后悔。

后悔任时光匆匆。

后悔任性情随意冲动。

后悔凡事轻易放手。

我后悔,

后悔不够坚持。

后悔不够明智。

后悔不够清醒。

可是,我无悔!无悔青春这一遭。

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那个时光,真的很珍贵。无价至极。

其实想想,我不过24周岁,25虚岁,何必一副历尽沧桑的感觉,真的很令人讨厌!很讨厌!

原来,我也不过俗人一个。

我会为回忆后悔;我也会为未来忧愁。

以前我想,我为什么要烦恼?

这件事情为什么是我来做?

为什么总是以我不说话、落下峰来结束争吵?

为什么总是我来忍受别人莫名其妙的言语攻击?

后来,我才知道,还好是我!

那是人生的必修课。

那是那个情绪敏感的年龄段不可或缺的学习阶段。

原来,我们都在一点点的学着长大。

学着学着,我们便失去了自己。

学着学着,便学会了争!

学着学着,便学会了世俗。

我还能再相信生活吗?

青春过后,我们还剩下什么?

我还能再相信什么?

青春,无忧无虑的青春,我还是失去了你。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观后感5

看了《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想到了年轻的自己。还记着曾经刚认识某人彻夜难眠因为一闭眼睛,看见的都是她的笑的那种感觉,那时候的自己是幸福的。曾经最遗憾的事情是大学四年一直喜欢一个女孩但是都没有说,那时自己和现在没什么变化,天天瞎忙,做着自己都不知道在干嘛的事情,更不会和女生说话(到现在都忘了我根本不会和女生交流,但是曾经怎么有女友的)。好在,毕业后一年的去年夏天我有机会给那个女孩表白了,也试着追过,不过,时间不对。错过了就错过了吧,至少没有遗憾。

我个人认为,青春就是那个自己不会太权衡后果,不受太多羁绊,自由自在,那个很真的时候。有一句台词不错:

郑微后来和前男友重新见面的时候,说:“其实我们自己都在变成自己讨厌的人。”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感觉实在太多了,曾经我甚至不想来美国留学,但是我必须来。

我讨厌投机,但是我必须做。我不想经历太多时刻变化的金钱利益,但是我必须适应。我不想天天泡图书馆,我也想自由自在的旅游,轻松一些,但是我必须珍惜时间。我不想毕业后那么快的回到国内,但是我必须回。我不想这个时候就已经和同龄人没有共同的语言,但是我已经out了。我不想对别人封闭自己,但是我习惯了。我不想变得有攻击性不想总是习惯于批判和衡量,但我已经成这样了。

有人告诉我,有投机能力真好。但是实话实说,我从小的梦想就是隐居田园与世无争,和家人好好的分享快乐幸福的时间。但是经历告诉我,越是想要宁静的生活就必须要自己去争去抢前,争取足够的条件来捍卫平静的生活。

命运从妥协的那一步开始,就再也无法回头,一步步的更加的身不由己。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观后感6

有句话常被提起,那就是“如果电影是一把刀的话,被雕刻的就是我们曾经流逝的时光”,这句话用在赵薇导演的处女作《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后简称《致青春》)上,特别恰当……基于影片浓郁的怀旧色彩,以及片中甲乙丙丁各色人物的轮番登场,《致青春》成就了一部概括性强烈的大学生活的群体记忆,从入学到毕业,除了没关注学习,其他基本上道尽了校园内的酸甜苦辣。

这是一段被定格的时光,虽然讲述的是别人的故事,但似乎每个角色都能在自我的回忆中找到类似者,在影片中配比着角色一一对号入座,当然,似乎谁都可以在影片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勾起当年的回忆。毋庸置疑的是,《致青春》将引发集体怀旧热潮。

当未来的憧憬,一点点变为对现实的追索,我们这一代人,就唯有从回忆中寻找曾经的热血与真情。那些散落在岁月之路上的叶片,有的.早已枯黄斑驳,有的早已随风飘散,《致青春》的价值在于,能带观众重回曾经的青春,或许是曾经的经历,或许是幻想的情节,但电影如一根火柴,划亮之后,点燃了记忆,唤醒了早已沉睡的情节,甚至重新勾勒出对青春的回忆,一幕幕的悲欢离合,重新成为内心的回响。即使影片结束,火柴熄灭,但萌发出的青春情怀,却不会那么轻易退却,忆起的人和事,也不会在短时内忘记,被勾忆起的曾经的青春,无论酸甜苦辣风霜雨雪,如今回想起来,就如欣赏一件雕塑品一样,都只留下骚动的青春,都只留下幸福的味道。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观后感7

影片《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是一部以青春、校园、爱情为题材的电影。以阮莞和郑微两个女生追求爱情的故事为主要线索,向观众呈现了一场青春爱情故事片。其风格明显,前期以几个大学生的情感经历和大学生活的喜怒哀乐为主线,给人以青涩的感觉。但后期以毕业后的各自现状和爱情故事的结局为主线,给人一种压抑沉痛的感觉。

前后对比明显,给人以极大的落差感。如果说前期阮莞男友的出轨、陈孝正因出国和郑微分手以及黎维娟与前男友的分手可以说是悲伤的话,那么后期阮莞的车祸、黎维娟的嫁给金钱、郑微面对的欺骗和受到的伤害就可以说是悲惨了。

其实该影片中的主人公在年龄上,无论是大学时期还是毕业之后都可以说是正青春,但影片名却是终将逝去的青春。从更深一层次来看,岁月带走的顶多是脸上的胶原蛋白,带走的是一头黑发,但真正把青春带走的是在岁月中受的伤,是岁月中尽管擦肩而过却伤你至深的人,是那些悲伤的故事。但从阮莞和郑微所处场景的转换中我们可以看到,校园中的她们也受过伤,也被爱情刺痛,但在校园中的基调始终是青春洋溢,充满希望与激情,展示给我们的都是最美好,最纯真的一面。但一旦走出校园,社会开始透明,现实对人心的考验愈加残酷,阮莞和郑微受到的伤害开始放大,甚至让生命停留在了青春。

校园是青春的庇护所,是爱情的天堂,是学习的圣地。身为一名学生,有的远离家乡,校园是我们唯一的归处。我们受到校园这个大伞的保护,可以尽情享受青春的酸甜苦辣,永远青涩,永远纯真。所以,当有一天,我们的青春也只能用来回忆的时候,回忆起来的场景一定在校园。校园生活美好而短暂,请珍惜。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观后感8

最终看了赵薇首次执导的致青春,两个多小时的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当中有笑有泪也有你我青春的影子。这部影片让我们这个年代出生的人找到了共鸣,如此高的票房纪录也证明赵薇的青春没有虚度。

