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城市管理条例

2024-06-26

广州市城市管理条例(共6篇)

篇1:广州市城市管理条例

【发布单位】81905

【发布文号】穗府[1990]40号 【发布日期】1990-04-24 【生效日期】1990-04-2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广州市城市燃气管理暂行规定

(穗府(1990)40号一九九0年四月

二十四日广州市人民政府颁发)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第一条 为加强本市城市燃气管理,确保城市燃气的安全使用和正常供应,维护燃气用户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城市燃气的储存、输配、销售和使用。

工矿企业生产的燃气一部分用于生产、一部分用于生活或外供生产使用部分以及民用燃气专业生产厂的生产也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第三条 本规定所指的城市燃气系指液化石油气、油制气、炼厂气、焦炉气、天然气、混合气及其它用作燃料的气体。

第四条 第四条 本市城市燃气事业的发展,实行统一管理,贯彻多种气源、多种途径的方针,优先供给民用,适当供给公共福利企业、事业单位,合理发展须用燃气作能源的企业。

第五条 第五条 广州市公用事业局(以下简称市公用局)是本市城市燃气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全市燃气的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

城市规划、公安、工商、劳动、计量、物价、环保等部门,应根据各自的职责分工,协同市公用局做好城市燃气的规划、建设和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 规划与建设

第六条 第六条 城市燃气的发展规划,应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新建住宅区和旧城区的成片改造,应按照本市城市燃气规划要求,配套建设燃气供应设施。

第七条 第七条 城市燃气建设工程应严格执行城市燃气工程的设计、施工、技术等管理规范,并实行燃气管道承装准可证制度。

城市燃气建设工程的审批,应报市公用局初审后,方可按正常的基建程序办理。

工程竣工,必须由市公用局会同有关部门验收。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第八条 第八条 城市燃气工程的建设(含贮灌厂、站),其防火、防爆管理,应按现行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执行,其它安全、卫生、电力照明、通风、给排水、交通等设施,也应符合有关专业管理的规定要求。

第九条 第九条 城市燃气工程建设的资金,可由国家、用户等多种渠道集资解决,新增用户均应缴纳城市燃气建设集资费。

向用户收取城市燃气建设集资费,应遵循受益和合理负担的原则。未经市人民政府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用户收取集资费。

第三章 燃气的经营与使用管理

第十条 第十条 经营燃气的单位,应遵循经济效益为基础,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为目的,搞好优质服务。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经营燃气的单位资质标准,应当符合国家规定,未达到标准的应限期改进。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生产、储存、输配燃气的企业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技术管理、生产管理、消防管理、受压设备安全管理、环境保护、计量器具必须符合国家规范和本市的有关规定;

(二)管理机构健全,有一定比例的专业技术人员,有足够的生产资金和符合规定的燃气贮灌设施及运输设施。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经营燃气的销售点(或供应站)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防火防爆责任制度落实,并应有责任人员;

(二)有稳定的、符合标准的燃气来源和安全规范的气瓶库;

(三)气瓶及其它设施的管理使用,应符合有关专业部门的管理规范。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经营燃气单位(含销售点,贮灌厂、站)按下列程序申请办理经营许可证:

(一)持上级主管单位批准的文件和符合本规定第十三条规定有关条件的资料,向市公用局提出申请,领取申请表;

(二)申请表应分别经公安、劳动、计量、环保等部门,签署认可意见后,由市公用局核发经营许可证;

(三)凭经营燃气许可证,向有管辖权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营业执照。

未按以上审批程序办理经营许可证的单位,不得经营燃气。

个体经营者不得以任何方式经营燃气及燃气钢瓶。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自购燃气供本单位使用(含自产自供燃气用于生活的)应按照本规定第十三条和第十四条第(一)、(二)项规定,办理使用燃气许可证手续。

持有使用燃气许可证的单位,不得对外经营。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不具备燃气贮存条件的自购自用单位,应在符合条件的定点单位代存、代管。各定点单位应根据自身的贮存能力,搞好代办业务。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本规定颁布前已开业经营燃气的单位(含自产燃气对外供应的厂矿企业单位)和自购自用燃气的单位(含自产自供燃气一部分用于生产一部分用于生活的单位),应在本规定颁布之日起三十天内,到市公用局补办登记及资质审查手续。

个体经营者应在本规定颁布之日起三十天内停止经营燃气及燃气钢瓶业务。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凡被批准经营、使用燃气的单位,应按市物价部门核定的标准缴纳管理费,管理费应用于城市燃气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使用管道燃气的用户,应依表计量,按期交付燃气使用费。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经营燃气的单位必须按物价部门核准的价格进行销售。

第四章 燃气设施安全管理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燃气厂、贮灌厂(站)、配气站、调压站、液化石油气船运码头及铁路专用线、燃气输送管道以及附设的各种设备、燃气钢瓶等均属城市燃气的重要设施,必须认真做好安全管理和维护工作,如需变更使用的,应按有关规定办理手续。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燃气设施应有明显的标志,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涂改、毁坏和覆盖,不得擅自在设施上修建构筑物或建筑物。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凡进行对燃气设施有危害的施工作业,建设单位必须事先报经市公用局批准,并在专业人员的监护下方可进行。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燃气设施、燃气用具及燃气计量器具的制造、安装、维修、使用以及安全防护、均应符合国家及本市燃气管理的有关规定。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五条 专业抢修人员在处理城市燃气事故的紧急状况中,对影响抢修的其它设施,有权采取应急措施,事后应及时恢复原状,并按有关规定补办手续。

第五章 罚则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六条 凡生产、储存、输配燃气的单位,如不符合本规定第十二条规定的,可责令其限期整顿,逾期仍不符合规定的,可责令停业。

第二十七条 第二十七条 凡不符合经营燃气条件的或不办理经营、使用许可证的,除责令限期改正外,并处以二百元至二千元的罚款。逾期仍不改正的,可责令停止经营,吊销其经营、使用燃气的有关证照。

第二十八条 第二十八条 个体经营者自本规定颁布半个月后,仍继续非法经营燃气及燃气钢瓶的,除责令立即停止营业,没收全部燃气及燃气钢瓶外,并按没收实物价值的50%罚款。

第二十九条 第二十九条 凡自购自用燃气单位,擅自对外进行经营业务的,除责令立即停止对外经营活动,没收非法所得外,并按没收总额的50%处以罚款。

第三十条 第三十条 凡不按本规定第十七条规定期限办理登记及资质审查手续的,除责令限期办理外,并处以二百元至二千元罚款。逾期仍不办理的,则吊销其经营燃气的有关证照或予以停止使用燃气的处理。

第三十一条 第三十一条 凡不按规定期限交纳管理费的,每逾期一天加收1%的滞纳金,逾期三十天仍不交纳的,可吊销其经营或使用燃气的有关证照。

第三十二条 第三十二条 凡使用管道燃气的用户,不依时缴纳燃气费的,每逾期一天加收0.5%的滞纳金,逾期三十天仍不缴纳的,可停止供气。

第三十三条 第三十三条 凡不按物价部门核定价格销售燃气的,可按国家和省、市人民政府有关物价管理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四条 第三十四条 凡涂改、覆盖或损坏燃气设施、标志,除责令赔偿损失外,并按赔偿金额的50%处以罚款。对窃取燃气设施、标志的,应加重处罚。

第三十五条 第三十五条 凡在燃气设施上违章修建构筑物、建筑物的,按违章建筑处理。对燃气设施造成损害的,须赔偿损失。

第三十六条 第三十六条 凡未经批准,在燃气设施上进行危害燃气设施作业的,除责令立即停止作业,补办手续外,并处以二百元至二千元罚款;如对燃气设施造成损害后果的,须赔偿损失。

第三十七条 第三十七条 凡制造、安装、维修和使用不符合国家及本规定的燃气设施、燃气用具、计量器具的单位和个人,可责令停止制造、安装、维修和使用,对已造成危害后果的,须赔偿损失,并按赔偿总额的50%处以罚款。

第三十八条 第三十八条 专业人员抢修城市燃气事故时所损坏的其它设施,事后不按本规定第二十五条规定及时恢复原状或不按规定办理有关手续的,除责令限期改正外,还要追究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第三十九条 第三十九条 燃气管理人员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其主管部门要严格追究其行政和经济责任。

第四十条 第四十条 本规定的行政处罚,按职责分工由市公用局或有关主管部门执行。违反治安管理法规的,由公安部门依法处理,触犯刑律的,由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一条 第四十一条 当事人对城市燃气主管部门的行政处罚不服的,可在接到处罚通知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单位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也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上一级机关应在三十日内作出复议决定,如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在接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期满不申请复议、不起诉,又不执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单位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二条 第四十二条 本规定由市公用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三条 第四十三条 本规定的实施细则由市公用局制定,报市人民政府备案。

第四十四条 第四十四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本规定如与国家法律、法规不符的,按国家法律、法规执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篇2:广州市城市管理条例

广州市人民政府令第 58 号

《广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细则》已经 2011 年 8 月 9 日市政府第 13 届 144 次常务会 议讨论通过,现予以公布,自 2011 年 10 月 9 日起施行

广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细则

第一条 为明确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范围,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促进依法行政,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广州市城市管理综合 执法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市市辖区内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适用本细则。

第三条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依据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对下列违法行为行使行政处罚权:

(一)违反建筑废弃物和建筑散体物料运输管理的;

(二)违反生活垃圾清扫、投放、收集、运输、处置管理的;

(三)违反户外广告和招牌设施设置管理的;

(四)在公共场所或者公共设施擅自张贴、设置横额等宣传品,或者吊挂、晾晒和堆放 影响市容的物品等违反市容管理相关规定的;

(五)违反水域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的;

(六)其他违反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的行为。

第四条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依据城乡规划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对下 列违法行为行使处罚权:

(一)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

(二)未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

(三)未经批准进行临时建设或者未按照批准内容进行临时建设的;

(四)临时建筑物、构筑物超过批准期限不拆除的。

对非法占用农用地、未利用地或者擅自将农用地、未利用地改为建设用地进行建设的违法行为,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依照各自职责共同查处;需要强制拆除违法建(构)筑物的,由属地政府组织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等部门按照法定程序予以强制拆除。

第五条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依据环境保护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对下 列违法行为行使行政处罚权:

(一)在临街门口、道路等公共场地使用发电机,排放的噪声不符合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的;广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细则—城乡规划博客(ChinaUP.info)

(二)除抢修和抢险工程外,超出规定时间,在市区行政街和城镇噪声控制范围内的建筑、装饰、市政工程、清拆施工场地,使用各种施工机械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

(三)因混凝土浇灌不宜留施工缝的作业和为保证工程质量、技术需要的桩基冲孔、钻孔桩成型等作业或者市政工程,未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出具证明,擅自夜间连续施工、延长作业时间的;

(四)工地周边未设置符合规范的围蔽设施,致使大气环境受到污染的;

(五)在建的三层以上的建筑物未设置楼体围障致使大气环境受到污染的;

(六)施工工地场地未实行硬地化致使大气环境受到污染的;

(七)施工期间每天未定时对施工工地洒水、未清除余泥渣土致使大气环境受到污染的;

(八)未在施工工地设置沙石、灰土、水泥等建筑材料专用堆放场地致使大气环境受到污染的;

(九)市政道路、管线敷设工程施工或者工程竣工后不按时清理余泥渣土,致使大气环境受到污染的;

(十)驾驶未冲洗干净的运输车辆驶离余泥排放场所或者施工工地,致使大气环境受到污染的;

(十一)拆除建筑物未采取喷淋除尘措施并设置立体式遮挡尘土垢防护设施,致使大气环境受到污染的;

(十二)在市区焚烧沥青、油毡、橡胶、皮革和垃圾、布碎等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烟尘、臭气的物质的。

第六条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依据市政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对下列违 法行为行使行政处罚权:

(一)污染、损坏、擅自占用和开挖城市道路以及城市广场等相关公共场地的,但污染、损坏、擅自占用和开挖城市道路车行道的由交通行政管理部门行使行政处罚权;

(二)违反井盖设施管理规定,拒不改正的;

(三)违反城市路灯照明管理规定的。

第七条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依据工商行政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对占 用城市道路、广场等公共场所进行违法经营行为行使行政处罚权。

第八条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依据燃气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对下列违 法行为行使行政处罚权:

(一)违反燃气经营管理的;

(二)违反燃气器具生产、安装和维修管理的;广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细则—城乡规划博客(ChinaUP.info)