青春到底是什么呢,如今的我觉得青春就是一笔__,每个人一开始都有一笔相同价值的__。当我们拥有的时候,各人就出现了不一样的处理__的方法。有一小部分人,他们会从一开始就懂得珍惜这笔__,然后认真的管理它,使其逐渐增值;大部分人会觉得这笔天生就可得到的__得来太易,不知不觉中就挥霍了所有而不自知;剩下一部分人在获得__后自然而然地先尽情享用,直到突然有那么一天,他惊觉原先__已经不见了一半,于是开始顿悟,如果不去好好珍惜管理它,注定有一日__将被用尽。

也许这就是你我的故事,它足以证明为何社会上的精英总是属于那么一小部分人,因为从一开始就有头脑有计划的人毕竟是少数。大部分的凡人如同你我,对于__所带来的种种__总是难以抗拒。在那个懵懂的年纪,我们绝少去想像用尽__的后果,因为那样的生活还太过遥远。

然而我们依然有选择的权利,当有一日你不再满足于现状时,就立刻行动起来去改变它吧。也许你以往努力在先,所以此刻能够开始享受生活;又或者你以往挥霍了青春享受了生活,此刻就是要努力的时候了!所以生活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观后感9

终于看了赵薇首次执导的致青春,两个多小时的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当中有笑有泪也有你我青春的影子。这部影片让我们这个年代出生的人找到了共鸣,如此高的票房纪录也证明赵薇的青春没有虚度。

青春到底是什么呢,如今的我觉得青春就是一笔财富,每个人一开始都有一笔相同价值的财富。当我们拥有的时候,各人就出现了不同的处理财富的方法。有一小部分人,他们会从一开始就懂得珍惜这笔财富,然后认真的管理它,使其逐渐增值;大部分人会觉得这笔天生就可得到的财富得来太易,不知不觉中就挥霍了所有而不自知;剩下一部分人在获得财富后自然而然地先尽情享用,直到突然有那么一天,他惊觉原来财富已经不见了一半,于是开始顿悟,如果不去好好珍惜管理它,注定有一日财富将被用尽。

也许这就是你我的故事,它足以证明为何社会上的精英总是属于那么一小部分人,因为从一开始就有头脑有计划的人毕竟是少数。大部分的凡人如同你我,对于财富所带来的种种诱惑总是难以抗拒。在那个懵懂的年纪,我们绝少去想像用尽财富的后果,因为那样的生活还太过遥远。

篇3:《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观后感

青春年少时做的梦是多么的美。在那段青葱的岁月中, 我们的友谊是那么的纯洁, 我们的爱情是那么的梦幻。那是一段多么美好的岁月, 时间老人将我们最美的容颜雕刻在那一刹那。

“人生真是讽刺, 一个人竟然会变成自己曾经最反感的样子!”岁月神偷, 偷走了我们的青春, 我们逐渐成熟长大, 也变的人情世故了许多。或许长大后的我们, 变成了年少时我们讨厌的样子。友谊, 我们还在追求曾经的天真纯洁, 可是在社会的洗礼中, 它变的带有太多的颜色, 让我们分辨不出曾经的白色。

女主人公郑微被命运捉弄着, 林静给了她爱情的幻想, 陈孝正教会了她什么是爱情, “郑微:是不是你发现我过得没有你想象中的幸福, 所以你准备回头来拯救我?你是不是想说, 就当这七年不存在, 我们还像以前那样?林静!我不再是那个小飞龙了, 我爱过别人!如果你给过我爱情梦想的话, 那陈孝正才是真正给了我爱的启蒙的那个人, 我是因为他才学会怎么去对一个人好, 怎么千方百计地去爱!”从曾经的玉面小飞龙到华丽的职场蜕变成为职场丽人, 这是一种怎样的蜕变, 生活让她曾经迷茫过, 青春也给她带来不可擦去的伤痕。但是最后的最后, 她释怀了, 她看到施洁对林静的爱, 那种用生命去爱林静, 让她重新开始了对自己人生的思考, 她选择了放手, 选择了离开, 去过着属于自己的新生活。也许郑薇的看透, 也是真正从青春走上成熟的转变。

爱情, 年少的我们都在做着爱情的梦, 那个梦是多么的美丽。可是当真正经历了爱情的洗礼, 才发现爱情这场戏, 不是你想抽身就能谢幕, 有很多时候是由不得你的。年少的那些欢乐歌曲, 被悲伤的情歌所取代, 听着一首首悲伤情歌, 寻找和自己相似的心情。脸上洋溢的笑容, 转过头后却是自己偷偷的落泪。长大后的笑容与少时的笑容, 原来有着天壤之别, 看上去是滴血的玫瑰。

阮莞因为看清了赵世永决定堕胎, 一个人孤零零面对与自己的孩子永世隔别的瞬间, 她的心是凉着的, 因为她爱的人, 无法给她想要的勇敢的爱, 当她走向手术室的时候, 郑微却大喊对她说:“你还有我”。长大的途中, 懂了很多道理。儿时, 围着父母身边转悠;长大, 开始寻找爱情, 忽视了亲情。可是, 当爱情把你伤的体无完肤的时候, 却是亲情和友情在给你疗伤。

黎维娟从乡下走出来的女孩, 为了大学梦, 她毅然决然抛弃了复读一年时交往的男友, 大学中她学会了很多, 也开始了都市生活, 毕业后选择嫁给一个企业老板, 宁愿做一对孩子的后妈?她的选择是因为摆脱贫穷的生活, 没有背景的她, 只能靠自己仅有的外貌在都市的一隅博得属于自己的一块天地, 没有人能评论对与错, 每个人自己的选择, 有不能言说的无奈。这也是郑微和阮莞她们独有的魅力, 珍惜彼此走到至今, 她们之间的友情还是当年学生时代的纯真不曾改变, 这是一份多么难得的友情, 没有经历岁月的变迁, 人情冷暖的洗礼。

朱小北, 看似假小子乐观开郎的女孩, 但也有着自己不能对他人言说的秘密。用外表坚强掩饰内心的不安, 靠着姐姐来养活自己读书, 背负着姐姐的期望, 自己要命的自尊, 容不得被诬蔑, 这就是外表坚强身体瘦弱的小北。将自己装扮成男孩子的样子, 但女孩的内心却掩饰不了对许开阳的暗恋, 是单纯美好的对爱情向往。她的大学生活结束在那次为维护尊严的爆发。但是后来的她依旧找到自己人生坐标, 找到适合自己人生发展的道路, 此时的她已经不再是朱小北。

曾经以为, 爱是天长地久, 一辈子的承诺;现在才知道, 爱是含泪的微笑, 是刀剑上的狂舞。曾经以为, 爱一个人就要厮守;现在才知道心里爱过一个人就好。爱了, 痛了, 等了, 怨了, 放了, 走了, 笑了, 哭了, 这就是青春后的成长。

每个经历过青春的人, 心里都藏着一滴泪。这段青春旅途, 每个人也经历着这样的人, 一个给了爱情幻想, 给了爱的启蒙, 给了白头偕老。这样的三个人, 哪个才是自己爱的?白头偕老的一定是爱自己的吗?给了自己爱情幻想, 没有牵手的就不是爱自己的吗?给了你爱的启蒙离开你的, 他就不爱你吗?