(三)违反燃气使用管理的;

(四)其他违反燃气管理的行为。

第九条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依据水务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对下列违 法行为行使行政处罚权:

(一)向排水设施倾倒垃圾、废渣、施工泥浆水、污水处理后的污泥等废弃物的;

(二)在公共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保护范围内修筑建筑物或者堆放重物危及供水设施安全的;

(三)妨碍消火栓安全使用或者违法开启消防栓用水的。

第十条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依据建设工程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对下 列违法行为行使行政处罚权:

(一)未取得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施工的;

(二)不按规定使用散装水泥、预拌砂浆和预拌混凝土的;

(三)在建筑物、构筑物中使用禁止使用的墙体材料的。

第十一条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依据人民防空工程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对下列违法行为行使行政处罚权:

(一)城市新建民用建筑,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不修战时可用于防空的地下室的;

(二)侵占人民防空工程的;

(三)不按国家规定的防护标准和质量标准修建人民防空工程的;

(四)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改变人民防空工程主体结构、拆除人民防空工程设备设施或

者采用其他方法危害人民防空工程的安全和使用效能的;

(五)拆除人民防空工程后拒不补建的;

(六)阻挠安装人民防空通信、警报设施,拒不改正的;

(七)向人民防空工程内排入废水、废气或者倾倒废物的;

(八)在人民防空工程安全保护范围内进行爆破、采石、取土、伐木、打桩、挖洞的;

(九)占用、堵塞和毁坏人民防空工程及其出入口、连接通道的;

(十)在战时用于疏散居民的人民防空工程内生产或者储存爆炸、剧毒、易燃、放射性和腐蚀性等有害物品的;

(十一)破坏防护门、密闭门等设备和供电、供水、排风、排水系统等人民防空设施,使其不能正常工作的;

(十二)其他危害人民防空工程和设施安全或者降低防护能力和使用效能的行为。广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细则—城乡规划博客(ChinaUP.info)

第 5 页,共 7 页

第十二条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依据《广州市白云山风景名胜区保护条例》的规定,对发生在白云山风景名胜区保护范围内的下列违法行为行使行政处罚权:

(一)在白云山风景名胜区内进行违法建设的;

(二)在外围保护地带内,建设影响或者破坏景观景物、污染环境、阻塞交通、破坏生

态环境和危及防火安全的建设工程项目的;

(三)在白云山风景名胜区内,因建设工程项目对周围环境及其中的林木、植被、水体、岩石造成破坏的,以及在工程竣工后 10 日内,没有清理施工现场、恢复原貌或者原有功能的;

(四)在白云山风景名胜区保护范围内擅自砍伐林木的;

(五)在白云山风景名胜区保护范围内,擅自挖山采石、采砂、取土和开垦土地的;

(六)在白云山风景名胜区内围填水体的;

(七)在白云山风景名胜区内占道经营的。

第十三条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依据《广州市养犬管理条例》的规定,对下列违法行 为行使行政处罚权:

(一)对犬只的粪便未即时清理的;

(二)随意抛弃犬只尸体的;

(三)占用道路、桥梁、人行天桥、地下通道等公共场所饲养、经营犬只的;

(四)设置坟墓埋葬犬只尸体的。

第十四条 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城市管理的需要,按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增加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行使的行政处罚权,扩大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内容。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行使其他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行使的其他行政处罚权。

第十五条 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应当向社会公布行使的行政处罚权事项和适用的法律依据。

第十六条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程序,行使与行政 处罚权相应的行政检查权和行政强制权。

需要进入建筑物查处违法行为,当事人拒不合作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应当提请公安机关协助,公安机关应当予以配合。

第十七条 下列违法行为经责令改正后又实施的,属于不同时间段发生的新违法行为:

(一)占用公共场所设摊经营、兜售物品;

(二)超出门窗和外墙设摊经营;

(三)超出规定时间施工。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在查处前款规定的第(一)、(二)项违法行为时,对登记保存 或者扣押的工具和物品当场难以清点的,可以直接封存入证据箱(袋)等证据收集容器予以保存或者扣押。

第十八条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送达执法文书时应当以直接送达和邮寄送达为主,以 留置送达、委托送达和公告送达等其他方式为补充。

在调查取证时,当事人应当按照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的要求提供执法文书送达地址并填写送达地址确认书。

当事人填写的送达地址等信息不准确、变更送达地址未及时告知、受送达人或者其所指定的代收人拒绝签收,导致当事人逾期或者未能收到执法文书的,视为送达。

第十九条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应当建立综合执法日志档案,如实记录日常巡查时间、地点、执法人员、发现及处理违法行为情况等内容,作为日常巡查制度考核的主要依据。

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行政许可监督检查情况和处理结果登记制度,发现属于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范围的违法行为,应当及时制止并在 3 个工作日内告知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

第二十条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应当建立综合执法门户网站;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 及其派出机构,应当在其办公场所外明显位置设置专门公告栏。

综合执法门户网站和公告栏是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发布信息和公告送达执法文书的 载体。

第二十一条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应当加强业务培训,建立岗前培训和轮训制度。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的业务培训提供保障。

第二十二条 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负责街(镇)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队的日常管理、指挥、调度和考核,并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

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制定的基层执法队硬件建设

标准,实施街(镇)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队的标准化建设。

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应当协调公安派出所、国土所、规划所、工商所、司法所等基

层单位,配合街(镇)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队进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

第二十三条 上级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发现下级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或者派出机构有不当或者违法的具体行政行为,应当责令改正或者撤销;发现其不履行执法职责的,应当责令改正或者直接查处,并可以书面告知其所属区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者镇人民政府督广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细则—城乡规划博客(ChinaUP.info)

第 7 页,共 7 页

促其履行职责。下级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或者派出机构经责令履行执法职责而拒不改正的,上级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也可以直接查处。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不履行前款规定职责的,依据《广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条例》、《广州市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办法》等相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二十四条 区人民政府不督促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履行执法职责或者督促不力,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的,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可以提请市人民政府或者市监察机关根据有关规定追究区人民政府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不督促街(镇)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队履行执法职责或者督促不力,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的,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可以提请区人民政府或

者区监察机关根据有关规定追究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二十五条 公安派出所、国土所、规划所、工商所、司法所等基层单位不依法履行协 助街(镇)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职责的,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关或者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可以提请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二十六条 本市县级市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参照本细则执行。

第二十七条 本细则自 2011 年 10 月 9 日起实施。1999 年 8 月 1 日起施行的《广州市

篇3:广州市城市管理条例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大幅提升, 城市居民对住宅社区的功能需求已经不仅仅是日常起居这样简单, 住宅社区的安全问题逐渐受到更多关注。虽然城市居民对住宅社区的安全需求与日俱增, 但城市住宅社区内灾难频发令人不安。例如, 2010年上海静安区“11·15”大火致58人遇难给城市住宅社区风险管理敲响警钟;2014年9月19日厦门福园公寓国泰大厦一层小吃店煤气罐爆炸致5人死亡, 16人受伤。城市住宅社区事故频发, 既有我国转型期的共性原因, 也有城市住宅社区的特殊原因。城市住宅社区人口、财产高密集聚集, 人口流动频率高, 常被不法分子、敌对势力或恐怖分子利用成为窝藏据点, 或将城市住宅社区列入其攻击、破坏目标。城市住宅社区公共安全关乎居民安危与社会和谐, 应予以高度重视。如何加强城市住宅社区公共安全风险管理, 提高城市住宅社区的安全水平, 满足居民的安全需求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二、研究进展

2003年“非典”之后, 中国开始建立以“一案三制”为核心的应急管理体系, 并将应急管理上升为法定行为。随着时代变化和新的安全需求出现新的发展趋势:应急管理由减轻灾害向减轻灾害风险, 加强“风险管理”转变;由单纯减灾向可持续发展转变;应对主体由国家响应扩大至地方各级政府, 由单一的政府组织, 扩大至非政府组织、民营企业、普通公众等社会各阶层;应急机制由“应急响应”为重心向“应急准备”为重点转变;引入并强调“风险管理”, 将风险管理作为贯穿于应急管理全过程的重要机制, 充实应急准备阶段工作内容[1,2]。国际上, 澳大利亚/新西兰风险管理标准 (AS/NZS4360) 规定“风险管理”包括风险准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处置4项内容, 风险评估环节是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3];随后, 诸多国家效仿AS/NZS4360这一管理标准展开风险管理研究。参考灾害学相关专家理论[4], 将风险管理定义为:通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得出致灾因子发生概率和可能产生的影响, 采用风险评价方法判断风险等级, 从而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措施避免、降低风险, 保障最大安全的一项管理活动。

目前学术界对“应急管理”及“风险管理”的理论已有必要研究和探讨, 但对具体的“城市住宅社区”层面下的公共安全风险管理缺乏关注。本文尝试对城市住宅社区公共安全风险管理进行研究, 实现以下目的:缩小研究范围, 为城市住宅社区风险管理提供理论参考;具化研究对象, 使城市住宅社区风险管理工作具有针对性;提出工作策略, 推动城市住宅社区风险管理落地实施。

三、现状与问题——以广州市为例

2006年我国正式颁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明确提出“要加强以乡镇和社区为单位的公众应急能力建设, 发挥其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的重要作用”。同年, 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 也强调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要以基层单位为重点。基于国家政策推动, 风险管理工作逐步实现重心下移。

1. 城市住宅社区公共安全风险管理现状

城市住宅社区公共安全风险管理现状从管理主体和风险特征两方面描述:

(1) 管理主体。我国社区管理服务工作始于1986年, 经过28年发展, 如今传统的“单位制”社会管理体制解体, “街居制”逐步被改造。目前, 我国“社区管理”的主体主要有居委会、物业管理公司、街道办、区政府及社会性组织等。具体情况如下: (1) 社区居委会除按照《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日常管理工作外, 还承担了党政部门下放基层的大量工作任务。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社区居委会承担着160多项工作, 需面对20多个部门、近40多项工作的检查或考核, 日常需出具与居民事务相关的20多种证明, 这些工作中近6成是协助政府开展。 (2) 随着城市规模扩大, 房地产行业迅速发展, 物业管理服务公司逐步成为住宅社区管理主体。 (3) 我国实行分级管理的原则即市、区 (县) 、街道 (乡) 三级管理模式,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发展, 街道办事处的机构和职能大大增加, 逐步获得了行政性质, 甚至出现了向承担政府职能的单一主体转变的倾向。 (4) 基于社区多元化的需求, 社区内出现很多非营利组织, 如业主委员会、行业协会、文体社团、各类志愿者组织等。他们以更为精干、高效、灵活的方式, 参与社区管理满足社区居民日趋丰富的需求和社区快速的发展。但目前我国城市住宅社区风险管理并没有很好利用这些社会性组织的资源[5,6,7]。

(2) 城市住宅社区公共安全风险特征有: (1) 成因复杂、相互关联、演化性强。城市住宅社区内环境系统复杂, 水、天然气、电力、信息网络等系统之间纵横交错布局, 相互依赖程度高, 任何一方设施或系统出现问题, 都会关联到其它设施设备安全;此外, 城市住宅社区外部灾害产生的影响和次生、衍生灾害会危及城市住宅社区, 如城市工程事故中水管爆炸导致住宅社区大面积停水, 雪灾导致水管冻裂居民用水困难等。 (2) 灾害情势难控、辐射性强。在城市住宅社区的突发事件中, 火灾事故发生频繁影响最大, 其诱因复杂多变, 一旦发生难以控制, 给周边环境带来巨大影响。以2013年“12·15”广州建业大厦火灾为例, 此次大火持续近24小时, 直接损失4000多万, 周边商业写字楼、居民住宅及道路交通均受到重创。 (3) 预测难度大、灾难性强。人口、财产聚集, 灾难造成的经济损失特别严重;住宅社区白天留守人群以老人、小孩居多, 脆弱人群数量大, 灾难造成人员伤亡严重;居民防灾减灾意识弱, 居民掌握的逃生知识和技能有限, 自救能力差[8]。

2. 城市住宅社区公共安全风险管理问题

广州市作为珠三角及华南地区的超大城市, 扮演着着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的角色。广州不仅频频面临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侵袭, 也面临“大城市病”带来的社会公共安全、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的考验。为了更准确了解城市住宅社区公共安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2014年3月—4月期间, 对广州市部分典型城市住宅社区进行了实地调研 (见表1) 。