青春转眼几年即将过去了, 接下来迎来的是自己的成熟。这个时候发现亲情与友情的可贵, 在你最无助的时候, 爱情显的多么渺小与可怜, 亲情友情才是你强大的支柱。

青春, 在经历的时候是不懂;成熟, 在经历后是开始懂得。可是这个时候我们已经回不去了。青春是用来怀念的, 那些懵懂的爱情, 那些纯洁的友情。爱情的保鲜期总是那么短暂, 而友情的保鲜期却是那么长, 不管是昙花的爱情, 还是满天星的友情, 我们懂的珍惜就好, 当年老时候, 还有曾经的回忆, 那个叫做青春的画面。

电影的叙事已经做到非常棒。把四个女孩的故事穿插好, 说清非常难。但是, 这种类型化, 是否反而遮蔽了青春的问题——堕胎、被开除、暴力斗殴, 等等, 还有标签式样的个性——这些是电影的必要技巧, 还是必要的装帧呢?但是, 总的来说, 让人感觉轻了一些, 让观众沉思的地方不多——这是人物处理的问题。电影似乎处理不了这么多的人和问题, 只能是更加简单。

每个女孩似乎都有这四个女主人公的身影, 倔强、坚强、柔美、内敛, 都做过童话故事中公主的梦, 走出象牙塔, 梦瞬间清醒, “乌托邦”终归是“乌托邦”, 梦想与现实的反差, 折射出人们在当今社会下的心理困惑。

曾经的爱情, 我们只有祭奠, 收获的却是友情, 始终如一从未改变, 愿我们的友情地久天长, 这份情永远不变!珍惜我们该珍惜的, 失去的就用宽大的胸怀为它祭奠!

摘要:2013年4月26号, 赵薇处女作《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上映, 这一部以青春爱情为题材的电影, 带给我们多少触动。电影主要围绕四个女孩的故事, 在故事中她们经历着蜕变, 从对人生充满幻想到最后不得不正视现实的过程。从故事中我看到了自己的青春, 因此深有感触, 以《曾经的青春》为题观后有感。

关键词:青春,爱情,友情

参考文献

[1]《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台词

篇4: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在几乎忘了自己读过辛夷坞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时,看到赵薇要翻拍这部小说,瞬间就坐上记忆的高铁,那时青春饱满鲜嫩,如今连青春小尾巴都快抓不住。于是好像总有一种感觉——再看这部电影是因为怀旧风在作怪,但电影的魅力正在于此,让匆忙奔走的脚步暂时缓一缓,回头看看曾经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然后万般感慨:“你妹!老娘也曾年轻疯狂过。”

导演:赵薇

编剧:李樯

主演:赵又廷、韩庚、杨子姗

刘雅瑟、江疏影

类型:爱情/青春/文艺

上映时间:2013年04月26日

影片摘要:18岁的郑微满怀期冀地步入大学校园,开始她的追爱之旅,谁想心上人林静出国留学。郑微备受打击,患难时刻却与室友阮莞、朱小北、黎维娟及师哥老张结下深厚友谊。面对富家公子许开阳的追求,郑微不为所动却爱上表面冷酷、内心善良的高材生陈孝正,于是疯狂反击演变为死缠烂打的追求,两人终成甜蜜恋人,毕业在即陈孝正却迫于家庭压力选择出国。

小说人物众多,赵薇也尽量在电影里保留了除三个主角外的配角,他们的存在,都是我们曾经的缩影。赵薇说:“我希望这部电影能够唤起大家对青春的感觉。”

→ 有些东西比感情更重要吗

《致青春》并不是那种轻松调子的爱情喜剧电影,它讲述的是内地“70后至80后”这代人的青春史。这一代人年轻时的状态很多都是对生存的追求,“生存的追求”,本身就容易催人泪下,因为你必须舍弃一些东西,才能得到你想要的。

陈孝正,背负着“知识改变命运”的包袱,他代表着那个年代正在奋斗的一群人。偏偏这样孤傲、具有疏离感的气质吸引了我们阳光灿烂的女主角郑微。生活的优越让郑微敢爱敢恨,她的感情是直接而热烈的,为了追求从小暗恋的邻家哥哥林静而考进他所在的学校,在感情不被林静接受后转而爱上陈孝正。如果说少女懵懂的心情是给了林静,那么作为女人一生中最热烈的爱,则是给了陈孝正。她的出现也像一把锋利的刀,撕开陈孝正苍白阴冷的生活,带进阳光和温暖,他无法自拔地爱了。但命运的安排让他最终选择了现实。

10年后,三人再次阴差阳错相遇,林静用玩世不恭来掩饰自己纯洁的爱情,好像在经过岁月熏陶变得沉稳世故后,再提对爱情的纯洁是很不好意思的。陈孝正则再次别扭地面对理智与情感的艰苦博弈。而在年轻的时候放弃痴心的高富帅,选择陈孝正的郑微,成长为成熟淡定女人后,却不愿再冒险了。

→ 女主郑微感情有赵薇的影子

这部电影是赵薇的研究生毕业作品,也是她作为导演生涯的处女作,大家都好奇赵薇是否借这部片和自己的青春告别。说到赵薇的青春,难免就想起她在读书时认识的黄晓明、陈坤,三人是当时北影有名的“三剑客”,尤其是黄晓明,曾经公开表示见到她第一眼就喜欢她。虽然学生时代表白被拒,但黄晓明始终守护着赵薇,“他拒绝了我,但我仍愿意帮她抄笔记,陪她上厕所。”说到这一段,又想起赵薇曾经的那些绯闻男友,并不是刻意要去八卦,但是相信你我都觉得赵薇选这部片作为处女作,多少会和自己的个人经历有关。就连原作者辛夷坞也提到:“她告诉我,想拍這部电影,就是因为她在其中看到了她年轻时的影子,女主角感情青春的经历,跟她很相似。”

在那么多或真或假的感情后,赵薇最终选择黄有龙,结婚、生子。要说没有联想到赵薇和片中女主郑微有何关系是假的,饰演陈孝正的赵又廷也说:“看完剧本我觉得郑微就是赵薇,了解她的人觉得就是她,几乎一模一样。”

其实,你、我、他、她,我们身边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是“郑微”、“林静”、“陈孝正”,还可能是“阮阮”、“朱小北”等人。在我们青春年少时都曾爱过一个人,也有可能为了面包放弃爱情,不是有句老话嘛,谁年轻时没爱过一个“人渣”呢?还要补上一句,谁年轻时没当过一回“人渣”呢?最后老天眷顾,遇见个能给自己家庭温暖的人,于是便收拾收拾嫁了、娶了。这就是青春,这就是成长。

不过对于大家这种种“自以为是”的猜想,赵薇毫不犹豫地否认:“完全不是(和自己的青春告别)!当然,很难说没夹杂个人爱好或个人经历,但这部戏人物众多,很多年轻观众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熟悉的影子。”

→ 成熟的导演要会扇演员耳光

尽管所有人都觉得赵薇就是“郑微”,但赵薇还是选择只当导演,不出演片中任何角色,“这个电影的主题是关于青春的,是一些年轻人从十几岁到三十几岁的故事,其中青春的部分占60%,成长部分则在40%左右。我需要更有活力的演员,能演出那种青春期的感觉。”赵薇缺少这种心态,是因为她已经足够成熟到当导演了。

而赵薇这个导演也当得非常称职和霸气,有一场戏是需要郑恺演出情绪爆发的愤怒感,但拍了好几次都没有感觉,郑恺说:“要是现在有人打我两个嘴巴子……”话都没说完,赵薇就抽了他两个耳光,然后扭头就喊开机。

对此赵薇的回应是:“这个片子新人多,但又有非常重的情绪戏,我就必须让他们崩溃,感受到痛苦和压力。我本身是做演员的,我知道演员缺乏什么,缺乏的时候又需要怎样的刺激。”记得黄渤在录制《康熙来了》时,也提到过难堪的事情是拍好一条戏后,导演或没反应或对演员的演技表现质疑等等。当时还挺为黄渤吃到这些“耳光”而替他叫冤,如今听了赵薇一席话才明白,作为导演,她真的是成熟了,而且非常明白这里的规则。

→ 青春终结残酷现实开始

赵薇的成长是她个人人生阶段的一个结束和另一个阶段的开始,也是我们“70后”“80后”的成长,这必将是伴随着青春的结束,现实的开始。

有人说过一句话:“幸福的生活就是当你睁开眼睛,心中对这一天充满期待和喜悦。”可是当大部分人被闹钟催醒、打着呵欠挤公交和地铁去上班时,被城市的钢筋水泥包裹的我们,离曾经的美好就会越来越远。同时,我们的要求被提高了,跑几个街区为爱人买豆浆油条也只出现在电影里,我们笑点越来越低,泪点和G点却越来越高。以前牵个手就能兴奋半天,现在遇见一夜情就像吃顿饭一样简单。

我们在渐渐枯萎、老去,但总有不断成长的人在经历青春,我们对他们的幼稚行为嗤之以鼻,心中却有不愿承认的羡慕和惆怅,还要嘴硬说:“我擦!谁还提青春,真是矫情。”不过却又在不为人知的角落里,偷偷被触动尘封很久的往事,然后那些曾经的经历,又那么叮叮当当地鲜活起来。

触动我们的,或许是一本书、一部电影、一句话……这一次,是因为赵薇说:“像你,像我,我们都在工作岗位上待了很长一段时间,我觉得可以去拍一拍曾经的踪迹,拍拍曾经的我们和现在的我们。”所以,《致青春》才会引起那么大关注,它触动了我们来不及用文艺的小心思去缅怀,就湮灭在万丈红尘中的青春过往。

也许麻木了很久的我们应该庆幸赵薇选择拍摄这部作品,有别于其他轻松、玩闹、简单的青春路线电影,是一部大气又灿烂的片子。有些人终究是用来怀念的,有些事住在心里却消失在生活中。话虽煽情,但还是要借这个机会,举杯致我们逝去的青春,致我们曾经爱过的人。

篇5: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观后感

最后郑微到底有没有和陈孝正在一起,最后林静到底有没有去找施洁,最后老张还在一直送满天星给阮莞吗,那个讲师刘云是不是朱小北,一切的问号都没有结果,青春本就是个遗憾和回忆共存的产物,我们不能去弥补过错也对过错无能为力。当黎维娟嫁给一个50岁大款当了两个孩子的后妈,当阮莞为了结婚而相亲和一个见了六面的男人订婚,当陈孝正开始吸烟为了绿卡和美国女人结婚生子,你会发现成长就是生活逼你成了自己曾最讨厌的人。青春回不去,但即使是脑海里仅存在的片段也找不出最恰当的辞藻形容他的美好,我们不能做到青春活得不留遗憾,但要做到在青春里活得心安。

其实,青春从来没有离开过,虽然它是限量版,但这部电影,却可以让它永远留在曾青春过的你我他心中。青春它是一剂永远从中找到安慰的良药。是怀念是记忆是怅然是惘然是心醉是心碎……难以临摹的空气……

篇6:《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观后感

全片没有提一句“我想和你好好的”,我却处处都能感受到影片主人公想要和彼此好好的那种强烈的愿望。影片从一场感官很刺激的和兰博基尼的飙车开始,喵喵和亮亮相遇了,相爱了,在一起了。影片开始两人之间充满了浓浓的甜蜜和爱意,慢慢的矛盾产生了。亮亮和女同事暧昧,和前女友藕断丝连,谎报自己的行踪欺骗喵喵…喵喵开始查他短信查他信用卡,用他手机给他女同事打电话,跟踪他,在房间里放摄像头,跟他闹…

来观影之前看到了很多评论说喵喵是个很“作人”的女朋友,跳楼威胁男友,酒瓶砸头不让男友走,逼男友脱了光衣服只为留住他,追着只穿短裤的男友满大街的跑大吼大叫,以身挡车…看到这些,你一定会和我没看之前想的一样,女生在恋爱里有点小任性无伤大雅,但怎能如此不知轻重?但我相信当你看过了之后你就会如我一般,理解喵喵全部的疯狂和任性。她如此这般不过是因为亮亮没有给她足够的爱和安全感…

试问哪一个女人受得了男友天天把前女友的照片贴在自己的房间不摘下也不收起来问起来他还振振有词完全不觉自己有丝毫不对?试问哪一个女人受得了男友整天和前女友藕断丝连今天送这个明天送那个,雨夜还深夜冒雨瞒着女友给前女友送东西还在咖啡馆闲聊拉手喝咖啡?试问哪个女人受得了男朋友和女同事不清不楚的暧昧着,三天两头瞒着自己去夜店鬼混还撒谎说哪儿都没去就在家…