访谈后运用归纳、分析、综合、比较等方法, 总结城市住宅社区公共安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数据统计结果显示, 城市住宅社区居民对社区的风险评估、风险管理机构组建与风险知识技能培训三方面满意度极低。具体情况如下:92%以上的居民认为社区风险评估工作水平很低;53%的居民认为社区风险管理机构不够完善;近70%的居民对应急知识表现出极高需求。

四、成因分析

结合城市住宅社区公共安全风险管理现状与广州市调研结果, 分析问题成因如下:

1. 主体责任不明

目前我国现行的社区风险管理办法是:按照突发事件类型指派对口部门进行专门管理, 各个对口部门之间 (公安、消防、卫生、民防等) 基本各自为政, 相互之间责任不明。除了对口部门专项负责外, 政府统一指挥, 街道、居委会予以配合也是常用的管理方式。这些责任分工看起来负责部门多, 实际上缺乏一个统一的、强有力的责任主体与责任分工, 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各部门之间信息、资源共享度低, 责任推诿会造成人力物力时间的浪费。

2. 风险评估滞后

通过文献研究和实际调查结果显示, 目前我国社区层面的风险评估工作滞后。风险评估缺失会导致基层预案的针对性不强、实用性不足等问题。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 能为风险处置或风险控制提供有效参考。在社区风险管理模式、体系构建、机制完善等方面, 不断有学者进行研究探讨, 但对社区层面风险评估体系建设的研究甚少。实践发展中, 政府也常常忽视对基层社区层面的风险评估。

注:选取广州市住宅社区9个, 访谈人数30人, 发放问卷100份, 收回有效问卷89份。

3. 教育培训及演练不足

当前社区居民及管理者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越来越重视, 但风险管理的投入却相当滞后。调研中发现大多数居民对防灾技能及应急能力提升有极高需求, 但城市住宅社区的演练、培训却无法满足这一需求。

五、对策建议

基于理论探讨和内涵研究, 结合城市住宅社区公共安全风险管理的现状、问题, 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以下3点对策:

1. 明确管理主体, 提高工作效率

城市住宅社区管理推崇以“市场化”为主导, 将物业管理服务公司作为城市住宅社区管理主体。目前, 社区居委会行政包袱过重无暇分出更多精力、人力、物力投入公共安全风险管理及其它服务性事务中。社区管理的主体由“行政化”向“市场化”、“民主化”推进是发展趋势, 物业管理服务公司成为城市住宅社区管理主体具备优势如下: (1) 物业管理日常工作已涉及风险管理部分内容, 如小区出入监控、火灾预防、设备检修等; (2) 物业管理有更多专业化、培训过的人才提供安全保障等服务; (3) 物业服务是有偿服务, 由物业公司负责风险管理的经费相对充裕。

2. 提倡多方参与, 优化资源配置

基于社会管理学“多元主体”理念和“参与式”理论, 城市住宅社区管理选择“多元化参与”模式, 明确决策机构、协助机构与执行机构职责和任务十分必要。具体设计如下: (1) 决策机构:以物业公司为主, 参考居委会政策性意见或执行居委会下达的政策要求; (2) 协助机构:在物业公司与居委会均无法承担、解决问题时, 寻求上级政府 (街道办或区政府) 帮助; (3) 执行机构:物业公司执行与城市住宅社区公共安全风险管理相关的系列工作, 如日常设备、设施、小区安全巡检, 提供人财物综合应急保障资源, 开展风险识别、评估工作, 开展安全教育培训、组织应急演练等 (见图1) 。

3. 重视宣传教育, 培养社区公众风险意识

在城市住宅社区开展安全和灾害防御知识和技术的培训工作, 适时对社区居民进行应急演练, 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防灾意识和应急技能。增强社区居民安全防范意识, 营造防灾减灾的社区氛围, 将社区打造为安全和谐的港湾。

4. 建立有条不紊、权责分明的综合协调机制

建立起综合的、协调的、有序的管理秩序和权责分明的风险管理机制, 把社区居民、居委会、物业管理公司等有序有效结合起来, 共同参与一些风险管理工作, 达到减少、降低社区风险的目的。

5. 建立可操作、有时效的风险评估体系

可操作性是城市住宅社区公共安全评估体系的实践要求, 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层面。同时, 评估指标的有效性是指所设计的指标能够准确反映城市住宅社区公共安全的风险程度, 得出的评估结果符合社区客观情况, 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措施, 减少、控制风险。

六、结论

城市住宅社区与城市居民生活息息相关, 加强城市住宅社区风险管理, 提升城市住宅社区安全水平关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 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明确管理主体, 提倡多方参与是提高城市住宅社区公共安全风险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开展安全教育培训, 提高社区公众的忧患意识, 是提高城市住宅社区安全实力的必要手段;完善责权分明的综合协调机制, 调动社区内多方力量参与风险管理, 建立可操作的、有时效的城市住宅社区公共安全风险评估体系, 为风险处置提供有针对性的参考依据, 是提高城市住宅社区公共安全风险管理水平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闪淳昌, 薛澜.应急管理概论-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2]陈安.现代应急管理理论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

[3]澳大利亚/新西兰风险管理标准 (Risk Management, AS/NZS4360:2004) .

[4]殷杰.灾害风险理论与风险管理方法研究[J].灾害学, 2009, 24 (2) :7-11.

[5]陈容.社区灾害风险管理现状与展望[J].灾害学, 2013, 28 (1) :133-138.

[6]张海波.社区在公共安全管理中的角色整合与能力建设[J].江苏社会科学, 2011 (6) :66-71.

[7]王晓芸.社区风险管理:提高防御灾害能力的基石[J].公共管理研究, 2011:197-199.