如果你是喵喵,面对一个像亮亮这样做法的男友,你当如何?你还会觉得喵喵太“作”太无理取闹了吗?喵喵查亮亮短信打他女同事电话是因为亮亮骗她加班结果却在和送他“我爱你”小彩灯的女同事一起吃饭,她跳楼威胁亮亮是因为他不觉自己有错发了脾气就要走,她跟踪亮亮是因为他瞒着她深夜冒雨给前女友送东西还在咖啡馆暧昧聊天吃蛋糕,喵喵在房间里放监视器是因为亮亮从未给她安全感和满满的爱,从头到尾她都只是个渴望得到爱的一心爱亮亮的傻姑娘,喵喵哭着闹着求亮亮别离开她,宁愿放低自己委曲求全留下亮亮只因为她爱他…

而亮亮呢?不会检讨自己不端正态度只懂发脾气躲开喵喵,这样的恋爱怎能长久?影片中我处处能感受到喵喵那种“我想和你好好的”的渴望,而亮亮除了伤心难过,又给了她什么?我承认,看到后来喵喵和亮亮在大街上闹,喵喵哭得歇斯底里,她声嘶力竭的求亮亮回来,我很心疼她…一个没有安全感,一心求恋人全部的爱的女人,她究竟做错了什么?

篇7: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观后感

——题记

郑微去大学报到那天的天气或许就像青春的开始。闷热得让所有人都汗流满面,空气稀薄得让人一不小心就会窒息。因此,青春也就自然既热烈又飘渺,让人欢欣鼓舞又催人欲哭无泪。

而毫无疑问的是地球在一刻不停的转,事物在分秒不停的改变。当这样的烈日过后,迎接我们的必然是落寞的凉秋;当生活一天天平静下来,我们进入的也必然是无声无息的日子。

没有人可以一脚踩进两条奔流的河,也就没有人可以带着以往的经验进入自己的青春。所以我们都只能像林静所说的那样摸着石头过河。那,既然看不清,细腻多疑的思想怎么会误导不了我们做出错误的判断。

其实,在科学的每一领域都有自己的允许误差,在每个人的人生里也有自己的允许误差。所以,当陈孝正以“我的人生是一栋只能建造一次的楼房,我必须让它精确无比,不能有一厘米差池”来刻意要求自己的人生时,上天一定也会和他‘较真’一次。

在这么大的世界里,谁都无法成为中心。曾毓和许开阳因此成为了不自量力的角色,自己的生活和未来都无从下手去规划,又怎么能去掌控别人的方向。

虽然生活有时候也像映射,但不同的是,数学上的映射条件我们可以自定义,而生活的映射条件并不是我们一个人说了算的。无论我们有着怎么样的开始,都不能意味我们有怎么样的结束。

郑微和林静。开始很清纯,或许是为了让彼此后来更朦胧;郑微和许开阳。开始很无赖,或许是为了彼此后来必无果;林静和施洁。开始很突兀,或许是为了彼此后来更纠缠;郑微和陈孝正。开始是敌人,或许只是为了让彼此在后来爱得更深,爱得更痛;阮莞和赵世永。开始很甜蜜,或许只是为了彼此之间慢慢变得更悲惨;张开和阮莞。开始谁也猜不到,或许是为了后来让我们谁都为之感动。

“曾经我们都以为自己可以为爱情死,其实爱情死不了人,它只会在最疼的地方扎上一针,然后我们欲哭无泪,我们辗转反侧,我们久病成医,我们百炼成钢。你不是风儿,我也不是沙,再缠绵也到不了天涯。”可能爱情是会死人的,不然阮莞怎么会在快要结婚的时候为了和赵世永去听一场演唱会而最终冷冰冰的躺在了床上。

生活和爱情的意义根本没有标准是去衡量。当朱小北因为捍卫自己的人格而被校方开除的时候,我们谁也不敢在一旁哪怕低声提醒一句叫她低头认错赔偿;当黎维娟为了能过上很好的物质生活而选择和一个50多岁的大亨结婚并成为别人的后妈的时候,好姐妹郑微也没能阻拦一句;当郑微说阮莞只有她的青春才是真正不朽的时候,我才知道很多人,很多事,没有值与不值。

表像我们很容易看到,可是内心我们却无从窥视清晰。有时候,我们并不知道身边有多少关心自己的心,有多少爱慕自己的情。虽然像张开那样的人不多,但像阮莞也同样存在。一个爱了别人一辈也没人知道,一个被爱了一辈子也不知道。

29号下午看完电影,晚上和一帮同学走在北站附近的街道上。虽然只经过一次那里,但走着走着我却熟悉起来。停下来认真一想,原来那条街就是去年刚来报到时下车后去的第一条街。更让我感叹的是,竟然从我在沈阳度过第一晚的宾馆门前经过。我仿佛看到了那天拎着包的自己。看着身边的同学,想起林静说的那翻话“一辈子那么长,一天没走到终点,你就一天不知道哪一个才是陪你走到最后的人。有时你遇到了一个人,以为就是她了,后来回头看,其实她也不过是这一段路给了你想要的东西”。

是啊。一辈子那么长,我们有谁能预测完自己的整条人生大道轨迹。身边的这帮同学,在七个月前,我根本没有一点概念,更加不可能预知29号会是她们陪着我去电影院看这么一场电影,更更无法预知七个月后是她们和我一起走过2012年10月12日晚我度过的那家宾馆门口。

篇8:《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观后感

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

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

含着泪我一读再读

却不得不承认

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席慕容《青春》

改编自辛夷坞的同名小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成为赵薇执导的荧屏处女作。于2013年4月26日全国公映, 在人们的众星捧月中拉开神秘的面纱。将32万字的小说作品改编成2小时10分钟的电影文本, 编剧毫不吝惜的删除了原著后半段关于社会职场纷争的种种, 只是用了几个镜头来表达青春终究会被社会化的过程。影片用大量的视听语言侧重诠释一种对于青春的还原, 青春母题中的那份对爱个体的解读, 那份微微的痛感, 和选择的无奈。

当我们穿过崎岖小径之后, 我们眼前突然展现一片高地, 这里道路向不同方向延伸, 美景尽收眼底。我们不得不停下来, 考虑一下我们应该选择哪条路。梦, 不是外力作用于乐器所发出的毫无规律的声响, 而是音乐家所弹奏出的声音。它们是完全有效的精神现象——愿望的满足。1影片的开场描绘了一幅“童话般的梦境”, 在白雪公主和豌豆公主这两个家喻户晓的中国传统童话中拉开帷幕。成年的世界里, 还有没有童话?这是一个永恒的宏大命题, 人人都在探索, 但没有人能找到的真正答案。童话曾经都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停留, 哪怕只有短短几秒。我们幻想自己是童话里的王子和公主, 即使经历磨难, 但最终, 都会过上幸福又快乐的生活。

一、从小说到电影:文本变迁

1. 人物

电影中对于人物的设置有明显的改动, 除了大面积删除了小说后半段郑微在中建职场中的纠纷特别是韦少宜的角色, 还有郑微的职业偶像周渠。电影文本有限的时间段内做这样改变应该说是大胆且准确的。这样的做法使得电影文本的主题更加明确。此外, 影片中的人物形象更加类型和鲜明。 (具体角色参见下表)

郑微一如既往小说里的敢爱敢恨和特有白痴美, 因为融入了性格严谨的上司周渠的性格, 不得不说在影片后半段人物的性格变化有一些突兀。因为对于阮莞的描述和铺垫略显不足, 使得郑微后来的行为有一些突兀之说。

阮莞一如小说中古典美和理智美, 对于阮莞最典型的刻画, 是小说中没有明确写道的:赵世永劈腿的片段。当阮莞陪着情敌去医院做人流的时候, 似乎已经预示了自己的未来。她也许早已经看到这就是未来的自己, 但是在爱情刺眼的照射下, 她选择了逃避。

小说中最有意思的是对于黎魏娟的形象构建, 她是《奋斗》里的露露, 是《北京爱情故事》的石头。她为了物质的现实牺牲了自己的爱情, 牺牲了所谓的幸福。她抛弃了同样穷苦出身, 但未考上大学的男友, 高度洁癖的她却接受了已经有了两个孩子的许开阳。许开阳和黎魏娟的结合属于一个意外, 但似乎也能说得过去。

朱小北, 小说里她是东北的爽朗女孩, 毕业后去了新疆, 后来读了博士。电影中的朱小北是姐姐开包子店养活, 家境穷困。并且加入了一个曾经很敏感的话题:搜身。小北家穷, 但并不自卑, 但她自尊心强, 当被人怀疑偷东西时, 她坚决抵抗。现实中, 权利、自尊起不到任何作用。青春的倔强让她做出最极端的反抗。

2. 情节

改变一:爱情的象征:婺源大槐树。贯穿在小说文本之中对于爱情的象征, 见证了郑微母亲和林静父亲的爱情, 也祭祀了郑微两段爱情之地。在影片中只字未提。这种删除无疑是有一些遗憾, 这是贯穿了两代人对于爱情共同的情结。笔者大胆的猜测是, 这段描述与张艺谋导演拍摄的《山楂树之恋》极为相似, 也许是为了异质而舍弃。当然, 大槐树在影片中也有移情, 开篇的大仰拍水杉树画面、陈孝正和郑微在水杉树下的私定终身等。水杉的出现似乎也升华了大槐树的象征意义, 它不仅仅象征了爱情, 更代表着青春。青春像一颗颗参天的水杉, 美丽、绽放、永不放弃。

改变二:去美国。小说和电影关于两位男性角色对于美国的选择都有一些变化。首先是林静。小说中他去了美国, 后来回国郑微检察长, 在吴江和阮莞的婚礼上遇到郑微。电影中, 他一直默默的跟随郑微, 放弃了美国深造。后来在照顾自杀入院的施洁时和郑微偶遇。另外是陈孝正, 小说中他选择去美国经过了复杂的内心斗争, 特殊环境中成长的他最终没能反抗母亲, 放弃了自己的爱情。回国后重新来到中建, 和郑微相遇。但是电影中确由曾毓来替换了母亲的说服。美国, 这个地域符号明显有着其特别的符号能指, 它所指的是一种社会化的价值体现。现实的人们在选择时常常会面临这个问题, 有得必有舍。

改变三:郑微的选择。在小说的最后, 郑微选择了给她有安全感的林静。在接受了林静的求婚后结束。电影的结局很明显是开放的, 她像之前的很多青春爱情电影一样, 并没有做出肯定的选择。影片结束时, 她来到阮莞的坟墓前, 和阮莞告别, 和青春告别。

二、青春的认同

巴赞说过:“一部好的电影其实中间是有‘空洞’的, 这个空洞是让观众把自身的情感投入其中。”“当电影观众根据影片及其含义来进行自我定位时, 景象阶段的自我反省就变成了电影观众的自我意识。”2拉康也曾说过, “正如我时常强调的那样, ‘镜像阶段’并不仅仅限于个体发展中的某一个阶段。它还具有一种示范性作用, 因为它揭示了主体与其自身幻象的某种联系”3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 一部好的青春电影, 在于悄无声息中获得观众的认同, 让所有的青春在这里产生共鸣。爱, 是青春的最旗本的母题之一, 《致青春》了类型化了各种各样的爱的原型。郑微的爱是冲动和执着, 她的爱不计理由不怕付出, 像轰轰烈烈的暴雨。爱的深, 伤的也重。阮莞的爱是生命和理性, 她的爱事实上是很矛盾的, 她将爱情捧的至高, 但感情的爱情是否能在理性中得到圆满, 这很未知。老张的爱是默默与无私, 就像他送给阮莞的满天星一样。也许世人中这样的爱才最伟大。

赵世永的爱是懦弱。许开阳、黎维娟的爱是物质。但似乎更接近现实。至于陈孝正和林静, 他们的爱构建在各种各样复杂的因素之上。

影片一直也在构建一种对于回忆的认同, 新生入学、崇拜的明星、参加社团、逃课翘课使用违规电器, 每一个从青春度过了人都能在里边找到熟悉的自己。

三、诙谐青春

幽默理论中的乖讹论认为, 言语幽默中包含着某种不和谐因素, 听话者在察觉这种不和谐后, 重新解释整个事件, 最后发现现实与期待相悖, 造成意外的惊奇, 幽默效果随之产生。幽默效果是是同一能指的两个不同所指之间的对立不协调。4赵薇的《致青春》中就使用了大量乖讹式的幽默表达, 电影文本并没有延续小说蕴含的那种暖伤, 辛夷坞的文字读起来清新现实且忧伤, 赵薇的电影充斥着一种果敢的坚强。入学火车上的郑微的“黄粱童话梦”, 闯入林静宿舍的“负心汉”桥段, 挡在林静舍友私处的《安徒生童话》, 许开阳和郑微泛舟湖上求爱不成愤怒的跳进及溪的水里, 陈孝正第一次听到郑微表白时蹩脚的反映。影院里一次次哄堂大笑似乎让人觉得是在看一部喜剧片而非爱情青春片。而这些幽默点的设置巧妙构建了的观影情绪的调节。赵薇也同样用她的幽默解读了年少时那种对于“性”的懵懂认知。当陈孝正和郑微在大树下拥吻, 认可他们之间的爱情时, 陈孝正将手深入郑微的上衣中。郑微突然问到:我是不是特别小。亲昵的感觉戛然而止, 陈孝正躺在草地上回答:挺小的, 不过我也没见过大的, 我也不知道。