篇4:广州市城市管理条例

《杭州市城市房屋使用安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经杭州市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修订通过。根据立法法和地方组织法的有关规定,报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现就条例的有关问题作一说明。

一、条例修订的必要性和经过

《杭州市城市房屋使用安全管理条例》制定于2006年,其施行以来,对规范我市房屋使用安全管理工作,消除房屋安全隐患,开展危旧房改善工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房屋使用安全管理中的新矛盾、新问题不断出现,特别是玻璃、石材等建筑幕墙的广泛使用,对房屋使用造成了较大的安全隐患,迫切需要修订条例以规范、健全房屋使用安全相关管理制度。

修订条例是杭州市人大常委会2015年立法正式项目。2015年6月,杭州市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了市人民政府提请的条例修订草案。会后,杭州市人大法制委员会将条例修订草案在杭州人大网登载,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同时,还分别征求了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委员会、市人大代表及各区、县(市)人大常委会的意见,并通过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听取各方面意见。在此基础上,杭州市人大法制委员会对条例修订草案进行了统一审议,形成条例修订草案修改稿,提请杭州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修订通过。

二、条例的主要内容

条例共九章五十八条,分为总则、房屋使用安全责任、房屋装修安全管理、房屋安全鉴定管理、建筑幕墙安全维护管理、危险房屋治理和应急抢险、房屋白蚁防治管理、法律责任和附则。

(一)关于房屋使用安全责任。加强房屋使用安全管理首先应当明确房屋使用安全责任的承担主体。条例规定房屋所有权人是房屋使用安全责任人,承担房屋使用安全责任,并规定了其应当承担的具体责任。同时规定“因房屋产权不明晰或者房屋所有权人下落不明等原因造成房屋所有权人无法承担房屋使用安全责任的,房屋实际使用人、管理人应当先行履行房屋使用安全责任人的义务。国家直管公有房屋的经营管理单位是国家直管公有房屋的使用安全责任人”。

(二)关于房屋装修安全管理。房屋装修是实践中普遍存在的可能影响房屋使用安全的行为。条例从保障房屋整体结构安全的角度规范了房屋装修行为,规定“房屋装修涉及拆改、变动建筑主体和承重结构,或者超过设计标准增加房屋使用荷载的,房屋使用安全责任人应当在施工前委托原设计单位或者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设计单位提出设计方案,由具备专业施工资质的施工单位进行施工,并经房屋使用安全责任人、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验收合格”。同时明确禁止了违法拆改、变动建筑主体和承重结构以及超过设计标准或者规范,擅自增加房屋使用负荷的行为。

(三)关于房屋安全鉴定管理。为保障房屋的使用安全,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了房屋使用安全责任人应当委托房屋结构安全鉴定的法定情形,包含了达到设计使用年限,仍需继续使用的房屋应当在达到设计使用年限当年委托房屋安全鉴定,此后每五年至少进行一次房屋安全鉴定等规定。其中,还特别要求学校、医院、体育场馆、车站、商场等大中型公共建筑的房屋使用安全责任人,在房屋使用年限达到设计使用年限三分之二的当年,委托进行房屋结构安全鉴定。条例第二十二条针对建设工程施工的五种特定情形,规定了建设单位应当在施工前委托进行周边房屋结构安全影响鉴定。为加强对鉴定行为和房屋安全情况的监管,条例规定“属于本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规定应当委托鉴定的情形的,房屋安全鉴定单位应当将鉴定报告报区、县(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经鉴定属于危险房屋的,房屋安全鉴定单位应当在作出鉴定结论后二十四小时内将鉴定报告送达委托人并报区、县(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房屋安全鉴定单位发现房屋存在重大险情,随时可能出现房屋倒塌等情形的,应当立即报告区、县(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

(四)关于建筑幕墙安全管理。随着我市建筑幕墙数量的增加以及使用年限的增长,建筑幕墙日益成为社会公共安全隐患,坠落伤人事件频发,对建筑幕墙的使用维护进行管理规范具有重要意义。条例限制了建筑幕墙的使用范围,规定“中小学校、托儿所、幼儿园、青少年宫和养老院二层以上部位不得使用玻璃或者石材幕墙。住宅、医院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以及立面改造工程不宜使用玻璃或者石材幕墙”。并且规定,建筑单位应当向买受人提供幕墙使用维护说明书。商品房买卖合同格式文本中,应当明确买受人承担的建筑幕墙安全使用维护义务。由于建筑幕墙的维护成本高,为确保建筑幕墙投入使用后能得到及时的维护维修,条例规定建立建筑幕墙专项维修资金制度。对本条例施行后交付使用的含有建筑幕墙的新建建筑,应当在物业专项维修资金中设立建筑幕墙专项维修资金,专项用于建筑幕墙的检查、检测、维修。

(五)关于危险房屋应急抢险。危险房屋解除危险可以采取加固处理、原址重建、配合政府成片改造等方式进行。条例明确了房屋使用安全责任人是危险房屋的解危责任主体,应当根据房管部门出具的危险房屋督促解危通知书和房屋安全鉴定报告的处理意见对危险房屋进行解危处理,并明确了不同情形下,解危费用的承担方式。此外,条例规定因遭受自然灾害或者突发事件造成房屋存在重大险情的,或者对危险房屋拒不治理且危及公共安全的情况下,房产主管部门应当立即采取设置警示标志等安全防范措施,并报告区、县(市)人民政府。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按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相关规定,组织人员紧急撤离。

篇5:广州市城市管理条例

广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穗城管委[2011]397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我市“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切实实现城市管理重心下移目标,加强广州市城市 管理综合执法协管员(以下简称“城管协管员”)队伍建设,规范城管协管员教育管理工作,有效调动城管协管员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城管协管员在城市管理综 合执法工作中的作用,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为便于管理和识别,市城管执法局、各城管执法分局、街(镇)招聘的城管协管员、城管辅助队员以及从事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的雇员等,统称为城管协管员。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市城管执法局、各城管执法分局,街(镇)(以下简称“用人单位”)招聘的城管协管员。

第四条 城管协管员队伍管理,应当坚持依法依规管理、加强制度建设、严明工作纪律、教育培训与考核奖惩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城管协管员的聘用、岗位职责、教育培训、日常管理、工资福利、奖惩考核等劳动规章制度,并依法按照劳动合同和劳动规章制度实施管理。

第二章 招聘与解聘

第六条 市、区、街(镇)城管协管员的招聘,按照“谁聘用,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分别由市城管执法局、区城管执法分局、街(镇)负责,水上分局、铁路分局由本单位负责。各用人单位要严把城管协管员入口关,实行公开招聘,综合考核,择优聘用。

第七条 用人单位招聘城管协管员,应当严格控制规模。各街(镇)招聘城管协管员的方案要报本区城管执法分局备案。

第八条 新招聘的城管协管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热爱城市管理工作;

(二)年龄35周岁以下,男性身高1.65米以上,女性身高1.60米以上,中专(高中)以上文化程度;