也许原著作者和电影导演都是女性的关系, 不得不说本部影片中对于女性形象的刻画成饱和度要远远大于男性。《致青春》的所有女性形象都是完整且具有个性的。男人却各有各的懦弱和不完整, 甚至是父亲的缺失。

“记忆不光是过去时间在我们脑里打下的印记;它是一个看护人, 守护着那些对我们最深切的希望和最深切的恐惧、有意义的时刻。”5青春就像是林静手上的那一道疤痕, 是一道永恒的印记。《致青春》的成功, 不乏赵薇的明星效应, 但她最大的卖点, 是人们对于青春抹不去的追忆情结。影院中, 观影结束的我们看的不仅仅是当年的“小燕子”蜕变成女导演的过程。我们关注的, 是那些年我们还在相信却逝去的爱情, 和曾经在我们心中如今逝去的童话。

注释

11 .弗洛伊德.吕俊等译.释梦[M].凤凰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0p103.

22 .麦茨等著.吴琼编.凝视的快感:电影文本的精神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75.

33 .曹拉康.弗里斯特、米勒译.佛洛依德论技术.剑桥, 1988:74.

44 .黄秋林.言语幽默解读的认知符号学分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年9月, 第22卷第3期p64.

篇9: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美剧《绝望主妇》终于在第八季完结了,大云的QQ签名更新为:Goodbye美景镇的主妇们。当这些可爱的人陪伴我们从大一新生也变身成为主妇才恍然意识到,我们已经毕业4年了。好怀念大学时姐儿几个群居在一起每天吐噜每天看主妇的时光,一切仿佛昨天,一切近在眼前。仿佛阿光那句“以后一定要像Lynette Scavo一样多生娃,至少仨”的豪言壮语刚刚在耳边飘过,而时光却迅速把我们从女孩变成了女人,一幕幕的场景就像一张张绚烂的剪贴画,串连成一部即将谢幕的电影,播放着曾经的快乐和忧伤,记录着曾经的青春和过往,gaby说,我会非常非常想念这一切,非常非常想念你们。我们又何尝不是呢?阿光说她前不久回学校了,辅导员蒋老师已经不在文传系了,四食堂的鸡肉块依然就给那么几块,北门的米线店停业了,荣鹏糊饼依然爆满排队……还清晰的记得大学开学的那天满怀期待的心情,可惜的是,那段时光再也回不去了,只能在记忆中追寻。

大学,在攫取知识的同时,也让我们收获颇多,比如友谊,比如爱情。毕业季,校园里,总是弥漫着温馨而伤感的离别气息。在你焦头烂额地发简历,惴惴不安地等待用人单位的回应,在烈日下奔命寻求一个饭碗的时候,你是否也同样得面对这样一个难题:“毕业了,我们的爱情怎么办?”

永远都忘不了为了闺蜜NaNa在深夜的篮球场嚎啕大哭的画面,当时的男友一直暴躁不厌其烦地追问我是为了什么?他那些所谓“不值得为了朋友怎样”的安慰对我一点效果都没有,他永远都不懂女人之间的友谊也可以如烈酒般爽烈,他永远都不知道我是多么恨透了那个深深伤害了闺蜜而我却毫无办法的苦闷与委屈。也是那一次,证明了我和他是多么的不合适。青春年少时,你或许一见杨过而误终身?又或许你寻寻觅觅的良人还不曾出现。很多东西,例如青春,似乎本来就是会失去的,失去了便不是灾难。

也许你曾经把最好的青春都灌溉在某个男孩身上,用尽了笑和泪,让爱萌芽,虽然最终也没开出一朵花,可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即使没有他们,我们的青春也不会永垂不朽。正如故乡是用来怀念的,青春就是用来追忆的,当你怀揣着它时,它一文不值,只有在将它耗尽后,再回过头看,一切才有了意义——爱过我们的人和伤害过我们的人,都是我们青春存在的意义。

篇10:《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观后感

电影艺术方面的评价我就不说了,一是我个人还没有这方面的素养,二是在艺术方面确实存在很多不足,这些不足就没必要拿出来说了。那么,我就电影的内容写下我的一些感想。

这两年我的思维习惯有了些变化。以前是非常理性,喜欢严密的逻辑推理。而现在呢,慢慢开始以感性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凭自己的直觉去分析问题,就连做科研的时候都是以自己的直觉来找到灵感和一些好的想法的 ,而不是通过理性的思考,当然有必要的理性分析还是有的。我想这是从我说过的一句话开始的:思考,意志力,独立,感悟——目前我认为一个人最重要的能力。当然,我想我也是受别人影响才会把感悟看得这么重要的。

青春是什么?

每个人对于青春的定义都不一样。由于青春是感性的,无法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这正是我把感悟作为一种很重要的能力的原因。

郑微的青春是无悔的,敢爱敢恨,有一颗勇敢无畏的心。是的,很多人都会对此产生共鸣,我想选择以女性的形象来诠释这种青春也是有原因的,一方面更可以博得男性观众的共鸣,另一方面显得充满叛逆,新奇,另外许多女性观众深深藏在心底的秘密也可以在影片中得到释放,就像在做一个梦一样。说实话,这种女生我是不太欣赏得了的,只知道无理取闹,确实很惹人讨厌,最后她和陈孝正两种截然不同性格的人居然走在了一起,真是不可思议。但是,没有经历过这种事情的人会觉得很难理解,我想,如果你碰到类似经历的话,你也会爱上郑薇的。 至于郑薇工作后的改变,是理所当然的,不管你的青春是什么样的,生活最后都会把你的棱角磨掉。 因此,这也是郑薇是女主角的原因,她在电影中的变化最大。她想表达的是:青春是用来怀念的,青春是无悔的。

陈孝正这个人我觉得电影里展现得不够具体,因此我先看了一下别人对陈孝正的评价。我想,我之所以觉得他在电影里没有完全诠释的原因是,我自己和他有一些相似之处。我对自己的过去比较了解,因此觉得陈孝正并没有诠释的很好。他家境不好,母亲管得严,喜欢独处,不善与人交往,每天早上六点半起床锻炼,晚上均在图书馆……好吧,罗列的这些好像我都有 。他的建筑模型比他先出场,他比喻自己的人生是只能建造一次的楼房,必须精确无比,不能有一厘米的差池。有人评价他是自卑的,但在电影里我没有看到哪个细节或者哪件事表明他是自卑的。而且刚开学,就有学院副院长的女儿作为他的朋友,我想这点让我看不到他的自卑。然而,我的确是个感情自卑的人,经济上基本上不会有自卑,因为我对物质和金钱没有追求,我想这是与陈孝正的差别。我想张开才是自卑的,这到后面再评论。我说了这么多,只是想表达,陈孝正这类人物确实有很多,但是电影只是通过旁白和侧面来刻画他,显得不够具体,他的性格特点没有得到完全诠释,称不上男主角。这可能赵薇第一次当导演,而且自己是女性的原因吧,对男性人物形象的刻画还没达到拿捏得当的境界。总之,给我的感觉就是,电影的男主角换成是别人也行,而且电影所体现的陈孝正的作用就相当于配角。

我一直没搞清楚郑薇为什么会喜欢陈孝正,也有人会有这样的疑问。而且,他们成为情侣之后,四年是怎么过来的,电影里所体现的只是恋爱刚开始的画面。我想这种情侣相处至多几个月就会分手,当然这要取决于郑薇了,也就是她到底看中了陈孝正哪一点。我想,郑薇一直是主动的一方,对于她这种女生来说,和陈孝正真的不是一路人。我个人觉得,电影应该花更多的场面描写他们四年一起经历的困苦和欢乐,这样才能体现青春的珍贵,以及郑薇为什么喜欢陈孝正!对于郑薇后面说的话“青春是用来怀念的”才更感人。然而,我想导演是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的。我觉得施洁对林静的爱都比郑薇对陈孝正的爱刻画得更好。

至于毕业的时候,陈孝正选择出国,我同意他的选择。每个人都是有梦想的,你不能说哪个人的梦想是好是坏,我就想以后很有钱,你能说我的梦想是坏的吗?凭什么每个人都得有相同的梦想,那世界上那么多人,每个人都一模一样,这个世界还有意思么?因此,他选择出国没有错。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没有谁必须依赖谁,这也是陈孝正的爱情观,其实他们的爱情观就不一样。但陈孝正并没有对郑薇说分手,谁说出国了就必须分手,谁说出国了以后就一定不会和郑薇结婚。陈孝正不是回来找郑薇了么?爱情,不是两个人必须厮守在一起,而是两个人分开之后,走着走着又走到了一起,这个时候才是通向婚姻殿堂的道路。 至于陈孝正在国外和别人结婚,可以理解,他一个人在外面,孤苦伶仃,也许别人曾给过他帮助和温暖,更何况人就不能犯错误吗?他自己说是为了拿绿卡,也许他自己结婚后发现,这不是自己想要的婚姻生活呢?肯定不是他想要的生活,要不然怎么会回国找郑薇呢?

当然,陈孝正因郑薇的改变在电影里还是体现得很好。郑薇等她吃蛋糕的时候,是用书垫着坐的,后来回国找郑薇的时候,是直接坐下的,而且还抽烟(前面在门上贴“禁止抽烟”),前后鲜明的对比可以看出导演还是花了心思的。郑薇会不会答应陈孝正呢?那就要看郑薇的爱情观了,而且看她为什么当初喜欢陈孝正。爱情,是永远年轻的,无关年龄。

对于青春,我想朱小北诠释得最好。她的青春是值得还念的。她的青春,才是永不腐朽的。因为她的青春没有太多的爱情,有爱情的青春就不能说永垂不朽。正如林静所说,一辈子那么长,一天没到终点,你就一天不知道哪个人才能陪你走到最后。电影中对人物前后的对比都比较鲜明,这应该归功于剧本。但是电影中的过渡并不是处理得很好。

最后我还想提及的是,张开。这种人乐于助人,甘于奉献,愿意做配角,不能说他圆滑,他的性格就是这样。他这个配角很成功,也可以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的青春也是永不腐朽的,是值得怀念的。其实,得不到的爱情才是真正的爱情。

篇11: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观后感精选

这一两年,是忆青春的高峰年。《那些年》、《匆匆那年》、《同桌的你》、《致青春》……80后的人可能都有看过。故事也许不同,男女主人公也各有各样,但结局一样。青春,冲动、敏感、热烈、绝对、不计后果、天下无敌。

就像书中,郑微在十八岁的时候对美丽动人的阮阮说:“我是谁啊,我天下无敌的玉面小飞龙,有什么我得不到?”,处处泛滥着、洋溢着青春的真实和活力。而不论是郑微、林静、陈孝正的依赖和痛苦;亦或是柯景腾和沈佳宜看到对方幸福时的祝福。每个人都各有各的青春,各有各的幸福。

转眼间,匆匆的少年就成了三十多岁的大叔大婶了,回忆或不肯回忆都已无法阻止。

20--年春节,我参加了两次同学聚会。见到了十几年没见到的好些人。感觉所有的男生都幽默风趣,所有的女生都靓丽柔美。

高中聚会,大家90%的时间是怀旧!回忆当年青葱岁月中无限的笑点以及笑点背后若有若无的感悟!我能理解大家不谈现状的顾虑,能觉察出曾经熟悉的每天争抢着吃别人饭盒中好吃的东西的同窗因久久未曾联络的疏离。我也有着与大家一样的想要放弃所有的世俗和等级,回到那时唯一的判断——“男生”、“女生”、“好看的女生”。

而正月初五的`大学同学聚会大家更多的谈论的是现状,现状的工作,现状的生活,现在的家庭和孩子。大家毕业于相同的专业,很多同学现在都是同行,所以在工作和事业上可聊的会比高中同学更多一些。

与大学同学的事业近区域、专业同方向不同,自高中毕业之后,大家有着五花八门的价值观,从事着很多彼此间陌生的行业,短时间内零功利碰撞的捷径就是“那些年我们一起读书的日子”。在高考紧箍咒的陪伴下,十七、八岁时在意的,争取的,躲避的,任性的,现在都能让人笑出眼泪。这是为数不多的不加思索的发笑与被笑。

两个聚会,都有个环节,是每个人都谈谈自己这几年的状况。没来的同学也时髦的发来了视频祝福。看着远方的美国的、深圳的各地的同学,真的非常亲切!集体捉弄老曹同学的场景,仿佛让我们一下又回到了高中、大学时光。看着当年的那些照片,回忆起高中、大学时代,感慨无限。

同学就是可以让人暂时撤防的一群人!我会想,怎么以前没发现大家的可爱。当时我就想:20--年已经款步而来,给自己一个任务,建立自己的审美体系,让那些发生在当下的人和事,不需几年的发酵,及时感悟和检讨。

当然,聚会并不是人人喜欢,有很多在微信微博非常活跃的同学,是从来不参加聚会的。混的不好的,不喜欢;有些混的好的,也不喜欢。

聚还是不聚,其实非常微妙。

马上又开学了,今年,我家儿子即将成为一年级的小学生了。其实,我有很多很多话想对他说,不过他可能都不感兴趣,也可能是根本听不懂。

上一篇:青年创业先锋下一篇:关于员工辞职报告书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