(三)身体健康,品行良好,举止端庄,无违法犯罪记录;

(四)用人单位根据工作需要设定的符合公开、公平、公正招聘原则的其他条件。第九条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城管协管员的公开招聘、政审、考试、体检、录用等管理办法。城管协管员须政审、考试、体检合格方能聘用。

第十条 城管协管员的聘用、解聘或辞退,按照《劳动合同法》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章 工作任务与职责

第十一条 城管协管员按照城管综合行政执法机关(街镇执法队)的业务要求,从事辅助性城市管理工作,不具有行政执法权。

第十二条 协管员应认真履行以下工作职责:

(一)宣传城市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协助城管执法人员开展城市管理执法工作;

(二)参与城市管理日常性的管理工作,对所辖区域实行动态巡视检查;

(三)主动劝阻和制止所发现的违反城市管理法规的行为,劝阻、制止无效时,及时向城管执法人员报告,并协助城管执法人员督促违法行为人改正违法行为;

(四)收集并及时反映责任区域单位、群众对城市管理工作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五)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相关工作任务。

第四章 日常管理

第十三条 用人单位应将城管协管员纳入队伍全面建设管理目标,实行分级管理,落实责任。并在相关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细化城管协管员的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对城管协管员的日常教育管理。

第十四条 城管协管员参加所在单位的党、团及工会活动。有条件的用人单位可以成立城管协管员党、团组织,定期开展组织生活,培养和宣扬先进典型,促进城管协管员队伍的持续发展。

第十五条 城管协管员应严格执行《关于城管综合执法协管员统一着装的通知》(穗城管办[2011]37号)的要求,在履行协管职责时按规定统一着装,严禁工作制服、便服混穿,严禁非履行协管公务着工作制服进入商场、酒店等公共或娱乐场所。

第十六条 用人单位应当设立监督电话,接受人民群众对城管协管员工作情况的投诉或对协管员违法违规行为的举报。

第十七条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城管协管员工作档案,如实记录城管协管员的工作表现和考评情况,作为聘用或解聘的重要依据。

第十八条 市、区两级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督察队伍,应当加强对城管协管员工作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对城管协管员不作为或乱作为,“吃、拿、卡、要”,语言粗鲁,行为粗暴等违反协管员工作纪律和影响城管队伍形象的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并定期通报。

第十九条 城管协管员解聘后,用人单位应当及时将该城管协管员的上岗证、服装及标识和配备的协管装备等收回。

第五章 教育培训

第二十条 加强对城管协管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强化对城管协管员队伍的职业道德教育,着力提高城管协管员的业务素质和依法协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十一条 各区城管执法分局、水上分局、铁路分局应当按照广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培训大纲,对新聘用的城管协管员进行上岗前培训,经考试合格,发放《上岗证》。市局、直属各分局招聘的城管协管员,由市局统一组织培训,发放《上岗证》。没有取得《上岗证》的城管协管员,不得上岗。

第二十二条 用人单位应当结合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实际,制订培训方案,对城管协管员进行定期教育培训或轮训。

第二十三条 对城管协管员的教育培训或轮训,应当以城市管理法律法规、职责任务、工作纪律、职业道德、业务知识、体能训练为主要内容。教育培训或轮训成绩与城管协管员的考核及续聘挂钩。

第六章 工资福利待遇

第二十四条 用人单位招聘城管协管员,应当在上岗前约定工资、福利待遇。城管协管员的工资、福利待遇,由各区参照所在区行政事业单位编制之外的劳动合同制人员的工资标准核发。

第二十五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根据工作实际为城管协管员缴交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险。

第二十六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支付城管协管员的加班工资、高温补贴、夜班补贴等。有条件的用人单位应逐步提高城管协管员的工资、福利待遇水平,保持城管协管员队伍的稳定。

第二十七条 城管协管员的请(休)假福利待遇,参照用人单位的请(休)假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章 考核奖惩

第二十八条 用人单位应当制订城管协管员考核细则,并对城管协管员工作绩效实施考核。对考核优秀的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对考核不合格的酌情作出处理。

第二十九条 对城管协管员违规违纪行为的处分包括:警告、通报批评、经济处罚、辞退。

第三十条 对城管协管员违规违纪行为的处分,应当坚持批评教育在先的原则。对不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不服从组织分配、不遵守规章制度或工作失误造成严重后果的,以及出现违法违纪行为造成恶劣影响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辞退。触犯刑律的,移交公安司法机关处理。

第三十一条 街(镇)执法队一年内发生1起或以上,各区执法分局一年内发生3起或以上城管协管员严重违规违纪行为,给城管队伍形象造成较大负面社会影响的,该单位考核评先实行一票否决。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从化市、增城市参照本《办法》执行。

篇6: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定

第一条为加强本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管理,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广东省城市垃圾管理条例》、《广州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是指按照城市生活垃圾的不同来源、垃圾组成、利用价值以及环境影响等,并根据不同处理方式的要求,实施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置的行为。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行政街、镇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建城区和其它城市化管理的区域。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具体实施区域由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划定并另行公布。

第四条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应遵循源头减量,资源利用,环境友好,科学处置的基本原则。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实行政府主导、公众参与、属地管理、社会监督的原则。

第五条个人应当增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意识,合理消费、节约资源。

政府鼓励单位和个人使用节能、节水、节材和有利于保护环境的产品及可再生产品,减少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和排放量。

第六条市、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应当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

鼓励再生资源回收企业通过技术研发,完善回收利用措施,对城市生活垃圾中的可回收物尽可能进行资源回收。

第七条市、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协调机制,统筹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第八条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负责本规定的组织实施。区、县级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

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内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具体实施。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

本市经贸、环保、规划、国土房管、教育等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能协同实施本规定。

第九条社区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应当督促和动员单位、个人积极参加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第十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及有关设施的建设和维护。

第十一条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经贸、环保、规划等有关部门,制定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划,并将其纳入城市环境卫生专业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第十二条市、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应当进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意识。

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应当利用公共信息平台进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公益宣传。宣传媒体和公共场所管理单位应当安排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公益广告。

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工作,指导社区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活动。

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人员进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

学校应当安排一定课时,进行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并积极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实践活动。

第十三条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或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表彰奖励。

第十四条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的设置实行责任人制度。责任人按照以下规定确定:

(一)有物业管理居住区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由物业服务企业负责;

(二)无物业管理居住区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由环境卫生作业单位负责;

(三)单位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由产生单位或者使用单位负责;

(四)公共场所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由场所主管部门或经营管理单位负责。

前款以外其他区域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由区、县级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上述责任人应当保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完好和正常使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的设置应当符合建设部标准《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的要求。容器表面应有明显标志,标志应符合国家标准《生活垃圾分类标志》的规定。

第十五条各级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本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划和相关标准,设置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转运和处理设施。

第十六条本市城市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餐厨垃圾、其他垃圾四类。有条件的区域可以在四类的基础上进行细分。

实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区域,应当按照分类类别进行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第十七条城市生活垃圾应当分类投放,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规定的时间、地点和方式投放城市生活垃圾,并积极配合进行分类收集。

可回收物应当交售给再生资源回收站点或者投放至可回收物收集容器。

有害垃圾应当交给有害垃圾回收点或者投放至有害垃圾收集容器。

餐厨垃圾应当投放至餐厨垃圾收集容器。

其他垃圾应当投放至其他垃圾收集容器,其中大件垃圾应当按规定预约再生资源回收站或环境卫生作业单位上门收集搬运。

第十八条分类投放的生活垃圾应当分类收集,禁止将分类投放的生活垃圾混合收集。

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应当定期收集,餐厨垃圾和其他垃圾应当每天定时上门收集。

分类收集后的有害垃圾应当按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由各区、县级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场所负责临时贮存。

环境卫生作业单位应当在环卫作业规范要求的时间内完成收集,并送至装车点或者中转站。收集时不得沿途洒落,收集结束后应当及时清理作业现场,清洁收集容器。

第十九条分类收集的城市生活垃圾应当分类运输,禁止将分类收集的城市生活垃圾混合运输。

运输单位应当使用符合要求的专用运输工具,必须做到密闭、整洁、完好,在运输过程中不得扬撒、遗漏垃圾。

分类收集后的有害垃圾运输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填写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并遵守国家有关危险货物运输管理的规定,由具有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资质的企业运输。

餐厨垃圾中的餐饮垃圾运输应当遵守广东省有关严控废物管理的规定,由具有严控废物处理许可证的企业运输。

餐厨垃圾中的厨余垃圾和其它垃圾的运输由各区、县级市环卫运输车队负责或者委托具有生活垃圾运输许可证的企业负责,并按照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路线将垃圾运往生活垃圾处理场(厂),不得任意倾倒。

第二十条可回收物应当由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处理。

有害垃圾应当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许可的具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企业进行处置。

餐厨垃圾中的餐饮垃圾应当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许可的具有严控废物处理许可证的企业进行处置。餐厨垃圾中的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应当由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生活垃圾处理场(厂)进行处置。第二十一条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置过程中,环境卫生作业单位应当采取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不得在人行道、绿地、休闲区等公共区域进行可回收物分拣、贮放。

有害垃圾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处理的规定。

第二十二条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以及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和完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监督检查制度,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行经常性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三条实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统计管理制度。从事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作业的单位应当填写相应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置信息,定期向各级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上报。

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全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信息进行汇总统计并发布。

第二十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违反本规定的行为,均可以向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举报。接受举报后,受理部门应当及时调查和依法处理。

第二十五条违反本规定的行为,按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一)违反第十四条第一款规定,未按规定设置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的,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1万元以下罚款。

(二)违反第十四条第三款规定,未保持分类收集容器完好、正常使用的,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以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

(三)违反第十七条规定,不按规定分类投放城市生活垃圾的,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对个人处以每次50元罚款,对单位处以每立方米500元罚款,不足1立方米的按1立方米计算。

(四)违反第十八条第一款规定,有禁止的分类收集行为的,责令改正,并处以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五)违反第十八条第二款规定,不按规范作业,收集时沿途洒落垃圾,不及时清理收集现场的,责令改正,并处以1万元以下罚款。

(六)违反第十九条第一款规定,有禁止的分类运输行为的,责令改正,并处以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七)违反第十九条第二款规定,运输过程中出现沿途扬撒、遗漏垃圾污染道路的,责令车主清扫干净,并对车主处以污染道路面积每平方米50元罚款。

(八)违反第十九条第五款规定,任意倾倒城市生活垃圾的,责令其清扫干净,并处以每立方米500元罚款,不足1立方米的按1立方米计算,但罚款总额最高不得超过5万元。

(九)违反第二十条第四款规定,未经批准接纳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的,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十)违反第二十一条规定,在公共区域进行可回收物分拣、贮放的,责令改正,并处以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十一)违反第十九条第三款、第四款和第二十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的,由相关部门按有关法律法规处罚。

第二十六条市、区、县级市城市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和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依法组织和实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

(二)不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的;

(三)发现违法行为或者接到违法行为举报、投诉,不依法查处造成严重后果的;

(四)未建立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信息反馈和公开机制的,或未反馈、未公开垃圾分类信息的;

(五)有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行为的。

第二十七条本规定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可回收物,是指生活垃圾中未污染的适宜回收和资源利用的垃圾,包括纸类、塑料、玻璃、金属、织物和瓶罐等。

(二)餐厨垃圾,是指生活垃圾中的餐饮垃圾、厨余垃圾和集贸市场有机垃圾等易腐性垃圾,包括食品交易、制作过程废弃的食品、蔬菜、瓜果皮核等。

(三)有害垃圾,是指生活垃圾中对人体健康或自然环境造成直接或潜在危害的物质,包括废充电电池、废扣式电池、废灯管、弃置药品、废杀虫剂、废油漆、废日用化学品、废水银产品、废旧电器及电子产品等。

(四)其它垃圾,是指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餐厨垃圾之外的其它城市生活垃圾,包括大件垃圾以及其他混杂、污染、难分类的塑料类、玻璃类、纸类、布类、木类、金属类、渣土类等生活垃圾。大件垃圾,是指体积大、整体性强,或者需要拆分再处理的废弃物品,包括家具和家电等。

第二十八条本市行政区域内,本规定实施范围以外的地区,可以参照适用本规定,参照适用的,由区、县级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上一篇:中学生积极应对挫折让生命更精彩征文下一篇:2024年主治医师考试宝典妇产科历年真题精选2